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銀行有道十成,吾僅知其一二

我職業生涯中有約30年時間是在金融領域度過的,而這幾十年正是我國金融體制不斷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歷史性階段。

2013年我從中國工商銀行行長崗位卸任後,每每回憶起往事,總有一種幸運之感。這倒不是因為自己最初是學機械制造的,從工廠轉到銀行,半路出家幹金融,居然誤打瞎撞地當上了全球最大銀行的行長,而是因為無論與那些先於我在銀行工作的前輩們相比,還是與那些後於我入行的年輕同事們相比,我有幸見證和參與了我國金融改革最重要的一段過程。這實在是一種難得的人生機遇。

在這一過程中,我曾就銀行業改革發展的部分問題發表過自己的一些觀點和意見。離任後我將其匯輯成《銀行改革攻堅——熱點、難點、重點》一書,承蒙中信出版社不棄予以出版發行。該書出版後,讀者反映似乎尚可,先後還加印了幾次。此後三年間自己又發表了一些東西,不經意間又有了十多篇。此次人民出版社希望我能將這些 “新作 ”與原先的 “舊著 ”整合在一起,重出一本新書。面對盛情相邀,除了感激之外,我感到了不小的壓力。

我始終認為,銀行有道十成,吾僅知其一二。這不是故作自謙。搞金融時間越長,經歷的事情越多,就越發承認這一點。因此我實在不敢說這些文章究竟有多少價值,是否值得再去印刷出版。但我也意識到作為我國金融業特別是銀行業這麽多年改革的一個經歷者,也有責任有義務把自己這些年間對一些事情的看法和感悟,對一些問題的體會和認識如實地記載存錄下來。因為我國金融改革的宏大歷史畫卷實際上是由大大小小許許多多塊拼圖組成的,如果自己積累下來的這些東西能夠成為一塊巨大的多彩拼圖中的一小角,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選入本書的文章是我擔任華融資產管理公司總裁和工商銀行行長十四年中,以及卸任後近三年間所寫的,故將此書定名為《金融筆記——十六年間筆錄》。由於這些文章寫作的時間跨度較長,涉及的話題也較廣泛,為了便於讀者更清楚地了解當時我寫這些東西的背景及心境,在編輯此書時,我在每篇文章的開頭都以 “作者註 ”的形式加寫了一段話,意在對當時的有關情況作一些交代和說明。

希望本書中的這些文章能反映出自己這十多年一以貫之的一種追求——不故弄玄虛,不偏執極端,說真話,說白話,力求讓業內人看了不覺得淺,讓局外人看了不感到深。至於是否做到了這幾點,只能由讀者們去評說了。當然,倘若有人在研究我國銀行業改革史的時候,能從中找尋到些許參考之處,也不枉作者之用心了。(本文選自《金融筆記——楊凱生十六年間筆錄》序言,作者系中國工商銀行前行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055

楊凱生漫談《金融筆記》:銀行有道十成,吾僅知其一二

“我始終認為,銀行有道十成,吾僅知其一二。”這正是中國工商銀行原行長楊凱生的核心觀點。

4月1日,“中國金融改革:過往與前瞻暨楊凱生《金融筆記》新書發布會”在複旦大學舉行。曾作為世界上最大商業銀行的行長,楊凱生見證和參與了我國金融改革最重要的一段,《金融筆記》記錄的是銀行業以及整個金融業在改革中的重點、熱點和難點問題。

“作為我國金融業特別是銀行業這麽多年改革的一個經歷者,有責任有義務把自己這些年間對一些事情的看法和感悟,對一些問題的體會和認識如實地記載存錄下來。因為我國金融改革的宏大歷史畫卷實際上是由大大小小許許多多塊拼圖組成的,如果自己積累下來的這些東西能夠成為一塊巨大的多彩拼圖中的一小角,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楊凱生在新書發布會上表示。

發布會期間,除了分享過去的從業經驗,楊凱生也就金融機構是否為暴利行業、中國銀行業是否存在壟斷等熱點問題與嘉賓熱烈討論。

親歷金融改革二十載

楊凱生於1996年任中國工商銀行副行長,1999年任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總裁,此後擔任工行行長,並於2013年退任。而這一時期,中國銀行業經歷了一場巨變。

新書的五個章節標題也基本概括了這一段歷程——資產管理公司原原本本,商業銀行改革的零零總總,國際金融危機的兩兩三三,互聯網金融的是是非非,心路歷程的點點滴滴。

楊凱生回憶稱:“上世紀90年代爆發了亞洲金融危機,在總結了那場金融危機的經驗教訓之後,我國中央政府決定要加快我國銀行業的改革。”

當時,制造業產能不斷累積、企業利潤率迅速下降,1998年和1999年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分別高達33%和41%。在1.4萬億元的不良資產中,9800億元是四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

1999年,華融、東方等四家資產管理公司成立,剝離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2000年,政府向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註資,充實資本金;2004年,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成立股份制公司;2005年,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在香港H股市場上市,並於2006年在大陸A股市場上市。

“由於我國銀行業改革可以說是搶先了一步,所以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中,我國銀行業表現的相對健康、穩健,比較成功地應對了這場金融風暴。”楊凱生稱。

另一場巨大的變革就是技術革命。尤其是2013年以來,隨著信息科技的快速發展,互聯網金融在中國呈幾何級增長,監管出現了滯後。楊凱生在書中就監管與創新、國際和國內,以及歷史的傳承和未來的發展作出了解析。

他也表示,在金融改革進程中存在著種種爭議,而這種爭論可能持續至今,並將可能一直持續下去。

例如,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到底怎麽成立的?它們有沒有資本金、資本金從哪來?再比如,當時國有企業為什麽要加快改革、為什麽有這樣沈重的歷史包袱?又如,銀行財務重組究竟付出了多大的成本、成本是由誰來承擔?還有,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的深層原因究竟是什麽?我們如何解決“大而不能倒”的問題?甚至這一概念被人認為是偽命題。再有,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甚至被人們說有可能顛覆傳統銀行業,究竟是不是這麽回事?互聯網金融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什麽樣的問題?是要加強監管,還是要“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楊凱生回憶稱,當年為了答疑解惑,他趕在2014年6月4日的一個大手術前完成了《關於銀行業需要澄清的幾個問題》一文。文章針對如何評價我國幾大銀行的改革成果,我國銀行業究竟存在不存在壟斷,我國銀行業究竟是不是“暴利”行業這幾方面進行了闡釋。

不應斷言中國銀行業“暴利”

發布會上,在面對讀者“實體經濟創造利潤,但是金融機構賺錢太多”的質疑時,楊凱生表示,銀行業應不應該讓利給實體經濟的前提是,準確定義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但是目前沒有任何學術文件或權威文件能夠準確定義兩者,也不能回答銀行和實體經濟、虛擬經濟分別是什麽關系。

“鄧小平同誌有一句話是我非常贊成的,就是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因此它們是緊緊包裹在一起,而不是遊離的。也就是說所謂的實體經濟和金融業實際上是肌肉、骨骼、血液的關系,無法分離的,更不應該簡單對立起來。”楊凱生說。

楊凱生此前在《關於銀行業需要澄清的幾個問題》一文中也提到:“首先,應該肯定經濟決定金融,銀行業的利潤增長是我國經濟這些年持續平穩較快增長的一個折射。銀行利潤的增長,尤其是國有控股銀行的利潤增長是對國家的貢獻,是對股東、投資者的貢獻,是履行社會責任的最主要表現。”

他寫道,目前,在大型銀行的股權結構中,國家控股比例超過70%。也就是說,這些銀行每創造1元錢利潤,至少有0.7元是國家的直接收益。五大銀行自股改上市以來,共實現稅後凈利潤約39300億元,按70%比例計,其中國有股獲利超過27500億元,國有股權從中現金分紅達11000億元,國有凈資產增值超過3.6倍。與此同時,其他股東與國有股東是同股享有同權的,在權益分配上不可能有任何區別,同樣也是銀行盈利的受益者。

近幾年來,社會上對銀行盈利的批評主要有兩種:一是認為銀行的利潤多主要是因為利率尚未完全市場化,存貸款利差太高;另一種認為,銀行的利潤多主要來自收費項目太多。

但在楊凱生看來,我國銀行尤其是大型銀行,近年來的利潤增長並不是來自於高息貸款。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此前利率政策,在當時利率尚未完全市場化的情況下,不準商業銀行高息攬存,不準搞不顧風險的不正當競爭。

同時,當時的貸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是放開的。就拿2013年為例,實際執行的結果是,我國幾大銀行當年新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中,執行下浮利率的約占17.18%,執行基準利率的約占34.25%,執行上浮利率的只占48.57%。

中國銀行業並非壟斷

盡管就股權結構來看,工、農、中、建、交五大銀行並不能完全說是國有壟斷的,但規模如此之大仍始終讓人認為有壟斷的嫌疑。

在回答“宇宙第一行”——中國工商銀行是不是過於壟斷、有損公平競爭時,楊凱生表示了否定。他稱,世界各國有一個通行的衡量標準叫做銀行業集中度,其中最主要的指標是CR5(Concentration Ratio 5),即一國前五大銀行(TOP5)的總資產占該國銀行業資產的比例。

他稱,我們可以將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亞、西班牙、荷蘭等經濟體量排名居前的10個發達國家,以及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等4個金磚國家的銀行業集中度(資產CR5)與中國作一些對照和比較。

“在這14個國家中,除了印度之外,其余各國前五大商業銀行的資產CR5都高於50%,尤其是10個發達國家的銀行業,澳大利亞、荷蘭超過90%,德國、加拿大超過80%,西班牙、法國、英國、意大利超過70%,美國、日本也在50%到60%之間。”他稱。

這些國家的銀行業集中度,基本都是在上世紀80年代之後隨著金融自由化進程的加快而明顯提升的。楊凱生認為:“事情並不像有的人所想象的那麽簡單,以為只要銀行市場進一步開放,中小銀行將紛紛湧現,大銀行的競爭優勢將逐步削弱,它們的市場占比應該會也必然會隨之下降。”

轉視中國銀行業,“五大行的資產CR5大概是41%左右,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五大銀行市場占比是逐年下降的,並且是快速下降的,從最初的百分之七十幾、五十幾再到現在的四十幾。反觀剛才說‘10+4’經濟體(全世界10個發達經濟體和其他金磚四國),看CR5指標,有的是平穩的,有的時候是快速上升的。什麽時候上升?2008年經濟危機爆發之後就是上升的。”楊凱生表示。

楊凱生在《關於銀行業需要澄清的幾個問題》一文中也提及,在上述國家,銀行業集中度的高低似乎與金融市場的穩定水平存在著一定正相關性。例如,銀行業集中度最高的澳大利亞、加拿大、荷蘭在這一輪金融危機中,銀行業表現得就更穩健一些。

相比之下,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末儲蓄信貸機構危機爆發之前,銀行業資產CR5一直低於15%,在那場危機之後,美國銀行業的資產CR5快速上升。而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的資產CR5更是從2007年的44%上升到2010年的48%,2013年達到63.2%。

“我們曾與美國一些著名的銀行家以及監管官員交流,他們都認為這一趨勢還會繼續,美國銀行的數量將繼續減少,銀行業集中度還會進一步提高。”他稱。

這些情況說明了什麽?這與人們現在常常說的所謂要警惕銀行“大而不能倒”的理論又有什麽內在聯系?楊凱生認為,這些都需要我們認真研究,簡單的人雲亦雲並不有助於揭示經濟生活的內在規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153

iBond穩賺 券商齊推十成孖展

1 : GS(14)@2012-05-23 23:44:35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523/News/ea_eaa1.htm




信誠聯席董事張智威表示,有關優惠接近無利可圖。他預料今次iBond掛牌後,做價可升至105元或以上,即較發行價至少升5%。去年政府首批iBond(4208)認購反應熱烈,超額認購31.5%,張指今次認購反應將較上次更為熱烈,目前已收到數百個查詢,每日查詢數量持續增加,由此推斷,認購中籤率將較上次更低。去年政府第一次推出iBond,吸引了15萬人認購,認購44手或以下,皆可獲全額分配;張預計今次8至10手已是極限,建議巿民不要集中金額於同一個戶口認購,需分散投資。若巿民欲斥20萬元認購iBond,建議連同親友開設兩個戶口,每個戶口認購10萬元,中籤率更高。

信誠:上限10萬 手續費100元

有中型證券行負責人說:「收到風大家(其他本地券商)都會做百分百孖展,只要做足haircut(為計算資本需求、毛利及抵押品而減低資產市值的百分比),合規地齊齊搶客。」被問到做100%孖展又免利息及手續費,經紀行豈非做蝕本生意?他解釋,現時中小型經紀行生意難做,即使微利或近乎無錢賺都要做,該行擬下周公布認購iBond優惠詳情,「只要借出街的百分百是公司的現金而非向銀行拆借,不用承擔利息,即使百分百抽中,都仍是自己錢。」他續稱,經紀行亦會衡量風險,只有在特殊情下才提供100%孖展,例如當年匯控(0005)供股,證券行便提供100%孖展予客戶借錢供股。

耀才證券(1428)亦表示會推出優惠,預計是次每人最多可獲分配30至40手;輝立證券亦將於下周公布優惠。有市場人士指,券商積極借出100%孖展讓客戶「搵快錢」,新iBond掛牌首幾天可能會有較大沽壓。
2 : GS(14)@2012-05-23 23:44:46

大家孖唔孖?
3 : GS(14)@2012-05-23 23:45:33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523/News/ea_eaa2.htm
通脹率勢回落 今年料4%
  2012年5月23日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523/News/ea_eaa3.htm
iBond有政府包底 屬零風險投資


陸叔:料新iBond「只升不跌」

獨立股評人「陸叔」陳永陸表示,去年大手50萬認購iBond,今年亦會再花20萬元認購,「4%至5%的回報已經好吸引,已經高過做定期存款好多」。他又說保證一人一手,「等同政府派錢」。他預期,新iBond上市「只升不跌」,即買即放都會有回報。對於是否用新iBond「換馬」舊iBond,他認為,增發iBond會有攤薄效應,舊iBond會有一定跌幅,他已在4月收息後賣出首批iBond。

著名獨立股評人胡孟青表示,3.5%的回報不吸引,「識投資的人睇唔上眼,因為好容易在市場找到8%至10%、回報更好的選擇」,她亦提醒單靠投資iBond絕不能抗通脹,除認購數量有限外,實際通脹會較官方數字高,「停車場加價都唔止啦」。iBond僅適合投資風險承受性極低或唔想研究股票的人。

4 : dennis001(8614)@2012-05-24 11:10:43

2樓提及
大家孖唔孖?


一通好似無乜孖展優惠
5 : david395(4434)@2012-05-24 13:02:55

人人知道的東西no
6 : 蘇菲(27611)@2012-05-24 15:29:43

100%孖展既意思姐係咩?
請見諒!
7 : dennis001(8614)@2012-05-24 15:32:07

6樓提及
100%孖展既意思姐係咩?
請見諒!


即係客仔唔洗出錢,全部錢都係問人借來買證券
8 : 蘇菲(27611)@2012-05-24 15:35:59

咁咪好著數?!要收幾多利息??
證券行咁做對佢地有咩好處?
9 : 雪貓(1200)@2012-05-24 23:51:59

唔會孖,入幾手算數
10 : stanly9988(17906)@2012-05-25 12:00:36

今次應該賺唔多,重點係孖完抵唔抵?
11 : 肥B(18468)@2012-05-25 15:03:58

10樓提及
今次應該賺唔多,重點係孖完抵唔抵?


關鍵係無人答到你~~

今次全城唱好係因為上一年「走左寶」, 所以分得唔會多, 但唔申請就一手都無, 所以點都分幾個A/C各抽幾手

睇下下星期會唔會有報導 GATHER晒各銀行股票行等的申請資料同優惠啦~~ 到時再決定孖唔孖~
12 : dennis001(8614)@2012-05-25 15:16:58

11樓提及
10樓提及
今次應該賺唔多,重點係孖完抵唔抵?

關鍵係無人答到你~~
今次全城唱好係因為上一年「走左寶」, 所以分得唔會多, 但唔申請就一手都無, 所以點都分幾個A/C各抽幾手
睇下下星期會唔會有報導 GATHER晒各銀行股票行等的申請資料同優惠啦~~ 到時再決定孖唔孖~


不如諗下到時會唔會唔夠對手交易啦
13 : 肥B(18468)@2012-05-25 15:18:59

唔似細價股, 我諗唔駛擔心....呱...
14 : dennis001(8614)@2012-05-25 15:24:15

13樓提及
唔似細價股, 我諗唔駛擔心....呱...


第一日過億成交金額,之後千萬,最少幾十萬,平均約百萬吧
15 : ux176(28668)@2012-05-25 15:57:03

其實以往資料數據, 派息幾多邊到睇到, 平均派幾多呢
16 : mainfree(26769)@2012-05-25 16:34:15

11樓提及
10樓提及
今次應該賺唔多,重點係孖完抵唔抵?

關鍵係無人答到你~~
今次全城唱好係因為上一年「走左寶」, 所以分得唔會多, 但唔申請就一手都無, 所以點都分幾個A/C各抽幾手
睇下下星期會唔會有報導 GATHER晒各銀行股票行等的申請資料同優惠啦~~ 到時再決定孖唔孖~

同一個人名可以用幾個唔同A/C各抽??
17 : 肥B(18468)@2012-05-25 16:42:26

16樓提及
同一個人名可以用幾個唔同A/C各抽??

係喎..應該係同上年一樣, 計申請人ID NO, 太耐無抽IPO, 抽得紀念鈔太多了..
咁要借家人ID了...
18 : mainfree(26769)@2012-05-25 16:49:01

17樓提及
16樓提及
同一個人名可以用幾個唔同A/C各抽??

係喎..應該係同上年一樣, 計申請人ID NO, 太耐無抽IPO, 抽得紀念鈔太多了..
咁要借家人ID了...

我冇抽到紀念鈔 SO SAD
19 : passport(1491)@2012-05-25 21:25:50

訓身抽…反正呢排無咩心水…中哂賺番幾千都好
20 : J J(1180)@2012-05-25 22:10:55

請問一通可唔可以抽ibond
21 : pars(2406)@2012-05-25 22:18:06

20樓提及
請問一通可唔可以抽ibond


可以
22 : GS(14)@2012-05-26 14:35:08

15樓提及
其實以往資料數據, 派息幾多邊到睇到, 平均派幾多呢


http://www.censtatd.gov.hk/freed ... 3%81&issue=-&lang=2
拿去慢慢計
23 : GS(14)@2012-05-26 14:35:36

我現金抽幾萬算,唔會超過33萬人抽吧
24 : passport(1491)@2012-05-26 16:18:23

訓身抽有著數ma?
25 : GS(14)@2012-05-26 16:28:29

24樓提及
訓身抽有著數ma?



26 : passport(1491)@2012-05-26 17:34:15

係囉…反正我無咩心水…賺番d洗費都好丫
27 : GS(14)@2012-05-26 19:39:1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526/16370172
花旗、永隆交行「五免」

花旗香港、永隆和交行香港對認購 iBond的客戶,一律「五免」各項收費,「五免」包括認購手續費、到期贖回費、存倉費、代收利息費以及二手買賣交易費。而渣打、富邦和信銀國際客戶則免首四項,而二手買賣交易費分別為交易額的0.75%、0.25%及最高1%。同樣「四免」的東亞(023)二手買賣交易費則為0.03%,但交易額超過500萬元則降至0.01%。另外,富邦全線分行於6月5至8日及11至12日將延長服務時間至晚上7時。
渣打香港財富管理投資策略主管梁振輝表示,環球市況波動,相信會令更多投資者轉向購買債券。雖然該行預期今年至明年通脹率將回落至約3.5%,但在低息環境延續下, iBond至少保證有1厘回報。
28 : passport(1491)@2012-05-26 19:43:58

我用渣打的…如果交易額的0.75%…咁佢咪賺好多?
29 : GS(14)@2012-05-26 19:44:34

28樓提及
我用渣打的…如果交易額的0.75%…咁佢咪賺好多?


是呀
30 : 肥B(18468)@2012-05-26 19:45:23

咁快d去永隆開個戶口先啦~
31 : passport(1491)@2012-05-26 19:46:41

當我買十萬而全中…通脹3.5%…但要扣佢0.75%…咁咪賺少好多…
32 : 肥B(18468)@2012-05-26 19:50:31

唔同, 0.75%係二手買賣的交易費, 你一直唔賣等收息的話, 應該食你唔到~~
33 : passport(1491)@2012-05-26 19:54:54

我林住即買即沽ma
34 : 肥B(18468)@2012-05-26 19:58:37

咁咪拿拿淋到 citibank 或永隆開個戶口~~
35 : 雪貓(1200)@2012-05-26 22:29:06

知唔知中銀有咩手續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530

券商推iBond十成免息孖展 預算案獲通過 新一批料7月登場

1 : GS(14)@2014-06-05 18:05:27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605/news/eb_eba1.htm







【明報專訊】政府今年擬再發行100億元通脹掛鹇債券(iBond),昨日財政預算案終獲通過,預計iBond將在下月推售。有證券行旋即推出iBond認購優惠。最先出擊的輝立和英皇證券,均以零息十成孖展及免收費搶飲頭啖湯,未開始推廣的券商則表示優惠會加碼。雖然經紀行今年提早開戰,銀行仍然按兵不動。

近月新股水靜鵝飛,港股成交又一般,儘管iBond 4料最快7月出台,部分券商已提早部署。最先出手的是輝立證券,今年該行會繼續借出零息十成孖展,此外還豁免按金、托管費及贖回費。若申請3手並轉用網上帳單,可再免去手續費,申請6手及10手則收38元及68元。



輝立:收逾700申請

輝立新股認購部市場推廣主任劉敏初表示,一、兩周前已開始做iBond認購推廣,今年至今已收到700多名客戶申請。她說去年該行共有逾萬名客戶申請,「因為反應太踴躍,開戶手續做到『塞晒車』」,故今年決定提前推廣。英皇證券亦有提供十成孖展,認購3手可豁免利息,另不收認購手續費、佣金、贖回費及代收利息費。參照去年首日開市價為102.85元,若可獲分派兩手iBond,上市即賣出,扣除交易費後可淨賺566.35元。

耀才:將有「特別優惠」

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表示,本周內也會推出優惠,除有十成孖展、零息及零按金外,也會設回收價,但須付手續費100元。為加強計劃的吸引力,他表示上述優惠將不會有先到先得限制。

時富及耀才(1428)暫未有優惠推出,耀才行政總裁陳啟峰更預計要到7月才有。他自信地說,不擔心被對手先拔頭籌,「iBond申請期比新股長,通常有一、兩個星期,客人一般會先觀察再決定,現在先看世界盃啦﹗」他說該行推出的認購優惠定會優於去年,除了十成孖展、豁免費用外,也會續推回收價,並有「特別優惠」,但現時暫不透露。去年耀才最高曾推出以105.5元的回收價,承諾向客戶回購iBond。

銀行仍按兵不動

儘管經紀行已開始搶客戰,銀行仍然按兵不動。永隆、星展、花旗均表示未有優惠推出,會先待iBond 4發行詳情公布後再部署。

去年iBond 3(4218)的申請人數多達52.5萬,超額認購3倍,陳啟峰預計今年申請人數還會再升近三成,至70萬人,料每人只會獲分派一、兩手iBond。

明報記者 陳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612

中介無王管 十成樓按招徠

1 : GS(14)@2015-02-23 11:15:2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223/news/ea_eaa1.htm



【明報專訊】近年樓市交投暢旺,許多銀行及財務公司(俗稱財仔)紛伙拍按揭中介公司各出奇謀吸客,按揭中介公司卻不受金管局及地產代理監管局監管。本報發現,中小型代理行置業18旗下按揭中介公司理財18,聲稱配合以私人公司名義向銀行申請中小企貸款,按揭成數最高達十成,宣傳單張以全港18間銀行作支援及一日內預先審批,似乎挑戰金管局按揭上限。

明報記者

置業18主席張肇栓回應稱,有關最高十成按揭計劃獲多家銀行支持,並已有成功申請個案,對於市傳金管局將收緊細價樓樓按條款,張氏稱公司發展多元化,不擔心未來收緊按揭會影響其按揭中介業務。

金管局地監局均稱不作監管

本報向金管局查詢按揭中介以十成按揭作招徠的做法有否違規,金管局沒有明確回應銀行若這樣做法有否違規,只表示銀行一向理解金管局採取以風險管理原則為本的監管模式,如任何信貸產品有違金管局就按揭貸款業務的具體或原則性要求的地方,相信銀行不會提供有關產品。該局同時強調,業務轉介公司不受當局監管。地監局則回應稱,根據《地產代理條例》規管地產代理執業,但地產代理或其附屬公司的其他業務則並非在地監局的管轄範圍內。

記者以顧客身分前赴理財18公司總部查詢,該公司職員坦言,若單純以樓按方式(不論物業是以私人或公司名義購買)來承做十成按揭有一定難度。職員向記者「教路」:「如果你持有一間營運公司,可利用公司名義向銀行申請中小企貸款。以購買400萬以下物業為例,銀行可以承做七成按揭,其餘三成則可利用中小企貸款補貼,變相借足十成。」該職員亦提醒記者,成功借錢後才去買樓,以免日後因「上唔到會」而撻訂。

職員稱配中小企貸 變相借十成

雖然按揭中介的宣傳單張列明,申請中小企貸款毋須提供公司財務報表,但職員表示,以空殼公司購買物業,難以承做高成數的按揭,建議記者帶同公司財務報表、供樓表及稅單等資料供審閱,又解釋,「銀行要審視你的還款能力,所以最好以已營運3年或以上的公司向銀行申請按揭,即使公司收入不理想,我們亦有會計師替你『執靚盤數』。」

職員強調,盡量會為客戶向銀行承做按揭,因為手續較簡單,息率亦較財仔低,利率為P減3.1厘(P為5厘)或H按加1.7厘。職員亦稱,公司與銀行關係良好,但若客戶有需要,該公司亦可以代為轉介財仔。

不過有業界表示,所謂十成按揭未必即零首期,置業者仍需預留資金先支付作首期用。另若以公司名義申請中小企業貸款,即使能承做十成按揭,但以公司名義承按,買家則需付一筆大額的買家印花稅(BSD)。

學者籲加強監管銀行貸款

中大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表示,政府應了解是否有銀行承做一按同時又借出高達樓價三成的大額貸款,並設法監管,但不贊成金管局收緊住宅按揭,以免令上車客置業夢碎出現社會民怨。有銀行界人士稱,近年業界在貸款業務上相當規範,因為金管局經常到銀行做實地考察,無論按揭貸款、私人貸款或商業貸款都仔細查問,因此銀行對中小企貸款是依足指引辦事,即使有個人公司,也要有持續的業務及合理的貸款用途,成立公司來借錢買樓的方法不一定成功。
2 : GS(14)@2015-02-23 11:17:2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223/news/ea_eaa2.htm
財仔推不同按揭計劃
業界﹕高成數料攻非主流客 2015年2月23日

【明報專訊】雖然金管局近年不斷收緊按揭,惟部分不受金管局監控的財務公司都會推出不同按揭計劃搶奪銀行客,當中去年底已有按揭中介聯同財務機構推出高成數按揭計劃,現時更有中介以「按揭成數最高可達十成」作招徠,業界指高成數按揭非市場主流。

主流按揭成數平均五成半

對於市場近日出現「按揭成數最高可達十成」作招徠,中原按揭董事總經理王美鳳表示,透過銀行承做樓按,即使連同回贈優惠,最多只可獲樓價1.3%,故不存在十成按揭;至於透過該公司轉介的個案最高只承做九成按揭,主流按揭成數則平均只為55%,相信坊間的高成數按揭僅針對屬非主流市場。

學者:須留意還款風險

中大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亦稱,目前金管局對一般一按設七成上限,仍有市民向財務機構增加按揭貸款,反映市場出現不正常情,由於樓宇按揭屬長期債務,利息一定較中小企貸款或由其他名義借出的貸款更低,還款期亦較長,如未來市向下,業主或需償還多項由財務機構承做的短期貸款,籲申請人需考慮未來還款風險。
3 : GS(14)@2015-02-23 11:18:1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223/news/ea_eaa3.htm
置業18活躍馬鞍山西九市場
2015年2月23日

【明報專訊】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成立的中小型代理行置業18,開業至今逾6年,公司由投身地產代理行業逾20年的張肇栓成立,主打馬鞍山二手物業,高峰期有約30多家分行,惟2012年下半年起樓市轉淡,該公司放棄續租部分分行,令分店數目縮至目前約11家,主要集中在馬鞍山及西九龍一帶。

理財18去年初成立

面對政府出招打擊樓市,該公司除組織內地團來港買樓外,去年初亦成立理財18顧問有限公司,主力從事銀行按揭轉介及中小企貸款。

計劃今年增7至8間分行

張肇栓指目前置業18及理財18共聘用160至170人,儘管過去一年細價物業樓價急升,但張氏仍繼續看好細價物業,並稱今年將打算增開7至8間,同時投入更多資源拓展按揭業務。
4 : GS(14)@2015-02-24 17:12:53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224/news/eb_eba1.htm
理財18﹕擬撤十成按揭宣傳
金管局指牴觸逆周期措施 2015年2月24日

【明報專訊】本報昨日報道,中小型代理行置業18旗下的按揭中介理財18,以「十成按揭」招徠,金管局昨日隨即回應稱,十成按揭與逆周期措施有所牴觸。不過記者昨日再以顧客身分向理財18查詢,卻有職員仍以十成按揭作宣傳,更指變相有機會以零首期置業。理財18母公司、即置業18主席張肇栓昨晚回應稱,會考慮修改宣傳單張上的字眼以避免誤導。

對於市場出現高成數按揭計劃,並以可達「十成按」作招徠,金管局昨日表示,有關銀行會為客戶提供十成按揭貸款服務的說法,與金管局的逆周期措施有所牴觸,因此呼籲客戶要小心分析類似說法。

金管局籲小心分析「十成按揭」做法

金管局發言人指出,當銀行就同一物業處理客戶申請按揭貸款及其他額外貸款時,金管局一向要求該額外貸款只能在有關物業買賣的成交日後才能提取,以確保客戶有能力安排資金以作為物業買賣成交首期的用途。

此外,若客戶為公司客戶,該額外貸款一般只能向有實質業務和足夠還款能力的公司批出。

金管局發言人並強調,當局一向嚴格要求銀行全面遵從有關物業按揭貸款的逆周期措施,並會繼續透過日常監管過程密切監察銀行遵守相關措施的情。

不過,記者昨日以顧客身分再向理財18查詢,有職員仍然表示透過中小企貸款後買樓,申請人有機會可借足樓價十成,餘下樓價則可透過銀行可以承做七成按揭,即變相零首期上車;又指客戶均是透過銀行辦理,而以中小企貸款借款彈性較大等等。不過該職員亦提醒記者,成功借錢後才去買樓,以免日後因「上唔到會」而撻訂。

職員昨仍教路 十成按揭招徠

事實上,根據現時部分銀行推出的中小企貸款計劃,貸款金額上限由100萬至200萬元不等,年息約7.8厘;部分銀行以毋須提供財務報表作賣點,不過申請人及其公司仍需要符合一定條件,例如公司須於香港註冊及營運,該公司亦須營運至少2年或以上等。

對於金管局呼籲市民宜小心按揭中介的宣傳字眼,置業18主席張肇栓回應本報查詢時強調,集團旗下按揭中介公司理財18所提出「十成按揭」,並非人人可以承做,客戶需以公司名義向銀行申請中小企貸款,才有機會批出最高「十成按揭」。他又稱,考慮修改宣傳單張上的字眼以避免誤導。

明報記者
5 : GS(14)@2015-02-24 17:13:1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224/news/eb_eba2.htm
陳家強:加按個案數目不多
2015年2月24日

【明報專訊】過去數月細價樓問題惹來市場關注,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陳家強昨日表示,政府一直有留意市場按揭數據,但認為以財務公司加按的個案佔整體市場數目不多,未見為銀行業帶來風險,惟他強調市民需衡量風險,不要隨便加按。

提醒市民勿隨便加按

陳家強昨日出席金銀業貿易場開市儀式時稱,細價樓樓價上升,更多是由於市場有上車及投資等其他需求,情令人關注。他呼籲市民應衡量自身可承擔風險,不要因樓價上升而加按。陳家強重申,市場變化迅速,息口走勢容易影響借貸人士的還款能力。

對於政府會否出手為樓市降溫,陳家強認為,近期樓市有繼續升溫趨勢,樓價亦已處於高位水平,過往政府亦於樓價處於高位時推出逆周期措施以遏抑樓市,目前已密切注視樓市的發展情,會視乎市於適當時候推出逆周期措施。另外,他預期美國的加息步伐仍要取決於當地經濟數據,本港息口亦會因應美國利率走勢而定。他又提到,全球多國央行減息及實施量寬措施,令匯價大幅波動及貨幣貶值,擔憂影響全球經濟復蘇步伐,又指全球經濟復蘇不能單靠貨幣貶值來推動,期望各國政府尋找新增長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928

銀公:十成按揭疑誤導

1 : GS(14)@2015-02-25 17:24:47





【本報訊】有按揭中介公司看準業主「上車」心切,聲稱可為客戶做「十成按揭」,引起監管當局及銀行業界關注。繼日前金管局呼籲市民要小心分析類似的銷售言詞,銀行公會昨亦斥其說法有誤導之嫌。有報道指中小型代理行置業18旗下按揭中介公司理財18,聲稱向銀行承造七成按揭後,其餘三成可以公司名義向銀行申請中小企貸款,變相最高可獲十成按揭,並獲本港十八間銀行支援。銀行公會指有留意到上述情況,公會署理主席梁兆基指,公會認為該說法有誤導之嫌,解釋會員銀行不會向置業人士提供超過金管局要求的最高按揭成數;公會亦不支持以中小企貸款型式作包裝,使客戶變相獲得高達十成的按揭貸款。



銀行須跟金管局按揭指引


根據目前情況,銀行會對按揭貸款人進行風險評估,按按揭貸款人之還款能力等多項因素,以審慎態度審批貸款,銀行亦須遵從金管局的按揭指引,以及有關物業按揭貸款的逆周期措施。梁兆基續呼籲,有意置業人士可選擇與銀行直接聯繫,尋求最適合按揭方案,不宜過度借貸,並考慮自己的負擔能力來作出物業貸款。本周一《明報》披露有按揭中介公司以「另類十成按揭」作招徠,金管局日前回覆本報查詢稱,任何有關銀行會為客戶提供十成按揭貸款服務的說法,都與金管局的逆周期措施有牴觸,籲市民小心分析。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225/1905393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017

英巴克萊重推十成按揭

1 : GS(14)@2016-05-08 01:51:50

【本報綜合報道】巴克萊銀行自2008年後重推十成按揭計劃,部份買家可借足十成、以零首期買樓,無殼一族毋須「靠父幹」上車。巴克萊再推十成按揭貸款計劃,按揭貸款申請者若月入逾5萬英鎊(約56萬港元),最多可借月薪5.5倍貸款,較舊計劃4.4倍月薪多。貸款者家庭成員或擔保人支付樓價10%首期,若三年內定時還款,其家庭成員或擔保人將可連本帶利取回,較其他銀行要求付樓價5%至10%首期更進取。新計劃按揭貸款利率主要分兩種,若買家借足十成,可享三年固定息率2.99厘。若買家支付5%樓價首期,三年期固定息率將低至2.79厘。巴克萊調查發現去年英國父母為協助子女置業提供了共50億英鎊貸款,佔整體按揭貸款申請35%,兩成人更獲父母「送首期」。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505/1959854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813

啟德1號買家 疑獲批十成按揭

1 : GS(14)@2018-01-15 03:23:24

■啟德1號


【本報訊】樓價貴兼按揭成數低,市民難以上車。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重申對年輕人首置問題「好上心」,有考慮放寬按揭保險成數。不過,香港有一種職業,按揭成數完全不受限於金管局限制。據知仍有銀行向員工提供九成以上低息樓按,部份更疑似借足十成按揭上會,變相零首期買樓。「港人港樓」啟德1號2期疑獲銀行批出十成按揭,業主不排除是銀行職員。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單位為5座低層A室,實用面積547方呎,去年9月獲一名買家以1,115.7萬元買入,呎價20,397元,至12月獲渣打銀行批出第一按揭,按揭額為1,115.7萬元,借足十成按揭上會。

或為銀行職員


根據金管局指引,樓價1,000萬元以上自住樓按揭上限最高樓價五成,以上述單位為例,買家如果並非銀行職員,以是次啟德1號單位的樓價達1,115.7萬元計,借貸25年,按揭息率2.15厘計算,即首期需付557.8萬元,每月供款24,054元。中原按揭經紀董事總經理王美鳳表示,雖不清楚上述買家身份及背景,不過若是銀行職員可不受限於按揭成數上限,息口亦較低,部份或低至不足一厘。目前正常按息為2.15厘,以啟德1號十成按揭單位為例,分25年還款,月供需48,108元;若買家是銀行職員,息率或低至1.15厘,每月供款降至42,810元,每年慳息近6.4萬元。然而,銀行職員採用高成數按揭入市,風險相對較高,一旦樓價出現輕微下跌,便很容易成為負資產一族。不過,渣打發言人回應時指,該行跟足金管局指引審批按揭,該資料及十成按揭之說並不正確,將跟進該土地註冊處的資料。■記者朱連峰、周家誠



來源: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 ... e/20180109/2026866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7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