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專欄】短視頻的未來之路:UGC+PGC催生更多"小蘋果"短劇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15/148386.html

i黑馬註:近年來,網絡自制劇大行其道,《屌絲男士》、《萬萬沒想到》等多部網絡劇頻頻創下過億級別的點擊量。短視頻不斷探索未來的發展方向,如今微視上出現的“短劇現象”,意味著短劇的內容、傳播渠道、受眾、廣告營銷能夠依托平臺而生存運行,可以想象移動視頻或將加速爆發。

\來源:黑問專欄
作者:王利陽


近年來,網絡自制劇大行其道,《屌絲男士》、《萬萬沒想到》等多部網絡劇頻頻創下過億級別的點擊量。據調查顯示,有90%的人都看過這類自制劇。但如今這種自制劇的浪潮,正從PC端向移動端蔓延,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短視頻微視上,出現了一些制作精良、故事性強、接地氣的短劇。

在近期微視最新的2.9版中,還通過增加了5分鐘視頻拍攝、播放功能,並配以一系列獨特的主題和背景音樂支持,更是強化了視頻創作和創意的想象力,將進一步放大這種移動短劇的效應。

筆者認為,網友對短劇的偏好緣於其在短時間內將男神,女神,小鮮肉,創意表演等視覺化沖擊力強的人物和內容,以生動的劇情,音效合一的形式呈獻給用戶。所以,"屌絲男士"讓觀眾在捧腹大笑之余迅速躥火了,"小蘋果"催眠式的洗腦神曲掀起了全民瘋癲狂熱模仿……眾多成功案例的證實下,已經讓人信服,形式多樣、劇情生動的視頻短劇,走進了大眾日常生活,也在影響著大眾的生活態度和潮流趨向。短劇或成為短視頻在互聯網內容、形式競爭中突圍的一員猛將!

此前就有觀點表示,4G時代、智能手機、社交興趣、年輕人的創作熱情,讓移動短視頻擁有了爆發巨大潛力的基礎條件。目前,像微視的用戶群涵蓋了大眾普青、藝人歌手、潮流達人等多元化社會群體。值得註意的是,不同於其他的"秀人"應用,很多微視用戶群還將周邊美景、汪星人、喵星人等萌寵引入了畫面,實現了主角多元性的玩法,整個視頻在非專業的角度下也可以是非常好的。不過,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用戶需求發生變化,一些用戶需要拍出更完整的故事的聲音愈加強烈,微視此次新增5分鐘長視頻功能,也是順應這一趨勢的表現。

就目前微視上的短劇類型來看,大致分為兩種:普通用戶創作的"業余"作品,這是貼近草根的UGC內容,主要是日常生活工作的點滴,滿足的是基本拍攝需求;另一類則是專業團隊制作的質量較高的PGC內容,從演員、道具的選擇以及拍攝的角度等方面,都相當有水準,上傳的視頻本身可以作為內容消費。如,微視用戶小夕拍攝的《理想與現實》系列短劇,通過自黑、裝傻充楞、演繹牛叉的土豪來逗樂觀眾,該劇目前已經連續推出了26集,每集的播放量都在幾十萬以上。

原創短劇良好氛圍下,筆者認為新版長視頻功能會使微視變身為吸引年輕人的“摩登短劇場”也不足為奇。在這里,只要你有吸引人的才華,為受眾帶來歡樂,就能成為互聯網時代的卓別林。

實際上,短劇在短視頻的逐漸爆發並非偶然,其適應性選擇決定了其發展的方向。

首先,移動互聯網給短劇的創作提供了相對自由的環境,微視兼容UGC+PGC確保創作團隊做到親民化與專業化,生產內容貼合受眾需求、符合時代特征。在題材的選擇上,貼近受眾,更為大膽和寬泛,劇本質量趨於精良。以微視短劇小剛與女教師 “你出去”系列為例,調皮搗蛋的小剛每次都惹怒老師,被趕出教室,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看過後不禁一笑。這樣的短劇以其片段化、靈活化的創作,短小精悍的特點,能夠適應現代人節奏快、時間碎片化的生活狀態。

其次,UGC保證了內容的豐富性,PGC保證了UGC內容的優化與完善。微視憑借強社交關系鏈能夠將拍攝的短劇及時分享到微博、微信朋友圈、QQ空間等,為原創短劇提供了廣泛的傳播平臺和宣傳力量,其曝光率和影響力無形中放大了。而且隨著短視頻的發展,已經與視頻網站出現一些差異化的趨勢,比如,有專業的視頻制作團隊會將超過30分鐘的作品發布到大型視頻平臺,同時也會制作針對短視頻平臺的版本,希望借此更容易與粉絲互動並積累影響力。

再次,短劇生產模式與傳統影視劇不同,傳統影視劇是提前預設主題內容、套路劇情,然後根據內容來鎖定受眾。短劇生產模式則是與用戶需求是伴生關系,制作方先通過社交網絡話題互動進行用戶洞察和需求分析,隨後制定符合市場需要的內容;還可以收集受眾的反饋,對內容進行調整,保證了短劇傳播對象的精準匹配,並向其提供更精準的內容。

最後,短劇還為原生廣告提供了平臺。通過隱性方式植入品牌企業廣告,不破壞用戶體驗,提供有價值的信息,讓受眾在欣賞觀看的過程中自然接受。不管是UGC還是PGC,在劇作創作之初之就可以考慮廣告的生產與投放,廣告主可以根據需要投資並定制短劇,將廣告內容自然融入到廣告中去,廣告與產品在短劇中的表現形式更加多元、原生。

短視頻不斷探索未來的發展方向,如今微視上出現的“短劇現象”,意味著短劇的內容、傳播渠道、受眾、廣告營銷能夠依托平臺而生存運行,可以想象移動視頻或將加速爆發。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非i黑馬官方立場

點擊鏈接,和作者一起交流:http://ask.iheima.com/?/people/王利陽


PGC困局:平臺變心!失寵於資本!寒冬之中內容創業者何去何從?| 黑馬薦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26/158417.shtml

PGC困局:平臺變心!失寵於資本!寒冬之中內容創業者何去何從?| 黑馬薦文
娛樂資本論 娛樂資本論

PGC困局:平臺變心!失寵於資本!寒冬之中內容創業者何去何從?| 黑馬薦文

潮水退去,檢驗誰還穿著短褲的時候來到了。

作者:李靜玉 編輯:李忻融

《萬萬沒想到》、《屌絲男士》等視頻的成功讓PGC一時風光無兩。然而,潮水退去,檢驗誰還穿著短褲的時候來到了。

去年年末開始到今年年初,PGC行業經歷了一個風口,紛紛取得融資,今年1月份,娛樂資本論(yulezibenlun)發布網生內容白皮書,對PGC領域做出判斷,“PGC站上大風口”,其中提到,《關愛八卦成長協會》背後公司以1億元估值完成融資,《羅輯思維》B輪融資估值已達13.2億;垂直領域的PGC,如《明白學堂》(兩性、母嬰),《軍武次位面》(軍事)、《日食記》(美食)在2015年均已獲得融資。

行業格局初現,頭部內容突顯,垂直領域和泛娛樂領域各自為戰,看起來形式一片大好,然而沒想到的是,今年上半年的後半程,形式急轉,資本爸爸們換了新寵,隨著網紅經濟、直播輪番上位,網劇、網大風風火火,PGC倒成了被拋棄的“前任”。

風口過去,轉型困難,但是卻不能回頭,PGC的創業者們焦慮來襲,試水網劇、網大、網絡綜藝,有不願具名的從業者說雖然不知道自己在焦慮什麽,但是“焦慮了好幾年了”。身在上海的罐頭場創始人姜老刀卻說“死一批也很正常”,“行業本來就需要刷新,剔除掉投機分子”。

 

更有PGC創業者說“看到大家都焦慮我也就放心了”。

經歷了風口之後,流量被分流,原來砸下重金要扶植PGC的傳統視頻平臺不再寵愛他們。在這個已經廝殺慘烈的紅海戰場,PGC如何在流量被分流,被平臺拋棄的困境中殺出一條新路來?

PGC困境出現:

流量下降 平臺不再重視

王成是PGC行業從業者,雖然王成在這個行業只有兩年,卻見證了PGC從好日子到苦日子的過程。“現在PGC進入了紅海時刻,現在廝殺的太厲害了。”王成稱:“現在市場上大約有5000多家公司在做PGC,但真正活的好卻並不多。”

據王成的觀察,之前平臺給各大PGC的優厚的推薦福利在今年已經開始削減,甚至完全消失。

據王成介紹,在去年各大平臺開始扶植PGC的時候,視頻平臺給這些PGC的推薦位都是很容易要到的,“之前一個節目可能同時出現在兩個推薦位,首頁推完,頻道再推,現在基本上沒有同時幾個位置一起推的”,而現在平臺基本不會給PGC推薦位了。除此之外,王成還發現之前在明顯推薦位的會有原創內容,現在都沒了。

除了推薦位消失,平臺自己也在去中心化,整體流量分散比較嚴重,現在推薦位也變多了,“不論是移動端還是PC端,比如在PC端,之前一欄有4個位置,現在有6個。”王成稱:“之前包括內容創作到後期宣發,平臺都會有維護,內容方和平臺方會坐下聊聊怎樣才能使前景更好,現在基本上沒有這些了”。

這些跡象都表明:PGC們在視頻平臺那里失寵了。

在PGC行業最熱的時候,各視頻內容平臺曾經動作頻頻,扶持PGC發展,當時的新聞標題都是這樣的,“愛奇藝投入5億發力PGC”,“搜狐視頻戰略性推動PGC 2016年2億扶持出品人”,“樂視猛砸70億打造PGC,能吸引多少優質內容?”,以自頻道起家的優土也推出“邊看邊買”,探索PGC與電商結合變現的新模式,如今風口過去了,這些曾經的“海誓山盟”都好似落了空。

“平臺有自己的戰略,我們不太清楚,(我們)在意,但沒用”,有內容創業者稱。

除了推薦位消失,PGC的流量還在下降。雖然視頻平臺的整體流量在上漲,但是分到各個PGC頭上的流量卻在下降。

娛樂資本論向各方求證求證,愛奇藝相關負責人表示“(整體流量)應該有增無減”,“(PGC流量)差不多占到全平臺流量30%了”,騰訊視頻相關負責人表示“盡管最近廣電對於網生內容嚴打,但是PGC整體流量還是上漲的”。

火星文化CEO李浩認為之所以說PGC流量下降,一方面是因為(短視頻)節目多了,據統計PGC節目數量比去年翻了一番,對PGC節目造成分流;另一方面視頻網站大量推廣資源分流到了網大網劇網綜直播等。

寒風來襲,頭部內容也不能幸免於難。據行業人士稱,即便像暴走漫畫這種的頭部內容,雖然整體流量沒有下降,是因為他們將自己的視頻分發到了秒拍、美拍、微博等新興渠道,所以整體流量是上漲的,但是上漲部分主要來源於新興渠道,傳統視頻平臺的流量實際上是下降的。

另外,有創業者透露,“平臺限流了,前一段點擊量太虛,最近在整頓,現在淘寶下單已經刷不上去了”。

不僅政策收緊,傳統視頻平臺的重心也變了。

有投資人觀察到,各視頻平臺“今年更重心的扶持放在網劇網大等等會員付費的內容上”,因為“今年是幾大平臺搏會員的時候”,但PGC卻不能為他們帶來會員。

相對於各種PGC內容,視頻網站自制部分開始發力,視頻網站的力量開始向自己的自制傾斜。

愛奇藝高級副總裁陳偉說“對於愛奇藝來說,相比於PGC內容,我們會更加重視自制內容”,這部分內容因為投入比較大,也比較重,在帶會員方面比PGC內容更加有效。”陳偉稱目前愛奇藝比較重視是PPC(Professionally-produced Content),也就是更加專業的自制。PPC會有更強的會員轉化力,同時更有商業價值,更受廣告主的青睞。

這部分自制主要是由視頻平臺自己投入或者跟外部團隊合作,而門檻也越來越高,很多專業的制作人是紛紛湧入了PGC,使得之前早先湧入的草根們的生存空間被擠占。

第一波PGC內容創業收割完畢 投資熱度下降

就在今年六月份,一家叫何仙姑夫的PGC公司宣布完成A輪融資。除此之外,今年上半年星座不求人、榴蓮娛樂、星戰TV、VSmedia、即刻、二更等各種短視頻項目也都獲得融資。

何仙姑夫創始人當時就告訴娛樂資本論,在他看來,第一波一起成立起來的短視頻團隊基本都已進入收割期,“轉行的也就轉行了,堅持下來的該取得融資的也都取得融資了”。

他說PGC領域即將進入洗牌期,不久的將來將要出現PGC領域的“BAT”,但是也有創業者說其實這個行業的所謂“BAT”已經出現了。

在PGC的大圈子里還有很多小圈子,比如“傳媒圈”、“中關村”圈、“紙媒圈”等等,所謂的傳媒圈就是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從事短視頻內容創業的創業者們,比如青藤文化、鯨夢文化、最近新成立的奇育記等等,還有另外一些玩得比較好的,比如“何仙姑夫”劉飛經常和“關八會長”馬睿、“暴走王尼瑪”任劍,“一群好基友”,另外也有視頻網站以及紙媒走出來的內容創業者。

這一批視頻內容創業者一同成長,最終構成了這個行業如今的格局,但令人焦急的是,下一波PGC創業們的身影還未出現。

不過隨著視頻平臺領域格局發生變化,下一波PGC創業們將不再局限於傳統視頻平臺,而可能崛起於短視頻平臺或者直播平臺。

蜜月期之後,現在投資人對於PGC的普遍態度是偏謹慎,“反映在優質pgc公司的估值中樞有所回調,沒有去年下半年那麽熱”。

投資了《日食記》淺石創投合夥人鄭毅說“市場在降,我們自己還是比較積極”,“天使期可能比較難了,但A輪之後還是蠻火熱”,“因為微信紅利用盡,反而是每個細分領域的頭部內容更安全也更能獨大”,他認為垂直領域基本飽和。

但是在火星文化CEO李浩對於垂直領域卻有不同的看法,“垂直領域PGC公司湧現的速度太慢,優質公司數量不夠”,比如為什麽沒有做“釣魚”或者“圍棋”這部分垂直短視頻的內容公司呢。

因為能否良好變現就過濾掉一部分短視頻團隊,投資人對於PGC領域的相對謹慎主要是因為“現在已經沒那麽好起量了”,好的內容是流量入口,但是新的具備吸量的內容還未出現。

新的渠道產生,PGC開始尋找出路

困境出現之後,各個PGC開始尋找新的出路。事實上,隨著視頻平臺分化、新平臺湧現,傳統視頻平臺早已不是內容創業者唯一渠道,而且在內容創業者全網策略之下,失寵於某一平臺並不造成生死攸關的影響。

傳統視頻平臺因為更加重視頭部內容的平臺策略必然要喪失掉下一波中小PGC成長所帶來的紅利,但愛奇藝負責人說“畢竟商業價值最大化是我們的重點”。

PGC們可以根據內容調性調整平臺策略,減少流量相對下降帶來的威脅。

以專註於垂直領域的青藤文化為例,他們的幾檔節目呈現出適應不同平臺的特性,明白學堂科普性知識、明白看世界旅遊向,兩個品牌節目因為娛樂性、話題性更強一些,在微博、秒拍等平臺的表現要好於傳統平臺,母嬰節目明白了媽因為專業性,且受眾是已經組成家庭的父母,在傳統平臺反而表現更好,而其另外一個二次元節目《凹凸君說》因為其二次元的屬性以及娛樂性也主要是在B站和微博上表現良好。

《日食記》姜軒表示“現在重點就是移動端平臺,b站現在也不錯”,火包胡同創始人李佳也說他們的內容在“秒拍、美拍、今日頭條”表現更好。

甚至還有PGC創業者直截了當地說“愛奇藝、騰訊、優土這些平臺都不好”,愛奇藝相關負責人也坦承“起步,垂直平臺更有優勢。發酵放大,愛奇藝更有優勢”,“愛奇藝的PGC目前不是靠強曝光的拉動來做的,在資源推廣,訂閱轉化,個性化推薦,搜索等來源上,比較平衡”。

不過,非傳統視頻平臺也有各自的“弊端”,如B站相關負責人所說“b站能積累口碑,走不起量”,秒拍、美拍這些平臺雖然流量大,目前卻並無分成機制。

新片場創始人尹興良介紹說新片場的很多視頻主要開始往微博上轉,因為微博不僅有粉絲養成,而且微博和淘寶打通之後,可以直接形成購買力,視頻變現變得容易很多。

根據多個創業者的說法,流量相對降低雖然對於硬廣分成“多少有點”影響,但是影響並不大,有PGC創業者就對廣告分成下降不以為然:“其實本來也不多,根本不關註”,另一位創業者也說“這麽說吧,如果都等著分成活,就早死了”。

純粹的高點擊率意義遠不如高質量的粉絲轉化率。

日食記創始人姜軒說“其實流量這個事兒已經不是太重要了,關鍵還是你的內容最終可以沈澱下來多少活躍用戶”。尤其是對於頭部內容來說,他們已經在微信公眾號或者其他平臺沈澱了自己的粉絲。

據娛樂資本論了解,今日頭條這樣的平臺已經開始對短視頻內容有分成政策支持,不少PGC在今日頭條拿到的分成甚至高於他們在視頻平臺的分成,而還有平臺在醞釀招式更大的短視頻扶持政策。

不依靠與平臺的廣告分成,PGC的盈利方式主要是廣告植入、定制內容,除此之外,電商也占一定比例,根據PGC內容的不同屬性,電商部分所帶來的收益也高低不同。

不過,即便與平臺的硬廣分成減少對於PGC們並無太大影響,小娛卻了解到平臺開始對PGC的軟廣植入虎視眈眈了。

以前為了扶植PGC,平臺對於PGC內容的軟廣植入有較高的包容度,基本不幹預他們的內容植入,但是根據知情人士透露,隨著視頻網站內部市場部門壓力增大,他們也想要從PGC內容的軟廣植入當中分一杯羹,擠壓PGC的盈利空間。

不過,雖然平臺的態度不如之前親熱,但是對於PGC們來說,這樣的形勢之下,“更考驗我們從粉絲運營到商務運營再到發行能力的公司全能性”。

而未來電商、場景化消費也會是中小PGC們的運營重點,“我們不能再依靠平臺了,要從C端直接把錢掙回來”,紅龍娛樂CEO丁宇說。

新片場有一款視頻產品《造物集》就是依靠視頻轉化成電商。做造物集的是一對天津的小夫妻,夫妻兩個一個做手工制品,另一個負責拍成視頻。目前《造物集》已經有了自己的電商,電商上線第一天就有十多萬的銷量。

也許對於PGC們來說,最重要的是,不被平臺牽著鼻子走,聚集沈澱粉絲,粉絲跟著內容走,PGC們才有更大的話語權。

對於PGC而言,對於平臺是否依賴還要根據PGC的內容,有一些PGC的內容是由粉絲產生的,例如關愛八卦者協會,他們的很多爆料都是來源於他們的粉絲,已經形成了粉絲沈澱,平臺是否推薦對他們的影響已經非常小。這部分PGC已經變成了強有力的頭部內容,他們對於平臺的依賴在逐步減少。

焦慮來襲 卻只能一路狂奔

風口過去,轉型困難,但是卻不能回頭,北京的創業者們晚上睡不著覺,那位不願具名的從業者說雖然不知道自己在焦慮什麽,但是“焦慮了好幾年了”,加上人近中年,正在經歷中年危機,但是又不能表現出來,“我要是天天表現得特別焦慮苦悶,團隊會因此沒有信心”。

“即使是以前專門致力於MCN的公司,現在也很難不涉及網劇和網大”,但是水花都不大,能夠真正做出來的並不多。

這個行業有5000家從業公司,每天都有內容創業者在死掉。

身在上海的姜老刀說“死一批也很正常”,“行業本來就需要刷新,剔除掉投機分子”。

他說,“很多職業團隊工作幾十年,為此準備良久,打磨內容到現在浮出水面這是合理的。但還有大部分團隊就是拍幾個demo,拉一些關系,套筆錢刷點數據做個PR,就堂而皇之的開始平臺化,IP化。身在其中,真的覺得很荒謬。”

娛樂資本論的剁椒娛投公眾號報道過不少PGC創業團隊,這些創業者們或多或少都會提到他們的迪士尼夢或者成為“PGC領域的光線”的夢,又或者他們有著“登上電影殿堂”的夢想,但是他們也清楚地知道要先活下去。

一個好的內容團隊絕不是一日煉成的,前不久,青藤文化舉辦了一場PARTY紀念團隊成立五周年,五年的時間,養活80人的團隊,不是容易的事情,在五周年感謝信中,青藤文化CEO紀方圓說“以往的流量紅利逐漸消失,內容的競爭對手也開始增多,資本冬天也寒風凜冽......這里包含了我們與世界死磕,我們與世界對話,我們與世界和解的所有過程與故事”。

紅龍娛樂創始人丁宇說“不能說(風口)不在了,只能說浪潮過了,都上岸了,就要看真身了,看流水看盈利都是必須的了”。

《飛碟說》合夥人之一李國斌也感受到流量下滑,他告訴娛樂資本論,“整個內容市場的流量下滑”,“用戶之前喜歡的東西未必能長久”,“進入疲倦期”,雖然用戶對於娛樂總是有需求,但是對於固定的節目形式和套路化的內容也會感到疲憊。如罐頭場CEO姜老刀所說,“內容像互聯網產品那樣快速瘋狂的擴張和複制本身就是一個邏輯不通的事”。

如果說在這之前,內容是否可複制、是否能夠生產線化生產是投資人們評估一家PGC公司是否有盈利能力的重要標尺的話,那麽現在,對於這些內容創業者來說,如何創新節目形式,突破觀眾的疲憊期恐怕是擺在所有人面前的難題。

內容創業就好像一個愚公移山的過程,沒有盡頭,卻只能一路狂奔;就好像不斷推石頭上山的西西弗斯,永無休止,但那石頭是他們悲慘的源泉,也是重獲幸福的踏板。

短視頻創業的紅利期確實已經過去,隨著更多人入局,將會是更加激烈的廝殺,而身在局內PGC們已經在期待行業門檻提高了,這樣他們才會受到更好的待遇。

( 文中應采訪對象要求,王成為匿名)

內容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052

全新DGC時代踩著PGC和UGC屍體而來,BAT+頭條將迎新一輪內容大戰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07/162451.shtml

全新DGC時代踩著PGC和UGC屍體而來,BAT+頭條將迎新一輪內容大戰
刺猬公社 刺猬公社

全新DGC時代踩著PGC和UGC屍體而來,BAT+頭條將迎新一輪內容大戰

傳媒、市場調查公司、版權等概念即將被重新定義。

本文由刺猬公社(微信ID:ciweigongshe)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水當當。

格拉斯在《鐵皮鼓》里有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表達:“我們要去的地方,一般很有規律,並且令人愉快。”

但生活中與確定預期相伴的往往是意料之外。你無法選擇歷史,但歷史會在不經意之間選擇你。“有大需要時來,始能成大事業”,歷史的牛鼻繩往往牽在勢能高者手中。

上周五(3月31日)收市之後,權威消息披露,新一輪紅旗插中了冀中腹地——雄安。

一個原本供應了北京六成鹹鴨蛋的老區,突然被宣布將變為一個麒麟之所在。節後一開盤,30多只雄安概念股齊刷刷無量漲停,帶動大盤重拾漲勢,順利收出了一個老鴨頭。

11

除了股市、房市,利益格局重新洗牌布局。在傳播領域,受益者自然有騰訊,朋友圈和微信群活躍度大增,但還不止如此。

雄安新聞里的一股DGC清流

受益者其實還有阿里旗下的高德地圖。後者宣布,雄安新區設立之後,雄縣出行關註熱度增長1807%。

此新聞雖堙沒在眾生炒房的喧囂之中,但媒體從業者卻不能不關註這一條簡訊。

這雖然不是傳媒跨越PGC(專業生產內容,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和UGC(用戶生產內容,UserGenerated Content)進入DGC(數據生產內容,Data Generated Content)時代的肇始,但確是DGC類資訊再一次刷出了存在感。

突發熱點事件發生之後,傳統的PGC類媒體依然會手工特派專業記者采寫三真實類資訊:事實真實(專業詞叫“永遠無限逼近”)、邏輯真實(專業詞叫“立場”)、情緒真實(專業詞叫“導向”)的新聞資訊。

這些資訊在官方已披露的幹貨事實之下,雖然無法形成新的“斷言”,仍然在以極強的專業主義精神不斷進行“渲染”和“重複”,所有采訪皆靠人肉來完成。

22

而以UGC+算法匹配為主的平臺,除了分發PGC內容以外,大量產自“民間高手”,基於“情緒真實”而反映了“事實真實”的段子、網文,足不出戶便可誕生,生產成本最小,傳播量不可小覷,但其只是披了一層熱點資訊的假殼,本質上依然屬於草根娛樂產業的一部分。

例如,前幾日被刷屏的一個段子:

33

新的傳媒形態則屬於第三種——DGC。與UGC相反的是,這是一種基於“事實真實”,反映“邏輯真實”和“情緒真實”的一種媒體形態。

與PGC和UGC不同的是,這樣的新聞產生自大數據。高德並未有一個員工在前方生產資訊,但所有驅車前往雄安地區使用高德導航的的“新人”,均參與到了信息的采集當中。從披露的制圖來看,目前高德只展示了初步訊息。

44

理論上講,當你所掌握的數據足夠真實和豐富,DGC所產生的內容就足夠準確。

事實上,DGC最近一次大發神威是在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這一事件中。

不管最終美國主流PGC媒體多麽力挺希拉里,但中國浙江金華一家橡膠工藝美術廠老板,在5月份接受《天下網商》的采訪中已表示,特朗普的面具訂單已超過50萬張,遙遙領先希拉里。他大膽預測特朗普將是最後贏家,並主動加大了特朗普的面具生產。

美國社交媒體和阿里速賣通的搜索數據對金華橡膠廠老板的“斷言”,也起到了旁證的作用。

再往遠處溯源,2008年2月,馬雲在員工大會上宣布“冬天來了,我們需要準備過冬”。六個月後,美國房利美和房地美股價暴跌,金融危機開始。基於阿里巴巴外貿平臺上國際買賣雙方交易數據的“鏡射”,馬雲提前6個月判斷了這一趨勢的到來。

彼時,大數據還只能在大趨勢研判上給予佐證,但隨著又一個十年過去,在線數據的實時性、顆粒度與往昔又不可同日而語。

在線數據的商業顛覆機會

未來三十年被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判斷為“互聯網與傳統產業高度結合的三十年”,而數據作為一種“新能源”,具備兩種新特性:非自然界誕生和越用越多。

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在新出版的《在線》一書中,於上述判斷的立論基礎之上“補了一刀”,將數據分為“在線”和“不在線”。他認為,數據不在乎有多“大”,真正有意思的是——數據變得實時在線了。

這種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結合,遲早也會刮至文化傳媒領域。事實上這一天已經悄然來臨。傳媒、市場調查公司、版權等概念即將被重新定義。

在阿里巴巴旗下淘寶大學3月舉辦的數據特訓營上,王堅博士提到,Hulu與YouTube的區別其實不是有沒有版權的區別,而是拿離線內容做來源,還是在線內容做來源的區別。這種離線產生的社會價值和影響力一定會大打折扣。

這種在線和離線的折扣有多大?不妨再舉個例子。

雄安概念股崛起之時,哪些是被股民和大戶機構認同的真正雄安概念股,哪些是被大資金“試盤”拉出的假陽線,相信除了離線時觀看交易龍虎榜以外,東方財富、同花順、大智慧搜索框里的大數據都價值不菲。這個領域里的DGC內容,未來有望在這些掌握大數據的平臺方產生。

而傳統的證券類媒體在這個領域里則暫時看不到有新的機會。

國有PGC媒體的新機遇

未來,國有PGC傳媒機構的機會在哪里?

除了體制上和激勵機制上能夠有所創新以外,數據最豐富的正是政府和國有機構。可以想見,傳統PGC媒體中新的“改革先鋒”已經不太可能在內容創新、PGC報道模式創新等領域里誕生。

如果有,也一定是個“DGC英雄”。就看誰能夠率先與國有機構和政府合作,在協同數據方完成在線化過程中,第一次基於在線數據,生產出“事實真實”的民生和服務類實用資訊,財經類資訊,甚至娛樂資訊。

事實上這樣的改革先鋒苗頭業已看到。剝離傳統媒體業務的浙報傳媒在“大數據交換中心”的項目中或許就存在著這樣的機會。

尼爾森艾瑞們的危機

不僅僅是媒體。

可以想見,尼爾森、艾瑞除了存在的品牌價值之外,這些原本基於離線數據分析的市場調查公司的商業邏輯根基,在互聯網巨頭們的快速叠代和沖擊下,正在面臨著重塑,其傳統優勢不複存在。

相信巨頭們現今真正依靠和相信的,反而是自身所掌握和擁有的在線數據。上述市場調研公司,往往更多的價值來自於與他們進行的報告“合作”,僅僅存在品牌背書的優勢。

被改變、叠代和重塑的固然還有一長串的名單。但互聯網巨頭們,誰又不是身處叠代與反叠代之中?

BAT+頭條將迎DGC四國大戰

PGC時代,互聯網企業享盡了傳統媒體的內容紅利。騰訊依靠高頻客戶端的彈框超越三大門戶,百度基於主動搜索行為習慣,壟斷了巨大的流量入口進行內容的分發。

在UGC+算法時代,誕生了新貴今日頭條,不僅完勝百度,也打得目前的老大騰訊踉蹌,後者對今日頭條投資未果之後,懟了大量資源,上線天天快報以制衡之。

阿里則通過收購的UC瀏覽器進行了戰略跟隨。在這期間,你也能看到知乎等UGC時代的曇花。

在這場競爭中,今日頭條拿走的恰恰是百度的用戶份額和騰訊的廣告份額。李彥宏2月給內部員工的一封長信中,指出內容分發、連接服務、金融創新和人工智能是百度的四個“新時代”,這是李首次將內容分發被放在首位,高於去年高喊的人工智能。

他直言:“內容分發是我們的核心,我們之所以能夠存在,我們之所以很多業務能夠做的起來,是因為我們有內容分發這樣一個堅強的大盤,這個道理大家一定要明白。”

道理明白雖晚,卻已很難做到“天塌不驚”。除了人事頻繁更叠的人工智能看上去還有一些優勢以外,內容分發,遭遇強敵今日頭條,連接服務早已是騰訊的天下,金融創新由於自身商業生態當中缺乏用戶賬戶體系和深度適配場景,並無確定性抓手。

今日頭條輕輕的那麽一個“下拉”動作為什麽會對百度形成這麽大的叠代效應?因為用戶從主動到被動的行為邏輯發生了本質變化。

以往用戶前往谷歌和百度搜索框時,往往知道自己需要檢索的是什麽樣的內容,而去今日頭條“下拉”時,用戶其實是基於算法的一種被動信息接受。後者的黏性和頻率大幅度高於前者的用戶行為邏輯。

而當後者數據積累和用戶黏性到達一定程度之時,今日頭條只要在上邊也加一個主動搜索框。試想一下,“貼吧”之後鮮有創新的百度的未來會在哪里?

其實,微博也必須直面頭條的競爭。今日頭條上的大V號流量往往高於微博上同名大V號的流量。因為前者是基於內容的分發邏輯,後者依然是基於粉絲關註的展示邏輯。雖然後者目前商業價值更大,但前者的前期分發效率更高。

對百度、騰訊、阿里來說,DGC時代在資訊領域里的新一輪競爭已經悄然展開。這一次,誰會更有機會?還會不會有新的強人和強人所創立的巨頭誕生?

BAT+ 內容大戰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5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