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神秘国企非中粮福记食品收购案再生悬疑 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称“不可能”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100309/20100309040659451.html


每经记者  李凌霞  发自深圳

        备受关注的香港上市公司福记食品(01175,HK)清盘案又有新的进展。此前高调宣布参与竞购的真功夫及谭鱼头等财团,均于日前宣告失败。与此同时,《每日经济新闻》3月8日从福记食品的清盘人德勤处获悉,福记食品的最后买家是一家具有国资背景的企业。

真功夫谭鱼头已告败阵

        自 福记食品宣布清盘后,多家财团明确表示有意竞购。其中最被看好的当属以香港资源(02882,HK)牵头的包括内地火锅连锁餐饮企业谭鱼头在内的财 团  (下称“谭鱼头财团”),以及香港上市公司华脉无线通信  (00499,HK)、香港金融界人士蔡朝晖及内地餐饮连锁真功夫董事长蔡达标等组成的 财团(下称“真功夫财团”)。

        上述两家企业参与竞购被外界认为目的是“借壳上市”,同时也被视为收购中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始料未及的是,福记食品收购案突然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3月8日,黄英豪表示,由他牵头的谭鱼头财团已经宣告收购失败,福记食品的临时清盘人已经退回了竞购文件。与此同时,真功夫也于3月8日下午向  《每日经济新闻》发来“竞购失败”的声明。

买家确定具国企背景

        据了解,福记食品的主要业务位于长三角地区,其主营业务为送餐、中餐馆以及方便食品,并连续5年实现利润高速上涨。2004年赴港上市。

        据悉,福记食品在2006年与美国纽约银行梅隆公司订立3年期价值10亿港元的可转债合约,又在2007年与CapitaTrustCompanyLimited订立价值15亿元人民币的可转债。而正是这笔债务令福记食品陷入危机。

        2009年10月7日福记食品停牌,并于10月20日宣布进入临时清盘程序。德勤企业重组服务合伙人黎嘉恩、杨磊明及主管何熹达获香港高院委任为福记食品的临时清盘人。

        3月8日晚间,德勤企业重组服务合伙人黎嘉恩向《每日经济新闻》发来了书面回复。黎嘉恩表示:“由于目前福记临时清盘人正与一家有国企背景的投资者进行排他性谈判,详细内容不方便透露。”黎还表示,“适当的时候我们会通过香港交易所公布细节。”

中粮否认购买福记食品

        之 前市场盛传中粮集团将竞购福记食品。就此,3月8日《每日经济新闻》联系到了“收购绯闻”主角之一的香港上市公司中粮控股(00606,HK)。对于上述 传闻,该公司投资者关系部负责人向记者予以否认。“这个消息肯定不是从中粮控股这边出来的,中粮控股并不知悉相关的收购消息,同时我们也不便就此发表评 论。”

        另外,还有报道称,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昨日在参加“两会”期间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中粮集团并没有参与竞购福记食品。他称“不可能有收购我不知道的,不会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01

肖建華插手平安收購案 資金來自國內城商行

http://finance.caixin.com/2012-12-22/100475607.html
【財新網】(記者 凌華薇 楊璐 特派香港記者 王端)12月初,交易金額超過700億港元的匯豐出讓平安股權案,在意向發出後迅速完成,令市場頗為震動。據最新出版的財新《新世紀》封面報導「誰買平安」一文調查,在名義買家泰國正大集團的背後,「明天系」掌舵人肖建華為重要推手,而收購資金則主要來源於其掌握的三家地方城市商業銀行。

  12月5日,匯豐控股有限公司(00005.HK,下稱匯豐)簽訂協議,出售所持全部15.57%中國平安(601318.SH/2318.HK,下稱平安)的H股股權。交易規模高達93.85億美元,折合727.36億港元。交易分兩步。12月7日,交易第一步完成,約3.5%股權易手,152億港元現金交割已然完成。

  匯豐於2002年進入平安,在退出前為平安第一大單一股東。今年11月中,匯豐剛向媒體透露出其退出意向,不料時過半月交易即告完成。平安自成立以來,其股權結構屢經變化,但創始人及管理層對平安的實際控制權從未旁落。今年5月,平安的職工持股機構套現,兼之此次匯豐退出,均意味著平安股權結構的重大調整,因而誰來接盤對於公司控制權的變化至關重要。

  據平安此次公告稱,接盤匯豐股份的是四家公司:同盈貿易、隆福集團、商發控股以及易盛發展。這四家公司均成立不久,尚未從事任何經營活動,註冊地是在英屬維京群島,均是泰國正大集團的附屬子公司。

  泰國正大集團的掌門人謝國民為福布斯雜誌新近評出的泰國首富。該公司2011年淨資產達90億美元,但要一次性吃下這筆作價93.85億美元的平安股權,顯然並非易事。資金哪裡來?

  財新調查獲知,此次交易第一筆152億港元資金中,有三分之一左右來自泰國國內,其餘部分來自由肖建華領銜的中國內地投資者。而肖氏的資金,主要來自其操控的國內城市商業銀行。

  值得注意的是,據正大公告稱,第二筆交易因所涉股份超過5%(約12%),還需等待保監會的合規性審批,期限是2013年2月1日晚11點59分。

  肖建華,1971年出生,山東肥城人,15歲考入北大法律系,曾任北大學生會主席。1993年在北京創立公司,1999年成立明天控股有限公司,通過「明天控股」先後以購買法人股或發起設立方式參股了多家上市公司,以「明天系」在資本市場風聲水起。「德隆系」崩盤後「明天系」一度低調,但在2006年後再度活躍,旗下有多家上市公司及銀行、證券、信託等金融機構。

  肖建華從不接受任何媒體採訪,很少公開曝光,但近年活躍在多起跨國金融機構收購案中,有時為中介,有時為投資。

  2006年魯能集團違規私有化未果,「明天系」旗下的新世紀信託等參與其中;2006年深發展股改,「明天系」旗下三家證券公司入股並投反對票;2007年末,太平洋證券(601099.SH)借股改捷徑上市,「明天系」是其主要股東;2009年AIG出售台灣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明天系」參與收購戰。今年6月,內蒙古兩家上市公司ST明科(600091.SH)與西水股份(600291.SH)發佈公告,明天控股收購第一大股東股權,成為實際控制人。

  業內人士告訴財新記者,此次涉及股權收購出資的三家城市商業銀行都在肖建華勢力範圍內。值得關注的是,這些收購資金在20天後又回到了這三家銀行帳上。

  按照交易完成的進展,在股權完成轉移後,即可以股權抵押向商業銀行貸款,抵押率一般為50%左右。目前上海交易所和港交所均未顯示有超過5%的股權在質押中。誰提供了下一步的資金騰挪?有人懷疑資金來源於平安集團的管理層。截至發稿,未取得證據支持這一懷疑。

  「未來肖建華和馬明哲之間還會有很多故事。」一位市場人士這樣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746

雙匯-Smithfield收購案:中國需求、溢價收購與瘦肉精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318

華爾街見聞週三報導了雙匯與Smithfield收購案,收購意向案的雙方分別是中國和全球最大的豬肉生產商,而豬肉則是中國人餐桌上的主食之一,豬肉價格對中國CPI舉足輕重。另一方面,這筆47億美元的收購若最終完成,那將創造中國企業收購美國企業的新紀錄。
 

收購意圖

 
「我認為這是中國希望確保其龐大人口能夠獲得更廉價食物的舉措,」無論是路透採訪的美國豬肉生產商Brian Bradshaw,還是Smithfield的CEO Larry Pope所強調的「這並非進口中國豬肉的策略,而是將美國豬肉向全球出口的策略」,這都顯示出外界對於這筆交易意圖的解讀:中國對豬肉的需求。
 
據Successful Farming雜誌,Smithfield全球共有109萬頭母豬存欄量,每年生產接近1600萬頭生豬。在截止至2012年4月的財年裡,Smithfield年收入131億美元,其中11%的收入來自美國以外地區。而雙匯發展去年的全年營業收入約397億元人民幣。
 
雙匯主席萬隆表示,這筆交易將幫助Smithfield通過雙匯的渠道將其產品出售給中國的中產階級,而雙匯也可以獲得高質量和安全的美國產品。
 
美國肉類出口聯合會的亞太地區SVP Joel Haggard向路透表示:「作為大型的肉類處理商,他們(雙匯)希望尋求穩定、大規模的原材料來源。他們希望獲得成本最低的原材料,在這方面美國非常有競爭力。」
 
路透,中國目前的豬肉均價大約2.08美元/千克,這一價格約比美國價格高1/3。中國對美國肉類的需求在過去十年裡上漲了10倍。
 

收購案細節

 
雙匯的收購價格相當於收購消息宣佈前一天,也就是週二Smithfield收盤價溢價31%,此外,雙匯還將承擔24億美元的Smithfield債務。
 
據路透報導,在這起收購案中巴克萊是Smithfield方面的財務顧問,而雙匯方面的財務顧問是摩根士丹利。雙匯將通過現金、展期現有的Smithfield債務以及摩根士丹利及銀團提供債務融資工具支付收購款項,雙方董事會均已同意併購案。
 
根據協議,如果Smithfield找到其他買家,那麼Smithfield將向雙匯支付1.75億美元分手費。弱由於特定條件收購案失敗,雙匯將反過來向Smithfield支付2.75億美元分手費。
 
在與分析師的電話會議上,Smithfield的CEO Pope表示與雙匯之間的談判自2009年就已開始。但期間泰國卜蜂食品也曾考慮對其進行收購報價。
 
該收購案還面臨美國政府的審批,已有議員表達了對此的關切。
 

食品安全

 
這起收購案的雙方都面臨食品安全問題,尤其是在添加劑方面。雙匯兩年前被央視曝光在食品生產中使用「瘦肉精」豬肉。而在美國,使用瘦肉精等添加劑的歷史長達十年以上。與中國和俄羅斯等禁止使用瘦肉精的國家不同,美國FDA對此持默許態度。分析師估計,美國存欄的豬裡超過半數使用過瘦肉精。
 
面對中國等需求大國的禁入,Smithfield等企業已採取行動解決添加劑的問題。Smithfield如今已開始將其超過半數的日常運營中禁止使用瘦肉精。
 
DA Davidson & Co的分析師Tim Ramey認為:「這是促使這筆交易發生的因素之一。」
 
在談到減少瘦肉精的使用時,Smithfield的CEO Pope表示:「我們已經說過我們將作出必要的改變。行業其他企業需要自己做出決定...,我認為整個行業將會清楚這種改變難以避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335

Smithfield CEO稱雙匯收購案對美國是絕佳機會 美官方繼續表示擔憂

http://wallstreetcn.com/node/49628

美國當地時間週三,美國國會議員召集Smithfield Foods的CEO Larry Pope召開聽證會,討論雙匯收購Smithfield收購案可能對美國食品供應和農業生產帶來的影響。

雖然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官方會阻止這項收購案,但聽證會還是表達了對收購案的擔憂。

Pope在聽證會上稱,交易完成之後,Smithfield將繼續致力於生產安全而充足的食品,他認為雙匯收購Smithfield之後,可以創造更多就業,增加美國豬肉出口量。

這對美國是一個絕佳機會:製造各種農業產品並運往全世界。這對美國豬肉生廠商的壯大也是一個機遇。

Pope還說,收購案不會負面影響美國在當地和世界各地的豬肉類生意,只會讓美國做得更大。

然而,參與聽證會的國會議員似乎並沒有被說服。參議院農業委員會主席Debbie Stabenow稱她擔憂收購案將有價值的豬肉生產技術出口給中國後,會影響美國豬肉業的長期競爭力。

Stabenow在聽證會上對Pope說:

該收購案是沒有先例的。我們有責任替消費者、生產商和工人研究清楚該收購案,並確保正確評估其長期影響……我們認為讓外國[公司]擁有我們的食品加工行業,不符合美國利益。

下面看下華爾街見聞就雙匯收購Smithfield收購案的提供的背景信息:

5月30日,各大媒體報導稱,雙匯同意以47億美元收購美國肉類生產商Smithfield Food,並承擔該公司31億美元的債務。據Dealogic,如果交易達成,這將是歷史上最大一筆中國公司對美國公司的收購案。

雙匯的收購價格相當於收購消息宣佈前一天,也就是週二Smithfield收盤價溢價31%,此外,雙匯還將承擔24億美元的Smithfield債務。

據路透報導,在這起收購案中巴克萊是Smithfield方面的財務顧問,而雙匯方面的財務顧問是摩根士丹利。雙匯將通過現金、展期現有的Smithfield債務以及摩根士丹利及銀團提供債務融資工具支付收購款項,雙方董事會均已同意併購案。

根據協議,如果Smithfield找到其他買家,那麼Smithfield將向雙匯支付1.75億美元分手費。弱由於特定條件收購案失敗,雙匯將反過來向Smithfield支付2.75億美元分手費。

在與分析師的電話會議上,Smithfield的CEO Pope表示與雙匯之間的談判自2009年就已開始。但期間泰國卜蜂食品也曾考慮對其進行收購報價。

該收購案還面臨美國政府的審批,已有議員表達了對此的關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853

網龍前員工評91百度收購案:91上市實為抬價格,百度渠道恐未佔優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460.html

【導讀】上,是個底線的選擇。91獨立上了,網龍也是要下跌的。不上,就是要賣,大佬傾軋如此激烈,其實賣給BAT誰都行,只要過了估值,網龍就是皆大歡喜的生意。

來源:知乎(經i黑馬整理) 作者:姜十一

網龍,我的第一個份工作的老東家。現在91被高價收購,一直關注著他,還有很多的同事朋友在,幾位老大有的離開有的仍在,有乾貨待人好。互聯網時代三五年變幻,不勝唏噓。

不常寫東西,算作自己的一個回憶吧。

百度收購案,落袋為安講,最大的贏家肯定是網龍董事長劉德建(DJ)。當然如果說像李澤楷那樣的大牛賺的更快更多,我沒話說。這種用關係換Money的手段,沒爹的孩子做不出來的。現在回想起來,BAT三家與91的接觸合91與李澤楷的接觸都不會是一時半會,而且前有網龍母公司在港股上市,還有胡澤民(Joe)等資本運作大牛在,91在港股上介紹上市評估絕對是門清的。當初接觸李澤楷的時候,說不定早就給李大哥算好了上不上市兩步可能,他都不會吃虧,否則他、淡馬錫可不是那麼容易站台的。

以古鑑今,為何成就收購案?

說幾個以前的小道消息,也許能更明白今天的收購案。

一、網龍最早進入大家視線,估計是03年底將一手做起來的遊戲媒體網站17173出售給搜狐,報價2500萬美元。其實當時就基本上定要賣給搜狐,但是同時還與騰訊、盛大溝通抬轎子,最終價格還是很滿意的。有了這筆錢才有了後來的《魔域》。

雖然後來17173做到了上億市值,但是在網龍手裡,其實賣的時候算是做到能運營的高點了。後來又高管說賣了後悔,那就「呵呵吧」。

二、《魔域》網龍10年前毫無疑問的立身之本。由此創造了上市時身價最高的員工——《魔域》主策云飛(他與DJ共同策劃)。奇葩的是,在端游平均壽命3年多的時代,《魔域》從06年推出,一直作為網龍網遊業務的主營收項目,直到現在。對就是Now!08、09年上市後,同時推出了多款端游,無一能超過《魔域》。

三、09、10年網龍十分動盪。金融危機、市場不景氣加上長樂買地等導致的現金流緊張;短期員工人數暴漲帶來的管理及業務協作困難等。那兩年成為同行挖角的災年,也是後來在N多、安智、機鋒、聯想等各大移動互聯網應用分發平台佔據重要位置的骨幹員工離開當時的網龍無線事業部(現在意義上91的前身吧)的時候,當然也包括熊俊。可能也是那個時候,傳出了網龍「黃埔軍校」的說法。

四、本次的百度溢價收購。價格、估值、運營數據等網上已經很多,就不扯了。就DJ的商業眼光和把握機會的能力來說,公司內外是很欽佩的。雖說當時10萬收了熊俊的產品,不過在商言商,低買高賣無可厚非。再說當時DJ肯定沒有看到現在這麼遠,但是能在07年預見到需要組個小團隊玩轉在中國嚴重水土不服的蘋果系統,已經殊為難得了。

收購之後百度渠道難言佔優

1)上面說到了,有資本運作大牛在,有港交所上市經驗,網龍容易判斷出91無線的上市是否會通過,上市效果會怎樣。所以現在回過頭想,兩手準備的。

上,是個底線的選擇。91獨立上了,網龍也是要下跌的。當年網龍創出港股上市科技股單日最大跌幅,後來一直沒有起來,都在發行價13元下,現在需要的就是在市場向好的窗口期把母公司的價格抬起來。你看過了13元後網龍的股價爬的可怕,市盈率超過200!

不上,就是要賣。所以牛的地方來了,就算不上,香港也一定要想辦法拖住+托住上市的消息。試想如果這邊在抬價談著,那邊放出來說上市被拒或者官方發佈「無限期推遲」,那兩邊將都無法獲利。現在跟03年搜狐時不同了,大佬傾軋如此激烈,其實賣給BAT誰都行,只要過了估值,網龍就是皆大歡喜的生意。也許三家都想買,網龍也是三家都可以賣,奇貨可居的時候,就是網龍綜合考慮內定了一個大頭之後,剩下兩家有意無意地抬轎子咯。

2)都說360攪局,因為在無線渠道分發平台有直接衝突什麼的,而且還扯到了11年兩家的合作。11年兩家表示深入合作,網龍在長樂為360套殼做了手機助手,希望360在既有平台上推移動端的時候打91的名號。其實,以業內的相互瞭解,網龍難道不瞭解360一定會自己做移動端,放著PC上大量的安全衛士不導,放著如日中天的趨勢不跟?11年91就有上市的想法吧,拿跟360的合作,把雙方的用戶都算在自己名下,這個故事很有的講呀。

3)360不希望收,甚至發現阻止不成抬轎子都有可能。今天微博有傳言說百度讓大V寫稿子,說百度收了91無線後,360的移動端就危險了。呵呵……真這樣,就太小看周鴻禕了。百度收了91無線,人家做的好的不代表你能玩得轉。當初他們搭架子做論壇,整天跟早期宅男用戶線上磨技術改版本的精神你還有多少人能做?放出人去掃街,中關村、不夜城、大利嘉水貨刷機商都用91手機助手的工作你還有多少人能做?瞬息萬變的移動互聯網潮和細分APP流的變化,說改版就改版說聯運就聯運(雖然網龍也有內耗哈,大公司病),到了你百度手裡,你能變化多快呢?

4)業內分析說百度收了就佔有了三大入口。可是回想奇虎、阿里、騰訊,分別從PC安全衛士、淘寶、QQ形成強大流量,然後迅速建立近乎閉環的生態鏈條,用戶在其中轉,錢就流不走。反觀百度,在最近一年前都是在吃搜索的老本。用戶用完搜索流到何處去了?只能說明當初硬綁首頁有品牌習慣,只能說明搜索是底層行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完全沒有建立生態圈,怎麼跟那些比?奇虎,從安全衛士到瀏覽器到導航,到移動端做分發平台,發力遊戲聯運等等,每一步目標明確,這是對投資者負責的、真的做產品的公司(部分行為的話,節操另計……)即便現在在台前爭奪的移動端渠道分發平台,奇虎的步驟也遠比百度明晰。百度發力LBS,KPI文化導致生活服務類需要建設的基底尚未建好,在集中在一線城市的利基市場裡,百度的LBS跟阿里、甚至跟騰訊接下來基於微信5.0和SOSO街景又有多大優勢?

補記。09、10年網龍比較難,無線事業部就更難些。很多人走,內部也不願意調過去,但是有的人堅持下來了做到今天,估計數出來不超過30人吧,都是中層了。很不容易,行的下春風才贏得來秋雨。祝賀老東家、老同事、老朋友們。

網龍從端游開始就不實行項目制,實行大流程制。東南一隅人才困難,項目制容易集體跳槽。大流程制就要求老大是最大的產品經理,而DJ做到了。互聯網機會眾多,DJ階段性只集中火力,也許會埋下點,但是目標是集中的。後面,不知道在線教育、手游研發等會不會是下一個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624

希爾頓謀求上市:那些轟動一時的PE收購案如今又在何方?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6625

紐約時報刊文,希爾頓週四向SEC遞交了在紐約上市的文件,顯示出PE行業正將手中在金融危機前收購的公司推向市場。但其他PE主導的大型收購案似乎並沒有取得多大進展。此次希爾頓尋求IPO是否能給其他PE持有的公司帶來啟示?

當年收購熱潮時代紅極一時的公司,今天怎麼樣了?

PE依然持有的公司

TXU,曾經是最大的槓桿併購,可能也是最令人失望的。K.K.R.、TPG Capital、高盛、雷曼、花旗和摩根士丹利2007年以450億美元的價格就收購德克薩斯能源巨頭TXU達成協議,稍後改名為Energy Future Holdings。自此因天然氣價格下跌導致該公司苦苦掙扎。現在一群投資者仍對該公司的未來爭執不下。

First Data,這家信用卡處理公司自2007年被K.K.R.以290億美元價格收購以來一直難以盈利。今年摩根大通高管Frank J. Bisignano接手成為First Data的首席執行官,該公司嘗試了非尋常策略改善盈利。

Clear Channel Communications,這家軟件製造商在2005年被7家PE以113億美元購買,去年這7家PE公司通過借款拿出了7.2億美元紅利。6月有報導稱該公司正考慮出售旗下一個部門。

Toys 「R」 Us,零售商Toys 「R」 Us在2010年遞交上市文件,但沒有達成協議。儘管今年一度有買家出現,但該公司最終撤銷了上市請求。Bain Capital and K.K.R.以及房地產開發商Vornado Realty Trust在2005年以66億美元收購該公司,但一直陷於如何增長的怪圈中。

已被出售或上市的公司

HCA,在向PE支付大量紅利並允許其收回投資後,這家連鎖醫院於2011年上市。2006年,HCA以330億美元的價格被Bain Capital, K.K.R.和美林證券PE部門收購,這被看做信貸熱潮時的成功代表。

Alliance Boots,K.K.R.在2007年以220億美元價格收購這家歐洲零售藥房,這是當時歐洲大陸最大的槓桿收購,也是成功的案例。去年Walgreen簽署協議,將在2015年全面掌控Alliance Boots,並給予K.K.R.可觀回報。

Freescale Semiconductor,2006年TPG Capital,黑石、凱雷集團和帕米拉以176億美元收購這家電腦芯片製造商,但這家公司一直陷於疲軟的消費者需求和承重的債務壓力。2011年上市時該公司股價處於預期價格區間的底部。

Neiman Marcus,TPG和Warburg Pincus這兩家PE持股人在2005年花費51億美元買下奢侈品零售商Neiman Marcus,但本週他們以60億美元的價格把Neiman Marcus出售給了由Ares Management和一家加拿大養老金領導的集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257

騰訊入主大眾點評:一場事先張揚的收購案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19/58783.html

今年的情人節和元宵節巧合的湊在了一天,據說19年才會遇到一次。不過對於互聯網行業來說,這個雙節註定過不踏實。先是阿里11億美金將高德娶回了家,後是唯品會高調入股樂峰,達成LV聯姻,最後大眾點評在今天召開新聞發布會,一直以來甚囂塵上的騰訊入股大眾點評的傳言終於落了聽:前者收購後者20%的股份。有人說,這場戀情也讓騰訊在O2O領域有了更具分量的砝碼;也有人說,有了企鵝這個靠山,大眾點評在本地生活服務行業的霸主地位將更加穩固。還有人說,大眾點評是看上了微信支付,大眾點評賣身騰訊的傳聞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真相:時至今日,第三方應用想在微信“我的銀行卡”占個坑,首先得讓小馬哥看上你,其次你還得送他不少於兩成的股份。互聯網圈最大的“撿漏”這個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騰訊聯姻大眾點評可不是單單喜歡兩個字能說清楚的。為了打造自己的O2O帝國,騰訊依托微信、手機QQ等社交工具迅速的搶占的線上入口,推出了微信支付打造交易閉環,然而與阿里巴巴相比,騰訊的線下端口明顯還是短板,阿里巴巴的線下優勢是企鵝羨慕嫉妒恨的一塊肥肉。而隨著百度收購糯米,阿里註資美團,O2O第一梯隊里可供企鵝選擇的,似乎也就剩下了大眾點評。看似屈就,其實騰訊才是那個贏家。這些年團購網站節節敗退,內里並不像外表那般光鮮亮麗,糯米若不是傍上了百度做幹爹,恐怕早就像24券一樣死得連渣都不剩了,大眾點評是為數不多屹立不倒的,單憑這一點就非常難得。作為中國O2O市場第一批撈螃蟹的人,大眾點評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有著無可比擬的地位,在其他巨頭還沒有接觸到O2O領域時,大眾點評已經開始圈地,點評和團購業務成為市場內最具殺傷力的武器,尤其是在移動端平臺的力量更是不可小覷。據大眾點評發布的《2013移動生活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第二季度,大眾點評月綜合瀏覽量超過20億,其中移動端的瀏覽量占比已超過70%,移動客戶端獨立用戶數超過7500萬,這恰恰滿足了騰訊的移動支付對於高頻支付場景的需求。移動支付的落地是騰訊打造O2O重要的一環,與阿里相比,騰訊的微信支付僅在春節紅包中吸引了眼球,建立於社交體系的微信支付急於尋找線下接口,與投入數億元的嘀嘀打車相比,大眾點評的線下支付環境更好營造。而基於LBS的移動支付購物體驗還能和騰訊地圖完美結合,以實現從線上到線下全方位打造騰訊O2O戰艦。騰訊收購點評,是2014年互聯網圈最大的“撿漏”。為什麽是騰訊?相比騰訊為什麽選點評,其實更多人想問的是點評為什麽選騰訊。眾所周知,看上大眾點評的遠不止騰訊一家,早在2007年,谷歌中國就提出過收購要約,百度和阿里巴巴也不止一次傳出過收購緋聞,但致力於獨立上市的張濤對高富帥拋出的橄欖枝都拒絕了。而這次為什麽選擇了騰訊呢?這讓我想起了百合網今年春節推出的那個異常兇殘的逼婚廣告,年輕貌美的女主角經不住惡魔外婆“結婚了嗎?”“結婚了嗎?”的強大攻勢,只好選了一個連正臉都看不見的男人結婚。大眾點評就是這樣一個姑娘,來勢洶湧的並購趨勢就是那個狼外婆。當然,找企鵝也絕不算是將就,小馬哥的大腿也不是誰想抱就抱得上的。大眾點評當年仗著年輕貌美,拒絕了一個又一個不錯的小夥,空對著如花美眷,錯過了似水流年,猛然醒悟時,可挑的對象已經不多,驀然回首,居然還有個高富帥在那里癡情等待,自然一拍即合。當然,沒被收購前的大眾點評地位也著實有點尷尬,論資金,拼不過那些有了幹爹的小夥伴們;比成績,在團購領域總是被美團壓著,成為千年老二,雖然在O2O有優勢,但這種優勢對於形成O2O閉環來說還是單薄了些,無論是從流量還是交易方式上都不占優,短時間內還不足以形成對抗“BAT”的局面,如果不作出改變,自身優勢很可能被後來居上的其他巨頭超越,那麽就不如順勢傍上“BAT”的大船。眼下阿里巴巴旗下已經有了口碑網、美團網以及淘點點,這些同質化的業務讓大眾點評對阿里的信心大打折扣;百度曾提出的全資收購也與張濤想獨立上市的夢想相背而馳,而且百度的O2O前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起碼在支付端就有很大的短板。與前兩家相比,騰訊的條件更有誠意,收購20%的股份讓大眾點評IPO上市概率大增,騰訊對於線下端口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微信支付與大眾點評的組合就是淘寶和支付寶的翻版,想象空間也更大。微信和QQ提供足夠大的線上流量,大眾點評提供線下資源,微信支付充當媒介,這樣的生態圈把信息、人、商品、服務緊密連接,這對於兩家企業來說可謂是一個雙贏的過程。多面戰場的血雨腥風大眾點評的被收購,正式拉開了團購網站們的拼爹序幕。當然,如果把目光放得更遠一點,騰訊和大眾點評的強強聯合勢必擠壓其他企業在本地生活化服務領域的生存空間,在移動餐飲領域的小企業更加舉步維艱。團購行業也將會受到極大的沖擊,騰訊旗下的高朋網和QQ團購已經占據了一席之地,點評團的加入更加充實了騰訊在團購行業的實力,業內洗牌趨勢漸現。而在三大巨頭爭奪的O2O戰場,百度境遇其實略顯尷尬,支付手段的缺乏讓李大帥哥的底氣多少有點不足,當然,我們相信百度會很快調整戰略應對阿里和騰訊的攻擊;阿里在收購高德之後,資源整合優勢也將漸現;和大眾點評的聯合將成為騰訊布局O2O領域的關鍵旗子,相比而言,微信支付和大眾點評的想象空間更加廣闊。隨著大佬們在移動端的跑馬圈地,敵後根據地已經建得七七八八,接下來就是2014年移動互聯網戰場的一場正面對決了。這場戰爭將會多激烈,從馬年的春晚廣告其實就已經可見一斑,套用一句熱播電視劇臺詞:註意,這不是演習。本文作者微信公眾賬號:馬不停啼(blackzebra2014)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馬不停啼 | 編輯:ningyongwei | 責編:寧詠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351

默克爾訪華為何不提庫卡收購案?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7345.html

在德國總理默克爾此次訪華之前,一樁中企美的擬收購德國機器人制造商庫卡集團的新聞在德國輿論中不斷發酵,甚至衍生出諸多版本。德國媒體一廂情願地認為,這將成為默克爾此行與中方會談的主要議題之一。
實際上,默克爾本人在13日同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共同舉行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否定了這種看法。當被問及是否談及庫卡收購案時,默克爾表示,沒有直接討論。“當然,要討論投資環境互惠這一問題。此外,還有中歐投資協定的進展,但是(庫卡收購案)並不是討論的中心議題。”
默克爾也沒有排除中企收購庫卡集團的可能性,不過她表示:“順便提一下,德國的任何人都可參與庫卡交易”。
在回答關於中資企業在德並購的問題時,李克強表示,對於兩國企業在法律框架內,按照市場原則和國際通行慣例開展互利合作,中德雙方都持支持和開放態度。
實際上,也有德國媒體犀利地指出,德國政府對庫卡收購案的幹預“不請自來”,違反市場經濟原則,令德國“不占理”;真正解決問題的方式在於,如果希望投資環境互惠,應加快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的速度。

德國很糾結
數據顯示,2015年,中企或兼並或收購了8家德國企業,被不少德國方面的貿易投資機構看成是中德經濟合作的積極實踐。然而,此次涉及中企的庫卡收購案卻令德國,乃至歐盟都感到不安:庫卡是德國全球排名前三的機器人公司,代表了德系機器人的最高水準,也是默克爾向外界推介的工業4.0案例。
針對庫卡收購案,德國國會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洛特根曾表示:“有必要采取法律與經濟行動,以防關鍵技術與相關知識流失。”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多年對德國貿易投資機構和各種聯邦政府以及市政府層面的采訪發現,德方一直以歐洲不像美國那樣對外資進行過多審查而感到自豪。然而在庫卡收購案出現後,根據德國媒體報道,德國政府正計劃考慮是否要收緊《對外經濟法》,此法案與外資在德投資有關。
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加布里爾否認了德國政府要修改上述法律,不過他表示要在歐洲層面上考慮制定相關規則,維護公平競爭。
實際上,要不要在歐盟層面上制定一份對外資審查的法律,也是歐盟各國長期爭論的話題之一,不過目前尚無實際動向。
針對中企有意對庫卡發起收購的時間,加布里爾甚至表示,希望能看到不同的出價。上周一,德國經濟部發言人表示,雖然沒有正式的不同出價,“但是如果有一個的話,我們會挺高興的。”
在默克爾訪華之前,德國經濟部的此番評論在德國引起軒然大波。一方面,加布里爾得到了不少支持者,德國籍的歐盟委員岡瑟·奧廷格等歐洲政客都表達了對他的支持。奧廷格表示,庫卡的其他股東,例如持股25%的沃斯集團(Voith Group)也可以提出收購,或者其他歐洲企業也可以,“一個歐洲方式,可能是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
根據外媒報道,加布里爾私下一直沒有停止為庫卡尋找歐洲買家。伴隨默克爾訪華的德國副經濟部長馬赫尼(Matthias Machnig)14日表示,德國經濟部仍在就庫卡集團部分股權或被收購一事與潛在買家磋商。
不過大部分被點名的德國企業,包括汽車制造商,均表示對此不感興趣。看來,德國經濟部指望的歐洲救星還遠未出現。德國西門子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凱颯(Joe Kaeser)在上周末接受德國媒體采訪時表示,無意競購庫卡,因為“如果有興趣,早就行動了”。
另一方面,德國經濟界不少人士質疑,在不違反國家安全的情況下,收購案應秉持市場為主體的原則,德國經濟部的行為帶有濃厚的貿易保護主義色彩,在此情況下,又如何在同中方商談投資開放時做到底氣十足?
默克爾在訪華記者會上表示,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美的此前就已經對庫卡持股,因此這並不是一個全新的事件,而是要增持,“我認為還是可以有更好的解決方案。”目前,美的對庫卡持股13.5%。企業在5月18日晚間公告稱,擬以每股115歐元收購庫卡,對庫卡的持股比例屆時將從當前的13.5%提升至30%以上。
德國媒體援引德國政府內部人士的意見,目前德國政府所給出的解決方式是,中企收購庫卡49%股份,另外一個德國股東持有51%股份。


中歐投資如何對等?
根據歐方數據,2015年中國對歐直接投資達到了140億歐元,比2014年增長了44%。與此同時,2015年歐洲在華投資93億歐元,較2014年下降了約9%。歐方認為,中企可以在歐洲幾乎所有領域進行投資,然而,歐洲企業期待在中國的市場準入空間有待提升。
中國歐盟商會發布的《2016年商業信心調查》顯示,近期歐盟對華投資下降來源於對中國市場前景悲觀情緒上升,有47%的歐洲企業回應仍有意擴展在華業務,但這一比例與2013年的86%相比,大幅下降了39個百分點。
不過,絕大部分歐洲企業表示,如果能消除市場準入壁壘,願意增加在華投資。從行業來看,機械制造業、金融服務業、信息技術和電信業以及汽車和汽車配件業抱怨聲最高。
默克爾此行訪華也在多個場合呼籲中歐打造對等的投資環境。默克爾表示:“德國為中國提供了開放的投資市場,我們希望能夠從中方得到互惠。”
“我們也知道中國經濟正在經歷發展階段,但是我認為我們應該逐步開放。”默克爾表示,“比如(雙方)在銀行業方面的合作就剛剛起步,目前在華外資銀行對中資銀行只能持有20%的股權。”
實際上,解決中歐市場準入對等的一種方式就是加速《中歐投資協定》談判。此次中方領導人也表示,要加快商簽中歐投資協定。
中國歐盟商會在調查中認為,如今,在華歐洲企業仍然面臨巨大的監管方面的挑戰,歐洲在華投資呈下降趨勢,通過並購實現增長的方式也受到嚴格限制。鑒於此,歐洲企業希望通過《中歐投資協定》的簽署從總體上降低監管環境的複雜性。
4月26日至29日,第十輪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曾對此表示,此輪中歐投資協定談判所能透露的主要信息是,雙方均意識到,繼續保持當前談判的積極勢頭,進而早日達成一個全面的、富有雄心的投資協定有助於推動雙向投資,符合雙方的共同利益。雙方將共同努力,推動文本談判盡快取得實質性進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214

意媒:中資將4.4億歐元收購AC米蘭 收購案接近達成

美媒稱,據知情人士透露,包括中國投資者在內的一個收購財團接近達成收購意大利足球俱樂部AC米蘭(A.C. Milan)的交易。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7月21日報道,一位知情人士稱,該收購財團將購買AC米蘭80%的股份,該交易對該俱樂部的總體估值約為7.50億歐元(合8.27億美元),包括約2億歐元的債務。這將意味著,這些投資者將為上述股份支付約4.40億歐元,這將成為中資財團規模最大的世界級足球隊收購交易。

《24小時太陽報》求證交易細節後在其官網稱,7.5億歐元的收購總價包含2.5億歐元債務,中資將在協議簽署生效時支付1億歐元償還2015年俱樂部債務,中資將持股80%,貝盧斯科尼將留任俱樂部名譽主席,貝旗下的費寧韋斯特(FININVEST)集團在3年內仍持股20%。《晚郵報》官網則報道稱,很多人在猜測,7月底中資將直接收購100%股份,而實際情況是,協議談判最初為中資占比70%,6月底升至80%,余下20%股份將在兩年內由中資補足。

兩位知情人士稱,該投資財團成員包括中國投資公司金沙江創投(GSR Capital)。據知情人士透露,GSR Capital的董事長伍伸俊(Sonny Wu)幫助Gancikoff組織中國投資者進行這樁交易。

意媒透露:中資金沙江創投與光伏巨頭鄭建明將收購AC米蘭

意媒米蘭《體育報》、《24小時太陽報》與《晚郵報》官網今天均引用彭博新聞社的消息稱,中資金沙江創投(GSR CApital)由伍伸俊出面與貝盧斯科尼接洽AC米蘭收購事宜。中資將以7.5億歐元收購AC米蘭股權及債務。

關於中方由誰收購AC米蘭,意方一直不願透露姓名,彭博新聞社的消息提到了金沙江創投SONNY WU及太陽能光伏企業家STEVEN ZHENG兩個名字。意媒消息人士向記者透露,中資收購方為金沙創投的伍伸俊和太陽能光伏產業巨頭鄭建明。

一旦交易成功,中資控股的新一代米蘭雙雄將出現在意甲乃至歐洲賽場。

【背景資料】

金沙江創投(GSR CApital)由中國科技企業家在2004年創建,2015年3月因參與收購飛利浦旗下照明公司股份而揚名海外。在這筆28億美元交易中,金沙江創投聯合美國風投公司橡樹投資收購了飛利浦照明組件和汽車照明業務80%股份。金沙江創投還投資了一些中國熱門創業公司,包括打車公司滴滴快的、網上訂餐平臺餓了麽。金沙江創投是滴滴快的的早期投資者。據2015年媒體的報道,金沙江創投目前管理著逾10億美元資產,還對半導體公司、電動汽車電池制造商、太陽能電池制造商進行了投資。金沙江創投在北京、香港和矽谷設有辦事處。

太陽能光伏巨頭鄭建明:為人低調,很少出現在公共視野,但卻是真正的資本大鱷。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他進入了人們的視野,是因2012年對港股上市公司順風清潔能源(01165.HK,下稱“順風”)的整合。2014年,他動用個人資金30億元收購無錫尚德,一戰成名。回望此前的各項投資,鄭建明的大多數操作幾乎都是在港股和美國上市企業,如玖源化工(00827.HK)及近2年來入股的熔盛重工(01101.HK)、賽維LDK(LDK.NYSE)等。

(參考來源:人民網、參考消息網、第一財經日報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348

德媒曝中資收購案遇阻真相:美情報機構介入

據德國媒體報道,德國政府此前撤銷對中企收購德國芯片設備制造商愛思強(Aixtron)的批準,背後的原因是美國情報機構的介入。

報道稱,美國情報機構說服了德國政府,最終叫停了這一收購案,而美方的理由是中方有可能將這項技術用在敏感項目上。

愛思強日前在一份郵件聲明中稱,它並不涉足客戶的半導體器件設計、發展或生產,而且該企業在過去30年中已向中國多次出口產品。

美國駐德使館中開情報小會

本周一,德國經濟部證實,撤銷了此前批準中國企業收購愛思強的決定,拿出的原因是“出於安全考慮”。

德國經濟部表示,政府收到了此前並未知曉的“新的同安全相關的信息”,對此德國經濟部有權同其他政府部門一起,對該收購案做出進一步審查。

2016年5月,中國福建宏芯基金提出以每股6歐元收購愛思強,收購總金額約為6.7億歐元,此收購價溢價約51%。同時,在收購協議中規定其企業總部、研發中心和主要高管均不變,所有技術和相關知識產權仍歸愛思強所有,中方預計獲得6個監事會席位中的4個。而德國經濟部9月8日已經在審查中通過了該收購案。

不過德國經濟部對於為何撤銷批準,表態有些遮遮掩掩,而且不願透露進一步信息。此外,德國經濟部長加布里爾正在推進歐盟層面的投資審查計劃,抱怨在華得不到對等市場準入,一時間德國經濟界大佬發聲,指責加布里爾及其所在的社會民主黨以高舉貿易保護主義大旗的方式,為明年的德國總理大選拉選票。

沒想到事件還在繼續發酵。當地時間26日,德國《商報》進一步爆出這項決定的隱情:21日,在美國駐柏林大使館中,美國情報機構人員向德國政府代表出示了愛思強產品也可以用作軍事用途的證據,美方擔心這有可能令中方將其產品技術用作軍事用途。

據德國情報機關信源對德國《商報》的說法,在美國駐柏林大使館內參會的德方代表包括來自於德國總理默克爾辦公室的人員、經濟部人員、內政部以及國防部代表等。

隨後德國經濟部當天就做出了撤回收購“通行證”的決定。

愛思強成立於1983年,由亞琛工業大學(RWTH Aachen)半導體技術研究所的成員創建,是一家專門為半導體芯片制造業生產設備的制造商。

該公司提供的設備可以制造先進的電子和光電子應用元件,而這些元件的利用範圍包括LED應用、顯示技術、數據存儲、數據傳輸、能源管理和轉化、通訊、信號燈和照明技術等。而一些芯片成分也可以用作軍事用途。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其2015年的收入近2億歐元,其中60%來自亞洲地區,客戶多為中國LED芯片企業。然而由於近年來LED市場增長放緩,愛思強出現虧損問題。

審查將持續數月

德國經濟部的一位女發言人表示,審查將長達數月。首先經濟部需要收集所有相關信息,隨後審查程序將持續2~3個月的時間。

據外媒報道,此次的收購方福建宏芯基金表示不會放棄收購。

德國經濟部並沒有明確新一輪審查的期限,不過2017年2月28日是收購要約生效的期限。愛思強方面則在26日回應,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收到德國經濟部方面發出的有關該收購案進一步的深度問詢。

在10月25日的中國外交部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陸慷被問到,德國政府出於安全考慮撤銷了批準中國企業收購愛思強的決定,中方是否就此向德方表示關切?

陸慷表示,維護一個開放、公平的投資環境符合各方共同利益。中方註意到了有關報道,我想強調的是,中國政府一貫鼓勵中國企業按照市場原則和國際規則,在遵守當地法律的基礎上開展對外投資合作。同時,我們也希望有關國家能夠為中國企業投資提供公平環境和便利條件,這符合雙方的利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7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