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大亚湾新城探访:一座距深圳70公里的“睡城”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121/2198120.shtml


每经记者 胡廷鸿 发自广东惠州
这里是中国南部的一大“睡城”。
这里被当地人称为“啥都不长,只长房子”的地方。白天,宽阔的大街上难见人影,两边是一片片崭新的住宅楼;夜幕降临,华灯无法初上,七成以上的空置率,让整个城市就像熟睡的婴儿。
这里是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一座占地20多平方公里的沿海新城在短短几年里拔地而起。距离深圳70多公里的大亚湾,一直是被看做是高房价压力下深圳人“异地置业”的首选之地——抑或是“炒”出来的“首选之地”。
大亚湾“空城”记
1月16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站在大亚湾经济开发区的中心街区,偶尔有几辆挂着粤B(深圳)牌照的车辆呼啸而过,留下身后阵阵尘土。宽阔的大街上难见一个人影,两边是一片片崭新的住宅楼。
“这还是周末,平时街上的行人更少。”街边的小商贩告诉记者。
大亚湾位于惠州东南部,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在这里成立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资料称,开发区有中海油壳牌、和记黄埔、比亚迪等大公司入驻。除 此之外,就是开发商们宣传单中的描述:大亚湾三面环山,一面靠海,有大片红树林,海景风光优美……特别是距深圳市区仅70多公里,只需1小时左右车程就可 达到大亚湾。
在外地人看来,经过这么多年发展的大亚湾,应该会人流如织,非常热闹。然而眼前的景象却令记者惊诧不已:没有大型商场、医院和像样的学校,也没有出租车,只有开发区来往淡水镇的小型乡村公交车。
实际上,大亚湾的人口并不多。资料显示,整个大亚湾规划区现有约12.2万多人,其中常住人口7.2万,流动人口5万多人。
“金融风暴前,由于中海油的石化基地项目在这边,有很多人到大亚湾来,但风暴过后人就少了。”黄先生是澳头镇本地人,他说,现在常住大亚湾的人比以前少了近一半。
即便如此,随着深圳到惠州的沿海高速开通,拉近了大亚湾与深圳的距离。交通便利,房价相当于深圳市区的1/4~1/5,大亚湾近年来吸引了大量深圳市区居民前来购房。但购房的深圳人中,真正用于居住的却很少。
晚上8时许,夜幕降临,街边路灯亮起的时候,记者在大亚湾北城新区的高档住宅楼区看到,仅有屈指可数的几户人家里亮着灯,空旷的小区里偶尔有三两个住户出入,显得冷冷清清。远处,石化大道上路灯一直延伸,形成一条漂亮的光带,道路两旁却是一片黑暗,对比鲜明。
似乎人们早已入睡,但翠堤尚园小区门口的保安告诉记者,这些早已售出的住宅楼里大部分没有人居住,即便今天是周末。“平时在这里长住的人很少,不到20%。”他说。
而在旁边的康汇外商公寓、美林雅苑等小区,也鲜有人家开着灯。据记者了解,在大亚湾地区,一栋栋漂亮华丽的楼盘拔地而起,房价也一涨再涨。用当地人的话 来说,大亚湾什么都不长,只长房子。而且大部分房子都被深圳来的投资客买走了,但他们很少来住,住房空置率超过70%。
若不是车辆开过的呼啸声,置身其中,你会怀疑这就是一座 “沉睡”的城市。
被“套牢”的炒房客
每到周末,一辆辆挂着深圳粤B牌照的小车和看房大巴向大亚湾呼啸而来。“绝大部分车都是从深圳过来的,很多深圳人在大亚湾买房炒房。”路边以摩托车载客为生的老王说。在当地人眼里,粤B车牌就是深圳炒房客的形象化符号。
尽管在澳头镇中心城区很难见到人流,但街道两旁多如牛毛的楼盘销售广告色彩斑斓,不时钻进行人的眼睛,形成了这个城市一道特殊的风景。
“先生要看房吗?我们可以开车接你看房,买房还可入户。”走在街头,时不时有年轻帅气的小伙过来搭讪,递上一张色彩艳丽的楼盘宣传广告单。这仅仅是大亚湾街头随处可见的一幕。
记者了解到,在2010年深圳出台限购令以后,大部分投资客纷纷转战周边的惠州、东莞等地。而大亚湾由于环境优美,地理交通位置优越,成了不少深圳投资客眼中的炒楼“热土”。
“开盘不到一个月,800多套商品房就被抢购大半,现在只剩下100多套。”某楼盘的售楼工作人员以为记者也是深圳来的投资客,不停地向记者推销。
对于到大亚湾炒房的投资客来说,市场的逻辑很简单。“现在大亚湾房子便宜,买来放在那里,半年就会升值。”在一楼盘门口,来自深圳龙岗的投资客李先生对记者说道。
这些深圳投资客或自己驱车或组团前来,大有温州炒房团的气势。就在前几日,李先生的某位朋友就一口气在某楼盘买了5套商品房。
在深圳炒房客的推波助澜下,大亚湾的房价从几年前的均价2000多元一平方米涨到现在的5000多元,涨幅约一倍。
但另一个现实是,尽管预期升值潜力巨大,但“钱景”并非起初投资客们和开发商宣传的那样美好。
一些之前在大亚湾炒房的深圳人在网络上大倒苦水:“深圳关内的房很容易转让出手,关外难一些,而在大亚湾转手就实在太难了!”“没人气,后悔得要死,成 了死钱,想抛连个中介都找不到……”诸如此类的论坛留言,在网络上比比皆是,这与大肆鼓吹到大亚湾投资买房的言论形成了鲜明对比。
与深圳街头随处可见的房地产中介相比,大亚湾城区的房地产中介少得可怜。周末,记者在大亚湾街头看到的中介门店不到10家,且大多大门紧闭,不少还贴出 “有事外出,请电话联系”的告示。
对于深圳投资客来说,一买一卖,转手之后就能获利,但由于大亚湾二手房市场“有价无市”,结果可能就是被套牢。
家住福田区的汤小姐便是这样一位在大亚湾炒楼“被套”的炒房客。去年,汤小姐在大亚湾新天名城买房后,至今未能脱手。由于工作不便,汤小姐平时很少在那里居住,她的住房也就成了空房。现在想卖,根本无人问津。
而对大亚湾人来说,深圳投资客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但大多数本地人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房价上涨。“现在大亚湾的房子都被深圳人买完了,房价也炒了上去,按照本地人1000多元钱的月工资,根本买不起房。”大亚湾本地人黄先生说道。
泡沫有多大?
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1~4月份,大亚湾区新建住宅楼面积增长27.1%,竣工面积增长255%,商品房累计交易3406宗,交易面积28.7万平方米,增长137.8%。
随着房地产开发热潮兴起,大亚湾房地产成为了当地第三产业增长的领头羊。惠州政府网站公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第一季度,大亚湾区新房成交量增幅居惠州市首位,商品房销售面积占全市新房成交量的四分之一,而房屋价格增长了23.2%。
房地产俨然成了当地继石化、港口物流、渔业之后,又一支柱产业。包括万科、碧桂园、龙光、光耀、卓越、中海、合生、皇庭在内的地产商在大亚湾竞相跑马圈地。据不完全统计,仅仅是2010年大亚湾新开售楼盘超过20个。
站在大兴桥上,举目四望,房子、房子,满眼的房子,一栋栋新建和在建楼盘比比皆是。
据当地人老徐介绍称,北城从2008年就开始大规模地建楼了。“10年前,那里还只是几个村庄,现在都修成一栋栋连片的高楼。”老徐指着北城方向说,而为了建房,开发商将原本一座座的山头铲平。
对于当地的房地产热,老徐表示了他的担忧:“现在建这么多房,当地人无论如何也消化不掉。建房多,住的人却很少,就成了一座空城。”老徐认为,大亚湾房地产市场供应远远大于需求。
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据中原地产惠州数据,2010年上半年大亚湾有超过50万平方米的新房货量供应,但大多都被深圳的炒房客买走。
而另一个热炒的结果就是,住房被炒房客买走,却不在此居住,导致大亚湾住房空置率上升,城市空城现象出现。据记者了解,大亚湾空置率一度超过70%,甚至更高。
对此,深圳戴欣明营销策略机构董事长戴欣明认为,“从当地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大亚湾肯定存在泡沫。”
实际上,在大亚湾的发展史上,就曾有过房地产开发热潮。上世纪90年代,有一句口号很响亮,叫做“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惠州”。当时的大亚湾经济 开发区刚刚成立不久,就成为众多投资客炒楼炒地的热土。由于当初已规划的项目迟迟不落户,在大肆炒作之后,大部分房地产公司纷纷退出,给惠州市留下近百栋 烂尾楼。
大亚湾则是惠州烂尾楼最为集中的地方。“新天地大厦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修建了,但直到2006年才开始重新装修。”市民老王 指着中心城区正在装修外墙并已开盘售楼的新天地大厦称。而就在马路对面,是一块杂草丛生的荒地,据老王称,这就是当时炒地留下的,现今成为那个时代泡沫的 见证。
事实上,大亚湾外来人口多,流动人口比率大。对此,一些分析观点也认为,在滞后的城市建设和配套之下,动辄四五千的房价,实际上已经高 估了。同时,由于本地人口太少,住房严重供大于求,对于投资来说,房地产泡沫破灭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不过,在戴欣明看来,当地房地产泡沫还远未到破灭的时 候,在投资客的持续炒作推动下,未来大亚湾房价还可能继续上涨,泡沫也会继续吹大。
大亚湾仍在“沉睡”,泡沫也在慢慢积聚,最终的泡沫如何结局,不得而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88

影響全世界的60公里

2011-5-23  TCW




最近,台灣中部的鄉間,突然熱鬧了起來,一群穿西裝、打領帶的國內外法人們絡繹於途。 引爆他們好奇心的源頭是一家黑手工具機廠,股價為什麼可以上三百元?

這家叫作上銀科技的公司,不但每股獲利盈餘超過聯發科,連淨利率都高達三○.四六%,超過宏達電十四個百分點。

印象中的黑手企業,怎麼可能與高股價、高獲利連在一起?法人們進一步想挖掘,這鄉間還有什麼璞玉,可成為像上銀般鯉躍龍門,翻身為股市黑馬?

這個秘密,就藏在大肚山下。

這裡只有六十公里卻左右全球一半iPhone產量

從空中鳥瞰,一條沿著大肚山台地,長約六十公里、寬約十四公里的鄉間,一路往北到神岡稻田鄉間、大甲芋頭田畔,往東直到豐原的丘陵地,再從豐原往南到太平、大里,直到南投工業區。

這裡,藏著一千多家精密機械、上萬家的下游供應商,是台灣的精密機械黃金縱谷,就業人口超過三十萬人,年產值九千億。這裡,是全球單位面積產值第一、密度最高的精密機械聚落。

就在這方圓六十公里內,他們,影響全世界。

少了他們,今年全球預計總銷量要一億支的iPhone手機,馬上要砍掉一半,且全球找不到第二個能彌補這個缺口的地方。

沒 有他們,Google在沙漠中的太陽能電廠,恐怕沒有辦法追著太陽跑;全球半導體、面板產業前四大設備供應商,用的也是這裡的零配件,少了他們,半導體、 面板業將面臨斷鏈危機。 不只如此,德國、義大利的汽車零配件,用的是這裡出產的機械設備;美國的通用、德國保時捷、韓國現代汽車的齒輪,也來自這裡;連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 其模具加工設備主要仰賴的,也是這個大肚山下的黃金精密縱谷。

過去,這裡被稱為台灣的黑手窟,如今,他們翻身為影響全世界的黃金精密縱谷。

關鍵轉折點在二○○八年,金融海嘯沖毀了全球景氣,卻有一家國際級公司從美國派出專案小組,悄悄跑到了台中的大肚山下,去尋找他們待克服難題的答案。他們要布下往後三年席捲全球手機與平板電腦的市場的供應鏈。

沒錯,這家公司就是蘋果電腦(Apple);而他們在台灣中部的黃金六十公里內,找到了答案。

讓我們深入這全球獨一無二的精密縱谷,解開蘋果獨鍾此地的三個秘密。

從台中西屯往北走十公里,到台中市神岡區,在僅能夠容納一輛車通過的鄉間小路邊,有一家工廠矗立在田間,週遭是稻田、龍眼與芒果樹。這裡,藏有全球iPhone迷排隊等手機的秘密。

走進工廠生產線,工人正趕裝機器設備,「這些都過了交期,是我欠客戶的,正趕著出貨。」快捷機械董事長王俊裕(見一二四頁文)指著這些設備說。

接下來,這批機器會裝進貨櫃,運往中國大陸深圳港,一部分往深圳、一部分再運往河南省鄭州市。少了它們,iPhone4或即將上市的iPhone5、以及正在世界各地逐步開賣的iPad2,恐怕都要缺貨了。

快捷,一家位於鄉下的工廠,怎麼影響iPhone這個當今全球最流行商品的供應鏈?

這裡有國防等級技術 用核彈級機器,在手機外框割線 這家一百三十人的小公司,竟然掌握了iPhone4不鏽鋼外框的一半產量,沒有它的機器,iPhone4無法比iPhone3薄上二四%,成為世界上最薄、最時尚的手機。

箇 中關鍵在於,這個不鏽鋼外框:一、要把手機的天線整合進去,還要讓手機厚度瘦身四分之一,為了接收不同的訊號,外框的兩邊都要鑽上許多細孔;二、這不鏽鋼 框架還要有蘋果執行長賈伯斯(Steve Jobs)最講究的時尚流行感。因此,當你拿起iPhone仰角四十五度,外框會反白出一條亮線,這條線的精密度是一根頭髮的五百分之一,讓你看得到、卻 摸不到。

這有多難?

要把這一條細線畫在一塊比鐵硬的不?袗?上,得先把一塊不?袗?削開,這,需要動用一台重達十四噸,相當於兩頭大像那麼重的大機器。其次,還要保有時尚觸感,因此,笨重的機器,得在不到一百多公克的手機外框上,刻下一條細線,誤差只能到一根頭髮的五百分之一。

這麼比喻吧,這個工法啟動時,就好似兩頭大象正拉動一輛大卡車,但卻跑在一條比頭髮細的五百分之一的跑道上。這當然難!

這樣的精密度,相當於用來生產核武導彈、精密潛艇等精密設備。過去,全球能做到這樣精密度的國家只有日本、德國或瑞士。現在,台灣廠商也做得到了。

再往台中市西屯區走,這裡真的是黑手窟嗎?絕對不是。這裡,有一套全球半導體設備龍頭——應用材料公司蓋的無塵室,潔淨度達到十的負七次方,達到奈米等級,但這個無塵室生產的,既不是晶片,也不是觸控面板,而是一支支鋼鐵的桿子。

這 裡,就是上銀的秘密基地,一支支的鐵桿子,是上銀的主力產品——滾珠螺桿。它,是所有精密機械的關鍵零組件,負責定位、傳動,簡單的說,工具機要「動」, 就要用到它。越精密的機械,需要越高階的移動器具,否則一個位置沒對準,上百萬、甚至上億元的機器失了準頭,產品良率也無法提升。

過去,滾珠螺桿掌握在日商手裡,但上銀整整花了十年,追上日本技術,成為台灣第一個生產這關鍵零配件的業者,不但為這個聚落裝上了飛上國際舞台的翅膀,更讓自己成為這六十公里內,第一個營收破新台幣百億元的公司。

這是由一支支鐵桿子堆成的「移動王國」,從台積電的半導體設備、蘋果的iPhone手機、西門子的核磁共振、Google的太陽能設備等,都要用到它。

這批設備裝箱之後,將坐船前往德國漢堡港、以色列的特拉維夫港。接著變成半導體昂貴設備的傳動配件,例如曝光機等;也有一部分到日本,變成日立十代面板廠的精密設備。

但光是這樣的精密度,還不足以贏得蘋果供應鏈過半訂單,也無法在半導體設備、太陽能與生技產業發光。

國防等級的精密度,只是六十公里黃金精密縱谷的第一個秘密。

這裡讓挑剔蘋果服氣 兩週過關,遠勝日廠的三個月

第二個秘密是,這黃金六十公里,可以滿足蘋果一億個獨一無二的要求,創造出時尚與獨特感,靠的是,這個聚落超越日、德的效率。

二○○九年上半年,蘋果向這個聚落開出需求,「蘋果瘋了!」這是接到需求業者的第一個反應,因為蘋果竟然希望,每一支iPhone的手機配件都直接用機器加工,而不是用同一個模具複製出來。

王俊裕戴起老花眼鏡,指著iPhone4不?袗?的外框說,每一支手機都是獨一無二做出來,一個個加工,這樣才能把設計者的設計展現出來。

他接著說,用模具做出來,還要拋光或是做其他處理,就是沒有手工做的質感。打個比方,一台汽車款式銷售量千萬輛,一年可能需要一百個模具,來複製它的零配件,然後組裝成車子,所以開這些模具,一年大概需要十台機器。

但iPhone4全球要賣一億支,如果不用模具做,而是一支一支加工,需要的機器數量與人力相當嚇人,一年的需求量可能是這聚落過去產量的二十至四十倍以上!

偏執的要求,蘋果供應鏈團隊繞了全球工業強國一遍,還出考題考驗日本、德國的一流廠商,但能夠通過他們考驗的,就落在台灣大肚山下的這六十公里內。

這不僅要比精密技術,還要比設備的生產能力,第一要生產速度更快的機器,才能符合蘋果產品上市快速的目標,第二是一億支手機需要龐大的機器數量,誰能夠交貨。

王俊裕說:「我們用兩週通過蘋果的考驗,另一家日本公司則是在三個月後才通過!」全球,就只有兩家公司,能夠供應iPhone的不?袗?外框。要在這輪競爭中勝出,台灣業者用三倍的速度取勝。就這樣,產能在一年內提升至二十倍,未來將以百倍計。

不僅如此,這黃金六十公里還藏有第三個秘密。我們再往北走二十公里,稻田變成芋頭田,大甲幼獅工業區的麗馳科技內,正在生產一部機器叫Tapping Center(快速鑽孔機),千萬別小看這機器,這台機器全球正在瘋狂大缺貨!

目前能供貨的除了日本的發那科(Fanuc),剩下的全在台灣,包括,森合、大丸、永進、漢廷與麗馳,這些大大小小的業者,手上的訂單超過萬台,約佔蘋果總需求量的六成以上。

台灣做的Tapping Center有什麼特殊處?性能上,台灣已經能到了機器運動要高速、高定位精度、高效率、可靠度佳特性,也就是能在精巧的iPhone鑽出小孔。

但台灣業者的本事,還不只這些,因為對於代工廠來說,要替上億件的產品加工,最大問題就是要耗費大量的人力把手機零配件裝上,加工完之後卸下再裝下一個,所以即便機器加工速度再快,人工與人力需求大才是問題。

但台灣業者就開發出有機械手臂的Tapping Center,全部自動化,大幅減少代工廠的人力,就能省下成本與市場客戶等待的時間,目標就把一座一萬人的工廠變成一千人,甚至是無人化。

大肚山下的這群業者,正以一個月上千台速度送往深圳、崑山、鄭州,有了這些機器,才能在iPhone、iPad裡鑽上逾三十個微細的小孔,串起手機內外零配件。然而,這個機器的供不應求,也是讓蘋果迷必須排隊的原因。

這樣的超彈性,就是獲蘋果青睞的第三個秘密。

台中精機總經理黃明和說,這六十公里,能夠比日本強,並不是我們比別人大、也不是我們資源多,而是環境演化出來的獨特競爭力。

這裡有錢就一起賺 客製能力強,分工合擊吃大單

他分析,一直以來,台灣市場小,大家只能走出去,為了區隔市場,各有專精,一千多家業者,習慣了在不同標準、規格下生存,因此養出獨門的競爭力,只要世界技術一有創新,他們就能跟上客戶,彈性客製,分工又合作,形成一個產業鏈,分散產能瞬間起落的風險。

例如,台灣引興,生產機器設備的伸縮覆蓋、鈑金件,同樣場地、同樣人員,它卻可以因客戶需要,三年內產能增四倍,成本降低,也能應付不同的客戶。隨著機械大廠走上國際舞台,像引興這樣做零配件的中小廠,也能走出去,成為兩岸最大的伸縮覆蓋供應商,一個月出貨一千套。

因此,當一萬台Tapping Center訂單下到這方圓六十公里聚落來,單子一分十、十分百,每個業者需要投資跟增加的產能,可能只要五分之一,就能吃下全部訂單了。

這裡差一點倒光光 挺過兩次危機,淨利率勝電子業 相對日、德沒有聚落,一個廠接下一萬台訂單,增加投資與產能都要百分之百,從上中下游都自己做,成本因此墊高,因不具彈性,更要承擔百分之百的風險。

而台灣這黃金六十公里的最大競爭力,就在於可分散產能的聚落優勢。

在這能找到所有零配件,工廠的投資成本相對低。於是,一台Tapping Center,價格只有日本的一半不到,原因不是殺價競爭,而是台灣本身就有競爭力。

九十年前,曾經只是用牛車拉農業機械,或是替軍方、工廠修機器的地方,又重又油,也因此有了台灣黑手窟的名聲。

然而,歷經兩次產業大洗牌,今日,這個聚落因為轉型而有了新生命。

第一次洗牌在一九八○年代,台灣麗偉首創委外代工再組裝的分包模式,變成了母雞帶小雞的模式,造就了今天的上中下游聚集效應。

那個年代,台灣工具機每出口一台賺一台,一度在出貨量稱霸全球,光車床一年出口超過萬台,數量是日本十倍以上,但產值卻連日本的二十五之一都沒有,盲目衝量、毫無附加價值,終於引來美國的報復,被限制出口到美國。

這個打擊引起反思,有人覺得應該要走不同的路,市場要區隔、技術要提升,於是,百德、麗馳、快捷、上銀等公司,都在那時創立,走的路線不再相同,附加價值與研發提升的種子,於焉萌芽。

第二次洗牌肇因一九九七年的亞洲金融風暴,業者們不專心本業,有轉投資房產,或槓桿炒作股市,泡沫一破,麗偉經營權易手、台中精機財務危機、楊鐵二次倒閉。

兩次的挫敗,讓這個古老的聚落,痛定思痛,沉澱後,醞釀再起。

於是,台中精機從負債中爬起,更務實本業,上銀科技從零配件業者走向國際,百德耕耘出歐洲市場,今日的六十公里奇蹟,誕生了。

過去十年,台灣精密機械技術向上突破,吃下日本、德國的中階市場,工具機單價從一台新台幣十萬、五十萬變成了兩百、三百萬,平均毛利率可達二○%到三○%,甚至有業者淨利率可以達到三○%,遠高於高科技產業。

他們既分工又合作,具備日、德兩國精密水準,又有交期少三分之一、供貨能加倍的超高彈性,他們,拉高自己的競爭門檻。

這裡產值逼近兆元 只輸德日,擁第三大精密機械出口 去年,這個台灣中部的精密縱谷,工具機出口產值超越韓國產值直逼兆元,躍居全球第四;今年,在吃下過半蘋果iPhone手機加工機械的大單後,產值篤定可以超越義大利,成為日本、德國之後的全球第三大精密機械強國。

工研院更預估,至二○一五年以前,這個黃金六十公里可望維持高成長的力道,有創造破兆元的出口實力。

這個黑手產業的翻身,絕非偶然,這是累積了九十年的能耐。小市場的限制,讓他們堅持要走出去;美國的限制出口,讓他們下決心不再走廉價路線;資本市場的毒蘋果,提醒他們要聚焦本業。

如今,這六十公里,發揮了全球獨一無二的產業鏈與競爭力,他們,影響全世界,成為大肚山下的傳奇。

【延 伸閱讀】從黑手窟到黃金聚落——精密機械聚落大事紀聚落萌芽期1920-振英機器創立,精密機械業在台中萌芽 1926-楊朝坤創立楊鐵成全台機械業龍頭 1954-黃奇煌創立台中精機,同一時期,金豐、永進、大明等公司創立1980麗偉首創委外代工零件,開啟台中精密機械業聚落效應。麗偉成為全球工具機產 量最多業者1980台灣年出口超過二十萬台工具機到美國,佔全美進口八成,但金額只有日本輸美的四分之一,產量雖大,產值卻低 存亡危機期1983-鐵、麗偉發生財務危機。因與老廠路線不同,啟動「二次創業潮」,上銀、快捷、百德、麗馳、森合等陸續自老廠走出創立 1986-美國基於國家安全理由,對台灣出口的工具機設限:五年不得增加金額與數量 1991-美國限制條款再延長兩年 1998-亞洲金融風暴,台中精機因財務槓桿過大,面臨倒閉

轉型鍍金期 2000-逐步發展高精密、高速度精密機械,企業與學界研組社群、聯盟,供應鏈漸成潮流 2004-工具機出口產值突破二十二億美元,首度超越韓國,居全球出口第四國 2005-台中開發精密機械園區,讓六十公里內聚落更完整 2010-ECFA簽署,主力出口機種未列入早收清單,輸往中國高階機種無法享受獨特優惠 2011-蘋果效應發酵,光工具機全年出口預計成長三成,達四十億美元,超越義大利,居全球第三,過去二十年來出口產值成長超過四十倍

【延伸閱讀】這裡的機器可做核武,美國要求監管去年iPhone4上市之後,不?袗?外框加工設備最大供應商快捷機械,突然收到了經濟部國貿局的公文,要檢查快捷的機器設備到底出貨給誰,生產什麼產品。

由 於快捷在一年之內突然大量生產這一類型的機器設備,數量是過去台灣全年總量的10倍以上,而且全部出口,賣往中國的深圳,甚至連出貨地點與廠商都一樣,引 起了經濟部注意,認為這樣的情形異常。於是經濟部竟然派人親自跟快捷一起前往深圳寶安區,一一檢視每一台的機器與設備的現況與使用情況。為什麼經濟部會如 此嚴謹且慎重,原來,快捷每一台機器出口都需要跟經濟部國貿局登記,被列入管製出口的敏感科技。

甚至連美國人也要管台灣類似快捷與上銀這樣的公司。2008年,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處長楊甦棣還公開說,台灣的經濟成就,可能助長了恐怖主義。

美國怎麼把話說這麼重?原來,台灣的精密機械已經和日本、德國、瑞士製的機械精密度幾乎是同一水平上,因此伊拉克、伊朗、北韓等被美國列為支援恐怖活動的國家,都曾大量進口台灣的工具機。

美國擔憂這些工具機被北韓和伊朗建立核子設施,或發展核武、導彈的高精度零件,於是要求台灣加強管制精密機械的出口,連自己家的蘋果公司在大陸代工廠都要檢查,也足以證明台灣精密機械,已經不是黑手產業,而是追上國際水準的高科技國防武器的精密行業。

【延 伸閱讀】崇拜好機器,大老闆買超跑來改走一趟大肚山精密峽谷會發現一件有趣的事,工廠的停車場內,經常可以看到保時捷的跑車,甚至還組成了保時捷車隊,一 出門就是十幾輛跑車,一路從台中往清境農場,比誰的駕馭技術好。 跟竹科新貴不同的是,這些老闆不僅愛超級跑車,還會親自改車,加裝各種不同機器設備來強化跑車的性能。例如洽群小老闆黃俊傑,就把自己的BMW排氣量從 3,000多cc改成了5,000cc,還從德國買高科技設備回來加裝。 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總幹事黃建中說,這些老闆買超級跑車,不是炫耀財富,而是對好機器的崇拜,他們買超跑,是欣賞別人做機器那種精密工藝與 機械技術。 這些老闆很少買賓士車,也不請司機開車,因為他們愛自己開車、愛機器啟動的那種聲音,這些老闆不是開保時捷,就是自己開BMW或是奧迪Q7的越野休旅車。 甚至,還有工具機廠老闆引了台灣非常少見的道奇Viper,這種把超大卡車8,400cc引擎加到跑車身上的做法,曾引起世界震撼,這部跑車產生極大的動 力與速度,被認為是美國跑車的代表。 把追求超跑的精神,用在工具機上,這些老闆為了跟日本與德國有市場區隔,都極力的讓自己機器性價比達到最高,例如機器速度更快、削鐵如泥的力量更大,但精 密度仍要跟日、德看齊,因此台灣做的精密機械,就如同超級跑車在馬路上奔騰般,講求高速、高效與高穩定性。

【延伸閱讀】精密機械到底做什 麼?—以iPhone製程為例1.做工具機零組件:上銀集團 提供精密傳動系統,滾珠螺桿、線性滑軌2.做蘋果專用工具機:快捷、永進、森合、麗馳、漢廷 生產精密快速切削、精密鑽孔設備3.交貨給蘋果合作代工廠,將不?袗?外框與零配件鑽孔之後,組裝上市

【延伸閱讀】1.專攻世界名車廠-百德機械 產品:德、義、瑞士知名汽車零配件機械設備地位:台灣最貴工具機製造廠

2.把iPhone變時尚精品-快捷機械 產品:iPhone不?袗?外框製造設備 地位:全球兩家供應商之一,市佔率逾50%

3.Google、西門子搶著合作-上銀集團(含大銀) 產品:供應國際知名大廠設備,如Google太陽能發電廠追日系統、西門子核磁共振設備傳動系統、半導體、面板設備傳動系統、德國太陽能光電及面板設備 地位:全球前3大精密設備傳動系統大廠

4.讓 iPhone瘦身1/4-永進、麗馳、漢廷、森合 產品:iPhone專用Tapping Center(鑽孔機) 地位:iPhoneTapping Center全球供應超過6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22

中國4G最後一公里:試商用被提上日程

http://www.21cbh.com/HTML/2012-6-11/xNNDE1XzQ1MDkxNw.html

「在移動狀態下,網速能達到80兆,這在過去是不能想像的。」這是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坐上杭州B1快速公交車體驗中 國移動4G網絡後所說的第一句話。近日,國家發改委主管官員和業界專家專程考察了杭州的移動4G網絡,使得已經開通體驗服務近兩個月的杭州4G再次成為網 民關注的焦點。

為此,《瞭望》新聞週刊記者專程乘坐了一趟基於TD-LET車內WiFi環境的B1公交車。隨機點開一部電影《芳香之 城》,三兩秒便緩衝完成。據介紹,4G網絡下載一首7M大小的高品質歌曲只需1秒鐘;下載一部40G容量的藍光3D影片,一般的家庭4G寬帶需一天完成, 但移動4G只需兩小時。

據本刊記者從中國移動公司獲悉,自4月份開始,每天有將近1萬名杭州用戶在免費體驗4G。目前,4G第二階段規模 試驗已接近尾聲。按照規劃,今年年底前4G網絡將覆蓋杭州所有主城區。下一步,移動公司還將擴大試驗規模,在此前上海、杭州、南京、廣州、深圳、廈門等六 城市基礎上,再增加瀋陽、天津、青島、成都、寧波、福州等城市,加快基站建設,擴大試驗規模。

這也意味著,中國的4G時代或將提前到來。

演進試驗獲突破性進展

之 所以有此令人鼓舞的成績,源於中國移動基於中國自主知識產權TD-SCDMAD的3G標準平滑演進到4G的TD-LET技術在杭州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由浙 江移動主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共同研發推動的這套平滑演進解決方案,經過長達一年的研究,成功將原來需要大規模投入的4G獨立建設方式,改造成現有的平滑 演進技術,並在杭州試驗成功。今年初,在西班牙舉行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此突破得到了國際專家認可。

「按照原有的獨立建網的方式,要增 加天線和其他設備,現在這種方式,只要更換電路板,並布放少量的光纖,」中國移動浙江公司總經理鐘天華向本刊記者介紹說,「通過少量的設備更新和軟件升 級,可以實現在一個基站同時運行3G和4G兩套網絡。」在其看來,這一突破使得由我國主導、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TD-LET國際標準在商業化應用中具備三 大新優勢。

其一,大幅度節省成本。鐘天華說,經過評估,假如獨立建設覆蓋浙江的網絡大概需要投資55億元,而現在通過平滑演進的方式,則 能將投資成本控制在5.7億元左右,縮減了將近九成的投資。初步估算全國範圍完成4G平滑演進總投資在600億元以內,假如獨立建網,則需投入大約 4000億元。同時,一個基站可支持TD-SCDMAD/TD-LET兩個系統,網絡建成後,3G/4G可實現統一運行維護,這也減少了至少一半的運維成 本。

其二,大幅縮減工期。據瞭解,開通一個TD-LET站點,原來獨立建設方式需要至少兩個月的時間,採用平滑演進方式只需要3天半就能 完成,大大提高了工程效率;從浙江來看,獨立建設覆蓋全省的網絡需要三年時間才能全部完成,而平滑演進的方式只需9個月。此外,網絡入戶也較為便捷,試用 該網絡的居民說,這次測試的無線寬帶不需技術人員上門安裝,只要在插座上插上一張上網卡,就可以使用,非常方便。

其三,國產通信設備贏得 絕對競爭優勢。鐘天華說,4G網絡與現有的3G網絡緊耦合,這使得大唐、華為、中興等國產通信設備商獲得了絕對的先天優勢。而另一方面,這也大大激發了國 外設備商推出3G/4G雙模設備的積極性,將進一步推進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TD技術的國際化進程。

靜待「發令槍」

原有的國產3G網絡建設之初,國外供應商對於中國第一個自主知識產權的通信標準舉棋不定,最終沒有進入這個產業,導致其供應商幾乎全是國產通信企業。因此,在平滑演進過程當中,國外供應商很難插足。

接 受本刊記者採訪中,中科院上海無線通信研究中心教授胡宏林等認為,杭州利用3G原有的設施過渡到4G,對於產業的發展非常有意義,「因為儘管我國的4G無 線網絡技術在國際上走在前列,但是『牆內開花牆外香』,我國的商用進程落後於日本、印度等國家,而這些國家採購的都是我國通信企業的技術和設施。」

本刊記者從華為公司瞭解到,在TD-LET方面,華為佔領了全球市場的70%。截至2011年10月底,全球TD-LET共簽署12個商用合同,華為獲得其中的8個,在國外承建了包括日本、波蘭、沙特、英國、尼日利亞等多個國家的TD-LET網絡。

據悉,目前國際上的4G通信標準有TD-LET和FDD-LET兩種。FDD-LET標準已於今年年初在歐美國家正式商用。目前,全球有248家運營商已經確定了部署LET商用網絡的計劃,其中,40張網絡已正式商用,還有150家公司的商用網絡正在部署。

「目前國際上的格局是,FDD的技術已商用近一年,掌握TD技術和控制裝備生產的企業主要是我國企業,但這些企業也忙於承接國外訂單,」全球網總裁方興東告訴本刊記者,「國內的4G網絡上馬需要主管部門『吹哨子』,這個哨子不吹,這個市場是不會啟動的。」

商用成熟與否的爭議

就在業界關注中國4G試商用即將來臨的時候,也有不少爭議聲音認為,中國的4G標準還不夠成熟,未來發展會受到頻段匱乏和終端滯後兩大瓶頸的制約:

一 方面,目前分配給4G的頻譜只有20M,加上即將退出的小靈通頻段,40M的頻段資源支持杭州某些地區的試驗網還行,如果正式商用後以這些資源覆蓋全國就 不夠了;另一方面,由於要承載2G/3G/4G等多種通信技術,以及從百K級語音通信業務到百兆級的數據業務,4G終端研發成本將達千萬美元級別,除了高 通等國際通訊巨頭之外,一般通信企業難以承受,這將導致4G終端難產。

對此,胡宏林分析說:「頻譜少並不是制約4G發展的絕對因素。國家 分配給TD-LET的頻譜數量是依據相關標準,經過科學測算的,足夠滿足組網和覆蓋的要求。」另外,TD-LET標準的競爭者——FDD-LET對頻譜的 要求更高,必須使用上下行兩段完全對稱的頻率傳送信息,目前,全球的對稱頻段已經相當匱乏。而TD-LET技術能夠使用非對稱頻率,這正好彌補了FDD- LET技術的缺陷,極大提升了頻譜的使用效率。

而對於終端難產的說法,胡宏林教授表示:「未來的手機根本沒有必要承載從百K級語音業務到 百兆級的數據業務,就像我們沒有必要要求手機能同時在-80℃到+80℃的環境下工作一樣。」也就是說,從用戶需求角度來看,終端廠商並不是非生產「全模 手機」不可,完全可以用多模或者單模手機來滿足用戶需求。

據瞭解,目前國內部分單模終端已開始商用,多模終端有望在年底面世。華為、中 興、三星等公司也已經研製出了多模雙待手機,能同時支持2G語音業務和4G數據業務,這種手機目前已經進入測試階段。同時,眾多廠家生產的能夠將4G信號 轉換為WiFi信號的MiFi等設備也已處於大規模使用的階段,包括日本軟銀在內的眾多國內外商家都在積極將這些設備作為4G商用的主要手段使用。

而對於「終端滯後影響4G發展的說法」,芯片廠商創毅視訊科技董事長兼CEO張輝則分析說,這是陷入了「雞生蛋、蛋生雞」問題的怪圈,「到底是先研發出4G終端,還是先發展4G網絡,這就好比是『先修路還是先造車』的問題,兩者應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關係。」

搶佔移動互聯「制高點」

採訪中,專家建議,當前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思考盡快推進4G商用的急迫性:

首先,搶佔全球移動互聯網競爭制高點。近日,索尼收購愛立信部分股權;谷歌、微軟都紛紛涉足移動互聯網國際通信業面臨重新洗牌。阿里云總裁王堅認為,移動互聯網競爭剛剛揭開,當前是中國企業「彎道超車」的機遇,能不能在新一輪競爭中搶佔制高點,對時機的把握十分關鍵。

其 次,為移動互聯網產業創新乃至整個經濟轉型奠定基礎。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直接決定了整個產業鏈的發展和創新。「美國的3G領先中國6年,如果沒有3G,是不 可能有蘋果這一系列風靡全球的產品的。」鐘天華說,「因為如果帶寬不夠,很多應用程序是承載不了的,創新也無從談起。」

據瞭解,由於我國4G頻譜和商用時間尚未確定,所以基於市場導向的終端商們不太急於研發4G手機,這也直接影響了我國在全球移動終端設備市場上的競爭力。有數據顯示,目前在歐美國家,智能手機的覆蓋率達到90%,而我國只有20%左右。文/《瞭望》新聞週刊記者章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90

半徑七公里內 他每兩天賣一輛車

2012-9-17  TCW




被公認為舉世最偉大保險業務員, 一生賣出十億美元保單的班‧費德文(Ben Feldman),最為人樂道的,是他一輩子在方圓四十英里、人口不到兩萬人的小鎮從事業務活動。本屆《商業周刊》「王者大獎」汽車業金獎得主王堅志,同 樣是靠不跨出半徑七公里的彰化地區精耕業務,壓倒群雄致勝。

但和保險泰斗不一樣的是,王堅志並不是一開始就打算死守商圈,而是因為客觀環境惡劣,迫使他不得不把腳下的每一分地,都當良田耕耘。

二○○八年底,跨入汽車銷售第八個年頭的他遭遇困境。這一年,王堅志所屬的銷售團隊,遭同品牌競爭對手整併,擔任頂頭上司業務主管的父親被迫去職,一夕之 間被貼上降將標籤,新同事扯他後腿,前腳才簽好的訂單,後腳馬上就有同事以更優惠的條件砍價,半途攔截搶單,還沒踏出營業所大門,就得先面對內憂紛擾, 「我一度準備把客戶名單移交出去,準備投降了,」他回憶。

找顧客,先顧基本盤每三個月巡一遍責任村里

事實上,王堅志的處境,也是當時金融海嘯襲來,汽車市場景氣盪至谷底,規模較小的地區型經銷商寫照,論打資源戰、比價格優惠,敵不過都會型的大型經銷商;扎根服務,創造顧客價值,是唯一的出路。

正如上帝關上一道門,必定也會開一扇窗。王堅志想起小時候在鄉下看阿公種田,阿公的田,收成的量就是比別人多出五成,頂尖業務員應該要像厲害的農夫一樣,讓腳下的每一畝田,都變成良田,於是改變業務策略,回頭鞏固基本盤。

「這是我以銷售據點為圓心,半徑七公里責任區內的全部村里,我把它當作每一塊田來耕。」在「王者大獎」決審會場,他遠從彰化扛來一面大白板,上面貼著分層 標示出的七十個村里名牌,除少數太過貧瘠的地區之外,過去三年來,他每三個月一定拜訪完白板上的村里,看似不聰明的作業方式,讓評審團感到不可思議。

拚服務,賣車有三慢用不聰明的方式經營顧客

王堅志的不聰明,還有他自己發明的「三慢」賣車哲學——訂車慢、選車慢、交車慢。

「訂車慢」是不強迫客戶快速成交,道理在慢上桌的菜最可口。「選車慢」是配完色之後,一定先帶顧客看完實車再簽訂單,讓顧客感到踏實。「交車慢」是選車牌時他一定親自到監理處挑號,顧客證件不假他人之手,安心成交。

「現在的消費者太聰明,他(指王堅志)是用不聰明的方式經營顧客。」王堅志的主管,福彰汽車彰化營業所業務經理賴健全說,做汽車銷售十七年,他沒看過有業 務員如此龜毛:擔心客戶拴車牌的螺絲日後生鏽不美觀,王堅志自掏腰包換上不生鏽的白鐵螺絲,不僅如此,新車交車前監理處領來的兩面鐵牌,他還會用黑色麥克 筆,細心將車號上遭刮傷的掉漆處補色,「他簡直是個瘋子!」

「因為客戶都在半徑七公里範圍,一定會回原廠保養,公司才能再賺到錢。」不只做個人口碑,王堅志也幫團隊利益著想。

一片田要精耕出高產量,除靠用心還要先利其器。王堅志說,農夫犁田除雜草,用的是笨重的鋤頭,費勁又沒效率,阿公則是動手改良農具,設計有三面刮刀、竹竿當握柄的除草農具,別人半畝田雜草還除不完,阿公已完成好幾塊田了。

E行銷,臉書變利器 運用關鍵第三人拓展人脈

臉書(Facebook),就是王堅志開發業務的三面刮刀。

沒有臉書之前,一年成交一百一十七輛,是他銷售能量的天花板,三年前建立個人臉書網頁之後,銷售業績便以每年二○%跳躍性成長,締造了去年年銷售一百八十一輛,平均每兩天就賣出一輛車的王者級銷售實力。

深知小地方賣車,人面廣不如人緣好的道理,有近四十位臉書朋友,是王堅志鎖定的各社團領袖,甚至回母校找教過他的老師,當面邀對方加入,他說,這些在地方上有影響力的人,列他們為臉書朋友,是人際形象的強力背書。

「眉角(台語)在臉書提供了顯示『共同朋友』的這項功能,」他分享,運用關鍵第三人的影響力,是將看似虛擬的網路人際連結,變成手上一張張成交訂單的成功心法。

「你必須確認誰是臉書上買家最好的朋友,」王堅志指著iPad上的臉書頁面說,人際關係隨時在變動,列為朋友名單,並不等於雙方一定是好朋友,可能兩人昨天才剛吵過架,若沒查核,可能還會踩到地雷。為此,王堅志每天須花上一個半小時,在臉書上「巡田水」。

花小錢買白鐵螺絲贏得顧客好感,靠臉書管理人脈滾出業績,王者的業務技巧如同王堅志阿公的三面除草刮刀般,人人皆可就地取材,勝負關鍵在解決問題的關鍵思考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657

讀海通2012年報兼談大型券商競爭力 徒步十公里

http://xueqiu.com/9262363803/23416734
1,本人持有中信證券和海通證券,不持有西南證券。
2,所有數據都來源於2012年報,數據可能會被會計方法扭曲或者被操縱,請謹慎鑑別。

這次年報分析主要拿西南證券和海通比較,先把結論說一下:資產規模的差異,導致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呈現一系列差異,這些差異進而反應了不同券商的競爭力。

證券行業整體情況:2012年114家證券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294.71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4.8%,實現淨利潤329.30億元,下滑16.4%,銷售淨利率為25%。截至去年底,114家證券公司總資產為1.72萬億元,淨資產為6943.46億元,權益乘數為2.49倍。

毋庸多說,去年是很慘淡的一年,也年是證券行業發展的轉折之年。監管層多項改革措施穩步推出,創新加速,為證券業新一輪創新發展勾劃出清晰的遠景。所謂創新,就是提升槓桿水平,開拓產品線,自行經營風險。一系列創新,已經開始給參與者留下了不同的痕跡。創新,越來越依賴資本規模。

規模大帶來更穩定的營收

海通在券商行業規模實力排名第二,僅次於中信證券。從2010年初3300點到2012年末2000點,上證綜指連續三年下跌,而海通的營收和利潤保持穩定,傳統的經紀投行受到衝擊,創新和海外收入持續提升。

大型券商有能力投資多項產品線,營業收入呈現更加穩定的姿勢,海通證券全年營收結構
1,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44億,佔比48%,成下降趨勢。
2,利息淨收入21億,佔比23%,趨於上升。券商所謂資本中介服務,比如融資融券,約定購回,做市商等,無非就是提供流動性,加上合適的對沖,在低風險下賺取穩定的差價和利息,和銀行業利息差很相似。將來券商利息淨收入的比例將會越來越高。
3,投資收益20億,佔比22%。
4,公允價值變動損益4.8億,佔比5%,比例降低。
而西南證券傳統經紀、自營業務佔比高,利息收入少,且投資收益不穩定。
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 57.90%
利息淨收入 15.69%
投資收益  -19.11%
公允價值變動收益  42.82%

讓我們看看海通和西南證券的資產結構:
查看原圖這個結構對照透露出很有意思的幾個特點:
1,海通在金融資產上(交易性+買入返售+可供出售)的投資比例要遠比西南低。西南證券更依賴傳統中介和看天吃飯的自營業務。
2,海通在買入返售資產中,大部分是約定購回資金融出業務,這項業務是創新業務,相當於股權抵押貸款,搶銀行的生意。海通在這項業務上規模第一。中信買入返售資產中也有同樣的特點。而西南證券還是傳統的買賣債券方式。
3,西南長期股權投資比例大增,只是因為併購銀華基金股權,為開拓產品線而努力。海通在基金行業早就佈局完成。
4,海通在其他資產上的比例很高,這些所謂其他資產,大部分都是在香港和內地融出的融資融券資金和證券擔保貸款。西南證券作為小型券商,就沒有能力在這方面做更多投入。
規模越龐大,越有能力創新,也越容易得到監管部門的創新業務許可。
比如說融資融券,買入返售,私募股權,併購基金,櫃檯交易,結構化融資,都更容易從大型券商開始做起。

規模大帶來更高的銷售淨利率

如果單看海通5.6%的ROE,那簡直不堪入目。重倉拿著券商,如果偶說不想著牛市,那就特麼的太違心了。不過牛市什麼時候來,我也不知道。

將ROE按照杜邦分析分解後,唯一的亮點是33%的銷售淨利率。這個水平高於券商行業25%的平均水平,而且相當不錯,就連賺錢賺到手軟的銀行業,也不過如此。據最近公佈的年報,工行淨利率45%,中行為38%,農行34%,大明星民生37%(據業績快報)。

我曾在不久前一篇分析券商業績快報中的文章中專門提到了一個特點,資本規模和銷售淨利率呈現完全正相關關係。詳情請參閱:部分券商2012年度業績快報一覽,http://xueqiu.com/9262363803/22899076
查看原圖資產規模和淨利率之間的關係,可以總結為:資本雄厚的券商有能力提供更多的產品線,以較低的邊際成本實現更大規模的交叉銷售。拿著銀行股的童鞋都很推崇富國銀行,富國銀行就以能夠向客戶賣出更多的產品而著名。

規模大帶來更高的槓桿率
監管層鼓勵券商創新,主要是兩個方向,1)資本中介業務,比如融資融券,買入返售,做市商等,2)資本業務,比如私募股權,另類投資,併購基金等。這些都需要消耗大量資本。資本包括股權資本和債權資本。靠賣股票來募集資金不可持續,留存收益滾存太慢。怎麼辦?金融行業以經營風險為主,要募集資本,主要還是依賴債務融資。債務規模和資本規模有直接相關的關係。

下面只是做定性研究,下面的負債中沒有剔除不算真正負債的代理買賣證券款。
海通證券:
2012年總負債659億,金融負債268億,佔比41%,
2011年總負債523億,金融負債120億,佔比23%。
負債規模增長,金融負債的比例大幅提升。
西南證券:
2012年,總負債69億,金融負債17.7億,佔比25%。
2011年,總負債79億,金融負債19億,佔比24%。
負債規模原地踏步。
中信證券
2012年,總負債818,金融負債392,佔比48%
2011年,總負債613,金融負債158,佔比25%
中信證券規模最大,增加金融負債的能力更強。中信在年報中信誓旦旦的表示,期望在2013年將剔除買賣證券款後的真實權益乘數從1.55提升到2倍的水平。[大笑],其實即使這個水平也夠低。沒辦法,手腳捆的久了,剛鬆綁的時候,總的先活動活動手腳。

巴菲特說,有兩條提升ROE的途徑,1,以更便宜的成本2,借更多的錢。
我們的常識也是如此,我們總是能觀察到,有錢人通常可以以更低的利息借到更多的錢。這是因為規模代表著更高的信用,更低的信用成本。我相信中信借錢的利息成本會更低,有興趣的童鞋可以具體分析下。

券商行業財報的特性:
1,用綜合收益總額代替淨利潤可能會更靠譜。
2,現金流量連年負值。這個不用擔心。券商行業資產質量優良,流動性很好。只要不碰上08年華爾街那樣的崩盤局面,想要變現或者資本市場籌集新資金,是很容易的。當然,如果碰上流動性危機,關門的速度也很快。
與平常考察工商行業不同,偶考察券商,不看重現金流量指標。

估值:
什麼時候牛市來,券商值多少錢,可不可以買,這些我可不知道啊。[摊手]談估值容易傷感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030

中順年報及生活用紙行業研究 徒步十公里

http://xueqiu.com/9262363803/23660130
1, 本人沒有持有中順潔柔。
2,數據來源於年報和上市公司公告。財務數據可能會被會計方法扭曲,或者被人為操縱,應謹慎鑑別。
3,本文是本人快消品研究系列的一部分。

生活中處處用紙,擦嘴擦手擦屁股,幫老婆買衛生巾,給娃娃買紙尿褲,也沒感覺到這個行業有這麼大的市場,直到最近有一天偶然讀到恆安2011年年報,發現恆安國際居然市值千億港幣,位列恆生指數成分股。[跪了]。從那天開始,偶坐在馬桶上時再也不用無聊發呆了,就盯著那捲紙巾沉思默想。老婆買紙巾的行為也遭到我的特別關注,惹得她大為詫異。

生活用紙屬於典型的必需消費品,與經濟週期相關度不大。隨著生活水平提升,家庭和公共場所用紙的種類也越來越多。目前CR4的市場份額也就30%左右,行業集中度低。據中順招股書介紹,生活用紙行業TOP4為金紅葉(APP,世界十大紙業巨頭)、恆安國際、維達國際。我找不到金紅葉可靠的財務數據,在這次分析中先不考慮這家公司。

恆安的產品結構和中順潔柔有所不同,除了紙巾業務以外,還有毛利率超過60%的衛生巾業務。維達國際也在盤算進入衛生巾行業。我目前還不打算練葵花寶典,衛生巾難以切身體驗,所以本文專門說紙巾,並主要以維達國際做對比。作為一個業餘級的小散,我很難做專業調研,也木有相關行業經驗,只能從財報中找些讓人舒服的證據。

資產負債表
閒話少說,讓我們從資產負債表開始。偶昨天和@心燈永續William 兄說,如果一家公司有穩健的資產負債表,那麼損益表和現金流也必然是漂亮的,不看也罷。反之,如果資產負債表疑點重重,損益表必然也是疑點重重。總之就是不用看損益表的意思。呵呵,這個說法有點極端,下文我會分析恆安、維達和中順的損益表。

下圖為中順潔柔最近三年的總資產:
查看原圖中順的總資產在2011年大幅下降,在2012年大幅增加,而同期營業收入是連續增長的。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很簡單:中順潔柔2010年底IPO上市,籌集了大筆資金;2011年用超募資金歸還了大筆有息負債;2012年有息負債陰魂不散捲土重來。哈哈。從招股書披露歷史上看,公司一直都有靠長短期負債來籌集資本的「習慣」。

資產結構:
中順潔柔非流動資產佔總資產的比例為46%,
維達國際非流動資產佔總資產的比例為57%,
恆安國際非流動資產佔總資產的比例為45%。
從上面數據可以看出,這個行業的資產比較沉重,雖是快消品,但不是典型的輕資產行業。
中順的非流動資產佔比較維達低,主因還是2010年IPO募集了大量資本。隨著現金的消耗,產能的擴充,非流動資產的佔比必然進一步提升,向維達國際的資本結構靠攏。恆安非流動資產佔比較低,主要是因為運營效率高,折舊計提多,產能佈局已經較完善。

(題外話:有興趣的童鞋可以比較下青島啤酒和燕京啤酒的資產規模和結構,青島啤酒和燕京在資產規模上的差異,要比銷量上的差異大的多。除了因為運營效率外,和青啤審慎的財務政策,多計提折舊和資產減值損失有關係。百麗和星期六鞋業也有同樣的資產規模差異,同樣和百麗大量折舊有關係。按照百麗的折舊方法,他們每四年就會把工廠徹底更新一次。[大笑]。偶經常說,幸福的企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企業各有各的不幸。多看看青啤恆安和百麗這樣運營優異的企業財報,就能更加深刻的理解托爾斯泰這句話。)

從具體結構看,2012年度總資產大幅增加是因為非流動資產中的固定資產增加了62%,同時預付土地設備款增加了1億元。流動資產總額幾乎保持不變,其中應收、預付和存貨隨營收同步上升,表現還不錯。從資金來源看,負債增加了4.7億,其中有一半是來源於長短期負債。這還不算完!中順潔柔今年4月9日發佈公告,計劃籌集人民幣8.3億元中期債務。記得有個財經記者對中順剛IPO完成,手握重金的情況下還大筆發債迷惑不解,強烈質疑中順潔柔圈錢的行為。

讓我們來看看中順潔柔為什麼對資金如此飢渴,這恐怕還的從行業特性說起。
1,這個行業有銷售半徑,業務擴張伴隨著資本開支擴張。
生活用紙產品體積大,質量輕,貨值低,有非常明顯的銷售半徑。如果把一車紙巾從廣東拉去四川,成本高的驚人,恐怕沒辦法銷售。解決銷售半徑的唯一辦法,就是在本地區域建設工廠和倉儲設施。中順2010年底募集了大筆資金,到2012年幾乎全部花光。超募部分大部分拿來還債,小部分拿來補充營運資本,花錢的速度用餓狼撲食形容都不過分。這還不夠,我剛才說了,中順還需要大把的借錢!

在我研究過的快消品公司中有很多有銷售半徑的問題,比如雙匯和得利斯需要在本地收購生豬屠宰銷售。三全食品通過冷鏈從鄭州向全國發貨乃是迫不得已的行為。我從深圳零售終端的觀察中發現,三全的對手全是廣東本土對手,或者在本地設廠生產。所以三全在08年IPO後又在2011年定向增發籌集長期資本,在成都廣州蘇州天津建設工廠,呈現米字型擴張。
啤酒行業更不用說,銷售半徑更明顯。相反的例子也有,洽洽瓜子這樣在銷售區域不需要產能的,資本結構就輕的多,2012年洽洽食品非流動資產佔總資產比重為25%。我上個週末在沃爾瑪翻了半天,發現德芙巧克力在中國只有天津和嘉興兩家工廠,這也是不受限於銷售半徑的典型案例。

銷售半徑意味著擴張需要資本開支,同樣也意味著資本壁壘。葡萄酒行業對銷售半徑沒有限制,所以這兩年國產葡萄酒就被進口的散酒或者成品酒衝擊的亂七八糟。如果葡萄酒和啤酒一樣需要本地釀造,這幾年國產葡萄酒恐怕就不會那麼窘迫。

2,這個行業集中度低,CR4才30%。增長空間廣闊,大家都在跑馬圈地。
中順當前產能主要在廣東,正在向省外擴展。產能規劃是由2011年底的21萬噸提升至2013年的35萬噸,預計於2016年達到100萬噸的生產能力。隨著省外擴張,預計中順將來的運輸費用也會大幅上升。
按照我的估算,投1萬噸產能需要大概0.5-1億元。那也就意味著未來四年,中順潔柔要新增65萬噸產能,資本開支30-65億,再加上補充營運資金開支,未來幾年資本開支驚人。龐大的資本缺口靠現金流是遠遠不夠的。中順的小股東們就等著中順繼續配股增發、資產負債率大增吧。

維達的產能:年度內總產能共增加70,000噸至540,000噸,至2013年底產能將達至750,000噸,並爭取提前完成2015年100萬噸產能的目標,維達已在全國建造了7個戰略性生產基地,初步形成米字型版圖。

恆安的產能:2012年度本集團有年產能約900,000噸,計劃在2014及2015年分別增加年產能360,000及120,000噸。新產能主要分佈於重慶、湖南、山東及蕪湖,使2015年底總年產能增加至1,380,000噸。

老大恆安國際已經有衛生巾和紙尿褲業務,而且毛利率驚人。維達也要這麼幹。維達通過聯營公司維安潔控股有限公司集中嬰兒、女性及長者護理三大業務。年度內,三條嬰兒紙尿褲生產線已投產。2013年1月起維安潔控股有限公司試銷自創女性衛生巾品牌產品「薇爾"。(偶雖不是維達的股東,這裡也要批評這個公司幾句。維達將高毛利率的衛生巾業務交給大股東做,不論這項業務成敗,將來小股東必然吃虧。如果成功了,維達衛生巾業務勢必要單獨上市或者高價賣給上市公司,如果失敗了,嘿嘿,小股東們幫著大股東抗虧損,你懂的。[笑]

號稱老三的潔柔要不要做衛生巾和紙尿褲業務呢。這個可能性恐怕毋庸多言。不過如果將來中順潔柔宣稱不做衛生巾業務,倒會讓我刮目相看。如果做,又會是一大筆資本開支。

損益表
我剛才在上文中提到如果仔細觀察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可以不看。嘿嘿,偶有點言不由衷,讓我們來看看中順的損益表吧。

中順潔柔盈利的大幅增長,幾乎全依賴於毛利率的提升,同時費用率比較得當,和營收同步提升。中順、維達國際和恆安國際在年報中都將毛利率的提升歸結為紙漿價格下降。生活用紙行業作為紙漿的下遊行業,受紙漿價格波動的影響很大。這也是生活用紙行業的特性之一。紙漿是大宗商品,價格漲跌恐怕不是由中順、維達這些下游能控制的了的。

讓我們來看看紙漿供應商的情況。下圖為晨鳴紙業最近三年利潤情況:
查看原圖晨鳴紙業可以說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啊。

晨鳴為了扭轉造紙的頹勢,同時也眼紅下遊客戶日子過得很紅火,於是在2012年的年報中宣佈投入巨資進入生活用紙行業。我和@分析師鄧立君 說,這些上游的夥計恐怕搞不定品牌渠道和銷售半徑,進去恐怕只是交學費而已。在我印象中,好像不止晨鳴一家造紙上遊行業宣稱進入生活用紙行業。隨著行業巨頭產能大幅擴充和潛在供應商進入,將來這個行業的競爭恐怕會更加激烈。

過去三年紙漿價格:
2010 年 3 月,紙漿價格大幅上漲,並於 2011 年 4 月左右再創歷史新高;其後紙漿價格一直維持高位運行;2011 年第三季度開始出現下降趨勢;

上游吃糠咽菜過苦日子,下游紅紅火火好日子。[大笑]
下圖為中順潔柔最近三年利潤情況,和紙漿價格波動正相關。
查看原圖對照著最近三年紙漿價格看,中順在2011年的毛利率和淨利率是顯著低點。也就是說,如果紙漿價格上漲,中順的日子就不好過。


下圖是恆安國際的最近三年的利潤情況
查看原圖恆安的利潤率波動和紙漿價格正相關。恆安的業務是相當牛叉的。有圖有真相有數據,無需我多嘴。如果說恆安因為有高毛利的衛生巾業務而不可比,那讓我們來看看可比的維達國際。

下圖是維達國際的最近三年的利潤情況
查看原圖毛利率和中順相仿且隨紙漿價格波動,但是淨利率比中順高不少,且更穩定。

總結:
中順的財報讓我想起燕京啤酒。我曾經在分析燕京啤酒時得出結論,燕京利潤率低,現金流弱,在被巨頭協裹下投入巨額資本開支。從剛才的分析可以看到,中順的業務性質,資產結構和燕京相當類似,剛才那個結論完全可以拿過來照用。所不同的是,啤酒行業的集中度已經很高了,燕京想要翻身很難。中順還有機會當老大。(http://xueqiu.com/9262363803/23459262。鏈接為燕京啤酒的研究)
中順創造利潤和現金的能力弱且不穩定,請看下圖中的現金比率:
查看原圖現在行業集中度低,投入資本必然帶來營收增長。份額的增長應該是來源於幹掉地方性小企業,同時巨頭也開始短兵相接。在短期內,隨著資本開支增長,營收增加,股價短期內還是有機會往上衝的。當然,偶只是關注長期競爭力,對短期運行不在偶的能力範圍之內。

未來隨著紙漿的價格上漲,競爭趨於激烈,折舊增加,財務費用激增,中順的利潤增長存在著相當多的不確定。如果中順潔柔不能順利衝到前兩名的位置,按照快消品行業的規律,那他的前景將會很暗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807

證券公司信貸業務研究 徒步十公里

http://xueqiu.com/9262363803/23959897
因本人倉位中持有一個券商組合,之前寫過幾篇關於海通證券和中信證券的文章,主要是進行整體資產負債表和業務框架的研究。隨著券商創新業務的開展和槓桿率的提升,證券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必然越來越複雜,因此研究證券公司的具體業務特點變得越來越有必要。

我在"證券公司資產證券化案例研究"(http://xueqiu.com/9262363803/23888390)曾提到要寫一個系列,包括資產支持證券、併購基金、做市商制度、收益互換等當前創新業務熱點。今天是第二篇,主要是關於證券公司信貸業務。

中信證券在年報中並沒有分類列出信貸部門的收入構成,只是簡單地介紹了融資融券和約定式回購業務,而高盛的年報中則明確地提到了信貸業務,但也沒有列出具體的收入構成。2012年高盛"投資和信貸"業務分部合計淨收益為18.5億美元,佔總營收的17%,可見信貸規模也不小。詳見http://xueqiu.com/9262363803/23823484

關於股權抵質押融資,銀行和信託是主流

銀行和信託主導了股權質押市場。據招商證券研報,2012年上市公司股票累計質押 1954 次,質押 711 億股;其中 857筆股權質押在銀行,佔比 44%。在信託公司進行股權質押 871 筆,佔比44.53%。銀行信託渠道合計佔了88.53%的份額。讓我們大概測算一下質押規模,按照每股平均價格10元,質押率為50%算,711億股市值大概在7110億元,貸款價值超過3500億元。這是個不小的蛋糕。

銀行渠道特點:貸款審批嚴格,放貸速度慢。質押模式需要對公司的信用資質進行考察。即使是上市公司的股權質押貸款,也要嚴格按照銀行的放貸程序審核。針對「大小非」的限售股質押,銀行一般會採取4~5折的放貸抵押率,質押率比較低,流通股會好一些。銀行一直在股權質押市場佔據主導地位,但是市場份額佔比在持續下降,主要是最近幾年信託公司崛起速度很快。

信託渠道:因為靈活而受到青睞,特別是對房地產公司吸引力很強。相對於銀行的苛刻審查,信託公司的靈活設計為其贏得了大量的業務份額。放貸質押率估值平均在7折左右,但也因此要求更高的利息率。信託公司還往往設計一些結構化產品,讓貸款申請人的自有資產認購劣後級,通過追加股份質押,來撬動更多的融資。在銀行渠道受限同時信託能夠提供更大的槓桿的情況下,房地產更喜歡通過信託來籌集資本。

去年6月至8月期間蘇寧電器定向增發事件中,張近東及其全資子公司南京潤東投資有限公司為了完成定向增發,就先後向信託公司和銀行質押股份,獲取了巨額資金,其中主要資金就來源於三家信託公司:中航信託、北京國際信託和華潤深國投信託。蘇寧沒有披露質押率和利率,相信代價不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閔涓清問問。

股權質押市場各機構參與的市場情況:
查看原圖(數據來源於招商證券研報,信託公司份額在快速膨脹。)

蠢蠢欲動的券商

也就是最近兩年,在創新的旗號下證券公司開始發放股權貸款。券商在增量客戶及同質化的佣金爭奪上鬥爭相當慘烈,隨著股權貸款的放開,證券公司已經瞄上了近二十萬億規模的存量股權市場。

按照發展歷程分,股權貸款包括融資融券、約定式購回和股票質押式回購。隨著券商的介入,原本被銀行、信託壟斷的股權質押融資市場將呈現新的競爭格局。偶覺得證券公司憑藉其客戶資源優勢和業務運作優勢,或許將成為股權質押市場的主力。我之前說過,信託不過就是土包子,證券公司作為專業玩家,沒有理由幹不過信託公司和亂七八糟的財務公司、典當行。嘿嘿,希望持有信託公司股票的朋友不要罵我呀。

一、融資融券,這項業務已經轉向常規。

2010年4月融資融券正式推出,年底融資融券餘額約為127.72億元。2011年底,增加至382.07億元;2012年底,繼續增至895.16億元。到2013年5月23日,兩市融資融券餘額已經達到了2083.25億元。融資融券餘額在快速膨脹,如果碰上一輪牛市,發展到1萬億的規模應該都不會奇怪。

今年以來融資融券規模大幅增長,與標的證券的增加以及准入門檻的降低和資金來源擴寬有關。年初滬深股市融資融券標的股票數量由此前的278只增至500只;很多券商將融資融券的門檻降低到了20萬元甚至10萬元。2012年四季度,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開展轉融資業務,增加了融資融券資金來源。剛在香港IPO上市的銀河證券,籌集了85億港幣。據招股書說,其要將60-70%的錢拿來投入融資融券。偶可以理解銀河證券焦慮的心情。嘿嘿。

二、約定式購回

約定購回式證券交易是指投資者以約定價格向證券公司賣出標的證券,並約定在未來某一日期,按照另一約定價格從證券公司購回標的證券的交易行為。交易目的是為投資者提供不超過一年期限的短期融資。約定購回交易可以使企業獲得短期融資,以便滿足企業的實體短期經營需求。這和融資融券業務有了本質的不同,融資業務獲取的資金只能用於購買股票。

2011 年10月正式推出股票約定式購回業務,2012 年12 月上交所約定式購回交易常規化運作,2013 年1 月深交所約定購回交易上線。

約定式購回有如下特點:
1,交易效率高:2-3個交易日內即可實現資金到賬,放款時間非常快。
2,融資成本低:與信託融資、銀行質押融資相比,約定購回式證券交易融資成本更低,信託成本估計至少要在10%以上。
查看原圖3,資金用途靈活:所獲得資金用途幾乎沒有限制。銀行的專項貸款嚴格地限定了資金用途。
4,期限短:交易期限最長不超過 1年,主要用於短期周轉資金。
5,買斷式交易:需要將標的出售給證券公司。這個特點嚴重限制了標的範圍。非流通股、限售流通股和個人持有的解除限售存量股票等證券不得用於交易;銀行、信託提供的股權質押融資沒有這些限制。
6,資金來源:券商只能出借自有資金,規模受限於資產規模。
7,准入門檻:約定購回交易的客戶准入門檻是資產在250萬元以上的中小企業和個人客戶。股票質押信託和銀行股權質押貸款的客戶進入門檻都在千萬元以上。低門檻設置有助於證券公司細分潛在客戶群,形成差異化的競爭格局。

這項業務在試點期間發展緩慢。海通證券2012年報記載,其約定購回式證券交易業務規模 只有14.7 億元,排名行業第一。在2012末轉入常規後,約定購回式證券交易業務推進速度明顯加快,截至3月初滬深兩市期末待購回金額近131億元,而1月21日這一數據尚不足70億。和融資融券一樣,規模上升同樣來源於門檻放低。上市公司股東積極參與,與其較低的融資成本、更高的質押率以及相對自由的資金使用用途、辦理簡單等無不關係。目前這一業務依然無法突破5%的上限,導致融資規模受限。原因是上市公司需將股份過戶給證券公司,但證券公司自營持有單只個股的比例不得超過總股本的5%。

上述特點中4、5、6項是明顯的弱點,下面我們在股票質押式回購中將會看到有明顯的改善。

三、股票質押式回購

2013年五月,滬深交易所發佈「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及登記結算業務辦法」,意味著場內股票質押回購正式拉開大幕。相較約定式購回,股票質押回購呈現不少新特點。

1,證券公司除了可以用自有資金發放質押貸款外,還可以用其管理的集合資產或定向資產、證券公司資產管理子公司的管理資產來提供資金。專項資產管理計劃也可以提供資金來源。大幅拓寬了資金來源。
2,回購期限進一步放寬到3年。
3,和買斷式不同,質押標的不需要過戶,這就意味著放寬到限售股等,包括大股東持有的5%以上股權。將來也有可能做未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這同樣是個大蛋糕。

券商通過創新股權融資模式,將有融資需求的客戶端與日益龐大的固定收益類投資方進行對接,向資本中介服務邁出重要一步。上週五證監會提出優先發展優先股,同樣指向了固定收益投資領域,從新聞稿上看,參與建議諮詢的包括中信和中金兩家大型投資銀行。擁有眾多機構客戶的證券公司完全有可能充當一個合格的中介平台。相較約定式回購更進一步,券商開展質押式股權融資業務,將與銀行和信託形成直接的競爭關係,股權質押市場格局將重新洗牌。

與銀行和信託相比,券商開展股權質押融資業務有其自身的優勢:

1、客戶資源。投資銀行主營業務為上市股權/債券承銷、財務顧問等,對上市公司的股權分佈、持有情況、業務特徵和融資需求瞭如指掌。證券公司擁有專業的投研團隊,進行證券價值分析和持續跟蹤,對證券估值和風險認識更專業,有利於提供差異化的解決方案,降低融資成本和控制業務風險。特別是大型投行,對行業和上市公司、海外市場覆蓋更廣泛。剛才提到券商放款速度快,融資成本低,可能就是來源於對客戶比較瞭解。

2、業務協同效應。證券公司提供投融資全產業鏈一站式服務,結合分佈廣泛的營業部,可實現股權質押業務和經紀業務、投行和研究業務、投資和投資管理業務的協同發展。

這些特點對有客戶優勢和資本雄厚的大型券商相當有利。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說過看好大型券商,請參與"讀海通2012年報兼談大型券商競爭力"(http://xueqiu.com/9262363803/23416734)。

大型券商的競爭優勢反映在財務指標上,讓我們看看下表,部分券商2012年資產規模和銷售淨利率的關係:
查看原圖可以明顯看出資產規模和銷售淨利率呈現正相關,規模越大,銷售淨利率越高。這實際上就是依託資本規模優勢和協同效應的體現,以更小的邊際成本交叉銷售更多的產品,形成了一站式服務。隨著創新的發展,產品線的豐富,大型券商的業務條線協同效應將會更加明顯。

在創新大潮面前,中小券商包括未上市的大型券商相當焦慮,幾乎所有投行都在年報中表示要做大資產負債表規模。據證券日報報導,今年以來券商四處找錢欲融資1512億元。小型上市券商只能通過配股定增籌資,大型上市券商如招商證券和廣發證券等就可以通過短融券和公司債籌資,沒有上市的大型券商,都在積極籌備上市,銀河已經在港股成功IPO,估計申萬,國泰君安和國信也在積極籌備。中信證券這樣綜合優勢最明顯的,除了短融和公司債,還可以通過發行低息美元債降低資本成本。

雪球上談論投資銀行的不多。請@盧山林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香草子 @湯詩語 @三樂三樂 @天天靜心課 兄指點,期待有朝一日在投資銀行領域也能形成像談論銀行一樣龐大的勢力。[大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097

安莉芳控股及女性內衣行業 徒步十公里

http://xueqiu.com/9262363803/24264476
1,本人沒有持有$安莉芳控股(01388)$ ,也不做推薦。
2,數據來源於年報。財務數據可能會被會計方法扭曲,或者被人為操縱,應謹慎鑑別。
3,本文是本人快消品研究系列的一部分。
4,本文涉及估值比較,請謹慎參考。
5,我希望儘量全面一點,但是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我希望能將重點放在分析盈利來源上。

偶已經研究過紙巾和衛生巾、女鞋,今天研究下女性內衣,是不是在成為東方不敗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雖然沒有在快消品股票上賺到錢,不過研究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以前逛超市和商場見到女士用品店面和櫃檯,偶都是繞著走,現在則直奔而去,大大方方地挑挑揀揀,看商標,看產地,看價格,只看不買。店員也很少來打攪我,估計是伊不知道該和我說點什麼。

這次從安莉芳控股入手分析,難度很不小,因為幾乎沒有其它上市的女性內衣品牌,網上行業數據也少的很。香港有個生產內衣的上市公司黛麗斯國際,不過主要是以OEM出口為主,沒有自有品牌,沒有參考的價值。

看完安莉芳控股近兩年的年報,讓我產生了幾個疑惑:1)安莉芳的估值和同類時尚女士服飾用品等差異很大。2)毛利率不是一般的高,相較之下淨利率就很一般。3)整個女性內衣產業集中度很低。

安莉芳的利潤率

查看原圖
在偶觀察過的日常快消品中,安莉芳的毛利率相當高,平均在80%以上,比五糧液還強悍。可是奇怪的是,安莉芳的估值水平在服飾時尚類快消品裡卻不高。安莉芳的縱向一體化商業模式和百麗$百麗國際(01880)$ 非常相似。偶曾寫過一篇小文分析過星期六、百麗和女鞋行業。(請參閱:http://xueqiu.com/9262363803/23721987)。這種縱向一體化的商業模式主要特點如下:

1,縱向一體化,包括產品研發、採購、生產製造、分銷及零售。
2,業務地位和百麗非常相似,都是行業領導品牌。
3,主要在百貨商場自營銷售。2012年安莉芳76.4%在百貨商場的銷售專櫃,7.9%在零售店舖。
從營銷模式來說,自營、特許加盟是維護品牌、發展品牌強有力的營銷模式,自營可以給客戶帶來強力體驗,控制渠道。批發和代理是擴大銷量的強有力的營銷模式。從零售業態來說,百貨公司、專賣店是維護品牌、發展品牌強有力的方式,超市/大賣場和多品牌店是擴大銷量的有力的方式。等下我們就會看到女性內衣行業營銷模式和零售業態比較複雜,和品牌女鞋行業大一統的商業模式相當不同。
4,多品牌策略。安莉芳經營六個品牌─ 安莉芳、芬狄詩、COMFIT、E-BRA、安朵及LIZA CHENG,各針對不同年齡及消費力的顧客。比如競爭對手愛慕也一樣,旗下擁有四個子品牌:「蘭卡文」、「愛慕」、「愛美麗」以及「心愛」。其中,「蘭卡文」、「愛慕」和「愛美麗」針對高端市場,適合成熟的中產階級女性以及年輕、充滿活力的女孩,「心愛」則主要針對網購消費者。
5,業務主要在大陸進行。截至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本集團共有2,121個零售點,包括在中國大陸、香港及澳門1,932個百貨公司專櫃及189個零售商舖。中國大陸2012零售額 94.7%, 2011 零售額93.8%。

雖然商業模式很相似,都是從事女性時尚服飾產品運營,安莉芳的估值水平和百麗相差很大:
查看原圖
PB部分反映了資產價值,安莉芳資產負債表上最重要的營運資產就是存貨了。存貨佔總資產比例為27%,最近兩年存貨周轉天數分別為546天、633天。這個數據絕對要嚇你一跳。我在分析星球六女鞋時就已經被400天以上的存貨周轉嚇倒了,沒想到還有更狠的。雖然自營模式會導致大量的貨物積壓在零售環節,但是也沒有必要存貨這麼多的庫存在店裡呀。是什麼原因導致這麼低的周轉率?有業內專家說,內衣因為分顏色、杯型和碼數的區別,通常一款產品每個類別都生產一件往往就會有幾十件甚至上百件。很顯然如果直銷的情況下,顧客絕對不可能按照顏色、杯型和碼數整齊的購買,這樣就很容易造成庫存壓力。這樣解釋貌似合理,但是600天也太長了。沒有比較,我也沒法分辨,哪個朋友有競爭對手的數據,請不吝賜教。

PS反映了營業收入市場價值。安莉芳的PS只有1倍,難道市場不看好安莉芳的營收增長?中國內衣市場目前年銷售額已達1000億元以上,且每年仍以近20%的速度增長,被稱為服裝行業最後一塊黃金市場。

女性內衣市場規模應該很大。偶目之所及,貌似女性沒有不穿的bras的。要說不穿,在國外還真有這麼一小部分女性不穿。有圖有真相,請往下面看。下圖雖然養眼,不過真不穿的話不知道方不方便啊。這個圖例還是比較和諧的,偶爾還有無上裝運動(GoToplessMovement),從新聞上看,要麼是政治抗議,要麼是爭取與男性平等的袒胸示人待遇。(這點非常難以理解啊。)如果女士們都這麼做了,安莉芳的股東們估計就得瞪眼了。嘿嘿,我說的是股票,不是瞧人家胸部。
查看原圖
檢查2012年安莉芳的損益表,可以看到拖累淨利率的最主要是銷售及分銷開支。
查看原圖(或然租金是指商場按照銷售額的固定比例拿走的部分)

錢都被百貨商場賺去了。大家都知道商業地產房租漲得很厲害,我只是奇怪為什麼像天虹這樣收這麼高的地租的還是不賺錢呢。在人工方面,安莉芳零售環節的工資較上年支出只增長了7.7%,遠低於營收17.7%增長。在當前人工費用上升較明顯的情況下,安莉芳是怎麼消減人工費用的,會不會消弱競爭力?

雖然Bras和女鞋不同,百麗和安莉芳在其它方面都很相似,讓我們來看看百麗的損益構成:
查看原圖大家都在同一個商場銷售,都是賣女人的東西,百麗銷售分銷開支只有33.7%,比安莉芳控股的開支60.6%低很多。這差異也太大了。安莉芳有沒有出老千的嫌疑啊,據說香港老千股可不少。先撇開陰謀論,我猜這可能是因為內衣貨值小,消費頻次低,對商場的議價能力弱,店面分攤成本的能力差。任志強說bras比房地產還賺錢,讓他用個胸衣吊死去吧。國內內衣品牌有個顯著的特點:單品牌單品類,缺乏全品類內衣品牌。各種類型內衣有不同的牌子,只能開單店。比如說保暖內衣就是三槍、鄂爾多斯,情趣內衣就是夜火,枕邊遊戲,功能內衣是萊特妮絲,婷美。雜而分散,沒有強勢全品類品牌。維多利亞的秘密,單品牌,多品類,就可以開大店,逐步改善店效。保暖內衣可能秋冬賣的好,文胸夏天賣的好,有季節互補性。如果不能開大店,很難持續攤薄店租和人工,提升店效。

撇開女鞋,在同種商品上有個合適的對比標的:LTD。LTD?不知道沒關係,我幾天前也不知道。維多利亞的秘密,總知道吧,嘿嘿。"維多利亞的秘密(Victoria『s Secret)對於性感美豔的定義早已昭然若揭,天使的長發自然微卷,像剛剛睡醒尚未梳洗或才經歷一場完美的性愛。"(這句話真是讓人浮想翩翩啊,具有學者考證,蒙娜麗莎的微笑那麼迷人,可能就是因為才剛剛經歷一場完美的性愛。白居易說什麼來著,云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不说了],偶想多了,晚上要失眠了。)LTD有兩個業務分部, Victoria'sSecret and Bath & Body Works。Bath &Body Works主要是指沐浴用品及香水。」維多利亞的秘密「佔營業額大部分,而且年報也沒有提供足夠的信息可以將這兩者拆分,我就合併在一起計算,應該大差不差。

安莉芳和LTD的估值差異:
查看原圖LTD由於持續大額分紅,導致淨資產是負的,ROE和PB已經失去了意義。

安莉芳和LTD的估值PS上差異不大,PE上差異很大,要知道LTD這樣的龐然大物,營業額已經增長緩慢了,而安莉芳Revenue收益CAGR是 19.7%復合年增長率。

查看原圖維多利亞的秘密這個牌子太值錢了,連租賃費都花不了幾個錢,是不是商場爭著LTD入住呢。這578百萬美元中,絕大部分都是零售店舖租金,而且是固定費用!
查看原圖表現費(contingent)佔比很低,意思是說即使多賣貨,也不用多交房租。安莉芳就得老老實實的按照營業額的百分比交房租。有人說了,那不是少賣貨少交錢嘛,嘿嘿,少賣貨少交錢?有最低房租在那裡候著你呢。
要想提高淨利率,通過消減房租估計不靠譜,還得靠提高店效。安莉芳有沒有能力提升店效?提升店效要靠廣告,有沒有能力投入廣告?在營銷手段上,偶猜測安莉芳也老化了。那個logo看著就土了吧唧的。競爭對手們倒是奮起直追。最近幾年愛慕做得不錯。.2006年上映的滿城盡帶黃金甲,相信讀者都還記得。別的我也記不住了,就記得當年有影評說,只見螢幕上波濤洶湧,哈哈。據說愛慕為《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女主角鞏俐提供了定製的內衣。我就不上圖片了,去找度娘吧。

為什麼這個行業集中度如此低?

內衣被譽為「女性的第二層肌膚」。同樣都是貼身用的東東,衛生巾的行業集中度就很高。安莉芳的低估值,可能和企業規模、行業特性、行業集中度有關係。港股作為比較成熟的股權市場,通常對小公司給予的溢價並不高。從品牌聲譽、淨利率和營收增長這些財務指標看來看,安莉芳並不差。安莉芳集團由鄭敏泰先生1975年創辦於香港,2012年旗艦品牌安莉芳連續第十七年獲得「全國市場同類產品銷量、銷售額、市場佔有率第一名」的殊榮,蟬聯「中國文胸行業標誌性品牌」及「香港名牌」兩大榮譽。發展了幾十年的知名牌子,排名行業第一的安莉芳營業額不過才20億港幣,這樣的規模在女性用品各個細分市場中,實在不值一哂。

按照中商網發佈的2011至2015年中國內衣行業現狀調查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未來我國女性內衣市場零售額年均複合增長率保持在10%以上,預計到2015年女性內衣市場零售額將達到1300億元。

雖然市場很大,可整個內衣市場呈零散型產業結構,集中度低,無絕對領導品牌。主要競爭者僅佔整個市場規模的不到5%。主要品牌參與者包括愛慕Aimer(中國) 、安莉芳Embry 、法曼兒Farmanl(法國) 、華歌爾 wacoal(日本)、古今內衣Gujin  、黛安芬 Ttiumph (德國) 、曼妮芬Maniform(中國)  、婷美 Gracewell  、維多利亞秘密 Victoria's Secret、戴安娜 Diana(中國)等。(過幾年可能就有國產內衣品牌在A股上市)

內衣市場的競爭激烈程度,遠遠超過其他行業,目前中國的內衣市場,女士內衣佔到了60%,成為整個內衣市場的重中之重。據無法考證的數據來源,2010年零售內衣總額為1100億元,其中品牌內衣只佔到168億/16%,即使這16%中品牌還充斥著幾十個品牌,二三線小品牌多如牛毛。
查看原圖
分散的行業集中度讓我想起了家紡行業,在券商的研報中,家紡行業市場空間同樣廣闊,但是品牌集中度很低。記得雪球上有個帖子@蘭權資本  ,專門討論了家用紡織行業集中度的問題,得出的結論是不樂觀。我覺得女性內衣行業和家紡行業也相當類似。中國是服飾紡織鞋履製造業大國,產能極其豐富。沒有資本壁壘,設計可以抄襲,進入和退出壁壘極低,同時毛利率相對較高,越來越多的中小公司湧入。這些小公司運營成本遠低於品牌化、追求體驗的安莉芳們,產品同質競爭嚴重,最終陷入無休無止的價格戰。這些小公司無力做品牌,只能在大賣場低價傾銷,導致消費者對價格太敏感,品牌忠誠度低。而且大型大賣場經營不同種類的產品,囤積量大,集中買賣,成本低廉,這是也專賣店不可比擬的。

上個週末我在沃爾瑪女性內衣部門看了半天,觀察到女性文胸從19元到49元一件,玲琅滿目。幾十元一件可以搞定的,為什麼要花幾百元去專賣店買品牌內衣呢。可能也有人會想,那麼一點面積,需要那麼多錢嗎?當然,我不是看不起大家的消費能力,我只是覺得在當前的現狀下,這個行業要想快速提升產業集中度,難度相當大。這段話和@蘭權資本 意思是一致的,我的文章可以不看,他的帖子不能不看:http://xueqiu.com/6209619946/24012202
查看原圖
當然,我們也不必太悲觀。畢竟品牌才是創造價值的核心動力,這也是我研究快消品的目的:識別品牌價值。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女性消費者對於高品質內衣強烈需求。內衣廠商們開始了表現人體美的新的探索,從注重內衣的功能性轉向注重外觀魅力。如今,內衣和外衣之間的區別已模糊不清,未來穿衣趨勢可能是越穿越少,內衣外穿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品牌只會更加值錢!

最近在深圳地鐵上看到了都市麗人的大幅廣告,這是好現象。2012年,都市麗人簽約台灣第一美女林志玲,引起業內和娛樂圈的熱議。http://domestic.kankanews.com/focus/2012-09-17/1529934.shtml。讓我們來放鬆一下吧。據說這個廣告被央視禁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268

中集集團金融業務 徒步十公里

http://xueqiu.com/9262363803/24408369
1,本人持有$中集集團(02039)$
2,數據來源於年報和公告。財務數據可能會被會計方法扭曲,或者被人為操縱,應謹慎鑑別。
3,我不喜歡談論估值,包括本文在內的所有探討都將把分析重點放在盈利驅動因素上。

持有中集近6年,從中集A到B到H,一路走來,感慨良多。當年幾乎同步買入中集和伊利,事後看來,如果伊利能像中集這樣堅定持有到現在,偶在股票市場的命運恐怕要比現在好的多。過早賣出伊利的錯誤根源還是在於對長期持有和企業價值來源認識含糊不清。

2009年次貸危機最深入的時候,中集主營業務集裝箱一整年都木有訂單。你甚至覺得,工廠明天可能就會關門。按照流行的說法,這個時候買入需要勇氣。不過事後看起來,如果能夠清晰地認清楚價值所在:1)世界貿易還需要集裝箱嗎?2)中集的地位動搖了嗎?如果有清晰肯定的回答,那麼買入自然就是順理成章的事,和勇氣無關。當然,估計有人會說,你也就是事後諸葛亮,事前豬一樣!比如說現在,你說中集是不是到了週期性的低谷?你說!你怎麼不吭聲了?哈哈。

早就知道中集是週期股,營收和股價顛簸的厲害,可也就是最近兩年隨著視野的逐漸開闊,才更深入理解週期的含義。集裝箱在淡旺季中的價格波動就可能高達百分之十幾,更不要說在幾年一次的供求週期內。這個現象在伊利這種零食飲料、日用品類快消品中基本上是見不到的,見到的只有年年換包裝、漲價。集裝箱這類無差異產品,只有供求規律起主導作用。需求旺盛,就得漲你的價,需求不足,為了保持運營平穩,只能降價吸引顧客,品牌價值作用小,客戶毫無忠誠度可言。

按理說,我對中集應該更熟悉些,老早就想寫篇分析文章,卻始終沒動筆,主要就是因為他的業務條線太龐雜了,好像狗咬刺蝟,只能齜牙轉圈乾瞪眼。
查看原圖轉了幾圈,總算找到了下口的機會。相信關注中集的朋友一定注意到如下一則消息。據7月3日中集公告,中集租賃與大連船舶重工簽署了集裝箱船建造合同,建造7艘8800標箱的集裝箱船,每艘合約價為8500萬美元。同日,中集租賃香港與MSC下屬公司簽署了期限為204個月的集裝箱船融資租賃合同,將上述7艘船舶租賃給MSC。中集租賃的收入主要來源於船舶租金及其期末余值買斷款。其中,每艘船舶日租金2.5萬美元;在租船協議屆滿時,MSC下屬公司將以每艘船舶2150萬美元購買所有船舶。中集除了提供融資,還為客戶提供船舶設計服務。

根據公告中透露的數據,在不考慮稅收,折舊和營業成本的情況下,我粗略計算了這項投資的內涵報酬率為8.7%。(水平很臭呀,不知道算錯了沒。[好困惑])如果中集的這個租賃項目採用槓桿租賃的做法,全部靠負債來籌集資本,根據中集年報,於 2012年 12 月 31 日,長期借款的加權平均年利率為 3.24%,應付債券的票面利率在4%-5%,平均長期負債成本大概在4%。這樣的話,中集大概能夠賺到4.7%左右的利率差。別小看這個小小的利率差,投資銀行股的朋友應該都知道,2012年招商銀行淨利差2.87%,民生銀行淨利差為2.75%,這麼小的利差下,銀行業的淨利率就已經高達30%。

關於融資租賃,中集還有另外一條消息。2012年9月22日,中集集團公告稱將斥資52億元新造10艘超巴拿馬型集裝箱船。這10艘船2014年交付後,將以融資租賃的方式交給第三大班輪公司法國達飛輪船運營。中集在造船業低迷,船價很低之時進入船舶租賃業,應該是賺了個大便宜。(@價值投資學習者吳賠 兄對船價和航運業很有研究) 剛剛從中國遠洋卸任的魏家福曾預測航運業上一個上行(下行)週期為七年。那麼,以2008年作為下行週期的開始,則航運業至少要到2015年才有望復甦。而中集集團上述兩個船舶租賃項目的交付時間分別是2014年和2015年。

中集集團對金融業務的定位很清晰:協助集團產業戰略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和競爭市場目標的實現,致力於構建與集團全球領先製造業地位相匹配的金融服務體系,成為集團利潤的增長點。公司致力於發展融資租賃、經營性租賃和其他相關業務等,使中集金融與中集製造無縫對接,促進本集團裝備製造板塊的設備和服務銷售,為客戶提供「全鏈條、全產品線的融資解決方案」。

除了提升收入和利潤率以外,我猜中集還有一條理由沒有提:老闆的面子[大笑]。本文開頭我提到了集裝箱行業的週期性,雖然在深圳,我從沒參加過中集的股東大會,據說麥伯良在股東大會上受小股東追捧的程度和股價正相關,年年在當紅大明星和過氣明星之間不停波動,估計心情鬱悶的很。麥伯良這十年來反覆提出要慰平業務波動。@曹丹

中集連續投入上百億巨資大舉進入融資租賃領域這件事讓我想到了GE CAPITAL。西格爾在投資者的未來這樣描述通用電氣,「通用電氣是唯一一家從最初到現在都位列道瓊斯工業指數的公司,即使如此也只是因為通用電氣將重心從製造業轉移,推出GE CAPITAL和傳媒巨人NBC,才跟上了經濟發展的步伐。」看來GE CAPITAL為GE的長期表現立下大功勞。

每次寫文章的時候我都喜歡傍大款做標竿分析。(標竿分析是我三板斧中的一招,另外兩招分別是杜邦分析和胡扯。)之前分析中信證券,說中信證券要做「中國的高盛」,有朋友對我不滿,認為我是意淫,其實這句口號是中信高管自己喊出來的,和我無關。這次又榜上GE,真是寫的熱血沸騰呀。不過這次如果再有人說我是意淫可就一點兒也不會冤枉我了,因為在持續跟蹤中,我從來沒有聽說中集高管把GE作為標竿。如果撇開規模,中集和GE在以下幾個方面其實非常相似:
1,業務龐雜,涉及集裝箱,車輛,能源化工裝備,海工造船,房地產等
2,通過收購多元化。中集的收購多了去了,這麼豐富的題材,A股小散都不炒的。
3,公開宣揚在所進入領域爭取業務第一的目標
4,大力進入金融服務領域。只這兩單船舶融資租賃業務就涉及近百億元規模。中集2012年末總資產規模不過600億元。

先來看看GE CAPITAL的基本情況:通用電氣金融部門主要為通用電氣消費品和工業產品的銷售與批發提供融資服務。當前業務範圍包括商業信貸和租賃,消費者信貸,房地產,能源金融服務。商業信貸和租賃服務主要是指:為包括製造商,分銷商和最終用戶在內的客戶提供用於各種設備和主要的資本資產的抵押貸款、租賃和其他金融服務。這些資本資產包括應用於建築,製造,運輸,媒體,通訊,娛樂和醫療保健行業的飛機、車輛和和其他設備。通用電氣工業部門主要產品為發動機、能源裝備,大型醫療設備這樣的大額資本品,擁有大量的客戶之後,通過信用銷售的形式向客戶提供融資賺錢。中集這次榜上世界排名第二第三的班輪公司,是順理成章的結果。說不定將來馬士基也來找中集做租賃船舶呢。

據通用電氣2012年年報,GE CAPITAL 營業收入460億美元,佔當年營業總收入31.2%,2011年和2010年分別為 33.3%和33.3%。 營業利潤為74億美元,營業利潤率16%,超過工業部門利潤率。GE工業部門營業收入為1028億美元,營業利潤為155億美元,營業利潤率為15%。GE Capital總資產5392億美元,佔GE總資產$ 6853億/79%,資產佔比遠高於營收佔比,金融行業靠資產規模賺錢,金融部門資產規模要比工業部門大的多。(上述數據計算沒有考慮業務分部內部收入抵消,可有會有點誤差。)

GE CAPITAL的實力相當不俗。前幾天財富雜誌公佈世界500強名單,入圍門檻達到232億美元,GE CAPITAL的營收和排名第220位的思科旗鼓相當。即使在金融行業,GE CAPITAL和其他發展上百年的華爾街金融巨頭相比也毫不遜色,甚至比高盛還強悍。高盛2012年營業收入342億美元,銷售淨利率21%,總資產9386億美元。(我曾分析過高盛的財務數據:http://xueqiu.com/9262363803/23823484)
查看原圖可資對比的是,中集金融業務2012 年實現營業收入 7.04 億元人民幣,實現淨利潤 3.70 億元人民幣,營業收入佔2012年總收入的1.3%,淨利潤佔到總利潤的19%。這可比辛辛苦苦造集裝箱強太多了,沒有環保問題,不用為招聘熟練工人發愁,不用蓋大工廠。中集上市20年,年平均毛利率15%,淨利率6.6%,就這樣的盈利水平,還成就了中集這個滬深藍籌股。如GE一樣,中集在金融業務上同樣消耗了大量資產。中集投放在融資租賃業務上的資本在資產負債表上表現為長期應收款和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長期應收款幾乎全部是融資租賃款,約25億,加上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 16億,合計約40億元,佔2012年中集總資產630億/6.3%,資本佔用比例要遠高於營收比例。將來隨著金融業務規模的擴大,相應的資產規模佔比將進一步提升。下面我會簡要討論下資金來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下中集資產負債表的股東權益組成,股東權益中最大的部分是盈利留存。中集發展到今天,相當對得起大小股東,除了持續分紅外,還留下大量的盈利以發展規模。不過雖然中集有良好的傳統,將來要是只靠留存收益來拓展金融業務,那就太吃力了,怎麼辦?借錢!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讓我們先看看GE CAPITAL的發展簡史。我沒有單田芳的口才,資料也從網上抄來的,你們將就看看了。

通用電氣的金融業務發展可分為三個時期:
1929大蕭條期間,隨著投資者和消費者支出減少和失業增多,通用電氣的銷售額和利潤大幅下降。通用電氣於1932年成立了通用信用公司,通過向顧客提供信用服務以幫助通用公司的電器經銷商銷售他們的冰箱和電爐。

中集發展金融業務的背景和GE CAPITAL非常相似。中集的產品如集裝箱,車輛,能源和海工裝備業務,都是大額的耐用資本品,在09年次貸危機發生後,客戶的資本支出減少,對中集的業務造成了很多困惑,至今集裝箱業務也沒有恢復到次貸危機之前的水平。靠市場份額已經無法保證穩定的盈利來源,比如中集已經在集裝箱行業佔有全球50%的市場份額,很難進一步增長。這樣的背景促成了中集的產融結合的轉型。據年報介紹,融資租賃已經不同程度地參與到能源、化工及液態食品裝備業務、道路運輸車輛業務、模塊化業務之中。業務投放金額呈現高速增長。2011年公司業務投放金額接近60億人民幣。2012年全面介入海洋工程項目,逐漸形成國內創新型海工租賃模式。當前金融行業的改革,目的在於降低商業銀行所涉業務的風險,其中一個關鍵點是要大力發展非銀行金融業務。這為中集租賃這樣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會。

1960~70年代的轉型與過渡期。60年代通用電氣信用擴展經營範圍,為履帶牽引機的結構設備提供經費,到了70年代末,通用電氣信用公司開始變得多樣化,不過規模依然很小。

1980年代以來的快速成長時期。80年代後期,惡性通貨膨脹加上石油價格上升,極大地削弱了美國產品的競爭力,傳統製造業開始走下坡路。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韋爾奇敏銳地意識到,價值增長的潛力已轉移到下游服務和融資活動上,利潤正從產品本身移往產品售出以後。在傑克·韋爾奇的大力推動下,通用資本與工業部門的關係越來越密切。傑克·韋爾奇改變了通用電氣的價值獲取機制,提出了為客戶提供全套解決方案的口號,也就是要為客戶提供產品以外的服務,其中最主要的是金融服務。中集的喊的口號「全鏈條、全產品線的融資解決方案」是不是和GE很相似呢。

GE CAPITAL為GE旗下其他子公司的客戶(如航空公司、電力公司和自動化設備公司)提供大量貸款,為其與客戶簽定大宗合同鋪平道路。1993年大陸航空公司涉臨破產,GE CAPITAL及時提供貸款,幫助其重返航空業。大陸航空用這筆貸款購買了大批飛機,而這些飛機多數採用的是通用電氣的發動機。難怪有人說,「對通用電氣的工業部門來說,資本公司是他們打擊競爭者的彈藥庫。「 這個協同效應相當好理解,中集和MSC、達飛簽署了兩單集裝箱船舶租賃項目,相信將來配套的大量集裝箱訂單也將由中集來執行。中集在集裝箱業務領域最大的競爭對手勝獅貨櫃,由於缺乏資本,就很難以這樣的方式銷售集裝箱,至少我是沒有從媒體上看到這方面的消息。

通用電氣發展金融業務的成果顯而易見。金融部門的盈餘佔總盈餘的比率,已由1981年的20%,上升至1986年的29%。到1991年時,通用電氣金融的利潤已經佔到集團總利潤的30%,2001年這個比例又進一步上升到40%。在2008年的次貸危機中,GE CAPITAL遭到沉重打擊,不得不向巴菲特求助。市場指責GE過於依賴GE CAPITAL,偏離了工業製造核心,這些指責迫使GE收縮了金融部門,即使這樣,2012年GE CAPITAL仍然為通用電氣提供了31%的營業收入,32%的利潤。

除了向金融領域轉移,通用電氣的經營重心已經從核心電機製造業轉到高科技及服務業。中集也一樣,通過收購來福士向高端製造領域轉移,中集安瑞科營業收入中也出現了大量的工程項目服務收入。關於服務業務,有機會我再單獨開一篇。

發展金融業務,需要龐大的資本來源。通用電氣的權益乘數為5-6倍,這在傳統的製造行業是令人難以置信的。GE CAPITAL依賴於母公司的龐大規模和信譽,從資本市場籌集了大量廉價資本。在次貸危機前GE享有的最高3A評級令其借貸成本很低。這正是GE的精明之處:它生產從渦輪機到燈泡等種種實在的產品,雖然GE資本佔到其收入份額的30%以上,但面對評級機構,它仍然是一家有著無數固定資產的工業企業,這幫助維護了它的信用等級。

剛才我們分析過,中集金融資產佔總資產的比例在上升,資產負債率也在逐年上升,從2006年的48%上升到2012年的65%。中集在融資上來源相當順暢,和多家大型銀行,比如中國銀行,國開行,進出口銀行,招商銀行,匯豐銀行渣打銀行開展全球合作。中集通過多樣化的債務工具(包括境內中期票據、境外銀團貸款、綜合銀行授信等)在直接和間接融資市場中尋求低成本中長期資金,剛才分析中集負債的時候,可以看到中集的長期負債成本並不高。和GE一樣,這同樣要歸功於自身及大股東的龐大規模和資金實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商業租賃之外,GE CAPITAL在承做槓桿租賃、槓桿收購的方面領先同業。沒有GE CAPITAL的存在,GE工業增長每年約和GDP持平,併購一直以來支撐了GE的高增長,而GE CAPITAL就是GE收購的有效工具。GE CAPITAL享有通用電氣集團實力帶來的威望,具有三A級資信等級和成熟的國際運營經驗,這為它進行以增長為目的的收購以及打入新興市場鋪平了道路。中集也是通過收購快速發展業務,最近五年大型收購案例包括車輛,中集海工,中集安瑞科,振華物流集團,還有其它一系列小型的收購項目。不過中集的金融業務現在還只侷限在融資租賃領域,並不能為收購帶來多少幫助。順帶說一句,中集的這些收購除了安瑞科以外,效果都不咋地。也許我們還需要耐心等待。中集安瑞科股價暴漲,市值都快超過母公司了。不知道中集的股東們心裡是什麼滋味。[大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311

如何用O2O的方式,幫助餐館突破距離消費者的「最後一公里」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528.html

從家到餐館中間隔著一萬個懶惰。

今天,人們在出門吃飯之前早已習慣了先用大眾點評查餐館,甚至還能順便獲得一些折扣;與此相對的是,叫外賣的體驗卻似乎十年如一日,沒什麼顯著變化。其實,在這些年裡,這種情況正在悄然發生改變。

孟超是外賣網站「外賣庫」的創始人,2009年他還在做其他項目,進度很緊張,整個團隊每天的吃飯問題基本都靠外賣解決,他們發現手上沒什麼留下來的外賣單,於是只能叫麥當勞、肯德基這種快餐,但吃一段時間就膩了,想找點別的。那時候他在學校已經接觸過一些外賣訂餐網站,於是上網看能不能找到。找了一圈後,最後只在一家網站上找到兩家外賣店,並且叫了後發現還不好吃。

3年過去,外賣這件事再也不是當初的樣子了。打開外賣庫,點擊「附近外賣」,周邊的大小外賣店按照距離順序一溜排下來,隨便找一家點進去,就能看到這家店的菜單和起送價格。選好餐品後,可以直接撥打電話訂餐。

而在其他應用中,連打電話這步都可以省去。「餓了麼」是一家上海的創業公司,他們已經支持部分餐館的在線下單。打開網頁或手機應用,選擇一家餐館,花幾秒鐘勾幾個菜,點擊提交,那頭的餐館就能看見,開始製作並將食物送到你的手上。

在「吃喝的最後一公里」這條路上,還有人提供更一站式的服務,比如「點我吧」。這是一家起源於杭州的第三方外送公司,他們也有自己的網站和應用,你只要花幾秒鐘在上面下單,剩下的都由他們完成:先通過一套系統通知餐館訂單情況,再由外送員上餐館取餐,並送到消費者手中。餐館自己送餐往往無法保證服務質量,相比起來,點我吧的服務更標準化。

除此之外,這個領域還出現了其他新模式。比如偏傳統產業玩法的友寶,他們通過鋪設互聯網自動售貨機,解決白領的吃飯問題。還有去年才成立的連咖啡,他們只送咖啡,卻又不僅是一家咖啡外送公司。

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在《禮記》裡寫「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吃喝是人最基本、最頻繁的需求,一堆人瞄準這個需求,都向著吃喝的最後一公里發起衝擊。儘管現在一切都還剛剛開始,但已經看到了值得關注的方向……

輕公司的平台夢

「到最後大家都是殊途同歸,只是做的順序不一樣。」孟超說,他在後面又很嚴肅地加了一句,「但是順序很重要。」外賣庫只提供外賣信息,它已經有35萬用戶,收錄2萬家餐館信息。

他所指的「殊途同歸」,用點我吧上海公司總經理蔣磊的話說,就是「做平台」。點我吧除了送外賣外,也涉足超市和跑腿業務,最終想成為「本地化生活服務平台」。目前,它在上海已經跟700多家門店合作,每天訂單量2000左右。維持這個業務的是140多名員工,其中70%都是配送人員,而外賣庫一共只有5個人。

這是一家輕公司。在外賣行業,當其他公司都在紛紛開拓線下的時候,它選擇先從線上做起。

其實最開始,孟超也嘗試過做線下。最初他一個人跑遍北京1000多家外賣店,一點一點把信息搬到互聯網上。之後,他也嘗試跟一些外賣店談合作。

每家外賣店都要發傳單,不僅需要印刷成本,還得僱人去做這件事,按照孟超的計算,一年下來需要9000元左右。「如果放在我的網站上,一天收10元,一年才3000元,而且很省事兒。」孟超抱著這樣的想法去跟外賣店老闆談,卻發現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

「外賣店老闆的群體跟一般群體不一樣,比如跟Costa這種連鎖店談,他們本身會對廣告這件事感興趣,而外賣店老闆則對廣告沒有概念。」 孟超說。不僅如此,外賣店老闆還會問一些讓人哭笑不得的問題,如「你那網站上還有別的店,大家去了別的店怎麼辦?」而為了一單幾千塊錢的生意,不僅得專門安排一個人去跟進,而且幾乎不可能見一兩次面就達成合作。「我們沒時間做這件事」,孟超很快就放棄這條路。

即便如此,把餐館菜單搬上網也不是一件輕鬆事,外賣庫曾有10多名市場人員,他們的主要工作內容就是去一個個餐館拿外賣單,但後來孟超把他們都辭退了。

「這要感謝移動互聯網」,2012年下半年,外賣庫推出移動端,目前已經有30萬下載量。其中有一個欄目叫「外賣星探」,用戶在餐館用餐時,順手拍下餐館的菜單並上傳,經審核通過就可獲得2元獎勵。

「UGC」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這讓人想起大眾點評早期的模式,都是將用戶的價值用UGC的方式釋放,並以滾雪球的方式不斷壯大。目前孟超已經基本放棄網頁端,精力都投在移動端上。

一直以來,外賣行業都沒有一個大平台,這跟該行業的特殊性有很大關係。由於外賣生意的時間跟餐廳生意的高峰期重合,當餐館很忙的時候,平台控制不了餐館到底能不能按時出餐。而整個中國餐廳的信息化程度很弱,基礎設備非常不完善,平台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建設,卻受限於餐館從業人員水平,仍然舉步維艱。更重要的是,這個行業的利潤很低,所投入的成本與收入不匹配。

外賣庫選擇了一個互聯網公司更熟悉也更擅長的玩法,以極低的成本獲取線下餐館信息,滿足用戶能叫外賣的需求,從而黏住一群用戶,再去跟餐館談就會更有底氣,也更有針對性。

「我知道哪家餐館被電話打的最多,那我就去找這些生意最好的餐館談,我不需要在那99%生意不好的餐館身上浪費時間。」孟超的這個思路有利於在外賣行業利潤率很低的情況下節約成本,而這是很多外賣網站能否活下來的關鍵。

但目前這樣只做平台面臨兩個問題。一是無法保證用戶體驗的穩定性,網站的口碑完全依賴於小飯店的服務,如送貨質量、時間、禮貌等,而這幾乎是不可控的。另外,線上信息很輕鬆地就能被某些平台抓取,如何保持用戶黏性和忠誠度至關重要,而這又取決於給用戶提供的服務。

無論如何,在商戶還普遍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這種純線上的平台思路確實滿足了用戶需求,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在不花一分錢推薦的情況下,外賣庫的手機端已經有30萬下載量。儘管還不夠完善,但這種做法至少能讓自己活得更久,等到出現轉機的那一天。

幫助餐館互聯網化

不是所有人都在等,比如餓了麼創始人張旭豪。這位85年的上海交通大學學生,在校期間就開始創業送外賣,如今在上海閔行區起點創業營的辦公室裡,他管理著200多人的隊伍,他要做的不只是送外賣了。

「其實我們是餐館界的淘寶網」,張旭豪在母校畢業典禮的演講中如是說。

從用戶一端看,「餓了麼」也只是一家外賣信息平台,但背後,卻是在餐館一端的深耕細作。餓了麼開發了一套餐館管理後台系統,市場人員將這個系統安裝到合作餐館。通過這個系統,不僅可以直接外賣下單,還可以滿足餐廳的日常管理需求。

如果餐廳想更改菜單,只要在後台上做簡單操作就可,以往卻需要重新印發傳單。在這套系統裡,還能看到每日的交易情況和統計,餐館能查看一段時間內的營業數據,如哪個菜最受歡迎,便可以相應地對菜單做出優化。

「用了我們的餐廳後台管理系統,以前接外賣還得有人接電話,現在只要半個人就能處理。」張旭豪堅信一家好的餐廳,6分靠管理,3分靠口味,1分靠運氣,所以他要提高餐館的管理水平,讓餐館用數字來決策。

理想狀態確實如此,現實卻有另一套邏輯。

拿沙縣小吃這種店來說,老闆壓根沒電腦,也沒覺得需要電腦。張旭豪也承認,很多餐館第一台上網的電腦是餓了麼帶老闆去買的,買完還得安裝,出問題了,老闆還會找餓了麼維修。即便有電腦了,也未必有網絡。所以至今在餓了麼所覆蓋的所有商家中,裝了這套系統的只佔30%。這意味著,還有70%的用戶必須通過電話來訂單。

餓了麼專門有一個客服人員辦公室,一到訂餐高峰期,此起彼伏的電話聲讓這些客服沒有片刻的休息。從這個方面看,餐館全面互聯網化還太過遙遠,尤其是外賣行業中的一些低端餐館。在此之前,大家做的其實是教育市場,包括剛剛入場的淘寶。

6月17日,淘寶低調上線淘寶點點,首先在北京、上海、杭州三個城市試點,用戶能自助點餐並通過二維碼下單。據報導,這款產品就是阿里巴巴本地生活事業部負責人張建鋒口中的 「足以改變行業現狀的、革命性的本地生活類產品」。

淘寶點點直接與入駐餐廳的系統打通,消費者下單後,餐廳的點餐後台系統將直接同步。跟國內其他點餐軟件的到店人工下單不同的是,淘寶點點支持直接掃瞄餐廳二維碼下單。

在點菜網站「嘩啦啦」CEO王濟民看來,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大公司所擁有的龐大用戶基數和雄厚的資金實力,對於推動餐飲O2O的發展有著積極意義。對於在餐飲領域深耕多年的一批企業來說,他們深知推動餐飲O2O發展的教育市場的成本和困難是巨大的,單靠個別企業或某一個大佬是很難推動行業進步的。」

但不可否認的是,大公司的進入對小的創業公司而言是一個潛在的威脅。儘管餓了麼已經耕耘多年,並終於開拓到8個城市,但跟淘寶這種量級的平台比起來,在渠道能力上很難有競爭力。一家餐館改採用的系統之間是有排他性的,使用一種系統來管理就很少去用另一種,那麼,商家為什麼要選餓了麼而不是淘寶?

更何況還有大眾點評。儘管目前大眾點評沒有涉足外賣業務,但在會員卡業務中,大眾點評也為餐館裝入了一套管理系統,接下來,大眾點評也將開始訂位業務,很難說以後這套系統是否會與其他業務整合。

另外,在做用戶的同時將餐館接入互聯網,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用張旭豪自己的話說就是,「我們是整個互聯網裡最苦的一段」,這也是他不可能再涉足物流的原因。即便如此,對一家創業公司而言,它的風險依然很大。作為市場的教育者,意味著你必須先投入,但卻不能保證能活到產生收益的那一天。

在將餐館接入互聯網的道路上,從團購到優惠券,再到現在的外賣,各方力量都在角力,作為一家創業公司,餓了麼面臨很多挑戰。

移動互聯網武裝外送員

如果說餓了麼模式在外賣行業是競爭最激烈的一種,第三方物流也不相上下,它需要有過硬的核心競爭力才能生存。

在所有物流種類中,餐飲對物流的要求最為苛刻。快是最基本的要求,而這並非物流一方就可掌控,還得依賴於餐館的製作時間。一旦一家餐館慢了,會直接影響下一單的遞送;其次得乾淨,中式餐飲很多湯湯水水,怎麼才能不濺灑出來?另外還有物流團隊的調配問題,怎樣一套系統才能既快又有效率?

點我吧的外送員都叫「騎士」,每名「騎士」都配備一台智能手持機,裡面裝有「點我吧」自己開發的訂單系統軟件。這些「騎士」分散在全城各地,一旦「點我吧」的訂餐系統收到訂單,會根據訂單的距離結合「騎士」的GPS定位來分配。並且,「點我吧」還會有一個專門的計算公式,來測算一個訂單的送達需要多長時間。在訂單送達過程中,用戶還可以查看和跟蹤訂單狀態。

這樣做的不止點我吧一家,兩位來自搜狐、朗訊的技術男也在北京進行著類似的探索。他們的「生活半徑」不只是送外賣的,而是以45分鐘內送達的速度覆蓋本地生活服務的外送。

據報導,清華畢業的CTO王超為快遞人員設計了一個定製的Android app,每位快遞人員可以在app中查看最適合他派送的訂單,並且還能看到商家和訂餐用戶的地理位置等信息,並在訂單完成時同步訂單狀態。

借助移動互聯網的東風,他們結合一套專門的系統,試圖用技術實現更快更有效率。而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光靠物流一方的信息化還不夠,還需要餐館的深度配合。

點我吧會給合作餐館安裝一個訂餐終端,一旦點我吧收到訂單,餐館終端會自動將訂餐信息打印出來。點我吧上海區總經理蔣磊透露,之後也會幫助餐廳建立Wi-Fi環境,實現網絡訂餐。此外,點我吧還跟餐館簽訂合作協議,保證餐館能按時出餐。

生活半徑則給商家提供GPRS訂單打印機、Android Pad 或網頁端管理系統,用戶直接從網上下單到達商家,節省以往電話下單再告知商家的中轉時間。他們也和商家簽訂協議,確認商家優先處理「生活半徑」的訂單,半小時內必須完成,超過時間則以五折出售,商家自擔損失。

不論是點我吧還是生活半徑,他們的服務範圍都很有限。點我吧早在2009年就開始從杭州做起,2012年後才謹慎進入南京,直到今年才打入上海市場。並且,它只服務於中高端餐飲企業。

而目前生活半徑的服務範圍為北京擁有大量住宅樓的回龍觀、五道口、天通苑等幾大商圈,為平時愛宅在家裡的家庭住戶提供外送。而這些住戶聚集的商圈最大半徑都控制在2.5公里以內,有利於通過算法解決快遞人員的調配問題。

除了外賣業務外,他們也都無一例外的開展了其他業務,如超市業務和點我吧的跑腿業務。跟普通的同城快遞比起來,「點我吧」的跑腿業務是以分鐘來計算的,並且可以根據距離進行測算,最快在40分鐘左右。而生活半徑還可能涉足獻花遞送業務。由於外賣送餐的時間比較集中,一般都是中午和晚上的用餐時段,只要與此不衝突,有很多想像空間。用生活半徑CEO徐偉昊的話說是,「如果縱向上在一個商圈可以打深打透,那麼在橫向上品類的拓展將不是難事。」

以往我們談論物流,無一不是大物流的概念,動輒投入數十億的規模,但如今,專注於細分市場的精益物流也是一種稀缺的能力。在本地生活服務越來越本地、蜂窩狀往下深入的時候,正需要這樣的物流來落實。相信隨著本地生活服務的進一步深入,他們會有更多機會。

離用戶越近能做的越多

他們知道你的姓名、電話、職業、家庭住址、公司地址,知道你買了什麼,你喜歡吃什麼,用什麼牌子的化妝品……他們是快遞員,是你最熟悉的陌生人。

現在有另外一種快遞員,他們會在送上東西的時候說一句「張小姐,今天你的衣服真好看」,或者給你送上一個親手折的摺紙,他會經常送給你一些小禮物,比如咖啡杯、紙杯蛋糕,你們會互相關注微博並加彼此的微信,你會將你們的合影發到微博上……

這就是連咖啡的外送小哥,他們已經成了用戶生活的一部分。

連咖啡是一家專門的咖啡外送公司,目前遞送星巴克和Costa的咖啡,很快將與太平洋咖啡合作。用戶通過微博私信或微信公眾平台下單,連咖啡小哥去咖啡館購買咖啡,再送到用戶手中,每單收取2元外送費。

這些「小哥」一般都是大專或本科學歷,夏天穿統一的白色T恤和牛仔褲,T恤上會別上「連咖啡」的徽章,他們每人都有一個專門的外送背包,所有這些都是統一配置,看上去乾淨漂亮。

「把咖啡送到只做了30%的工作,剩下的是怎麼跟用戶有效的溝通,讓用戶瞭解連咖啡。」創始人王濤對小哥的要求是,要能對用戶的問題自如的對答,做咖啡領域的專家。

有的用戶點美式咖啡,既不加糖也不加奶,所謂「清咖」。碰到這種用戶,「連咖啡」的小哥會建議用戶在裡面加一點牛奶,因為不僅能增加口感的柔滑,還能保護胃黏膜不受刺激。王濤解釋之所以這樣做,是「希望通過專業的咖啡知識跟用戶建立聯繫,讓他們感覺我們是專業的咖啡服務公司。」

在對王濤的採訪中,他提到最多的一個詞是「服務」,想通過這種服務「讓用戶信任我們」。

因為這種服務,連咖啡能深度介入用戶的生活。比如男朋友會給女朋友訂早餐,告訴連咖啡女朋友的辦公桌在哪裡,要求早上送上一杯咖啡和一個三明治。

王濤要做的並不是送咖啡,而是跟生活密切相關的一切事,咖啡只是一個媒介。今年的3月14日被稱為「白色情人節」,「連咖啡」採購30份日本的白色戀人餅乾,與咖啡一起組成套餐售賣,一份100多元,並不便宜,但用戶很喜歡,很快就賣完。

這並非咖啡行業特例,類似做法的還有一個校園快遞團隊。

不管是北大、清華,還是其他的二、三線高校,校門口都有一道共同的「風景」:「地攤快遞」。一輛輛的小金盃車後蓋打開,快遞公司的人站在前面發快遞,周圍圍了一圈取件的高校學生……學生是網購的一大群體,但由於要上課,並沒有固定的取件時間,再加上學校不允許快遞進校園,便催生了這一奇葩現象。

三位剛畢業的大學生正是發現了這個商機,在校園外租賃一個門面,幫「四通一達」等完成快遞投遞業務,每個包裹向快遞公司收1元費用,同時向要上門投遞的學生收1元費用。

一段時間後,他們註冊了微信公眾號,其中一位技術能力強的合夥人通過微信開放接口,建立了一個快件信息平台,同學可以通過微信隨時查件,到件了也會得到微信通知。他們在每個快遞上都貼上二維碼,並告訴每一個來取件或送件的學生關注他們的微信號。

之後,他們利用微信賣學生需要的商品,比如鮮花,並且幫你送到女生手裡。平時還會賣飲料、水果、小吃等。據說現在還代理駕校報名,GRE、托福、雅思培訓推廣等業務。

「離消費者越近,機會便越多。」,說這話的是友寶媒體部的李舒。不只是快遞員可以接近你,自動售貨機也可以。只是你平時用的自動售貨機只能買飲料和零食,友寶還提供快餐盒飯。

位於北京東三環的銀泰中心地下一層裡,有一家友寶自助便利店。一到中午,成排的盒飯便被擺放在了快餐區的貨櫃中,有永和大王、和合谷等快餐,透明、鋥亮的櫃體顯得乾淨整潔。

上班族們提前在友寶的手機端上訂餐,一到飯點,只要來到這些快餐貨櫃前、輸入取貨碼,餐格的門就會自動彈開。整個過程幾秒鐘就能完成,所以儘管取餐的人不少,卻幾乎沒有排隊的情況。

「我們解決的是白領吃飯問題,但其實是個人服務的終端」,李舒介紹。

它能24小時聯網監控系統,讓供應商實時監測銷售數據;同時,還採用分眾和維洛城模式,不僅作為廣告展示屏幕,還提供優惠券服務;另外,在O2O互動營銷領域也很有作為。比如你在線上註冊為銀泰網會員,送你一杯可樂,以往這種營銷因為缺失了線上到線下一環而很難實施,友寶剛好填補了這個空白。接下來友寶會拓寬業務範圍,如能直接通過友寶購買電影票、進行公共服務繳費、音樂下載等。

之前,我們談本地生活服務,更多以一個城市或城區為單位,比如團購。現在這群人讓本地生活服務的單位變成某個小區、某棟寫字樓、某座醫院、某所學校……如果說以前的本地生活服務是分子型,現在則正處於原子化的過程中。它更加碎片化,極度離散化,成蜂巢結構無限往下深入,是真正的本地。

這群人試圖打通從線上到線下的最後一公里,讓整個消費決策不再斷層。不僅如此,他們還試圖補上O2O「失落的半圓」——線下到線上的反推,真正加速信息在用戶與商戶之間的雙向流動,而不再是之前單純的「挾用戶以令商戶」。

他們都抓住最後一公里,因為這離人最近。在流量價值已經越來越小、用戶時間越來越碎片化的今天,大家搶佔的其實是用戶時間和跟用戶接觸的機會。誰能不斷地接觸到用戶,誰就能從中挖掘價值。就像智能手機中的應用一樣,一款應用的裝機量並非決定性因素,而是用戶打開並願意停留在上面的時間。

但目前來看,這個行業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中國餐飲業水平參差不齊,信息化和文化水平都偏低,這導致餐飲是最難被互聯網撬動的行業之一。所以儘管不斷有人在嘗試,如今各家仍處於原子狀的游離狀態,每一家都各自為戰,都只解決了極小一部分人的需求。不知這些小趨勢何時、通過什麼方式才能轉化成更大的商業價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2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