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哪些高科技概念值得你擁抱 獵手11-hawk

來源: http://xueqiu.com/1339778771/32074038

在前面的文章《教你如何選出10倍大牛股》中篇里面(鏈接:http://xueqiu.com/1339778771/31534230),曾提及一個衡量行業發展階段的關鍵性指標:普及率(滲透率)。並指出普及率處於10%-50%的公司最值得投資。這個規律特別適用於技術類股票。那麽目前那些熱門的題材概念的普及率到底處於哪個階段?作為這篇文章的補充材料,我這里給出一些熱門科技的普及率給大家參考。

數據來源:高德納咨詢公司(GartnerGroup)是一家信息技術研究和分析的公司。Gartner公布的一份關於2012-2013年技術曲線成熟度(Hype Cycles)的報告。以下是其報告的主要內容。Gartner官方網站:http://www.gartner.com/technology/home.jsp

Gartner總結的技術成熟曲線分為五大階段:技術萌芽期(Technology Trigger),期望膨脹期(Peak of InflatedExpectations),泡沫化的谷底期(Trough of Disillusionment),穩步爬升的光明期(Slope of Enlightenment),實質生產的高峰期(Plateauofproductivity)。這個分類標準對應的普及率大致為:萌芽期=1%;膨脹期&谷底期=1%-10%;緩慢爬升期=10%-20%;生產高峰期=20%-30%

接下來,我們看看最新的科技處於哪些階段:



詳細鏈接:http://www.gartner.com/imagesrv/pdf/RESEHTPRODBROC012108.pdf 

圖中不同顏色的小點代表該技術從當前階段(2012年)到生產高峰期所需的時間(預測值),藍色點代表需要5-10年普及率才能達到20-30%。淡藍色代表需要2-5年,灰色代表需要0-2年。(特別提醒,這文章是2012年發布的,不是2014)

英語不好的童鞋,請參考下面的鏈接,由於版權問題,我無法直接截圖給大家:

http://www.forbeschina.com/review/atlas/004187_2.shtml#pos 

http://www.forbeschina.com/review/atlas/004187_3.shtml#pos 

下面是對圖表中所提及的技術概念解說:

NFC支付(NFC Payment)

正處於期望膨脹期與泡沫化的谷底期的邊界上,據Gartner預測,這項技術5-10年內會迎來高峰期。NFC支付是在智能手機普及的基礎上衍生出的一種手機支付方式。NFC是near fieldcommunication的縮寫,譯作“近場通訊”。谷歌在Android系統中植入了NFC技術,並將在自主研發的手機中率先集成NFC芯片。NFC真正實現,還需要電信運營商和擁有POS機終端的銀聯等支付系統參與其中。蘋果在iPhone6上搭載這項技術。

量子計算(quatuamcomputing)

尚處於技術萌芽期,據Gartner預測,這項技術10年後才會迎來高峰期。201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在量子光學領域有所發現的兩位科學家。他們的研究為光子鐘和量子計算機的開發鋪平了道路。普通計算機處理的數據是存儲於矽晶體的二進制數字,每個數字都處於0或1的“狀態”。而量子位不同,因為量子物理的法則使得量子位可以同時處於0和1這兩種狀態。因此,超高速處理速度成為可能。

3D打印(3D Printing)

正處於期望膨脹期的頂點,據Gartner預測,這項技術5-10年內才會迎來高峰期。3D打印是對“添加法制造技術”的一種形象化的描述,即在原來二維打印的基礎上,通過逐層疊加的方式打印出三維的物體。這種技術最刺激的一種可能性在於,它具有無限的定制能力。如果你不喜歡正在創建的零部件或物品的某一項特征,你只需調整CAD圖紙,把你要改善的部分包含在內,再打印一個物品就可以了。這項技術也不僅僅只用於建模和打印原型。

3D生物打印(3D Bioprinting)

尚處於技術萌芽期,據Gartner預測,這項技術10年後才會迎來高峰期。2010年,美國生物技術公司Organovo開發出一款生物打印機,可利用患者自身細胞“打印”靜脈。該3D生物打印機有兩個打印頭,一個放置最多達8萬個人體細胞,被稱為“生物墨”;另一個可打印“生物紙”。所謂生物紙其實主要成分是水的凝膠,可用作細胞生長的支架。2011年,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實現了胚胎幹細胞的生物打印。

全息顯示(Volumetric andHolographic Displays)

尚處於技術萌芽期,據Gartner預測,這項技術10年後才會迎來高峰期。全息顯示可以在真實三維空間中通過光線再現或像素填充實現的三維顯示。與需要通過熒幕來觀看的顯示技術不同,全息影像是呈現於虛空中的。

自動內容識別(AutomaticContent Recognition)

尚處於技術萌芽期,據Gartner預測,這項技術5-10年內才會迎來高峰期。一些新型創新企業正在專註於更為智能的電視機,在電視機內置入自動內容識別系統(ACR),讓電視機不再是傻瓜設備。這種技術能夠識別你正在觀看的節目的聲音,並同步獲取相關的社交評論。這種趨勢可能改變現有的電視行業產品形態和業務模式,使得推送廣告、社交應用、互動廣告等應用變得可能。

自動駕駛(AutonomousVehicles)

尚處於技術萌芽期,據Gartner預測,這項技術5-10年內才會迎來高峰期。谷歌公司2010年開始研究無人駕駛技術。根據谷歌說法,公司參與研發的無人駕駛汽車已經測試行駛48 .3萬公里,只出過一次交通事故,還是被人追尾。這種無人駕駛汽車所用到的設備包括攝像機、雷達感應器和激光設備等,車載電腦能識別交通燈,識別人行道和障礙物等,並模擬人的智力對相應交通狀況作出正確反應。

移動機器人(Mobile Robots)

尚處於技術萌芽期,據Gartner預測,這項技術10年後才會迎來高峰期。移動機器人是一個集環境感知、動態決策與規劃、行為控制與執行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綜合系統。iRobot這家借用科幻小說大師阿西莫夫著作命名的公司,已經成為了當今量產機器人領域的領導者,為美國軍方供應了大量戰鬥和救援用的機器人。iRobot研發的家用機器人吸塵器Roomba,能實時判斷地板並作最佳的清掃方式處理,清潔過程中如遇電力不足或是清掃任務完成,會自動返回基地臺充電。

物聯網(Internet ofThings)

尚處於技術萌芽期,據Gartner預測,這項技術10年後才會迎來高峰期。物聯網是一個基於互聯網、傳統電信網等信息承載體,讓所有能夠被獨立尋址的普通物理對象實現互聯互通的網絡。它具有普通對象設備化、自治終端互聯化和普適服務智能化3個重要特征。物聯網的突破,有待於機器間通訊、傳感器網絡、大數據以及活動流技術的發展。

矽陽極電池 (Silicon AnodeBatteries)

尚處於技術萌芽期,據Gartner預測,這項技術2-5年內就會迎來高峰期。英國Nexeon公司成功研發出迄今為止能量密度最高的鋰離子電池,該電池放棄了常用的碳素陽極材料,采用的新型的矽陽極材料。如 果用矽陽極取代石墨陽極,鋰離子電池每個單元就可存儲高達10倍的能量。這種電池未來可應用在電子產品及電動車動力電池領域。 由於其在充電過程中物理性質不穩定,矽陽極一直沒被大大多數廠商采用。Nexeon公司通過改善矽的物理性質,使其成為了新型電池的陽極材料。

大數據( Big Data)

開始進入期望膨脹期,據Gartner預測,這項技術2-5年內就會迎來高峰期。簡單一點可以理解為超出傳統數據管理工具處理能力的大規模、複雜的數據集合。這包括在社交網站上的數據、在線金融交易數據、公司記錄、氣象監測數據等等。大數據的影響不僅存在於企業IT基礎設施架構、數據管理策略、數據可視化與分析能力等方面,從根本上也對數據中心的機房設計原則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大的數據,更寬的視野,更高的價值,這是Gartner對大數據未來的闡釋。雲計算、內存數據庫技術的突破或許能讓這些優勢更物超所值,是的,你以後會花費更少的錢在這上面。

遊戲化(Gamification)

開始進入期望膨脹期,據Gartner預測,這項技術5-10年內才會迎來高峰期。遊戲化當然並非將產品轉變為遊戲,其內涵在於將遊戲的機制運用到非遊戲環境中,衡量並影響用戶的行為。公司在諸如社交媒體上的推薦量、用戶生產的內容、轉化、再次訪問量和全過程用戶忠誠度等用戶驅動的業務指標上可以獲得15%到250%的提升。

無線充電( Wireless Power)

進入了期望膨脹期,據Gartner預測,這項技術2-5年內就會迎來高峰期。無線充電讓電能像數據一樣進行無線傳輸,消除隨身攜帶許許多多電線的必要性,使用戶在沒有電線的情況下也能給自己的移動設備充電。不過,無線充電技術事實上並不是盡善盡美。盡管諾基亞在推出Lumia系列智能手機時,引進了無線充電功能,但蘋果iPhone卻還沒有那麽做。

BYOD(Bring Your OwnDevice)

正處於期望膨脹期的頂點,據Gartner預測,這項技術2-5年內就會迎來高峰期。BYOD時代是為手機應運而生,然後發展到平板電腦。越來越多的公司給員工配備筆記本電腦,用於商業和個人使用。但目前最擔心的沖突和急迫的機制體現在安全和監控方面。也有人員工擔心,隨時隨地將個人設備用於工作,模糊了工作於生活的界線,會使加班變的更加常態化。Gartner認為,HTML5、虛擬桌面以及矽陽極電池等技術的成熟將會使BYOD趨勢成為現實。

增強現實(AugmentedReality)

即將脫離期望膨脹期,據Gartner預測,這項技術5-10年內會迎來高峰期。增強現實,即在人們接觸到的真實世界上,疊加虛擬電子信息,對真實世界的信息進行增強或者擴張,幫助利用者們從事各種活動。谷歌最近推出的“眼鏡計劃”,開始公開測試配備增強現實技術的眼鏡,這款眼鏡將集智能手機、GPRS、相機於一身,在用戶眼前展現實時信息,只要眨眨眼就能拍照上傳、收發短信、查詢天氣路況等操作。

雲計算(Cloud Computing)

開始進入泡沫化的谷底期,據Gartner預測,這項技術2-5年內就會迎來高峰期。是基於互聯網的相關服務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過互聯網來提供動態易擴展且經常是虛擬化的資源。不過,Gartner提醒說,企業還遠遠談不上完全拋棄部署在企業內部的計算模式和應用程序,改用雲計算;有些企業一門心思寄希望於雲平臺來削減成本,可能無法充分發揮雲計算的潛力。

手勢控制( Gesture Control)

正處於泡沫化的谷底期,據Gartner預測,這項技術2-5年內就會迎來高峰期。微軟認為手勢控制是未來人機界面的重要方向。2009年,微軟在Xbox平臺上推出了名為Natal的動作感應平臺。不過,從目前來看,手勢控制一般適用於遊戲與短時間的休閑應用,但在需要精度的應用操作上尚待改進。國內的上市公司數碼視訊也在研發這個。

生物特征識別(BiometricAuthentication Methods)

已經進入穩步爬升的光明期,據Gartner預測,這項技術2-5年內就會迎來高峰期。生物特征識別,即利用人的生理特征或行為特征,來進行個人身份的鑒定。常見的有指紋識別、人臉識別、虹膜識別、說話人識別、手形識別、掌紋識別、簽名識別、步態識別等。

語音識別(SpeechRecognition)

即將進入實質生產的高峰期,據Gartner預測,這項技術2-5年內就會迎來高峰期。語音識別就是讓機器通過識別和理解過程,把語音信號轉變為相應的文本或命令。語音識別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常見的應用系統有:語音輸入系統,語音控制系統,或者做到自然語言問答(Gartner將自然語言單列出來,尚處於技術萌芽期)

人類機能增進(humanaugmentation)

尚處於技術萌芽期,據Gartner預測,這項技術10年後才會迎來高峰期。日本新瀉Cyberdyne公司研制的一種名為“機器服混合輔助體”(HybridAssistive Limb)的機械盔甲,類似的外骨骼。它可以幫助失去運動功能的人恢複運動能力,其主要原理就是先獲得負責傳遞肢體運動信息的神經電信號,然後將其轉化為服裝的運動指令。人體增進還有智慧型義肢以及視覺增進裝置等分類。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正在開發一種視網膜植入設備,這種設備會把視頻信息發送給植入在眼球里的微型芯片,然後再由這些芯片將數據轉換為神經信號傳給腦部。



@億利達   @方舟8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569

定向增發3:定增實施前的投資策略 獵手11-hawk

來源: http://xueqiu.com/1339778771/32154302

在第二篇里,我們主要講述了當一個定增方案公布時,我們如何通過邏輯推理來預測後面的股價走勢會怎樣。但是預測畢竟只是預測,後面的走勢萬一跟我們想象中的走勢不大一致時,應該怎麽辦?是走還是留?什麽情況下要走?什麽情況下可以繼續留?第三篇就是為了回答上述問題。主要是闡述幾點:1、假如遇到定增公布前就大幅飆升的股票,定增公布後是否還能繼續持有或買入?何時賣出?2、假如遇到那種定增公布後,股價不漲不跌的情形,是否還可以買進?3、假如遇到跌破增發價的股票,是否可以買入?何時賣出?

Part3方案公布後實施前的護盤行為

從定增方案公布到定增正式實施,還有一段日子。流程如下:董事會通過——股東會通過——證監會審核通過——半年內實施。由於時間拖得太長,中途股價的波動往往會大幅偏離定增價。股價的運動分為三種情況:第一種在等候期間股價大幅高於定增價。第二種在等候期間,股價位於定增價上方,但偏離幅度小於30%。第三種情況在等候期間,股價跌破了增發價。

對第一種情況的分析:

假如股價大幅度偏離定增價,那麽在定增實施完畢後,股價往往就會階段性回調或者見大頂。原因是投資者都有“錨定心理”,他們會以定增價作為參照物來衡量當前股價是否被高估。一旦定增實施完畢,他們心理就會想:定增參與者成本那麽低,套利空間太大了,還是趕緊落袋為安吧。因此會觸發大量獲利拋盤。此外,在定增正式實施完畢後,上市公司已經如願拿到錢,護盤動力就明顯下降,因此股價上漲就會停頓。

那麽如何區別股價是階段性回調還是見頂?定增圈錢目的無非只有三種:1、找個利好借口,配合主力逢高出貨(如大股東解禁、參與IPO的牛逼PE解禁)。2、公司其實並不缺錢,定增只是為了引進戰略投資者;3、大股東確實想搞好市值管理,希望股價一直漲。對於第一種情況,股價見頂的概率較高,後兩種情況,往往只是橫盤震蕩,然後每隔一段時間就停牌一次,發布一個重大利好,例如宣布收購鋰礦,然後又宣布業績大幅預增,然後又高送轉,然後又定增。。。遇到這種經常“做事”的上市公司,股價想不翻3倍都難。

問題在於:小散又沒內幕消息,如何識別到底是三種情況中的哪一種?指標有三個:1、大股東是否積極參與了本次定增?假如大股東積極參與(一定要註意“積極參與”的定義),橫盤的概率就比較高。假如大股東只是想配合主力出貨,由於他知道後面股價會大跌,他不會非常積極的認購股份。2、這次定增的目的是否為了引進金融資本大鱷協助公司做市值管理?(此時大股東不一定會積極認購,但不能以此認為後面股價要跌)3、這次定增是否大股東打算把控股權轉讓?假如大股東沒參與定增,並且定增後持股比例跟第二、第三股東的持股比例很接近,往往就意味著大股東打算把股權都賣掉(除非第二、三股東是他兒子,僅僅為了新老交接)。遇到大股東要賣股權,股價漲幅往往不會大,原因是在舊大股東沒徹底退出之前,新老板不會馬上做事,舊大股東也有可能會通過二級市場或大宗交易市場繼續拋售他的股票,新老板會按商定好的價格接貨,因此會導致股價一直下跌或停滯在某個區間,直到舊老板完全退出為止。而這個時間跨度可能需要半年或1年。

舉例:大康牧業2013年引入“鵬欣系”(同時還引入天堂矽谷協助公司做市值管理)。在定增完成後,股價一直橫盤並沒有大幅下跌。2014年,在“鵬欣系”的兩個農場項目培育成熟後,再次定增註入到上市公司。第一次定增的目的是為了引入戰略投資者,因此定增完成後,股價並沒有大幅回落。而第二次定增的目的就有圈錢走人的味道了,因第二次定增是上市公司掏錢購買“鵬欣系”的資產。一般來說,股東傾向於把自己的資產高價賣給上市公司,有掏空上市公司的嫌疑。一旦完成此次收購,鵬欣系落袋為安,股價後面就堪憂了。除非金融大鱷打算把該股作為其長期運作的平臺,但是鵬欣系的運作平臺是鵬欣資源,因此在資金緊張時,他就會拋售其他股票來籌資。


丹邦科技,12年10月大股東開始減持,這個減持行為一直持續到13年8月。13年1月推出了定增方案,但一直到9月7日才拿到證監會批文,方案到13年10月才正式實施,期間股價從13元漲到45元。最終定增價為26.5元。不用細問都知道,大股東根本沒參與這次認購。因此我們可以認為此次定增純粹是為了高位圈錢,想套牢一批跟風者。後面的走勢果然如此,定增實施完畢之後的股價一直都沒創新高,須知這一年里,許多股票都翻倍了,要不是大盤氛圍好,估計這票會跌的更慘。因此遇到這種推出定增vs定增實施時股價相差很遠,並且大股東沒有積極參與,並且不是引進了金融大鱷的情況,在定增實施時(或者在證監會批文下達時),就要撤離。



簡單總結一下:1、假如定增公告發布前,股價大幅飆升(從最低算起漲幅超過300%),並且大股東沒積極認購,那麽定增公告發布後,就要趁利好慢慢出貨(通常會有最後一段沖刺行情,不必馬上就全拋)。接下來的走勢不是橫盤就是見頂。至於到底是橫盤還是見頂,見上面的詳細分析。2、假如在定增公告發布前沒大漲,而在定增公告發布後,股價大幅飆升(從最低算起漲幅超過300%),那麽當證監會批文下達之時,就是勝利大逃亡的時機。此外,市值規模在任何分析里都很重要,市值太大會抑制股價短期上漲空間。

第二種情況:

公布定增方案前股價沒有大漲(從最近一年的最低點算起,股價漲幅小於50%最佳),宣布定增後,股價也沒大漲,一直都在做區間震蕩(有別於那種定增公布前大漲,定增後震蕩的股票)。出現這種情況往往是由於大股東故意隱瞞利好導致,目的就是為了不引起股價的大幅波動,例如只對外宣布“募集資金用於補償流動資金”,由於大家“不明覺厲”,且大股東故意壓制股價,因此漲幅就會比較小。但是這種類型的定增最有想象空間,特別是定增實施完畢後,股價還在底部震蕩的。因為這種現象“很不正常”,越是反常的事物,其背後所隱藏的故事就越大。

簡而言之,出現下面幾種現象組合就是最佳的潛伏對象:大股東大比例認購+定增方案公布前股價漲幅不大+定增公布後漲幅也不大+以“補充流動資金”為借口。

例如在《定增1》里提到的雛鷹農牧,2013年6月27日公司發布公告:擬用15.46元/股價格向大股東侯建芳定向增發5291萬股,募集資金8.2億元,用於償還銀行貸款和補充流動資金。增發完畢後,公司大股東持股從46.44%增加到51.27%,相當於大股東增持股份。該股就符合上述原則:1、大股東全額認購,且認購比例達到總股本的5%左右。2、定增公布前股價沒大漲。3、定增公布後股價也沒大漲。4、資金用途是“補充流動資金”。結果一年後停牌了。


又例如恒逸石化。2014年9月10日宣布定增: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的發行對象為恒逸投資,恒逸投資為公司控股股東恒逸集團之全資子公司。定增價7.1元。本次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總額10億元人民幣(當前市值88億,認購規模超過總股本的10%),扣除發行費用後全部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其行為和走勢特征跟雛鷹農牧完全一模一樣。


又例如中順潔柔。2014年10月9日宣布向董事長鄧穎忠先生非公開發行2,466萬股股票,募集資金總額19,999.26萬元,扣除發行費用後擬全部用於補充流動資金。複牌後已經連續漲停。在此之前,股價一直都趴在底部。那麽為何中順潔柔宣布定增後走勢跟恒逸石化差別那麽大?關鍵還是在於市值大小,恒逸石化市值88億,雛鷹農牧的總市值也接近90億,中順潔柔公布定增前市值才36億。



第三種情況:

定增公布後,跌破了定增價。通常遇到這種情況,為了能夠讓增發順利完成。大股東必然會想辦法把股價拉回定增價之上,因此這里就存在套利機會——跌破定增價買入,等定增實施完畢後獲利出局。但是在跌破增發價的案例里,也有一些保增發價失敗的,最終上市公司不得不放棄定增,特別是在08年熊市里,很多上市公司在08年初提出定增方案,價格高高在上,結果公司股價被腰斬,最後只能被迫放棄定增。換而言之,不是每一個跌破定增價的案例都值得投資者參與,有些是地雷。那麽如何才能最大限度避免踩雷?

指標一:當前市場處於牛熊的哪個階段?

牛市跌破增發價非常罕見,假如遇到,你就大膽放心的抄進去吧。熊市分兩種,一種是單邊熊,特征是指數一直受到均線壓制,所有均線呈現空頭排列,例如08年。遇到這種情況,千萬別接飛刀,尤其是那種在牛市末期推出定增方案的,後面定增失敗的概率很高。一種是猴子市,股市震蕩下跌,特征是均線時而互相纏繞,時而空頭排列。2010-2013年就屬於這種情況。這次情況下才有希望保增發價成功。通常在熊市的第一年里,流產的概率會比較高,原因是定增方案都是在股價高位時推出,很難保住增發價。

指標二:這是否屬於二次定增?

所謂二次定增指的是上一次定增流產了,上市公司再次發起定增。通常第二次定增,上市公司是誌在必得的,一旦股價跌破增發價,必定會全力保增發價。原因是第一次流產後,上市公司由於沒圈到錢,資金鏈會變得更加緊張,因此假如第二次還失敗,後果很糟糕。此外由於第一次失敗,第二次找定增對象時會產生負面影響,大家會懷疑你到底有沒有能力“保證”大家賺錢?假如連定增價都保不住,還能指望將來解禁時你能把股價拉高好讓大家逢高出貨?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大股東會使出吃奶的力來維持股價。

指標三:這家公司的資金鏈是不是異常緊張?

假如該公司資金異常緊張,那麽他保增發價的動力就足。如何衡量一家公司的資金是否緊張。首先看財務指標,負債率超過80%,現金流入量無法覆蓋短期負債(現金流入/短期負債<1)。其次還可以通過一些草根指標來觀察。常見的草根指標如下:1抵押貸款時需要擔保或需高額資產做抵押;2拖欠工資;3逾期貸款;4頻繁跟高利貸接觸;5現金流每年呈下降趨勢;6拖欠賬款現象越來越頻繁。

指標四:當初想投產的項目是否已經產能過剩?

由於中國的宏觀政策變化無常,往往會導致企業家無法很好的預測未來一兩年的形勢,他們可能會在行業景氣時一窩蜂的上馬項目,結果國家政策突然轉向,下遊景氣度急劇下降,加上過度投產導致產能嚴重過剩。那麽此時定增失敗的概率就比較高了,08年很多項目就這樣黃了。假如股價雖然在跌,但行業景氣度還好,那麽保住增發價的概率就加大。此外,有些行業會突然從政策扶持一夜間變政策抑制,往往會導致原本已經談好的定增項目遲遲無法得到證監會通過,最後導致定增失敗,例如2010年的房地產。

上述四個指標,重要性逐級下降。最好的套利機會是:處於猴子市(或熊市已經持續了2年以上)+二次增發+大股東積極認購+跌破增發價。後面保住增發價的概率非常高。

為了保住增發價,上市公司才采取各種手段來釋放利好,例如通過會計粉飾讓業績短期內暴增、在炒年報和中報行情時宣布高送轉、宣布集團整合計劃。。。總之,只要該手段不需要花大錢,就會采用(本來就因為沒錢才來圈錢的)。

例如恒定天鵝。2010年11月27日宣布定增,價格為6.14元。大股東承諾認購30%-48%之間的數量。10年12月-11年2月份期間,由於大盤不好,股價首次跌破了定增價,但很快就被大股東拉了起來。但由於證監會遲遲沒批下來,大盤又變得越來越糟糕,結果在2011年5月份,股價再次跌破定增價,公司被迫重新開會修改定增價: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定價基準日為公司第五屆董事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決議公告日(2011年9月14日),發行價格不低於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價的90%,即5.01元/股。2012年1月29日,證監會終於批準,但此時股價已經跌到3.74元。但股價很快就從底部一直飆到5元以上,正當大家都覺得莫名其妙時,謎底終於揭開:2012年3月13日,公司發公告:根據實際控制人央企中國恒天集團有限公司指導意見,保定天鵝“十二五”發展規劃總體發展定位為恒天集團新型纖維材料業務板塊的核心運營主體、資產整合平臺。趁著利好,公司趕緊於4月27日完成定增。完整後,公司失去了護盤動力,且當時整個市場處於熊市階段,股價很快就從高位一直跌。有人可能會疑問:那大股東和定增者豈不是被套住了嗎?由於普通定增參與者鎖定期1年,大股東鎖定3年,因此在解禁來臨之前,大股東是沒有護盤動力的,也沒必要護盤,只需在解禁後把股價拉回定增價之上就行。





在上述這個案例里:1、大股東積極認購;2、被迫修改了一次定增價(相當於二次增發)。3、跌破定增後通過機構把股價拉起來,然後釋放利好忽悠散戶接盤(好讓負責護盤的機構可以收回成本)。4、這個定增方案是在熊市前期開始出臺,因此保增發壓力極大,大股東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強增發成功。

從這個案例里,我們至少可以總結出幾個規律:1、首次跌破定增價,股價往往會有一次修複性行情(不管處於熊市哪個階段,也不管最後保增發價能否成功),但別對反彈高度抱有太高期望,通常回到前期壓力位時,就會再次回落。2、假如第二次跌破增發價,千萬別參與,說明大股東已經無力把股價維持在定增價之上。特別是那種每次回調碰到定增價就再次受阻下跌的走勢(恒定天鵝就屬於這種)。3、假如證監會審批通過,基本就意味著公司要馬上開始搞定增了,因為在熊市里拖的越久,不可控因素就越多,假如發現公司開始釋放利好,往往就意味著護盤行動已經開始了。4、參與這種搶反彈,必須在定增實施完畢就走人,因為此時還處於熊市,大股東沒辦法把股價長期維持在定增價之上。5、在牛市里很少會出現定增實施以前就跌破增發價,因此這個定增價可認為是股價的安全價位,跌到這附近時,不要急於割肉,後面大概率會觸底反彈的。

又例如海南海藥,10年9月推出定增,11年1月跌破後快速反彈,之後在前期阻力位就回落,5月再次跌破定增價,一直到了7月22日才獲得證監會通過,公司在8月8日公布半年報,凈利潤大增59%,趁著利好,公司趕緊於8月16日實施定增。之後股價就一蹶不振了。



最後要特別強調幾點:1、大股東不是萬能的,假如遇到特別不好的行情,他也有被套牢的時候,於是有些時候你會看到大股東全額認購,但是最後股價還是跌破了增發價,雖然這種情況比較少見,但還是會有的。2、股市沒有100%成立的規律,這里所列的指標和方法只能保證大部分案例符合上述規律,千萬別把任何教材當成《聖經》來膜拜。3、萬一你遇到“特例”,唯一能拯救你的就是倉位控制和止損。

第四篇將講述參與定增的資金開始解禁時能給我們帶來哪些機會,以及如何避免踩雷。

附前幾篇文章的鏈接:

市值管理綜述:http://xueqiu.com/1339778771/31925345

定向增發第一篇:http://xueqiu.com/1339778771/31969691

定向增發第二篇:http://xueqiu.com/1339778771/32030361




@億利達   @方舟88   @今日話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770

定向增發4:掘金定增解禁股 獵手11-hawk

來源: http://xueqiu.com/1339778771/32246503

自從推出《市值管理系列》文章,大家反應熱烈,許多網友跑來咨詢我,我也從中發現有些網友對如何使用該部分的知識存在誤區。

誤區一:錯把市值管理當成決定股價的唯一因素

我在《教你如何選出10倍牛股(下篇)》(http://xueqiu.com/1339778771/31728056) 里已經給出個股分析框架。我的研究體系從兩個維度來審視個股:一個維度是行業發展階段,另一個維度是個股的三個面(資本運作、基本面、技術面)。 我將一個行業(概念)劃分為幾個階段:萌芽期、藍海期、紅海期、壟斷期、衰退期。劃分依據就是市場的普及率(滲透率)。個股的三個面:每個面的作用不一樣,基本面的作用是充當股價安全墊,決定了股價最低可以跌到哪里。資本運作起到杠桿的作用,可以將個股的漲幅擴大幾倍。技術面是拿來擇時的,一個股票基本面再好也並不代表任何時刻都能買進,什麽時候買進就要靠技術分析來決定。於是兩個維度一疊加就形成了下面的4X3格子圖:


在具體操作中,假如你是打算做長線,那麽你更應該關註基本面。然後根據行業所處的階段,選擇具體應該關註的指標,例如處於藍海期就關註該公司的成長性指標。假如你發現該股出現市值管理的積極信號,就加倉。但加倉也不是馬上加,而是根據技術分析,選擇一個最佳的買入點。當然,你也可以完全忽略掉市值管理和技術分析,做一個純粹的價值分析擁護者。

假如你打算做波段,那麽你更應該關註事件催化劑(市值管理屬於事件驅動投資),在出現市值管理事件時,你可以忽略掉基本面的利空因素,畢竟你沒打算長期持有該股,在他利空因素浮現之前,你早已勝利大逃亡。

假如你是做短線,那麽你更應該關註技術分析,市值管理可拿來做參考,基本面完全可以忽略。

誤區二:誤以為只要有市值管理就能隨時買入。

 許多網友跑來問我XXX股的定增方案好不好,值不值得買。我一看,方案都是幾個月前公布的,幾個月下來股價已經漲了50%,這種情況下,我很難答複。市值管理作為一種事件驅動型投資,買入時機具有時效性的,錯了某個具體時點,就不能靠市值管理來簡單判斷能否買,只能靠技術分析來判斷股價的阻力與支撐情況,從而決定是否可以買入。例如定增公告時你不買,後面幾周內已經大幅飆升,此時就意味著你已經錯過了定增公告的買入時機(除非他沒大漲,就屬於第三篇文章里提到的“第二種情況:定增公布前沒漲+定增公布後沒漲+大股東積極認購”,就可以買)。假如你已經錯過定增公告的買入點,那麽就只能等“跌破定增時的買入機會”,假如沒出現跌破定增,那麽就只能等“定增解禁時的買入機會”。

誤區三:誤以為我關註的票會漲

  我放在關註欄的票都是一些基本面已經爛到無可救藥的公司,他們的股價遠遠跑輸大盤,大家都不去關註這些票。我放進來是為了觀察他的重組並購動向,押註他通過並購或重組烏雞變鳳凰,這種事情快則半年,慢則兩年,因此只適合大規模資金潛伏,不適合散戶跟進(除非你有耐心等1-2年)。

Part4定增解禁時的掩護出逃

在定增實施前,大股東往往會給予參與者“保底承若”,一般都會承諾穩賺20%以上。因此當這些參與者開始進入解禁期時,大股東就要兌現他之前的承若,將股價拉高讓他們出逃。解禁期一般指解禁前6個月到解禁後6個月,這個階段往往是大股東積極拉擡股價的時期,具體每家公司何時開始拉,則沒必然規律,大部分案例都是集中在上述時期(解禁前6個月—解禁後6個月)。這段時期往往是股價漲幅最大的時期,有的股票甚至會在短短6個月內翻倍,非常值得參與。下面將給出掘寶線路圖,掘寶行動應當在解禁前6個月就開始挖,而不能等到解禁期才開始。

指標一:當前股價是否高於定增價30%以上?

假如當前股價已經遠遠高於當初的定增價,就意味著大股東不需要護盤,那麽參與價值就大大下降。假如當前股價低於30%以下,那麽大股東一般都需要把股價拉高,當前價離定增價的差距越大,參與價值越高。

指標二:有沒有牛逼的人被套?

牛逼的人包括:高官、著名PE、著名私募、牛散、創業小夥伴、三姑六婆。前面幾種類型之前已經討論過,不再累贅,只簡單說一下後面兩種。創業小夥伴指的是跟隨老板一起打下江山的功臣,假如他們參與了定增,那麽老板往往會讓他們賺錢離開。例如一些高管會在外面成立一家公司,然後參與定增;又例如某人曾經跟老板合夥經營過幾家公司,之後沒再合作,現在又突然參與了定增。三姑六婆指的是老板、高管的親戚。

被套的定義是當前股價沒能高出定增價30%以上。

以下機構不屬於牛逼人士,屬於羔羊: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公墓基金、社保、不出名的小私募

指標三:牛逼人士的持股比例是多少?

單個投資者(機構)持股比例要超過總股本的1%,幾個類型相似的投資者(他們通常是一致行動的)持股總數量不能低於總股本5%。低於上述要求,大股東往往沒動力掩護他們出逃。具體分類標準如下:1、假如是創業小夥伴,不能低於1%;2、假如是三姑六婆,所有親戚加起來不能低於5%;3、假如是官員馬甲,不能低於1%;4、假如是機構,不能低於5%(與一致行動人合起來超過5%即可)。

指標四:當前市場處於哪個階段?

處於牛市和猴子市,大股東往往很容易就能拉高讓機構出逃。假如處於單邊熊,那麽大股東往往只能等待市場環境變好才拉升,遇到這種情況,大股東會讓定增參與者先不要急於拋售,再多等一段時間再拋,因此股價不一定會漲。假如對方是得罪不起的牛逼人物,並且要急於套現,那麽大股東會通過大宗交易平臺接過他們的貨,而不會通過直接拉升二級市場股價讓他們逃離。牛逼PE機構就屬於這種,他們由於手頭項目非常多,需要馬上挪用資金參與其他項目,一解禁就要走,有些時候甚至還沒解禁就急於把股權轉讓給其他人,由其他人來繼承鎖定期。

指標五:解禁前大股東有沒有增持或發布利好?

為了配合解禁出逃,大股東往往會在解禁前釋放利好消息,有幾類利好應該引起重視:1、大股東在二級市場增持;2、前期高管密集減持,但進入解禁期後,高管突然不再減持了。3、宣布定增預案(掩護前一批定增出逃)。4、業績大幅預增。5、收購公司。

出現以下行為則是不好的現象:1、解禁期內大股東也在積極減持;2、解禁期內出現大量大宗交易信息,並且都是折價交易。3、解禁期內高管在拼命減持。

指標六:民企、小市值

大型國企往往不承諾保底,因此解禁時,市值管理動力比較弱。小市值公司容易操縱股價。因此優先選擇小市值的民企,次優選擇小市值的國企。

指標七:牛逼機構過往歷史運作如何

假如該牛逼機構以往參與的項目都是賺100%甚至300%出局的,那麽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次的收益率不會差到哪里去。假如該機構每次都是一解禁就出逃,那麽這次也不會例外。假如他習慣解禁後很長時間才慢慢出局,那麽我們也沒必要急於出局。總之,以史為鑒,熟悉了解這些機構的操作風格,我們就更加容易把握賣出的時機。

下面給出《定增解禁尋寶路線圖》方便大家理解。當然在實際操作中,不可能每次都遇到那麽完美的案例,符合的條件越多越好。


何時賣出?

一般來說,在解禁前都不需要賣出,等到正式解禁後,根據情況來定奪是否要賣出。假如解禁者都是一些“XX投資公司”或券商集合理財產品,他們必定會在解禁的第一時間就賣,假如他們的持股比例加起來超過5%,你也要在第一時間賣。假如是一些戰略合夥人解禁或專門幫公司做市值管理的金融大鱷,他們未必會在解禁後就賣,遇到這種情況,你不必急於馬上走人。等以下信號出現再賣也不遲:開始頻繁出現大宗交易,且折價幅度超過10%。緊著接發布股東減持公告,你看一下減持的人是誰,他還持有多少比例的股份。假如他剩余持股比例為4.9%以上,則需要走人。假如他剩余持股比例為2%以下,則無需太驚慌(同時出現幾個人在減持,則需考慮他們的總數是否超過5%以上)。那種把持股比例剛好降低到4.9%的,通常意味著他後面要把股權全部賣光。為何是4.9%?因為持股比例超過5%,減持時需要發公告。低於5%後就可以不通知交易所,因此許多機構會把持股比例降低到4.9%,方便他們隨時出逃。

      定增解禁的案例非常多,因此不再貼圖舉例。我會在另一篇文章里附錄未來半年將要解禁的股票名單,感興趣的童鞋可以從中篩選標的。由於數據采用的是東方財富網軟件,該軟件查找實際控制人數據不是很方便,因此標註該股屬於“國企”還是“民企”時,有時會出現錯誤,讀者需自行糾正。(在通信達軟件按F10“股東研究”一欄里有相應數據)。

教你炒股系列《市值管理篇:定向增發》已經講述完畢。下一章的內容將講述:如何掘寶重組股,歡迎關註。

附與定向增發相關文章鏈接:

市值管理綜述:http://xueqiu.com/1339778771/31925345

定向增發第一篇:http://xueqiu.com/1339778771/31969691

定向增發第二篇:http://xueqiu.com/1339778771/32030361

定向增發第三篇:http://xueqiu.com/1339778771/32154302

近期解禁個股名單:http://xueqiu.com/1339778771/32232453

定增收益率統計(作者@億利達 ):http://xueqiu.com/2164183023/32153103

有價值的定增個股統計(作者@柯中 ):http://xueqiu.com/5243796549/32149031

特別聲明:

轉載務請註明以下出處,否則視為侵權:“本文來自雪球網,作者:獵手11-hawk 更多精彩教程文章請關註本人的雪球賬號或關註個人微信號:hawk11hawk”



@方舟88  @今日話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338

市值管理:如何從定向增發事件中獲利(1) 獵手11-hawk

來源: http://xueqiu.com/1339778771/31969691

之所以把定向增發(非公開發行股票)作為市值管理系列(資本運作)文章的第一篇,是因為許多市值管理手法都需要跟定向增發聯合使用。因此在說其他手段之前,必須先要對定向增發有所了解。定向增發的本質就是圈錢,但圈錢不是最終目的,最終所圈的錢到底拿來幹什麽,才是關鍵。以下是常見的資金使用途徑:
1、並購:先定向增發籌資,然後收購某公司。
2、重組:向新主子定向增發股票,從而讓新主子成為第一大股東,完成借殼過程。
3、舉牌(股權爭奪戰):大股東通過積極認購定增的份額,甩開與二股東的持股比例差距,保住自己的地位。或者二股東聯合一大批馬甲參與定增,最終神不知鬼覺地取代大股東地位。
4、整體上市:上市公司A向關聯公司B定向增發,B公司以自家100%股權做對價認購A的增發股份,從而A將B吸收合並,完成整體上市。或者,上市子公司A向母公司B定向增發籌資,所得資金用來購買B的資產,然後把資產註入到A,最終完成整體上市。
5、補充流動資金:純圈錢行為。
6、擴大生產規模或研發新產品。
    定向增發的分析框架分為四部分:1、定增前對股價的操縱;2、定增公布時對內容的分析;3、方案公布後實施前的護盤行為;4、定增解禁期的股價操縱。下面將對各部分內容進行詳細分析。

part1:定增前對股價的操縱    

    在定向增發之前,為了順利完成增發,大股東要做幾件事情:1、找個圈錢的借口;2、忽悠一班人參與定增;3、跟他們談妥價格,並且私下給予“穩賺不賠”的承諾。而在個過程中,定增價格是核心問題,出於自己利益最大化原則,大股東會把定增價格定在對自己有利的位置。而大股東心目中的定增價格跟當前股價的差額,其實就是套利的空間。(小常識:按規定,上市公司定增價不能低於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均價的90%。所謂基準日有3個,分別是董事會決議公告日,股東大會決議公告日或發行期首日,而這3個里面上市公司最好控制的是董事會決議公告日,因此公司一般都會在股價達到預定目標後突然停牌召開董事會,從而達到控制定增價目的。)
     情況一:假如大股東打算積極認購,那麽大股東當然是希望認購價格越低越好。因此大股東往往會先把股價砸下去,再突然停牌宣布定增。
    例如眾和股份(002070),在2月份一個朋友來問我要不要買入該股:他收到風,說該股要進行定增增發,說大股東打算做大事。我問他:“定增價格是多少?定增的具體時間是什麽時候?”他說:“價格不知道,時間也就這幾個月了,只知道大股東很看好這項目,會大手筆認購”。我就跟他說:“既然大股東要大手筆認購,我覺得股價還要跌”。剛開始他還半信半疑,觀察了幾天,但在跌了幾天後連拉兩個漲停板,他再也按捺不住,在7.8元追高買進,結果被套住了。然後整天來問我後市會怎麽走。我就告訴他:“要跌到定增方案公布時才能見底。”結果在浮虧30%後,他再也熬不住,砍掉一半。他剛割完肉,眾和股份就停牌宣布定增,大股東自己認購了1/5。一個漲停板後,股價開始回調,他又跑來問我是不是已經漲到位?是不是要走人了?我跟他說:“6.5元是大股東參與定增的成本價,你怕啥?”後面股價果然一直往上飆。


    情況二:假如大股東並不打算認購,那麽大股東當然希望定增價格越高越好。遇到這種情況,股價往往會在定增方案公布前就大漲。這種案例實在太多了,大家隨便就能出例子,這些高位定增的公司都幾乎有個共同特征:大股東沒有積極參與認購。
   情況三:在定向增發之前,大股東曾經瘋狂減持,持股數量已經低到不能再低(再低就會失去控制權)。此時打算推出定增的話,大股東通常會積極認購。這種大股東其實很擅長玩資本運作遊戲,他在玩高拋低吸,高位減持低位買回,最後持股比例沒減少,但憑空從二級市場賺了幾個億。例如華麗家族,一系列的資本運作讓人眼花繚亂。
11年6月宣布進軍乙肝疫苗,事後來看,股價當時處於歷史高位。
11年7月大股東解禁,馬上開始減持,聰明人一眼就看出進軍乙肝疫苗完全是為了配合大股東減持而設計的。
13年1月,大股東終於減持完畢,持股比例從40%驟降到5%左右(真TM狠);但緊接著高管開始減持。
13年11月底,推出定增方案,定增價4.17元。隨後高管不再減持,公司董事長也開始在二級市場增持,一切都是為了能讓定增方案順利實施而保駕護航。
     雖然到目前為止,大股東都沒宣布最終是哪些人參與了定增,大股東認購多少。但是由於大股東持股比例已經低於控股線,因此我在董事長開始增持時,就已認定大股東會積極參與認購,因為我斷定他會再玩一次高拋低吸的遊戲。因此從4元就一直持有該股。





     需說明的是,大股東為了穩住投資者,會象征性地認購一丁點,這並不能說明大股東積極參與認購。所謂積極認購,認購數量至少要15%以上,越多越好。最極端的例子是大股東全額認購,其認購價格必然就是該股長期的價格底部。例如雛鷹農業,2013年6月27日推出定增,大股東全額認購,耗資8.2億,股價在震蕩了半年後竟然短期內跌破當時的增發價,此時就是千載難逢的抄底良機。2014年9月24日,雛鷹農業因重大事項停牌。


     此外大股東認購的方式也很關鍵,以現金認購最佳,假如以股權或資產做對價,則大打折扣,因為資產價格都是含有水分的。
     最後一個問題:普通投資者如何提前獲知大股東將要定增?   大股東通常會把尋找合適投資者的任務交給券商,而券商也往往會成立集合理財產品專門參與某些定向項目。因此,假如你資金量比較大,往往會有人來問你要不要參與某定增(至少要100萬)。假如資金量太小,就只能靠打聽小道消息了。
那是不是意味著小散就永遠沒機會從定增中獲利?不是的,就像我上面所舉的三個例子,他們公布定增後,股價並沒有出現連續封漲停板現象,散戶完全有機會跟進。當然有些股票複牌後會連續漲停,那種票沒有內幕消息搞不定。
    此外,定增事件所帶來的獲利機會不限於方案公布前後。在實施後、解禁前後都有獲利機會,在後面的章節中,我會繼續講述這些內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339

教你炒股系列《資本運作篇》:資本運作綜述 獵手11-hawk

來源: http://xueqiu.com/1339778771/31925345

1、什麽是資本運作?   資本運作也叫市值管理,指上市公司為了某些目的而對股價進行操縱。市值管理的方法有很多,理論上凡是能夠影響股價變化的手段且上市公司能夠主動采取的手段,都可被定義為市值管理。例如:高送轉、定向增發、並購、重組、發布業績、通過會計手段隱瞞或釋放業績。同理,以下事件並不是屬於市值管理手段:業績好壞(發布業績時間點可以自主選擇,但業績好壞不能人為操縱)、工廠火災(除非是董事長自己放的火)、毛利率、競爭壁壘、國家扶持政策。

2、為什麽要關註資本運作?

  股價短期內是由主力決定的。這里所說的主力泛指某些持股量特別大的集合體,由於其持股量特別大,以至於其買賣行為會導致股價大幅波動。這個集合體可以是一個人,又或者是某些聯合起來的機構,也可以是無任何關聯的組織但由於他們都基於同一理由買賣股票,從而導致他們無意間成了“一致行動人”。正由於主力的巨大影響力,以至於我們不能忽視其行為對股價的影響。研究透他們的行為愛好,往往就意味著你能捉住最大的上升浪。說的通俗點,炒股就是要學會跟莊。

  中國證券市場總共經歷了三代主力。第一代主力就是散戶口中所說的“莊家”,他們的本質是某幾個聯合起來的大戶,他們的資金量也就十幾億左右。他們的投資風格是偏向技術分析,因此那個時代的書籍都是類似《與莊共舞》《如何通過K線識別莊家騙術》之類的技術分析。直到今天,還有許多散戶沈迷於此,樂不知疲。

  到了2000年以後隨著公募基金的崛起,公募基金動輒上百億的資金量一下子就淘汰掉個人大戶,成為第二代主力。基金經理都是標榜著自己是“高大上”來忽悠基民,標榜自己是“價值投資者”,於是為了迎合第二代主力的口味,券商研究所誕生了,他們寫的報告都是為了迎合基金經理的口味——從價值分析角度來分析個股。實際上有沒有用,大家心里都十分清楚。現在還有一大批“價值粉”醉心於此,雪球里特別多。

  但是隨著全流通時代的到來,基金的話語權迅速旁落,與持股比例動輒30%的大股東相比,基金經理那5%股權算個鳥。因此如今的股市莊家已經是上市公司大股東。上市公司大股東是不關註K線、不關心價值分析的,因此假如你按照技術分析、價值分析的理念買入某個股票,而大股東卻按照他自己的思路賣出股票,最後的結果就是:股價在狂跌,你虧損慘重。這些年的熊市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經濟學家總在叫囂GDP增速全球最快、估值全球最低但是股價卻一直下跌。到底是誰在賣?散戶嗎?散戶有這麽大本事將股市砸出5年熊市嗎?基金嗎?這些年來公募基金的倉位都在80%以上。是誰把中國股市砸出5年大熊市?是大股東和權貴資本!這些上市公司通過造假上市,造就了多少億萬富翁,換了你是大股東或突擊入股的官員,你會不會減持啊?因此你就看到,從價值分析角度某公司具有投資價值,基金經理在買入,而大股東卻不斷減持,直接把股價砸到地板上,為什麽?因為大股東不懂“價值分析”:既然你覺得這公司有“價值”,那就全賣給你好了,我套現幾個億帶著二奶環遊世界去。

  真正聰明的投資者早就意識到這一點,選股思路已經切換到從市值管理角度來選股,例如徐翔、王亞偉,你看他們的票幾乎全都是重組、並購題材的。看看王亞偉今年的第一重倉股華潤萬東吧,換了大股東後複牌連續漲停,人家雖然標榜自己是“價值投資者”,但那只是拿來忽悠基民的,好讓他們購買自己的基金。但人家心里並不犯傻,真正操作時,根本就不碰所謂的“價值低估股”,以至於郭樹清都批王亞偉“你不懂銀行股”。因此為了迎合第三代主力的口味,我們必須學會從市值管理的角度來分析股價。這部分的內容,你在其他人的文章幾乎看不到,在券商的研報里也很少看到(他們不會告訴你這些內容,因為有些內容是違規的),這部分內容只有真正了解股市黑幕並熟悉金融資本運作的人才能寫的出來。

3、資本運作的內容如何跟整個投研框架結合?

  這個在我寫的《教你如何選出10倍大牛股》的三篇文章里有提到。1、大牛股里面有一類是“瘋牛”,即重組並購類股票。分析這一類股票時,就必須用到資本運作的知識,而不能用成長性、價值性、資金流之類的指標。2、在任何的個股分析里面,包括三個維度:基本面、資本運作、技術分析。其中基本面決定了長期趨勢線,資本運作則是股價波動的放大器,可以將波幅放大數倍。(基本面與資本運作的關系,你可以做類比: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基本面類似價值,資本運作類似價格)。上述兩個面是拿來選股用,而技術分析是拿來擇時用的。

  因此我將要講述的資本運作跟以前給出的內容並不矛盾,而是辯證統一的。強烈建議大家先看完《教你如何選出10倍大牛股》(上中下三篇)後再來看資本運作系列的文章。否則你不知道如何將宏觀、行業、個股;價值、成長、資本運作、技術分析等內容融合在一起。

4、如何研究資本運作?

  研究市值管理的最佳途徑就是經常跟上市公司CEO吃飯,別天真的以為基金經理每天都在埋頭鉆研個股,聰明的基金經理每天都忙著陪CEO打高爾夫。我身邊有一個朋友,他的朋友圈里都是一些富二代,這些公子哥們的風控意識很薄弱,往往很輕易就透露出老爸所控制的公司打算做什麽(果然是坑爹啊),給過來的消息票10個里面有9個是準確的,想不賺錢都難。當然假如資金規模太大,光靠公子哥們那點小道消息就不行了,必須要得到上司公司老板的默許才能進去,否則會驚動上市公司,對方由於害怕泄密被查,往往會臨時中斷計劃。但不幸的是,我們當中99%都是屌絲,根本沒資格跟CEO打高爾夫或跟富二代混,那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只能捧著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在那意淫?

 答案是否定的。雖然無法獲取內幕消息,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公開的信息來進行邏輯推理。推理的主要立足點就是:

  1、上市公司所做的一切都是圍繞個人利益(而不是公眾利益)。舉例,控制人往往會把自己的垃圾資產註入到上市公司,把上市公司的優質資產低價置換到自己100%控股的公司,從而掏空上市公司。

  2、上市公司所做的一切都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而不是偶然現象,目的也不是像公告描述的那麽簡單)。舉例,上市公司並購一個公司說是為了擴大經營,實際上是為了配合***出貨。

  3、利益的分配是有次序的,當不同階層的利益發生沖突時,優先滿足高層的利益。舉例,假如參與定增的權貴資本被套,上市公司必須想辦法把股價拉高讓他們順利套現,並且在其套現的過程中,高管不能減持,大股東甚至要增持來穩定二級市場信心,原因是權貴資本的利益等級高於上市公司老板。而假如參與定增被套的只是券商的集合理財產品(認購者都是散戶),那麽上市公司就沒有動力配合他們解套,原因是上市公司老板的利益等級高於普通投資者。

  4、上市公司沈沒成本越大,其拉高的股價的動力就越大。例如,某老板花了10個億現金購買一個st殼資源,跟另一個老板用“價值”一億的股權為對價購買一個殼資源。兩者的動力是完全不一樣的,前者不管遇到什麽挫折都會想辦法搞定,借殼成功的概率極高。後者可能只是虛晃一槍,一旦發現借殼過程困難重重,可能會打退堂鼓,導致借殼流產。

  5、許多資本運作手段是存在路徑依賴的。舉例,借殼重組有非常明確的時間窗口:大股東變更——公布重組方案——過會(股東會、董事會、證監會)——實施。因此在發現該公司出現大規模人事調動時,你就可以介入。又或者在方案公布後,但證監會尚未審批之前介入,而在證監會審批通過後趁利好兌現出局。又例如,某金融資本曾經在X股上成功實施過資本運作,股價翻了3倍,那麽當他介入Y股時,其采取的手法往往會跟X股非常類似,你只需研究透當初他在X股上是怎麽玩的,往往就能很好地踏準Y股的節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340

市值管理:如何從定增事件獲利(2) 獵手11-hawk

來源: http://xueqiu.com/1339778771/32030361

Part2:定增公布時對內容的分析    
     在Part1的內容里,主要講述在定增方案尚未公布時應該怎麽做。由於此時信息相當的少,我們無法做詳細分析,因此在part1階段,我們只考慮一個關鍵性指標:大股東是否打算積極參與?假如參與,則股價先跌後漲;假如不參與,則股價先漲後跌。
     當定增的詳細方案出來後,我們就擁有足夠的信息來分析定增的好壞程度。因此除了關註大股東參與力度指標以外,我們還要引入其他的指標來幫助我們篩選過濾。定增方案的詳細內容應該包括下面的信息:1、增發價;2、參與者背景;3、每個參與者的認購數量;4、融資目的。我們要通過閱讀公司公告來回答下面幾個問題(幾個關鍵性指標):

關鍵性指標一:大股東是否積極參與?是否用現金出資?
     在part1已經詳細說過這指標,不再累贅。

關鍵性指標二:有沒有牛逼的人參與定增?
    牛逼的人包括幾類:1、金融資本大鱷;如“明天系”、“湧金系”。這是最牛逼的,原因是這些“XX系”就是專門在二級市場折騰的高手,一旦此類人參與定增項目,股價必定翻倍。例如$大康牧業(SZ002505)$ ,13年6月13日宣布定增,引入“鵬欣系”。14年6月4日再次宣布定增,籌資收購大股東(鵬欣系)手頭的兩個牧場。從鵬欣系入股到目前,$大康牧業(SZ002505)$ 的股價從6元漲到16元。又例如$軟控股份(SZ002073)$ 剛引入“湧金系”。其走勢會不會複制大康牧業的走勢呢?我們拭目以待。





2、著名的PE機構。新天域、博裕、中信產業投資。他們的創始人分別是溫總理的兒子、江爺爺的孫子、劉雲山的兒子。這幾家公司的實力已經達到“不予置評”的境界,你懂的。厚樸、Primvera(春華)、鼎暉、PAG(太盟)。這幾家的老總都是跟高盛或中金公司有關聯,實力派選手。此外還有中信資本、弘毅、複興、凱石、天堂矽谷等。這些PE機構通常會成立一個專項基金入股(而不是以公司名字入股),因此需要搞清楚參與定增者“XXX信托”到底是哪家機構發行的。例如$贊宇科技(SZ002637)$ ,14年5月21日宣布定增,定增對象為永銀投資和矽谷久融。其中永銀投資是大股東和公司高管一起成立的公司,矽谷久融是天堂矽谷設立的基金。


3、著名的私募。例如徐翔、王亞偉。
4、著名牛散。例如劉芳。他們其實往往是某些機構的馬甲賬戶,並非個人投資者。
    上述4類牛逼人物的牛逼程度逐級下降。金融大鱷之所以比著名PE牛,僅僅是因為PE更多是專註一級市場,而金融大鱷專註二級市場,因此站在投資者角度來衡量,抱金融大鱷的大腿更劃得來。
      除此以外,在挖掘參與者背景時,應特別註意兩類公司,一類是突擊成立的公司,其特點是成立時間不足1年,並且沒有主營收入,通常都是專門為了這次定增而設定的。一類是公司註冊地址跟上市公司地址都在同一城市的,通常意味著兩者是有關聯的。又或者公司註冊地址跟實際控制人的家鄉相同,通常都是裙帶利益者。假如這些公司的認購數額比較大,則可以理解為本次定增是一次利益輸送,老板不可能讓他們虧錢出局,因此這也算是一個潛在的利好。
      例如$廣陸數測(SZ002175)$ ,在14年8月,一個叫呂奇倫的神秘人物突然在4天內舉牌拿下9%的股權。然後公司在14年9月推出定增方案,定增對象是四家機構和一個自然人,南通富海投資管理中心、寧波博創金甬投資中心、上海靜觀創業合夥企業、北京廣源利達投資發展中心。除了北京廣源利達投資發展中心的成立日期是在2011年1月,寧波博創金甬投資中心成立於2013年11月之外,其他幾家認購對象都均成立於2014年,且尚未開展業務,極有可能是專為廣陸數測的此次定增而成立。自然人名字叫石莉,以億元資金入股廣陸數測。廣陸數測公告中的石莉簡歷顯示,最近5年,石莉曾在桂林電視臺從事主持、采訪與編輯工作,自2013年7月開始,擔任桂林港建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的經營部經理。一個電臺主持竟然能掏出1億現金參與定增,說明背後有金主。而大股東並沒有參與這次定增,定增完成後,其持股比例將從15%降到11.5%,與第二股東、第三股東的持股比例越來越接近。因此綜合上述信息,我個人認為有人利用上述幾個馬甲在收購廣陸數測的股權,這次的定增也是專門為了更換大股東而量身定制的。大股東很快就會換人(相當於借殼重組)。


關鍵性指標三:該股的市值大不大?  
     市值在任何情況下都非常關鍵,這是制約一個股票價格上漲的最大障礙。對於一個市值太大的上市公司,哪怕出一千個大利好,股價的上漲空間都是非常有限的。而對於一個小市值公司,一個小利好就能把股價翻一倍。邏輯也很容易理解:1、從資金角度來審視,要把$工商銀行$拉漲停,需要幾十億現金,要把小股票拉漲停,只需幾千萬。2、從業績角度來審視,大公司的去年營業額是100億,要想業績翻倍,今年就得做到200億,可能嗎?小公司去年營業額100萬,今年只需做到200萬就業績翻倍,那簡直太容易了。3、從市值管理角度,小市值公司還具備殼資源的價值,假如覺得這家公司前途堪憂,大不了就把原有業務全部清理出去,再裝進新興產業,馬上就能烏雞變鳳凰了。換了大公司,要把原有業務全部清理出去,把幾千員工全部解散,把幾十億的機器廠房變賣,那得付出多大的成本?    因此,盡量不要參與市值已經超過100億的公司的定增行情(僅有少數個股是特例),其對股價的推動力有限。市值在30億以下的最佳,30-50億也很不錯。
關鍵性指標四:募投項目是否有想象空間?  
     這個問題就無法非常籠統的回答了,因為各家公司所募投的項目五花八門,處於不同的行業,很難用統一標準來衡量一個項目是否有想象空間,你得對該行業相當熟悉才能了解上市公司所募投的項目到底如何。普通投資者由於行業背景知識缺乏,自己分析項目的可行性和盈利性是不可能的,還是直接參考券商的研究報告或者聽聽業內專業人士的分析就得了。
一般圈錢的借口有下面幾種:
     補充流動資金:這是最沒想象空間的說辭。對股價推動力非常弱。但其實所籌資金另有用途(銀行是例外,銀行確實需要時刻補充資本金),只是事情還在談判、醞釀中,尚未完全確定,因此大股東故意隱瞞普通投資者而已。那些參與定增的人肯定知道內情,要不然誰會莫名其妙送幾個億給上市公司,原因僅僅是上市公司說了一句:“我錢花光了,需要零花錢。”
     擴張已有產品的產能:假如目前設備的開工率低於80%,則說明這家公司純粹是來騙錢的。對股價的推動力就較弱。
     對前期募投的項目追加資金:說白了就是錢都被老板拿去吃喝嫖賭了,導致工程預算超標,需要追加投資。這本身就說明該公司的經營能力很爛,對股價推動力很弱。
     與別人合夥成立新公司或收購一家公司:要看新公司的業務範圍是不是前景廣闊的新興產業。並且要看新公司的規模跟上市公司規模相比是否足夠大,例如一家市值100億的上市公司,收購了一家市值才1億的公司,就算這家被收購的公司業務前景廣闊,但由於規模太小,對上市公司業績的貢獻太小,股價反應就小。
     收購同行:這要看該行業處於什麽階段,假如還處於發展前期,市場蛋糕尚未被完全瓜分,還有處女地可開發,則是好事,因為這個階段是快魚吃慢魚階段,通過收購同行能迅速做大做強。假如行業已經處於成熟期,處女地已經被開發完畢,只能靠搶競爭對手蛋糕份額來生存,則是壞事。收購幾家同行後,突然有一天發現,你已經是“獨孤求敗”,已經完全失去了成長性,一個沒有成長性的公司,股價只能隨波逐流,跟隨大盤漂。
     引入戰略投資者:這是最有價值的定增類型,因它另有所圖,後面的故事往往會很精彩。如引入新的大股東完成借殼重組、引入牛逼PE機構協助公司做市值管理、引入一致行動人來幫助自己推翻大股東。
      簡單總結一下:當定增方案公布後,我們要通過四個指標來推測未來股價是漲是跌:1、大股東認購比例;2、其他定增者的真實身份和目的;3、公司的市值規模;4、募投項目前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341

市值管理:重組(1) 獵手11-hawk

來源: http://xueqiu.com/1339778771/32361099

概念解釋:

重組是一個很泛的概念,凡是資產的騰挪都可以被定義為重組,而重大資產重組指的是數額特別巨大的重組,上市公司及其控股或者控制的公司購買、出售資產,達到下列標準之一的,構成重大資產重組:1、購買、出售的資產總額占上市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合並財務會計報告期末資產總額的比例達到50%以上;2、購買、出售的資產在最近一個會計年度所產生的營業收入占上市公司同期經審計的合並財務會計報告營業收入的比例達到50%以上;3、購買、出售的資產凈額占上市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合並財務會計報告期末凈資產額的比例達到50%以上,且超過5000萬人民幣。

為了便於我們對重組股進行分析,有必要先對重組進行分類,我試圖用通俗形象的比喻來解釋各類重組的差異,由於采用“非專業”語句,因此其定義未必是準確的,但這並不妨礙我們投資獲利,畢竟我們學習這些內容不是為了當律師或當保薦人:

1、借殼重組

將一家上市公司的資產全部掏出來,再放進去新的資產,並且新資產的老板不是原來的老板。類似克隆技術:將一個受精卵的DNA全部挖出,註入另一個人的DNA。

2、整體上市

集團公司旗下有很多子公司,但只有一家上市,於是就想辦法把整個集團的資產都註入到上市公司,實現整體上市。常見的手法有:上市公司A向關聯公司B定向增發,B公司以自家100%股權做對價認購A的增發股份,從而A將B吸收合並,完成整體上市。或者,上市子公司A向母公司B定向增發籌資,所得資金用來購買B的資產,然後把資產註入到A,最終完成整體上市。類似於細胞的吞噬:一個細胞把體內另一個細胞吞噬,最終融合成一個新細胞。

3、資產註入與剝離

大股東下面有很多資產,也有幾家上市公司,於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把一部分資產註入到上市公司,把另外一些虧損資產從上市公司剝離出來。與整體上市的區別是,它並有實現所有的資產全部上市。類似於細胞間的物質交換:細胞不斷吃進一些營養物質,同時把代謝廢物排出胞體。

4、並購

上市公司收購其他公司的資產,所收購的資產並非大股東的資產。類似於體內的白細胞將外來入侵的細菌吞噬掉。

當然,還有其他類型的重組,但是在證券二級市場上,我們一般只關註上述四類重組。每一種重組都有自己獨立的分析框架,其中也有一些共通的分析思路。例如為了完成上述的重組,上市公司往往會通過定向增發募集一部分資金。那麽在涉及解禁股研究時,其分析思路就是一樣的。又例如,這些重組都涉及註入資產,在分析資產質量和盈利性時,分析思路都是一樣的。我在後面的文章將分別論述上述四類重組的分析辦法。

為何要關註重組?

因為明年將是重組大年。第一,證監會又一次發布退市制度(為何是“又”),內容其實跟之前的沒啥差別,但是其又把舊聞翻出來重新念一遍,目的就是向市場各方表明:今後將嚴格執行,而不像過去那樣說一套做另一外一套。第二,註冊制之後,借殼重組的標準跟IPO上市標準一樣,因此那些想上市但又達不到上市條件的大款必須趕末班車。這兩個新聞都會促進借殼重組的加速進行。第三,今年是定增大年,幾百家上市公司宣布定增圈錢,圈來的錢必定會用於收購其他資產,因此明年就是並購大年。第四,國企改革明年將進入深水區,所謂國企改革,說白了就是國企整體上市,每次當國企遇到困難,國家就會讓國企上市圈錢,這是恒久不變的定律。因此未來三年必定是國企整合大年。

                                             重組第一篇:借殼重組

  借殼重組雖然已經不再是市場主流,但是由於它是最經典的市值管理手段,中途涉及的手段之多,流程之繁瑣、博弈之複雜非其他類型重組可比擬,因此假如搞懂了借殼重組,那麽在理解分析其他幾種重組類型就得心應手了。因此本章節內容重點不在於建議大家去購買st股或業績虧損股,而在於為今後分析其他幾種類型的重組打下基礎。

借殼重組是上述四種重組中流程最複雜,不確定最高的一個,但也是收益率最驚人的一個,印證了那句話:高風險高回報。只要你能想辦法降低不確定性(即提高命中率),那麽其回報率就很高。許多投資者一聽到ST股,第一印象就是害怕退市,血本無虧。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事實上由於政策的原因,多年以來投資st股的風險遠遠沒大家想象中那麽高,這就像地方融資平臺看起來很危險,感覺隨時都會倒臺跑路,但實際風險卻非常非常小,原因是有地方政府背書,血本無虧的概率幾乎為零,而借貸利率並沒有完全反應出這種政府背書的情形。簡而言之,由於政府兜底導致參與地方融資平臺高利貸是高回報低風險的投資,很多人高估了其破產風險。同理,過去參與st股也是高回報低風險的投資,投資者高估了其退市風險,原因是在過去,公司上市是配額制的,每個省份每年只分配幾個指標(類似於高考異地生源名額限制),排隊等上市的公司卻一大把,因此上市公司的殼屬於稀缺資源,就算一家公司要退市,地方政府為了保住這個殼,也會積極配合上市公司搞重組。迫於地方政府施加的壓力,證監會根本不敢輕易讓一家st公司退市。此外,一旦退市會引發大量投資者血本無歸,在胡溫執政的10年里,最強調兩個字“和諧”,假如因此誘發社會鬧事,證監會官員的烏紗帽就不保了,因此假如沒有國務院在後臺支持,證監會官員根本頂不住來自各方勢力的壓力,根本不敢輕易讓一家公司退市。

雖然隨著政策的變化,殼資源開始變得不那麽值錢(地方政府不再背書、借殼標準等同IPO標準、嚴格執行退市政策),但是在註冊制推出以前,還有600家公司在排隊等著上市,按照一年只上200家的速度,這要等3年才搞完,打算趕在註冊制以前上市,最佳的途徑就是借殼上市。因此趕在註冊制實現之前,殼資源還會趕在末班車,出現最後的沖刺現象。

虧損股最後的歸宿無非就三個:一個是通過變賣資產實現暫時的扭虧為盈,從而保住了殼,但這不是長久之計,資產賣著賣著就賣光了,最後還是得走上重組之路。二是借殼重組。一般來說,假如能走第一條路,上市公司老板不會選擇第二條路,除非該老板控股了很多上市公司。三是直接退市。假如遇到第一種情況,那麽股價至少也會大幅反彈,假如遇到第二種情況,股價必然是連續的漲停板。因此不管其最終結局是第一種還是第二種情況,都是值得參與的。而我這篇文章的作用就是:告訴你如何最大限度地避開第一種和第三種情況,押中第二種情況。

借殼重組的流程如下:選殼——更換大股東——洗殼(方案籌備階段,靜默期)——公布重組預案(董事會通過)——股東大會通過——證監會審批通過——正式實施

對於二級市場的投資機會,主要集中在前面四個階段,在公布了重組預案之後,股價複牌後就會連續漲停,普通投資者已經沒有機會介入。我們對借殼重組的分析路徑分為四部分:1、有重組預期但尚未有任何動作(此階段著重分析重組的可能性大不大);2、大股東正式變更但尚未重組(此階段著重分析是真重組還是假重組);3、正式發布重組預案(此階段著重分析方案的想象空間以及何時出局);4、重組成功實施後,前期介入資金開始解禁。

特別聲明:

轉載務請註明以下出處,否則視為侵權:“本文來自雪球網,作者:獵手11-hawk 更多精彩教程文章請關註本人的雪球賬號或關註個人微信號:hawk11hawk”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854

信息含金量的評價標準 獵手11-hawk

來源: http://xueqiu.com/1339778771/32456956

有網友對我說:“。。。現在也嘗試著中長線操作,主要思路還是借鑒了你的一些思想,大致為:跟蹤政策導向、社會發展趨勢(或者大的熱點)先選擇行業,再在行業里選擇相應的個股。在操作上,盡量避免追高。但問題是:因為每時每刻會有比較多的政策出臺,那麽問題是:怎麽把握相應政策的影響力(包括廣度和深度)。我想如果把這個問題解決的話,會對操作有很大的幫助,但是更常見的情況是等著相應股票都有大幅上漲之後,才會知道,總是事後諸葛亮。。。”

這位網友的問題其實很有代表性,每一個投資者都曾遇到這種困惑。投資想贏的秘訣就是“通過信息不對稱獲利”,信息不對稱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你比別人提前獲悉某重要信息,從而早於別人買進或賣出。內幕交易和數據挖掘就屬於此類。一種是面對同樣的公開信息,你邏輯推理能力比其他人強,在別人還稀里糊塗時,你就已經通過強大的邏輯推理預知這里有金礦。網友問“如何把握政策的影響力?”其實就是在問如何才能做到邏輯推理比別人更強大?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對命題做變換,將命題變成:“面對五花八門的具體政策,有沒有統一的標準來衡量其蘊含的信息價值?”

下面我給出衡量一條信息價值的“金標準”,這些標準,是我從事多年的政府政策研究所總結出來的,非常適用於宏觀政策研究,也普遍適用於個股研究。在此我借鑒了中醫的哲學思想——“八綱”(陰陽、表里、虛實、寒熱),總結出一套用於信息含金量鑒定的標準。

標準一:治標還是治本?

通常一個政策出臺往往是為了解決某個問題,就像醫生每開藥方都是為了治療某個疾病一樣。中藥配方一般由君藥、臣藥、佐藥、使藥 四類藥物混合而成。君藥就是根治疾病的藥物,臣藥的作用是使得君藥威力大增,相當於加BUFF(不懂什麽叫buff的人去玩玩魔獸世界吧)。但是直接下猛藥,病人很可能由於身體虛弱而承受不住直接掛了,因此必須給他吃佐藥,先把身體調理好,佐藥的作用是中和君藥的毒性,或治愈其他並發癥。使藥的作用是引導主藥直達病竈,並協調各種藥物的作用。這種思想其實非常適合用來解決問題,任何的政策或措施,都屬於上述四類中的一種,面對政策,我們首先要做就是要:1、找出病根(問題的本質所在);2、觀察政府下的藥方是哪一類(君臣輔佐)?3、根據不同的藥方評價其是否能真正解決問題。

例如央行搞什麽SLD?ABC?EFG?定向放水。這個頂多只能算是佐藥,是怕緊縮過度一下子把病人治死了。這種藥物根本無法治療“A股缺血癥”,因此只有不懂裝懂的經濟學磚家叫獸才把定向放水解讀為利好股市,實際上對股市一點影響都沒有。當前整個宏觀政策的主藥是“去產能”,只要這個主基調不變,大盤的走勢都會被壓縮在一個狹小空間里。

又例如今年的軍工行情爆發,源於成飛集成的暴漲。成飛集成的暴漲是一個引藥(催化劑),引爆了醞釀已久的軍工整合預期。其實在此之前,軍工板塊就已經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習上臺後要掃清軍隊里的異己是主藥,習借軍工部門重組的契機來達到上述目的,因此軍工整合是臣藥,假如此時有個催化劑出來,必定會馬上引爆軍工概念)。

又例如樓市調控,我為何會在9月初就斷言政府必定會放開房貸政策?(詳見文章《對當前行情的深度剖析》)因為政府快把這病人治死了,所以他必須下“佐藥”,但既然只是佐藥,那麽用藥必定不會太猛,也不會反客為主把君藥的藥效全部抵銷了,因此對樓市今後的走勢我還是不樂觀。既然提到樓市,不妨多說幾句。高房價的根源是什麽?是土地供應被政府壟斷了,導致供應端缺貨。因此治療高房價的君藥其實就是通過土地改革允許農民自由出售其土地,自由更改土地的用途,但是這一劑藥太猛,一旦允許農民自由賣地,一夜間就會有幾億畝土地湧入樓市,樓市瞬間就會崩盤。溫家寶采取的調控措施是限購,限購是什麽?就是從需求端入手去治療病人,這僅僅相當於使用只使用了臣藥,但是病人的病竈在供應端,根本沒辦法藥到病除。1000萬套保障房雖然是從供應端入手解決問題,但是執行效果奇差,反而成了官員的福利房,因此對高房價頑疾也是杯水車薪。這屆政府做了什麽?農地流轉算是邁出了關鍵的一步,但目前這一步邁出太小,尚不足以對房價造成任何影響,但至少已經打破舊有法律的禁錮,這一劑是君藥。而全國房地產信息聯網、官員財產公示是從需求端入手,是臣藥。而放開限購是佐藥,以免把病人治死了。重新梳理地方財政,明確財權與事權。一方面減少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推行土地改革時阻力就會變小),另一方面隔離樓市崩盤對地方財政的沖擊(將樓市崩盤對國民經濟的沖擊最小化)。因此這是一劑輔藥。

標準二:是虛還是實?

所謂虛實包含兩層意義,第一層是,此消息是坊間傳聞還是官方正式新聞。即此消息公布的場合很重要。

例如以下幾條信息,“傳聞明天要加息”“周小川在訪談節目中說還有加息空間”“央行公布從明天開始,加息!”上述消息的重要程度第三條>第二條>第一條。又例如你在股吧里看到“XX股莊家明天就要拉升”、你跟一個私募老大吃飯時他說“xx股要拉升了”,後者的含金量要比前者高。

第二層含義是此消息的具體內容是否詳盡?

假如公布的信息(政策)僅僅是一個很粗糙的框架,缺乏具體操作細節,又或者僅僅是對原有體系的小幅修改,那麽這條消息將被認定為“雷聲大雨點小”,含金量自然就會小很多。

例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完善退市制度”,由於缺乏具體內容和實施細節,人們無法展開聯想,必然無法對股市產生提振作用。又例如證監會發布《股市退市制度》,你要看看他里面的細節是否具備可操作性,假如都是“空、大、假”,那麽對股市也無法產生重大利好。例如這次依然沒能解決投資者索賠的問題(詞語表述含糊,根本沒操作性,根據標準二,此乃虛),上市公司違法成本依然十分低廉(根據標準一,此乃治標不治本的藥方),公布退市制度後,股市照樣跌。

信息重要性排列:有數量有質量>有質量沒數量>有數量沒質量>沒數量沒質量

標準三:是預料之中還是預料之外?

這一條在證券研究中非常關鍵,因為證券市場炒的就是預期。由於投資者會對事件進行預測,然後根據預測結果來買或賣,假如一個消息公布後,完全符合投資者的之前的預測,由於投資者早已料到,因此當前股價其實已經反映了該信息,就會出現“見光死”現象,出利好反而跌了。假如公布的消息跟大家之前預計的不一樣,就會對投資者行為產生巨大沖擊,股價會出現大幅上漲或下跌。

例如工商銀行公布業績,利潤增長20%,但是他的股價就是不漲,為什麽?因為他每年的利潤增長都穩定在20%左右,連小學生都能猜到他今年、明年、後年的利潤增長都是20%,這種利潤增長早就被現金流折現模型反映在當前股價中(即當前股價已經蘊含了工商銀行每年利潤增長20%的假設)。在什麽情況下工商銀行的股價才會大幅波動?例如他突然發布業績預虧,由於大家都沒料到,一下子就把投資者打蒙了,股價必然會暴跌。又或者他突然宣布業績增長200%,比大家預期高出一大截,則股價會迅速飆升。

又例如2013年6月1號的股票暴跌,是由於央媽突然收緊流動性造成的,當時根據慣例,到了季度考核時間,央行必定會放水給銀行幫他們度過難關,但是那一次央媽卻一反常態,堅決不餵奶,由於銀行沒有心理準備,之前並沒有儲備幹糧過冬,突然斷奶自然會引發搶錢潮,市場利率飆升,也直接把股市打趴了。

又例如公布加息,前幾次由於市場沒心理準備,沖擊力會大一點,後面由於大家都有心理準備了,對市場的心理影響力就會明顯降低。包括PMI、CPI、GDP等常規性數據也是,假如屬於大家預期之內,基本不會對股市造成影響,我最反感那些所謂的“首席(狗)經濟(屁)學家”整天拿著幾個經濟數據在那解讀來解讀去,不光對大家投資毫無幫助,還幹擾大家對行情的判斷。

標準四:是質變還是量變?

任何一個系統經過反複博弈後會處於一種均衡狀態,即所謂的陰陽平衡。此時輸入一個信息,會對這種平衡狀態造成影響,系統將重新尋求另一個平衡支撐點。就像天平一樣,原來兩邊處於平衡,此時你往其中一邊加幾根頭發,天平就會稍微往那邊傾斜,假如你加入的是10kG的砝碼,天平馬上就會徹底向那邊傾斜。而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判斷新輸入的信息到底是鴻毛還是泰山。即判斷新輸入的信息是引起系統的量變還是質變。從零到一,從有到無是一種質變,往往會引起事物翻天覆地的變化。

例如中央從打壓經濟的主基調,變為刺激經濟的主基調(08年底就是這種情況),股市會暴漲。又例如日本首相@#&!突然宣布放棄已經持續了十多年的通縮政策,放言要引發通脹。由於日本股市所反應是10多年通縮的格局,現在突然說格局要發生變化,當前股價遠遠沒有反應新的格局,因此日本股市一路狂奔,幾個月就翻倍。

例如某家公司扭虧為盈、或之前業績都是不斷增長,突然發布業績預虧。這種就屬於質變。股價必然會大幅波動。

從1到2,從3到100則是量變。假如是量變,則需要評估其量的變化幅度,假如變化幅度太小,那麽對股價影響力幾乎為零,假如量的變化很大,往往會出現超預期(即符合標準三),股價也會發生大幅度波動(但強度和持久力不如質變)。

此外要註意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表面看起來,這根稻草只是一個小小的量變,但是由於之前就累積了巨大的量變,因此在這最後一根稻草時,系統發生了質變。這是量變跟質變的互相轉化過程。

例如,建100萬套保障房跟建1000萬套保障房,兩者的影響力是不一樣的。又例如央行放水3000億跟放水5000億基本沒差別,但是四萬億救市跟5000億救市就很不一樣了,關鍵是08年的四萬億不僅僅是數量上的巨大,而且他是表明了政府從打壓經濟全面轉向刺激經濟,這是一種質變。

跟我學炒股就像看齊達內踢球,是一種藝術般的享受。看完此貼後,大家都跟我走吧!


@今日話題   @方舟88  @不明真相的群眾
特別聲明:

轉載務請註明以下出處,否則視為侵權:“本文來自雪球網,作者:獵手11-hawk 更多精彩教程文章請關註本人的雪球賬號或關註個人微信號:hawk11hawk”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390

教你如何挑選題材炒作概念 獵手11-hawk

來源: http://xueqiu.com/1339778771/32610882

在上篇文章中我給出解讀中長期信息的方法思路,這篇文章將給出解讀短期信息的方法思路。短期信息指的是題材概念信息,每天面對海量的題材信息,很多人的疑問就是哪些板塊會漲停?能有多少個漲停板?某概念還能不能繼續追?下文將試圖回答上述問題。

    在正式開始講解之前,我想先講一個小故事。在2012年的時候,行情極其糟糕,大量私募清盤,但是有一個小私募卻實現了50%的盈利。他所采用的投資策略極其簡單:專做題材炒作。而他的工作方式也很簡單,就是專門聘請十幾個在校大學生,每天讓他們上網去搜各種稀奇古怪的新聞,假如覺得某新聞具有炒作價值就反饋給老板,idea一旦被采納,該學生就能獲得獎金。例如美股某生物公司一周內暴漲100%,該公司是專門生產XX藥物的,那麽A股相關公司就有可能被炒作。這個私募采取的情報搜索系統是非常落後的(靠十幾個大學生人工搜索),但是其操作思路是正確的(本質就是在打信息不對稱)。而在國外,通過搜索識別輿情信息來炒股的公司不少。他們利用計算機對證券類文章里的文字進行情感語義識別,例如含正面情緒的詞語用了多少次,含負面情緒的詞語用了多少次;看空的文章數量有多少,看多的文章數量有多少,從而預測未來股價走勢,據說有家公司開發出來的輿情分析系統可以做到90%的準確率。我之前所在的機構一直致力於開發更高效的證券情報收集與分析系統,量化信息價值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我的頭上。

言歸正傳,證券信息的價值並不取決於文字本身的性質,而在於人們的行為偏好。同樣的一條信息,在不同情景下,人們對其解讀就會不一樣,例如定向增發,在熊市里,由於缺乏資金,大家對抽血行為非常敏感,此時推出定向增發會被人們解讀為“無良奸商又來騙錢”股價反而會暴跌。而在牛市里,由於大家對抽血不敏感,對公司未來想象空間敏感,人們會將定增解讀為“圈錢=擴張產能=暴利=股價暴漲”。因此對於一條信息的解讀,關鍵在於了解人們的行為偏好,知道投資者到底喜歡什麽,他們在想什麽,他們打算做什麽。

下面我將給出何種概念炒作會更加傾向於獲得投資者的青睞。我將投資者認同度分為高、中、低三個檔次。認同度越高,則炒作空間越大。根據下表,給認同度“高中低”分別賦予不同的得分,再給每個項目賦予不同權重,就可以做成量化打分表格,就能實現不同信息之間的互相比較。

在正式開始分析炒作之前,你必須先養成兩個習慣。第一個是你必須每天瀏覽產經信息,了解最近發生了哪些可以用來炒作的新聞。然後根據我下面給出的打分表格來篩選出可能被爆炒的概念。第二個是你必須每天複盤漲停股,看看他們漲停的邏輯是什麽,有多少只相關個股漲停,持續了多少天。複盤漲停股的用途很廣:1、可以預測大盤是否見頂或是否要回調;2、訓練強化自己對題材概念炒作的敏感性;3、驗證猜想,看看市場對某個你看好的題材的認同度是否跟邏輯推理的一致,從而決定是否應該及時撤離(假如猜錯了)。4、可以把握板塊輪動的節奏。

每天收集整理上述資料其實是很繁瑣的事情,非常幸運的是,@索羅明 已經幫我們整理好。他每天早上提供產經信息,每天收盤提供漲停股統計數據。個人認為,他對短線概念炒作的把握能力還是相當強的。


未來市場容量大不大?

說白了就是這塊餅可以畫的多大?例如3D打印,據券商預測,未來潛在市場規模可以達到1000億(或更高)。盡管目前的實際規模幾乎為0,但是人家就是會講故事,而且還有理有據,你根本沒辦法從邏輯上進行反駁。這種概念由於無法證偽,往往炒作空間就很大。又例如雲南發生小地震,震壞了一條村子的房子,其未來市場容量頂多就是把這村子重建,也就幾千萬元的事情,分配到雲南城建的訂單估計也就幾百萬,這種炒作空間就小很多。跟新能源汽車、3D打印根本沒法比。

當前有沒有業績支撐?

指的是某概念是純炒作還是有實實在在的業績支撐。例如美股生產埃博拉病毒疫苗的公司股價翻倍,國內的醫藥公司也跟著暴漲,但是國內有生產埃博拉病毒疫苗的廠家嗎?沒有!這純粹就是沒任何業績的大忽悠。因此這種概念漲得快,跌得更快,就像坐電梯。又例如今年諾貝爾物理獎頒給LED的發明者,LED相關公司股價飆升,但是很快就打回原形,為何?人家獲獎關你屁事!

博弈難度大不大?

這個主要是用於分析國家產業政策,有些產業政策聽起來很美好,但是執行難度極大,因此市場對這種題材炒作很謹慎。最典型的莫過於土地改革,聽起來很宏偉,一旦改革成功,市場空間簡直無法估量,但是已經喊了幾年,就是炒不起來,遊資頂多只是結合自貿區或京津冀概念,炒炒囤積大量建築用地的上市公司。土地改革最大的問題是,涉及的利益集團太多,博弈非常複雜,假如一個政策無法取得共贏效果,那麽利益受損方必然會奮力抵抗,假如他是非常強勢的利益集團,例如地方政府、金融集團,那麽事情推進就會一波三折,炒作難度就很大,因此遊資一般不碰這種涉及政治博弈的概念。

標的物是否好找?

有些概念很難找到合適的標的物,例如依法治國,最後竟然有人去炒電子政務,簡直是“神邏輯”。目前處於小牛階段,炒這種牽強附會的概念股還不怕被套死,假如在熊市里,必定會一個漲停板後就連續暴跌,套死無數跟風者。

標的物市值大不大?

這一條標準相當重要,假如標的物都是大盤股,以遊資的實力,根本沒辦法炒起來。因此就算概念再好,也只能放棄。除非遇到國家隊進場,例如2003年公募基金為了打響招牌,聯合起來炒作“五朵金花”概念。但是國家隊何時進場,小散根本沒渠道獲悉,所以還是不要在大盤股上浪費青春了。

政策力度大不大?

這個是權重很高的標準,政策力度從兩個角度衡量,一是發文件的單位級別。二是政府投資的力度。一般國務院級別的文件(政府官文都會標註發布單位)要引起足夠的重視。行業協會發布的就算了。例如關於鋼鐵的扶持政策,假如是行業協會發布,直接無視;假如是部委文件,頂多就一個(漲停)板,假如是國務院文件,或許能有兩三個(漲停)板。假如是關於新能源汽車,行業協會文件,頂多一個板,部委文件,兩個板,國務院文件,50%的漲幅也是有可能。新能源汽車跟鋼鐵的區別在於:大家本來就不喜歡鋼鐵,因此要得到大家認同,政策力度必須很大很大。

此外要特別關註習李的言行,習李點名提到某行業,1-2板。習或李單獨出席某行業論壇或到某公司視察並被新聞聯播播出,1-2板。習李同時出席某行業論壇,2-3個板。

事件持續時間長不長?

這個指標決定了某題材是否具備反複炒作的基礎,但不會影響短期炒作空間。即某題材屬於轉瞬即逝,僅意味著他是一波流,炒完就拉倒,但是光是這一波,上漲幅度就有可能比較大。而那種持續時間很長的,則炒完一波後,過一段時間又炒一波,可以反反複複被炒作。例如新能源汽車、軍工。一般來說,不管是短炒還是反複炒,都可以參與,只是撤離時間要有所差別。

事件性質

事件的類型五花八門,產業規劃、突發事件(災難、瘟疫)、季節性事件(旅遊黃金周)、重要會議(兩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但是其對股價的影響無非就是通過影響上市公司業績來實現,因此我將事件類型分為三類,一類是可以給上市公司帶來長期業績改善的。例如某行業的五年規劃,例如某革命性產品的推出帶動整條產業鏈發展(iPhone)。一類是僅能改善上市公司短期業績的。例如旅遊黃金周,過完這一周,又要關燈吃面了。又例如家電補貼政策,政策實施期間可以帶動家電銷售量,補貼政策取消,家電銷售量就會下降。一類是不能改善業績,僅能改善短期現金流。例如減稅、直接補貼給廠家的行業補貼政策(區別於補貼給消費者的政策)。

方案是否詳盡?

這一點在上一篇文章中就已經提及。即信息是“虛”還是“實”?通常要有具體操作方案和標準,下屬機構才能正式開展該新業務,否則只有簡單的幾句描述性語言,下屬機構就算想積極開展業務,也無章可循,最後政策只停留在紙面上,無法落實。

是否首次炒作該概念

這一條標準非常重要。市場永遠只青睞新鮮玩意。通常那種新出現的概念持續性都很強,非常值得參與。當然,這也並不代表舊概念就沒炒作空間,某些有真實業績支撐的、市場前景依然很廣闊的概念,只要出一個消息就會被炒一輪,例如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但是絕大多數沒有業績支撐的純概念炒作,炒完一輪後,市場就不再關註,後面就算再出現該題材的信息,市場往往也不感興趣(除非他突然有業績支撐了)。

在講述完畢消息的炒作價值後,我順帶提一下如何根據當天的漲停股識別大盤是否要見頂或回調。

1、假如當天漲停個股超過40個,第二天必定會收陰線,而且陰線的力度還不小。原因是漲停股太多意味著市場短期過熱,需要洗洗盤,震震倉。

2、假如最近漲停的個股都是鋼鐵、石化、並購重組股、新股,一般意味著要見頂。重組和新股會長期占據漲停榜,因此關鍵是看除了並購重組和新股之外,還有那些概念漲停。假如漲停榜只剩重組和新股,那麽大盤危在旦夕。石化是大盤殺手,專門拿來拉指數掩護小盤股出貨的,石化一漲,小盤股必定跌的一塌糊塗。假如市場上連鋼鐵這種垃圾行業都被爆炒,說明所有的股票都已經漲幅過高,整個市場已經沒價值低估的股票,唯一被“低估”的只剩鋼鐵了,只好硬著頭皮去炒鋼鐵。

3、假如每個概念都是漲停一天,第二天就換另一個概念漲停,說明行情持續性非常差,不宜參與。

4、找出每一輪行情的龍頭板塊(例如這一輪的軍工),找出龍頭板塊中的龍頭個股(成飛集成),假如發現龍頭股開始滯漲,就要開始估算該板塊其他股票的估值是否已經過高,假如發現該板塊中幾乎所有個股的估值都已經向龍頭靠攏,已經找不到相對便宜的個股。那麽這一波的炒作很可能就要結束。而一旦龍頭板塊開始回頭,整個大盤就會跟著大幅回調。假如接下來沒有新的龍頭概念跟進,行情就到頭了。假如老龍頭開始滯漲,市場又沒新熱點出現,市場就會炒作高送轉、高業績、重組,此時往往就是行情見頂的信號。因此關註每天漲停股都是什麽題材很關鍵,假如漲停的都是高送轉或業績預增或並購重組,就意味著市場已經沒熱點,大盤回調概率很高。

最近換房子,上網很不方便,留言無法回複,請見諒。脫網一周,驚聞年收益率600%的私募期貨爆倉,這種事情早已聽得麻木,我有一本子專門收錄這些人的屍骨,里面的死亡記錄已經多如牛毛。所以我從來不關註那些賺點錢就來網上炫耀的人,這些人遲早會進入我的死亡名冊里。我只佩服兩種人,一種是狠狠賭一把後就洗手不幹的人,這種人你想找他複仇的機會都沒了,關鍵是人家能抵住誘惑,急流勇退,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另一種是賺錢越多越低調的,他們通常把賺錢歸咎於運氣,把虧錢歸咎於自己執行力不足。最可怕的是你的對手比你聰明,而且還比你謹慎,簡直毫無勝算。我已一周沒網絡看盤,不知道我的期貨賬戶是否也已經爆倉。這是要關燈吃面的節奏麽?[關燈吃面]




@今日話題
特別聲明:

轉載務請註明以下出處,否則視為侵權:“本文來自雪球網,作者:獵手11-hawk 更多精彩教程文章請關註本人的雪球賬號或關註個人微信號:hawk11hawk”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309

技術分析第一篇:各種投資流派的哲學思想及應用誤區(1) 獵手11-hawk

來源: http://xueqiu.com/1339778771/32890587

我覺得作為一個股票初學者,學一些技術分析的知識還是很有必要的。有些時候一個股票你能不能拿得住,關鍵就在於你是否具備成本優勢,有了一定成本優勢後,你自然就能擁有良好的持股心態,撇開倉位控制和持股成本空談如何鍛煉心態是毫無意義的,我就不相信你在最高點買入,遇到30%回調還面不改色,假如浮虧30%你還面不改色,我只能說你是一個徹底的賭徒,根本沒資金管理和風控的概念,屬於那種“死了都不賣,不翻10倍不痛快”的腦殘偽價值粉。而技術分析就能解決這種成本控制問題,讓你從一開始就買在階段性的低點,你自然就有足夠信心面對回調。很多網友其實根本就不知道如何正確使用技術分析,以前學的那些技術分析基本都算是白學了,因此我覺得我還是很有必要開技術分析這門課程的。

在學習任何一種投資策略之前,我們都有必要先來了解該投資策略背後的哲學觀和假設條件。任何一種投資策略,都離不開要回答以下問題:股票市場的本質是什麽?驅動股價波動的核心因素是什麽?這就像任何一個哲學流派都必須回答:世界的本質是什麽?世界的起源?有怎樣的哲學觀就會有對應的投資策略,進而衍生出對應的投資技巧。下面我將簡單介紹目前一些常見投資流派的哲學思想。其實任何一種投資流派都只是從某個局部來審視股票市場的本質,他們都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就像盲人摸象一樣。因此真正的大師不排斥任何一種投資流派,也不盲目信奉任何一種投資流派。應該是集眾所長,獨樹一幟。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是立誌要成為大師級選手,假如你不想開創新的流派,那麽你只需選擇自己最順手的那一個流派,潛心修行,將其武功心法應用到極致,也能成為武林高手。

在學習一個投資流派之前,你首先要搞清楚它是如何看待股市市場的,即在該流派眼里,股市到底是什麽玩意?其中要特別註意他們的假設前提條件。因為得出某個結論,往往是基於某些前提條件的,假如這些前提條件不複存,那麽結論自然就是錯誤的。下面是常見的投資流派:隨機遊走理論、黑天鵝投資理論、價值分析、量化交易、反身性理論、技術分析。

隨機遊走理論

這個流派認為股市無法預測。他們的假設前提是:在信息沒有摩擦的情況下,任何人都無法通過信息獲取超額收益。他們的證據是:根據數據統計,90%的基金經理無法跑贏指數;讓一群猴子砸飛鏢選股,跟一群所謂的股票專家選股,最後發現專家收益率只跑贏猴子3%都不到。

因此他們得出結論,不管你怎麽努力,從概率統計角度,你很難跑贏指數。與其浪費時間去掙紮,還不如直接購買指數,這樣你就可以跑贏市場上90%的人。而在這種思想下,ETF指數基金誕生了,他們只複制指數走勢,不追求超越指數的收益率。

對於這個流派的觀點,我不敢茍同。在我看來,他給出的證據是有問題的。因為跑贏指數是一個相對值,而不是絕對數值。這就像第一名是一個相對概念一樣。根據概率統計,不管你怎麽努力,每個競賽只有1個冠軍,其他999999999個選手都跑輸給冠軍,因此我們不要努力去爭取冠軍了,這是徒勞的,我們還是坐在那等死算了。之所以90%的基金經理跑不贏大盤,那是因為他們本身就是市場的組成成分。假如他們都很努力,那麽指數的漲幅可能是20%,假如他們都是一群傻子,那麽指數的漲幅可能只有1%,最後不管他們是天才還是傻子,統計數據都會顯示僅有10%的人跑贏指數。此外,你不選擇update自己的能力,而你的對手們卻在不斷update自己,那麽你就會輸的很徹底。假如你和對手都選擇update自己,那麽你就只能取得平均收益。

至於猴子砸飛鏢事件,問題也在於他求平均數。100個專家,每人挑選出3只股票,加起來就是滬深300指數了,你能用這個滬深300組合跑贏滬深300指數嗎?對於“被平均”,國人是深有感觸啊,俺們人均幾套房子,人均收入1萬美金,我只能說絕大多數人都拖國家後腿了。

還是就是他的假設前提市場信息無摩擦。所謂無摩擦就是所有信息都第一時間被公開,所有投資者都在第一時間獲得信息,並且所有投資者都能正確分析出該信息的含金量。這種假設條件太苛刻了,在現實世界根本不存在。

黑天鵝投資策略

這個投資策略很意思。作者認為人們往往低估了小概率事件發生的概率,因此在給小概率事件進行風險定價時,其定價是錯誤的。因此作者專門去賭小概率發生。他會分散投資購買很多這種小概率事件的期權,由於大家都認為發生概率極低,因此一份看空期權的價格可能只需幾分錢,但是一旦發生這種小概率,收益率無疑是巨大的。最後他在08年房利美崩盤事件中,獲得了上億美元的收益。

這個投資策略有兩個要點:1、分散下註,不能只押一個事件;2、尋找那種表面上看起來發生概率很小,但是經過仔細分析後,其實發生概率並不小的事件。這個投資策略其實在中國股票市場上也有人在應用,那就是專門賭st重組的人。大家都覺得st會退市,認為退市概率極高,因此給他的股價定位非常低廉,但實際上,st股退市的概率遠遠沒有大家想象中那麽高,於是這里就產生了錯誤的定價,有人就專門利用這種錯誤定價來獲取暴利。

作者眼中的世界如下圖所示。



恒常事件:例如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這種事件只占世界的很小一部分,這類事件完全可以依靠經驗或公式精確推導出來,因此最節省人類的記憶空間。人們往往傾向於過分關註此類事件。事實上此類事件完全沒有投資價值,因為大家沒分歧,就不可能存在交易對手方。會不會有人傻到願意跟我賭明天的太陽從哪邊升起?我賭從東邊升起,有人敢做我交易對手賭太陽從西邊升起麽?

高概率事件:發生概率極高的事件。人們也傾向於過分關註此類事件。此類事件的投資價值也很低,因為幾乎都沒懸念。例如工商銀行每年的利潤率,每年都那麽穩定,而且在可預見的3-5年里,變化也不大。既然大家都能猜出來,當前市場價格就已經反映了這種預期,當他公布年報時,股價根本無動於衷。

已經發生過的小概率事件:對於小概率事件,人們傾向於忽略其存在,但是一旦某個小概率發生了,人們就會極度重視,重點防範。結果就是此類事件再發生的概率就會變得微乎其微。但是人們由於生活在恐懼陰影中,往往會高估了其今後發生的概率。這里就存在定價錯誤。例如911襲擊後,航空股暴跌,但是作者認為在此發生911襲擊的概率幾乎為零,因為大家都已經高度警惕,因此他大膽抄底航空股,又賺了一大筆。

未發生的小概率事件:對於尚未發生過的小概率事件,由於提前防備成本極高,因此人們往往傾向於忽略其存在。並且人們往往低估了此類事件的發生概率。這里也存在錯誤的定價。例如長期資本投資公司,其使用的投資模型時由幾個諾貝爾經濟學得主聯合開發的,之前運作都良好,結果在做俄羅斯國債時破產了,當時他們經過模型分析,當前俄羅斯的國債價格是大幅偏離正常值的,只要俄羅斯不宣布違約,那麽他們就能大賺一筆,他們通過歷史數據分析,覺得國家主權違約發生的概率極低,結果很不幸,那一次俄羅斯直接宣布違約,於是這個被譽為由世界上最聰明最懂金融的人操盤的投資公司破產了。而作者做空房利美的期權的理由是,大家覺得房利美倒閉的概率很小,但是作者卻認為人們低估了其倒閉的概率,結果還真被他賭對了。

能夠感知其存在但無非用概率描述的事件:這是一類無非用現有數學工具描述的事件,由於完全無非用數學言語描述,因此預期其未來變化幾乎不可能。例如混沌,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沒規律,但實際上卻是有規律的,但這種規律又無法用現有的數學公式來描述。要捕獲這種事件只能靠運氣,例如指數競猜活動,要想連續猜對10場,運氣成分是主要的,與個人能力無關。

未知的世界:絕大多數事件屬於這種類型,既然屬於未知世界,想利用此類事件獲利也就不可能,不多說。

今天先寫到這,下一篇接著介紹其他的投資哲學,我是獵手11-hawk,歡迎大家關註。



特別聲明:

轉載務請註明以下出處,否則視為侵權:“本文作者:獵手11-hawk 更多精彩教程文章請關註本人的雪球賬號或關註個人微信號:hawk11hawk”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6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