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林森池投資精句(基礎理論篇) 隨笈

From

http://chuicu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958297

巴菲特的金句周街既書或者網上都有得睇。今次新鮮少少(或者已不再新鮮),隨笈把林森池的訪問以及著作的精要整理,希望可以溫故知新。



l 風險並不可怕,貪婪無知最致命。

l 理財愈早,生活愈好。

l 選擇股票的三部曲:一、必從宏觀角度考慮,經濟是否處於起飛階段的高增長期。二、公司是否擁有市場的經濟專利。三、用基礎分析技巧深入研究公司的過往業績、各項回報比例、現金流、未來的前景、管理層的作風及「內在價值」。

l 投資是一項嚴肅的工作。把血汗錢投資在一家上市公司,等同自己經營一盤生意,絕對有別於買「六合彩」般碰運氣。

l 普羅大眾的儲蓄及退休計劃是最大的市場資金來源,無論是透過強積金、公積金、互惠基金、或直接買賣股票,平民已成為最大的資本家。

l 資本家比企業家更優越。

l 資本家就好比鬥獸場中的觀眾,可以投注押在鬥獸場中最勇猛的一位鬥士身上,一旦發現這位勇士筋疲力盡,注碼可隨時轉移到另一位活力充沛的戰士身上。

l (林森池眼見不少超級投資機構的運作後)深明大魚的食物鏈是如何形成。圖表陷阱處處,單信奉圖表走勢,往往成為超級投資機構的點心。

l 如果債券利率只有 5% ,即使在通縮期也不考慮作為投資項目。

l 先選擇高增長地區,再物色優勝行業,在行業中挑選長勝戰士,最後便是抓緊不放,千萬不要貪圖小利而太早離場,用長綫的方法去享受公司的高速增長、高速派息,使自己的現金流更充實,待公司老化時或客觀環境有改變才落車。

l 「錢搵錢」,不等於東炒西炒,炒賣愈頻密,出錯機會愈高。每一次都是「贏粒糖」,一次出錯就「輸間廠」。

l 博而不專是失敗的主因。

l 任何市場只要有利可圖,一定會凝眾不少專才參與,以業餘身份,玩票性質加入投機,大多數只會鎩羽而歸。

l 多數人寧可錯失時機,也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決定。

l 不要誤信貴金屬可以保值。

l 刀仔据大樹、槓桿最致命。

l 用質素來降低風險,不應用分散投資來降低風險。

l 衍生工具是投資銀行的暴利生意,可說是合法經營的賭業,最容易獵取小市民手上的儲蓄。

l 資本家首要工作是保住老本,穩中求高回報,爭取現金流的再投資,利用時間的神奇複息效應,為你累積財富。

l 上車本金多少不成問題,耐性最可貴。

l 做好功課,在零風險下重鎚出擊,才是致富之道。

l 表面上高息股好像帶來更多現金流,千萬不可將高息股當作美國政府債券。一間企業派高息或特別紅利,往往背後可能有負面因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21

林森池 CUP

From

http://chuicup.blogspot.com/2008/07/blog-post_27.html

http://www.rthk.org.hk/rthk/pth/moneytalk/20080725.html

林森池《投資基本法》的最後一集。

反而令我最感興趣是主持在節目後讀出他在90年代初的訪問。

宏觀經濟分析被問及1989年民運的影響,他以82年中國宣佈收回主權時的那個危機來比較:

1982年面對政治信心問題+世界性經濟衰退。華資銀行遭遇擠提,政府要出手打救多間銀行。地產打擊首當其衝,多家地產商破產或債務重組。航運業亦發生危機,三大家族有兩家要債務重組。

相反,64事件最多只是幾間中資銀行擠提,無破產的問題。港資地產商如長江、新地、恒基、恒隆等負債不多,經常性收益比上一個經濟循環好得多,實力更強大。

其他基本投資理念也是歷久如一。

例如建議投資應該以做生意的角度來做,不要炒炒賣賣賺差價。要以基礎分析為上,分析環球經濟,整體經濟發展,然後看公司的盈利能力,長線持有良好的公司和它一起增長......

要在經濟低潮,賤物鬥窮人時買入,待到下一個經濟循環踏入上升階段,自然水漲船高。不建議追隨消息買賣股票......

雖然去年林森池測市令人失望,但其宏觀至到公司的基礎分析能力,以及其觀點的清淅和一致(不會朝令夕改,搖擺不定),令人十分尊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2

林森池的燒鵝脾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3/06/blog-post_19.html
在投資世界中,有嬴家、有輸家、冇專家。
日前匿名兄在拙文《The Crowe Memorandum》中的數段留言擲地有聲,今天筆者且借題發揮就股票分析之道再聊多幾句。平心而論,筆者其實非常尊重林森池前輩,熟悉筆者的博友其實也許會留意到筆者有關個別股票的分析其實均參考林森池前輩的分析方法。可是東施效顰,筆者自問功力有限,因此匿名兄指出筆者若干拙文「⋯行業分析則太學術及數據化,需知國內數字何其假,怕有分析成功預測錯誤之結果⋯」其實是非常中肯而客觀的評論。
林森池前輩於2008年2月在信報月刊的《談國壽(2628)與平保(2318)》一句「⋯上月股災國壽股價跌到二十七元,簡直是豆腐渣價錢,燒鵝髀味道。⋯」,碰正後來中國人壽(02628:HK)一直插到2008年10月27日最低位的港幣15.30元,收市報港幣16.70元。之後全球股市皆大幅回升,但這五年間中國人壽(02628:HK)的股價表現簡直是「終壽」跑輸大市。以2013年6月18日計,恆指收21,225.88點,五年表現(以2008年6月20日收22,745.60計)下跌6.68%;終壽收港幣19.16元,五年表現(以2008年6月20日收港幣28.30元計)下跌32.30%,其表現跑輸恆指甚至環球股市一條街。匿名兄一句「⋯今日睇返, 林森池的立論基礎依然有文有路無懈可擊, 但又好似一般散戶睇完招股書之後, 「100%信曬」一樣咁天真。⋯」其實非常「應棍」!
「應棍」還「應棍」,這可不代表林前輩的「終壽燒鵝脾論」冇料到。皆因投資世界變化萬千,不管是技術還是基礎分析當中其實有十分多盲點和假設,更莫道世情隨時間變化,因此結果其實都係可以錯得很離譜的。力不到不為財,投資者自己不做功課不定期收風檢討自己的組合輸爆廠與人無尤!「終壽」的弱勢有三大原因,其一是A股近五年來仍不脫熊市軌跡;其二是其人壽原保費這「Bread and Butter」收入持續下跌;其三是筆者懷疑其投資組合中可能有不正常的虧損。

在解讀關於林前輩有關保險股中股權型投資(即股票)之於保險股業績的影響其實應該要更深入瞭解權益投資回報變化之於保險股業績的影響。同樣是保險股,共匪的「終壽」跟米帝The Travelers Companies(TRV:US)可引證資本市場之於保險股的影響力。由2008年6月20日起五年計,DJIA由11,842.69上升至2013年6月17日的15,179.85,升幅28.18%;同期TRV由45.63美元上升至83.23美元,升幅82.40%;同期滬深300由2,773.08下跌至2,418.75,跌幅12.78%。「終壽燒鵝脾」不如「旅行家火雞脾」和味。根據「終壽」2012年報計,稅前利潤人民幣109.68億元,總資產人民幣18,989.16億元而其中股票投資人民幣1,020.89億元雖僅佔總資產5.37%(已比之前減低了許多),但只要其上升10%那可有人民幣102.09億元額外回報令稅前利潤可上升近93.08%!雖然這五年A股表現不濟,但共匪的中國財險(02328:HK)由港幣5.07元上升至港幣8.75元,升幅72.58%,跟米帝TRV也差不多。這可是因為近年中國財險(02328:HK)受惠財險原保費收入持續上升所頂住。最後筆者想引用2012年10月22日拙文《中國人壽可有隱疾?》中指出其股票投資收益減少比同期A股下跌還大,因此筆者估計「⋯中國人壽(02628:HK)近年的種種數據顯示其尚有一些涉及經營上的不善而進一步進行資產減值,這些才是值得投資者認真留意的地方。⋯」這點其實跟匿名兄所言「⋯中國國情+自私人性+無法無天, 可以殺盡天下分析員。保險公司最大利好不是保費收入增加, 而是保費的再投資招報增加, 相反亦然。A股死國債死房地產勒住勒住, 人仔升之餘又唔俾加大海外投資⋯。內險領導的收入不是由公司業績決定, 而是來自派出去「委託理財」的合法與非法回佣, 尤其呢幾年地下放數好搵, 公司越蝕可能個人收入越好。⋯」互相呼應!
盡信專家不如無專家。匿名兄亦提及股神畢菲特:「⋯成功是成功的最大敵人, 第一代broker⋯不明白自已是如何幸運地出現在一個Mispricing + Growth + Inflation + Globalization的年代, ⋯Buffett曾多次為自己生於Mispricing時代而感恩。⋯」坊間不少人把股神的價值投資法奉若圭臬,但諸君可知否股神近年已經不再是咱們所認識的股神。他老人家在已經成為他當日嘲諷的「金融核彈」 - 衍生工具(如CDS或期權短倉)的大莊家之一。關於股神和索羅斯(George Soros)的不敗傳奇,筆者亦曾聽過一些關於他們必勝的秘訣其實另有原因。是耶?非耶?!

一句到尾,投資也好,投機也好,只是一群貪婪瘋子的博奕,運氣比任何因素來得更重要。世界天天在變,機會陷阱亦無處不在,投資成功之路還是自己行出來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312

你有埋怨過林森池嗎?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12/blog-post_11.html

數月前,一位blog友在止凡處留言,討論林森池先生的投資操作,深入淺出地分享了一大篇文章,我們就當林先生之前對大眾的建議有所偏差,但作為投資者,應該怎樣在失敗個案中學習,吸收經驗,讓自己變得更強呢?這比起無謂的埋怨及謾罵來得更有用。




A司留言:

止凡兄,很高興看到你的回應。來而不往非禮也,不如在下都分享少少自己的經驗,亦希望可以拋磚引玉,供大家討論。

之前提過,在下從林森池先生的兩本著作吸收了不少知識。然而,相信現在仍有不少人直到現在仍埋怨及恥笑林先生,因為他當年對中壽和中移的估價沒有兌現,連累人輸錢。

其實,在下當年都有因為林先生而購入中壽和中移,現在價格一直浮浮沈沈,但在下仍非常感激他。他可是少數分析員,肯將具體投資心法和分析法門清楚及仔細地陳列出來,而且夠膽寫出估值價位,正正是因為這樣在下才可以從中學到東西。試把現今傳媒的滑頭分析對照一下,便不難看出誰高誰低。現時傳媒的分析樣板大概是這樣:某股2013年度賺了多少多少,現時價格相當於PE幾多幾多倍,價位持續低水,可見有上升潛力,建議買入價幾多幾多,上望多幾多,幾多幾多止蝕等。在下真的不明白為何這種「分析」為何可以一直有巿場。

在下認為那些埋怨及恥笑林先生既愚蠢又無品,他們只要求股票number,反而對背後最有價值的分析原則及技巧卻視而不見,此之為愚蠢;投資從來都是自己的事,理應自負盈虧,賺錢時不會分紅給人家,輸錢時卻埋怨他人,此之為無品。

話說回來,在下亦認為林先生的確有不是的地方,只是還不至於要被人在網上般臭罵就是了。

首先,林先生當日毫無保留地大力推介兩股予公眾,到後來巿況逆轉、情況有變後就一直無再露面提醒股民。雖然在下仍然認為投資盈虧應由自己負責,但林先生如此消失始終欠缺了一點風度和責任感。

再者,事實證明林先生當日的分析和策略出錯,在下歸納數點為自己作為警惕:

1. 林先生認為投資股票著重分析深度,只要對公司認識夠深便可以重點投資,不用太需要分散投資。在下並不完全同意,從林先生的例子可見,就算我們如何了解一間公司,極其量也不過是outsider,總有一些資訊是我們無法把握。而且,我們大多是業餘投資者,要完全了解一間公司談何容易?此外,巿場有太多不明朗的因素,尤其是中國公司,國策容易改變、國企的運作目標有時是為了人民服務而非為股東的最大利益服務。由此觀之,只靠分析深度並重點投資在某一、兩間公司是極為自大和危險的動作。故此,在下認為還需要分散投資,分散多幾間公司,才可有望降低風險。

2. 從第1點再推演,分散投資除了在數目上分散外,股票種類的分散亦很重要。當日林先生投資兩股皆為增長股,以PE計價格已高,不過林先生認為兩股前景亮麗,故用PEG考量估價。可是,須知當中G者乃未來增幅,如果未來出現變化的話高PE便無以為繼。自此以後,在下使用PEG時會非常小心,特別是對G更加倍審慎。此外,在下同時限制增長股的投資比例,不可以超過總投資某個%,以控制風險。

3. 既然已承認自己有所不足,投資大手買入股票時便要預留「水位」,即margin of safety,在估值上打上折頭,以面對未來變化,達到進可攻、退可守的位置。

要嚴格執行以上規條,可能會錯過不少投資機會。但是根據在下數年的投資經驗,股巿裡機會多的是,正所謂財不入急門,尤其是以價值投資為主的財。

本來還有很多東西想講,但一時間組織不了,而且打文真是頗辛苦的事情,還是就此打住好了。


止凡回應:

實在感謝A司的留言,其實是很有內容的文章,讓我好好消化再發新文討論分享。

A司兄不妨也試試寫blog分享,這會是一件美事。


後記:

很久還未有發新文討論這個留言,今天終於有時間坐定定好好整理。

在A司兄的留言中,大家都可以看到他在討論林森池先生的投資往績,當年林先生推介過中國人壽(2628)及中國移動(0941)兩支股票,還把整個研究分析過程寫成著作,我也從他的著作中吸收了不少股票價值投資的養分。

在2007年過後,這兩支股票的股價表現都強差人意,到金融海潚時,中國人壽跟不少當年熱炒的內地股票一樣從高位大跌一半,及後林先生都不知道跑到哪裡,到今天也沒有出來對這些投資表態,今天不少人都十分重視結果而埋怨他。

坦白講,我並沒有埋怨他,當年看過他的著作,見他用PEG的方法,更用P/EV的方法,即股價與內含價值之比例,當年宏利是1倍多,而中國人壽是3倍左右,他的解釋是宏利沒有中國市場,增長動力已經飽和,就算其股價只是內含價值的1倍多也算貴,而中國人壽是在憧憬無限的中國市場,增長驚人,就算其股價是內含價值的3倍也算可以。其實我當年還是以學習心態看他的著作及收聽他的電臺訪問,根本沒有能力質疑這位退休的第一代香港證券分析師。

當年沒有好好掌握,了解過林先生的估價方法跟自己相信的理念有點出入,因而沒有買入,但亦有留意中人壽這支股票,到金融海潚跌去一半後,我才真正慢慢買入這支股票。如果有追蹤這裡的blog友都會知道,最後我都沽出了這支股票,沒有當成千里馬一樣永遠持有,沽出原因又不是因為其股價升不起,主要還是以生意角度看,其營運盈利能力每況愈下,跟同類公司比較每年退步,所以就說聲再見。

整個買入賣出過程,都是自己的分析及決定,跟林先生又有何幹呢?他的著作是一個好參考,但誰說他點哪支股票我就一定要跟買的呢?況且,我相信林先生是真心認為這兩支股票是有價值的,沒有收錢作宣傳「打手」,就算是「打手」,他也沒有迫使我作任何買賣,個人投資,自己負責,天經地義。

加上,林先生也只是普通人,普通人不可能控制及預知未來的。我同意A司兄所指出林先生的確有不足之處,我更想加入一些觀點,金融海潚這些「黑天鵝」事件是前所未見的,誰會想到美國多家金融機構都會出事呢?還有,金融海潚之後多年,美國一直維持超級非常極低利率,這樣的利率對保險股的投資回報有很大的影響,其實不單止中國人壽,世界其他保險公司的盈利都因為這幾年的低利率而大減,而這些盈利或內含價值的減少其實只是數字遊戲,詳細要多些篇幅解釋。

就這兩點未能預知的問題,重重地衝擊著保險金融業,如果大家真的花時間研究林先生的著作,你會發現他的分析還是很合理的,不應該以一些不可預知的事情來抹殺了他的分析能力。好像某分析師分析港交所如何好,如何值得買入,突然政府不知發什麼神經宣佈香港將會多發十個交易所牌照,港交所不再是專營,因此股價大跌,價值亦沒有從前般高,難道這損失你又算到那位分析師的頭上嗎?

追究別人誤導自己投資失利,不如從自己或別人的失敗之中吸取教訓更好,好像A司兄一樣,部份人看到林先生可能話他無能,但A司兄看到他值得學習的地方,同時又看到應該改進的地方,這不是更好嗎?在批評別人之前,不妨想想效用如何,對自己有利嗎?對大家有利嗎?無謂的批評,不如省回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109

產能大五倍!億光最大的敵人木林森竄出 台灣文青四年打造中國LED新龍頭

2015-01-26  TWM
 
 

 

中國最大的封裝廠木林森的勢力正快速攀升,它是晶電最大的中國客戶,也是億光在中國最大的對手,而一手打造這個兩岸封裝業巨獸的人竟然來自台灣,他是林紀良,一位你不能不注意的LED竄升新星。

撰文‧周品均

他,大學念的是中文系,卻在科技業闖出一片天;一位台灣出身的採購,卻當上LED晶粒大廠晶電最大的中國客戶,以及LED龍頭億光在中國最大競爭對手—木林森的總經理,林紀良。

他帶領中國最大LED封裝廠木林森跨入照明市場的關鍵人物,也是中國LED公司中,唯一躋身總經理階級的台灣人。

若將時間回溯至二○一一年,林紀良剛被木林森董事長孫清煥延攬,台灣LED產業中甚少有人關注這間中國公司。四年過去,木林森不僅已經躍升中國最大的LED封裝廠,每個月二三○億顆的產能,甚至是台灣LED封裝龍頭億光的五倍之多。

一一年,當兩岸LED產業陷入供過於求的低谷,木林森卻年年創下營收新高,營收正式突破十億元人民幣大關,一一年至一三年的營收分別是人民幣十二億元、十八億元與二十八億元。

從光電協進會最新統計的數據來看,過去被產業視作低價產品代名詞的木林森,一四年前三季營收已超越台灣元老級封裝廠光寶、友達集團的隆達,緊追在億光之後。

而木林森這四年蛻變的幕後推手就是林紀良。

「他絕對是一位殺氣騰騰的新秀。」近年來勤跑兩岸LED公司的國立台灣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教授蕭弘清這麼形容林紀良。

一個念中文的,闖進科技界他的同學,是才女陳姍妮談起LED產業,林紀良可以從LED規格談到產能,LED燈具的型號談到市場。很難想像林紀良大學是念中文系,和LED產業南轅北轍。

「事實上,台灣九○年代剛開始發展LED技術時,很多人都不是本科系畢業的。」與林紀良相識逾十年、目前擔任台灣木林森總經理王傑說,林紀良剛跨進LED產業時,進入LED產業的人就算不是電機系出身,也多半具有理工相關背景,但林紀良笑說:「我念的是政大中文系,陳珊妮和我是同屆的政大同學。」他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到誠品書店當企畫,「我當時舉辦過不少活動,甚至還曾帶著陳珊妮到台中演出。」林紀良笑說,當時的工作很「文青」。不過,這份在誠品書店的企畫工作並沒有持續很久。一九九八年,林紀良遇到了職涯的轉捩點,他的舅舅—東貝董事長吳慶輝將他領進LED這行,之後他進入LED封裝廠東貝工作,從此便與LED結下不解之緣。

二○○○年林紀良被東貝外派至中國擔任廠長,這段經歷讓他扎下穩固的產業根基,也讓他看到中國市場的潛力。「正因為他有管理工廠的經歷,所以你聽他談起LED產業就知道他的了解很深入。」一名不願具名的東貝主管這麼說。

三年後,林紀良想要自己創業,選擇離開東貝,創設南靖光電,做LED晶片、材料、設備的代理生意,並跨入中國LED產業,開啟了與木林森的淵源。

從○三年開始,林紀良不僅代理晶電與光磊的晶片賣給木林森,就連木林森封裝產業自動化的設備也都是林紀良負責代理。木林森董事長孫清煥,當時希望延攬林紀良擔任總經理,但都遭到回絕。

一一年,孫清煥又再度詢問林紀良的意願,已累積近十年中國經驗的林紀良終於點頭。即使當時正逢LED大環境不景氣、木林森申請上市踢到鐵板,都沒讓林紀良打退堂鼓。「我知道LED照明發展的時機到了,我不想錯過打造一個全球照明品牌的機會。」他說。

翻身關鍵:改造低廉形象

產品不換線,維持高良率但他首要面對的是,改造木林森「低廉」形象的難題,「這是一間產能驚人、價格很殺,品質不明的公司。」LED封裝廠宏齊一名內部主管這麼看木林森。為了洗刷既定印象,林紀良上任後扮演起溝通橋樑,主動邀請國外LED大廠飛利浦、歐司朗、科瑞到木林森實地走訪;也把中國傳統燈具廠雷士、歐普、三雄都請到廣東中山,親自檢視木林森的生產流程與品質控管。

「看過的都對木林森產線留下深刻印象。」林紀良說,要在追求品質的情況下把成本降到最低,也必須借助生產上的策略,「我們一個廠一年只做一條產品線,機台擺放密度可說是全世界最高,作業員一人要顧十到十二台機器。」王傑補充說明:「不換線的好處是員工熟練,不但可以負責較多台機器,良率品質也可以維持高水準。」「這幾年來我們訪中國時,確實常聽到很多其他廠商提到『木林森已經不是賣爛貨的公司』。」與中國LED廠商接觸頻繁的LEDinside研究協理儲于超評論。

成功打破LED業內人士的成見後,林紀良的夢想是:打造一個LED界的全球性品牌。首先,他為木林森重整出一支行銷業務團隊,並且找了三十位來自台灣與中國的照明專家幫忙培訓,台科大教授蕭弘清與台灣知名的照明設計師袁宗南都曾到木林森授課。

「林紀良積極培訓從業人員,放眼兩岸LED產業,像木林森這麼敢砸成本的公司並不多。」熟悉林紀良做事風格的蕭弘清說,林紀良每一堂課都會親自出席,並在他廣州中山廠的辦公室裡擺滿各廠牌的LED照明產品。蕭弘清說:「他會把每家的產品拆解,進行分析和比對。」林紀良嚴謹的做事態度也反映在管理上,蕭弘清透露,林紀良辦公室的牆壁上貼滿了軍令狀,寫的是每一位業務年底保證達到的業績,賞罰分明。

不只為進軍照明品牌市場打造策略,林紀良也親自拓建中國的經銷體系。「你知道他多拚嗎?他已經把中國一、二線城市都跑了一遍。」蕭弘清說,光是一四年,林紀良的飛行哩數是二十萬哩。而木林森的經銷體系也在他一趟又一趟的飛行中,從五十家到五百家,再擴增到目前三萬家的規模。

成功祕訣:品牌定位

不跟飛利浦硬拚,推平價品木林森現今一個月的燈泡與燈管產量就高達一五○○萬個,其中九五%是供給木林森自己的照明品牌。木林森照明的成功訣竅就在「品牌定位」,「他知道自己拚不過飛利浦、歐司朗,所以木林森訴求的是,人人都負擔得起的低價定位。」蕭弘清分析。

「木林森的定位就是要做commodity(日用標準品)。」林紀良直言,要從消費者的角度思考定價,然後才回推算出生產成本應該是多少,我們就是用這種思考模式推出產品。

如今,木林森照明的蹤跡已不只在中國隨處可見,打出價格會讓消費者很滿意的木林森照明產品,也將陸續在台灣通路上架,然而林紀良並沒有因此停下他的腳步,一天工作十六小時的他,也開始在美國、俄羅斯、印度布局,他說:「這個將工廠打造為全球照明品牌的經歷與成就感,一生很難再有。」

林紀良(右一)

出生:1972年

現職:木林森總經理

經歷:東貝採購經理、南靖光電董事長

學歷:政大中文系

3 個本事,

讓木林森變中國封裝龍頭

快!快速布建照明通路

林紀良親自踏遍中國一、二線城市,擴展木林森在各個城市的通路據點,經銷商從50家到500家,再擴增至目前的3萬家。

狠!把握產能優勢

木林森過去主導價格低廉的聖誕燈市場,產能規模龐大。林紀良也將這項產能優勢極大化,導入一個廠房一整年生產同一個規格的策略,不只達成規模經濟優勢,線上操作員也能熟能生巧,穩定良率表現。

準!品牌定位明確

不跟國際大廠飛利浦、CREE硬碰硬,而是走產品價格親民的中低價路線,訴求人人都負擔得起的LED照明產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274

林森池投資十誡(一)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09/blog-post_22.html

看見Tom兄寫林sir十誡,止凡又技癢想寫寫林sir十誡,不過他寫林本利博士,我就想寫林森池大師。在網上找來林森池大師的投資十誡,又是利用以前的學習方法,細閱後每項加入意見,分享討論一下。



一. 戒短線急攻近利買賣,不要貪圖蠅頭小利。

止凡:經常聽人家說「贏粒糖、輸間廠」,就是這個意思。坊間不少所謂專家都很盛行「止蝕」及「止賺」的東西。「止蝕」當然明白,就是怕自己錯誤,一買即跌,最好先走為上。我個人不太認同,除非本身分析工作做得很不足。而「止賺」就更奇怪,賺了10多20%就要獲利離場?這就是違背了林大師的建議,經驗看這類人的投資成績多是慘不忍睹。


二. 戒被卷入狂潮的洪流,不要被外來不理性的亢奮,令你跟隨潮流作出投資。例如網絡泡沫、地產狂潮等都是好例子,2000年買入網絡股,或1997年地產高峰時買入住所,你都會很痛苦。澳門賭業概念股急升,亦是活生生的例子。

止凡:我完全明白林大師這個忠告,可惜這不可能是主流,因為狂潮、洪流及亢奮這類名詞,都是需要「很多人」、「多數人」一起才能完成,這證明了在任何這類時期,痛苦的始終是大多數人。自己能做的,就是想辦法去做非「多數人」,避開這些亢奮而所謂的「賺錢」時期。


三. 不要被貪婪及無理性恐懼控制投資決定。股市大崩潰時群眾的拋售,一定會導致你產生恐懼。這時候你要克服恐懼,作出人棄我取,購入「千里馬」。

止凡:「低買高賣」、「人棄我取」這類口號,人人都懂,但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加上,能實現這些機會的時間,即股市大崩潰時,市場出現恐慌時,十年下來能出現兩次已經很「幸運」,而這些投資金句只能在這些時間才能得到驗證。作為成功的投資者,應該不時裝備好自己,到這樣的機會到來,人人非常恐懼及叫救命時,就能理性冷靜地大手買貨,做股神常做及喜歡做的事情。


四. 戒買新股。巴菲特從不買入新股,這是他的成功要素之一。他作出投資決定前,必需分析公司過往的業績。

止凡:IPO是剛上市的公司,而新股可能已經上市但年資不長,無論是新股甚至IPO,我相信林大師也是徹底做到先了解後投資的操作,對於沒有足夠長的上市年期的公司,他不會冒險買入,因為就算分析也沒有足夠多的數據,公司亦沒有在上市後經歷過經濟上落大周期的洗禮。的確,這方法可能讓林大師錯過不少新公司爆升的階段,但投資最重要是安全至上,機會多的是,何需要冒一些自己控制及預知不了的風險呢?


五. 避開所有衍生工具,林奇和巴菲特,同樣認為政府要取締衍生工具。衍生工具的經營者,就是天空中的獵鷹,無時無刻窺伺你的小雞蛋。

止凡:我對衍生工具又沒有太強烈的感覺,可能從未深入研究過,不了解也就不去碰。我相信衍生工具本來是有其用處,以前在這裡都有討論過,見《衍生工具的用途》,不過大眾都沒有耐性理解其真正的意義,把衍生工具都變成賭場中新創造的遊戲方法,多了一些賭枱似的,讓整個賭場多了生意,衍生工具的經營者自然也更迎合市場需要,完全扭曲了投資的本意,這就令林奇和巴菲特也衍生工具應被取締。作為投資者,自己認清事實吧,買入自己不了解的東西當作投資,實在難以成功的。


今天先寫五誡,讓大家好好消化吧,一下篇繼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214

林森池投資十誡(二)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09/blog-post_23.html

昨天寫了林森池大師的投資十誡頭五誡(見文章),今天再分享其餘五誡。



六. 戒聽流言或「貼士」,流言會令人疏於學習,不做自己應做的工作,迷失方向,不從事正確的分析。

止凡:很有趣,自從小弟出了著作之後,越來越多身邊朋友問我拿「貼士」,而他們所需要的「貼士」並不是我分析過後的結果,讓他們留意一下,回家自己再做功課之類,而是要知道哪支股票即升,什麼時機買入什麼東西,現在買賣什麼必賺。其實,對於這些心態的朋友,我也是司空見慣,他們多沒有想過好好去增長財務知識,他們要了「貼士」,賺了就拜,蝕了就踩,這樣的思維模式,對其財務沒有好處,相信十年廿年三十年之後,還是這樣子,不如聽林大師所言,把這習慣戒掉好了。


七. 不要過份分散投資。這個世界「千里馬」不多。過份分散投資,會拖低你的投資回報,好的「千里馬」可能3、5只已經足夠。

止凡:這是股神其中一個標榜的投資操作,當然分散投資是其一個減低風險的方法,但正如富爸爸作者所言,如果投資的類別總是集中在paper asset之上,分散很多支股票其實分散風險的效果十分有限。相反,把資金分散到太多支股票之上會大大影響回報的威力。若果你買下50至100支股票,到底你對每一支股票有多認識呢?你應該把資金投放到最有信心及最認識的10支股票之中,來享受集中投資的威力,這亦是個人投資者比基金經理更有優勢的地方, 因為一般基金經理都會被迫買入100支以上的股票,其實某角度看是在大大影響回報力,可惜基金經理都沒有選擇的權利。


八. 不要買落後股。落後的馬匹很難有奇跡出現再迎頭趕上,公司股價表現落後,背後一定有其原因,你要細加分析,不要有撿便宜的心態。

止凡:落後股指的是大市正正常常之時,總有些股票升不上,股價受壓,甚至大跌下來,很多時是配合一些有關該公司的事件發生了。不少散戶有點點價值投資的理念在心中,認為一些股票被放棄,總是買入的時候,但在做這個動作之前,實在要認真分析一下,到底自己是否真的那麼肯定你知道的比其他人都多,真的能做到市場恐懼時貪婪?事實證明按這個情況去做,多數也是碰釘結局。近月也有不少落後股吸引了一眾blogger的眼球,到底大家有多了解呢?還是見跌就買呢?


九. 避開他人的「婚禮」。從過往收購合並的經驗中,筆者發覺很多「婚禮」都是悲劇收場,例如盈科收購香港電訊就是最好的例子。1973年置地收購牛奶,至今置地股價仍沒法回復當年水平。

止凡:每當公司有大動作,收購合併當然是其中之一,我都會加倍小心,留意公司的動機、目標與手段,投資者可以憑財務知識去理解這些動作背後的意義,分析這動作是否合理。公司進行大動作時是檢視管理層質素的最佳時機,預計一次大動作是否成功的方法,也可以參考過去的公司動作,如果一家公司管理層作出損害小股東的動作,日後都將會繼續這樣做,投資者對這類公司要加倍小心。


十. 戒有「刀仔鋸大樹」的心態。緊記投資是一門嚴肅的工作,並非「刀仔鋸大樹」的賭博。筆者年輕時也有同樣的心態,認為一家小公司能夠順利發展的話,從小到大的增長過程,會比市值大的公司快,這個概念是錯誤的。

止凡:不少投資新手都有「刀仔鋸大樹」的心態,認為當本金小的時候,應該投資新的、規模較細小的公司,走高風險路線,搏取高回報,到資本有一定水平,才註意安全風險控制這些東西。我作為過來人,又看見身邊朋友,可以告訴大家,這個心態錯了99.99%,餘下的0.01%就好像中了六合彩的好運而已。談「刀仔鋸大樹」的,可以肯定十年後廿年後也在談同樣的理念,可惜投資成績從沒半點突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215

英諾天使林森:我為何不想做創業的機會主義者?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530/156161.shtml

英諾天使林森:我為何不想做創業的機會主義者?
林森 林森

英諾天使林森:我為何不想做創業的機會主義者?

要勇敢地承認失敗,如果你創業失敗了,承認失敗比其它的任何事情都重要。

黑馬說

林森,英諾天使基金創始合夥人、清華校友TMT協會副秘書長。作為連續創業者,曾參與創辦至德訊通、貨通八方等。林森先生畢業於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清華大學經管學院MBA。專註消費升級與微信生態圈的投資,投資的案例包括微盟、客來樂、慧銀、金融一號店、人人湘、俏鳳凰、互動吧、微思等優秀企業。

文|林森

 我曾是一個失敗的創業者

感謝大家來到投資人說聽我分享,我是英諾天使基金創始合夥人林森。前段時間很榮幸地拿到了“2015年中關村十大天使投資人”的稱號,說實話非常慚愧,我想這個稱號是對英諾天使基金過去3年里做天使投資的一個褒獎。

而當我把這些光環都拿掉之後,我首先是一名失敗的創業者。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失敗的創業經歷,雖然曾經我很不願回憶起這件事。2007年,我有了一個非常不錯的想法,心想這個創業的點子可能會使我在一年內成為一個非常成功的人。而且非常幸運的是,在當時我也拿到了一筆100萬美金的投資,於是我滿懷信心地運作起這個項目。

不巧的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使得我原來所設計的這套商業模式變成了泡影。但我還是咬了咬牙又堅持了兩年,這兩年的時間中,我個人其實感到非常痛苦,有很多時候我都是夜不能眠的。後來在2010年的7月,我隨著現在的師傅去了五臺山,去拜五臺。但是拜五臺的過程也並沒有讓我心情感覺到釋然,而是越發得使我不安。我想我需要重新去反思自己。 

首先我問自己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我到底適不適合創業,到底能不能帶領好一個團隊?

我自認為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從智商到對事情的理解力,在很多方面我都不輸於任何人。而且我為人也較為謙遜,在朋友的印象里,我也是具有一定人格魅力的。但為何自己去創業時竟有如此大的反差,這其中我到底是犯了什麽樣的錯誤?

我在2008年的時候,將這次創業失敗理解成是自己的命不好,沒有好的運氣。但後來仔細一想,命和運氣又代表著什麽呢?恰好當時有一個朋友點醒了我:“你是不是需要先自省清楚?”其實人這一生中最難的是什麽?就是能夠看清自己,這就好像如果你面前沒有一面鏡子,你永遠很難看清自己到底長什麽樣子

後來,我試著放下這段失敗的創業經歷,以一個歸零的視角重新審視自己,最後我總結出了三點經驗教訓。

人要做自己擅長的事

我遇見過很多人,有一個發現,人只要過了30歲基本上就定型了。你是什麽樣的人,你的長處是什麽,你的弱點是什麽?已經非常清晰了。人生苦短,所以人一定要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而不要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

那我自己又擅長什麽呢?

我發現自己非常喜愛新的事物,特別願意看新的東西。但正是因為我特別喜歡嘗新,這反而給我的企業帶來了非常多的問題,因為我每天都有很多新的想法,每天都帶著團隊去嘗試新的思路。但事實上一個公司需要穩定的策略,所以從我的個性出發,我可能並不適合去創業。

但同時我對於任何事物都有著非常強的洞察力,在這一點上我還是很自信的。任何一件事情,可能我僅僅需要3天的時間,通過一系列的分析,就能大致找到其中的關鍵點,這或許是我的天賦。但我的這個天賦又適合去做些什麽呢?我想可能適合去幫助別人,那時我就想到了做天使投資這件事,去幫助很多的優秀創業者。

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我下定決心去做投資,而且做投資的時候是作為co-funder去幫助別人。於是在2013年,我與李竹先生就一起創辦了英諾天使基金。

一方面,我是co-funder,李竹先生是funder,我輔助他一起做好這家公司。正如我之前所說,我是很難做好CEO的角色,因為我自己的思維太分散,不太聚焦。但如果有一個聚焦點在那里的時候,我就可以做得很好。

另外一方面,我一直堅定只做天使投資。因為在我看來天使投資是真的能夠幫助到創業者。我之前自己創業的時候,體會過當中的痛苦,所以我現在非常願意用我的經驗去幫助優秀的創業者,同時我也相信自己能夠幫好他們。

人首先要去認清自己,擺正自己的位置才能做好自己,這是當時我對自己的總結

拒絕投機創業

同時,我也在拷問我自己,為什麽在2007年的時候,這個好像非常漂亮的idea在實操當中卻出現了問題?

後來我才想明白,原因是我當時懷著投機的心理去創立這家公司。我自己並不喜歡這件事情,更沒有仔細去理解過這個行業,我只是當時看到這個行業存在一個機會而已,這其實屬於典型的機會主義者。所以當2008年金融危機出現,波及到了這個行業,我當時是很難沈下心、仔細地去研究,問題到底該怎麽解決。

對於這個問題的解法,你可能之前就預設好了答案,而現在失效了,那你就需要重新地去理解它。但如果這時你的初心不對,缺乏對這件事情的熱愛,那你將很難解決好眼前的這個難題。雖然我當時還堅持了兩年。但現在想一想,這兩年真的都是在荒廢。如果我能提早地醒悟到這一點,讓自己從這個陷阱里擺脫出來,也許我能夠找到新的可能性。

所以初心非常的重要,我們創業的時候一定要把自己的初心想明白,要盡可能地找到自己發自內心喜愛的事情

勇於承認失敗,重新清零出發

我回想當時那兩年為何自己堅持地如此痛苦?這其中最大的原因是過於看重面子。

當時很多人給了我信任,而我也認為自己應該能成就一番事業,但這所有的都是我假想出來的應該發生的結果,在這過程中我恰恰忘記了自己到底真正適合做什麽

我對很多的創業者都說過一句話:“要勇敢地承認失敗,如果你創業失敗了,承認失敗比其它的任何事情都重要。”

在你遭遇失敗的時候,其實失敗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背負了太多的個人面子。而實際上面子是不值錢的,你真正需要擔負的是你的投資人和團隊對你的信任。所以這個時候你應該停下來,好好地反思之所以釀成這個局面背後的原因,想辦法重新提高成功的概率,而不是為了面子無謂地堅持下去。

但實際上很多人是根本停不下來的,就像我失敗之後,還苦苦地煎熬了兩年。這可能和你給自己構造了太多的虛幻驅動力有關,很多的幻想導致了你無法停下來好好地反思

就如同你陷入了一個沼澤,你掙紮得越快陷入得越深。那個時候,你可能唯一自救方法就是停止掙紮,躺在那里等待新的機會,也許會有一根繩子就拋過來了。為什麽呢?因為這個世界是變化無常的,在這個變化的過程中一定會有新的東西產生,很多時候你就需要更多地反思並努力地去尋找新的可能性。

我的一個朋友曾告訴我,人最好的狀態就是從善如流,而不是處處糾結。其實每個人在這個社會當中,老天爺早已經給你創造了一個能夠發揮自己能力的空間,就看你能否認清自己,從而把自己置身在那個合適的空間里。

我也想給大家分享一種這樣的感覺,當你做事特別順,覺得是冥冥中有天意,不需要有太多的計劃和設計,這件事情就自然而成的時候,這可能就是你的最佳狀態。

成大事者不糾結

在過去的三年里我們投了接近200家公司,其實成功的創業者他們身上都會具備一些共性,我自己也試圖總結出了幾點。

第一、要有大局觀。舉個例子,我們投資的微盟這家公司,伴隨著整個微信生態鏈的迅速發展,成長速度也非常快,目前它已經估值20多億人民幣了。它的CEO孫濤勇對於很多事情的思考都很有深度,並且非常清楚自己在每一個階段需要什麽樣的補給,還能根據不同的狀況去匹配相應的人才,這就是有大局觀的具體表現。

第二、要有拉人入夥的能力。這點在孫濤勇身上也很明顯。他在公司缺技術的時候能找到強大的技術人才加入,當他想做國際化電商的時候,他又能從知名的互聯網公司挖到很高級的人才加入。能找到比自己更優秀的人才加入,這是優秀CEO個人魅力的體現。

第三、要不糾結。我和大家分享一個秘密,為什麽現在很多投資人都願意去跟創業者談估值,而且一談就是好幾回?這其實是在考驗創業者的胸懷、他的金錢觀念是怎樣的。當我們看到特別糾結於估值的創業者,比如說在0.5個點或者是1個點上來回拉鋸,盡管他的項目不錯,我們也會很謹慎。

原因非常簡單,可能他並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麽。或許他僅僅是想賺一次快錢,而不是帶領他的團隊贏得最後的勝利。畢竟,創業成功後回報可能是幾十倍甚至更多,而絕不只是眼前這點估值,失敗了更是一切都煙消雲散了。

所以很多胸懷不夠的創業者往往非常糾結於估值的多少。實際上當我們遇到好的創業者時,我們會奮不顧身地去支持他。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講,一個成功的創業者,他的胸懷有多大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學習能力。互聯網創業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叠代的過程,一個公司的未來基本上就是在CEO本身的空間到底有多大,如果他自身的學習能力很強的話,就可以讓自己從原來的小空間逐步變成無限的空間。

除了CEO外,對我們而言,投資的關鍵就是看團隊。我們會看這個團隊是不是真的打過硬仗,而不是臨時搭出來的豪華團隊。

另外,如果一個初創團隊有4到5位聯合創始人,那它基本上也是不靠譜的。因為真正牛的創業團隊,它的核心成員也就2到3人,這樣他們之間溝通的成本會較低,相互磨合的也會更好。

創業是對心性錘煉的過程

創業其實是對自己心性錘煉的過程,在這其中,讓自己每一天都能夠充滿著正能量,然後再將你的正能量傳遞給和你共同拼搏的夥伴,這是每一個CEO的必修課之一

試想,你帶領著整個團隊,自己卻每天愁眉苦臉,好像這個社會虧欠了你。那你的整個團隊都會接收到你所傳遞出來的信息,每個人都會顯得非常低迷,進而拉低了整個團隊的戰鬥力。

所以成功的創業者一定要像每天打雞血一樣工作,讓整個團隊的成員能感受到你這份鬥誌與幸福感,如此的創業團隊才極具競爭優勢

所以說創業是一個對心性錘煉的過程,你需要時刻調整好自己的內心狀態,與內心的自己做鬥爭,而這過程中勢必會伴隨著大量的孤獨與痛苦,我們作為投資人能為創業者做的,不僅是給錢,更是要感同身受地理解創業者。

有時候創業者內心的苦楚是很難向團隊甚至家人訴說的,但他可以向投資人傾述,我們願意作為創業者的心理按摩師,希望通過我們心理的按摩讓創業者能心情愉悅地繼續前進。創業雖苦,但請別忘記還有生活與遠方,我們希望創業者都能夠擁有自己完整、幸福的生活。

實際上我們看到很多不成功的創業者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生活上的問題,相反成功的創業者往往能夠調節好自己的生活,打理好自己的後院,堅持自己的愛好,這其實會有利於你調整創業的情緒。

要堅持自己的愛好,這樣你的創業過程就不至於特別的枯燥、沒有樂趣。比如我現在無論多忙,每周六一定會去踢一場球,因為這會快速地釋放掉我內心的一些負面情緒。當我再面對各種複雜的問題時,或許我能用更開闊的思路去解決它。

保持對生活的熱愛,不斷地提升自我對生活的感知力,這一點很重要我期待著每個創業者都能通過創業實現自己的夢想,同時也能夠體驗到自己在心性方面的成長,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幸福。謝謝大家。

創業 機會 失敗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319

木林森擬4億歐元收購歐司朗光源業務

木林森(002745.SZ)擬攜手合作夥伴以4億歐元,收購跨國巨頭歐司朗(OSRAM)的光源業務,成為全球LED照明行業最近的熱點。

7月29日,木林森公告稱,即日起繼續停牌,並承諾爭取在2016年8月15日前披露重大資產重組預案,計劃從8月15日起複牌交易。

據此前公告,木林森參股的“和諧明芯”的子公司和諧明芯(義烏)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明芯光電”)於德國時間2016年7月26日與OSRAM GmbH(一家根據德國法律成立的企業)、OSRAM SYLVANIA INC.(一家根據美國法律成立的企業)簽署了股份收購協議,向二者收購LEDVANCE GmbH(一家根據德國法律成立的企業)、LEDVANCE LLC(一家根據美國法律成立的企業)(以下合稱為“Ledvance”)的全部股份。

OSRAM(歐司朗)是全球領先的照明企業,總部位於德國慕尼黑,於2013年起從西門子系統剝離獨立發展,其產品廣泛使用在公共場所、辦公室、工廠、家庭以及汽車照明各領域。2016年,OSRAM主要經營實體OSRAM GmbH、OSRAM SYLVANIA INC.將其部分燈具業務剝離後成立了LEDVANCE GmbH、LEDVANCE LLC。

Ledvance主要業務包括傳統光源業務、LED照明光源及燈具業務、智能家居燈具業務等,擁有覆蓋全球的銷售渠道、客戶網絡以及強大的品牌影響力。

公開資料顯示,本次收購歐司朗光源業務Ledvance的中國財團包括戰略投資集團IDG資本、中國照明大廠木林森以及融資單位義烏市國有資產運營中心,這三方共計以4億歐元(約合29.31億元人民幣)收購歐司朗的光源業務Ledvance。由此推測,除了木林森,IDG、義烏市國有資產運營中心也有在“和諧明芯”中持股。此前的公告顯示,木林森在“和諧明芯”中的出資額將由約1.79億元增至12.5億元。

木林森表示,本次投資完成後,木林森可通過和諧明芯間接分享相應的投資收益。同時,木林森可借此加強市場拓展與合作,進一步提升公司主營業務的核心競爭力。

高工金融服務項目總監張宏標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說,之前國內照明行業內,幾乎沒有大企業,最大的也只是年收入三四十億元。如果木林森收購歐司朗光源業務成功,或將變為國內最大的照明企業。

張宏標認為,歐司朗出售光源業務之後,還將保留燈具業務。歐司朗之所以轉讓光源業務,是因為光源是歐司朗最不盈利的板塊。與講求設計的燈具不同,光源是標準化的產品,因此歐司朗、飛利浦等跨國照明巨頭要在光源業務領域盈利,都比較困難。

作為中國照明行業的後起之秀,木林森是國內最大的LED封裝企業之一,近年向下遊LED光源領域擴張業務,主打產品是性價比高的LED球泡燈、LED燈管。

“光源市場的規模是封裝市場規模的十倍,收購歐司朗旗下Ledvance公司後,木林森獲得歐司朗光源的十年品牌授權、專利使用授權,這將有助於木林森擴大光源業務,以及跨越專利壁壘,在海外市場擴張。”張宏標預測。

他同時認為,這次歐司朗光源業務的出售價格並不算高,而一旦完成收購,資產裝入國內上市公司木林森中,在中國資本市場的估值將高很多。

“今後,全球LED照明行業的競爭格局將大變。在燈具領域,歐司朗、飛利浦等跨國巨頭仍占據主導的地位;但在光源領域,具有價格競爭力的中國企業的行業地位將不斷提升。”張宏標說,在這起收購中,歐司朗的品牌相對高端,木林森一直是講求性價比的品牌定位,“但你最終還是建立自己的品牌,如何借力歐司朗,逐步轉化為自己的品牌資源,對木林森是一個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688

木林森:擬不超40億並購明芯光電 攬入歐司朗通用照明業務

木林森披露重大資產重組預案稱,公司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和諧明芯及卓睿投資持有的明芯光電100%的股權,交易價格不超過400,000萬元。公司以現金方式支付明芯光電交易對價的31.35%,不超過125,400萬元;以發行股份的方式支付明芯光電交易對價的68.65%,不超過274,600萬元,總計發行股份數不超過96,249,561股,發行價格為28.53元/股。同時,公司擬向不超過10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125,500萬元,用於義烏LED照明應用產品項目和支付本次重組相關費用。

明芯光電主要資產是LEDVANCE的100%股權。LEDVANCE由歐司朗剝離通用照明業務設立,將承接歐司朗通用照明業務,2016年下半年營收10.25億歐元,虧損1960萬歐元。此次收購有利於上市公司拓展海外市場並將產業鏈向下遊光源、燈具業務進行延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6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