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人少的地方有大魚,人少的地方你敢去嗎? 老漁2014

http://xueqiu.com/3714977098/30130927
股市奇怪的地方就像《阿甘正傳》裡面所描述的:因為捕蝦的人太多,所以巴布。甘捕撈公司的」珍妮「號捕蝦船總捕不到蝦,直到一場猛烈的颶風將所有的捕蝦船都打滅了,唯一剩下的珍妮號才成功捕到了大量的蝦,並成為一個船隊。
      一家上市公司,在百折千磨之後,已經奄奄一息;市場對他的興趣,也在幾年,甚至十幾二十年的期待後,形成了完全絕望的預期。這樣一家公司,市場人士只要一提到他,就充滿了厭惡,他歷史的表現當然也證明這種厭惡是對的。因為16年歷史,漲幅不到2倍,算一下通脹和貨幣貶值,長期投資者一定會像巴西1:7後那樣哭泣。
      然而,過去已經過去,假如我們忘記歷史,從某一個時間點來RESET(我認為忘記歷史的RESET是擦乾眼淚,重上戰場的關鍵!),這又是一個非常好的雪茄煙蒂。幾乎不需要成本,也基本安全,有各種各樣的蛛絲馬跡催化劑。。。。。。
      肯定有很多人說雪茄煙蒂已經過時了,現在是流行成長股的年代,我是贊同這種說法的。我盡力,儘可能把可預見的成長股長留我的倉位中,可是,雪茄煙蒂也始終不能讓我忘懷,股票多的是,可以確定的有幾隻呢?看到一隻可以確定的股票,為什麼要放手?
      我不會公佈我的標的,也請大家不要猜。因為只要一猜,就扯出一大片。股票實在是太多了,每個人的研究都有限。各人有各人的研究重點,各人有各人的機會。對於沒有仔細研究的股票,哪怕再好,對我也是一個零。

      但是,我們可以來討論共性,討論怎樣到人少的地方去釣魚。

      我們再來研究巴菲特的六大原則中的第四大:

第四法則:安全邊際原則
  1.安全邊際就是「買保險」:保險越多,虧損的可能性越小。
  2.安全邊際就是「猛砍價」:買價越低,盈利可能性越大。
  3.安全邊際就是「釣大魚」:人越少,釣大魚的可能性越高。

             巴菲特投資美國運通和GEICO公司的時候,都是在這些公司面臨破產的危機境地,而投資可口可樂也是選擇在觀察了53年,面臨一個比較大危機,股價跌得比較多的時候。都是典型的逆向投資。都是在人少的地方釣魚。

逆向投資需要注意些什麼呢?我有這樣一些心得,在此跟大家交流,也希望拋磚引玉,啟發自己的頭腦風暴。

1.   克服別人否認後的不自信心理,非常非常多的人,在別人誠意交流一隻股票的時候,會問一句:你既然說他那麼好?為什麼還是現價呢?你說的那麼好的東西,什麼時候能實現呢?它真的能實現嗎?等等,這樣那樣的疑問,很容易毀滅或者動搖自己的信心,我覺得,假如別人要否決我,拿出事實來是最有說服力的,那種反正就不好的粗魯態度還是當成耳邊風為好。

2.   克服急功近利的想法,有問題的公司肯定需要時間去解決問題,有時候時間甚至很長。很多人都這樣說:你說他那麼好?但是,又不確定他實現利好的時間,那麼我就等他實現的時候再買好了。但是,籌碼在低位的時候,要有一種超然的心態去攝取,因為,沒有絕望,就沒有籌碼!有了瘋狂的絕望,就有了瘋狂的籌碼。公司解決問題需要時間,我們吸納籌碼也可以花時間。

3.   克服浮躁的持籌心態。籌碼是逼出來的。價值低估未必大家都看不出來,可是,如果價值低估的股票遲遲沒有反應,很多原來看好的人就坐不住了。一是行情打擊自信,二是羨慕別人的高流動性,高收益。所以,持有一段時間,看看沒有反應,就跑去搶帽子了。總幻想將來搶到帽子後再買回,就多了一個帽子,很多的時候,多了一個帽子,卻丟掉了一條珍貴的內褲。

4.   克服急於兌現利潤的慾望,潛伏的成本是很低的,往往股票剛剛上漲的時候,潛伏的籌碼就已經賺到50%以上了。這時候,很有實現盈利的衝動,因為持有已經很久,落袋為安的心會很急。其實,既然看中了,應該好好享受泡沫,反正已經賺錢了呀。

選擇逆向投資的公司有我剛才講的雪茄煙蒂,也有優秀成長股的暫時低迷,但是,人少的本身就代表著風險,很多人,都在自以為是地堅持某種原則,但是,因為對堅持的原則的要素理解不夠,總是畫虎不成反類犬。巴菲特的六個原則是互相支持,互相牽制的。試想一下:一家公司競爭力優勢,現金流優勢,兩個原則都符合,為什麼股價會低估呢?所以真正的理解還是在於對能力圈的加強,以能力去判斷企業的核心價值來與市場價值比較!

人少的地方有大魚,可是,現在交通這麼方便,為什麼那地方會人少呢?你發現的邏輯是什麼?你判斷的魚骨圖有漏失嗎?你真的敢去嗎?你準備好了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920

半數中小房企或退出地產行業 大魚吃小魚剛剛開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7033.html

半數中小房企或退出地產行業 大魚吃小魚剛剛開始

第一財經日報 羅韜 2015-08-25 22:13:00

面對日益競爭的市場環境,未來至少有半數的中小房企將選擇退出這個市場,隨著行業不斷成熟,未來的集中度也會越來越高。而目前看來,行業“大魚吃小魚”的故事,只是剛剛開始。

住在成都的鄭慧佳(化名)在一家當地知名的房地產公司上班,工作一直比較穩定收入也很可觀,可是近日她卻在考慮是否要跳槽。“公司內部崗位調整,希望派駐我到四線城市的項目上,可我不太希望離開成都。”鄭慧佳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她面對的情況,是很多當地房地產公司都采用“隱形裁員”手段。

曾經一個售樓小姐也能年收入100萬的時代已經結束,當房地產的白銀時代到來,也意味著傳統開發模式的壽終正寢,那些無力轉型或開拓新增長領域的中小房企只能被擠出這個行業。

8月18日,綠地集團借殼金豐投資正式登陸A股市場,成為全球最大房企綠地控股(600606.SH)。同一天,曾作為上市百強房企的浙江廣廈(600052.SH)卻在當日公告里面稱擬用三年時間退出房地產業,轉向影視文化行業。

多家房企高管均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面對日益競爭的市場環境,未來至少有半數的中小房企將選擇退出這個市場,隨著行業不斷成熟,未來的集中度也會越來越高。而目前看來,行業“大魚吃小魚”的故事,只是剛剛開始。

中小房企退出潮

楊宇(化名)在中國西部一個四線城市從事房地產建築工作,用之前的話來說,就是“包工頭”。去年開始,他已經感覺到生意越來越難做,開發商拖欠墊款的時間越來越廠,有的甚至希望拿房子來抵扣墊款。

“這個城市很多項目開發商都直接跑路,那些買了房子的人只能到政府靜坐,而政府為了平息這樣的事件已經接管了不少爛尾項目。”楊宇告訴記者。

之前楊宇所在的城市伴隨中國的良好房地產市場行情,價格最高炒作到了7000元/平方米,而隨著市場降溫很多樓盤也只能賣到4000元/平方米。此外,之前當地並沒有知名的開發商進入,而隨著萬達、金科等品牌開發商進入,這個小城的中小房企們壓力就顯得更大。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在京滬產權交易所待售房企股權總權益金額已經超過130億元,其中有超過20家房企出售100%的股權。8月25日,記者在北京產權交易所的網站的重點項目第一欄就看到沈陽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轉讓100%股權。

在停牌近一個月後,寶安地產(000040.SZ)日前宣布,公司第一大股東中國寶安已與東旭集團簽署《股份轉讓框架協議》,將7039萬股股份轉讓給東旭集團(占總股本15%),總價11.97億元。此次轉讓前,中國寶安持有寶安地產19.8%股權,處於質押狀態;轉讓完成後,中國寶安持有寶安地產股權將降至4.8%,已經基本退出地產業務。

8月17日,老牌房企萊茵置業(000558.SZ)公告稱,公司更名為萊茵達體育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經營範圍變為實業投資,包括體育活動的組織、策劃,體育場館的設計、施工、管理及設備安裝等,剝離地產,全面轉型體育產業。

8月,在南京開發銀河灣福苑、銀河灣花園、銀河灣紫苑等多個樓盤的華光地產,在江蘇省常州市天寧區人民法院公告中,正式被宣布破產清算。這個曾經也是百強房企的南京當地開發商在今年早些時候就爆出資金鏈問題,而最後不得不面臨破產清算。

5月,江西省目前唯一的A股房地產上市公司中江地產(600053.SH)作價41.5億元將房地產業務賣給了九鼎投資。

2月,上海證大集團董事長戴誌康宣布不再追加房地產投資,後逐漸將旗下資產轉讓。

分化加劇

上述房企的退出從半年報中也能窺見一斑。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不完全查閱房企中報發現,在已公布半年報的上市房企中,陽光股份(000608.SZ)、世紀星源(000005.SZ)、萊茵置業等均處於虧損。

萊茵置業的半年報顯示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593萬元,同比減少203.74%。首創證券分析師王劍輝表示,萊茵置業接近90%項目集中在供需相對平衡、龍頭企業重兵布局的江浙地區,市場競爭異常激烈,而公司在傳統地產業務方面管理能力的欠缺又進一步擠壓利潤空間,導致經營壓力持續增大。

同策咨詢研究總監張宏偉等多位人士分析認為,中小房企選擇退出大致有幾個原因:

首先,融資難度加大。就銀行而言,目前房地產已經屬於產能過剩行業,謹慎貸款是共識。對於信托而言,隨著行業下行目前已經沒有了“剛性兌付”的神話。而對於私人融資,多地均曝出開發商跑路的情況。如張家口新基業房地產開發公司、蔚縣萬盛房地產公司等都因此而導致項目停滯。

其次,中小房企為了生存和發展,往往追求比大型房企更快的增長速度,經常采取瘋狂高價搶地的激進戰略。面對高價土地,中小企業獨立開發的難度越來越大,若是沒有實現高周轉就會陷入資金危機。

此外,由於地產行業已不屬於高利潤行業,大型房企基於資源和規模優勢,把建築、人工、資金等成本控制在低範圍內。而中小企業無論是資源、人才都相對匱乏,相對成本也會更高。

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認為,在中國城鎮化率已經接近60%的市場背景下,樓市已經進入下半場,房地產行業也將呈現出規模化聚集與並購重組頻繁發生的特征,最終推動市場集中度越來來越高。

編輯:胡軍華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958

繼續搏鬥大魚

用50頭牛做餌



搏鬥大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372

貴8成紅豆,愛買、家樂福搶跟 賠錢換大魚!全聯倒著賺的生意經

2016-04-18  TCW

三千隻被農藥毒死的鳥塚照片,讓全聯老董林敏雄震撼,決定高價收購友善環境的紅豆,看似吃虧,其實很划算。

這個故事,要從一張照片說起。

「我一看,哇!怎麼會環保破壞得這麼厲害?三千隻小鳥!真的很震撼!」全聯實業董事長林敏雄想起去年七月在中國黃山旅遊時,翻閱第一四四四期《商業周刊》「消失的老鷹」封面故事時心情的激動。

那是張悲傷的照片,一群屏科大學生圍成半圓,面對約莫三千隻被農藥毒死的鳥塚默哀;追蹤台灣老鷹消失的原因,最後挖出了這齣屏東紅豆田裡的慘劇。

兩天後林敏雄回到台灣,立刻找來生鮮部採購,「你一定要給我找到這個農夫(該期報導之友善農法耕作者),就是要跟他契作,他收成多少,不惜代價全部買回來!」他沒想到的是,這讓四百公里外的紅豆聚落質變。

他要找的農夫是林清

源,其紅豆田曾是三千隻鳥塚的事發地點,但在產官學三方支持下,

變身為友善農法的領頭

羊,採收期不用落葉劑,讓紅豆自然熟成,藉此減少使用農藥。

今年三月十八日,全

聯與林清源合作的第

一批紅豆上架,儘管「消失的老鷹」報導及紀錄片《老鷹想飛》曾引起廣泛討論,但「老鷹紅豆」售價是傳統紅豆的一.八倍,全聯行銷部協理劉鴻徵坦言:「當時大家都很怕賣不掉。」但原本預期六到八個月才能賣完的「老鷹紅豆」,竟然上市三週就賣掉三五%,預估兩個月內售完。

虧本收購,早已非第一次林清源坦言,今年初收成的紅豆是第二次使用友善農法,但前一次沒有媒體關注與紀錄片上映,價格高昂的紅豆根本沒人買,賠錢了事:這次全聯帶頭,愛買、家樂福、里仁等通路接連跟進,已有四位農夫加入友善農法,陸續有人表態想參加。

因為這不只是今年的事。

「明年(收成的面積)要倍數增加,全聯說全都要收,別人(其他通路)收完之後多出來的,他也要收,」林清源說。

儘管「老鷹紅豆」銷售優於預期,但林敏雄說,全聯在這批商品上還是虧損。為什麼全聯甘心賠錢?

「其實這(賠錢採購農產

品)不是第一次了!」他說。

從去年的高麗菜生產過剩,前年的搶救蒜農,到二〇一二年的薑供過於求等等,全聯幾乎都是最大採購商。

以薑為例,當時有兩百多公噸滯銷,盤商只願意出每台斤約六元向農民部分收購,不堪虧損的農民找上全聯幫忙,全聯用每台斤二十二兀全數收購,用約二十五元市價銷售,不到三週就解決了滯銷問題。

然而,「做這塊(協助農產品供需平衡)都沒賺錢,」林敏雄笑說:「我成天找一些虧錢生意給總裁(徐重仁)做。」因為,全聯得先派出輔導小組,教導薑農先洗淨薑表面的泥土,再以半斤一包、簡單分裝,這全是管銷成本。

二〇〇八年全聯跨人生鮮領域,如今已是全台最大生鮮通路,但屢次插手農產品供需問題,卻讓生鮮部門連虧八年。

過去,全聯的成功關鍵是:商品便宜、規模大,但採購高價老鷹紅豆、以高於市價採購生產過剩農產品,都與便宜背道而馳,到底它圖什麼?

捨棄小利,換品牌信任感一直的是要幫忙農民,因為他們是弱勢,」林敏雄說,台灣量販、超市經營不易,全聯卻能每年營收成長,全靠小市民一筆筆消費拱起來的,因此必須承擔社會責任,「要不然,我現在(全國生鮮通路)最大,隨便漲一點,我就賺錢了。」表面上看,全聯這算盤不划算,但其實背後還有兩層葸義。

第一個意義,把關食安問題。

全聯透過契作「老鷹紅豆」及推動生產履歷兩種方武,達到鼓勵農民少用農藥的目的,每天抽檢農產品,如果第一次被驗出農藥超標,先予以警告,再犯,就立刻終止契作合約。

目前全聯農產品契作比率約為總進貨量的兩成,今年內將拉高到四成,除了確保供貨量,更可把關品質,否則一被驗出農藥,金錢損失事小,對全聯商譽的無形衝擊才大。

第二個意義,提高光環效應(Halo Effect)。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教授湯明哲認為,全聯此舉有助於提升公司形象與品牌價值,「老鷹紅豆」的成功會引發光環效應,意思是特定產品做出口碑後,效益可以溢散到其他產品上。

例如颱風天其他通路哄抬物價時,消費者會因全聯過去物價持穩的信任慼,優先到全聯購買;購買老鷹紅豆時,也提高購買全聯其他契作農產品的意願。

湯明哲說,食品業本來就是良心事業,廠商賣什麼給消費者並不容易得知,業者要透過如全聯契作老鷹紅豆,或是義美投資上億元成立認證實驗室等做法,贏得消曹一者的信任。

從老鷹紅豆到高麗菜價格維持穩定,全聯犧牲了眼前的小利,換得品牌信任感,以及對小農友善的企業形象,其實是二不非常划算的交易。

撰文者王毓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547

這才是papi醬、《大魚海棠》等陷入輿論失控的真相?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16/157455.shtml

這才是papi醬、《大魚海棠》等陷入輿論失控的真相?
曾響鈴 曾響鈴

這才是papi醬、《大魚海棠》等陷入輿論失控的真相?

傳播主體之前的營銷手法集體失靈?這些看似機緣巧合的營銷傳播之怪現狀卻隱藏著更大的傳播危機。

7月還剛過半,在響鈴的朋友圈里卻發生了幾件大事。

第一件事:7月1日,《關於移動遊戲出版服務管理的通知》正式生效。遊戲甚至Html5遊戲上線前也需要申請遊戲版號,這就意味著“圍住神經貓”這類H5遊戲再想兩三天內引爆將不可能,遊戲行業原來“裸奔”上線的好日子到頭了,而另一端地推吧的執行小分隊穿著印有《大話西遊》的文化衫奔走在大街小巷。

第二件事:7月8日,航班管家發起的《我買好了30張機票在機場等你:4小時後逃離北上廣》活動剛開始還是被人拍案叫絕。緊接著越來越多的網友開始質疑這次活動,負面聲音迅速蓋過褒獎的。

第三件事:7月8日,上映的《大魚海棠》盡管在微博話題里截獲27.8億閱讀,卻贏了票房卻輸了口碑。“去年《大聖歸來》積攢下來的對國產動漫的信心,被《大魚海棠》一次性敗光了”,還被質疑是“情懷炒作”。

第四件事:7月12日,papi醬在美拍等八大平臺同步直播,盡管在線人數破2000萬,但這次直播效果顯然沒有達到預期,關於“互動少,內容性太弱”,“papi醬太緊張”等各類吐槽充斥網絡,此前“Papi醬”系列視頻已被勒令整改。而另一端美拍土生土長的“艾克里里”們被各種追捧。

什麽?網友失控?傳播主體之前的營銷手法集體失靈?這些看似機緣巧合的營銷傳播之怪現狀卻隱藏著更大的傳播危機。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這幾個大坑里

這些營銷傳播事件盡管劇情各異,但結局極其相似,雖然手遊是政策絆了腳,後三者則集中表現為輿論失控,但底層卻是他們犯了同樣的錯誤,掉進了營銷傳播中最常見的陷阱里。

一、 窗戶陷阱

在習以為常的營銷傳播中,企業或公關公司慣用的手法之一是:拿錢砸,公關刪稿,涉事者無視。他們活在一個假設之上:信息渠道是可以控制的。就像窗戶,拉開可以盡情作秀,關上就是重重黑幕,所以他們習慣於吹牛作秀,或者撤稿刪帖,所以在“北上廣”這次活動中當微博上對新世相負面不斷時,新世相采取的方式是:通過刪除微博來屏蔽負面聲音,同時通過一個又一個的微博圖文和微博回複來補漏用戶對活動的質疑和疑問(網友爆料,未與當事人確認),最後到7月12日又修改了回答。這恰是陷入窗戶陷阱的直接體現,殊不知這種掩耳盜鈴式的手法永遠不能消除負面影響,反會加固受眾對自己的負面印象。

1、現在的信息傳播模式是篩網模式,篩網和窗戶最大的差別在於篩網上全是眼,在這個傳播和輿論環境下,如果信息內容本身大過這個篩網,它就傳播不出去,比如很多對papi醬不感冒的人就自動屏蔽了papi醬直播的消息;而信息內容本身小於這個篩網,即便你想捂著,也會被曝光,比如剛說的刪帖。

2、此時,傳播方式就變成了關鍵詞傳播模型:也就是能夠不脛而走的、遠傳萬里的只是一些具體的詞匯,也許是只言片語,這些詞匯能穿過篩網最後變成受眾心中的新聞事實。因為原本的信息量太龐大,穿破不了那個篩網,而受眾根據自己接受到的關鍵詞再加上聯想就成為了另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被信息漏鬥過濾過,也可能被故意裁剪過,更多的是被無可奈何的篩選過。比如你在朋友圈里被朋友篩選後可能得到的關鍵詞就是“逃離北上廣”“送機票活動”“作假刪帖”,結果你得到的就是一場虛假可惡的遊戲,而真相和事實已經相差甚遠,所以我們發現社會熱點事件存在越來越多完全不同的版本。

那既然在篩網模式下既難以保密,又可能因為關鍵詞而傳播得最快,那只有打開天窗說亮話才可能避免被誤讀,因為“真相可能遲到,但從不會缺席”。掩耳盜鈴式刪帖和精英式邏輯辯駁都是在重演“皇帝的新衣”的鬧劇, 都不如一場簡單粗暴的市井式認錯來得坦誠!

二、花籃陷阱

我們再看看多數濫竽充數的手遊發家史和papi醬成名史,一類是不斷地秀下限,在色情、賭博等邊緣徘徊,一類是將逗逼、自黑進行到底。羅振宇將這種思維看成是把一堆豆腐渣誇成一枝花,然後把一枝花插成一個花籃。看似在編織一個極美的花籃,實則恰恰進入了飲鴆止渴式的“花籃陷阱”,  這主要表現為:或過分誇大或過度堆砌或打道德和法律的插邊球。比如某手機品牌那句“漂亮得不像實力派”的吹捧型廣告,除了昂貴的設計、發布成本外,受眾完全搞不清它是什麽價位的手機,適合什麽樣的人群,更難以貼近消費者的使用場景。 反觀地推吧、眾眾、51地推等新興地推平臺老老實實一個一個紮根地下,去觸達目標群體,逐漸被企業和用戶認可。

三、臉譜陷阱

中國傳統戲曲上講究用臉譜,因為觀眾稍遠一點就不知道演的是誰,於是藝人們就在臉上勾臉譜,曹操是白的,關公是紅的,約定俗成後老百姓一看臉譜就知道是誰。營銷傳播上也是,也給自己畫臉譜,告訴受眾自己是什麽,拍平面廣告、請形象代言人或者講故事等都是在畫臉譜,給自己建立標簽、超級符號,而且還經常把自己其他部分全部裹上,露出一小塊,叫臉,叫品牌。Papi醬就是給自己貼上搞笑、自黑、逗逼的標簽,而《大魚海棠》也一直在營造一個“12年磨一劍”的匠心巨制形象,結果一個直播,一個上映,就被用戶把他們精心打造的臉譜扯掉,而自己掉進了“臉譜陷阱”。

這一要求我們必須革新認知模型,我們苦心經營的品牌、標簽不是一座金山,而是一個氣球,金山被人挖掉一點還剩一點,而氣球一觸即潰。papi醬一上直播,網友們就發現“和其他展示才藝的主播相比內容性不夠強”,“不太會和觀眾互動”,結果一下子粉轉路。

二要求我們給自己留一點缺陷,本色就意味著安全。有自媒體質疑《大魚海棠》前期動用大量資源販賣情懷,讓影迷們建立了極高的期望,結果一進電影院,發現根本不是那麽回事,倘若之前塑造的不是一只完美無瑕的臉譜,被高高舉起,也不至於摔得這麽重。

四、喇叭陷阱

最後他們都犯了同一個錯誤,誤把攻占渠道作為核心傳播點,最後掉進了“喇叭陷阱”。這四個主體無不是全方位占有渠道:papi醬8大直播平臺、雙微(微博微信)互動話題炒作,而新世相就是微信微博圈的紅人,《大魚海棠》電影的傳播路徑更是多元化,手遊的推廣只要能想到的渠道方式都用上了,他們還是當年農村人民公社那種模式,村頭樹上綁一大喇叭,村長打開喇叭喊一聲全村社員同誌都聽得見,他們認為傳播就是占有喇叭,也正是這個陳舊的喇叭模式“坑”了他們。

1、傳播渠道多元化,不但壟斷“喇叭”代價高昂,而且入口無處不在又隨時可能失效。隨便舉例最近移動互聯網市場研究公司Jampp的報告數據:APP單次打開時間暴跌九成,這就意味著這些喇叭從誕生、用戶高速增長、顛峰時期、到產品退出市場的周期越來越短,甚至不如一部好萊塢電影的生命周期。

2、喇叭模式實質就是廣告模式,而廣告本質和商業本質存在邏輯上的沖突,越多的廣告,媒體的價值越低,這就能解釋新浪的盈利規模與BAT相比差得太多。(新浪的主要盈利在於賣廣告位,即喇叭口,而喇叭的數量有限,盈利自然受限。)

3、互聯網的核心功能就是解決因渠道問題引起的信息不對稱,互聯網的產業本質就是否定渠道的價值,在傳播上渠道環節已經“塌陷”並讓位於內容,產業價值開始往上遊走。《大魚海棠》備受批評、papi醬直播讓人失望無不是因為內容質量未達預期。

所以最好的傳播,不是去占據渠道和發聲的喇叭,而是擁有內容的制作能力,掌握內容創意的核心資源, 註重原發、優質內容的持續輸出。

該怎麽辦呢?

推倒重來?不對,新媒體環境下,營銷推廣該這樣玩!

一、采用直達用戶的地推或線下渠道模式

既然我們無法也沒必要控制渠道,那我們就不要寄望於“窗戶”和“喇叭”,來一場開誠布公短平快的對話。既然用戶對精心制造的”花籃”和”臉譜”無感,那我們就來一場一對一面對面的交流。地推或線下渠道雖然看起來笨拙,但:

1、地推或線下渠道的地域和人群更加精準,即便騰訊的廣點通可以做區域的定向投放,但地推還能在精準的場景找到精準用戶。比如Uber與地推吧的合作中,地推人員集中在司機能夠停留10分鐘的地方,如加油站、洗車店、停車場等,直接找司機面對面推廣;因為地推吧在深入測試後發現,整個Uber司機下載、註冊、聽推廣人員講操作流程的這個過程需要10分鐘 。

2、這些用戶更加真實,同時可以和CP一起去設置些推廣門檻,防止惡意刷量。

3、地推或線下渠道可以做面對面的用戶教育,這個交流是用戶對產品的第一印象。再者地推可以做區域化的品牌推廣,能協助塑造區域化品牌,加速到達用戶心智。

事實上,除了大話西遊等手遊早已與地推吧等展開合作外,愛投資、口碑、廣金所等也都與地推吧合作過,部分互聯網金融產品更是實現了6%的投資率;新美大、滴滴等到如今仍然堅持地推。而小米純線上互聯網模式的坍塌,oppo、vivo線下渠道模式的崛起,也在證明人與人當面溝通的有效性。

另外,對於地推或線下渠道,可采取自建團隊和選擇與第三方平臺合作,對於自建團隊需要提醒的是:團隊搭建時間成本高,一般到能執行至少要2個月;人員人力成本也極高,存在人員冗余的風險;需要適應跨區域管理招聘培訓等。總之,自建團隊是一個比較耗時費力的事情,在講究“快”的移動互聯網時代,並不是所有互聯網公司都適合自建團隊。

至於選擇第三方合作,尤其是對地推平臺,有幾個參考標準:1、是否掌控社區、高校、娛樂場所、商圈,甚至高鐵站等各類推廣渠道;2、是否有成功的操盤經驗,如是否曾與口碑、滴滴、新美大、平安證券等大公司合作過;3、是否有標準化的地推執行方案和成熟的地推執行團隊以確保推廣效果;

除此之外,融資與否也是參考標準之一,目前地推業魚龍混雜,尤其是地推公司,需要找到靠譜的地推公司,並非易事,如已完成1000萬Pre-A輪融資,近期傳出A輪融資消息的“地推吧”;完成500萬元天使輪融資的“眾眾”,另外51地推、帝推、開拓者等地推公司也相對成熟。

二、註重真實表達與實時交互的直播模式

既然“臉譜”無效,那我們就還原真實的自己,甚至故意暴露自己的缺陷;既然信息會被過濾,那我們就利用好“篩網模式”,註重傳播內容的“關鍵詞化”。不奢求所有的人都愛自己,只希望真實的自己被正確的理解,直播則是這種真實表達平等溝通的對話模式。

如今直播的內容形態和市場空間已被拓寬,產業鏈得到延伸,再加上底層技術的推動,直播比以往的任何傳播媒介,如報刊雜誌等更加全面、立體得呈現自我。

再說從直播衍生而來的“直播+電商”、“直播+旅遊”、“直播+教育”“直播+地推”等都讓受眾獲得身臨其境、所見即所得的體驗感。這種模式在突破了時間+空間的物理限制外,也拉進了傳播主體和受眾的心理距離。

直播模式是目前從產品經濟轉型為“體驗經濟”的最好驗證。其核心是:從以生產者為核心思考問題,轉向以消費者為核心審視世界。這樣不再擔心自以為是“崖畔一朵花”,其實是“人海一粒渣”的強烈反差,這也是範冰冰、Selina、TFboys等明星紮推上美拍的原因,受眾剛好看到一個不完美但真實的偶像。

三、打造去中心化的“網紅”或“IP”模式

既然渠道“喇叭”在產業價值鏈條上逐漸讓位於原發優質內容,那就應該把關註點轉移到打造重磅“網紅“或IP”上(成功的網紅就是一個獨立IP),這里的“網紅”不是指代一個具體草根或一只寵物,而是代表一種原創垂直具備勢能自帶粉絲和流量的內容生產模式,並且具備IP屬性。看看美拍上活躍的美食達人“香噴噴的小烤雞”、美妝達人“jiaruqian86”、萌寵“小布的日常生活”等,他們都是垂直類內容的生產者,而這些“網紅”或“IP”還具備三大不可忽視的核心價值:

1、 “入口”價值,他們是頭部內容的創造者,也是優質流量的分發者。

2、 “標簽”價值,他們的存在能讓傳播主體在用戶的心中貼上可記憶可識別的標簽。

3、“消費引導”價值,迪士尼在不斷創造不同版本“白雪公主”的故事,這讓粉絲已經從“追”IP的狀態,發展成“養”IP的狀態。

而且這個“網紅”模式得經歷高低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建構“網紅”的內容聯想群,即講一個好故事,這里面包括角色、懸念、情緒、細節四大要素,角色分工形成沖突,情節生動並導向未知形成懸念,受眾在傳播主體設定的情緒中將自己帶入情境以增強參與感,同時細節搭建新聞故事的可看度,想想迪士尼100多年一直在創造不同的故事,從而引發不同的內容聯想。

第二階段:構建人格戰略,最好的內容來自人個體,人格化是“網紅”或“IP”內容連接的核心,能否連接成功的關鍵在於能否人格化呈現,也就是內容人格化並表達人格化。喬布斯、羅永浩自己就是品牌,就是人格體的存在。

新媒體環境下,請別再偽裝“臉譜”,別再以為“花籃”能糊弄所有人,別再以為關上“窗戶”別人就看不到你,也別妄想拿著“喇叭”就能號令天下。我們需要先拆掉思維的“圍墻”,打開天窗說亮話,變“外墻”為“內核”,做好內容做真實的自己,才不會成為被狩獵的對象,才可能獲得驚喜。

科技財經自媒體曾響鈴 微信號:xiangling0815 重點關註SaaS/智能硬件/互聯網金融/O2O/新媒體運營等 

營銷傳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312

蟄伏12年、4000人眾籌的《大魚海棠》難超越《大聖歸來》?

昏暗的電影院內,不少觀眾在擦拭著眼淚、大銀幕上絕美的畫面引人入勝、而朋友圈則充斥各類褒貶不一的評論……

這些都和最近非常火爆的中國動畫電影《大魚海棠》有關,這部讓粉絲等待了12年的電影在近期終於上映了,頂著“國漫”光環的《大魚海棠》,在票房和社會關註度上齊頭並進。7月8日首映當日票房便打破了國產動畫電影首日最高紀錄7460萬元。截止到7月19日上午,該片票房已達4.8億元。

然而,業內對《大魚海棠》的質疑聲也不少,4000多人眾籌拍攝的電影,後期該如何分賬?更有人認為,《大魚海棠》似乎很難再去觸碰本土動畫電影《大聖歸來》所塑造的高峰。

畫面絕美、中國元素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這是男主角鯤的名字由來。

《大魚海棠》的故事源自《莊子·逍遙遊》,且結合諸多來自《山海經》和《搜神記》的神獸與人物,比如祝融、帝江等。

“最初這個構想來自於一個夢境,我夢到自己和魚在一起,人和魚有很深的聯系。”導演梁旋這樣對媒體描述。

之後,梁旋、張春做了一個6分鐘的樣片,這個絕美的樣片吸引了眾多粉絲。

第一財經記者看到,《大魚海棠》的整體畫面非常絕美,其將幻境描繪得空靈唯美,加上天籟般的配樂,視覺感的確很好。不少觀眾說全程都是哭著看完的——前半程被畫面美哭了,後半程被主角的自我犧牲感動哭。

盡管在畫風上,該片一直被質疑有模仿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之嫌,但導演組一再強調《大魚海棠》融合很多中國元素,比如唐裝服飾、福建土樓建築等。

“以往中國本土動畫電影不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技術問題,比如由於畫的張數太少而使人物動作顯得僵硬,在制作3D電影時則會偷工減料地將皮毛質感一大片一做,導致畫質差。而美國迪士尼、夢工廠則是畫了大量草圖,皮毛感是一根一根制作的,一個動物的皮毛可達數百萬根。海外還會開發專門的軟件來做動畫電影,這些都是中國同業缺乏的。客觀而言,《大魚海棠》的確在畫面CG制作方面下了功夫,畫質很棒。”長期從事動畫制作的張威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圖為:電影結束後,銀幕上出現密密麻麻的眾籌者名單

4000人眾籌

在電影結束後,銀幕上出現了密密麻麻的眾籌者名單,令人嘆為觀止。

這背後有一段故事。

2004年,導演梁旋和張春把這個夢做成短片參加比賽,當時片子在網上很受歡迎。

梁旋在2005年和張春一起創立了彼岸天,希望聚集起一幫人把最初的夢做成電影,當然這需要資金,這在當時對兩人而言是有困難的。

2007年底,他們憑借短片《燕尾蝶》拿到第一筆做樣片的資金,之後投入長片《大魚海棠》的創作,構思修改劇本用了兩三年時間,並制作完成了近20分鐘的電影片段。可惜,到2010年,制作因後續資金未到位而暫停。

轉機發生在2013年。

梁旋和張春獲得了粉絲和支持者的眾籌——4000多人籌到158萬,最少的是10元,最多的是50萬元。在導演組看來,“那是一個小女孩的嫁妝”。此舉吸引了光線影業的註意,光線在同年11月正式投資電影及彼岸天團隊,使得影片制作走上了正軌。

質疑不斷

截止到7月19日上午,《大魚海棠》票房已達4.8億元,成為僅次於《大聖歸來》的本土動畫電影票房第二高影片。

在票房走高的同時,《大魚海棠》也掀起了一股全民討論熱潮。在收獲鮮花與掌聲的同時也有一些質疑之聲,該片導演說,自己想完成一部可以長存的動畫電影,但卻有不少影評人認為這部“12年心血力作”劇情生硬難懂。也有人質疑號稱制作12年只是一個幌子,實際制作期限只有3年。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影評人指出,如今觀眾的眼界已非12年前可比,一部電影,早已不是單純有場面、有特效或有情節就能“過關”的,人們越來越追求多方面的效果體驗。對於動畫片的評價標準,也不能總是滿足於在“國產”的範圍內“小規模比拼”,先有《瘋狂原始人》、又有《瘋狂動物城》,國內觀眾的胃口早已被餵得“瘋狂”起來,如果一部電影劇情乏善可陳,僅憑“每一幀都能做屏保”,即便有12年的的“苦情”,也未必會讓觀眾買賬。

部分業內人士反映,《大魚海棠》的畫風很美但劇情稍弱,影片立意的“中國風”只停留在美術審美層面。相比之下,1964年的《大鬧天宮》和2015年的《大聖歸來》都是對孫悟空這一角色進行再創作,但人物的內核始終是《西遊記》中孫悟空所表現出的俠義精神。這種傳承與詮釋,讓觀眾的情感訴求和文化追求都得到了回應。《大魚海棠》似乎很難再去觸碰《大聖歸來》所塑造的高峰。

從商業角度而言,有部分投資界人士質疑,由於《大魚海棠》眾籌的4000人中,從幾十元到幾十萬元都有,要以何種標準回報?有消息稱,片方對小額的眾籌者可能只會回報電影票、海報、紀念冊等。投資界認為,商業是商業,有投資就要有適當回報,不能運用粉絲心理給予不實在的回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821

還記得那個眾籌《大魚海棠》的點名時間嗎?它被91金融收購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27/157692.shtml

還記得那個眾籌《大魚海棠》的點名時間嗎?它被91金融收購了
劉雪兒 劉雪兒

還記得那個眾籌《大魚海棠》的點名時間嗎?它被91金融收購了

在巨頭林立的眾籌平臺里,中小平臺的出路在哪里?

i黑馬訊 7月27日消息 互聯網金融平臺91金融聯合創始人吳文雄近日透露,91金融已經收購了眾籌平臺——點名時間,“該項目我們溝通了大半年的時間,一直沒有披露這個事情,之後會有詳細的公告。”

“項目溝通的過程還是比較曲折的,這里涉及自身業務的設計,也涉及到點名時間作為VIE結構公司如何整合,以及如何和公司現在的業務充分搭配等,溝通地比較費勁。我們希望低調地去做這個事情,爭取把事情做好。”吳文雄進一步坦言。

吳文雄還表示,點名時間收購後,將做為一個子板塊納入91金融旗下的摘星眾籌平臺,做文化創意產業眾籌,實現獨立運作。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7月份,點名時間已經幫助1074個創意項目發起眾籌,成功籌集資金突破5321萬元,其中就包括一大批明星文創項目,比如《大魚海棠》、電影《十萬個冷笑話》、萌貓網劇《大俠如風》、漫畫《滾蛋吧腫瘤君》等。

值得關註的是,2014年,上線三年的點名時間突然宣布將放棄眾籌平臺的定位,轉型為智能硬件首發平臺。不過一年後又決定回歸眾籌,而且是全品類,張佑當時給出的解釋是,眾籌沒有錯,是可穿戴設備出了問題。

今天上午,點名時間創始人張佑在朋友圈做出回應,做出最後的告別。

網貸之家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眾籌行業成功籌資額超千萬元的眾籌平臺達37家,其中籌資額超億元的平臺達到8家。京東、淘寶、蘇寧以及騰訊等巨頭旗下的眾籌平臺穩居上半年成功籌資額前五。

可見在巨頭林立的眾籌市場中,中小平臺囿於資金與資源的限制,難以突破大平臺設立的競爭壁壘,並建立自身的閉環生態,在市場競爭中也就逐漸喪失優勢,即使上線5年的點名時間如今也難逃被收購的命運。

749280343242548660

眾籌 91金融 點名時間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304

抓住移動互聯網之後的下一波浪潮:風投正在廣撒網撈大魚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25/159426.shtml

抓住移動互聯網之後的下一波浪潮:風投正在廣撒網撈大魚
華爾街日報 華爾街日報

抓住移動互聯網之後的下一波浪潮:風投正在廣撒網撈大魚

“為了找到‘明日之星’,很多人開始投資許多自己並不了解的東西。”

導語: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絡版今天撰文稱,由於智能手機引發的移動互聯網浪潮已經接近尾聲,而新一輪科技趨勢的來源尚不明了,所以風險投資家紛紛開始分散投資,希望能夠抓住“明日之星”。

以下為文章全文:

風險投資家總是在尋找未來的重大趨勢。最近,他們又開始爭相物色“明日之星”了。

現在距離智能手機掀起的創業淘金熱已經過去近10年,但矽谷投資者們仍未確定真正能像智能手機一樣催生大批創業公司、帶來巨額回報的新產品。

風險投資家正在各個趨勢並不明朗的科技領域下註,包括無人駕駛汽車、無人機、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甚至食品領域。

由於尋找“明日之星”的意願十分迫切,加之投資者手中持有大量現金,極易引發魯莽的投資。截至9月,風險投資公司今年以來已經累計融資340億美元——追評200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Draper Fisher Jurvetson公司的風險投資家史蒂芬·尤爾韋松(Steve Jurvetson)表示,他的公司支持了農業、機器人、人工智能和航空航天等領域的企業。“在所有領域撒錢會損失巨額資金。”他說,“但最大的機會都在這些領域里面。”

自從1960年代以來,這一幕已經在矽谷多次上演。風險投資公司Accel Partners聯合創始人、老牌風險投資家阿瑟·帕特森(Arthur Patterson)表示,這種高潮與低谷交提的投資周期往往包括8年的增長和6年的回撤——有的人將這種周期稱作“帕特森周期”。

個人電腦和智能手機出貨量年度變化比較

速度更快、價格更低的電腦芯片推動了科技創新周期的更叠,而利潤也從大型機轉向PC和智能手機,以及這些設備孕育的軟件產品。每到周期交替的時候,投資者的前景都是不確定的,而風險投資家的工作就是尋找技術變革趨勢,捕捉“明日之星”。

矽谷在1970年代進入蕭條,但1980年代的PC革命拯救了它,並催生了英特爾、蘋果和微軟等公司。到了1990年代,隨著PC增速放緩,風險投資家開始轉向風險更小、科技含量更低的領域,其中也包括零售業。

隨後,萬維網重新進入風險投資家的視野。1995至2000年間,風險投資總額近2000億美元,超過1000家公司上市,其中就包括亞馬遜和雅虎。

經過了.com泡沫的破滅,風險投資家基本都已撤離互聯網公司。有的在清潔能源和納米科技上展開了糟糕的投資,錯過了Facebook引領的社交網絡趨勢。還有的在蘋果iPhone 2007年引領的移動互聯網浪潮中姍姍來遲。

如今,資本正在大舉湧向風投行業,但這些基金的投資速度卻無法消化如此龐大的資金。根據道瓊斯風險資源的數據,創業公司今年前9個月獲得的投資同比下滑30%,至410億美元。

一些估值最高的創業公司都是智能手機時代的產物,包括專車服務Uber和聊天服務Snap。互聯網還孕育了Salesforce.com和Workday等一批雲計算巨頭的崛起。

用戶體驗谷歌頭戴式虛擬現實設備

如今,新推出的智能手機應用很少能吸引數億用戶——除了曇花一現的手機遊戲。而最優秀的雲計算企業也已經走向成熟。

癌癥測試軟件創業公司Color Genomics創始人埃拉德·吉爾(Elad Gil)表示,由於感受到了投資周期尾聲特有的寧靜,風險投資家感到坐立不安。

“為了找到‘明日之星’,很多人開始投資許多自己並不了解的東西。”他說。風險投資家手里握有大筆現金,他們認為有必要把錢花出去。

風投進入創業公司資金額度歷年變化

尤爾韋松表示,避免糟糕投資的方法之一,就是避開風險投資集中的項目。他的公司和其他風險投資企業在投資早期的清潔技術公司時都曾犯下這樣的錯誤。

Uber的爆炸式增長促使風險投資家爭相湧入應需服務領域,幾乎所有的應需服務應用都可以獲得融資。投資者以軟件公司的標準為這些企業估值,但他們的利潤率卻受到了勞動力和營銷成本的限制。很多企業都以失敗告終,還有一些仍然舉步維艱。

當Facebook收購Oculus VR後,虛擬現實紅遍全球。很多人認為,這將成為下一代計算平臺。但虛擬現實設備的銷量仍然遠低於高達數十億臺的智能手機。老牌遊戲開發商目前也只是在試水這一市場。

投資者還面臨另外一個棘手問題:大公司並沒有坐以待斃,相反,他們也利用手中的海量資金挽留新興技術領域的專家,避免其跳槽小公司。

美國風險投資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普通合夥人克里斯·迪克森(Chris Dixon)引述了無人駕駛汽車的例子。蘋果、谷歌和Uber最近幾年招募了數百名機器人和汽車領域的專家,相當於切斷了創業公司的人才來源。“他們提供的待遇極其豐厚。”他說。

但迪克森和其他投資者仍然很樂觀。

“仍有火箭在生產,希望它們能夠升空。”風險投資公司Foundation Capital普通合夥人史蒂夫·瓦薩羅(Steve Vassallo)說。他表示,當今頗具潛力的技術都需要花費一段時間才能逐漸成型。“不只是買臺服務器,然後開發一款應用那麽簡單。”(書聿)

投資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599

土豆網轉型短視頻平臺 20億“大魚計劃”扶持創作者

3月31日晚,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以下簡稱阿里文娛)宣布土豆全面轉型為短視頻平臺,由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移動事業群總裁何小鵬兼任總裁,帶領土豆在阿里文娛的生態助力下全力進擊PUGC領域。

轉型後的土豆將成為阿里文娛短視頻戰略的重要落棋點,阿里巴巴合夥人、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董事長兼CEO俞永福表示,將充分利用阿里文娛的能力、耐力和生態實力護航新土豆,賦能短視頻內容創作者。放眼未來,以科技生產力為基礎的阿里文娛集團,也將致力於構建文化娛樂產業的新基礎設施。

在推動PUGC的具體舉措方面,何小鵬宣布推出“大魚號”,並投入20億現金打造“大魚計劃”,召喚全球大魚合夥人。其中首批入駐名單包括海外機構如聯播網Freedom!、WebTVAsia葡萄子、Yoola;國內機構容藝教育、二更、何仙姑夫、新片場、沈小姐生活空間、萬合天宜;垂直類合夥人如鯨魚現場、Papitube和日日煮。

打造文娛產業新基礎設施

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自籌建之日起,就給文娛產業帶來了新的想象力,一舉一動牽動產業走向。俞永福現場分享了阿里文娛成立的初衷,是“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更多人快樂”。

“內容和科技原本是兩個平行空間,沒有太多的接觸和碰撞,但現在Digital(數字技術)和Data(數據技術)的發展使得兩者正加速融合。在這種大背景下,阿里文娛的定位就是打造文化娛樂產業的新基礎設施,賦能產業各方擁有更好的創造和呈現能力,更高效地服務於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和更多的快樂。”他認為,要達到這一目標,關鍵在於打造“三力”——能力、耐力和生態實力。

能力主要是指技術創新和數據積累,阿里文娛將從大數據分發、貨幣化、衍生等多個層面提供支撐,支持內容產業的發展;耐力則是指不投機,長期投入、長期發展的實業心態;生態實力,體現了阿里文娛“綜合生態型文娛集團”相對“單體公司”的發展優勢和後勁,實現多向協同,矩陣聯動。

娛樂消費升級、產業環境優化讓內容創業,特別是短視頻的生產和消費空前活躍。這也是阿里文娛進擊短視頻的重要原因。“如果說七八年前是‘MobileFirst’,那今天就是‘Video First’,視頻是內容領域最大的風口。我們會利用阿里文娛的‘三力’全力打造新土豆。”俞永福表示。

20億現金打造“大魚計劃”

阿里文娛短視頻戰略在土豆落地也是水到渠成。土豆是國內最早一批起家做UPGC的視頻網站,十二年的發展和生態沈澱中培養和支持了大量PGC企業誕生、成長和壯大。

轉型後的土豆背後也捆綁著更多的資源,整個阿里文娛從產品到數據,從商業到技術的能力都是業內領先,在流量矩陣、內容矩陣、數據矩陣上可以形成幾何效應。此外,土豆還公布了海外拓展計劃,面向於亞洲市場的短視頻App“tudoo”將於5月推出,將借道應用商店將中國優秀的短視頻作品將被輸出海外,走向全球。

為了讓短視頻創作者快捷高效地共享阿里生態資源,何小鵬宣布原UC訂閱號、優酷自頻道賬號統一升級為大魚號,讓內容創作者通行阿里文娛平臺,一點接入、多點分發,獲得多平臺的流量支持。第一階段接入的平臺為優酷、土豆、UC、UC頭條、淘寶、神馬搜索、豌豆莢。第二階段接入的平臺為天貓、支付寶等,並將分階段逐步完成從賬號到內容的完全打通。

除了多點分發,新土豆以空前力度推出“大魚計劃”。該計劃是UC訂閱號“W+量子計劃”的升級,整體規模為20億現金。“大魚計劃”由大魚獎金、廣告分成、大魚合夥人三部分組成。其中,“大魚獎金”用以每月獎勵2000名垂直品類優秀內容創作者。廣告分成方面,創作者則可同時享有土豆、UC、優酷三大平臺分成收益。

“大魚合夥人”針對MCN機構推出了業內獨創的對賭激勵模式,年播放量達到約定數值即可獲得100萬元獎勵。葛威表示:“新土豆希望跟合夥人和廣大創作者一起在短視頻領域乘風破浪,更希望大魚合夥人能在我們的平臺上名利雙收,有魚有肉。”“大魚合夥人” 采用邀請制,要求旗下有5檔以上原創節目、每季度全網播放量超過1億。合夥人享有四大權益:流量上獲得享受必發和PUSH等資源激勵、超出設定KPI的流量按高單價結算,收益對賭、通過品牌扶持增加曝光率,並通過技術保護和法務維權對原創作品進行版權保護。

在終端觀看體驗上,還發布了一項重大利好消息。土豆與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三大運營商將在5月合力推出流量全面免費或低至市場一折價格的定向流量產品,徹底解決4G-5G時代用戶觀看視頻的最後一道障礙。

“優酷+淘寶+來瘋”生態護航新土豆

在阿里文娛體系的加持下,通過與優酷、UC、淘寶、來瘋之間的聯動,土豆形成的是以短視頻為核心的內容生態,阿里文娛也由此覆蓋了圖、文、長視頻、短視頻在內的全內容形態。

楊偉東分享了優酷為短視頻創作者提供的“內容+人”兩條進階通道。他表示“土豆聚焦短視頻、優酷聚焦長視頻,這樣的分工實際上是讓兩個平臺都能專註在各自領域發揮優勢。在極致運營下,優酷劇綜影漫等頭部長視頻獲得的註意力能更精準更高效地分發給短視頻,而短視頻也將進一步放大頭部內容的聲量。”

董本洪介紹了短視頻與電商平臺間的新玩法。淘寶推出Channel T,為土豆平臺的內容創作者打造了覆蓋淘寶二樓、淘寶臺、短視頻全淘融入的三層合作模式。其中,淘寶二樓面向S級合作夥伴;淘寶臺為優秀創作者提供對接淘寶的機制和綠色通道,助其成為“淘夥伴”,享受自有品牌售賣、發起直播、淘寶頭條視頻等特權;短視頻全淘融入除了推薦特權外還能享受飛豬等更多阿里系平臺機會。除了線上的三層合作模式,淘寶還提供與線下結合的聯合營銷,如系列達人Pop Up Store商圈、加入造物節等。

張宏濤分享了來瘋與土豆的互動支持,他說:“直播是短視頻生態中的一部分,來瘋已經從直播平臺變成聚集特長青年的短視頻社區。來瘋將輸送大量的短視頻內容給土豆,充分放大綜娛小內容的價值。”

阿里文娛自成立以來舉措不斷。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優酷在會員業務上率先突破3000萬,啟動“視頻PUGC戰略升級”,阿里影業與合一影業整合,全資收購大麥強化線下基礎服務環節。今天,阿里文娛的進擊和土豆的轉型意味著短視頻行業競爭從初創級進入到生態級,不僅是短視頻領域將會掀起一股巨浪,阿里文娛正在不斷用科技生產力,為快樂事業而奮鬥,向著打造“文化娛樂產業新基礎設施”的目標前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786

短視頻背後的“長線”和“大魚”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7/0402/162356.shtml

短視頻背後的“長線”和“大魚”
孟永輝 孟永輝

短視頻背後的“長線”和“大魚”

其實,短視頻早在兩年前都已經顯露出其作為一種新興行業蓬勃發展的一面。

根據阿里文娛集團公布的消息,原優酷土豆網的土豆平臺將會轉型成為專註於短視頻的平臺,並由阿里文娛移動事業群總裁何小鵬兼任總裁。此舉被很多媒體看作是阿里文娛集團進軍短視頻領域的一次大動作。而就在土豆新品牌發布會上,土豆新總裁何小鵬則宣布整合原來的UC訂閱號、土豆號、優酷號推出了新的“大魚號”,並投資20億元打造“大魚計劃”。

阿里文娛集團將觸角深入到短視頻領域被很多人認為是其打造文娛生態的一部分,更是打造內容生產系統的關鍵一著。作為內容生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短視頻被看作是下一個即將到來的風口行業。早在土豆網轉型成為短視頻平臺之前,騰訊已經以3.5億美元投資快手這個短視頻平臺。互聯網巨頭輪番介入到短視頻行業讓人們更是對其未來發展充滿了期望,更是將2017年看作是短視頻重新洗牌的一年。

其實,短視頻早在兩年前都已經顯露出其作為一種新興行業蓬勃發展的一面。papi醬獲得羅輯思維的投資、今日頭條投資10億元助力短視頻創作者、秒拍公司一下科技獲得5億美元的E輪融資……這些事件都在說明短視頻正在日益成為一個被越來越多的人關註的行業。同時,越來越多的內容創業者也開始投身到短視頻創業的洪流之中。

短視頻成為新的表達方式已成必然

短視頻行業之所以如此火熱,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它符合互聯網表達方式的演進規律,是一個水到渠成的產物。我們都知道,早期的互聯網行業傳遞信息和內容主要憑借的是文字,這種信息傳遞的方式造就了門戶網站、博客等以文字為主的平臺萌芽、發展和崛起,並讓以關鍵詞為代表的搜索引擎迅速崛起,造就了一個以WEB端為主的發展時代。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從PC端進入到手機端之後,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已經從傳統的WEB頁面轉移到了客戶端、自媒體等平臺上,而這個時候內容形式也從單純的以文字為主轉移到了以圖文為主的形式,這種新的內容表達方式催生了各式各樣的自媒體平臺和以圖文為主要內容展示形式的平臺的出現。

然而,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硝煙散盡,人們已經不再滿足以圖文為主的內容展示方式,以視頻為主的新的內容展示方式以直觀、生動等優勢開始更加受到人們的青睞。於是,短視頻開始越來越多地被用戶關註起來,並逐步演變成為一種新的表達方式。

內容形式從文字到圖文再到短視頻,這除了和用戶的需求不斷增長有關之外,更深層次的原因就在於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演進和發展,不斷優化的信號傳輸技術和網絡技術讓人們有條件能夠方便、快捷地接受這種內容形式,並帶給用戶完全不同的體驗。

短視頻成為新的內容表達方式代表了用戶需求的不斷提升,更加代表了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其說用戶對短視頻的需求讓其成為新的表達方式已成必然,不如說是互聯網的發展造就了短視頻能夠也必然將會是未來主要的表達方式。短視頻既代表了互聯網發展的一個方向,更加代表了用戶需求的一種轉變。

短視頻依然年輕,洗牌在所難免

盡管短視頻的崛起符合互聯網發展的規律,並且有很強大的用戶基礎,但是我們依然無法否認短視頻作為一種內容表現形式依然很年輕,依然有很多不完備的地方。互聯網巨頭的陸續加入除了讓原本已經火熱的行業變得更加鼓噪之外,同樣讓這個行業未來的發展充滿了很多的不確定性。在一個競爭激烈而又充滿變數的行業當中,我們可以斷定短視頻行業的洗牌在所難免。

短視頻依然處於草莽期,發展方式並未確定。無論是互聯網大公司還是創業者小公司都很關註短視頻的發展,並以各自的方式加入到了短視頻行業的大戰之中。這讓原本平靜的短視頻行業頻頻掀起波瀾,盡管人們都很關註和重視短視頻的發展,短視頻也以不同的形式不斷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但是我們依然無法將短視頻看作是一個相對成熟的存在來看待,因為無論是從短視頻產生的時間,發展的路徑等方面來看,我們都無法確定短視頻是一個成熟的市場,處於草莽期將會是短視頻行業未來一段時間都會呈現的狀態。

除了短視頻行業依然處於草莽期之外,短視頻的發展方式依然沒有確定。當前,很多的短視頻依然是以博眼球、講段子等較為低級的內容類型為主,盡管這些內容在短期來看能夠吸引用戶,甚至被用戶轉發和傳播的,但是從長遠來看,這些內容類型並不能完全支撐短視頻未來的發展。對於短視頻發展方式的探索和完善將會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所有參與短視頻行業的人都必須面對的問題。

短視頻內容有待改進,產出方式有待優化。作為一種新的內容形式,短視頻當前的內容依然處於相對低級的階段。很多短視頻生產者通常是以剪輯原有的視頻為主,並不具備原創內容的產出能力,這種短視頻內容的產出形式所生產出來的內容盡管在短時間內能夠吸引用戶的註意,但是等到這些原有的視頻資源開發殆盡之後,短視頻的內容來源將會面臨很大的問題。而等到短視頻的內容不再新鮮,不再能夠吸引用戶,那麽短視頻行業勢必將會面臨發展困境。

這種以簡單的拼湊為主的短視頻生產方式顯然並不能夠成為未來短視頻發展的方向。這就像我們在文字內容生產時代一樣,早期很多網站的文字內容通常是對文章進行掐頭去尾的改編而來的,但是這種內容對於搜索引擎的“爬蟲”來講可能是有用的,能夠增加網站的收錄量,但是對於真正的閱讀用戶來講,這些內容就是一種無用消息。如果一個網站反複提供這些無用信息,甚至對用戶行為產生誤導的信息,那麽這些內容勢必無法被用戶所接受。這種內容生產者勢必會失去很多的用戶,甚至會失去在市場當中進一步發展的機會。

短視頻行業同樣如此。如果短視頻內容的提供者想要在這個行業當中被用戶青睞,並獲得更加長遠的發展,就必須優化現有的這種以拼湊、簡單剪輯為主的短視頻內容產出形式,通過對短視頻產出方式的優化來獲得未來更好地發展。

短視頻規範尚未形成,內容依然低劣。短視頻行業當前井噴式發展的狀態,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在於短視頻行業的規範尚未形成,這一方面讓短視頻在前期獲得了很大的發展,另一方面則讓短視頻在內容上無法形成一個相對規範的範例或樣板,最終導致短視頻內容魚龍混雜,內容依然低劣。

短視頻的規範並不是指對短視頻內容進行各方面的限制,而是指短視頻的內容生產、內容投放、內容變現等規範並不完備,這就導致很多短視頻內容生產者只是在做一些自娛自樂的工作,並不能真正將自己所做的工作進行商業化運作,這對於短視頻行業的發展來講依然有消極影響。因此,對於短視頻規範的重新梳理和完善不僅能夠讓短視頻內容的產出效率更高,產出內容質量更高,而且能夠讓短視頻的生產不再盲目,能夠讓每一個短視頻的內容都能夠發揮出應有的效果和作用,並讓短視頻真正落地,滿足用戶需求,並實現自我變現。

因此,短視頻的發展尚處於一個不斷調整和優化的時期,短視頻行業的這些問題都在說明短視頻的發展依然年輕,對於其發展模式的梳理,內容產出流程的優化都將會是未來短視頻行業發展的一個重點。在這樣一個市場狀態下,短視頻行業未來必然會面臨洗牌,市場發展的還會面臨不少變數。

洗牌難免,短視頻本質不會改變

盡管短視頻行業未來將會面臨更多未知的發展可能性,但是短視頻作為下一個內容表達形式的規律並不會改變;盡管短視頻行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和矛盾,但是短視頻的本質並不會發生太多改變。從本質上來講,短視頻行業將會呈現以下幾種發展狀態:

短視頻與新技術的結合將會持續。從短視頻的萌芽、發展的過程,我們可以看出它的產生和發展就是一個與新技術不斷結合的過程。因為正是有了新技術的不斷發展才為短視頻的發展提供了成長和發展的土壤。試想一下,如果沒有不斷優化的互聯網技術和網絡技術,不斷更新叠代的互聯網硬件技術,短視頻怎麽會傳遞到用戶面前,而用戶又怎麽可能在手機端就能夠看到各種各樣的短視頻呢?因此,短視頻在未來的發展過程當中與新技術的結合還將會是一個主題。

借助新的技術,短視頻不僅能夠找到新的表達方式,而且能夠優化當前用戶獲取短視頻的手段。比如,當前的短視頻通常是借助傳統的拍攝工具進行拍攝或者剪輯的,而隨著智能技術和VR技術的不斷出現,我們未來在短視頻拍攝或剪輯過程當中可以利用這些新技術,這些新技術不僅能夠提升短視頻的生產效率,而且能夠為用戶提供更多新奇的內容,並持續獲得用戶的關註。

短視頻只有不斷與新技術結合才能為自我發展找到力量,為破解自我發展面臨的困境找到解決方法。其實,與新技術結合的過程就是短視頻不斷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過程,這個過程的持續發展代表著短視頻行業的持續前進,更讓我們能夠對短視頻有更多期待,讓它的風口效應得到最大程度的呈現。

變現將會是短視頻行業的主題。盡管很多短視頻生產者獲得了諸多用戶的關註,短視頻的播放量動輒上千,甚至過億,但是這些短視頻的生產者依然會面臨同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將這些短視頻進行變現,只有這樣短視頻才不會是一個自娛自樂的產物,才能發揮出自己應有的作用。

因此,無論是當前短視頻的發展還是未來短視頻的洗牌,變現都將會是短視頻行業的主題。作為短視頻的生產者來講,誰能夠將短視頻的內容最大可能地進行變現,誰就能夠獲得了繼續能夠在短視頻市場上生存的養分,誰就能夠在洗牌期的短視頻行業當中占據一席之地。

縱觀當前的短視頻行業,當前的變現方式還比較單一,要麽是直接的廣告片,要麽是隱性的產品露出,盡管這些變現的方式有利有弊,但是作為一種未來主要的內容表現形式,單單這些變現的方式還不足以支撐起整個行業未來發展。未來,將短視頻與社交、大數據、智能科技產生更加緊密的結合與聯系,並從這些結合和聯系中找到更多的變現方式,或許將會成為未來短視頻行業的主題。

生活始終是短視頻內容的源泉。短視頻內容的產出點、落腳點都必須在生活上,脫離了生活,短視頻的內容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將生活始終看作是短視頻內容的創作源泉將會是短視頻行業發展的一條“真理”。

其實,當前很多的短視頻平臺都將生活看作是短視內容的產出源泉,一條、二更等短視頻平臺通過增加內容產出的投入來不斷從生活當中獲得內容,產出內容,以京東眾籌、聚米眾籌、開始眾籌為代表的新生活平臺則借助他們與項目方的天然聯系,將項目方的生活狀態看作是一個短視頻的內容來源來不斷獲得最真實的短視頻內容。

因此,“藝術來源於生活,並高於生活”這句老話並不過時,在短視頻這個新生的內容領域依然能夠得到印證。只有緊緊抓住生活這個萬花筒,借助短視頻的表達方式,我們才能不斷找到打動用戶,引發共鳴的短視頻內容,讓短視頻行業始終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短視頻成為新的表達方式已成必然,行業的初生與草莽註定了其必然會面臨洗牌,內容創業者高漲的熱情與互聯網巨頭的加持讓短視頻行業成為新風口的可能性正在增加。只有將短視頻看作是一種內容形態,並以務實的眼光來審視它的發展,謀劃它的未來才能真正找到屬於短視頻的並不短視的發展道路。

【作者:孟永輝,媒體人,資深撰稿人,專欄作者。從事互聯網多年,長期關註行業研究。】

短視頻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1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