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證金公司增持民生銀行 持股3.94%升為4.37%

民生銀行8月29日晚間發布2016年半年報顯示,2016年1-6月,公司凈利潤272.23億元,同比增加4.45億元,增幅1.66%;實現營業收入779.51億元,同比增加10.49億元,增幅1.36%;凈息差和凈利差分別為2.01%和1.88%,同比分別下降0.34和0.31個百分點;平均總資產收益率和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1.13%和17.49%,同比分別下降0.18和3.49個百分點;基本每股收益0.75元,同比減少0.03元,降幅3.85%。截至報告期末,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每股凈資產8.74元,比上年末增加0.48元,增幅5.81%。

2016年中期利潤分配預案為:擬向股權登記日登記在冊的A股股東和H股股東派發現金股利,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人民幣1.15元(含稅)。以本公司截至2016年6月30日已發行股份364.85億股計算,現金股利總額共計人民幣41.96億元。

截至報告期末,集團資產總額突破5萬億,達到52501.62億元,比上年末增加7294.74億元,增幅16.14%。發放貸款和墊款總額22747.10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266.62億元,增幅11.07%;其中個人貸款和墊款總額8025.98億元,比上年末增加745.70億元,增幅10.24%,在個人貸款和墊款中,小微企業貸款3557.01億元,比上年末減少224.76億元,降幅5.94%,個人消費貸款(含住房貸款)2668.93億元,比上年增加879.52億元,增幅49.15%;交易和銀行賬戶投資凈額16007.12億元,比上年末增加6871.50億元,增幅75.22%;存拆放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款項和買入返售金融資產合計6377.70億元,比上年末減少2635.32億元,降幅29.24%。本集團負債總額49225.07億元,比上年末增加7116.02億元,增幅16.90%;其中吸收存款總額29346.33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023.71億元,增幅7.41%;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存拆入款項和賣出回購金融資產款13310.03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910.99億元,增幅27.99%。

截至報告期末,本集團不良貸款率為1.67%,比上年末上升0.07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為152.55%,比上年末下降1.08個百分點;貸款撥備率為2.55%,比上年末上升0.09個百分點。

報告期內,本集團資產減值損失207.62億元,同比增加57.51億元,增幅38.31%。

另外,報告顯示,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在二季度增持了民生銀行股份,從一季度末持股3.94%升為4.3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377

190香港建設大升為誰加冕?

今天市場先生正式封筆.

筆者大概9年前開始看Blog, 在網上找價值投資時發現了CKM001, 火燎深, 市場先生和味皇....等等Blogger

當年正直自己學習價值投資,因爲Ben Graham說過價值法難以評定含高杠桿金融和地產股, 個人覺得當時最貼合價值法操作的應該是味皇, 市場兄因爲買了很多金融股和認爲買股要永遠,所以我覺得他不算是傳統價值派, 但卻受他影響也買金融股, 幸運我選擇了較平的美國金融股,搭到之後的美股升浪。

CKM001是以宏觀視野買股, 他並非小氣的價投派, 但因爲其寫作功力高和吸引, 我也是他的fans.

出文對自己回報負責
我猜想好的Blogger出文之前, 會首先問自己是否真心押注所說的,自己又是否一個非常小心的投資者。

市場兄說過他寫Blog的目是當作記錄。

如實記錄,對自己負責,出文就一定不會為別人的眼球,而是為自己的囘報。

市場的錢不是為一個人的意見而設
投資人整天在市場都是想獲得同路人一個號碼,和散戶不同,我們會珍之重之,得到號碼後做自己功課, 散戶個人能力始終和大行有別,找到同類人做的功課便可作切入點參考,省囘很多時間,我們関注的不是市場兄或同志Bloggers們分析時有什麽錯漏,這個工作應該是自己做,而是希望發現有沒有一個優點足以蓋過這股票的所有缺點。

若發現自己不安心的則跳過便算,每個人的能力不同,自己看不到的不代表別人不能克服或不適合,市場的錢不是為某一個人而設。

承擔過人的成功或失敗,冷靜地檢討
沒有一支股票是完美,每一只股也有它好和不好的地方,所謂投資其實說穿了也只是機會和賠償率。好的投資Blogger之所以好,不是其分析特別高超,因爲投資其實也不複雜,而是能在有好有壞情況之下,很決絕計算並做到”追,楂,沽“的決定,然後承擔過人的成功或失敗,或冷靜地檢討,這些特質小見於喜愛跟風的散戶。

市場兄也經過失敗的投資,當天金融海嘯時他的永久組合因爲含有大量金融股,從大概500多万大幅下跌。 而同期很多類似的Bloggers都放棄再寫。

後來市場兄改變打法,以低折讓資產股為主,開始走非常傳統的價投法,這幾年成績的利害有目共睹,市場兄持有很多細價股,若他不說個人持什麽股會對他更有利,分享出來對他沒有什麽好處, 難得是市場兄一如概往,把多支投資標和素未生平的網絡朋友分享。


以實至名歸應對別人的批評
在股票市場,投資者若做錯,他肯定會第一個自食其果,其實用不著我們這些沒有參與他的股票買賣的旁人事後孔明。

雖然是這樣,遇到批評或指責是避不了,可能是個人做得不足,也可能是出於無知或有意。

對於前者,除非和回報有仇,否則也要放下身段去學習,而對於後者,芒格有一句至理名言:

以實至名歸應對別人的批評,

這句話真有意思;不必解釋,做好自己囘報就是最好的回應。

昨天市場兄的190香港建設大升,包括我在内很多朋友也被賺錢了,不知道有多小朋友是跟風,有多少是做了功課後買入,無論何者,也好像特別為封筆前市場兄的實至名歸加冕和祝福。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005

美加息似有動靜 LIBOR「先升為敬」盧志威

1 : GS(14)@2016-08-22 02:41:41

2016-08-22 HJ

6月後,筆者聽聞中西區不少基金、資產管理、投行員工起身,多是因為業績不佳,所以被迫請辭,就連大廈的清潔阿叔,某天都突然搭訕,一開始是問股票,然後講講下就問「你覺得香港經濟怎樣?」原來他及工友在商廈工作,中區很多辦公室這兩月都大舉裁員,他們不明白為何經濟差、股市會升,其實這情況在低息下並不離奇,亦沒行動可以做,惟有祝願盡快有新工吸納勞動力。

筆者留意到倫敦銀行同業拆息(LIBOR)近日急升,以3個月拆息為例,7月至今從約0.65厘,升至0.8厘以上,對上一次從約0.35厘升至0.6厘是在去年11月至12月間,細心的讀者應該可以看出,這段升勢正好發生在聯儲局加息之前,銀行間拆借市場似乎認為,9月後加息機會甚高,所以短期利率已「先升為敬」,提早反映加息會帶來的震盪。

全球流動性陷阱

對高息股及防守股來說,這絕對利淡,因為這兩類股票是在「債券現金化、股票債券化」狂潮內受惠的公司,雖然業務穩如泰山,但提供給投資者的回報,主要來自股息,想在收息股狂潮中賺價的投機者,在看到聯儲局再一次加息後,應該會收手。短期內雖會跌,但中長線會否仍然繼續上升,取決於到底是加一次就算,還是想持續加息,現在看來並沒有條件一直加息,所以筆者傾向今明兩年仍然是在「加下停下」的狀態。

近年在低息甚至負利率狀態下,金融業可謂無啖好食,尤以銀行最甚,如果美國可以加息,歐洲、日本不再加重負利率,對於銀行來說是好事,首先,現實已證明,全球已一起進入流動性陷阱,無論QE玩到幾多重,都不會再有作用,只有大企業和有錢人,才能在「低息舉債再投資」這場遊戲中受惠;如果推行負利率,更會令存戶為避免受罰,把錢撤出銀行體系,或是銀行不轉嫁存戶,自己受罰的狀況,無論是哪一種,都會輸死銀行,所以能脫離負利率,對銀行本身已是利好。

聯儲局跌市不加息

美國的銀行股可能會在加息潮受惠,所以可看高一線,作為對沖利率上升的工具。至於對整體大市,則不算看得太差,因為美國聯儲局其中一個考慮,是不能在跌市中加息,如果上次12月加息後、1月和2月的跌市模式重現,雖然不致掉頭減息,但總不會有連串加息後着,所以在央行的扶持下,股市仍會以慢升的步伐前進。

如果各國在貨幣政策盡出後,能改用財政政策效果會更好,因為以往顧忌國家債務增加是不利,但反正醫來醫去都沒用,筆者認為,愈來愈值得放手一博,例如由政府直接發零息債給央行,然後把錢拿出來做財政政策,日本上月就曾經差點跟從貝南奇的建議去做。

投資者常常以「錢多」作為炒作藉口,但錢最多的國家例如日本和歐洲,各類資產如股、樓,全部炒不上,充其量只有債券或類債券股會升,所以日後見經濟勢色不對頭,就繼續買債券或類債券股;反之,如果開始用財政政策,或是減息見底、QE周期見頂,那麼就應把錢放到金融股、周期股。

#盧志威 #港股分析 #鴻鵠財誌 - 美加息似有動靜 LIBOR「先升為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784

美加息似有動靜 LIBOR「先升為敬」 盧志威

1 : GS(14)@2016-09-07 22:28:20

2016-08-18 HJ

6月後,筆者聽聞中西區不少基金、資產管理、投行員工起身,多是因為業績不佳,所以被迫請辭,就連大廈的清潔阿叔,某天都突然搭訕,一開始是問股票,然後講講下就問「你覺得香港經濟怎樣?」原來他及工友在商廈工作,中區很多辦公室這兩月都大舉裁員,他們不明白為何經濟差、股市會升,其實這情況在低息下並不離奇,亦沒行動可以做,惟有祝願盡快有新工吸納勞動力。

筆者留意到倫敦銀行同業拆息(LIBOR)近日急升,以3個月拆息為例,7月至今從約0.65厘,升至0.8厘以上,對上一次從約0.35厘升至0.6厘是在去年11月至12月間,細心的讀者應該可以看出,這段升勢正好發生在聯儲局加息之前,銀行間拆借市場似乎認為,9月後加息機會甚高,所以短期利率已「先升為敬」,提早反映加息會帶來的震盪。

全球流動性陷阱

對高息股及防守股來說,這絕對利淡,因為這兩類股票是在「債券現金化、股票債券化」狂潮內受惠的公司,雖然業務穩如泰山,但提供給投資者的回報,主要來自股息,想在收息股狂潮中賺價的投機者,在看到聯儲局再一次加息後,應該會收手。短期內雖會跌,但中長線會否仍然繼續上升,取決於到底是加一次就算,還是想持續加息,現在看來並沒有條件一直加息,所以筆者傾向今明兩年仍然是在「加下停下」的狀態。

近年在低息甚至負利率狀態下,金融業可謂無啖好食,尤以銀行最甚,如果美國可以加息,歐洲、日本不再加重負利率,對於銀行來說是好事,首先,現實已證明,全球已一起進入流動性陷阱,無論QE玩到幾多重,都不會再有作用,只有大企業和有錢人,才能在「低息舉債再投資」這場遊戲中受惠;如果推行負利率,更會令存戶為避免受罰,把錢撤出銀行體系,或是銀行不轉嫁存戶,自己受罰的狀況,無論是哪一種,都會輸死銀行,所以能脫離負利率,對銀行本身已是利好。

聯儲局跌市不加息

美國的銀行股可能會在加息潮受惠,所以可看高一線,作為對沖利率上升的工具。至於對整體大市,則不算看得太差,因為美國聯儲局其中一個考慮,是不能在跌市中加息,如果上次12月加息後、1月和2月的跌市模式重現,雖然不致掉頭減息,但總不會有連串加息後着,所以在央行的扶持下,股市仍會以慢升的步伐前進。

如果各國在貨幣政策盡出後,能改用財政政策效果會更好,因為以往顧忌國家債務增加是不利,但反正醫來醫去都沒用,筆者認為,愈來愈值得放手一博,例如由政府直接發零息債給央行,然後把錢拿出來做財政政策,日本上月就曾經差點跟從貝南奇的建議去做。

投資者常常以「錢多」作為炒作藉口,但錢最多的國家例如日本和歐洲,各類資產如股、樓,全部炒不上,充其量只有債券或類債券股會升,所以日後見經濟勢色不對頭,就繼續買債券或類債券股;反之,如果開始用財政政策,或是減息見底、QE周期見頂,那麼就應把錢放到金融股、周期股。

#盧志威 #港股分析 #鴻鵠財誌 - 美加息似有動靜 LIBOR「先升為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050

胡孟青﹕升為跌所依 跌為升所倚

1 : GS(14)@2016-09-13 00:07:44

【明報專訊】港股由18000點左右低位,轉眼間以現水平計,已經上升了6000點左右。升市、跌市期間,坊間分析都會用盡辦法,去尋求原因,為市况提供馬後炮式解讀,從而令市場價格走勢顯得更合理及更可信,並且由此製造更多相關的題材及元素。

筆者仍然對坊間以大牛市、大熊市等名詞形容股市走勢十分保留。老老實實,觀乎過去多年,不論是媒體口中所謂的熊市抑或牛市,共識的形成,往往就是做錯最多決定的時間。試想,閣下沽出最有實力股份期間,多數就是被公認的大熊市時期;相反,買入最多認識不足的股票,通常是街頭巷尾都深信不疑的所謂大牛市之時。

美式持久牛市 難在港股出現

基本上,近幾年以來,升市背後的最大動力,就是之前的跌市,而股市大調整的形成,背後亦是升幅過急的股市。是的,升為跌之所依,跌為升之所倚,阿媽係女人,有點兒太廢話連篇了,但由始至終,近幾年的本港股市,其實已經沒有、亦似乎將來亦不會有太大條件,出現一個美股式的真正可持續升市吧。

8月份,美股整個月份,每日高低波幅本來不足1%,而成交較今年首7個月的平均更低了兩成左右。擺明車馬是大悶市,但同一時間,部分風險相對較高的基金或者ETF,期內卻錄得資金顯著流入。這說明了市况淡靜期間,很多投資者不但沒有趁機調整心態或小休再戰,反而是更加不甘寂寞。

同樣地,所謂大牛市期間,很多個人投資者往往因為嫌棄手上所持的一批相對優質的大市值股份表現相對落後,義無反顧地加碼或換碼,博某些股份後發先至,希望取得更大回報。結果呢?升市就變成持倉愈增、投資組合質素愈差的時期。

耐不住悶市 投資者追捧高風險

近日,因為深港通快將啟動的關係,很多意見認為要轉攻50億元市值以下的細價股,博市值上升,符合納入認可股份名單的要求,搭一轉高回報順風車,這真的太有點偏向虎山行之感吧;另邊廂險資獲批投資滬港通,又說大藍籌股、高派息會最為受惠。豈不是意味大小通吃?

盲目炒細價股 偏向虎山行

查實相比於專業投資者或基金大戶,散戶投資者的優勢是毋須面對追逐資金回報的壓力,可惜,沒有多少散兵游勇會明白擁有這種優勢是褔氣,沒有好好享受在毫無壓力之下的投資樂趣,反而要自尋煩惱。以往眾多經驗告訴我們,大部分自尋煩惱者,到頭來都是自討苦吃。

著名獨立股評人

[胡孟青 青出於婪]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762&issue=201609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6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