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 揸深圳萬科17年散戶股神400萬變16億 李華華

>2008-06-03  AppleDaily

股 神畢菲特用價值投資法,長揸好股,其實,香港都有好多投資者係佢信徒,仲可以話係青出於藍。好似港商劉元生,手持內房股萬科股票17年,由當初市值約 400萬人仔(下同),暴升到今時今日賬面值約16億,升咗近400倍,比起畢菲特最掂嗰隻華盛頓郵報,30年都係升得128倍,睇怕今勻股神都要寫個 「服」字。

與王石早有淵源

講起呢位散戶股神,早喺91年萬科A股上市前已經入股萬科,話說王石未創辦萬科之前,同劉元生已經 係生意拍檔,88年尾,未上市嘅萬科為咗籌集資金,以每股一蚊人仔發行咗2800萬股,劉元生見銷情唔係咁好,於是幫對方認購咗360萬股,成本大概 400萬銀。萬科91年1月29日深交所上市,當時報14.58人仔,其後劉元生仲有增持萬科,據萬科資料,劉元生持有8253萬股,以噚日萬科收市價 計,市值近16億人仔。難怪內地傳媒封佢做「超級散戶」,喺3月舉行嘅萬科07年報告網上說明會,有萬科小股東要求親眼見一見偶像王石,同股東劉元生。

上市後不斷增持

據 報道,劉元生家陣係萬科最大嘅個人股東,王石有乜大動作,之前都會主動問吓佢嘅意見。除咗同王石熟絡,劉元生同萬科另一董事陳志裕應該都幾熟,因為據《提 問萬科》一書介紹,當年王石做錄像機生意時,係由劉元生嘅仁達國際(香港)供應日本貨源,而據公司註冊處資料,呢家公司仲有3位董事,其中一位正係陳志 裕。[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5

中環在線細佬做掛名老闆代繳16億四叔榮升廣東交稅王 李華華


2009-04-08  AppleDaily





 

廣 東省地稅局近日公佈08年「納稅百強企業排行榜」,四叔李兆基細佬李兆楠成為廣東交稅最多大戶,旗下廣州恒德貿易舊年納稅高達15.86億人仔,成為全省 進貢稅局最多嘅私人企業。不過,人稱五叔嘅李兆楠只係「掛名」老闆,真正幕後揸fit人,其實係自謙「冒牌股神」嘅四叔。恒德舊年交稅近16億人仔,全拜 期內兩次大手沽售手持嘅平保(2318)A股帶挈,除咗幫四叔套現逾70億人仔,亦為廣東庫房帶嚟大筆進賬。原來眼光獨到嘅四叔,鍾情內地保險股,幾年前 除咗入股國壽(2628),亦吼中平保,03年透過細佬五叔成立恒德貿易,入股仲未上市嘅平保,以幾蚊價錢,買入兩億股平保限售股。舊年3月,呢批平保A 股限售股解禁,四叔半年間先後兩次沽貨套現,算係幫補吓金融海嘯嘅損失。

沽平保A股套現逾70億

據平保第三季度報告資料,現 時恒德仲揸住約7400萬股平保A股,佔流通股1.89%,以噚日收市價40.61蚊人仔計,市值超過30億人仔。五叔李兆楠一直長住廣東順德,過去3年 都打入內地《胡潤金融富豪榜》頭三甲,以06年成績最好,排名榜首;07年表現差啲,變做梗頸三;舊年就以89億人仔身家升高一級,位列阿二,僅以一億銀 之差,落後首富新希望集團老總劉永好。李華華[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228

黄光裕16亿资产被香港高院冻结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808/20090808023605112.html


每经记者  吕波

        据媒体报道,因涉嫌证券交易欺诈或欺骗,国美电器(00493,收盘价2.37港元)前主席黄光裕及其 妻子杜娟被香港证监会入禀香港高等法院,要求法院冻结黄光裕夫妇及两人控制的两间公司的相关资产约16.55亿元。香港证监会称,香港高等法院已发出临时 强制令,并将案件排在9月8日提讯。

        昨日上午8时许,国美电器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回应称,目前没有任何监管机构或司法机构就该项法庭命令与国美接洽,同时强调,媒体引述的“法庭命令”,仅涉及黄光裕夫妇私人财产,与国美及其子公司业务无关。

涉嫌证券交易欺诈或欺骗

        去 年1月至2月,黄光裕夫妇策划国美电器在市场上进行回购操作,而同一时期,黄光裕将手中股份出售,售股所得款项用于向一家财务机构偿还一笔24亿港元的私 人贷款。据了解,国美电器去年1月22日至2月5日在市场购回1.298亿股国美股份,总值约22亿港元。

        香港证监会认为,上述股份回购对国美电器的财政状况造成负面影响,不符合国美及其股东的最佳利益。股份回购在黄光裕沽售股份时对国美股价起稳定作用,使黄光裕售股获利更多。证监会指出,这是一宗欺诈或欺骗的证券交易,致使国美及其股东损失约16亿港元。

        香港证监要求法庭下令,被告黄光裕夫妇违反《证券及期货条例》的“涉及在证券、期货合约或杠杆式外汇交易方面使用欺诈或欺骗手段等的罪行”,以及他们向国美电器赔偿损失。

        根 据证监会的入禀状,除了10万元或以下的讼诉费用外,禁止4名被告处理或转移在港的超过16.55多亿港元的资产,包括入禀状列出的持有股票,以及4名被 告名下的20个户口。若资产超过此价值,他们可动用多余的资产,但动用后资产必须维持16.55多亿港元以上。此外,证监会要求4名被告将手上的价值 16.55多亿港元的国美电器股票,交予法庭。

国美:未获相关司法机构通知

        昨日上午,国美在香港联交所 发布公告,指出目前没有任何监管机构或司法机关就该法令与公司接洽。公告称,媒体所报道的“法庭命令”只涉及黄光裕夫妇私人资产,与国美或其子公司业务无 任何关系。国美同时表示,将采取行动向有关机关就媒体报道的事件进行了解,一旦取得进一步资料,在有关法律法规容许的情况下会再次发出公告。

        昨日本报记者向香港证监会求证此事,媒体联络人表示暂不方便就此事进行置评。

        在国美发布公告后,昨日国美电器股票以2.5港元开盘,随后股价急跌,一度下跌至2.33港元,跌幅达9.34%,收盘时略有回升,全天下跌7.78%报2.36港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95

香港高院8页文件裁决 冻结黄光裕16亿资产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8-10/HTML_SBMHBKLFYCIK.html



那个仍名黄俊烈的商人,在香港的名字才叫黄光裕。黄俊烈还在北京警方的羁押中,但黄光裕因涉嫌欺诈,被香港证监会诉至香港高等法院。

8月7日下午,本报记者从香港高院取得了这份编号为1496号文件,该文件签发日期是8月5日,共有8页,性质为传票(非正审强制令),涉及黄氏家族控制的16.55亿的资产。

按照这份文件的要求,黄光裕夫妻及旗下两家控制公司,需在9月8日上午9点30分,第一次聆讯,时间长度约为30分钟。

黄光裕及其妻子杜鹃在2008年策划用国美电器的资金,回购本来由黄光裕持有的国美电器股份,使黄光裕得以将售股所得款项用来偿还一笔24亿港元的私人贷款。

香港证监会称,上述股份回购对国美电器的财务状况造成负面影响,也不符合国美电器及其股东的最佳利益。证监会表示,上述股份回购导致国美电器及其股东损失约16亿港元。

文件明确显示,香港高等法院已经批准该申诉。申述内容还包括香港证监会提出的让上述被告向国美电器作出赔偿的要求,这需等待法院聆讯后的裁决。

从去年11月开始,黄光裕(黄俊烈)因涉嫌经济犯罪被北京警方羁押,其后其妻杜鹃也被监视居住。

8月7日上午,国美电器开盘交易后,发布公告称,该法庭命令只涉及黄光裕及杜鹃的私人资产,与国美及其子公司业务无关。

但其股价在7日开盘交易后,仍应声下落,最大跌幅为9.34%。

香港法院“8页全文”

香港高等法院的文件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列出四名被告。第二部分是被告收到传票后应该怎么做。第三部分则是法院的裁定。

在这份文件中,香港证监会要求申请冻结国美电器前主席兼大股东黄光裕夫妇价值16.55亿港元的资产,指称的原因则是涉嫌欺诈,要求黄光裕夫妇向国美电器赔偿损失。

他们依据的法条或可提供四名被告的涉嫌罪名。

法院裁定部分出现在第三页,“本法院在听取了原告律师递交的材料之后,做出了如下裁定”:

A 部分:被告人不可以做:1,从香港境内转移任何财产,不论是否在其名下,独有或者共有,总价值1655,167,000港元。2,不能通过任何途径使用、 处置、或减少被告人在香港境内的任何资产,不论是否在他的名下,无论是独有或者共有,总价值1,655,167,000港元。

B部分:1、2、3、4号被告立即向法院或法院指定的人士交出国美电器价值16亿港元的股份证书。

在 A、B部分冻结了黄光裕等4名被告的资产之外,法院还在C部分要求,黄光裕等4名被告要以书面形式向证监会交代,他们在香港存放的5万港元至16.5亿元 的资产,包括资产的价值、存放地点等,此外还要提供最近2年内出售国美电器股票的数据,包括交易时间、数目和收取资金的性质。为了确保被告没有控制资产, 他们还要表明交易的对象。

香港高等法院要求,黄光裕在内的4名被告在7天内交出上述资料,若未能依时交出数据,或会被检控,若黄等要向银行偿还贷款,则不受禁制令所限,而且在命令准许下可以从银行提款,银行亦不会因此受调查。

根据文件,上述法庭法令有效期将维持到本年9月。香港高等法院有关人士说,“关于这次案件的第一次聆讯将安排在9月8日,但是目前不清楚4名被告人是否能够出席。”

从去年11月开始,黄光裕因涉嫌经济犯罪被北京警方羁押,其后其妻杜鹃也被监视居住。相关法律人士判断,黄光裕和杜鹃能否出席,主要取决于内地司法部门的态度。而公司实际控制人黄光裕的缺席将不会影响对另两个公司被告的司法调查和聆讯。

国 美电器内部人士则向本报记者给出第三被告将“可以出庭”的答复,“今年7月下旬黄光裕夫妇就是通过其控股的Shinning Crown Holdings Ltd出售了接近2%的股权来套现4亿港元,并在国美电器的供股中积极参与保持了34%左右的股权比例,所以Shinning Crown的代表应该可以出庭。”

黄光裕资产被冻结的消息一出,引得国美电器的股价再次大跌。但其实质是对股权收益做一个“可进不可出”的限制,并不会对公司的资金流动造成影响。

德意志银行表示,证监会冻结国美电器前主席黄光裕的资产,预期不会影响公司营运,而国美电器将会在8月24日公布业绩。该行目前给予国美2.02港元目标价,评级为“持有”。

为什么是这两家公司?

香港证监会提交的指控里,提及的两个公司被告Shining Crown Holding Ltd 和 Shine Group Ltd是国美电器的两家相关境外离岸公司。

本报记者通过香港联交所官方网站核实,该两家公司确为黄光裕家族100%全资所有。

其 中,Shining Crown Holding Ltd是国美电器的控股股东,目前持有国美电器33.3%的股份(黄光裕家族一共持有35.5%)。该公司曾经在2002年9月前后控制了国美电器高达 83.4%的股份,甚至超过了香港联交所规定的75%的全面收购的条件,随后逐步抛售。

Shine Group Ltd也同样在国美电器的庞大财务运作里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比如黄光裕曾在2008年2月通过Shine Group转让1.82亿股给黄光裕家族成员,以及2007年配售1.7亿股给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有限公司等。

记者亦发现,黄光裕及其家族并不仅有上述两家离岸公司。仅注册在同一地址的,就有黄光裕之妻杜鹃100%全资所有的另两家离岸公司。

这四家公司构成了黄光裕家族控制国美电器股权的主要棋子。而香港证监会此番直接“点名”,则可能与其在近期频频参与国美电器的“供股”动作有关。

记 者调阅了Shining Crown Holding Ltd的近期持仓动作,其曾于7月20日以1.704港元的价格增持国美电器2.35亿股,股比达27.94%,又于7月27日以0.672港元的价格继 续增持6.84亿股,股比达33.3%。而后一次举动正是其代表黄光裕家族实施的“供股”,增加了黄光裕家族的持股比例和权益。

“不能说香港证监会的举动与这些离岸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频频动作有关,但这些举动肯定加快了监管部门的监管进程。”一位不愿具名的香港律师称。

“撞题”与协调

黄光裕案并非内地和香港两个不同司法体系“撞题”孤案,双方曾多次在类似案件中,积累了诸多“协调”经验。

2004年6月,曾经的上海首富周正毅第一次入狱,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定其操纵证券交易价格、虚报注册资本等罪名成立。2005年12月,香港区域法院裁定,“上海地产”前总经理毛玉萍(周正毅之妻)涉嫌串通“做市”、行骗中国银行以及妨碍司法公正三项罪名成立。两年后,2007年,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再次宣判周正毅行贿、虚开增值税发票等5项罪名成立,处以16年监禁。

在那个同样重量级的案例中,内地和香港司法机关各自办案,并先后审判了周正毅和其妻毛玉萍。在内地审判周正毅之后,香港相关部门仍将其列在通缉之列。

根据内地刑法律师的经验判断,在黄光裕去年11月被带走后,内地的司法系统应该已经控制了其在内地境内的相关资产。但黄光裕拥有多家海外离岸公司,且国美电器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这部分境外资产,内地司法系统如何控制,这是一个难题。

此番香港证监会申诉要求冻结其资产,正是在这个领域的作为。

“资产冻结只是一个暂时的程序。在英美法系中,对于资产处置的证据标准比对人处置的证据标准低得多。冻结资产并不代表是否会对个人采取进一步的司法程序。结果取决于聆讯和进一步的调查。”一位研究过中外刑法比较的相关法院人士称。

相关办理过此类案件的法律界人士称,香港警务局专门设立了一个部门用于与内地司法机构取得案件上的联络,而内地亦有相关机构,并设立在广东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96

东方园林何巧女:巧女匠心打造16亿财富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8-24/HTML_VN0GCT66K2RO.html


到过苏州园林的人,一定对风雅精致的园林艺术流连不已。当你在欣赏园林艺术时,别人已专注于将它做成产业了。8月14日,北京东方园林IPO经证监会审批过关,成国内园林景观上市第一股。

据 东方园林招股说明书透露,今年43岁的何巧女直接持有北京东方园林75.68%的股份, 加上小其四岁的丈夫唐凯持15.96%的股份,夫妇二人合计持股比例达91.64%。东方园林拟公开发行145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为5008.13万 股。按东方园林2008年净利润5919万元计算,其每股收益为1.18元。按30倍市盈率计算,何巧女夫妇的身家将达到16.25亿。

从摆摊出售盆景、鲜花到承揽北京奥运场馆绿化、北京东方广场等项目,从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到拟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是什么让这位来自武义县小山村的女子如此身手不凡?

1984 年,受从事花卉苗木生意的父亲影响,何巧女以高分考入北京林业大学。四年后,何巧女从北京林业大学毕业,因渴望出国深造,才工作了几个月便辞职专攻外语。 外语已学得不错,又因种种缘故,未能如愿。何巧女只得悻悻然回到老家,给做盆景生意的父亲作帮手。上帝关闭了何巧女出国之门,却为她打开了园林这扇窗。

1990年,中国盆景艺术家学会在京举办盆景展销会,何巧女瞅准机会再次北上闯荡。她凭着不错的外语水平,专门向外国人推销盆景,着实让她赚了一笔。

此 后,她就在武义——北京的路上不停地奔波。她从老家拉来盆景,推销给星级饭店。几家星级饭店看中这位既有专业水平又能讲英语的姑娘,把有关园艺方面业务都 交给她做。此后,何巧女先后承接了京广中心、国贸中心、新世纪饭店等单位的项目。到1993年下半年,何巧女已积累近百万元的资金,还创办了自己的企业 ——东方园林艺术服务部。何巧女广泛收罗人才,大胆扩展“东方园林”规模,将东方园林艺术服务部一步步扩张成为东方园林有限公司,2001年又整体变更为 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后来,随着房地产市 场的发展,“买房子就是买环境”的观念逐渐流行,何巧女认定园林产业将会得到迅速的提升。于是,她大胆扩展“东方园林”的规模。目前,这家公司已拥有北 京、华东、华南等5个工程分公司,以及园林植物研究院、园林产品公司等多家分设机构。他们在北京完成了许多著名工程项目,其中,在外销别墅区的景观设计方 面已占了70%的市场份额。

(文章来源:理财周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60

香港高等法院继续冻结黄光裕夫妇16亿港元资产(更新二)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inc/webcontent.jsp?id=110243164&time=2009-09-08&cl=100&page=all





【《财经网》香港特稿/记者 王端】香港高等法院9月8日上午决定,与国美电器控股有限公司 (00493.HK)前主席黄光裕先生及其妻杜鹃女士有联系的两家公司Shinning Crown Holdings、Shine Group Limited,不得处置7.79亿股国美电器股份,直至法院另行颁令为止。

  高等法院此前已发出临时强制令冻结黄、杜及两家公司达16.55亿港元资产。

  根据香港证监会9月8日晚间发布的公告,上述两家公司现已依据有关强制令,将代表有关股份的股份证明书存放于法院。

  香港证监会指出,就香港证监会所展开的有关法律程序而言,这两家公司将有关股份证明书交付法院保管,加上法院8日颁令禁止处置上述国美电器股份,这批股份便得以保存。

  而针对上述两家公司的临时强制令因此解除,但对黄光裕及杜鹃的临时强制令则仍然有效。

  当天的聆讯从早上9时30分开始,为时三个小时,比计划聆讯时间超出两个半小时。作为第一、第二被告的黄光裕及杜鹃夫妇并未派出代表律师出席, 第三、第四被告,即Shinning Crown Holdings、Shine Group Limited,则由律师潘松辉代表出席。

  在庭上,身着黑色西装、打着花色领结的潘松辉,气势逼人。潘在之前的电讯盈科(00008.HK)私有化案件中,曾出任香港证监会的代表律师。而本次庭审的法官关淑馨,亦曾担任过电讯盈科私有案件中的法官。

  证监会则派出Simon Westbrook作为代表律师。

  证监会认为,被申请临时冻结的第三、第四被告资产,即其持有的国美电器股份,会随着大市上下波动,因此建议对被告持有的股份进行重新估价。

  证监会建议,若存放于法院的国美电器的股份价值跌至低于16.55亿港元,有关被告须提供额外的资产。

  但在经过辩论之后,证监会的建议,遭到法官拒绝。

  不过,证监会代表律师Simon Westbrook在聆讯后指出,若国美股价未来大幅下跌,证监会保有重回法院、要求被告提供额外资产的权利。

  8月4日,香港证监会向香港高等法院递交申请,以涉嫌“证券欺诈或欺骗活动”为由,要求冻结黄光裕、杜鹃夫妇及其所控制公司Shinning Crown Holdings、Shine Group Limited价值16.55亿港元的资产。

  证监会早前调查指出,黄光裕、杜鹃夫妇在2008年1月及2月进行国美电器股份回购计划,目的是以国美电器的公司资金购买本由黄持有的股份,从而协助黄光裕向一家财务机构偿还一笔24亿元的私人贷款。证监会指上述计划引致国美电器损失约16亿元港元。

  公开资料显示,在2008年1月22日至2008年2月5日期间,国美电器在市场购回共计1.298亿股国美电器股份,总值约22亿港元。

  香港高等法院于8月5日批准了香港证监会提出的临时资产冻结申请,冻结期限至2009年9月8日。

  证监会8日晚间指出,该会已向身处内地的黄光裕及其妻子杜鹃送达有关法律程序文件。为协助法院文件送达,证监会一直与内地机关保持联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25

缺席聆讯黄光裕夫妇 16亿资产续冻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9-9/HTML_BNQHVPE8Q8QT.html


黄光裕和他的妻子杜鹃果然没有来,连一名律师也没有派来。

这场香港司法系统对黄光裕等四名被告的第一次聆讯,在第一第二被告缺席之下,其余诸方都派出了资深律师应战。

9 月8日上午9时许,香港高等法院第21庭9楼,香港证监会的代理律师Simon Westbrook率先到场。随后,第三第四被告“shine group”和“shinning crown”的代理律师潘松辉也在开庭前1分钟匆匆赶到。这两家公司皆为黄光裕夫妇名下的全资子公司。

香港高等法院亦显示出对此案的高度重视,派出了经常审理SFO(证券和期货条例)和公司法案件的重量级法官关淑馨审理此案。

预定半小时的聆讯,整整进行了150分钟,方告结束。

在这个回合的较量中,香港法院正式批准香港证监会的申请,冻结黄氏价值16.55亿港元的资产,并禁止黄光裕旗下两公司出售或转移冻结的股份。但同时驳回香港证监会提出的修改资金冻结机制的申请。

“从目前进展看,这还未是一个刑事案件,”香港富尔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阮葆光律师评论说,“这仍是一个在SFO框架内的案子,接下去是否会成为刑事案件,取决于证监会的进一步调查。”

30分钟变成150分钟

此次聆讯场内有两大焦点:一是香港高院是否正式批准冻结黄氏家族的资产,以代替8月7日法院发出的临时冻结令。二是鉴于此前冻结的资产是股票,而这些资产会随着股市波动而升值或贬值,香港证监会提出一个新的资金冻结机制,但遭到被告律师的强烈反对。

双方律师都有备而来。被告律师潘松辉胸前打着土黄色做底、嵌着黑点的鲜艳领结,自始至终情绪激昂。

由于临时冻结令在先,双方对于第一个焦点并无太大分歧。而香港证监会新提出的第二点要求,则引发双方律师的一再激辩。

证监会提出的新机制方案是:当股价连续3日涨跌到一定幅度后,触发机制,增加或减少冻结的股份以保证被冻结的资产为16亿港元,比如,连续下跌不足16亿港元,则增加冻结的股份数量,反之亦然,以保障小股东权益。

代 表香港证监会的律师Simon Westbrook在聆讯时指出,冻结黄光裕、杜鹃夫妇及其所控制的公司的资产,不会影响国美电器的业务,也可以保障国美股东的利益。如果国美电器的股价 波动,使目前冻结的股票资产的价值下降,则希望法庭可以颁令,让被告补回差额,使冻结资产的总额保持稳定。

但代表Shining Crown Holding Ltd 和 Shine Group Ltd的律师潘松辉则大力反对,他认为股票价格频繁波动,如果要根据市场价格来补差额,则操作起来很麻烦。

辩论至激动处,潘律师甚至在一次站起来企图反驳时一下忘记了要讲的话,“哑火”了20秒。

“这个(资金冻结机制)并没有先例。法庭没有权力颁布这样的法令。”最终,法官关淑馨驳回香港证监会提出的设立上述机制的申请。

关淑馨为终审法院首席法官李国能的入室弟子之一,素有“快准狠”的美名。其2001年正式获委为高院法官,她在SFO和公司法领域的判案经验丰富。著名的电讯盈科(00008HK)的“种票”事件和新鸿基地产大股东郭氏兄弟的诉讼,都由她审理。

场内缺席 场外卖豪宅

事实上,更大的焦点在场外。

此前,关于作为第一第二被告的黄光裕和杜鹃两人是否能够到庭,是否在收到文件后14天呈交抗辩书,都充满猜测。

8月7日,香港高院正式向四名被告发出的传票,传唤其9月8日到庭。其中给黄光裕和杜鹃的传票需申请跨境送达。

“我们遵从法院的规则及程序,向身处内地的黄及其妻子送达有关的法律程序文件。为协助法院文件送达,证监会一直与内地机关保持联系。”香港证监会在当日回复本报记者时称。

早在2008年11月,黄光裕已被中国内地的相关部门拘留,杜鹃也被限制居住。两人是否到庭,既取决于中国内地相关调查部门,也取决于黄杜两人的意愿。

“其实这个聆讯是‘非正审强制令’,被聆讯方可以选择是否到庭,并非强制。”阮葆光律师解释说,“到庭者可以推翻或者否认相关指控,不到庭则说明放弃这项权利。”

两人是否到庭也并不影响本案的审判程序。香港某国际律师事务所的一位律师告诉记者,此类案件,法官有权缺席裁决,命令或判决做出后,黄光裕与杜鹃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具有管辖权的法庭提起上诉。但除非法庭另有指示,上诉申请并不具有搁置执行判决的效力。

此外,地产市场的动向也与此案密切相关。9月初香港方面有消息传出,杜鹃持有的香港南区“浅水湾道56号”的双号复式住宅有意出售,随后有买家出价7818万港元承接。

这一住宅是杜鹃在2005年11月以5500万港元购入的,如果7818万港元卖出,则帐面获利2318万港元。

证监会更艰难的下半场

虽然第一回合已告结束,但此后的交战仍很漫长。

根据国美电器的公告,2008年1月22日至2月5日11个交易日内,国美电器连续实施了十次回购,回购股份达1.298亿股,回购价格最高每股17.86港元,最低每股14.04港元,共动用公司资金22.37亿港元,公司回购的平均成本约为每股17.23港元。

与 此同时,2008年1月28日,黄光裕及其全资拥有的Shine Group Limited向黄的“家庭成员”分别转让了90万股和1.86亿股国美电器股份,占当时公司总股本的5.66%。香港交易所的权益披露显示,此次转让, 每股作价12.79港元,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价16.84港元,有24.05%的折让,交易总额达23.90亿港元。

香港证监会指称,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资本动作之间,实际上由黄光裕与杜鹃二人策划,目的是以国美电器的公司资金购买本来由黄持有的国美电器股份,使黄光裕得以向一家财务机构偿还一笔24亿港元的私人贷款。

但要证明这笔资金确实是黄光裕等四名被告用欺诈手段,侵占了上市公司资产,则颇有难度。

目前,香港证监会所援引《证券和期货监管条例》(简称SFO)的213条,则是香港证监会在现有的证据下,使用的一个策略。

“213条这个条款的‘触角’很长,可以延伸得很深。”阮葆光律师说,213条款可以使得证监会拥有调查文件记录、电话记录等所有相关证据的权利。

根 据记者此前获得的香港法院文书,黄光裕等4名被告需要在8月12日前,以书面形式交代他们在香港存放的5万港元至16.5亿元的资产,包括资产的价值、存 放地点等。此外还要提供最近2年内出售国美电器股票的数据,包括交易时间、数目和收取资金的性质。为了确保被告没有控制资产,他们还要表明交易的对象。

这些资料或许就是在SFO的213条款下,香港证监会进一步调查的途径。

根据香港证监会的公开披露,其最终诉诸法律的目的,是希望香港法院发出命令,饬令黄、杜及由两人拥有及控制的两家公司撤销当时进行的股份回购,回复他们进行交易之前的状况,并向国美电器及小股东支付损害赔偿。

国美电器的沉默背后

无论如何,冻结16.55亿港元的资产,已经创下香港司法史上的纪录。

“这是涉及公司法的香港案件中,首次冻结这么大数额的资产。”香港何耀棣律师事务所企业融资部负责合伙人梁凤仪律师称。

但面对香港证监会要求回复交易之前的状况,作为股份回购行动受害方的上市公司国美电器却异常沉默。

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陈晓在8月底举行的国美电器半年报通报会上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用一句“该案件已经进入司法程序,上市公司不方便发表评论”便轻轻带过。

不仅如此,本报记者还致电史习平、陈玉生、Thomas Joseph Manning等三位曾在2008年期间担任国美电器独立非执行董事的人士。但所有的独立非执行董事皆回避记者的采访,且没有回应当时是否发现上市公司回购股票涉嫌欺诈。

消息人士告诉记者,虽然国美电器成功引入贝恩资本,但是由于公司的几位执行董事都是原大股东的人,而且黄光裕夫妇在引资后其控股比例甚至提高到34%。“起诉原大股东的做法,显然在国美电器的董事会很难通过。”

此 外,国美电器2008年初的回购是由股东大会授权和董事会审议通过。“当时香港股市大幅下跌,上市公司回购股票主要是为了稳定股价,而且这一过程都是经过 了正常的程序审议的,并非黄光裕夫妇个人的想法,当时我们并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妥当。”国美电器一位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

在香港资本市场一泻千里的2008年上半年,由于大规模回购,国美电器的股价逆势保持了稳定甚至曾出现24港元的历史最高价位。

然而进入2008年9月,国美电器股价突然连续暴跌,至2008年11月24日国美电器停牌前,国美电器的股价已经跌到1.12港元(相当于拆细前的4.48港元)。

“正是在国美股价暴跌的情况下,才出现了部分跟进买入股票而蒙受损失的中小股东到香港证监会投诉黄光裕夫妇的情况。”上述人士称,当时要大规模回购,唯一的选择就是购买原大股东的股票,至于“大股东如何使用套现的资金是大股东个人的事情”。

这次回购从目前来看的确给国美电器带来账面上的投资损失,而且大量耗费上市公司的资金,使得国美电器在2009年初面临巨大财务压力。

但要回复撤销之前的交易,对于国美电器来说,似乎更不情愿。“回购显然是不可能撤销的,很多当时跟进买入的中小股东很多已经出售了买进的股票,这一过程已无法扭转。”国美电器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国美电器是否愿意追究,与香港证监会的行动,是两个独立的行动。”梁凤仪律师说,“因为董事必须对上市公司负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63

會計師研究-16 味皇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3555


今次再次寫會計師,再更新以前的內容太麻煩,況且結論不變就沒有此必要,所以今次補充以前不足的內容,核數師間的轉換

對於一些客戶少的小行就不寫了,只整理較大的核數師,數字可能唔準

所謂核數師間的轉換就是因各式各樣不足為外人道的原因而辭退原核數師換入新核數師,其本上任何公告文書上的例行格式都會以核數費為由

在此先說明一下核數師之間的合併,因為本文合併了的不作重複計算:

羅兵咸吞併安達信,以後稱羅兵咸

德豪嘉信吞併華融,之後德豪嘉信再吞併立信浩華,以後稱德豪

華德匡成由國富浩華同陳葉馮合併,以後稱華德匡成

中瑞岳華吞併羅申美,以後稱中瑞岳華

信永中和吞併何錫麟,以後稱信永中和

摩倫斯馬賽拆骨,馬賽吞併一部,以後稱馬賽
摩倫斯馬賽拆骨,均富吞併一部,以後稱均富
 

四大篇:

德勤的下一手:

羅兵咸10   國衛17  陳葉馮14   安永11   信永中和12   均富15   中瑞岳華6

德豪11   馬賽5   梁學濂2   畢馬威6   恒健2   馬施雲3   德揚2  其他細行10

德勤合計辭職126次,接手最多的是國衛,占13.4%,國衛,陳葉馮,均富,中瑞岳華四間占41.3%,有明顯的換人偏好

 

羅兵咸的下一手:

德勤17  陳葉馮6   安永7  國衛5   信永中和11   德豪7   馬賽5   中瑞岳華7  

畢馬威2   正風2   陳偉洪2  德揚2  均富3    其他細行8

羅兵咸合計辭職86次,接手最多的是德勤,占19.8%,其他比較平均

 

安永的下一手:

德勤4   均富9   信永中和4   中瑞岳華7   陳葉馮9   國衛8   羅兵咸4  

德豪4   其他細行8

安永合計辭職57次,接手最多的是均富同陳葉馮,而國衛,陳葉馮,均富,中瑞岳華四間占57.9%,有明顯的換人偏好

 

畢馬威的下一手:

羅兵咸1  國衛1  陳葉馮5  安永1  均富2  德勤4  德豪2  信永中和2  其他細行4

畢馬威合計辭職22次,異常堅定,接手最多的陳葉馮,但冇特別要注意

 

德勤的地位-可能大家冇留意德勤有兼職做保薦人的,而保薦的目標的質量...不置可否,德勤經常性辭職,很多時在毫無先兆的情況辭任,接手的會計師亦相當功能組別化,極端的講,德勤的功能可能僅作上市時的中轉站核數師,下一手才是真正專用核數師

羅兵咸的地位-辭職86次算係較多,但接手的多數是德勤,因為都是四大,可以推出一堆正當理由

安永的地位-安永辭職較少,似乎真係有問題先辭職,情況同德勤類似,但程度不同

畢馬威的地位-極為專一,畢馬威想接手其他公司時會發現自己非常不受人歡迎

 

中型篇:

陳葉馮的下一手:

均富3   德勤7   羅兵咸1   國衛4   德豪4   信永中和5   中瑞岳華2  陳浩賢2

浩勤3   其他細行12

合計辭職43次,考慮到陳葉馮的業務量,辭職比例極高,接手最多的是德勤,但不是原先由德勤轉來的嗎?不計德勤,則均富,國衛,中瑞岳華占21%

 

中瑞岳華的下一手:

畢馬威1  國衛3  均富2  羅兵咸1  信永中和4  安永2  陳葉馮1  德勤2  其他細行10

合計辭職26次,考慮到中瑞岳華的業務量,辭職比例極高,接手最多的是信永中和,而不計德勤,則均富,國衛,中瑞岳華占23%,大行不願接手

 

均富的下一手:

德勤3  安永1  羅兵咸1  國衛4  德豪2  畢馬威1  陳葉馮3  其他細行4

合計辭職19次,考慮到均富的業務量,辭職比例不算高,接手人分散,但不計德勤,則均富,國衛,中瑞岳華占37%,幾乎都是細行接手

 

國衛的下一手:

陳葉馮2  德豪2  羅兵咸1  其他細行11

合計辭職16次,反正是專用會計師,會有自己人接手

 

馬賽的下一手:

羅兵咸1  均富7  羅兵咸1  德豪1  德勤1  其他細行4

合計辭職15次,專用會計師,而且同均富著同一條底褲

 

德豪的下一手:

信永中和12  均富1  德勤2  安永1  羅兵咸1  國衛1  陳葉馮1  中瑞岳華1  其他細行4

合計辭職24次,如果不知道還以為德豪比信永中和吞併左,大行不願接手

 

信永中和的下一手:

羅兵咸3  均富2  德豪2  其他細行3

合計辭職10次,德豪接手等於自己接手,好消息是羅兵咸肯做一下家

 

陳葉馮/中瑞岳華的地位-功能組別人士較多,出入澳門人士較多,出入跑馬地人士較多,大陸民企較多,而核數目標一般有發債多,集資多,認股權多的特點,同時也盈利多,但派息少,例子1076,1175,2339

均富的地位-人脈應該非常廣闊,而核數目標一般有關連人士現金流項目多,投資項目多,持有房地產多,盈利同現金流數字差別大的特點,投資控股公司較多,例子79,513,8256

國衛/馬賽的的地位-專用,投資控股公司較多,例子273,136,127,112

信永中和/德豪的地位-應該是big4之外最好的選擇,指核數能力方面,大陸的市佔率很高,但核數目標財務同盈利一般不是太好,例子1129,12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32

引用 檢舉 新書選讀(1)──3.1 香港樓市的周期(2010/12/16) 脫苦海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18034

買樓之所以要留意時機,因為樓市的周期性十分明顯,一如春夏秋冬,日出日落。 咁你可能會問:是不是真的有辦法捉到高低點?不過更多的人,根本就沒有察覺到樓市周期性的存在,好市時佢地會話薪金永遠追唔到樓價升幅,跌市時佢地會話樓 市一如無底洞,送首期比佢地都唔想供,話怕左變負資產。 

前面介紹過1965年至2009年的樓價,現在將佢劃成圖。由於早期數字很細,相對上金額波動較細,為反映相同的升跌幅度,下圖用了半對數表(semi-log graph),例如樓價由$100升到$1,000係十倍,由$1,000升到$10,000又係十倍,用相同的長度表示:


李四叔自傳附錄最早的數據是1965年,當年發生銀行擠提潮,連恆生銀行都被擠,因而引發樓價暴跌,到1967年內地文革波及香港,引發暴動,結束了這一回樓市周期。港島區樓價兩年由$51下跌到$41,大約兩成。

1969年遠東交易所成立,打破香港交易所的獨市,大量資金擁入股市,目前香港各主要地產發展商大都是這時上市,然後在1973年因假股票引發股票暴跌。港島區樓價在六年間由$41升到$220,大約上升五倍;然後用一年時間由$220跌到$176,大約下跌兩成。

樓市之後漸漸恢復,1976年結束文革,1978年中國開放改革,均令到樓市鼓舞起來,股市上出現爭相收購擁有土地公司的熱潮,資金流入樓市造成地產價格上升,卻在1982年出現香港前途問題引發樓價暴跌。港島區樓價七年間由$220升到$,1049,大約上升六倍;然後用三年時間由$1,049下跌到$698,跌幅達三成多。

隨著中英簽署協議,樓價由極低估值回升,雖然經過87股災、89六四事件、91波斯灣戰爭等,樓價均略為下降再創新高,直到97回歸後遇上亞洲金融風暴,再加上特區政府大量拋售土地及公營房屋,樓市暴跌,直到03年沙士後見底。港島區樓價在十三年內由$698升到$7,729,升幅達十一倍;然後用了六年時間由$7,729跌到$2,834,下跌六成多。

目前運行的樓市周期,由2003年開始,以2009年計,已運行了六年多,雖經08年金融海嘯的沖撃,仍能在2010年升破高位,向1997年的高點進發。暫時計算是用了七年由$2,834上升到2010年中的$8,078,上升接近三倍。

筆者總結到幾個共通點:

1.     上升的時間長,下跌的時間短:大部份的跌市,都係兩三年內搞掂,除左1997-2003果次,長達五年。不過之前個升浪係十三年,之後的升浪到今日為止已經行左七年。即係可以話,如果跌市係五年,見底之後五年之內其實都係安全期。

2.     上升的幅度大,下跌的幅度細:每一次樓市大升市,升幅都係以倍計,就以2003年至今的升浪,中原指數由最低31.77,升到而家接近90點,差唔多都有三倍。至於以前的大茶飯時代,五倍六倍十一倍都試過。跌幅呢?最甘果次建華八年,樓價下跌達六幾,即係跌剩一半都無,其餘多數都係兩三成。順帶一提,大升市中會有一d小調整,跌幅都係咁上下,例子有89六四事件、波斯灣戰爭、金融海嘯等,都係跌兩三成就收工。

3.     升 市在金融及信心危機下結束:每一次當行到玩串左個金融體系,再加上人們信心崩潰,升市就收工,例如銀行擠提、股市暴跌、香港前途問題、亞洲金融風暴之類。 即使金融海嘯咁大劑野,點解都殺唔死升市呢?筆者認為,當政府有辦法救得生經濟同金融體系,而人們信心未失時,基本因素尚好時,升市仍然行落去;如果基本 因素又唔掂,金融危機解決唔到,信心又唔掂,咁就會玩,科網潮時樓市都曾經升過兩成幾,由於後來證實科網熱潮係流野,政府又大把把咁掟地同掟居屋,咁個跌 市咪繼續囉!

4.     跌 市由極端事件結束:所謂「血濺街頭係入市時機」,聽落去真係好刻薄,命仔都保唔住,仲講乜野入市丫?每次樓市見底,都有震撼人心的事件發生,例如暴動、燈 火管制、移民潮、傳染絕症之類。當人們覺得自己的生活甚至生命都受到威脅時,為求自保股票樓掟得就掟,個市就會見底。如果遇到呢類事件,機會就在眼前,不 過人類行為自然會令我地背道而馳,我地到時亦未必有實力入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98

海尔地产模块化促3年16倍增长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16/0NMDAwMDIxMDk0NA.html

混迹8年地产业的海尔地产终于“出道”。

2002年进入房地产,2007年销售额仅有10亿,2010年预计销售额将达80亿,2011年力冲200亿。这是海尔地产董事长卢铿在接受记者专访时透露的数字。

当千亿万科总裁郁亮提出“向制造业学习”的口号,执掌三年海尔地产的卢铿认为,海尔地产早已将制造业思想嫁接到地产业上,海尔想要完成的显然不仅仅是利润的追逐。

地产高增长诉求

海尔电器掌舵人张瑞敏在2007年曾说,“按照我的想法,2011年,海尔地产销售目标为120亿。”

尽 管海尔地产2010年至今仅有60亿销售收入。但在卢铿看来,这不过是适应性的调整。但也不否认这当中的挑战。“海尔地产在几年前还是一个很小的公司,但 去年销售额已经有了3.8倍左右的成长,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还将有20%左右的成长,明年在今年的基础上将力争达到3倍以上的成长。这样就实现了差不多三 年16倍的成长,而且每年增加100亿左右。”在他看来,如果做成了(100亿)一定是个奇迹。“2013年要达到400亿,这将形成三年16倍,五年 30倍的成长,这个数字在行业内至少是罕见的。”

制造业现金流较好,可以说房地产是发挥海尔集团现金流最好的途径之一。据卢铿透露,海尔集团每年拥有1400亿左右的现金流。

海尔地产的全国布局也在进一步完善:目前海尔地产山东省6个城市,省外3个城市。而现在正在积极进入长春、长沙、成都、西安、合肥、天津等城市。

“明年我估计会再进入8个省份。”卢铿透露,而未来,他希望海尔地产能做到海尔集团利润贡献率最高的分支行业。

据卢铿透露,为了推动海尔地产的扩张计划,应对可能出现的市场风险和变化。海尔地产正积极筹备自己独立的基金。

而海尔地产商业地产也在积极筹备中,预计明年将在烟台建成一个,另外在青岛、威海、济南开工三个。总投资规模预计在20万平方米。此外,海尔也涉足工业地产。

“如果一切发展顺利,海尔地产计划明年启动上市。”卢铿预计,2012年将完成上市计划。“海尔地产将会单独IPO,而不是注入到现在的两个上市公司中。但IPO可能不是以房地产公司的名义,可能是以‘海尔云社区’这一超越房地产的概念。”

4倍利润差异之惑

海尔地产急速扩张背后,仍然存在着家电与地产的价值对接的质疑。据了解,家电业的利润在5%左右,而房地产利润则高达20%以上。

“海 尔集团实际上是为自己搭建了一个舞台,让自己唱戏。”卢铿说,海尔有很多舞台,但按照张瑞敏的规划,海尔地产不只是做家电。“海尔需要一个地产平台,不是 因为地产赚钱多,而是海尔需要一个跟终端客户交流的平台。海尔地产就是形成这个需求的终端平台,相当于市场探测器、研发中心,集成这个行业所有资源,把海 尔的制造业向服务业完整过渡”。

按照卢的解释,制造业主要是标准化、模式化。当产品需要大规模复制时,还将形成模块化。

“比 如说海尔产品中有几类,高端、中高端等,但有些创意思想并不一样,但是我们把它模块化以后,利用工业思想、制造业思想,把它做成几个模块,比如小户大家是 个模块,大户大家是个模块,我们最近研究出的海尔地产云社区是一个模块。这样就可以将模块定型,大大的缩短了创意的过程。另外一方面是工业的标准化,当你 的规模扩展比较快的时候必须要有标准,完全标准化。”

张瑞敏认为,制造业之所以比房地产管理高明,就是制造业的标准化、模式化。据了解,海 尔地产最近推出的“云社区”设计便是其模块化的重要一项。而其模块的核心仍然嫁接了海尔家电、家居多产品的综合优势。主要是将海尔自主研发的“U- Home智能家居”物联网系统和外部“云计算”平台对接,搜集和分析社区业主的生活内容及应用,生成“云社区”数据库,从而智能响应社区业主的相关查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