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年产6800万台电脑基地落户武汉 富士康内迁路线图初具雏形


http://2009.nbd.com.cn/newshtml/20100806/2010080602340426.html


每经记者  翟敏  发自深圳

        8月5日,全球500强企业富士康科技集团在河南郑州举行盛大招聘会。据当地媒体报道,设在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051、052号展位的富士康招聘现场人头攒动、水泄不通。

        而就在同一天,位于湖北武汉的富士康科技园内,流水线上的工人正在组装一台台电脑。据武汉东湖高新区有关人士透露,富士康近日已与武汉东湖高新区签订协议,承诺将年产台式电脑6800万台(件)的台式电脑生产基地移至武汉。

        武汉只是富士康内迁的科技园区之一。目前,集团从沿海到内陆地区的布局已全线展开:昆山、郑州、烟台、天津、重庆等多个城市,均成为富士康棋盘中的重要棋子。

富士康“落子”10余城市

        2007 年4月,富士康武汉科技工业园正式奠基。仅过3年,在2010年上半年,武汉富士康出口就达到7.73亿美元,占到武汉市出口总额的将近1/5,富士康已 在武汉经济版图上占据重要位置。在富士康武汉园的展示厅内,有一张富士康全球布局图。这家全球最大的电子代工厂商、中国最大的出口企业,2009年出口创 汇508亿元。其代工客户全都是大名鼎鼎的IT业巨头,如戴尔、惠普、索尼、诺基亚、苹果、西门子等。

        庞大的武汉科技 园,连同昆山、郑州、烟台、天津、重庆、西安、太原、廊坊等多个城市,在富士康棋局中遥相呼应,各自扮演着重要角色。据富士康集团人士粗略介绍,全国布局 战略中,郑州主要生产苹果手机,武汉生产台式电脑,PCB厂将移到河北秦皇岛,光电落在山西晋城,游戏机落在山东烟台,手机在河北廊坊,笔记本电脑重心选 在重庆落户,深圳则主打研发和技术要求更高的苹果组装线——庞大的富士康可谓全面转移、“多点开花”。

        富士康相关负责人早前在深圳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富士康龙华工厂最终将只保留10万人的规模。而以深圳共40多万的员工总数来计算,北迁人数将占3/4。

        毫 无疑问,随着富士康的内迁布局雏形初现,落户城市和富士康之间,都将在对方未来的发展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仅以武汉为例,在此轮布局中承担了富士康台式 电脑主生产基地的角色。富士康武汉园区每年台式电脑及相关产品的生产规模将达到6800万台(件),武汉光谷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台式电脑生产基地。最终,全 园区年产值预计会超过1000亿元,人员规模将达到10万人左右。

内迁将促进珠三角产业升级

        随着新项目 的迁移,富士康一大批配套企业也将内迁。每一座城市的富士康工厂周边,预计都将有几十家生产产品结构件的配套企业落户,今后甚至还将达到100多家配套企 业聚集。这也被一位业内人士称作为  “母鸡带小鸡”的模式。“首先是惠普、戴尔等巨头内迁,形成了第一级厂区,进而影响以富士康为代表的第二级阶梯的代 工工厂跟随其后,第三级阶梯则由那些作为富士康配套的企业组成。三级阶梯形成的产业集群,足以使得内地城市‘拱手相迎’。”上述业内人士分析。

        而 在新落户城市快速形成新产业集群的同时,将是富士康深圳龙华基地的急剧萎缩,甚至逐步变为空壳。目前,经深圳龙华出关的电子消费品数以亿计,涉及的产品包 括手机、电脑、显示器和游戏机。而这些整装待发的难以计数的集装箱,绝大部分均通过深圳盐田港和赤湾港出海,运往全球各地。

        据湘财证券研究报告称,如果形成大规模的代工产业转移,由此形成的物流业也将随之移位,珠三角港口尤其是深圳港集装箱生成量势必明显受到影响。但另一方面,富士康工厂外迁对珠三角代工经济具有深远意义,可以推断产业结构升级势在必行。

        分析人士认为,富士康在深圳的加薪行动以及在多个城市的全面布局,将吸引大批用工内移,并在深层次上将提升工人对于薪资以及办公条件上的隐形要求,从而迫使珠三角制造业产业升级。而实际上,目前在珠三角,用工荒现象已经有所显现。

        富士康一名内部人士表示,郭台铭真切希望他的加薪和内迁策略能搅动中国代工业。如果郭台铭成功了,他也有望重画世界“代工版图”。从目前的情况看,郭台铭正一步一步将这个想法变为现实。

心理素质成招工考核指标

        不可否认,富士康最为引人关注的焦点仍是其员工关怀和安全问题,这也正是富士康方面所重视的。

        富士康武汉人力资源处经理张中良日前便对媒体公开表示,招聘工人“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心智成熟”,富士康已将员工的心理素质纳入了重要的考核指标行列。面试时将有专业心理咨询师与应聘者进行面谈,以了解其心智是否成熟健康,从而决定是否录用。

        富士康方面介绍,目前,富士康武汉公司普通工人的基本工资为950元每月,10月份还将进行一次调薪。此外,每天超出8小时的工作属于加班,平时加班可拿1.5倍工资,周末加班可拿2倍工资。

        2010 年上半年,令富士康焦头烂额的莫过于发生在深圳龙华的系列跳楼事件,从1月到5月,富士康员工曾连续发生“十二跳”恶性事件。这也被不少人认为是富士康内 迁的直接原因之一。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跳楼事件加速了富士康内迁,从而扮演了催化剂的角色,但本质上来讲,还是因为成本原因以及富士康所服务的企业 内迁连带所致。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员工问题在富士康内部正从敏感转为开放。据集团内部人士介绍,日前富士康方面一改往日的封闭与隔绝,主动带领记者等外来人员参观多个园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90

宏??24年只創acer 王品18年產十一個品牌

2011-12-26  TCW

 


賣牛排的開始賣咖啡,這是王品集 團今年在餐飲市場上,所投下的一個熱門話題。

從西式牛排、日式料理、燒肉、鐵板燒,到剛成立不久的咖啡店,王品集團餐飲品牌一個一個開出,目前不僅是國內最大本土餐飲集團,旗下的餐廳品牌數也是最 多。

王品成立於一九九三年,十年前,第一個王品之外的品牌——西堤成立,今年成立的曼咖啡,已經是第十一個品牌。

品牌與行銷常被視為是企業發展的最後一哩,精品、消費品、汽車、電子產品都要發展品牌,而品牌行銷人才卻又多數偏好投入消費品產業,如寶僑 (P&G)等國際型企業。師範大學餐旅管理研究所教授孫瑜華表示,餐飲業是個既古老又傳統的行業,擅長的是「開餐廳」,但卻不擅長把餐廳 經營成品牌,而王品不但成功建立品牌,甚至還打造出多個品牌,挑戰企業建立多品牌的高難度。對比科技業裡的宏?痋A一九八七年至今,只有維持acer一個 品牌。

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表示,台灣是淺碟市場,一個品牌的發展空間有限,終究會遇到飽和問題,而王品不甘只是一個中小企業,「為了追求成長,只有一條路,就 是不斷開創新品牌,找尋新市場。」

定位夠清楚從定價到產品,做出市場區隔

台大管理學院副院長李吉仁指出,經營多品牌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區隔,避免品牌之間互相打架;第一步,就是品牌的定位要清楚。

戴勝益為王品立下了多品牌的目標,不過,經營多品牌雖能為企業帶來營收成長,但如果每一個品牌,在菜色、氣氛、品牌識別等方面都很類似,當消費者認定這是 出自同一家公司,又感受不到差別時,便失去了經營多品牌的意義,甚至可能傷害到既有品牌,造成「雙輸」。因此,如何在各品牌之間做出區隔,異中求同、同中 求異,是經營多品牌需要重視的課題。

所以,當二○○二年王品只有三個品牌、共十九家店時,戴勝益找來在奧美整合行銷集團有十二年經驗、現為王品集團品牌部副總經理的高端訓,「那個時候叫作企 畫部,只有五位同仁,」高端訓說,如今已再由行銷部改為品牌部,共有二十六位成員,除了各品牌一位專職企畫以外,還有公關、設計、行動行銷、資料等不同功 能的小組。

王品發展每一個新品牌,會先指定一位負責的主要幹部,再加上店長、主廚、品牌總監,四人成為創業小組,在正式開店之前,就要確立新品牌的定位和差異化策 略。

舉例來說,「陶板屋」和「藝奇」賣的都是日式料理,但兩者從定價到產品,完全做出區隔差異,「陶板屋」定位為和風創作料理,所以看不到傳統日式料理必備的 生魚片、壽司、味噌湯,而把壽司換成炸飯糰或蒸飯,另提供了牛肉湯或雞肉湯等更多選項;「藝奇」則定位為中高價日本料理,六百八十元的定價比起陶板屋的四 百九十九元,貴了三五%以上,首先在價格上就做出區隔。

接下來,產品面也是不同走向。開創此品牌的負責人、王品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王國雄說,陶板屋偏向創意料理,藝奇還是傳統日式料理,但如何與同業競爭,產 生競爭力,就成了下一個重點,「我通常是這樣開始的,先去想日本料理有什麼地方還沒被滿足。」

王國雄說,一般人通常認為日本料理很貴、很高檔,但卻又太精緻,東西只有一點點,吃不飽,他在此看到機會點,所以把套餐餐量加大,做成雙主餐,在生魚片之 外再加另一個牛、羊、豬主餐,解決日式套餐料理常會有的吃不飽問題。李吉仁也分析,提供物超所值的套餐的確是王品每個品牌的成功要素之一。

只是,物超所值容易,如何做到超質又兼顧成本與獲利,才是最難的。

王國雄坦言,這些創新發想大部分的人也能做到,大家都會想盡量給顧客最好的,「但是反過來想,要如何在合理成本下,去供應這樣的菜色,這才是創業團隊最大 的考驗。」

成本有優勢透過集團聯合採購,議價空間大

在這方面,王品有兩個降低成本的優勢,第一是規模優勢。王國雄指出,透過集團聯合採購,達規模經濟,就可降低成本。

以牛肉為例,王品集團現在已經是國內第二大牛肉採購商,而聯合採購的優勢有二,第一點,同一部位量越大,越有議價權;再來是,能拿的部位越多,成本也就越 低,比方說,一次拿下整個大牛肩胛骨,就會比分開採購便宜。王品再把每一個大部位分切給各品牌使用,如板腱可給陶板屋,肩上肉給西堤。目前王品所有食材的 七○%都是透過統一採購,包括蔬菜、水果與雜貨等。

第二點,是店租成本。王品成功經營出品牌後,培養出目的型消費的客人,因此不用把店設在路口轉角等精華地段,反而多位於二樓,王國雄說,「我們會在一級商 圈的二級地點落腳,相對成本也低。」他表示,因為有品牌力,顧客會自己來找你,所以不用在醒目的地方等待客人上門。也因此,王品的店面租金占總營收比例, 幾乎是業界的一半不到。

戴勝益深知,一個成功的品牌,會為公司帶來更多的附加價值,這也是王品重視品牌的原因。但是,管理一個品牌還算簡單,當企業只有一個品牌時,不會有資源分 配及品牌衝突的問題,管理多品牌,則要把複雜的事做到簡單化。

品牌有個性不同餐廳服務生,笑容特色不一樣

「這時候,就要更謹守品牌定位,」王國雄指出,定位這項因素占一個新品牌成敗的七○%,再來才是差異化。

因此,王品品牌部同仁,從菜色研發階段就要加入,為品牌把關,不符合品牌定位的菜色就不應該出現在菜單。高端訓舉例,像是和風料理就不應出現紅酒燴牛腩、 西餐裡就不應出現中式小籠包等;這樣的取捨,看起來簡單,卻是一般餐廳最難做到的,「通常廚師會把好吃的菜,通通都放到菜單上,並沒有去思考所謂餐廳的菜 色定位,」他說。

除了菜色研發外,品牌部還會為每一個品牌量身訂制「十大品牌行動」,包括品牌命名、品牌識別規範、裝潢氣氛定調、服務個性、服裝儀容、店鋪音樂、餐具選 用、菜色命名、行銷活動等。

以服務個性來說,像是賣和風料理的陶板屋,服務生要像日本姑娘和藹有禮,所以要有「春風般的微笑」,而主打年輕客群的西堤則是要有熱情的笑容,還規定必須 是露出七顆半牙齒的笑容。

李吉仁點出王品成功經營多品牌的關鍵原因:在消費者看得到的產品、價格、風格,做出明確區隔,看不到的後勤、物流、採購,享有資源共享的好處。

高端訓說,其實餐廳每天開門營業,要為客人做的事情只有三件:提供美味的菜色、優質的服務、適當的氣氛,只要這三件事都能符合品牌定位,經營多品牌就不容 易失焦。

【延伸閱讀】第一步,就要做出差異化 ——王品集團品牌量產流程管理

1.決定要賣什麼價格是差異化的重要指標,第一步先把價格區間定出來。接著是產品內容,王品會從優勢下手,不碰中餐類。

2.選定「獅王」「獅王」也就是該品牌負責人,然後再找一位店長、主廚,加上品牌總監,4人共同成立「創業小組」。

3.鎖定消費族群菜色定位:例如有燒肉西吃,也有新米蘭蔬食的無肉料理。客層定位:無肉料理客層並非只鎖定吃素者,而是重視健康的消費者,所以菜色以營養 均衡為主。

4.決策中心過關在最高決策中心會議,每個品牌的獅王都會參與,檢視新品牌是否會和既有品牌產生衝突,避免市場混淆。

5.塑造品牌形象為新品牌命名、裝潢氣氛定調,從服務生的服裝儀容、店鋪音樂,到餐具選用,完全依據品牌個性設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23

揭秘:拉菲一年產多少? 網傳300萬瓶引熱議

http://www.chuangyejia.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2&id=6395

  2012年2月28日,「全球紅酒知識」發表微博,稱「中國一年拉菲銷量是產量的十倍」純屬造謠,並援引拉菲官網數據證明其全球總產量約1273萬瓶。

  2012年2月14日,一則名為「拉菲葡萄酒中國年銷量超300萬瓶為產量10倍」的微博在網上瘋傳,並引來各方關注,李開復、薛蠻子等知名人士也紛 紛加入討論行列,打算拒喝拉菲,以免上當。2月28日,「全球紅酒知識」發微博反駁,認為「中國一年拉菲銷量是產量的十倍」純屬造謠,並帖圖證明,引發網 民對拉菲產量的困惑。那麼,拉菲一年到底產量是多少?誰又能分清「此拉菲」是不是「彼拉菲」?

  事件回顧

  

中国经营报发表的名为“拉菲葡萄酒中国年销量超300万瓶为产量10倍”的微博。

 

  中國經營報發表的名為「拉菲葡萄酒中國年銷量超300萬瓶為產量10倍」的微博。

  2012年2月14日,中國經營報發表了一篇名為「拉菲葡萄酒中國年銷量超300萬瓶為產量10倍」的微博,最後署名來源為《新週刊》。微博中稱, 「各種冠以拉菲品牌的葡萄酒在中國的年銷量超過300萬瓶,而拉菲一年的產量僅為30萬瓶。」網友對此議論紛紛,李開復回覆稱,「避免上當最好的方 法:1)不喝拉菲,2)不喝茅台」;薛蠻子亦表示,「遵命不喝」。其實,「拉菲一年的產量僅為30萬瓶」的說法是一直流傳在中國葡萄酒界的說法,但其具體 來源我們不得而知。

  

“全球红酒知识”发表的相关微博

 

  「全球紅酒知識」發表的相關微博

  2012年2月28日,「全球紅酒知識」發表微博,稱「中國一年拉菲銷量是產量的十倍」純屬造謠,並援引拉菲官網數據證明其全球總產量約1273萬瓶。

  

“红酒百科全书”的网友在1月份的时候就曾发表微博对“拉菲一年的产量仅为30万瓶”表示质疑

 

  「紅酒百科全書」的網友在1月份的時候就曾發表微博對「拉菲一年的產量僅為30萬瓶」表示質疑

  其實,暱稱為「紅酒百科全書」的網友在1月份的時候就曾發表微博對「拉菲一年的產量僅為30萬瓶」表示質疑,並稱「所有拉菲集團產品(波爾多地區酒莊、其它地區酒莊和拉菲集團精選系列)合計約1150萬瓶。」

  對此,我們不禁要問,拉菲一年的產量到底是多少?30萬瓶的說法又是怎麼回事兒呢?

  拉菲家族知多少?

  「拉菲」二字是由羅斯柴爾德家族所經營的「DomainesBarons de Rothschild(Lafite)羅斯柴爾德男爵拉菲集團」的簡稱,除了擁有法國波爾多地區的拉菲酒莊外,羅斯柴爾德(拉菲)集團還在法國朗格多克、 葡萄牙、智利、阿根廷等地擁有多家酒莊。這些酒莊都隸屬於拉菲集團,因此其產品正標及膠帽上都有集團的五支箭標記,但這些產品只能算是集團產品,而不能稱 為拉菲酒莊產品。

  1 法國的拉菲

  在法國,分為出自波爾多地區和出自朗格多克地區的兩類拉菲。

  波爾多是羅斯查爾德男爵拉菲集團在全世界最重要的葡萄酒基地。波爾多地區的拉菲又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其傳統莊園,包括波爾多左岸梅多克區波亞克村的一級莊拉菲堡正牌(羅斯柴爾德拉菲堡)和波爾多左岸梅多克區波亞克村的拉菲堡副牌(拉菲卡許阿德);

  另一類是羅斯查爾德男爵拉菲集團在法國波爾多地區收購或控股的酒莊產品,包括波爾多左岸梅多克區波亞克村的四級莊都夏美隆、都夏磨房(都夏美隆副 牌)、美隆男爵(都夏美隆三牌),波爾多左岸蘇岱區的一級莊拉菲麗絲(貴腐甜白)、拉菲麗絲-卡莫(拉菲麗絲副牌之一)、科斯堡(拉菲麗絲副牌之二),波 爾多大區AOC拉菲麗絲-R(干白)和拉菲卡瑟天堂,波爾多右岸波美侯的樂王吉爾(波美侯區頂級佳釀)、樂王吉爾徽章(樂王吉爾副牌)以及波爾多左岸上梅 多克的布爾喬亞中級酒莊-岩石古堡(又叫拉菲皮亞爾),共13個產品。

  出自法國朗格多克的拉菲包括魯西榮大區科比埃法定次產區的奧希耶堡、奧希耶徽紋(奧希耶副牌之一)、奧希耶特愛絲(奧希耶副牌之二),朗格多克VDP的奧希耶西慕、奧斯葉紅、白,霧禾山谷紅、白,共8款。

  2 羅斯柴爾德男爵拉菲精選系列

  「羅斯柴爾德男爵精選」旗下共有三大品牌系列酒:「拉菲傳奇系列-Legende」、「拉菲傳說系列-Saga」、「拉菲珍藏系列-Réser veSpéciale」。其中拉菲傳奇系列包括波爾多紅、白、拉菲傳奇梅多克和拉菲傳奇波亞克;拉菲傳說系列包括波爾多紅、白、拉菲傳說梅多克和拉菲傳說 波亞克四款;拉菲珍藏系列包括特藏波爾多紅、白、拉菲特藏梅多克、拉菲尚品紅和拉菲尚品白六款。

  3 其他地區的拉菲

  除了在波爾多的葡萄酒產業,羅斯柴爾德男爵拉菲集團(DBR Lafite)亦在全世界各地尋覓優質的土地,拓展事業,為人們帶來更多美妙的葡萄酒。

  在智利,拉菲投資合作的酒莊為巴斯克酒莊(Vina Los Vascos),旗下生產拉菲巴斯克10世、特級珍藏、赤霞珠(著名的「窮人拉菲」)、霞多麗、長相思、桃紅、布里德和拉菲花園共八款佳釀;

  在阿根廷,拉菲集團與阿根廷卡氏家族(Catena family)聯手,在位於阿根廷葡萄酒重要產區門多薩心臟地帶的拉菲凱洛酒莊生產拉菲。旗下包括拉菲凱洛、拉菲阿曼卡(又叫拉菲安第斯)、拉菲愛汝三款酒。

  

拉菲各款酒的年产量

 

  拉菲各款酒的年產量

  拉菲年產量揭秘

  如上圖,拉菲官網標明了每一款酒的年產量,以箱為單位,按照每箱12瓶的數量計算,所有羅斯柴爾德旗下名為拉菲的酒的全球年總產量大致為1150.8 萬瓶至1273.2萬瓶之間,其中拉菲正牌,即大拉菲的年產量為18萬至24萬瓶之間,小拉菲的年產量為24萬至36萬瓶之間。

  拉菲究竟指什麼?

  通常,我們提及「拉菲」,指的都是世界頂級的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拉菲古堡,其年產量在18萬至24萬瓶之間。正宗的拉菲只產於羅斯柴爾德拉菲酒莊,正標上有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字樣,中文翻譯為「羅斯柴爾德拉菲酒莊」,這就是俗稱的「大拉菲」或「正牌拉菲」。

  由於酒莊在生產「大拉菲」時,為了保證質量,都是以手工的方式從平均樹齡為45 年的葡萄藤上採摘並挑選葡萄。不符合生產「大拉菲」質量標準的葡萄以及低齡葡萄藤結出的葡萄就用於生產俗稱「小拉菲」或「副牌拉菲」的酒。副牌拉菲的正標 名稱為「Carraudes de Lafite-Rothschild」,我們翻譯成「羅斯柴爾德拉菲珍寶」。

  羅斯柴爾德(拉菲)集團(DOMAINES BARONS DE ROTHSCHILD (LAFITE)除了擁有拉菲酒莊(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外,還在法國、葡萄牙、智利、阿根廷等地收購了多家酒莊。這些都屬於羅斯柴爾德(拉菲)集團,因此其產品正標及膠帽上都有集團的五 根箭標記(脫胎於羅斯柴爾德家族族徽,象徵羅斯柴爾德家族創始人的五個兒子團結一致。族徽中五根箭的交匯處是一個拳頭,下方還有3 個拉丁詞:團結、正直,勤勉)。但這些產品只能算是集團產品,而不能稱為拉菲酒莊產品。

  除了酒莊產品外,羅斯柴爾德(拉菲)集團還出品了適於日常飲用的地區AOC級系列酒,如地區珍藏系列(Reserve)、地區精選珍藏系列 (Reserve Speciale)、羅氏傳奇系列(Legende「R」)、羅氏傳說系列(Saga 「R」)等。這些產品無一例外地都有集團產品標記。很多不肖商人利用消費者不瞭解拉菲產品及不識外文這一特點,常以拉菲集團的系列產品冒充正牌或副牌拉菲 誤導消費賺取暴利。

  總而言之,所有名為拉菲的酒全年產量約為1150.8萬瓶至1273.2萬瓶之間,而各方所稱的30萬瓶的概念應該是指大拉菲,即拉菲正牌:拉菲古 堡,當然,從拉菲官網上的數據來看,其中依然有不小的偏差,因為拉菲官網顯示,大拉菲的年產量為18萬至24萬瓶之間。但是,無論正牌拉菲的年產量是怎樣 的一個具體數字,都無法掩蓋這樣一個事實:在中國,每年消費的「拉菲」的數量要遠遠超過正牌拉菲的產量。(文章數據來源:拉菲官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70

年產值三十億元 業者卻幾乎不受規範 牛樟芝產業鏈完整 合格業者竟只三家

2013-06-03  TWM
 
 

 

全世界第一個為牛樟芝命名的人,來自台灣;兩百多篇牛樟芝相關的國際期刊論文,也來自台灣;台灣甚至有多達四百位教授研究牛樟芝。然而,一份報告驚爆牛樟芝可能有毒,最驚悚的是開發十餘年的牛樟芝,真正取得衛生署認證的合格業者竟只有三家。

撰文‧賴筱凡

一份四十頁的報告,能掀起的蝴蝶效應有多大?答案是讓年產值高達三十億元、超過三百家的牛樟芝上下游廠商全跳腳。

早在今年三月,台灣開發牛樟芝業界裡,已經彌漫了一股不尋常的氣息,「當時已經有人拿著這份報告在找媒體,但到了五月才被踢爆。」一名進行牛樟芝研究超過十年的業內人士說,台灣牛樟芝產業鏈頗具規模,背後山頭林立,投入資源龐大,自然不希望坊間瘋吃牛樟芝的熱潮,受到任何影響;尤其牛樟芝下游業者每年產值就高達十二億元,若加計上、中游產值,每年逼近三十億元。

然而,一份生物技術開發中心(以下簡稱生技中心)未公告的四十頁研究報告,就好像打開潘朵拉的盒子般。報告內容洋洋灑灑,都是針對大鼠餵食牛樟芝之後的毒性測試研究,報告結論清楚寫著:經過十三周連續餵食牛樟芝粉末後,部分大鼠出現腎上腺腫大,肝與卵巢也出現重量增加的情況。

更荒謬的是,在如此龐大產業鏈背後,真正取得衛生署健康食品認證字號的,也就是經過毒性安全測試的只有三項產品,包括:葡萄王的「樟芝王菌絲體膠囊」、利得生技的「利得牛樟芝固態培養菌絲體膠囊」、國鼎生技的「國鼎牛樟芝菌絲體」。除此之外,國人吃下肚的牛樟芝保健品,就得不到安全保護。

生技中心實驗報告粗糙挨轟此次牛樟芝爆發有毒事件得從立法委員黃偉哲說起,「三月,我們接獲陳情,向生技中心調閱牛樟芝研究報告時,就有業者主動上門來『說明』。」拿著資料,黃偉哲話說得直接,一份去年二月就完成的研究報告,做完後卻束之高閣。他向經濟部、生技中心都調不到,非得揚言刪預算,才讓生技中心把報告交出來。

「生技中心這種態度,很可議。」黃偉哲搖了搖頭。

其實,這一切起源於兩年前經濟部啟動的一項「台灣本土天然藥物產業技術開發計畫──牛樟菇產品加值研發與應用」計畫,「當時,生技中心正在開發抗肺癌藥物,所以也想了解牛樟芝是否能用在肺癌用藥的開發。」生技中心副執行長郭美慧解釋。

為了驗證牛樟芝對抗肺癌是否有效,生技中心也同步進行了牛樟芝的安全性實驗。「只是在實驗嚴謹度部分,我們承認確實有討論空間,但這只是很初步的研究。」郭美慧不諱言,牛樟芝來源不同、直接磨成粉末餵食大鼠而非萃取,在在都讓生技中心這份實驗結果飽受批評。

利得生技總經理林進忠就質疑,生技中心的實驗操作,相當於一個六十公斤成人每天服用一百二十克的量。「一百二十克,若是做成我們這種膠囊,大概可以做好幾千顆,一天吃一百二十克,等於當飯吃了。水喝太多會水中毒、鹽巴吃太多腎臟會不好,這都是副作用,那你不能講水有毒啊!」一位業界人士說,近年來牛樟芝經濟產值龐大,背後利益牽扯廣泛;尤其在坊間瘋吃牛樟芝後,自然會對靈芝、冬蟲夏草等其他保健食品產生排擠效應。所以,當這份毒理報告一出,自然整個牛樟芝產業都被拖下水。

一直以來,牛樟芝業界背後龐大利益糾葛,都在枱面下運作,曾經有牛樟芝業者得知媒體將披露牛樟芝負面消息後,威嚇受訪者、當事者。「這幾年牛樟芝的功效被誇大,經濟效益驚人,連帶的,業者對牛樟芝的投資額也跟著加大。」南台科技大學生物科技系系主任李順來說。

獲保健食品字號即可販賣

若進一步拆解牛樟芝產業鏈會發現,從最上游的牛樟木種植、植菌與採收,到下游的生產製造、通路銷售,幾乎已經是完整的產業鏈。「這也是為什麼兩年前經濟部會挑中牛樟芝來做計畫,目的當然是希望扶植起整個產業。」郭美慧說,當時經濟部編列了三千萬元的預算,加上今年投入牛樟芝新藥開發的金額,前後已經投入近四千萬元,都是為了開創牛樟芝經濟。

其中,規模較大、且較為人知的業者,像是葡萄王、喬本生技、利得生技、國鼎生技等,可稱之為一線廠商,「這類廠商的牛樟芝培育規模,光要蒐集的牛樟木就動輒百噸、千噸。若以一噸牛樟木要價十萬元來算,要達到千噸規模的業者,投入成本就破億元。」李順來直言,在牛樟芝經濟效益日漸擴大下,各家業者投入的成本急速攀升,也讓牛樟芝產業潛藏風險。

另一方面,牛樟芝幾乎是台灣特有的天然藥物,「目前台灣光是研究牛樟芝的教授就有四百多人,成功登上國際期刊的論文就有兩百多篇,台灣投入牛樟芝的研發能量,應該是獨步全球。」李順來指出,近年醫界也開始投入牛樟芝的研發,就是希望讓牛樟芝的產業鏈更完整。

只是,牛樟芝產業鏈已臻成形,但針對牛樟芝的相關規範,卻少之又少。

「目前牛樟芝被定義為保健食品,它並不像新藥開發需要取得食品藥物管理局認證通過,才能做臨床試驗,只要獲得衛生署的保健食品字號,就能夠合法販賣。」林進忠說,利得推出的牛樟芝產品,就是唯三獲得衛生署保健食品字號的廠商;其他業者縱使如長庚生技這般規模,所推出的牛樟芝產品,也沒有取得衛生署保健食品字號,消費者卻還是能輕易地在市面上取得,形成管轄漏洞。

政府不訂標準 民眾恐被誤導查詢市面上的牛樟芝產品,相關的訊息量多不勝數,光是「子實體」與「菌絲體」就夠讓消費者搞不清楚;更何況依牛樟芝培育的方式不同,還可以再分成椴木栽培、液體發酵培養等。

林進忠認為,就像韓國的人參風行全球一樣,牛樟芝確實有進入國際市場的條件;但是,在牛樟芝來源這麼多情況下,到底要含有什麼成分才能叫牛樟芝,政府卻連這樣的標準都不敢訂出來。

在沒有標準的情況下,現在一般消費者只要看到產品成分有牛樟芝,就容易以為有療效而被誤導。

「我想,這些年牛樟芝的療效確實被過度炒作;但是否真的有毒,有待更多實驗去驗證,牛樟芝的功效會因人而異,培育方式的不同,效果自然也會不一樣。」近來牛樟芝的負面傳聞,都嚴重地挑動了牛樟芝業者的神經,讓李順來感嘆:「身為一名學者,我們雖然不需要推銷牛樟芝,但也不必刻意醜化它。」一份報告丟出的震撼彈,動搖台灣牛樟芝產業鏈,讓各家牛樟芝業者無不積極刊登廣告、發表聲明,就是擔心剛剛成形的牛樟芝產業一夕崩解。

儘管牛樟芝有無毒性,「短期內尚無人可下定論,但任何天然藥物原本就有副作用,要看在處理過程中,如何保留有功效的物質。」郭美慧說,生技中心進行這項研究,也是為了更了解牛樟芝。

只是,在定論牛樟芝有無毒性之前,主管保健食品安全的衛生署,得先對雜亂無章、良莠不齊的牛樟芝業者,先行整頓一番;不然牛樟芝的產值、經濟規模再擴大,只會埋下更多未爆彈。

產業鏈成形

牛樟芝年產值30億元!

上游

牛樟木種植

近兩年由於牛樟木遭急速砍伐,逐漸吹起一股牛樟木栽種風潮。

中游

植菌

在牛樟椴木上打入菌種,代工生產牛樟芝。

下游

生產

主要以膠囊、錠劑、滴丸、純液等方式成品,一線廠商如葡萄王、台灣利得生技、國鼎生技等。

販售

由於需求量大,牛樟芝通路也呈現百花齊放,甚至採取直銷販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949

那些做「土生意」的大學生:網上賣燒烤年入400萬,種香菇年產值1000萬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6139.html

7月24日,禹化普製作的金黃的台灣手抓餅

90後大學生禹化普大三時就當上手抓餅小老闆,2年來連鎖加盟店已開遍大學城

你曾經在北城天街小吃街吃過台灣手抓餅嗎?這家不到10平米的小店老闆竟是一位剛剛畢業的90後大學生。禹化普大三時就當上手抓餅小老闆,在兩年時間裡發展了4家直營店、1個加工廠和8家加盟店,年收入達250萬元。

每天下午4點,在北城天街小吃街店門口,已經有五六個白領在排隊。放麵糰、煎雞蛋、配作料……三分鐘後,兩個手抓餅新鮮出爐遞給了前面的顧客。和傳統烙餅不太一樣,這個餅千層百疊,面絲千連,外層是淡淡的金黃色,內層柔軟白嫩。

每天能賣400個餅

這麼多人包圍著店,為什麼還有顧客加入呢?「這五六個客人是活招牌。顧客也許不知道我們,但看著這人氣,就會吸引他們來嘗鮮。」禹化普說,小吃店的秘籍就是要保持人氣旺,排隊人越多生意越好。

「以前我們追求速度,人多了就一次出6個餅。」禹化普說,在2011年做第一家店時這個快捷的方式並沒有贏來顧客青睞。他特意跑到成都小吃街去考察,發現類似的小吃店老闆總是保持慢工出細活的狀態。即便店外已經排起長龍,也不慌。而前來的顧客絡繹不絕,等待著他們的美食。

禹化普回到重慶,開始要求師傅一次只做2個餅,甚至有時候做一個餅。這個營銷方式反響很好,餅保持最好的口感,排隊的客人反而更多了,每天平均能賣400個餅。

加盟店4個月盈利

禹化普的北城店是兩個月前開的,雖然租金掏了1.3萬元,但是卻成了店裡的活招牌。北城店現在每月能賣1.5萬個餅,憑藉這樣的人氣,禹老闆在月初迎來了三位新的加盟商。

禹化普說,從去年的5個加盟商情況來看,基本4個月就能盈利。加盟費收1萬元,門店3-10平方米即可,租金價格通常在3000元左右。扣掉原料、房租、水電煤及人工費用,按每家店最差賣300個餅算,一個月的純利潤平均為8000元。

一開始,禹化普想做連鎖直營模式,但當他們擁有第三家直營店時,開始打磨品牌。想要與大品牌競爭打開這個細分市場領域,必須吸引加盟商。

「每賣一個麵糰給加盟商,他們賺8毛,我們只賺五毛,薄利多銷。」禹化普說,按10個月算,5家加盟店每天至少購買2500個麵糰,一年僅靠賣麵糰營業額能達到100萬元。 

大學生畢業後種香菇:年產值達1000萬元

1986年出生的李正森從小在農村長大,心地善良、樂於助人,村裡老人擔水燒柴困難,他總是主動跑去幫忙。每當聽到大人們談論哪個村民無錢看病可憐時,他就幻想著自己將來當了大老闆,讓那些可憐的鄉鄰都能在自己的公司上班掙錢。

2009年,李正森從安徽建築工業學院畢業,在縣城找到了一份建築工作。由於所學專業對口,加之吃苦耐勞,工作有魄力,很受公司經理喜歡。一天,李正森回老家瓦房口鎮看望父母,和同村一個15歲的少年同坐一車,這孩子的學習成績非常優秀,可由於父親殘疾家裡貧困,考上重點高中就沒有上。這再次刺激了李正森的那個童年夢想:創業辦廠,帶領鄉親們一起走上致富路!

2009年秋,當地政府鼓勵大學生回鄉創業,村裡引進了肉雞養殖企業。在建築公司上班僅兩個月的李正森辭去工作,信心百倍地搞起了肉雞養殖,租地、貸款、建棚,他把周邊一些留守老人和殘疾朋友請來打工,連自己的父母也拉進來幫助管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第一次購買的4000隻雞苗在路上就熱死了一半,等到賣成品雞時,收購經理說2000只的養殖規模太小,相應的人工成本就會過高,賺不了錢還肯定要虧本。第二次購回的6000隻雞苗總算養大,可市場肉雞價格大跌,當他拿到賣雞款看著空蕩蕩的雞棚時,眼淚唰唰直流,賠了20多萬元,他三天三夜沒睡著覺。第四天強撐著給村民付工資時,鄉親們都知道他賠了,讓他先還銀行貸款再說,但他執意先給村民付了工資。李正森回鄉首次創業的一腔熱情就這樣被澆滅了。

李正森引種香菇純屬偶然。2010夏季,李正森為了彌補養雞的虧損,就跟著一個朋友搞起了豬苓購銷。有一次,他到安康寧陝縣收購豬苓,看到當地的食用菌產業很紅火,就動了栽培食用菌的心思。他發現柞水以前都是用椴木栽培香菇木耳,隨著人們對生態環保的重視,當地椴木食用菌產量必然會越來越少,而袋料生產香菇在柞水還很有限,這應該是一個致富商機,李正森瞅準了這一項目。寧陝的一位經理瞭解到他的創業經歷後,被李正森憨厚耿直、富有同情的心所打動,就同意和李正森合作。

2010年底,在小嶺鎮政府的扶持下,李正森在金米村租地40多畝,註冊資金300萬元成立了陝西正森農業生態有限責任公司,他還註冊了「正森」綠色食品商標。2012年李正森投資建設玻璃絲骨架大棚150個,購買高效滅菌爐、自動裝袋機、電動翻料機等食用菌生產配套設備50餘台,同時配套建設了裝袋車間、菌種室、接種室、鍋爐房、倉庫、冷庫和加工包裝車間。

金米村既是板栗大村,又是核桃改良大村,每年林木科管會產生大量的樹木枝條,還有大量的植物秸稈。自從在金米村建起食用菌公司後,他就從村民手中收購這些樹木枝條、廢棄秸稈和玉米芯、麩皮、玉米糠等,讓這些往日的廢棄物變成了錢串串。李正森還在生態循環經營上多動心思,對食用菌進行專業化生產、加工、銷售,將食用菌培養基使用後又作為有機肥料還田,整個產業流程確保不給環境造成損害,公司採取「公司+協會+農戶」模式,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示範帶頭作用,統一培訓、統一管理、統一回收、統一正森品牌銷售,提高了菇農抗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帶動周邊農民發展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2012年3月,在陝西正森農業生態有限責任公司的帶動下,金米村組建了金米食用菌產業協會,村上33戶農民加入協會,依託正森農業生態有限公司發展食用菌,僅去年村上生產食用菌150萬袋,產鮮菇1750噸,年產值達1000萬元。 

80後乞丐網上賣燒烤500元起家賺了400萬

1983年,李燁出生在鹽城的一個富裕家庭,父親在當地經營著一家大型餐飲企業。回想起當年的生活,李燁說那時雖還沒有富二代的概念,但自己絕對已經是了,我家的酒店叫興達大酒店,按照現在的說法應該算是一個會所了。我2001年在常州上大學時,每月生活費至少有5000元,在當時的校園裡絕對算得上是富二代的水平了。

但是好景不長。2003年,父親經營近十年的酒店破產了。李燁的生活費從每月5000多一下子掉到了100元不到。那段日子,李燁在常州一家電腦城門前扛箱子掙生活費,這樣一直堅持到2003年退學。父親破產後,全家一度在揚州嘗試養螃蟹,但是2003年遇到非典,又加上遇到發大水等意外,養殖場也沒有辦成。我們一家子就又回到了鹽城。

「回到鹽城時,總共只剩下500多元,全家人都在為生計發愁。我有一天晚上出去溜躂,看到一家燒烤攤生意非常火。想著這個成本小,後來免費給燒烤攤老闆打工。」師傅看李燁不怕苦、不怕累,就把配料毫無保留的都告訴了他。兩個月後,李燁自己的燒烤攤在鹽城師範學院旁開張了。沒想到很紅火,兩個月李燁一共賺了1700元。

生計有保障後,2005年,李燁又參加了高考,最終考進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院。在學校裡李燁讀的是多媒體設計專業,說是多媒體設計,實際上就是網頁設計等一些電腦知識運用的專業。他沒有一門心思死讀書「我白天上課,晚上就外出打工,主要是幫助商家做電商服務。最讓我驕傲的是我大二的時候,去了上海一家經營遊戲貨幣的網絡貿易公司,有點類似於美國的eBay網,這段經歷給我後來的電商生涯打下了基礎。」

2008年6月,李燁大學畢業後,懷揣創業夢想的他在同學、親戚的幫助下,創立了上海天天愛購網,但是沒多久因為股份的問題退出了團隊。

又一次跌入谷底,這時,李燁又想到了他的燒烤。李燁在上海讀書期間,父親也把他的燒烤攤從鹽城搬到了上海。2008年10月的一天,創業失敗的李燁在家幫父親打理燒烤生意,那天我腦子裡突然冒出一個念頭,在網店摸爬滾打多年,為啥不把燒烤店開到網上呢?說幹就幹,李燁開始著手創立他的網絡燒烤店。

 

女大學生投5000元開網店 年賺30萬買奔馳買哈雷

2012年4月,上大三的小魏瞞著父母,投入5000元開起了網店。「一開始也有些擔心,畢竟那麼多錢」,小魏說,網店的攝影、美工、售前售後等都需要技巧,她只能一步一步摸索,失敗了再重來。當時,她和男友每天打理網店,「從早上9點一直坐到晚上11點,還會因為壓力大而失眠」,她說,「那段時間,生活有點亂,我都長胖了好多。」提起前期的艱辛,小魏現在還有點叫苦不迭,「從廠家進貨,每次要進幾百件,壓力真的很大,害怕貨賣不走」。

2012年5月,小魏的網店終於有了起色,「算下來,第一個月我們就賺了2000元!」回憶起來,小魏難掩興奮,「當時高興慘了,覺得網店比開格子鋪更賺錢」。

一開始,小魏的網店主要賣手機殼,自己在手機殼上繪圖,然後拍圖擺上網,但生意並不好。後來,熱愛藝術的男友給了她一個建議,讓她注重獨特性,做出有自己風格的網店。

此後,小魏開始瞄準學生包市場,為了追求獨特性,她常常花錢淘一些風格奇異的進口手工包。一次,在英國的朋友說有一個牛皮包很好看,「我看了那個包的照片,感覺製作和風格很獨特」,小魏要朋友花幾千元錢買了回來,然後擺上自家鋪子賣,「好多人搶著要買,我感覺找到了出路」。

隨後,小魏開始經營風格獨特的手工包,且2012年6月起,網店的生意越來越好。「有一天,我接了300個單子」,小魏說,面對這麼大的生意,她和男友突然感覺不知所措。當時,店裡就只有他倆,包裝和發貨只能自己動手,「從早忙到晚,感覺像搬磚一樣,等到發完貨,我和他都感覺自己的手沒知覺了」。

小魏說,她店裡的商品都出自廣東那邊的廠家,為此她還去考察過廣東的廠家,看到有相關的生產資質後才同意授權。生產完後,貨堆在自己家裡,再由自己發貨出去。

「今年4月結算時,我發現竟掙了30萬元」,雖然知道賺了錢,但面對這個數字,小魏還是感到驚訝。現在,她的網店每週有200件的成交量,「算下來一個月能賣出去六七萬元的貨,除去成本能掙3萬元左右」。

在小魏的網店上,記者也注意到,她店裡的商品最便宜的7元,最貴的666元。上半年該店的好評數是2911,好評率達到99.71%。記者採訪瞭解到,好評數加起來等於賣出去商品的數額,也就是說,小魏一年內至少能賣出4000件商品,這其中還不包括打差評的數量。照她所說,一件商品利潤在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算下來,一年賺30萬完全有可能。

記者還瞭解到,該店信譽級別達到了4.8%,且有4顆藍鑽。小魏告訴記者,一個藍鑽是251分,也就是要251個好評才能升級為1顆藍鑽,2001分~5000分才能到4顆鑽。她現在已經有了4顆藍鑽,如此表明,她現在至少有2000個好評。

6月8日,小魏買了一輛價值13萬元的哈雷摩托車和16萬元的奔馳smart車,「男友開哈雷,我自己開smart」,小魏說,「其實我的想法很簡單,賺了錢就好好玩、好好享受」。記者問及是否全款付清時,小魏回答說:「都是分期分款購買的,我們不可能一次性把流動資金用在買車上,還要用來補貨和進貨」。

接下來,小魏想成立工作室,繼續做大網店。「打算再請兩三個人,分別負責攝影、美工和客服,讓一切都專業化的操作起來」,小魏說,成功沒有秘訣,她也是從失敗中一步步走過來的。

 

90後小女孩發明磁性剪紙一年掘金30萬

2008年9月,王子月到校報到,成了杭州師範大學醫藥衛生管理學院醫藥營銷專業的一名新生。之所以選擇這所大學,是因為她聽說這是一個提倡和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學校,她所崇拜的「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就是從這裡畢業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杭州離義烏很近,能更方便地實現她的創業夢想。

在學校裡,依託磁性剪紙等幾項專利,王子月組建起了自己的「飛點兒」磁性剪紙創業團隊,盡情地展現著自己的才華。2009年6月,她在義烏註冊了屬於自己的公司──義烏市廿分紅磁性剪紙有限公司。隨後,又與同樣抱有創業夢想的同學創立了磁性剪紙創意文化公司。2009年11月1日,王子月帶領她的磁性剪紙團隊參加了以「勵志、成才、就業、創業」為主題的浙江省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與全省85所高校推選出的300餘件作品同台競技,激烈角逐,並最終榮獲此次大賽的最高獎──「雙十佳職業規劃之星」。

2009年12月24日,王子月的磁性剪紙文化創意公司摘得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學生創業訓練營暨創業大賽」頭魁,領取了一萬元創業資金援助。主辦方還在杭州濱江區為王子月提供了免兩年租金的寫字間。

2010年1月20日,杭州日報大學生創業就業俱樂部、高新區(濱江)大學生創業園主辦的「相約在高新創業在年少」杭州市大學生創業創意選拔大獎賽中,「磁性剪紙文化創意」團隊,再次榮獲金獎,並從主辦方手中接過了一份賀歲大禮──5000元獎金和一份價值1萬元的創業資助協議書。

 

瀋陽大學生創業當「擦鞋哥」月賺1.5萬元

兩年前,瀋陽人李洪福從天津輕工學院本科畢業,學電子商務專業的他也和多數懷揣夢想的同學們一樣,將人生的落腳點選在了大城市。從天津到杭州,再到青島,他整天穿著職業裝和皮鞋穿梭在各個知名企業中。「工資不高,壓力極大,每天拖著疲憊的身體行走在大城市的燈火輝煌中,總感覺這樣的城市不屬於我,我也不屬於這樣的城市。」嚴重缺乏歸屬感讓李洪福對自己的人生開始了認真的思考。「之所以留在大城市繼續那個看似體面實則痛苦的夢,就是因為自己放不下上過大學這個事實。」

一個偶然的機會,李洪福發現擦鞋這個領域很有潛力。在進一步做了考察後,他發現了裡面的商機。「現在的90後多數自理能力都很差,穿的高檔鞋根本不會或沒時間去打理,而且現在奢侈品的需求加大,許多高檔鞋、包、衣服的後續保養都是個空白。」李洪福說,這個發現讓他產生了回老家創業的衝動,並開始去一些擦鞋店考察,並四處偷師學藝。

2012年12月,李洪福的「大學生香薰洗鞋店」在於洪區松山路低調開張。近30平方米的小店,他既是擦鞋工,又是老闆,每天忙得團團轉。最辛苦的一次,是除夕前的一天,他從5時起床擦鞋,一直幹到24時。「在小店打烊的那一刻,我的身體累得像散了架,但望著地上那些已經光鮮亮麗的鞋,我的心裡有了極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李洪福說,他之所以將「大學生」三個字加到店名中,就是想告訴所有顧客,他這個擦鞋工是個大學生,大學生沒什麼了不起,也可以為別人擦鞋。

剛開始,也有顧客好奇李洪福的選擇,覺得一個大學生當擦鞋工有些可惜。「大學畢業當擦鞋工,那上大學還有啥意義?」每到這時,李洪福都會微微一笑:「千萬不要把大學生的身份看得如何高,其實這個身份什麼都不是,可偏有人把它當成一件虛榮的外衣。我堅信只有放得下才能站得起,許多大學生埋怨工作不好找,其實就是這個身份把他們害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334

看透手搖茶小店 年產值400億的秘密

2013-12-23  TCW  
 

 

10坪小店就有7大功能

前場:生產工廠金流管理(收銀)行銷活動執行客服中心 1,200種品項:季推30%新品,要調配出1,200種飲料,屬於少量多樣的產業30秒出1杯:點單後會產生貼紙,舀料、雪克到封模出杯約10步驟,30秒出1杯1天800位客人:尖峰時1天約800位客人,要縮短等待時間得加派1至2個人力

後場:倉儲中心裝備維修人力資源(排班)

20天教育訓練:正職店員須經3個工作站、20天教育訓練,才能正式上線影響產量4大關鍵:1.商圈有無活動會影響人潮2.天氣冷熱如寒流恐衝擊冷飲3.突發狀況如修馬路恐影響購買意願4.平常日或假日買氣各不同

1年換3次強打飲品櫃台燈箱每年換2至3次,強打飲品和促銷活動。騎樓布條依行銷方案每月換1次。

茶沒賣完免費試喝行銷泡好的茶,在過期前的1小時會做成免費試喝品,當作行銷宣傳。

每月營收近100萬1人負責客製化點單。以1杯平均賣33元來算,單月銷售額約89.1萬元,平均毛利率65%,每月可賺57.9萬元。

維修DIY省時換現金店內有設備保養手冊,員工皆須熟練,若設備一故障可減少向總公司報修時間。

每天丟2大袋茶葉保鮮有專門機器煮茶,分10個煮製步驟。為確保茶的鮮度,平均每4小時就算到期,每天丟掉2個大垃圾袋的茶葉。

每3小時清一次庫存1天約賣900杯飲料,珍珠要準備10公斤。用13個步驟煮珍珠,每3小時沒賣完就要倒掉。

採購原料共來自12國店內飲料使用的原料分別來自台灣、美國、厄瓜多爾、智利、荷蘭、南非、印度、斯里蘭卡、泰國、印尼、澳洲、紐西蘭12國。

尚青ㄟ水果當活廣告櫃台旁的透明櫃,裡面存放各種新鮮水果,主要有蘋果、葡萄柚、柳丁、鳳梨等,檸檬則直接擺在櫃上。

1人機動控管人力配置因有尖峰、閒置時間,店長要調配人力,且依每人專長排班,前場強的A就配後場強的B。

註1:手搖茶泛指一般販售現做飲品飲料店,雖非全手搖、非全為茶類,此處僅以手搖茶代稱註2:以上內容採CoCo台灣門市為例,各國展店因應當地狀況而有所調整註3:部分數字僅為參考值,金額為推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077

【小敗局】年產值千萬,何以被高利貸逼上絕路?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05/57655.html

年產值上千萬的民營企業,生意紅火、利潤高漲,卻遠追不上滾動著的高息,他們被放貸者以各種形式天天追討。這些企業陷入絕境的原因如出一轍:為了歸還到期銀行貸款,被迫借高利貸,等銀行信貸下來再歸還,資金在銀行與民間借貸之間相互流動時,也被高利貸形成的黑洞瘋狂吞噬。他們陷入了怎樣的借貸怪圈?跟著i黑馬來看一下這幾個案例,借以警醒。“今天晚上我就要結束我的生命了。”1月2日晚,正當許多人還沈浸在新年的喜悅中,菏澤成武縣一家企業的老板高博突然來電,語調低沈地說。高博是山東菏澤成武縣一家中型規模民企的老板。盡管企業生意紅火,但借下的870萬元高利貸已讓他無法喘息。按照月息5分、年利79.58%計算,高博每月須支付50萬元的利息,一年高達600萬元。年關將至,親戚朋友及七八個高利貸公司天天上門追債,逼得高博萬念俱滅。他說,“高利貸太多,實在周轉不開。這兩天銀行貸款剛剛到賬,全都還了高利貸。其余的債主聞訊今天也全逼上門來。親戚要我還錢,股東要求撤股,放高利貸的要封公司的賬。我實在沒辦法了!”說完,高博掛上了電話,之後音信全無。高博的兩個生意夥伴聞訊尋人。兩個小時後,高博被發現獨自坐在老廠房一個黑暗的角落里,面色如灰。截至2013年12月底,成武縣已有恒森家具、開開瓶蓋、鳳陽家具、鄉村動物飼料等7家企業被高息壓垮,有的老板跑路,有的老板被抓。這7家之外,還有多個老板像高博一樣自覺難度年關。這些企業陷入絕境的原因如出一轍――為了歸還到期銀行貸款,被迫借高利貸,等銀行新貸下來再歸還。資金在銀行與民間借貸之間相互流動時,也被高利貸形成的黑洞瘋狂吞噬。由於當地企業都是采用聯保聯貸的方式融資,企業倒閉極易引發群體性危機。成武縣民營企業局已緊急向縣委縣政府提交報告,為民企告急求助。借貸怪圈高博與成武縣另兩位企業老板三個人分屬不同行業,卻都一臉凝重。背負著一身巨額高利貸,最少者600多萬元,最高者達1100多萬元;他們企業年產值均在千萬以上,生意紅火、利潤高漲,但卻遠遠追不上滾動著的高息;他們被放貸者以各種形式天天追討,不勝其擾,均自感難以挺過這個年關。“每天晚上躺在床上,都盼望著不要天亮。因為第二天早上一睜眼,就意味著多欠高利貸公司兩萬塊錢。別看我現在開著轎車、開著工廠,可能明天就都讓高利貸公司收了去。”高博坦言,七八個高利貸公司天天討債,他每天出門上班都需要硬著頭皮、鼓足勇氣。高博的企業於1999年創立,發展勢頭一直很好,截至去年,企業年產值4800萬元。他怎麽也不會想到,有朝一日自己會被逼得意欲輕生。采訪期間,三個老板電話鈴聲不斷,大多是高利貸公司的催款。面對討債電話,他們笑臉相迎、稱兄道弟,不厭其煩地解釋,拍著胸脯承諾還款的期限。高博苦笑道,七八個高利貸公司每天來電催討,實際上是監控他是否跑路。盡管不勝其擾,他卻不敢關機,只能費盡口舌一一回話。另一位老板則透露,一家放貸公司派了三個人吃住在企業,他已有一個多星期不敢在企業露面。此前,高博的企業一直靠自有資金滾動發展,少有貸款。2009年,企業為了進口日本設備、擴大產能規模,開始四處從銀行貸款。最多時,高博總共從工行、建行、濟寧銀行、萊商銀行四家銀行貸了1400多萬元。自從銀行貸款增多後,高博開始借上高利貸。這一度讓成武縣民營企業局局長祝真柱感到困惑,近年來,縣政府協調了多個銀行給60家企業年均放貸近10億元。為何越來越多的企業主像高博一樣,銀行貸款越多,高利貸借得越多呢?原來,當他們從銀行貸款融資後卻發現,銀行貸款周期多為半年或一年,而企業投資周期至少要兩到三年。每逢銀行貸款到期,為了還款、續貸,企業就要被迫去借高利貸。最初,高博去借高利貸並未覺得有多兇險。他本以為,“銀行貸款很快下來,就把高利貸還上了”。殊不知,在菏澤成武縣,從歸還銀行貸款到續貸銀行資金到賬通常要兩到三個月時間,高博急得團團轉,月息五六分的高利壓得他叫苦不叠。高博算了筆賬:一家企業從4個銀行貸款,一筆續貸資金延遲兩三個月到賬,4家銀行就有八個月到一年要借高利貸。300萬元的銀行貸款一年就迫使企業償還近200萬元的高利貸利息,第二年還貸時500萬元的資金缺口又要產生300多萬元的高息。許多老板第一年尚能償還,第二年、第三年時企業就會被高利貸完全吸空。2011年高博最初借高利貸只有100多萬元。可短短兩三年的時間,高博在銀行貸款與高利貸拆補中就形成了870萬元的黑洞。這意味著,高博每月須支付高額利息就達50萬元,一年600萬元。被掏空的工廠這三位老板的經歷不是孤例。 截至2013年12月底,成武縣已有恒森家具、鳳陽家具、開開瓶蓋、鄉村動物飼料等7家企業被高息壓垮。這7家之外,還有很多企業的老板自認難以度過眼前的年關。這些企業陷入困境的原因如出一轍――被迫借高利貸是為了歸還到期銀行貸款,往往銀行貸款越多的企業借的高利貸越多、陷得越深。祝傳梅原是菏澤成武縣恒森家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森家具”)的會計。當父子兩個老板無法還清高利貸,一個跑路,一個被抓,近百個工人一哄而散後,她成為了這個占地5.6萬平方米的木材廠中唯一的留守者。恒森家具始建於1997年,年產值5000萬元。從2011年起,該廠共借1000多萬元的高利貸,月息5分、年利高達79.58%,短短三年時間原本紅火的家具廠被高利貸吸空。一個半月前,恒森家具廠房內機器轟鳴、人頭攢動,一片繁忙的景象;廠區門口每天都有進料、銷貨的大卡車排隊。一個半月後,這個家具廠內設備、庫存已被債主們一搶而光,偌大的廠房空空蕩蕩、塵土滿地。只有祝傳梅領著兩個木匠在工廠的一個角落忙碌著。恒森家具的厄運始於2009年的擴張。當年,老板祝清民決定投建1.2萬平方米的新廠。為了這一項目,他一面從民間以2分的月息四處借款,一面從多家銀行進行融資。看到工廠生意興隆,祝傳梅也發動親朋湊了100多萬元,貸給老板。她萬萬沒想到,恰恰是這一投資,讓紅火的家具廠陷入了高利貸的泥潭。原來,近些年祝清民相繼從工行、建行、萊商銀行、青島銀行、農村信用社共貸款1600多萬元,貸款期均為一年,大多被用於建設廠房、購置設備、采購原料等。可是,家具廠的投資周期一般要三四年、遠遠大於貸款周期,每當貸款到期,祝清民只能當地民間借貸公司去借高利貸,以圖銀行續貸。作為會計,祝傳梅記得,2010年恒森家具的銀行貸款只有100多萬元。隨著企業投資的加大,銀行貸款不斷增多,老板的高利貸也不斷加大。引發恒森家具資金鏈危機的導火索是2012年底萊商銀行在200萬元貸款到期後,突然決定不再續貸。從此,祝清民再也沒能還上任何一筆高利貸。2013年7月,工廠里突然出現了七八個高利貸公司的人上門討債。他們天天吃住在廠里,打牌喝酒,強行阻止企業與客戶的卡車進出,為此廠里報了兩次警。當年8月,一家高利貸公司為逼債甚至綁架了老板的兒子祝漢景。一邊是十多家高利貸公司不斷上門追討,一邊是銀行貸款陸續到期需要歸還。祝清民與兒子祝漢景不得不將名下房產反複抵押,到多個銀行貸款融資。2013年12月,恒森家具已無法從借貸公司處融資,300萬元的建行貸款到期也無法歸還,上述違法抵押也在資產清查中被查出。老板祝清民連夜跑路,其子祝漢景因涉嫌金融詐騙被捕。恒森家具倒閉、老板跑路的消息不脛而走,十多個高利貸公司蜂擁而至,抄起木棍大打出手、爭搶剩余的資產。既是債主又是會計的祝傳梅只搶到了一批床頭。可是,只有床頭無法銷售變現。祝傳梅只好請來兩個木匠利用殘存木料進行加工。從未幹過木工的她不得不系上做飯用的紅格子圍裙在一旁幫忙。她從親朋手里湊齊的100多萬元無法歸還。面對著親朋們不斷上門來索債,祝傳梅也不知道即將到來的這個年關該如何度過。迫在眉睫的危機據不完全統計,成武縣民企所借高利貸總額度超過2億元,個別企業高息貸款高達2000萬元。如果月息按5%計算,高息借款企業每年須支付利息至少在1.2億元以上。如果按每個企業凈利潤200萬元計算,相當於60家年利潤200萬元的規模以上企業凈利潤為零。一位與高博同來的老板介紹道,成武縣民間借貸公司大多是在2011年興起。放貸者大多以民間借貸公司、擔保公司等面目出現。申請時,放款合同只有一份,保存在對方手里,放貸者自知違法,高息絕不敢寫明(國家規定,民間融資利率不得超過銀行貸款基準利率的4倍);放款時,對方會先把第一個月利息扣下,以後逐月追討利息;還款時,錢都打入個人賬戶。整個過程極為隱蔽、難以追查。從民間借貸公司手中借高利貸,只要有企業為其擔保,當天就能拿到數百萬的資金。而相比之下,民企要獲得銀行貸款就沒這麽容易。高博介紹道,從銀行申請貸款首先要提交執照、財報等上百頁的企業信息,其次還要經由縣、市、省三級銀行層層調查、審批。他從銀行申請貸款最短須三個月、最長達一年多。一位知情人透露,成武鳳陽家具為了歸還2000萬元高利貸,老板陳現福曾四處拖人申請貸款。在苦等數月後,陳現福無法支撐下去於2013年3月跑路。就在他跑路的第二天,銀行貸款到賬了。為了度過資金鏈危機,高博與其他兩個老板都曾申請銀行貸款。他們三人的臉上從此戴上了兩張面具:面對銀行時“炫富”,請客送禮大手大腳,似乎還貸不在話下;面對放高利貸者低頭哈腰、一再“示窮”,訴說著企業的困境。此時此刻,高博感覺就像站在薄冰上單手拋球的雜技演員,當銀行貸款與高利貸這兩個球越來越重、冰面再也無法支撐時,就會掉進深淵。討債時,放高利貸者會根據輕重緩急采取不同方式。有的只是電話催討,有的則會派人緊隨,更有甚者恐嚇、綁架。最讓企業老板感到頭疼的是,放貸者會到法院申請查封企業賬戶。一旦企業賬戶被封,各家銀行就會紛紛抽貸,企業就會因資金鏈斷裂而崩盤。當地企業都采用聯保聯貸的方式融資,一家企業倒閉,就會引發群體性危機。如高博在建行為9家企業擔保,在工行為6家企業擔保,在濟寧銀行為3家企業擔保,此外他為其他企業擔保高利貸也有900萬元。另一個老板在建行擔保的有9家,工行7家,青島銀行29家。一個從事食品行業的老板就曾遭遇了多次擔保危機。他曾為恒森家具、華健實業、柏林木業、盛達木業擔保。但這四家企業被高利貸拖垮後,他被迫借了數百萬高利貸歸還上述企業欠下的債務。眼下,當地企業所借高利貸平均在300萬元以上,已到達許多企業所能承受的極限。2013年底,成武縣民營企業局緊急向縣政府提交了一份《關於解決中小企業使用高利貸問題的提案》。其中稱,“大部分企業都不同程度的長期使用民間高息貸款。據不完全統計,總額度超過2億元……全縣大部分中小企業已經形成了一個大的經濟責任和利益關聯體,一個企業的倒閉將給一批企業造成嚴重損失,甚至被拖垮和倒閉。”該文還指出,“如此局面繼續下去,我縣一大部分借用高息的企業將陸續倒閉”。2013年,山東已啟動金融改革,成武縣剛剛成立了金融辦。金融辦主任訾述標表示,目前政府正在對鄉鎮一級民間非法集資進行調查。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種昂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274

津巴布韋最大鉑金礦區坍塌 今年產量或減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0270

津巴布韋最大鉑金礦區賓瑪礦區發生重大塌陷事故,預計該礦區今年產量將減半,並會導致今年津鉑金總產量下降10%。 津巴布韋鉑金儲藏量高達28億噸,繼南非之後居世界第二位。津巴布韋目前每年鉑金產量在43萬盎司左右,產量占全球總量的6%。 發生塌陷事故的津鉑金礦業有限公司是世界主要鉑金礦企南非因帕拉鉑金控股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在津作業的鉑金礦企業主要有三家,均掌握在世界兩大鉑金礦企盎格魯鉑業和因帕拉鉑業手中。 津鉑金礦業有限公司今年的生產目標是24.1萬盎司,包括賓瑪礦區在內的該公司四個礦區集中在津首都哈拉雷東南150公里的恩蓋濟地區,發生事故前賓瑪礦區年產量為9萬盎司。 今年早些時候,津鉑金礦業有限公司曾宣布兩大項目,一是開發一個產能與賓瑪礦區相當的新礦區,二是投資1億美元建設鉑金加工廠,目前尚不清楚這兩大項目是否會受此次事故影響。 此前,津三大鉑金企業曾聯合反對津政府強制要求建鉑金加工廠的提議,認為在全國總產量不足50萬盎司的情況下,建加工廠的投入產出比較低,對企業沒有吸引力。 鉑金價格走勢 目前,鉑金價格交投於1490美元/盎司附近。 Kitco首席技術分析師Jim Wyckoff稱,“技術面來看,日內鉑金價格再度跌至1500關口下方,同時此前日圖已經形成“雙頂”看跌形態,因此短期風險仍偏下行,後市需關註1480一線的初步支撐。上方強勁阻力位於1523.80美元,而下方的關鍵支撐自隔夜1470美元上移至1480美元。” Wyckoff指出,“上行方面,若重回1500關口上方,則看向1516一線,進一步上破則有望觸及1524關鍵阻力。下行方面,若跌破1480關鍵支撐,則看向1472一線(50日均線),進一步下破則有望觸及1450一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000

友嘉朱志洋版圖跨九國 25年產值翻四萬倍 專獵歐美百年工具機的台灣併購王

2014-12-15  NCW

 

友嘉實業總裁朱志洋靠著併購,事業版圖橫跨九國,旗下二十六個品牌累加的歷史突破兩千年;他深信老品牌如同大樹,根扎得深,才能開枝散葉。他到底是如何將這些併購的公司轉虧為盈?

撰文‧ 蔡曜蓮

由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和《今周刊》主辦的﹁金鑫獎﹂於八日晚間圓滿落幕。此獎項是為表揚以併購策略,帶動台灣產業升級,提高國際競爭力的企業。今年最大贏家無疑是友嘉實業。友嘉實業以去年底併購德國MAG集團案例,獲得「年度最具代表性併購獎」和「最具影響力獎」兩大獎項;此案例不僅是近幾年全球工具機業最大併購案,也助友嘉打入歐洲工具機市場。

友嘉總裁朱志洋有併購大王美譽,業界對他併購實績並不陌生。然而這幾年,友嘉併購腳步更快更積極,光去年就有七家,今年進度除六家日本企業外,年底前還有德國、韓國、印度各一家企業併購將陸續完成,總計九家。透過併購成功打入工具機技術尖端的日本與德國,讓台灣技術更上一層樓。而他個人也得到本屆金鑫獎的「卓越成就獎」的肯定。

專挑老公司下手

傳承品牌頂尖技術

台灣製造業以代工起家,薄利低銷出了名;從代工跨到品牌行銷,成功立足的寥寥無幾。但朱志洋卻能品牌製造一手抓,精準併購不只使旗下品牌軍容壯盛,從製造來說,其他台灣廠商還在逐水草而居的尋找廉價勞工時,友嘉已經踏入先進國家的高端競賽,在工資、技術、市場都比台灣強的地方廝殺。

談到未來願景,朱志洋雙眼都在發光,「明年投資併購的金額肯定超過一億美元,對台灣的投資也會繼續加碼,明年三月台中新廠會開幕,一六年友嘉預計要以控股公司的形式回台興櫃,一七年上市,如果情況順利,也許再加碼投資五十億新台幣在台灣蓋新廠。我估計上市時國際版圖已經超過十個國家,而且八成都會坐落在先進國家。屆時營收希望能達成一千億元的目標,更希望在二○二○年實現世界第一大工具機集團的夢想。」一九八九年,正是二十五年前,當友嘉集團的營收破四億元時,工具機事業群的營收大約一百萬元,占整個集團的貢獻不過滄海一粟;然而,透過不停的整併,目前旗下有二十六個品牌,橫跨九個國家,一三年工具機事業群的營收已經接近集團總營收的六成,約四百一十億新台幣,在二十五年間,營收飆漲超過四萬倍。

談起併購,人人都明白這是擴展事業版圖的捷徑,但失敗的案例所在多有,哈佛商業評論曾研究,全球公司每年約花兩兆美元在收購公司,收購失敗的機率介於七成到九成之間。但檢視朱志洋的併購歷史,在他的調整下,公司往往可以由虧翻盈。

為什麼朱志洋的併購成功率可以比別人高?

朱志洋說,併購的第一要訣無非是慎選標的。他專挑歷史悠久的公司下手,「現在歐洲、亞洲、美洲最老的工具機品牌都在我手上。只要我不賣,這些歷史都會繼續傳承。」他神情略顯得意,畢竟他旗下品牌的歷史累加已超過兩千兩百年。

專挑老公司是因為他相信,「這些歷史悠久的品牌,雖然走下坡才被買下來;但過去的戰績不能抹殺,就像卡地亞、蒂芬尼,怎麼落寞都是精品。高端品牌一台工具機單價能賣到一千萬美元一台,台灣最多是二十萬美元一台,兩種價值不能比。」這些品牌最讓人垂涎的當然是頂尖的技術,朱志洋會將購自先進國家的技術轉移到成本較低的區域生產,提高利潤;他並整合旗下事業體的行銷網絡,在各地的友嘉辦事處都能買到不同品牌的產品,並統一集團後端的研發平台,藉此壓低成本與發揮併購綜效。

但是,要收購百年老店,也不是有錢就能成交。以併購德國MAG集團的案例來說,雖然公司連年虧損,銀行負債三十七億元,朱志洋想收購時,德國政府仍小心翼翼,深怕朱志洋一接手就會裁員或惡性倒閉。

朱志洋前前後後向德國政府說明了三次營運計畫,最終以個人名譽簽署保證不裁員,德國政府才將併購案放行。七個月的時間,他不僅還清貸款,還讓公司轉虧為盈,「這讓他們很震撼,想不到一家這麼小的台灣企業,口袋這麼深。」

把錢花在刀口上

平時都住「無星級」

至於如何讓公司轉虧為盈,朱志洋說:「最好的管理就是不要管理。這些老公司可維持百年一定是因為有良好的制度支撐。我接手跟別人不一樣,我不派人,就我一人單槍匹馬,準備換管理團隊的腦袋。」朱志洋會舉出實際的數據要管理階層面對經營不善的事實。他將被收購企業的人均產值羅列清楚,並與其他廠區比較,讓管理團隊明白營運效率的落差;據此,他才能嚴格要求抓緊預算,將錢花在刀口上。

朱志洋平時不是走路就是計程車代步,出國飛再遠,都擠經濟艙,住宿都是「無星級」。但MAG子公司總經理出入是最高檔賓士,搭的是頭等艙,住的是五星級;面對朱志洋的作法,總經理說:「頭等艙是身分的節儉,我是總經理,我出去沒有坐頭等艙,會被人家看不起。」

砸錢行銷不手軟

為一場展覽就花數億元

朱志洋當下哭笑不得,雖不要求管理階層像他一般簡樸,但起碼不該鋪張奢華,「我們台灣公司抓預算猶如扭毛巾,擰乾了還得用火烤過,搾得涓滴不剩;這些貴族公司像剛從水桶拉起的毛巾,溼淋淋地一抓,隨便都能擠出汁。」朱志洋節省是因為注重每分錢的邊際效應。在行銷花費上,他一毛都不省。二○一三年,友嘉到德國漢諾威參展,他租下的展場面積是全球第一大,廣達四千兩百平方公尺,是其餘十五家台灣參展公司加總的二.三倍;漢諾威機場的三個航廈加路上的計程車廣告,有七成被朱志洋買下,「這幾億元的鈔票我敢花,因為這是塑造品牌形象。」工具機是台灣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而朱志洋靈活地利用併購策略,將台灣工具機從製造帶入品牌與市場,提升附加價值。

在台灣產業急須轉型的今天,朱志洋的策略不僅為自己的集團開創新局,同時也是台灣企業值得借鏡的典範。

朱志洋

出生:1946年

現職:友嘉實業總裁

經歷:輪船修理工

學歷:海洋技術學院輪機系事蹟:獲頒金鑫獎「卓越成就獎」友嘉靠併購建立工具機王國

重點品牌 重點案件數

2011年 sigma、jobs、sachman(義大利) 3 2013年 honsberg(德國)(MAG旗下子公司) 7 2014年 ikegai、tanabe、akiyama(日本) 9

資料來源:友嘉實業

打敗電子業

金融業變併購贏家

2011年舉辦第一屆金鑫獎後,今年邁入第四屆。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的理事長黃日燦表示,從第一屆的400件申請案持續滑落到本屆不足100件,顯示台灣整體市場汰弱留強的風氣正在削弱。

很明顯的,過去獨占鰲頭的電子業,今年只有一家旭泓光電上榜。而今年,金融業占了所有獎項的四成,年度五大代表性併購獎就有三座隸屬金融業。這顯示金管會喊出的「協助國內業者打金融亞洲盃」獲得一定成效。

併購可以讓公司迅速脫胎換骨,但是需要有長期的眼光。黃日燦認為,最值一提的是友嘉實業拿下三項大獎。友嘉從台灣起家,靠著併購完成海內外布局,像今年在日圓趨貶時,加快併購日本企業腳步,可說創台灣企業風氣之先,很值得企業借鏡。

2014台灣併購金鑫獎得獎名單獎項 得獎案例 得獎公司/人士年度五大最具代表性併購獎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有限公司併購日商東京之星銀行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友嘉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併購德商MAG子公司 友嘉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元大寶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併購韓商東洋證券 元大寶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華開發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併購萬泰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華開發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美商Alvogen併購美時化學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美時化學製藥股份有限公司最佳創意併購獎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併購日商東京之星銀行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最佳海峽併購獎 從缺 從缺最佳企業社會責任獎 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永傳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永傳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最具影響力獎 友嘉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併購德商MAG子公司 友嘉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卓越成就獎 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先生 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評審團特獎 旭泓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併購德商Aleo Solar AG 中美矽晶製品股份有限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733

力拓2014年鐵礦石銷售創紀錄 2015年產能或再增10%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363

在2014年鐵礦石銷售達到創紀錄的3.026億噸之後,力拓預計2015年鐵礦石產能將進一步增加10%至3.3億噸。這意味著鐵礦石市場供大於求的狀況會進一步惡化。

周二公布的財務數據顯示,力拓在2014年銷售了3.026億噸鐵礦石,超出預期的3億噸。這也是力拓鐵礦石銷售首次突破3億噸大關。力拓同時預計2015年鐵礦石產出將進一步增長10%,達到3.3億噸;公司現金資產增加,將有利於增加公司股東回報。

鐵礦石銷售額約占力拓總收入的90%。力拓在季度報告中稱2014年的鐵礦石銷售量超出了生產量800萬噸,主要是由於在過去幾年中港口和鐵路設施的加速擴張消耗了力拓在Pilbara礦廠堆積的鐵礦石存貨,每年平均消耗量達2.9億噸。

鐵礦石價格在2014年出現腰斬——每噸價格從140美元暴跌至70美元,導致力拓的鐵礦石平均銷售價格為每噸84.30美元。去年曾經一度傳出力拓和嘉可能合並的傳聞,但是力拓董事會最終以“不符合股東最佳利益”拒絕了嘉可能的提議。

力拓CEO Sam Walsh警告稱,整個行業及礦產公司可能面臨巨大挑戰,但是他同時認為力拓整個2014年表現良好。對於嘉可能的合並提議,Walsh曾表示公司不會受到該事件的影響,將繼續專註於自身的策略。

對於力拓不管不顧的產出,嘉可能CEO Ivan Glasenberg則認為,行業需要采取更為有效的投資方式,產量過剩將對礦業公司利益造成影響。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1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