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为了童年酱油拌饭 他决心让“鱼跃”百年

http://www.zjscdb.com/detail.php?newsid=63014

 刚走进鱼跃食品有限公司,你不会把这里与一个酱油厂房联系起来,这只是普通的民房,干净整洁,完全没有脏、乱、差的感觉,更不用说有着75年历史的老的酿造厂。
记忆:童年浓浓香香的酱油拌饭
  记者问鱼跃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旭东,为什么会接手濒临破产的企业。他问记者,在您小的时候是否记得外婆给你吃过的酱油拌饭呢?浓浓的、香香 的,酱油拌饭一口两口便吃得饱饱的。这也勾起了记者儿时的回忆,的确在80年代经济条件下,生活水平大不如眼前,只要能吃饱便是知足,更不用提生活品质, 而那时紧缺的食品供应,也只能通过那口香浓的酱油拌饭渡过,陈旭东带着童年那一点点的怀念,坚持将鱼跃食品有限公司推进百年企业。
原来鱼跃食品有限公司有着他辉煌的一段历史,1936年在丽水西园庙弄10号创建公孚化工厂,当时的产品为酱油、酒类和酱菜等系列,以“三钟牌”命 名,1948年更名为“祥兴化工厂”,将发酵产品“三钟”更名为“鱼跃”牌。当时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祥兴化工厂合并和酱油厂、李茂春酱油厂、洪孚作 坊成立公私合营丽水化工厂。
从1936年至2006年,这家企业从原来的化工产品为主而转变为以酿造食品为主,企业也成为丽水市酱造厂。经历70余年的沧桑,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 济面前,丽水酱油厂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接近破产,当时大型企业投身房地产业和其他实业,无人会想到这样一个经济效应极差的食品行业。因此,在2006年 丽水市人民政府对企业进行改制,正当年轻的陈旭东接下了这家有着让他怀念的企业。
困境:新老交锋与市场压力
  接手之初,留给陈旭东的有太多太多的困难,技术不成熟,原有的酿造技术只保存在元老的手中,只凭借个人的经验,将技术传递下来,这样无法达到技术的标准和统一。而且技术人员一旦离去,技术也被带走,这样企业的核心技术无法长久和稳定的得到保证。
原有的国有企业机制下,铁饭碗的模式束缚企业的发展,也无法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才更为缺乏,要使企业冲破创新难上加难。
更为困难的是原来的股东与陈旭东思想的矛盾和冲突。老的管理者对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和新的营销模式难以适应,不但难以接受甚至是阻碍陈旭东的改革。在股东会议中,革新的管理模式和开拓性的市场营销计划都难以通过。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很难走上正轨。
市场的压力更大,在陈旭东看来作为传统产品进入商场超市是件很容易被消费者接受的事情,可是让他没有预见到进入商场超市更为艰难,门槛太高,成本太大,作为转型的企业来说,负担不起这样的费用,进入商场超市的计划也被搁置。
突围:企业改组与体验营销
  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惟有突出重围打破固有的思想,拼死一搏才能挽救企业。于是,陈旭东对企业结构进行改组,原来有5个股东,但其中两位股东 对眼前的压力无法承受,提出了退股的要求。对人员结构也进行调整,在留下主要生产管理者和技术人员,企业员工也从原来的78人裁员到32人,以达到提升企 业效益的目的。
同时,加大企业的宣传。为体现鱼跃纯真有机的酱料,他邀请老年大学的老年长辈们到公司进行消费体验,现场解说制作工艺,制作流程。而且他还做了大胆尝 试,在市区内大量派送品尝,让消费者先品尝,再消费。对自己产品相当放心的他,相信只要品尝过鱼跃的酱料,都能体会这是最可口最放心的。在这样大规模的突 围行动下,的确产生了效果,原本流失的客户回来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客户。
坚持:为10万客户做好调味品
  “要把1936年创办企业,坚持发扬企业精神,把企业带到2036年之后……”陈旭东带领整个团队的企业战略是:“不求百强,但求百年”,这 句话深深地烙在他的心中,不求与大企业抗衡,只做最让消费者放心的酱油,原本是中低层次调味料,目标是提升为高层次的调味料。保质保量,不以量取胜而是以 产品本质为核心,有10万的客户群体,只为他们提供放心的酱料。
因此陈旭东自己研究酱料的制作过程,一个大夏天就在酱油厂里泡着,丽水的夏天可谓难熬,可一股勇争最优食品的骨气支撑着他,他认真地记录下酿造的程 序,原料配比的最佳指标,而且准确计算出酿造的最佳时间。泡在酿造室里的陈旭东,把这些坛坛缸缸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百般呵护着。
创新:做丽水茅台与柑橘果醋
  经历企业的兴衰起伏,陈旭东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在重振企业品牌的同时,更注重产品的科技创新工作。近年来,丽水鱼跃酿造食品 有限公司先后与丽水学院、浙江大学、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合作,用最先进的技术来支撑企业未来的发展。通过与院校的合作,先后研发了“绿谷琼液酒”、 “母子酱油”、“鱼跃糯米酒”和 “大米纯粮酿造食醋澄清工艺”等新产品和新技术。龙其是公司推出的“鱼跃”牌绿谷琼液白酒,被丽水市委、市政府指定为接待用酒,而且被消费者们称为“丽水 茅台”,得到广大消费者的一致认可。
丽水地区盛产柑橘,作为特色产业在市场上获得好评,但是柑橘产业只做水果销售,市场容量有限。为此,2009年鱼跃承担了“桔子酿造果醋新技术研 究”,并顺利通过科技成果鉴定,2011年又承担了丽水市招投标项目 “桔子果醋新产品产业化开发”,目前正紧张有序的实施中。记者品尝了新产品橘子果醋,酸味一样保证,而且口感更好。这项技术一是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又为 橘农增加了收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2009年,“鱼跃”设立自己的门市店,在丽水总共有5家,但陈旭东发现传统的门市装修已达不到市场的需求,于是对各大门市店进行了重新装修。当记者 走进新的门市时,不会觉得这是一家酱油调味店,高档的装修,崭新的柜台,店里原本的大缸的酱油坛子不见了,使用吸管将酱油等调味料直接吸附到酱油瓶里,抽 取多少量,都由电子系统自动控制,只要按照电脑显示器上显示数额付款即可,这既方便客户,又保证产品的安全卫生。
一直坚持有机食品的鱼跃,已经走出发展的困境,并不断地创新突破,如果中国有更多这样负责的食品企业的崛起,中国的食品健康发展才有希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53

海天醬油與珠江橋衝刺IPO 調味品行業迎來上市潮

http://www.21cbh.com/HTML/2012-2-3/4ONDE4XzM5OTA4OA.html

調味品企業登陸資本市場的熱情持續發酵。證監會2月1日首次公佈了截至1月31日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報企業的基本情況,海天、珠江橋兩大廣東調味品企業赫然出現在名單上,兩者均已在落實反饋意見進程中。而就在一個月前,加加食品成功登陸A股,成為醬油第一股。

謀劃數年一朝發力

證 監會公佈的信息顯示,海天選擇在上交所上市,珠江橋則選擇深交所。「早在2003年海天就有在證券報做廣告,這已是海天為上市鋪路的強烈信號,」廣州名道 營銷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資深調味品業營銷專家陳小龍告訴南都記者,作為全球產能最大的調味品企業,海天去年銷售額近70億。而外界能瞭解的海天上市進程 的是去年3月其官方網站發佈了「首次申請上市環保核查信息公開告示」,公告顯示海天擬申請A股上市,成功上市後募集資金投向「海天高明150萬噸醬油調味 品擴建項目」。

行業出口量最大的珠江橋也從數年前謀劃上市。其所屬的廣東省最大的外貿集團企業廣新外貿將珠江橋作為力推上市對象。

2008年珠江橋改制設立廣東珠江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上市鋪路。為避免廣新集團旗下主營業務同樣是調味品的星湖科技與珠江橋同業競爭,2010年7月,星湖科技與珠江橋全體股東簽訂「珠江橋增資擴股協議」及《商標轉讓協議》,停止醬油、復合調味料的生產。

調味品正借助資本市場升級

海 天、珠江橋對資本市場的渴望並非個案,這種慾望背後有著深厚的行業競爭因素。「一方面調味品企業上市進程在加快,去年佳隆、梅花味精、加加食品先後上市, 另一方面中糧等巨頭介入加劇了行業競爭。一些大廠家甚至用低於市場價的促銷手段擠壓區域品牌,規模在5000萬至1億的廠家日子都不好過,」陳小龍認 為,2012年行業將迎來真正的洗牌。

在此背景下,借資本市場的力量升級已勢在必行。中國調味品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白燕表示,越來越多的大型調味品企業通過引入資本、股權融資、上市等多種方式募集發展資金,如已經上市的恆順、佳隆和正在籌備上市的眾多品牌企業,充分利用資本市場進行資本結構的升級。

「上市是調味品行業鐵定的發展趨勢,」陳小龍認為,要上市企業投入幾百萬甚至過千萬費用,所以很多企業雖然也渴望但並非都具備上市條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56

佛山工業鹽入侵醬油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6-01/100396231_all.html

廣東省媒體一則「高明某調味企業用760噸工業鹽水生產醬油萬箱」的報導,近日再度挑動全國公眾敏感的食品安全神經。

  衝擊不僅於此。5月24日,該企業名稱被曝出——佛山市高明威極調味食品有限公司(下稱佛山威極廠)。其廠名中「威極」兩字,與知名調味品企業佛山市海天調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天公司)生產的威極牌醬油重名,引發外界對兩者關聯性的各種猜疑。

  此前一週的5月15日,海天公司剛剛通過證監會的新股上市審核。事件曝光後,海天公司緊急召開新聞發佈會,稱與佛山威極廠無任何關聯。

  財新記者調查發現,海天公司的聲明疑點重重。兩家企業所在的楊和鎮,有多人稱佛山威極廠為海天公司的貼牌生產商。對此,海天公司一再否認。

  工業鹽又稱工業用氯化鈉,在化學工業領域有廣泛用途,但因其純度不足以及可能含有重金屬、亞硝酸鈉等物質,被中國和其他多數國家嚴格禁止在食品 中使用。雖然短期低劑量攝入上述物質並無生命危險,但可能增加致癌風險。近十幾年來,工業鹽一再被不法者違規使用於食品,可謂「作惡多端」。

  財新記者調查顯示,此次涉事的佛山威極廠,在十年前曾使用工業鹽被工商部門處罰。其添加工業鹽手段也頗為「高明」,已達到讓質檢部門在末端檢測難以檢出的地步。

海天疑雲

  5月28日,海天公司品牌總監張欣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涉案的佛山威極廠雖與海天公司的一款醬油產品同名,「但我們與這個廠沒有任何業務往來、經濟往來,在此事爆發前,我們不知道還存在這樣一家公司」。

  張欣稱,海天公司正處於上市的關鍵時期,這次事件造成的影響,是公司遇到的最大一次危機。在醬油事件發酵的最初幾天,許多超市都將威極醬油下架,下一步海天公司可能採取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

  儘管海天公司與佛山市高明區政府雙雙對外稱,兩家公司並無關聯,但網絡上質疑聲仍此起彼伏。財新記者的實地調查,也發現多個疑點。

  佛山威極廠一名工人私下告訴財新記者,他們企業「就是給海天(公司)供醬油的」,海天公司的部分威極醬油,由該廠生產並貼上威極商標。不僅如此,據其透露,佛山威極廠還為當地另一醬油品牌生產貼牌醬油。

  上述工人說法並非孤證。該廠附近一位飯店老闆稱,佛山威極廠為海天公司生產貼牌醬油,這在當地是公開的秘密。他自稱,飯店所用醬油,均來自佛山威極廠。

  對兩家企業之間的關係,數位楊和鎮居民的說法,與飯店老闆大致相仿。財新記者還走訪了企業周邊的幾個村落,多位當地村民也持同樣說法。

  多家媒體的報導顯示,在5月23、24兩日,當記者們扮成消費者致電佛山威極廠時,其接線人員聲稱他們就是海天公司部分醬油的生產商。

  對上述種種可疑情形,5月28日,張欣予以斷然否認。她表示,這些說法再傳下去,就是造謠了,海天公司將追究其法律責任。她將佛山威極廠的同名行為形容為「傍名牌」,認為該廠出了事一度也想往海天公司身上賴。她還建議記者查清佛山威極廠的後台支持者。

  張欣再三表示,事發之前,海天公司方面從未聽說過佛山威極廠。但財新記者在現場發現,後者與海天公司設於高明區的生產廠區,直線距離僅兩公里左右。佛山威極廠1998年成立,海天公司高明廠區2005年籌建,2008年建成,兩者近距離共存已至少四年。

  更讓人生疑的是,2008年7月9日廣東省委機關報《南方日報》,曾刊發一篇題為《高明欲做強綠色食品生產供應基地》的文章,海天公司和佛山威極廠相關負責人同時出現在該文中。佛山威極廠何姓負責人在該文中明確表示願為海天公司貼牌。原文如下:

  「海天作為一家大型企業,有些小的生產環節可能兼顧不來,這可以外包給像威極公司等周邊的一些中小企業去做。海天負責技術指導,中小企業供應給海天再貼牌銷售,從而實現雙贏。」

  對《南方日報》的這篇文章,張欣回應稱,海天方面從來沒有看到過這篇報導,也不知道這篇報導的存在。

工業鹽慣犯

  種種證據顯示,佛山威極廠是一個使用工業鹽生產調味品的「慣犯」。

  工商資料顯示,佛山威極廠註冊資本476萬元,法定代表人梁榮昭,經營範圍為釀造醬油、食醋等。日前,佛山威極廠大門緊閉,但擴建廠房的基建工作,還在繼續。

  佛山市高明區質檢局局長任偉青告訴財新記者,媒體最初報導的「760噸工業鹽水」數字有誤,該局最終確認的工業鹽水為26噸。該批工業鹽水於2012年3月30日勾兌,次日被工商、質檢部門執法人員查處。

  當地政府對外通報稱,部分鹽水已生產草菇老抽成品90箱,65箱出廠銷往陽江市場,庫存25箱。其餘庫存約2000箱醬油成品也已被封存起來,等候檢驗。目前政府相關部門已責令佛山威極廠召回65箱問題醬油,但回收的具體數目目前尚不清楚。

  在接受廣東當地媒體《新快報》的採訪時,佛山威極廠負責人之一陳裕華顯得無辜,稱該次使用工業鹽是第一次,廠方也很慎重;是工業鹽經銷商將鹽拉至廠門口,廠裡看其價格便宜就買下來;批量生產前,廠裡作過試驗,所生產醬油對人體無害。

  財新記者在楊和鎮找到一位2011年春天在佛山威極廠工作過的工人。該工人告訴財新記者,工人們從來不吃自己醬油廠生產的醬油,原因就是廠裡使用的不是食用鹽而是工業鹽。該工人還說,他在該廠工作時,多次親手將工業鹽加入發酵池中。

  當地工商部門也揭穿了陳裕華的謊言。該部門向當地多家媒體爆料稱,早在2003年10月中旬的時候,工商部門就接到舉報,稱疑似有人在佛山威極 廠門前卸載非合法來源的粗鹽。工商部門趕赴現場發現,這批無合法來源的粗鹽共計10噸,其中一包粗鹽包裝袋上標識有「工業用鹽(嚴禁食用)」字樣。

一再作惡

  佛山威極廠用工業鹽生產醬油,僅是十幾年來工業鹽頂替食用鹽進入食品領域的一個新案例。隨便檢索新聞可發現,十多年來,為節約成本,各地不法個體戶、黑作坊使用工業鹽生產醬油、食醋及鹹菜、鹹蛋等案例,不勝枚舉。

  2012年1月,1.4萬噸農藥廢渣鹽流向餐桌事件,被暴露在公眾面前。1月9日、13日,安徽省阜陽市潁泉區法院刑庭先後進行了兩次公開庭 審,受審的三名被告人,被檢方起訴將工業鹽冒充食鹽販賣。此案最終讓農藥廢渣鹽事件浮出水面,被銷售的工業鹽中還被檢出農藥「草甘膦」。

  工業鹽代替食用鹽進入食品領域,其經濟邏輯非常簡單——成倍的價差。財新記者從廣東鹽業官網瞭解到,目前正規精製食鹽的價格高達每噸1000元左右,而工業鹽的價格每噸不到500元。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認為,工業鹽進入食品近年有一個趨勢,同其他食品摻假一樣,摻入手法越來越高明,越來越難以發現,幾乎到了專業作案的水平。

  朱毅的說法為財新記者的採訪所印證。本次佛山威極廠於2012年3月31日被現場查獲工業鹽水後,當地質檢部門至少三次將其產品送往化驗室,但 前兩次的化驗結果竟是產品沒有問題。高明區質檢局局長任偉青分析稱,之所以兩次化驗找不出問題,可能是工業鹽水只佔了醬油原料的一部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05

硅谷創業者生存不易 免不了打打醬油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6/1791533.html

的時候,在參加那些創業者扎堆的講座和活動的時候,我經常會覺得不太自然。正式開場前,主持人(通常是科技博客或知名英文 商業雜誌的主筆)都會先問一句:「現場哪些人是創業者?」手齊刷刷地舉起了一多半。然後再問:「哪些人是準備馬上要創業的?」剩下的一少半也稀稀拉拉地舉 起來了。然後主持人從來都故作驚詫地再追一句:「那沒舉過手的是怎麼回事?你們就是來吃比薩餅的?」底下哄笑。

每當這時候,我就心裡苦笑著說:好吧,沒錯,我跟您同行,都是來吃比薩餅的,可我還交了10刀的門票錢呢。

好吧,其實我只是想說,這樣圍繞創業的講座和沙龍每天在硅谷差不多要有四五場—無論是在舊金山、帕洛阿圖、山景城還是聖克拉拉,而且每場都100人以上爆滿,他們都不是光來吃比薩餅的。所以你想想,整個硅谷會聚集著多少靠譜的不靠譜的,融到資和沒融到資的創業者呢。

這讓我想起了300多英里之外的另一個神奇的地方—好萊塢。據說好萊塢演員工會的5萬多會員裡只有1/10真正能以演藝為生,更多好萊塢演員蝸居在 小公寓裡,開著舊車,兼職房地產經紀或加油站服務生,一次次地被經紀公司和製作人拒絕面試。其實,硅谷的這些創業者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不是每個人都是 Google和Facebook的早期員工,他們白天躊躇滿志地參加各種Jump Startup Day(一種至少10家創業公司面對風投或天使投資的現場演示競賽),與各種潛在的投資者約見斡旋,擠在車庫或studio裡畫產品草圖扒代碼,晚上和半 夜恐怕還得接一些外包的代碼零工掙錢貼補日常賬單開銷。至少我認識的一兩個創業者,他們就是這麼跟我說的。

還有更多場合你能感受到這種幾乎陷入瘋狂的創業氣氛。我只在這邊有中國科技社團背景的活動上做過兩三次主題演講和論壇主持人的角色,每次下來都會有 那種滿眼放著光的創業者迎上來。上次遇到一個創業者向我介紹他的一個社交產品,他慷慨激昂地說:「我們會打敗Facebook,會打敗Google,會打 敗Twitter!」 我聽得有點暈,只好問他:「那這三個好像不太一樣的東西里面,您到底是要打敗哪一個?」

上週的活動結束後,也有一個印裔創業者衝過來給我演示他的產品。我被他的一句話吸引住了:這個產品能改變傳統媒體人的工作方式。於是我和他找了一個 安靜的角落看他從頭到尾演示了這個產品,最後我終於明白了,這個產品是一個基於Android手機的短信轉換應用—也就是說它能把一條超過短信字數限制的 文本轉換成特定的格式,通過短信通道再發出去。所謂改變傳統媒體的工作方式是指:我能用短信發一篇稿子。

我沒有任何奚落的意味。創業者彼此發生的互助仍然讓人覺得這是一種健康的商業文化。創業科技博客社區Startup Grind每個月都會組織一兩場邀請近期成功的創業者參加的爐邊談話(fireside talk)。但在每次的正式爐邊對話前,組織者一定會邀請幾個近期正埋頭研發產品的創業者登台演示他們的產品模型,然後讓台下坐著的其他創業者為他們的產 品、營銷和設計提出改善意見。

上次我參加的Startup Grind的活動邀請了目前最火熱的圖片分享應用Pinterest的創始人Ben Silbermann。在正式的訪談前,組織者邀請了一家剛剛上線的創業公司Purple Menu的創始人。這是一個旨在分享美食的交易市場,它的界面設計很考究,但產品細節有點粗糙。演示結束後,台下的其它創業者從產品模型、推廣手段和盈利 突破各個方面提出了各種建議,甚至公開幫創始人介紹推廣渠道。在我這個旁觀者看來,這還是很讓我感動的。至少創業者不會顧忌,當他把自己一個不成熟的產品 模型公之於眾的時候,會有人在私下裡抄襲或使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28

黑心醬油毒害全台 夜市、小吃、餐館幾近全淪陷 政府管理無力 全民深陷美味危機

2013-05-20  TWM
 
 

 

上班族的一天,從早餐店的速食、中午的便當,到晚上夜市的排隊美食,樣樣都令人垂涎。但根據研究,吃下這些美食,恐怕讓人一天之內就吃下十幾種的食品添加物,在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形態中,健康也悄悄亮起紅燈……。

撰文‧編輯部 攝影.攝影組每天早上,前往公司的路上,上班族Hank奔到早餐店,隨手從架上拿著早已做好的火腿三明治和一瓶優酪乳,付完帳匆匆趕著上班。中午的午餐會報,則一面聽簡報,一面攤開行政助理團訂的便當。一打開,炸雞排、醃黃蘿蔔、豆腐再配上翠綠的炒大陸妹和少許的酸菜,香味撲鼻而來,讓他忘了惱人的公事,三兩下就一掃而空。

到了晚上,和女朋友相約逛街吃消夜的Hank,走進夜市,滿坑滿谷的攤販,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不但賣相極佳,而且俗擱大碗。小兩口先吃了一串烤蝦,再排隊買了一份大腸包小腸,看著鄰攤賣著用各式水果串成的糖葫蘆,忍不住也吃了一串。接著,各自點了一杯最愛的青蛙下蛋。最後要離開了,望見攤位上每個只賣十元的麵包,二話不說買下好幾個,準備隔天當早餐。

只是,忙了一整天,吃了一整天回到家後,Hank總是覺得口乾舌燥,還常常會有心悸想吐的現象。他不懂的是,三餐按時、足量的吃,卻為何一天比一天容易累?

吃太多﹁非食物﹂

上班族一天可能吞下多種食品添加物這是一般上班族最真實的寫照。你的一天當中,吃的、喝的,是否也和Hank大同小異呢?如果是,那麼請小心!你恐怕已不知不覺吃下一、二十種食品添加物。對食物和病理學有專精的長庚醫院林口醫學中心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就提出警告,口乾舌燥、易累、提不起勁,以及心悸想吐,可能無法全歸咎於工作壓力太重,而是吃下了太多的「非食物」!

我們來解構一下一般上班族一天默默吞下的人工添加物。以Hank為例,他一早拿的火腿三明治,其中的美乃滋可能含了乳化劑、抗氧化劑、食品改良劑;火腿則有添加亞硝酸鹽來保色、防腐;而優酪乳則不排除加了去除酸味的香精和甜味劑。

中午的便當也是化學添加物的大本營。雞排用以蘇打粉為主成分的嫩精,讓肉質鬆軟保水,早已是業界公開的祕密;炒大陸妹加點小蘇打粉讓顏色翠綠,也是自助餐料理的常態;至於豆腐和酸菜、醃黃蘿蔔,則有以下的可能:豆腐添加過氧化氫來漂白、酸菜為吃起來口感、味道更好,而用了品質改良劑、結著劑和調味劑;鮮黃的醃黃蘿蔔則靠黃色四號色素加持。

夜市更令人擔心,讓烤蝦脆感十足的硼砂、大腸包小腸保色的﹁聖品﹂亞硝酸鹽、糖葫蘆裡的色素、甘精和糖精,青蛙下蛋中的己二烯酸(防腐劑)……。算一算,一天之內,你我都暴露在十多種人工添加物的高風險中。

獨家揭露

夜市現危機,多項國民美食驗出違標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為了進一步查證,《今周刊》在四月二十九、三十日兩天,於台北士林夜市、台中逢甲夜市及高雄瑞豐夜市全台三大夜市,採買了二十二件台灣人最愛吃的夜市美食,如大腸包小腸、涼圓、雞排、青蛙下蛋、臭豆腐等,還透過餐飲業者前往台中專賣食材、雜貨的建國市場,購買一般自助餐店、攤販、餐廳最常使用的廉價醬油、滷肉用的爌肉精、鹼粉、嫩精等,送往包括消基會及衛生署也委託送驗的SGS︵台灣檢驗科技公司︶檢驗,為我們日常生活的「添加物」風險,一探究竟。

而五月九日報告出爐,則有驚人的發現!其中送驗的食品中,餐館和攤販常用的醬油和夜市販售涼圓檢出了有超標使用人工添加物,甚至違法使用已禁用的化學物。

醬油方面,分別檢驗出「甲基咪唑」及「單氯丙二醇」等兩種化學物。「甲基咪唑」的化學名稱為4-MEI,為焦糖色素的成分之一,可使食品顏色呈黃棕色澤,曾在可樂被驗出。參與《今周刊》這次「為國民美食把關」行動,有毒物專家之稱的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說:「這是很強的致癌物質,在夜市裡用來醃漬或製作滷汁,會使得致癌物質存在於食物中。」由此可知,《今周刊》送驗的醬油為化學合成醬油,廠商為求快速製成及價廉,因此添加焦糖色素,讓顏色漂亮。

至於「單氯丙二醇」則是化學醬油製作過程中產生的化合物,在衛生署的法規規定,不得超出○.四ppm,此次驗出○.八六八ppm。而衛生署二○○九年所公布的研究資料就指出,﹁單氯丙二醇」被視為具基因毒性的致癌物質。「我們的衛生署法規相對寬鬆,這是很強的基因毒性的化合物,在動物實驗中,我們發現這種毒物會攻擊動物的基因,產生細胞突變,這就是造成癌症細胞的開始。」吳家誠語重心長的表示,在歐洲曾經有名牌醬油被檢驗出含有單氯丙二醇成分,被要求全面下架。林杰樑指出,WHO認定這是極可能致癌物質,超過一ppm就會增加罹患乳癌、腎上腺癌的風險,並對男性生育能力產生影響。

一檢出在市面上廣為流傳的醬油竟有違規添加物,《今周刊》立即組成了調查小組針對貨源及流通範圍,兵分多路追查其對台灣人的影響層面。首先,我們從醬油罐身所登載的製造廠商地址和電話,試圖從製造源頭查起。結果發現這名為「雙鶴」的醬油製造商,○五年設立登記為「雙鶴食品」,但其在經濟部商業司和網路上工商黃頁所登錄的地點,卻分別位於新北市三重和五股,而直到○八年,又在商業司撤銷雙鶴登記改為「一江食品」,但一江在商業司及財政部所揭露的地址,分別在新北市新莊區和桃園縣平鎮市,不過仍以﹁雙鶴﹂為品牌。

為了一解何以該廠商會有「一廠四窟」的疑惑,本刊調查小組立即循線就近前往新莊、三重勘查,竟發現這兩個登記地都位於一般民宅中,完全不像生產基地,其中我們詢問了緊鄰新莊據點的鐵工廠,鄰居則表示,該公司早在一、兩年前搬遷。

吃多少下肚?

每月有上萬罐「問題醬油」被誤食由於疑竇越來越大,我們直接去電一江食品,業者則表示新莊僅為發票地址,五股才是工廠基地,於是《今周刊》調查小組直接前往該據點直擊,並佯裝攤商探詢,果然目擊昏暗、雜亂的工廠內,正有成批成批的醬油準備出貨。而從該廠商提供的型錄,我們得知其製造的品項高達五十多種,足見其影響層面比我們想像中的大。

但真正令人擔心的是,在閒談之際,業者表示「雙鶴牌」醬油鋪貨地點早已遍及全台,還依客戶需求分等級販售,從每罐(五公升裝)八十元至一、二百元都有,甚至還幫迪化街通路商代工,以「台農醬油」貼牌對外販售。而這種每罐一百元左右的低價醬油,約莫僅僅一般醬油的五分之一價。

為了全面了解究竟「問題醬油」已被多少人吃下肚?《今周刊》進行第二層次的追查。我們先是透過一江食品所提供的台中銷貨據點,直接前往台中的大盤購買,該經銷商表示,大台中地區大盤直接配銷的據點就有一百多點,另外還有幾十家中盤以及建國、南屯等傳統市場也銷售「雙鶴」醬油。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台中,包括一中、逢甲、東海等知名夜市許多攤商都使用該醬油,就連火鍋店也是愛用者。「龍井有一家雞排攤還一周叫貨四十箱(一百六十罐)呢!」「我們一個禮拜在台中就要出貨五百箱(二千罐)!」若由此推估,全台恐怕每月有上萬罐「問題醬油」被外食族誤食了。

而諷刺的是,當我們再度回到迪化街醬油商店,某店老闆娘介紹了數種價位在一百五十元左右的產品,而當記者探詢更低價的醬油時,只見老闆娘表情尷尬,而坐在一旁的老闆不悅地說:「你要便宜的醬油,都有添加化學藥劑,吃多了都要洗腎的,我們不會賣這種東西!」事實上,同一條街上,就有人販賣老闆口中吃了會導致洗腎的醬油。

對此吳家誠建議,民眾若要避免買到化學醬油,或是化學醬油混合釀造醬油,最好選擇CNS標章,以及釀造公會的認證標章,醬油上要標明純釀造,才稍可安心些。

標示不清

標示﹁澱粉﹂ 實際用料為何難界定而衛生署日前發布查驗出的「工業修飾澱粉」被違規使用在食品的事件,其實《今周刊》也在官方消息發布之前,檢查出問題食品。我們將在南部購買的涼圓送驗,就檢驗出含有「順丁烯二酸」化合物,這是屬於工業用的「修飾澱粉」才會有的致癌成分。修飾澱粉使用廣泛,包括麵包、甜點、麵條等等,只要與澱粉相關的加工食品,都可能加入,好讓食物吃起來Q彈軟嫩,且不容易腐敗與硬化。

修飾澱粉在全世界有六○%是工業用途,一○%用於飼料,約三成屬於可食用,加上任何化工行都能方便取得,因此很容易被濫用。記者嘗試到台北市天水路的化工行購買「修飾澱粉」,一罐五百公克,新台幣二五○元,上面標示為「α澱粉」。「很多廠商在標示上,會直接寫『澱粉』,讓人搞不清楚,因此民眾在選用的時候要非常小心。」吳家誠說。

對於此次的化驗結果,衛生署食品衛生管理局表示,目前衛生署未核准使用「順丁烯二酸」為食品添加物,該產品屬於違反︽衛生管理法︾第十二條規範,可處新台幣三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但如此的罰則是否過輕,則仍有爭議。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認為,化學修飾澱粉只有熱量,沒有其他營養價值,若業者大量使用不明食品添加物,更可能對食用者的肝、腎造成負面影響。

但專家也澄清,並不是所有的化學添加物就一定有害,政府把非天然萃取或天然食材但以人工方式製造的食品添加物皆納入規範,共分為十七類、五百多項,也都明訂了範圍和用量。一般來說,符合規範的食品添加物進入體內後,也能如同一般食品在體內消化、吸收、代謝及排泄,不至於危害健康,「錯就錯在使用失當,也就是說,是『人』的錯!」

業者﹁愛不釋手﹂

求便宜、好吃、省事,食品添加物被濫用食品添加物之所以被濫用,不外乎因為這小小的化學物質,對食品從業人員來說,有著「成本變便宜」、「食物變好吃」、「賣相變好看」、「保存變持久」和「流程變快速」五大功能,難怪會讓業者愛不釋手。

「業者做菜會東加西加,這要怪消費者啊!」一位從事外燴辦桌多年的總鋪師就忿忿不平地說,在預算有限下,人人都要「俗擱大碗」,以辦桌來說,客戶要求每桌五千元就要總鋪師辦出一萬元的菜色,為了賓主盡歡,師傅叫貨時,龍蝦、烏魚子、干貝、鮑魚樣樣都有,但可能都是山寨版,也就是用許多其他的肉,加人工添加物合成做出的「人造肉」。現在供應商也會習慣問:「龍蝦,要叨一扮(哪一類,指真貨還是假貨)?」而吃辦桌的人,看到桌桌都有龍蝦頭,其實很多是上一攤回收的。這些祕密,供貨商、總鋪師甚至客戶都知道,只是心照不宣罷了。

《今周刊》蒐集近六年來國內各衛生機構查驗違法(超標或使用禁用品)使用的食品添加物,其中防腐劑違規件數以三八四一件居冠,顯見為了讓食物保存持久,是導致添加物濫用的禍首。在台中經營歐貝納烘焙坊的蔡孟書舉證歷歷:「去年夏天,我從一家大排長龍的麵包店買一袋果乾吐司,沒想到在炎炎夏日,吐司七天後都沒壞。怎麼可能?我自己做的,三天就發霉了!」食品添加物的魔力,還在於能夠「無中生有」。常被電視節目邀約的美食名嘴、現任恩承居粵菜海鮮餐廳負責人林秋香指出,有一次上節目,就有添加物達人,用了A牌的人參雞精加上B牌紅棗香料混在一起,再加上不知名的添加劑,結果她閉上眼睛一聞,居然和四神湯味道一模一樣。「你想想看,連我這麼多年的做菜經驗都真假難辨,更何況一般人?」吳家誠也憂心地說,「目前許多火鍋店都標榜有不同口味的湯底,檸檬香茅、豚骨的,但誰有這麼多時間一一各自熬煮?恐怕是要靠人工添加物來加持!」

荼毒下一代

食品添加物多少都會對健康產生風險值得注意的是,因為化學添加物不是食物,即使合法,仍具有少許的毒性,一旦長期攝取,毒素便會累積在體內。醫界人士就憂心忡忡表示,許多添加物吃下後,初期未必會有明顯的症狀,但隨著時間累積,毒性囤積後,對負責解毒的肝及負責排毒的腎臟就會形成負擔,進而影響肝腎功能。若食用的劑量過高,或食用者本身代謝功能不佳,就有可能中毒,產生噁心、頭痛、嘔吐、心悸或過敏等症狀,嚴重的還可能抑制中樞神經、器官受損、染色體變異,甚至有生下畸胎或致癌危機。

最令人擔心的是,相對於成人,食品添加物對兒童的殘害更深,許多含有添加物的零食、飲料,就是荼毒下一代健康的殺手。根據英美等國的研究報告,經常食用含有人工色素及防腐劑混合的食品,有可能導致兒童注意力不集中,出現明顯過動的行為。

然而儘管政府對食品添加劑的規定落落長,看來已為老百姓作了把關,但事實上,其中仍充斥著漏洞與陷阱。

為降低使用者的戒心或罪惡感,製造商會為食品添加物編造一個美化的名稱。例如嫩精,「送到主廚手上,品名上就寫著嫩精,讓人認為這只是一罐讓肉類更保水、更軟嫩的絕佳助手,而不會去追究到底有什麼化學成分。」台中董月花客家人文餐廳行政主廚洪飛龍說。

誤用陷阱一:

巧立名目,非專業人士易誤用而廚界養成教育不足,觀念積非成是,也會造成添加劑錯誤使用。林秋香就指出,有一次看到一位香港師傅居然在一碗十人份的湯,足足放了滿滿一湯匙的味精,被糾正了,還理直氣壯地說:「你這麼要求,我不會做菜!」據了解,目前相關單位對於食品添加物的檢測和規定,都是針對單一化學品,以白老鼠進行「最小產生病變劑量」或「最大不起病變劑量」實驗,再把得出的劑量以嚴格一百倍的數值規範到食品法規上。聽起來很安全,但林杰樑表示,很多食品添加物所產生的病變,是陸陸續續才被醫學證實的,因此,在醫學上還沒法證實對人體有害前,會先認定為可以使用,出問題了再一一剔除。也就是說,在法律落後於醫學的腳步下,我們早已默默吃下許多「合法,但有疑慮」的食品添加物了。

誤用陷阱二:

檢驗漏洞,制度趕不上實質迫害舉例而言,曾是衛生署公告准許使用的麵粉改良劑「溴酸鉀」,因後來被證實有致癌的風險,才在一九九四年禁用。吳家誠另提醒,其實,非法的食品添加物,只要不是毒品,都很容易在一般的化工材料行或網站上買到,「會不會拿工業用的化學品用在食品上?就看業者的良心了。」同時,因測試或檢驗都僅針對單一化合物來進行,因此,若合併使用多種化合物,或是在條件複雜之下使用,就難以把關了。現代食品製作的程序和成分都變化多端,使用的添加物也種類繁多,很可能會激起意想不到的化學作用,而侵害到人體。

吳家誠舉例,食品中已經添加了己二烯酸當防腐劑,若再加上亞硝酸鹽來保色,即使加己二烯酸和亞硝酸鹽都是合法的,但兩者相遇,很可能產生二硝甲基吡咯,而科學研究證明,這是一種頗強的致癌物。

誤用陷阱三:

複合使用添加物,毒性無從察覺兩樣食品中各自的添加物也會相互結合,例如喝了含有己二烯酸當防腐劑的劣酒,再吃進一根有亞硝酸鹽的香腸或臘肉,就等於不小心吃下了二硝甲基吡咯。

可怕的是,這樣的協力效應不僅會在吃的時候進行,也可能會在烹調時產生。再以香腸為例,經過亞硝酸鹽處理保色的香腸,在燒烤後除了會產生致癌物質苯芘類多環芳香化合物之外,還會產生致癌力更強大的硝基苯芘類毒性物質。

另外,個人飲食偏好,如喜愛吃香腸、臘肉、熱狗等醃肉食品,容易累積較多的亞硝酸鹽;而個人體質不同,有些人對添加物沒什麼反應,但某些特定體質或疾病的人則會起不良的反應,如常食用蜜餞、豆乾、金針等製品,其上作為漂白劑的亞硫酸鹽,就容易加重氣喘患者的病情。

吃,原本是一件美事,但在講究速成的現代,連美食都變調了。黑心餐飲業者固然應受到譴責,但一味追求色香味與便利、便宜的消費者也要負責,在國人罹癌率再創新高的今天,是改變飲食習慣的時候了。而對於現行衛生相關法令,也要以更嚴格的標準訂定,方能真正為國民的健康把關!

純釀造醬油 VS. 化學醬油傳統的釀造醬油是以黃豆、小麥等為主原料,由麴菌慢慢將之分解發酵,再經過熟成、調煮、殺菌、澄清及過濾等步驟而製成。由於製程時間約需4到6個月,而且原料利用率較低,成本相對較高,為了降低售價,化學醬油應運而生。

化學醬油是以被搾過油的「脫脂黃豆」為原料,經鹽酸加熱水解、加鹼中和、過濾後調製而成,不需要經過長時間發酵。在鹽酸水解的過程中,會產生單氯丙二醇(3-MCPD),聯合國農糧組織曾做過實驗,在高劑量的情況下對實驗動物具有腎臟及神經方面的毒性,但是在人體上並無進一步的實驗證實,我國衛生署將單氯丙二醇的規範訂定為0.4ppm。 (辛曉昀)主廚示範瞬間料理 出「美食」滷肉 豬肉數塊 燉煮過程加入爌肉精不須長時間烹調,就能呈現味道香濃的滷汁味醃大黃瓜 醃製過程加入綠色和黃色色素 色澤鮮豔的醃大黃瓜即可上桌醃黃蘿蔔 蘿蔔去皮醃製過程加入黃色4號色素 無須等蘿蔔慢慢變色,醃黃蘿蔔就製作完成糖醋排骨 生排骨數塊 烹調過程加入黃色5號色素可呈現橘黃色的糖醋排骨低價醬油驗出致癌物!

雙鶴醬油檢驗出兩種有害化學成分,其中,單氯丙二醇明顯超標兩倍以上。食用過量對人體可能造成細胞突變,進而致癌。另甲基咪唑成分,衛生署雖尚未訂定標準,但過量食用,有可能造成白血病與肺癌。

市售涼圓

驗出違規化學物:順丁烯二酸檢驗結果:內含379 ppm(mg / kg)化學成分解析:為工業用的「修飾澱粉」成分對人體傷害:經老鼠實驗,會產生癲癇、腸胃出血及肌肉無力等症狀夜市美食危機四伏!

最常濫加食品添加物的夜市國民美食香腸(大腸包小腸) 亞硝酸鹽加入亞硝酸鹽可使香腸保持鮮紅色並具防腐效果,過量食用恐致癌。

蝦子(泰國蝦、烤蝦、蝦仁煎) 硼砂硼砂能增加蝦子的彈性、脆度及改善其保水度,積存體內將產生硼酸症,患者皮膚出現紅疹斑、嘔吐、腹瀉、休克,以致昏迷,已禁止用於食品。

雞排(炸雞排、烤雞排) 嫩精分為天然的木瓜酵素成分和化學的小蘇打粉成分,能使肉質軟化,但後者若食用過量會使人有心悸、嘴脣發麻、短暫失去味覺等症狀。

粉圓(珍珠奶茶、青蛙下蛋) 防腐劑主要用於抑制粉圓黴菌及微生物生長,延長保存期限,過量食用會造成肝腎負擔,有致癌風險。

水果(現切水果、糖葫蘆) 糖精、甘精主要讓水果更甘甜,過量食用甘精會傷害肝臟和消化道,而糖精吃多了則有致膀胱癌的危險。

小心!食品添加物就在你身邊!

防腐劑

常見品目:己二烯酸、苯甲酸等21種 用途:抑制黴菌及微生物生長,延長食品保存期限後遺症:有致癌風險,形成肝腎負擔 常用食品:調味料、豆類及醃漬品等含水量高食品品目 常使用食品 對健康可能影響硼砂(冰西) 脆丸、油麵、魚、蝦積存體內產生硼酸症,患者皮膚出現紅疹斑、嘔吐、腹瀉、休克,以致昏迷,有時引起紅血球破裂或腦膜痙攣而有少尿、禿頭、貧血、體溫失調、腸胃潰瘍。

福馬林(甲醛) 豆類(如豆芽菜)、乾製品(如蘿蔔乾、蝦米)、穀類(如米粉)、動物內臟、鳳爪 原為工業上清潔劑及防腐劑,具防腐及漂白效果,有不法商人非法用於食品。不當使用造成頭疼、昏睡、呼吸困難、消化障礙、嘔吐。

水楊酸 酒、醋、糕餅類(湯圓) 甲基水楊酸為合法香料,因具抑菌效果,常被非法當防腐劑,不當使用會造成耳鳴、頭痛、盜汗、發冷、嘔吐、呼吸困難、心臟衰竭。

殺菌劑

常見品目:過氧化氫、次氯酸鈉等4種 用途:殺滅食品上所附著微生物後遺症:胃痛、嘔吐、呼吸困難、精神錯亂及致癌 常用食品:食用水、魚肉煉製品品目 常使用食品 對健康可能影響過氧化氫(雙氧水) 豆腐、豆乾、素雞、麵腸、魚漿、肉漿製品等有漂白和去除異味效果,但法令規定不得作食品漂白劑。會刺激腸胃黏膜,吃多可能引起頭痛、嘔吐,有致癌性。

抗氧化劑

常見品目:BHA、BHT、Vit E、Vit C等25種 用途:防止食品主成分氧化而變質後遺症:對眼睛皮膚有刺激性,對肝、腎、腸胃可能有致癌性 常用食品:油脂、魚貝類、水產醃漬品品目 常使用食品對健康可能影響BHA、BHT 油脂、速食麵、口香糖、乳酪、奶油 BHT確定為致癌劑,BHA有些研究顯示具有致癌性。

漂白劑

常見品目:亞硫酸鉀等8種 用途:讓食品色素褪色後遺症:過敏、腹痛、噁心及嘔吐 常用食品:飲料、麵粉及其製品、蜜餞、乾貨品目常使用食品 對健康可能影響吊白塊 米粉、黃葡萄乾、麥芽糖、洋菇、芋頭、蓮藕、牛蒡本為工業用的漂白劑卻被使用於食品中用作漂白和防腐,不當使用會有頭痛、頭昏、嘔吐、呼吸困難,尤其氣喘病患者更易引發哮喘。

螢光增白劑 洋菇、白蘿蔔、吻仔魚 有致癌風險。

亞硫酸鈉 蜜餞、脫水蔬果、金針、蝦、冰糖 可能引起蕁麻疹、氣喘、腹瀉、嘔吐,亦有氣喘患者致死案例。

保色劑

常見品目:亞硝酸鈉、硝酸鉀等4種 用途:保持或增進食品的顏色後遺症:致畸胎、突變、肝毒性及誘發癌症 常用食品:肉或魚製品品目常使用食品 對健康可能影響銅鹽 粽葉、青豆、皮蛋、海帶 用途為保持及增加綠色,促進蛋白質凝固,但會引起呼吸系統、皮膚和眼睛等疾病。

亞硝酸鹽 香腸、火腿、臘肉、培根 與食品中的胺結合成致癌物質亞硝酸胺鹽。

品質改良劑

常見品目:三偏磷酸鈉、硫酸鈣、食用石膏等77種 用途:輔助釀造或食品加工,改良食品品質後遺症:多為安全 常用食品:烘焙、釀造及粉末食品品目 常使用食品 對健康可能影響溴酸鉀 麵粉(麵筋改良劑) 致癌。

氧化鉛 皮蛋 主要促進蛋白質凝固,使用不當會造成食慾不振、精神衰弱。

著色劑(色素)

常見品目:食用紅色6號等27種 用途:對食品著色後遺症:肝、腎毒性、尿液著色、染色體變異 常用食品:生鮮、飲品、海帶品目 常使用食品 對健康可能影響鹽基性芥黃 糖果、黃蘿蔔、酸菜、油麵 頭痛、心跳加快、意識不明。

鹽基性桃紅精

(紅花米) 糖果、蛋糕、紅薑、話梅、肉鬆 全身著色,排出紅色尿液,可能使肝功能下降。

奶油黃 醃黃蘿蔔、麵條、蛋糕、餅乾 致肝癌。

蘇丹紅 蝦、熟肉、餡餅、辣椒粉 分為蘇丹紅1、2、3、4號,不當使用有致癌性。

黃色四號 餅乾、糖果、油麵、醃黃蘿蔔、火腿、香腸、飲料 以石油工業產業煤焦為原料合成,有害物質混入的機會很多,本身毒性強,有致癌性的隱憂,會引起蕁麻疹、氣喘、過敏。

香料

常見品目:香莢蘭醛等90種 用途:增強食品香味後遺症:噁心、嘔吐、暈眩、抑制中央神經系統 常用食品:飲料、麵包、餅乾品目 常使用食品 對健康可能影響香豆素 飲料 引起肝、腎毒性,致癌。

調味劑

(人工甘味劑)

常見品目:L-麩酸鈉(味精) 、檸檬酸、糖精等53種 用途:賦予食品酸味、甘味、甜味後遺症:影響腦部發育、致高血壓、腎臟病 常用食品:蜜餞、餅乾、現切水果品目 常使用食品 對健康可能影響甘精(乙氧基苯脲) 蜜餞、飲料等(甜味劑) 會傷害肝臟及消化道,致癌。

糖精、甜精 蜜餞、瓜子、醃製醬菜、飲料 由動物試驗顯示,會致膀胱癌。

阿斯巴甜 飲料、口香糖、蜜餞、代糖糖包 眩暈、頭痛、癲癎、月經不順、損害嬰兒的代謝作用。(苯酮尿症者不可食用)。

膨脹劑

常見品目:碳酸氫鈉、明礬及合成膨脹劑等14種用途:使食品體積產生膨鬆效果後遺症:頭痛、食欲不振、破壞呼吸系統、骨質疏鬆 常用食品:麵包、餅乾、油條

黏稠劑(糊料)

常見品目:鹿角菜膠、CMC等21種用途:賦予食品滑溜感與黏性後遺症:一般認為無毒或毒性極低,但大量攝取可能腹瀉常用食品:啤酒、果醬、烘焙食品、冰淇淋

食品工業用化學藥品

常見品目:鹽酸、氫氧化鈉等10種用途:提供食品加工上所需之酸及鹼後遺症:腐蝕消化道、干擾維生素吸收等症狀常用食品:化學油、味精、食用油、水果罐頭

乳化劑

常見品目:脂肪酸甘油酯、脂肪酸蔗糖酯12種常用食品:人造乳酪、口香糖、果醬、冰淇淋、巧克力用途:讓水與油等無法相互混合的原料可結合乳化後遺症:一般認為無毒或毒性極微

營養添加劑

常見品目:維生素、礦物質、胺基酸等122種

用途:強化食品營養

後遺症:噁心、口渴、多尿、肝、脾、心、腎等負擔常用食品:乳品、嬰兒食品、穀類、肉製品

結著劑

常見品目:磷酸鹽類等16種 用途:增加食品保水性、乳化性、黏性後遺症:阻礙鈣吸收,使血液中磷過多

常用食品:肉及魚製品

溶劑

常見品目:己烷、丙二醇等6種用途:便於從果實萃取油脂或精油,亦用於溶解香料或色素後遺症:噁心、暈眩、脾胃疼痛、痛性痙攣常用食品:口香糖、餡料、啤酒

其他

常見品目:矽樹脂、矽藻土、胡椒基丁醚、蟲膠等13種常用食品:錠劑、膠囊食品、穀豆類用途:在食品加工過程中,具有消泡、過濾、防蟲、被膜等功能後遺症:一般認為無毒或毒性極微註1: 指目前合法但有健康疑慮; 則是法令上已禁用;後遺症指用途不當或過量使用所招致的危險。

註2:衛生署公告有17類、近800多食品添加物,採正面表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886

黑心醬油後續追蹤》三大漏洞 凸顯台灣食品危機四伏 政府的態度 比毒醬油流竄更令人心驚

2013-05-27 TWM
 
 

 

《今周刊》於五月十五日獨家揭露了毒醬油事件,引起關注,連日來案情越演越烈,除了問題醬油越查越多外,政府的處理態度也在民間出現批評聲浪,到底我們的食品安全出現了哪些漏洞?

撰文‧李建興、許瓊文

自從《今周刊》於五月十五日針對八五六期封面故事「要命的恐怖食材」,獨家揭發的「黑心醬油」事件,並召開記者會後,不但許多外食族人人自危,就連相關業者包括醬油製造商、通路、經銷商,甚至餐廳和攤販都紛紛出面自清,深怕自己被這整起猶如「塑化劑」翻版的案件給波及。

政府衛生相關單位在記者會後,第一時間就責成新北市衛生局到《今周刊》揭露的「雙鶴」醬油製造商一江食品,封存包括醬油、醬油膏、蠔油、白醬油及辣醬等十二種品項,共二八九六桶、一萬四四八○公升的產品,並採樣檢驗。另外,進廠採樣當時,也發現一江廠房內有天花板漏水、地面積水、蜘蛛網、成品直接放在地板上等環境髒亂情形,相關單位限業者在一周內完成改善,否則將依︽食品衛生管理法︾開罰六萬至六百萬元。

而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更迅速地在十七日檢驗出包括雙鶴小辣醬、尚鶴醬油膏、福味香醬油、雙鶴醬油、勝發油膏、雙鶴醬油膏、一江油膏、巧香醬油特製魚露、郁芳醬油膏等九項產品超過「3–單氯丙二醇」衛生標準○.四ppm的規定,不合格率居然高達七成五,甚至超量最高的「巧香醬油特製魚露」,含量更高達○.九五ppm,足足超標二倍多,因此除了依法要求一江將不合格產品下架回收外,也要求限期改善,且依法處以三萬元至十五萬元的罰鍰。

漏洞一:

衛生單位輕描淡寫違規事項這次衛生相關單位高效率的查案作風的確頗令民眾激賞,只不過事發至今,以至於調查過程當中,也出現幾個相當關鍵的漏洞,凸顯了台灣食品安全上的危機,讓民眾十分擔心。

首先,食品藥物管理局在抽驗結果尚未出爐之際,卻先發出聲明表示,《今周刊》發現毒醬油內的兩項致癌物﹁3–單氯丙二醇﹂和﹁4–甲基咪唑﹂,皆為醬油加工過程自然產生的衍生物,「非人為刻意添加」。甚至指稱,醬油製程中,受溫度控管影響自然產生單氯丙二醇是「無可避免」的。至於甲基咪唑雖然可能引起實驗大鼠癌症,但致癌的劑量需要極高,沒有證據顯示會造成人體癌症,消費者無須過度擔心。

漏洞二:

食品安全法規落後於國際

雖說政府或許是為了「安定民心,避免『不必要』的恐慌」而出此言,但連日來相關單位「非刻意添加」、「無可避免」、「無證據顯示會致癌」等說辭,難免給人「避重就輕」的觀感。名廚阿基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指稱,「早在十幾年前,台灣的醬油就曾被外國驗出同樣問題,政府不該只是用攝取量低,不至於傷身來試圖安撫民眾,把關要再更嚴格。」台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更重批:「我們的衛生單位訂的法規就是太寬鬆、太輕忽這些有害物質對人體的傷害了!」就拿單氯丙二醇來說,吳家誠就堅稱其為致癌物,甚至會對男性生殖能力產生影響,雖然這只是製程中產生的化合物,但之所以會衍生,也是因為業者用非天然釀造的化學方法製造醬油,用鹽酸水解才產生的。

從本刊這次的調查過程中,也可以證明這些化合物並沒有想像中的「單純」!事實上,本刊原僅想針對夜市美食和攤販、餐廳常用的廉價醬料進行抽驗,對於該驗什麼化學添加物並未預設立場。因此在抽樣後,經檢驗單位台灣檢驗科技公司︵SGS︶建議,由SGS內部專家從多年的專業和檢查經驗值,針對各送驗食品列出可能危害健康的化合物而進一步檢驗。換句話說,不管雙鶴醬油有沒有問題,「單氯丙二醇」和「甲基咪唑」在專家的眼中,早已是值得關注的「問題物質」了。

更令人不解的是,既然衛生單位對單氯丙二醇輕描淡寫,認為無傷大雅,又何須訂定標準?「這豈非自相矛盾?」除了政府對食品上的有害物質認定不夠嚴謹外,我國落後的食品安全法規也令人心驚膽戰。長庚醫院林口醫學中心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就指出,很多「合法使用」或「未被禁用」的化學添加物,不是沒毒,只是暫時還未被醫界證實有害健康。

舉例而言,曾是衛生署公告准許使用的麵粉改良劑「溴酸鉀」,在日本早被禁用,因後來被證實有致癌風險,台灣才在一九九四年禁用。而這次未被列為「違禁品」的甲基咪唑,歐美也都訂定標準予以管理,衛生署也正研擬其規範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次本刊送驗的食品中,其實在夜市採買的醃製芭樂亦檢驗出有甜精的成分,但由於SGS表示,台灣法令僅禁止「現切」水果不得使用,因此未認定「醃製」芭樂上的甜精違法,於是本刊也未對外公布。但吳家誠則認為,甜精在先進國家已全面禁用,因此就算是醃製的,法令上也不該縱容。

漏洞三:

業者「非刻意」誤傷事件頻傳不過,最令人擔心的則是原料製造商、通路和餐飲業者的專業知識和良心了。以這次問題醬油的製造商一江食品,其實該公司從案發至今,可說是坦然接受檢驗,負責人李權峰在本刊和衛生單位相繼驗出毒醬油後更表示:「可能我們操控上失誤,就產生一些超量的部分,現在已經全面下架回收。」製造商的這番說辭,許多人姑且願意相信其為「無心之過」,不過這也凸顯台灣許多食品製造商的專業和把關功夫應進一步強化,否則「誤傷」事件將繼續存在。

而業者的心態亦值得政府輔導。以此次被本刊調查小組發現的通路商台農醬園來說,由於其產品是委託一江食品代工,才捲入其中。照理說,台農原本應僅為事件中的配角,甚至是受害者,但總公司人員卻在事發後被媒體詢問時輕率地表示:「上游廠商已取得最新檢驗證明書,︽今周刊︾是烏龍報導!」然而,衛生署最新的檢驗結果,證明本刊非但沒有「擺烏龍」,甚至問題比想像中的還嚴重,可見台農醬園在委外代工時,並未嚴格把關。

無論雙鶴毒醬油事件是「非刻意」抑或「無可避免」,整起事件都說明了台灣人距離「吃得安心」還有一段長路要走,從政府的法令、相關單位的認定標準,以至於業者的態度,恐怕要更嚴謹才行。

22件夜市食品及原料中,2件檢出違規,其他暫無疑慮《今周刊》於4/29、4/30兩天,分別於台北市士林夜市、台中逢甲夜市、高雄瑞豐夜市等三大指標夜市,隨機抽樣22件夜市食品,包含一桶夜市使用醬油、安粉,送交SGS台灣檢驗科技公司檢驗,檢驗結果如下:產品名稱 檢驗項目 檢驗結果法規標準青蛙下蛋 防腐劑 己二烯酸0.16g/kg 1.0g/kg以下蝦仁煎 硼酸及其鹽類 未檢出 不得檢出現切蓮霧 甘精 未檢出不得使用醋磺內酯鉀 未檢出 不得使用

糖精 未檢出 不得使用

環己基磺醯胺酸鹽(甜精) 未檢出 不得使用香腸亞硝酸鹽(以NO2計) 未檢出 0.07g/kg以下雞排(皮)* 丙烯醯胺 未檢出 不得檢出雞排(肉)* 丙烯醯胺 未檢出 不得檢出醬油4-甲基咪唑 1.2ppm (mg/kg) 無法規標準不得使用3-單氯丙二醇 0.868ppm (mg/kg)0.4ppm(mg/kg)以下安粉 三聚氰胺 未檢出 不得使用

鋁 未檢出 不得使用

醃黃蘿蔔 食用色素檢出食用黃色四號 可使用蝦棒 硼酸及其鹽類 未檢出 不得檢出丙烯醯胺 未檢出 不得檢出雞排** 丙烯醯胺 未檢出 不得檢出烏賊燒 丙烯醯胺未檢出 不得檢出麵包 防腐劑 未檢出 2.5g/kg以下涼圓 順丁烯二酸 379ppm (mg/kg) 無法規標準不得使用海干貝 甘精 未檢出不得使用醋磺內酯鉀 未檢出 不得使用糖精 未檢出 2.0g/kg以下環己基磺醯胺酸鹽(甜精) 未檢出 1.0g/kg以下產品名稱 檢驗項目檢驗結果 法規標準大腸包小腸 亞硝酸鹽(以NO2計) 0.010g/kg 0.07g/kg以下防腐劑 未檢出 2.0g/kg以下醃漬芭樂 防腐劑未檢出 2.0g/kg以下

甘精 未檢出 不得使用

醋磺內酯鉀 未檢出 適量使用糖精 0.16g/kg2.0g/kg以下環己基磺醯胺酸鹽(甜精) 0.53g/kg 1.0g/kg以下糖葫蘆 甘精 未檢出 不得使用醋磺內酯鉀 未檢出 適量使用糖精未檢出 2.0g/kg以下環己基磺醯胺酸鹽(甜精) 未檢出 1.0g/kg以下月亮蝦餅 丙烯醯胺 未檢出 不得檢出

甘精 未檢出 不得使用

醋磺內酯鉀 未檢出 適量使用糖精 未檢出 2.0g/kg以下環己基磺醯胺酸鹽(甜精) 未檢出 1.0g/kg以下辣炒年糕(醬汁) 食用色素 未檢出 可使用

甘精 未檢出 不得使用

醋磺內酯鉀 未檢出 適量使用糖精 未檢出 2.0g/kg以下環己基磺醯胺酸鹽(甜精) 未檢出 1.0g/kg以下豬血糕 食用色素 未檢出可使用鹽酥雞(貢丸、魚丸、熱狗、豆乾) 丙烯醯胺 未檢出不得檢出註:未檢出意指低於檢出限量之測定值;*來自士林夜市,**來自瑞豐夜市資料來源:SGS台灣檢驗科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266

海天 打醬油的土豪

來源: http://xueqiu.com/9262363803/27143433

這兩天偶看了海天的招股書,零散地發表了一些評論,今天趁著這個機會系統地總結一下。作為一個不定時下廚的已婚男士,我對醬油的認識最早卻可以上溯到孩提時代。那個時候,我媽經常在做飯的當口扔給我一個空醬油瓶。菜正在鍋里猛炒,我就得飛奔著去打醬油,路上如果不小心摔跤把瓶子打碎了,回到家自然會被我媽胖揍一頓。長大了娶了個現代化的不做飯的老婆後,偶也嘗試著下廚房,可惜再也沒了讓孩子們打醬油的機會,別人家也大抵如此,估計這項中華優良傳統恐怕就要失傳了。廚房里的醬油我數了數有好幾瓶,有老抽、有生抽、有蒸魚豉油,還有草菇醬油。奇怪的是醋就那麽一瓶,除了我自己偶爾蘸餃子吃以外,幾乎半年不動。印象中小時候也有碰到吃餃子沒醋的時候,卻很少急吼吼地去打醋,解決方法簡單,要麽不吃,要麽找隔壁大媽借一碟,盡管從來沒還過。海天的招股書和財務數據很靚麗,看著有暖暖的醬油的味道,就怕等到上市後看著高高在上的PE,心頭就得換成酸酸的醋的感覺了。我估計海天上市後又是一個食品飲料行當的巨無霸。按照招股書的披露,海天2013年全年營收大概在80-90億附近,利潤率在18%-20%附近,利潤約16億,如果按照當前消費品普遍30-40倍PE的架勢,恐怕市值將高達400億至600億,和蒙牛旗鼓相當,直逼伊利,10%的流通股本在惡炒下甚至可能會更高。至於這個估值是否合適,讀者諸君自己掂量吧,不要問我呀。市場總是出人意料,海天這麽龐大的市值也不是沒有可能,讓我們來看看兩個港股中的利潤率相近的消費品股票明星。1,做衛生巾的恒安國際,營業收入2012年185億港幣,利潤率19%,市值超1000億港幣。2,做旺旺雪餅的中國旺旺,營業收入2012年250億港幣,利潤率16.5%,市值1500億港幣。海天的財務表現堪稱完美,不欠銀行的錢,經銷商不能賒賬,現金流充沛,資本開支不高,固定資產占總資產的比例大概在30%+。稍微有點瑕疵的是預收賬款。2012年末預收賬款很高,有16.5億,到13年中劇降到2.5億,這是否是和白酒行業一樣用預收賬款調節收入?我猜測預收賬款的劇烈變化可能是因為公司預期在2012-13年會上市,於是和經銷商勾兌,提前圈回來大筆預收款為財報上色。後來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遲遲沒上成,就在2013年的財報上把這部分抹平了。這個猜測從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變化上也能找到對應的佐證。財務數據中最亮眼的地方是利潤率。這家夥的利潤率太猛了,比那個牛叉的旺仔還要牛!扣掉白酒,A+H股快消品中還能找出這麽高利潤率的牌子嗎?@無盡時空 。快消品和調味品巨頭,比如寶潔,亨氏,康師傅等銷售利潤率也就是普遍在10%附近。100塊錢的醬油凈賺20塊,這哪里是醬油呀,簡直就是醬油瓶中裝著茅臺。以後誰要說是打醬油的,那他一定是土豪,小夥伴們趕緊搶了先。註意只搶醬油別打人,丟了瓶子回到家他媽自然會痛扁他一頓。利潤率高企,我猜測有幾個原因。其一,海天的品牌忠誠度很高,有能力提價,產品平均銷售單價在持續上升,另外一方面規模效應加上控制成本的努力卓有成效。財報披露海天使用脫脂大豆的使用比例在提高,不過這點不知道將來會不會被人詬病。下表是最近四年的利潤率情況,直挺挺斜向上,真是一派早晨的陽剛之氣。海天2012的毛利率為37%,這個並不特別出彩,只能是高利潤率的一部分原因,排名行業老四的加加食品的醬油業務毛利率是35%,和海天相差不大。恒安國際有19%的高利潤率,我看主要得歸結為他的毛利率高達45%。(說句題外話,加加放著高毛利的醬油不打,反而去做毛利率低很多的食用油業務,是不是因為在醬油上看不到希望了。國內全年醬油產量500-600萬噸,海天募投產後將有近200萬噸產能,恐怕將來市場競爭將更加血腥。)高利潤率的主要原因我看還是在於運營效率。海天所有重要員工都持有股份,發起人股東中也沒有亂七八糟的PE,比起貝因美這類招股書中披露的各路來歷不明的發起人股東,海天這點相當有節操。海天的前身是國企,管理層MBO後釋放了巨大的經營潛力。管理層MBO向來是產生優秀公司的一個可靠路徑,比如張裕和雙匯等在管理層完成收購後改善運營,增加收入,降低成本,股價也在持續增長,給很多二級市場投資者帶來了很好的收益。不好的是,海天一上市就是個大家夥,對二級市場上的投資者相當不利。員工普遍持股的結構帶來了良好的費用控制,應該是大家真的把這家公司當成自己的,從而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各種跑冒滴漏。關鍵的銷售費用率只有10%,這個比例在各大快消品龍頭中估計是最低水平了,不信可以去翻翻各個公司的報表。銷售費用中的一半是運費,運費高估計是因為海天的工廠都在佛山,需要將醬油運送到全國各個目標市場。醬油是低值易耗品,路費是筆不菲的開支。將來如果產能布局靠近消費市場的話,這個費用還可以下降。扣除掉運費後,也就是說海天只拿了5%的營業額來做營銷和推廣,海天的銷售模式為100%代理制,即使KA大客戶,海天也放手讓經銷商去做。這點和其他國內快消品稍有不同,其他或多或少都會直接染指KA客戶。海天即使在營銷的過程中借助了經銷商的力量,低費用率也意味著極高效率。這個低比例的銷售費用率是否是為了上市而倒騰出來的還很難說,需要繼續觀察,如果上市後銷售費用率持續上升,偶們就有理由懷疑這家夥的節操是修補過的了。在我有限的見識中,頂級的快消品品牌無一不是有著強大的分銷能力和終端網絡,比如哇哈哈,康師傅,旺仔,恒安等。所以說,有時候偶也搞不清楚到底是產品好,還是分銷網絡厲害。這些公司無一類外都在持續增加對分銷渠道的投資,提升客戶購買欲望。比如說旺仔在歷年年報中都介紹分銷渠道和終端網絡進展情況。海天的分銷網絡在業內應該處於優勢的地位,這也為維持產品在市場的領導地位,增加產品滲透率,新產品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107

【案例】加加醬油:如何把生意做到縣城裡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22/59780.html

加加不是把醬油賣到一線城市,而是打進二三線城市及縣鄉市場。由於面對中小經銷商,議價能力強,幾乎沒有應收款。而且它每一元資產創造的收入,是同類上市公司的兩倍。

加加食品的主要產品是醬油。醬油為它帶來了一半的收入,卻貢獻了七成的毛利。

加加總部在湖南長沙。而廣東的氣候更適合釀製醬油(主要是老抽),因此佔據一線城市市場的都是廣式醬油廠商,如排全國第一、第二的海天醬油和美味鮮。

加加則避開一線城市,把重點放在二三線城市及縣鄉一級的市場。在這一塊市場上,大型商場和超市的影響力很小。高昂的渠道及物流成本,使生產商難以直接將產品銷售到鄉鎮,必須依賴於傳統經銷商的實力和渠道。

加加目前在全國擁有1200家總經銷商,覆蓋了全國80%以上的縣。由它們把加加的產品批發給終端的零售店、超市、商場及農貿市場。有分析師稱,加加的渠道策略為「農村包圍城市」。

這一策略帶來的另一個優勢是,由於在這些總經銷商中,9成以上都是中小經銷商,議價能力不強,因此加加嚴格執行「先款後貨」的方式。最終,加加不僅「應收賬款」很少(佔當年銷售收入的1%),而且還有許多預收賬款(2010年末達1.15億元,相當於當年的月均收入)。

那麼,加加給經銷商的讓利有多大呢?

我們做一個比較。加加公佈的醬油出廠價每噸不到4000元,而在阿里巴巴上搜索加加醬油的批發價(12瓶起),換算下來每噸超過7000元。

另外加加稱,近三年來每年投入4000萬元做廣告,以支持經銷商的銷售。而且在每個劃定的區域,都採取「獨家經銷」,以避免各城市和縣區的經銷商間發生衝突。

2010年加加在醬油市場的份額為3.3%,排在第三。

醬油毛利率很高,可達33%。然而,加加另一個主要產品是「食用植物油」,其毛利率只有12%,但它卻佔到加加收入的四成。

公司解釋說,介入這一業務的目的,是利用醬油營銷網絡,以及同屬廚房食品的高度關聯性,發揮協同效應,減少物流成本,創造更大效益。其基本原則是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保證合理利潤,不以追求產銷規模為目的,加快產品周轉,快速轉移價格波動風險。

特別是對加加而言,原材料的價格波動對公司影響很大。原材料在醬油和食用油佔生產成本的比重,分別達到五成和九成。這也造成公司在供應商那裡押款較多,2010年期末預付款就佔流動資產的31%。

但是,加加的資產運營效率依然很高。相對其他同類上市公司—恆順醋業、新賽股份、蓮花味精等,加加每一元資產所能創造的收入為1.7元,而其他公司則都不到一元。

基石資本合夥人陶濤點評:

「加加醬油」是個典型的依賴經銷商拓展銷售收入的模式:中國經銷商資源深厚,在醬油調味料領域,通過讓利給經銷商,換取經銷商的流動資金支持和渠道通道,從而進入農批市場或者商超市場,或是更下沉的渠道,是個標準的打法。但是這只是企業渠道建設的起步階段,當企業的產品領域競爭對手紛紛進入,毛利率下降,企業的增長就會面臨較大的壓力。

出路在於不斷地拓寬產品品類、降低渠道成本,在現有經銷商渠道外自建新渠道,以更多的角度來接觸終端消費者。

投資人袁同舟點評:

作為一家多元化經營的大型調味品企業,加加食品通過新品醬油研發、食用油協同提高了營收,結合二三線城市渠道下沉,積極廣告投入,這三方面成為公司戰略的核心體現。公司各項指標超越同行,既是亮點也是爭議所在。公司處於傳統行業,戰略也是常規戰略,上市前收入增長率一般,確實難以支撐高市盈率。

公司的商業模式對財務表現是否有很強的支撐,有待時間的考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903

2226老恆和醬油毛利率高之謎 Edward Lee 發掘十倍股

http://edwardten.blogspot.hk/2014/06/2226.html
之前未有分析醬油毛利率急升的原因,因為需要時間搜集資料
由於老恆和主要做料油,所以招股書中行業分析完全沒有醬油行業資料,整份招股書對醬油業務提及亦甚少
老恆和招股書: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116/LTN20140116022_C.pdf
但亦都有提供足夠分析的資料,2013年首8月,老恆和銷售669萬公升醬油,2012年294萬升,首8個月銷量已經是2012年幾倍
集團解釋是增加華南地區著名分銷商,銷售網擴大,量升外,價亦大升,平均售價由每升4.3升至10.5元
集團解釋是鮮上鮮銷售佔比增加,由天貓超市可以查證,鮮上鮮售價10.8元450毫升,即係一升要24元...
http://chaoshi.detail.tmall.com/item.htm?&spm=a230r.1.14.10.09WfxV&ad_id=&am_id=&cm_id=140105335569ed55e27b&pm_id=&userBucket=0&id=13750444548
另外集團亦有魚生醬油,25元-250毫升,集團2013年已銷售祖傳太油,380元-500毫升,但難以計算銷量,

一瓶酱油要卖380元 “史上最贵酱油”?
http://315.hz66.com/content.asp?Id=488

因此,平均售價大升亦合理,集團醬油產品之前重組,平價應該停產,淘寶上找到的產品都不見有平價品

平均售價是合理,而集團13年首8個月毛利率是69.5%,即平均成本每升是3.2元,3.2元每升是否合理? 參考同業便一清二楚
海天味業,全中國市佔率最高的醬油公司,剛巧它與老恆和相近日子招股,招股書發佈日期也接近,當然,它是A股上市的
海天味業招股書: http://www.csrc.gov.cn/pub/zjhpublic/G00306202/201203/P020120319627986566844.pdf



海天味業,醬油平均售價(每KG)2011年為4.61人民幣,以其提供的37.82%毛利率推算,平均成本為2.866,因沒有2013年數據難以直接比較,但可見,老恆和成本是合理,毛利率大幅高於海天的原因只是售價差距大,上淘寶亦可找到海天醬油產品售價,大部份產品都是6.X-8.X-500毫升,以其市場佔有率大來計算,低價產品佔其收入比率會高於老恆和,因此海天毛利率較低,因為它是以量不是以價取勝,海天招股書亦有其他同業毛利率,但夾雜其他產品,難以得知醬油產品毛利率

市場當時對老恆和毛利率高之疑慮,只是這班投資者投資時未完全了解整個行業的數據,這個行業龍頭企業也是與老恆和同期上市,有跟蹤這個行業的金融界人士相信不會太多,認識也不深,所以造成恐慌,股價大跌....海天味業A股現時估值約34倍市盈率,老恆和只有1X倍,但市場其實未了解老恆和的潛力所在....

個人認為,醬油比料酒更有價值,原因是料酒商業模式有太多缺點
需要太多資金投資,購買原材料大米,而且需要2年以上時間發酵,資金回收期長,毛利率雖然高,但產能受大米存貨限制,增長受限,不夠靈活
但醬油不同,黃豆買回來,最短數個月就能發酵完成,不需大量存貨,1年內就能回收資金,產能亦不受限制,最重要是它毛利率更高,集團祖傳太油是價值很高的產品,醬油中的奢侈品,200元一支,只有150毫升,1毫升超過1元,點一下無左幾蚊,雖然很貴,但一定有市場,只要產品值得這個價錢,暫時在淘寶未見有同樣競爭者,問題是產量是多少,集團有沒有打算再增加產能,這需要在業績會提問了...

而更值得留意的是,這個產品銷量增加,集團醬油平均售價會提高,毛利率亦提高,盈利增幅又會更大,所以個人認為這間公司增長潛力是十分優厚,
現時估值絕對是便宜,為什麼會有這麼便宜的價格?因為市場悲觀,執平貨除了股災有得執之外,就是公司有負面新聞,而負面新聞卻不影響集團盈利的時候,
就是很值得投資的時間,相信這家公司股價一年內可以倍升

免責聲明:撰寫時,本人並未持有以上公司的股票
以上皆是個人意見,如對公司財務報表合理及真確性有懷疑,請自行查找資料,投資必有風險,閣下若有損失,本人絕不負責

補充資料:
淘寶祖傳太油售賣店之一,沈爺,曾為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內地食家
5月30日開賣,至今只開賣8天,成交215筆,少部份成交2-10支,估計賣出250支
200支即成交額5萬,一個月可能只做20萬生意,1年240萬,看似很少,但留意這個店只是初賣,未來多人認識,銷量可以更高,這個產品是很有價值的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spm=a230r.1.14.28.09WfxV&id=39187543266&ns=1#detai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749

智能手機三國殺:華為把小米逼進了墻角 中興打醬油去了?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140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1-18 19:26 編輯

智能手機三國殺:華為把小米逼進了墻角  中興打醬油去了

作者:格隆


小米最近明顯逼急了

1月15日,小米在國家會議中心發布了新一代旗艦手機小米Note。小米的這次發布會打破了小米之前產品發布的兩個規律

1、第一個被打破的規律是小米的產品發布周期。在此之前小米的期間產品發布周期都是一年,這一點與蘋果相同。

2、第二個打破的規律是定價策略。之前小米旗艦產品的定價都是2000元水平。而這一次,小米Note頂配版的定價直接提升到了3300元的水平。


如果格隆的理解沒有錯,這兩點改變多半是受到了來自華為的啟示(壓力?)



雷軍的老巢被掏


格隆說過,中國互聯網這個江湖,實際就是一張圓桌會議Table。坐在桌上的只有五個人,坐桌子上席的TAB為已經穩穩奠定江湖老大地位的三巨頭騰訊、阿里、百度,坐桌子下席的LE為兩個有可能崛起與三巨頭掰掰手腕的L(小米的雷軍),以及E(360的周鴻祎)。桌子旁邊則圍著一大堆各家的小兄弟,負責打醬油。


格隆很早就分析過中國互聯網三巨頭(TAB)各自的優劣。三巨頭之所以長期互相征伐(比如支付、比如打車),但仍能相安無事三分天下,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互聯網最容易做大、最賺錢的三個領域(電商、社交、搜索)被三方各自牢牢把控,三方各自大後方的老巢都極其穩固,對手基本沒有機會滲透


騰訊也嘗試豪情萬丈過做電商,甚至還拉京東墊背,最後的結果你看到了:電商業務被清理門戶,還弄得京東用不了“雙十一”品牌了,劉強東喝不了奶茶了。馬雲也曾經動員所有力量去做“來往”(很多人可能沒聽過,“來往”類似微信,馬雲鼓搗的微信),並要求所有員工參與進來,去南極企鵝的家里打砸搶:思路很簡單,我直接掏了你的老巢。最後結果大家也看到了:“來往”成為了一個99%的互聯網用戶都不知道的笑話。阿里試圖通過這種直搗黃龍府的辦法來抓住騰訊的睪丸,但最後發現只是抓住了騰訊的褲襠


沒錯,格隆想說的是,要在中國互聯網這個殺機四伏的江湖上立足,有兩個基本條件:


第一,  你有一個後方老巢;


第二,  你的老巢不能被端。


雷軍(小米)的老巢是什麽?


是小米智能手機。嚴格說,做手機的公司與互聯網企業八竿子打不著。但雷軍硬是把一個做硬件(手機等)的企業打造(包裝?)成了一個互聯網企業:用成本價(甚至低於成本價)賣手機。不指望通過賣產品賺錢,而是通過賣優質性價比的產品獲得龐大用戶群(也就是互聯網的兩大基本要素:會員與流量),並以用戶群構築一個生態圈,通過變現流量賺錢。


現在的問題是:小米的老巢有被端掉的風險。


如果被端,就算贏了和董明珠的賭約,但超過400億美金的估值沒支撐了。



華為把小米逼到了墻角


智能手機行業的競爭異常激烈,引用雷軍自己的話“這個行業的競爭恐怖得一塌糊塗”。


智能行業的激烈競爭一個重要的特征就是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極快,節奏不遜於互聯網行業。以下這些炫目升級幾乎都是在最近短短的三四年時間內完成的


1、  從單核CPU到雙核、四核;


2、  架構從32位到64位;


3、  屏幕從720p到1080p再到現在的2K屏;


4、  相機從320萬像素到現在的1300萬像素,再到支持光學防抖這樣的專業級別性能。


5、  最近的幾個月指紋識別和HiFi幾乎成了各家旗艦的標配。


在行業內廠商快速叠代自家產品的時候,還能夠平心靜氣的每年推出一款產品是需要很足的底氣和勇氣的。整個手機行業來看,嚴格的每年只發布一次產品的廠商就只有蘋果。原因格隆在之前的文章中也討論過,蘋果獨特的生態系統(iOS操作系統)使得蘋果可以與安卓陣營做到差異化的競爭。在安卓陣營中,即使是三星也是一年兩次發布旗艦產品S系列和Note系列。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小米能夠在前三年堅持每年發布一次旗艦產品(不算低端品牌紅米)已經是很不錯了。


但是到了14年,小米真的有點坐不住了。首先是小米4手機在7月份發布之後市場的反映一般。反倒是9月發布的華為Mate7,在市場上引起的巨大的反響。Mate7在發布後不到一個月銷量即過百萬。華為消費者事業部總經理余承東稱,“Mate7三天賣出了三個月的銷量”。因為預期不足,導致Mate7供應鏈準備跟不上,產品長期斷貨,市場上甚至出現了爭搶Mate7的現象。要註意市場爭搶Mate7的時間也是蘋果iPhone6在中國開始銷售的時間,Mate7的風頭可以說完全不遜色與iPhone。更重要的一點是華為Mate7並不是一部主打性價比的產品,而是一部明確定位於高端市場的產品。Mate 7定價在4000元價位,缺貨時高配版本在水貨市場的價格在5000元以上。而且在海外市場,Mate7的定價也是接近iPhone6和三星Note4的。國產手機在高端智能機市場取得這樣的成功,中國是第一次做到,是一家叫華為的企業。


Mate7的成功給了余承東足夠的信心。余承東放言,華為成立獨立互聯網手機品牌“榮耀”這個子品牌是用來與小米這樣的公司競爭的。而華為主品牌戰略則是走精品和高端路線,是要跟蘋果和三星競爭的。就連榮耀的品牌廣告語“為退燒而生”,也與小米的“為發燒而生”針鋒相對。在華為的強勢之下,雷軍終於坐不住了。上文中雷軍感慨手機行業競爭異常激烈,就是在14年12月華為Mate7熱賣,繼而發布了榮耀品牌的背景下發出的感嘆。在這樣的競爭壓力下小米再不發力高端市場,恐怕會使得品牌形象不斷低端化,徹底失去在高端與華為競爭的機會


2015年1月4日,雷軍曬出小米2014年成績單:售出6112萬臺手機,增長227%,含稅收入743億元,增長135%。6112萬的手機銷量也超過了雷軍此前預期的6000萬臺。2013年,小米銷售手機1870萬臺,增長了160%;含稅銷售額達到316億元,增長150%。小米的高速增長讓人驚嘆的同時,華為更加不甘示弱。2014年最後一天,余承東在內部員工大會上宣布了2014年華為消費者業務的成績單:全球智能手機發貨量超過7500萬臺,同比增長40%,手機業務2014財年銷售額突破120億美元。華為榮耀超額完成2014全年利潤目標,全球銷售額增長近30倍。2014年,榮耀品牌手機賣出2000萬臺,銷售額為30億美元。 華為不論從手機出貨量還是銷售金額,都與小米相當。



內功修煉:華為的厚積薄發與小米的暴發戶色彩

雖然從數字上來看,小米和華為是不分伯仲。但是在內功的修煉方面,華為明顯要勝過小米一籌。


所謂的內功,就是核心技術和專利。華為的旗艦手機Mate7所搭載的處理器芯片是華為旗下海思芯片公司自主研發的麒麟芯片。自主芯片的使用在國內手機生產上可謂是絕無僅有。這也是習主席出訪時將Mate7作為國禮的原因,Mate7才能夠代表中國智能手機自主研發的最高水準。華為自己當然也非常清楚自身的技術優勢,在專利方面構築的壁壘將為其在全球市場發展中贏得加分。余承東接受采訪時公開表示“目前我們實際上和國內競爭對手站在不平等的平臺上競爭,一旦走出國門,通常占手機成本超過10%的專利費會讓很多廠商無法生存。”


小米借助互聯網營銷渠道與模式迅速進入中國智能手機巨頭行列,但還是遮掩不住或多或少的暴發戶色彩:模式只是外衣,核心專利與技術才是內功。小米在這方面必須迎頭趕上。



中興通訊去哪了?哦,出去打醬油去了


華為的技術積累和超強執行力,當然不僅僅表現在智能手機業務上。


在通信設備領域就是華為中興聯手打破了國外供應商的壟斷,將傳統的歐美巨頭如阿爾卡特、朗訊、西門子、諾基亞和愛立信等逼迫到了一個接一個虧損、重組甚至退出江湖的境地。


但,今日中興已非昨日中興。從公司治理、管理、業務拓展、競爭實力等方面,一度與華為並駕齊驅的中興通訊,已經被華為甩開了至少十條街以上。今日中興,已經是徒有其名了。一家具有先發優勢、國企政策扶持資源、行業迅猛發展大背景的龍頭公司,淪落到今日的徒有其表,實在令人噓唏。


以2014年的數據來看,根據華為CFO孟晚舟披露的數據,華為2014年營收約為2890億人民幣。這個規模是中興通訊的三倍以上。從盈利能力來看,華為的凈利潤率在12%的水平。而中興通訊的14年凈利率預計在接近4%的水平,華為又是中興的三倍多。所以綜合起來,華為的凈利潤就是中興通訊的10倍!足見華為產品的優秀和公司治理水平的高效率。然而,華為在技術研發上卻從來都不吝惜投入。僅2014年,華為在研發上投入就有400億人民幣,占14年收入接近13.9%,還高於中興通訊前三季度11.2%的水平。


華為就是這樣一家值得尊敬和令國人驕傲的公司。

格隆一直的觀點是:這樣一家優秀的公司一直沒有上市,實在是投資人的一大遺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9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