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拉麵新丁每分鐘賣一碗

2011-3-10  NM




代理歐美潮服品牌逾十年的陳萬匡﹙Charlie,四十歲﹚,為食一碗日本濃豬骨湯麵,膽粗粗撈過界,豪擲百萬元,開設「達磨日式拉麵店」,為鑽研主打的濃豬骨湯底,又花了逾七十萬。甫開業不久,日日排長龍,平均一分鐘賣出一碗麵,上月勁賺十四萬元。

現在從開食肆四大元素:食物、店鋪、員工及成本,解構這名飲食界新丁火速冒起之謎。

上星期五下午二時許,過了午飯時間,「達磨」依然擠滿了客人,職員把寫着「是日午市拉麵湯底沽清」的告示牌掛在門口,提早落場。開鋪兩小時,過百碗拉麵已 賣清,換言之,約每分鐘賣出一碗!一對年輕男女停在門前,望到告示牌失望而回,負責鋪頭日常運作的Charlie妹妹Annie,見狀即拿着卡片一個箭步 追上前說︰「唔好意思呀!湯底賣晒,呢張我卡片,你哋今晚再嚟過,計你九折。」

食物質素

‧重金禮聘日本顧問

‧閉關四個月研湯底

‧五萬濾水器除氟

有生意不做,皆因每日兩次熬出來的豬骨湯,只夠午市及晚市各供應一百餘碗拉麵用,「好味的日本豬骨湯拉麵,一定要夠濃夠杰!」負責為味道把關的 Charlie解釋道。十多年前到日本公幹,初嘗豬骨濃湯拉麵,一試難忘,等了又等香港還是沒有一間拉麵店有類似的湯底,去年決定自己開一間,才知道成本 高。

自知是飲食界新丁,為了這煲湯底,Charlie試過自掏荷包豪花十二萬,請朋友遊日本試拉麵;又花十萬元請兩名相識十年的日本朋友當顧問,「佢哋搞咗飲 食二十多年,經驗豐富,最緊要英文流利。」有他們做「地膽」,Charlie每星期過日本一次,走訪東京、橫濱不下三十間拉麵店,「遇到我哋覺得好味嘅拉 麵,就向對方偷師,然後夜晚去日本朋友廚房試煮。」鑽研兩個月,終找到煮麵方程式,湯底到麵條一絲不苟,更調校出秘製精華湯包,點知返到香港照跟,味道立 即走晒樣,原因是食材來源不同,「班顧問都估唔到差異咁大,豬骨煲起嚟有陣臊味,連水質都有問題,你話死唔死!」Charlie憶述。

味道未達標,鋪頭裝修好也不能草草開鋪,「當時一直白交租,啲人行過都覺得好奇怪,點解間鋪遲遲都唔開業?」Charlie稱,日本顧問親自來港培訓廚師 之餘,亦與他一同由豬骨、腩肉、麵條,全部從頭試過,「每日買料試菜都使成千蚊,仲有人工同租金去咗成四十萬。」試了三個多月未見起色,Charlie正 考慮「未開門便關門」之際,終讓他試到日本「又濃又稠」的豬骨湯底味道。材料最後選用巴西豬骨、荷蘭五花腩,雖然較本地豬貴一倍,勝在貨源穩定。但這樣閉 關近四個月,就交了數十萬學費。

現時每煲湯要用上二十斤豬骨、豬手、雞腳和香料,經八小時熬製。以每月豬骨等材料入貨逾十萬計,連同秘製湯包,每碗湯底成本達十多二十元。至於麵條,則每隔三日由日本空運到港,確保新鮮。全店八款拉麵定價五十八元至一百二十八元,毛利約五成。

食材之外,水質亦很影響湯的味道,Annie指︰「香港啲水係硬水,礦物質含量較高,我哋專程搵咗日本造嘅濾水器,納米技術過濾四重,去咗六成嘅氟。廚房 用水量大,裝三部先夠,加埋配件使咗成五萬,三個月就要換濾芯,每個要成千蚊。」記者準備拍照時,Annie婉拒說︰「唔好影啦,費事俾行家知道我哋用咩 牌子!」

品牌形象

‧餐具講究統一

‧保留日本文化

‧明星朋友撐場

代理潮服品牌的Charlie認為,賣時裝跟做飲食一樣,同樣講求品牌形象,「你買蘋果產品,都係因為個logo,我要『達磨』呢個logo令人聯想起拉麵!」

Charlie計劃開設加盟店,故一早為鋪頭製作網頁,更把「達磨」的商標註冊。鋪頭走和風路線,為營造專門店的形象,連餐具的設計和擺設也花了不少心 思,木筷子是專程從日本訂回來,勝在夠輕,夾麵時不覺「墜手」,碗、茶杯、杯墊等食具都印上自家商標,枱面更印有英文店名,打造品牌效果。

跟時裝一樣,明星效應十分重要,所以開鋪前,Charlie找來愛吃拉麵的歌星朋友陳奕迅試食撐場,「我識Eason好多年,佢啱啱出道時,就幫襯我買 衫。」Charlie本來拿了一張紙給Eason寫名留念,怎知Eason話會被歌迷拿走,反而教路在鋪頭牆壁題字,現時已有逾三十名藝人留字,成為鋪頭 的拍攝「景點」。

Charlie還堅持保留日本人食拉麵文化,大賣正宗日本風,例如店內不會供應茶,「有啲朋友問我,點解你鋪頭無茶,我一頭霧水,去過咁多間日本拉麵都係無茶,只得凍水。」更有朋友建議Charlie賣雪糕,他笑答︰「你食叉燒飯,會唔會買雪糕?」

開源節流

‧軟性「趕客」

‧掩眼法慳湯

除了保持拉麵店形象正宗,Annie更想引入是日本人食拉麵只花十至十五分鐘的速食文化。全店僅十六個座位,為求做多幾轉客,店鋪刻意選播一些節奏明快的 日本音樂,Annie笑言︰「伙記做嘢爽手啲,客人亦食得快啲。」有時客人掛住玩電話,遲遲未起筷,Annie會主動但婉轉地叫他們趁熱食。

豬骨湯滴滴矜貴,為了分量足夠「剛好」浸到麵條、夠客人飲,感覺又不致太小家,Annie單是湯碗便選了超過十款,現時選用的一款,每隻要四十五元人民幣,除了有坑紋防滑外,關鍵在於碗有足夠斜度,倒入四百毫升湯望落去剛好,減省成本亦免浪費。

管理員工

‧沒架子親力親為

‧分花紅增歸屬感

‧偷工減料零容忍

Charlie和Annie都是飲食界新丁,開業初期,鋪頭未請到清潔阿姐,Annie亦要放下老闆架子,「洗大餅」洗足一個月。鋪頭現時共八名員工,為 了慰勞他們,去年聖誕節提早打烊,跟員工過節,「成班員工一齊食嘢,訂和牛、黑豚肉、海鮮,使咗成四、五千蚊,仲用番自家豬骨湯打邊爐。」開業未夠一年, 已派了年終花紅給伙記,每人平均二、三千元。

他們深知飲食業與廚房關係良好的重要性,但要狠心時亦絕不手軟。Charlie說,鋪頭上了軌道後,一位做日本菜十年的廚房師傅向他建議改用較平的五花腩 ︰「你依家都紅咗,咁多人排隊,不如你加我人工,用我的料,煲耐些,一樣入味。」Charlie轉頭即向細妹說︰「呢個做埋下個月,可以炒得。」堅持質素 之餘,亦為以儆效尤。

深諳商業管理,皆因Charlie幾乎一畢業便做老闆。他十四歲到英國讀寄宿學校,年紀輕輕已開始做「trading」,睇準英國無福字麵,便從香港買 入,用一包福字麵跟同學換兩包出前一丁。大學修讀酒店管理系畢業後,打了一年工,全職幫香港的Swatch牌手錶收藏家在海外搜尋限量版手錶,他用信用卡 先付款,收到後找數,做到無本生利,賺來第一桶金。

十多年前,開始代理歐美時裝品牌,現時是美國Paul Frank在香港及英國的總代理,銅鑼灣設有專門店,並批發到崇光等銷售。潮流來得快去得快,被問及怕不怕本港的拉麵風亦如是,開設第一間拉麵店已為加盟 店鋪路的Charlie滿有信心地說︰「拉麵喺日本流行咗成百年,只要好食,一定會有人欣賞,味道始終係關鍵。」

拉麵趣文化

1. 除非拉麵不好吃,禮貌上都會把麵和湯全吃掉。

2. 豬骨湯拉麵屬於九州名物,但其實日本還有豉油、麵豉、鹽拉麵,當中鹽雞湯拉麵最考功夫。

3. 很少拉麵店有辣味選擇,怕破壞湯底味道。

4. 好的拉麵店只專注賣拉麵,不會供應其他食物。

5. 除凍水外,有些拉麵店夏天會奉上麥茶,秋天則是粟米鬚茶。

6. 日本一碗拉麵通常只有一百克重,最多一百一十克。

開業資料﹙07/10﹚

租金︰$180,000^

裝修︰$600,000

廚房用具︰$280,000

顧問費︰$100,000

總投資額︰$1,160,000

^ 三個月按金,一個月上期

營業資料﹙02/11﹚

營業額︰$550,000

租金︰$45,000

人工︰$110,000^

入貨︰$209,000

雜費︰$46,000

盈利︰$140,000

^兩名老闆,四名廚房,一名清潔,三名樓面

一點意見

健吾

日本留學四年,試過當地大大小小拉麵店逾百間;現為中文大學日本研究系導師、電台節目客席主持。

一品豚骨醬油拉麵﹙$78/碗﹚

麵條:食落知道是用日本麵粉做;麵質較腍,濃湯底,食到最後,有點滯。

湯:夠濃,一點血腥味都無。

叉燒:叉燒半肥瘦,夠正宗,太瘦會好乾。

水:日本拉麵店大部分都只提供凍水,綠茶味濃,會奪去湯底的味底,抵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42

半徑七公里內 他每兩天賣一輛車

2012-9-17  TCW




被公認為舉世最偉大保險業務員, 一生賣出十億美元保單的班‧費德文(Ben Feldman),最為人樂道的,是他一輩子在方圓四十英里、人口不到兩萬人的小鎮從事業務活動。本屆《商業周刊》「王者大獎」汽車業金獎得主王堅志,同 樣是靠不跨出半徑七公里的彰化地區精耕業務,壓倒群雄致勝。

但和保險泰斗不一樣的是,王堅志並不是一開始就打算死守商圈,而是因為客觀環境惡劣,迫使他不得不把腳下的每一分地,都當良田耕耘。

二○○八年底,跨入汽車銷售第八個年頭的他遭遇困境。這一年,王堅志所屬的銷售團隊,遭同品牌競爭對手整併,擔任頂頭上司業務主管的父親被迫去職,一夕之 間被貼上降將標籤,新同事扯他後腿,前腳才簽好的訂單,後腳馬上就有同事以更優惠的條件砍價,半途攔截搶單,還沒踏出營業所大門,就得先面對內憂紛擾, 「我一度準備把客戶名單移交出去,準備投降了,」他回憶。

找顧客,先顧基本盤每三個月巡一遍責任村里

事實上,王堅志的處境,也是當時金融海嘯襲來,汽車市場景氣盪至谷底,規模較小的地區型經銷商寫照,論打資源戰、比價格優惠,敵不過都會型的大型經銷商;扎根服務,創造顧客價值,是唯一的出路。

正如上帝關上一道門,必定也會開一扇窗。王堅志想起小時候在鄉下看阿公種田,阿公的田,收成的量就是比別人多出五成,頂尖業務員應該要像厲害的農夫一樣,讓腳下的每一畝田,都變成良田,於是改變業務策略,回頭鞏固基本盤。

「這是我以銷售據點為圓心,半徑七公里責任區內的全部村里,我把它當作每一塊田來耕。」在「王者大獎」決審會場,他遠從彰化扛來一面大白板,上面貼著分層 標示出的七十個村里名牌,除少數太過貧瘠的地區之外,過去三年來,他每三個月一定拜訪完白板上的村里,看似不聰明的作業方式,讓評審團感到不可思議。

拚服務,賣車有三慢用不聰明的方式經營顧客

王堅志的不聰明,還有他自己發明的「三慢」賣車哲學——訂車慢、選車慢、交車慢。

「訂車慢」是不強迫客戶快速成交,道理在慢上桌的菜最可口。「選車慢」是配完色之後,一定先帶顧客看完實車再簽訂單,讓顧客感到踏實。「交車慢」是選車牌時他一定親自到監理處挑號,顧客證件不假他人之手,安心成交。

「現在的消費者太聰明,他(指王堅志)是用不聰明的方式經營顧客。」王堅志的主管,福彰汽車彰化營業所業務經理賴健全說,做汽車銷售十七年,他沒看過有業 務員如此龜毛:擔心客戶拴車牌的螺絲日後生鏽不美觀,王堅志自掏腰包換上不生鏽的白鐵螺絲,不僅如此,新車交車前監理處領來的兩面鐵牌,他還會用黑色麥克 筆,細心將車號上遭刮傷的掉漆處補色,「他簡直是個瘋子!」

「因為客戶都在半徑七公里範圍,一定會回原廠保養,公司才能再賺到錢。」不只做個人口碑,王堅志也幫團隊利益著想。

一片田要精耕出高產量,除靠用心還要先利其器。王堅志說,農夫犁田除雜草,用的是笨重的鋤頭,費勁又沒效率,阿公則是動手改良農具,設計有三面刮刀、竹竿當握柄的除草農具,別人半畝田雜草還除不完,阿公已完成好幾塊田了。

E行銷,臉書變利器 運用關鍵第三人拓展人脈

臉書(Facebook),就是王堅志開發業務的三面刮刀。

沒有臉書之前,一年成交一百一十七輛,是他銷售能量的天花板,三年前建立個人臉書網頁之後,銷售業績便以每年二○%跳躍性成長,締造了去年年銷售一百八十一輛,平均每兩天就賣出一輛車的王者級銷售實力。

深知小地方賣車,人面廣不如人緣好的道理,有近四十位臉書朋友,是王堅志鎖定的各社團領袖,甚至回母校找教過他的老師,當面邀對方加入,他說,這些在地方上有影響力的人,列他們為臉書朋友,是人際形象的強力背書。

「眉角(台語)在臉書提供了顯示『共同朋友』的這項功能,」他分享,運用關鍵第三人的影響力,是將看似虛擬的網路人際連結,變成手上一張張成交訂單的成功心法。

「你必須確認誰是臉書上買家最好的朋友,」王堅志指著iPad上的臉書頁面說,人際關係隨時在變動,列為朋友名單,並不等於雙方一定是好朋友,可能兩人昨天才剛吵過架,若沒查核,可能還會踩到地雷。為此,王堅志每天須花上一個半小時,在臉書上「巡田水」。

花小錢買白鐵螺絲贏得顧客好感,靠臉書管理人脈滾出業績,王者的業務技巧如同王堅志阿公的三面除草刮刀般,人人皆可就地取材,勝負關鍵在解決問題的關鍵思考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657

釀錢災 金管會禁永豐銀停賣一年 TRF 為何從金雞母變成麻煩?

2014-05-12  TWM
 
 

 

過去一年多來,TMU(金融行銷部門)是挹注各大銀行獲利的主要來源,如今卻因為業者銷售TRF(目標可贖回遠期合約)不當,成為金管會的金檢對象,同時也成為投資人和銀行本身的未爆彈。

撰文‧張舒婷

四月二十八日晚間,金管會發佈最新裁罰令,除了糾正永豐銀行的金融行銷部門(Treasury Marketing Unit,簡稱TMU)業務推銷不當,更暫停永豐新承作「目標可贖回遠期合約」(Target Redemption Forward,簡稱TRF)商品交易一年。

出手之重 震撼業界

這是有史以來,金管會首度暫停銀行業者某項金融商品業務長達一年,出手之重,震撼業界。

這起事件的主角有兩個,首先是TMU,這是指銀行內專門對企業提供金融商品銷售與交易的部門,同時,也堪稱是近年來國內許多銀行業者最重要的獲利成長動能之一。

「二○一二年以來,TMU已成為台灣銀行業者的主要成長驅動力之一。」高盛證券在五月二日發佈的最新報告當中如此評論,根據這份報告,一三年國內主要銀行TMU的手續費收入均較一二年大幅成長,其中國泰世華與台新銀行的成長幅度皆超過五成,永豐銀行則將近五成,成長幅度相對低一些的玉山銀行,也繳出了年增一七%左右的成績單。

由於業務大幅成長,TMU在各銀行的角色也逐漸吃重,在高盛的報告中揭露,一三年此業務對永豐銀行的營收貢獻度在國銀中最高,約達一六%,台新、富邦也達一○%以上。

不過,這個在過去兩年儼然成為各家銀行金雞母的部門,如今卻陷入風聲鶴唳的緊張氛圍中;金管會主委曾銘宗表示,日前對包括永豐銀行在內的九家銀行進行TMU業務金檢,除了永豐之外,目前確定至少還將對三家銀行陸續開罰。一時之間,各大銀行TMU籠罩於不確定性的低氣壓中,甚至被其他部門同仁戲稱為「麻煩製造部門(Trouble Making Unit)」。

他們惹了什麼麻煩?這就要提到事件中的第二個主角:TRF。簡單地說,銀行TMU不當銷售人民幣TRF,就是這一回令金管會震怒的違規事實。

所謂TRF,是一種與匯率連結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其遊戲規則基本上就是商品發行者與客戶之間「對賭」未來匯率方向,合約會設定「中止價」、「執行價」及「保護價」;以「客戶看好匯率升值」的商品合約為例,中止價的意義是「升到這裡合約自動終止」,客戶必須獲利落袋,得到「本金×匯差」的利潤;執行價可解讀為「損益平衡點」;至於保護價,就是「貶到這裡必須補繳保證金」,否則就得被迫認賠出場,並且,賠的錢不是「本金×匯差」,而是「本金×匯差×槓桿倍數」,目前市場上較常見的槓桿倍數為兩倍。

銀行當仲介 穩賺不賠

從上面的描述,可以體會到TRF的三個特質,第一是複雜難懂,第二是獲利有限、虧損無限,第三則是高槓桿倍數;而這三大特質的共同意義就是「高風險」。但在過去幾年,由於人民幣升值趨勢明確,即使人民幣TRF被歸類為高風險商品,但是「利用TRF壓寶人民幣升值」,依舊漸漸成為全球最普遍的理財運動之一。

不幸的是,今年二月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貶;四月上旬,摩根士丹利證券發佈相關報告,有趣的是,這份報告的主旨並非揭露危機,而是分析各國匯率後市展望。報告認為,由於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已經接近目前多數TRF所設定的六.一五到六.二元保護價區間,因此短期內可能出現一波人民幣拋售潮。報告並估計,人民幣在貶破六.二元後,每貶○.○五元,將造成全球人民幣TRF每月損失一億美元。

然而,過度利用TRF壓寶人民幣升值的問題,在台灣恐怕更加嚴重。

金管會官員透露,早在去年底,部分外幣波動劇烈,已有一批客戶不堪損失嚴重,一狀告到金管會去,當時金檢局已開始祕密調查各銀行TMU銷售TRF的違規情節。

直到今年,人民幣匯率重挫,不少客戶更是損失慘重。行庫財務部主管指出,目前多數銀行設定的保護價是人民幣六.二五元兌一美元,如今人民幣貶破此關卡,許多客戶只能認賠殺出,多名受害者憤而向金管會投訴,也讓銀行銷售TRF的種種亂象浮上枱面。

據金管會查核結果,永豐銀行遭懲處的原因,包括未充分揭露商品內容及風險、未適當評估客戶風險承擔能力與商品適合度、未考量客戶實際交易需求與承擔能力,並有資格不符人員協助銷售相關商品等。既然曾銘宗強調「還有業者待罰」,意味類似的現象,並非永豐銀獨有而已。

行庫主管透露,依規定,TRF應該只能賣給總資產超過三千萬的專業投資散戶、五千萬元之法人,但部分同業為了搶生意,竟然賣給早餐店、小吃攤這種完全不符合資格,也無外匯避險需求的業者。

此外, TMU人員至少須符合有衍生性金融商品相關執照、在國內外金融機構相關部門實習一年以上、曾研習相關課程三個月以上等資格,不過某金控的財管部門高層透露,部分銀行讓相關人員在來不及接受充分訓練的情況下,匆匆上陣,本身素質不佳,對不少產品屬性和風險程度,往往也一知半解。曾銘宗也說,這次重罰永豐銀的原因之一,正是其銷售人員竟然一項資格都不符合。

為何銀行亂賣?又為何投資人願意亂買?一來是因為,對銀行來說,銷售TRF等外匯衍生性金融商品,基本上是「穩賺不賠」的生意。高盛證券分析,台灣銀行業者在人民幣TRF的遊戲中,與國外大型銀行或投資銀行有所不同,不是「發行者」,而是「仲介角色」,銀行主要是引進國外大型銀行的商品,售予國內客戶。換言之,國內銀行銷售TRF,只賺佣金,而不用承擔商品本身的對賭風險。

以目前行情來說,每筆TRF交易的主流名目本金為一百萬美元;一筆一百萬美元的交易,銀行約可賺到約三千到一萬美元佣金,對於主要業務利潤已微乎其微的銀行業者來說,算是相當豐厚。

因此,只要能賣出,銀行幾乎就確定賺錢。尤有甚者,「銀行通常會向操作TRF的客戶要求擔保品,但在台灣,業者卻不一定會這麼做,尤其是熟客。」高盛在報告中指出。

更悲哀的是,目前主管機關對於人民幣TRF的災情,幾乎無從評估,當記者去電金管會及央行詢問相關人員國內投資TRF總額時,得到的答案都是「很難釐清」、「不知道」;而某行庫主管則表示,由於很多客戶在台灣、香港都有操作人民幣TRF,依其評估,台灣客戶在兩地投資總額應在一百億美元以上,潛在損失則為二十至三十億美元。

散戶賺賠 要追究銀行

而摩根士丹利則評估,若台灣所有銀行都被金管會要求必須全數回補TRF部位,必須在現貨市場買入三二○億美元。由此可見,金管會接下來的態度,直接攸關這場風暴對銀行業的衝擊程度;目前來看,過去兩年靠著熱賣TRF而高速成長的銀行獲利引擎TMU,今年成長力道恐難延續,而若接下來金管會斷定銀行必須為不當銷售的結果負責,則無疑是對業界投下一枚震撼彈。

「產品本身是中性的,但不能賣給不對的對象。」曾銘宗表示,近期雖有部分中大型企業主向金管會投訴,但金管會認為,這些公司普遍設有財務部門、專業的財務長和財務操作經理人,有充分的風險評估和管理能力,本來就應當自負盈虧;但部分民營銀行銷售給一般散戶,對散戶來說,TRF太過複雜,不論客戶賺賠,都應追究銀行責任。

至於這樣的說法是否將是金管會未來處理類似問題的準則,仍待觀察;但就「治本」來說,相關單位仍有重要功課要做。

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說,基本上,銀行業者銷售TRF等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內規,以《銀行辦理衍生性金融商品業務應注意事項》為圭臬,同時也應遵守《金融消費者保護法》,因此有必要從法規面再予修訂。

曾銘宗則表示,未來一到兩個月內,將著手修改《金融消費者保護法》,進一步嚴格規定金融機構的商品契約及風險揭露。金管會預定將在五月上旬邀請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簡報,釐清更多台灣投資人面臨的問題後,再確認修法方向。

TRF

TRF(Target Redemption Forward,目標可贖回遠期合約)為一種匯率的衍生性金融商品,1993年國內正式開放外幣對外幣匯率選擇權商品,央行也將TRF歸類為其中一項。

原則上,TRF交易每個月計算一次盈虧,如果客戶賭錯匯率方向,又不願選擇平倉,就要增補保證金部位,直到合約期限終止;否則就必須斷頭,認賠殺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568

【案例】只賣一道菜的黃燜雞米飯能火多久?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629
「黃燜雞」品牌的混雜以及部分連鎖加盟的無序,使得不少店面看起來只是想在這場迅速升溫的盛宴中撈一把就撤。

曾連續3天在不同的店裡吃黃燜雞米飯,店面都不大,裝修卻還考究,看起來比較乾淨,每份價格大多在15~20元,生意都非常好。
而隨著深一步瞭解,黃燜雞米飯一時風靡的背後也存在著諸多隱憂,比如品牌繁多、無序加盟,甚至有的連食品安全方面都無法保證。
這不僅讓人想起近幾年也曾經風靡一時的掉渣燒餅和大臉雞排,極度繁榮過後,倖存者已寥寥無幾。新興的黃燜雞米飯又能火多久呢?它們過山車般的命運又存在著哪些定數?

遍地開花

黃燜雞米飯的興起源於濟南。

上世紀30年代,黃燜雞曾是濟南老字號「福泉居」的一道招牌菜。風靡二三十年後,隨著飯店的變遷、衰落,黃燜雞也漸漸被世人遺忘。

在黃燜雞創始人的後人楊曉路看來,雖然幾十年來黃燜雞名聲大減,但它從來都不曾消失,而是以其他名字一直存在於不少飯店中。
2011年,一直看好快餐業前景的楊曉路逐漸意識到,黃燜雞製作簡單、特色鮮明,而且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於是,當年6月,楊曉路與人合夥在濟南開設了第一家「楊銘宇黃燜雞米飯」。

從那一刻起,黃燜雞又開始在濟南「大行其道」。很快,楊曉路註冊了商標「楊銘宇」,並成立了餐飲公司,集新產品研發、接受加盟、統一配送為一體的經營模式正式開始。

然而,由於製作簡單、技術門檻低,加之黃燜雞本身就是濟南當地飯店的一道名菜,很快在濟南的街頭便出現了多家黃燜雞米飯,而且同樣走的是招商加盟、全國擴張的路子。

於是,從濟南到南京、杭州、鄭州、北京……「楊銘宇」「泉聚閣」「美膳閣」「翰香原」「潤仟祥」「韋亮記」「朱記」等各種品牌的黃燜雞米飯開遍大江南北。

「我每隔一兩天都會來這裡吃一次,到大飯店吃太貴,盒飯價格也不便宜了,而且不實惠。在這裡吃,起碼有肉有飯,而且既快捷又便宜。」在鄭州市農業路上一家某品牌黃燜雞米飯店裡吃飯的小王稱,他上班的寫字樓裡有很多像他這樣的年輕人,一到中午就發愁吃什麼,所以他在這裡經常能遇到熟人。不過他也稱,吃得次數多了,肯定也會煩。

黃燜雞米飯的火爆程度不僅僅表現在小王這樣的上班族身上,黃燜雞米飯在學校周邊也很火爆,幾乎成了學生們的「二食堂」。
位置好月入至少10萬

品牌再多,但店內所售的菜餚都是一份菜加上一份飯,價格在16元左右。據一位負責加盟的老闆介紹,「黃燜雞米飯」之所以擴張迅速,主要是很多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機。

「一份黃燜雞米飯的利潤在7塊錢左右,而且製作簡單,很容易學。」這位老闆表示,只要花半天時間,就能學會黃燜雞米飯的製作方法,「其實用的材料都是一樣,就是調料使用上有區別。」

在南京模範馬路上,就有一家掛著凌軒閣「黃燜雞米飯」的餐廳。面積在20多平方米的小店每天中午的生意非常火爆,排隊時間至少在15到20分鐘。別看這個門面小,但每個月卻很賺錢。老闆給記者算了下,「扣除房租、人員工資和成本,一個月的純利潤在10萬元左右。」老闆表示如果地址選的再好一點,可能收入還不止這個數。

加盟混亂

楊銘宇「黃燜雞米飯」加盟需要交2萬元加盟費和5000元保證金,自己選好門面房,面積不能低於30平方米,由總部統一配送醬料、東北隴上歸長粒香大米以及冷鮮雞塊。楊銘宇品牌是2011年推出的,現在在全國有2000多家連鎖。

中式連鎖快餐的發展壯大本是一件好事,然而黃燜雞米飯的快速擴張,不免讓人覺得前景堪憂。

之所以這樣講,原因很簡單,品牌的混雜以及部分連鎖加盟的無序,使得不少人看起來只是想在這場迅速升溫的盛宴中撈一把就撤。
在網絡上搜索有關「黃燜雞米飯」的信息,黃燜雞米飯的加盟信息如今已漫天飛舞,但為數眾多的品牌,讓人難辨真偽。

更令人驚訝的是,很多加盟者也說不清楚自己所加盟的品牌是真是假,只是堅持自己的品牌才是正宗。

而對於各家開展加盟的公司而言,其宣傳的起源出處也不盡相同,有的聲稱起源於明初,有的表示出自19世紀末。但從眾多公司的宣傳材料上看,大家對黃燜雞米飯起源於濟南都表示認同。

針對「黃燜雞米飯」半年時間在南京開了200多家店的情形,南京十八頻道美食主持人陳一多認為,黃燜雞米飯「類似於蓋澆飯,但又比蓋澆飯好吃。而且,再加上製作工藝簡單,只要菜配好料放好,一起煮熟就可以上桌。這是黃燜雞米飯開拓市場最大的本錢。」
其實,黃燜雞米飯已經呈現出盛極必衰的先兆了。日前,在南京餐飲市場大熱的「黃燜雞米飯」遭到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部門的查處,上百家加盟店已暫停營業,原因是雞肉來自無證加工作坊、食材隨地堆放、店舖相關證照不全等。隨後,杭州、蘇州等地也對當地的黃燜雞米飯加盟店進行了整治。

對此,河南省餐飲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張海林表示,黃燜雞米飯之所以快速擴張,很大一部分原因正在於其價格低廉以及投資小、利潤高。但正因為如此,造成了目前品牌林立的局面。一個成熟的餐飲連鎖企業,首先要有品牌的沉澱以及美譽度,這都需要時間的積累。但目前黃燜雞米飯顯然變成了一場圈錢的商業遊戲,不少公司目的只在於獲取暴利,為了賺取加盟費而盲目地擴張,導致市場過度競爭,等撈到了錢,就抽身走人。這種一哄而上的局面最終的結果也只能是一哄而散。

黃燜雞米飯這種浮躁的商業模式很像一個故事:猶太人在一個地方開了一個加油站,生意特別好,然後第二個猶太人來了開了一個餐廳,第三個猶太人就開了一個超市,這片就很繁華了;中國人開了一個加油站生意特別好,第二個中國人肯定開第二個加油站,第三個、第四個還開加油站,結果可想而知,惡性競爭,到最後大家都沒得玩。

而反觀周黑鴨、紫燕百味雞等近幾年做得比較好、同樣頗具特色的餐飲連鎖企業,總公司在全國推廣時都制定了嚴格的加盟制度,並且按照自己對市場的把控,穩步推進,才得以持續穩定經營,並且規模越來越大,品牌美譽度越來越高。

來源:餐飲O2O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497

信和逸瓏灣賣一間蝕一間

2014-06-19  NM
 
 

 

上週六,位於大埔白石角的豪宅項目「逸瓏灣」開出價單,最平單位,折實每呎只是八千六百元。這幅眺望吐露港一線風光的地皮,於○九年由發展商信和(83)投得,計及地皮價及建築成本,每呎成本估計一萬一千元。樓盤首批近半數單位,信和是「賣一間、蝕一間」。要劈(價)到「入肉」,皆因政府為搶地,竟突然把逸瓏灣旁多塊康樂及科學園地皮,轉為住宅用途,令「限量版」豪宅變成五千伙供應。信和企圖建立的白石角王國,慘變「白蝕角」;要提早散貨,唯有劈、劈、劈。

一向非梁粉的信和,被政府「㩒住砌」;上週五記者找到信和集團主席黃志祥,說起政府政策,他多次用力地牽起嘴角,欲言又止,那團怒火寫在臉上。

政府近月一句「轉用途」,白石角天賦海灣樓價即應聲下跌,難為同區逸瓏灣申請售樓紙,足足等了十五個月!上週二樓盤獲批售樓紙,翌日信和即開放位於奧海城的示範單位,三日後火速開價單,預計本週末已可開賣。未開價前,記者見示範單位人流疏落,就連旁邊快餐店,輪候的人龍還更長。開出平價後,參觀人流才見起色。上週五,記者到信和位於尖東的總部等候黃志祥,離遠見他在對面馬路走過來,手上拿著一大疊英文報紙瞭解時局。見記者趨前,他主動按著記者的手說「早晨」。不過記者問他政府「盲搶地」等問題,他仍然不斷說:「早晨、早晨、早晨。」每一個問題,答案都是早晨,前後講了十四次。黃志祥行得急,但身為集團主席的他,原來也要在大堂跟其他人一起排隊等升降機。這時記者問他會否因政府臨時改變白石角科學園地皮用途,而感到憤怒?正在排隊的他,面色開始變黑,跟著拍了拍記者手臂,勉強牽起嘴角冷笑。記者再重複問題,他望著記者,似冷笑又似苦笑。

「限量版」一街都係

今次逸瓏灣開價,黃志祥的確陷入兩難:高開惜售嗎?供應正排山倒海。劈價散貨嗎?又要蝕入肉。黃志祥按時勢傾向選擇後者。根據價單,逸瓏灣一期首批一百一十個單位,平均實呎只是一萬一千五百元,比去年開賣的同系海鑽.天賦海灣首批單位平逾兩成!本週二 信和再加推一百一十伙。為散貨,信和將所有可供優惠傾巢而出,包括信和之友、一百八十日內成交、買家印花稅津貼等等,合共提供最多逾百分之十九折扣,最平單位呎價低見八千六百元,屬區內新低。現場有意買三房單位的換樓客蘇先生說:「開價好吸引呀!」但當記者告訴他,附近地皮將改變用途,他如夢初醒,改口說:「附近咁多供應,影響環境同拉低樓價,要諗嚇先喇!」而看過示範單位的投資客李先生則指,在參觀前已知附近土地用途有變,怕影響未來投資價值,「都係考慮中,未入票住。」逸瓏灣在五年前,本來是大埔白石角最後一塊臨海住宅土地,賣點是「飽覽吐露港一線風光」。當年黃志祥目標是把「白石角王國」,打造成「新界貝沙灣」。○七年,信和牽頭斥資一百億元,買入白石角三幅地皮,其後興建為天賦海灣。○九年信和又再牽頭找來嘉華(173)等,斥資一百億元,買入白石角兩塊相連地,發展成逸瓏灣一、二期,亦為當時白石角一帶最後一個享有海景的豪宅樓盤。當日拍賣,信和派出兩名職員負責舉手,「尾二」及「最尾」一口價,都是來自信和,反映黃志祥一副志在必得的決心,拍地成功後黃志祥說:「多謝大家唔同我爭。」當時他還揚言要賣到每呎一萬五千元(建築呎價)以上。只可惜,當日的「限量版海景」,今日變成無限量供應。去年政府成功向城規會闖關,把逸瓏灣旁邊兩幅用地,由康樂改做住宅用途。今年初,兩地先後推出市場招標,結果令信和及市場同樣「震驚」。一幅因未達到底價而流標,另一幅被鷹君(41)以每呎三千三百元低價投得,「其實信和都好想買到,但又怕再次高價入貨。佢出個價都好貼近鷹君o架喇,大家鬥執死雞囉!」一名有份投標的發展商透露。計一計數,信和當年買地的地價要每呎七千多元,現時地皮價值在賬面上足足蝕了五十億。

逸瓏灣小資料

位置:大埔白石角科進路 21及23號伙數:1,091,另有12座獨立洋房最平實用呎價:$8,673*平均實用呎價:$11,540*戶型:分層單位面積介乎556至2,809平方呎,洋房面積則介乎3,014至3,649平方呎。預計落成:15年9月*以首張價單計算

好友變淡友

信和主席黃志祥,每年均會在年報中的「主席的話」,跟股東盡訴心中情。過去即使政府以不同手法干預樓市,他都不改「大好友」本色,大力唱好經濟。去年他首次在年報埋怨政府干預樓市,令生意難做。

建築成本大增

今年初,政府要再「搶地」,再把多幅白石角的GIC(政府用地)改成住宅用地,其中四幅正正在逸瓏灣的後方。這四幅地原先劃作「科學園發展」之用,政府為了改地已先後徵詢區議會及城規會。四幅地共八公頃,樓面面積比逸瓏灣大一倍,最多可建三千三百個住宅單位。連同鷹君所得及流標地皮,白石角起碼再多五千個單位供應。雖然現時城規會接到四百多份反對書,但政府已將地皮納入今年的賣地表內,相信「事在人為」。而且這四幅地的可建樓層,預計比逸瓏灣還多出五至六層,平均可建二十至三十層,屆時便變成屏風樓,阻擋逸瓏灣望吐露港公路的開揚景色;相信部分高層單位,還享有「一線海景」。據發展商消息人士指,政府這次大規模改變住宅用途,令黃志祥非常憤怒!而信和還要面對現時普遍發展商都遭遇到的困難──建築成本大增。事實上,建築成本在過去一年間升了一倍,行內人士指,這又是政府「盲搶地」之故。「政府一次過推咁多地出嚟,對專業人士、地盤工人嘅需求突然間大咗好多。單係扎鐵工人,月薪一年之間加咗兩成,要千九蚊一日。釘板工人日薪二千蚊都唔夠人用,雜工都加到八百蚊一日呀。後生仔又唔肯入行。」負責興建豪宅的建築師說。而利基控股(240)主席單偉彪亦指,行內缺人情況嚴重,為了夠人開工,要請已轉行或退休的老師傅「出山」,他說:「四年前政府基建先得二百幾億,今年有成七百幾億呀!」記者於逸瓏灣地盤找到一名水電技工,他指這幾個月每月人工加了三千元,「日薪一千蚊一日,如果唔同地方同時有幾個地盤開工,會一日加一百蚊搶人。嗰日邊個盤出高啲人工,我哋咪去邊個盤。一個地盤,單係工人都廿幾、三十款,人工真係好襟計。」翻開信和年報,去年來自賣樓的收入一百四十一億元,盈利四十五億,相比一年前,買地收入七十一億,盈利貢獻已有三十億,利潤率明顯下降。再計逸瓏灣,信和當年以樓面呎價約七千二百多元買地,加上約每呎一千元的利息開支,及建築成本每呎三千元,每呎樓面成本估計已達一萬一千元。今次開價平均實用呎價也只是萬一元,計落起碼有五十多個單位是賣一間、蝕一間,佔首批單位一半。其實信和今次散貨套現,快點將資金回籠,日後若能以筍價買入逸瓏灣後方該四幅「眼寃地」溝貨,拉上補下,相信更為划算。

發展商:「最多唔起囉」

黃志祥一向是「樓市大好友」,信和於九七年金融風暴前,以逾一百億元投得小西灣(現為藍灣半島)地皮,一年後樓市爆煲,令信和須撇賬十三億元。兩、三年後重整旗鼓,又繼續高價投地,對樓市「不離不棄」,當年更向記者說:「香港係福地。」今次被政府激到「紮紮跳」,從今年信和年報,看得出黃志祥對香港樓市已信心大減,「房地產相關政策的影響,香港物業市場經歷了變化……。」他將焦點放在集團租務:「集團的經常性業務,包括租務、酒店餐飲服務業和物業管理服務仍然具彈性。」中小型發展商裕泰興集團董事羅守耀說,香港發展商現時在經營上,陷入捱打狀態:「政府全方位干預樓市,係揠苗助長。做法好矛盾,亂咁增加供應,又唔諗嚇夠唔夠人去做,直接影響建築成本增加。另一方面政府又要減低發展商可賣的樓面。我哋就好似街市佬咁,以前賣雞,俾曬雞翼、雞頸同雞胸你,收兩百蚊,你話好貴。而家淨係可以賣雞胸,但一樣都要賣二百蚊隻。點解?因為隻雞成本都要百幾蚊啦。我都知而家嘅樓價,仍然唔係一個市民affordable嘅水平,但係建築成本真係貴,發展商無理由做蝕本生意,最多唔起樓o架咋!」市場亦估計,大埔及屯門年內多幅住宅用地推出市場,流標機會甚高。在成本高企下,本地發展商投地意慾大減,相反多間內地發展商,就對香港樓市虎視眈眈。如去年萬科便與新世界(17)合資競投西鐵荃灣西項目,而中國海外(688)亦力壓多家港資財團,奪得兩幅位於啟德發展區的港人港地。香港樓市,漸漸被中資「玩埋」。就連小市民,如去年買入海鑽‧天賦海灣的小業主吳先生都識得睇:「我入嚟係買環境。點知嗰啲地都起埋樓,同當初買樓是兩回事。咁可以點啫,依家嘅規劃同當初完全唔同方向。大政府主導樓市,小市民點去改變?」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副教授姚松炎指,政府干預樓市的政策,會令樓市比以往更波動,「咁多政策加起來,令到樓市走勢變得不可預測。香港變成一個大賭場,未上車嘅,就不停估樓價幾時跌;上咗車嘅,就要估幾時先係最高位,唔再似以前可以預期供求去推論樓價。政府政策會加強分化有樓同無樓兩批人,令矛盾不斷。」

五大最值錢工人

在逸瓏灣負責水電工程的李師傅指,因為多個地盤同時開工,致行業人手嚴重不足。工程公司只有以高薪挖角,李師傅指自己的人工也被搶貴了三、四千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860

韓國「歐巴」,再賣一次 韓國人怎麼發展音樂劇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2006

明星是韓國音樂劇衝向日本市場的殺手鐧。每當有韓國劇團到日本演出,都能看到成堆的阿姨在門口候著,「歐巴」、「歐巴」地叫。

TOP5的音樂劇明星,至少能吸引5萬名觀眾前來觀看。

在中國對外文化集團董事長張宇看來,韓國可能是目前亞洲音樂劇發展最快的國家。

「十年前,韓國音樂劇剛起步時,市場大約是幾千萬人民幣。2013年,這個數字大約是17億。韓國人口幾千萬,即使和日本比都要少得可憐。可以說,韓國音樂劇發展非常快,很快就超過了日本。」張宇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2014年2月,朴槿惠政府發佈了一項培養五大核心內容的方針政策,這五大核心之一,就是音樂劇。

從對抗「血海歌舞團」開始

韓國人南京邑是韓國音樂劇的見證人。從1980年代開始,南京邑就進入了音樂劇圈子。那時南京邑還在大學念話劇和電影系。

有天,他看到一個老先生站在鋼琴前唱歌,不像教話劇的。一打聽,才知道當時在首爾景福宮對面的世宗文化會館,有一支韓國人自己的音樂劇小團隊。

小團隊成立於1961年,是當年為對抗朝鮮的「血海歌舞團」而成立的,名叫「相愛樂團」。當時整個團隊成員50名,以創作韓語本土音樂劇為主,每年創作音樂劇一兩部。

在南京邑找到「相愛樂團」時,韓國音樂劇剛剛脫離政治色彩,走向大眾化。在樂團待了幾年,1983年,南京邑成為了一名舞台演出老師,教音樂劇。在往後的多年裡,他總共帶出了4000名弟子,佔當今韓國音樂劇相關從業人員的三分之一。這其中,包括因為出演音樂劇大紅,最終走向影視劇、成為明星的曹承佑。

「我認識曹承佑的時候,他是一個高一學生,個子不高,相貌平平,嗓音一般,各方面看不出他是個有才之人。」南京邑對南方週末記者回憶,「高三第一學期,他求我說在表演作業中他要唱一唱《悲慘世界》,我被他求煩了,就答應了。結果他一亮嗓子,我就驚呆了,他在一個很短的時間之內,靠自己的力量獲得了那麼大的進步。」

曹承佑從此獲得了南京邑的青睞,南京邑甚至一對一地教他。2000年,曹承佑主演音樂劇《明成皇后》、《義兄弟》,一舉成名。並從電影《假如愛有天意》開始,正式進入影視界。

就在曹承佑亮相音樂劇舞台的第二年,韓國音樂劇進入全面產業化。各公司、集團開始投資音樂劇,建立劇場,徹底告別了1990年代之前「手工製品」、「國家支持」的狀態。

人均GDP一萬美金,開始音樂劇吧

「當人均GDP達到每年一萬美金時,意味著人們已經不再滿足於普通娛樂,可以開始文化消費。」韓國CJ集團演出事業部代表李性勳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一萬美金,是一個節點。」

CJ是一家大型娛樂公司,進入音樂劇行業之前,他們曾專門派李性勳等人去日本考察。李性勳發現,日本人普遍認為,日本音樂劇產業化的時間節點是1983年,當時東京上演了日語版的《貓》。而這一年,恰好是日本人均GDP超過一萬美金的時刻。

早在1997年,韓國人均GDP就已達到一萬美金,但全球金融危機使這個數字有了一個短暫的滑坡。2001年,人均GDP恢復到一萬美金,這一年,韓文版《歌劇魅影》開始風行。

此後,韓國音樂劇以每年20%的增長率持續增長了十年。2012年,韓國上演音樂劇4462次,吸引觀眾1100多萬人次。2013年,韓國音樂劇市場達到3000億韓幣(17.6億人民幣)。

在這十年中,最初投資了《歌劇魅影》的好麗友食品公司,卻最終鎩羽而歸,默默退出市場。

CJ集團在2003年加入了音樂劇戰場。他們推出的第一部作品是韓文版《媽媽咪呀!》。九年後,他們和中國人合作,製作的第一個中文版音樂劇,也是《媽媽咪呀!》。

2014年SM集團加入音樂劇行業前,CJ集團在韓國音樂劇產業可謂「一家獨大」。這得益於它橫跨傳媒、電影、電視的完整生產線。2007年,CJ公司出品的電視劇《無理的英愛小姐》火了,同名音樂劇隨後上演。2005年,針對韓國30歲以下的女青年——這也是韓國音樂劇的主要受眾,CJ製作了戀愛主題音樂劇《尋找金鐘旭》,三年後,同名電影出品。此間,CJ集團旗下的平面、電視、網絡媒體無不鼎力支持。

改編也成了韓國音樂劇的慣用伎倆。2008年的電影《醜女大翻身》、2011年的電視劇《冬季戀歌》,都曾被改編為同名音樂劇。

儘管如此,整個韓國音樂劇市場上,進口音樂劇比例依然佔到七成。這是所有非英語母語國家都面臨的困境——甚至像德國這種成熟市場,也以翻排百老匯音樂劇為主。

因為日本家庭主婦白天看

明星是韓國音樂劇市場的主力軍。一般來說,只要有票房排名前五的音樂劇明星出演,就至少會吸引5萬名觀眾來看。

排名第一的音樂劇明星,一定是曹承佑。曹承佑的音樂劇通常早上八點開票。韓國的許多人家於是早早起床,打開電腦在線等。搶票時間到,全家齊點鼠標。如果沒搶到,很快你就能聽見孩子哇哇大哭的聲音。有曹承佑的音樂劇,往往十分鐘之內,所有的票都會被搶光。

排名前五的音樂劇明星還有東方神起、金俊秀。影視明星安在旭稍微靠後。「不用太著急,去趟廁所、喝杯咖啡都搶得到票。以前安在旭很搶手,最近不行了。」李性勳說。

明星也是韓國音樂劇衝向日本市場的殺手鐧。「日本阿姨看到韓國『歐巴』(哥哥)完全就是瘋狂的狀態。」李性勳回憶,他每次帶團去日本演出,都會看到成堆的阿姨在門口候著,「歐巴」、「歐巴」地叫。

日本音樂劇受眾也以女性為主,不同之處是,她們的年齡層比韓國高些。全世界的音樂劇都是平常晚上演一場,週末下午晚上兩場。只有在日本,音樂劇白天晚上都有演出。有下午兩點的場,甚至還有早上的場次——大部分日本家庭主婦們都會選擇在白天看音樂劇。

「歐巴」的威懾力不容忽視。2009年4月,一所專門的韓國音樂劇劇場在日本東京市內開始掘土建造。

2014年3月,掌握最多明星資源的SM公司終於按捺不住,加入音樂劇領域。6月5日,少女時代Sunny、EXO邊伯賢、SuperJunior圭賢等SM公司旗下明星都出現在音樂劇《雨中曲》中。目前,這場音樂劇還在韓國忠武ArtHall劇場駐場演出中。

SM的優勢在於明星成本。按照2010年的數字,一部普通音樂劇,11.4%是事前製作費,31%是舞台及配套設施製作費,12%是場租,15%是市場營銷,演出費只佔26%。

「但給觀眾的感覺是演出費佔30%-40%,觀眾的猜測也漸漸變成了事實。」韓國音樂劇製作公司Musical heaven的代表說,「短短幾年間,演出費增加了10%以上。」

按照韓國媒體披露的數字,2014年曹承佑每場演出費高達3000萬韓幣(18.3萬元人民幣),一部音樂劇,他能賺14.4億韓元。

曹承佑只有一個。「一般來說,有票房號召力的明星,出場費是每場三萬人民幣起,一部音樂劇一季大概演100—200場,當然,明星不會每場都演。」李性勳介紹,「不過跟前幾年不一樣的是,現在演音樂劇也的確能賺錢,跟拍電視差不了太多。」

對於越來越多的明星登場,尤其是SM公司的加入,業界憂喜參半。

音樂劇製作公司Seol&company的代表薛道允感到樂觀:「當年Disney進軍音樂劇市場時,百老匯也曾憂慮市場會被搶走,但事實是音樂劇市場更開闊了。」

也有人憂慮SM僅僅是利用偶像的名字來出品一些撈錢的項目。清江文化產業大學教授李友利就對韓國媒體抱怨:「如果依靠明星偶像的人氣推出音樂劇,會陷入票價飆高但音樂劇質量下降的惡性循環。」

「有些明星本身具備作為音樂劇演員的條件,但有些明星不具備,這會影響到音樂劇本身的質量。」南京邑委婉地對南方週末記者評價道。

相比百老匯,我們更青睞中國市場

2014年5月在首爾主要音樂劇劇場演出的音樂劇劇目是《Wicked》(綠野仙蹤後傳)以及《弗蘭肯斯坦》。

開演前半小時,韓國人已經擠滿劇場大廳,成堆成堆拿著三星手機對著有著大幅海報的背景牆自拍。韓國人早已不看《貓》、《歌劇魅影》這樣的經典音樂劇。百老匯或者倫敦西區上演的劇目,五年內就可以在韓國看到質量不錯的韓文版本。

韓國人早已習慣了這樣的文化消費,和南京邑初識音樂劇的那個年代相比,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劇場,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

南京邑在2005年嗅到了商機,創辦了一所專門培訓音樂劇演員的民辦學院。和教授音樂劇的藝術院校不同,這是一所典型的職業學校,他們甚至開設專門針對演員試鏡的培訓班。現在,韓國大大小小的這類音樂劇專門培訓機構已經到達兩位數,生源依然充沛。

製作音樂劇的大集團往往會和這樣的機構聯合,為演員提供培訓。就如同三星公司在韓國大學裡設置的三星培訓科系一樣。CJ公司選擇了南京邑的學院進行合作。

看似火熱的音樂劇市場背後潛藏危機,韓國音樂劇市場已經慢慢飽和。「甚至是停滯。」南京邑稍顯嚴肅,「一部優秀的音樂劇作品,製作費是相當高的。而近幾年韓國經濟不是非常樂觀。」

韓國人渴望「往外走」。他們甚至走到過百老匯。但那部韓國人原創的音樂劇《明成皇后》,沒能獲得美國人的認可。「我們並不熱衷於進入百老匯,語言是個大問題。」李性勳對南方週末記者說,「我們還是希望進入中國市場。」

音樂劇評論家、順天鄉大學教授袁仲元說得直接:「在市場飽和的情況下,我們的主要目標仍然是進軍海外,比如喜愛韓國明星的中國市場。」

政府適時地出來搭了手。2012年,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發佈了「支援原創音樂劇事業計劃」。專門資助原創音樂劇和「進軍海外」的音樂劇。每年政府將資助「進軍海外」的大型公演作品1部,每部4億韓元;中小型公演作品2部,每部資助2.5億韓元。

他們的算盤沒打錯,CJ集團和中國人合作打造的中文版《媽媽咪呀!》和《貓》,在中國造就了2.5億人民幣票房——儘管在2012年,中國的人均GDP只有6094美元,遠不及1萬美元的「臨界點」,但中國的財富不均衡,打破了這個常規。

對南京邑來說,最直接的變化是:2013年起,他的學校每年都會接收一批前來培訓的中國演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007

酒類電商“流血”戰爭殃及茅臺 每賣一瓶虧損超100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1153.html

酒類電商“流血”戰爭殃及茅臺 每賣一瓶虧損超100元

第一財經日報 陸琨倩 2015-11-13 06:00:00

每賣出一瓶茅臺,面對的直接虧損超過100元,一天的時間,撐起上億元交易額的背後,是千萬級的虧損。

每賣出一瓶茅臺,面對的直接虧損超過100元,一天的時間,撐起上億元交易額的背後,是千萬級的虧損。

“雙十一”對酒類電商而言,除了拉動銷量,還是“大出血”,不過,他們卻樂此不疲。當日晚間最後三小時,酒仙網、1919、購酒網分別“祭”出10萬瓶低價飛天茅臺和10萬瓶低價425ml五糧液進入“拼刺刀”階段。

一天的銷量、名次到底有多重要,讓企業不惜虧損也硬著頭皮上?1919董事長楊陵江在“雙十一”結束後,隨即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第一與否,關系著在資本市場的話語權。

慘勝

酒類電商的激戰發生在“雙十一”最後三小時,晚上9點,酒仙網終於拿出殺手鐧:10萬瓶飛天茅臺699元不限量銷售。沒過多久,1919也與購酒網加入戰役,提供10萬瓶售價為469元的425ml五糧液。

如果以飛天茅臺出廠價819元計算,光酒仙網的10萬瓶飛天茅臺,面對的直接虧損就可以達千萬級別,而楊陵江之前也曾透露,已經在財務預算上,劃定了這一天可以虧2000萬元。

這場砸價促銷的活動,更讓茅臺、瀘州老窖、郎酒等名酒廠頭疼不已。茅臺2015年發出通知,要求旗下各部門“回購”市場上的低價貨品。郎酒紅花郎事業部人士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直指:“這種低價促銷行為,是為了賺取眼球,帶動其他高毛利產品銷售,或為了自身目的向資本市場交差。”

有國內前三大酒廠營銷中心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酒類電商現在為了存夠低價促銷產品,無孔不入,雖然內部已經多次發文對電商提供貨品的經銷商做出處罰,但後來通過溯源發現,那些貨品竟然有的從超市等賣場搜購回來,有的從授權電商處以正價購得,因此無法完全杜絕它們獲得貨品。

天貓方面的數據顯示,這場戰役最後由1919以日銷量1.57億元奪得第一,往年冠軍酒仙網屈居第二,購酒網以交易量0.55億元位居第三。

這是登陸新三板後,酒仙網接到的第一張“雙十一”成績單。酒仙網有關負責人在“雙十一”結束後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就失去“第一”寶座表態稱:“我們追求穩健增長,不提倡單純以價格戰贏得用戶。2015年‘雙十一’,我們的目標是為了擴大品牌宣傳,在最大程度上讓利消費者的同時,保障購物體驗和一定的利潤率,對用戶負責,對股東負責。”

酒仙網提供給記者的數據顯示,2015年1~11月份,該公司在天貓酒類TOP10的商家中,合計達1.76億元。該人士同時指出,註重全網的用戶,包括官網、天貓、京東、蘇寧等旗艦店都在均衡發力。“雙十一”的主戰場在官網,天貓旗艦店在全網銷量中的占比並不高。

但這場戰役本身,硝煙味很濃。因為酒仙網的競爭對手——1919與購酒網就選擇在這一天披露戰略合作的消息,而且此前還一直放“煙幕彈”迷惑對手。在11月9日,購酒網副總裁程梁曾含糊回應合並傳言稱:“對資本的態度是順其自然,不迎合、不拒絕。”對於這段含糊回應,有內部人士就向記者坦言,這是為了迷惑競爭對手,“因為‘雙十一’期間,策劃的就是兩者聯手讓對手措手不及。”

爭奪融資話語權

一天之內,直接虧損額達千萬級別;加上前期投入到天貓、京東等各處的廣告營銷;以及經過精心考量的“煙幕彈”話語;千方百計獲得足夠的貨物儲備,這一天到底對商家來說有多重要?

在楊陵江看來,對於商家來說,“雙十一”就像是一場考試,“這次我們是按照600萬張訂單做準備的,大銷量有效地檢驗了系統的承載能力。雖然‘雙十一’不能代表一種商業模式,但它的名次能給投資者、合作者信心,也給行業人士、投資者一個認知,怎樣的商業模式才應該是酒類電商的發展方向”。

購酒網董事長趙小偉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雙十一”不能代表購酒網整體的營銷情況,但是364天的工作才有這一天的獲取,這天也是對作戰能力的考驗。

這場考驗之後,巨虧背後給酒類電商們到底能帶來什麽?事實上,他們看重的,除了通過高成本引流而來的大量未來用戶、爆發式的廣告效應外,更想爭奪的,是資本市場的話語權。

“我接觸到多家基金投資公司,他們對投資評判的標準之一,是電商行業永遠只投第一名。”在楊陵江看來,“雙十一”陣地不能丟,第一必須搶,很大程度上跟爭奪資本融資的話語權有關。“雖然只是一天,但名次變化,對企業意味著重大的轉折,因為名次與融資壓力掛鉤。”楊陵江表示。從另一個角度講,奪得第一,也是打擊競爭對手獲得融資的籌碼。“對手融到的資金越少,流血戰就越快結束。”一位電商人士向記者表示。

對於這種看法,酒仙網有關負責人則回應稱:“資本更希望看到一個企業長期健康的發展,而不是短期的燒錢刷業績的行為。”

無論這天的戰績到底會不會有如此深遠的影響,酒類電商“合縱連橫”的格局已經拉開,因為在1919及購酒網合並後,規模正在與行業老大酒仙網越來越近。公開資料顯示,在2014年,酒仙網與1919的收入規模分別是13億元和7.1億元,但前者全年虧損2.87億元。不過後者盈利也不多,2015年前六個月的凈利潤為435萬元。

楊陵江對爭奪第一有著很大“野心”。“2016年的銷售一定要超過酒仙網。”他向記者說,“2016年的新增門店加上購酒網的規模,以及我們收購的兩家經銷商,銷售規模能達到80億元。但相對而言,B2C的垂直類酒類電商已經到了瓶頸,因為它們面對流量入口、流量購買的問題。”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778

多賣一份「征服」 產品更賣 越得不到越想要 業者耍點小心機


2015-10-05  TCW

「排隊排了兩個小時,才能買到麵包」、「在專賣店門口夜宿,只為了等待新上市的iPhone」, 這些有關消費者的體驗,都傳達一個訊息: 有時候,讓顧客費點心思才能得到的東西,反而是產品大賣的關鍵。

位於美國舊金山教會區的塔坦烘焙(Tartine Bakery),是個販賣咖啡與糕點的知名景點。由於實在太受歡迎了,每天還沒開始營業前,門口就擠滿了飢餓的排隊人潮。據說這家烘焙店有著法國境外最棒 的可頌。我每天上班開車經過塔坦烘焙時,對於大家為何願意為了咖啡、麵包、甜點而排隊等候大感興趣。

由於我在德國長大,眼前的畫面讓我想到了前東德的社會主義社會,商店前大排長龍在當時是常見的景象,因為人必須排隊領取生活基本物資,但不可能是像糕點這 種奢侈品。時至今日,我仍難以理解這兩個景象。畢竟,選擇與便利難道不是市場經濟的標誌嗎?當附近有那麼多不必排隊的咖啡店與麵包店時,為何還要耗時等候 呢?

我針對人喜歡等待的現象歸納出三個可能的原因。首先,塔坦的麵包和甜點超凡入聖,值得等待;第二個原因,排隊讓人有了能與朋友、鄰居碰面的地點;第三個理 由,就是排隊等待代表吃了一點苦,藉由時間和精力的投資,換取獨特的體驗。在塔坦門前的等待,是造訪塔坦的整體體驗中的一環,是該品牌的關鍵要素。塔坦成 為如此受歡迎的據點,是因為人必須費盡力氣才能進入,它是你必須努力才能贏得的體驗。

提升價值感與獨特性

一般認為,便利的消費者體驗能提高顧客的忠誠度,但浪漫主義者知道這是個誤解。不用排隊等候的烘焙坊,或許能讓顧客更滿意,甚至更開心,但是與塔坦的消費經驗相比,這些顧客的體驗裡缺少了對憧憬的征服。

在顧客生活的各個面向中,我們都能找到這種現象的元素。

在蘋果專賣店門口夜宿多日,只為了等待新上市的iPhone手機;在迪士尼樂園排上幾個小時的隊,就為了和米老鼠共度三分鐘;奮力爬上阿爾卑斯山的高原, 為的是捕捉環法自行車賽(Tour de France)的領先選手從眼前呼嘯而過的瞬間。在這些例子裡,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讓收割的那一刻更具張力,同時提升了價值感與該體驗的獨特性。

以「貴賓里程累積」這類顧客忠誠計畫為例,這種計畫的運作原則是延遲享樂,強迫客戶耐心等待,最終滿足他們的需求。在這個所有東西都能立即出貨、即刻送達 的時代,竟然還有人願意浪費時間等待,實在不可思議。但是,在這些例子當中,我們願意把眼光放遠,而不只是短視近利─每位心理醫師都會告訴你這不是人類的 強項。那是因為貴賓里程累積計畫讓我們從加入的那一刻起,就感到自己是特別的。我們不只花錢,還得有所付出,必須透過忠誠才能贏得的獎勵,也就顯得別具意 義。

這些有關消費者體驗的例子都傳達了一個相同的道理─太高估便利的重要性,卻低估了犧牲所扮演的角色。奉獻就是獎賞,每一次得到獎賞都會強化我們的奉獻,也會讓我們更加投入,而挫折感也是方程式的重要部分。

要求同事與顧客多點努力

工作上的某個片刻之所以具有獨特性,是因為我們投入了寶貴的資源,諸如時間、關懷及專注力。一段愈是困難的經歷,就會讓我們感到益發獨特;做出的犧牲愈 大,愈能讓人擁有歸屬感;期限愈是逼近,就更加充滿活力。對浪漫的人而言,最可怕的人生莫過於無時無刻都輕鬆地生活著。

浪漫企業家渴望受(點)苦。因為我們知道,少點舒適,將有浪漫迎接我們。要求你的顧客和同事多付出點努力,過程愈艱難,滿足感愈大。讓他們更努力地嘗試、讓他們等待、讓他們感到挫折,如此一來,他們才懂得珍視那得來不易的事物。

(本文選自第六章.孫蓉萍整理)別低估『犧牲』扮演的角色,每次得到獎賞都會讓人強化奉獻,而這會讓我們更加投入。

簡介

浪漫企業家

新一波經濟革命再起

作者︰提姆.拉伯瑞克(Tim Leberecht)任NBBJ國際建築設計公司行銷長,該公司協助諸多企業,包括亞馬遜、比爾與美琳達.蓋茲基金會、波音公司等,也曾出任以產品設計與策略見長的青蛙設計公司行銷長。其文章散見各大雜誌,同時在各平台上發表演說,他在TED的演說《三種(有效)放任品牌的方法》至今已有近百萬觀看人次。他亦是「15次舉杯」(15 Toasts)共同創辦人、集結社會創革者組織「人道機構」顧問。

譯者:洪士美

出版:《今周刊》(2015年9月)撰文 / 提姆.拉伯瑞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564

百威英博,未來全球每三瓶啤酒它賣一瓶啤酒巨獸C E O下個購併在中國?


2015-10-12  TCW

全球啤酒龍頭百威英博想併市占率第二的對手米勒,這份野心,也反映在讓員工放棄社交生活的公司文化。

九月中,全球最大啤酒釀造商百威英博(Anheuser- Busch InBev)提議收購南非對手米勒(SABMiler),合成一家市值二干七百五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九兆元)的超級大集團,屆時全球每三瓶啤酒就有一瓶是它供應。

這個關鍵數字不僅改寫二

〇〇七年以來交易規模新高紀錄,也擠進史上第六大之列,更象徵一道非同尋常的整併潮正襲向啤酒產業,背後推手正是以巴西首富雷曼(Jotge Paulo Lemann)帶頭的投資團隊。

今年稍早,《金融時報》專訪素以精明幹練聞名的百威英博執行長布里托(Carlos Brito),他坦承,收購米勒是關鍵任務,因為儘管它穩坐市場龍頭地位,在非 洲這塊全球成長最快的市場卻幾乎毫 無立足之地。

這正是百威英博「求併若渴」的主 因,尤其是它的市 值超過一千六百億歐元(約合新台幣 六兆元),甚王大 過滙豐銀行、花旗 銀行等國際金融機 構,唯有超大型購 併才能再次提升它 的規模。

順著這個成長策 略觀察,百威英博這啤酒巨獸的胃口應該還沒填滿,因為世界上還有一些市場值得耕耘。中國就是一個例子,百威英博在中國市占率只有一八%。布里托說:「我們在亞洲的行動力與活躍度都比在非洲高很多,但聚焦是我們的信條。一心數用很難做好。」

求成長,市場點名可口可樂

市場普遍認為,百威英博若要繼續靠購併保持成長,交易金額至少達九百億美元等級的對象才夠看,細數全球有潛力的候選人,包括市值干億美元的百事公司與可口可樂;較小的烈酒供應商帝亞吉歐(Diageo),和眾多小規模互補型對手。只不過,規模越大,相對之下執行風險也更高。

眼尖的讀者會發現,百事和可口可樂與酒業八竿子打不著,竟然出現在收購名單裡,其實是呼應布里托的觀察:美國是百威英博的最大市場,如今卻有兩大隱憂,其一是市場太成熟,消費者飲用量不容易成長;其二則是螞蟻雄兵一般的手工啤酒業者,正磁吸年輕消費者。

遇挑戰,

年輕客戶遭手工啤酒攔截

布里托被問及跨界購併軟性飲料議題時,重申自己不喜歡亂買一通,「啤酒相關」產業還是最理想:反之,他看待手工啤酒的挑戰卻謹慎得多,只說在浪潮剛興起的 時候就買進鵝島(Goose lsland)、衝頂(Shock Top)等地區型業者,未來還會繼續尋找互補標的。

根據釀酒協會(Brewers Association)統計,二〇一〇年,手工啤酒市占率僅五%,至今已攀抵一一%,翻逾一倍。百威英博北美行銷副總裁薩奎特(Jorn Socquet)坦承,流失的客層都埋單「手工精緻釀造」的行銷話術,主流的大眾口味看不上眼。「不知道如何和千禧世代對話」,曾讓他焦慮到睡不著。

平均而言,過去十六年來,百威英博每四年就玩一場大購併,至今效益驚人:根據金融數據商Fact Set,一九九二年,百威英博市值僅八億三千萬美元,今日已膨脹超過兩百倍:營業利益率則是業界最高的三二.五%。投資銀行高盛稱它是「購併天王」,推估 明年出手會更豪氣,高達一千四百五十億美元。

上述成績全拜布里托一九

八九年投效雷曼之後,就採行大膽的擴張政策之賜。五十五歲的他在一九八〇年代末期獲雷曼贊助獎學金,赴史丹佛大學攻讀企管碩士學位,學成後正好啤酒事業初具雛形,他立即加入經營團隊。

起初,他先推展當時名為梵天啤酒(Brahma Beet)的小酒廠深入中美洲,慢慢隨著拓點的過程中演化成橫跨全洲的安貝(Ambev):二〇〇四年,它加入比利時的英博(lnterbrew);再過四年,一個五百二十億美元的合併案造就今日的百威英博。

精管理,

巴西人鐵腕風格管美品牌

布里托自稱是工作狂,沒有個人嗜好,唯一娛樂只是每天跑步三十分鐘,他已經把祖國的名字釘進世界投資地圖上,連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董事多伯斯 (Richard Dobbs)都讚譽:「巴西人經營全美最優秀的企業之一,而且做得比美國人有聲有色。」儘管百威英博是巴西人主導的企業,管理之道卻是不折不扣的鐵腕風 格。

五年前加入的馬伊俄(Adrien Mahieu)說,公司希望 員工全心投入,菜鳥幾乎一開始就被洗腦放棄社交生活。一位大學教授更轉述教過的百威英博學生說法:「上級不願你過得太舒服,每個想晉升的人都得踩過三個同 事的肩膀前進。」暢銷商業書作者柯林斯(Jim Collins)是百威英博頭號粉絲,極認同它的企業文化:「當狂熱分子遇上狂熱分子,加乘效果勢不可當。」這句話形容布里托的野心倒是挺貼切,他最近才 寫了一封致股東信,承諾為他們創造一份「下一個百年的價值」。

(本文獲《金融時報》授權 刊登)

譯.邱碧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604

亞尼克每10秒賣一條 穩坐第一品牌 超人氣生乳捲 竟是慘賠兩億換來的

2016-07-18 TWM

三年前,實體蛋糕名店亞尼克跨入電商,締造生乳捲銷售傳奇。

亮眼成績前,創辦人吳宗恩也曾嘗敗果,但他領悟到:人生不是贏在起跑點,而在轉捩點!

撰文•萬年生

二五%、三○%、九○%,這三組關鍵數字,藏著暴紅團購商品亞尼克生乳捲的賺錢密碼:去年,它共賣出一三九萬條生乳捲、台灣市占約二成五,回頭客率逾三成,一年貢獻超過四億元,等於亞尼克目前近九成的營收,都來自這款明星商品。

今年四月,受惠母親節檔期,亞尼克實體加電商更創下一個月賣破二十四萬條生乳捲的新紀錄。加總上半年則賣破百萬條,雙雙稱霸台灣蛋糕和團購美食排行榜。

「亞尼克是生乳捲第一品牌,沒有第二品牌,其他人最多是兼著賣,只有亞尼克是當成主力商品。」台灣蛋糕協會執行長林廷隆指出,如果一天只做兩個蛋糕,門檻當然不高;但一天做兩百個就有門檻,一天做出上萬個,不是門檻、是權威。

不過,這個平均每十秒就賣出一條生乳捲的銷售奇蹟背後,亞尼克董事長吳宗恩卻足足花了十年,並曾吞下虧損兩億元的失敗苦果,才嘗到這口甜蜜商機。

故事,要從十六年前新北市萬里海邊的七坪蛋糕店說起。那年,只有國中學歷、烘焙學徒出身的亞尼克創辦人吳宗恩選擇開店創業,一顆奶油大泡芙,批發價十八元、零售只賣二十元,就這樣靠著「零售最低價」策略,竟讓這個最早位處「野狗比人多」地點的蛋糕店一夕暴紅,全盛時期要排隊兩小時、營收破億元。

暴紅,頻開發新品不懂管理、行銷 慘賠收場但成功來得快,去得也快,二○○六年,他首嘗敗果。一方面,技術出身的他毫無數字概念,看準每天收現金不會被倒帳,每天只擔心做不出來,從不擔心沒生意;但產品線擴大後,部分產品的定價明顯低於成本卻不自知,直到財務告訴他虧錢,他還不相信。「做這麼多、收那麼多現金,怎麼可能……。」精算成本後,他只能乖乖漲價,但為了符合成本卻犧牲了市場期待,每次漲五元、十元,業績就掉三、四成。

忙著埋頭做蛋糕的他,又忽略了外在市場變化,亞尼克靠平價策略與先行優勢打下的市場,開始受八十五度C在內的競爭對手大量展店鯨吞蠶食,業績下滑速度更快了。他為了維持營運規模開始舉債經營,甚至一度負債上千萬元。

好不容易打下的蛋糕半壁江山,被後進者八十五度C瞬間占據,但吳宗恩卻沒有灰心,他決定要用自豪的技術再下一城,「我技術那麼好,再做其他東西就行了,你又超越不了我。」他先研發新產品冰淇淋,卻忽略亞尼克品牌記憶點是蛋糕,失敗收場;不服輸的他,三年後再創「安娜可可」品牌,販賣巧克力和馬卡龍,初期一個月能賣出五萬顆馬卡龍,卻沒備戰網路通路,結果惡魔蛋糕等後進者,挾著電商趨勢一舉攻城掠地,他的戰績隨即被逆轉,新品牌一年燒掉兩、三千萬元,去年忍痛停損熄燈,二度嘗到敗果。總結算來,「這幾次的錯誤嘗試,讓我賠掉兩億元!」吳宗恩說。

一二年,朋友一句話,讓他對這兩次失敗有了全新的注解。當時,朋友打趣地對他說,若有食品同業遇到商品開發的困難,「我會建議他去亞尼克看看,就會知道有什麼潛力新商品。」吳宗恩說,乍聽這話以為是恭維:「我成為大家模仿對象。」但仔細一想,才聽出其中的弦外之音,「原來,我們從來只會幫市場開發商品,卻沒有真正的行銷經營。」他這才領悟到,過去的成功來自於在廚房認真做、不斷開發新商品,卻只把自己定位在開發上,忘了思考行銷策略。「人真的要有教練,兩億元就是我最大教練!」說這話時,吳宗恩的臉上掛著招牌憨厚笑容:「人生不是贏在起跑點,而是贏在轉捩點!」聚焦,打造明星商品空運日本原料 還強打電商林廷隆觀察,亞尼克經過開實體店成功、失敗,以及通路與產品轉型,所以比別人提早準備好,「吳宗恩是在錯誤中學習,(成功)都是學費繳出來的。」兩次失敗讓吳宗恩學到聚焦,不能自認技術好就不務正業,而要專注把一件事情做到好,「亞尼克做巧克力很奇怪,做冰淇淋也不對,但做蛋糕就對了。」同時,他也懂得光有開發還不夠,還要持續經營才能打造明星商品。

有超過二十年烘焙經驗的他發現,明星商品其實就和電影明星一樣,必須要有親和力,不只看起來不討厭,也不能像過去失敗的馬卡龍有距離,才能極大化市場。看好蛋糕捲類商品有段時間在日本熱銷,在台灣又是普羅大眾市場;再加上剛好過去曾到日本北海道考察過的農場與加工廠,願意對外出口生乳,天時、地利到位,一三年,他開始用日本原料打造出生乳捲。

產品力,是明星商品成功的最基本元素。亞尼克的生乳捲,用的是日本北海道乳源。吳宗恩說,北海道生乳一公升批發價四百元起跳,約是歐洲同商品的兩倍半;吳宗恩這次一開始便抓緊趨勢,鎖定過去沒主攻的電商通路,同時,為和市面多數採冷凍等非新鮮現做的團購蛋糕區隔,他刻意要求師傅提早到凌晨零點上班,就為追求當天可以宅配出貨,讓消費者吃到新鮮口感,「我們是全台灣最早起床做蛋糕。」創新,首創生乳捲發千萬獎金 激勵員工銷售「亞尼克空運日本原料、提早生產的職人用心,有做到商品差異化。」東方線上前行銷副總監李釧如觀察。

其次,消費者吃蛋糕時習慣把鮮奶油刮掉,往往沒鮮奶油的蛋糕銷量也比較好,所以亞尼克的新商品不叫鮮奶油捲,而取名生乳捲。「這名詞是我們喊出來的,一定要創造一個關鍵字讓消費者有記憶。」吳宗恩透露。

為刺激銷售,亞尼克還懂得提供內、外部行銷誘因。除運用達一定數量免運費、七六折、贈送商品等網購美食常見行銷策略之外;當第二年月銷量在兩萬條卡關時,他對內部大膽宣布,「只要月銷量突破六萬條,不分職位,兩百位員工每人六萬元獎金!」這個大絕招,果然讓所有人拚命洽談合作通路,甚至賣進直銷商,結果一四年底達標,包括學徒、端盤子服務生在內,一舉發出一千兩百萬元獎金。「雖然賺到的錢全部撒出去,但自此之後銷量從沒掉下來。」這筆生意經,他算盤撥得精。

但李釧如提醒,團購產品天生有生命週期限制,亞尼克恐怕也要面對未來隨著新美食崛起,約三、四年開始從高點退燒的明星商品接替問題。

事實上吳宗恩已悄悄布局。亞尼克現已技轉日本代工廠製作生乳捲,七月,日本官網、奇摩、亞馬遜等電商已開始預購,預計八月樂天也將開賣。「他是第一個敢去日本賣甜點的台灣蛋糕業者。」在林廷隆的眼裡,亞尼克搶攻日本,就像台灣球員挑戰大聯盟一般。

過去,一八○公分高的吳宗恩總習慣穿著純白顏色麵包師傅制服、繫上紅領巾受訪;現在,走過失敗、重新定位自己的他,不再走入廚房幫忙做蛋糕,也脫下廚師服,改穿起了西裝。「你的視野多大,產品就可以賣多遠,企業就可以做多大。」敢挑戰精緻甜點大國日本,他的膽識與勇氣,讓台灣蛋糕傳奇,有了新章節的可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4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