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東洋撈家 加藤嘉一

2011-8-4  NM




加藤嘉一在中國,是最火的日本 人。報紙給他開專欄,電視台找他點評,圍觀的傳媒,賜名「日本韓寒」。話多,且左右逢源,最聽話的《環球時報》和最不聽話的《南方周末》,都向他索稿。 「幾乎是水火不容的,但我兩邊都投稿,特意的,說明我中立,不搞意識形態。」胡錦濤訪日前,要接見他;福田康夫和鳩山由紀夫訪華,先後找過他。「如果我是 個中國人的話,絕對不行吧。中國人太多了,很有可能被淹沒。」生於伊豆,童年坎坷,筋骨勞、體膚餓。中國八年,名利雙收,還有個中國女友,二十七歲的加藤 卻納悶。「我能寫的範圍,比大陸評論人基本要寬一些,但寬不到哪兒去。文革、腐敗,甚至劉曉波,都可以談,但必須批評。連碰都不能碰的,就是六四。」執筆 五年,稿件未嘗一斃。「但我內心會有挫折感,我是日本人,有時候我得拍馬屁,要迎合中國式的說法、中國的語境,要不你得回國。」文字經送審,訪問吐真話。

乍看加藤嘉一,比中國人更中國人。說地道京話,不時夾雜國罵「他媽的」、京罵「牛×」。懂黨性,說「摸着石頭過河」,讀毛澤東思想與鄧小平理論。「我在北 大(國際關係學院)最高分的,是毛澤東思想。」記者詫異他演說帶官腔,他笑說:「可能《人民日報》讀得太多了。」原來他看《新聞聯播》和《人民日報》學習 中文。「每天看,不是看它說什麼,而是怎麼說。」滴水穿石,久練成精。「我知道說什麼他們會高興。比如說,談中國今天的經濟發展,我會先祝賀中國改革開放 三十多年來取得重要成績,但,同時面臨腐敗等問題。辯證地說,中國人很接受。」中日在東海油田合作分歧,憤青怒吼,加藤上電視息怒。「這些輿論對雙方談判 不利。我說連胡錦濤和福田康夫都說兩國友好,你們還這樣。」後來,中日外交部都致電感謝他。「我想做中日之間的橋樑。」和中日友好,還通吃左右傳媒,穿梭 中央台、《南方周末》、親華日媒《朝日新聞》、反華日媒《產經新聞》,文字甚至見於日版《Playboy》。「有得有失,有人罵我討好兩邊,結果兩邊都搞 不好。」

原罪犯

八十後,身高一米八五,前日本國青隊長跑隊成員,當過兼職模特兒,別人拿他跟韓寒相比。小至地鐵乘客偷看鄰座報紙、八十後的蝸居裸婚,大至高鐵事故、國土 糾紛,均侃侃而談。可日本血統是原罪。憤青每天發他上百郵件,叫他滾回日本。憤青着他不要坐高鐵上南京,因為「三十萬亡魂不放過你」。憤青看他,像香港人 看嫩模,邊罵邊偷偷興奮。高鐵意外後,網民找回他一則微博,讚他是先知。「日本從時速二百公里開始,至今提速到三百公里,用四十七年增加一百公里,因為要 保證絕對安全。」但意外發生前,他卻因建議高鐵增開外國人售票窗而被圍攻,留言轉貼達四萬,李娜宣告稱霸法網,也只比他多數千。「我被罵得一塌糊塗,全都 是人身攻擊。我幫中共很大的忙,很多不滿情緒向我發洩了。曾經有官員對我說:『你幫了我們很大的忙』。」巡迴演講,談過日子。「蝸居很正常,沒房沒車很正 常,年輕人買房子等於謀殺未來,你可能得到安全感、保障感,但失去的更多。」台下上綱上線,反問戰爭立場。「他問,如果中日必有一戰,你站在哪方?我告訴 他:『你知道嗎,我是日本人,隨時作好準備殉國』。」中國遊戲,大陸規則。「我在十三億人面前,一直很克制。我已經妥協到底了,包括釣魚台,讓了一百步, 至少在我的文章裡,沒寫過一句尖閣諸島是日本的。(你這樣認為?)毫無疑問,那是日本的,但我不能這樣寫進去,但我同樣永遠不會寫它是中國的。」他的國, 他的立場。鳳凰衞視《鏗鏘三人行》拍檔梁文道,偶爾還被人罵洋奴,明白他的處境。「中國人太過內向,喜歡看外國人著唐裝、彈琵琶、講相聲,加藤嘉一不是這 樣,而是評論,好難得,可以解放國民的腦袋。」記者問加藤可有被打。「沒有被打過,但差點就有,被揪衣領,我無所謂,打就打吧。」

菊與刀

加藤吃苦和吃拳頭長大,福禍無常,不欠揍。出生那天,父親迎來嘉一之前,先送走了母親(嘉一的祖母)。丟了祖母,還有外婆疼。外婆帶着三歲的嘉一上街,他 踏着小單車滑下坡,車影一晃,斷片,在醫院醒來,兩個月後。說時加藤褪下襪子,右腳面體毛濃重。「因為這裡(大腿內側)的皮移植到這裡(腳面)。我×,我 的陰毛長腳上了。自此,我覺得不要輕易以為有明天。」農三代,窮爸爸是嚴父。「至少打了我一千次,日本父親或多或少都這樣,但他更嚴厲。」有次飯沒扒光, 老爸一拳轟臉,嘉一又到了醫院。老爸被合夥人坑騙,欠下數億日圓,為躲黑道追數,舉家逃亡,四年內搬家廿多次。十三歲的加藤當起童工,每朝三點半開始派報 紙,日出才上學。賺錢養家,還要保護老爸。「一旦他出面,很可能被打死。」加藤主動約見黑道,多選離家極遠的地方,挨過不少拳頭,頸項還被火鐵烙了一下。 「我從來不還手,我們是借錢的,怎麼可能還手。」追到學校,招來白眼。「挺自悲的,很多時候,沒跟同學玩遊戲,也不像他們,經常買衣服、買鞋子。在日本, 最壞的欺負就是集體不理你。」被迫忍受孤獨、習慣卑微,唯有把尊嚴押注長跑,跑進國青隊,卻因傷退役。「想崩潰一下都不可以,崩潰了家裡怎麼辦?」發奮唸 書,高考滿分800,他拿了769分。考上大學,卻選了公派留學。「那時候想出國,討厭日本嘛,經歷了那種童年時代,誰都會討厭。」留學國家,以中國最便 宜,挾七千人仔和一張寫着「北京大學」的字條,飛到北京。去年老爸癌症過身,他把經歷寫成自傳,獻給老爸。中國書迷讀着動容,覺得很勵志。

拍馬屁

初到北京,自稱三無學生,無錢無語無朋友,八年後他在中日兩地每月發稿廿五篇,每年做三百次訪問,策劃展覽,還在東莞協助引進日資企業。他寫碩士論文,訪 問了三十名來自統戰部、中宣部、公安部等官員,人脈貫穿中日。深知命運弄人,想贏便要拼。○四年阿扁被槍擊,日本大使剛好到北大演講,迴避有關提問,加藤 當場發難,以日本公民身份着大使回答。會後大使對他說:「你的做法我不能認同,但我看到你的努力。」「那次算出了一點名。」加藤說。○五年反日遊行,加藤 單獨混進示威人群,邊看反日情緒,邊報料給日本大使館,當時他已是日本留學生會會長。加藤中文讀得狠,英文紮實,日本人來華考察,他當翻譯,順勢施小伎 倆。「比如在人民大會堂,我會故意把他們(中國官員)的衣服弄掉,然後說:『先生,你的衣服掉了,』那你就有跟他說話的理由了。還有跟着領導上洗手間這 些,我經常幹。」認識了,便大喝一場。「開始的時候,天天應酬。一個弱勢的人,必須得向他敬酒,必須讓他高興,拍他馬屁,讓他知道我是跟你喝到底的哥們。 一般日本來的,不能喝,我就幫他們喝,很多機會是喝回來的。」五十二度的二鍋頭,加藤喝一公斤而不倒。「現在已不需要了。大家都知道我在做什麼。我最不喜 歡拍馬屁。原來是為了生存而拍,現在是為了生存而不拍,再拍以為我不好,內奸。」

原始人

早上七點,加藤出現。配合採訪,他為記者延遲練跑,雨是不會收小了,他說沒問題。「跑步是我最大的樂趣,」他每天跑十到十五公里,「自律才有自信,自信才 有自由。」照片拍完,加藤跑上公路,我們跟不上。劉小姐是加藤的北大同學,相識七年,看着他啃書、筆耕、練跑。「我知道他很努力,很多採訪說他很有天才, 其實他的成就來自他的努力。」在北京東三環租二千五百元房子,電話不能上網,出入搭公交,雪櫃常空,不作投資,訪問當日穿的那件T恤,對照昔日訪問照片, 似乎已穿了至少兩年。

日本311地震後一個月,他從仙台踩單車到福島。「我比較喜歡原始的方法,這樣更真實,海的味道、屍體的味道,在室內感受不到。」到達福島,還以身力證食 品安全,吃蔬菜魚生。「沒事,我不怕。」後來接受輻射測試,沒有超標。千里獨行,喜歡徒步考察,前後幾個月,在中朝邊境走了幾百公里,採訪脫北者地下收容 所,直擊中朝邊境走私(且協助搬運),還遇上子彈橫飛。「一個十來歲的小女孩跑過來,在脫北瞬間,有人開槍,沒中,逃過來了。她好像快餓死那樣,我給她吃 的,她去哪,我就去哪,走了兩天。」後來他把她交給當地朝鮮人。經歷記在日本媒體。「中國政府把脫北者抓回去,這是非常不人道的,因為在那邊可能餓死,我 寫這些出來,中國政府肯定不高興。」怕政府不高興,更怕中國有病。「我從來沒說要中國強大,我只想他開放、穩定,健康發展。老百姓享受自由、正常買房子, 正常看病上學。日本對華貿易,佔百分之二十,中國有兩萬五千家日本企業,中國崩潰,我國必然崩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806

蘇州率隊來台 搶誠品、東洋進駐

2012-7-23  TCW




蘇州,一個載滿鳳凰,即將起飛的城市。

韓國三星電子(Samsung)中國最大投資案在蘇州;台灣生技大廠東洋集團,癌症用藥研發據點在蘇州;就連台灣文化象徵的誠品書店在中國第一個投資案,也在蘇州。

來台灣找過誠品洽談合作兩次,蘇州工業園區黨委書記馬明龍說,這是一段「鳳求凰」的故事,也是中國「築巢引鳳」政策最典型的例子。

蘇州工業園區氣派高大的招商局裡,有一座貼滿了企業識別系統的迴廊,上面掛著大大小小知名企業的logo,三星、索尼(Sony)、輝瑞製藥 (Pfizer)、豐田(Toyota)等,「什麼樣的公司才能放上去?」一位在此地投資的台商小心翼翼的問著,「這上頭啊!都是『世界五百強』耶!」招 商局的人抱歉的回答。

為了爭取世界五百強將再建四十棟高樓,迎接它們

蘇州工業園區裡的一片片圍籬,它圍住了蘇州的明天,也把其他不適合的企業隔在門外。

其中一片圍籬內,五月起大興土木,數十台的大型吊高機、挖土機、大卡車、打樁機,散布在這一片廣闊的工地上。圍牆外用中文、英文、韓文標示著,這是三星電 子在中國的最大投資案,初期投資金額就超過三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九百億元),已可蓋一座最先進的十二吋晶圓廠。未來,這裡將建成八.五代面板廠,就近供 應緊鄰在旁的三星顯示器工廠與其他所需;OLED面板也會從此處產出。

從三星面板廠,往東車行二十分鐘,蘇州工業園區的另一隅。

工人們爬上梯子,仔細擦拭著大廳牆面的「東曜藥業」幾個大銅字,牆的後方,辦公區的裝潢工作正在收尾,實驗室是第一個完成啟用的地方。第一、二期工程將投入超過三十億元,全數完工後,整座廠區只需要四十二名員工,自動化設備承擔主要的生產活動。這是台灣東洋的新廠。

這就是蘇州,園區因為管理良好,八、九成的土地已經開發殆盡,現在還能擠進來的,只有最尖端科技、生技等新興產業與世界五百強。招商局的人員說,兩個星期 前剛到台灣來招商,「但我們拜訪的全是金融業、服務業,沒有製造業。」蘇州工業園區現有五十棟高層與超高層大樓,未來總數將達九十棟,以迎接這些新業態的 進駐。

過去台商在中國大規模用地、大規模招人,只為了不到一○%毛利率的時代,這裡已經不歡迎了。

十年前到蘇州拜訪華碩時,從上海浦西陸家嘴出發,搭乘大巴士得花上兩、三個小時,國道上塵土飛揚,行車狀況直教人心驚膽跳;現在,高速動車只消三十多分鐘,就能讓你在蘇州、上海間自在穿梭。

為了跟上海搶奪東洋開出地價對折優惠,攔劫成功

這裡的物價比台北市貴,尤其是在設有大型摩天輪的觀光勝地——金雞湖畔。湖的東邊,最頂級的洲際酒店旁,誠品在中國的第一家分店正大興土木,集結文化、表演、藝術、商業、觀光以及人才培育而成的跨界創意平台,將在後年完工。

去年東曜在蘇州動土前,曾有過一段小波折。東洋原本中意上海市郊;因為一九九三年它就與中國海普藥廠合資,在浦東設立旭東海普藥業,專做注射用的針劑;但蘇州工業園區主任卻率隊飛來台灣,向東洋董事長林榮錦當面爭取東曜進駐,整個投資案才大轉向。

當時蘇州園區用地已經很緊張,但它不僅特別撥出一塊地給東曜,地價還只收市價的一半,環評、土地證、開工等數十道的行政流程也多方協助,「誠意十足,」東洋副董事長曾天賜說。

東洋對中國投資的策略,也從早年旭東海普時期的「試水溫」,轉變為蘇州廠的大舉投資、研發重鎮。中國的醫藥改革固然代表當地豐沛的市場潛力,「但我們也想 打國際市場,」東曜藥業總經理黃純瑩說,「癌症用藥大多是國外進口,但亞洲人種基因與西方人有些許不同,也有很多是只有東方人才好發的癌症。」

東曜估計最快二○一六年才能損益平衡、開始獲利,「但這是未來的大趨勢,值得等待,」黃純瑩說,蘇州工業園區也表達了同樣的想法,「不是要量大、但只做後 段加工的產業;要的是自主研發與創新。」中國總數超過五千家的藥廠,正隨著醫藥改革,進入一個整合、升級的新階段;蘇州工業園區的轉變,也呼應了中國對製 造業的態度,正全面轉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331

潤泰尹衍樑、永豐餘何壽川、東洋林榮錦 透視三大生技投資教父布局心法

2013-09-02  TWM
 
 

 

生技三大投資教父尹衍樑、何壽川及林榮錦,在吸引人才、投資方式、策略佈局上各有差異,不過三人的投資績效如今都大獲全勝,值得投資人仔細研究並跟著學習。

撰文‧林宏文

談到國內生技新藥產業,有三位喊水會結凍的投資大戶,包括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永豐餘集團董事長何壽川以及東洋集團董事長林榮錦,他們三位不僅主導了國內八成以上生技新藥投資案,而且投資心法各有不同,相當值得投資人仔細研究,作為尋找投資機會的最佳參考。

以投資金額來計算,尹衍樑肯定名列三大生技新藥投資大戶之首,根據估算,尹衍樑投資國內外生技新藥公司的金額,至少已超過兩百億元,遙遙領先其他大戶。

尹衍樑研究深、口袋也深 收攏「海龜派」浩鼎生技董事長張念慈說,幾年前尹衍樑曾向朋友透露,他將會投資六百億元於生技產業,當時他聽到後哈哈一笑,覺得「聽聽就算了」;但沒想到尹總裁真的砸了那麼多錢,如今已經沒有人會懷疑他的企圖心了。

其實,尹衍樑的生技投資,如今回報率已相當豐碩。若只計算尹衍樑投資的中裕、浩鼎、合一、泉盛、中天五家上市櫃公司,潤泰集團及尹衍樑個人的投資金額大約不到五十億元,但五家公司目前市值就超過七百億元,至於尹衍樑個人的獲利在五、六倍左右,確實很驚人。以這樣的獲利基礎,顯然尹衍樑的投資是不可能縮手的。

尹衍樑的投資如此成功,主要是鎖定華人在海外的生技大咖,包括浩鼎董事長張念慈、潤惠生技創辦人許照惠、泉盛高級顧問張子文、天福生技董事長趙宇天、中裕顧問何大一,以及中研院院長翁啟惠等人,都是尹衍樑重金禮遇及投資的對象。

其實,海外歸國的「海龜派」,之所以願意與尹衍樑合作,主因是尹總裁自己對生技產業研究深,又禮遇這些歸國學人,而且口袋很深的尹總裁,可以忍受的投資期也很長,尹總裁若看好你,可以不斷地參與增資,這對至少要十年才能開花結果的生技新藥來說,是相當關鍵的因素。

台灣新藥產業晉陞國際一流舞台在投資新藥公司大獲全勝後,尹衍樑也乘勝追擊,投資案風險一個比一個高,例如與張念慈一起投資的潤雅,或鑽石基金投資的醣基,都是很少人做過的嘗試。其中潤雅是做肉毒桿菌,是P3等級蛋白質藥廠,目前全球不到十家廠房符合此規格,;醣基則是自中研院院長翁啟惠移轉多項醣類專利,在全世界也都保持領先優勢。

另外,浩鼎不像一般公司在三期臨床就採取授權出去並取得權利金的模式,而是決定自行完成三期臨床,並在中國、亞洲甚至美國等市場,獨立進行行銷工作;這些投資大案,都讓台灣新藥產業的層級晉陞到國際一流的舞台。

何壽川謹小慎微

成國內創投最大贏家

至於早期與尹衍樑同為永豐金控大股東的何壽川,兩人在永豐金拆夥後,由於理念不同,在生技投資上也各自發展。業界人士都很清楚,尹總裁與何董事長永遠「王不見王」,兩人分屬「不同掛」,例如何壽川主導的台灣研髮型新藥發展協會(TRPMA),尹衍樑旗下的生技公司就沒有全部參與。

相對於尹總裁的海派,何董的投資就比較謹慎小心,凡事都要求用很少的錢,做出大成績。例如將於八月三十日在興櫃掛牌交易的太景生技,創立至今十餘年,用募來的四十億元就做出三種新藥,而且每個都有不錯的進展。

請專業人才管理創投基金

何壽川很早就看好生技產業,成立上騰管理顧問公司,請來衛生署前副署長、健保局前總經理張鴻仁,擔任上騰董事長兼總經理,並管理上智創投及中小企業基金,張鴻仁也不負所託,讓上騰的績效表現相當突出。

目前上騰旗下的基金,已累計投資近三十家公司,從台微體、智擎、基亞、太景到永昕,遍及海外學人與本土創業家,而且許多案子入股成本極低,帳面上獲利相當驚人,讓上騰成為國內創投業受惠生技熱潮的最大贏家。

林榮錦妙手鍊金 「土鱉」、「海龜」通吃至於以產業策略佈局見長的林榮錦,則是另一位令人刮目相看的生技大咖。相較於何壽川是名門之後,林榮錦完全是白手起家,從台灣市場逐步建立一個生技王國;若對比旗下都是「海龜派」的尹衍樑,林榮錦投資對象則以本土創業家為主,可以說是生技產業「土鱉派」教主。

林榮錦畢業於台北醫學院藥學系,本身是科班出身,二十年前靠著接手虧損纍纍的東洋起家,但林榮錦靠著聚焦及精簡的改造策略,讓東洋轉虧為盈;其後又接手一度面臨倒閉危機的晟德,重新聚焦經營,深耕液劑市場,讓林榮錦成為改造生技企業的高手。

科班出身 成為改造生技企業高手如今,東洋集團已是台灣最大的特色劑型新藥集團,包括東洋、智擎、永昕、晟德及東生華等掛牌公司,創造市值總計也超過五百億元,傲視所有生技新藥集團。

也因為林榮錦妙手鍊金術大為成功,如今也成為許多生技創業家希望拉攏的對象,例如國內首家切入蛋白質藥的永昕,就取得晟德的入股。

永昕二○○一年成立時,就帶著一群團隊創業的永昕總經理溫國蘭說,永昕創業前期經歷漫長一段辛苦過程,直到一○年,林榮錦將晟德的資金及資源帶進來後,營運才逐漸步入坦途。

不過,林榮錦成功改造企業的名號,也讓「海龜」一個個歸順,例如○三年成立的智擎,就吸引到海外回國的智擎總經理葉常菁;此外,原本受邀回台管理政府大型生技創投基金的張有德,如今在政府生技基金跳票後,也決定與林榮錦另行成立益安創投,投資基金規模就達一五○○萬美元。

值得投資人注意的是,在生技三位教父的投資組合中,每年都會有力捧的年度小金雞,與過去電子業的投資情況相當類似。例如東洋集團去年是智擎,今年是永昕;潤泰中天集團去年力推合一,今年則是泉盛;至於尹衍樑旗下,今年則以浩鼎為主;永豐餘集團下半年將力推旗艦公司太景生技等,都是投資人應該注意的產業動態。

跟著三位大老闆投資生技

潤泰尹衍樑集團

公司 代表人物 主要發展 近日動態

中 裕 何太一

張念原 愛滋病新藥研發 與國際大廠商談授權事宜潤 雅 張念慈 新藥研發及獨家技術製造 投入10億元資金,打造台灣首創的「P3等級蛋白質藥廠」(7月)

潤 惠 許照惠

顧曼芹 生物技術服務業 去年年底,與國衛院簽約「RSV人類呼吸道融合病毒疫苗」開發泉 盛 林衛理髮展世界級抗免疫疾病與抗癌症單株抗體新藥1.與大陸石藥集團簽訂新藥合作意向書(8月)2.與英國葛蘭素史克(GSK)簽訂抗體新藥與保密協定(8月)中 天 林衛理治療癌症、免疫性、癒合傷口等疾病為主之新藥開發 與大陸石藥集團共同宣佈簽訂全面性新藥合作意向書。兩岸生技醫療產業搭橋以來,規模最大的合作案 (8月)合 一 柯逢年 台灣本土優勢藥材到手香系列新藥的創新研發 與大陸石藥集團簽訂新藥與產品合作意向書(8月)

台灣浩鼎 張念慈

黃秀美 乳癌等癌症藥物開發 乳癌疫苗獲FDA核准,且進度超前

鑽石生技

創投 路孔明 主要從事生技相關投資 與中研院合資成立醣基

永豐餘何壽川集團

公司 代表人物 主要發展 近日動態太 景 許明珠 傳染病、癌症及糖尿病的併發症相關的新藥開發將於8月30日興櫃市場掛牌;新藥奈諾沙星授權大陸浙江醫藥,取得800萬美元之授權金 (2012年)台微體 洪基隆 藥物傳輸系統研究及新藥開發授權美國藥廠SciClone 在大陸、港、澳銷售新藥Proflow (6月)台灣基因 郭東源 提供基因檢測產品致力於新生物技術的開發,以研究開發診斷疾病及治療之相關產品為主要目標

上騰生技

顧問 張鴻仁 主要從事生技相關投資,管理上智及中小企業基金等 至今已投資近30家國內外生技公司

東洋林榮錦集團

公司 代表人物 主要發展 近日動態永 昕 溫國蘭 蛋白質藥物開發 與歐洲藥品公司完成簽訂生物藥品委託開發契約書(2月)晟 德許瑞寶 內服液劑開發 遠東財富入股晟德製藥9.386億元,持股14%(8月)東生華 陳俊良 慢性疾病藥物開發改良劑型降血脂藥落脂膜衣錠已通過健保局內部核定(6月)智 擎 葉常菁 癌症治療藥物開發受惠策略夥伴Merrimack胰臟癌新藥MM398收案進度順利,明年9月可望取得藥證,估計有7500萬美元的權利金可認列益安醫材 張有德心導管術後止血裝置相關醫材 預計投入1500萬美元

整理:黃家慧、賴筱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907

《市場贏家二》東洋集團董事長 林榮錦 「做新藥 我現在才開始懂一點」

2013-11-25  TWM
 
 

 

不像枱面上國際經驗豐富的大科學家,也沒有漂亮的國外名校學歷,林榮錦從一個小藥廠經銷商起家,靠著敏銳的市場嗅覺,務實的作風,在學名藥界殺出一條血路,再將學名藥廠賺到的錢,反攻新藥,一步一步打造出生技界誰都無法輕忽的「東洋王國」。

撰文‧賴筱凡

說起話來有些急促,訪談過程中還可以同時處理其他事情,好似片刻都不能浪費,他是東洋董事長林榮錦。

一談起自己做藥的經驗,林榮錦收斂起氣勢,接受《今周刊》專訪時說:「新藥,我做了二十幾年,現在才開始懂一點。」林榮錦口中的「一點」,非同小可。這些年,台灣製藥業一片欣欣向榮,林榮錦旗下的新藥公司也很爭氣,十月底生技股最高價時,東洋集團市值曾經一度逼近千億元,最近即使股價小幅回檔,也有將近七百億元。

儘管如此,林榮錦和多數科學家沒有兩樣,他們都有相同的夢想,就是—想做新藥。

當年他只是個懷抱創業夢想的小藥商,不比如今枱面上個個大有來頭的國際級科學家,但他靠著靈活的腦袋,敏銳的市場嗅覺,從廝殺激烈的學名藥藥廠殺出一條血路,造就了如今台灣生技界誰都不敢輕忽的「東洋王國」。

學藥出身卻從商 靠業務身段走出一片天「他自己是學藥出身的,卻靠著獨到的經營手法,開創東洋今日的榮景,對台灣製藥業的貢獻,絕對沒話說。」面對林榮錦這位「大前輩」,工銀創投協理羅敏菁連忙豎起大拇指。

就讀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系,其實不是林榮錦的初衷,小時候家裡窮,那個年代的父母對孩子的最大期待,就是能栽培出一位醫生,只是沒料到林榮錦沒考上醫科,反而以第二志願錄取藥學系。

科班出身的林榮錦,或許不是畢業成績最好的那位,對照今日的成績,卻是製藥業成績最斐然的一位;然而,畢業後的他其實並不順遂,為扛起家計,他進入美商必治妥當業務,卻受不了業務員成日應酬的環境。

在林榮錦做業務的那段日子,其實相當艱苦,有時為了要與醫生博感情,擺桌吃飯是必要的,但這對窮人家出身的林榮錦來說,實在是一筆不小的花費,這樣的業務環境,其實林榮錦不甚喜歡,他不是沒有動過放棄念頭,也一度轉行,但後來還是失利,林榮錦最終還是重回到製藥業。

那一年,林榮錦已經三十九歲,正面臨中年危機的尷尬時期,他思索再三,決定做一個讓人生從此反轉的重大決定:接手虧損累累的東洋藥廠。

「我想自己做藥,從二十年前就想。」林榮錦的念頭很清楚,如果他要擺脫只能與人應酬的業務員身分,他就得脫胎換骨,靠著代理藥品、奶粉等賺的第一桶金,讓林榮錦開口向當時的東洋董事長張天德說,他想自己建製藥廠,最後張天德將東洋轉賣給林榮錦,他的人生就此邁入另一個境界。

林榮錦成功整頓東洋的故事,向來是台灣製藥業裡,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傳奇一頁,甚至後來還養出六隻小金雞,壯大東洋集團的實力,但看在他自己眼中,卻只有淡淡一句:「這證明了我們當年的策略是正確的,先用學名藥累積實力,才有本錢做新藥。」對比一般科學家對研究的堅持,林榮錦顯然務實許多,或多或少與他的家庭背景有關,不像旅外歸國的大咖科學家,林榮錦沒喝過半滴洋墨水,那是因為他的家境並不允許,當然,也不是他的興趣所在,這讓林榮錦經常被畫歸為「台灣製藥業的土鱉派」。

即使如此,林榮錦反而用他獨特的策略,走出東洋的康莊大道,從特色學名藥走到高階學名藥,像是與台微體合作,取得力得(Lipo-Dox)微脂體技術授權,成為全球唯三擁有Liposomal Doxorubicin製造技術的藥廠。

為瞭解蛋白質藥 勤跑南陽街補四十堂課靠著學名藥,讓東洋營收大幅成長,但這對林榮錦來說只是打底,因為東洋這隻母雞是整個集團的根本,在發展新藥的同時,東洋必須蓄積更多能量,才能讓其他做新藥的小雞往前走,「所以,我們現在看更多癌症的特殊學名藥,更有價值。」問他是否腦中有著一片東洋集團的藍圖?林榮錦搖了搖頭,有些時候,其實是機會找上了他。

就拿東洋旗下的蛋白質藥廠永昕來說吧,成立於二○○一年,當時資本額不過一.四億元,卻因遲遲繳不出獲利成績,增資壓力甚大,於是,永昕總經理溫國蘭找上了時任永昕董事的林榮錦,希望他能投資永昕的蛋白質藥廠。

那時的林榮錦,壓根兒不懂什麼是「蛋白質藥」,還跑到台北南陽街的研究所補習班,惡補了四十堂課,就為確定蛋白質藥是未來發展的潮流,才以個人名義投資永昕一千五百萬元,隨後又再入主永昕董事會,主導了一波組織改造,讓永昕有了今日的新局面。

在永昕之前,林榮錦同樣接手了瀕臨倒閉的水劑廠晟德,晟德是家老公司,做的是坊間常見的藥水產品,市場規模不大,消費的族群多半是老人與兒童,讓晟德營運碰壁。林榮錦卻不這麼想,他認為正是老人、兒童與特殊病患,才讓水劑藥品擁有利基市場,這類病患對於傳統錠劑藥品,有服用上的障礙,更需要水劑藥品,進而整頓晟德的產品線,開創新藍海。

然而,林榮錦的成功,也絕非都靠機運。他在整頓永昕的過程中,認識到了蛋白質藥的趨勢,「如果永昕的蛋白質藥要更具競爭力,生產成本要更低,我們就要有自己的細胞株。」這也是為什麼繼永昕之後,林榮錦又投資一億元成立金樺,就是要向上整合,自己掌握細胞株的培植。

走過這些年後,現在的林榮錦最大的目標,反而是帶東洋集團走出去,所以他很重視人才,找來智擎總經理葉常菁是一個,還有原本要為國家生技鑽石基金操盤卻壯志未酬的張有德,要讓東洋集團從「土鱉」走向國際化。

帶著東洋集團走到今日七百億市值,林榮錦沒有疲態,反倒活力充沛,「上周我們集團內的策略會議一開就是三個整天,但林先生(指林榮錦)都沒有停下腳步過。」東洋副董事長曾天賜說,林榮錦體力過人,宛如打了嗎啡般。

或許,正是這股活力,讓林榮錦在人生最大轉彎處,沒有半點猶豫,毅然決然地往製藥業走,因為做藥的人,一輩子都會有個夢想,就是做一顆新藥。

林榮錦

出生:1954年

現職:東洋集團董事長

經歷:必治妥業務、東杏藥品總經理學歷:政大企管所、北醫藥學系

18年救活6家公司

林榮錦在過去18年成功改造6家生技公司,將其從倒閉邊緣重組,被市場稱為「生技界艾科卡」。

土鱉翻身!東洋拱出700億集團市值—東洋集團版圖

林榮錦

家族持股與玉晟創投

東洋(學名藥)

持股7.56% 市值231億元

智擎(新藥開發)

持股22.09%

市值235億元

東生華(特色藥廠)

持股50.48%

市值32億元

順天生技

(植物新藥)

持股40%

晟德(水劑廠)

持股15.56% 市值97億元

永昕(蛋白質藥廠)

持股10.35%

市值82億元

得榮(原料藥廠)

持股45.7%

市值10億元

上海東曜

(大陸癌症藥)

持股50%

金樺生技

(細胞株培植)

持股58%

豐華生技

(益生菌開發)

持股82%

資料來源:各公司公開說明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423

英博為何58億美元回購當年18億美元出售的東洋啤酒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352

全球最大釀酒商百威英博20日宣布,將以58億美元的價格,向私募投資機構KKR和駿麒投資((Affinity Equity Partners)手中回購韓國東洋啤酒公司,是亞洲有史以來最大私募股權通過並購退出的案例。 百威英博曾於2009年以18億美元將韓國Oriental Brewery出售給KKR,以緩解債務壓力。基於2009年交易,百威英博今年有權以預先約定的財務條款買回Oriental Brewery。KKR同意支付8億美元現金,剩下部分以債務計算,KKR之後將東洋啤酒一半的股權出售給駿麒投資。交易當時百威英博保留了回購東洋啤酒公司的權利。 據《金融時報》報道,在被KKR收購的過去5年中,盡管受到嚴厲的政府監管、價格控制、高額稅率的影響,但東洋啤酒公司在當地啤酒市場的份額從40%升至60%,一躍成為韓國啤酒市場的領軍企業。 時至今日,百威英博的財務狀況好轉,決定行使當年的回購權。5年時間百威英博等於為東洋啤酒付出了40億美元的代價,對於股東們來說這無論怎麽看都算不上一次合算的交易。當年在英博和安海斯-布希合並後,面對龐大的債務負擔,董事會向40名高管許諾如果他們能幫助企業降低負債率,則獎勵其公司股票作為回報。也許是在巨額獎金的激勵下,該公司CEO卡洛斯·布里托(Carlos Brito)迅速反應,決定出售公司價值94億美元的資產,包括上述的東洋啤酒以及歐洲的一個分支部門。此舉幫助百威英博渡過了債務危機,高管們也開啟了財富之門。 百威英博首席執行官布里托20日發表聲明稱,對於投資韓國市場、與東洋啤酒公司再度合作感到很高興,東洋啤酒公司將加強百威英博在迅速發展的亞太市場的地位,並成為亞太市場的重要貢獻者。 盡管本次交易在外界看來是一次“虧本買賣”但是因百威英博股票自合並以來已經翻番,所以股東們也無話可說,當年承諾高管的期權今年將有一半可以兌現,剩余的最早要到2019年才可以行權。不過因為本次的“成功收購”,英博高管的賬上還將多出一筆額外的獎金。 百威英博此次回購一是體現了自身財務狀況的好轉,二是反映了在低利率環境下,公司借債意願升高。事實上百威英博本次收購的價格尚屬合理,因為2009年向KKR出售東洋啤酒的時候,該品牌PE比約為10倍,而東洋啤酒預計計2013年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約為5億美元,顯示百威英博的回購價格的PE比為11倍左右。 同時,這筆交易是繼一周前日本三得利公司以136億美元收購美國酒業集團Beam Inc之後,亞洲有史以來最大私募股權通過並購退出的案例。不過三得利為Beam付出的溢價要高的多,PE比接近21倍。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如果百威英博當年繼續持有東洋啤酒,該品牌如今的潛在價格將可能超過100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590

《東洋經濟週刊》獨家授權 還原三小時專訪 不再忍 郭台銘自爆鴻夏戀始末(062-066)

2014-06-23  TWM
 
 

 

兩年前喧騰一時的「鴻夏戀」,從台日兩國高度矚目到破局,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始終絕口不提此事。六月四日,他接受《東洋經濟週刊》專訪,主動還原整個鴻夏合作案談判過程。

撰文‧杉本Ryuko 整理‧孫蓉萍、賴筱凡「今天,我要細說分明。」以這句話為開場,六月四日,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接受日本《東洋經濟週刊》專訪,還原二○一二年鴻海與夏普從高調合作,到宣佈破局的真實始末。

「鴻夏戀」兩年了。一二年,一場由鴻海主導入股日本面板廠夏普(Sharp)的合作案,一時間成為全球科技產業界的轟動話題。當時鴻海高調宣佈,將以二三八億元新台幣取得夏普一○%股權,郭台銘更以個人名義,接手夏普虧損嚴重的十代線面板廠——堺工廠。

然而,「鴻夏戀」卻在一三年三月二十六日正式宣告破局,郭台銘也從此閉口不提夏普;直到六月四日,《東洋經濟週刊》記者依約走進鴻海位於日本東京大田區的這間會議室。

郭台銘話匣子打開,採訪全程接近三小時,《今週刊》取得《東洋經濟週刊》獨家授權,轉載此次專訪的精采內容。

郭台銘不僅交代了鴻夏戀始末,也談及當年雙方一度決定聯手力抗韓國三星的理想。

此外,近日傳言鴻海有意重啟「鴻夏戀」,郭台銘在專訪中也有所表態,雖然不是說明外界傳言的中小尺寸面板合作計畫,但他的確高聲表示,「如果可以用市價,我明天就對夏普出資!」以下是本次郭台銘專訪整理,內容略有刪修,段落順序略有調整,但無礙原意。

我一直在忍,不過,現在我想說出真心話。

當年,夏普最大問題就是大阪的堺工廠。工廠本身投資了巨額資金,但是虧損也是巨額。町田勝彥(夏普前會長)傷透腦筋,我決定助他一臂之力,交換條件是讓我投資總公司。

我現在是以個人的資金投資堺工廠。後來堺工廠的產能利用率平均已經提高到八○%,轉虧為盈,股東有股息,員工也有獎金。我答應夏普的三件事也都達到了,分別是「不裁日本員工、不大量派遣台灣員工、繼續投資研發」。但,原本我的目的──投資夏普總公司呢?

我在一二年三月二十一日到日本和夏普談,二十七日簽約(合作同意書)。內容是以一股五五○日圓出資九.九%,夏普要求我快點簽字。一開始參與協議的是町田和片山幹雄(當時兩人分別是會長及社長),第三天又加入奧田隆司前社長。

登門求親

「那天,夏普要求我快簽字」因為很急,我沒做DD(due diligence,實地查核)。所以我們在同意書上加了一個條件,就是之後要做DD。但簽約後不久,四月,夏普確定虧損,股價跟著急跌……,應該是跌到了一九○日圓,我馬上要求DD,然而先前與我們談的町田已經退位,取而代之的會長是片山,社長是奧田。

我這時才知道,片山會長原來根本沒什麼權限,奧田社長才有實權。我和町田先生之前為了合作,已經摸索了一年。結果簽約前,有權的人換成奧田,I am shocked!我非常震驚。

三月二十七日訂的每股五五○日圓價格,是以過去六個月的平均股價做依據,但後來股價跌到二○○日圓以下,DD還沒做,社長又換人,因此我說,我們還需要再繼續協商。

八月三日,我和町田、片山在東京的夏普辦公室協商。他們說他們代表公司,當時的內容是「以市價出資九.九%」;對!不必是五五○日圓。可是之後奧田又說:「町田已經和我們沒關係了。」奧田主張,如果不用五五○日圓的價格,就不讓我們出資。他甚至說,如果我不用五五○日圓出資,他們可以用一百多日圓的股價讓三星電子出資。

出爾反爾

「我有錄音,可以用市價」八月三日協商時,町田和片山說他們代表公司,我有錄音。可是為什麼我不去打官司呢?因為這樣的話,我在日本的形象會受傷。當時有人說台灣人在日本收購企業,很可能會偷技術,在那樣的情況下,我不能走法律途徑。

可是三日的協商中,町田說得斬釘截鐵:可以用市價。如果我的話有錯,夏普可以告我……。本來我今天不想講這麼多,當我知道日本人不瞭解我、覺得我不誠實的時候,我的心很痛。我的理解是,八月三日町田說不用五五○日圓也可以(投資),依當時市價出資九.九%!我有錄音。即使如此,奧田還是不同意。

後來東京人告訴我:「和關西人(註:夏普總公司位於關西地區的大阪)做生意要小心。」說真的,我被騙了。

(此時,記者提及鴻夏戀當年的另一目的,就是台日聯手演出「打倒三星」的反擊劇。)一開始是夏普自己來找我說:「我們一起來對抗韓國三星。」那是一一年六月一日的事,町田到香港來,在香港富豪酒店。如果是對抗三星,我就決定要投資,可是最後夏普寧願捨棄我,也要選擇三星……,你覺得是誰被騙?

三月二十七日簽的文件,原本內容其實還包括了關於三星的條約,就是堺工廠的液晶面板銷售等,我們絕對不讓三星進來。不過合約不能一開始就這樣寫,所以我們只是口頭上達成協議。你可以去問片山,片山絕對不會否認這個約定,夏普很多經營幹部也知道。只是我們把這些字句拿掉,沒有正式文件而已。

挽回餘地?

「如果用市價,明天就出資」我和夏普還有往來,原因之一是我是堺工廠的股東;另一個原因是,我還是想和總公司合作。夏普如果現在還想借重我的力量,我會出資。

但我現在想問町田,八月三日在東京對我說的話,也就是鴻海隨時可以照市價出資九.九%,他承認他說過嗎?我還想問他,如果現在我要用市價出資,他接受嗎?

我和現任社長高橋興三的關係不差,我現在還想對夏普出資,如果可以用市價,我明天就出資。

如果我出資,我可以讓夏普兩年後就變身成很棒的企業。

(郭台銘接著談到此行的另一目的,即是接觸日本中小企業。)我也想對日本中小企業轉型盡一份心力,日本官員給了我一百家優良中小企業的名單。就是這個,你看……。我決定從這一百家公司當中,挑出幾家企業支援,具體方式是下單給他們,在生產面也幫他們削減成本。

採訪結束後,我打算先和二十八家企業經營者面談。如果需要,我也會出資。

以往日本中小企業都要追隨大企業才能生存,可是現在日本大企業缺乏領導人,因為創辦企業的優秀領導人都交棒了……。

至於我自己,要找一位和我一樣的經營者,非常困難。我的經驗非常獨特,環境也在改變,而且鴻海年營業額達四兆台幣,已成長為一家非常大的企業,要找一位能獨自管理這家企業的接班人,實在很難。

我現在在做的,是把鴻海分成十二個集團,各有一位領導人。十二位領導人形成一個經營團隊,他們也是領導人(採訪時,戴正吳副總裁等人隨行)。

(採訪時間已逾兩個半小時,記者問他「不累嗎?」郭台銘回答如下……)我每天至少工作十六小時,今天在機場還開了三個會。

不,我一點也不累。

日本人難以接受

「盤算過的愛」

很多人可能認為,鴻海想吃下夏普等日本企業或偷他們的技術。可是根據我過去和這次專訪的感受,郭台銘想支援夏普和日本的熱情,似乎沒有虛假。專訪的過程中,他多數時間用激烈的言詞和很大的動作,表達出被夏普「背叛」。可是我從這些話語感受到的,與其說是憤怒或憎恨,更像是被異性拋棄時的那種依依不捨或愛情。

不過,那是加上計算後的愛情。和日本合作,對鴻海的成長一定有幫助。我認為外國人相信日本的力量,是一件可喜的事,但日本人或日本企業,或許不太能接受這種「經過盤算的愛」。

留下「再見」,郭台銘離開了會場。下次見面時,鴻海和日本會發展成什麼關係呢?

(杉本Ryuko)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357

壕出國門壕向世界 安邦擬逾60億元收購韓國東洋人壽股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999

韓國經濟日報》(Korea Economic Daily)在其網站報道稱,安邦保險與東洋人壽保險的最大股東Vogo Fund簽訂備忘錄,擬以每股約1萬8000韓元的價格收購東洋人壽保險57.5%的股份,總資金大約1.1萬億韓元(約合10.1億美元、63億元人民幣)。

安邦集團此前在國外進行的大手筆收購包括:

2014年10月6日,安邦以19.5億美元的價格從希爾頓手中接盤久負盛名的紐約華爾道夫酒店。

2014年10月13日,安邦保險宣布收購比利時FIDEA保險公司,成為中國保險公司首次100%股權收購歐洲保險公司,不過並沒有透露收購價格。

2014年12月16日,安邦保險宣布2.19億歐元收購比利時德爾塔·勞埃德銀行,再次實現100%股權收購比利時金融機構。

安邦保險集團董事長兼CEO吳小暉近日在哈佛大學演講時表示,安邦在代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需要“每戰必勝”,安邦在收購前已考慮到在所有的底線情況下都能盈利。他稱安邦在投資前的財務數據計算過程中,要判斷其商業模式能不能盈利,現金流能不能持續,能不能帶來財務的回報,這就是其基本投資邏輯。

吳小暉稱,安邦還將“在全球並購很多上市公司”。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817

“年貨”模式啟動 安邦收購韓國東洋人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423

土豪安邦保險集團在全球範圍內的掃貨依然沒有停止。距宣布全資收購荷蘭保險企業VIVAT僅僅時隔一天,2月17日,安邦再次出手,宣布收購韓國東洋人壽,邁入韓國保險市場。

安邦保險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收購完成後,將保持東洋人壽上市地位。不過,安邦保險集團並未披露此次交易的更多細節。2月份早些時間的信息顯示,安邦保險集團以約10億美元的資金,買下韓國東洋人壽57.5%股權。上述信息目前並未得到安邦保險集團官方確認。

韓國東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9年,總部設於首爾,是韓國保險領域快速成長的中型保險公司,尤其在理財儲蓄、人壽保險、年金產品方面頗具競爭力。2009年10月,東洋人壽成為韓國首先公開上市的險企。

安邦保險集團也就此收購表態稱:“此次收購估值合理,市凈率低於1。”安邦保險集團同時表示,在交易完成後,安邦保險集團獲得了在韓國為客戶提供保險服務的平臺,可以充分利用東洋人壽成功的本地化管理經驗,而東洋人壽則可以借助安邦綜合金融服務的專業經驗打開新的成長空間。

值得註意的是,這已經是安邦保險集團在海外買下的第四家金融公司,其觸角延伸至比利時、荷蘭和韓國。2014年10月,安邦保險集團宣布全資收購比利時百年險企FIDEA;12月16日,拿下比利時百年銀行德爾塔·勞埃德銀行(Delta Lloyd Bank)100%股權;在剛剛過去的2月16日,全資買下荷蘭VIVAT保險公司。

2014年安邦保險集團在4月和12月經過兩次增資,註冊資本從120億元增至619億元,位列保險行業第一。

安邦保險集團在強勁資本的支持下,大舉在海外掃貨,同時也在國內A股市場頻頻出手。

截至2014年9月30日,安邦保險集團共持有10家A股上市企業,其中銀行股3只:民生銀行、招商銀行、中國工商銀行;房地產股4只:金融街、金地集團、萬科A以及華業地產;它還出現在中國電建、吉林敖東和齊翔騰達3家上市公司前十大股東名單上。

在這10家上市公司中,安邦保險集團對於民生銀行的增持最為引人註目。通過多次增持,安邦保險集團在短時間內,迅速成為民生銀行的第一大股東,持民生銀行A股比例達到22.51%。

對此,一名民生銀行“元老”對騰訊財經透露,安邦保險集團舉牌對民生銀行來說是目前的頭等大事,全行上下都非常謹慎。安邦保險集團的舉動不僅打破了民生銀行當初立下的“大股東不超過10%”的規矩,而且其下一步動作也成為未知數。“安邦保險集團說是財務投資,但我們都不相信,這明顯是戰略性投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823

林榮錦七年計畫曝光 神祕一人公司起底 「生技之神」被控掏空東洋30億內幕

2015-07-29  TWM

撰文•周品均

東洋前董座、現任晟德集團董座林榮錦,今年一月遭老東家對他提起背信罪、加重背信罪的刑事告訴,五個月後,台北地檢署正式將林榮錦起訴。一紙起訴書揭開林榮錦七年來如何掏空東洋資產的罪狀,這位「生技之神」真的要栽跟頭了?

六月十六日,一則東洋前董事長林榮錦遭台北地檢署起訴的新聞,猶如一記震撼彈,再度投向生技產業。

被譽為「生技之神」的林榮錦,因涉嫌將多項東洋開發的乳癌、卵巢癌等特殊學名藥的專利製藥技術,以非常規交易方式無償授權給瑞士商Inopha AG(簡稱Inopha)。台北地檢署認定,林榮錦掏空東洋,造成東洋三十億元損失,依《證交法》非常規交易與特別背信罪,將林榮錦起訴。

一份台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揭露了這場長達七年的掏空計畫,林榮錦在沒有告知董事會的情況,將東洋名下藥品、配方,幾近無償授權到外面的公司,再透過繁瑣的程序,逐步規畫到自己可控持股超過四成的晟德集團。

一場進行多年的計畫,卻被國際藥品大廠突如其來的停工給揭開了,林榮錦能不能順利從這場風暴泥淖中走出?故事要從Inopha這家小公司說起。

隱瞞!

無償授權Inopha東洋配方二○○八年,林榮錦在沒有經過董事會的同意下,把東洋好幾個砸重金研發的藥品配方,包括Caelyx II、LIPO-AB、Risperidone與Leuprorelin的使用、販售、開發、製造與轉授權等權利,以接近「無償」的方式,授權給Inopha;這是一家成立僅兩年、資本額僅十萬瑞士法郎(約新台幣三二○萬元)的一人公司,且毫無藥品臨床人體及動物等實驗的能力,竟然從林榮錦手中獲得多項東洋的專屬授權。

「當時林榮錦與Inopha簽訂專屬授權合約時,完全沒有告知董事會。」東洋總管理處處長張志猛直言。而林榮錦的說法則是,當時這些配方價值很低,還存在許多開發上的風險,根據東洋的公司章程,如果市場價值在五百萬元以下的授權,可交由總經理決定,不必董事會同意;至於林榮錦如何判斷這些配方的市價不超過五百萬元,他並未多加說明。

Inopha是什麼公司?為什麼林榮錦要如此「厚待」它?

事實上,Inopha底下有一家名為「宜諾法」的子公司,它的負責人名叫歐德甯(Denis Opitz),他不是別人,正好就是林榮錦指派東洋在歐洲與美國的首席業務代表,並且擔任顧問,任職東洋長達十年。此外,宜諾法的其他董事,包括曾是林榮錦祕書的唐清玉、曾是林榮錦私人公司「歐室食品」的員工黃淑芬,與林榮錦之間的關係不言而喻。

但林榮錦並非一下子就牽上這層關係;就在他未告知董事會將東洋藥品配方授權Inopha後不久,林榮錦又悄悄透過他持有可控股權超過四成的晟德,開始另一端的運作,一步步建立與Inopha的連結。

林榮錦先是在晟德之下,成立了這家名為「宜諾法」的公司,乍看之下,外界難以辨別宜諾法與Inopha其實是兩家完全不同的公司。緊接著,透過一連串複雜的股權移轉,最後,宜諾法從晟德的子公司,搖身成為Inopha的子公司,而晟德旗下的玉晟創投則保有宜諾法增資時三成的認股權。

根據知情人士分析,晟德和Inopha之間,維持這種「有點黏、又不會太黏」的關係,最大好處是萬一東窗事發,那麼在股權上,晟德和擁有這些藥品權利的Inopha之間,一點關係都沒有;另一好處是後來證實,宜諾法正在規畫可能在台上市,而擁有三成認股權的晟德,則隨時可能享有上市利益。

出包!

東洋獲代工機會 揭開祕密但國際大廠Janssen Pharmaceutica Companies of Johnson and Johnson(簡稱J&J)主動找上東洋合作,意外掀開這場布局。「當時J&J在美國的代工廠出了問題,J&J找上東洋生產,最後市場上都傳出東洋的工廠已經在幫J&J代工,才讓董事成員在董事會上質問林榮錦,這一切才曝了光。」東洋副董事長曾天賜說。

當時這筆訂單就在林榮錦與歐德甯聯手主導下簽約,但這份委託代工的合約卻不只有J&J與東洋,而是因為林榮錦已將東洋開發的Caelyx II授權給Inopha,所以必須是東洋與J&J、Inopha簽訂一份三方合約。也因為這份合約,才讓Inopha的身分曝了光。

這份三方合約中明訂,J&J須支付的簽約金、里程碑價金︵國際藥廠依據藥品進行試驗、申請藥證及商品化的各階段,所支付代工廠商的費用︶與權利金等,全數轉讓給Inopha。也就是說,早期花了超過五億元開發Caelyx藥品技術的東洋,就在國際大廠找上門代工後,只能拿到入不敷出的代工費用,而Inopha在簽下這紙三方合約的兩年內,就獲得J&J所支付約三億元的簽約金與里程碑價金。如今回頭看,這筆三億元的營收,到底該屬於東洋?還是無償取得的Inopha?

怪象!

雙重身分 歐德甯維護哪方?

此外,除了J&J之外,此案還有一個破口,就是擔任宜諾法負責人的歐德甯。事實上,無論是林榮錦○八年主導東洋開始與Inopha簽約、或是一一年,東洋與Inopha及J&J洽談代工事宜,林榮錦不但將這項業務轉給歐德甯,爾後與J&J的談判,就只有林榮錦與歐德甯出席。自○五年後就在東洋擔任顧問的歐德甯,在擔任東洋員工的同時,卻能在三方談判場合代表Inopha。

然而,在東洋內部,除了林榮錦之外,沒人知道歐德甯「一人分飾兩角」,甚至在宜諾法後來成為Inopha子公司之後,他竟然可以同時在Inopha和東洋這兩家公司上班,兩邊的利益界線,幾乎是分不清楚。歐德甯這幾年到底代表的是東洋還是Inopha?維護的究竟是哪一方的利益?這或許就是這次起訴書中,除了將林榮錦起訴之外,也同時通緝這位德國籍歐德甯的原因。

其實,這場很可能是林榮錦與歐德甯共同布局的大戲,東洋因此的損失還不只無償授權的直接損失而已。根據起訴書上說明,例如就在J&J找上東洋談代工時,有一家德國大廠費森尤斯卡比(簡稱FK)也找上東洋。據了解,FK上門的原因有二,一是想與東洋商談藥品的合作;另外,可能看上東洋擁有多種藥品配方的基本面,因此還想入股東洋。

但事後檢察官查出,歐德甯竟然發了一封信給FK,將交易對象全部從東洋改為Inopha,更不可思議的是,林榮錦再度隱瞞董事會,以東洋的名義簽署聲明書,保證東洋會將Caelyx II的一切權益授權給Inopha。此舉,也讓FK打消了入股東洋的念頭,「因為FK認為,有價值的東西都在Inopha手中,為什麼還要買東洋呢?」曾天賜談起這件事情緒顯得激動地說:「林榮錦斬斷了一次東洋與國際合作的重要機會。」這樣一來,東洋不只損失了FK支付給Inopha的三百萬歐元(約新台幣一.○五億元)簽約金,甚至錯失FK入股機會。

《今周刊》也透過晟德發言體系向林榮錦提出,當年將東洋藥品與配方無償授權給Inopha的原因、晟德與Inopha的關係,以及與J&J和Inopha簽訂三方合約卻沒有通知董事會等問題。惟林榮錦透過晟德發言人林秀月表示,該講的都會在法庭對法官說明,不再個別對外發言。

檢察官認定,就在東洋與Inopha之間,難以清楚切割的界線,讓原本應該屬於東洋的利益,不斷流失。這一次,林榮錦遭到起訴,對他個人的信譽當然是一大打擊,但除了東洋之外,他目前仍身兼高達四十家生技公司的負責人、董監事,就連他今年一月遭東洋提告後,他旗下的生技公司依舊在資本市場繼續募資,包括醫材公司益安,在三月宣布現金增資七億元,而晟德也在三月公布發行公司債的計畫。

林榮錦這次的官司恐怕不只是他個人的信用風暴,而是再次掀起生技業的波瀾。

林榮錦小檔案

出生:1954年

現職:晟德董事長、永昕生醫董事長、益安生醫董事長、金樺生醫董事長、得榮生物科技董事、東生華製藥監察人經歷:東洋董事長、必治妥業務、東杏藥品總經理學歷:政大企管所、北醫藥學系破解林榮錦涉嫌掏空東洋計畫!

東洋集團

林榮錦持股約10%,逐漸淡出

疑點一

為何林榮錦將東洋開發藥品無償授權給Inopha?

瑞士商 Inopha

2006年成立,資本額僅新台幣320萬元的一人公司

100%持股

Inopha子公司宜諾法

董事長歐德甯

(東洋業務代表)

董事唐清玉

(林榮錦祕書)

出售宜諾法給

Inopha以切割宜諾法

晟德集團

林榮錦持股逾40%,扮演主導角色

錢進 Inopha

J&J藥廠

找東洋代工藥品,與Inopha簽訂三方合約

錢進 Inopha

FK公司

找東洋談合作與入股

爆點一

東洋董事會這才驚覺,為何三方合約中,會有Inopha這家公司?

爆點二

FK發現藥品授權在Inopha手上,因此合作入股告吹,讓東洋承受損失。

疑點二

為何宜諾法與林榮錦關係密切?

1. 歐、唐二人皆為林榮錦人馬,林榮錦如何置身事外?

2. 晟德擁有宜諾法優先認股權,並規畫宜諾法上市。

2012年起,林榮錦的晟德集團從市場上募資超過57億元!

益 安 2015.3 現金增資 7億元晟 德 2015.3 公司債 34億元永 昕 2012.11 現金增資 8億元2013.12 現金增資 8.43億元

總計57.43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652

東洋人壽半年業績:上半年保費收入增幅逾90%

國內市場對保險的關註度一度爆棚,海外也不甘示弱。

2016年8月在被安邦人壽並購不到一年時間,韓國東洋人壽交出了2016年的半年業績,其半年報顯示,上半年保費收入增幅逾90%,盈利水平創歷史新高。韓國東洋人壽近日披露的上半年業績顯示,今年1-6月,公司實收保費收入達3.7萬億韓元 (約合224.8億人民幣),同比增幅高達90.7%,保費收入排名行業第5,提升4位。實現凈利潤1518億韓元(約9.22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9%。整體實收保費收入和凈利潤已經分別完成全年目標的79.6%和96%,創造了自1989年建立以來的最好成績。

韓國東洋人壽社長具漢書表示:“東洋人壽引入了安邦集團企業文化和運營理念,在確保業績規模、服務品質同時,導入安邦扁平化管理結構,嚴格管控成本,取得顯著成績。東洋人壽通過分享安邦的管理經驗、與其一起共同研發創新產品,最終實現了市場業績共贏。”安邦人壽的入主,也打通了東洋人壽在中韓經貿領域雙向溝通的渠道。

韓國保險市場無論是在深度還是密度都遠超中國市場,是亞洲最發達的保險市場之一。根據瑞士再保旗下Sigma的統計,2015年韓國保險滲透率(保費/GDP)為11.42%,位居全球第6位,人均繳納保費3034美元(約合20123人民幣),位居世界第18位,我國同比僅為1766.49元/人。

但近年來,低息環境嚴重影響著韓國壽險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為保單持有人提供高回報的能力。Sigma分析指出,不斷擴大的負利差(即市場利率低於保單保證利率)正迫使一些發達市場險企大力削減營運成本,低息環境令其短期前景不明朗,盈利能力可能進一步惡化。路透社報道指出,在韓國壽險領域,除了三星、韓華、教保、NH農協四大險企,余下中小型險企面臨著被收購整合的命運。

韓國保險市場的特點是一家獨大,諸侯林立。在這樣的背景下,韓國中小保險企業爭異常激烈。在安邦入主前,作為中小險企的東洋人壽,在傳統保障型、理財儲蓄、年金產品方面已經有一定的競爭力,但市場變化帶來的挑戰也令其進一步發展面臨瓶頸。在低息環境下,韓國保險業界多數選擇降低儲蓄型保險商品的比例的方式,以規避利率風險。但東洋人壽得益於安邦的國際化優勢,能夠通過拓展投資品種和區域來分散風險。

有保險業界人士指出,安邦通過為東洋人壽提供在中國市場進行資產配置的機會,收益率將比韓國高出5-6%,因此東洋人壽能選擇出售儲蓄型保險或變額保險,提高市場占有率。

東洋管理層表示,在韓國市場利率走低,經濟持續低迷的環境下,擴大海外資產投資,拓寬投資渠道,為東洋人壽降低風險,提升投資收益起到了關鍵作用。上半年,東洋人壽依賴安邦的國際化戰略成功打通海外投資渠道,到今年6月,投資海外的債券約12000億韓元(約合72.8億人民幣),較2015年12月份提高39%,管理資產占比也從整體的10%提升至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1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