📖 ZKIZ Archives


月光族與月球人 ckm001


http://hk.myblog.yahoo.com/jw!G9qPswuRGxoAjkVjcnY-/article?mid=30793


最近跟年青的一輩學了兩個潮語: 「月光族」與「月球人」,月光族是形容每月都將收入花光的窮人,月球人是指那些月入一球的富人,月光族與地球人,成為了貧富兩極的對偶。為什麼有這樣的潮 語出現呢? 在廿年前的香港,中產佔了超過人口六成,窮人與富人都屬少數,窮人只要勤奮儉樸,也可以累積財富成為中產,上世界財富榜的香港富人也不多,但踏入廿一世紀 零零年代,情況開始改變,自九七年後,中產階層的薪酬基本上沒有增長,現在年青人的學歷是高了,但其薪酬卻不升反跌,但上世界富豪榜的港人卻愈來愈多,中 產人口向貧窮與富有的兩極轉移,窮人向上流的機會變少,這就是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描述的M型社會,日本自八九年股市與地產泡沫爆破後,經濟一厥不振,九 十年代後,社會的流動性開始減慢,M型社會漸漸形成,在近年,香港與台灣等地都出現這種情況,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貧富懸殊,自古有之,是福是禍,就 看你怎樣面對。

我認為香港人的情況較日本好一點,香港地正是發達容易搵食難,靠投資發達易,靠做生意或打工發達難,只要懂得投資理財的正確方法,成就小富其實是遲 早問題,但更重要是避開種種投資陷阱,君不須防人不肖, 眼前鬼卒皆為妖,銀行推銷雷曼債券、ELN、ACCUMMULATOR、以及各色各樣的基金投資,保險經紀推銷無無謂謂的保險產品,大行推銷各類窩輪與牛 熊証,一不小心,身邊的儲蓄都會化為烏有,秦王徒把長城築, 禍去禍來因自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99

質押日月光持股 加碼地產投資 張虔生家族中國煉金地圖大解密


2011-10-03  TWM




半導體景氣拉警報,全球最大封測廠日月光董事長張虔生卻選在此時高呼加碼上海投資,是為拓展封測版圖,還是布局地產?大舉質押日月光持股換現金,張虔生是 為哪樁?

撰文‧梁任瑋、賴筱凡、翁書婷手指著模型,仔細向身旁的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夫婦介紹,日月光董事長張虔生正描述擘畫已久的封測大夢,「這十二萬平米,未來 十年我們的累積投資要達人民幣四百億元(約新台幣一八八○億元),一年就可創造人民幣五五○億元(約新台幣二五八五億元)的營收。」上海浦東新區的張江 鎮,日月光上海總部就落腳於此,張虔生在台上說得激動,五萬名員工將進駐,甚至連與張江鎮毗鄰的金橋鎮,日月光也將打造一個逾百萬平米的封測園區。

那些廠房、大樓,在張虔生的致詞裡栩栩如生,但他的企圖心絕不僅止於此。他在台上沒說出口的是,兩公里外、上海鼎匯地產推的日月光水岸花園,一期建案幾已 售罄,接著還要再推二期、三期。

布局房產已久

私人名義獵地、圈地、養地跨足地產、科技的中國投資新藍圖,正在張虔生心裡成形。上海封測王國只是一個開始,張家不只想做封測生意,利潤更為可觀的房地產 投資,才是重頭戲。而且目前為止,地產投資絕大多數都屬於張家個人以及家族投資。

因此,他們需要更多資金,今年三月張虔生將手上兩成日月光持股拿去質押,以當時股價計算,價值高達七十四億元,至少質押變現四十億元,就連日月光旗下的宏 璟建設,也在近三年將七成日月光持股陸續質押。

張虔生想做的,遠比他喊的一八八○億元還大得多!

多數台灣人認識日月光,出於它是全球最大封測廠、台灣重要半導體大廠;然而,多數中國人認識日月光,卻是因為它在中國獵地、推案、蓋賣場以及大手筆造鎮。

張虔生家族從二○○一年開始成立鼎固、鼎匯、鼎榮及鼎威等公司,在中國一、二線城市積極獵地、圈地、養地。由於幾乎都以家族私人名義先卡位,儼然是中國地 產開發的一號角色。

○七年,張虔生家族就因大手筆在上海靜安區附近興建大批住宅、辦公大樓,而聞名台商圈。

有錢就拿來買地

不動產規模達一千兩百億

不僅上海,包括蘇州、杭州、重慶等地都有張家地產投資的蹤跡,最近又高調宣布在重慶與上海最精華心臟地段的投資案,一個號稱「全球最大免稅商場」,一個則 是「上海最大單體捷運共構商場」,一出手即轟動武林。

地產開發是張虔生家族老本行,早在一九九○年,張虔生母親、人稱「張媽媽」的張姚宏影,便靠著台北汐止「伯爵山莊」建案,打響宏璟建設在豪宅界名號。此 後,宏璟在台灣鮮少再有大案出現,不是張姚宏影對房地產失去信心,反之,她的企圖心更大了,看準幅員遼闊、鼓勵西進開發的中國,尤其是二線城市地方政府為 了爭取政績,更是大放利多,吸引外來資金投資。

解密張家在中國房地產推案的軌跡,最開始是跟著日月光設廠腳步走,當年的土地開發,率先在日月光工廠附近, 開發「造鎮住宅」。

這樣有利可圖?答案顯而易見。由於早年中國各地為了吸引台廠落腳,投資科技園區,紛紛祭出極為優惠土地配套措施。深諳只要有園區就會衍生住宅需求的張家, 自然沒有錯過周邊房地產開發機會,以極低的地價「圈」了不少土地。除了設廠、蓋宿舍,更重要的就是,興建以「一萬戶」起跳的大型住宅造鎮。

「如果說遠雄集團董事長趙藤雄是台灣的『造鎮天王』,那張姚宏影應該可以算是早年上海、杭州的『造鎮天后』!」一位台灣建商派駐上海的土地開發主管,對於 張家在中國的房地產布局下了如此的注解。

十年來,造鎮讓張家搭上這波中國房地產景氣快速飆升的列車,中國華東大規模推案,替張家創造可觀的房地產獲利,也累積了更多購買精華土地的銀彈。一位業內 人士透露,「張家的策略很簡單,就是一有錢就拿來買地。」隨著資產規模越來越大,張虔生也開始思考鼎固回台上市的可能性。後來日月光在中國投資房地產,都 以鼎固為主,光是可以開發面積就約三百萬平米,這還只是枱面上的數字,不包含張虔生兄弟以個人名義購買的土地,無怪乎張虔生日前如此公開表示:「目前庫存 土地仍有一百萬坪(約三百萬平米),市值高達新台幣一千二百億元。」

「複合式」開發法

配合政府造鎮 大舉投資商場你能想像,一千二百億元有多大?若以台灣國壽與新壽近期內部估算不動產市場分別有三千億元、一千八百億元規模。當市場還將焦點放在台灣兩大壽 險業房東國壽與新壽之際,張虔生家族在中國擁有的不動產規模,幾已可與國壽、新壽相比擬。

「我就是學台灣壽險公司的模式,當房東收房租,未來開發的商場、辦公大樓都『只租不售』。」張虔生話講得大聲,卻不是沒有道理,因為張家的地產生意已經玩 到「進階版」,若說十年前張家用造鎮方式淘中國地產商機,如今,他們有更新的玩法!

從近兩年日月光的布局動作就可見微知著。上海、重慶兩大購物商城相繼開幕,張虔生背後算盤敲得可精,他很清楚,中國政府企圖重新調整經濟結構,將出口導向 轉為內需,所以,零售通路市場才是最熱門的不動產投資標的。

日月光就是看好這點,近年鼎固的房地產開發皆有一個共同特徵:「複合式」商業不動產開發。

他們鎖定地鐵站出口,興建商場結合商辦,搭配部分住宅,大推「複合式」商業不動產。理由很簡單,「因為地鐵站出口是人潮最洶湧的地段,光租金就已立於不敗 之地,只要這些大樓持有不賣,未來不動產增值的空間,將比過去買進土地興建出售,僅賺加工財的利潤還豐厚。」業內人士說。

其實,台灣諸多集團近年的中國獵地策略不出這一套,打著配合當地政府都市開發的正常管道,大舉參與商場投資,抑或進駐科技園區設廠,都有機會搶先取得核心 地區開發權。「當然,他們多數會說,是配合當地政府造鎮、做都市開發,這也是潛規則之一。」為了提升鼎固帳面價值,未來中國住宅造鎮將不再是鼎固事業的重 心,收益型不動產已是張虔生家族著力最深的版圖。鼎固甚至將於上海興建類似台北一○一的超高摩天大樓,且只租不賣,因為張虔生要用時間好好養肥這些金雞 母。

張家的中國獵地成績多可觀,看鼎固公開說明書就知道。截至去年底,鼎固存貨與投資性不動產帳面成本約新台幣五一六.二億元,以鑑價公司報告來看,這些資產 市值高達一一一○.五億元,假設鼎固去年底處分資產,扣除所產生的增值稅等相關稅負及銷售費用二四三.一億元,其未實現利益就有新台幣三五一.二億元。

一旦張家百分百投資的鼎固順利上市,未來起碼可享有三大好處:其一,向銀行融資將更加容易,可達快速擴大規模之效;二來張虔生家族可透過釋股回收部分投 資;其三,可坐享股票溢價利益。

目前鼎固推案重心集中在中國三大直轄市北京、上海及重慶,與周邊地區進行房地產專案的開發,預計總投資額將達到新台幣一千億元以上。相較於鼎固中國布局既 深且廣,宏璟建設近年營運規模卻反向萎縮,未來主要營收來源都寄望在新北市土城一萬二千坪的商業區土地開發,總銷金額約一百億元。

這塊土城萬坪土地原來是美商OAK廠房,後來由宏璟買下,因地點鄰近捷運海山站,交通便利性大幅提高。宏璟歷經六、七年規畫與申請土地變更,終於在日前核 准通過為商業區土地。公司預計今年底前動工興建為七棟住商大樓,還要興建一座小型的購物中心,可滿足周邊居民的消費需求。

此外,宏璟位於台北市延平南路城中段土地,因鄰近博愛特區,也將規畫為高級住宅大樓,將等房地產景氣轉佳推出;另外位於新北市新莊副都心的土地也在規畫當 中,隨著台北市土地取得困難度愈來愈高,宏璟也打算跨足都市更新領域,增加土地開發來源。

隨著張家個人、日月光在中國轉投資的土地開發案愈來愈龐大,張姚宏影將房地產事業交給次子張洪本打理,加上張家第三代陸續學成歸國,張家房地產事業接班人 也開始浮上枱面。像張洪本兒子張能耀已是鼎固總經理,這兩年他親自參與多項商場與辦公大樓案,也展現獨當一面的架式,「很多事,長輩都還是有指導。」張能 耀客氣地說。

此外,張虔生兒子張能傑,同樣也主攻中國房地產,負責北京鼎好商城業務。唯有張洪本大兒子張能超,憑著在摩根士丹利投資銀行的經驗,進入日月光幫忙。

第三代投入地產

本業市值近十年無大成長

儘管張家在中國地產經營有成,且遍地開花,創造驚人利潤不提,還將返台掛牌上市。然而日月光近十年市值幾無大幅成長,股價也從百元翻落,僅剩三十元不到。

封測本業之於張家來說,其實已像雞肋,既食之無味,棄之又可惜。但這不代表日月光對張家而言就沒有價值,台廠赴中國投資,享有土地、賦負優惠是枱面上常有 的事,枱面下見不著的土地優先開發權,更是潛規則之一。所以,張家仍持有日月光約兩成股權,也不是壞事,雖無實質利益,卻有潛在意義。

以張虔生家族沉浸地產數十年的經驗,未來鼎固一旦順利掛牌,以張家擅長的財務槓桿、翻騰股海的老到經驗,是否進一步整合旗下「鼎」字輩地產投資公司,成為 日月光集團事業的另一大樑柱,值得觀察。

如果以鼎固股東結構來看,張虔生、張洪本兄弟各持有三○%,其餘則由張洪本名下Great Sino開發公司,與張虔生控股公司The Elite各持有兩成,等於近十年張家在中國地產開枝散葉的成果,日月光股東幾無法共享,更別提能沾上邊。

至於鼎固申請回台上市,也看出張家亟欲籌資,擴展中國房地產投資,但最後能否回饋到股東身上,與之共享,就不得而知了。

10年有成!

張家中國地產市值近1111億元

地點 北京 重慶 上海

建案 鼎好電子商城 日月光中心廣場 上海日月光中心廣場、御華山、宏嘉大廈、春申麗園、伯爵天地(崑山)、嘉定案、盧灣案項目 複合式開發案(商場、商辦等至少4棟) 複合式開發案(住宅、商辦、商場、停車場等至少5棟) 複合式開發案(商場、商辦、住宅、停車場等最少19棟)推估市值 181.2億元 159.5億元 769.8億元註:此為鼎固控股資產部分 單位:新台幣 資料來源:鼎固控股公開說明書求資若渴!張家質押日月光持股換現金職稱 姓名 設質股數(億股) 占持股比率(%) 職權人董事長 張虔生 2.4 20.65 台北富邦、台灣工銀、國泰世華、台銀總經理 唐和明 0.015 89.65 永豐商銀副總經理 陳昌益 0.007 34.48 中信商銀監察人 宏璟建設 0.54 73.02 國際票券、新光銀、台灣工銀等

註:數據為今年8月資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65

日月光「兒子搬家」搏對岸高本益比

2012-4-2  TCW



一家從南投搬到上海的企業,加上 台灣兩千多名被裁的員工,為全球封測龍頭大廠日月光圓了一個本益比大夢,這個夢,為日月光全體股東,在帳面上創造出近四百四十億元的價值。

但,在長達三年的閉鎖期,日月光帳面上的增值,最後到底能化為多少的實質收益?

扮演關鍵角色的,是在對岸生根的一家台資企業,台灣沒有幾個投資人聽過。它,叫作環旭,一個月前,它以人民幣七.六元、二十三倍的本益比,在上海A股掛 牌,才第一天就大漲五三%。

超過五成的漲幅,是中國股市在前一波低潮之前,新股應該有的蜜月行情,環旭,真正該被記住的是,它創下了一項紀錄,「母公司(台灣)下市,子公司(中國) 掛牌,第一次,」長期輔導台資企業在中國上市的富蘭德林諮詢公司總經理劉芳榮觀察指出。

環旭的母公司環電,一年多前,才在台股,被日月光收購下市,以當時收購價每股二十一元計算,環電的市值約二百三十億元;現在,它的子公司環旭在中國上市, 其市值暴增至六百七十億元。

這一個故事,不免讓人想起當年,私募基金凱雷集團打算收購日月光下市,被外界解讀為是要西進大陸、到海外上市的翻版。

但,日月光身為全球最大封裝測試廠,一旦下市,對產業影響甚鉅,在政府關切下,最後以收購價格談不攏為由,二○○七年雙方宣告破局。

不到一年後,這個「台灣下市、海外上市」的財務操作手法,複製到環電身上。環電,當年是中台灣最大的電子製造服務廠,二○○八年初,悄悄啟動了在中國上市 的計畫。日月光及環電實質控制人張虔生、張洪本兄弟,讓環電走一趟,原本可能是日月光會走的一條路。

四年大工程:做十四次股權轉讓與增資

這一條路,可是一個財務大工程,環電花了近四年的時間,進行至少十四次股權轉讓和增資,調配重組十一家子公司的資產才達成。這一切都是為了追求對岸的高本 益比。

「香港也研究過,但(科技股)股價不好,(環電)中高階主管都知道,未來努力後,要到上海獨立上市,」一位環電前中高階主管透露。

在日月光啟動環電上市計畫前,上海A股本益比曾高達近六十倍,雖然目前A股整體本益比,只剩十五倍,但環旭掛牌的本益比仍保持在二十三倍;相較之下,過去 環電在台灣的本益比,大多只有在十至十二倍之間。

主從大對調:再把母廠資產都讓給子廠

為了赴中國上市,環電傾注資源,把一個上海工廠子公司,變成上市主體。先是把高獲利三大業務,全都讓給環旭。還乾坤大挪移,以中國獲利匯回台灣,加碼投資 為由,其實是讓子公司買下台灣母公司資產,不讓環電跟環旭母子競爭。再把旗下各個海外子公司,全轉移到環旭名下,最後撤銷工廠登記,環電由電子製造業變成 控股公司。

經過這樣大工程,環電這個曾經在台灣最多雇用四千、五千名員工的公司,只剩下少數研發和生產樣品的人員留守。原本位於南投南崗工業區的工廠,關廠前雇用約 兩千多人,現在人去樓空,大門深鎖。

這樣大費周章的把環旭提到A股上市,是因為高本益比能帶來便宜的資金,但,就連輔導台資企業在中國上市的劉芳榮,現在也不再強調「本益比」。

他說,現在來詢問要到中國上市的企業,看的都是中國的內需市場,「因為上市可以為內需市場帶來巨大的品牌利益,如果他是外銷(企業)沒有必要(中國上 市)。」

一位大中華基金經理人也認為,「A股的本益比是『迷思』,因為流通在外的股票不多,有混水摸魚的空間。所以中國才要推動股改。」經過中國股權改革,上海A 股的不流通股數,從五年前占總市場的六成,降至今年的一八%,股市平均本益比也跟著往下降。

下一步挑戰:競爭力沒提升,照樣陪榜

但,在A股掛牌還只釋出約一○.五%股權的環旭,近九成持股仍在大股東日月光手裡,三年後才能賣,即使公布去年財報,淨利下跌了一六%,股價從人民幣十 八.四九元的高點滑落,環旭本益比還保有二十八倍。

不論這個高本益比如何得來,日月光的另一個算盤是,在中國發行股票選擇權,留住當地優秀人才。

吸引人才,股價還是重點。但目前約十六家在中國股市掛牌的台企中,不少股價表現並不理想,更有六家跌破上市時價位。

第一家在上海A股上市的台資企業國祥製冷,更是淪落到被別人借殼上市。當初輔導國祥上市的中國證券業者也認為,台資企業到A股上市,必須要有明確獲利模 式。

環旭到中國上市,砍了兩千多人,財務大搬風,但如果只是把一家公司原封不動的搬到對岸,沒有提升競爭力,還停留在環電當初僅排名全球第十八的電子製造廠, 能不能讓中國投資人產生激情,則是環旭的另一項考驗。

【延伸閱讀】指標性台企陸股,也跌破掛牌價——歷年在陸股掛牌創紀錄台企

指標意義╱公司:第1家掛牌╱閩燦坤掛牌市場:深圳B股上市年份:1993發行價:5.28'12/3/26收盤價:1.20

指標意義╱公司:第1家上海A股掛牌╱國祥製冷 掛牌市場:上海A股上市年份:2003發行價:7.30'12/3/26收盤價:-(註1)

指標意義╱公司:第1家在兩岸上市╱成霖掛牌市場:深圳中小板上市年份:2005發行價:8.60'12/3/26收盤價:3.54

指標意義╱公司:第1家台資PCB廠╱滬士電掛牌市場:深圳A股中小板上市年份:2010發行價:16.00'12/3/26收盤價:7.53(註2)

指標意義╱公司:第1家在中國借殼上市╱華映科技(原名閩閩東)掛牌市場:深圳A股上市年份:2011發行價:20.74(註3)'12/3/26收盤 價:16.20

指標意義╱公司:第1家母公司台灣下市,子公司中國上市╱環旭掛牌市場:上海A股上市年份:2012發行價:7.60'12/3/26收盤價:14.09

註1.2009年重組,被借殼上市,2011年變身地產股 註2.為2012/3/23收盤價 註3.指更名前收盤價 資料來源:Yahoo財經 整理:葉代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30

日月光內線案 扯出鋼鐵豪門情仇

2012-6-25  TCW




一場獲利兩千萬元的內線交易案,竟牽出背後身價至少三十億元的家族爭產和利益分配風波!

上市公司、老字號螺絲廠春雨董事長甘建福家族,涉入日月光併環電內線交易案。六月十二日,台北地方法院裁定甘建福小兒子、日月光財務經理甘智文收押禁見;目前,人在國外的「主嫌」甘建福未到案,兒媳婦吳盈慧、親家吳秋樺和長子甘錦地等在內,大半家族成員都在押。

甘建福,是東光鋼鐵、台灣製鋼創辦人甘南清之子。台灣企業界曾有「北甘南侯」稱號,「北甘」,指的便是和「南侯」台南幫大老侯雨利齊名的甘南清。擁有大筆 土地的甘家,加總南港舊鋼廠與林森北路前東光百貨等,在台北共有超過兩萬坪土地,甘南清死後,甘建福除繼承部分土地資產,挾著大筆資金與會計專業進軍股市 的他,燁隆、中鋼、春雨和味王等標的都有他的身影。

這位股市聞人來頭不小,坐擁不少土地與股票資產,身價高達數十億元。此內線交易案躍上新聞版面,又因其中有不少疑點,更引人關注。

首先,這件三年前的購併舊案,卻在近期才遭檢舉。

「購併案是不是真的?」早在二○○九年十一月,全球最大半導體封測廠日月光宣布購併環電前,市場傳聞不斷,甘建福一家人便在家族聚會時,詢問任職日月光的 甘智文。家族成員聽到他「不予評論」答案,研判代表利多,因而下單,正式宣布購併前一日與當天,環電爆出十六萬張大量、股價連兩天漲停,甘家因此約獲利兩 千萬元。

其次,這筆獲利金額,和甘家的身價不成比例,「(甘建福在)股市投入十幾億,兩千萬連零頭都不到,賺半天就有,」一位熟識甘建福的鋼鐵業人士認為。再來,這次檢舉的對象除以甘家為主,人頭戶等帳戶資料,甚至家族聚會場景都十分明確,頗不尋常。

是誰爆的料?親家與人結怨或家族內鬥

熟悉甘家的友人推估,這起內線交易案起因有兩種可能,一是甘智文老丈人吳秋樺,與朋友合夥投資股票利益擺不平,遭人檢舉。另外,則直指甘建福已逝兄長、東光鋼鐵前董事長甘建成家族。

甘建福家族長年以台北市為據點,但這宗內線交易案是由調查局中機組發動搜索,從地緣關係來看,合理懷疑檢舉者主要的檢舉對象,是家住台中的吳秋樺。吳秋樺 從事營建業,已經把事業交給第二代經營,偶爾會投資股票、打發時間。因此市場推測,吳秋樺可能與朋友合夥買賣環電,利益分配不均、起了衝突,才捅出簍子。

家族紛爭多!兄長過世後,三度對簿公堂

另一可能,則來自兩個甘家的不和睦,特別是二○一○年甘建成辭世後,更趨明顯。攤開台北地院判決書,光是近兩年,甘家叔侄與堂兄弟同為東光鋼鐵董事、股東 的家族成員,就曾因東光鋼鐵股權、選派檢查人查核帳目爭議、董事會決議無效等理念不一致,一狀告上法院,至今已有三起官司宣判。

依據判決書內容,一方曾指控對方「不當掏空」,另一方則反擊對方「純屬騷擾、抒發怨氣」;在另一起案件中甘建福、甘智全父子,甚至主張甘錦祥(甘建成長子)在二○一○年東光鋼鐵發新股時,以董事長之姿,自己洽購甘建成死後拋棄認股,與原始股東甘南清的增資股無效……。

而甘建成的五名子女,也曾因和父親同居超過十二年的王妍儒,展開近三十億元的遺產爭奪大戲。相較五名繼承人各得一份遺產,王妍儒向法院要求取得○.五份,換算約二億六千多萬元,最後僅判得不到五百萬元。

這幾起官司,除把甘家家族成員間的股權與公司治理爭執等「家務事」全數搬上檯面,又因爭產事件,讓甘建成子女在這起內線交易案,有瓜田李下之嫌。

東光鋼鐵只是台灣眾多家族企業的一個縮影,企業家族如何防範,只要財產持有人過世後可能會出現的爭產風暴?替企業主規畫個人遺產與贈與等稅務超過十年、勤 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部會計師莊瑜敏指出,現階段較常見的方式是透過遺囑、生前信託等制度,事前達到財產集中管理與分配目的。成立基金會則只有股權 集中效果,繼承人無法繼承遺產。

姑且不談這起內線交易起因是家族爭產、失和或利益分配不均。卻提醒了身分上有機會掌握影響股價重大消息者,應有所警覺,訊息內容能賺再多錢都要忍,一旦事情曝光,仍要為當時的行為付出代價。

甘氏家族就因為輕忽內線交易威力,讓低調的富豪家族成為新聞焦點。這一堂二千萬元的課,付出的代價真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64

「月光下」的期貨私募

http://www.yicai.com/news/2012/10/2171460.html

深圳市感恩在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在近期公司網站改版的時候,將旗下原本幾個期貨基金的業績數據從網站上撤了下來,只留下一隻期貨基金作為業績展示。公司總經理寧金山對第一財經日報《財商》記者說,之所以這麼做,是不想給交易員太大的壓力,想給他們一個相對寬鬆的操作環境。

目前,絕大部分的期貨私募仍是「地下工作者」,行內統稱為「月光私募」,與「陽光私募」相比,缺乏公開化的渠道和合法身份,他們的投資業績也不需要強制公開。

而與寧金山的做法迥異的是,越來越多的期貨投資人正在尋求各種途徑「公開」自己的操作業績,試圖從「月光下」走出來。

期貨私募業績大爆發

在A股一蹶不振的情況下,商品期貨市場今年卻迎來一番「好光景」,與證券類資產管理產品收益慘淡相比,不少期貨產品收益驚人。

根據私募排排網數據中心統計,9月份其跟蹤的41只期貨私募就表現不俗,其中有24只實現了正收益,有兩隻產品的月度收益超過30%,三隻產品的月度收益超過20%。17只產品月度收益為負,其中8只產品虧損超過20%,成立於今年9月18日的雛鷹1號已虧41.48%。另智業一號和守成期貨基金成立以來累計虧損幅度高達84.98%、77.80%。

非卻投資交易三部和瀚海3號分別取得34.61%和32.47%的收益率,瀚海3號的成立時間為2012年9月7日,不到1個月大賺超過30%,著實讓證券類私募望塵莫及。

2012年7月2日成立的科樂HK壹號,9月的收益為17%,但是累計淨值已經達到了1.8314元,這也意味著,該產品在不足3個月內獲利超過80%。

而近期更為吸引眼球的莫過於凱豐基金8倍收益的神話。根據私募排排網研究中心的數據統計,截至9月21日,凱豐基金成立兩年以來收益率高達726.05%,其間最高收益率高達789.37%,今年以來收益率高達370.31%。

上海一位期貨私募對本報記者說,比起股票市場,今年商品期貨市場可謂是機會紛呈,今年的豆粕行情以及美國QE3政策推出引發的商品期貨行情走勢兇猛,一旦抓住了一波趨勢進行投機,業績要翻幾倍也是有可能的。

「這些期貨私募的資金量一般比較小,運作起來也比較容易,加上商品期貨的特點所在,短期內業績大爆發並不奇怪。」私募排排網研究中心研究員彭曉武則對記者說。

據瞭解,截至2012年9月,在私募排排網有業績記錄的單賬戶期貨私募產品共有84只,這些產品資金規模一般在100萬~200萬左右,規模最大的凱豐基金也只有1000多萬,與證券類陽光私募的管理規模不可同日而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894

去年三度遭罰 用稀釋手法騙了稽查員一年 屢排廢水 日月光砸綠色企業招牌

2013-12-16  TWM
 
 

 

撰文‧鄭閔聲

「請不要訝異,這就是我們的家園,台灣。」在《看見台灣》裡,導演吳念真透過這句旁白,表達他對台灣美景在利益導向思惟下遭無情破壞的沉痛。而這一切,正活生生地在你我身邊上演。

十二月九日,高雄市環保局查獲半導體封測龍頭日月光高雄K7廠,私自排放含有致癌重金屬鎳的強酸廢水,依法開罰六十萬元並勒令停工。但日月光竟在公開資訊觀測站上辯稱,排放廢水只是「異常事件」;隔天雖舉行記者會致歉,也僅承認有「應變不當、管理疏失」,絕無主觀犯意。

然而,日月光早就被列為重點稽查對象的「廢水慣犯」。高雄市環保局局長陳金德表示,去年三月、五月、九月,日月光三度因排放高汙染廢水遭環保局開罰一四○萬元;最後一次更已達《水汙染防治法》規定的停工標準,但市府仍決定再給一次改善機會,原以為日月光將從此痛改前非,沒想到卻被魚目混珠的手法蒙蔽。

去年七月,日月光申請將廢水採樣槽由地下室遷往廠區一樓,但新的採樣槽暗接自來水管線,稽查人員取回化驗的樣本,其實已被大量自來水稀釋,化合物含量當然符合標準。

十月初,環保局例行巡查後勁溪時發現水質異常,檢驗後推估每日廢水量高達五千五百噸,追查源頭才發現兇手又是日月光。陳金德實地查廠時,廠方還想拿稀釋樣本搪塞,但當場被他拆穿,只得帶著環保局人員,走進戒備森嚴的地下室廢水儲存槽。稽查團隊當場查獲含強酸及重金屬的廢水,讓日月光難以抵賴。

長期關注後勁溪水質問題的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蔡卉旬表示,近來當地稻田常因土壤重金屬含量過高而被迫休耕,原因極可能就是日月光廢水汙染灌溉水源,「廠商倒廢水時有沒有想過,這些都是嚴重的致癌因素嗎?」她也質疑,既然日月光去年就已達停工標準,高雄市為何輕輕放下,甚至未主動公布廠商違規資訊?

無論如何,日月光這家曾獲經濟部「綠色典範獎」肯定的企業,在廢水處理上一錯再錯,甚至刻意規避稽查的行徑,已在國人心中留下難以抹去的不光彩印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601

數字告訴你 日月光排污這筆爛帳

2013-12-23  TCW  
 

 

這是一場因節省一億一千萬,而損失三百一十億的企業經營負面教材。

十二月九日上午,日月光高雄K7廠爆出廢水排放醜聞,後續高雄K5與K11廠,以及中壢廠,都有不符環保法規的違規事件。據估計,這場日月光近三十年以來最大的危機,讓這家全球最大封測廠,蒸發了約七分之一、三百一十億元的市值。雖然董事長張虔生十二月十六日下午親上火線道歉,澄清絕無蓄意排放污水,並會配合相關單位的稽查。但危機恐無法這麼快解除。

長期關注高雄地方污染公害的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表示,據《水污染防治法》,日月光K7廠很可能因污染情節嚴重,被勒令停工;高雄市環保局主任秘書張瑞琿表示,若日月光確定遭停工處分,可能約一季到半年才能復工。

省下費用,僅營收九牛一毛

工研院產經中心(IEK)經理楊瑞臨認為,就像二○一○年富士康被外界冠上「血汗工廠」稱號時,曾一度憂慮將遭蘋果等國際大廠轉單,這次日月光爆出廢水醜聞,不論是否遭停工處分,日月光的國際大客戶都可能基於社會責任與企業形象考量,短期轉單。一位不願具名的分析師指出,目前日月光的大客戶,如高通、博通與聯發科等大廠,可能已做好轉單準備。

瑞銀證券預估,日月光將依受到的停工處分程度不同,使明年每股稅後淨利(EPS)降七%至一五%;大和證券報告也指出,若高雄K7廠與中壢廠均遭停工逾一季,恐使日月光明年營收與淨利減七%至一○%。

相對日月光可能面臨的龐大後果來看,環保局所認定,日月光未依規定處理廢水所省下的費用,實在微不足道。

據高雄市環保局追討日月光的不法利得估算,日月光未按規定處理排污,六年十個月省了一億一千萬,一年僅省下約一千六百萬元,是日月光集團去年合併營收的萬分之一不到。如今最壞情況,可能讓二○一四年營收與淨利減七%至一○%,面臨「千倍奉還」命運。

【延伸閱讀】短短6個交易日,市值蒸發310億——日月光廢水門事件及股價大事紀

月日:12/9股價(元):29.75高雄市環保局公布日月光K7廠排放污水情節重大,罰鍰60萬元

月日:12/10高雄市環保局研判日月光污染情節重大,將勒令停工

月日:12/11K5廠與K11廠陸續遭查獲也有違規

月日:12/16股價(元):25.75市值1,997億,蒸發310億元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Google finance 整理:吳中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081

政府長期縱容、缺乏風險管控、罰則不痛不癢 政府三大錯誤 養出劇毒日月光

2013-12-23  TWM
 
 

 

撰文‧鄭閔聲

寬闊平整的自行車道,蜿蜒穿過像絲絨般柔軟的草地,後勁溪兩岸的親水公園,被高雄市政府視為珍貴的景觀資產。但緩緩流過人行步道下方的溪水,卻有如調酒「血腥瑪麗」般棕紅,且時不時傳出刺鼻異味,與周邊的優美景致呈現強烈反差。

半導體封測大廠日月光高雄K7廠,本月初遭高雄市環保局查獲,將含有超量致癌重金屬的強酸廢水私自排入後勁溪,毒害下游上千公頃農地,讓這條長年孕育北高雄,半世紀來卻飽受汙染荼毒的溪流,再次受到各界關注。

儘管日月光辯稱事件起因是設備故障與管理疏失,絕未惡意汙染環境,但隨K7廠私設的廢水海放暗管曝光,中壢廠也因偷排逾千噸廢水,遭桃園縣環保局勒令停工,日月光為增加獲利,將廢水處理成本轉嫁全民承擔,幾乎已是事實。

十二月十六日,神隱近一周的日月光董座張虔生終於出面說明,卻仍堅持未蓄意排放廢水、沒有私設暗管,僅願為「造成社會紛擾」鞠躬致歉;就連承諾分三十年捐三十億元推動環保工程,他也強調「不是因為做錯什麼事,只是日月光熱心公益,願藉推動環保回饋台灣。」言談之間毫無悔意。

犧牲國土保育換取經濟數字然而,在台灣過度重視經濟數字的發展思惟下,日月光絕非唯一一家犧牲環境牟利的無良企業;在業者普遍缺乏環保意識之下,後勁溪當然不是唯一一條發出哀鳴的河川。

早在一九八八年,高雄縣林園鄉就因工廠聯合排放廢水,造成河川魚蝦大量死亡,引發居民群起抗爭;友達、華映兩家面板大廠,自一九九九年起,每日將萬噸廢水排入新竹霄裡溪;桃園老街溪,長期遭沿岸的印刷電路板與砂石廠汙染;再加上日月光事件爆發後,彰化、桃園也陸續查獲類似案件,全台各地水域,幾乎無一倖免。

而政府長期以經濟發展至上的思惟、缺乏環境風險管控概念,以及對汙染業者不具嚇阻力的罰則,是造成汙染現象無所不在的三大關鍵。

「從台灣政府的法令與管制措施,我看不到對環境保育足夠的重視。」儘管日月光已遭高雄市環保局依《水汙染防治法》處以最高罰款六十萬元,並追繳不法利得逾一億元;但環保作家朱淑娟認為,這對年營收兩千億元的日月光而言,根本無足輕重。尤其不法利得金額雖高,業者卻可藉行政訴願與政府長期抗戰,例如台塑仁武廠因汙染後勁溪,遭追討八三○○萬元不法利得,至今雙方仍在訴願階段糾纏,政府連一元都還沒討到。

時間拉回一九九○年,當年台塑美國德州廠因造成多起水汙染事件,被德州政府處以二十四萬四千美元罰款(約七百萬新台幣)。隔年,台塑又因廢水處理不合標準,造成廠區周邊地下水汙染,這次美國環保署決定重罰,對台塑開出破紀錄的三三七萬美元罰單(約一億新台幣)。從這兩次裁罰紀錄,不難理解為何朱淑娟會認定國內罰則對業者不具嚇阻力。

即使主管機關祭出殺手鐧||勒令停工,業者只要提出改善計畫,經常能在半年內復工,期間只要拉高備用產能,幾乎不會對營運造成影響。「法規沒有嚇阻力,才讓業者一再挑戰政府公權力!」朱淑娟說。

除罰則不夠嚴厲,政府長期縱容以發展經濟名義遂行的破壞環境行為,是業者能有恃無恐的另一大關鍵。十二月十一日,當立委要求經濟部終止日月光的租稅優惠,經濟部長張家祝的回答竟是「日月光是非常好的公司」,不能因為一個錯誤就把它打入十八層地獄,否則以後沒有人敢來我國投資;財政部長張盛和更認為,租稅優惠是獎勵而非懲罰,對取消或追繳租稅優惠持保留態度。

無風險管控 成「汙染天堂」財經部會首長發言,與外資瑞銀(UBS)認定日月光汙染是「政治議題」(It becomes a political issue)的立場相互呼應;但這種經濟成長先於一切價值的重商思想,在環保意識抬頭,且貧富差距逐漸擴大的台灣社會,不僅不具說服力,更讓一般民眾感受到強烈的相對剝奪感。

「像日月光這麼嚴重的汙染行為,在美國絕對立刻被勒令停工,沒有任何緩衝期限。」曾任職美國環保署十五年的環保署前署長陳重信表示,美國政府因應突發性的人為汙染時,唯一的考量就是如何減緩環境衝擊,不計代價,也不擇手段。「如果汙染已經是事實,就應該用最快的手段防止傷害繼續擴大,這時候不會有人考慮經濟問題。」其實,從發展至上到兼顧環境永續這段路,美國也走了數十年之久。陳重信指出,一九七○年代末期,陸續爆發紐約州愛河災難區(Love Canal Disaster)、肯塔基州鐵桶谷(Valley of the Drums)等重大環境災害事件,讓美國政府意識到工業汙染對土地與人類的重大危害。因而在一九八○年制定《全面性環境應變補償及責任法》,並設立「超級基金」(Superfund)專門進行工業汙染管制與恢復作業。

這項法案授權超級基金針對土壤及地下水汙染事件提供資金,採取必要的應變措施與整治工作,避免汙染再度擴大,隨後再由美國環保署向造成汙染的企業或行為人求償,追溯時效無上限,讓業者無從逃避。

但比起汙染後的懲罰措施,美國政府更重視事前風險管控,而這正是台灣政府缺乏的觀念。陳重信指出,高汙染事業若想在美國境內取得營運許可,必須先向環保署提出完整的環境風險評估報告,交代生產過程中對環境與生態的潛在衝擊,並詳述管控措施,平均每份報告的成本是四千萬美元。「美國政府認為,恢復被汙染環境需要的成本,是事前管控的數百倍,所以寧可在規畫階段多下工夫。」比起美國經驗,毫無風險管控概念的台灣簡直像是「汙染天堂」。陳重信認為,國內環境汙染層出不窮,正是因為環保單位的管控作為不足。舉例而言,第一任環保署長簡又新任內即提出廢水處理設備應設「獨立電表」,此概念隨後也確實入法,但相關單位的檢測作為卻未與時俱進。立委田秋堇日前就建議,廢水處理設施的電表應數位化,並與政府環保單位連線隨時監控,才能更有效防止廠商心存僥倖。

不過,這一回令高雄市環保局意外之處,也包括了日月光廢水電表的讀數竟無異狀,這也顯示,再怎麼嚴謹的風險管理,也無法杜絕人為環境汙染的可能性,提高汙染罰則依舊勢在必行。高雄市環保局局長陳金德就認為,目前《水汙染防治法》六十萬元的罰款上限,至少應提高十倍,且得以連續舉發;後續再依《行政罰法》追討不當利得,對廠商才有基本的嚇阻作用。

應提高罰款、追究刑責

除了提高罰款金額,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也主張,將排放有毒廢棄物廠商,比照食品安全問題,依《刑法》公共危險罪追究刑責。

「環境正義的『價值』,與創造利潤的『價格』,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就連達到平衡都很不容易。」陳重信這段話,點出開發中國家在經濟發展與環境永續價值間面臨的兩難。但企業為創造私人利益不惜破壞環境,已經牴觸了最基本的公平正義原則,沒有任何理由繼續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發生。

日月光10廠區汙染 5年裁罰27次384萬元罰則太輕 環保靠邊?

工廠事業名稱 總裁罰金額(萬元) 裁罰次數 裁罰內容

日月光半導體

K5廠 58 6

(2011.06~2012.11) 排放廢汙水、放流水不符標準

日月光半導體

K7廠 96 5

(2011.08~2012.07) 排放廢汙水、放流水不符標準日月光半導體中壢分公司 63 5(2009.02~2011.10) 事業廢棄物處理不符標準、放流水不符標準日月光半導體 117 4(2012.01~2013.02) 放流水不符標準

日月光半導體中壢分公司

封測四廠 1.2 2

(2011.02同日兩筆) 事業廢棄物處理不符標準

日月光半導體

11廠 14 1(2012.07) 放流水不符標準

日月光

電子一廠 14 1(2012.01) 放流水不符標準

日月光半導體

包裝材料廠 10 1(2011.10) 排放空氣汙染物不符標準

日月光半導體

中壢分公司封測一廠 10 1(2013.02) 空氣汙染防制計畫不合格日月光電子中壢分公司一廠 0.6 1(2011.05) 事業廢棄物處理不符標準

總計 383.8 27

資料來源:環保署 製表:何欣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105

小蝦米與日月光80天鬥智實錄

 

2013-12-30  TCW  
 

 

「這件事……我沒有光榮感,而是難過。因為,溪裡的魚類、蝦類,碰到這種強酸,就會死掉了。」

他是最早發現日月光排放強酸廢水的人,基層稽查員邱義雄,一千多個日子裡,數不清,在高雄後勁溪旁的涵洞中走過多少回。這條溪,水中冒著泡泡,發出刺鼻的酸味;定神尋找,水裡沒有魚蝦蹤跡;河面上看不見的,是生態的死亡。

十二月二十日下午,高雄市環保局擠滿SNG車,局長陳金德宣布:「日月光K7廠含鎳廢液晶圓製程確定停工,並追討不當利得一億一千萬元。」這是台灣史上,企業因水污染被政府懲處最重案例。眾聲喧嘩中,邱義雄從記者會現場,悄悄返回辦公室,堆積如山的資料,等待他埋首爬梳。

對比台灣今年的象徵字是「假」,假油、假食品、假環保……,卻有一群小人物,勇敢追求「真」,儘管代價高昂,甚至危及人身安全。他們,可以保護一條溪;他們,能守候一座原始森林;他們,能為台灣二千三百萬人的食品安全把關……。相較於高官,這些人都是基層公務員,卻風雨無阻站在第一線,用追根究柢的精神,改變台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214

日月光私排超標廢水 在對岸就準備關廠 中國防汙技術三級跳 台灣輸慘了!

2014-01-27  TWM
 
 

 

台灣的環保產業技術,恐怕已經輸給中國!台灣民眾對中國的印象,多半是經濟發展快速,卻不重視環保,認為台灣在環境保護上遠遠贏過對岸,但事實可能並非如此。從台灣到上海發展的環境工程師、鉑弈環保公司負責人張英德直指:「台灣的汙染處理技術,已經遠遠落後大陸!」日月光半導體公司含鎳廢水毒害後勁溪,全民共憤,各縣市環保局嚴查之下,又揪出數家小型電鍍廠排放廢水中的鎳含量超標。一條一條河川,不斷發出哀鳴,看在張英德眼中,相當不可思議。「落後在哪裡?就在這裡!台灣工業廢水含鎳量是一.○PPM,竟然還天天抓到超標;中國只容許○.五PPM,再加上區域總量管制,廠商只好找技術更先進的環保業者來做,否則就會被關廠!」張英德指出,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台後,各地對環保法規執行日趨嚴格,過往也許有汙染大廠以關說行賄方式蒙混的情事,「起碼我在上海、無錫幾乎很少看到走後門現象。大家乖乖找環保廠商處理到符合國家標準,甚至要設法做到廢水再利用,環保技術發展,一日千里。」環保抬頭!

中國工業廢汙處理商機大

「近年來,中國工業廢汙處理商機,的確相當大。」不願具名的資深台灣化工學者表示,根據他的觀察,「各大外資環保公司,都已經將重兵部署在中國,可謂兵家必爭之地。台灣許多廠商,卻還為了節省成本,用較低階的技術處理汙水。」台大公衛系教授吳焜裕也認為,台灣環保技術其實相當先進,卻因為產業政策不良,讓業者懶得付出成本做汙染防治,「被中國追過,是非常有可能的事。」中國以往被認為是汙染大國,長年受霾害與各類公害所苦,在習李上台後,顯然將建立「綠色中國」視為中國夢的重要組成之一。二○一三年底,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喊話歡迎環保外資登陸設廠;一四年初,環保部會同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人民銀行、銀監會聯合發布《企業環境信用評價辦法(試行)》,汙染物超標、發生突發環境汙染事件的企業,最重可被處以吊銷許可證,或停產整頓的處分。

新政之下,根據《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畫》預估,在一五年之前,預計環保產業總產值達人民幣四.五兆元,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的二%;當中重點發展項目,也包含台灣近日頻頻出包的工業廢水汙染減排工程。一連串的措施,讓外資紛紛進場卡位,例如張英德的環保公司,就帶著台灣的技術,來到上海設點。

「頂尖的技術,台灣廠商懶得用;我開的價錢,台灣廠商不想付;但在習近平嚴格的環保標準與執法下,在中國都有機會。」張英德感慨地說。

標準提高!

台灣汙染比中國還嚴重一倍張英德以日月光廢水中的鎳舉例說:「台灣處理汙水的技術,還停留在加藥控制、硫化物沉澱,頂多讓鎳勉強降到合格邊緣,也就是一.○PPM左右;中國卻因為必須達到○.五PPM的標準,許多廠商都開始使用離子交換、薄膜過濾等方法。」對此,曾獨家向《今周刊》爆料廠商偷排廢水惡劣手法的環保公司員工B先生,證實了此一說法。B先生表示,台灣大多環保廠商處理汙水,的確仍使用加入混凝╱膠凝劑,讓汙染物自然沉澱,比較少見張英德所提的高階處理技術。

「台灣廠商不願花太多錢請環保公司處理汙廢,認為那是全然的浪費。廠商僅能在有限經費下,用投藥等方法,也就是二級處理設施來處理,甚至直接幫業主埋暗管、偷排了事。」B先生說,張英德所提的方式,需要技術更進階的三級處理設施,「要台灣老闆花錢買?很難。」資深化工學者也表示,以台灣學界的技術,要將廢水鎳含量處理到○.○○一PPM都不是問題,還會出現這麼多的鎳廢水超標案例,「關鍵只在於廠商不願花錢。換成高階的處理設備,購買與後續維護的費用,都會大大提高,被企業視為不必要的支出。」學者與業者的指控,並非無的放矢。日月光董事長張虔生,因汙染後勁溪一案接受檢調偵訊時,便坦承「廢水處理設備預算占(公司)總成本比率非常小。」日月光歷經汙染風暴後,目前仍未打算投入經費升級汙水處理設備,財務長董宏思接受《今周刊》訪問表示,會對現有汙水處理設備加上即時監測、管控系統,「汙水處理設備本身沒有改變。」一場汙染風暴,就此悄悄落幕,並未讓台灣跟上中國環保技術升級的腳步。

除了汙染標準與罰則過於寬鬆,導致廠商不願投入預算追求技術升級,張英德認為,工業用水費用過於低廉,也是台灣環保技術漸漸被中國追過的關鍵。「就以日月光的違規為例,就是因為工業用水太便宜,才能用自來水稀釋汙水,應付環保局的採樣!」張英德分析,中國工業用水一噸要人民幣一二○至一五○元,就算廠商想用自來水稀釋汙水,也會不敷成本;台灣的低廉工業水費,讓廠商連作弊門檻都超低,「台灣下次稽查汙染的好時機,就是每年的枯水期;只要一限水,相關單位就趕快去排放口驗,保證數值超標!」政策鼓勵!

強大執行力實現「綠色中國」產業政策設計不良,缺乏吸引優良廠商誘因;環保稽查又太寬鬆,汙染大戶「罰不怕」,讓台灣空有環工技術,卻無法回饋給自家的青山綠水,只能帶著技術出走、服務他國。張英德更直指,由於環保執法寬鬆,已讓台灣的最新電鍍鎳報價來到一公斤二十八元,遠遠低於中國合法大廠的報價一公斤四十元,「為什麼這麼便宜?全是犧牲環境(廠商省下汙水處理成本)換來的!」面對中國的挑戰,台灣不但在一般產業領域備感威脅,現在連一向自認優於對岸的環保技術,都可能被迎頭趕上。中國經濟研究專家、中研院人社所研究員瞿宛文分析,習李政權以「中國夢」為激勵全民的願景,輔以強大的執行力,整治嚴重的中國汙染問題,她並不意外,「有吸引優秀廠商的產業環境,接下來只要地方政府調整官員考核指標,列入環保因素,環境品質全面改善,指日可待。」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表示,雖然同樣可能有執法不力、官員放水的現象,中國在許多環保政策、法規設計上,「的確有做得比台灣好的地方。」「中國的例子顯示,嚴格的環保標準,絕對有助於產業創新、升級,對經濟發展有正面貢獻。」李根政也批評,台灣政府每次修法,都對高汙染業者過度體貼,「一天到晚想著替廠商節省成本,廠商當然不願意花錢聘請更好的環保公司處理,永遠不必轉型,樂得輕鬆。」事實上,環保法規應從台灣總體環境承載量等項目著手,「你把標準訂出來,廠商只好把錢花下去,台灣產業才會進步!」「台灣就是缺乏清晰的願景,也找不到發展的動力,國家的自主性逐漸低落,只好被廠商牽著鼻子走。」瞿宛文感嘆,台灣近年來「防守」性格濃厚,整體發展動力疲弱,也無力整治環境汙染。她認為,盡早從中國經驗反思,問問自己,我們到底想要什麼樣的國家?該建立什麼樣的環保標準?並嚴格執行,才是撥開環境汙染迷霧,大步走向未來的唯一道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5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