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万科致信百万股东:楼市底部无法预测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g/20090311/03435958647.shtml


  每经记者 王砚丹

  在中国房地产企业中,也许没有哪家公司能够像万科那样,一言一行都如此引人注目。特别是在2007年底,王石成功预言了房地产行业的拐点以后,这种关注度更是与日俱增。

  在昨日万科发布的2008年年报中,王石和他的管理团队用一封4000多字的致万科100万名股东的信作为年报开篇,再度引起了市场的强烈关注。在这封信中,万科深入反思了房地产行业近两年来的兴衰,并对自己在2008年所表现出的不足进行了检讨。

  【楼市前瞻】

  楼市连续两月回暖 底部言之尚早

  在2005年,万科就提出了“房价过快上涨无人受益,平稳发展才是行业之福”的观点。但即使对于万科,可能也直到2008年,才从事实中获得了最深刻的体验。

  2008年楼市调整是必然

  “2007年的繁荣盛景确实曾经发生,但就如构建在沙滩之上的七宝楼台,不可能长久存在。中国崛起及其对世界经济格局的改变还远未完成,中国住 宅行业也依然有待成熟,因此这一情景未来并非不可能、只是不应该再出现了——它并非一个美丽的憧憬,而是一种值得警惕的情形。”对于2007年的繁荣,万 科用非常含蓄的笔调,阐述了公司的态度。

  对于2008年房地产市场的深幅调整,万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必要的过程:“它是必然的,甚至是必需的;这是让我们冷静下来进行反思和自我完善的机会。”而事实上,不断反思成了万科2008年年报的重要主题,几乎出现在年报的每一处细节之中。

  底部无法预测 重在应变

  由于在2007年四季度,当行业亢奋心态还颇为盛行的时候,万科提早预言了房地产行业的拐点。因此现在,又有一个问题摆在了万科面前:市场希望万科对于底部在哪里、何时出现做出一个预测。对于这一问题,万科坦诚地表示:“这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

  “在我们看来,市场的顶点和底部根本无法预测。最极端的买方行为决定了市场的顶点,而最极端的卖方行为决定着市场的底部。对不确定对象的极端行 为做出准确预测,这本来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对于企业来说,更重要的不是预测,而是应变。企业可以也应该做到的,是对行业长期的发展方向始终保持认识, 对市场环境已经发生的改变及时做出判断,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短期变动进行分析,并分别制订应对的预案,在相关变化逐渐明朗的同时迅速采取行 动。”

  销售回暖 仍有可能降价

  正因为对于预测市场底部谨言慎行,万科将2009年新开工面积计划较2008年实际完成数下调23%至403万平方米。而即使在近两个月各地房地产销售数据出现回暖时,万科依然没有改变其谨慎态度。

  今年2月,万科销售面积达51.7万平方米,比今年1月份增长80.8%,比去年同期增长163.4%;销售金额38.9亿元,环比增幅77.6%,同比增长147.7%。这已经是连续两个月公司销售数据出现同比增长。

  万科证券事务代表梁洁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万科并没有因为连续两个月市场回暖就认为行业底部已经到来,行业可能还没有从下行趋势中走出来。而至于公司是否还会继续加大降价幅度以度过寒冬,这就要看市场的走向,而不是靠主观预测。

  【应对行动】

  减少购地万科计提12亿楼盘跌价准备

  万科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详细披露了年末已完工项目、在建项目和拟建项目的明细。

  截至去年年底,万科存货账面余额合计871.40亿元,其中已完工开发产品、在建开发产品和拟开发产品金额分别为79.01亿元、444.71亿元和347.19亿元;扣除跌价准备12.41亿元以后,存货净额为858.99亿元。

  11个项目系高价拿地

  在2008年年报披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9大城市13个项目中,有5个项目在去年三季报就已计提了跌价准备。其中,成都金色领域和南京金色城品两个项目尤为引人注目。

  南京金色城品于2008年5月开工,预计竣工时间2010年12月,总投资7.46亿元。期末这一项目归集至“存货”科目的金额为3.88亿元,公司计提了8006万元减值准备,减值率为20.63%。

  成都金色领域将于2010年3月开工,预计总投资19亿元,期末这一项目归集至“存货”科目金额为7.47亿元,公司计提了2.16亿元减值准备,减值率高达28.92%。

  梁洁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计提存货跌价的13个项目中,有11个项目的拿地时间是在2007年,即地价最高峰期。

  不过,万科计提减值的依据并不在于截至去年底地价下跌多少,而是根据2008年年底市场情况,测算如果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并完成销售以后,公司单个项目是否会出现亏损。如果测算结果是会出现亏损,公司就对这些项目按单项计提减值准备。

  万科07年购地少于06年

  在年报中,万科也坦言,虽然此次计提存货减值准备是基于审慎的财务策略,但是也“部分反映了公司在该等项目的获取中,拿地成本偏高。”

  但是为什么在已经感觉到行业将出现拐点的时候依然购置了一些高价土地呢?对于这一问题,万科在年报致股东的信中,做出了回答。

  “2007年土地价格出现了远高于房价的大幅上涨,到下半年更达到了历史顶峰。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除非完全停止购地,否则购入的一定是高价土地。但完全停止购地,这是一个不容易作出的决定。”

  “土地不同于其他的生产原料,难以从市场上随时购得;从2004年开始,万科每年底的土地储备量,都低于未来两年的开工量。对万科而言,完全停止购地,是一个非常极端的决定。”

  “万科在2007年下半年的购地行为,被舆论高度关注。但万科放弃的地块有多少,恐怕并不为外界所知。而万科在2007年销售额增长超过一倍的情况下,购置土地面积反而低于2006年,这一事实则多少被忽略了。”

  【机构分析】

  手握200亿现金公司未来价值看好

  每经记者 王砚丹

  由于2008年净利润同比下降了17%,昨日万科股价走势相对疲软,全天最大跌幅达4.44%,收盘时下跌1.01%至7.81元,全天成交1.21亿股,换手率达到1.28%。

  自2001年以来,万科在公布年报当日的股价走势都相当平稳。除了去年和今年股价分别小幅下跌1.93%和1.01%外,2001~2007年,公布年报当日公司股价都出现了小幅上涨。

  在万科发布2008年年报后的24小时内,有不少券商分析师发布了针对万科的最新观点。大部分研究员认为,万科2008年业绩符合预期,稳健的财务指标有利于提高今后业绩的确定性。

  中金公司认为,总体看来,万科财务状况稳健:净负债率只有33%,年底有200亿元银行存款;经营活动现金流从2007年的-100亿元上升至 -3400万元。不过由于2007年3500元/平方米的高成本地价项目在2009年以后会陆续进入市场,而在2009年计划新开工面积下降的背景下,公 司存货周转率将因此从2.4年上升到3年;这些都是万科所面临的隐忧。

  虽然公司估值并不便宜,但公司行业龙头地位明显,财务指标稳健,管理与经营策略见长,未来长期价值看好,因此仍然维持公司“推荐”的评级。

  中信证券(21.83,-0.01,-0.05%)也 指出,2008年全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首次接近于0,去存货化坚决。他们认为,目前公司权益土地储备1793万平方米,实际价格合理的土地近900万 平方米,其中346万平方米已销售未竣工结算,因此除非市场严重恶化,否则公司最晚到2009年四季度将必须补充土地储备。

  而安信证券指出,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虽然降低了公司2008年的业绩,但不会对2009年及以后的业绩造成影响,不影响公司长期价值。

  考虑到公司在2008年末仍然有273.4亿元已销售资源未竣工结算,在调低2008年利润的情况下,会相应提高公司2009年业绩的确定性,有利于实现业绩的后续表现,不影响公司的长期价值,并维持对公司“增持-A”的投资评级。

  【资金焦点】

  万科带头开发商集体砍财务费用

  每经记者 杨羚强

  去年,房地产商普遍陷入资金紧张的局面,而银根紧缩和股市融资功能的丧失,让开发商不得不通过其他渠道进行高成本融资。

  万科年报显示,公司去年财务费用高达6.57亿元,占全年净利润的16.43%,是自1991年以来的最高纪录。而从万科的公告和年报中可以看 出,万科去年9月发行了59亿元公司债 (票面利率分别高达7%和5.5%),无疑增加了公司的资金成本,其需要按期计提的利息显然不是一笔小数目。

  而公司年报也显示,其短期借款金额在去年末高达46亿元,较2007年末的11亿元有大幅增加,这也加重了公司的财务费用。

  针对这些问题,万科在年报中表示,计划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融资费用。

  财务费用大增的上市公司不只是万科。中华企业2007年的财务费用不过9772.51平方米,而2008年激增至1.43亿元。2008年借壳ST幸福上市的华远地产,去年末的财务费用也由三季度的1192.96万元,上升至2813.84万元。

  上海一家上市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经理昨日也向《每日经济新闻》介绍,一些贷款到期的开发商纷纷向银行申请转贷,谋求更低的贷款成本。去年底,由于央行连续降息,一年期的开发贷款利率已从原先的6%~7%,降至4%~5%左右。

  除此之外,上海一些地产行业人士透露,目前针对房地产业的民间借贷利率已经从原先的18%,降低至12%~15%,但是通过民间借贷融资的开发商比去年要少一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512

中国A股历史底部一览 钱在谁的口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lbms.html

 中国A股历史底部一览,如果底部到来,就牢牢抓住!

  如果底部不来,就耐心等待!

  如果底部到来,就牢牢抓住!

  机会,永远只给有准备的人!

  1.市赢率:股票市场永远在超跌和超涨中循环往复,2007年造就了平均70倍市赢率的超级泡膜,那是因为牛市,现在平均市赢率不到20倍,但仍然没 有到底部,真正的底部历史早就告诉我们,会出现10倍,5倍市赢率的股票,而平均市赢率应该在15倍以下,底部才会真正的到来.

  2.市净率:底部来临的时候,起码有30%的股票跌破每股净资产,70%的股票的市净率在1-1.5倍之间。现在肯定没有,根据我的研究,目前有三只 股票跌破了每股净资产,而研究发现,这三个股票各个都是铁公鸡,很多年都不分红,同时业绩也非常的难看。虽然买了股票就等于买了公司,但不挣钱又不分红的 公司谁又愿意要呢?如果大家听信报纸上的一面之词,不上当才怪呢!

  3.价格:我记得在2005年底部起动的时候,没有一只100元的股票,同时出现有几毛钱的股票,而现在的茅台还高高在上,就连每股净资产为负的ST股票的价格也在两元以上.这能叫底部吗?

  4.成交量:成交量是底部最重要的指标,2005年底部的时候上海A股的成交量曾经跌100亿的规模,人气低迷可见一斑,而现在的成交量最少也有400亿,怎么可能是底部呢?按照现在的基金的规模,底部的成交量应该在200亿的规模。看来还需要长期的等待。

  5.人气:牛市的时候交易大厅人满为患,而现在呢?根据我调查的一个营业厅,现在还至少有一半的席位还有人在操作,在挣扎,他们还没有绝望。而底部来 临的时候,市场一片萧条,唯一留守的人也是在观望和等待,端着一杯茶来,带着一副牌来,边打牌,偶尔观望一下,人们一提起股票就封嘴。甚至有人跳楼上吊投 河,家庭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人们的信心彻底的绝望,而现在还有人有奥运牛市的梦想。没有绝望哪有希望。希望在绝望中诞生。新生在逝去后投胎转世,这就 是轮回。

  6.证券部门:萧条的最好的表现就是大量的证券公司经营亏损。

  7.基金:底部的时候开放式基金的净值几乎看不到1元以上的。大部分是跌到净值以下。而封闭基金出现30%以上的折价。

  8.舆论:现在的舆论还基本上是一边倒的底部已经到来论,如果大家都说底部到来了,那底部绝对不可能到来,只有舆论一边倒的说底部还在探寻中,这个时候底部就在眼前。

  9.技术:底部是技术无法分析的,技术是历史的总结,而实践证明,未来虽然有时候和历史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但永远不可能重复历史,否则历史学家和证券分析事这两个名称就成为永远的历史了。而那些所谓帮助人挣钱的分析软件注定永远是骗人的鬼把戏。

  10.大股东:曾经底部的时候,出现非常之多的大股东的增持案例。根据我掌握的案例是中国联通出现大股东增持是在2.25元左右,而华电国际是在 2.15元大股东开始增持。而现在出现的大股东增持案例已经是今非昔比,在我看来完全是在做秀。因为他们的增持的价格高的有点吓人。只有在股票价格极低的 时候出现的大股东增持才能反映底部的特征。

  11.分红:真正有投资价值的股票的价格应该在分红收益率超过银行的一年期定期存款。而目前超过这个线的股票寥寥无几。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底部还需要我 们耐心等待。很多专家鼓吹的银行股有所谓的投资价值,经过我用国际标准的分析方法分析,无论市赢率,市净率都差远了,更不要说最多2%的分红收益率了,所 以大家千万别听机构忽悠。

  12.指数:真正的底部是指数在最高点跌去了80%,前一轮熊市印证了这一理论,现在看来离这个指标看来不远了。当然时间还需要不断的延长,行情不断的反复,一直这么折磨到90%的人都绝望了,底部就来了。  (2010-04-26 21:34:4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98

看得見的底部,看不見的折價---談銀行股的價值 流水白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b1d06701011co9.html

2005年,當市場持續的低迷和絕望後,有些人發現了封基處於極其離譜的低估狀態。4-5折的封基,意味著大盤跌到300多點,才會發生虧損。封基的計算極其簡單,因為現金和債券是不打折的,因此,百分60-70倉位滬深300股票的封基,意味著股票在3折-4折在賣。

 

去年此時,日本地震,大盤2900多點,農行2.62元。一般人計算了一下,也可以得出農行的稅後利潤大概在5-6之間。一年過去,大盤跌了百分20,但 農行的價格不僅沒有下跌(中間還有一次分紅),而且分紅率也和當時預估的差不多。換句話說,看到分紅率,就能看到農行的底部。農行的底部和封基的折價不 同,它的底部是由堅實的分紅基礎建立起來的。假如農行永遠都不增長了,每年分紅利潤有百分6,對於幾千億要投入股市的保險基金,社保基金,養老金,以及只能把錢存在銀行的巨量存款,都有巨大的誘惑力。因此,農行2.62元就是農行的價值鐵底,即使被擊穿了,也不用擔心它不會漲回來。(農行只是一般的銀行,但農行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2005年,封基的風險是中國經濟的徹底崩潰,如果大盤跌破400點,那麼,封基發生虧損的概率還是有的;2011年,農行的風險也是中國經濟的崩潰,如果不是,那麼大盤跌到1000點,農行的價格還是無法撼動的。

 

2012年,在GDP7.5的全年預期下,在2011年銀行賺得太多紛紛隱藏利潤的情況下,銀行目前的預期是一季度盈利20的增速,全年15左右的增速。 因此,目前的銀行股無需去懷疑它。銀行目前的壞賬率還處於歷史最低位置;中國總體經濟的不平衡(落後的省份在高速增長);城市化進程還在高歌猛進(離城市 化60的目標還有10個點);以及中國政府對經濟超強的控制力(全世界最強大的政府之一)諸多因素,決定了2012年的銀行業績高枕無憂,決定了目前銀行 股如珠玉般寶貴的價值。

 

有些人說銀行融資不斷,損害投資者的利益。他們或許不知道當年的封基老鼠倉不斷,利益輸送給開基,高位接盤莊股,基金經理豬一般的投資。有些人還說封基當時的折價是確確實實的,但他們看不見,如果銀行的合理估值是15-20pe,那麼目前的折價也就是當年4折的封基。

 

估值之難,難在確認股票的底部;價值投資之難,難在遇到4折買的股票。珠玉滿街,不識貨的人們往往習慣去追逐被熱捧的木石。當然,他們也許不知道,當封基 4-5折的時候,機構們紛紛減持,避之唯恐不及;而當封基漲了5到10倍以後,機構和股評們開始視封基為價值投資,被長期推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09

「丁蟹效應」再現 港股估值逼近兩輪危機底部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10/2NNDA2XzQzMTA2NQ.html

什麼是「丁蟹效應」?通俗來說,就是每當鄭少秋演出的電視劇或節目播放時,股票市場都會暴跌。你不信?本月21日,鄭少秋的新劇《心戰》將在香港無線推出。上週末電視熱播鄭少秋玩千面人的預告片,週一(5月7日)港股收市時,恆生指數狂洩549點,創年內單日最大跌幅。

「10倍」的魅惑

鄭少秋向來被香港股民視為「股患」,每當他有新劇播出港股必定暴跌且屢試不爽。

故事還要回溯到1992年10月,當時他主演的電視劇《大時代》播出,劇中他飾演的丁蟹在股票還是熊市時借助拋空恆指期貨而牟取暴利。但哪想到,在電視劇播出後,恆指一個月跌幅竟超過20%,達到了一個熊市標準。

丁 蟹效應還不只出現在港股市場。2007年8月,《大時代》在美國無線衛星電視播放,期間道瓊斯工業指數在6個交易日狂挫1202點;3年後的5月10日, 《神醫大道公》在央視首播,次日滬指即創出當月第二大跌幅,深成指更果斷刷新年內新低。面對「丁蟹效應」,鄭少秋本週笑言稱,股迷大可在新劇播映期間抄底 賺錢。

事實上,決定是否抄底港股,最關鍵在於其估值是否足夠便宜,但這正好也成了某些專業人士的困惑之一。

申銀萬國(香港)聯席董事王雅媛就在微博上評論道:「按數據(恆指歷史市盈率)來看,應是買的時候。即使不買,也不應該清倉。但偏偏股價是越來越低。」

恆生主板過去的市盈率大部分時間都在10倍至25倍間波動,其歷史上的最低點發生在1982年,當時正值中英就香港回歸談判之際,恆生指數平均市盈率在當年11月跌至5.57倍。

《每 日經濟新聞》記者經過粗略統計發現,恆生主板市盈率低於10倍的主要時期包括:1973~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全球經濟衰退,股市遭受重擊, 恆指市盈率在1974年9月至12月間跌至7~9倍;1983年,中英談判陷入僵局,恆指市盈率當年全年徘徊在7~8倍;1990年,海灣戰爭爆發,恆指 市盈率當年9月至12月間跌至9倍;1997~1998年,亞太金融風暴背景下,恆指市盈率由1997年7月的19倍跌至1998年8月的8倍;2008 年,次貸危機全面擴大,恆指市盈率從2月的全年最高值18倍跌至12月的8倍。不過,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3月,納斯達克科技股泡沫破滅,儘管恆指市 盈率從2月的全年最高值26倍跌至12月的12倍,但全年依然堅守在10倍以上。

然而,始自2011年4月的一輪暴跌最終還是令港股市盈 率變成了個位數。去年9月,恆指市盈率跌至9倍,有「中國女股神」之稱的劉央旗下的西京投資更是在9月進行大舉拋售,基金原先持有的12只股份均被清倉, 一股未留。當時市場紛紛議論,已跌至10倍以下的港股應該非常有吸引力。有分析人士就表示,料港股市盈率1年內回歸11倍合理值。然而,市場後續發展實在 令人沮喪,此後的恆指市盈率一直徘徊在9~10倍左右。最新數據顯示,今年4月,恆指市盈率再度跌破10倍至9.71倍,逼近過去兩輪危機底部。

更接近底部

那麼,我們能否就此判斷,港股正在接近一個大的歷史底部?

輝 立投資諮詢資深銀行研究員陳星宇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單純以估值看,港股確實正處於一個相對的底部,但這並不絕對。首先以大盤來看,經歷了從去年10 月以來的大幅反彈後,近期仍將處於調整中。其次從外圍看,歐債前景並不明朗,在風險因素穩定前,港股都不大可能大幅反彈。比較肯定的是,港股接近大底部的 概率較大,上行空間也較大。至於牛市什麼時候到,現在還說不清楚。預計恆生指數短期還有5%的下行空間。

目前港股的成交量可謂清淡,這一 點從港交所的財報即可窺見一斑。本週一(5月7日),港交所(00388.HK)公佈了1季度業績:截至3月31日,港交所實現淨利潤11.48億港元, 較去年同期下跌7%。而淨利潤下跌主要就是受到交投萎縮的影響。一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個月,港交所現貨市場平均每日成交金額較去年同期減少17%,僅 632億港元;衍生產品市場平均每日成交19.5萬張期貨合約及29.9萬張期權合約,整體較去年同期減少約10%。而在剛剛過去的4月,情況更進一步惡 化,統計數據顯示,4月份港交所現貨市場日均僅成交602.5億港元,較一季度日均成交額進一步減少近5%,同時較去年同期萎縮21%。

「中等市值的股票還會下跌10%~20%」,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資深研究員盧志威告訴記者,「由於希臘還會大選,增加了新一輪金融危機風險,恆生指數預計還將下跌5%~8%。」

播出時間 受影響地區

及股市

 影響詳情
1992年10月,《大時代》  香港恆生指數 恆生指數4日內下跌598點  
1994年11月,《笑看風雲》  香港恆生指數 恆生指數累積下跌超過2000點
1995年5月,《香帥傳奇》  香港恆生指 兩劇同時播出後的短短五天內跌幅曾多達505點(5.3%) 
 1995年6月 ,《男人四十一頭家》 
1996年2月,《天地男兒》   香港恆生指數 節目播出後一個多月內跌幅曾多達1254點(10.9%)。
1996年9月,《新上海灘》   香港恆生指數  曾於兩個交易日內最多下跌221點(2.0%)。 
1997年12月,《江湖奇俠傳》     香港恆生指數  節目播出後一個多月內跌幅曾多達2842點(26.4%)。
 1999年7月,《神劍萬里追》 香港恆生指數  節目播出翌日輕微突破14500點後即反覆向下,其後一個多月內跌幅曾多達2084點(14.4%)。 
  2000年9月,《世紀之戰》 香港恆生指數   節目播出後八個交易日內急瀉2469點(14.5%),一個多月內累積跌幅更曾多達2900點(17.1%)。
  2003年夏天,《大時代》 

道瓊斯工業指數

NASDAQ

  因企業欺詐風暴表現疲弱
 2003年10月,《非常外父》  香港恆生指數     節目播放期間曾經在兩個交易日內下跌681點(5.6%)。
  2004年3月,《血薦軒轅》  香港恆生指數 節目播出後四個交易日內下跌843點(6.2%),一個多月內累積跌幅更曾多達1482點(10.9%)。   
  2004年10月,《楚漢驕雄》  香港恆生指數    首播日最多曾下跌272點(2.1%)。
  2005年3月,《御用閒人》  香港恆生指數   節目播出翌日(3月15日)下跌90點,但及後持續反覆向下; 恆生指數在3月尾較節目啟播時相比跌幅曾多達550點(4.0%)。 
2006年4月,《潮爆》 香港恆生指數    節目播放完畢前未能衝破17000點,並回落至16500點水平。節目播放完畢的四個交易日後,恆指在一個多月內急挫,最大跌幅達2097點(12.1%)。   
 2006年7月,《御用閒人》    全球股市 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 曾於六個交易日內最多大跌561點(5.0%)。
 2007年2月, 重播《御用閒人》   香港恆生指數  節目啟播後兩日計起的七個交易日內暴跌2150點(10.3%),一度失守19000點關口
2007年5月,《謎》  香港恆生指數   在首播翌日下跌111點,之後反覆下挫,截至2007年5月30日,恆生指數跌至20300點水平,累積跌幅曾多達795點(3.8%)。 
2007年7月, 《香港傳奇-榮歸》  香港恆生指數   總結該劇播放期間,恆指跌幅曾多達1181點(5.2%)。在節目播放完畢後,恆指卻未能止跌。

在五天內最多曾暴瀉2504點(11.4%),直到被稱為港股「大奇蹟日」的8月17日後恆指才止跌回升。 

 2007年8月 ,《潮爆大狀》、

《大時代》 

 全球股市 美國次級房屋信貸風暴爆發下跌。 

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 曾於六個交易日內最多暴跌1202點(8.8%)。 

2007年12月,《一擲千金》  香港恆生指數  在節目播出後一個多月內最多暴跌7132點(24.7%),創出秋官效應出現以來以點數計的最大跌幅紀錄,也是以百分比計的第二大跌幅紀錄 
2008年10月,《楚漢驕雄》  香港恆生指數

道瓊斯工業指數

NASDAQ

歐洲 富時100 

 由節目開始播放,截至10月27日,恆指由 17788點跌至11015點,累跌6773點,美國道指由10483點跌至8378點,累跌2105點。
2009年3月-4月,《檯球天王》  香港恆生指數  首播當日恆指開市即失守14000點關口,下午跌幅曾擴大至706點,收市仍跌663點。
2010年5月-6月,《神醫大道公》

  香港恆生指數

A股

5月10日,A股雖然收盤時微漲,但盤中曾創出近期調整新低2646點;5月11日,A股市場再度大幅暴跌,創一年來的收市新低。
  2010年5月-6月,《望父成龍》 香港恆生指數   香港恆生指數再度下跌,最後導致股市反覆不定。
 2012年5月7日,《心戰》鄭少秋預告片    香港恆生指數   5月7日,港股收市時,恆生指數狂洩549點,創年內單日最大跌幅。

  

  

    丁蟹效應是中國及歐美股票市場的一個奇特現象。1992年10月,香港無線電視播放由鄭少秋主演的電視劇集《大時代》。故事講述由鄭少秋飾演的丁蟹,經常在股票市場的熊市中籍著拋空恆生指數期貨而獲取暴利,正好當時香港股市暴跌,股民損失慘重。

    此後,幾乎每次鄭少秋參演的電視劇或節目播出時,股票市場都會有顯著下跌,鄭少秋與「股患」畫上了等號。據不完全統計,鄭少秋的電視劇、節目播出後股市有明顯下挫記錄的達到了32次。[1]

    最厲害一次是1997年,《江湖奇俠傳》一經播出,恆生指數跌破一萬點。事有湊巧,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及2000年的科網股泡沫爆破之時,鄭少秋都 有電視劇上演,「丁蟹效應」之說因此不脛而走。 「丁蟹一出,股市就瀉」,這句香港股民眼中的金科玉律被廣為傳播。

    鄭少秋女兒鄭欣宜也被指與爸爸鄭少秋同樣,有劇播映必定令香港股市狂瀉。2008年10月20日,情景喜劇《畢打本身人》首播,就有股民投訴說該劇的播出 使香港恆生指數再次呈現每一日下滑的趨勢,「鄭欣宜是『丁蟹效應2.0加強版』,她出演的劇集播了那麼久,股市就沉了那麼久,真夠糟糕!」

 從經濟理論上來說,這只能算是一連串的巧合;但仍有不少人認為丁蟹效應真有其事,2004年3月,跨國證券經紀公司「里昂證券」更煞有介事地為「丁蟹效應」發表研究報告,詳細解釋相關規律,此舉讓很多股民深信不疑。

    從科學角度分析,所謂的丁蟹效應只是股民心理營造出來的自我實現預言(self-fulfillingprophecy)。每當鄭少秋主演的電視劇播放 時,不少股民深怕丁蟹效應會導致自己手頭上的股票蝕本,便對股票進行恐懼性拋售,引致股市暴跌。投機者亦可能以丁蟹效應為藉口推跌大市。但現時並無客觀證 據,顯示股民會受丁蟹效應影響投資選擇。

另一方面,劇集播放之際可能碰巧遇上香港外圍投資因素恰巧轉壞。例如1997年底碰著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底碰著科網股泡沫經濟爆破,2007年中碰著美國次級貸危機等,加上這些劇集多在9月至11月這段股市利淡的時期播出,都使丁蟹效應看來像真有其事。

  有分析員認為「丁蟹效應」純屬巧合而已。他解釋,鄭少秋的劇集多安排在每年的八九月間上演,那時適逢半年結,市況較波動,而且鄭少秋早前上演的劇集,在時間上遭遇較大型的經濟回落週期,所以股市才出現較大跌幅。

《榮歸》:鄭少秋在《榮歸》中飾演香港地產集團大老闆,又會有部分股災劇情,對此他說: 「是啊!聽完這個統計我都有點怕啦,唉!這讓我增添了困擾!希望這次我這套劇不會對股市有太大影響啦!如果真是跌的話,希望股民可借此機會趁低吸納,我已 經不買股票,所以不敢說什麼,只有希望大家投資要穩重點,凡事不要太過相信啦!」  

   《神醫大道公》:鄭少秋在 接受專訪時高聲疾呼自己實在冤枉:「如果那樣,肯定有很多人都可以發財了,只要關注自己的動態搞投機就可以了。」 對於「丁蟹效應」是否真實這個問題。鄭少秋表示:我好希望我可以左右股市,我自己也有買藍籌的。如果我能有這「呼風喚雨」的本事,現在肯定會賺翻了! 股市有風險,投資須謹慎。」電視上每天都在播這句話,就是專家也不能夠肯定地隨便下結論,何況我一個外行。我只管做好自己本職,演好戲,大家喜歡看,給我 捧場,我就開心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87

農產品嚴重超賣 隱現底部跡象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4635

最近幾個月農產品價格下跌較為兇猛,算的上是宏觀投資領域表現最差的部門,但值得註意的是幾乎所有主要農產品在技術指標上都已經進入了超賣狀態。

知名金融博客the short side of long認為,雖然農產品價格還處在下降趨勢中,但已經快要接近底部。

在Sentimentrader提供的的市場情緒指數中,6中主要農產品中有5種都接近或處在歷史低位。上一次出現類似的極端情況是在去年底今年初,隨後農業指數ETF-ELEMENTS(RJA)在三個月內大漲了16%。不過這並不是說現在已經達到底部,而是意味著形成底部的可能性越來越高。

農產品
農產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728

國中老師只看十年線 年收多一倍 善用微笑曲線 底部進場不空等

2014-08-25  TCW  
 

 

一位四十一歲的國中老師,為何能在台北市精華地段擁有一間繳清貸款的三十五坪房,而且每年在股市獲利的金額與年薪等量齊觀?他既非靠爸族,也非靠媽族,而是靠一條技術分析的「微笑曲線」。

撰文‧謝富旭

四十一歲的國中老師賢哥(化名),說起他的故事,可真是坎坷。出生於宜蘭鄉下的他,原本家裡開了村子裡第一家麵包店,生意興隆賺了不少錢。豈料,賢哥讀國中時,因為父親投資台北市房地產被騙,不僅血本無歸,連麵包店都被迫出售還債,最後以開計程車為生,於是,一個原本家境富裕的店少爺,人生從此逆轉。

入股海四年 理化老師獲利快追平薪資早年經歷過的經濟困窘,讓賢哥的投資理財性格被迫早熟,他上大學後就開始打工賺生活費與學費;讀碩士時,還一邊擔任代課老師;結婚後,經濟較穩定,就利用課餘研究股票投資,各種面向無不涉獵。

賢哥投入股市的時間僅短短四年,操作績效其實相當亮眼。除了入市第一年小賠外,其餘三年來,他在股市的總獲利逼近兩百萬元,竟與他當國中老師的薪資收入(年薪約百萬元)扣除開銷後,所存下的金額差不多。

在股市獲利兩百萬元,對很多人或許不算什麼,但這對一個股市菜鳥,白天根本沒時間看盤的小資族而言,卻頗為難能可貴。賢哥分享,他投資股票雖以基本面分析為主,買賣交易時機的掌握,則以技術分析為依歸。四年來,儘管遍讀技術分析書籍,甚至登門尋訪他欣賞的投資部落客,學到一身功夫,但他認為只有一招最適合忙碌的上班族及膽小的投資人,即「微笑曲線」。

賢哥所說的「微笑曲線」,就是十年線。他認為,月K線由十年線以下,往上穿越十年線,如果同時帶動十年線往上微翹,成為微笑型,俟股價再度回測逼近十年線,即使再度稍微跌破十年線也不打緊,這時,就是最好的長線大底買進訊號。「因為有太多的股票告訴我們,這種技術形態,往往醞釀著日後一波相當可觀的大漲走勢。」賢哥舉他曾經操作的飛捷指出:「飛捷在一三年一月股價來到七十二元,股價穿破十年線的價位七十一.六元。之後,飛捷陷入長達三個月的整理。四月,飛捷股價向下測試十年線七十二元的位置,這時候買入,隔月隨即大漲至九十元,不到一年內,股價還衝至一四○元。」盯牢十年線 捕獲跳出海平面轉機股股市有句老話:「寧願抓海底魚,也不要抓天上鳥。」這是許多長線價值投資者奉行的準繩。對此,賢哥認為,在十年線以下的海底魚,可能是產業環境或公司本身經營體質不佳,股價才會遭到市場唾棄,能不能鹹魚翻生,誰也說不準。「然而,股價會說話,一家原本在十年線以下的股票,忽然漲到十年線以上了,是否意味這家公司出現轉機?讓知情人士開始默默吃貨?值得玩味。」賢哥說,他的投資性格肯定不適合抓天上鳥,潛入海底抓魚也沒那種本事。「不過,撈從海底跳上海平面的魚,倒是很適合我這種介於投機與投資之間性格的投資人,而海平面,你可以把它想像成就是那條十年線!」他進一步解釋,有十年線的公司,即是上市超過十年、經歷過一個完整景氣循環的公司。「公司會隨著景氣循環、產業更迭及本身的興衰,而有所謂的成長期、高原期、衰退期。股票投機的地方就在於,你不必和公司長相廝守,只要具有精準的判斷力,可以趁著公司剛從衰退期翻上來,準備進入成長期的那個時點進場就好了。這是我自己從科斯托蘭尼雞蛋理論衍生出來的看法!」這套獨門的微笑曲線操作法,讓賢哥陸續在佳格、研華、聯發科、飛捷等個股獲利頗豐。雖然,事後檢討,上述這些股票仍有賣太早之憾,但每檔平均報酬率高達五○%以上,對股齡僅四年的股市菜鳥而言,以僅二百多萬元的本金,滾出近二百萬元獲利,報酬率高達一○○%以上,績效相當亮眼。「這四年以這個方法操作下來,我深深覺得,十年線彷彿像企業的『生命線』。」賢哥說,「一旦股價從十年線以下穿越過十年線,代表公司在經歷低迷期的調整後,活力即將重現!」最佳進場點 第一次回測十年線勝算高至於為什麼要等到越過十年線後,股價第一次回測十年線才買?賢哥回答:「公司振衰起敝初期,市場總是半信半疑,先前套牢的投資人難免趁股價回升尋求解套,導致賣壓湧現。而第一次回測,守住十年線,我認為公司營運重整旗鼓的成功機會相當高,市場信心也較強!」賢哥強調,微笑曲線操作必須透過基本面的成長,如果獲利不成長,很可能陷入長期底部;若業績衰退,更可能會頻頻破底。因此,分析時必須同時從基本面去檢驗。他舉月K棒剛突破十年線的金融股彰銀說:「金融股受惠於政策面及利率從谷底回升趨勢,整體獲利改善。然而,彰銀美中不足的地方在於月KD於高檔黃金死亡交叉,恐陷入較長時間整理,目前仍非進場時機,最好再觀望一陣子。」賢哥目前以微笑曲線操作的股票計有超豐與宏正。這兩檔在獲利上,最近三年均有明顯改善,股價回測十年線之際,十年線同步出現微微翹起形狀。他說:「接下來,就是月營收與季報的持續追蹤了!」「先從微笑曲線下手挑股票,讓我得以把有限時間專注於少數幾檔股票的基本面研究,事半功倍!」靠著微笑曲線,步入四十歲的賢哥逐漸邁向小富階級,對賺錢也更瀟灑自在。而你,找到讓自己穩健致富的那條線了嗎?

賢哥

出生:1973年

現職:國中理化老師

學歷:大學理工科系

投資資歷:四年

部落格:賢哥不錯

「海面撈魚」

中、短線操作金律

1. 利用「10年線」挑股,再用基本面追蹤。

2. 學習做股票投機家,但不做股票玩家。

3. 價值投機占5成,價差投資占5成。

私房書單

練功重點

《一個投機者的告白》

作者:科斯托蘭尼

股票價格往往不是偏高,就是偏低,鮮少有合理價,因此存在套利機會。

《逮到底部 大膽進場》

作者:郭泰

深入研究過線圖的KD指標、RSI指標、M1b與M2的變化與加權指數的關係,並體會出「抓底容易,抓頭困難」。

《這樣買股不會受傷》

作者:郭泰

學到10種股市經典理論,可應用在「選股、買進、抱牢、賣出」這四個主軸。

《強力陰陽線》

作者:Gregory L. Morris K線背後隱含的心理學分析,相當引人入勝。二根或多根K線的合併,也是很特別的觀點。

中、短線絕活 微笑曲線投資法以研華(2395)為例:11個月賺80%月K線由10年線以下,往上穿越突破10年線。

10年線翻揚向上。

回測或稍跌破10年線(配合10年線上揚),進場最佳買點,買進價84元。

進入長多格局,於152元賣出。

賢哥目前投資組合

屬性 股票名(代號) 投資理由

長線投資

(占投資資金50%) 鑫永銓(2114) 獲利穩定成長,配息慷慨,欣賞老闆。自動化概念股。

大榮(2608) 獲利穩健成長,網購趨勢的受惠者。

中線操作

(占投資資金50%) 超豐(2441) 突破10年線後,首次回測10年線。

宏正(6277) 突破10年線後,首次回測10年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823

鐵礦石價格或再跌15% 底部可能長達3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986

iuqNiZZK7nzc

礦業巨頭必和必拓(BHP)的高管Alberto Calderon認為,因鐵礦石產能擴張致使全球供應過剩,鐵礦石價格可能進一步下跌15%,並且底部時間可能長達3年。

同時擔任采礦服務巨頭澳瑞凱董事會成員的Calderon接受彭博社采訪時表示,隨著供應增加和中國需求趨緩,未來兩至三年,鐵礦石價格可能徘徊於70美元/噸至80美元/噸。

隨著表明中國經濟正失去增長動能的跡象的出現,加之全球產能的過剩,上周鐵礦石價格五年來首次跌破85美元/噸。

為彌補價格下跌造成的影響以及迫使缺乏競爭力的礦商倒閉,全球最大的鐵礦石產商都在創紀錄地出貨。瑞銀的數據顯示,按當前市場價格計算,全球約四分之一的鐵礦石產商僅能維持盈虧平衡甚至虧損,現在正被迫削減產量。

在墨爾本由彭博主辦的一個鐵礦石行業研討會之前,Calderon如是說:

當前鐵礦石供應過剩是顯而易見的。在未來某一個會有人帶頭,會說我們正在朝著懸崖走去。在某一時刻,他們將達成共識。

英國《金屬導報》(METAL BULLETIN)整理的數據顯示,9月5日,青島港62%品位的鐵礦石價格下跌1.7%至83.80美元/噸,創2009年9月以來新低。上周也是鐵礦石價格連續第五周下跌,下跌時長為今年5月以來所未見。

供應過剩 

曾於2011年12月至2013年4月間曾任必和必拓鋁和鎳事業部首席執行官的Calderon在墨爾本接受彭博采訪時表示:

在這般的供應過剩之下,鐵礦石價格下挫將產出人們的預期。直至在70美元/噸附近,諸多礦山關閉。

高盛預計明年鐵礦石平均價格為80美元/噸,摩根士丹利和花旗集團則給出了略微“慷慨”的均價——90美元/噸。

根據《金屬導報》的報道,今年月以來,鐵礦石價格下跌38%,致使從瑞典到加拿大的小型礦商產能閑置或關閉礦山。全球第二大礦商力拓(RIO)上月預測,今年約有1.25億噸高成本的鐵礦石將被迫退出市場。

Calderon表示,正如礦商們預期的那樣,大部分的礦山關停或限產措施未必會發生在中國。

中國的鐵礦石不會顯著減產,因此這意味著許多減產來自“澳洲較高成本的礦商”。

高盛(澳大利亞)全球投資研究部執行董事Christian Lelong在9月3日的報告中表示,至2015年的兩年中,中國鐵礦石產出將下降約10%。全球礦商可能低估了鐵礦石價格的潛在下跌幅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347

稀土行業:出口配額時代終結 價格將走出底部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78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9-24 10:24 編輯

稀土行業:出口配額時代終結 價格將走出底部
作者:彭波 謝鴻鶴 徐張紅
投資摘要:
2006年至今跟蹤稀土行業已8年有余,我們深刻體會到中國稀土行業的頑疾在於黑色產業鏈過於龐大,而政策執行力偏弱,在社會資金的炒作下稀土價格總是呈現出暴漲暴跌,下遊行業亦深受其苦。時至今日,隨著稀土WTO終裁敗訴結果的公布,1998年至今已有十六年歷史的出口配額即將退出歷史舞臺,如何防止歷史上稀土“白菜價”的再次發生是擺在企業、政府面前的現實問題。而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便是行業趨勢在哪里?投資價值在哪里?

讓人欣慰的是,通過參加第六屆包頭稀土大會,經與政府官員、行業人士的廣泛交流後,我們更加堅定了對於“稀土價格將走出底部,全球競爭格局有望重塑”的判斷。基於這一行業趨勢性變化的判斷,稀土板塊的投資價值值得我們進一步挖掘。我們認為,稀土價格將經歷兩步走:
1)目前收儲政策效應已經在逐步顯現,價格已然觸底。而後續的政策組合拳(如六大集團成立、打擊官商勾結、治理黑色產業鏈等)也有望將在2014年底前加速出臺,(如近期工信部首次公布稀土落後產能淘汰名單,江西尋烏縣開展稀土打黑,工信部等多部委組成的專項調查組對湖南省稀土進行專項檢查)。重要的是,我們不懷疑這屆政府對於腐敗的打擊力度,政策執行力或超預期。
2)政策制度的建立為實現稀土(特別是輕稀土)“有序出口”提供了保障,我們看好出口放開所帶來的短期稀土價格拉動效應,稀土價格向國內外價格均值回歸為大概率事件。
3)而中長期來看,從價資源稅的實施、環保成本的加大、以及需求的增加(新興和轉回)有望提供價格長期上漲的源動力。
4)在中國實施“保護中重稀土,放開輕稀土”這一輕重有別的治理思路下,我們亦可預期的是,全球稀土競爭格局有望重塑,尤其是中國輕稀土出口的放開或使得海外輕稀土企業生存日艱,而正在轉型中的具備絕對資源優勢的包鋼股份(600010)有望成為不二的全球資源型輕稀土霸主,且將成為制度性紅利帶來的“量價齊升”最直接的受益者。

投資建議
稀土出口配額即將退出歷史舞臺將倒逼國家加快對稀土行業的治理,加大稀土板塊配置正當時。中長期看,輕稀土競爭格局有望重塑,量價齊升可期。
我們認為定增後,包鋼股份將擔當起包鋼集團保護性開發資源、改善環境的重任,逐步轉型為全球輕稀土資源龍頭,按照資源估值、PE估值等估值法,公司內含價值區間為 7.07-7.79 /股(攤薄後),即仍有40%-50%的提升空間,且中長期存在多個溢價因素的存在,這包括定增或為集團國企改革第一步、資源價值高價格彈性(稀土價格10%↑,資源價值30%↑)、富有釷/鈧等稀貴資源等,維持強烈推薦評級。
短期催化劑:下半年稀土政策組合拳漸次發力而來。

風險提示:經濟下滑超預期,及包鋼股份定增未獲通過的風險


目錄
前言:再議“中國有稀土”,十六年輪回,出口配額2015年退出歷史舞臺或成分水嶺
一、稀土價格走出底部:第一步之價格見底,政策加速出臺
1、稀土價格已經跌至底部:與“2010年及2013年7月份水平”相當,部分冶煉分離廠出現停產
2、價格走出底部,收儲兌現第一步:2013年收儲確定,收儲方式和形式更為成熟;打造常態化收儲機制
3、2014年底將迎來一波“政策組合拳”,執行力無須過分擔心
二、稀土價格走出底部:第二步之出口帶動價格回歸,“資源稅+環保+需求增加”則提供中長期上漲基礎
1、放開出口:價格向國內外價格均值回歸是大概率
2、“資源稅+環保+需求增加”則提供中長期上漲基礎
三、分品種進一步來看,競爭格局有望重塑;輕稀土面臨“量價齊升”的局面
1、中重稀土:常態化收儲+適度縮減中重稀土生產指標;體現其資源稀缺性,價格持續上漲
2、輕稀土:出口放開,市場化運作;保證價漲的同時,承擔占領國際市場,加強中國稀土話語權的重任
四、投資建議:加大配置稀土板塊正當時,中長期看好轉型全球輕稀土資源龍頭中的包鋼股份

前言:再議“中國有稀土”,十六年輪回,出口配額2015年退出歷史舞臺或成分水嶺
從第一篇稀土深度報告《國家政策收緊,行業拐點初顯-20060523》,到《讓我們共同見證“中國有稀土”的年代-20110520》,再至《稀土價格上漲的“兩步走”,內外價差回歸是大概率,短期可繼續介入稀土行情,長期投資能夠給予溢價的標的-20140803》,我們跟蹤稀土已近8年有余。期間經歷了2010-2012年稀土價格和股票的暴漲,亦經歷了暴漲之後的暴跌。

我們深刻體會到中國稀土行業的頑疾在於黑色產業鏈過於龐大,而政策執行力偏弱,在社會資金的炒作下稀土價格總是呈現出暴漲暴跌,下遊行業也深受其苦。我們也看到國家一直試圖通過各種政策措施來進行行業整頓和治理,思路也從單一的“行政命令式”,轉歸“行政、市場並重,大集團制”的建設上來(如圖表 1)。

而時至今日,隨著稀土WTO終裁敗訴結果的公布,1998年至今已有十六年歷史的出口配額或將在2015年退出歷史舞臺,如何防止歷史上稀土“白菜價”的再次發生是擺在企業、政府面前的現實問題。

讓人欣慰的是,通過參加第六屆包頭稀土大會,經與政府官員、行業人士的廣泛交流後,我們更加堅定了對於“稀土價格將走出底部,全球競爭格局有望重塑”的判斷。基於這一行業趨勢性變化的判斷,稀土板塊的投資價值值得我們進一步挖掘。我們認為,稀土價格將經歷兩步走:
1)目前收儲政策效應已經在逐步顯現,價格已然觸底。而後續的政策組合拳(如六大集團成立、打擊官商勾結、治理黑色產業鏈等)也有望將在2014年底前加速出臺。重要的是,我們不懷疑這屆政府對於腐敗的打擊力度,政策執行力或超預期。
2)政策制度的建立為實現稀土(特別是輕稀土)“有序出口”提供了保障,我們看好出口放開所帶來的短期稀土價格拉動效應,稀土價格向國內外價格均值回歸為大概率事件。
3)而中長期來看,從價資源稅的實施、環保成本的加大、以及需求的增加(新興和轉回)有望提供價格長期上漲的源動力。
4)在中國實施“保護中重稀土,放開輕稀土”這一輕重有別的治理思路下,我們亦可預期的是,全球稀土競爭格局有望重塑,尤其是中國輕稀土出口的放開或使得海外輕稀土企業生存日艱,而正在轉型中的且具備絕對資源優勢的包鋼股份(600010)有望成為不二的全球資源型輕稀土霸主,且將成為制度性紅利帶來的“量價齊升”最直接的受益者。

十六年輪回,中國稀土出口的放開或為中國稀土行業一個標誌性事件;承接2011年的見證中國有稀土的年代,是為再議“中國有稀土”。我們亦將在下文各部分再次詳細論述我們對稀土行業趨勢性變化以及包鋼股份投資價值的看法。

一、稀土價格走出底部:第一步之價格見底,政策加速出臺
1、稀土價格已經跌至底部:與“2010年及20137月份水平”相當,部分冶煉分離廠出現停產
雖然稀土價格在2013年7月因為贛州打擊黑色產業鏈及收儲預期有過觸底反彈,但隨後經歷過三輪馬拉松式的收儲談判之後,收儲均未兌現,加之需求並未出現明顯好轉,稀土價格伴隨著貿易商的間歇性拋售一再回落,目前已處於2010年時以及2013年7月份時的低點。

而稀土礦價格又較為穩定,稀土礦與氧化物間價格倒掛現象日益明顯。在此情形下,許多稀土冶煉分離廠處於虧損邊緣,我們可以從主要稀土冶煉上市公司(包鋼稀土、五礦稀土和盛和資源等)季度報表中可以明顯看到這一點。

以至於企業無法繼續降價銷售,而越來越多的企業采取停產或停止出貨的現象。


2、價格走出底部,收儲兌現第一步:2013年收儲確定,收儲方式和形式更為成熟;打造常態化收儲機制
據業內人士透露,2013年的稀土收儲已經確定,除氧化鏑和氧化鋱價格沒有談好,其他稀土氧化物價格和收儲量都已確定,包括交貨時間和方法。我們認為本次收儲有以下幾個特點:

Ø  2013年收儲從13年年中到14年年中經歷超過三輪馬拉松式的收儲談判,顯示政府對收儲更為重視,更為負責,收儲方式和形式更為成熟。收儲品種以中重稀土為主。

Ø  國儲局收儲時更加重視自身利益及收儲效果。①本次收儲價格僅比目前的市場價格高出不到10%(2012年收儲價格則高出市場價格在20%以上),而不是盲目高價收儲(以至於氧化鏑和氧化鋱價格還沒有談好),減少市場囤貨炒貨心態。②同樣的收儲資金在較低的價格下,可以進行更多數量的收儲,減少社會總庫存,進而推動中重稀土價格自然回升,這樣的收儲效果更好。③本次收儲量基本與市場預期一致,但由於收儲價格較低,收儲資金應該會有較多剩余(目前測算本次暫時只用了67億元左右,而以前報道的是100-200億元),不排除持續性的收儲可能。

Ø  本次收儲貨源主要來自於幾大稀土集團的存貨,只有少量需要從市場上去收,從這個角度看,對市場直接影響有限。但幾大稀土集團存貨大幅降低後,後續的出貨量可能會較低,而中間商在目前的價格水平上出貨意願不強,從這個角度看,對市場有積極影響。
綜合來看,國儲收儲方式和形式更為成熟。本次收儲對稀土價格有正面推動作用,但不會導致暴漲出現,更有可能是通過減少社會庫存,逐步推動稀土價格上行。

同時,隨著收儲方式和形式的日益成熟,我們認為收儲也將一改之前“企業通過收儲賺錢”的怪圈,這有利於政府和企業利益的一致性,收儲“常態化且正常化”可期。

32014年底將迎來一波“政策組合拳”,執行力無須過分擔心
而在企盼已久的收儲之後,一系列“政策組合拳”也將加速出臺。如下表所示,可以預期的後續政策包括加快六大稀土集團建設,新一輪打擊黑色產業鏈專項行動,落實生產配額制度等。其實政策組合拳並不新鮮,如稀土大集團建設早在2011年就已經提出,但重要的是我們認為本屆政府對腐敗采取了“零容忍”態度,而官商勾結一直是黑色產業鏈最大的癥結所在,這使得我們傾向於認為政策執行力或遠超市場預期。

二、稀土價格走出底部:第二步之出口帶動價格回歸,“資源稅+環保+需求增加”則提供中長期上漲基礎
1、放開出口:價格向國內外價格均值回歸是大概率
伴隨著上述國內政策制度的建立以及執行力的加大,我們並不認為稀土出口會出現2000年左右的無序狀態,而出口的放開則有望成為稀土價格上漲的催化劑這一點是我們與市場在“稀土價格如何走出底部”認知上最大的不同。市場主流觀點多論及WTO敗訴出口放開將倒逼政策出臺,如加速行業整合,打擊黑色產業鏈,也就是更多的從管控手段角度來判斷,或者說把稀土看作“政治商品”。我們更傾向於從出口帶動去庫存,國內外稀土價格將“均值回歸”的角度來看待“WTO敗訴”帶來的經濟影響,此為稀土價格上漲的第二步,當然有序出口是一大前提條件。同時預計大概率將在四季度放開稀土出口配額和關稅:
Ø  首先是,海外需求恢複明顯。2013年以來,稀土出口明顯增加,2013年同比增長38%,2014年上半年出口1.41萬噸,同比增長50%,配額使用比例達到91%。當然稀土價格下滑是刺激出口的一個原因,但我們認為更重要的是海外經濟的複蘇,這一點也與海外宏觀指標給出的複蘇趨勢相一致。這也就意味著放開出口後,稀土出口量突破3萬噸是很輕松可以看到的,這極有利於消化國內產品庫存並邊際改善供需結構。

Ø 這一點在焦炭行業存有類似的歷史經驗:2012年9月-2013年2月,焦炭價格從1288上漲至2074,上漲幅度達到了60%,背後的邏輯主要有兩條:其一為2012年年底鋼鐵行業的補庫存;其二便是焦炭WTO貿易爭端敗訴後,2012年12月17號焦炭40%的出口關稅取消,後續出口配額制改成了出口許可證,貿易商也紛紛囤貨以備出口。市場預期焦炭出口會回暖,進而利於消化國內的大量積壓庫存。

而在出口回暖預期帶動清庫存方面,我們認為稀土行業要優於焦炭行業。2004年以來焦炭的最高出口量為1500萬噸,僅占到每年3.5-4億噸焦炭產量的2-3%左右,而稀土方面,如果取消輕稀土出口配額,降低出口關稅(目前國外稀土報價比國內高40%以上),將刺激稀土出口,按照年均生產13萬噸計算(USGS數據),若出口量回暖至目前配額水平(3萬噸)將占到產量的20%強;而按照目前出口態勢,出口量或將遠超這一水平。

綜合來看,考慮到國內外價差的巨大(平均價差在40%左右),以及不排除貿易商在預期出口回暖時的囤貨行為,我們認為稀土價格向國內外稀土價格均值回歸是大概率事件(其中,輕稀土價格上漲空間我們在下文有具體測試和預估)。

2、“資源稅+環保+需求增加”則提供中長期上漲基礎
而從中長期而言,我們認為資源稅改革(從價征收)、環保成本的上漲以及需求的增加(新興+轉回)有望提供持續上漲基礎。

  • 稀土資源稅改革,從“從量計征”改成“從價計征”,在價格上漲時,實現企業與國家利益共享。目前的資源稅采用從量計征,資源稅占稀土價格10%左右(輕稀土每噸資源稅在0.5-1.4萬元,中重稀土每噸資源稅在0.6-3.6萬元),而稀土價格高時占比不到3%。稀土資源稅偏低,沒有體現稀土資源的稀缺性。從目前資源稅改革規劃來看,稀土資源稅改革可能將從“從量計征”改成“從價計征”。所以,一旦稀土價格出現上漲,相應的資源稅將增加,暨企業的成本將增加,但這實現了企業與國家利益共享。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包鋼股份由於後續將開發尾礦壩資源,或並不需要繳納資源稅。


  • 環保成本的提高,從成本端推動稀土價格上漲。以中重稀土為例,中重稀土精礦每噸加工成本為4-5萬元,環保成本為1.5-2萬元,資源稅3.6萬元,合計成本在10-11萬元/噸稀土精礦(TREO含量92%)。而目前中重稀土精礦銷售價格在18-19萬元/噸(不含稅),稅前利潤率在40%以上。而事實是,我們認為真實的環境治理成本應該遠大於目前企業付出的環保成本(估計每生產1噸中重稀土,環境恢複費用就達10萬元左右)。所以,如果考慮了真實的環境治理成本後,中重稀土精礦的成本將在20萬元/噸左右,將比目前提高1倍。




  • 新興需求以及潛在的需求轉回對價格中長期上漲的影響亦不能忽略。屬於功能型材料的稀土元素,其應用範圍也隨著技術的進步而不斷得到發現。如釔可以用於固體燃料電池,以及超導磁體中。

更為重要的是,之前由於稀土價格大幅波動而不再使用稀土的領域也存在轉回跡象。如隨著能耗和性能要求的提高,國內空調寡頭之一的美的正在將壓縮機生產線從鐵氧體轉回釹鐵硼。


三、分品種進一步來看,競爭格局有望重塑;輕稀土面臨“量價齊升”的局面
當然,我們並不認為可以將輕稀土和中重稀土一概而論,這一點從國家2013年便確立的“輕重有別”的治理思路中便可見一斑。

1、中重稀土:常態化收儲+適度縮減中重稀土生產指標;體現其資源稀缺性,價格持續上漲
按照政府對於稀土行業“輕重有別”的治理思路,“常態化收儲+適度縮減中重稀土生產指標”是管控的一個方向,進而更加體現出中重稀土資源的稀缺性。這一點也在上文所提到的2013年收儲方案中得到了充分顯現。而再輔以上文所述的資源稅改革、環保成本的增加,中重稀土價格有望持續性上漲。

2、輕稀土:出口放開,市場化運作;保證價漲的同時,承擔占領國際市場,加強中國稀土話語權的重任
而輕稀土領域,我們認為國家更多的是“適度增加生產指標,放開出口並進行市場化運作”,使其承擔占領國際市場和加強中國稀土話語權的重任。這也符合我國自身經濟發展的需要,畢竟鐠釹等輕稀土為需求最大的兩種元素,被廣泛應用在新能源汽車、風力發電等領域。這也就意味著,輕稀土將迎來“量價齊升”的局面:

  • 通過對比內蒙、Molycorp、Lynas各自輕稀土成本,模擬均價,我們認為輕稀土價格較目前至少有20-30%的提升空間:

1)如果中國稀土出口關稅及配額不取消,Molycorp、Lynas產品嚴格按FOB價格銷售的話,Molycorp、Lynas還有盈利空間,毛利率在30%以內(當然前提是企業能夠正常生產,但目前來看由於環保等方面的原因,其生產並不順利)。

2)如果中國稀土出口關稅及配額取消,假設按照目前國內含增值稅價格出口的話,Molycorp、Lynas基本不盈利。如果Molycorp、Lynas鑭鈰出現滯銷(因為全球供給過剩,假設僅售出70%),那麽將出現虧損(出現概率較大)。

3)輕稀土價格的上漲空間,取決於三個條件(不需要同時具備):①Molycorp、Lynas的成本情況,圖表 15的成本是公司預計的比較理想的成本,實際上可能更高。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目前的輕稀土均價處於底部。②鑭鈰的售出比例。如果假設Molycorp、Lynas鑭鈰均有30%比例(目前全球大致是這個水平)的滯銷,那麽成本將大幅上升,輕稀土均價就有20-30%的上漲空間(出現概率較大),才觸及Molycorp、Lynas的生產成本。③全球的稀土需求增長情況,這將決定全球稀土價格的平臺高度。

綜合來看,我們認為如果中國出口關稅取消,國內輕稀土價格較目前有20-30%的提高空間(相當於海外稀土價格下降20%),在這個平臺上,國內輕稀土企業能夠實現盈利,而MolycorpLynas幾乎實現不了盈利,經營可能進一步變差,經過幾年的長期虧損後,可能將只剩下中國輕稀土供應,這反過來有利於中國輕稀土企業,輕稀土價格也有進一步提升空間,全球輕稀土企業的競爭格局將有望實現重塑。這無疑是符合現行國家政策取向的。

  • 而從量的角度來看,不考慮需求的自然增長,合法稀土需求量為15萬噸左右,即70%以上的增量空間

從包頭稀土大會中了解的信息顯示,從2013年全球釹鐵硼9.53萬噸的產量倒推世界稀土礦產品需求,需要輕稀土礦14.1萬噸,中重稀土礦3.8萬噸,合計17.9萬噸(REO當量),而實際合法生產量不超過10萬噸(REO當量),也意味著有8萬噸左右是由非法稀土礦供應(約為6萬噸輕稀土,2萬噸中重稀土)。如果能夠遏制黑稀土,則這部分將由合法稀土來進行替代,對應的輕稀土靜態需求總量則為15萬噸左右。

四、投資建議:加大配置稀土板塊正當時,中長期看好轉型全球輕稀土資源龍頭中的包鋼股份
稀土出口配額即將退出歷史舞臺將倒逼國家加快對稀土行業的治理,加大稀土板塊配置正當時。中長期看,輕稀土競爭格局有望重塑,量價齊升可期。
我們認為定增後,包鋼股份將擔當起包鋼集團保護性開發資源、改善環境的重任,逐步轉型為全球輕稀土資源龍頭,按照資源估值、PE估值等估值法,公司內含價值區間為 7.07-7.79 /股(攤薄後),即仍有40%-50%的提升空間,且中長期存在多個溢價因素的存在,這包括定增或為集團國企改革第一步、資源價值高價格彈性(稀土價格10%↑,資源價值30%↑)、富有釷/鈧等稀貴資源等,維持強烈推薦評級。
短期看,①根據存貨/市值占比越大意味著在收儲中受益也最為顯著的邏輯,廣晟有色最為直接受益,其次為五礦稀土。②從稀土永磁標的歷來的聯動效應以及具備前景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業務的角度來看,推薦中科三環(存貨/市值比值最大),正海磁材(小市值+大拐點,新能源汽車最純正永磁標的),廈門鎢業(具備稀土、磁材、鋰電正極材料業務多重概念)。

短期催化劑:下半年稀土政策組合拳或漸次發力而來。
風險提示:經濟下滑超預期,及包鋼股份定增未獲通過的風險


附: 包鋼股份擔當包鋼集團保護性開發資源、改善環境重任,轉型全球輕稀土資源龍頭,維持“強烈推薦”評級
一、包鋼集團實施戰略規劃:包鋼股份將擔當“保護性開發資源+改善環境”的重任
(一)包鋼集團白雲鄂博礦山的“三礦一庫”
包鋼集團旗下的白雲鄂博礦是以鐵、稀土、釷、鈮等為主的多元素共生礦,主要包括三大礦體,即主礦、東礦和西礦。其中主礦和東礦富含稀土元素(稀土品味達到5%),而西礦稀土品味較低(僅為1.7%)。如圖表 20所示,主東礦為包鋼集團鋼鐵生產和稀土產業原料的主要來源,西礦則以鐵精礦生產為主。


目前包鋼集團每年從主東礦采選礦石約1200萬噸,經過磁選浮選過程得到三類產品:鐵精礦(450萬噸)、稀土礦漿(300萬噸)和稀土尾礦(450萬噸)。盡管稀土尾礦中稀土品味達到7%,但由於工藝等原因回收利用是一大難題。包鋼集團於是在1965年建成包頭鋼鐵公司尾壩礦,將富含有價金屬但尚不能有效回收利用的稀土尾礦排入其中進行封存。經過多年累積,如今成為規模巨大的“尾礦庫”。最終形成了我們目前所看到的包鋼集團“三礦一庫”式資源布局。


也正基於此特殊的資源屬性,包鋼集團長期為兩家子公司提供鐵精礦原料和稀土礦漿原料,集團和子公司、子公司與子公司間的關聯交易一直受到市場的關註。(詳見圖表 22)

(二)關停主東礦、開發尾礦庫勢在必行
1、庫容有限、環保、資源浪費等客觀原因要求關停主東礦、開發尾礦庫
1)尾礦壩只能服役至2025年,庫容已不允許繼續大量排放尾礦。
2)尾壩礦對自然環境造成蓄水滲出的重大環境問題。
3)稀土資源浪費:僅因每年開采300多萬噸鐵,而順帶采出60萬噸稀土資源,造成無法利用而浪費的局面
因此尾壩礦的回收利用成為包鋼集團的當務之急。學術界從2005年開始就一直呼籲政府重視包鋼尾礦壩的問題,徐光憲等院士的聯名上書曾兩次得到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批示,內蒙古自治區高層也重視包鋼尾礦壩的環保隱患。根據當時徐光憲院士的提案,成熟的解決方案是:關閉主礦和東礦,開發西礦和尾壩礦;西礦提供包鋼股份所需鐵精礦,尾壩礦提供包鋼稀土所需稀土礦。

2、綜合開發利用尾礦庫技術已具備,資源自給也可以保障
1)已經具備綜合利用技術。經過多年的研究和實驗,鐵、稀土、鈮、螢石等資源的選別、回收工藝技術已經日臻完善和成熟。
2)關閉主東礦、開發尾礦庫後,包鋼股份與包鋼稀土的原料能夠得到保證。①尾礦庫資源開發利用項目每年將生產31萬噸稀土精礦(折合15萬噸REO),完全夠供應包鋼稀土,甚至對外供應。②包鋼股份的鐵精粉產能估計在750萬噸左右(西礦到時可提供650萬噸,外購一部分鐵礦石),自給率依然在50%左右,不用擔心鐵資源的自給問題。(包鋼股份目前鐵精粉原料的來源信息詳見圖表 22。)

(三)新一輪戰略規劃下,包鋼股份擔當“保護性開發資源+改善環境”的重任
我們認為,為了解決包鋼集團與包鋼股份、包鋼稀土兩家子公司長期的關聯交易關系,以及面臨關閉主東礦、開發尾礦庫的迫切任務,包鋼集團2月19日公布了《關於內蒙古包鋼鋼聯股份有限公司與內蒙古包鋼稀土(集團)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來發展戰略的實施規劃》,重新明確了兩家公司的定位,而包鋼股份通過開發尾礦庫,將擔當起包鋼集團“保護性開發資源+改善環境”的重任。

集團將包鋼股份定位為集團資源整合型企業,將包鋼稀土定位為稀土冶煉及深加工型企業:1)集團擁有的礦產資源及其開發項目將優先註入包鋼股份,包鋼股份為包鋼集團鐵、有色金屬、煤炭等上遊礦產資源及相應產品的唯一整合方。2)集團將支持包鋼稀土重點發展稀土冶煉、分離、材料及應用領域,包鋼稀土為包鋼集團稀土冶煉、分離及應用業務的整合方。3)包鋼股份完成對包鋼集團尾礦庫資產收購後,尾礦庫資產的尾礦資源開發利用工程實施主體為包鋼股份。

戰略實施規劃實施後的變化:1)包鋼股份轉型為資源整合型企業,擁有鐵、稀土等資源,並且未來還有其它有色、煤炭等資源可以註入。2)該戰略實施規劃意味著,在集團稀土產業鏈未來的發展中,包鋼股份將負責從稀土礦到稀土精礦環節,而包鋼稀土將從包鋼股份采購稀土精礦後負責後續環節。3)如果未來包鋼股份按市場價格出售稀土精礦,利潤將有大幅增加。4)包鋼股份將擔當起包鋼集團保護性開發資源、改善環境的重任,此次定增我們認為是實施戰略規劃的第一步,逐步轉型為全球輕稀土資源龍頭的包鋼股份具備投資價值


二、包鋼股份擬定增註入尾礦庫等資產,集團發展規劃實施戰略邁出大步
(一)定增事項:註入尾礦庫等資產
包鋼股份定增預案:擬以不低於3.61元/股的價格發行82.55億股,募集不超過298億元,用於收購包鋼集團白雲鄂博礦資源綜合利用工程項目、包鋼集團選礦廠和尾礦庫。其中尾礦庫預估值269億元。


(二)標的資產情況:核心資產尾礦庫介紹與開發計劃
1、白雲鄂博礦資源綜合利用工程項目及選礦廠簡介
1)白雲鄂博礦資源綜合利用工程項目將於2014年下半年投產,每年可處理氧化礦(氧化礦較難處理一些,混合礦更容易處理)礦石600萬噸,其中新建氧化礦選礦生產線產能280萬t/a(主要來源於包鋼集團選礦廠的搬遷),利用現有沃爾特選礦廠產能320萬t/a(委托加工)。(詳見圖表 24)。

2)包鋼集團選礦廠可以處理白雲鄂博鐵礦石約1250萬噸,為巴潤礦業加工礦石數量超過300萬噸,生產鐵精礦數量超過700萬噸。隨著白雲鄂博礦綜合利用工程項目的建成投產,包鋼集團選礦廠相關資產中的氧化礦選礦產能將轉移至該項目實施,現有氧化礦選礦產能將實施優化設計利用,並將視生產工藝需要逐步改擴建為尾礦庫資源開發利用工程項目的選礦設備。磁鐵礦及其他礦石選礦產能將繼續優化利用(這部分所需資源將主要外購)。

2、尾礦庫簡介
本次擬收購的尾礦庫資產中有豐富的鐵、稀土、氟化物(螢石)、鈮、鈧、鈦等資源,截至2013年11月30日,該尾礦庫的尾礦資源儲量為19,712萬噸。

3、尾礦庫開發計劃
1)尾礦庫資源開發利用項目擬在尾礦庫附近建設年處理尾礦資源360萬噸的選礦綜合利用工程。該項目將新建選礦車間並采用磨礦-選鐵-脫硫-浮選稀土-浮選螢石-浮選鈮工藝流程,生產鐵精礦、稀土精礦、硫精礦、螢石精礦及鈮精礦等產品,並新建幹堆尾礦庫采用高濃度堆存方式存放最終產生的尾礦,實現尾礦庫資源綜合利用。

2)產品方案與進度:項目投入總資金為32.9億元,建設周期3年,預計2016年10月投產;前3年達產率分別為40%、60%、80%,第4年開始100%達產。在產銷一致,且精礦價格及生產成本保持穩定的情況下,公司預計滿產年度將實現年利潤總額41.7億元,年凈利潤31.3億元。

3)將解決尾礦庫環保問題。對尾礦庫的利用,將緩解幾個方面的環保問題:①尾礦庫將封閉後開發利用,可解決潰壩、庫容不夠等問題。②將尾礦庫綜合利用後的尾礦采用幹堆技術存放,不再造成二次遺留問題。③尾礦庫中放射性元素堆積問題將逐步根治。

(三)包鋼股份定增完成後:轉變為資源型企業
1)包鋼股份定增完成後的資產情況:本次包鋼股份定增完成後,鋼鐵產業形成了全產業鏈,資源自給率在50%以上。對稀土產業鏈的規劃是:最先是對外出售稀土礦漿(公司將承接包鋼集團向包鋼稀土提供原料的關聯交易協議),尾礦庫開發後對外出售稀土精礦。


2)逐步轉變為資源型企業:本次非公開發行後,標誌著包鋼股份逐步成為資源型企業。同時,集團還有大量的煤炭、有色(錫、鉬等)資源待時機成熟時可以註入公司。

三、公司總體估值:有40-50%的溢價空間
綜合來看,對公司現有業務估值為366-387億元,對擬註入的尾礦庫資源估值為783-880億元。定增完成後,公司股本對應目前股價的市值為802億元。我們對公司的評估價值為1149-1267億元,對應股價為7.07-7.79元,相對目前股價溢價40-50%。同時,公司資源價值對稀土價格彈性較大,如稀土價格每上漲10%,則對應的稀土資源價值提高30%(增加190億元),公司價值也提高約24%(以802億市值為基準)。
(一)尾礦庫估值:參考估值為783-880億元
對尾礦庫的估值顯示:采用資源估值法價值880億元;采用PE估值法價值783億元。我們取其區間:783-880億元。

1、資源估值法
公司先期將開發利用尾礦庫中的稀土、鐵、鈮、螢石資源,我們因此主要對這幾種資源估值,暫不考慮釷、鈧、鈦等資源價值。
有幾個註意點:①由於是尾礦庫,省掉了采礦、破碎等工藝,所以成本將有所下降。②將主要成本分攤到稀土氧化物,螢石分攤小部分成本。③價格采用假設的合理稀土精礦價格,暨【稀土市場價格-稀土精礦到稀土氧化物成本*(1+30%的冶煉分離企業應得毛利率)】。(註:①此處假設輕稀土價格較目前將上漲20%;②假設冶煉分離企業的盈利來自加工費成本加成,給予加工成本30%的毛利率)。④資源估值法采用常用的按50年8%折現。
資源估值結果:稀土氧化物估值803億元,鐵、鈮氧化物、螢石等資源價值77億元,合計價值880億元。


2、按照PE估值
公司預計,尾礦庫綜合利用項目投產後每年可以帶來31.3億元的凈利潤。給予PE 25X,則對應價值783億元。
有一點需要註意,公司假設每年生產的31.3萬噸稀土精礦均能夠出售,而目前包鋼稀土實際生產指標只需要13萬噸左右稀土精礦,但隨著輕稀土市場化的治理思路,精礦銷量有望逐步增加,還有可能對外售。

3、需要註意的問題
因為尾礦庫利用工程需要2016年後投產,所以在這期間不能直接產生效益。
公司在2-3年內利潤增量主要來自於出售給包鋼稀土的稀土礦漿收入(2012/13年包鋼集團銷售給包鋼稀土礦漿收入為7.3/6.2億元)。至於具體能夠貢獻多少利潤,則取決於稀土礦漿定價的變化(將逐步過渡到按市場價出售),以及稀土價格的變化。我們在後面進行包鋼股份業績對稀土價格變化的敏感性分析。

(二)對公司現有業務的估值:366-387億元
對公司現有業務估值在366-387億元左右,公司目前市值為395 億元。我們未考慮白雲鄂博西礦中的鈮、螢石等資源價值。

1、鋼鐵業務
鋼鐵業務基本處於微利狀態,目前鋼鐵板塊主要鋼鐵公司噸鋼產能市值在1400元/噸左右,我們對包鋼股份的噸鋼市值按照鋼鐵板塊的7折進行計算,即噸鋼市值980元/噸左右來計算,公司鋼鐵業務對應的價值為98億元。
如果以公司凈資產130億為基準(12年底鐵礦裝入前鋼鐵冶煉板塊凈資產),按鋼鐵行業平均市凈率0.60X來看,公司鋼鐵業務對應的價值為78億元。

2、鐵礦石業務
公司目前擁有白雲鄂博西礦的鐵礦石。包頭66%鐵精粉濕基不含稅價格為700元/噸。預計巴潤礦業噸礦成本在550元/噸左右,25%的額定所得稅率。我們假設巴潤礦業滿產(自選廠300萬噸,民營選廠150萬噸),主選廠噸礦凈利潤109元/噸,民營選廠盈利較低。那麽巴潤礦業一年凈利潤3.3億元左右。給予鐵礦石業務20倍的估值,鐵礦業務價值66億元。

按資源儲量估值:按5.86億噸礦石儲量(但有權處置儲量為1.56億噸)計算,鐵礦石資源價值56億元。詳見圖表 30。
綜合兩種估值,我們估算鐵礦石業務價值為56-66億元。


3、稀土資源
白雲鄂博西礦稀土氧化物儲量近1000萬噸,但品位只有1.7%,假設選出率只有30%,而噸稀土精礦(50%REO)完全成本估計在0.90萬元/噸,處於較高水平,測算後白雲鄂博西礦稀土價值在222億元左右。

(三)公司可以獲得更高溢價的幾個因素
1)公司通過開發尾礦庫,將擔當起包鋼集團保護性開發資源、改善環境的重任,將改善集團的社會形象。逐步解決包鋼集團與包鋼股份、包鋼稀土兩家子公司長期的關聯交易關系,此次定增我們視為包鋼集團國企改革的第一步。
2)資源價值對稀土價格彈性較大。如稀土價格每上漲10%,則對應的稀土資源價值提高30%(增加190億),公司價值也提高約24%(以802億為基準)。
3)公司輕稀土資源儲量超過2300萬噸,占全球儲量超過20%以上,將成為全球最大的輕稀土資源供應商。同時,包鋼集團仍有大量的煤炭、有色資源,有註入包鋼股份的預期。

4)公司資源中含有大量的釷、鈧等稀貴資源,其中鈧資源價值在百億元的數量級,如果未來能夠得到利用,公司價值將得到提升。

5)本次定增完成後,公司實際流通股只有39.4億股(包鋼集團手里的40.6億流通股不會進入二級市場流通),相對於162.5億股的總股本,只占24%,具有小資金撬動大市值效應。且本次定增的82.55億股將被鎖定三年。

(四)但公司業績在2015年後才會有明顯釋放
1)在2016年尾礦庫綜合開發利用前,公司依然對外出售稀土礦漿,並且逐步轉向市場價。尾礦庫綜合開發利用後,公司只對外出售稀土精礦。

2)稀土礦漿價格逐步提高,定價更合理。2013年包鋼稀土獲得的稀土礦漿價格為166元/噸,遠低於市場價。如果嚴格按照市場價格測算,以目前的稀土精礦價格推算,稀土礦漿價格大約為840元/噸【(稀土精礦(50% REO)市場價格15660元/噸-礦漿到精礦成本1000元/噸-三費1000元/噸-礦漿到精礦毛利1000元/噸)/1噸精礦需要15噸礦漿=840元/噸礦漿】。2014年3月13日,包鋼稀土與關聯方修改了2014年供應稀土礦漿的定價公式:

①2014年上半年修改後的礦漿價格為419元/噸(已包含資源稅,以後由包鋼集團繳納資源稅),相對2013年的166元/噸(不包含資源稅,以前由包鋼稀土繳納資源稅),每噸礦漿價格增加253元/噸。

②如果2013年礦漿價格考慮資源稅,則2013年的稀土礦漿價格大約為398元/噸。相當於包鋼稀土2014年實際承擔的稀土礦漿成本只提高21元/噸,增幅為5%。也相當於每噸REO成本增加440元左右,只相當於稀土價格0.4%,對包鋼稀土的成本影響有限。

③在包鋼股份完成定增後,將由包鋼股份出售給包鋼稀土稀土礦漿,相當於包鋼股份將稀土礦漿價格從166元/噸提高到了419元/噸,增加253元/噸,但包鋼稀土只承擔了21元/噸,剩下的232元/噸的資源稅以後由包鋼集團來承擔。

④包鋼稀土預計2014年將完成6.25億元的稀土礦漿采購(2013年完成3.18億元),主要因稀選廠尚未複產,礦漿采購量依然較低。

3)在不考慮稀土礦漿價格變化(即以419元/噸)的情景下,我們預計公司2014-2016年攤薄後EPS為0.06/0.13/0.14元,當前股價對應PE為82/41/37X

4)業績對稀土礦漿價格變化的敏感性分析:2014年上半年包鋼稀土獲得的稀土礦漿價格為419元/噸,如果嚴格按照合理推測的市場價格測算,以目前的稀土精礦價格推算,稀土礦漿價格為840元/噸,暨稀土礦漿價格還有1倍提升空間。如果嚴格按市場價出售,並且銷售完畢,則將增加利潤15億元,對應攤薄後EPS 0.07元。意味著在目前的稀土精礦價格下,稀土礦漿帶來潛在可能EPS為0.14元。

四、投資建議:集團戰略第一步,包鋼股份轉型全球輕稀土資源龍頭,維持“強烈推薦”評級
1、我們視此次定增是包鋼集團國企改革的第一步
國企改革是中國經濟活力再次激發的一個關鍵,我們認為國企改革並不僅僅限制在混合所有制改革這一核心內容中,而理順集團和上市公司間、上市公司之間的關系也應是題中之意。

在此大環境下,我們並不願意孤立地來看待包鋼股份這次定增舉動,更深層上可以看作是“包鋼集團”改革方向的第一步。通過此次定增,包鋼集團旗下的鋼鐵資產得以大部分註入了包鋼股份,同時初步理順了包鋼股份和包鋼稀土之間的原材料、業務定位等問題,包鋼集團的國企改革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當然仍有許多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稀土大集團與包鋼稀土的定位問題,目前集團發展規劃下的兩家公司業務的發展存在重大關聯交易等問題。我們大膽判斷“吸收合並或許為集團大的方向”,也只有這樣才能解決集團改革面臨的諸多未決問題。

2、此次金額龐大的定增參與方已定,實屬不易
本次非公開發行對象為包鋼集團、招商財富、國華人壽、財通基金、理家盈、上海六禾及華安資產。

本次非公開發行數量不超過82.55億股,其中包鋼集團認購48.22億股、招商財富認購5.87億股、國華人壽認購6.09億股、財通基金認購4.28億股、理家盈認購7.76億股、上海六禾認購6.17億股、華安資產認購4.16億股。本次發行股票鎖定期為三年,且已簽署股份認購協議,並繳納擬認購股份價值的1%作為定金。

3、維持“強烈推薦”評級
考慮到此次定增後,公司將擔當起包鋼集團保護性開發資源、改善環境的重任,逐步轉型為全球輕稀土資源龍頭,價值較目前仍有40-50%的提升空間,且存在多個溢價因素的存在,維持“強烈推薦”評級,長期看好。

風險因素:公司定增計劃未獲得批準。

(源自:彭波有色金屬工作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009

忍受寂寞,從底部開始堅守 Dean_丁丁

來源: http://xueqiu.com/2129489320/33340290

 
市場趨勢的轉變,不是一天完成的。大幅的收益,必須從底部開始堅守。

但是作為一個明智的股市投資者,操作大趨勢的,操作大行情的,丁丁的經驗,這是必須養成的心態:

1.  發現一個好的板塊以及個股,得在市場沒有得到大幅認可時,但是同時明顯存在一些保底因素(比如類似板塊大漲,行業需求發生向好變化,行業供給因幾年的熊市已初步收縮, 股價已經跌至非常低的底部),這時就要勇敢介入,堅定持有。這樣的大趨勢,不要操作波段。

2.  當一個板塊過度炒作,人們都已經是兩眼發紅,隨時進場接盤,進行炒作。炒作終將結束,有理性的人都知道;但不可預測的是,泡沫會何時結束;另外,此板塊或個股,過去2-3年甚至5年都是漲的。所以很多人都覺得今天進,過兩天賣,不會是那個承接最後一棒的人。但是,往往那些經驗不足不舍得止損,或者心態太貪想繼續翻幾倍的人,最後都從短線炒成長線,成為在高位站崗的人。

第1,就是05年的股市,08年底的股市,12年的創業板,14年年中的主板。
第2,  就是07年的主板,10年的創業板中小板,14年高達百倍估值的大批次新股和炒高的題材股。

所以心態上,有兩件事很難,:
A.  買入底部已經基本確認,但是市場可能還不感興趣的股票。這時的股票,根本不想看;心情是猶豫的,孤獨的;長期的低迷走勢讓人很低落;甚至是被拒絕的,被批評的。
B.  賣出正在大漲的高泡沫股票。心情是舍不得的,還在幻想大漲的;被罵傻瓜的;賣出後上漲甚至大漲,還有買回來的沖動。

有兩件事,很容易(丁丁也曾幾次遭遇,再也不犯類似錯誤):
C. 就是追入正在上漲的股票。心情是喜悅的,亢奮的。按捺不住的。買了或許立刻漲,自信心大增。
D. 買入大漲後的股票被套牢。死馬當活馬,去幹別的事;幻想馬兒複活,回到高位。心情是有僥幸的,無奈的。什麽都不幹是容易的,換股則要去研究要下決心。

困難的事,少有人做得到,所以股市獲大利的是少數人。
容易的事,多數人做得到,所以註定多數人是股市的”韭菜“。


李佛摩爾曾說:
1、我的經驗是,如果我不是在接近某個趨勢的開始點才進場交易,我就絕不會從這個趨勢中獲取多少利潤。
2.   當我看見一個危險信號的時候,我不跟它爭執,我躲開!幾天以後,如果一切看起來還不錯,我就再回來。這樣,我會省去很多麻煩,也會省很多錢。



請大家評說目前的股市狀態。@方舟88 @今日話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977

為什麽“賣在底部”會成為“無奈的新常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427

對機構投資者而言,“一賣市場就漲”的魔咒似乎越來越靈驗。

除了各種主觀因素,這種“賣在底部”的情況或許還有更深層次的客觀原因。興業證券的分析師王涵給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角度,他認為是期限錯配讓投資者不得不在流動性緊張的時候拋售資產。所以有時候這不是一個“願不願意堅持”的問題,而是“能不能拿住”的問題。

之所以出現期限錯配,其核心在於外匯占款增速的放緩。王涵提到:

在2011年之前,由於外匯占款每年以2.5-4萬億的速度流入,帶來銀行存款“活水”的穩定增長。穩定的負債端,導致了銀行資產端投放也呈長期化趨勢。換句話說,那個時期中國不缺“長(期限)錢”。然而,隨著外匯占款減速,利率市場化加速,銀行負債中短期限的理財、同業開始增多,這促使銀行資產端運用呈現短期化的趨勢,進而使得全社會負債端期限開始變短、負債不穩定性上升。換句話說,外匯占款的不可逆變化,將導致全社會長期限資金趨勢性稀缺。

QQ圖片20141225092124

QQ圖片20141225092139

QQ圖片20141225091910

全社會長期資金稀缺、短期資金增多的一個風險就在於,市場的波動性會因此提高,一旦流動性緊張,無論此時價格是高是低,投資者都不得不拋售資產,股市債市出現大起大落也就不可避免。

銀行負債端不穩定性在上升,各種信用派生還越來越依賴直接融資等杠桿工具,這也加大了市場波動。一個明顯的例子是融資融券的迅速膨脹令A股的波動性陡增。

QQ圖片20141225091821

但這也給手握長期資金的保險、養老金等機構提供了一個“撿便宜”的機會。王涵提到:

資金集中在短端,而長期限資金稀缺,這意味著短期限(流動性好的)資產將受到更多資金的追捧(為啥最近上證50走的更強?)。而同時,由於缺乏足夠的資金來購買,長期限資產的價格相對更為便宜。綜合來說,各類資產期限利差擴張將呈現結構化特征。(舉個例子,以前銀行是長債的主要購買者,導致中國長債利率持續被向下壓制,現在銀行因為缺乏長期限資金,無法再像以前那樣去購買長債,於是就留給負債期限較長的保險公司“撿便宜”的機會)

王涵還認為,在資金期限變短是大勢所趨的背景下,這種“賣在底部”有可能會是未來一種“無奈的新常態”。

點擊這里看原報告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9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