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賭王轉軚海嘯要浸幾年 李華華

2008-10-24  AppleDaily

金 融海嘯不斷惡化,連「大好友」賭王何鴻燊都要轉軚,話今次金融海嘯帶來嘅影響,可能要幾年時間先至可以解決。上個禮拜,賭王先向大家大派定心丸,好輕鬆咁 話:「金融海嘯可望喺年底前過去。」不過,近幾日全球股市又嚟一輪過山車,急轉直瀉,恒指噚日仲跌穿埋萬四點關口,究竟後市佢點睇?順應時勢嘅賭王,噚日 出席第13屆澳門國際貿易洽談展覽會時即刻轉晒口風話:「呢個時候,全世界都唔識睇。」自己一向都係大好友,但呢趟佢都要「扭軚」。賭王語重心長咁講,現 時係國際性嘅問題,已經唔再單純係金融問題,仲涉及到全球經濟同政治問題,相信家陣嘅境況,已經唔再係佢當初估計「咁容易可以解決」,又話:「現時睇落要 (計)年數而唔係(計)月數,我驚要幾年先至可以解決」。

銀行要保證有錢攞

賭王仲話,家吓最重要係穩定人心,所以政府要支持銀行,銀行就要保證市民嘅存款「攞得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3

未来几年上海是我们的发展重点 潘石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79dbbf0100h8m6.html 未来几年上海是我们的发展重点



SOHO中国的股息收益率高达5.6%

 

  《新京报》张家齐:请问潘总,SOHO中国2009年业绩您是否满意?您认为公告数字中有哪些亮点?

  潘石屹:去年我们公司的业绩很好,创下了历史上最好销售业绩,共完成销售额136.8亿元,位列北京房地产销售第一名,几乎是第二名的两倍。我们公司2009年的净利润达到33亿元,是2008年的7倍多,这个增长远远高于行业增长平均水平。

 

  《北京晨报》王丽娅:SOHO中国2009年创下了公司最好的业绩,您认为给股东的回馈是否会令股东满意?

  潘石屹:SOHO中国的进步,离不开广大股东的支持,我们给股东的派息是很丰厚的。公司董事会建议今年支付每股人民币2毛钱的股息,如果基于3月9日的收盘价,股息收益率高达5.6%。

 

  《财经》张杰:您如何评价2009年SOHO中国的发展策略?

  潘石屹:2009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大起大落,很多经验丰富的开发商都没有想到。SOHO中国在09年取得的最大成绩是在诱惑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没有犯盲目拿地的错误。
我们是一家专业建房子的公司,今年我们依然会遵循稳健节制的原则,根据市场情况随时灵活调整策略,使公司始终处在有利位置,能应对市场变化的风险。


 

未来几年上海是我们的发展重点

 

SOHO中国未来三年还有450亿元可售物业

 

  观点地产新媒体 陈小丽:潘总是不是瞄准了上海市场?

  潘石屹:未来几年,上海将成为SOHO中国的发展重点。过去这半年,我每个月至少要去一趟上海。上海和 整个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成熟的区域,大量中小企业充满活力。但上海目前的办公环境主要是为国际企业和大型企业准备的,SOHO的产品正好可以弥补这个 不足。2010年我们的重点仍将放在商业地产项目,为广大的中国中小企业服务。

  去年,我们收购了SOHO东海广场,正式进入上海市场,这是SOHO中国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SOHO东海广场的出租率由30%提 高到82.5%,还实现了33%的销售额。过去,我们的客户主要来自北方,但SOHO东海广场90%是新客户,来自长江三角洲的占到70%,可以说,这次 进入上海市场是SOHO中国发展的重大契机。
 

地产中国网 余钟斌:在目前的市场状态下,SOHO中国在2010年的应对策略是什么?


  潘石屹:SOHO中国目前有120亿现金和180亿的银行授信额度,未来三年可售物业价值达到450亿 元。SOHO今年仍将继续以稳健的态度面对市场,不冒进,不保守。我们的策略是:如果市场继续向好,我们就加快销售,如果市场不好,我们会谨慎进货,始终 保持进退自如的良好平衡状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09

红杉中国这几年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2/674010.html

红 杉资本中国基金(下称“红杉中国”)比作是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投资机构可能并不为过。创始于1972年的红杉资本共有近30只基金,拥有近100亿美元 的总管理资本,而2005年红杉中国的出现不仅因为其继承了硅谷“风投双子星”之一红杉资本的血脉,更因为其在中国有着响当当的当家人。

在组建红杉中国之前,沈南鹏头顶着携程和如家(HMIN.NASDAQ)创始人的光环,从他创下的三年内两次带领中国企业到纳斯达克上市的战果足以 叱咤风云,还有成功投资的分众传媒(FMCN.NASDAQ)和易居中国(EJ.NYSE),更是把他推至了中国当红的风险投资人。而张帆著名的投资案例 也是随手可拈,百度(BIDU.NASDAQ)、空中网(KONG. NASDAQ)均为他的得意之作。

但红杉中国走得并非一帆风顺。2005年9月,红杉中国注资583万美元投向亚洲互动传媒,这也是张帆在加入红杉后的首个投资项目。2007年4月 底,投资2年不到的亚洲互动传媒登陆东京证券交易所,成为在日本上市的中国第一股。然而, 2008年亚洲互动传媒创始人私自挪用公司资金被追究刑事责任,该公司被勒令摘牌退市。之后爆出红杉中国创始合伙人之一张帆离职,外界盛传这与亚洲互动传 媒退市有直接关系。

在随后到来的金融危机中,红杉中国开始变得低调。2009年5月,红杉资本美国资深合伙人迈克尔·莫瑞茨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曾表示,“红杉中国的情况比最初想象的要好,只要坚持下去,我相信一切会更好。”

迈克尔·莫瑞茨的话在去年得到了印证。目前在红杉中国的网站,其公布的管理总额约20亿美元和约40亿元人民币的总计7期基金,投资项目多达70个,其中已上市项目则有16个。而在过去的2010年,更是成为了红杉中国大打翻身仗的一年。

7月1日,高德软件(AMAP.NASDAQ)在纳斯达克上市,一个月后,从事半导体光电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的乾照光电 (300102.SZ)登陆创业板,紧接着的9月28日,中式快餐连锁企业乡村基(CCSC.NYSE)登陆纽交所,并成为国内第一只在美上市的快餐连锁 概念股票。

10月26日,麦考林(MCOX.NASDAQ)登陆纳斯达克,3天后,利农国际(GAGA.NASDAQ)步其后尘。11月3日,新高地科技(CTE. NASDAQ)在纳斯达克上市,7天后诺亚财富(NOAH.NYSE)纽交所挂牌。

接二连三的上市喜讯让红杉中国再度成为耀眼的投资明星。

沈南鹏出生于1969年,耶鲁大学MBA毕业生,先后在花旗银行、雷曼兄弟及德意志银行工作,之后从事风险投资。

然而,上市仅一个月的麦考林因被指发布虚假消息而被提起集体诉讼,并引起股价大幅下滑,作为董事长的沈南鹏以及其背后代表的红杉中国一度被推到风口 浪尖。“曾经海外的从业经历让沈南鹏对于如何把企业推向海外上市这条路驾轻就熟,过度包装也一直被外界认为是投行人士包装企业海外上市惯用的手段。”一位 投资界人士表示。

显然,红杉中国去年的收尾并不怎么漂亮。沈南鹏在去年年底的一次创投峰会上表示,投资机构的收益主要由被投项目赢利成长的资金加上PE增值的资金组 成,在他看来,现阶段他和他的团队在收益与否的问题上只能把握好前者。但从飞鹤的表现来看,显然这次在对这一项目的投资上,沈南鹏和他的红杉中国团队没能 拿捏准。

依照沈南鹏的风格,若能以不赔本的方式快速撤退或许是一个明哲保身的办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79

馬云致員工公開信:未來幾年收益會受較大影響

http://news.imeigu.com/a/1329828541232.html

【搜狐IT消息】2月21日晚間消息,阿里巴巴集團和阿里巴巴網絡有限公司今天聯合宣佈,阿里巴巴集團向阿里巴巴網絡有限公司董事會提出私有化要約。阿里巴巴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目前持有此上市公司73.5%的股份。

以下是馬云寫給阿里巴巴全體員工的信:

各位阿里人,

相信大家已經看到香港聯交所的公告,阿里巴巴集團向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網絡有限公司(1688.HK)發出了私有化要約,準備以每股港幣13.5元的價 格購買在外流通的股票,從而實現B2B的私有化。當然,私有化是否成功,還取決於流通股股東的投票和相關監管機構的批准。所有程序都將是公開,透明和合法 的。

2007年11月,B2B在金融危機爆發的前夜成功上市。過去的幾年中,全球經濟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B2B作為整個集團的旗艦,作為家裡的老大,為整個集團的發展,為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特別是在金融危機下堅持為中小企業服務,做出了非凡的貢獻,我們對此心懷感激。

但 我們也清醒的意識到,隨著國際國內經濟環境的進一步嚴峻,特別是中小企業在面臨原材料,匯率,勞動力成本等巨大壓力下,B2B的業務模式面臨著巨大的挑 戰,需要加快轉型和升級。在這方面,我們思考過,痛苦過,也一直在努力。但受限於上市公司的架構,升級的決心不夠大,動作也不夠徹底。

2012年將是阿里巴巴集團實施"修生養性"戰略的第一年,我們將全力修建開放透明,公正穩健的電子商務的生態系統。為了能夠在未來形勢下真正服務和幫助好中小企業客戶,我們必須強調整個集團的各子公司之間的協調和配合。

此次業務升級涉及面廣,系統複雜,規模巨大。對阿里B2B未來幾年的收益肯定會產生較大影響。近幾年的改革經驗告訴我們,只有著眼於未來才能有美好明天。局部的小調整已經沒有辦法對B2B進行根本性的完善。

正是出於以上的思考,出於對B2B股東負責,促使我們下決心把B2B私有化,對業務進行全面的調整、改革和升級,以期更好的服務我們的客戶。

有 人說我們上市的時候只融了17億美金,但私有化要花出去20多億美金,看起來是個賠本的生意,有人建議我們可以用低一點的價格把股票買回來。但這不是阿里 巴巴的風格。對於一直努力著的B2B同事和一貫支持我們的股東,我們都心存感激。對於上市這4年多以來你們給予的支持和陪伴,我們決定以最大的誠意和儘可 能公平的方式來表達我們的謝意和敬意。我們希望也必須給所有股東一次選擇的機會。

就像當年上市是阿里巴巴發展的起點而不是終點一樣,今天的私有化也絕不是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B2B的同事們,全體阿里人,我們身上肩負的責任沒有變,我們要繼續服務中小企業,要真正實現「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我們就必須改變自己。

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修繕屋頂,只有敢於放棄今天的成功,我們才有可能更上一層樓!

阿里人,準備幹活!

馬云

2012.2.21

(責任編輯:李何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96

青島啤酒未來幾年上漲潛力簡單探討 劉祖悅

http://xueqiu.com/5021593137/22286077
 青島啤酒是我國啤酒行業領先企業之一,品牌、收入及利潤等方面位於行業第一,並擁有百年品牌,在啤酒中高端領域擁有較大的優勢,但目前銷量及市場份額低 於華潤雪花。啤酒行業整體而言還處於壟斷競爭階段,整合後期,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達到達到寡頭壟斷的階段。預計青島啤酒會成為最後剩下的幾家寡頭之一。 青島啤酒2011年市場佔有率為14%左右,2012年上半年為17.4,目前的產能約1100萬千升,產能利用率為70%左右。

   青島啤酒的未來潛力還有多大?

   現對青島啤酒未來5年的上漲潛力進行簡單探討

   1.青島啤酒上市以來的發展歷程

   青島啤酒自1993年8月27日上市以來,收入從1993年的138,276.00萬元增長2011年的2,315,810.00萬元,增長了16倍左 右,18年複合增長率為15%左右;淨利潤從1993年的22,563.10萬元增長到2011年的173,793.00萬元,增長了7倍左右,18年複 合增長率為12%左右;股價上漲了4倍左右,年復合投資回報率8.5%左右。

   2.青島啤酒目前主要指標

   2011年收入231.58億元,同比增長16.38%;淨利潤17.38億元,同比增長14.30%;毛利率33.32%;ROE15.64%;實現啤酒銷量715 萬千升,同比增長12.6%。

   2012年上半年收入134.05億元,同比增長11.25%,淨利潤10.07億元,同比增長1.77%;毛利率31.78%,其中主品牌毛利率達到38%,其他品牌產品毛利率21%;現啤酒銷量418 萬千升,同比增長11.3%,全年銷量目標為800萬升。

   目前市值為440億元左右。目前股價相對2011年度業績的PE為25倍左右,市淨率3.8倍左右。

   3.青島啤酒未來5年成長驅動因素

   1)銷量增加帶來增長動力。青島啤酒目前產能有1100萬噸,計劃2014年實現啤酒產銷量達到1000萬千升,相比2011年,銷量將增長40%左右。

   2)優化產品結構,提高中高端產品的比重。近年推出的奧古特、逸品純生等高端產品獲得了成功。

   3)提高產品價格。青島啤酒近幾年已多次小幅提高產品價格。

   4)通過併購及新建擴大產能規模,如近年來收購了新銀麥等啤酒公司。

   5)通過合作改善市場地位,如近年與三得利的合作。

   6)青島啤酒擁有很大的品牌優勢,有助於推廣中高端產品。

   7)青島啤酒已成為國際知名的品牌,有助於開發國際市場。青島啤酒目前在7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銷售,啤酒出口量佔全國啤酒出口量的60%。

   4.青島啤酒成長風險

   1)我國啤酒行業已出現了產能過剩,對進一步的擴張有制約。

   2)我國經濟的調整影響到了啤酒需求的增長,特別是中高端產品受到的影響會更大。

   3)行業還未整合完成,競爭還非常激烈,還處於爭奪市場份額階段,價格競爭還會在一定時間內存在。

   4)成本上升帶來盈利能力的下降。

   5)產品差異化難度大,提價空間有限,提價速度慢。

   5.青島啤酒未來5年收入及利潤規模預測

  假設青島啤酒銷量未來5年以12%速度複合增長,則5年後有望達到1250萬噸左右。

  假設青島啤酒收入未來5年以15%速度複合增長,則5年後有望達到465億元左右。

   假設青島啤酒淨利潤未來5年以15%速度複合增長,則5年後有望達到35億元左右。

   6.青島啤酒未來5年上漲潛力預測

   1)按25倍PE,則5年後的市值為875億元左右,上漲潛力為0.7倍至1左右

   2)按20倍PE,則5年後的市值為700億元左右,上漲潛力為0.6倍左右

   按照這個預測,三全食品未來5年的上漲潛力仍只有0.6至1倍之間。

   啤酒行業是典型的規模經濟行業,青島啤酒的未來在於持續地擴大規模,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並提高中高端產品的比重,降低費用率,提升盈利能力。

   整體而言,青島啤酒未來的確定性比較高,但由於目前較高的估值水平及進入了平穩增長階段,其未來潛在回報率不高。

   請對青島啤酒有研究的朋友發表高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273

關於未來幾年投資方向的思考 韋震宇

http://xueqiu.com/6624609532/22434661
關於未來幾年投資方向的思考,希望和大家探討。先說幾個大趨勢:一、互聯網;二、老齡化;三、人力成本上升;四、消費升級;五、環保;六、反腐。暫時想到的就這些,歡迎補充。
       為什麼把互聯網放在第一位?因為這種趨勢是顛覆性,包括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影響力巨大。例如有人現在還看好蘇寧(很不幸我也投過),說管理層優秀、採購優勢、渠道優勢等等,卻沒有看到由於互聯網帶來的價格透明化,會成為消滅零售商利潤的利劍。零售商會存在,但是很苦逼。零售行業也面臨人力成本上升的問題。還有銀行業(很不幸我還持倉招商銀行),還在討論地方債、不良率、利率市場化等等,其實這個都不會成為問題,如果沒有互聯網的話。很不幸,銀行現在面臨著的問題是金融脫媒的威脅,而互聯網就是金融脫媒的平台。銀行只有一條路,依附互聯網發展,否則死的很難看。馬蔚華和馬明哲看的還是很清楚的,但是能否革自己的命就是另一回事了。如果哪天政府給支付寶發銀行牌照,那麼我就清倉招商銀行。互聯網對社會制度和思想的影響也很巨大,這點不多贅述。
       第二點是老齡化趨勢,也個趨勢從現在開始,將會持續二十到三十年。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很大,有時候即使有些沒有用的藥也能讓不少老年人追捧。從這點看,服務老年人健康的企業將會有巨大發展,特別是產品價格不受管制的企業。所以醫藥和醫療服務的上市公司會出現大公司是個大概率事件。例如,東阿阿膠就是很好的投資標的。當然東阿阿膠有自身的一些問題,這個不展開。由於看好這個產業,我還持倉復星醫藥。
       第三、人力成本上升,從我接觸看,80後特別是90後,已經不願意任勞任怨的賣苦力了,所以工廠難招人,但是還有大把人失業。博弈的結果是提高工資。那些人力密集型的企業將會面臨著虧損甚至倒閉的風險,只有規模足夠大,才能運用規模優勢取得利潤。即使沒有重稅,一些人力密集型的中小企業倒閉也是正常現象,是人力成本上升時的陣痛。所以人力密集型的公司就不要投了。
       第四,消費升級,由於過去十年的繁榮,不管是不是泡沫,確實催生了一大批具有較強消費能力的人。這些人開始重視品牌,而在未來能牢牢抓住消費者,豎立起自己品牌優勢的企業,也會發展迅速。只不過品牌豎立並不那麼容易,選擇這類上市公司需要慎重。我傾向於富安娜。
       第五,環保。未來十年會加大環保投入,一如以前投入鐵路、公路等等一樣。所以,這個行業會出牛股。不過以後落馬的環保官員估計也不會少,就像過去十年間的交通系統官員一樣,呵呵。
       第六,反腐,把反腐放在最後,是實在對這個事情沒有什麼信心。只是把它作為一個很大的變量放在這兒。如果反腐力度真的大,那麼房價會不會跌?小轎車會不會難賣?奢侈品會不會受到影響?從最近的表態看,概率還是挺大的。雖然不少人唱多茅台,但是我還是謹慎看空茅台(我持有茅台股票,不排除今後拋掉),因為大家預期發生變化後,會出現像過去銀行面臨的尷尬一樣,利潤在快速增長,市盈率一再降低。還有房價,如果反腐力度大,不少人要拋掉房子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718

中國面板能火幾年?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11-09/100458336.html
持續低迷的面板市場迎來久違的轉機。繼TCL集團主導的華星光電宣佈9月實現經營性盈利之後,近日京東方也宣佈獲得了近年來首次季度盈利。

  從今年4月開始,面板行業由谷底緩慢爬升。向好行情加上進口關稅保護,讓此前一直猶豫的蘇州三星8.5代線、廣州LGD(LG Display)8.5代線今年5月分別開工。此外,京東方合肥的8.5代線已經在建,而近日又傳出京東方與重慶方面正在洽談新建面板生產線的消息。

  「中國大陸的面板業正在崛起。」創維集團總裁楊東文告訴財新記者,當前國內已經實現量產的有華星光電的8.5代線,京東方的數條面板線和中電熊貓的6代線。如果再加上上述三條在建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線,楊東文認為,這些生產線一旦都達產,中國大陸將成為全世界最重要和最大的面板供應與銷售基地。

  當華星光電和京東方集中發力32吋液晶面板時,韓國三星、LG和台灣奇美、友達等主流面板廠商已轉向差異化大尺寸面板,以及比高清畫質高出4倍的超高清(UD)面板上,尤其三星、LG和索尼更在研發OLED技術上下足功夫。

  美國消費電子產業研究機構NPD DisplaySearch最新預測,OLED電視到今年底就會有500台出貨,而2014年出貨量有機會超過100萬台;到2016年,OLED電視的市場普及率可超3%。

  這一時間表比中國面板企業的預期要緊張得多。華星光電相關人士仍樂觀地對財新記者表示,未來8-10年LCD(液晶顯示器)電視仍將是市場主導者。其他國內企業對OLED的研發也只停留在起步層面。在業內分析人士劉步塵看來,國內企業對OLED態度過於保守,大多持「等等看」的態度,「這是非常要命的心態,有可能導致我們陷入被動」。

  中國面板產業的主要特徵是「量大但附加值低」,一直處於對外跟隨狀態,在技術、工藝以及良品率上,與韓國和台灣地區成熟面板企業有很大差距,仍處於製造業價值鏈中低端的被動局面。

好運氣可至明年上半年

  10月26日晚,TCL(000100.SZ)交出了一份不錯的三季報。公告顯示,華星光電項目提前三個月實現設計產能10.8萬片,良品率達到95%,成為海峽兩岸產能最大的8.5代液晶面板工廠,並在9月實現經營性盈利(即不計補貼的主營業務盈利)。TCL作為華星光電的第一大客戶,前三季TCL多媒體業務的液晶電視銷量達1085萬台,同比增長51.5%。

  與此同時,京東方A(000725.SZ)的三季報也令市場振奮。報告顯示,京東方第三季度實現營收75.1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10.21%;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1.52億元,同比增加116.34%。

  「面板行業也該盈利了,長期虧損不符合企業發展規律。當前面板業產能並未增加,需求還在增長,尤其是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PAD)。」楊東文表示。

  事實上,從今年4月開始,液晶面板行業就有明顯變化。先是國家相關部門將32吋以上面板的進口關稅提升到5%;6月,國家節能惠民補貼政策開始實施,32吋產品成了市場最熱銷機型,下游整機廠商對液晶面板的需求十分旺盛。

  目前,32吋面板佔國內內銷的40%,主要提供方是華星光電和京東方,尤其華星光電的32吋面板產品出貨量全球第一。從當前情況看,32吋產品價格從4月到9月連續提價,上漲5%,漲勢在繼續,下游整機廠商紛紛表示「貨不好拿」。

  競爭對手的讓步也給京東方和華星光電騰出了空間。受2011年面板行業虧損影響,日韓和台灣面板廠商幾乎都沒有新項目投產,奇美、友達等台灣面板廠商也逐步減少32吋面板的生產。

  「這種趨勢至少會持續到明年上半年。」四川長虹多媒體產業公司總經理徐明分析,由於去年電視整機廠商積壓了很多資源,今年上半年經濟形勢不好,各家主要是清理庫存。下半年對上游資源的需求恢復,導致屏資源供應趨緊。

  奧維諮詢平板顯示事業部副總經理劉闖也認同,在沒有新增產能的情況下,國內面板企業的好運氣至少會持續到明年上半年。「廣州LGD8.5代線和三星的8.5代線到明年年底能否量產還看不清,從在建來看,京東方北京8.5代線和華星光電都超期完成,按照京東方的情況,明年第四季度其合肥的8.5代線就可以實現量產,這比三星和LG要快。」

  劉闖認為,從下游整機市場來看,在明年5月31日第一批節能政策退出之前,新老產品的替換以及傳統CRT(顯像管)電視退市,可能導致明年上半年廠商們出貨慾望加強,淡季不淡。

  明年下半年可能出現一些不確定因素。徐明認為,國內電視機市場從CRT到現在的LCD時代,年銷量維持在4000萬台,明年也不會有大變化。而發達國家如北美、歐洲的需求會下降,南美、中東一些國家需求會增長,「但增長不會像以前那麼快。因此,對上游面板的需求,明年上半年依然會比較旺盛,下半年則可能恢復正常。」徐明表示。

 

LCD日企賺大頭

  總投資規模達245億元的華星光電,號稱是深圳市建市以來投資最大的工業製造項目。自2010年初動工建設,17個月建成投產、10個月爬坡達產,在同類生產線中建設速度最快。在行業分析師梁振鵬看來,華星光電這條高世代線這麼快就開始盈利,出乎市場預期。

  前身為北京電子管廠的京東方,目前在北京、成都、安徽合肥、河北固安、江蘇蘇州、福建廈門、內蒙古鄂爾多斯擁有七個製造基地,擁有4.5代線、5.5代線、6代線、8.5代線等多條面板生產線。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相形之下,華星光電比國企京東方更有活力。「TCL投資華星光電時,目的就是盈利賺錢,而京東方更多代表政府,政府出於國家戰略安全角度考慮,要大力發展面板產業。因此,不管是人才聘用、激勵機制還是運營模式,兩者都有很大差別。」

  當前,京東方在加速合肥8.5代線建設同時,又與重慶洽談新的面板生產線。「因為京東方不怕虧損,而華星光電一旦做不好,TCL就會被拖死。」梁振鵬認為,華星光電也得到深圳市政府在土地、稅收等方面大量優惠,目前其主攻的中低端市場在總體市場萎靡、高端市場需求不高的情況下,「前景仍比較樂觀」。

  當華星光電發力32吋液晶面板的時候,台灣奇美和友達6代以下面板生產線開始轉向切割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面板,而6代以上高世代線則傾向39吋、47吋、60吋等差異化的大尺寸產品。同樣轉向切割更大尺寸和更高附加值液晶面板的還有韓國三星和LG。三星對中國的面板供應正不斷減少,其主要客戶是日韓家電廠商,主攻中高端市場。

  「32吋其實不賺錢,如果漲價幅度再大些,其他廠商也會跟進,價格會很快下行。」徐明認為,當前國內面板廠主要還是以數量和提升成品率為發展目標,這方面跟台灣和韓國企業還有差距,「雖然這些差距暫時不影響銷售」。

  韓國和台灣地區的面板企業現在都力推UD面板,這也是針對面板同質化趨勢採取的差異化競爭手段。LG、創維、康佳等國內外電視廠商紛紛推出超高清電視等高端產品來佔領市場。高端市場廠商多採用三星、LG和奇美、友達的面板。據劉闖介紹,華星光電和京東方當前還只能生產超高清面板的樣品。

  「從全高清到超高清面板,技術上可延續,華星光電和京東方未來一年內可能量產超高清面板,但至少落後日本和台灣廠家半年到一年。」梁振鵬表示。

  不過,超高清市場到底有多大,業界也有分歧。「雖然看起來更加清晰,但超高清的片源和3D的片源一樣少。」劉闖認為,國內企業在運作各種新概念上面,比消費者的需求還要前衛。

  下游廠商已開始把重點放在50吋以上的大尺寸產品上。群智諮詢數據顯示, 2012年全球50吋以上液晶面板出貨量將接近2000萬,同比增長約167%。2013年50吋以上大尺寸仍將保持高速增長。

  「一是因為32吋雖然量大,但拿不到貨;42吋有貨,價格又太高;都不如拿50吋以上的面板做高端。」據劉闖介紹,年初50吋以上大尺寸彩電放量只有10%,國慶期間這個數據提升到了17%,50吋彩電更是比年初增長了3倍左右。在提供大尺寸面板方面,華星光電和京東方從技術到良品率都還需要提升。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全球液晶面板的競爭是韓國、台灣、日本的競爭。隨著中國本土面板產業的佈局以及日本彩電製造業漸趨沒落,全球面板資源競爭逐步轉向中國大陸、台灣和韓國三者的競爭,尤其中國大陸成長更快。

  但日本彩電企業沒落,並不意味著日本在面板上失去競爭優勢。「整個面板行業真正賺錢的還是日本企業。製造面板所需的玻璃基板和彩色濾光片主要來自日本。一條8代線接近40億美元的投資,有一半會用來購買佳能公司等生產的相關設備。」京東方劉丹告訴財新記者,假設一條8代線總共能產生30億元利潤,一開始就會被日企拿走15億元。

  在家電業內人士劉步塵看來,未來韓國的液晶面板競爭力也會很快下降,因為他們在圖謀向OLED轉型。

缺席OLED

  三星電子會長李健熙曾說,「電子企業們正展開混戰的顯示器領域,是決定未來哪家企業獲得領導權的複雜領域。」從CRT到LCD時代,面板技術變革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全球彩電業的競爭格局。如今,業界開始了對下一個可能引領行業趨勢的新技術OLED電視的研發爭奪,三星更是在集團層面將生產OLED電視看作關係企業生死存亡的大問題。

  OLED和LCD不同,自有光源,更薄更柔軟,甚至可掛可卷,反應速度比LCD快1000倍以上,同時更加省電。這無疑是顯示領域的一場革命。

  當前,OLED主要用於智能手機。在大尺寸切割方面,雖然三星和LG曾展示過其OLED電視,距離量產還有很長的路。「尺寸越大,良品率越低,所以只能用在中小尺寸上,比如三星手機以及PAD上。大尺寸的良品率在20%到30%之間,工藝成熟度和良品率問題影響了整個OLED的終端推廣。」劉闖表示。

  此外,超高清電視逐漸推向市場後,也可能延緩OLED電視上市的時間。梁振鵬認為,一方面超高清電視能搶走等離子面板的市場份額,因為後者在分辨率上很低;另一方面,超高清電視的推出將迫使OLED生產廠家進一步投入人力、物力提升OLED的分辨率,在技術上也會將量產時間表至少推後兩三年,「因此未來三到五年內,OLED對面板行業不太可能造成實質性影響。」

  楊東文也認為,OLED 電視要真正產業化至少需要三年時間。他表示,當前的超高清電視在清晰度和色彩飽和度等方面得到很大改善,對OLED電視是強勁的競爭,「國內面板企業與其在OLED技術上大量投入,不如提升LCD技術,比如在超高清上多下功夫。不僅投入少,價格更便宜,技術也更易突破。」

  華星光電相關人士則更為樂觀,「目前OLED技術尚存在技術瓶頸,難以在大尺寸面板上進行商業應用。LCD目前依然是市場主流,佔有市場90%的份額,仍然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因此OLED電視難以在短期內獲得普及,未來8-10年LCD電視依然是市場主導者。」

  但更多業內人士認為,兩三年後,OLED可能會量產,一旦OLED大批上市,將對LCD帶來巨大衝擊。「預計2015年之前OLED將大規模走向市場,最遲明年消費者有望在商場看到大屏幕OLED電視產品出售。」劉步塵告訴財新記者,三星、LG和索尼都在積極推動OLED,但沒有看到中國企業在OLED上有實質性動作,尚停留在前期準備層面。

  「OLED技術也是三星和LG在中國遲遲猶豫不決的原因之一,他們在考慮是直接建一條OLED生產線,還是繼續投資LCD8.5代生產線。」劉闖認為,三星和LG的中國項目在金融危機前就已獲批,除了受前兩年面板行業過剩等因素影響延遲開工以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沒想清楚到底投哪種生產線。如果等OLED生產線在韓國成熟時再來中國投,時間上跟不上。「因為產出後還要爬坡,面對市場挑戰。而OLED更薄、應用也更廣,除了手機、電視、電腦,在公共顯示器比如大型活動現場的顯示設備方面可能市場更大。」劉闖表示。

  當前國內企業還在大上液晶面板高世代線。業內有種聲音認為將LCD技術工藝和設備花少量資金升級,也可生產OLED。但看看三星在OLED上的突破之難,這種升級轉換恐怕不易。「現在中國企業與日韓企業在技術層面差距並不大,一旦三星推出新技術,台灣拿到樣品三個月後就能研發出來,而大陸半年後也能研發出來,技術差距越縮越小,市場卻未必會等你。」劉闖表示。

  楊東文認為,除了技術上需要進一步突破,國內面板企業還面臨兩個重要挑戰,一是投資主體太多,各級政府的介入導致運營效率降低;二是OLED的投資主體可能更多,滿地開花、資源不集中,技術難題就更難突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750

盤點這幾年的投資失誤 - 也許我們都是盲人摸象 icefighter

http://xueqiu.com/1622002697/23494271
早醒了,睡不著,起來寫文章。想不到雪球上5點鐘就有人敲開市鐘了。

10年開始投資股票,真的是無知無畏,什麼都不懂。我經過一番自我摸索,看中了港股復旦張江。可惜資料很少,我在網上用各種關鍵詞,拚命挖掘資料,拼湊了一些文章,即使到現在,在網上搜索復旦張江的投資文章,好像基本上只能搜到我寫的,其他人的依然不多。

投資復旦張江不能算賠,我滿倉持有半年多還是一年,可能是略虧,我就出來了。

A股這個時候我主要研究並發文看好的只有兩個股票,昆明製藥,福瑞股份。昆明製藥還算看得準,但是福瑞股份就走眼了。這個股票我沒有買,但是公開發文看好的也算投資失誤。

我之前已經反覆總結過復旦張江和福瑞股份的投資失誤。說白了,就是新技術,都有各種侷限性,不要過於盲目樂觀。但問題是,我現在看多了商業歷史,才知道,破壞性的創新技術最開始也都是缺陷纍纍的,例如火車最開車都不如馬車跑得快,而很多技術看起來完美無缺,到頭來卻失敗了,例如摩托羅拉的銥星,例如通信業界傾力打造的ATM標準最終敗在IP這種簡單為美的草根協議之下。經驗教訓就是不要盲目對新技術新路線過於自信,測不準的概率很高。

再後來,就是讓我悔恨的投資失誤了。我幾乎在2011年中集安瑞科的歷史性底部前後一兩天,半倉抄底了這個去年的超級大牛股。只可惜,後來我在諸多名博的文章誘惑之下,慢慢將倉位轉向中國熔盛重工,匹克體育,聯邦製藥等股票。錯失了中集安瑞科的收益,反而造成了一些虧損。當然,由於我09年在期貨上的投資教訓,我已經學會了止損。很多價值投資者很自信,不止損,我想這也許是很多名博主後來銷聲匿跡的原因吧,滿倉一個股票,結果後來深套不休,例如曾經有一個賣房滿倉押寶中泰化學的博主。

熔盛重工,匹克體育,聯邦製藥,這幾個股票對我在投資上的啟迪其實遠大於它們帶來的經濟損失。熔盛重工,當年我是看朱文兄的博客買入的,朱文兄至今依然把它作為港股第一倉位,但是他持倉眾多,很分散,風險不大。

這幾個股票,最大的啟迪之一是不要盲目逆向投資。這方面林奇的文章很好,不要為逆向而逆向,我也反覆引用。很多時候,人們往往被某個事物曾經的泡沫和盈利高峰所吸引,夢想著重現輝煌,殊不知,這種時刻往往是數十年一遇的,例如07年的航運暴利,09,10年的棉花暴利,甚至11年的水泥暴利可能都算。熔盛重工的輪船業,匹克體育的體育服裝,聯邦製藥的抗生素原料,都不知道何時能夠脫離行業的低谷。大家都夢想著很快回到過去的高峰盈利,只可惜,消化不良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而他們的轉型方向海工,更加差異化的體育服裝,胰島素等,都充滿很多不確定性。

現在,對於這種股票,我會更傾向於右側交易,就是看到了行業的週期明確有了改善信號,或者公司的轉型開始展示成效才考慮買入。如果是左側抄底,那麼一定要重視資產負債表,如果像熔盛重工這種資產負債率過高,多元化的業務相互之間無法對衝風險的,我基本上不會考慮。

前一段時間我也初步研究了大成生化科技等股票。這個股票之前以研究羅欣藥業出名的愛麗舍大哥好像已經買入建倉。但我的結論還是等等。與熔盛重工一樣,資產負債率很高,而且週期性嚴重,原有的氨基酸很難重現過去的輝煌,新轉型的植物醇還遠遠沒有技術成熟,誰知道何時能夠規模盈利。

現在這兩個股票都已經創新低或者即將創新低。

聯邦製藥我曾經發文表示,相比科倫藥業,更看好聯邦製藥。現在看來,這完全就是錯誤。我當初的主要論點就是:聯邦製藥新轉型的胰島素前景好,科倫藥業從大輸液往抗生素轉型,不靠譜。啟示有幾個:首先,對於公司的主營業務要深刻認識,它究竟會如何發展?現在看起來,科倫的大輸液比起聯邦製藥的抗生素原料還是要好。其次,轉型一定能夠成嗎?胰島素這種高難度的細分市場,是中國企業這麼容易突破的嗎?特別是聯邦製藥這種沒有深刻思路的公司?

我看了sosome老大的港股逆向分散投資的實盤倉位,聯邦製藥的倉位最重,恐怕他潛意識裡也還是有看好醫藥股的主觀偏見,所以才對聯邦製藥分配了最多倉位。其實,聯邦製藥的主營業務不穩健,新業務不確定性大,資產負債表也不算特別好,這個公司的運營能力總體上是一般的,股價也不算便宜,沒有低於淨資產。

A股這兩年我主要的失誤就是永輝超市,嘉麟傑。說實話,這兩個股票我買入後也都很快清倉,沒怎麼虧損。永輝超市我是因為門店裝修攤銷期限過長有虛增收入風險賣出,但現在看來,永輝超市主要的問題還是估值太高,同時它的生鮮模式不一定有我們想像的牛,可以跨地域不斷革其他現有超市的命,同時忽略了房租和人力成本對超市行業的系統性影響。

嘉麟傑當初我拿來跟探路者和魯泰對比,說白了主要是基於它的小市值,它現有業務戶外服裝高級面料的壁壘,以及進入戶外服裝高端品牌的前景。教訓有幾個,第一個,跟聯邦製藥等一樣,主營業務的壁壘估計錯誤,它的戶外面料壁壘還不如魯泰的色織布壁壘高,業績下滑更厲害,第二個,新轉型的業務成效很慢,不確定性很大,高端品牌哪有那麼容易塑造?探路者走大眾入門級產品路線,正好趕上這幾年的景氣,所以估值雖高,業績還是增長的。魯泰的襯衫轉型慢,但是它的現有面料業務很堅挺,業績比較穩定。嘉麟傑這種小市值公司反而是業績下滑最厲害的。

最後一個就是中國食品了。去年我主要投資的是醫藥股,A股片仔癀,東阿阿膠,港股廣州藥業,中國生物製藥,李氏大藥廠等。中國食品當初主要還是衝著它的業績在逐年轉好,甚至在張裕等同行下滑的情況下,它半年報逆勢增長,給了我危險的心理暗示。另外,它的食用油我覺得應該是大眾消費品,有提升潛力。後來考慮到紅酒行業的危險,我還是清倉了,沒有虧損,幸運。年報出來,讓人大失所望,不僅紅酒理所當然下滑,食用油竟然破天荒虧損了。

昨天又思考了一下紅酒行業。我感覺,也許多數時候我們都是盲人摸象,自以為看懂了一個行業和公司,其實南轅北轍。之前,有多少人在中葡股份,張裕等紅酒股上摺戟?也許,大家跟我一樣,都是衝著紅酒在中國的人均消費量低於世界水平,紅酒的健康優勢,紅酒替代白酒趨勢這些美好潛力去的。但是,紅酒行業真的那麼容易複製白酒的輝煌嗎?

白酒的成功,其實有很多因素,例如中國投資驅動的社交需求,中國的文化傳統白酒佔統治地位,紅酒是舶來品,面臨國外紅酒的激烈競爭,白酒比起紅酒更加共性化但同時還保持個性化,例如白酒都是勾兌的,容易規模生產,而紅酒都是年份酒,不同年份的天氣導致紅酒質量不一樣,價格也顯著有差異。

國外紅酒品牌太多了,似乎都是小眾品牌,家族企業,例如我在南非Woolworth看到過差不多有數十個品牌數百種當地紅酒,價格也都不貴,很多折合人民幣才幾十元。我也看過南非的紅酒雜誌Wine,去過開普敦的著名酒莊參觀。

也許紅酒就TMD是一個小眾的長尾路線的個性化行業,不適合規模化生產,適合慢慢經營而非學快速消費品鋪天蓋地鋪貨,把自己和渠道撐死了。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不管是張裕,還是中國食品,中葡股份,也許都不是很好的投資標的,估值都太貴,小眾產品想指望業績暴增,不現實,所以必須要求安全邊際。

不管是長城的酒莊酒路線還是中葡的葡萄園限產路線,我相信是正確的選擇,回歸小眾經濟長尾路線,提高質量,限制產量,但是,在面臨國外紅酒競爭,以及如何適應紅酒的個性化營銷方面,都還有很多不確定性。

也許,葡萄酒行業,最好的投資標的還是王朝酒業呢,價格低,即使自己的品牌無法復興,它的紅酒庫存和葡萄園也可以轉手賣個好價。誰知道。

總結自己的幾年投資歷程,最大的感受還是不要過於自信,我們也許都是盲人摸象,真的能夠洞察一個行業和公司的本質,而不是僅僅靠運氣賺錢?終極的制勝之道還是要兩手準備,一方面儘量追求安全邊際,多多研究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和企業的管理層是否誠實還是貪婪,另外一方面深刻瞭解行業和公司的本質,明白它們為什麼成功,為什麼失敗?一方面固然要儘量多蒐集和研究數據,另外一方面也要努力用常識和邏輯思考,數據會有矛盾衝突,只有常識和邏輯能夠指引方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364

傅格禮:pre-IPO模式在未來幾年將消亡

http://www.eeo.com.cn/2013/0503/243397.shtml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陳慧晶 IPO市場的停滯拷問著PE的生存和轉型,對此,專注於德國和意大利市場的私募股權基金曼達林基金的執行合夥人傅格禮(Alberto Forchielli)在北京接受了經濟觀察報記者的專訪。

經濟觀察報:IPO暫停後,不少PE都陷入了困境,如何退出已經成為PE最熱的話題,您如何看這種現象?

傅格禮:這是中國PE市場泡沫的破裂的必然結果,市場被過度投資了。現在有700多家公司在排隊申請IPO,加上市場上已存在的8000多家PE的少數股權投資,這樣加起來近9000家。考慮到證監會一年最多處理300個左右的申請,那麼消化這些存量就要30年,所以我可以預期pre-IPO模式在未來幾年裡將會消亡。整個PE產業亟待變革,要轉變投資模式。

除了PRE-IPO外,PE的其他投資模式還有包括如全資併購、併購重組,二級市場轉讓和境外投資等四種。具體來看,對併購來說,因為企業主大多不想全賣,不想喪失控股權。很多PE只擁有企業的少數股權,併購實施的難度較大。

併購重組是在中國非常適合的方式,但在中國併購很難做,這裡有政策和法律的原因。收購不同的企業再把它們重組在一起是很難的過程。即便如此,這個方式也勢在必行。

二級市場也會逐漸成熟的,現在也有了專做二級市場的基金。當然,二級市場成功與否也取決於這些機構是不是還依賴於重啟pre—IPO模式。因為這是對未來的預期,否則就沒有人接盤了。

而海外投資的機會很多,但海外投資對機構的經驗要求更為嚴苛,最主要的是要有當地的資源,國內的投資機構需要在國外擁有當地的團隊和資源,但這些不是中國投資者馬上就能完成的。

因此,中國PE的未來還是值得期待的,但每種模式都有很長的路要走。我認為,未來幾年中國的PE市場將會比較艱難,將會是一個緩慢的變革過程。

PE要有多種的退出方式,就必須要改變投資模式,因為還無論在什麼場合,少數派都沒有話語權。只要市場保持不變,少數股權投資就沒有未來,唯一的出路就是IPO。沒有任何其他的撤出方式,只能期待市場走高。沒有什麼辦法,少數股權投資本身就沒有任何價值,誰會接手?

經濟觀察報:很多PE機構採取的是項目制投資方式,就是有好的項目就投,這和海外的PE投資方式有很大不同,您怎麼看這兩種方式?

傅格禮:所有的投資在進入的時候就應該考慮好退出方式,如果沒有好的退出機制,那麼這個投資就並不是一個好的投資。

項目制的投資方式涉及到專業性的問題,投資的行業不集中的話,他對這個行業可能不會十分的瞭解。另外,如果大家投資是對一個行業一擁而上的話,可能會對這個項目的價格抬高,從而大大縮減了回報。曼達林基金的投資主要集中在我們認為比較有潛力,專業技能比較集中的領域。

經濟觀察報:今年的城鎮化戰略對投資帶來哪些機遇?可以關注哪些行業?

傅格禮:我認為所有和城市化進程相關的行業都已經飽和了,如建築、室內裝潢、家用衛浴產品等。因為在這些領域,中國早就下大力度投入過了。所以,即便我認為城市化是一個巨大的商機和市場,我也不看好現在外圍的投資者還能在這裡分一杯羹。

比如像我們是不會投資給在中國做與城市化相關事務的公司的,我覺得現在已經有很多這樣的公司了。

這個行業已經趨於飽和,公司間競爭激勵,雖然城市化是中國經濟的主要驅動力,但是由於已經有太多人在這個行業做投資,已是片紅海了,現在已沒有什麼利潤可言了。

經濟觀察報:那您認為現在中國哪些行業還有較大的利潤空間?

傅格禮:在接下來的20年裡,環境這一塊將會需要很大的投資,比如空氣、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而這些投資遠遠不夠。其次是醫療保健,未來很多年這個行業在中國都會增長。第三個是油氣相關的行業。中國十分需要石油的代用品,而天然氣就是其中之一,所以中國將會增加對天然氣的進口量,這將會為油氣相關產業這一塊帶來前所未有的商機。

像環境和醫療這塊,已經熱了一些年,但我們認為在細分行業中門檻比較高,所以可能中短期內不會出現飽和的現象,但是長期來看,最終還是會出現投資過剩的情況。醫療行業現在是供不應求的,這樣的行業需要達到一定的標準才能投資,得到政府的批覆及執照,而通過這些批覆及執照也是需要一定時間過程的。我們在蘇州投了一家原料藥生產企業——蘇州天馬天吉生物製藥有限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203

70歲買新樓「我要歎埋呢幾年!」

2013-12-26  NM
 
 

 

我是高艷霞,就快七十歲,住喺筲箕灣幾十年。臨尾呢幾年,我要住豪啲!我剛剛用咗六百七十萬元,一筆過現金買入房協新盤樂融軒單位,仲租埋樓下長者屋俾六十幾歲嘅阿妹住。呢個盤推銷「長幼共融」,我就來個「老老共融」。以下係我嘅故事:

買筲箕灣樂融軒前,我專程去長沙灣睇過示範單位,諗過度過才入票,結果抽中第六號籌。記得當日買樓要袋文件,又諗住之後shopping,所以拖住一個喼,仲同記者講笑裡面全部係現金!係呀,銀行唔會借按揭俾我呢啲老人家,所以我諗住一筆過現兜兜俾晒佢。五百呎兩房單位,要六百幾萬,貴係貴啲。不過,唔緊要啦,我要歎埋呢幾年,成世人都未住過全新樓。老人家呢,唔好睇得啲錢咁緊要,買咗個單位歎吓先,死咗咪又係剩番俾啲後生,帶得落棺材咩!我性格係好大家姐嘅,租埋樂融軒樓下單位俾六十幾歲嘅阿妹,租金一萬二千元,咁就可以互相照應。阿妹都話:「我死都黐住你呀,家姐。」妹夫已過身,有個仔,但成日出埠照顧唔到佢,咁我照顧啦!樂融軒啲老人屋唔使交管理費,只要我樓上層樓未賣,就每兩年自動續租,租金有可能會加,但唔愁佢突然趕你走。房協想做到「長幼共融」,想啲後生仔買樓,再租埋樓下老人屋俾長輩,方便照顧,但現實邊有咁理想。我改做「老老共融」,阿妹第時嘅長者屋,有視像電話直駁上我屋企,有乜唔妥搭升降機落去就睇到佢,落雨都唔使擔遮,幾方便。

因鋪位致富

我為自己未來日子打算好,後生唔明我哋諗法。你知唔知香港好多大廈入口,都有幾級樓梯?第日我要坐輪椅,邊個幫我搬張輪椅?唔通等啲仔女得閒先帶我出街咩,帶一、兩次都嫌你煩啦。呢啲係好現實嘅問題。有街坊話我:「唏,你都未坐輪椅!」等到坐輪椅先諗就遲啦,而家叫未雨綢繆!由細到大,我都好識為自己同身邊人計劃;五個兄弟姊妹中,我排第二,對上一個大佬。為咗兩個妹同細佬可以讀多啲書,我喺東華三院小學畢業就出來做嘢,幫老豆打理佢間雜貨鋪。我哋幾兄妹關係好好,好多嘢都係我話事。老豆走咗,我接手生意,十年前退休交番俾阿哥。我哋呢輩個個都老啦,免得第時因爭拗,親戚都無得做,今年初,決定賣走老豆剩落間雜貨地鋪,每人分咗幾百萬。喺香港有鋪位就可以致富;老公做傢俬裝修工程,早年又買落間千幾呎地鋪,前鋪後居,三年前亦俾田生地產收埋,於是買間三百幾呎嘅舊樓住吓,樓齡三十幾年,但有天台可以種吓花。成間屋連水喉、電線、傢俬,都係我哋自己搞掂!

半夜屙尿好麻煩

不過人老咗,住落先發現間房太細,成日半夜起身屙尿,要跨過隔籬個人先落到床,點掂呀!唯有老公瞓出廳。我哋捱咗幾十年,老嚟仲要晚行朝拆,唔使咁淒涼啩,所以我先決定:換樓!不過而家有個難題,樂融軒要一年後先交樓,我喺半年內賣唔出而家住緊嗰層舊樓,就當我投資者,要俾五十萬元印花稅。(編按:今年二月政府推出調控樓市第三招,任何有物業業權的人士再買樓,就要交雙倍印花稅。)究竟有無酌情權呢?我無向政府攞過錢,咩綜援、資助,乜都無攞過o架。半年真係太趕,賣樓唔係賣棵菜囉。我亦唔靠啲後生,你哋一個早餐都幾十蚊,我等麵包鋪十二點後減價先買,仲可以食足四日。我唯一貪靚啲,靚衫要喺馬莎買;又鍾意同啲仔女出門旅遊,佢哋搵好晒旅行社,都係由我俾錢,大家開心,對錢唔好咁執着。留番啲錢俾後生?唔係話唔留呀,係我要享受咗先嘛!你諗吓老嚟瞓廳,好凍o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2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