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三十四歲黃坤鍵 敢碰豪宅法拍、冷門都更案 劉媽媽、文林苑王家 唯一信任的律師

2012-5-7  TWM



外號「劉媽媽」的知名投資客劉月釵住帝寶,也靠投資帝寶賺進上億元。在她的幕僚團中,有一位幫她處理法律事務的律師黃坤鍵,不但去年幫她打贏帝寶法拍官 司,也在投資客圈中打響名號。連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文林苑,案主王家也找上他排解。

撰文‧梁任瑋

去年投資客「劉媽媽」標下帝寶法拍屋,以每坪一九八萬元成交,創下台灣法拍屋單價最高紀錄,一度還成為官方打房標的;後來前屋主霸占該屋,讓帝寶法拍案占 據各大媒體版面,也使得向來神祕的劉媽媽瞬間成了媒體焦點。

在帝寶案風波中,行事低調的劉媽媽原本拒不露面,但後來竟大方現身媒體面前,這其中轉折,全繫於一位關鍵人物︱︱劉媽媽的委任律師,華亞協和法律事務所律 師黃坤鍵。

台大生 三十四歲身經百戰「前屋主一口氣告劉媽媽三件刑事官司,劉媽媽怕媒體拍照不想出庭,我對她說,『不出庭,官司會愈拖愈久』,最後她終於被我說服。」黃坤鍵 回想去年陪劉媽媽開庭的那個早上,彷彿是一場高潮迭起的心理戰。

穿著一襲黑色西裝,在白淨斯文的外表下,今年僅三十四歲的黃坤鍵已身經百戰,在房地產業闖出名號。不但深獲劉媽媽信任,就連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文林苑案, 案主王家也找上他。

台大法律系畢業的黃坤鍵,以榜首之姿考進台大法研所。九年前初出茅廬,一邊執業,一邊擔任房仲公司不動產營業員訓練講師,因緣際會踏入不動產業。

擔任講師時期,他為避免被刁鑽的房仲學生考倒,花很多時間充實房屋交易實務案例,例如「三角簽」糾紛、凶宅認定,「為了找答案,假日我假裝成客戶,去房仲 公司問業務員,可以算是真正的實務派。」黃坤鍵充滿自信地說。

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十年前房仲認定「凶宅」一詞,是請賣方勾選是或不是,但何謂凶宅並無具體定義,常因每個人主觀認知不同而有差異,進而產生買賣糾紛。

早期模糊的寫法造成許多糾紛,後期也有房仲將凶宅定義改為:「是否曾在持有期間內,於專有部分發生自殺或他殺身故之事件。」但加上持有期間的敘述,會導致 道德風險。屋主持有期間若不幸發生以上事故,為了規避,可將房子移轉給配偶等親友,再由親友名下出售。

實務上,黃坤鍵就遇過這種房子還是法院承認的、會減損價格的凶宅。所以某些仲介公司自己加上「持有期間內」這個限制,其實是沒有用的,反而會造成屋主的錯 誤認知。

斡旋都更案 遭兄弟亮槍懷著對不動產法務的熱忱,黃坤鍵執業以來,幾乎都集中在不動產領域,處理過各式各樣的房地產個案,就連沒有律師想碰的冷門都更案,他都經驗十 足。

他第一件接觸的都更案,是坐落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不少律師敬而遠之的「正義大樓」。當時一樓住戶尚未與建商簽約,雖曾找過知名律師事務所幫忙與建商談 判,但徒勞無功,於是轉而求助黃坤鍵。

「我看一樓店面屋主都是老實人,怎會一拖十幾年毫無進度?」黃坤鍵實際了解發現,屋主直接與建商談判,雙方易陷入僵局,有他居中斡旋,進度果然加快完成。

黃坤鍵的律師生涯也遇過黑道兄弟亮槍恐嚇,「你做這個可以拿多少錢?你有錢也沒命花!」回想當時處境,「我才二十六歲,說不會害怕是騙人的。」黃坤鍵懷疑 被跟蹤,壓力大到一度萌生退意,想推掉所有都更案;但最終他並沒有「落跑」,反而把自己鍛鍊得更堅強。

黃坤鍵說,參與都更最終是責任感支撐,晚上代替住戶開協調會是家常便飯,有時住戶對法令不了解,一遇到問題就打電話給他,幾乎二十四小時待命。

由於都更涉及權利分配條件,住戶往往一開始不敢說出心裡真正的期待,這時黃坤鍵會直截了當地問當事人的需求與底線,甚至會擺明地說:「你們要把我當自己 人,才能打贏這場仗。」最近連「文林苑」王家也主動找上黃坤鍵,希望讓全案有轉圜餘地。

勤耕房地產 變身明星律師都更冷灶燒熱後,黃坤鍵逐漸做出口碑,建立在房地產業的人脈。靠著客戶介紹,六年前,他開始幫台北市東區店面投資大戶劉媽媽處理房地產合約, 最經典一役是二○一○年幫劉媽媽投標「帝寶」首宗法拍案。

第一次法拍時,劉媽媽的兒子俞昌哲以二‧八億元得標帝寶,最後卻棄標收場,劉媽媽除了面對輿論壓力,還被沒收高達四七一八萬元的保證金。

由於劉媽媽有意第二次投標出手,為降低外界繪聲繪影的傳聞,黃坤鍵當時建議她,第一,不要逃避媒體,主動說清楚、講明白,購買帝寶是自住;第二,對外統一 發言窗口。也因此,黃坤鍵在投標日不但代劉媽媽到場投標,甚至主動回答媒體問題,他穩健的台風與專業的應答,加深劉媽媽對他的信任。

黃坤鍵腦筋靈活、反應快,最重要的是口風很緊,贏得客戶信任,透過劉媽媽介紹,他的客戶不乏知名房地產投資人。

任誰都未料到,昔年一塊不起眼的田,憑著一股傻勁默默耕耘,竟意外成就黃坤鍵成為東區投資客最信任的律師,也讓他從一位都更局外人,變身稱霸台北市都更界 的明星律師。

黃坤鍵

出生:1978年

現職:華亞協和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經歷:至遠法律事務所訴訟部律師學歷:台大法律系、台大法律研究所

家庭:未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17

生命的唯一確定性是死亡,思想的唯一確定性是無知 歲寒知松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2e11g.html
經濟的增長,最終的來源都會是自然資源的消耗,包括人類智慧增長帶來的效率提升。中國經濟增長得比歐美快,主要原因並不是我們的效率提升得比他們快,而是我們自然資源消耗得比它們快,或者說是對自然的破壞比他們快,環境衛生的負作用比他們大。

就算表面上我們的效率提升得比他們快,那也是因為我們以前有壓抑的效率未釋放而造成現在的人口紅利,並且這種人口紅利未來很可能還要以人口負債的方式償債,包括養老、健康、教育、道德等等負債。

所以,如果說GDP的持續增長,其來源不是投入的增長,而是效率的提升,那麼其名義增長率就會大於貼現率,結果是貼現值變成無窮大,這顯然是錯誤的。

按照熵增定律,生命的唯一確定性只能是死亡,包括宇宙。我們所謂的可持續增長,包括所謂的可再生能源消耗,其實都是不可能再生的。比如我們把內蒙的風,轉化為電輸送到南方使用掉,這難道不是人為推動了熵增嗎?

人類一來到這個世界,就對地球予取予求,經濟增長越快,伴隨的環境惡化、資源消耗也在加快,某些人還狂妄的叫囂著人定勝天。上帝最大的錯誤,是創造了人 類,人的折舊年限太長,而且越來越長,這最終導致了人類對地球的槓桿消費。人類的每一步,都是在為自己挖掘墳墓,區別只在於輕重緩急。萬事萬物最終的結 局,都是滅亡,我想,這就是天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818

直擊全球唯一 十代面板廠

2012-8-20  TCW




這裡,是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反擊三星電子的最新大本營。

八月十日,《商業周刊》採訪團隊,來到距離日本大阪市十分鐘車程的堺市,這裡有著一座全世界最先進,造價最昂貴達四十八億 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四百五十億元),連三星也比不上,世界上唯一一座液晶面板十代廠(SDP,Sakai Display Product,簡稱堺工廠)。

堺市的人口僅有八十四萬人,比郭台銘擁有的全球一百二十萬名員工還少。夏普把全球最大的面板廠,設 於堺市北方臨海區,占地一百二十七公頃的堺工廠,是友達在中科的八‧五代廠的二‧一倍。

這一天,天空晴朗無雲,預告日本未來十天假期的好天氣,五點半下班時間一到,堺工廠的員工魚貫走出大門,臉上毫無放假前的喜悅放鬆感,當記者前往詢問工廠被收購一事,所有人噤聲不語。

一個月前,郭台銘將個人新台幣二百五十二億元資金匯給了夏普,正式取得這座最先進面板廠的三七‧六一%股權,郭台銘也將此工廠更名為「Sakai International Corp.」,獨立為一家公司。

夏普急找人接燙手山芋郭董撿便宜,價買下三成多股權

鴻海的員工已經悄悄進駐堺工廠,當地計程車司機都知道,每天一早八點多,會有一群台灣人從車站坐車到夏普,「他們有的住在 大阪的週租型公寓,有的住在堺市的飯店。」一位司機透露,就算是週末,鴻海的人員還持續進到夏普上班。

堺工廠,曾經是夏普高世代面板技術的驕傲,五年前造價新台幣一千四百五十億元,為何現在郭台銘能夠僅以新台幣二百五十二億元,將近六分之一的價格,買下三成多的股權?

因為,堺工廠,現在已經成為夏普營運最大的一顆毒瘤。

根據夏普最新財測數字顯示,光是液晶面板部門,二○一二會計年度就得面對營業虧損一千零五十億日圓(約合新台幣四百億元)的虧損。

一位面板業人士透露,夏普其實早在去年底就開出一億美元的公司債,遍尋全球面板廠入股,但是所有面板廠都看到這個大洞而婉拒,原因是,「堺工廠是最大的包袱。」

郭台銘為了打敗三星,不僅大膽自掏腰包,質押三十七萬張股票拿下堺工廠三七‧六一%股權。還在股東會上發下豪語,「以夏普的技術基礎,加上鴻海的實力,不出兩年,我們絕對會是世界第一。」

「有人對堺工廠評價說,『夏普做了錯誤的投資』、『堺工廠是一個惡性腫瘤,應該切除』,但 我不這麼認為。」郭台銘在今年五月,接受《日經BP》專訪時更表明,「我的期望是,兩年以內超過盈虧平衡點,第三年實現盈利,第四至五年實現股票上市。」

八月五日,當鴻海宣布將與夏普重新議價時,郭台銘公開表示,堺工廠將在二○一四年回台上市,對照三個月前的說法,郭台銘要讓堺工廠上市籌資的計畫,顯然已經大幅提前二至三年。

因為,若細算堺工廠這本帳,讓人怵目驚心。堺工廠每年攤提達新台幣二百九十億元(編按:以 五年折舊計算),而且根據夏普新公布的財測,二○一二年液晶面板部門預計營業虧損約新台幣四百億元,很大一部分的虧損是來自 於堺工廠。

未來,若堺工廠持續虧損下去,影響集團股價,郭台銘也得不斷認列投資虧損,質押股票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

郭台銘到底看上堺工廠哪一點,《商業周刊》親自走訪位於大阪府第二大城:堺,一解疑問。

解密一:堺工廠廠區上下游群聚大阪政府力挺,開專屬公路運面板

走到堺工廠的廠區,左手邊會先看到生產面板上游材料玻璃的康寧,康寧的對面是彩色濾光片廠大日本印刷與凸版印刷,隔壁則是SDP辦公大樓,後面則有夏普的太陽能事業部與關西電廠合作開發太陽能發電,夏普的能源研究所也位於此。

走出廠區,一旁緊鄰生產光學檢測設備的旭興產株式會社,面板模組做好隨即運到車程十分鐘的堺港,即可送往日本龜山等地組裝,直接在日本銷售。

參觀過的人形容,工廠裡幾乎是全自動,人力需求極少,製作一片十代面板至少經過三百道製程。前段製程裡,為免損傷幾乎都用機器手臂,在無塵室會看到,機器手臂舉起面積有兩張桌球大小,薄如信用卡的玻璃依序移動到下個製程。

從堺工廠五樓參觀走道往下看無塵室,一台台三公尺高,如網球場大小的蝕刻機器,整整齊齊排列,約有兩百公尺長,再送往檢驗,確認每片分布至少有一百萬個電晶體的面板完美無瑕後才放行。

這裡擁有全球最頂尖的面板生產技術,鮮少對外開放。僅在二○○九年十月量產時,對少數媒體開放參觀。

夏普是日本發展液晶技術的先驅,全球第一座六代廠、八代廠,都出自夏普之手。

二○○七年底是LCD產業豐收年,夏普旗下的一座六代廠與八代廠早已經不夠用。夏普當時的社長(現任會長)片山幹雄決定再次領先業界興建十代廠,主攻六十至八十吋液晶電視。

選中「堺」,是因為其距離大阪僅十分鐘車程,一旁又有堺港可運輸面板,距離機場僅有三十分鐘,路海空都方便。

大阪政府不僅要原本的地主新日本製鐵讓出土地,還在堺市北方為夏普填海造地,開了一條高架道路連接到堺港,專門讓夏普運送面板,現在開車經過兩旁依舊是製鐵廠。

大阪政府大肆徵文為新園區命名,自豪於大阪人工匠技術「匠町」這個命名勝出,今天,夏普十代廠的地址就是匠町一番地(匠町一號)。

解密二:高層無法掌握市場動向零件商抱怨,產品規畫只做三個月

然而,堺工廠一量產,就從天之驕子變成了賠錢貨。

二○○九年,日本數位電視換機潮一過,銷量在兩年內對砍了一半以上,由三千萬台掉到一千萬台,這讓四五%營收來自日本的夏普高層傻眼。

從一九九○年代,就擔任夏普半導體技術諮詢顧問的大阪大學榮譽教授濱口智尋無奈的說,「夏普的高層根本無法預測未來需求。」

一位與夏普做了十多年生意的日本零組件供應商形容,和夏普做生意非常頭痛,他說,其他客人可以拿出半個月到一年的產品規畫討論,按進度走,唯有夏普只知道三個月後的產品規格,再長一點就說不出來,「根本沒有人可以拍板定案。」

他說,「夏普面板的客戶就是夏普,」有八成的面板都賣給自己品牌,再加上主力市場在日本,對於外界的狀況一點都不了解。

缺乏產品出海口,在堺市,從大學教授到計程車司機都知道,堺工廠的產能利用率只有兩、三成,注定賠錢。

一位計程車司機告訴我,「日本企業根本已經失去競爭力,被『買收(日語指購併)』是當然。」他說,被台灣人買走總比被中國人買走好,中國人只會把技術都搬走,然後結束日本的公司。

解密三:鴻海人馬進駐主導產能利用率,已從三成提升到六成

郭台銘入主堺工廠,指派鴻海內部負責日本廠商遊戲機及筆記型電腦的CCPBG(Consumer and Computer Products Business Group)業務部總經理林忠正,擔任堺工廠的鴻海負責人。

鴻海員工全年無休,不達目的,絕不終止的精神,也逐漸出現在堺市。現在,正值日本夏季長假,晚上十一點多,日 本堺市商務飯店大廳,有一位鴻海主管,手上拿著從台灣帶來的佳德鳳梨酥,要送給日本供應商。他對日本供應商說,「無論如何 一定要降價,」「我主管給的壓力很大,請多多幫忙,」然而,這一位日本供應商堅持不收下台灣來的名產,也不願答應降價的要求,兩個人就在飯店的大廳,這樣 站著僵持半個多小時。

一位飯店櫃檯員工表示,過去很少見到台灣人,但是最近「多很多」。一位鴻海人透露:「以後會有更多台灣人過來。」

郭台銘的算盤是希望利用鴻海垂直整合能力,壓低六十吋電視價格,創造需求。

現在堺工廠的稼動率(產能利用率)已經從三月的三○%,提升到五○%到六○%左右,離郭台銘預定年底達到獲利的產能利用率八○%還有點距離。

研究機構奧維諮詢平板產業事業部副總經理李秋緯計算,以面板成本占整機成本的七成來計算,郭董將六十吋電視賣新台幣四萬元,算是有小賺新台幣兩千多元。

郭台銘最難的挑戰還不只是財務問題,而是企業文化的差異。

長期供應夏普零件的供應商表示,「我們常不知道誰是決策者。」夏普內部有過多重疊的組織以及複雜的黨派之分,光是決定要不要用零組件,都可以拖到要出貨三個月前才商定。

位於堺工廠辦公大樓裡,原本寫著「Sharp Display Product」 早已卸下「Sharp」字樣,改成「Sakai(堺)」,員工名片左上角由紅色的Sharp字樣改印上藍色的「SDP」, 正式宣告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入主全球唯一一座十代線廠。

郭台銘能快速換掉夏普十代廠名字,換掉員工名片上的字樣,但是能否以同樣速度換掉夏普人的保守心態,才是最大考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378

高西慶:美國金融創新的唯一目的是從他人口袋裡拿錢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8945

中國主權財富基金中投(CIC)總經理高西慶表示,今年摩根大通在倫敦鯨事件中損失58億美元的教訓說明,即便對於那些令人尊敬的機構來說,現在的金融體系也顯得過於複雜。

幾天前,高西慶在紐約經濟樂部的午餐中表示,「你們在創造一個只有極少數人弄得明白的系統,尤其是對於監管者來說,因為監管者通常沒有銀行家那樣充滿動力。作為一名曾經的監管者,我認為我們應該稍微放慢腳步,而不是追求那些花哨的衍生品。」

高西慶是以個人名義發表這番講話,而不是以中投(CIC)總經理的身份。

他表示,發生在大摩的倫敦鯨事件引發了他的關注,因為該事件發生在一家他評價很高的銀行,而且並不是由流氓交易員導致。美國資產最多的摩根大通,因為其首席投資辦公室持有的衍生品而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這件事引發了我極大關注,因為我非常尊敬摩根大通。我相信摩根大通在進行風險操作時一貫是非常謹慎的。」

他擔心,一個社會「所有最優秀的工程師都去創造金融產品」。

「所有最聰明的腦袋都在設計這些產品,他們這麼做的唯一目的就是從其他人口袋裡掏錢,這樣並不好。」

高西慶還表示,自己在做投資是總是避免使用金融模型,因為他不信任這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710

沒有雄厚資本與耐心 你唯一有的就是一顆好腦袋 小資玩小股的靈活存股術

2013-04-22  TWM
 
 

 

沒錢、沒膽、沒耐心的小資上班族很難在險惡的股市中賺到錢;然而,投資部落客「麥克風」卻找到了一套方法,讓存股也能「攻守兼備」。

撰文‧謝富旭

「進入股市前,第一項最重要的功課,就是了解自己!」三十歲,戴著一副黑框眼鏡,在某大電子公司擔任專案經理,同時也是「市場求生手冊」部落格板主的「麥克風」,接受本刊採訪時,劈頭就說了這句話。

小資存股的「三不政策」

「我就是因為不了解自己只是個小散戶的本質,所以剛進入股市時,就慘遭滑鐵盧!」讀高三時,麥克風就對投資產生濃厚興趣,當同儕朋友忙著玩樂時,他總是泡在圖書館裡勤讀投資理財書籍;即使「練功」練了二年,大學時第一次闖蕩台股,卻以大虧收場。

「書上教我們要投資績優股不是嗎?」於是一九九九年,當時就讀大學的他,把存了好幾年的零用錢與打工薪水,總計二十幾萬元,以二十幾元價位買進食品股績優生佳格(買進時,佳格每年每股稅後純益EPS約在三至四元),以及近三十元價位買腳踏車零件績優生利奇(買進時,利奇每年EPS約在二至三元),結果買進一年多後,兩檔皆跌破十元面額成雞蛋水餃股,讓他不得不忍痛認賠。

○三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疫情告急期間,麥克風逢低買進華固、長虹與日勝生,獲利近三倍出場,打了一場投資大勝仗。但隔年總統大選年,他形容自己如中了邪一般,看到媒體口徑一致地看好藍營勝選行情,作多十四口大台指,又慘賠二百多萬元,導致資金腰斬。「人多的地方,千萬不要去,這是我從『兩顆子彈』學到的教訓,學費二百萬元啊!」麥克風感觸良深地說。

雖然今年才三十歲,但長達十三年的「股齡」讓麥克風深深體會,在存股這件事上,小資一定要遵守「三不政策」:一、不要追逐熱門股。成交量大、本益比即使看起來還很「合理」(過去三年平均EPS已到十五倍以上)以及經常出現在券商與媒體推薦名單的熱門股,千萬不要投資,因為超漲的股票,拉回幅度通常也極為可觀。「小資階級資金有限,沒錢就沒膽,一旦被嚴重套牢(帳面虧損超過二○%),不但已無資金再加碼,持股意志也會鬆動,最後在情緒崩潰下,往往殺在最低點。」麥克風說道。

二、持股不要太集中。小資上班族的時間有限,研究資源也不若擁有雄厚資本的有錢人豐富,選錯股票的機率不低;所以,每一檔股票最好不要占投入總資金的一○%,以防萬一看錯,損失金錢的比率不致讓你抓狂。

三、不要太鐵齒。即使講究長期投資的存股,也要懂得停損認錯。如果股票下跌是因為基本面惡化所致,最好及早停損。因為不像白手起家的創業家或企業家,小資最欠缺的,就是東山再起的生命韌性與意志力。

小資存股的「四要政策」

麥克風目前的存股名單計有伸興、瑞鼎、松翰、研能、協益電、海韻電、鈊象、鎰勝等,這些股票預計今年將可為他帶進五十幾萬元的現金股利,等同是好幾個月的年終獎金;而且帳面上的價差獲利平均約在二○%。能有此成績,主要歸功於他存股的「四要政策」。

一要冷門股。成交量每日不到五百張,最好只有一百至二百張,皆被麥克風視為是冷門股。「冷門股中很容易找到市場機制不效率的股票,講白話點,就是找到超跌的股票機會會大一點。」「要撿便宜貨,就要去成交量低迷的冷門股中尋找,就像家庭主婦要買便宜的菜,不要去人聲鼎沸的早市,而是要去黃昏市場,或等菜市場要收攤前一刻一樣。」二要處於利基型市場,且高股東權益報酬率的股票。雖著眼於撿便宜貨,但品質卻不能打折,所以挑股最好從利基型市場著眼。比如縫紉機代工的伸興;電源線的鎰勝;在電腦玩家心目中有口碑的高價電源供應器海韻電;應用在電子辭典、玩具、家電、電子磅秤語音IC的松翰等等。最重要的是,過去三年平均股東權益報酬率高於二○%以上,代表公司獲利能力有一定水準。

三要配得出現金股利,每年現金股利平均維持二元以上,在股價跌到殖利率至少在八%以上時買進。即使買進後住進套房,但豐厚的現金股利,一是可自動攤低持股成本,加速解套;其次,領到現金股利心理上也會比較踏實,持股耐心無形中就會增強。

四要公司長期負債要低,最好趨近於零。自由現金流量(營運現金流扣除投資現金流)大於零,這意味公司不需要向銀行借錢經營,也不需要把賺到的錢全用來再投資,代表體質較穩健,成為地雷股機會就低很多。

每年第一季,上市櫃企業公布年報時,總是麥克風最忙碌的時候。他會把股東報酬率(ROE)高於二○%以上的公司一一整理出來,作為投資候選名單,然後再依上述的標準進行篩選。「篩選完後,就是等了,等到本益比(過去三年平均EPS)跌至十倍以下,就先小買一至二張,跌至八倍以下就大買,或跌至殖利率八%以上再進場。」「這種方法當然不是萬無一失,去年我就在茂訊賠了錢,但還好有分散持股,不會覺得太痛!」「但我不得不說,這套方法勝率還滿高的!」麥克風稚氣的臉龐自信地說。這個小資因為找到自己的存股之道,正穩穩地朝向財富自由的方面邁進。

麥克風

出生:1982年

現職:上市電子公司專案經理

學歷:台大政治系

麥克風「攻守兼備」

買賣方法

a 過去3年平均每股稅後純益(EPS)低於10倍時,先買2~3張試水溫,跌至8倍以下則將規畫好的資金買完;或殖利率高於6%以上,少量買進,高於8%以上大量買進。

b 買進後如果股價下跌,且主要是業績惡化所致,停損賣出。如果是非經濟因素,則應加碼攤平。

c 成交量放大至月周轉率高於20%以上(成交張數大於股本20%),如有獲利可停利賣出;否則,繼續持有領股息。

麥克風存股實戰

成功案例:

伸興(1558)

於2011年第3季以86元買進,持有至今。

買進理由:

1. 家用縫紉機的代工大廠,產品具利基性。

2. 2011年前半年EPS為4.4元(自行粗估2011年全年為4.4×2=8.8元),2010年為12.4元,2009年為11.28元。因此,3年來平均EPS推算為10.8元(8.8+12.4+11.28╱3=10.8)。持股成本86元,等於以本益比7.9倍(86╱10.8=7.9)買進。

3. 伸興2011年現金股利8元。86元買進價,等於殖利率高達9.3%(8╱86=9.3%)。

海韻電(6203)

於2012年第4季,以30元買入,持有至今。

買進理由:

1. 電源供應器製造商,在電腦玩家族群具口碑。

2. 2011年前3季EPS為2.6元,自行粗估全年為3.4元(2.6╱0.75=3.4元)。2010年EPS為3.9元,2009年為6.5元,故過去3年平均EPS為4.6元。30元買進等於以6.5倍本益比買進(30╱4.6=6.5)。

3. 海韻電之前雖有主力炒至200元以上,但長期負債為零。近8年自由現金流均大於零。連續12年來均配現金股利。過去5年來平均股利甚至高達3元(今年配2.8元,含0.5元股票股利)。

失敗案例:

茂訊(3213)

2011年8月以52元買進。

買進理由:

1. 強固型筆電設計製造大廠。

2. 2011年上半年EPS為2.5元,估全年為5元。2010年EPS為6元,2009為7元,故估過去3年EPS為6元。52元買進等於以本益比8.6倍買進。

3. 2011年股利4.5元(含0.5元股票股利),買進時殖利率高達8.6%。

停損理由:

1. 買進後股價一路下跌,曾一度失守30元大關,帳面虧損42%。

2. 2012年獲利嚴重衰退,顯示基本面出問題,決定30幾元停損賣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867

【每日一黑馬】深圳中邁:如何用五千萬燒出市場唯一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0524.html

【i黑馬導讀】怎樣避免紅海競爭,如何讓自己的產品做到市場唯一?深圳中邁數字的創始人林子牛說他用了四年時間燒了五千萬後才做到這一點。準確、到位地把握用戶需求,同時緊扣競爭對手的軟肋,再不斷試錯不斷堅持——說得容易做起難,來看看林子牛具體是怎麼做的

 

口述:深圳中邁數字醫療技術有限公司 創始人林子牛

 

採訪/整理:鄧超

 

2009年,我創辦了深圳中邁,主要從事數字醫療產品的研發銷售。數字醫療範疇很大,而我們則專注於臨床監護信息系統。之所以選擇這個領域,是因為我之前曾是醫保審核軟件的提供方,而且做了十年,對醫院的信息結構很熟悉。那麼,為什麼只做了其中很細分的「監護信息化」呢?這是由於病人生命體徵的實時監控對醫療來說非常重要,但這方面的信息化在當時國內的醫療信息系統中一直都是空白——這也就成了我要選擇的突破口。

一個人為什麼住院?最主要的原因便是病情不穩定,因此他自然也就需要得到醫生護士的密切關注,出現問題得到及時治療。我們現在是什麼水平呢?病人「床邊」有監護設備,一旦生命體徵出現異常它就會報警。但問題在於報警後怎麼處理,特別是怎麼迅速處理?醫生光看見體徵報警信息是沒有用的,他必須調閱病人的影像,查看病歷、化驗等相關臨床信息,然後才能給出判斷、下醫囑,護士還要迅速執行醫囑。現在的問題就在於醫院信息系統中缺失監護信息,無法做到監護信息報警後的聯動處理。

你也許會想到ICU,所謂的重症監護室,大家都知道這裡的病人被關注的「級別」最高。但實際是怎樣的情況呢?幾張病床擺開,醫生、護士坐在中間,只要一報警他們就上前解決——這種監護是靠全人工完成的。現在三甲醫院人滿為患,醫護人員往往疲憊不堪,信息化跟不上,不僅速度無法提高,安全性上也容易出現問題。

通過監護信息化,實現對病人的密切關注,及時治療,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剛性需求,但國內為什麼至今只有中邁一家在做?

監護信息化難以打通。硬件方面,患者一端的監護設備已經被廣為採用,而醫護人員手中的PDA、護士台在一些大型醫院的使用度也很好;軟件方面,國產醫療信息系統已經應用多年,發展較為成熟。那麼,它的難點究竟在哪?其實就在於這一系列軟硬件的整合——我們用了四年時間,燒了五千萬才做到這一點。

「勞力傷財」的一個原因是我們做得「全」——軟硬件都做。並非我們想要逞強,而是國家相關法規規定:用於監護疾病的設備及其軟件,必須獲得醫療器械產品註冊認證。在這個細分領域,病人的監護設備已經比較成熟,我們不做,我們主要做的是醫護人員所用的終端,以及在中間環節用於信息處理的設備,中邁這套打包在一起的軟硬件系統在2011年底獲得了SFDA的認證,目前是國內獨家,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企業也做醫用PDA、護士台,但卻無法進入監護環節,而只能去面對傳統軟硬件紅海化競爭的原因。

「勞力傷財」的另一個原因是我們這套系統「產品性」強,「產品性」區別於「項目性」而言。坦率地說,生產監護設備的飛利浦等廠商對於監護信息化是掌握的,而且它們在國外做得也是風生水起,但是為什麼沒有打開國內市場呢?這是因為醫院內部的信息系統如蜘蛛網般複雜,而且每家醫院還各不相同,這就要求廠商要像做項目般地去進行產品定製。

定製需要費時費錢,好在國外醫院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大,可以達到千萬美金,因此飛利浦們也樂於接這樣的活;但國內醫院沒有這麼高的預算,發展只能停滯。中邁的優勢就在於其系統在醫院間的可複製性強,降低了與原有系統的磨合難度和成本,這也就是我所說的「產品性」強。當然我們現在的產品化進度也只做到了九成,即還有10%的工作需要定製。

這四年實際是不斷試錯的過程,期間連續廢了兩代產品,團隊換血也有一半,不少人中途離開。和這麼多複雜的系統打交道,剛積累的經驗往往很快就被否定,這的確很打擊人,好在我每次都能找到更牛的人補充進來。中邁當初開始這麼做的時候,一些人嘲笑我們,說這幫傻子肯定要陷進去。我確實沒想到會花這麼多錢,現在也只能說沒有全部陷進去。幸運的是遇到了天使投資人楊向陽,後來陳治、胡祥、謝粵輝、蘇振明等醫療界和軟件界的頂級大佬都成了我的天使投資人,他們很挺我,首先就認為這件事是肯定是有前景的,而我遇到的種種困難,在這些大佬眼裡都不算什麼,每遇困難,他們頻頻出面,讓邁瑞、飛利浦、研祥這樣的業界頂級公司都派出了很強的技術團隊支持配合。現在回想,我在掌握了這麼強的資源的情況下,做得都這麼難,也剛好說明這件事情有足夠高的門檻。

中邁的產品在2012年初推向市場,去年一年就獲得了9000萬的銷售額,進入了七家大型三甲醫院。我們的商業模式其實很簡單,有兩個上游:一是監護設備廠商,主要是佔國內市場八成的邁瑞、飛利浦;二是東軟這樣的醫療信息化廠商,我們將自己的監護信息化系統進行模塊化處理,然後與他們的系統進行整合,但合作的前提是簽訂排他性協議。下游就是醫院,中邁直接面向醫院進行銷售,實際上成為了兩個上游的渠道。下一步中邁要做的就是找最強的經銷商——最強的經銷商往往會代理最好的產品,但在這件事上卻不是因為我的產品有多好,而是因為中邁的產品是唯一;同樣,對於醫院的剛需而言,我的解決方案也是唯一的。從另一角度來說,住院、監護屬於醫保買單,而通過這套系統又可以提升醫院效率,產生間接收益,他們何樂不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644

不爭第一,做唯一的自己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5/2675848.html
Q&A:請問你怎麼看待和別人比較時的落敗?和很多厲害人物相比,我實在很渺小,也沒有什麼特色,但又總處在被比下去的煩擾中,應該怎麼辦呢?

在「我很小」之中,做到與別人不一樣,做出有特色、有品位的自己,做出能自我實現的自己,就能擺脫「我大」的不歸路。

如果有一個爸爸是經營之神,還有一個哥哥是華人首富,哥哥爸爸真偉大的感覺如何?

有一年,我與正崴的董事長郭台強(郭台銘之弟)一起去日本打球,在夏涼如水、滿天星斗的夜晚,我問了他這個問題。他回答我:「不去想我哥哥的成就,我只做我自己的事,這樣才會快樂。」

我識趣地轉移話題,但他沒說出口的話,我已可感受:有這樣的哥哥,壓力很大,雖然也有著驕傲,但如果心生比較,就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甚至會覺得痛苦,所以唯有放下,才能做自己,過自己的日子。

同樣的問題,我沒機會問王文淵(王永在之子,台塑七人小組召集人、接班人)。自從台塑七人小組接掌營運以來,獲利屢創新高,績效成就早已超越父執輩,但一有安全生產工作意外,就被說成「不肖子」,無法承繼台塑精神。這樣的情景,想必也不會好過。

企業經營是一條不歸路,賺錢養活是唯一的答案,以至於經營者很容易走上唯數字化的競爭之路,要做第一、要做最大,好還要更好。

問題是,第一與最大,每個種類、每個行業只有一家,只有一人。如果這是企業經營所追逐的目標,那麼,贏家一人,輸家卻無數,絕大多數的人都會變成失敗者,這將是無趣且陰暗的世界。

郭台強的說法,或許是嚴苛的商場競爭邏輯下,「轉個念頭人生會更好」的最佳答案,別跟爸爸哥哥比,做自己就好。

「做自己」是尋找自己的專業、尋找自己的特色,做出和別人不一樣的方法,走出和別人不一樣的路。只要做出自己,就代表做出「差異化」,做到「差異化」,就表示有不一樣的核心能力及競爭力,不一定會做成第一,也不一定會做到最大,但活得很愉快,活得有特色,賺錢獲利更不成問題。

後王永慶時代的台塑,若一味追逐績效,便絕對走不出「經營之神」的陰影。但如果強化社會責任、強調關懷、強調環保與綠色,這就是差異化,這就是做自己。

做自己,其實是「不爭第一,爭唯一」,避開絕對的規模競爭,避開冷酷的數字比較,也避開多數人成為輸家的遺憾。這是在企業競爭之餘,比較健康的經營態度。

要做到「唯一」,仍然有很高的難度。大多數公司的產品類似、生產方法類似、流程類似、原料類似,這就是沒有創新,當然也沒有競爭力,更不是唯一。

不止企業要「不爭第一,爭唯一」,個人的生涯也應該如此。即使是在罐頭化的教育體系中成長,我們也要開發自己的專長,探索自己的天賦,努力發展出與眾不同的能力。

只有做到唯一的自己,不只是安身立命無虞,極可能還會變成社會中開創新局的傑出人士,這是一點帶有阿Q精神的健康思考。

後記

做自己,就是不要隨波逐流,不要趕流行,不要跟著大眾的樂音起舞,因為流行的贏家,永遠只有極少數人,大多數人都變成襯托者,襯托別人的成功。

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唯一的自己,開發自己的唯一特長,在平凡中特立獨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001

不爭第一,做唯一的自己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5/2675848.html
Q&A:請問你怎麼看待和別人比較時的落敗?和很多厲害人物相比,我實在很渺小,也沒有什麼特色,但又總處在被比下去的煩擾中,應該怎麼辦呢?

在「我很小」之中,做到與別人不一樣,做出有特色、有品位的自己,做出能自我實現的自己,就能擺脫「我大」的不歸路。

如果有一個爸爸是經營之神,還有一個哥哥是華人首富,哥哥爸爸真偉大的感覺如何?

有一年,我與正崴的董事長郭台強(郭台銘之弟)一起去日本打球,在夏涼如水、滿天星斗的夜晚,我問了他這個問題。他回答我:「不去想我哥哥的成就,我只做我自己的事,這樣才會快樂。」

我識趣地轉移話題,但他沒說出口的話,我已可感受:有這樣的哥哥,壓力很大,雖然也有著驕傲,但如果心生比較,就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甚至會覺得痛苦,所以唯有放下,才能做自己,過自己的日子。

同樣的問題,我沒機會問王文淵(王永在之子,台塑七人小組召集人、接班人)。自從台塑七人小組接掌營運以來,獲利屢創新高,績效成就早已超越父執輩,但一有安全生產工作意外,就被說成「不肖子」,無法承繼台塑精神。這樣的情景,想必也不會好過。

企業經營是一條不歸路,賺錢養活是唯一的答案,以至於經營者很容易走上唯數字化的競爭之路,要做第一、要做最大,好還要更好。

問題是,第一與最大,每個種類、每個行業只有一家,只有一人。如果這是企業經營所追逐的目標,那麼,贏家一人,輸家卻無數,絕大多數的人都會變成失敗者,這將是無趣且陰暗的世界。

郭台強的說法,或許是嚴苛的商場競爭邏輯下,「轉個念頭人生會更好」的最佳答案,別跟爸爸哥哥比,做自己就好。

「做自己」是尋找自己的專業、尋找自己的特色,做出和別人不一樣的方法,走出和別人不一樣的路。只要做出自己,就代表做出「差異化」,做到「差異化」,就表示有不一樣的核心能力及競爭力,不一定會做成第一,也不一定會做到最大,但活得很愉快,活得有特色,賺錢獲利更不成問題。

後王永慶時代的台塑,若一味追逐績效,便絕對走不出「經營之神」的陰影。但如果強化社會責任、強調關懷、強調環保與綠色,這就是差異化,這就是做自己。

做自己,其實是「不爭第一,爭唯一」,避開絕對的規模競爭,避開冷酷的數字比較,也避開多數人成為輸家的遺憾。這是在企業競爭之餘,比較健康的經營態度。

要做到「唯一」,仍然有很高的難度。大多數公司的產品類似、生產方法類似、流程類似、原料類似,這就是沒有創新,當然也沒有競爭力,更不是唯一。

不止企業要「不爭第一,爭唯一」,個人的生涯也應該如此。即使是在罐頭化的教育體系中成長,我們也要開發自己的專長,探索自己的天賦,努力發展出與眾不同的能力。

只有做到唯一的自己,不只是安身立命無虞,極可能還會變成社會中開創新局的傑出人士,這是一點帶有阿Q精神的健康思考。

後記

做自己,就是不要隨波逐流,不要趕流行,不要跟著大眾的樂音起舞,因為流行的贏家,永遠只有極少數人,大多數人都變成襯托者,襯托別人的成功。

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唯一的自己,開發自己的唯一特長,在平凡中特立獨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002

中國證券市場歷史上唯一一天零交易 陸一良心說股事

http://xueqiu.com/8421548463/24234854
1991年4月22日,深交所的成交量為零。①

深圳證券交易所從1990年12月1日那天開始,在國務院和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尚未批准的情況下開始了試營業。試營業當天僅有一隻股票掛牌,同時當天也只有一單交易②—— 一筆8000股的深安達,由有色金屬證券部賣出、國投基金部買入。

1991年4月16日,深圳市剛剛拿到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關於建立深圳證券交易所的批覆。

但截至這天,深市下跌已5個月——

從一年前的1990年5月25日到6月17日的1個月中,深圳5種股票在櫃檯交易價格的增幅為:深發展100%,深金田140%,深原野210%,深萬科380%,深安達

380%。

於是《人民日報》編髮了《深圳股市狂熱,潛在問題堪憂》的《情況彙編》,說股票市場使機關人去樓空;國家體改委、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國家外匯管理局組成聯合調查組,從1990年5月中旬起對深圳證券市場進行調查。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深圳證券市場在1991年4月22日出現了中國證券市場歷史上空前絕後的零成交紀錄。

這一天成交量為零的原因不是沒有賣單,而是沒有買單。也就是說,這一天,深圳的股票沒有任何人敢買了。但是很顯然,沒有人敢買,並不是說深圳的股票已毫無投資價值,而是市場信心沒有了、市場參與者對市場未來不抱預期了……

證券市場作為一種有別於實體經濟的虛擬經濟市場,更多建立在參與市場的各利益主體對將來的預期而產生的群體信心基礎之上。但是中國的證券市場,從一開始就沒有給市場參與者穩定的預期和長期的信心,至今仍然沒有很大改善。

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這一天的事實等於是在向當時以及後來中國證券市場的決策監管者們昭示一個真理:對於證券市場來說,沒有任何東西比維護投資者的信心更重要了。國際證券發展史上每一次股災的形成,原因雖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投資者信心的崩潰始終與股市的崩潰如影相隨;中國證券市場每一次暴漲和暴跌,也基本和政府鼓動市場參與者的信心、打壓投資者熱情,以及擾亂投資者的預期有直接關聯。所以,聰明的政府、聰明的股市管理者,不會去幹那種傷害投資者信心的事,也不能常常預支政府的公共信用來干預、打壓和透支市場指數的起伏。

但是,對於當時還處在證券市場姓「資」姓「社」的爭論漩渦中的人們來說,對於許多當時還不知道證券市場到底為何物的人來說,甚至對於至今已躊躇滿志於趕超世界一流證券市場的我國證券市場各級管理者來說,記住這個看上去是那麼簡單的道理卻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從某種程度上說,1991年4月22日深圳證券市場零成交的歷史在目前和今後仍具有啟示意義。

① 詳見禹國剛:《深市物語》,海天出版社2000年版,第207-208頁。
② 但據筆者對深圳證交所創辦者、第一任法人代表王健的訪談,深圳證交所試營業第一天共成交了5筆交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637

品牌是唯一救贖 億光燒錢也得拚

2013-08-05  TCW
 
 

 

對手離開戰場,你應該高興還是擔心?對於國內LED照明第一大品牌,億光電子董事長葉寅夫來說,對手的退出,似乎高興不起來。

今年六月,LED兩大品牌之一的台達電,傳出將縮編LED終端消費部門,不再強打自有產品,改將重心轉往工程系統整合,爭取政府標案。LED照明品牌大戰才剛點燃戰火,從台灣打到中國大陸,不到一年時間就硝煙散去,難道這條路真的走不下去?

去年夏天,億光與台達電靠一顆顆號稱「節能環保」的LED燈泡,搶進便利商店、大賣場,大打價格戰搶市。在中國,億光、台達電分別以「Everlight」、「中達」品牌登陸,前者還在今年三月成立上海照明管理公司,並找來中國雷士照明負責通路布建的吳正喆擔任總經理,誓師成為華人第一LED照明品牌。

過去,億光穩居台灣LED產業龍頭,除了封裝,同時將事業觸角伸往上游,轉投資晶粒製造廠晶圓光電、泰谷光電,三年前,跨足照明品牌,目前國內市占率也已達三成,領先其他業者。但是,雖在台灣累積一定知名度,前進中國打品牌,葉寅夫承認,「我們現在還在幼稚園階段。」

七月下旬,葉寅夫在自家舉辦的「LED照明燈泡易讀標示」活動上,面對媒體詢問,目前億光品牌在中國的表現時,卻格外低調,一點數字都不透露,只說,台灣LED產值已是全球第二,又有整合產業上、下游的能力,億光身為老大,「不做品牌對不起大家」,連接下來計畫要到哪幾省開拓經銷據點,也一律不敢保證,不見以往的企圖心。

市場能見度低技術優勢不敵通路多寡

有台灣LED教父之稱的他,會如此保守看待中國市場,全因為這是一塊外來者看得到,但難吃到的大餅,而通路正是其中關鍵。

「做通路最辛苦,你(品牌)想被大家認識,即使打一堆廣告,消費者買不到也沒用。」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能源研究組組長林志勳說,過去台灣跨足LED照明,因為有技術優勢,大多幫國際大廠代工,但,現在想做品牌打入中國市場,技術不再是重點,最大的難題反而是通路。

在中國,照明是百年產業,不管白熾、節能燈泡,還是新興的LED,都得透過水電行、量販店或賣場販售,唯有打通其任督二脈,才能把產品賣到市面上。因此,許多LED業者都搶著和中國前幾大傳統照明廠雷士、亞明等合作,有技術加上通路,要搶食這塊商機,比自己打天下容易得多。

兩岸品牌聯誼本土業者難脫離代工命運

去年底,中國LED晶片廠德豪潤達為了找出海口,入股雷士二○%股權,得以從它遍布全中國兩千餘座城市的三千二百家專賣店,銷售產品,雷士也因此轉型,成為中國最大的LED照明廠,去年LED營收達人民幣二億五千萬元(約合新台幣十二億二千萬元),將近是第二大、從封裝轉做照明的國星光電的兩倍。

正因如此,目前台廠除了億光,其他像東貝、艾笛森等,都是與中國業者合作,提供LED技術支援、代工,再包裝成中國品牌銷售,「我們也評估很久,合作成功機率比較高,風險低很多。」東貝財務處處長翁聰智分析,如果像億光從零開始,自己深入各地建立經銷據點,砸行銷預算,三、五年下來,花個新台幣上百億元跑不掉,還可能血本無歸。況且,「照明在每個市場都是local king(指本土業者稱王),中國更重視政商關係,很多檯面下的交易行為,台灣業者如果只憑正當手段,根本打不進去。」一位LED業界人士說。

雖然有雜音,二○○九年就出資人民幣一千萬元(約合新台幣四千八百八十萬元),與上海亞明合資成立上海亞明固態照明公司的葉寅夫卻有不同見解,回憶那樁「並不順利」的合作案,他認為,「之前(雙方)思維還是有差異,他們是傳統照明公司,有很多、很多的庫存,光要處理那些,就是一件很難的事,你究竟是要先推LED呢?還是傳統照明?合作反而會讓進步的速度慢下來,勉強結為親家,一加一還可能小於一。」

中國市場卡位至少再撐五年賠本生意

無法盡全力衝刺LED事業,是葉寅夫獨排眾議,堅持品牌之路的原因。但,他也表示,這樣做的成本確實難以估計,「每打進一個地方,就是拿一筆錢去燒,可能燒完也把自己燒死了。」何時能轉虧為盈?他停頓了幾秒,說至少要五年才能看到初步成果。

林志勳則表示,對葉寅夫而言,LED是唯一本業,長遠來看,一定得從代工走向品牌,才有機會擺脫毛利率不到一○%的宿命,但對台達電來說,「就只是一個事業部,一直花錢看不到成果,當然收掉,」畢竟「連飛利浦在中國花了十年,市占率也不到五%。」

根據LEDinside(全球市場研究機構Trend Force旗下綠能事業處)統計,截至今年六月,全球取代傳統四十瓦燈泡的LED燈泡均價,較上個月下滑二.七%,來到十五.六美元,中國更跌了七.九%,僅剩十.二美元,逼近十美元「甜蜜點」(編按:指LED產品價格降到傳統節能燈泡的兩倍,可望刺激市場需求),許多業者更推出低於人民幣二十元的廉價品搶市。中國LED照明起飛,似乎指日可待,億光能否乘勝追擊,恐怕不只比技術,而是一場看口袋深度的持久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2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