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健康」競爭力

http://www.21cbh.com/HTML/2012-6-1/2NNDEzXzQ0NDc2Nw.html

「我身上戴的是『能量監測儀』,告訴我每天消耗了多少能量,活動要達到什麼效果才是有效運動,這對我很有幫助。」北京寶潔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總裁朱健文把她身上帶著的一個類似mp3的小儀器拿出來說。

像 這樣的小儀器,在北京寶潔研發中心幾乎人手一個。作為公司員工健康項目的一部分,員工通過這個小儀器掌握每天運動消耗的能量,逐步形成有效鍛鍊的習慣。在 廣州寶潔的黃埔工廠,自去年11月以來,全廠超重人數較往年下降了7%,高血脂人數下降2%,平均每人的病假天數下降0.6天。

在美國, 寶潔平均每個員工每年的健康管理費用大概在1萬美元左右。而在中國,過去企業通常認為由於他們擁有一支年輕的員工隊伍,而且中國的醫療保健成本相對較低, 可以不必過於擔心員工的健康問題。然而,受全球經濟低迷的影響,員工的健康問題也成為確保公司健康經營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畢竟,如今在亞洲許多國家,不良生活習慣,職場壓力以及交通事故和慢性疾病使得員工健康正逐步成為一個令企業頭痛的問題。伴隨這些而來的問題是生產力降低,醫療福利成本上揚,員工缺勤和保險費用的上漲。現在企業不得不尋找解決方案以控制不斷上升的此類問題帶來的管理成本。

繼美國總部2009年實施健康項目後,2010年,寶潔在亞洲部分國家也開展了這一項目。2011年3月,位於廣州的寶潔中國總部和黃埔工廠開始陸續開展健康項目。隨後,寶潔在國內的各個工廠也先後加入進來。

對於寶潔而言,如何制定完善、可執行的活動規劃是開展員工健康活動的第一步。在此之前,寶潔必須和員工實現有效的溝通。

事實上,寶潔在美國為這一健康項目進行了三百次與員工面對面的訪談以及多份調查問卷,以瞭解員工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同時,由於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差異,寶潔在不同地區的具體實施方式也不盡相同。

作為寶潔中國北方區醫療總監,高豔麗告訴記者,「我們去年6月份開始正式啟動這個項目,我召集了10個人的核心團隊,他們有來自HR的,有工會的,也有後勤的。團隊成員在前期組織了多輪的員工分組討論,聽取大家的意見,並根據結果制定了一系列項目。」

不過,寶潔同樣遇到了挑戰。「剛開始推廣的時候大家會說『我哪有精力參與?』有一些人會不理解。」朱健文表示。於是,這場健身「運動」從研發中心的每個部門經理開始「身體力行」,再去影響普通員工。通過從領導層滲透及自上而下的宣傳,這項活動逐漸在研發中心內部推廣開來。

在 全球經濟低迷和醫療成本上升的大環境下,企業開始意識到健康福利是吸引和保留人才的有效方法。一個理想的福利項目應該能夠達到管理福利成本、提高生產力和 員工敬業度的目的。成本控制和投資回報率的評估是開展員工健康活動的關鍵。一項針對2009年以來參與美國寶潔健康項目的8334名員工的統計數據顯示, 相對於沒有參與該項目的員工,公司今年對他們的健康管理費用減少了26%。效果令人驚喜,但值得注意的是,儘管越來越多企業開始推行健康管理計劃,但只有 極少數企業真正具有有效的成本控制辦法,並對其投資回報率進行跟蹤記錄和評估。美世公司的一項調查表明,只有9%參加調研的企業對其投資回報率進行評 估,20%參加調研的企業不確定是否對投資回報進行了評估。

「從成本上來說,健康項目是一個投資,但我認為這個投資是值得的,它有長期目 標,也有短期目標。這種投資是員工福利的一部分,很可能最後給到員工手上的現金不是很高,但是整體福利才是最重要的。」朱健文認為,「從更長遠的角度考 慮,員工的流失率會比較低。畢竟我們花這麼多錢去招聘學校裡最好的員工,如果不能留下來就是我們最大的損失,這種損失成本更高」。相比中國研發機構普遍超 過10%的員工流失率,北京寶潔研發中心的優秀員工流失率如今只在3%左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53

玩者史玉柱 天南財務健康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298a970100yiyb.html
 

深秋陽光裡,坐在咖啡店等人,眼前即便微風輕過,也能撲朔地落葉滿地飄零。隨手翻閱雜誌,封面人物是著名企業家史玉柱。多年以來養成了閱讀一切的習慣,不僅僅是財經方面,而是一切可能接觸到的文字,且很多閱讀是在等待中完成的。

 

    在成為一個投資家的道路上,閱讀應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如果選擇投資作為職業,那麼從此生活將被分為兩個部分:睜著眼閱讀一切,閉著眼思考閱讀的一切。即便如此也不保證一定能成功,因為總有一些事情無論怎麼思考仍然是無法確知的。 汝果欲投資,功夫卻在投資外。 

    恰好就以史玉柱為例,他是個著名的「失敗者」兼東山再起者。20年前,史玉柱憑巨人漢卡獲利甚豐,隨即 以腦黃金進軍保健品行業極為成功。信心滿滿地希望成為像IBM那樣的企業巨人,然而上馬巨人大廈令其在1997年遭遇滑鐵盧,成為著名的負債纍纍的破產 者。但是,史玉柱的精彩人生才剛拉開序幕。

 

    經過臥薪嘗膽,史玉柱憑保健品腦白金東山再起,2001年做了一件驚天動地的事——還錢!破了產的人還錢幾乎絕無僅有。但老史也沒吃虧,因為他買到了有信譽的好名聲,再次進入中國一線企業家之列。

 

    2003年由段永基主持的香港上市公司四通控股宣佈斥資11.7億港元,收購史玉柱腦白金和黃金搭檔業 務的75%權益。對此老段自豪地宣稱:「把不是白金的東西賣出了白金價,那才是真功夫。」言猶在耳,2009年四通宣以5.5億港元低價將公司私有化,從 此脫離公眾視線,理由是國人盡知的腦白金業務巨額虧損。    

    

    而此時老史已經找到了更為高效的賺錢對象——網絡遊戲。在史玉柱這個骨灰級玩家率領下,2007年11 月1日巨人網絡在以監管嚴格著稱的紐約交易所上市,代碼GA,IPO價格15.50美元/股,集資10.45億美元,一舉超過當初新浪、搜狐、網易、盛大 等知名網絡企業的集資總和。首日股價摸高20美元/股,總市值近50億美元,超越所有網遊公司,成為玩家王者。史玉柱也以280億的身價名列當年胡潤富豪 榜的第15名。        

    翻閱歷史,史玉柱、馬云、潘石屹等一眾名人都是在2007年底前將公司上市成功集資,那是整個世界跌落 萬丈懸崖之前的最高點,相當於中國股市的6000點的高位。據說史玉柱在慶功宴上宣佈兩個消息:一是所有員工漲工資,一是每人發放在老鳳祥定製的巨人上市 金幣,上刻」2007.11.1」,這是巨人登陸紐交所的日子,只是巨人股價從此飛流直下,再也沒有回去。

        

    老史在經營上還是很下功夫的,以人民幣計,巨人從2007到2010年曆年的營收為15.275億元、15.947億、13.038億、13.328億,淨利潤分別為11.363億、11.136億、8.593億、8.112億,淨利率分別為74.39%69.83%65.91%60.86%,淨利率之高令一眾企業家汗顏,而且為了提振股價使出渾身解數,又是回購、又是分紅,過去四年每年派息0.18美元/股,並回購了3億美元的股票,但是股價就是不給力,到2011年的8月份仍然停留在7美元,相當於IPO打個對折。老史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地干了一件石破天驚的大事。 

 

    每股單價7美元的巨人宣佈派發每股3美元現金的特殊股息!合計一次性支付7.082億美元,史無前例!史玉柱以其57.06%的持股得到其中的約4億美元現金,加上之前的歷年派息,上市以來老史共得約5億美元現金股息,幾乎相當於IPO融資總額的一半。 

    除權後的巨人股價當下4美元/股,這個資本市場玩家故事的精妙之處在於,大股東通過分紅將相當於巨人當初IPO一半的融資額納入囊中後,仍然牢牢掌控這家上市公司,而同期所有的IPO原始投資者都虧損了三分之二。這一切均在公平、合法的程序下進行。

 

    截止最近的2011年第三季財報,巨人營收4.579億,淨利潤3.613億,同比增長73%,淨利率79%。總市值9億美元,持有現金3億美元,市盈率約7倍。依然是個令人驚嘆的賺錢機器。

 

    為何一家由著名企業家領導、財務極其健康、利潤率極高的企業,卻令投資者虧損纍纍而且大幅跑輸大市?這恐怕是令包括史玉柱在內的所有投資者深思的話題。 

 

    (補註:巨人2011年年度財報,全年營收17.92億,淨利潤8.80億,淨利率49.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00

透支與健康

http://www.xcf.cn/newfortune/bzdh/201207/t20120718_330031.htm
 「為工作透支身體,值嗎?」萬科郁亮的回答是:「不值。」
  兩年前,看到媒體為自己畫出一張頗為豐滿的肖像,他自問:「我形象有這麼差嗎?」其後,伴隨房地產調控的啟動,他開始運動瘦身,跑步,騎車,登山,至今已減重12公斤,心跳達到每分鐘70多次。今年6月,他再次出發挑戰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
在他「健康生活工作多十年」的示範下,運動在萬科成為一場運動,他們自認從中還有健康之外的收穫—同場競技,下級贏過上級,讓上下級之間有了心理平衡的機會,甚至可以化解一些管理中的結節。
   運動健身的益處,萬科只是初嘗滋味。眾多世界500強企業,對於健康是一種競爭力,已有越來越深入的認識。只有健康,領導才能勝任職位;只有健康,員工 才能保持戰鬥力。對於企業,員工健康至少意味著降低人力成本。在谷歌等先鋒企業,工作場所健身計劃開展有時,運動與工作已然可以相互交融促進,這與眾多國 內企業推崇床墊文化、員工以健康換金錢的層次迥乎不同。
  過去30年,為了經濟的增長,中國社會已有太多透支,人力的透支,環境的透支,資源的透支,信用的透支,社會保障的透支,以及資本市場上部分企業的種種惡意透支。
   今天,不僅我們的肌體需要健康,這世界的每一個經濟體同樣需要康復,歐洲美國如此,中國亦不例外。最近幾季,中國經濟增長持續放緩,國資委已提醒央企應 付三五年的寒冬。雖然政策重心轉向穩增長,然而,逆週期的操作效力或終有限。對於一個經濟體,健康增長的根本,或在於構建良性的體制。這方面,有不少區外 經驗可供借鑑,譬如李稻葵教授啟動國別比較所研究的德國模式。
  針對資本市場的惡意透支,香港證監會對洪良國際IPO造假案的處理,更可資借 鑑。其行動之迅速,決心之堅定,震懾作用之明顯,可圈可點。而其中核心,盡在以保護投資者為職守。近兩年,香港與內地聯手監管的案例日多,在頻繁互動中, 香港經驗或許可以給內地監管機構更多的啟示。畢竟,一個健康的資本市場,對於中國經濟的健康意義非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684

美年大健康:行業老大的「暗戰」

http://www.21cbh.com/HTML/2012-8-17/zONDEzXzUwMDQzOQ.html

美年大健康正在迅速攪動體檢行業的格局。2011年,行業內排名第三、第四的美年和大健康合併,新成立的「美年大健康」通過重組一躍成為行業第一,趕超了原來的兩大行業龍頭慈銘和愛康國賓。

今 年,美年大健康決定繼續鞏固這種優勢,把對手甩得更遠。在年初收購了北京綠生源體檢中心和西安康成連鎖體檢中心之後,5月份繼續南下收購擁有5家體檢中心 和1家高端醫療中心的深圳瑞格爾。通過併購和自建,目前,美年大健康在全國超過20個省份的近40家城市佈局,擁有超80家門店,年服務量可達300萬人 次。而即將上市的慈銘體檢,招股書顯示其擁有33家門店。另一家體檢龍頭愛康國賓,目前的門店數也僅為22家。

而在這一系列擴張計劃中,資本也是重要的資源之一。8月15日,凱雷投資集團 (NASDAQ: CG)宣佈,旗下的人民幣基金——北京凱雷投資中心(有限合夥)已經入股美年大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獲13.5%股權。

雖然凱雷並沒有進一步公佈具體的融資細節,但據有關人士透露,美年大健康的估值「遠不止10個億」。

體檢是個慢行業,規模越大,利潤回報週期也會越長。靠快速併購發展出來的規模效應,在這個行業是否暗含風險?門店優勢如何才能順利轉化為財務利潤?

「外行」創業:優勢何在?

嚴格意義上來說,在體檢行業,俞熔是個圈外人。70後俞熔最先踏足的,是房地產。在房地產行業掘得第一桶金後,俞熔開始做投資,成立了自己的投資公司天億投資集團,開始涉足PE。

截 至目前,天億集團作為最大出資人(一般出資30%-40%)兼管理人陸續與國家科技部、發改委、地方高新區發行慧眼、匯智、中孵、中衛、匯智新醫藥等5只 基金(其中「慧眼」已經結束),規模共計30億元,投資範圍涵蓋了科技、農業、證券和環保,孕育了雷柏科技(002577)、精鍛科技(300258)、 陽光電源(300274)、齊峰股份(002521)、新疆城建(600545)等8家上市公司,成績頗豐。

俞熔最後選擇醫療行業下手,絕非心血來潮。從2004年天億投資成立健康產業的投資平台開始,俞熔便開始思考醫療健康產業的投資機會。

「大家都說醫療行業好,但是能夠滿足可複製性、不必太依賴專家,又不在公立醫院『視線範圍』內,真正能下手的,其實並不多。」俞熔坦言。

與慈銘創始人韓小紅、國賓創始人周雅芳等在醫療行業裡尋找機會的「圈內人」不同,俞熔並非醫學「科班」出身。俞熔說:「如果不能把自己之前體系管理的優勢、資源整合的優勢放進去,我的比較優勢就不明顯了。」

為此,上海交大理工科出身的俞熔,在中歐EMBA畢業之後,還學起了中醫,在中國中醫藥大學攻讀中醫博士。

不過,俞熔學中醫完全不是頭腦發熱。他認為,體檢和中醫「治未病」的理念有很深的契合度。現在,美年大健康的體檢項目中已經開始加入「中醫診斷」的內容。俞熔一直認為,體檢可以和百度一樣,成為門戶。

俞熔最後找到體檢行業作為突破口切入醫療領域,還得得益於2006年有幸從上海市衛生局手中接過國賓體檢20%的股份。當時的國賓還沒有和愛康網合併。成為國賓股東後,俞熔得以「親密接觸」了一下這個行業。結果很鼓舞人心。

商業上可行,再加上體檢行業又可以滿足可複製性、不過分依賴專家、不是公立醫院關注的重點這三點要求,俞熔終於決定下手。從國賓退出之後,俞熔就在天億投資自己的辦公樓一樓開出了美年的第一家門店。

併購式擴張:風險何在?

但創業伊始,俞熔並不清楚接下來應該怎麼走。「剛開始是被動發展,沒有形成自己的核心優勢和特色」。

2010年後,俞熔在體檢上的戰略

才逐漸清晰,決定走規模路線,在採購、管理等方面獲得便利。「品牌大了房租都便宜了。」俞熔笑著告訴記者。

2011 年,美年和大健康的合併,規模效應一下子發揮出來了,行業格局也被改變了。在此之前,發源於北方的慈銘和主陣地在南方的愛康國賓一直是體檢行業中被人提的 最多的兩家,很多人覺得這是「穩定」的雙寡頭格局。合併後,按照俞熔的說法,美年大健康、慈銘、愛康國賓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合併前,美年和大健康各自有將近20家門店,美年的門店主要分佈在上海周邊及南方地區;大健康則主要佈局在北方,兩者合併,地域上的互補性非常強,門店之間幾乎沒有競爭,合併後還把全國的佈局都打開了。

但是,規模大就意味著盈利強麼?勢均力敵的合併,是否能做到「1+1>2?」

採訪中,俞熔多次強調管理團隊的融合是併購的先決因素。如果團隊融合有困難,俞熔寧願選擇放棄併購。

這一點與他在自建還是併購的選擇上也不謀而合。俞熔告訴記者,對於基礎薄弱、還沒有進入的地區,如果有好的團隊,會首選併購;如果是已經有基礎、有團隊的區域,擴張網點時就會選擇自建,這就可以有效避免同一區域原有網點和新併入網點之間的競爭。

從慈銘體檢的經驗來看,體檢業擴張的制約因素之一,就是新進入者自身管理水平和運營經驗的不足。2008年,慈銘併購擁有8家門店的深圳「我佳」時,由於「我佳」的薪酬體系遠遠超過慈銘可以接受的範圍,管理團隊幾乎無一留任,給慈銘帶來了很大管理壓力。

俞熔的做法則恰恰相反。「全部是原來的團隊,沒有一個走掉的,走掉就虧了。」這一點,也深得原深圳瑞格爾體檢董事長陸玲的認可,「我們很看重美年大健康以本地管理團隊為根本、以延續不變的管理政策為原則的併購策略」。陸玲目前擔任美年大健康華南區域總經理。

對於目前有些體檢機構選擇採取掛靠、聯名、加盟等方式擴張規模的做法,俞熔則堅決拒絕,他堅持全部直營:「醫療不是飯店,何況現在連飯店都不做加盟,加盟的話管控的風險太大,一旦出問題,對品牌的傷害是全局性的。」

規模最大:如何出效應?

就門店數量而言,目前美年大健康已經遙遙領先於同行。除了慈銘超過了俞熔說的「30家這個檻」,擁有33家門店外,其他體檢機構如愛康國賓、紅鬃馬、九華、瑞慈等都還維持了10家、20家左右的規模。

「全國佈局我們基本上已經做完了。」如今的俞熔,在這一點上毫不「謙虛」。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投資人認為,體檢行業規模帶來的優勢是十分明顯的,品牌影響力的擴大、統一管理平台的建設都可以降低綜合成本。另外,規模大的專業體檢機構能夠更好地服務集團客戶。而企業客戶一直是專業體檢機構最主要的客戶群,這部分佔比可以達到80%以上。

不過,第三方體檢預定機構全民體檢網創始人遊敬東認為,除了門店規模,品牌、服務和盈利能力也是體檢機構最終勝出的關鍵因素。

短時間內快速發展規模,營收上肯定會受到影響。但俞熔不想放棄任何一方,他認為,控制好節奏,規模和收益上可以做到雙贏。

俞熔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在核心城市開一家單體店,需要600萬-1000萬的投入,主要成本是來自設備購買、房租及工作人員工資。其中設備採購是大頭,約佔成本的40%左右。從市場調研、註冊申請、環評、裝修、招聘、驗收到正常經營,最少需要1年以上的時間。

而併購需要的資金量,會根據門店本身的經驗狀況有差別,一般在1000萬左右。但是,併購可以省去自建門店及培育市場的時間成本,這個時間至少需要2-3年。

因 此,觀察美年大健康目前的佈局可以看出,都還是開在區域核心城市,很少會貿然去一個完全沒有開發過的區域冒險。這樣,就可以保證收購來的門店在第一年做到 持平,第二年實現盈利。據俞熔透露,在美年大健康布點的40個城市中,除了少數2-3個城市目前處於虧損狀態外,其他區域都已經實現盈利。

根據8月15日凱雷與美年大健康的新聞發佈透露,2012年美年大健康的體檢量可以達到300萬人次。那麼按照目前私立體檢中心人均300-400元/次的體檢費用計算,美年大健康的營收可達近10億。

不過,由於體檢行業競爭的日益激烈,行業利潤率一直處在下降的狀態中,已經從2006年的20%以上下降到15%以內。

慈銘體檢招股書顯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慈銘的體檢量累計超過559萬人次。2011年,慈銘營收5.7億,淨利潤8000萬,利潤率約為14%。

「服務業是這樣的,寡頭沒有形成時,一定會經歷一個競爭階段和利潤率下降的過程。」俞熔認為,美年大健康把規模做大,有助於行業寡頭的形成,寡頭形成後,未來利潤率將保持在一個比較穩定的水平,甚至穩中有升。

除了來自專業體檢機構內部的激烈競爭,公立醫院的「壟斷性」壓力也將一直存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是上海市最早建立獨立體檢中心的一批公立醫院之一,據中山醫院體檢中心主任施偉斌介紹,2003年非典後,隨著公民健康意識的增長,公立醫院也開始逐步設立專門的體檢中心。

公立醫院的體檢中心依託醫院強大的技術和醫生隊伍支持,具有天然的優勢。這一點,俞熔也不否認。「公立醫院在體檢行業會一直佔大頭,3-5年內民營體檢機構做到20%的市場佔有率,已經很好了」。

俞熔預計,今年民營體檢機構總體營收可達30億,如果按照全國500億的體檢市場規模計算,民營體檢機構市場佔有率已經遠遠突破2010年的1.89%,達到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339

凱雷再出牌:我們為什麼要投資美年大健康?

http://www.21cbh.com/HTML/2012-8-17/zNNDEzXzUwMDQzNw.html

8月15日剛公佈的這場融資中,無論資本方凱雷還是企業方美年大健康,都不是體檢行業內最初的領跑者。不過,這並不妨礙雙方互相選擇。與上月入主橘子酒店的動作一脈相承,凱雷似乎又要在行業略顯僵局之時,激起一股暗湧。

比 起當下的融資局面,健康體檢行業在三年之前要火熱很多,多家民營體檢機構得到VC注資。其中,愛康國賓最早於2004年獲得何伯權幾千萬投資,佔股 80%;2006年,IDG向瑞慈投入3000萬人民幣,美國中經合、DJ Ventures、Shanghai Bio-chip等聯合投資愛康網300萬美元;僅僅過了一年,美林證券、中經合等6家向愛康國賓加注2500萬美元戰略投資。

慈銘則在 2005年由鼎暉投資980萬;2008年B輪融資中,平安創新和天津寶鼎分別出資7785.28萬元和1557.06萬元;僅僅過了一年,天津保銀注資 和武漢慈銘總經理王再可各注資4166.67萬元和833.33萬元,深圳天圖、鼎暉投資等合計增資額達7000萬元。

號稱專攻「高端市場」的慈銘更是一馬當先,今年2月已經出現在證監會公佈的IPO申報名錄,目前是體檢行業唯一一家進入A股IPO序列的。但不斷曝出的質疑聲,使慈銘上市道路不甚明朗。投資機構們則按兵不動,最近這兩年中,鮮見體檢行業的大額融資項目。

2012年是投資比較低迷的時期,當然,在PE、VC機構眼中,也可以是一個「低谷買入」的好時機。從行業選擇上來看,那些可以隨著宏觀經濟的好轉而穩定增長的行業,是機構們願意低谷買入的首選。

那麼,凱雷為什麼選擇此時投資美年大健康?董事總經理馮軍元給出了兩條解釋:第一是體檢行業本身的發展勢頭,第二是涉及對健康的關注,使美年今後的市場範疇可以超越行業本身。

馮軍元表示,此輪凱雷的資金主要用於美年大健康中長期的業務發展。與其他衣食住行業的本質類似,醫療健康同樣是由內需驅動的消費行業。對凱雷來說,把美年帶上健康消費業的長跑道才是真正的目標。

與 醫療行業內的傳統板塊相比,健康體檢這一細分領域的演進,更加反映出人們健康觀念的改變。正略鈞策管理諮詢合夥人黃海龍告訴記者,人們長時間內提到的「醫 療」,其實是「醫」與「療」綁定,有病才會去看。而根據統計數據,人均年收入超過3000美元之後,個人對健康的消費會進入「大躍進」的時期,從治療已發 生的到預防沒有發生的疾病,健康投資整體前移。

「體驗」的概念,也從就業、入學前的規定動作和企業派發的福利,逐漸轉向個人自主選擇的預防和保健。雖然民間資本對醫療業只能有限滲入,但已撕開的口子已經為企業和個人創造了更多的選擇機會。

此 外,醫療體驗技術的標準化和完備化為體檢類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可能性。但與此同時,如黃海龍所指出的,從產品的角度來說,這意味著單個企業少有特殊化的東 西。凱鵬華盈(KPCB)中國基金主管合夥人黃瑞晉認為,在醫療行業中,健康體檢的門檻較低,使企業容易參與,成為目前競爭趨於白熱化的重要原因。

基於標準化的特徵,美年大健康、愛康國賓、慈銘、九華等健康體檢機構都採用了連鎖經營的模式,這與其他行業連鎖面臨的優勢和挑戰並無根本區別。黃瑞晉表示,美年等公司採用收購式成長,在規模做大後,能不能維持成長是關鍵問題。

即便價格戰持續,行業利益曲線已呈現遞減趨勢,黃海龍認為規範化擴張仍是健康體檢企業的必由之路。「只有通過好的體檢點的設立,逐漸實現的規模化效應,才有可能談產業鏈的延伸,從體檢走向別的健康增值服務,實現利潤增長點的變化」。

因此,資本支持成為美年大健康全國擴張和佈局的核心要素。「錢多的時候好辦事」,對於凱雷的投資,黃瑞晉評價得直白。

不過,美年大健康需要凱雷資本幫助的方面,絕不止規模擴張那麼簡單。這個年輕而分散的行業,更多地依賴於企業進行市場營銷的能力,而核心競爭力則需要特色產品、良好的品牌效益和與之而來的用戶黏度——實際上,行業內佔據主導的公立醫院也無法避免這條養成路徑。

馮軍元明確指出,凱雷會幫助美年在業務發展、產品提升、公司治理等方面的齊頭並舉。但民營體檢行業內並沒有一套完善的資質認定和監督機制,這也是資本方凱雷無法解決的一個困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340

股票投資到底如何賺錢 天南財務健康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298a9701017b1m.html

關注於企業價值提升的投資人需要勤勞與堅忍。翻起一千塊石頭,

才能發現一件寶貝,的確辛苦,但得之不易後,就不會輕易失去她。

 

股票投資到底如何賺錢

 

2012年11月20日

文 / 楊天南

 

    一夜寒風冷雨褪去樹木的葉片,地面薄雪覆蓋,光溜溜的樹幹上幾隻熟透的柿子,小紅燈籠似地高掛在無人企及的枝頭,好似當下盤桓於2000點的股市,有著隨時可能跌落的懸念。

 

    而千里之外的彩云之南,蒼山洱海、蝴蝶泉邊,全然綠綠蔥蔥春夏的溫度。坐在桌前,窗外面對當年中國遠征軍曾卓絕抗日的高黎貢山,整理即將付梓的新書。它保留了雜誌專欄的體例,按照時間的順序排列,跨越了整個金融危機。翻閱中想起一位業內朋友讀後感:從前往後讀了一遍,又從後往前讀了一遍,感慨萬千。能令有心人避免五年的人生彎路,這本書無論如何算是物有所值了。 

      

    股票投資到底是如何賺錢的?有多年股市經歷的朋友問我。

 

    股票投資的盈虧最終來源於股價波動形成的差價。所以想賺錢,終極秘訣就是「低買高賣」,不過這秘訣如同舶來的「第一不要虧損,第二記住第一條」一樣,近乎令人茫然依舊。

 

    那麼什麼導致股票價格漲跌呢?其原因大體可以分為兩類:A企業價值的變化;B市場人心的變化。A因素會醞釀較長的時間,而B因素會短期內迅速傳播。

 

    由此導出投資的兩大派別:基本面派和技術派。基本面派注重企業價值變化並以此作為投資的依據;技術派使用各種數字和圖表試圖分析人心的變化。還有一些介於兩者之間的派別,例如量化投資。 

      

   企業價值變化會有兩種結果:A1價值提升,A2價值下降。這會有很多種原因導致,但最終體現為盈利的升降。例如某股價10元/股,每股淨利1元,即PE10倍。經過若干年發展,每股淨利升為10元,如果PE依舊為10倍,股價將是100元/股,此時的獲利來源於企業的價值成長,並非什麼莊家炒作的結果,例如蘋果在過去的十年中市值從50億美元上升到7000億美元,根本原因是其產品廣受歡迎從而大大提升了公司價值。反之,企業發生虧損或破產價值歸零,股價就會大跌至于歸零。

 

    市場由千千萬萬的參與者組成,各種因素都會產生不同的心理作用,所有這些彙集起來,最終只有兩種表象:B1樂觀形成的貪婪,B2悲觀形成的恐懼。前者導致股價出現高估溢價,後者導致低估折價。

 

    股市上混的絕大多數人注重B因素,因為人們都希望能短期致富,聽消息、找內幕、坐莊跟莊等行為均屬此類。但靠B模式更多地與運氣有關,而運氣卻不在努力範圍內。      

      

   社會上很多賣炒股軟件的商家通常使用技術派的一些手法,吸引那些試圖短期快速致富的人們。但迄今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個成功的投資家承認是靠炒股軟件成功的。歷史的另一個事實是,最終成功的投資家基本上都是基本面派,即通常所言的價值投資者。一個人即便成功鑽研技術分析,所能得到的絕對回報也是相對有限的,只不過很多人可能需要很久乃至終身才能醒悟而已。

 

    投資者關注於企業價值變化,而投機者試圖揣度人心的變化。在實際中,投資與投機常有交集。純粹的投機者多以失敗告終,投機失敗的終極原因是「人心莫測」,人們通常以為這是指他人的心思猜不透,實際上貼近市場炒股的人們,往往連自己的心思在下一刻如何變化都不能把握。

 

    股市中通常的運行會有幾種形式,A1+B1是典型的牛市,盈利上升、股價飛揚,其景象如諺語所形容的「颱風中豬也能到處飛」,但絕大多數仍跑輸大市;A2+B2是典型的熊市,虧錢的故事到處流傳;A2+B1會造成即便牛市中也會有人虧錢,或爛公司在牛市中也上漲;A1+B2是企業盈利上升但大市處於熊市,即便運氣不佳卻能靠實力勝出,這也就是這個專欄在過去幾年脫穎而出的根本原因。 

   

   在週期性的變化方面,當市場由A2+B2轉化為A1+B1時,即由雙低(低盈利低估值)轉為雙高(高盈利高估值)時,就會形成著名的「戴維斯雙擊」,最近的典型例子發生在2005年的998點到2007年的6000點的熊牛轉化。

 

   總之,股市賺錢或來源於企業價值的提升,或源於成功揣測他人心思,或是二者結合。僅僅關注於人心的變化,如同守株等兔的人,即便在第一次運氣後,卻會因第二隻永遠不會出現的兔子徒老終身。關注於企業價值提升的投資人則需要勤勞與堅忍。翻起一千塊石頭,才能發現一件寶貝,的確辛苦,但得之不易後,就不會輕易失去她。

 

 

 

 

 

備忘:2012/11/20 中國銀行外匯牌價中間價: 美元629.26,港元81.17

專欄自20074月開啟至今,

上證綜指自3525點到2014點,- 42.86%

香港恆指自20520點到21363點,+4.11 %

道瓊斯自12923點到12755點,-1.30%

專欄組合從100萬元到208.9萬元,+ 108.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875

鐵血郭董反常 喊話關心員工健康

2013-02-25  TCW  
 

 

小年夜,鴻海集團舉行尾牙,這次郭台銘指定要沉寂已久的張菲當主持人。張菲一上台就引用「郭語錄」,說在鴻海工作認不認真,看小便的顏色就可以知道。「我呢!最近是清如流水,」引起現場一陣笑聲,大吃郭台銘豆腐。

隨後,郭台銘一上台,一反過去,未鞭策員工未來一年的成長目標,反而倒百般強調,「希望員工身體健康、家庭美滿。」郭台銘並非空話,不僅是員工,他還把鴻海員工的眷屬,納入到永齡健康基金會的醫療照護體系。

經歷富士康的跳樓事件,郭台銘對員工心理和生理的健康頗為重視,意識到如果員工身心出了問題,對於企業的負擔很大。

他更下令要求研究,建立百萬名員工健康管理系統的方法,研擬是否能用傳統心電圖,找到員工可能的醫療風險,防患於未然。

礙於隱私權,郭台銘的美意僅在研究階段,倒也衍生出「一兼二顧」作用。一來關心員工健康,二來說不定可發現遠距醫療商機,建立醫療雲。至少看出,過去僅專注於成長的郭董,心思變得柔軟、細膩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158

IDG合夥人眼中的好創業者:底線、賺錢、責任和健康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0142.html

我今天講的主題是「投資人眼裡的好公司」。我這裡補充一下,被VC投資的企業不一定就是好企業,而沒有被VC投資的企業也不一定是不好的企業。

「人」

投資一個公司,第一看的是人,第二看的是人,第三看的還是看人,第四看的還是看人。

第一個人是指你得是一個有商業底線的人。在商業領域,你很難講好人壞人。從一般世俗的角度來看,投資人都是壞人,你想賺錢,想不勞而獲,是壞人,創業者都是好人。我們投資人對人的判斷是這樣的:不管他是什麼人,但是他要遵守一個底線,就是所謂的商業底線,你得是一個有契約精神的人,這一點非常重要。

什麼叫做商業底線,我們同行有些大的基金在投資前,他會調查你這個人,他怎麼查呢?他會從你小學或者中學開始查,看你這個人有沒有誠信問題。比如你小學的時候,拿了旁邊一個人的橡皮,這就算了;如果中學的時候,你再拿別人的橡皮,就不能投了,因為到中學就很難再改變了。這是真事,他會僱傭專門的公司來查,當然這是相對大的投資。如果是美國的一個上市公司,說自己今年利潤兩億元,你就必須得是兩億元,在中國,你真實有個1.83個億也就拉倒了。

第二個人是指你是不是一個想做大公司和成天想賺錢的人。在中國,有兩家這樣的公司和兩個這樣的人,他們的商業模式是中國特有的,他們分別是江南春和馬云。江南春整天琢磨什麼時候能賺大錢,從滬寧線上的小天鵝廣告開始,他一直想賭一把遊戲,後來是因為賭輸沒賺到錢,最後有一天,他意識到自己要持之以恆的幹出一件事情,他最後成功了。這個例子說明,他有一個信心,這種信心不是所有人有的,如果沒有心理承受能力,他是做不成大公司的。你一定要有整天賺錢的和整天要做成大公司的心態,當然我們不能每個人都像陳天驕和馬云,但你只要這樣一種想法,你至少可以在自己的領域開創一片天地。

第三個人是「負責任的人」。第一點你必須對客戶負責任,因為客戶是你的衣食父母;第二點,你必須對股東負責任,股東是最早給你成功可能性的人;第三點,你必須對員工負責任。假如你做到了這三條,你就自動了做到第四點——對這個社會負責任。我很贊同王石2008年汶川地震時「內部員工捐款不能超過10元」的做法,你只要做到了前三條,就做到了第四條。

第四個人是指你必須是一個身心健康的人。只要你進入商業領域,就逃不出競爭的壓力,你沒有一個好身體不行,除了身體以外,你還要心理健康。我們投的公司裡面,有兩個創業者是死在任務上的,一個是胰腺癌,另外一個是腸癌。另外我還遇見過一個創業者,他有飛機的空間幽閉症,後來坐火車也不行。現在競爭壓力所引起植物神經的變化和焦慮越來越多,身心的健康也必須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人大致講的話就這四點,這些都是基礎。

「戰略」

我1994年和1995年在萬通的工作時候有一個調查,5%到7%民營企業有戰略,現在可能有30%營企業有自己的戰略。為什麼戰略比較重要,我舉一個例子,我們今天收到一個可行性報告,報導是這樣寫的:我這個產品很好,哪怕只要每個人賺一塊錢,只要有14億人中的1%的人用我的產品,那就有140萬元。這種理論貌似有道理,那反過來講為什麼有99%的人不用你的產品,因為你的產品不好。你可以這樣說,我滿足了1%高需求的人,那至少賺一千元錢。

「組織」

當你公司變大的時候,你怎麼始終保持率,怎麼使更適合的人進來,這些都要靠組織來解決。我這裡講一個成功的例子,就是攜程,攜程贏不是贏在它的商業模式,它的商業模式傻子都知道,以前至少200家企業在做類似的業務,攜程只不過是把訂房訂票做成了產業而已,攜程現在是1.4萬個人重複著昨天的工作。如果讓人整天坐在呼叫中心上面,啥事都不干,三年以後肯定要發瘋的,所以攜程做了所謂的平衡積分法管理,這是我見過的做的最好的。攜程的成功是管理的成功,不是商業模式的成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412

上海公司人的健康問題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8/2924407.html
人都知道健康是財富。但不得不說,現在更多的情況是我們為了財富而忽視健康。

雖然幾乎所有公司每年都有例行的員工體檢——這也是員工福利的基本選項——但公司人對這次體檢的重視程度往往有限,有的會因為忙而錯過,有的則是忽視那份體檢報告。

也許對很多人來說,大部分的忽視都是無意識的,因為我們未必對那些看似偏差不大的異常指標背後帶來的隱患有足夠的認識。

第一財經週刊》與中智上海經濟技術合作公司、北京外企德科人力資源服務上海有限公司一起對公司人的體檢狀況進行了調查,找尋其中各年齡段在內科、外科、心血管科、五官科以及婦科方面存在的集中問題。在這份調查中,北京外企德科的數據總量為20萬人次,來自2400家客戶公司。中智上海經濟技術合作公司的數據來源則是根據2012年中智上海僱員體檢數據統計抽樣調查的1000名公司人體檢報告。

有幾個問題已經不容忽視。例如肥胖比例的不斷上升,以及由此而來的代謝疾病逐漸年輕化、潛伏甲狀腺癌和甲狀腺瘤的甲狀腺結節已經成為了體檢中的熱門問題等等。另有一些問題目前雖然看似並不嚴重,長期忽視也可能會病變成腫瘤和癌症。

對於與大家近來關心的空氣質量問題相關的呼吸系統情況,統計中顯示出的問題並不是很多。這一方面是因為體檢中很少會檢查呼吸系統,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除非有哮喘或明顯過敏體質,一般人群不會去注意呼吸系統的問題。而根據醫保反饋的情況來看,大多數呼吸系統問題還是集中在感冒引發的咳嗽上。當然,上海本地的空氣質量並沒有嚴重到像北京等地的程度,大家只是更擔憂空氣惡化的趨勢。

不同年齡段的公司人的主要健康問題集中在哪幾個方面?年輕公司人的健康狀況有哪些新的變化趨勢?哪些小毛病可能會成為將來的健康大隱患?近年來公司人群中不斷出現的「過勞死」究竟會由哪些情況引起?以及有哪些不被常規體檢覆蓋的門類同樣應該引起重視?《第一財經週刊》邀請健康專家和關注公司人職場福利的專業人士,共同分析公司人群的健康報告,同時也為公司人提供健康建議。

A 公司人健康狀況的幾個變化趨勢

國家體育總局最近一次國民體質測驗的結果顯示,公司白領人群反映體質水平的握力、彈跳力指標都有所下降,而體重和血壓指數卻有所上升,公司人整體的體質在下降。

中國醫師協會健康管理與健康保險專委會常委、上海市健康管理研究會體檢專委會常務副主委李傑博士介紹說,體重超過正常值、血壓升高、血脂異常、脂肪肝、甲狀腺異常、頸椎骨質增生等幾個問題已經成為了年輕的職場人比較主要的常見病。

而從公司例行體檢結果的統計來看,公司人的健康問題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代謝相關疾病的逐漸年輕化,其中包括高血脂、糖尿病和高尿酸症等;隨著電腦使用的頻率的增多,頸肩腰腿痛及鼠標手的發病也呈上升趨勢。

肥胖導致血脂異常

許多人都開始擔心血脂問題的年輕化,但是首先應引起公司人重視的則是肥胖問題。北京外企德科福利外包事業部的副總監何志紅直言不諱地表示,「公司人血脂異常大部分是肥胖導致的。」

根據北京外企德科最近一次的統計,公司人的肥胖佔比達到30%至40%。而其中,男性的肥胖率更高一些,在肥胖人群中,男女比例為8:2,這可能與女性更注意瘦身有一定關係。

導致肥胖的原因其一是沒有健康的生活習慣。生活飲食不規律、運動太少、工作壓力繁重沒有時間鍛鍊、或者是參加了不適合自己當下身體狀況的體育運動都是肥胖的成因。另一個原因是與飲食有關,不愛吃蔬菜,以及外出就餐食用的油和添加劑品質不佳。「不好的油掛壁率比較高,代謝比較差,容易粘附在血管壁腸道壁上。」何志紅說。

頸椎病越來越年輕

頸椎病以前屬於老年病,不過現在在年輕人當中也開始蔓延,有些人甚至還很嚴重。何志紅介紹說,公司人現在工作、下班和休閒時間幾乎都是坐在電腦前或著低頭玩著手機、iPad等,而引發頸椎病的原因主要就是久坐不動。隨著智能電子設備的普及,兒童也開始早早地接觸這些設備,頸椎病的發病年齡可能會越來越早。

晚育給女性公司人帶來健康風險

雖然乳腺癌與遺傳相關,但李傑介紹說,實際上乳腺癌的發病原因有很多,生活方式不夠健康、環境污染、運動量減少、情緒緊張以及不適當地過多食用含有雌激素的食物都是誘發乳腺癌的因素。此外,生育年齡延後或是不生育,也可能是患乳腺癌的因素之一。

女性最佳的生育年齡在23歲至30歲之間,中智關愛通EAP總監史厚今表示,但這段時期對如今的女性公司人來說,也恰好是在職場上尋求升職和發展的「打拚」期,有一部分女性因此主動選擇了延後生育。

何志紅還提醒,女性在懷孕期間由於身體情況和各項指標都處於特殊時期,一些平時不被注意的潛在身體隱患可能會顯現出來。而晚育對於女性來說,還會使得瞭解自己身體隱性疾病的時機延後。

抑鬱症傾向嚴重

「近幾年國際上和國內的經濟形勢變化比較大,不論是跨國公司還是國內公司,都會有頻繁的組織架構調整。」史厚今說,有些不適應的人選擇重新尋找職業機會,同樣也要重新面對新的人群和崗位挑戰,這導致不少公司人的心理調節能力跟不上外部工作環境的急劇變化,矛盾就會不斷顯現出來,誘發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

失眠、抑鬱、焦慮是這類心理問題引發的常見反應,不過達到疾病程度的比例還很低,「在健康人群的安全比例內。」史厚今說。而目前公司人群體中,出現最多的一類心理疾病是抑鬱症。

抑鬱症容易導致自殺行為,但目前對公司人進行自殺干預的比例還很低。史厚今認為,是否患上抑鬱症很難靠自我判斷,但如果持續一週睡眠不好,沒有精神,對什麼事都沒有興趣,那麼建議最好去找心理醫生做一個狀況評估。

好消息是,願意接受心理諮詢的人群比例在不斷提高。根據史厚今的統計,在對公司人進行的心理諮詢中,排名第一的是婚戀問題,第二是職場中的人際關係,其次還有工作壓力、信息焦慮綜合症等心理問題。

史厚今將當下80後、90後公司人的心理壓力來源主要歸結為「關注自我,注重自我的感受,要自己開心」。對他們來說,工作不僅僅是追求一份工資,而且追求做的事有人認可,關注自我感受,希望獲得成就感。自我感受越強,也就越敏感,而職場的競爭環境會產生矛盾,引發不悅情緒。同時,初入一個新的職場環境,適應新環境和新同事時所帶來的壓力會對一些人造成心理負擔。

B 容易被常規體檢忽視的問題

胃部疾病

何志紅建議從事銷售工作,或應酬較多的公司人每年進行一次無痛胃鏡的檢查,以及肝功能檢測。

飲食習慣辛辣或常出現胃部不適現象的公司人也應該進行一次徹底的胃部檢查。胃部不適的症狀雖然感受起來差異不大,但具體的成因可分為胃潰瘍、胃出血、胃粘膜組織異常、膽汁倒流或是胃噴門口閉合不全等多種情況。如果長期忽視,可能會引起嚴重病變。

現在的體檢機構裡有無痛胃腸鏡項目的還不是很多,如果有需要,可以到一些較有資歷的三甲醫院的消化科進行檢查。但胃鏡檢查的費用較高。

甲狀腺疾病

不少公司人的體檢報告中,都會出現甲狀腺結節這一問題,如果儘早及時治療,治癒率還是相當高的。但李傑表示,如果放任不管,那麼很有可能會發生病變,從甲狀腺結節發展成甲狀腺瘤、甲狀腺癌,這兩種疾病都是致命的。

普通體檢時可能不會徹底檢查甲狀腺問題,僅靠外科醫生用手觸摸判斷,這可能會造成一些問題不能及時被發現。

呼吸系統疾病

李傑表示,肺癌是中國癌症發病率排名第二的惡性疾病。通常來說,在新裝修好的辦公室長時間工作,或者經常在有人抽煙的環境下工作的公司人需要更多關注自己呼吸系統的健康狀況。

心肌缺血

如果你的睡眠不好,注意力很難集中,遇到事情容易情緒高亢,那你有可能是心肌缺血。心肌缺血需要通過常規檢查不會查到的一些指標做判斷,所以一般人很難及時發現,公司人也常把心臟不適的原因歸咎為加班太累。

不孕症

因為不包括在常規體檢項目之內,所以很難有直觀的統計數據顯示,但近年來不孕症在公司人群中的發病率也有所提高。


C 公司人的健康隱患來源

怎麼就亞健康了

亞健康是常被人們掛在口中的詞,但卻很難界定。它是一種臨界狀態,雖然沒有明顯的疾病表現,但長期持續這種狀態容易引起身心疾病。根據此次公司人健康狀況的調查統計,公司人的亞健康主要集中在肥胖、血脂上升、脂肪肝、頸椎不適等方面。

長期處於壓力環境中,以及快速的生活節奏都可能導致亞健康狀態。如果要判斷自己是否處於亞健康,可以參考以下表現:易疲勞、失眠、質量睡眠不高、注意力不易集中、精神狀態欠佳。

什麼原因會過勞死

「過勞死」是因為工作時間過長,勞動強度過重,心理壓力太大,從而出現精疲力竭的亞健康狀態。由於積重難返,將突然引發身體潛在的疾病急性惡化,救治不及時而危及生命。「過勞死」的5種疾病依次為:冠狀動脈疾病、主動脈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腦出血。除此以外,消化系統疾病、腎衰竭、感染性疾病也會導致「過勞死」。

D 來自健康專家的建議

學會正確休息

「休息不是指睡一覺就行了,持續3至7天無工作狀態才叫休息。」何志紅說,她也建議公司人通過運動促進代謝來排汗,既能進行新陳代謝、增強體質,也能釋放壓力。

「一定要找到宣洩的方式,一定要找到放鬆的環境。」何志紅說,不論是跳舞,在書店呆上一個下午,或者與好友聊天,找到自己喜歡的方式是最重要的。

管好自己的嘴

「公司人如果暫時解決不了運動減少、壓力增加和環境污染等因素的話,那至少可以科學地管住自己的嘴。」李傑說。

降血脂的方式其實也很簡單,少吃,多攝入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就好。健康的食物應該是新鮮的,富含營養素、優質蛋白、礦物質、維生素並具備多量纖維素以助於排除脂肪和腸道毒素。切忌高脂肪和高能量。

李傑建議健康管理一定要量化。例如一天油的攝取量最好不要超過25克,脂肪的攝取量不要超過60克,而蔬菜一天至少要吃300克至500克。

不要放任小問題

李傑強調,在體檢報告中如果出現異常指標,不能憑個人斷定問題的大小,而是一定要聽醫囑,由負責任有水平的醫生來判斷你的情況究竟應該是可以先放一放,還是定期觀察,或是立即干預治療。「在醫生判斷以前都是大事。有很多腫瘤問題,開始都是因為不注意。」李傑說。

樹立正確目標

現代人壓力的增加不僅僅是由工作產生,還因為慾望太多滿足不了,導致心情不愉快。「心情因素對生理功能的影響也是很大的。」李傑說。

為避免心理壓力過大,史厚今認為首先要注意的是設定的目標是可行的,包括能力的可行和承受力的可行,不要設定一個太高的目標。「成功的理念都是有錢、地位高,那麼沒有成功的年輕人會壓力很大,迫切急於成功。」史厚今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347

從五年燒光六千萬到月營收逾三千萬元 貴婦嘗百草 連惠心跨足生技賣健康

2013-09-09  TWM  
 

 

五年前連惠心創業了,做的還是門檻不低的生技行業。沒技術、不會行銷,五年間燒光六千萬元,還一度被股東唱衰。如今,菁茵荋生物科技轉虧為盈、進軍大陸,她是如何辦到的?

撰文 顏雅娟

多數人認得連惠心,是因為其背後的政治世家,她總是打扮得光鮮亮麗,貴婦名媛、藝術家是外界給她貼的標籤,但外人鮮少了解的是,從小體弱多病的連惠心,在母親苦熬的一碗碗中藥下長大,埋下她日後創業的契機。

台北市敦化北路上,無隔間的辦公室,桌前堆滿了公司產品,連惠心一開口就是事業經營,這五年來,每位遇到連惠心的人,都逃不過她推銷自家產品,從知名媒體人陳文茜、到微風少奶奶孫芸芸,都拗不過連惠心的要求,一試成主顧。就連業務員外出發送試用品,連惠心也是跑第一個,一發就是數百份。

這些經驗,完全顛覆外界對連惠心的印象。問她為什麼如此拚命?連惠心從她九歲的故事說起。

母親苦熬的一碗碗中藥

埋下創業種子

自幼,連惠心身體就不好,九歲那年,醫生這麼對她說:「你的腸子根本不會動!」醫生一番話,對九歲的她來說,似懂非懂,卻讓中藥從此闖進了她的生活。連惠心與一般小孩最大的不同是,她有一位台大植物病蟲害學系、美國康乃迪克大學生化碩士的媽媽連方瑀,一碗又一碗出自母親苦熬的中藥,成了連惠心兒時最深刻的記憶。

「吃中藥,都是煮一大鍋黑黑的湯,又苦,效果又慢!」連惠心與一般孩子沒兩樣,也怕吃苦,卻又不敢違背母親的苦心。「其實,吃中藥不一定要如此。」當二○○七年底,台灣掀起有機風潮,有機食品的商店如雨後春筍冒出,連惠心要創業時,就想起了這段過去。「其實我們一開始,是想自己做一個『有機農場』。」說話的是連惠心相識十餘年的老友,菁茵荋總經理曾心怡。創業前,她曾在金融界做到協理職階,有著穩定的收入,卻因厭倦融資圈不斷跳槽的生態,決定加入連惠心的創業行列。

但她們把創業想得太簡單,兩位嬌貴的女子,遠赴花蓮找農地,還沒踏出創業第一步,就先踢了大鐵板。「光要養出無汙染的健康土地,就要花整整四年時間,更別說水源、種子等等。」連惠心苦笑,研究才知道太困難,有機農場的進入門檻太高,她們有資金、有管理能力,卻缺乏技術,這倒讓連惠心想起一位老朋友——美國加州Wellcare Pharmaceuticals藥廠專家葉牧耕。

葉牧耕是連惠心當年在美國念書就認識的朋友,離開藥廠的他,自己默默從事研究工作,正好連惠心的團隊缺少一位技術人才,找齊了核心鐵三角,○八年五月,菁茵荋生物科技正式成立。

看準多數人對保健食品的迷思,菁茵荋一開始就把目標放在「禮品市場」,鎖定金字塔頂端客群,第一款產品就主打一盒兩千多元的藻苓膏,但創業之路總是崎嶇難行,「產品推出時,正好遇到金融海嘯,有誰要送禮?業績咻地一下子全部掉下來!」栽了個大跟頭。

產品定位錯誤、加上完全沒有市場行銷經驗,創業第一年,菁茵荋就大賠近千萬元。「我們就是try and error,說出來也不怕你笑,那時連Logo要怎麼畫、包裝要怎麼包都不懂。」一二年八月,菁茵荋幾乎燒光了所有錢,曾心怡走進辦公室,低聲向連惠心建議:「我們已經燒了五千多萬元,是不是該考慮收起來了?」那是創業四年多來,曾心怡第一次萌生放棄的念頭。

沒想到,連惠心沒有半點猶豫,就曾心怡再堅持下去,即使多數人都不看好,連股東也覺得菁茵荋要經營品牌是條不歸路,連惠心卻沒想過放棄,她甚至自嘲:「如果(菁莫荋)失敗,我才是最大苦主啊!」菁茵荋又一口氣增資了五十萬美元(約一五○○萬新台幣),她們決定背水一戰。

到府服務

收服顧客業績倍增

連惠心與曾心怡決定改變銷售策略,他們不再只是透過網路、門市銷售產品,等客戶上門,他們要更積極找客戶,直接讓業務員到顧客家中,用自行研發的輕便型檢測設備免費為顧客身體檢查,搭配諮詢服務,沒想到這項到府的服務,意外大受好評,不只讓菁茵荋守住老主顧,還創造了新需求,讓菁茵荋業績三級跳。

另一方面,曾心怡也著手調整產品方向,從高階禮品市場轉往普羅大眾的保健食品。今年一月,菁茵荋財務報表首次從赤字轉成黑字,雖然只有少少的三十八萬元的獲利,卻足夠讓連惠心與曾心怡開心個老半天了。

今年為了拓展通路,菁茵荋做了一個更大的改變:走進電視購物。拓展通路快速拉高營收,光是今年七月,電視購物銷售營收就超過三千萬元,一舉超越去年整年業績。

同時,菁茵荋也默默布局大陸市場,目前已有四十一個銷售據點,預估兩年後將擴增至一百個據點,「過去據點多設在二、三級城市,但今年底,菁茵荋確定正式進軍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曾心怡的豪氣,已不可同日而語。

儘管菁茵荋開始闖出規模,但問起未來藍圖,連惠心還是那句話:「保健食品是良心事業,就希望讓每個人都健康,吃中藥也能吃得好吃。」在她心裡,讓當年那個忍著苦也得把中藥吞下肚的小女孩,一解愁眉,才是連惠心創業的初衷。

菁茵荋生物科技

成立時間:2008年5月負責人:孔繁曦(專業經理人,負責財務管控)

資本額:1500萬元

主要業務:草本及生物性保健食品

近三年營收:

6200萬元、3100萬元、1200萬元(台灣市場量約為總營業額的20~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1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