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的天空:等油價回調買航空股 張士佳

>2008-06-08 AppleDaily

上 周大市升過跌過,最後回到周一開市價附近,全周無寸進,欠驚喜,周五更在百多點波幅中運行,好像要悶走散戶,加上周五晚美國有幾個經濟數據分佈,投資者似 乎未敢妄動。筆者自己不會將大市看得太好,但看淡的人太多,短期內大市應有得彈,但大市氣氛未好轉,現在塘水滾塘魚,混濁不清,局勢未明朗,士佳傾向不撈 此趟渾水,寧願吼高位做沽化算,或者大市再跌,候低位可撈些愛股,否則大市是十五隻吊桶,七上八落,沒有訊號,不宜妄動,所以筆者中線看淡,也沒有做空 倉,閒來多做數據研究,也順便審視上周的收市價措施對大市影響。

港交所(388)澄清前周收市競價時段股隻異常波動的情況,純因MSCI指數調整成份股所 致。筆者雖覺匪夷所思,但前周受影響部份達三百億港元,上周恒指調整成份股,受影響部份約二十億元,也再無出現異常,那究竟是MSCI調整引起異動,還是 「有心人」收斂,相信要由時間證明,重要的是要確保數據及圖表的準確性,否則無論多堂皇的理由,亦是得不償失,近日大市牛皮反覆,基本面來說,現價估值是 高不成低不就,投資者容易進退失據,更顯示技術分析的重要性,數據要準確,不容有失。
兩套武功宜兼通其實從投資或投機角度 看,基本分析及技術分析都是不可或缺的,前者分析股票甚至股市的合理估值,當中自然牽涉到複雜的計算及資料搜集,得出估值後,理論上的操作是低於合理值買 入,高過合理值便沽出,中間無論升跌都是等待,將此法用得出神入化的自非股神畢菲特莫屬,而股神坐股票坐得咁安心,無非是用基本分析找出安全網也。但拍得 住股神的眼光與耐性的,世上又有幾人?所以大部份投資者舉起基本分析旗幟,卻忽略了經濟及股市大趨勢,才作出錯誤的投資決定。技術分析則專攻出入市時機, 雖然技術分析不懂估值孰高孰低,但卻能時常走在新聞與消息之前,找出資金去向,捕捉到出市入市的最佳時機,以往多有基本面超值的個股,因技術面不配合,股 價總是升不了,例如數年前的華晨汽車(1114),就是其中表表者,所以筆者相信,必須基本分析與技術分析皆通,才能在股市中無往不利。
雙劍合璧顯威力

前 陣子油價狂升,早已令全球疲弱的經濟再加添通脹的憂慮,而且各地陸續出現對油價高企的示威,筆者相信原油在政治大背景下仍會回落,而飽受煎熬的航空股,尤 其身處增長迅速的大中華市場的中資航空股,基本面其實不俗,若油價回調更多,這些久經壓抑的個股將有亮麗升幅,現時只要等待出現買入訊號,將是上述基本分 析及技術分析雙劍合璧的最佳寫照。張士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1

投資的天空:熊市炒賣要知足 投資的天空:熊市炒賣要知足 上周筆者以「勿用耳朵代眼睛」為題,籲讀者不要盲目跟隨消息入市,4萬億元人民幣救市方案未必就有化腐朽為神奇之能,結果兩周過去,大部份個股依

2008-11-23  AppleDaily


 

上 周筆者以「勿用耳朵代眼睛」為題,籲讀者不要盲目跟隨消息入市,4萬億元人民幣救市方案未必就有化腐朽為神奇之能,結果兩周過去,大部份個股依然乏善可 陳,反而筆者在13700水平造淡,卻有不俗賺頭,並在上周四於11900水平附近平倉獲利,功成身退。周四平倉之後,歐美股市繼續下跌,起初仍只算反 覆,但美國聽證會之後,美股便開始崩堤式下跌,當晚凌晨便收到讀者Annie電郵,話大市擺明再跌,淡倉是否平得太早?筆者今次睇市是否出錯?

跟隨系統買賣

筆 者明白,大市如斯下跌,沽家得勢不饒人,有此疑問實屬合理,正如筆者早前在13700水平造淡,亦有讀者問熊市追沽是否太過危險一樣。其實筆者平倉,皆因 系統目標已達,是否繼續持倉,純看投資者的個人取向,牛市之時,股價總是會升到你唔信,當時大可嫌賺得唔夠,放心長期持有,但熊市市況反覆,賺夠就要走, 要學識知足,唔強求。市場上經常有「專家」預測大市見底點數,其實股市裏沒有神仙,真正專家都估唔到底,何況筆者只係炒家一名?所以士佳常話投資跟系統, 買賣平常心,周四平淡倉後,手中尚餘適量正股,筆者唔敢講已作出最佳決定,但熊市賺錢殊不容易,今次能夠從淡倉獲利,減低日後儲貨成本,已經無憾,亦懶理 當晚美股升跌。結果,周五早上筆者剛覆完Annie電郵,大市隨美股低開,但幅度遠低於預期,不久更展開極地反彈,由11700反彈至13100,市場氣 氛逆轉,投資者即由問筆者「是否平得太早?」,變成問「係咪撈得貨?」。發問上述問題,證明投資者亦被市場牽着走,見升看升,見跌看跌。筆者不知道大市會 否就此見了近期底,但回心一想,如果前一日未有在11900附近平倉,如今大市狂升,肯定會被市況影響判斷,尤其午後大市高開,氣勢何其凌厲,隨時就在最 高位平倉,利潤即時化為烏有。近日筆者捉到市場節奏,在升前叫揸,跌前嗌沽,全靠多年投資及睇圖經驗,圖表會說話,所言非虛,有長期跟進本欄的讀者,近日 應該有所斬獲。熊市之中,需要幫忙的人越來越多,如讀者能從淡倉之中獲利,力之所及,亦應抽出部份利潤幫助有需要的人,多做善事。張士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97

投資的天空:反常上升最值博 張士佳

2009-08-04  AppleDaily






 

大 市昨天又再攀升,期指破新高升三百多點,並不過份,都不過2%,但個股升勢動輒5-10%才嚇人。上周五在正股收市後,期指被掟足15分鐘,短線捕風捉影 的,見期指大低水,便懷疑滙豐控股(005)大幅增加撥備,煞有介事,十足十有份寫業績報告,心血少者紛紛減持避開,但周一大市升一升,滙控撥備又再少有 人提及。這種自我完成現象,在股場甚常見,股價升得多,便會想出種種理由嚇自己,令自己出貨,所以很多散戶在牛市都未必賺到大錢;股價一跌,便講「都話 啦」、「一如所料啦」;相反,股價不跌反升,又會再找另一組壞消息再嚇自己。執筆時,滙控未出業績,但筆者唔太理,因為牛市之中,應該瞄準優質股,趁其壞 消息後,市況喘定時,測試市場反應,如手上有貨,最好攞少少出嚟,擺高幾格放沽,如果無端被人掃入,便應掉轉槍頭,全力買上,皆因散戶接收資訊較慢,拿着 舊聞當新聞炒,牛二之中,看淡的傳聞,通常都係增持機會,但散戶往往在高位不停搵壞消息嚇自己。

航運股應有排升

同理,筆者用 上述方法增持中海集運(2866),上周三周四的十字星,在傳統圖表分析上屬待變之象,周五收市後公司發盈警,無論技術表面或基本表面分析,都唔慌利好。 航運股是筆者那杯茶,見盈警後,就如野豹對獵物一樣盯着,昨天一開市此股不跌反升,已知對辦,其後更升破近半年新頂,天下間那有盈警股價破頂之理?一般散 戶見盈警總會避開,能在壞消息下創新高,究竟是誰在買貨?不說自明,於是再度增持。

如此貼市行動,當然無法通知讀者,但牛市來日方長,經濟復蘇才剛開始,如果對牛市投信任票,航運股應有排升,中海集運盈警前,中國遠洋(1919)也不是發盈警嗎?

唔犯散戶常犯的錯,是在市場上求存的原則,為文到此,滙控剛出業績,撥備不多,仲蝕少於預期,倫敦滙控股價反應正面,看來造淡者又要另覓對象了。滙控利好,一定扯高大市,不少散戶錯失先機,又心癢癢想追貨,但如果今天反而做陰燭,期貨好倉便應先套利一半。

喂?不是看好嗎?現貨就睇長線者,期貨嗎?只爭朝夕,轉眼已升千點,若今天應升反跌,何不先袋袋平安,套取短線利潤來減低長線搏殺風險。

張士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41

參考全世界豪宅 重新整修白雲山莊 新光吳家錄打造歐式「天空之城」


2010-9-6 TWm




為了這個全陽明山上無敵的超級景觀,吳家錄特地在家裡二樓裝修了一個適合看夜景的平台,近則可以看到大直河濱公園許多人在打壘球,天氣好時,甚至一路可以看到淡水河的出海口,坐在窗台前靜思,人生再大的難關都會煙消雲散。

撰文‧劉俞青

如 果有機會,站在陽明山仰德大道三段一二五巷巷口,往西邊望去,會看到一座童話故事般的城堡,就矗立在山頭上,它有著深咖啡色寶蓋型的屋頂,偶爾還會被飄過 的雲霧遮住視線,像極了日本宮崎駿卡通裡的﹁天空之城﹂;這裡過去外界稱之為﹁白雲山莊﹂,但就在二年前,白雲山莊悄悄易主,如今住在這座天空城堡裡的主 人,正是新光金控副董事長吳家錄。

整個陽明山最聰明的一筆交易不僅詩意篇篇,在陽明山當地房屋仲介的眼中,這幢房子還有不同的意義。

大 師房屋專營陽明山豪宅的經理闕仁桀說:﹁把整個陽明山頭翻過來,這是其中最聰明的一筆交易。﹂而住邦不動產總經理劉陳傳則說,找不到比吳家錄更厲害的,﹁ 這幢房子買得太漂亮了!﹂事實上,當年看上白雲山莊的,不僅僅只有吳家錄。但當其他買主都專注在商談土地的買賣時,只有吳家錄念頭一轉,向當時傳出財務吃 緊的白雲山莊實業,提出買下整家公司的計畫,吳家錄的這一妙招,順利解決原屋主在財務上的燃眉之急,當然也成功打敗其他對手,買下整座白雲山莊,據悉成交 金額大約五億元。

當時的白雲山莊實業名下持有所有白雲山莊將近五千坪土地,因此如今白雲山莊實業由吳家錄的獨子、也是新光兆豐農場總經理吳邦聲掛名董事長,而整座風景如畫的白雲山莊,也成為吳家錄最棒的養老居所。

當然,這樁買賣也為向來以精於計算在地產界聞名的吳家錄,再添一筆漂亮的交易紀錄。

買進這座人人稱羨的好莊園之後,裝修當然是一大工程,據透露,吳邦聲幾乎是看遍世界各地的豪宅,拿著好幾百張世界各大豪宅細部的照片,和設計師逐一討論每一個裝修的細節,才一步步敲定工程。

新 光金董事長吳東進都自嘆不如但也因為太過仔細,以致進度嚴重落後,到後來,是今年高齡八十二歲的吳家錄忍不住催促:﹁我現在是和時間賽跑的人,你還不快點 弄。﹂才讓吳邦聲花了一年多心血重新打造的美麗家園順利完工,而吳家錄一家人也在今年上半年,開開心心住進這座美麗的空中城堡。

根據去過吳老家裡的新光員工轉述,這座城堡的最大特色,是擁有無價的超級景觀,近則可以看到大直河濱公園許多人在打壘球,天氣好時,甚至一路可以看到淡水河的出海口,坐在窗台前靜思,人生再大的難關都會煙消雲散。

為 了這個全陽明山上無敵的超級景觀,吳老特地在家裡二樓裝修了一個適合看夜景的平台,連同樣住在陽明山上的新光金董事長吳東進來訪看了之後,都忍不住自嘆不 如,直說:﹁買得到這樣的好房子,人生就沒有遺憾了。﹂整座園子是採歐式的設計,開車如果從仰德大道三段上左轉進來,大約要開二分鐘,才會見到一個咖啡 座,吳家錄和夫人溫翠眉兩人常在這裡小坐,喝喝咖啡,看夕陽。

據悉,吳家錄曾經考慮過,五千坪大的房子,就這麼幾個人住,有點太安靜了,想把前面原本的廂房改建成民宿,讓外面的人也能來享受一下這裡的自然之美,但後來是在溫翠眉嚴重抗議下才作罷。

﹁老婆大人﹂表示,辛苦了一輩子,好不容易有座美麗的家園,不希望有外人來打擾,吳家錄聽了只有尊重,他說,退休生活太太最大,能在這麼美麗的地方養老,﹁人生夫復何求!﹂

吳家錄

出生:1928年

現職:新光金控副董事長

學歷:彰化商職

經歷:新光人壽總經理、參與新光人壽創立

興趣:投資不動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85

海外上市公司私有化盤點:「退」一步海闊天空?

http://www.21cbh.com/HTML/2012-6-15/0NNDA3XzQ1NTI0Nw.html

6月6日,阿里巴巴集團宣佈旗下B2B上市公司阿里巴巴網絡(01688.HK)於6月8日停止交易,6月20日正式退出香港聯交所。

這一消息再一次將大家的眼球拉攏至「中概股私有化」。

一年前的5月30日,本報曾報導《海外上市孤兒回歸潮》,曆數多家中概股,試圖從境外交易所退市,回到香港或A股上市。如今一年過去,有些宣佈退市的中概股沉寂無聲,有些已經宣告失敗,還有知名如盛大網絡、阿里巴巴網絡加入這一陣營。

知名如盛大網絡、阿里巴巴集團,一進一退之間,賬面盈利不說,還得到額外的實惠。但大部分中概股公司,面對資本卻沒有這種議價能力,上市退市對於他們是個虧本買賣。

深 創投浙江大區總經理尹於舜認為:「今後可能有更多的海外企業要加入私有化大軍。相比去年中概股被獵殺時,現在國外市場的情況更糟糕,中國企業的股票也跌更 多了。現在有20多家中概股的股票不到1美元,長期不到1美元的只能退市;還有七八十家的股票不到2美元,這些也岌岌可危。這種情況下,股票流動性不好, 再融資功能形同虛設。企業上市後白白花錢維護,既募不到資,品牌效應也出不來,只能退市。」

那麼,這些中國企業去海外交易所上市、退市,得失幾何?

盛大:陳天橋在下一盤很大的資本運作之棋

國內IT界,論深諳美國資本市場,陳天橋若認第二,估計沒人敢稱第一。

2004 年5月,盛大網絡(SNDA. NASDAQ)挾「中國網遊第一股」,登陸納斯達克。最終發行1385萬ADS(美國存托股票),單價11美元,一共融資1.524億美元。美國存托憑證 常見於非美國公司在美國上市,往往1ADS等於一定數額的普通股,不同公司的換算比例不一樣,一般在IPO之前就已定好、未來不會改變。

那時的美國股市不是特別景氣,為此盛大網絡較原計劃削減了40%的融資額。但這並不妨礙其董事長陳天橋於次年登上福布斯內地首富之位。彼時陳天橋不過32歲,身家是150億元,一時風光無兩;而他資產的主要部分,正是和妻子、弟弟一起持有的盛大網絡六成的股份。

自 此,陳天橋開始了他在納斯達克自由出入、如入無人之境的旅程:2009年和2010年,他分別通過分拆和收購,又得到了2個絕對控股的上市公司:盛大遊戲 (GAME. NASDAQ)和酷6傳媒(KUTV. NASDAQ)。2011年下半年到今天,他一邊將盛大網絡私有化,一邊推行盛大文學分拆上市。

可以說,從2009年到2011年,陳天橋很忙,忙於上述一系列資本運作。那盛大網絡的一進一退之間,陳天橋的收益到底如何?

在 今天的時點看,決定陳天橋成敗的,正是他在2009年將盛大遊戲分拆上市。而後來的種種跡象顯示,陳天橋這一年開始推行「網絡迪士尼」2.0版:將旗下各 業務分拆上市,亦可以收購其他公司補充業務線,母公司盛大網絡將作為控股公司。盛大遊戲的上市,是他計劃中最重要的一步。

2009年的陳天橋和盛大網絡,稍稍有些尷尬。自2004年盛大網絡IPO後,陳天橋致力於打造「網絡迪士尼」,並為此進行諸多佈局,其中最令人記憶猶新的當數他力推機頂盒。然而,他的這些舉措要麼失敗,要麼未能得到真金白銀的回報。

瑞士信貸次年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傳奇系列遊戲,在2009年為盛大網絡貢獻了70%以上的營收。以前,陳天橋正是靠代理傳奇遊戲賺得盆滿缽滿,並因此成為中國網遊第一股。但五年過去,盛大網絡還是只有這一板斧。

2009 年9月,盛大遊戲(GAME. NASDAQ)登陸納斯達克市場。盛大遊戲原計劃發行6300萬ADS,其中有5000萬ADS由母公司盛大網絡出售,預計發行價為10到12.5美元。 不料投資者廣為追捧,最終發行價定在上限12.5美元,盛大網絡追加出售2050萬ADS。

海外上市公司私有化盤點:「退」一步海闊天空?

結果是,盛大遊戲募集資金1.625億美元;盛大網絡售舊股獲得8.81億美元現金。一共融資10.44億美元,為當時的中國企業美國融資規模之最。

陳天橋為此付的對價僅僅是出讓盛大遊戲29%的股權,他依然對盛大遊戲絕對控股,同時擁有盛大遊戲96%的投票權,所以,盛大遊戲成為了公眾公司,盛大網絡獲得8億多美金,但盛大遊戲基本還是陳天橋說了算。盛大網絡當年財報顯示,其現金多達16億美元。

同 年7月,盛大網絡的子公司出資4620萬美元,收購華友世紀51%的股權,隨後由華友世紀出面收購酷6網,這一收購是通過華友世紀向酷6網股東發行股票來 完成,相當於陳天橋沒花一分錢,只是用部分華友世紀的股權,換得酷6網的全部股權;2010年,盛大網絡出資3700萬美元收購華友世紀的原有業務,於是 華友世紀這一上市公司中,只剩下原酷6網。這樣相當於酷6網借殼上市,後來公司更名為酷6傳媒,股市代碼也變更為KUTV。

粗略一算,陳天橋出資8000多萬美元,得到了原華友世紀的業務,並多了一家控股的上市公司酷6傳媒。

2010年,陳天橋為盛大網絡兩家子公司杭州邊鋒和上海浩方做VIE結構。計劃由他家族控股的盛大娛樂控股這兩家公司,未來分拆上市。這兩家公司早在2004年,即已為盛大網絡以不超過2000萬人民幣的價格收購。

但後來陳天橋放棄了這兩家公司的上市。於今年4月,將兩家公司賣給浙報傳媒(600633.SH),一共作價34.9億元人民幣。

2010年,陳天橋還在運作盛大文學的分拆上市。這才有2011年4月公告,盛大文學將分拆上市。此後盛大文學幾次提交上市申請,無奈美股表現不佳,中概股的大環境更是險惡,盛大文學的上市計劃一再推遲。

在 上述收購、分拆、籌備上市的同時,陳天橋沒忘回購盛大網絡的股票。公開信息顯示,2010年第四季度盛大網絡回購了110.5萬份ADS,2011年上半 年回購48.81萬份ADS。他想私有化盛大網絡,應該是2010年四季度就開始籌備。這期間盛大的股價大部分時候在50美元以後,回購這部分ADS,支 出不會超過1億美元。

2011年10月,陳天橋正式宣佈將私有化盛大網絡。隨後,他公佈回購方案:他和妻子、弟弟籌集資金,以每ADS41.35美元的價格,回購中小股東持有的1788萬份ADS,這一價格相較市價高出24%,陳天橋家族一共需要支付7.36億美元。

業 內認為,這7.36億美元中,約有2億美元,是來自盛大遊戲的分紅。2012年1月,盛大遊戲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派息行動,總共分紅金額為2.89億美元, 這一金額,正好跟盛大遊戲2011年持有的現金2.91億美元吻合。而陳天橋家族此時仍持有盛大遊戲七成的股份,所以他們獨得分紅2億美元。

盛大網絡的退市非常順利。2012年2月,距其首次公告私有化,僅僅過去4個月,其私有化工作就基本完成。這是「劉翔速度」——上海一位從事過此業務的律師告訴記者,退市就算是順利,也要半年多,大多公司退市要一年,且不乏公司遭遇各種非預期因素,因而拖更長時間。

上 面是盛大網絡在納斯達克的八年。這八年,陳天橋IPO時募資約1.52億美元,出售盛大遊戲舊股得到8.81億美元,最後回購用去不超過8.36億美元; 如果扣除盛大遊戲分紅的2億美元,陳天橋僅賬面就獲利約4億美元。而且,盛大網絡IPO時的最主要業務,實際上就是今天的盛大遊戲,它依然是上市公司,陳 天橋依然是它的絕對控股大股東。

所以可以說,陳天橋通過分拆盛大遊戲上市,再私有化盛大網絡的資本運作,最終賬面獲利4億美元,絕對控股上市公司盛大遊戲,並將盛大網絡除遊戲以外的所有板塊收入囊中。

阿里巴巴:馬云平進平出?

如果以武功路數來比喻,那麼陳天橋在資本市場的做法,像是「劍宗」,招式繁複,令人眼花繚亂;而馬云則屬「氣宗」,化繁為簡,他主要將內功修煉至爐火純青,這樣招式再基本,都有極大的殺傷力,甚至可以一招制勝。

所以,同樣做私有化,陳天橋的思路是將各子公司分拆上市,母公司作為控股公司收歸己有;馬云的手法是將子公司阿里巴巴網絡私有化,然後和淘寶、支付寶一起,以「大阿里」(業內俗稱,即阿里巴巴集團)整體上市。

馬云的內功是中國電商的絕對老大淘寶和佔據電子支付半壁江山的支付寶。

所 謂「一招制勝」指「大阿里」的估值。5月份,阿里巴巴集團和雅虎集團達成協議,阿里巴巴集團出資回購雅虎集團持有的阿里巴巴20%股權。這樣,雅虎集團不 再是阿里巴巴集團的大股東,馬云等創始人拿回「大阿里」的控制權,之後便可以啟動上市流程。回購協議中,定下了阿里巴巴集團的估值下限:350億美元。

這一估值頗得業內人士的認可,甚至不乏人認為,阿里巴巴集團正式

上市時,估值或許高於這個數。如果「大阿里」上市時市值為350億美元,那麼阿里巴巴將是中國第三大IT公司,僅次於騰訊和百度。IT業內早將馬云、馬化騰和李彥宏合稱「互聯網三巨頭」,屆時這一番號也更為名正言順。

從去年到今年,馬云的重頭戲是支付寶的控制權之爭、從雅虎集團回購股權。相形之下,私有化阿里巴巴網絡,只是馬云整個計劃中的小手術。

今年2月,阿里巴巴集團宣佈,向其在香港上市的子公司阿里巴巴網絡的董事會提出私有化要約,回購價為每股13.5港幣,這一價格較市價溢價46%。為此,阿里巴巴集團將支付給小股東近200億港幣。

巧合的是,2007年11月,阿里巴巴網絡在港交所上市時,其發行價也是13.5港幣。當時阿里巴巴網絡是天大熱門股票,申購資金凍結4500億,超額認購240倍。上市當日被熱烈追捧,收於39.5港幣。阿里巴巴網絡得以融資130億港幣。

由於當初發行價和今日回購價一致,所以馬云應該是「平進平出」,那為什麼回購總價比當年融資額多出60多億?

北 京金石致遠資產管理有限公司CEO 楊天南分析:「想來只有一種可能,市場上流通的股票數量增多了。但是在此期間公司沒有增發新股,既然如此,這些多出來的新增流通股來源只有一個:原有大股 東出售舊股。以此為線索,人們至少能查到的是:2009年9月的公告,馬云出售1300萬股,價格為21港元/股。」

簡言之,這次阿里巴巴集團要多出60多億,是因為過去四年多里,他們出售了4億多股票。所以,阿里巴巴集團在一退一進之間,賬面損益不大,主要取決於他們出售股票時,是高還是低於13.5港幣。

此 外,楊天南指出,阿里巴巴集團將阿里巴巴網絡賣給公眾時,公司全年營收13.6億元人民幣,買回時全年營收64.2億元,增長3倍多;賣給公眾時,公司全 年淨利潤2.2億元,買回時淨利潤17.1元,增長6倍多;賣給公眾時,公司擁有現金4.4億元,買回時公司擁有現金116.5億元,增長25倍。「所 以,馬云是平價買進一個淨利潤增長了6倍多、現金增長了25倍的企業。」

對於投資盛大網絡和阿里巴巴網絡的股民來說,一位私募基金人士的話可以總結:「巴菲特和李嘉誠大多時候都是低買高賣,所以做他們的交易對手很倒霉。」

中小公司:得失各異

陳天橋、馬云能在資本市場運籌帷幄,背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的公司是交易所和投資者都喜歡的公司,所以他們具對資本議價能力;而那些非知名公司、或是境外投資者不看好的公司,擠去境外上市,卻大多比較尷尬。換言之,前者是去添彩,後者是去沾光,待遇怎麼會一樣?

而這其中最尷尬的,當屬當初不是通過IPO,而是通過借殼、反向收購等方式去上市的。這些企業,當初就沒有募集到多少資金,本只是「陪太子讀書」;今日要退市,卻必須支付相當的退市成本。

東南數碼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南數碼」)是其中的一員。

東 南數碼2008年1月登陸AIM(倫敦證交所第二板交易市場,相當於英國創業板),登陸的方式是引入(introduction),沒有募集資金。一位曾 在倫敦從業的律師告訴記者,這種方式不是上市(go public),而相當於被陳列(be listed)。也就是一個公司的股票已經被公眾持有,並超過法定比例,就可以到LSE或者AIM這個平台上來更為正式和公開的交易。這一方式下,企業不 發行新股,故而也不募集新的資金。

東南數碼董事長朱召法介紹:「我們上市時的公眾股,是2004、2005年期間引進的風投佔的股份。他 們不是創始人不是高管,就相當於是公眾持有。那時他們一共投了幾百萬美元,投資時要求過要上市,那時我們沒法在國內上市,有些投資者就指定要求我們在倫敦 上市。雖然沒有發行新股,但上市的程序是一樣的,我們為這個花了100多萬英鎊,那時1英鎊相當於15元人民幣。後來每年的維護費用是每年五六百萬人民 幣。公司上市後,股票就可以交易,有些風投就開始賣股票了,我們管理層沒有賣。」

朱召法的想法是,當時AIM市場表現還是不錯的,他聽從了投行的建議,想先上市,等股價高一點後做再融資。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東南數碼開盤時每股26.5便士,2008、2009年,最高股價在每股40便士,隨後股價一路下跌。到2010年3月,朱召法私有化時的股價只有每股8-10便士。這個過程中,朱召法意識到,股票成交量不高,市盈率很低,再融資無從做起。

於是,2010年3月,朱召法開始推動私有化,他前後花了一年時間和四五千萬人民幣,才完成私有化這一漫長而又艱難的任務。四五千萬資金主要是朱召法自籌和過橋貸款,這些錢的大頭用於回購公眾手中持有的公司股票,另外則是支付各種費用。

好在2010年6月,深創投和另外兩家機構投資了東南數碼,公司獲得了額外的資金,可以維持公司的正常運轉。公司計劃隨後在A股上市。

而之前兩年多的AIM之旅,朱召法相當於交了昂貴的學費:他未曾募集到一分錢,反而花了3000萬的發行上市和維護費用,4000萬-5000萬的退市費用。而這一切的起因,是因為早年間獲得幾百萬美元融資、並簡單相信可以在AIM市場再融資所付出的代價。

東南數碼的情況有些極端。很多私有化公司,不至於付出如此慘痛的代價。

南都電源(300068.SZ)於2010年4月登陸創業板,淨募資19.65億元。其實際控制人周慶治的身家暴增。

但南都電源前身,只是困於新加坡交易所的一個小公司。1998年,南都電源前身通過借殼一家新加坡公司立華電子上市;上市後,僅在2000年新發行了120萬股,募資金額不詳。

2005 年,周慶治見新加坡交易所不活躍,難以融資;同時又必要承擔上市公司的種種麻煩,乾脆就私有化公司。他需要回購的股票有3200多萬股。這一數目遠多於新 發行股票的主要原因是,當初他借殼上市時,立華電子原股東仍持有部分股票,後來這些股票又陸續被賣給散戶。所以,雖然南都電源募資有限,退市卻同樣繁瑣。 好在回購價僅為每股0.085新元,所以總的回購成本是274萬新元。

綜上可知,南都電源去新加坡這一遭,就算不考慮上市、退市的額外費用,周慶治在賬面上都是虧損的。這跟後來南都電源在創業板的遭遇,完全是冰火兩重天。

南都電源是第一家從海外退市再成功登陸A股的企業,上市時趕上創業板高估值,所以周慶治先前一退一進雖是虧本生意,但考慮再上市時的高融資額,他的三部曲相當成功。

一 位基金合夥人分析:當初通過IPO上市的中國企業,其無論是企業資質,還是境況,整體較非IPO上市的企業好。「當初不是直接IPO,往往是企業沒達到上 市的標準;然後沒有募集到資金,企業也沒有得到良好的發展。所以,我對海外退市公司有興趣,但我主要還是從那些當初IPO上市的企業中選。」

「通 過IPO上市的企業,上市時融到錢了,企業得到發展;近一年中概股價格大跌,不少企業的市價不及當初發行價的一半,這樣回購成本往往低於發行時的募集資 金,賬面上不虧損;如果企業本身資質好,還能獲得外部資金的支持,他們的退市之路,遠不那麼艱辛。進退之間,也不用交多少學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70

誰的天空

2013-08-05  NCW  
 

 

民航空域超負荷

成為中國航班惡性延誤的變壓器危機已在地面爆發,正在空中醞釀 ◎ 本刊記者 梁冬梅 盧彥錚 吳靜 文在中國的機場,有一個飛機上的旅客們耳熟能詳、頗具中國特色的詞經常與航班延誤聯繫在一起, 即“流量控制” 。

所謂流量控制,簡言之,是中國民航的空管部門為保證空中安全,對單位時間內放飛飛機數量實行控制。當這個詞頻繁出現,民航業內人士都知道,空路又嚴重堵塞了。

如同治理地面的交通堵塞一樣,要解決空中大堵塞,要麼限流,要麼擴路。擴路在中國如行蜀道,民航管理部門唯有限流一途。

根據中國民航統計年報,從2010年到現在的四年間,每年都有25% 至28% 的航班因流量控制發生延誤。 實際上, 在民航業內人士看來,這還遠遠沒有充分反映因空域緊張 而引發的航班延誤情況。因為民航的空域資源高度飽和之後,一旦因天氣原因或其他原因發生一兩趟航班延誤,沒有多餘的航路及時釋放,極易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引發大面積、長時間的航班延誤。

流量控制成為導致中國航班惡性延誤的一個變壓器。

流量控制之所以特殊,是因為在全球大部分國家已經實現由民航主導空域管理,空域完全或大部分對民航開放,第三方服務公司或政府下屬的空管機構可以隨時釋放出航路供飛機安全起降和飛行 ;在中國,無論低空還是中高空,主管空域的機構是“國務院、中央軍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員會” (下稱國家空管委) ,劃設了2個空中禁區、66個空中危險區、199個空中限制區,以及若干個軍事訓練空域。據中國民航局局長李家祥介紹,留給中國民航使用的只有大約20%的空域。

民航的運量已連續幾十年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增長,但直到現在,民用飛機仍然只能在國家空管委指定的這20% 的狹窄空域里穿行,起飛與降落受到嚴格限制。為了繞開 軍事管制空域,即使在首都機場這 樣的國際大機場,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只能從三個出口起降,近兩年才增加到五個。而無論空域多麼緊張,民航新增航線、航路或改變飛行高度層設計均需報國家空管委審批。

從楊元元到李家祥,幾任民航局局長都曾因“民航空域緊張”打報告申請擴大航路,改革空管機制。

近年來,國家空管委也配合民航陸續推出了臨時航線“主動釋放”機制和飛行高度層靈活使用方案,但並未真正放鬆對新增航線、航路的管制。從民航局到機場、航空公司,民航業內人士對解決空域管理問題 幾乎已不抱希望, “除非中國最高層下決心。 ”根據財新記者調研,在日本、印度和美國,都曾發生過因民航空域資源緊張和軍民信息不對稱導致的空難。這些國家在空難之後開始了空域管理體制的改革,主要的方向就是軍方逐漸讓出對空域的主導權,並將天空部分或完全向民航打開。它們遵循的是一個共同的原則——空域靈活使用,即在空域信息透明的基礎上,不再嚴格區分軍方與民用的空域,而按照用戶需求靈活分配。

在美國,由軍方管控而對民航有限制的空域只有約20%。即使是這20% 的空域,也只有軍事訓練進 行時才對民航設限。理論上, “商業航班可以使用幾乎所有空域” 。

同為發展中國家的印度,國防部與民航部經過十多年的討價還價之後,終於在2013年3月達成協議,由印度內閣安全委員會(CCS)通過了民航部提出的“空域靈活使用”原則框架。前提條件是“確保系統中有足夠的保障措施,防止軍事信息的無意泄露” 。

在日本和歐洲,開放天空的難度更高。這是因為日本民航局要談判的對象,不只有日本的自衛隊,還有駐日美軍——它在日本設立的橫田基地,占據了位於首都東京以西的橫田空域。歐盟則依靠歐洲空中導航安全組織(EuroControl) ,要在大大小小20多個不同空管體制的歐洲國家之間實現“統一天空” ,即在信息共享基礎上實現空域的靈活使用。

上述國家打開天空的難度都不比中國小。但據中國民航局空管局副總工程師文立斌的研究,全球大部分國家都已實現由民航主導空域管理,以及推行空域靈活使用的機制。中國何時能邁出這一步?

在中國,今年夏天航班延誤的情況格外嚴重,各地機場群體性暴力事件頻發。危險沒有在天空出現,已先在地面爆發。

——編者

2013年7月20日晚,浙江榮鵬進 口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小朋在蕭山機場遭遇了一次因“流量控制”引發的嚴重延誤。他在次日清晨6時47分“忍無可忍”發了一條微博。

李小朋乘坐的從杭州飛往張家界的9C8599次航班,原本應在20日19時15 分起飛。因“流量控制” ,飛機起飛時間先是更改至23時左右,隨後因部分旅客與春秋航空就賠償問題發生爭執拒絕登機,導致當晚航班被取消。直到21 日早晨7時15分,飛機才起飛。至此,9C8599次航班已延誤12個小時。

家住北京天通苑的王先生更慘。7月8日、9日,他花了近30個小時才從北京飛到三亞。先是晚點17個小時,凌晨零時30分從首都機場起飛,隨後又先後備降廣州白雲機場和海南海口機場,直到次日13時30分才到三亞鳳凰機場。

王先生遭遇的是一次大面積的航班延誤。國航在7月8日當天連續取消230 架次航班,延誤4小時以上的航班達118 架次。7月9日,首都機場共取消航班233架次,延誤1126個航班,延誤率達77%。此前國航還曾報告稱,2013年6月因雷雨天取消航班共1200架次。

在漫長的等待中,部分焦躁的旅客將怒火發泄在了航空公司地面服務人員身上。怒罵、推搡、毆打……群體性暴力事件在中國各個機場頻繁上演。

2013年7月6日,上海虹橋機場的旅客因航班延誤,與航空公司地服人員發生衝突,兩名旅客將一名工作人員打倒在地,造成後者軟組織挫傷。今年上半年,北京、上海、昆明等十多地機場均出現因航班延誤引發的旅客衝突。

從2010年以來,幾乎每年的夏天都會成為航班延誤的爆發季。表面上,雷雨是導致夏季航班延誤的罪魁禍首。實際上,雷雨只是誘發因素之一,航班延誤之所以在中國發展到如此嚴重的程度,更重要的是空中航路已嚴重飽和,以致因其他原因導致的航班延誤很快引發連鎖反應。

“現在繁忙機場已經沒有

多餘的空域資源了。以首都機場為例,現在每天航班起降量1500架左右,基本上一分鐘一架飛機。只要有一小時的雷雨天氣,就會有大量航班延誤。 ”中國民航局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說, “現在,最令民航局頭疼的就是航班延誤,由此導致旅客暴力衝突,甚至拒不下機。 ”在中國,民航官方統計的航班准點率已連續三年低於80%,2012年更降至歷史新低——74.83%。

這個數字無人相信。

實際上,據深圳機場一位內部人士介紹,天氣好的情況下,准點率有50% 就不錯了 ;天氣不好,只有20%-30%。

美 國 航 空 數 據 網 站FlightStats 最新的一組數據顯示,在全球35個國際機場的6月航班准點率排名中,北京首都機場、上海浦東機場准點率分別為 18.30%、28.72%,全球墊底。

隨著高鐵網絡的建成和航班延誤的加劇,越來越多的旅客正在逃離機場,湧向高鐵。在被管制的天空下,中國民航業危機四伏。

航空公司兩頭受氣

民航局每年都專項治理航班延誤,為什麼收效甚微?

板子被打在了航空公司身上。

根據官方統計,2012年航班延誤中有38.5% 因航空公司原因導致,有25% 因流量控制導致,有21.6%因天氣原因,另有14.9%由其他原因導致。

流量控制在航班延誤中的實際分量要更重。民營機構飛友網曾以一家中型航空公司為例做調查,結果顯示: 2010 年6月,這家航空公司延誤原因中,前續航班晚點占到43%;出發機場和目的地機場流量控制合計占到35%,天氣原因占5%,其他原因占17%。負責統計的飛友網公司主管告訴財新記者,在前續航班晚點的原因統計中, “流量控制”也占了“絕大多數” 。

統計數據的主要差異就來自前續航班晚點。一家航空公司管理人員告訴財 新記者: “因為空域緊張,一旦首架航班因天氣或流量控制延誤,後續航班也會延誤。民航局把後續航班延誤的原因算在航空公司頭上,要航空公司挖潛。 ”他介紹說,大部分由航空公司導致的航班延誤是因為飛機需要維修,但中國的航空公司普遍成立時間不長,新飛機比例較高,很少需要長時間檢修。真正因航空公司原因導致的延誤並不多,但航空公司成了整頓的靶子。航空公司要為延誤支付額外成本。它們與旅客一樣,也是空域管制的受害者。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員不僅因此加班加點,還要遭受乘客的責難甚至暴力。近日,一張“空姐跪求正點”的圖片在網絡上瘋傳。

據春秋航空新聞發言人張

武安介紹,在李小朋遭遇的這次延誤中,春秋航空要為180 名乘客安排食宿和交通,多付出大約3萬元。此外,飛機在機場等待,公司安排備份運力等也需付出額外成本。現在,在航班容易延誤的季節,如暑期雷雨季及冬天冰雪天氣多時,公司會派六個臨時應急小組,共100多人,到延誤明顯的機場做地面服務配合工作。

在乘客看來,很多衝突的發生在於航空公司的溝通問題,如果能夠提前告知乘客延誤信息,或者明確等待時間,及時安排補償和住宿,都會有效減少暴力衝突。但是,張武安對此表示無奈,因為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航空公司也和乘客一樣,什麼都不知道,能做的很少。

隨著近年航班延誤問題的惡化,民航局一直在採取措施。2013年7月11日,民航局召開半年度電視電話會議,針對 今年引發全社會關注的航班延誤問題,下半年將把開展航班延誤全行業專項治理作為重點工作, “對航班延誤責任單位要加大處罰力度” 。主要措施是強化航空公司管理,其中包括對航班正常率排名靠後的將進行處罰,引發群體性事件的延誤航班甚至可能被取消 ;提高航班運行效率,減少虛占航線,對常年不飛的航線取消下一次申請的權利等。此前的2010年,民航局還曾出台有關航班延誤承運人的服務和補償規範。

2013年7月下旬,在今年航班延誤引起全社會關注之後,國務院聽取了有關航班延誤的緊急匯報。匯報後,民航局召開專門會議研究應對之策,並迅速出台了一項被稱為“不限起飛”的新政策,即北京、上海等八個流量最大的機場今後除天氣和軍方活動外,將不受目的地機場的流量控制影響按原定時間起飛。民航局7月26日下發內部文件強調,民航系統要“多找主觀原因,少談客觀原因,多幹實事,少講空話” 。在緊急推出“不限起飛”的措施以應對輿論壓 力和上層關切的同時,民航局也私下與行業媒體溝通,希望保持低調,不要對相關政策過度解讀。

一位曾在航空公司工作多年的業內人士說,類似專項治理工作已持續多年,效果有限。在他看來,此次“不限起飛”政策也只是為了緩解公衆情緒的無奈之舉,將皮球又踢給航空公司,不可能真正解決航班延問題。按照新規定,過去因目的地機場“流量控制”而不能起飛的飛機現在可以由航空公司決定是否起飛,這很可能只是讓過去在機場等候的乘客變成了在空中等待降落。讓飛機在空中盤旋增加了空管壓力,既不環保也不安全。另外,新政策針對的是北京首都、上海虹橋、上海浦東、廣州白雲、深圳寶安、成都雙流、西安咸陽、昆明長水機場等八大機場,空管部門可能會優先保障這八大機場飛機的起降,而延長對其他中小型機場的流量控制。

曆年治理之下,全國航班准點率並未提高, 反而在2012年跌至五年來最低。

前述民航局官員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 坦承, “航空公司的服務當然有不到位的地方,但航班延誤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空域資源不夠。 ”

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後果

因空域受限,首都機場多年來只有三個走廊口,近兩年才增至五個。

歐美國家大部分機場已實現無走廊

口的飛行起降

民航上下向來回避在公開場合討論空域問題,寧可在統計數字上維持“准點起飛”幻象——2010年前,官方的准點率長年在80%以上,與公衆感受大相徑庭。

這一數字得以維繫,一方面是民航管理部門一直在現有空域下通過增加飛行高度層設計等方式努力擴充航線和航路 ;另一方面則得益于其獨特的統計口徑,即以關艙門時間作為準點起飛的標準。以至於很多航空公司為保證准點率,不惜將乘客趕上飛機後關閉艙門在機場滑行。有時滑行時間長達數小時。

2010年春夏的航班大面積延誤,撕破了這種假象。這一年的民航准點率第一次降到75.8%。這還是一個受到嚴重質疑的數據。多位民航業內人士認為,中國真實的准點率或在30% 左右(詳見本刊2010年第40期“空中大堵塞” ) 。

在此之後,民航要求進一步改革空域管理體制的聲音漸漸強烈起來。

中國民航業脫胎于空軍。直到1980 年3月5日,國務院、中央軍委發出《關於民航總局不再由空軍代管的通知》 ,民航系統才逐漸從軍隊脫立。

軍民分家後,空管體制改革提上議事日程,原計劃分三步走,先將民航航路、航線交還民航指揮,最終實現空域合署指揮。直到現在,只完成前兩步。

1993年,國務院、中央軍委將北京 - 廣州 - 深圳航路交由民航管制指揮試點,走出改革第一步。1994年,民航成立了空管局負責指揮調度轄內的航路航線。但直到2000年6月30日,民航才分期分批獲得了全部民航航路航線。

在改革之初,中國曾有意學習國際經驗,設立一個高級別的軍民共管的空域管理機構。1986年1月,在民航局之外,由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共同組建了國家空中交通管制局,翌年即撤銷,同年成立的國務院、中央軍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員會(即國家空管委)成為空域管制最高機構。這一機構實際由軍隊主導,辦公室設在總參謀部,具體工作由其協調,人員也主要來自軍隊。據熟悉中國空管歷史的業內人士介紹,現在空中航路管理由國家空管委負責統籌協調,實際運作中還需得到各大軍區及空軍的支持。民航下屬的空管局只負責民航內部航路航線的指揮和協調。

建立軍民共管並充分利用空域的國家層面管理機構,仍任重道遠。

據《飛行基本規則》規定,中國的飛行管制, “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統一組織實施,各有關飛行管制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工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務。 ”中國整個空域共劃設2個空中禁區、66個空中危險區、199個空中限制區,以及若干個軍事訓練空域。部分訓練空域在航線上方或下方,通過建立高度差的辦法避免軍民航飛行衝突。民航航線、航路及機場設置的飛機起降方向,均需繞開這些特殊空域。由此,中國的天空被嚴格分割成了民用和軍用兩部分。

由於空域管理由空軍組織實施,民航新增航線、航路或航空公司申請在新的高度層飛行,均需提出申請後由國家空管委審批通過才能執行。民航在日常飛行中也要接受嚴格管控。如遇到雷雨等特殊天氣需要繞飛,需空軍批准。

在管制之下,中國民航控制的空域有多大?根據民航局局長李家祥2011年3月在全國“兩會”上的說法,是20%。

美國民航佔有全部空域的80% 以上,近年更升至90%。也是在此次“兩會”上,李家祥第一次公開承認,航班延誤的直接和根本原因是空域受限。

空域受限不僅制約了民航發展的空間,也限制了民航應對各種惡劣天氣和突發事件的靈活性。

首先是中國主要機場的容量和調度能力已近飽和。由於周邊空域受限,中國的很多機場都有走廊口設計,相當于高速路的進口和出口,起降飛機必須按規定線路和方向進入。因此,機場的擴容不僅僅取決于跑道和航站樓的擴張。

一位航空公司高管表示,如果機場空域無法增加,僅增加地面跑道,只能讓更多飛機停留在機場等候流量控制。以廣州白雲機場為例,其遠期規劃包括了五條跑道,如果同時運行,日均飛行量將達到1685架次,高峰小時將達147架次,遠高于現在的小時標準數48架次。首都機場多年來只有三個走廊口,近兩年才增至五個。相比之下,歐美國家大部分機場已實現無走廊口的飛行起降。

航路、航線也因空域限制發生擁堵。

受航路容量的影響,京廣、滬廣航路經常發生流量控制。2009年,廣州機場因流量控制導致延誤的航班為32668班,航班延誤架次約為2004年的3倍。

“美國如果出現這樣的擁堵,就會開放新的平行航路。 ”前述民航局官員指出, “京滬航線也是擁堵嚴重的航線,開闢平行航路講了好幾年了,到現在也沒開通。 ”民航在經過近30多年的高速增長後,已接近現有空域資源的上限。在2010年6月21日舉行的全國政協民航調研座談會上,民航局空管局副總工程師文立斌表示,目前中國民航的航路航線總距離約16.4萬公里,五年來年均增長率僅約2.6%。而中國航空公司年航班總量已從2003年的81.6萬班上升至2009年的175萬班,年增幅高達13.5%。

空域改革一步三歎

無論是臨時航線還是平行航線安排,空管體制不做根本改革,難以解決民航空域資源緊張問題 擴充航路的努力一直在進行,但主要體現為民航在已有空域下挖潛。這樣的擴容遠遠跟不上民航實際的流量增長,而且未來挖掘空間很小,效果越來越差。

2007年11月,民航在獲得國家空管委批准後,將國內8400米至12500米高度範圍內的飛行垂直間隔由600米縮小為300米,飛行高度層由7層增加到13 層。這一空域是民航飛機的主要飛行高度。這次擴容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空中擁堵狀況。2007年四季度,航班准點率從三季度的81.25% 提高到84.22%。當年航班准點率達到83.09%,是從2005年到2009年的五年中的最高點。

隨著民航流量增加,航線很快又不夠用了,2010年航班准點率降至歷史新低——75.8%。2010年開始,民航與國家空管委協商,開始試行臨時航線釋放。

據民航空管局工會主席蘇玲介紹,2010年世博會期間,空軍釋放了部分臨時空域,有效緩解了華東地區航班延誤的狀況。

2011年4月,民航空管局獲准將上海和北京區域的管制高度層從原來的8400米往下調整至7800米。兩個月後,又放開了石家莊進近管制區,並將沈陽空中禁區調整為空中限制區。當年年底,華北地區空域優化方案正式實施,新辟和調整40條空中航路,首都機場航班容量每周增加近600架次。

這些措施實施後,空中擁堵問題略有改善,但相對中國民航運量的增長仍是杯水車薪。2011年民航的航班准點率雖回升至77.2%,到了2012年又降至74.83%的新低。

2012年8月,中國開始試行臨時航線使用“主動釋放”機制,即由軍方提前公佈次日民航可用的臨時航線信息,比如春節期間給京滬等繁忙航線多開通一條平行航路等。此後的10月,國家空管委又放鬆飛行高度層管制,8400米以上由民航靈活選擇使用,涉及軍航使用空域的,按規定和協議執行。同時,在排名前30位且只有一條航線連接的機場間增設一條航線。

軍方主動釋放臨時航線,被視做中國空域資源使用方式的重大改革。在“主動釋放”機制採用之前,根據民航局官方數據,截至2010年年底,全國公佈代號的臨時航線共93條,總距離2.9萬公里,已占全國航路航線總距離的18%。

近兩年釋放的臨時航線暫無數據。

一家航空公司負責人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臨時航線主動釋放機制剛啓動時,情況有改觀,但很快就被民航擴大的需求填滿了。 “這就像在擁堵路段新開一條路,如果車流量太大,很快又堵上了。 ”他說。

前述民航局官員坦承,無論是臨時 航線還是平行航線安排,空管體制不做根本改革,難以解決民航空域資源緊張 問題。民航空管局一位熟悉一線操作的人士解釋原因 :臨時航線“主動釋放”本意是軍方暫時不用的航線和空域,可以開放給民航使用,類似歐美的“空域靈活使用” 。但這一機制啓動後,操作中仍然是航空公司要使用時由屬地民航空管向軍方申請協調,過程繁瑣。在他看來,這一機制如何落實仍有待規範。

實際數據也顯示,這些舉措效果有限。2012年的航班准點率是五年來的最低,2013年從年初至今,航班延誤程度更是有增無減,惡性事件屢屢發生。在民航業內看來,靠上述修修補補的政策已不能解決中國空域緊張的問題。

放開空域管理的一個難題,是空軍的訓練演習。出身空軍的民航局局長李家祥曾公開表示,中國空域問題之所以難解決,是因為中國空軍沒有海外演習基地。此外,空域信息的透明涉及軍事機密,亦是建立新空域機制的一大障礙。

不過,從美國、歐洲、日本、印度等國家和地區的經驗來看,空域管理有各種不同解決方案(詳見輔文“天空可以共享” ) 。軍隊和民航可以在信息透明基礎上實現對天空的共享,按照各取所需的原則靈活分配空域,關鍵還在於解決這一問題的決心和動力。在中國,這一動力只能來自最高決策層。

接近民航局決策核心的一位消息人士曾告訴財新記者,民航局對於空域緊張的問題,不是不想管,而是“管不了” 。前述民航局官員亦表示“絕望” 。

他稱,民航現在能做的就是提高空管效率,包括將飛行間隔從20公里減少到10 公里,飛行高度層進一步縮小等。此外,民航局也鼓勵航空公司在繁忙航線用大飛機取代小飛機,以通過減少航班數量,一定程度上減少航班延誤。

從1978年至2009年,中國民航運輸總周轉量年均增長17.4%,中國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航空市場。民航局預測,從2010年開始的十年間,中國民航市場需求增速也將保持在年均10.5%- 13.5% 之間。這意味著,如果空域管理不進行根本改革,中國空域的緊張狀態 在未來還將加劇。

中國空管體制改革大事記

1980年3月5日

國務院、中央軍委發出《關於民航總局不再由空軍代管的通知》 ,民航系統從軍

隊逐步脫離

1993年

國務院、中央軍委確定將北京-廣州 -深圳航路交由民航管制指揮試點。後分期分批將全國航路和部分飛行繁忙的航線升格為航路後交由民航管制指揮,航路外由軍航負責管制指揮,實現“一個空域內,一家管制指揮”

1994年4月1日

北京-廣州-深圳航路正式交由民航管制指揮,完成中國空管體制改革第一步

1995年

國家空管委下發《我國空中交通管制體

制第二步改革實施方案》

2000年6月30日

完成空管體制改革第二步,全國空中航

路全部交由民航管制指揮

2001年8月

民航第二次縮短垂直管理層,在6000米至8400米高度範圍內,將飛行垂直間隔

由600米改為300米

2007年11月

民 航 第 三 次 擴 容, 在8400米 以 上、12500米以下的空域縮小飛行高度層垂直間隔,飛機巡航高度層由7個增加到

13個

2012年8月

中國試行臨時航線使用“主動釋放”機制

2012年10月

國家空管委放鬆飛行高度層, 8400米(不含)以上均由民航靈活選擇使用,涉及軍航使用空域的,按當地規定或軍民航協議執行。同時在排名前30位且只有一條航線連接的機場間增設一條航線資料來源: 財新記者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247

天空可以共享

2013-08-05  NCW  
 

 

美國、歐洲、日本和印度民航如何突破軍事禁區?

◎ 本刊特派倫敦記者 張翃 特派紐約記者 唐家婕 記者 陳立雄 文軍方出于國防需要而控制空域,與民航迅猛發展之間的矛盾,並非中國獨有。較早在天空建立軍民協調機制的是美國。歐洲則克服了20多個國家條塊分割的難題,逐漸實現“同一片天空” 。日本的空域協調問題超越了內政,涉及外交,卻也通過協商找到解決方案。

同為發展中大國的印度,與中國情況最為相似。但印度民航為爭取共享空域與軍方談判十多年後,終於在2013年初見成果。

各國實踐證明,在和平時期,軍民航之間通過制度設計和信息與技術保障共享空域,完全可以實現。飛行安全和軍事信息的保密,都沒有成為開放天空的障礙。

美國:特殊受限空域只有10% 與中國的情況相反,美國的空域一直處於開放的狀態,直到一起撞機事故之後,才設立聯邦航空署(Federal Aviation Agency) ,重新架構了軍民一體化的空域管理體制。

“空域對民衆而言,一直是一個共享的概念,這或許跟美國本土近代歷史上沒有受到嚴重入侵有關。 ”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下稱 FAA)人士告訴財新記者。

美國航空業不曾有過軍方統管空域的歷史。自1903年萊特兄弟發明世界上第一架實用飛機,民用商務航空就是美國航空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自上世紀20年代起,美國的民用航空主管部門一直是在商務部下。

1956年6月30日,兩架民航客機在美國大峽谷上空相撞,128名機上人員罹難。1958年4月及5月,又接連發生軍用與民用飛機相撞事件,造成60人死亡,引起各界對民航安全的重視。此前,美國政府已開始在地面架設雷達系統來監控空中安全。撞機事故後,美國政府認識到需要加強對空域的協調和管理。

1958年, 《聯邦航空法》出台,聯邦航空署應運而生。聯邦航空署後改名聯邦航空管理局(FAA) ,併入後來成立的交通部。

這部1958年的法律明確規定,FAA 的職責包括監管使用美國空域的民航和軍航,協調空域的交叉使用,以保障安全和效率。此外,FAA 也有責任設計一套統一的空中交通管控和導航體系,供軍航和民航使用。

軍民航統一的空域使用框架,從一開始就是美國航空管理的基因。

雖然美國軍方對20% 的空域有管控權,但通過國防部與 FAA 之間的備忘錄,這些空域會在軍方不需要使用的時候開放給民航,特別是在主要假日空中交通繁忙時期。

民航受限的特殊區域包括在白宮、國會山這類重要地點上空所設“禁飛區” 、武器發射範圍內所設“限飛區” ,或為一些軍事演習設置的“軍事行動區” 。動態地圖顯示,這些特殊區域占美國空域的10% 左右。即使是限飛區和軍事行動區,也不完全向民航關閉,只要有條件保障安全,即使軍事訓練進行時民航同樣可以穿越。

FAA 發言人瓊斯(Tammy Jones)曾介紹,美國的空域大多可供軍用和民用飛機共同使用,在實際操作中, “商業航班其實可以使用所有空域” ,例外的只有當軍方需要在某個特定時間使用某塊特定空域時。

任何國家都不會為發展民航經濟而犧牲國防安全,美國也不例外。若遇戰爭,美國總統有權要求包括FAA 在內的其他政府機關將權責和設施等轉移給國防部。這在2001年的“9 · 11”恐怖襲擊後曾經發生。

開放的空域給美國民航提供了充分的發展條件和空間。美國交通部統計,美國2012年飛機准點率約為80%。細究飛機誤點的原因,因空域系統調度而誤點的比例,從2003年的36.5% 降到2012 年的22.5%,顯示 FAA 在軍方與民用空域協調有了更好的成果。

歐洲 :天空無國界

上世紀90年代的歐洲,同樣經歷過航班嚴重延誤的痛苦。1999年,歐盟有超過30% 的航班起飛時間延誤半個小時以上。歐洲的問題在於,各國面積小,民航需求又大。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空管體系。飛機飛越歐洲,飛行員有時每隔十幾分鐘就要變換一次雷達頻率,才能和不同國家的空管人員對話。

另一個問題就是軍方佔用空域的限制。 “冷戰”結束後,歐洲的空中軍事活動大大減少,一些利用率不高的演習區域幾乎停用,但歷史遺留的軍事布局仍在影響歐洲。比如,法國東北角一個代號CBA1的軍事基地,其上空的軍事保留區就擋住了倫敦飛往法國北部的民航通道。

與中國今天面臨的情況類似,面對民航的高速增長,開放軍事保留空域是當時歐洲必須攻克的堡壘。

歐洲有一套好的制度底子。上世紀60年代就成立的歐洲空中導航安全組織(EuroControl,下稱歐控組織)一直在CMYCMMYCYCMK負責協調軍用和民用航空。上世紀80 年代初,歐控組織提出了“空域靈活使用” (Flexible Use of Airspace)的概念。

空域不再被指定為純“民用”或純“軍用” ,而被視做一整個連續的空間,根據用戶需求分配。對空域進行任何隔離都是暫時性的。如今,隨著歐盟一體化深入,歐盟空域也不再按國境線分隔。

在這個概念提出前,歐洲的軍事訓練區域完全對民航關閉。上世紀80年代起,情況逐漸改變。一些歐洲國家開始在“保留空域”名稱前加上“臨時”一詞,意味著軍方不再對這些空域享有獨家使用權,只在需要開展軍事演習或行動時暫時使用。

要推廣這種“空域靈活使用”的原則,需要有強大的政治支持和制度保障。

發起改革的,是1999年成為歐盟委員會交通與能源委員的西班牙女政治家德帕拉西奧(Loyola de Palacio) 。

德帕拉西奧提出了“歐洲共同天空”(Single European Sky)的動議,旨在消除歐洲空域的國境分割,同時加強軍用和民用航空的協調。

帕德拉西奧從一開始就認識到,軍方的參與對建立“歐洲共同天空”至關重要。在她的主持下,負責政策設計的“高級別小組”從一開始就納入各國交通部門和國防部門的高級官員。

在整合歐洲空域的過程中,軍方並不強勢。歐盟委員會空中交通司前軍事顧問 Gilles Fartek 和 Francois Rivet 在2011年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寫道,軍方很有動力與民航合作。為了實現空域的靈活使用,軍方甚至還提出發展跨境演習區,以釋放部分原來在特定時間對民航關閉的空域。還有軍方代表提出搬遷某些空中基地,後因預算、社會和戰略等原因未能踐行。英國國防部空軍新聞處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承認, “歐盟的監管規定對英國的航空管理體系有影響” ,但英國在軍民航間的整合已確保雙方達成共識來應對歐盟監管的變化。

2004年和2005年,歐盟又頒佈法令, “歐洲共同天空”和“空域靈活使用”原則有了法律依據。遵守這些原則成為歐盟各國的法定義務。為確保落實,歐盟每年還對各國執行情況進行評估並公佈結果。

“至今,歐洲大部分國家已經建立起了一個軍民用航空互相協調的文化。 ”歐控組織在回複財新記者提問時說。哪些空域屬於“保留空域” ,都會在各國的《航空資料彙編》中發佈。軍方什麼時候使用保留空域,什麼時候不使用,也都會定期通報。

歐控組織提出的“空域靈活使用”原則通過三個層次體現。

一是“戰略”層面,反映在空域結構的設置、航路的規劃、協調流程的建立上。比如,所有的軍事“保留空域”在周末都不會安排軍事活動,因此民航可以在周末安全使用這些區域。

二是佔用信息提前告知。每天下午某個時點前,軍方會決定第二天是否會在某個“保留空域”開展軍事活動。只要軍方沒安排,次日就可對民航開放。

三是實時監測使用情況。空中導航服務提供商(ANSPs)負責對“保留空域”實時監測。軍方使用完畢,就可向民航開放。

從歐洲經驗看, “空域靈活使用”的貫徹執行要求各成員國設立高級別的空域政策機構,並有足夠權限在軍航和民航之間協調。

以英國為例,這個機構是設在民航局的空域政策司(DPA) 。據英國國防部介紹,其工作人員由來自航空各領域的專家組成,各任司長和副司長大部分是前國防部官員。此外,英國軍方有11 名派出人員在民航局工作。

英國是歐洲各國中較早實現空域靈活使用的國家之一。早期,軍方主導空域管理,隨著民用商業航空的發展,逐漸開放空域的使用權。1972年英國民航局成立後,成為空域分配方面的仲裁機構。軍方現在有一些指定空域用來開展軍事活動,但使用時間都公佈在《航空資料彙編》中,或通過“給飛行員通知”等方式激活; 軍方不用時對外開放使用。

在日常操作中,軍方與民航的空管人員在同樣的操作室里使用同樣的設備。

德國的軍民航共管則採取一種更加徹底的方式。1993年,德國空管導航服務公司(DFS)成立。這家公司由德國聯邦政府全資所有,對民航和軍航統一提供空管服務。這有賴于1991年德國交通運輸部與國防部簽署的關於軍民航空管一體化的協議。協議規定 DFS 也在各個重要職位僱傭軍方人士,負責軍方空管人員的職業培訓和發展,同時該公司受到國防部的監督管轄。這種安排讓德國軍航和民航的管控程序相互兼容,德國也是世界上少數軍事訓練飛行與通用航空能夠直接合作的國家之一。

2011年的中國民航發展論壇上,DFS 首席執行官兼董事會主席卡登(Dieter Kaden)稱,軍民航空管一體化的過程“是一個政治上的決定” 。他認為,中國“需要政治上或者高層的一致性意見,來決定以後的道路” 。

日本 :被空難改變的天空日本國土面積小、人口密度大,自然也遇到了空域資源不足的問題。麻煩的是,使用日本空域的不僅有民航和日本自衛隊,還有對日本負有防衛義務的駐日美軍。發生在1971年的一次空難,成為了日本打開天空的契機。

1971年7月30日,全日空航空公司的波音727飛機從北海道劄幌千歲機場飛往東京羽田機場時,與一架自衛隊 F-86戰鬥機于岩手縣?石町附近相撞,162人罹難。舉國震驚。

東京大學航空宇宙工程學專家鈴木真二教授告訴財新記者,日本的民航、自衛隊和美軍使用空域原本各自為政。

但?石空難後,日本開始改革,在民航與軍方之間實行信息共享。

更重要的是,這之後自衛隊明確了避免與民航搶佔空域的原則。日本國土交通省航空局管制課官員告訴財新記者, “?石空難發生後,日本確立避免在與民航空域重合處建立軍事訓練空域的方針。為減少對民航的干擾,自衛隊 將幾乎所有的訓練都轉移到海上進行。 ”這位官員還稱,日本在民航與軍航之間不存在哪方主導的問題。防衛省與國土交通省之間地位平等,相互讓步。

“自衛隊更靈活,不太會主張自己權利。 ”據他介紹,即使在自衛隊的空域,也會設置民航通過的空域。而民航也會應自衛隊的要求調整航線。

與駐日美軍的談判要更艱難一些。

位於東京以西的橫田空軍基地是駐日美空軍司令部所在地。橫田空軍基地曾對於東京及其他八縣的大部分空域有管控權。 “二戰”之後,美軍雖多次向日方歸還部分空域,但仍難以滿足民航增長的需要。由於美軍對空域的壟斷,民航可飛空域狹窄,對飛行員和空管人員都是巨大挑戰,航機距離過近的情況時有發生。

1999年當選東京都知事的石原慎太郎提出“橫田基地軍民共用” ,要求逐步歸還橫田基地,歸還前美軍與日本民CMYCMMYCYCMY K航可以共同使用該基地。2001年,石原聯合其他八個縣的領導人要求日本中央政府與美方談判,釋放橫田空域。

在日美協定的框架下,兩國展開談 判。前述國土交通省官員告訴財新記者,2005年起,日本在福岡的空中交通管理中心設立了軍方聯絡點,防衛省派遣聯絡官進駐。在軍事訓練空域不使用時,民航可以穿行,從而縮短航行距離,特別在周末和夜間,往往都向民航開放。

比如,夜間客機從美國飛到仁川或北京時,可以直線穿過日本空域。

自1971年以來,美日安全保障合同委員會先後八次部分歸還橫田空域給日方。最新一次的2008年9月,美軍向日方歸還了原管控空域的50%——相當于整個橫田空域的20%。這次歸還使日本的航空公司節省了飛行時間,比如從東京羽田機場飛往西部的航班平均縮短3分鐘時間。估計每年增加經濟效益98億日元(約合6億元人民幣) ,其中包括削減3300萬公升的燃油。

印度:終成正果

印度和中國一樣,人口衆多、國防形勢複雜、經濟增長需求強勁,印度的軍民空管合作也是“千呼萬喚始出來” 。2013年3月,印度內閣安全委員會(CCS)終於通過了民航部提出的“空域靈活使用”原則框架。軍民雙方十餘年來的談判修成正果。

印度民航部稱,實行“空域靈活使用”理念後,在七對機場之間可以實行直線航行,包括德里和孟買。每年可節約2029噸燃油,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394 噸。印度國防部最終同意了民航部的建議,條件是“確保系統中有足夠的保障措施,防止軍事信息的無意泄露,關於軍事航空活動的任何信息的傳播要建立在‘需要知道’基礎上” 。

與中國類似,印度軍方過去對印度空域有主導權,印度35% 的空域在軍方控制之下。和日本一樣,觸發印度空域改革的也是一起空難。

1996年11月12日,從英迪拉· 甘地國際機場起飛的沙特阿拉伯航空763號班機,與正準備降落該機場的哈薩克斯坦航空1907號班機,在新德里附近的哈里亞納邦查基達里(Charkhi Dadri)上空相撞,349人全部罹難。這是航空史上最嚴重的空中相撞事故。

事故之所以發生,是哈薩克斯坦航空飛行員與印度空管人員交流出現問 題,未能按照空管人員指示高度飛行。

但深究原因,也因為印度空軍佔用了新德里附近的大部分空域,故新德里無法區分進場和離場航線,只能使用同一條空中通道進場和離場。事故調查報告建議,應減少新德里附近印度空軍專有使用的空域。

進入21世紀,印度民航的高速發展更凸顯改革緊迫性。 至遲從2003年開始,印度民航部就與印度空軍談判,要求開放部分空域給民航,但進展緩慢。

改革緩慢要付出經濟代價。 2006年,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與中國簽訂協議,經喜馬拉雅山脈以北中國境內上空,開闢連接歐亞的新航路。新航路顯著縮短了飛行時間。原本印度上空有可能開闢出一條比中國更短的航路,但因軍方佔用空域而導致了不必要的延長。這意味著,印度因此失去了估計每年15億到25億印度盧比(約合1.56億到2.60億元人民幣)的“過境費” 。

2013年,印度國防部與民航部就“空域靈活使用”的框架最終達成一致。

第一步將建立“國家高級別空域政策機構” (NHLAPB) ,任務是進行戰略性規劃,重新評估各利益相關方對國家空域的使用需求。印度民航部將主持這一高級別機構的工作,同時有來自國防部、印度空軍、海軍、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印度機場管理局、民航總局等機構的代表參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252

獨立音樂公司摩登天空:是如何通過互聯網思維來拯救音樂行業的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1891.html

【i黑馬導讀】1997年,僅為了給自己擔任主唱的清醒樂隊發行一張專輯,沈黎暉成立摩登天空唱片公司。它租下西北三環的地下室,從一個樂隊的主唱成為一家唱片公司的老闆。那個時候進入音樂行業憑藉的僅僅是對這個行業最生猛的判斷。唱片銷量在2005年走入低谷,而隨後互聯網所提供的免費下載和在線試聽讓音樂變成了免費的東西。2003年,台灣本土滾石唱片公司關閉了實體唱片發行渠道,2011年大陸最大的流行音樂公司太合麥田停止簽約藝人,許多曾經執著於音樂本身的獨立音樂廠牌消失,成為人們記憶裡的符號。摩登天空更像是音樂圈裡的「極客」,它用互聯網的思維打破音樂產業固有的遊戲規則,重新構建可供複製的工業體系,也將小眾的音樂推入更為大眾的傳播渠道里。

以下為商業價值《摩登天空:音樂產業「叛逆者」 用互聯網思維破局》節選。

用產品思維做音樂節

摩登天空的商業模式主要是音樂演出。旗下已有4個音樂節品牌並在不斷細化,而4年之前尚不到2萬名觀眾的草莓音樂節在2013年的觀眾人次已近40萬,而摩登天空旗下音樂節也都在第3年實現盈利。摩登天空將音樂節從北京、上海帶入全國的二三線城市,各地Live House和劇場演出也在複製著摩登天空的音樂氣質。

唱片業被盜版弄死,版權起來後被互聯網免費弄死,現在只能通過音樂做品牌,做影響力,最終實現粉絲經濟和體驗經濟的價值釋放。

「一般來說每一個樂隊都有自己的特定死忠粉,他們養活自己心怡的樂隊」一位資深音樂界人士解釋道。因此摩登天空通過與大批樂隊簽約,提供平台,通過音樂節給他們集體爆發的機會。最終產生巨大的商業效益。

對於音樂節,沈黎暉也更願意把它作為一款產品,由各自的專業團隊完成生產、製作並推廣,甚至把它運作成一個線下的開放平台,參演樂隊、參與的觀眾、甚至於音樂節的廣告贊助商都在那個平台上自動產生內容。「在那個大型的Party裡,觀眾會自動衍生出線下的社交場所,甚至會生成數千個小型的Party」。

2012年,音樂節已經為摩登天空貢獻了近一半的營收,隨著互聯網企業的成長,陌陌,樂蜂網,嘀嘀打車,高德地圖,多家互聯網公司不約而同的進入草莓,但摩登天空旗下音樂節的收入依舊有60%來自門票,維持了音樂節這個模式的良性運轉。

摩登天空已經開始在鎮江建自己音樂博物館,它其實是由博物館、商圈、現場演出場地組成的音樂文化綜合體,在2015年摩登天空也將嘗試演出場地的運營,第一站會是位於上海的摩登天空中心,在沈黎暉的計劃裡,演出場地每年要填滿200場演出,摩登天空旗下藝人則會佔到50~80場。

特立獨行的音樂習慣

摩登天空一直在借用藝人和演出對受眾做獨立音樂習慣的養成,經過16年,它也走到了價值釋放的節點。今年夏天,摩登天空所代表的搖滾和獨立音樂登上《快樂男生》、《中國夢之聲》等大眾流行文化的舞台,宋冬野的《董小姐》、阿肆的《我在人民廣場吃著炸雞》也被傳唱成為城市裡的流行文化,摩登天空的獨立音樂也改變了流行文化原來的樣子。

摩登天空是這個行業裡的例外,10多年來一直簽約新人,從最初的清醒、超級市場、新褲子3支樂隊走到現在,摩登天空已有謝天笑、二手玫瑰、彭坦等30多組音樂人或樂隊,而他們也涵蓋了搖滾、民謠、朋克和實驗的多重音樂類型,也成為國內最大的獨立音樂廠牌。

摩登天空最初帶著反主流、反體制的姿態,想要站在流行和傳統的對立面。其實在摩登天空最初的10年裡,幾乎所有的傳統唱片公司都看不懂沈黎暉到底想要做什麼,在傳統唱片公司都只關注到流行音樂Top10的時候,摩登天空在收羅那些具備優質創作才華但又有些小眾的音樂人。

直到現在摩登天空依然堅持挖掘新的藝人,按照自己的步調出唱片抑或巡演,摩登天空簽約的所有藝人本身自帶創作能力,唱片成本也能夠控制在10~20萬,這對於花費近百萬的傳統唱片公司來說是難以實現的成本控制,而30多個藝人在朱迪看來更是無法想像的管理體量。

今年夏天,原本城市裡的獨立民謠成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而在百度音樂、蝦米音樂和豆瓣等網絡平台上,港台的流行音樂藝人的時代落幕,宋冬野、阿肆、逃跑計劃這樣原本小眾的藝人多次登上排行榜的冠軍位置,摩登天空也開始擺脫「小眾」的標籤。

如何將理想量化

沈黎暉說「獨立音樂總有天然的基因缺陷,隨性、理想化,不合乎商業的規範和遊戲規則」,但沈黎暉做的事情則是「將理想量化」,構建起一套工業化流水線,將小眾的樂隊放進一個系統和可延續的產業體系裡,讓他們都釋放出各自該有的價值。

摩登天空的產品其實都依然傳統,他做現場演出、簽約藝人、出版唱片,沈黎暉卻總帶著更加開放和創造性的心態接納當下的互聯網時代,甚至總將摩登天空形容為一家硅谷的科技公司,他讓摩登天空附帶了許多互聯網公司的氣質,它會將數據應用於藝人的推廣和招商過程裡,尊重流程和機制,也將所有的通道變成一個精確和可供複製的系統。現在,摩登天空會將旗下所有藝人推到所有的互聯網音樂平台上,而藝人在蝦米音樂、百度音樂和豆瓣等網絡平台上則會自動產生搜索排名、播放曲目、關注人群等數據信息,「宋冬野、阿肆與豆瓣和蝦米音樂有天然的匹配度,而謝天笑在百度音樂上會有更廣泛的受眾群」,藝人與平台之間會自然產生化學反應,而這些數據最終也會被用作藝人專輯首發平台的決策依據。

其實在互聯網音樂平台的數據之外,摩登天空也有自己的票務系統,每年的音樂節售票數量、購買者、區域集中度甚至於唱片的銷售情況和增幅,所有的數據都可以經過數據部門的統計算法並作為決策依據,就像謝天笑的演唱會開在萬人以上的北京工人體育館,數據是背後演出規格和成本投入最直接的決策者。

沈黎暉一直善於利用互聯網的新技術手段拓展音樂的外延,對於藝人推廣,沈黎暉也更崇尚「無推廣」的概念,他只是利用互聯網的開放性平台,將藝人推到台前,用戶與藝人之間的故事會自行發生,「就像是一場關於音樂的2.0變革」。

其實在音樂市場上,傳統音樂公司的運作思路幾乎都是B2B的運作模式,他們塑造出自己的藝人,把藝人的唱片賣給發行商,將藝人的演出賣給演出商,也將藝人的廣告代言賣給廣告主。但摩登天空卻在做一家B2C的公司,它是一家擁有大規模觀眾群體的音樂內容商,唱片、演出、音樂節,所有產品都在與消費者直接建立關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866

宏利仍未能海闊天空 市場先生自語

http://mrmarketofhk.blogspot.hk/2014/02/blog-post_18.html
恆生指數於去年12月2日創下52週高位24,111點, 然後於今年2月5日跌至年內低位21,197點, 2個月內共下跌了2,914點或12%. 上星期恆生指數已經漸漸回穩至22,298點, 回升了1,101點或跌幅的0.378, 非常接近黃金比率0.382, 短期較強勢的反彈可以0.5至0.618為目標, 即恆生指數升到22,654點至22,998點的範圍. 投資者包括筆者, 很少會"獨孤一味"只持有一支股票, 通常會持有一個股票組合. 個別股票的股價表現相對大市會出現3種情況, 跑贏大市, 與大市同步, 以及跑輸大市. 筆者通常會在大市上升至某個水平, 以及大市下跌至某個水平調整股票組合. 股市大升相對較容易操作, 只需減持股票增加現金水平, 偶然會買入一些落後大市但仍有賣點的股票. 股市大跌時如果有現金當然可以趁機增持優質股, 但即使缺乏現金也並非無所作為. 有朋友買入某股票之後, 一定要等到有錢賺才賣出, 蝕錢賣股心裡上始終覺得不舒服. 其實, 股市大跌是換馬的好時候. 當優質股票和次優股票的股價都同時跌至谷底時, 即使次優股票有虧損, 仍然可以賣出換入優質股票, 一旦大市回升, 靠優質股票升幅追回失地的機會大過死抱次優股.

945宏利公佈2013年全年業績, 歸於股東的收入淨額按年大升72.9%至31.3億元(加元, 下同), 每股基本和攤薄盈利分別為1.63元和1.62元. 不過, 如果採用美國公認會計準則, 全年則錄得股東虧損淨額6.48億元. 主要原因是美國公認會計準則下, 並非所有變額年金業務都要按市值入帳, 因此當市場表現向好時, 雖然變額年金保單負債和其他股市風險承擔會下降, 但靈活與整合對沖會錄得虧損並且虧損金融超過前者. 此外, 在利用投資收入以抵銷保單負債估值方面, 美國公認會計準則未能受惠定息投資及利率衍生工具所帶來的累計未變現收益. 不過, 單看損益表不能完整衡量保險股的經營成效.
 
2013年宏利保險銷售下降13%至27.57億元, 但保險業務的新造業務内涵價值(NBEV)卻上升5%至6.82億元, 反映集團重整新業務組合, 著重發展具有較高邊際利潤和較佳風險特徵的產品取得成效. 至於財富管理銷售則大增37%至496.81億元, 帶動財富管理業務的NBEV大升36%至5.2億元. 集團整體NBEV按年上升16%至12.02億元, 當中, 財富管理業務的貢獻佔比由37%提升至43%. 宏利整體内涵價值較去年底增加37.07億元或9.76%至417.05億元或每股22.62元(相當於159.75港元). 當中, 30億元的内涵價值增幅來自正常經營活動, 7.07億元的内涵價值增幅來自非經營因素, 包括因為美元和港元升值的外匯兌換正面影響14億元, 以及期內派發股息9.61億元. 以上星期收市價147.3港元計算, 股價對內涵價值倍數(P/EV)為0.92倍, 估值絕對不貴, 不過, 正如筆者以前所講, 宏利要開始增加派息, 才是真正海闊天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888

炒得飛起的“無人機”:抱歉 這片天空暫時不讓你飛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08/148807.html

i黑馬:無人機在國外吵得飛起,但在中國黑馬哥知道,天上若真飛個無人機,很可能會被某人拿獵槍射下來。美聯社美聯社今天發了篇文,說無人機革命近在眼前,但仍面臨監管、技術障礙。

最常用的猜測,無人機可能會先拿來送貨,取代卡車、三輪車。其實,它還有很多用處,比如拿去撒農藥、檢查高壓電線、拍電影等。
 
以下為文章全文:無人機來了。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