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蔡力行挾千億元攻入薄膜太陽能 一場決定太陽能產業的祕密會議


2010-7-12 今周





一場在上海祕密進行的會議,是蔡 力行的一步新棋,繼參股茂迪與Stion後,蔡力行找來老同事助陣,透過十億元的投資案,一腳踩進聯相布局多年的薄膜太陽能戰區,點燃晶圓雙雄在綠能新戰 場的另一把戰火。

撰文‧賴筱凡、羅弘旭

接近六月尾聲,這是台積電新事業組織總經理蔡力行接手新事業的一周年, 也是台積電宣示進軍綠能產業的一周年。

這一天,蔡力行才剛出席完台灣半導體協會活動,下午立刻祕密趕到上海;在這個周末,他將做出一項重大 決策,這項決策不僅影響未來台積電綠能事業的布局,也關係晶圓雙雄下一個十年千億元太陽能戰爭的勝負。

解決薄膜電池的量產困 境

頂著烈日,蔡力行風塵僕僕趕往上海,與會的除了他以外,還有台灣太陽能供應鏈的系統、崇越電,融程電、銘異也都派代表出席。此外,蔡力行 還找來一批老朋友,像是前台積電客服部副總吳子倩、前應用材料副總裁張柏齡,都是這場會議的要角。

小小一間上海辦公室聚集了台灣半導體、太 陽能產業的要角,他們不會只是聊天、敘舊,他們要決定一件大事──替台積電跨入全新的薄膜太陽能領域尋找新武器。這件高達十億元的投資案,由吳子倩與張柏 齡領軍,任務很簡單,要投資一家專門生產薄膜太陽能設備的供應商。

台積電切入薄膜太陽能已不是新聞,設備向國外採購就有了,為何還要自己花 大錢投資?聽到這場祕密會議後,對於台積電投資專門生產薄膜太陽能設備的供應商,台灣太陽能業者均表示:「這是台積電為解決薄膜電池無法量產在找辦法。」 台積電研究的CIGS(銅銦鎵硒) 薄膜電池,在實際量產上遇到了問題;CIGS的製程主要有三大步驟,分別需要濺鍍機、雷射機、硒化爐等設備。

這 些迥異於半導體的製程,等同全新技術,而且半導體製程由於技術成熟,業者採購設備時已有經驗累積,知道哪部分的機台應該向哪些設備商購買。但目前市面上能 提供CIGS薄膜製程Turnkey Solution(整廠設備輸出)的選擇並不多;某外資分析師甚至以「災難」來形容現有的Turnkey Solution,「所謂全時運轉是要二十四小時運轉,目前能買到的製程,卻是八小時要停機再開機,不是災難是什麼?」但業者自行採購生產設備,不同設備 有不同的選擇,都會影響產品最終良率,對於設備成本占生產成本七成以上的薄膜電池來說,「錯誤的機台,幾乎就代表失敗的良率。」工研院分析師王孟傑如此表 示。

薄膜與多晶矽 如何選擇?

於是,為了解決薄膜太陽能在設備上的先天門檻問題,蔡力行決定投資老同事們組成的精曜;透過 精曜自行開發的薄膜設備,確保年底台積電在中科的薄膜太陽能廠動工後,能夠順利抓到薄膜太陽能的產業先機,縮短台積電投入薄膜太陽能領域的學習曲線。

除 此之外,台積電透過旗下創投入股美商Stion,進一步獲得Stion授權,移轉CIGS製程技術給台積電,台積電等於可快速取得關鍵技術,在新領域中拉 開與競爭者的距離。

但令外界好奇的,在於薄膜太陽能電池前景不明,業界公認「薄膜電池成本仍高於矽晶電池」、「薄膜電池的保用期仍無具體案 例可證明」都是薄膜電池的發展阻礙。為何蔡力行還是執意要花大錢投入?

目前多晶矽電池的主要材料多晶矽,價格已從二○○八年第三季的每公斤 五百美元天價,降到去年的每公斤五十美元,降幅達九○%;連帶多晶矽電池價格也大幅往下調降,目前多晶矽電池每瓦約一.三美元,價格競爭力遠超過薄膜。

而 相比於多晶矽電池基本已經可以保證二十年的使用期限,大部分的客戶對於薄膜電池是否能保證使用二十年都還存有疑慮,這也阻礙了薄膜電池市場化的腳步。而且 台積電早已經入股茂迪,掌握了多晶矽電池的生產,在這時機,台積電為何選在此時切入薄膜太陽能電池?

台積電的思考仍在於「技術的長遠性投 資」和「市場的最終使用考慮」。某創投業者表示,「太陽能電池產品,最終仍必須回歸到物理特性。」多晶矽太陽能雖然技術成熟,普遍轉換率已經達到一六%以 上,但不可諱言,轉換率的極限也就在二○%上下。

另外,多晶矽電池必須在強烈日照地區才能充分發揮,北歐這些低強度日照國家,就不適合使用 多晶矽電池。

薄膜電池剛好相反,雖然量產技術不成熟,但物理極限遠高於多晶矽電池,實驗室的轉換率早已突破二○%以上;而且低日照也能使 用,宇通光能甚至發展出在月光亮度也能發電的技術。

但相對於市場上還有更成熟的薄膜太陽能技術,例如矽薄膜已可以做到一○%的轉換率,但台 積電為何選擇難度更高的CIGS薄膜,宇通董事長蔡進耀直言:「台積電不做me too的生意。」蔡進耀分析,矽薄膜的製程與TFT LCD類似,如果友達切入薄膜,絕對有能力以TFT的製程提升:「如果台積電也走矽薄膜製程,很難後發先至趕在友達之前。」以台積電的立場,要做就要做台 灣第一和全世界第一,所以才會挑戰CIGS薄膜這項高難度的技術。

成立於○六年的Stion,年產能僅五百萬瓦,在業界的確不算老字號公 司,工研院分析師王孟傑表示:「Stion創始者的技術背景與Solar Frontier類似,都是CIGS這一脈相關的背景。」雖然Solar Frontier是全球少數能量產CIGS薄膜電池的公司,但Stion的技術是否能直追Solar Frontier,業者多持保留態度。

晶 圓雙雄的全新戰場

台積電現在可以說已經一腳踏入未知的領域,但搶進薄膜太陽能廠的晶圓廠,台積電並非先行者;早在○七年,聯電就以資本額八 億元,將子公司晶能改名為聯相,導入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生產製造。

這三年來,聯相不只中科一、二廠已投產,產出規模將會有六十百萬瓦,今年四 月更在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的老家山東濟寧投資九千萬美元,打造三十五百萬瓦的薄膜太陽能生產線。

就長遠來看,薄膜太陽能技術的前景將優於 多晶矽太陽能電池,但市場不會只存在單一產品,對於台積電的規畫,資策會分析師高鴻翔以策略布局來形容:「從台積電、聯電的規畫來看,二種產品各有各的市 場,科技大廠切入太陽能不會只側重晶矽或薄膜單一技術。」聯相目前並未公布生產的矽薄膜電池轉換率,但業界推測,聯相目前的產能僅足以供給聯電旗下轉投資 的永盛(山東)能源和濟寧華瀚光伏所使用,對外銷售的數量不多。

但有趣的是,台積電先以入股茂迪的方式,取得太陽能產業第一張門票後,才加 大力道,布局薄膜太陽能產業。

而聯電剛好相反,先成立聯相光電研發薄膜太陽能電池,去年又成立泓昌光電,延攬益通前總經理郭俊華,開始投產 晶矽太陽能電池,二家公司在太陽能布局又雙雙槓上。

在這個時間點,蔡力行找來舊識吳子倩打造生產線與關鍵設備,團隊中更有多位聯電出身的技 術顧問,像是清華大學副教授游萃蓉,曾在聯電擔任八年技術長,等於是挑動晶圓雙雄的新一波戰爭。而這場晶圓雙雄之爭,戰場將從晶圓代工,轉向太陽能產業。

台 積電布局

——統帥:台積電新事業部總經理蔡力行矽材 矽晶圓 電池片 電池模組茂迪轉投資 茂迪 茂迪 茂迪購併奇異電子模組廠、美國AE 和日本伊藤建設合組Itogumi Motech、轉投資美國Stion(薄膜)取得技術、

中科興建薄膜太陽能廠

聯 電布局

——統帥:聯電集團新事業發展中心營運長陳文洋

電池片 電池模組 系統

泓昌光電 聯相(薄膜) 永盛

(矽 晶圓) 華瀚光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30

中環在線:詹培忠唔玩立會議席讓賢 李華華

2011-2-25  AD




 

代表金融服務界嘅立法會議員詹培忠,一早講明唔會再選立法會,玩埋呢屆就唔玩。據聞,詹議員打算今年8月正式宣佈辭職,換言之,有意參選嘅人士可以做定熱身,搵定人幫手拉票。

立法會明年選舉,做咗差唔多廿年嘅詹培忠如果真係唔玩,呢個界別嘅候選人應該有一場龍爭虎鬥。市場傳咗好耐,話香港金銀業貿易場永遠名譽會長胡經昌、馮志堅、香港證券學會永久名譽會長張華峰、港交所(388)董事李君豪,同埋金利豐老闆娘朱李月華都有機會參選。

張華峰好謙咁同華華講,做金融界立法會議員要有「三才」,就係口才、錢財同急才,以上三個條件,無人能及詹議員。業界都好希望詹議員繼續做,若然詹議員真係唔玩,張華峰話,希望出嚟選嘅人,真心為業界做事,但自己就無意出嚟選。

張華峰認為,朱太係唔錯嘅候選人,問題係朱太有金利豐成盤生意要打理,唔知佢肯唔肯拎多啲時間嚟做立法會事務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05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前瞻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2-23/100341811_all.html

 醞釀近兩年的第四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將於2012年1月6日和7日召開,近日,財新《新世紀》分別從各監管部門權威渠道確認了這一消息。

  每五年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已成為中國金融業改革的風向標。過往的每一次會議均對中國下一步重大的金融改革方向「定調」,會後均適時推出相關的機構改革等重大舉措。

  據接近有關部門的知情人士透露,2010年,高層曾經組織相關部委就十五個議題進行研討,但最終因為其中幾個關鍵課題存在顯著分歧,當年計劃召 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被推遲至今。其中爭議最大的議題就包括是否成立金融國資委,多位參與這一課題的核心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確認,金融國資委的動議 至今仍未達成共識,已擱置。

  時至2011年,第四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主要課題加快了研討,包括系統性金融風險防範制度、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加強對金融機構綜合經營和 「大而不能倒」金融機構的監管、明確商業銀行資本金補充和約束機制、推進政策性金融改革、改進國有金融資產管理、加快債券市場改革發展、加快農村金融發 展、改進小企業金融服務、規範發展信用評級機構等。其中,宏觀審慎監管和探索地方金融管理模式分別作為系統性金融風險防範制度和改進國有金融資產管理的子 課題。

  財新《新世紀》記者從「一行三會」相關人士處瞭解到,這些議題中,央行和銀監會都參與並分別領銜了主要議題,其中偏宏觀政策方向的基本由央行牽頭;涉及金融機構運行機制改革深化方面的由銀監會牽頭;財政部金融司則主要牽頭「改進國有金融資產管理」等議題。

  緊接著此次會議,「一行三會」將分別召開年度監管工作會議,落實第四次金融工作會議的決議。

  與以往相比,由於臨近新一屆中央政府換屆,即將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主要是穩中求進,推出的重大改革不會太多,特別是對於一些爭議較大的議 題。更多的是承前啟後,總結過去數年金融改革和發展的成就,並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接近中央匯金投資公司的金融專家分析認為,本次會議宣告本屆政府安 全著陸的意味更強。

穩中求進

  此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背景,是在金融危機席捲全球之後,外部內部環境突變,中國的金融業亦處於重要的轉折發展期。分析人士指出,綜合當前各種 動態看,新一屆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將更著力於通盤考慮當前金融領域存在的矛盾與問題,並謀劃中國金融改革下一步的戰略走向與發展大計。

  多位金融專家和業內人士認為,這次會議實際的作用將很難與此前幾次金融工作會議媲美,很難推出震撼性的改革方案。不過,在債券市場發展、完善現有金融體制等方面,仍能看出決策層穩中求進的用心。

  第一次和第二次金融工作會議奠定了中國金融改革的主基調,確定銀行業兩次重大改制,建立了中國分業監管的金融監管體系。此後五年間,整個金融業 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幾大國有商業銀行先後改制上市,證券市場結構性問題解決,保險投資領域逐步放開,利率市場化、外匯體制改革亦取得了一定程度的進步。

  到2007年的第三次金融工作會議召開之時,與過去十年的大開大合相比,金融改革的步伐事實上有所放慢,對一些爭議迴避的意味更多。這次會議主 要在政策性銀行改革、農村金融體制設計、國有金融管理框架重構、企業債市場建設、外匯投資管理等領域提出了改革方案,如設立中國投資公司、推動國家開發銀 行的商業化改革等主要措施。

  已確定在2012年1月6日召開的第四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由央行牽頭的五個課題,包括系統性金融風險防範制度、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推進政 策性金融改革、加快債券市場改革發展,以及規範發展信用評級機構。據財新《新世紀》記者瞭解,這五個課題都有不同程度的推進,其中債市大發展和理順相關機 制將成為其中亮點。

  在系統性金融風險防範制度方面,久未破局的存款保險制度,有望通過此次會議加快出台進程。中國的存款保險制度已探討有十年之久,由於各部委對其 出台的時機和具體費率設定等核心內容一直存在爭議,存款保險制度一直處於徘徊狀態。這一制度涉及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市場化退出機制,即市場化風險補償機制, 機構的倒閉由市場埋單而不再是國家財政擔保,這一制度亦是《金融機構破產條例》出台的先行條件,但始終都沒有明確的推出時間表。

  「現在應該是比較成熟的時機。」一位央行有關人士認為。

  而銀監會牽頭負責的改進小企業金融服務課題,也面臨多種挑戰。十月末,銀監會既擴大小微貸款不良容忍度等政策後,再出台了包括允許銀行發行小微 企業貸款專項金融債的創新措施,該項債券發行所對應的用於支持小微企業的貸款計入存貸比的考核。但有大行公司部負責人認為,現在不少小貸公司、擔保公司 「運作極不規範,但催收有手段,銀行願意與這些機構合作,這些機制靈活但缺少有效監管的創新型機構集中湧現,高度活躍,甚至快速膨脹,風險隱患也十分巨 大」。

  證監會此次參與的課題較多,如金融機構公司治理、系統性風險、中小企業融資、債券融資等,但牽頭的課題少,主要承擔「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議 題,內容涉及如何建立統一的場外交易市場,統一場外市場的監管需要什麼條件等。證監會有關人士稱,目前券商的資本金和保證金分開存管,資產規模較小,以淨 資產風控標準運行各類業務,證券業機構還未涉及「大而不能倒」的系統性風險。

債市大發展

  總體而言,本次金融工作會議,歷史性變革措施不多,但有小步推進,尤以促進債市發展為顯著特點。

  財新《新世紀》記者獲悉,高層有意成立高規格的統一監管協調委員會,對促進債券市場的互聯互通、以及統一規範的監管標準和制度具有積極意義。

  中國的債市長期處於五龍治水的監管割據局面,不同部門有不同的監管標準,雖然這種監管競爭的局面,對產品創新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這種多部門的機構監管也制約了債市的深化。

  「在國際資本市場,債市被看作是經濟危機起到緩衝作用的備胎,如果有一個深度和廣度都足夠的債市,對於宏觀調控和金融穩定都會起到積極作用,宏觀調控需要傳導機制,債市是最好的市場化工具之一。」一位金融專家稱。

  中國債券市場的規模已躍居世界第四位,但投資同質化、以單一的高信用等級品種為主,市場深度不足,無論是中小企業債、資產證券化、信用風險緩釋工具等產品的流動性都不大、交易不活躍,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正在於各監管機構對債市的不同監管標準和投資限制。

  「監管部門對債市的發展理念、方向並不一致,市場成員的手腳已經被監管部門捆住了,無法提供多樣化的需求,這個市場就做不深。」多位債市人士如是稱。由於高信用等級的發行人已面臨「40%淨資本紅線」的約束,信用債市場的發展已幾乎近於極限。

  目前,中國的信用債市場的總量已近4萬億元,而今年,面對動盪的經濟環境,利率波動的幅度亦越來越大,但卻缺乏對沖工具。近日,央行副行長劉士 余在公開場合表示,目前無論股市和債市都已發展到極限,探索發展信用增進行業很迫切。「這類產品不發展,中國股市不會出現期望的增長狀態。」

  而證監會主管的公司債市場也有望加快發展步伐。

  據財新《新世紀》記者瞭解,在新上任不久的主席郭樹清的推動下,證監會剛成立了債券辦公室,這是證監會內部為發展債券市場而新設的局級辦公室,由原市場部副主任霍達擔綱,正從各部門調動人員集結,工作人員已在調研寫作下一步債市發展的詳細報告。

  接近央行的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未來央行和證監會之間的協調可能會更容易些。郭樹清稱,「按照統一准入條件、統一信息披露標準、統一資信評估要求、統一投資者適當性制度、統一投資者保護安排的原則,加快實現債券市場的互聯互通。」

  在規範發展信用評級機構方面,劉士余在前述場合透露,國務院近期已批准央行作為信用評級行業的主管部門。信用評級行業被看作是債市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此舉意味著中國評級行業多頭監管的格局宣告終結,也被看做債市下一步有望進一步協調發展的信號。

  未來信用評級行業將採用何種監管模式也備受業內關注。此前多頭管理為信用評級機構開展業務設置了多重障礙。比如,企業債評級業務的主管部門是發 改委,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評級業務的主管部門是央行,公司債、基金等評級的主管部門是證監會,銀監會和保監會也分別對銀行和保險公司可投資債券的評級機 構發放牌照,如果各部委在對評級機構的要求上有差別,將使評級機構進退維谷。

  同時,中國在信用評級機構的市場准入和退出、合規經營、不正當競爭等方面的管理政策法規相對欠缺,類似《信用法》、《公平交易法》、《信用中介 機構管理條例》的法律尚未出台,均不利於社會對評級機構的整體監控。「下一步信用評級行業的相關規範或將統一。」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人士告訴財新《新世 紀》記者。

金融國資委再擱淺

  近期,關於此次會議將討論成立金融國資委的消息被熱議。

  據財新《新世紀》記者從多個接近監管部門的渠道瞭解,關於成立金融國資委的動議一直分歧較大,反對的聲音居多,該動議不會上會討論。財政部有關人士亦對財新《新世紀》記者否認此次將成立金融國資委的消息。

  儘管沒有達成一致意見,但由誰真正落實國有金融資本的出資人職責,乃至確定國有金融資產進退、國有金融產業佈局的大方向,始終是決策當局關注的大課題。

  有關「改進國有金融資產管理」的議題其實在2007年的金融工作會議中即提出並擱淺,此次再次由財政部和中編辦牽頭研究。世界銀行東亞太平洋金融發展局首席金融專家王君亦指出,將所有者和監管者職能分開,是必要的制度設計。

  來自財政部的數據顯示,截至2007年末,中央級金融類企業國有資本總額1.2萬億元,佔全部實收資本的80%以上,管理的資產總額逾40萬億 元。其中,銀行國有資本佔全部金融國有資本的80%以上,其他金融企業國有資本約佔20%左右。這其中未包括地方金融企業佔有的國有資本。近五年來金融資 產規模膨脹迅速,僅中國銀行業的總資產已超過100萬億元,預計國有控股金融機構的國有淨資本至少已超過4萬億元。

  作為學界的積極推動者,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李曙光認為,應仿照國務院國資委,單獨成立金融國資委,把分散在各部門之下的金融國有資產,以及「一行三會」目前承擔的部分金融機構的所有者職能,均劃歸到金融國資委名下,摸清家底,由其承擔統一的出資人職責。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殷劍峰等表示強烈反對。他認為從國資委成立之後的客觀效果看,金融國資委成立後,客觀上必然加大管制,加劇國有金融 企業壟斷,最終影響中國金融業的競爭力。殷劍峰舉例稱,國際大銀行如花旗、匯豐等,大股東持股比例最多不超過5%,「金融機構的股權分散化、金融業的競爭 開放應該是大趨勢。」

  對於是否需要成立金融國資委以更好地履行國有出資人的職責,接近中編辦人士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金融國資的出資人職責理應體現,但關鍵是應按照什麼模式,出資人資格不一定設立專門的行政機構才可以體現,派出董事會代表等形式一樣可以履行出資人職責。

  來自「一行三會」的反對意見也頗為強烈。接近央行的有關人士認為,用設立行政機關方式來行使出資人職責,協調成本高,效率降低,可能弊大於利。 目前中央匯金公司已經參與了大部分國有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改善了國有出資人職責的行使,看不出有推翻乃至否定這一機制的必要性。

  中國政法大學行政法研究所教授何兵則認為,中國金融國資股東的分散,可能有利於金融企業的風險控制。近年來中國的產融結合現象突出,國家電力、 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參股、控股了多家金融機構,對這種產融結合的風險目前評估不足。一旦成立金融國資委,這些國有機構持有的金融股權是否也需要集中到該 機構? 這將面臨一系列問題。

  「這不是疊床架屋嘛。」一位監管當局的權威人士如此評價金融國資委的制度設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52

戴若·顧比:歷史與觀點--《紅週刊》編輯部會議室 金錢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2e39c.html
時間:2005年9月6日上午

地點:《紅週刊》編輯部會議室

人員:戴若·顧比及《紅週刊》全體採編人員

《紅週刊》:如果才能在證券市場上成為一個成功的交易者?
戴若·顧比:想要成為一個成功的交易者,必須學習並且工作努力,這種工作並不適合每一個人,但是我們可以學。有很多方法可以在市場上成功,每一個人都應當發現最適合他們的方法。
剛剛進入市場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學習,然後我們可能會選一隻股票,觀察它的走勢,進行模擬操作。如果這種方法是成功的,再選擇另外一隻股票……當我們對這 種方法自信的時候,就可以進行實際操作了。市場上每天都有機會,所以我們不需要著急,應該耐心等待市場的機會。最好的市場機會來自於耐心,就像培育一棵大 樹,它是慢慢生長起來的。我們的成功也是從很小的成功積累起來的。

《紅週刊》:你判斷中國已經進入牛市,那麼牛市中如何操作?

戴若·顧比:牛市中有三種交易方法。一是長線投資,第二種是趨勢交易,可能會持續幾週或者幾個月,我經常使用的正是這種方法。第三種是短線交易,有可能是幾天或者幾週。一般來說,成功的交易者應該不只使用一種方法。

《紅週刊》:相對於周邊市場來說,目前中國市場最大的特點就是股權分置改革。你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技術分析方法是否適用?

戴若·顧比:每一個國家的證券市場都會有自己的政策,但在所有的市場上做交易都是一樣的。我的工作就是知道在什麼時候買入、什麼時候賣出,因為價格信息可以告訴我公司的基本面甚至國家政策。

政府的政策就像天氣一樣無法控制,我們能做的就是找到最好的交易方法。我們就像種地的農民,只管播種下去,然後期盼風調雨順,這在任何國家都一樣。

股權是不是全流通的,對於一個交易者來說並不重要。我們其實只在流通的市場中做交易,並不是想要這家公司所有的股票。

《紅週刊》:可是不流通的部分進入流通以後,會加大市場的供給,並且影響流通部分的股價,那麼牛市又從哪裡來呢?

戴若·顧比:我舉個澳大利亞市場的例子。政府擁有澳大利亞電話公司51%的股份,投資者只交易流通的部分。後來政府決定出售其擁有的25%的 股份,投資者認為這是一個好的機會,因此政府的減持行為反而刺激了市場的需求,公司股價也因此而上漲了。如果一家公司的狀況是好的,那麼它不流通的部分一 樣是好的;反之,如果一家公司經營很糟糕,那麼它的股價無論如何都會下跌。

《紅週刊》:在你的書中以及在講座中都很少提到成交量的含義,這是為什麼?

戴若·顧比:成交量信息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在美國的許多股票交易書籍中,常常提到成交量的重要性,但這在30年前寫這類書的時候是對的。因 為在那個時代,信息並不很容易得到,市場中存在著大量的信息不對稱—— — 大的機構可以得到許多有效信息,但小的交易者則很難。因此,那時的市場是大的機構投資者得到信息買入,小的投資者通過成交量分析跟隨。現在的狀況不同了, 幾乎每個投資者都能夠擁有充足的信息和數據瞭解市場狀況,所以我們不需要跟隨這些大的機構。和上個世紀不同的是,我們可以看著市場走勢決定買入和賣出,對 於交易者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變化。

《紅週刊》:顧比先生一定有很多成功和失敗的例子,能不能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有什麼經驗教訓可以借鑑?

戴若·顧比:所有的成功都是從失敗開始的,沒有失敗就不會有成功。當你有幾筆成功的交易的時候就很容易驕傲,但是市場不喜歡驕傲的投資者,它 總會讓人謙虛。1997年我有4次非常成功的交易,我很高興,其後有一天的早上,我發現了一次很好的交易機會,於是立即下了買單,當下午收盤我離開辦公室 的時候,那筆交易已經讓我賠了18000美元,這次交易提醒我任何時候都不能驕傲。

市場每天都有可以讓我們謙虛的例子,市場會時刻提醒投資者,過去的成功並不意味著將來也會成功。我們最好不要每天都做交易,因為過度的交易會導致失敗,應該知道什麼時候應離場休息。

投資交易是一項非常消耗腦力的智力工作。我大概會在市場上做幾十個交易以後離場休息,因為我知道如果再繼續下去就會賠錢,而賠錢的時候就是市場在發出警告。

《紅週刊》:投資人往往不是被市場打敗而是敗在了自己的手中,你能否教會投資者如何才能不被自己打敗?

戴若·顧比: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市場紀律,但在一筆交易賠錢的時候,執行紀律的仍然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我可以告訴投資者兩種辦法,如何使紀律能夠堅定地得到執行:1、提前寫下交易計劃,一旦情況發生就堅決執行;2、和太太這樣親近的人定好規 則,讓他們幫助你執行。比如,我的方法就是如果我在市場上賠了3萬元,我將允許我的太太去採購3萬元的東西。這樣我就會讓自己儘量少賠錢(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783

【問對職場】問對解讀:學做合格的會議主持

http://www.infzm.com/content/81241

第一次做會議主持,你該怎麼辦?想當年Peggy第一次被要求主持一個小型組內討論會時還頗為忐忑,瘋狂的查閱了各種關於會議主持的資料,臨場卻發 現自己什麼也記不住,要麼陷入不知該說些什麼的尷尬地步,要麼就是過於緊張導致語速過快自己都快聽不懂自己在說些什麼了。有沒有什麼簡單易懂、容易操作的 會議主持「傻瓜手冊」呢?現在Peggy總結了會議主持最關鍵的三大動作,看看是不是夠通俗易懂、易於操作呢?

(問對網/圖)

我們首先應該瞭解一下會議主持工作的目的。通常會議主持人是會議當中最為重要的角色,其存在的意義在於確保會議或者討論依議程進行,不偏離主題、達 成既定目標、同時儘可能的讓更多的與會者參與進來為頭腦風暴貢獻一份力量,而不是將會議變成少數人演講的主場。從中我們可以讀出,會議主持最關鍵的三部曲 應該包括:

一、 控制時間

為什麼把時間控制放在第一位?原因很簡單,你是不是也參加過無數號稱一個小時能夠結束、實際上卻可能拖了整個下午的會議?即便會議的內容再吸引人, 如果不能照顧到與會者的時間安排,也可能變成讓人厭煩的活動。做好時間控制,就需要在會議之前做好詳細的會議進程規劃,細緻合理的安排每一項活動的時間。 在會議進行當中,主持人應當隨時提醒與會人員,尤其是發言人員的時間限制,如有必要可以適當打斷其發言(例如,「你說的很好,讓我們再聽聽其他人的意 見」)。如果會議的確出現了無法按照進程進行的意外,例如討論到某個重要話題,之前並未發覺有深入探討的必要,這時則應噹噹即徵求所有與會人員的意見,考 慮另外安排時間再行討論,或者就此問題繼續討論,其他議程中的事項順延或者再行安排討論。

二、 協調人員

要確保與會人員的積極參與,首先應當在會議之前進行充分溝通,例如將會議需要的相關資料及時送達與會人員,並且確保需要發言的與會人員都做了相應的準備工作。會議進行當中,主持人應當注意觀察,學會運用語言和肢體語言(例如眼神、小手勢等)鼓勵與會人員積極發言。

三、 總結成果

會議結束前通常應該預留幾分鐘時間用於總結,確保與會人員對所達成的共識沒有異議,並應在會議結束48小時之內發送會議記錄,進一步強調和鞏固會議成果。不要小看了這個動作,這相當於合同當中的簽字蓋章環節,如果沒有了這一步,僅僅草擬了合同又有什麼用呢?

當然,當好會議主持肯定遠不止這些,但Peggy希望這三部曲能夠幫你成功拿下你生命中的「第一次」。至於如何修煉到更高境界,你有什麼好的經驗,不妨也說出來一同分享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774

2012-12-30 會議記錄 燕子 濟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b77a950101g3af.html

一、廣州控股

裝機容量318萬千瓦

有電力、煤炭、管道燃氣等業務種類

燃煤:

珠江電廠一期分兩次投入,2*30機組,含稅電價0.5092元,度電淨利潤0.014

二期含稅電價0.5486?度電淨利潤0.1023???

沙角B和貴州盤南電廠的幾期微利

貴州都勻 2*60機組,預計明年投產

佛山恆益剛剛投產已經獲利,2*60裝機容量

風電剛剛開始搞

收入結構:電力49億、煤炭54億、管道燃氣去年只有1個億,今年已經11個億

 

明顯的對比:固定資產方面做手腳

珠江電力和東方電力由於折舊政策的不同導致兩者的度電淨利潤和ROE差別很大

 

二、合肥百貨

65億的總資產、35億的現金,幾乎沒有有息負債、21億的預收賬款

佔收入比重25%

鼓樓商廈 12.7億元的收入,只有5.3%的淨利潤率,平效137//平方米

在合肥也還可以吧

周谷堆很賺錢,淨利潤30%多,土地面積18萬平方米

超市貌似經營的不錯,淨利潤率有5%了,或許與網上商城有關係

保留家電業務是因為它能貢獻現金流???

 

三、華夏銀行

權益超級高

貸款5942億元、存款8960

淨資產639

總資產1.2

淨利潤從2005年的12億增加到2011年的92

人均貸款3550

人均存款5353

人均利潤55

人均工資41

控股股東:首鋼

第二大股東:國家電網

華東,華中、華南業績不錯

華北、東北很糟糕,為什麼?

巴菲特比率在研究研究

 

 

四、國投電力

1580萬千瓦裝機,業務分水電、煤電、風電和光伏

煤電:合同煤盈利情況好

用市場煤,情況都不太好

國投小三峽:度電淨利0.067元(長電記得是0.08

裝機一直在擴大

二灘度電投資1.68

錦屏一期和二期分別為2.241.68

早期電廠人員負擔重,這成為無法甩掉的包袱,可能會拖垮企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191

四年前的一場最 高經營決策會議…… 三星 滅台計畫解密

2013-03-25  TWM
 
 

 

三星啟動「滅台計畫(kill Taiwan)」,四年來打垮台灣的DRAM和面板業,重傷宏達電,如今矛頭更指向台積電、鴻海……。

撰文.林宏文、謝富旭 研究員.楊寶楨二○一二年,是台灣電子業最辛苦的一年,不僅出現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面板、LED等大幅虧損的「慘」業,甚至連台灣最驕傲的手機品牌宏達電,也都受到無情的打擊,而造成台灣產業受挫的「禍首」,全都指向三星。

時間拉回到○八年金融海嘯那一年,一位前三星主管回憶當時參加一場三星最高經營策略會議。「那天會中談的話題就是,如何幹掉台灣(kill Taiwan)!」這位出身台灣的主管,聽到這句話,內心五味雜陳。他說,那天會中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要把過去的「眼中釘」||台灣的DRAM及面板等大廠,都一一逐出市場。

派人來台研究敵情 暴風雨來襲前的寧靜時間再推回○六至○七年,當時全球景氣熱絡,台灣的DRAM廠力晶、茂德、華邦,與日本爾必達的合作相當成功,每家公司獲利大好,十二吋新廠投資不斷。當時爾必達執行長悞本幸雄,由於成功結盟台灣代工廠,振興日本DRAM產業,還一度被日本媒體譽為民族英雄。

此外,○七年第三季,台灣兩大面板廠友達與奇美電,業績屢創新高,友達當時季度獲利還超越三星與樂金,震驚韓國。研究三星多年的交大管科所教授朱博湧說,「早年,三星最驚訝的是,台灣為何有這麼多中小型、但又具世界競爭力的企業。」在三星追求世界第一的過程中,台灣是三星要搬開的石頭。

因此,當時已居記憶體及面板龍頭廠的三星高層,對於台灣的成功相當緊張,派了許多主管來台了解情況,還花錢請國內許多市場情報研究專家做報告,當時擔任拓墣產業研究所所長陳清文也被邀請做報告,「現在回想起來,覺得滿恐怖的,因為他們把台灣研究得很徹底。」陳清文說。

當時,三星第三代接班人李在鎔也飛來台灣,並拜會工研院院長李鍾熙。「他很客氣,認真好學,低頭一直做筆記,讓人印象深刻。」由於三星在很多領域與台灣直接競爭,李鍾熙接待時也很小心謹慎。李在鎔交換了一些三星的研發進度,其中透露三星在○六年的研發經費已高達四十六億美元,李鍾熙事後算了一下,這個數字,比一一年台灣政府各部會研發經費的總和還要多。

三星這一連串到台灣的拜會與研究,禮貌又客氣,誰都想不到,那只是暴風雨來襲之前的短暫寧靜,也是○八年三星展開「幹掉台灣」計畫的前奏曲。

逆勢投資加包裹出售

首部曲:瓦解台日DRAM聯盟根據三星內部文件顯示,三星主管在徹底研究台灣的產業結構後,評估台灣的競爭力應該不會持續太久,尤其對台灣DRAM業者仰賴日本技術、拚命擴廠的模式很不以為然。果然,○八年金融海嘯發生後,爾必達無力再投資,三星集團總裁李健熙逮到機會,執行三星最常用的「逆勢投資法」,在台日兩國停止投資後,更把握機會增加資本支出、強化研發支出,加速推進製程技術及價格戰,也造成後來爾必達及台灣DRAM廠紛紛宣布破產下市。

這位曾在三星服務的主管說,在打垮台日DRAM聯盟過程中,三星運用過許多策略。全球各大PC與手機主要品牌都知道,三星經常利用本身擁有眾多產品線的優勢,包裹DRAM、快閃記憶體(Flash)等一起出售,由於台商及爾必達都沒有Flash,輕易地就把台日聯盟邊緣化。

此外,三星甚至擺明有生意也不做,將成熟技術及產品的生意,刻意讓給其他競爭同業,以拖延同業朝新的方向發展。一一年初,當時PC市場有復甦跡象,三星預期客戶對PC所需要的DRAM有明顯需求;但由於三星已計畫朝更有獲利空間的行動記憶體(mobile DRAM)發展,於是下令旗下所有業務禁賣PC DRAM,讓客戶去向爾必達、美光、海力士等公司要貨,如此,這些DRAM廠商就無意願朝高附加價值的mobile DRAM發展。

這些幹掉台灣的作法,讓這位身為台灣人的前三星主管內心頗為煎熬。「當大家在討論如何kill Taiwan時,韓國主管明明知道我是台灣人,還問我有什麼意見。老實說,當時真的好痛苦!」他後來受不了良心煎熬,還是放棄高薪、辭職離開了。

全面抽單加告密

二部曲:徹底擊垮面板雙虎三星利用本身是全世界最大的電視品牌,在面板的攻擊行動上更加激烈。在金融海嘯肆虐最嚴重的○八年底,不僅在DRAM上要徹底擊潰台灣,三星的面板主管在開會時,進一步喊出一個把奇美電殺出局(kill CMO)的口號,要利用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將台灣面板業者殺出去,其中便鎖定財務體質及經營績效較弱的奇美電。

金融海嘯發生後,三星、樂金不約而同把原本下給友達與奇美電的面板訂單全部取消,改用自己生產的面板。此外,包括像面板所使用的發光二極體(LED)背光模組,原本下給台灣晶電、璨圓、東貝等LED廠商的訂單也瞬間消失,讓許多準備好生產線的企業完全措手不及。由於韓商大舉抽單,友達與奇美電的產能利用率一度下滑至只有兩、三成,但三星及樂金的面板使用率還高達七、八成。

由於奇美電當時負債比最高,現金流失最嚴重,奇美創辦人許文龍甚至將八成股票質押給銀行,才能借出更多現金周轉。後來由於中國大陸祭出四兆人民幣的擴大內需方案,才讓奇美電及友達訂單稍微回籠,但兩家公司的虧損並未減少,統計過去三、四年的景氣低谷,友達與奇美電等公司,累計虧損已達三七五一億元。

三星在執行「幹掉台灣」計畫期間,還有一招最狠的撒手騐,那就是幾乎把台灣面板業連根拔起的「反托拉斯案」。由於三星向美國司法部坦承聯合壟斷,咬出台灣的友達、奇美電、華映,甚至樂金旗下的樂金飛利浦(LPL)及日本等大廠均有參與,結果不僅這些公司要賠大錢,還讓台灣國內面板廠老總都面臨牢獄之災。至於告密者三星,則可以汙點證人身分援引「寬恕條款」,免除罰款及坐牢。

此外,三星不斷向韓國政府施壓,導致○八年韓元兌美元最高貶值達六成,但同時間新台幣只微貶三%至五%,由於三星的記憶體及面板平均單價還高過台灣一成,一來一回收益就差了快五、六成,也讓台灣很受傷。

整合供應鏈

三部曲:重挫台灣之光宏達電三星透過台灣供應鏈,也有一套打擊敵人的策略,往往先來台灣下一點單,但同時間本身也投入研發生產,透過了解供應商的實力,內部也一樣操兵,直到內部學會了以後,也就不再需要外部供應商了。

過去幾年,三星為了打探台灣晶圓代工業的實力,藉著下訂單給智原、創意,了解背後聯電與台積電的技術能力;而三星也在韓國同步設了一個小組,執行完全相同的計畫,讓兩組團隊競賽,看看雙方的製程、良率差別在哪裡。

一位IC設計業主管表示,「他們會一直來要資料,因為是客戶,我們也無法拒絕。有時候想想也滿恐怖的,因為他們看得到我們(的資料),但我們看不到他們(的資料)。」三星將外部供應商當標竿,作為刺激內部團隊的作法,過去與歐美及日本等國打交道時,都普遍使用;從外部採購中學習,健全本身實力後,就甩開供應商自給自足。今年以來,三星已明顯減少向創意、智原下單,顯示半導體技術實力已有明顯提升。

三星在關鍵零組件下了大工夫,在智慧型手機的競賽上,也充分掌握這個優勢,重擊「台灣之光」宏達電。

仔細拆解三星最近推出的Galaxy(銀河機)S4,除了高通、博通、英特爾、Atmel等大廠的晶片外,其餘的零組件大部分都是自家產品。宏達電一連串手機出貨都不如預期,已讓許多零組件供應商的倉庫堆滿存貨,損失慘重;甚至還有設計公司因此大賠數千萬元,總經理引咎去職的案例,也難怪目前供應鏈「西瓜偎大邊」,很難再力挺宏達電。

三星贏過宏達電的另一個關鍵,就在AMOLED(主動式有機發光顯示器)面板。由於這種面板可自行發光、厚度可以更薄,三星掌握了全球九成市占,也讓銀河機可以色澤更美,並且設計得更薄、更大,也讓三星成為最先推出五吋以上大手機的先鋒。而這樣的面板,宏達電幾乎很難從三星拿到足夠的量,也讓宏達電少了許多產品行銷的利器。

其實,宏達電的高階手機銷售屢屢不如預期,主因就是三星的「侵略式作戰」。自蘋果○七年推出iPhone席捲市場後,三星就將智慧型手機視為最重點產品,許多行銷策略都針對蘋果與宏達電而來。去年五月,宏達電在美國推出One系列手機,因與蘋果的專利訴訟遭美國政府卡關的同時,三星乘機落井下石,推出舊機換新機的行銷戰,其中以宏達電One手機換三星新機可折抵的價格,甚至低於索尼及諾基亞的手機,也讓宏達電品牌形象受損。

今年初,三星估計全年智慧型手機銷量可達三.五億支,比去年的二.一億支成長近七成。這個驚人的數字,不僅是宏達電的十倍以上,也等於是一天就要賣出一百萬支。以宏碁、華碩預估今年全年銷售量約一五○萬到二○○萬支來比較,等於是三星不到兩個營業日的銷售量。

挖人挖牆腳

四部曲:直指台積電與鴻海在幹掉台灣DRAM與面板、重挫宏達電後,三星獵殺台灣的計畫,還有最新名單||台積電與鴻海。

去年六月,三星在業績不斷創新高時,意外宣布更換CEO,換下品牌部門出身的崔志成,由出身半導體等關鍵零組件部門的權五鉉接任,據了解,權五鉉的上任,目標就是再次推動零組件的大成長,而晶圓代工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對付台積電,首先是發動挖腳戰。○九年,三星挖角包括梁孟松在內的五十名中高階研發主管,台積電隨即對梁孟松展開提告以為反制,兩家公司的競爭已趨於白熱化。事實上,為了強化晶圓代工戰力,三星挖角對象不僅鎖定台積電,還鎖定全球一流半導體公司的人才。「三星挖角時會先打三年合約,保障薪資報酬至少在原公司的二倍以上,三年一到,會看表現再重新議約。」熟悉三星的人士指出。

除了挖腳外,三星近來在晶圓代工技術的研發速度更讓台灣不能掉以輕心。某IC設計公司高階主管指出,三星不僅已成功研發十四奈米製程,而且已經開始接受客戶詢價。「三星十四奈米的進度,快得讓人驚訝,因為它幾乎與英特爾同步,而且比台積電十四奈米量產規畫時間表快了二年!」這位主管憂心地指出。

三星甚至還祭出一記狠招,透過直通穿孔矽晶(Through Silicon Via)技術的研發,試圖把記憶體晶片與手機微處理器晶片「黏」在一起。這樣,未來的手機不僅可放入更多組晶片,功能更強大,而且還更省電。台積電本身因在記憶體技術較無經驗,而台灣其他記憶體公司因陷於財務困境,無法讓技術更上層樓,難以與台積電合作,形成集體戰力。這在未來台積電與三星的競爭上,可能是個弱點。

比較台積電與三星在晶圓代工產業的表現,目前台積電在技術及規模都還遙遙領先,但三星追趕的速度非常快。根據IC Insights的資料,台積電一二年營收約一七二億美元,成長率約一八%,至於三星去年晶圓代工業務總營收高達四三.三億美元,較前一年成長近一倍,並擠下聯電,成為全球第三大晶圓代工業者,與排名第二名的格羅方德,營收也只小輸兩億美元。三星正加緊擴廠及提升技術,預料今年就可擠到晶圓代工第二強,追趕台積電。

如今,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各種場合中,已不再提格羅方德、聯電或中芯了,但每次提到三星,他都會強調,三星是台積電「可畏的對手」,要讓這位半導體教父講出「可畏」兩個字,也表示三星的確是個強勁的對手。只是,用挖腳學技術的作法,還是不夠光明磊落,難怪張忠謀還要特別強調,三星不是「可敬」的對手。

此外,營收超過三兆元的台灣電子業強人郭台銘,過去也不曾出現在三星的狙擊雷達幕中,更何況,目前已由鴻海主導的群創光電(原奇美電),更是三星的手下敗將。不過,去年郭台銘個人入股夏普妉工廠,並成功發動大電視策略,確實已對三星造成壓力。也因此,李在鎔去年便積極與夏普社長奧田隆司會商交涉,希望也能夠入股妉工廠,最後夏普只同意三星投資夏普母集團三%。李在鎔硬是從郭台銘手中搶下夏普投資案,很明顯就是要對鴻海宣戰。

靠殘酷冷血迅速茁壯 真能永踞巔峰?

其實,郭台銘對三星早就恨之入骨,他曾批評過,三星在面板反托拉斯案中告密,導致奇美電硬是吃下三億歐元罰金,「是只會在競爭對手背後捅刀的小人」,近來與鴻海聯盟的蘋果,業績與風采被三星搶走不少,更讓他積極組成「美日台」連線,希望能夠共同對抗三星。

三星迅速成長茁壯的歷程,可說是世界奇蹟。不過,一家企業能不能這樣無限制地成長下去,而且採用如此殘酷的競爭策略,以及全線壟斷與用完就丟的供應鏈關係,完全不留給其他企業生路,也難怪會引來那麼多的反三星勢力,未來情勢會如何演變,值得繼續觀察,而台灣面對這樣恐怖的敵人,更不能掉以輕心。

各個擊破 三星市占獨占鰲頭

DRAM市占率

台灣連年衰退 三星爆發成長

大尺寸液晶面板市占率

用盡手段壓制台灣

智慧型手機市占率

巨幅領先 更扼殺宏達電成長動能三星滅殺台灣電子業4 部曲

首部曲

狙殺台灣DRAM產業

1.景氣低潮時逆勢加碼投資,等待台日聯盟因資金不足自行瓦解。

2.運用產品組合優勢,包裹DRAM、快閃記憶體(Flash)等產品搶單。

3.將成熟技術與產品,刻意丟給其他競爭同業。

結果 自2008年至2012年前三季,茂德、力晶、南科及華亞科總計虧損4229億元,三星市占獨占鰲頭

2 部曲

狙殺台灣面板產業

1.全面從台灣抽單,並採用本身製造的面板。

2.向美國司法部坦承聯合壟斷,導致面板廠慘賠及主管入獄。

3.利用韓元匯率大貶,大搶台商客戶。

結果 自2008年至2012年前三季,友達、奇美電、華映、瀚彩累計賠了3751億元

3部曲

狙殺台灣之光宏達電

1.以舊機換新機的行銷戰,讓去年宏達電One系列銷售不佳。

2.三星嚴密掌握供應鏈,致銷售大增,更因西瓜偎大邊效應,導致宏達電供應失調。

3.以AMOLED面板創造三星手機的差異化,但宏達電拿不到足夠的供貨結果 宏達電全球智慧型手機排名,從2008年的第4名跌至去年的10名之外

4部曲

狙擊台積電、鴻海

1.重金挖角台積電人才,成為三星晶圓代工主力部隊2.去年6月新CEO權五鉉上任,晶圓代工為其振興重點3.三星搶下夏普3%股權,目標就是針對鴻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77

比亞迪電子會議紀要(最新) 心燈永續William

http://xueqiu.com/9273139325/23836336
$比亞迪電子(00285)$ 公司是一家國際領先的垂直整合的電子產品零部件及模組製造、組裝服務及ODM 服務的供應商。其中公司50%的業務與手機相關,另外50%主要涵蓋手提電腦、平板電腦、閱讀器等電子產品。公司業務自2002 年12 月開始營運。目前,公司的主要業務是為電子部件製造和生產元件(主要是電子產品外殼)及模組。此外,公司於2006 年開始提供組裝服務(包括組裝服務及印刷電路板組裝服務)。
1. 公司目前產能利用率是多少?
目前公司平均產能利用率大概在80%左右,歷史最高水平 是在分拆上市的時候,利用率能夠達到90%,去年是70%到80%之間。
2. 公司的業務結構是怎樣的?
50%是部件生產業務,50%是組裝業務。部件生產業務中有一半以上是生產外殼,有10%左右是生產鍵盤,剩下的有金屬部件和充電器。組裝業務中有一小半是ODM,一大半是純組裝,比如說來自於華為的數據卡產品。現在發展比較快的業務室ODM 和金屬部件。
3. 公司有沒有自己的品牌?
沒有,但是ODM 是客戶給公司一個要求,包括設計、製造、組裝公司都幫客戶完成,還是一種代工性質。
4. 公司出貨量中智能手機佔比?
智能手機出貨量在手機收入中佔比大概有20%至30%,數量上可能會低一點,大部分還是以功能機為主。因為手機裡面有60%到70%是給諾基亞做的,而諾基亞還是以功能機為主。
5. 是否幫諾基亞做整機?
諾基亞一般不會把整機放在外面做,諾基亞採購公司的產品還是以外殼為主。
6. 公司今年員工的工資水平是怎樣的?
員工工資水平在2011 年提升的比較高,大概在10%左右。2012 年公司控制的比較好只有個位數的增長。預計2013 年的增長水平也不會很高。
7. 公司的員工人數?
公司的員工人數從2011 年的6 萬9 千人下降到現在約5 萬5 千人。
8. 公司自動化的進展?
公司現在自動化的進展還是比較少的。可以分兩個層面來看,一個是部件生產,主要是以注塑機為主,不需要太多的人工和自動化,然後金屬件生產,也是只需要CNC 就可以生產。另外一個是組裝那一邊可能會多進行一些自動化。
9. 公司為什麼要收購母公司的資產?
主要是因為公司拿到了蘋果的訂單,而蘋果對於它的製造商有特殊的要求。就是要求它的產品生產要有獨立的管理。不能和其他的客戶在同一個廠房生產。
10. 蘋果的訂單主要是做哪些產品?
主要有Mac mini 的外殼、遙控器以及IPAD 後殼的一部分。主要是殼,組裝還沒有。
11. 新的廠房產值大概有多大?
因為產品比較多,目前公司沒有統計,但是做到10 個億人民幣應該沒有問題。
12. 毛利率平均水平?
金屬件大概在20%到30%,好的項目能達到30%以上;組裝大概在3%到5%;ODM 大概在8%到9%。
13. 做金屬部件的門檻有多高?
以前公司做的是不鏽鋼的金屬外殼,這個工藝比較簡單。目前公司做的一些高端的金屬件工藝要求就很高了,比如HTCONE 的金屬殼中就參雜了一些塑膠片,這是很難做到的。現在只有可成和比亞迪在做。膠材料是由公司採購採購並加工的。
14. HTC 外殼的良品率有多少?
90%以上沒有問題。
15. 金屬殼 2012 年在公司收入中的佔比?
去年金屬殼收入佔比大概在10%到15%,2013 年預計能達到20%。
16. 2013 年CAPEX 大概有多少?
大概在10 個億,其中2 個億主要買了廠房和地,剩下的主要是以設備為主。
17. 今年人員會增加嗎?
人員有少量增加。
18. 今年的增長點在哪裡?
從客戶層面上來講,增長主要來自於HTC,TOSHIBA,蘋果。產品層面上主要是來自於平板和Notebook,業務方面主要是來自於ODM 和金屬部件。
19. 三星佔公司收入的比重有多少?
2012 年大概5%不到。主要還是以殼為主。
20. ODM 下半年的成長?
應該是不錯的,但是手機這一邊可能會慢一些,更多的是來自於手提電腦和平板這些產品。
21. 公司和富士康相比的競爭優勢在哪裡?
主要在成本方面。同時保證產品的品質和良率。
22. 公司手機業務佔比多少?
大約有50 到60 億。佔比約50%左右。
23. 公司過去幾年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於競爭激烈還是產品構成?
兩方面都有一些,還有產品的結構的問題。過去幾年公司組裝業務佔比是不斷提高的,去年佔50%左右。組裝本身的毛利率是很低的,大概在3%到5%。部件的毛利大概在10%到20%。所以毛利率在不斷下降,另外部件業務的毛利率也在下降。剛分拆上市的時候部件業務的毛利率大概在30%到40%,而現在塑膠的部件只有15%左右。還有人工在不斷提升。2012年的毛利率已經是是個底部,預計2013 年能提升1%左右。
24. 公司在印度的廠房主要是做什麼?
主要是為諾基亞做手機殼,智能機和功能機都有。
25. 公司的稅率?
未來稅率保持15%以內。
26. 公司來自於客戶的增長?
HTC 應該能做到6 到7 個億,蘋果可能增長50%以內,TOSHIBA 很有可能翻倍。
27. 公司來自不同客戶訂單的毛利率?
HTC 訂單的毛利率能達到20%左右,TOSHIBA 大概在10%左右,蘋果超過10%沒有問題。
28. 公司現金流下降的原因?
主要是收入的下降。
29. 公司收入指引?
增長20%。
30. 金屬部件毛利率能否維持?
一些高端產品如蘋果和HTC 的能夠維持,一些低端的產品就會有波動。
31. 公司 ODM 業務中的劃分?
聯想,華為,摩托羅拉每家都接近30%。
32. 公司的客戶分佈?
2012 年諾基亞佔比約為30%,華為大概是25%到30%,TOSHIBA 約為9%到10%,摩托羅拉約為7%到8%,蘋果約為5%到6%,HTC 大概為4%到5%。預計未來諾基亞和華為下降到20%,TOSHIBA 上升到20%以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498

芒格的智慧:Wesco Financial公司2006年度股東會議紀要 尋道精業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179dda0102e2n0.html
芒格: 歡迎來到Wesco年度股東會,這是一小撮頑固分子(的會議)

(介紹與會董事、參與一些會議期間的商務活動等)

問問題時,請等麥克風(傳到你手裡),麥克風會為每一個蠢到想提問題的人準備。

Wesco
710萬股發行股份,和我創立該公司時是一樣的。恐怕全國只有我們之家公司是這樣的(發行以來股數沒有變化)。當有人上來發言的時候,請你們留在自己座位上。

我下面做一個長點的發言,多說一點。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你們中的很多人從很遠的地方來,也因為你們是WescoBerkshire推崇的人生哲學和生活方式的信奉者。我這一輩子和許多資金管理人聊過,遺憾的是對這方面我的感覺好壞參半。如此之多的人進入到資金管理這個領域是這個國家的一個恥辱。各種風格資金經理中的佼佼者們都在努力證明自己比市場更聰明。你們中的年紀大點的人記憶中都不知道有這樣的人存在吧。這個行業(資金管理)從前是個很小的行業,從事這個行業的人也不是高智商的人。現在每個人都在努力工作以求做得最好。如果你在資金管理方面做的很好,那你就會對人生有很多感悟。我喜歡這樣。但當事情發展到了這樣一個程度以至……我看到一些基金的募集說明書,這些基金是建立在用一個公式的程式化的交易以圖戰勝市場,而這些公式又是建立在過去的數據基礎上的。每一套系統都有很多法則以求戰勝市場。我看到的其中有一個是要求有1000億的資金。你們一定認為我在開玩笑。理性不僅僅是你要賺錢所必須的,而是一個必須遵守的原則。要想長期來說提高贏錢的機會,必須發展一套(理性)的思想體系至於Wesco沒有太多可說的。

關於資金管理,我想多說一些,我認為我們(在這方面)正處於一個奇怪的時期。我年輕的時候,人們普遍持有債券和股票的組合投資,(持有)債券能讓人尊重,而股票的紅利收益能達到債券的兩倍——這種盈利來自於上一代的人們對投資的極度不熱衷。在過去的15年裡,由於專家們的專業意見,退休基金和各類投資者們已經進化到了一個不同的環境下,因為他們已經把股票價格買起來了,聰明人都能看到未來股票的(收益)前景和債券差不多了。如果你相信股票的收益能超過債券7%以上,那你就也會相信(世上)有藍精靈的存在了。各類資產的(投資回報率)可能會逐漸趨同….. 想像一下各類退休基金和各類基金會的經理們 (對這樣的回報率的看法): 這對我可不行, 我經營著一個基金, 我要高回報率,5%對我來說太低了。我父親是最看不起那些認為我想這東西,我要這東西,所以我應該得到它的人。投資界就是這樣一種氛圍,為了聘用一大幫投資顧問,費用上升了

顧問制是這樣運作的:如果一個家族有一個大片沿伸的農場,就得有人來決定種多少玉米、小麥,養多少豬等等。我們就割出一塊地,讓養雞的人來競爭管理這塊養雞場的工作。你就能看到可喜的競爭局面。這種(顧問)制度興起的時候正好碰到一段時間股市大跌,就(認為因為這個原因)流行了起來。其實是因為在債券市場出現了很多用槓桿手段獲利的機會,尤其是垃圾債券市場(例如2002年),還有很多不同形式的用槓桿效應獲得很大利潤的例子。(用槓桿原理獲利很專業,所以投資顧問就大行其道了——譯註)

我有一天和一個投資人聊天。他為一個機構管理了50億的資金,儘管要找到他並非難事,但這家機構還是通過顧問請到他來管理資產。他買入大額的銀團貸款,價格是libor(倫敦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加上250個基點(2.5%),然後以比libor略高點的價格發行10年期預付息不可贖回債券來償付購買款,這樣他就得到了兩個百分點的差價。該機構的股東們也獲得了很好的回報。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到期不能支付的情況,這位仁兄也善於此道,因此機構獲得了超過10%的回報,他個人也賺了很多錢。那為什麼我們不利用槓桿去買一些高息貸款來獲利並從中抽取10%作為回報呢?首先這是一種不是很便利的投資方式,對普通投資者而言也很不容易做到。我把他能做到的視為高智商的行為。他處於一個具有第一受償權的地位,槓桿的利用還不算是瘋狂的。是一個不錯的投資。但在整個投資的運作中產生了許多潛在的槓桿效應。所有這些在(金融)動盪中就會導致麻煩。然而,這就像是承保地震險,你能用別人的錢來分享利潤,的確是聰明絕頂 直到地震發生的時候。那些哈佛(的高才生)進入到固定收益(債券)的套利市場確實賺了不少錢。(那個時候)我們這些人都在打瞌睡。他們告訴了我們利率要下降。只須很少的投資,再加上很不一般的(操作)技術(做多兩年期的債券和賣空一個月期的)。這些很不一般的人創造了很好的(盈利)記錄。

風險資本——哈佛和耶魯專注於有最好的人才和最好的退出機制的風險投資。他們的收益主要只來自其中很少的風險投資公司。也只是在幾個時期才有這樣的回報。其他的時期回報非常一般甚至可憐。當他們收到這樣的回報時,引起了整個投資管理機構的嫉妒。(結果)到了1999年後期的時候,風險投資的金額翻了10 倍,後進去的資金很快就輸光了。這種情況還會發生的。我不知道有誰能成功抵禦這種誘惑。這成了一個新的投資理論。有些人爭著在破產債券、早期風險投資、小企業和發展中國家這些領域投資。有些人非常堅信和忙於此道,尤其當他們取得了一時的成功。你們可以把我歸於對此非常懷疑的一類。思考一些在不同的時候不同的投資活動是對的,偶爾考慮一下在不同的地方尋找投資機會也沒問題。但如果認為把投資劃分成不同的領域,然後通過競爭去請投資經理們(來投資)——那簡直就是胡說八道。

有本介紹經濟學的文章說,人們做投資決定的時候是基於他們的機會成本。曾經有人介紹一個新興市場的一家公司給沃倫。沃倫說我不覺得買這家公司比我繼續投在富國銀行上更好。他在用投資富國銀行作為他的機會成本。沒人能告訴我為什麼不能買多一點富國銀行。沃倫在掃視整個世界,並盡力使他的機會成本儘可能的高,這樣他的投資決策才會更好。為什麼大學經濟學的課程和這麼多的創造著財富的專家們所做的如此的不一致呢?他們會付出代價的。我非常相信基於社會認可的瘋狂的羊群效應。我相信洗禮(的作用),我看到這種洗腦已經發生了。那種對投資多樣化(以降低風險)的頂禮膜拜真可以說是離譜的。十個股票就可以讓你富有,為什麼還要花很高的費用去找300個呢?為什麼你們對這種人性(羊群效應)這麼相信呢?

黑色星期一以大結局的方式宣告了投資組合保險的滅亡。銷售這個新產品(投資組合保險)的人一度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人,也被認為是編造了一個騙人的故事。我不認為現有的金融制度會因為這一次事故就毀了。在很多情況下,投資組合險的保費一年就要3%,在現在這個世界,債券的回報只有5%,很多競爭性的投資產品回報也日益趨同到5%左右,所以3%的保費去掉了一半的收益。再加上通脹,你只有失望了。那時,哈佛能夠把收到的捐贈翻三倍,他們就可以花很多錢,可以免收學費和去掉其他一些引起不便的事情。我完全同意哈佛的出色。其他人也會力求獲得高回報,因為哈佛已經做到了。於是整個國家都會效仿的,我想。

這裡有另一個做法。我認識一個人叫john Ariaga。當他從斯坦福畢業後,就開始圍繞著斯坦福開發房地產,而且他只在斯坦福附近開發。沒有比他開始做的時機更好的了,租金一直不停地漲。一般的開發商不斷的借錢。可John卻逐漸的把他的負債一點點的還掉了。所以當房地產市場大跌的時候,每15平方英呎就有3平方英呎空置著,他眼皮都沒眨一下(絲毫不受影響)他有意識的逐漸降低風險,很高興能不用借錢來做生意。當這個世界變的有點瘋狂的時候,把自己置於一個能迴避風險的位置,這一點實在值得多多強調。我們大家都可以來效仿John

現在有明顯的(投機泡沫)存在。比如沙特阿拉伯——那裡實在太有錢了,又新近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很多價格都不停的在漲,又一個典型的南海泡沫。現在(價格已經)調整了30-50%。在科威特也出現了這種的情況,但他們實在太有錢了,乾脆用錢把所有人的問題都解決了(比如國家出錢把因價格下跌而套住的人買斷,bail out,譯註)。在卡嗒爾,建個醫學院就花了90億,就像花零用錢一樣。我不知道歷史上還有沒有誰有這麼高的人均收入,但世上這樣的地方只有60平方米那麼大(很稀罕),這個世界不是那麼公平的。在得克薩斯洲有個諺語:天上下金子的那天老查理在外面演奏低音琴(直譯,意思是(這世上總是有人)幸運到家了. 注)很多人都是這樣的。有許多人恨不得有三副凡高的畫和一個15百萬的公寓。我知道的每一類資產標價都很高了。很多物業只有5%的回報了,在歐洲甚至只有3%了。你實際上得到的每一種類型的資產都已經充分標價了。垃圾債券也已經夠垃圾的了,不管你能得到什麼回報,都已經被可能不能兌付的風險抵消了。現在有錢的並願意投資的人太多了——把各種資產的價格都拉抬上去。

即便一些小市場的價格也已經充分體現了。我有一天聽到一個介紹,一個投資者投入了5個億到次撒哈拉非洲大陸。他只是選擇了一個別人不感興趣的領域,投到了一些相對流動性不好的證券中。如果當中有什麼東西你沒注意或者就忽略掉了,你可能看一下就讓它過去了(指這個投資)。我感覺他能達到他希望達到的目標,他頗有聲望,幾乎什麼人都認識。

沃倫喜歡那些能說明市場不是那麼有效的例子,同時也說明了世界不是那麼有效。他給出的例子是穆迪關於韓國的報告中提到的chaebol不關心股東的利益,大量的消費者信用崩潰,導致麵粉廠以兩倍的市贏率交易。巴非特覺得自己又回到了年輕時代,他說:你看,世界其實沒有變吧。大多數人這輩子也不會再看到2002年在韓國那樣的盈利機會了。

宏觀經濟的問題。消費者信貸已經到了膨脹到誰也沒見過的程度。人們都喜歡這樣的特別的消費者,他最好瘋狂的購買,而最後他又能不破產。就像沒錢的主人雇了許多奴僕,他到月底只能把莊園當薪資付出去也算真金足銀的錢吧。這就是當今的消費者信貸。

現在來說說按揭貸款。這是個新的事物。沃倫賣了一棟房子,他問買他房子的人能借到多少錢來支付380萬的房款。結果他發現他通過按揭貸到了80%,又通過(房屋)所有者信貸額度貸到了20%。現在有很多的按揭貸款是不著急要你付本金的,晚點付沒有關係,甚至有些按揭貸款不需要你付本金。(只須你不斷的付利息,譯註)現在的會計準則允許人們發放這樣的按揭貸款,來產生那些尚未收到的收入——只要尚未產生呆帳損失。

隨著利率的下降,你去賭(資產)價格上升,這是符合邏輯的。如果你善於此道,可謂聰明,甚至你可以認為這是非常傑出的。有些人如此賺了大錢。我們這些人顯得很笨。(如果)利率一定會降,不動產的價格也就一定會漲。那些人很聰明的利用這點賺了錢。但現在繼續這麼做還明智嗎?我認為不。(歷史上)有很多崩潰的時期。英國1015年前就發生了大崩潰。

(關於)在消費、商業、和投資上的過度借貸。我們來說說商業物業的借款。我有個朋友投資了一個物業項目。在一個2億美圓的項目中開發商投入了,也只投入了800萬。沒有任何針對市場不利情況的安排。這種類型槓桿利用,在市場大跌的時候,會給借貸者帶來很大的痛苦。我們正處於一個奇怪的時期,好像怎麼做都行的通。我曾經在技術泡沫時期面試過一個女子,她當時只有24歲,已經在做第二份工,並擁有一個每星期就能落袋4萬美圓的股票期權計劃。她要求我要在這個水平上安排她的新酬,她才會考慮換工作。現在她的弟弟是經濟學教授,他在學經濟學的時候可找不到一個星期4萬元收入的根據。

我們在目前的價格的水平下還是更願意持有股票而不是債券。我們現在偶爾還能找到一些投資機會,其回報還能達到我們在過去所取得的回報的中等水平。現在我們應該要做的一個事情就是往回看,檢視過去,就會發現我們很愚蠢,失去了一個機會。伯克希爾確實做了一些固定收益債券和垃圾債券的套利交易。近幾年我們本來可以做的更好的。一個投資的正確做法就是在一個廣闊的領域內尋找機會,當找到一個你能理解的而又價格合理的(投資對象),就大量買進。我們搜尋的不夠,也許我做的沒有年輕時那麼努力。我們應該更進取一些的。我不覺得投資是一個每個在裡面玩的人都能贏的遊戲。其中大多數人在做投資決策時都要糟過在坐的各位。幹這一行的可不個個是天使,但今天與會的是這個階層裡的佼佼者,他們總是理性、盡職、信奉原則。這也是大家聚集在這裡的原因,是一個強化彼此(投資)信仰的會議。

我現在開始回答問題

提問者:我給了沃倫一份關於對沖基金的文件。是不是各種衍生產品導致了(市場)週期的延伸,並因此將一切金融產品的價格推升到極限?

芒格:如果按過去的標準,衍生產品絕對是到了一個瘋狂的地步。我們先來看看Fannie Mae,一個可以說是非常官僚的大傻子。他們本來狀況是不錯的,資金成本很低,還可以把他們持有的按揭貸款再貸出去。即使這樣,他們還要追求更高的回報。他們希望每個季度都有20%的增長。因此他們總是傾聽著衍生品市場的美妙動人的歌曲,並隨妖起舞——他們總是持有數十億的衍生品。現在公司的CEO們總是要花上數億美元的代價才會明白(他們持有的衍生品)意味著什麼。現在總是有人發明一些工具讓大家來賭,同時又有巧舌如簧的銷售人員做生動的演示(鼓動大家來賭)。A會計行說某公司賺了8百萬,B會計行說是另一個公司賺了8百萬。過去人們會去核實(相關公司間)帳目的平衡,是否權益的一邊對應著負債的另一邊。但現在人們放棄了。的確,人們不再這麼做了。。勸人們這樣(按正確的方式)去做實在太難了。這種情況就像醫生要把一個垂死的病人的呼吸管拔了,現在世俗的觀念是允許這麼做的。當你拔掉管子時,這個病人就像葡萄乾似的蔫了。這麼做是對的,但拔管子的人會覺得很沮喪。我覺得WESCO的會計師們沒什麼好說的。

提問者:你說過公司股東應該表現的就像是一個房子的主人而不是租客。還有,雖然你說一些主動的對沖基金是很參差的一個群體,但他們的行為似乎是符合你的要求的。你可以厭惡他們的收費(我也運作了一個這樣的基金),但你不覺得他們的主動型的投資行為不值得稱道嗎?

芒格:我確實覺得他們是個參差的群體。Hollinger 公司本質上是貪污腐敗的,它的運作也損害Tweedy Brow 的利益,但它對我們(這些投資者)還是手下留情的。但你們看看Carl Icahn 在時代華納上(對Hollinger)的攻擊,他甚至連投資者都詛咒了。許多人只會大吵大鬧,而不管是否把正人君子同流氓惡棍一起攻擊了。總體上我對對沖基金的看法是參差不齊但偏於負面的。不是每一點企業價值的提升都要分給股東的。其中一些(對股東的)不敬,就像Oscar Wilde拿他獵狐時來形容的:(在禁止狩獵的法令下) 一群沒有發言權的獵人對不可吃的動物的胡亂追逐——無奈的發洩。這不是一個讓人愉快的觀點。(公司)治理是一個複雜的話題。公司的管理到股東等等的個個層面。有時候就因為控制公司資產的管理層(的行為)你就有理由給公司(的價值)打個折扣。考慮到那些只關注自身利益的管理層,你就應該打個3040%的折扣。有些公司甚至用50%的股權來作為(管理層)的期權。這些瘋狂的行為反而壓過了那些理智的(公司治理)行為。會計師們讓我們這些理智的人失望了。他們從來都不該允許期權可以不記入損益表。這是對盈利的最惡毒的侵害。那些人還在遊說把會計準則恢復到從前那種(期權不記入損益的)可恥的狀態。會計準則事關重大。由於這種利益的驅使,會計準則有必要把(影響)損益的每一項都列出。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必須有一套標準化的監管制度。專業人員理當承擔後果。將一個垂死的病人的管子拔掉,導致迅速的死亡,這可是個沒有人讚揚的工作。(俗話說)吃誰的,就得唱誰的。

薩班斯法案確實帶來了更多的監管,他們正致力於改善(公司的)內部控制。如果你是一名財務人員,就不須其他太多的要求,你就能做這方面的工作。更多的內控機制當然是好事,但一個重要的內容正在被忽視。

我曾經在斯坦福問一群人,在什麼階段,安然公司的醜聞能夠避免?沒有人能站起來給我一個正確的答案。(我認為)正確的答案是:當Skilling(人名,注)去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交代他們把長期合同(所能帶來的利潤)提前體現的時候。這種行為是整個(醜聞)事件的導火線。如果證券交易委員會當時能作出正確的決定,那情形就會不同了。很多的錯誤和罪惡是可以通過恰當的會計核算來糾正的。他們(證交會)做了錯誤的決定。這本來應該很簡單的啊——對交易很瞭解又有著向別人諮詢習慣的人(指證交會)怎麼能相信呢?會計行為再怎麼樣也不應該導致災難啊。在這個國家要想出名實在有很多的辦法。作為一個明智的人,應當能夠辨別和抵制別人的貌似聰明的技巧。拿我來說,我私底下,甚至公開的對出名很蔑視。

這讓我想起前任的洛山磯大主教說的:即便我是異性戀,也一樣會發生醜聞。我相信天主教老是有那麼多麻煩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太強調(向神父)告解了。我覺得(要安寧)就搬到其他地方去住吧。

提問者:Iskar的收入和盈利是多少?你能多說說嗎?

芒格:我們很高興能以這個價格買下Iskar。不能說太多在我們看來不是無禮,他們不是上市公司,我們希望他們以以前的方式繼續運作。

提問者:Iskar的創始人說他從你這學到了很多,是指什麼呢?

芒格:他是見過的最聰明的人之一,我不知道他還能向我學到什麼。

提問者:隨著伯克希爾的日益全球化,它的保險浮存資金的增長會加快嗎?

芒格:不,會減慢。

提問者:當一個公司的股票價格下跌時怎麼來制定管理者新酬呢?例如Home Depot(家居產品銷售商),過去數年公司支付了35百萬給管理層。

芒格:如果一個公司的股價因為市盈率的變化而波動是不應該怪管理層的。Lou Simpson今天在這裡,他就有一個管理層薪酬計劃。但我想他不會想評論這個事。

提問者:公司現有管理層和公司毒丸計劃(公司內部團體買入大量股票)之間有一種天然的對立,你對此有何評價?

芒格:作為股東,很多人都樂於參與(公司的經營活動)。由代表勞工利益的團體持有大量的(公司)股票。這樣勞資關係和本就緊張的公司管理就被這樣一種安排攪到一起,我看不到能起到什麼作用。其他的持股團體如企業家持股,就像掠奪者的盛宴一樣,我不要這樣的持股。我認為現在情況比以前好多了,但我們仍會看到敵意收購的出現,Tweendy Brown(通過敵意收購)也確實拯救了Hollinger(一個傳媒公司),但通常來說,那些敵意收購別人的組織一般都不會是你所喜歡的人。我不知道怎樣解決管理者薪酬的問題,讓CEO們以他們應該得到的方式得到獎賞——當一個CEO在他人生進步到這個地步,他實在應該起到表率作用。就像長官們和法官們那樣(起表率作用)。在這一方面,人們的思想意識嚴重扭曲了,但我們不知道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在伯克希爾不存在這個問題,但我們好像有兩個模仿者。

提問者:你是不是說過大多數投資公司只不過是銷售公司,儘管是比較複雜的銷售?你認為還會有類似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情況出現嗎?你為什麼在Kmart的破產這個事件中沒有什麼行動呢?在Tyco中呢?你最近讀的一本好書是什麼?

芒格:肯定還會有長期資本管理公司這樣的事情出現,你盡可相信這點。在投資領域有很多極聰明的人,他們非常精明並取得了很好的回報。對此的嫉妒引起大量的效仿和跟進。其結果呢?就像硅谷似的,大量的投資經理和資金的湧入造成了又一個災難。Kmart:想都沒想過。Tyco:想過,但放過去了,沒有行動,我不想說為什麼。最近的好書:Fortune's Formula(財富公式),一本講馬經的書。在香港賽馬經營的好像股票市場,賠率設置的好像股票(行情顯示牌)。儘管是由馬會來決定派彩的方法,但有人能設計出一套法則。這有點像對沖基金做的事——賭術要高人一籌。

提問者:衍生品的交易規模有35萬億,有人認為它的威脅要比阿爾蓋達恐怖組織還大,你認為這種可能是有見地的嗎?

芒格:不,我不這麼認為。科威特經過戰爭的洗禮存活下來了,一個國家總是能度過這樣的危機(恐怖主義)。我們需要衍生品市場搞得這麼大嗎?一些主流的經濟學家是這樣看的:是市場形成了這樣的規模,它釋放了市場的風險。因此這是個非常好的事情。我卻不這麼看,這裡面蘊藏著很大的問題。你會有幸看到這一天的發生。

提問者:請談談對於本地公司CEO們的薪酬安排,對於長期(僱傭)合約和基於這些合約的薪酬安排一定是很難處理的。

芒格:沒有人有一個這樣的公式(來處理這個問題)。Ajit和沃倫,就像一對父子,還像一對每打一副牌都要從新回顧一遍的橋牌搭檔。有這樣的兩人在一起工作是你們的福氣。這裡面沒有固定的公式。

提問者:(我是)伯克希爾和WESCO的股東,你需不需要維持(股東)一個最低的(回報)期望值?有多大的可能達到這個期望呢?

芒格:我們不會設定很多數值。但我們還是期望取得一個不錯的回報,否則我們就不做了。我們只是基於以前的經驗和一點點數學計算,大概的測算一下。我們不相信其他的一些算法。這是人性的一個特點,你越相信什麼,你花在上面的精力越多,你對花了較多時間的想法,你也就越相信它。我們不喜歡虛假的準確。

提問者:很多再保險行業的主要公司在過去五年損失了50%的市值。光卡特瑞納颶風就讓他們損失了很多資本,你怎麼看再保險行業?

芒格:再保險行業是個很難經營的行業。你一開門就收到了一大筆的保費。這實質上是很危險的,很可能會導致很糟糕的經營結果。要想長期而言取得良好的經營業績,需要很傑出的經營技能。大多數經營者都不會取得好的業績。我們為什麼這麼勇敢?因為我們是我們,不是別人。你就別想了,這是唯一符合邏輯的回答。另一個可能就是因為我們是異類 頑固分子。你要考慮到這點。

提問者:和房產及黃金的價格比,美元價格下跌了50%。

芒格:我從來不相信利率和通貨膨脹是聯繫在一起的。銅價幾十年了都在低位徘徊,突然間就直上雲霄了。對不同的國家影響是不同的。房屋的價格在那些人口外流的地方是一瀉千里的。在那些適宜人居住的地方,房屋價格上漲因為人口也在漲。有些東西長期的價格在低位是不合理的。這對你們來說是好事,你們的公司和資產價值有了一個大的增長。你們必須力求在理性的範圍內行事。你們能夠承受失去一些機會。即使失去了在Kmart破產中的投資機會,我還是能保持好的發展。如果我們買入4%的Freddie而不是Fannie會是怎麼樣呢?一個認知的錯誤而已。你要檢視你由忽視而帶來的失誤。我們比大多數人做的都要好。我也經常思考那些我差點做而又沒有做的事情。

Chris Davis
有個可惜陳列室。他把那些他做過的讓他虧了錢的投資列出來。(其實)這個陳列室還需要列出那些你沒做的,但如果你做了就會讓你很富有的投資。如果你想提高你發現機會的能力,忘記自己犯的錯誤就是一個更大的錯誤。現實生活是不會提醒你的,所以應該反省這兩個方面犯的錯誤。

提問者:有限集體訴訟的成功會幫到還是會損害伯克希爾?

芒格:伯克希爾在董事高管責任險的承保量不大。我們確實提供產品責任險,但即使把這個險包括進去我們的量也不大。大家都知道在石棉病這個領域有很多麻煩,現在硒肺病也是這樣。很多人都重新組織了訴求和證據。律師們也受到專門致力於勞動賠償的法律界的壓力。一個通常的說法:如果再這樣,我就把所有的證據帶到芝加哥去。集體訴訟的律師們的行為是不完美的,但涉及的公司的行為也同樣不完美。

提問者:加利福尼亞政府擁有2500億的沒有資金支持的公共債務,而且還承擔了較高的回報要求。我們怎麼才能擺脫出來?

芒格:計劃A:在投資方面有極好的運氣。計劃B:加稅,並去掉政府的一些僱員。這方面以前讓你憂心的,以後還會繼續讓你憂心。

提問者:衍生品交易的對手風險和(對手交易的)清算

芒格:(衍生工具的)交易對手風險是比較極端的情況,在會計核算時幾乎當它不存在。華爾街在計算衍生交易的利潤時也根本不考慮對手風險。(對手風險指衍生交易的一方可能到期無法償付的風險——譯註)。不讓人慶祝可從來都不是受人歡迎的。如果你瞭解衍生品(的本質),你就會知道衍生品是(很容易)引起非議的。你想想在日本和中國的銀行裡多久以來就有爛帳(由於衍生交易造成的)。我們不應該慶幸,很難說什麼時候這些可怕的行為(指對手風險)會導致災難。我們在Gen Re的衍生交易時,到期時(對手無法支付),4億美金就不見了。你可以想想一下在資產負債表上這樣記載:4——只要對手到期能支付就存在。

提問者:請談談帳面資產的實際購買力問題。如今無形的(無實際金融流動的)價值產出申報得太高,佔GDP18%,是正常比率的3倍。合適的折現率是多少?

芒格:毫無疑問過度的信用膨脹會引起可怕的緊縮,就像2002年的韓國。其他類型膨脹也是如此。根據你給的數字,我還不能就預測我說的事情遲早就會發生。所能說的是有很大的風險存在。

提問者:美國是不是已經發展到頂了?

芒格:我曾經說過我們已經差不多到頂了,還差一點或者已經過了一點?我不知道。沃倫比我要樂觀一點。我們這一代人是比任何時代都要幸運的(享受持久的經濟繁榮)。按照人類的歷史經驗,我們還能持續很多年嗎?歷史經驗提醒我們要注意了。人類好的一面能戰勝壞的一面嗎?我在來這裡的路上,駐足觀看一個新的建築在將混凝土澆注地基,這個建築是由WESCO建的。建築的設計是傑出的,整個建設的過程也是高效的。建築工人的技能也很好,監理人員也盡心盡責。如果一切順利,我們這棟建築的壽命能超過金字塔。我們的建築能像他們的金字塔一樣好,這也是為我們現代文明加分的事。在日本最近一個醜聞中,人們不得不摧毀一棟大樓。在我們美國很少這樣的事情發生。在過去的五年裡,我們主要的航空飛行裡面沒有一個旅客死亡。很多飛行機師都不再酗酒了。

提問者:我是個本地的高中生,我聽說伯克希爾投資了中石油,(要知道)中石油可是為達福(在非洲的蘇丹)大屠殺的軍閥提供燃料啊。

芒格:對此我一無所知。(稍做停頓)所有石油公司都會遇到很棘手的事情,這點很普遍。如果因為石油公司做了一些我們不讚成的事就不投資它,那我們就找不到可投資的石油公司。你願意把你的資產閒置在那嗎?我很高興我們不用(為石油公司做的那些事)負責。如果我們持有你說的那樣的觀點,那我們就什麼也不能投了。每一個大石油公司都會介入一個國家的內部的一些事務,這些事務換了是我們是不會介入的。

提問者:媒體中的報刊,大宗商品中的石油,總有人說:這次和以往不同。中國現在也很熱門。你對日本怎麼看?

芒格:對於報刊,(我認為)未來(表現)要差過以往。石油——最終價格會比現在的價格高,至於中間的過程,我不知道。碳水化合物(指礦物能源)是越來越難開採了,可人們對它的需要卻與日俱增。我懷疑有朝一日我們會回頭覺得幹嘛把這些能源浪費在給房子取暖上了,等等。至於說到中國,它每年都以10%的速度在增長。我猜想我們的政府會讓這隻老虎長大的。如果確實這樣,我們可能會面臨環境污染的問題,而且美國在(全球事務)中的重要性會降低。

提問者:USB公司,談談對他們的會計制度和薪酬制度的看法?

芒格:USB公司是一個典型的成功故事。他們得益於建築市場的蓬勃發展。他們希望能結束由於石棉病帶來的公眾對他們的憤恨(通過信託基金的方式)。整個事情在順利的進行,他們會從破產中走出來。我對其他很多事情不是很清楚,但我得說公司管理層的工作非常出色。

提問者:你經常提到你們(今後)的回報會下降,為什麼你們不只專注於管理自己的資產?

芒格:因為我擁有伯克希爾的股份,我沒有太多的選擇。

提問者:你們過去管理合夥人的資產,能獲得整個回報的25%,以收益來論,現在這樣做對你們公平嗎?

芒格:是的,公平的。而且我傾向於認為那是偏低了。但又能怎樣呢?

提問者:你對Pat Byrne和他反對敞口沽空交易的立場熟悉嗎?

芒格:作為一個老人置身安全的權利之一,就是我不需要對什麼事都要發表意見。我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抱歉,我只能說這些。

提問者:(來自西雅圖),想問一個關於在股票經紀商開設的帳戶安全性的問題。你曾警告市場可能日益加劇動盪。請你比較一下透支帳戶、街名制(由經紀商代為持有)和實際的股票證。

芒格:在一個有實力的券商開設的現金帳戶是足夠安全的,有很多比這更不安全的事夠你操心的。可透支帳戶,那就有可能蘊藏著很大的麻煩。你們應該注意到Refco(一個網上在線期貨經紀商)破產時引起的混亂吧。你們可不要在一個你不放心的經紀那裡開設透支帳戶。即便是全美最有實力的券商,我也不想用我全部的資產在那裡開設透支帳戶。

提問者:忽略外國股票的錯誤

芒格:我們在投資外國股票上是遲緩的。但我們還是把我們的公司從1千萬成長到了1千億。我本人對外國股票知道的不多,但我確實相信在有些公司上有很好的投資機會。不過回顧起來,這些公司對伯克希爾來說都太小了。我並不後悔,我覺得在過去30年裡,美國要好過英國,包括股票市場。

提問者:說道財富公式,你用Kelly的標準來決定你某一項投資的規模大小嗎?

芒格:哦,這個問題提的好。我第一次看到討論決定投資規模大小的方法是在這本書裡<<Fortune'sFormula>>。這個方法似乎很受歡迎,但我沒法通過實例來證明。其基本點是:基於風險的概率控制你賭注的大小。我沒有一個準確的公司可用,但基本方法是一樣的。如果在擲硬幣的時候,我給你41的賠率,你願意拿你的房子來賭嗎?(提問者回答,停頓一會,膽小的說也許…」)。你讓我想起一個曾為一個承包商工作的年輕人,一個名叫查理的勤奮的、上進的年輕人。現在這裡的這個老查理就要成為富翁了,成為幾次都行。至少你說了也許。錢作為一筆資金各個方面的發展來說是有邊際效應的。即使對於一個好機會,你用來賭的東西都是要有個限度的。

提問者:(我覺得)從錯誤中能比從成功中學到更多的東西。Ran合夥人基金,曾經在幾年裡超越市場十倍,在70年代初期垮掉了,從中你學到什麼?

芒格:我在7374年的時候也遭受了損失,那是一個自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市場崩潰,一個50年一遇的事件。損失對於運作我自己的錢來說到是無所謂,可當我想起合作夥伴們的(投資的)士氣失去了就讓我痛心。再加上看到(企業的)清算價格居然高過股價,就更讓人心煩了。人總是會有很煩的時期的,過了也就好了。這是對人性格和耐性的一個檢驗。一個專注於投資的人在1973年的時候是不會不煩的。如果不會,那他過得就不是一個正常的投資人的生活。我不會和不思進取的人爭論這個時期。這個時期不是什麼錯誤,就是讓人煩而已。

提問者:如果往回看1520年,可能的話你會有什麼不同的做法,或者你失去了什麼機會?

芒格:我想不會有太大的不同。我是個非常幸運的人。我不會抱怨我今天的生活。有一天,就是伯克希爾B股十週年的那天,我檢視伯克希爾過去的十年,我們那段時間讓伯克希爾的價值極大的增長了。總的來說我很滿意。我沒有太多的遺憾。唯一的遺憾就是我快要死了。我以猶太人的方式來看待這個問題(死亡的問題),我幽默的看待它,有點像宗教。

提問者:如果你現在在聽眾席坐著,你會問什麼問題?

芒格:分清楚我們所處的環境是很有用的。現在這個時期有點怪,我們有雙赤字,卻又有良好的經濟數據。許多事情在我們看來是十分不良的,現在卻能運行良好。我有一些朋友在堅持盈餘方面也許走過頭了(過於保守)。但在現在這樣時期採取John Arriaga[John Arriaga –前面提到,不負債經營房地產]那樣的保守策略的確是不壞的主張。我很久很久沒有負債了。我想我說的就是要理性,如果你努力做到了理性,它並不能幫你救活一個孩子,但很多別人感到困惑的東西,你因為有一個良好的性格和理性就能得以避免。什麼最能幫到你呢?並不是你的投資組合多了十倍的回報,而是以理性投資一生。

提問者:為什麼IscarCEO這麼聰明?

芒格:過往的記錄證明了此人的才能和取得的成就,這些成就是普通人做不到的。在加上他表現出的性格和智慧,我們得給人家一個合理的價格,我們也願意給這樣一個合理的價格

提問者:能不能再說說韓國得例子,什麼時候決定該退出了呢?你和沃倫是怎麼看的?

芒格:我不知道,在76歲的年紀做決定是沃倫的事。我想他對於找到一個無效的市場(相對於有效市場理論——譯註)比賺到了錢更感興趣。

提問者:談到資產組合,翻開長期資產回報那些漂亮的圖表,當你看整個20世紀的數據時,(我覺得)數據中的一個基本因素是沒有意義的。你是怎麼看過去幾年的數據的?

芒格:退休基金根據這些數據自信的認為能取得長期9%的回報,這一點極有可能是錯誤的。這是被會計核算愚弄了,(會計核算)總是把壞的一面延遲(體現),把好的一面又早早的體現出來。伯克希爾的表現說明我們比別人更懂得資金的複利增長。我們對這個數據(長期資產回報)的假設是65%。相信這是最好的結果了。或者像Demosthenes(狄摩西尼. Demosthenes. 古代希臘政治人物,偉大的雄辯家。)所說的願望是思想之父。人們希望什麼,往往就信什麼。

提問者:你怎麼估價伯克希爾哈撒維的(保險)浮存資金?它的股權有什麼特點?怎麼來折現呢?

芒格:我們當然喜歡伯克希爾擁有浮存資金。如果沒有浮存資金,我們的情況就要比現在糟得多。今後我們的浮存資金增長和過去比會放慢。現在在整個災害保險市場的浮存資金都不大(無法再讓我們快速增長)。浮存是一個有利的東西,但我們不覺得這個模式能幫我們找到其他的投資機會。

提問者:要摒棄一些固有的思想。你能不能說說你摒棄了你過去的什麼樣的思想?

芒格:我以前對固定收益債券的套利交易和現在比持有更多的蔑視。固定收益債券的套利會帶來一些麻煩,但這裡面確實有些投資機會。我摒棄了一些對它的蔑視。我以前對中東危機抱有很大希望,現在我也摒棄了一些樂觀的想法。我想這個屋裡沒有一個人對中東問題現在比以前抱有更好的想法。我們一直在學習,也一直在調整和摒棄一些過去的思想。能在恰當的時候迅速摒棄一些過去的思想是一個人最有價值的品質。你必須強迫你去思考一些對立面的不同意見。如果你不能比你的批評者更好的闡述與你的想法相背的不同意見,你就不能懂得更多。你必須樂於摒棄舊的思想。

提問者:關於泡沫,現在在加利福尼亞的房產價格的中位值已經達到了十倍於年收入的水平。(你認為)金融市場過熱了嗎?

芒格:最近在時代化納大廈有一個8000平方尺的獨立公寓以2700萬美元的價格成交了,儘管這個大廈有專門的司機休息室。我還看到一些在海邊的高檔物業的交易離奇的很。這種(房產)泡沫不可能持續很久的。至於什麼時候破滅和破滅到什麼程度,我不知道。

提問者:你覺得買入並管理一組生意是不是比證券組合投資更好?

芒格:決對是!被動投資(證券投資組合)和我們的生活太不關聯了。就像一個職業撲克玩家,能賺到錢,但不是一個特有責任感的生活。

提問者:如果你持有又賣出,這樣好嗎?

芒格:那你的同事和你的業務不斷的變嗎?有老婆的人都不會喜歡這樣的。為什麼要不斷的改變你生活中的一些關係呢?我就不考慮改變。我們可以保持我們自身的特性,但我們是肩負著某些責任的。

提問者:在國外投資要更複雜一些嗎?

芒格:當然要複雜些。儘管宗教信仰等等國情的不同,但你仍能分辨出一些可持續的競爭優勢。印度尼西亞的獨裁者在談到盜用(公司資產)時曾說:你們認為是盜用,我覺得對我們來說是亞洲的家庭價值觀念(的體現)。

提問者:如果我們控股了美國航空,我們可能會把它賣掉了。近年來有控制權的企業買賣很少,而且也很小。

芒格:那你對年輕的基金經理們有什麼建議,你想強調什麼?

提問者:伯克希爾的市值是1300億美元。整個以色列的GDP1400億美元。經過精挑細選,你們打算在印度投資嗎?

芒格:你要明白,是這些人選擇了我們,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同意接納他們。(你們)看到了我們這個選擇吧,這就是我們所希望的收購的企業。

提問者:現在S&P成分股的紅利支付比率只有30%,歷史上最低的,為什麼呢?

芒格:我喜歡我還像Bob似的六十來歲(Bob總是向芒格重複一些讓人聽不清的問題)。對這個問題我沒有看法。大概還勉強處於合理範圍中吧。我只能這麼說。

提問者:根據你對公司治理的認識,你覺得醫療保險公司聯合健康United Health)怎麼樣?你對股票期權(定價時)的追溯過去日期怎麼看?還有,現在石油價格是用美元定價,將來有可能用歐元定價嗎?

芒格:股票期權追溯到過去的日期定價簡直就是盜竊公司資產,如果這麼做了,就是犯罪。那些這麼做了的人,我想他們大概認為自己就是上帝吧。我敢說他們這麼做並不是因為有認知上的偏差,他們也不認為這麼做有任何的不對。(他們就是覺得自己是上帝,這麼做理所當然。)人的思想是能玩出這樣可怕的花著的。至於石油,我喜歡這個話題,我們今天這裡有這麼多的老手,也有很多關於這方面的問題。按照現在匯率的發展,我們的財政赤字可能要上漲8%,而歐洲的財政赤字會上漲3%,儘管這個數字可能會有點虛假。(由此導致美元的疲弱,以及石油以歐元定價的議論)我是個保守的人,(如果我是政府的話,為了將財政赤字降下來,)我會在每個人的退稅中選擇性地留出10%(支付財赤),並將那些不肯付這一項的人的名字公佈於眾。我也許應該在United JewishAppeal這樣的慈善機構裡工作(由於保守和慈善)。長遠來說,後人們會詛咒我們現在用了那麼多的石油。

提問者:國家的人力資本很多進入到金融界了,怎麼來重新調配,我們怎樣改變和調整激勵機制呢?

芒格:激勵機制是改變人行為的一個最好辦法,所以說你問了一個很好的問題。三星的工程師們最後一次會議是在晚上的11點。我們的工程師那個時候也在工作,可他們在研究衍生品的定價問題。把所有最聰明的人都聚到了一個賭性十足的市場裡,這實在是荒謬。一個富裕的文明社會能夠承擔很多(損失)。我們能承受一定的浪費和損失。但是我們願意讓我們的汽車工業垮掉,被別人取代嗎?就因為別人做的更好。我不清楚我們是否能承受這種最優秀的人才都跑到對沖基金去了(而帶來的損失)。

提問者:我是個工程師,我確實知道三星的工程師晚上還開會,公司還給他們提供住宿。在你的人生經歷中,現在是不是一個最不尋常的經濟環境時期?最大的威脅是什麼?

芒格:所有這些事情都會對經濟的基本活力造成威脅。我這輩子做事不是根據我對宏觀經濟的預測來下賭注的。我們來評測我們的投資對象比別人遊的更好,而不是去賭潮起或潮落。現在有點瘋狂的事已經太多了。這樣的時期你不應該把自己置於可能導致災難的風險中。(如果這時候還)負債,我認為是愚蠢的。如果我們發現一個好企業,我們還會去買,我們一路以來就這麼做的。

提問者:你答應過給我們一些關於WESCO的見解。你是怎麼區分你對WESCO和伯克希爾的責任的?

芒格:是啊,是有點複雜。你們來這裡的人都是喜歡價值投資的,因為你們信任我們,而且因為你們的買入,使得WESCO的股價已經高於它的清算價格。你們隨時可以以高於公司資產價值的價格賣掉股票。而且我和你們所有人一樣。這裡也有市場不有效的情況存在。

提問者:外國公司的審計報告,相對本地公司而言不夠準確,是這樣的嗎?

芒格:我們閱讀財務報告很長時間了,有時在讀國外企業的報表時也能抓到一個(投資的)機會。我們會對我們自己的貨幣更有信心嗎?是的。那我們覺得國外公司更不規範嗎?有時會,但這不是關鍵。

提問者:含鉛塗料對伯克希爾保險或者本傑明穆爾(油漆公司)會是個問題嗎?

芒格:含鉛塗料的個案是由於清理4050年前的塗料引發的。伯克希爾有自己的下屬機構,本傑明穆爾也有很小的下屬機構,如果從這裡面能衍生出什麼重要的事情我就覺得不可思議了。

提問者:說說WESCO和《每日雜誌》

芒格:在曼哈頓,每一平方尺的獨立公寓的可售面積的轉讓,就意味著相應土地面積以800美元的價格轉手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土地價格。佛羅里達的土地價格已經到頂了,洛杉機的似乎還沒有到頂。我不清楚這是不是有點瘋狂了。如果你有一棟很好的房子,你費後的收益有4.5%,那為什麼不投入一筆資金來取得一個合理的投資回報呢?現在這個世界也許價格都瘋了。在歐洲,這個收益只有3%。奇怪的事正在發生。

提問者:巴菲特先生

芒格:我叫芒格。

提問者:我來自新加坡,很多情況下我都想把巴菲特關於管理的論述給別人,有什麼其他的好辦法來改善管理嗎?

芒格:我們也試著影響別人。伯克希爾就是個教別人怎麼做的企業。至於說到改變其他人,靠影響是很細微的。尤其當他們所受到的激勵和影響與我們(的理念)相反時。有人寫信告訴我說他們給了他們孩子這本書。如果那真能管用的話,門口就會有人排隊一直排到丹佛去(來買這本書)。在頭30年在公司金融部門工作的時候,我們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思想。現在他們至少在學術上相信地球不是100%平坦的。真正改變人們觀點的是利益。董事們如果被媒體看的很無能的時候,他們就會來過問公司的管理了。此外,CEO們可能很兇殘,而且被認為很有競爭力。

提問者:對普通投資者有什麼建議?

芒格:業界有很多傑出的投資經理。在一個你不專業的領域判斷誰更專業是很難的。沒有一個簡單的公式能解決這個問題。我傾向那些自己也在其中投入資金並承擔結果的人。(不是靠賣別人的產品賺錢)。如果是私人合夥制,合夥人一定要擁有較大的份額。這是首要的原則。另外一個原則,看收費。如果賣這個產品的人賺取高額佣金,我會離他遠遠的。這是一條鐵律。然後要花很多時間去認識理解(這些原則)。

好了,(提問就到這裡,)我們要去開董事會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215

行政局與行政會議 左丁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5%B7%A6%E4%B8%81%E5%B1%B1/art/20130531/18277668

陶傑日前講到港英時代行政局非官守議員,係因時代需要而特別用人,例如工業興旺時期任用「鍾士元、唐翔千、安子介等等」大工業家。陶傑所言甚是,不過左丁山有少少修正,唐翔千(唐英年父親)為人低調,富而有禮,甚少在公眾場合露面及擔任政府公職。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中期,香港係輕工業高速發展時期,先以紡織業為主,後有電子業接上,故此幾十年前嘅行政局議員之中,有一位唐炳源(字星海)先生,在聖約翰、清華、MIT受教育,係無錫唐家望族後人,高唐翔千一輩。唐炳源之公子係唐驥千,孫兒唐裕年,唐翔千係佢嘅堂姪。因唐家與錢穆先生同是無錫人,唐炳源先生大力支持農圃道時期嘅新亞書院,係新亞校董會主席,又捐錢三百萬元興建中文大學圖書館,曾經有不少新亞經濟工管系學生畢業後就到荃灣南海紗廠工作(今麗城花園原址)。
當年港英搵行政局議員,明刀明槍係官商勾結,英資滙豐,怡和嘅大班係「當然成員」,華商大亨如周埈年爵士、周錫年爵士、馮秉芬爵士、簡悅強爵士等分階段入局,至到後來有新興電子業,先至輪到鍾士元及更年青嘅李鵬飛入立法局,太古彭勵治及鄧蓮如在七十年代中之崛起,其實與怡和老早部署遷冊有關,港英索性傾向另一大英資財團。行政立法局內之非官守議員全是港督委任,自然聽話到極,加上佢地代表晒英資華資財團之經濟利益,行政局傾掂嘅政策,出面邊會有人反對㗎!
唐翔千雖然冇入行政立法兩局,但佢間公司(由唐家與周文軒家族佔大部份權嘅南聯實業)嘅高層職員安子介(董事)成為兩局議員,且成為貿發局主席㖭,安子介後來收咗一位徒弟,就叫做梁振英,所以前年特首競選活動時期,曾經有人講笑話,唐家掌櫃嘅徒弟仔出來挑戰唐家大官!
世界就是這樣的挪移,沒甚麼規則。南海紗廠已改組到不知去向,很多香港人已不認識唐炳源與唐驥千,香港當然亦沒有了大紗廠、染廠,(現愉景新城就是查家中國染廠的舊址),特區政府的行政會議成員再沒財團大班,沒有大老闆出來講話支持政府,入面啲專業人士根本對香港經濟運作毫無影響,第一謀臣張震遠已成大笑話,點樣支撐一個行政主導嘅政府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32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