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搶中國頭啖湯冇着數星交所公開認低威 李華華

2008-11-20  AppleDaily

內 地滬、深交易所成日都話會推出指數期貨,但講咗幾年都係只聞樓梯響,到家吓依然影都冇。新加坡交易所就有理冇理,兩年前搶先內地推出「新華富時A50指數 期貨」。不過星交所搶飲頭啖湯,未必一定有着數,星交所市場部副總裁周星前日喺內地出席一個期貨論壇時,首次認低威,話搶先推出A50指數期貨係「錯誤嘅 決定」。

離岸期貨交投疏

周星話,當初星交所如意算盤,係諗住新華富時A50指數期貨推出後,內地會隨即推出滬深300股指期 貨,但等咗兩年幾,依然冇聲氣落實推出;加上爆出上海證券交易所控告新華富時指數公司嘅違約官司,造成負面影響,拖累A50指數期貨嘅流通性同成交量萎 縮。講真,星洲隻A50指數期貨係離岸期貨,內地資金要投資點都唔係咁方便,所以周星都話,如果等中國本地指數期貨先推出,A50指數期貨會有更好發展 喎。話說星交所06年9月5號推出新華富時A50指數期貨交易,即時喺內地掀起一輪A股指數期貨「保衞戰」。

內地掀侵權官司

當 年上交所控告新華富時指數公司違反合約,指新華富時05年同佢哋簽訂合約,未得佢哋許可,唔可以私自用佢哋嘅資料同其他人合作推出衍生產品,結果新華富時 被上海法院判罰2萬銀美金。其實星交所不嬲都快人一步推出離岸指數期貨,唔單止搶飲中國頭啖湯,仲快過日本同台灣,推出當地指數期貨。至於香港嘞喎,港交 所(388)又點敢快過阿爺,推出A股指數期貨咁大逆不道呢?李華華[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9

大陆公司首登台交所:新扬子造船详解赴台上市路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1/yOMDAwMDE5NTIyOQ.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06

中国快餐首登纽交所 乡村基募8250万美元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929/1935651.shtml

 每经记者 张娟娟 发自上海
重庆乡村基快餐连锁公司拟于今日(9月29日)在纽交所上市,成为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快餐连锁企业。上市后,乡村基创始人李红与张兴强夫妇身家可能突破13亿元人民币。
根据纽交所最新信息披露,乡村基(CCSC)周一在美国共发售500万份美国存托凭证 (1存托凭证=4普通股),每份定价16.5美元,共筹资8250万美元,超出原定规模18%。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开新店、改善物流IT设施等方面。
乡村基招股书显示,创始人李红和张兴强夫妇持有乡村基5320万股,李红夫妇所持股份约价值2.1945亿美元(约合13亿元人民币)。
此外,近200位乡村基的中层管理人员,2010年初以每股一美元的价格,获得了公司“原始股”,上市后,可能有近百位员工一夜暴富,成为百万富翁。
截至今年6月底,乡村基的门店数已飙升至101家分店,其中56家位于重庆,31家位于四川,14家位于西安、武汉、长沙、上海等地。公司计划在2010年底将分店增加至130家。
招股书显示,乡村基2009年收入4.945亿元,同比增长113.6%,净利润4510万元,同比增长69.4%;2010年上半年收入3.264亿元,同比增长53.7%,净利润2770万元,同比增长36.8%。
“尽管乡村基近几年来发展迅猛,但仍是以西南地区为‘主打市场’,要想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提升品牌形象,需要足够的资金,而上市则是融资的必然渠 道。”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认为,乡村基上市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并将面临诸多挑战,如品牌升级、标准化模式的深化等。此外,打破区域性发展模式, 逐步向中部、东部、沿海城市进军,是乡村基实现品牌升级的关键,这就需要企业提高产品的创新能力,而不仅仅是以川菜口味为主。
此外,相对真功夫、东方既白等中式快餐品牌而言,乡村基的标准化盈利模式仍欠成熟,这一问题若不尽快解决,公司的全国性发展战略也必将受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14

文交所模式:催生900%漲幅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3/707486.html

2011年的春初,天津,五大道。

這個成都道以南、馬場道以北、西康路以東、馬場道與南京路交叉口以西的長方形地段入住了一個新客: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下稱「天津文交所」)。

賽頓中心第九層所入駐的,並非是這個寫字樓中一家普普通通的企業。事實上,它有點像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的功能。

一個前台,一個保安,三兩個諮詢顧問以及為數不多的工作人員穿梭於不透明的隔間裡,「再過幾天又一批藝術品上市交易,大夥都忙著草擬文件」,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說道。偶爾,幾位踟躕於開戶的市民駐足交易屏幕前,看著如同A股市場般的漲跌,咬唇,沉思。

這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那些曾經在藝術苦海中掙扎的藝術家們搖身一變,成為了「上市藝術品」的大股東;那些曾經抱怨藝術品研究無門的機構轉眼間成為發行代理商……每一個活躍在藝術品交易中的人或者機構都能在資本市場中一一對應。

唯一不同的是這裡的藝術品。雖然它不是生產者、不帶來利潤、不創造價值,但在此間,它們卻是交易的標的,儼然是既能帶來利潤、又能創造價值的生產者,成了熱錢的烏托邦。

熱錢在湧入

這樣的情形在A股市場會被拿下:

上市之後連續4日漲停;日漲幅高達15%;從1月26日上市至今,累計最高漲幅為900%……

它不在證監會的監管之內,它說的上市並非在A股市場,甚至和股市毫無瓜葛。

這兩幅名為《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里觸龍門》(下稱「黃河咆哮」)和《燕塞秋》的國畫,2011年1月26日,在天津文交所上市發行。該所市場中心負責人王先生稱「(我們)這裡受天津市政府直接監管,藝術品股票的每日異動也會上報市府備案。」

因為非上市而事實情形卻如上市,媒體稱之為「藝術品股票」。

已故津派畫家白庚延創作的《黃河咆哮》及《燕塞秋》作為該所「上市」的第一批作品。

自上市之日起至3月8日,《黃河咆哮》與《燕塞秋》的累計漲幅已經超過800%,其上市發行時都具有45.524%和47.135%中籤率。

800%的漲幅指引著第二批「藝術品新股」的瘋搶。3月1日,天津文交所公佈的8只「藝術品新股」中籤率分別從2.251%到3.048%不等。按 照發行5300萬份,每份1元,平均中籤率2.5%來計算,約有21個億成為此次申購的資金池,以同樣的邏輯推算,第一波申購資金池僅為2000多萬。

從2000萬到17億的資金集聚,只用了一個月。

看著這個龐大的數字,天津文交所也被雷到了,3月7日,記者造訪該所的同一天,所裡對非上市首日藝術品日價格最高漲幅比例進行了調整:由原來的15%下調為10%,對此,該所做出的解釋是,「為了降低投資風險、保障投資人利益。」

過山車般的漲幅,驟然下降的中籤率,漲跌幅的限制……一幕一幕在上市交易不到2個月的天津文交所上演。

在尚未成形的藝術品證券化市場中,天津文交所基本上是「上證」和「深證」模式的翻版。它迅速穿上了領跑衫,跑在了藝術品交易長跑隊伍的最前方。

天津文交所幾乎啟蒙了所有知道它的人的藝術品投資意識。

一位員工稱,這段時間,每日的開戶數超過300人,客服連一口水都喝不上,一線人員加班到九十點是家常便飯,每天要不斷告訴來訪者什麼是藝術品交易,告訴別人「藝術品股票」和「上市公司股票」的區別……

同一時期,能相提並論的是上海文化產權交易所(上海文交所)和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深圳文交所)。但是與天津文交所打出的每份1元親民價相比,上海和深圳1000至10000元不等的份額價格確實加大了投資的門檻。

蹣跚的奔跑

金融是個怪東西。

18世紀中葉的歐洲,金融融合了農業,農業機械化出現;

19世紀的歐美,金融融合了工業,工業革命爆發;

20世紀末的世界,金融融合了信息產業,全球充滿了信息……

一個普遍的經濟規律是,任何一個產業如果沒有找到金融作為突破口,發展也會異常艱難。那麼藝術也不例外。

2010年4月9日,中宣部、銀監會等九部委聯合發佈《關於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明確指出「鼓勵風險投資基金、私募股權基金等風險偏好型投資者積極進入處於初創階段、市場前景廣闊的新興文化業態。」

這份文件直接指出了新興文化的「市場前景廣闊」,成為藝術品金融市場啟幕的指令。

天津以成立文交所的方式進行著回應,更對「風險偏好型投資者進入文化業態」進行了詮釋,並將註冊地設在了天津濱海新區於家堡金融區。在這裡還有中國 商務港、美國博龍基金、天津道合金澤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企業,他們像濱海新區的一味作料,渴望在這裡找到上海浦東「陸家嘴」的感覺。

據瞭解,文交所不僅是入住,更與該金融區簽訂了框架合作協議。

有人說,這是文交所大膽;也有人說,這是藝術與資本對接的趨勢使然。

在中國,看到這個趨勢的時間是在2003年。東方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下稱「東方國際」)董事長吳淳率先提出「收藏金融化」觀點,之後陸續出現銀行、證券公司、投資公司與藝術機構聯姻設立藝術品基金公司,開展藝術品的投資銀行業務。

最典型的民生銀行,2007年8月推出「非凡理財?藝術品投資計劃1號」,拔了中國藝術基金的頭籌,即便是穿越金融危機的海嘯,兩年後的到期收益率仍達到25.5%。

從那時起,藝術家窮困潦倒的年代就已經成為過去時,藝術和資本對接的現實,讓藝術家和投資人的財富如滾雪球般地增長。

吳淳說到當初提出的觀點,對記者表示,「(文化藝術)交易所的出現是藝術金融化發展到一定時期的產物。」這樣的好處就是:藝術家能為自己的作品找到變現的機會,而投資人能在炒房炒股之餘找到資金的另一個出口。

金融增肥術

步伐蹣跚,步調就難免不一致。

在天津,白庚延500萬元的作品被拆分成500萬份,並以每份1元的價格上市發行;在深圳,齊白石3幅美術作品被打包並進行定向募資;在上海,黃鋼藝術品資產包則向投資俱樂部開放。

其本質都是藝術品以更便宜的價格飛入尋常百姓家,不同的是,上海打包籌集資金,預訂、購買藝術家黃鋼的綜合材料繪畫作品及支付市場運營經費與發行人的管理費;深圳將實物作品打包之後進行權益拆分,然後上市交易;而天津則將單個作品分割成等額物權進行上市交易。

上海文交所總裁張天表示「和拍賣行、畫廊只是單純的買賣藝術商品不同,文交所可以把一件藝術品的各種價值全部發掘出來,然後進行充分的市場化運作。」

天津文交所的工作人員將市場化運作的過程做出了詮釋:所謂「藝術品股票」,就是將一件藝術品或者多件藝術品打包之後,拆分成許多份額,然後通過交易所的電子交易平台公開上市交易。

比如白庚延的《滄海浪湧》。經過藝術持有人與發行代理商協商,並綜合考慮藝術品持有人的基本情況,定價為400萬元,其發行總數量為400萬份,其中藝術品持有人保留80萬份,向投資人發行數量為320萬份,每份價格為1元,投資者通過網上申購的方式來購買藝術品份額。

賺錢效應顯而易見,若投資者以每份1元的價格一次性購買1萬份,如果該藝術品每份份額市場價格漲至1.5元,獲利5000元;反之則虧損5000元 (均未考慮佣金)。算法和A股市場雷同,但交易模式卻將A股中的「T+1」換成了「T+0」,也就是當天買入的標的當天就能賣出,無疑增大了投機資金。

如果說,藝術邂逅金融,帶來的是更多的投機資金的加入,那麼則完全和吳淳當初提出的「收藏金融化」初衷相悖,吳說,「收藏金融化是希望借助資本的力量挖掘中國文化、中國藝術品的價值。」

模式的疑慮

「二級市場的電子交易」被業內公認為天津模式,而對於天津文交所的電子交易,網上開戶、最低五萬元(自3月10日起開戶標準提高至50萬元)開戶標 準,成都文交所表示謹慎,其投資運營負責人表示,「雖然此前曾考察天津模式,但成都目前不會採取,而會在政策法規完善的情況下考慮推出。畢竟,發行藝術品 資產包需要對投資者負責,要與其市場價值相符合。」

對於天津模式,質疑不止一個,「其中的公信力,立法規章以及隨著市場進一步開放之後的輿論監督都是未來可能面臨的問題。」吳淳說。

吳的說法已經在1月26日上市的《黃河咆哮》有所反映,在投資者的追捧下,其單份價格已經超過8元,流通市值已經超過5000萬,但這僅僅是一幅估價為600萬元的作品。

流通市值與其評估價相差甚遠,而對於市值能否代表其價值,四川省收藏家協會常務理事李天偉表示不好估計,「比如白庚延是已故畫家,按照藝術品的稀缺性規律來看,未來應該是看漲的。不過當代藝術品的份額並不十分看好,主要有一個量的問題。」

再者,這一波的瘋搶能將其捧上9元,難保下一波的拋售會將其打回發行價的原形,甚至跌破發行價,到那個時候又該如何?面對記者的質疑,天津文交所工作人員的臉上露出一絲憂慮,「這還是得根據市場情況而定,具體是否退市,還得參看交易暫行規定。」

更重要的是,雖然這是一個公眾能參與的市場,但是該所目前卻僅接受自然人開戶,如其所說,「未來會在某個時點引進機構投資人。」那個時候,又如何能保證曾經的「莊家呂梁」事件不會在藝術品交易中重現?

百度空間一位名為「牛博」的網友,觀察天津文交所網上交易後,出具了一份「非典型性」個人診斷:品種多,估值低,讓申購環節囤積大量資金,才能活市。目前的估值和上市申購方式以及對每天單一賬戶成交量的限制,只能以死市告終。

天津模式的行進,前面必定有更多的問題在等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80

中國「文交所」簡史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3/707480.html

三八節當天,畫家白庚延的《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里觸龍門》、《燕塞秋》兩幅畫在連續幾天15%的漲停板後,分別躍升至8.68元/份、8.73元/份。

40天漲幅超8倍。

1月26日,上述兩幅作品正式在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以下簡稱「天津文交所」)上市交易。起始,兩幅畫定價分別為600萬元、500萬元,拆分為600萬個份額和500萬個份額,以1元/份發行。截至3月8日,兩幅畫「身價」飆升至5208萬元、4185萬元。

文交所並非股市,但勝似股市。最牛的A股放在此間,也化作垃圾股。

天津文交所只是全國文交所之一。

「文交所」是「文化產權交易所」和「文化藝術品交易所」的統稱,其名稱和機構都屬於新生事物,同時也具有新生事物的共性:經歷上乏善可陳,前景上無可估量,形式上群體出現,速度上急速蔓延。

初露

早在2007年,滬深等地就提出構建「文化產權交易所」,兩年中均未出現大的突破。

突破是在2009年:在144天內像下餃子一樣成立了3家文交所。

6月15日,國內首個綜合性文化產權交易平台——上海文化產權交易所(下簡稱「上海文交所」)揭牌;11月16日,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下簡稱「深圳文交所」)掛牌。

國內證券市場發展早期,深圳特區即和上海金融中心死磕,這次文交所之爭更是在職能上雷同為「綜合的文化產權交易平台」,並再次不約而同地把自己的「綜合」定位解釋為「一拖四」:和文化相關的產權交易平台、產業投融資平台、企業孵化平台、產權登記託管平台。

在滬深守望中的9月17日,天津文交所掛牌。

這是一個經營目的極其明確的機構,它省略一切枝蔓,把經營對象直接鎖定為文化藝術品。其主要經營內容如是描述:是以對文化藝術品鑑定、評估、託管、 擔保或保險等系統程序為前提,發行並上市交易拆分化的、非實物藝術品份額合約;同時交易經有關政府主管部門許可的藝術品信託受益憑證與其它文化藝術品期 貨、期權等。

《投資者報》記者歸類發現,2009年國內出現兩大類文化交易平台並形成初步定式:

一類以上海文交所為代表,屬於專業化綜合性服務平台;

一類以天津文交所為代表,發行並上市交易拆分化的、非實物藝術品份額合約平台。

隨後中國所有成立的文交所,都以上述兩類平台做為摹本和原則,無出其右。

競「豔」

2010年,文交所開始在全國野火般蔓延。

是年3月19日開始,大網撒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宣傳部,人行上海總部及各分行、營業部、省會(首府)城市中支,各行政區財政廳(局)、文 化廳(局)、廣播影視局、新聞出版局、銀監局、證監局、保監局,各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郵儲銀行都收到了來自北京的一份名為《關於 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下簡稱「指導意見」)的文件。

文件是9部委(中宣部、人行、財政部、文化部、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聯合簽發。對保險、銀行、地方相關部門都提出一些 指導性的意見,包括開發信貸產品、完善授信模式、擴大文化企業直接融資、培養文化產業保險市場等。其中明確指出,「支持設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由財政注資 引導,鼓勵金融資本依法參與。」其中要完成的一個目標是「完善各類無形資產二級交易市場。」

「指導意見」的下發,確立了文交所產業和法律地位。當年國內就開張了3家文交所:

5月,號稱「西部第一」的成都文化產權交易所成立;

11月,南方報業集團等投資創立的廣東南方文化產權交易所。

同月,以天津文交所為藍本,同樣致力於文化藝術品「份額化」、「證券化」的鄭州文化藝術品交易所獲批。

割據

在介紹自己的優勢時,天津文交所自稱「全球首家由政府發起批准的份額化的文化藝術品交易所」、「中國目前唯一一家受省級地方政府直接監管的份額化的藝術品交易所」。

在這兩個長度可與皇帝謚號媲美的名稱中,疊現了兩個重要詞彙,一是「政府」,一是「份額化」。

政府涉及的金融領域,從農村合作基金會到區域股份制商業銀行到現在,又開始從文交所的口子中魚貫而入。一批由各自地方政府主導成立和各省級地方政府監管的「文化產權交易所」亦從此產生。

據《投資者報》記者瞭解,目前,已有20多個省、市準備興建文化產權交易平台;北京文化產權交易所、中國文化產權交易所正在籌備之中,預計年內掛牌。

本輪的「文交所」發展勢頭中,已經顯現出「一省一所」的「春秋戰國」局面。

藝術品的定價問題是困擾藝術「證券化」的一個方面,權威的藝術品定價,或能夠提供估價服務的專業機構匱乏;再之,拍賣行業不規範、評估體系不健全,監管機制、法律法規也尚未成型。在各地政府各自監管的局面下,這些問題直接關係著持有人的利益。

美國等發達國家沒有成型的「文交所」,比較成熟的模式是「藝術品投資基金」,但也是近20年左右的事。

較早的被津津樂道的藝術品投資基金是英國鐵路養老基金會。

上世紀70年代中期,因為英國經濟不景氣,為了分散風險,負責保管英國鐵路局員工退休金的英國鐵路養老基金會,以基金會每年可支配的總流動資金的5%為限投資藝術品。

從1974 年底開始至1980 年代早期,該基金會先後購進了2232 件藝術品。扣除通脹,這些藝術品穩定為該基金獲得13%的年化收益率。

這基本上開創了藝術品投資基金的先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82

天津文交所「如履薄冰」:著手修改交易規則

http://www.21cbh.com/HTML/2011-4-29/3NMDAwMDIzNTY3NQ.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15

格林豪泰衝刺紐交所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5/787649.html

當如家(HMIN.NASDAQ)、漢庭(HTHT.NYSE)及七天(SVN.NYSE)今年一季度業績均 不理想時,一直未有上市動作的格林豪泰卻已進入上市倒計時階段。《第一財經日報》昨日從知情人士處獲悉,目前格林豪泰已經遞交相關上市申請,擬在美國紐交 所上市,最快有望5月底正式IPO。

上市早有徵兆

記者多方採訪獲悉,格林豪泰的上市計劃在數年前就表示過,甚至也進行過一些前期的籌備,後因金融危機等原因一直擱置。

「這與格林豪泰資本背景有關,如家、漢庭和7天的背後都有風投存在,風投最終目的是要上市退出。但格林豪泰幾乎沒有風投注資,所以不會著急上市,而是要等待合適時機。」上述知情人士透露。

格林豪泰由外資私募基金投資設立,集團股東首期投資5000萬美元,二期投資7000萬美元,是中國經濟型酒店獲得的最大一筆海外私募基金投資,格 林豪泰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是由美國APH公司、美國George Realty、美國統一投資公司的股東和其他若干跨國集團聯手創辦。

目前,格林豪泰開業酒店有350多家,簽約酒店600多家。根據市場消息,本次格林豪泰籌集的資金應該在1.5億美元左右,將用於門店的發展。

格林豪泰的上市苗頭此前已經顯露。今年3月,格林豪泰宣佈,任命黃立達(Arthur Wong)為公司CFO。此舉當時就被認為是為上市鋪路。黃立達畢業於美國舊金山大學與香港理工大學,擁有28年專業財務管理經驗,曾任多家知名企業 CFO。值得注意的是,黃立達在德勤服務長達26年,其間向不同上市公司與跨國企業提供服務。

此前,作為中國經濟型酒店排名前十的格林豪泰也一直未對莫泰連鎖酒店的收購表現出興趣。

「現在看來是可以理解的,收購可以擴大規模,但未必就是好事,因為收購之後面臨整合風險,而且甚至會拖累財務表現,這對上市或即將上市的公司來說是 非常敏感的,更重要的是,上市之前已將所有財務報表都做好,此時再大動干戈地收購反而會影響上市進程。」一位長期在經濟型酒店擔任財務管理的人士指出。

不過對於上市事宜,格林豪泰官方昨日表示,目前沒有任何消息可以透露。

同業一季度表現欠佳

「格林豪泰與其他經濟型酒店同業比較不同,首先是資金背景,其是通過私募基金進行投資。在募集對象上,私募基金的對象只是少數特定的投資者,圈子雖 小門檻卻不低。如在美國,對沖基金對參與者有非常嚴格的規定:若以個人名義參加,最近兩年個人年收入至少在20萬美元以上;若以家庭名義參加,家庭近兩年 的收入至少在30萬美元以上。和公募基金嚴格的信息披露要求不同,私募基金這方面的要求低得多,加之政府監管也相應比較寬鬆,因此私募基金的投資更具隱蔽 性,運作也更為靈活,相應獲得高收益回報的機會也更大。」華美酒店顧問機構首席知識官趙煥焱分析,從國際目前通行的做法來看,基金管理者一般要持有基金3 %~5%的股份,一旦發生虧損,管理者擁有的股份將首先被用來支付給參與者,因此,私募基金的發起人、管理人與基金是一個唇齒相依、榮辱與共的利益共同 體。這有利於企業長期發展。

「另外,格林豪泰在考慮全球的發展,2008年,格林豪泰簽約印度的四處物業,準備開設酒店,其還關注過日本市場。目前格林豪泰正在美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和越南等國開發連鎖酒店。」趙煥焱指出,全球化會讓格林豪泰更加國際化,有利於其在資本市場提高知名度和市值。

不過,近期經濟型酒店市場負面事件不斷,如家的火災及一家酒店因彩鋼板建築被查,而如家、漢庭和七天剛剛公佈的一季度財報並不好看,此舉會否影響到 格林豪泰的上市表現?趙煥焱表示,行業危機必須重視,不過這並不直接影響格林豪泰上市,作為等待上市已久的格林豪泰來說,目前還算不錯的上市時機,且相較 於強調新興產業的納斯達克,紐交所更適合傳統產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50

专访纽交所北京首代杨戈:买壳上市非正途

 http://news.imeigu.com/a/1294628020354.html

2010年中国公司赴美IPO数量创历史记录,全年上市公司达34家。特别从2010年9月下旬开始,中国赴美上市“窗口期”忽然打开,随后几乎每月都有8家以上公司IPO。那么此轮上市窗口期将会持续多长时间?赴美上市将经历哪些流程,需要支付多少费用?哪些公司适合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市?买壳上市又存在哪些风险与隐患?i美股就以上多项问题采访纽交所北京首席代表杨戈先生。以下为访谈实录:

 

一、赴美上市最快2月搞定 固定花费平均200万美元

i美股:2010年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突然升温,全年IPO数量达34家,请问此轮IPO热潮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杨:整体来看,2010年9月之前中国公司赴美上市并不突出,只有11个。进入下半年才呈现集中爆发之势,而且多数获得比较好的IPO表现。升温背后的原因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讲:

首先从资本市场需求方面看,2009年4月份之后,全球经济开始回暖,但投资者信心还不是很坚定。进入2010年后,道指点数也一直徘徊9000点-11000点之间,但进入8月份后投资者的信心明显增强,主流观点已排除市场出现二次衰退的可能,在此情况下,大量投资者开始调整原有投资比例,愿意将更多资产分配股票市场上。

与此同时,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政策,也让资本市场现金充裕,大量现金需要寻找新的出口。环视全球经济体,中国经济增长尤其强劲,二季度GDP增幅回暖,因此美国投资人更乐意将新增资金分配在中国市场。另外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也让投资者看好,假设未来人民币升值,那么投资在中国公司,即使该公司业绩没有增长,靠人民币升值也能产生利润。

其次从供给方面看,2007年中国29家公司赴美上市,假如未发生2008年的经济危机,那么IPO公司增速将保持稳定。但危机的到来推迟许多公司的上市步伐,这些公司基本上从2009下半年到2010上半年重新启动,并赶上2010年下半年的时间窗口。因此,各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9月份之后中国IPO的集体爆发。

i美股:在你看来,2010年出现的IPO窗口期将会持续多久。从纽交所目前接触项目来看,2011上半年预期有多少家中国公司上市?

杨:由于去年上市行情看好,许多中国公司都希望抓住目前的时间窗口,至于此轮窗口期会延续多长时间,还要看2011上半年的市场表现。假如上半年美国资本市场表现良好,赴美公司上市都很成功,那么窗口期预计会持续到下半年。

从申请公司数量来看,2011上半年大概有40-50家公司正在做IPO准备,这些公司大多来自TMT行业,其中互联网公司尤其多,占到接近一半比例。有些互联网公司此前或许并无打算近期上市,但优酷网、当当网的示范效应再现,也促进它们计划的改变。

i美股:对于中国公司来说,赴美上市将经历哪些流程,上市时间最快需要多久,其中平均上市费用有多少?

杨:中国公司在美上市过程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上市到第一次给美国证监会提交上市文件,此阶段花费时间没有办法衡量。有的公司短有的公司长,这与其准备状况有关系。

第二阶段是从第一次提交文件到挂牌上市,此阶段有两家公司花费时间较短。其一是2007年上市的易居,从第一次提交文件到上市花费3个月时间;第二家为2009年上市的7天,花费时间是2个月零10天,2009年9月10号提交到,11月20号就挂牌上市。不过7天IPO是二次启动,曾经在金融危机期间停掉一次。

赴美上市费用主要分为两大块:第一块为固定费用,主要包括律师费、会计费,以及上市过程中产生费用,例如路演费用。固定费用加起来总计有200万美元左右,规模大的公司花费可能到300万美元,而小公司可能只要100万美元。第二块是成交费,就是投行帮助IPO公司销售股票,在IPO成功后会有7%的提成。

二、纽交所降低上市门槛 科技公司同样受宠

i美股:2010年中国32家赴美IPO公司中,有22家在纽交所上市,其中市值排行前四公司也均在纽交所挂牌。请问这样的成绩是否与纽交所上市规则变更有关?

杨:主要原因是市场大环境回暖,从纽交所自身来讲,从2009年6月开始对上市规则有所调整。纽交所规则调整集中在财务方面,以前一家公司要在纽交所上市必须做到3年盈利,或者总体营收有7500美元,市值达到7.5亿美元,在这样要求下,许多科技公司难以上市。规则调整后,最低门槛变为:IPO融资超过4000万美元,市值达到1.5亿美元以上。

纽交所上市规则改变也与整体经济环境相关,2007年29家中国上市公司中有18家登陆纽交所,进入2008年后,由于金融危机因素,许多拟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会发生倒退,要达到纽交所规则更加困难,在此情况下纽交所就出台新的规则要求。

i美股:在传统观念中,高科技类公司更偏向在纳斯达克上市,而传统公司则在纽交所上市。请问目前这种差别是否已缩小?

杨:因为2009年纽交所改变上市规则,降低上市门槛,所以许多科技公司能够达到纽交所上市条件,我们与纳斯达克的差距已非常小。从美股资本市场发展历史来看,以前美国只有纽交所而无纳斯达克,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硅谷出现大批科技公司,这些公司都希望获得融资,但却无法达到纽交所上市条件。随后全美证券商协会(NASD)出面组织建立纳斯达克(NASDQ)机构为科技公司融资服务,并演变成后来纳斯达克交易所。后来形成思维的定势,许多互联网公司集中在纳斯达克上市。而到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纽交所与纳斯达克这方面的区别越来越小,尤其在2009年纽交所改变上市规则之后,这方面区别已非常小。

i美股:逐渐缩小的规则差距,是否也加剧两家之间的竞争?与纳斯达克相比,纽交所具有哪些竞争优势?

杨:2009年之前两家交易所的竞争并不激烈,纽交所降低上市门槛后,双方竞争激烈了很多。两家交易所的显著区别在于:不同的上市门槛导致IPO公司平均素质不同,不同IPO公司素质又导致IPO后的不同市场表现。当然最根本的区别是上市要求的区别。虽然纽交所降低门槛,但还是比纳斯达克的高很多。纽交所要求IPO融资超过4000万美元,纳斯达克没有。对于OTCBB转板公司,纽交所制定的要求比IPO公司更加严格,要求其必须拥有1亿美元的流通股市值,但纳斯达克没有。

上市要求不同导致公司平均质量的不同,纽交所挂牌公司基本都为VC/PE投资的公司,不会出现APO(反向并购 借壳上市)的公司。在纽交所总体上市公司中,只有5-6家公司是通过转板上市。而纳斯达克的167家中国公司中有55%不是IPO,而是通过借壳等方式上市。

上市公司质量的不同也导致IPO后股价等表现不同,纽交所上市公司不论是市值,还是股价涨幅都更出色,其中2010年市值前4位的IPO公司都在纽交所上市。

i美股:在中国公司赴美上市过程中,纽交所北京代表处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杨:北京代表处主要工作是宣传和协调。第一是借助媒体的力量,借助各种各样的活动,宣传美国资本市场规则及纽交所上市规范。第二是如果有中国公司准备到纽交所上市,我们会做帮助其做前期协调和准备。比如应该到哪里提交上市报告,协调提交报告后的审批过程,安排上市公司与交易所、投资者沟通等,一直持续到挂牌结束。第三,在上市公司挂牌交易后,我们也会与其保持长久联系,上市公司如果遇到困难,我们会提供支持及帮助。

三、业务高增长公司更适合赴美上市

i美股:请问哪种类型公司更适合赴美IPO?与在A股上市相比,赴美上市有哪些优势?

杨:选择到哪里上市,对流动性的考虑是关键因素,判断一家公司是否适合去美国上市,有一个简单标准:业绩是否高增长。

美国投资者对企业估值的方法与其他国家不太相同,他们更看一家公司的增长速度,如果一家公司处于高增长状态,那么他们会用企业未来高增后的稳定利润来估值。举个例子,美国教育行业的平均市盈率12-15倍,但新东方的市盈率却接近50倍,为什么?因为投资者认为新东方仍处于高增长期,他们预测未来新东方的利润将持续增长,所以愿意给出更高估值。相比较,中国大陆与香港给予各个企业的估值,基本上是看企业当年的利润水平,比如去年业绩以及今年预期。不同的估值导致不同的融资效果,因此对于高增长公司来说去美国最为适合。

除此之外,去美国上市的过程更加透明,效率也更快。如上面所说,如果准备充分的话,3-5个月即可上市,而在A股上市或许要等待2-3年时间。因此对于处于业务扩展期的公司来说,赴美上市将更有利于其利用融资渠道,进行业务及市场扩展。

i美股:2010年我们看到有34家公司成功上市的例子,请问那些未成功赴美上市公司,一般是因什么问题导致的?是否与所在行业发展情况有关?

杨:不成功的公司各有不同的原因,有些公司IPO做到中途会忽然消失掉,背后有业绩原因,也有其他行业等原因。最明显的例子是光伏太阳能,在2年前此版块很热,许多太阳能公司集体上市,但目前同类公司要上市已比较困难。

就2010年上市情况来看,热门行业集中在TMT(科技媒体通讯)、消费类及教育行业。其中消费类公司其实美国资本市场一直挺看好,但中国公司却很少尝试,一定程度上与上市观念有关。因此此前消费品公司多在A股或港股上市,但在2010年我们也看到乡村基这样的消费公司,赴美上市后取得很好的效果。

i美股:2009年中国启动创业板,对于中国公司来说有多了一种选择。请问如何看待创业板与纽交所(或纳斯达克)之间的竞争关系?

杨:在我看来,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市场上,“本土上市”都是主流,就中国来讲,每年本土上市公司达到几百家,而去美国上市2010年最好也就34家公司,根本不具有可比性。反过来看,未来即使再多公司在国内上市,也不排除有公司选择在海外上市。因此赴美上市会持续存在,不会因为创业板出现就消失,但也只是一个支流。

从短期来看,公司选择去哪个市场上市取决于公司法律结构,如果是海外结构就注定你要在海外上市,要转变为内资结构是很难的。而一个内资结构的公司要转为海外结构上市,情况也会比较少。长期来看,创业板与美国资本市场肯定存在竞争关系,因为创业板的持续火爆,许多能够在国内上市就不会选择海外,何况国内一般会给予公司更高的估值。

四、买壳上市非正途 IPO更有利公司发展

i美股:2010年,一方面是许多中国公司上市,另一方面也看到许多中国概念股遭到猎杀与诉讼。其中以借壳上市公司为多,请问如何看待借壳上市这种方式?

杨:借壳上市诉讼多发,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这些公司本身就是非常小的公司,还没有成熟到上市的阶段,硬生生的把它变成上市公司,里面通常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第二,参与买壳上市的中介机构都是非常小的机构,不少中介自身就存在问题,因此会有很多不规范的运作,并产生很多后遗症;第三,不排除有些企业家想走捷径,捞一把就走的心态,比如许多公司爆出丑闻,除了中介机构原因,也与自身的心态理念有关。上市对于企业来说是起点而不是终点,那些觉得上市后目标达到的公司,他们的高管层一大表现就是开始换车、换房,失去创业者心态。

i美股:除了纽交所、纳斯达克,美国还有美交所、纳斯达克小型资本市场,以及OTCBB市场、粉单市场。许多中国公司并不太分得清其中差别,请问能解释一下吗?

杨:多层次的融资平台是美国资本市场的一大特色,因为有这么多的层次,所以不论大的公司小的公司,只要愿意挂牌,都可以找到合适的场所。但我并不太看好主板市场之外的其他融资市场,原因很简单:融资与再融资效果都不好,买壳上市后来再转到主板市场的,投资者也还是会对其另眼相看。买壳上市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在美上市还是要走IPO这样的正途。

对于美国投资者来说,其实也早已学会分清IPO公司和反向并购公司之间差别。所以许多公司即使通过再OTC市场买壳,改头换面再去上市融资,还是会被投资者另眼相看。

五、在美国资本市场你只有一次机会

i美股:麦考林上市后受到投资者热捧,但伴随着后来股价暴跌,遭遇连续多轮集体诉讼,请问如何看待这一事件?

杨:美国资本市场的监管是以信息披露为原则的监管,很多事情证交会及交易所不对其作出正确(或错误的)判断,不像大陆、香港证监会会对提交信息作出判断。对于一家上市在美公司来说,必须透明披露公司信息并对其承担责任。麦考林遭遇的集体诉讼与前面那些买壳上市公司又有所区别。买壳上市公司的诉讼大多集中在作假帐、欺诈这些方面,麦考林的诉讼点则是信息披露不完整,或者说存在信息披露错误嫌疑。

在美国除了存在自上而下的监管外,还存在自下而上的监管,只要投资者遭受损失,同时发现上市公司的存在信息披露错误,就有权利发起集体诉讼。不过目前发起集体诉讼者多为律师,美国有成千上万律师专门以做集体诉讼为生,他们通常在发现公司股价异常后,会研究公司的申报材料及财务报表等,一旦发现问题就会主动征集股东签名,并发起集体诉讼。麦考林前后遭遇6轮集体诉讼,就是由不同的律师发起的。

i美股:面对股价大幅下跌之后的不信任处境,麦考林是否可以采取挽回措施?

杨:比较困难。因为美国投资者属于非常直接的一群人。一家公司在做路演的时候,对于投资者所宣讲的利润预测、业务发展计划,美国投资者都会相信你,并在你的信息基础上给予公司一个估值。但是在上市披露财报后,如果你不能做到预期业绩,投资者就会用脚投票,卖掉你的股票。下一次要想再让投资者回来,就非常困难,在美国上市你只有一次机会。

i美股:如何看待优酷上市后股价疯狂上涨现象?优酷网、当当网未来是否也会存在失去投资者风险?

杨:优酷受到热捧是因为目前最能吸引美国投资者的商业模式是“在美成功的模式+在中国的市场”,只要是美国已经验证成功的模式,如果一家互联网公司能在中国做到行业第一,那么投资者就会看好。这也与中国市场特殊性相关,截止目前仍没有一个国际互联网公司在中国能打败本土公司,所以作为Hulu、Youtube模式代表的优酷,就给予美国投资者一个强力的信号与想象空间。

至于失去投资者风险,优酷当当都会存在,而且客观上说,在美国上市公司都存在这样的压力,每个季度都必须上个季度报告,这个报告是否能达到投资者的预期与承诺,将直接决定大家未来对你的看法。

(i美股 江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14

艺术品金融:屠春岸是天使还是魔鬼 天津文交所操盘手转战山东

http://www.infzm.com/content/63338

一个低调的中年男子,如何鼓捣出天津文交所,并在国内首开艺术品证券化先河,由此掀开艺术品投资的疯狂一页?

在艺术品癫狂之际,他为何离开天津文交所,又如何在山东卷土重来?

操盘手,又是屠春岸。

2011年9月20日,山东泰山文化艺术品交易所(下称泰山文交所)开始接受投资人开户申请,这意味着又一家交易所在艺术品投资狂潮中开业。

很少见诸媒体的屠春岸,在艺术品投资领域是个不容忽视的人物。他是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创始人,创出了“艺术品份额化投资”这一模式,真正开启了中国艺术品大规模证券化之路。艺术品疯狂投资的新一页由此掀开,他也因此而备受争议。

离开一手创立的天津文交所后,山东成了他东山再起之地。

就在公告开户的前一天晚上,屠春岸和他口中的“领导们”喝酒至深夜,南方周末记者约好的采访被推迟到第二天早上,屠春岸说:“我要清醒地和你表达。”

屠春岸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如何创建天津文交所的,又如何在山东卷土重来?他为何百折不挠地痴迷于打通金融与艺术品之间的通道?

在今天的中国,艺术品领域与金融市场领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因为投资者的巨大需求,突然间架起了无数的桥梁,这就是文交所。可惜,大多数的桥梁不是通向艺术品世界的,这是我们这个阶段共同的悲哀。 ——屠春岸在微博中如此写道 (南方周末资料图)

艺术家里的金融专家

 

有次他问一位行家:赵无极的画好在哪里?对方回答说,好在表达出一种你肉眼看不到的情绪。屠春岸一听就懵了。

四十多岁的屠春岸是浙江人,不修边幅,早上会蓬着头出门。但他谈起自己二十多年的金融行业从业生涯时会两眼放光,他给自己定义的身份是中国第一代证券从业者——“没有人比我们早”。

屠毕业于杭州大学金融系,后进入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工作,1996年从宁波证券高层位置上离职,在北京做投资。

看起来,天蝎座的屠低调而感性,在微博上,除了艺术品投资,他转发得最多的便是星座、旅行与爱情。9月,他敏感地写道,“济南的初秋,居然阴雨绵绵,极像江南的梅雨季节。”

屠春岸创建文交所的设想颇有些“书生报国”的理想主义色彩。2000年5月,保利集团在香港两个拍卖会上高价拍得圆明园兽首,引发了一段救国宝的故 事。正是受此影响,在和圈内朋友的一次饭局上,屠春岸突发奇想,为什么不设计一个金融平台做这件事呢?文交所的设想因此而来,但直到他在天津寻找到机会才 得以实践。

他起初不懂艺术品。2007年,他和天津政界的一位朋友聊起艺术品证券化的想法时,这位朋友表示可以“干起来”,并帮他张罗一下。屠春岸于是硬着头皮,开始接触艺术品。

有次他问一位行家:赵无极的画好在哪里?对方回答说,好在表达出一种你肉眼看不到的情绪。屠春岸一听就懵了。

但尽管如此,并不妨碍他成为天津文交所的创始人。他很好学,善于钻研,更重要的是,他善于扬长避短,这使得他迅速成为了艺术品领域的“金融专家”。直到今天,他都对自己彼时的鹤立鸡群洋洋得意:“在天津我是老师,大家都得听我讲课。”

当天津文交所被纳入“天津市2009年金融创新改革20项重点工程”后,屠春岸的江湖地位得以确立。

事实上,屠春岸构想的文交所一开始并不被认为是一个可以“赚大钱”的项目,在寻找投资方时屡屡碰壁,直到遇见天津的房地产商陈玉。屠春岸说服陈成为大股东,后出任文交所法定代表人兼董事长,屠自己则任总经理。

陈玉曾开发和投资过多个天津市区楼盘建设项目,但他同样不懂艺术品,而且没碰过股票,甚至不会用电脑。

班底搭起来之后,屠春岸在2008年7月5日,正式向天津市递交了准许其成立文化艺术品份额交易市场的申请,申请很快得到签字批准。

此后,屠春岸继续为文交所的开业交易奔波,主要是电子交易系统的建立和客户交易资金的三方托管,现在他将其称为“留给天交所最后的遗产”——因为当时天交所内部已经开始有争议,并最终导致屠春岸的设想被完全颠覆,最终出现的天交所并不是他所设想的。

“上市产品的选择是交易所的生命。”屠春岸说。他曾经历过上世纪90年代初“老八股”的炒作,因此极力回避小市值产品上市。但天津文交所首批上市的 是天津美院教授白庚延的作品《黄河咆啸》和《燕塞秋》,分别作价600万元和500万元,以每份额1元的价格,分别发行600万份和500万份。在一些人 看来,天津文交所选择这样的“小品种”,就已经注定了它们被爆炒导致价格狂涨的命运。

有趣的是,屠春岸说这是陈玉的选择,并痛批他“不懂资本市场,不懂艺术品,他觉得白庚延的作品很好,比张大千的还好”。

2010年10月,在天津文交所挂牌交易之际,屠春岸正式办理离职手续。他说是因为与大股东意见不合。他回到北京,开始了每天看股票、写股评的生活。

天津文交所的大起大落是前车之鉴,但后来者对艺术品 证券化的运作前景却不敢乐观。 (东方IC/图)

“我生的孩子我肯定关心”

 

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屠春岸口中的高频词汇是“他们不懂”。

天津文交所后来的“乱相”在全国引起强烈关注。白庚延的上述两幅画作,在经历了60个交易日后暴涨了近20倍,市场炒作堪称癫狂。

从进入天津文交所几十亿的资金量来看,这是一个饥饿的市场,但在舆论的压力下,文交所不得不修改规则。

问题在于,规则修改似乎并没有章法。譬如2011年3月7日公告称对非上市首日的涨跌幅限制从15%调至10%,但接下来两周的时间里,许多品种依然维持了每天15%的涨幅。所谓的公告形同虚设。

不少中小投资者直陈“这里面水太深了”。

“水倒不深,关键是陈玉什么都不懂,就是手足无措。结果涨得太多,政府害怕了,就想短时间控制这件事情,于是只好频繁修改规则。”屠春岸说。

一位艺术品投资人士也对记者称,防止市场恶意炒作的初衷可以理解,但是文交所规定艺术品份额交易期限届满后实施停牌,以竞价方式交割退市的做法实在“荒唐”,“肯定没人接牌,评估价已经明显高估,市场再炒作一下,明天到期了,卖给谁去?”

当2011年7月重新开张时,市场气氛陡然转变,譬如新推的“生命百合”(杨云飞《生命祭》、《百合花》油画组合)和“翡翠珠链”,挂牌首日就跌破发行价,也就是说,中签者一签就亏损逾8万元。

“冰火两重天”的情景,让已非“局中人”的屠春岸很是懊恼。“我自己生的孩子我肯定关心。” 

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屠春岸口中的高频词汇是“他们不懂”。

屠春岸尽管是一个商人,但是他说,他在文交所设计伊始,就想方设法避免出现“劫贫济富”的现象,但最后的局面显然是他未曾预料的。

不过,即便有不满,屠春岸同时又为天津文交所喊冤。他说文交所“迄今还没挣钱,还在痛苦的摸索当中”。

显然,屠春岸和他的“第一个孩子”依然还难以割舍。

“我现在不希望有人来”

 

他把这个交易所称为“国内第一个真正的艺术品交易所”。可是,在饥饿的投资者与饥饿的股东们面前,他的梦想能够坚持多久,还是个未知数。

尽管备受争议,但天津文交所已经给艺术品投资这潭深水里扔下了一颗石头,全国各地一夜之间都开始热衷于建立艺术品交易所。

在北京休整的这段时间,屠春岸被不少跃跃欲试的地方政府给盯上了。他最终答应了山东省的邀请,去那里筹建泰山文交所。

与天津文交所引资艰难不同,这一回,艺术品投资的概念早已火热。他说,尽管初到济南,“有些股份还抢呢”。

为了改进天津文交所不透明而且多为私人控制的股权安排方式,最终泰山文交所的国资占股超过60%,大股东是山东省鲁信投资控股集团。

接下来是设计规则,屠春岸说他一直反思天津文交所,因此在泰山文交所“战战兢兢”。首先是艺术品鉴定的问题,天津文交所当年也有这方面的顾虑,因此选了故去不久的画家白庚延的作品,以此杜绝赝品,但因此带来的问题是市值太小。

泰山文交所首批产品选择的是黄永玉的国画《满塘》。“以前我真看不上画。”屠春岸说。最初他考虑的是官窑瓷器,但因为鉴定原因而放弃。

应对文交所普遍存在的估值问题时,屠春岸称绝不会像天津文交所一样“都是拍脑子出来的”。

他说,天津文交所找的评估机构是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在请其评估之前,就知道该机构要撤销,到了8月12日,文化部果然发布了《关于撤销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的公告》。但评估报告一出炉,投资者看到文化部的名头,大都认同这一估价。

南方周末记者在泰山文交所官网上看到《满塘》估价报告,估价方是济南市美术馆。

本土机构进行估价的公信力和透明度如何呢?屠春岸为了打消记者的疑虑,称尽管《满塘》的估价是1900万到3900万,但“持有人要加5000万,而我们在讨价还价后,以2700万元签约”。

“中国本身货币发行泛滥,黄永玉的这幅作品(估价)再加个0我也能卖出去。”屠春岸狡黠一笑,“但是不能忽悠投资者,否则他们就不玩了。” 

泰山文交所要开张的消息发布后,很多人——“包括一些‘首长’、‘领导’”——找到他,希望其所持有的艺术品能在此地上市,“到现在至少有两百多件艺术品拿到我这里了。”

但现在许多文交所都以其他方式掩盖估值过高的问题,如发资产包这一模式,将一位画家的几十张、上百张作品打包,以价格最高的一幅作品作为平均价打包发售,这一手段已逐渐被投资者识破,而屠春岸不想让泰山文交所再做类似资产包。

他把这个交易所称为“国内第一个真正的艺术品交易所”。可是,在饥饿的投资者与饥饿的股东们面前,他的梦想能够坚持多久,还是个未知数——现在全国的文交所都面临上市产品偏少的问题,在资金的追逐下,难免掀起又一轮恶炒,以至于他说“我现在不希望有人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79

文交所叫停整頓 「分紅」制能否破局?

http://www.eeo.com.cn/2011/1125/216424.shtml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肖君秀 實習記者 程大虎 11月23日,廣州華藝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原廣州嘉德)董事長李亦非透露,公司已建議廣州文交所在產品設計上實現對投資者「分紅」,以促進價值投資,抑制市場過度炒作,目前就此方案雙方正在進一步研談。

文交所瘋狂炒作的亂象將要得到切實整頓,11月18日,國務院下發《關於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範金融風險的決定》,將由證監會牽頭清理整頓包括文化藝術品交易等交易所。早在10月份,由於文交所炒作糾紛亂象至審批開辦叫停,一些新產品也被叫停。

「分紅」新模式

據李亦非介紹,「分紅」可以如此設計實現,如將一百件或者兩百件藝術品打成一個「資產包」證券化,投資期限可以根據需要設計成五年、十年、二十年,每一年拿出部分藝術品進行拍賣對投資者進行分紅。如五年期產品每一年變現20%的藝術品,十年則每年變現10%。

在李亦非看來,藝術品是「死」的東西,不像企業一樣可以分紅,所以導致投資者的短期炒作心理,而通過設計「分紅」之後,買這個份額投的人有了期望,因為有實際回報,「通過設計分紅,至少有投資的概念。」

11月初,廣州交易所集團董事長李正希也表示,廣州文交所將會是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文交所,擬採取特質資產份額化方案,將對不是幾位而是幾百位藝術名 家的藝術品打包進行交易。其認為產品發行與交易應該分開,應該有足夠多的交易量來平抑投機,「起碼整場交易要體現七分投資三分投機,嚴重脫離市場正常交易 是不可行的。」

那麼未來廣州文交所是否會採納「分紅」的創新舉措?「正在進行當中,可能會照著這個走。」李亦非謹慎地表述。

對於文交所出現的亂象——藝術品證券化後數月爆炒上漲至數十倍、甚至上漲千倍的神話,爾後又引發投資者的糾紛等,李亦非對此的評價是「買的人不懂,懂藝術的人不會買這種東西。這是給少數人利用了。」

「價值」投資藝術品

文交所陷入整頓,傳統的拍賣市場如何呢?實際上,秋拍的行情已大為降溫,一些高價的拍品也頻現流拍。在上半年行情還不錯的情況下下半年開始變化。那麼藝術品拍賣市場該隨機而變?

李亦非表示,華藝國際作了戰略上的調整,以中等價格的精品為主,「底價為500萬—3000萬的藝術大師的精品。」同時加大了對嶺南書畫的拍賣,其理由是廣東買家投資需求強勁,而嶺南書畫價值還處於低估。

據瞭解,華藝國際近日正在佈局冬季拍賣會,將於11月27日、28日在深圳進行巡展,拍賣的藏品包括黑澤明的20幅畫作、張大千的作品以及年份較久的紅酒拉菲和茅台等。

回首近幾年來的藝術品拍賣歷程,華藝國際副總裁、藝術總監王野夫如此概括,2002年至2005年推向了高潮,到2007年更加「高端」,受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往下走,2010年又走向另外一個高峰。

2010年,中國的藝術品拍賣市場總成交額589億元,拍賣藝術品30萬件,成交23萬件,總成交率達75%,比2009年增長了177%。據國外數據統計,2010年中國藝術品拍賣成交額排在世界第一。

但是,2011年秋季便透露出絲絲秋意,李亦非認為市場調整是藝術品市場發展的必然規律,有高潮就有低潮,有低潮就必有高潮,「但是真正的好作品不 會貶值,就我做了18年的藝術品拍賣以來,真正好的作品在美術史上能定位的東西價格還是在往上走。某一個畫派、某個藝術家有幾個基金在炒作的價格是會下 來,因為沒人接盤嘛,就好像被炒高的創業板和概念股價會下來一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