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工業總產值突破3000億 成都高新區居全國高新區前列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49668.html

工業總產值突破3000億 成都高新區居全國高新區前列

一財網 李秀中 2016-02-15 19:55:00

成都高新區2015年實現全口徑產業總產值5700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達3085億元,成為四川首個工業總產值突破3000億的工業園區,規模在全國國家級高新區中位居前列。

成都市政府新聞辦15日發布,成都高新區2015年實現全口徑產業總產值5700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達3085億元,成為四川首個工業總產值突破3000億的工業園區,規模在全國國家級高新區中位居前列。

“工業邁上3000億臺階,在成都高新區發展歷程中是一個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事件。”成都高新區發展策劃局副局長熊平表示,作為成都市先進制造業的重要基地,成都高新區工業總產值邁上新臺階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成都工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和總體實力不斷增強。

在工業快速發展的支撐下,成都高新區2015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77.6億元,增長10.1%,在成都市地區生產總值中的占比提升至11.8%,拉動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個百分點。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1250億元,位居全國綜保區前列。

與此同時,重大產業化項目布局成都高新區的勢頭不減。在先進制造業領域,引進了總投資1億美元的業成科技下一代顯示屏關鍵元器件生產基地、15億元的鎮泰投資總部及醫藥生產基地、5.5億元的立航科技航空裝備制造及旋翼機生產基地、25億元的中電國際分布式能源項目;在現代服務業領域,引進了總投資30億元的中國鐵塔四川總部、18億元的小米金融投資服務平臺、中國檢驗認證集團西部綜合檢測基地、中國版權保護中心西南登記中心等重點項目,新增美國3M公司、利寶保險2家世界500強企業。

另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建設加速推進。例如,總投資16億美元的英特爾“駿馬”項目已完成投資1.5億美元,預計今年正式投產;總投資16.9億美元的德州儀器晶圓制造、封裝測試及12英寸晶圓凸點項目整體有序推進;總投資220億元的京東方擴產項目動工建設,全年完成投資約18億元。

2015年,成都高新區還著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實施“創業天府”高新區引領工程,出臺了成都高新區“創業十條”,每年投入10億元支持創新創業。

在企業培育方面,幫助300多家(次)中小企業獲得擔保貸款18億元、20余家中小企業獲得風險投資10億元以上,新增創業板上市企業6家、新三板掛牌企業27家。目前,已有上市企業26家,約占成都市一半,上市企業數量在國家級高新區中排名第二,僅次於北京中關村。

在投融資體制改革方面,成都高新區通過采取信用增強措施,建立政府風險資金池,加大科技信貸產品創新,形成與企業梯度培育體系適配的債權融資產品鏈,優化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產業投資股權融資產品鏈,聚集各類股權投資機構近400家,管理資金規模超過750億元。

成都高新區去年6月成功獲批成為西部首家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成都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範毅表示,“十三五”期間,成都高新區將緊緊圍繞國務院批複的“三區一極”發展方向,努力把成都高新區建設成為萬億級國際創新創業中心。

根據未來五年的發展規劃,到2020年,成都高新區要實現全口徑產業總產值10000億元,聚集科技企業10000家,聚集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10000人,發明專利授權累計超過11000件,制定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1000項。

下一步,成都高新區將積極推行“一區多園”模式,強化創新要素輻射帶動,將成都示範區先行先試政策在成都市域推廣共享。同時,實施“並肩行動”計劃,通過異地孵化、飛地經濟、園區管理模式輸出、成立跨區域園區聯盟、布局跨區域產業鏈等方式,全面深化與綿陽、樂山、自貢、瀘州等省內國家級高新區的聯動發展。

編輯:李秀中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449

成都高新區實施雙創大引領行動 上半年新增企業1.5萬家

獲批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一年來,成都高新區大力實施“雙創大引領”等“七大行動計劃”,創新創業“基因”不斷釋放,新登記企業增長88%,新增註冊資本增長149%,企業存量首破七萬。
“這一系列數據有力體現了在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格局下,實施雙創大引領行動的實際效果。”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國家、省、市推進自主創新的重要載體,成都高新區將以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為統攬,緊緊抓住成都加快建設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核心城市機遇,大力實施創新引領行動,深入實施“創業天府”行動計劃2.0版,切實在全省實施全面創新改革的“一號工程”中發揮引領和示範作用。

雙創主體增長迅猛  新登記企業1.5萬戶
數據顯示,上半年,成都高新區共新登記各類型企業15122戶,同比增長88%,新增註冊資本844.4億元,同比增長149.2%。其中,內資企業15026戶,同比增長88.3%,註冊資本804.27億元;外商投資企業96戶,同比增長50%,註冊資本40.12億元。
成都高新區工商局副局長孫秀蓬分析認為,上半年,成都高新區加快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進一步優化了區域營商環境,促進了創業創新人才、企業和資金的聚集,提高了成都高新區對內資、外資的吸引力,進一步激發了社會投資、創業熱情,新設企業繼續保持旺盛增長的態勢,對成都、四川乃至西部地區的“雙創”形成了一定的帶動作用。
“企業登記快速增長,表明成都高新區營商環境不斷提升。”孫秀蓬說,今年以來,成都高新區繼續大力推進商事制度改革,放寬企業經營範圍登記改革,更加尊重企業自主經營權,並運用“互聯網+”思維,全面實施電子營業執照和全程電子化網上登記,讓登記註冊更便捷。
“下半年,我們將進一步采取一系列培育和發展市場主體的舉措,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和創業創新。”孫秀蓬表示,成都高新區將進一步開展集群註冊、個轉企等工作,強化股權質押和動產抵押登記等登記服務職能,支持民間投資和企業融資,為創業者進一步掃清創業障礙,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務環境,營造開拓創新的市場氛圍。


完善雙創服務體系 不斷釋放雙創基因
今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區進一步完善全產業鏈公共技術平臺體系規劃,打造完成全要素雙創信息資源平臺,建設了菁蓉創新創業網站和三個數據庫(雙創企業信息庫、全球要素資源庫、雙創企業信用庫),以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服務模式,對創新創業企業、團隊、個人實現全要素資源的線上線下動態適配服務。
上半年,成都高新區全面構建“雙創”服務體系,“雙創”政務服務中心全部投入使用。在國內外舉辦“創業天府·菁蓉匯”大型活動9場、小型活動50余場,參與人次逾1萬人。新增科技型創業企業1510家,新增創新創業載體31萬平方米;新增一批基於技術研發、設計、測試等關鍵環節的公共技術平臺5家;新增創業導師50人,創業導師規模達150人;新建眾創眾包眾扶眾籌創業平臺10家,新增科技創新平臺10家,引進培育科技創業企業和團隊200多家;培育銷售收入首次突破1000萬元的科技創業企業21家;新增高層次人才創業企業170家,創業人才536人,其中海外博士105人,區外“千人計劃”創業者9人。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區累計認定公共技術平臺56家,其中電子信息類33家、生物醫藥類23家。在孵企業總數超過7500家,總面積超過200萬平方米的60家科技企業孵化器群體,高層次創業人才2019人,高層次人才創業企業1078家,國家“千人計劃”85人。
“我們力爭今年年底前引入創新型孵化器10家以上,引進各類科技創業企業3000家,引進高層次創業人才創辦企業200家以上。”成都高新區創新中心主任繆曉波說,“我們要進一步創造良好的條件,不斷釋放成都高新區的‘創新創業基因’潛力,積極打造創業要素密集、創業主體繁榮、創業平臺高效、創業服務完善、創業文化濃郁的創業體系,吸引更多的創新型企業入駐成都高新區,為創新創業人才提供最便利的服務和最細心的呵護。”
與此同時,成都高新區正在著力打造國內知名國際創意產業園。在10萬平方米國際創意創業園重點布局IC設計、工業設計、建築工程設計、科技金融產品研發四大功能組團,按產業發展需求配套國際創意展示中心,一方面聚集發展高端創意產業,提升產業經濟檔次,形成核心競爭力,成為產業發展新名片;另一方面該區域集中培育創意類新興業態,周邊天府軟件園、錦城湖生態圈等園區,形成以“創意創新創業”為核心的產城一體新格局。
此外,成都高新區將深入實施“一校一帶”計劃,深化與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戰略合作,加快推進高新—成電眾創空間和平臺建設,打造3.35萬平方米“高新-成電合創空間”,成為建有交易平臺、路演大廳、專業孵化器的專業孵化載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882

向達安基因要來一個產業!廣深高新區生態圈不止錢多

從一家企業催生出一個產業集群要多久?達安基因的答案是:兩年半。2013年,中山大學達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開始建設生物醫藥健康產業園,目前已經孵化了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生物醫藥企業106家。

“推動高新技術龍頭企業建設專業孵化器已成為我們的一大特色。”廣州開發區(編註:包括高新區在內,“四區合一”為廣州開發區)管委會科技創新知識產權局副局長夏堅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政府還專門制訂一系列政策引導龍頭企業、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天使投資人,以及其他各類資本投資建設專業孵化器。

“我們孵化器孵化的,不僅是從樹苗到大樹的奇跡,更是‘獨木變成林’的發展模式,而且事實證明,龍頭企業做孵化比政府更有效。” 達安基因(002030.SZ)董事長何蘊韶對記者表示。

“大樹”加速長成“森林”

作為一家生物醫藥行業的上市公司,達安基因在分子生物學技術方面,尤其是基因診斷技術及其試劑產品的研制、開發和應用上已經處於領先地位,為何還要做孵化器?

何蘊韶認為,健康產業企業項目具有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等特點,對於企業而言,專業孵化器能幫助解決健康行業創業者或者中小企業的生存困難,提高創業成功率,縮短成長周期;而對於孵化器自身而言,單靠一個企業單打獨鬥,難以成長為“大樹”。“依托自身資源,進行外生孵化,向平臺化、集群化過渡,是企業發展的一條可行道路。”

達安基因專門成立了4只醫療健康投資基金,建設生物醫藥專業孵化器,遴選上下遊產業新項目,並為這些初創企業提供企業發展必需的人才、技術、資金等要素。同時,達安基因利用自身在全國範圍內已經形成的成熟的供應和銷售網絡,為在園企業在上下遊產品采購、推廣、銷售等方面提供相關服務和便利。

2013年和2014年,廣州開發區創造性地出臺了《廣州開發區科技企業孵化器認定管理辦法》和《廣州開發區關於加快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建設發展的實施意見》,將民營孵化器納入區孵化器管理、考核體系,並享受同等政策和服務,鼓勵區內企業盤活舊物業和閑置、低效用地,就地實現功能轉換,給予最高300萬元資金獎勵。

目前,廣州開發區里越來越多的高新技術龍頭企業投身孵化器建設,全區約70%的孵化器為專業型孵化器,其中80%左右是由政府引導區內高新技術企業建設的。

同樣選擇做孵化器的廣州視源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走的就是“內生孵化”的路徑,也就是通過母公司內部人員的技術創新,不斷催生新的創業項目,隨後由母公司出資成立子公司進行項目開發運營,子公司可以使用母公司的所有資源,產品也可以賣給母公司,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產業鏈條。

目前,視源電子已經建成以電子信息專業為核心、包含多種相關業務的專業孵化器,成功孵化12家子公司,已經取得專利近500項,銷售額超過50億元。

作為國內再生醫學材料領域的領軍企業,冠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238)探索出一條新的“協同孵化”的路子。

公司為進駐的科技項目提供從資金、創業導師、實驗場地、研發儀器設備、銷售渠道以及工商登記、項目申報等全方位專業孵化服務,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目前已入駐企業達到23家。

冠昊生物總經理徐斌告訴記者,企業發展需要不斷創新,單靠自己後勁乏力,“產學研合作效果會更好,因此我們采取的是合作創新的模式”。

上述三大企業孵化新模式,在產業鏈上下遊形成較強影響力,從而進一步提升了整個廣州開發區的孵化效果。數據顯示,廣州開發區孵化器2014年總銷售收入251億元,稅收11.9億元,單位面積收入為12677元,約為全區平均水平的2倍,單位面積稅收為601元,約為全區平均水平的2倍。

破解土地資源匱乏的難題

但開發區的發展仍有瓶頸。

香港嘉德樂集團董事長徐懷義最近正為擴大業務的事情犯愁,因為沒地了,連建廠房都困難,“但我們對廣州開發區有感情,不想搬走”。

廣州開發區黨政辦公室副主任黃姣娥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反映地不夠用的企業不止嘉德樂一家,現在政府正在想辦法,比如清理閑置土地,或者勸退因經營不善而付不起費用的企業。

深圳也為同樣的問題頭疼。相比規劃面積37.34平方公里的廣州高新區,深圳高新區的規劃面積僅11.5平方公里,“彈丸之地”上聚集了近8000家高新技術企業、45萬從業人員和10萬居住人口,土地供求矛盾更加凸顯。

深圳改變了把地直接賣給企業的普遍做法,而是采取由政府“集中供地,成片開發”的方式,實現土地的集約利用。

以位於深圳市中心的軟件產業基地為例,該產業園區由市屬國企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屬的深圳灣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開發建設和租售運營。深圳灣公司的副總經理楊德群告訴記者,入駐企業可享受國家和地方給予的稅收優惠等政策,還可申請租金減免。“我們對入園企業有著嚴格的要求,那就是必須拿到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的批複”。楊德群說。

深圳市科創委副主任李誌遠表示, “未來的產業空間優化拓展主要通過產業升級改造來實現”。2015年8月,《高新區北區產業升級改造實施方案》印發實施,深圳高新區北區將通過拆除重建,將產業用房建築面積增加到544萬平方米;同時,通過引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到2020年每平方公里產業用地創造工業總產值將超過2000億元,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工業增加值、利稅總額比2014年翻一番。

最重要的是生態圈

對企業來說,高新區的吸引力在哪兒?記者采訪了十幾家企業,發現他們最看重的是氛圍、資金和人才。

深圳奧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說,他最看重的就是高新區的創業氛圍,而且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地,這里有“拓荒牛”的精神,摒棄浮躁,埋頭苦幹。

曾經供職於騰訊的鄭重現在是阿卡納網絡有限公司的市場總監,他也最喜歡這里的創業氛圍。在深圳灣創業廣場,由“老企鵝”(騰訊離職員工自稱)自發組織的社群圈子“南極圈”自2014年7月成立以來,已經為包括紅杉、IDG、聯創、順為、經緯、險峰華興、真格、北極光等幾十家VC機構及個人,提供了近200個騰訊項目對接。

資金方面,軟件產業基地已進駐中小擔、高新投、眾投邦、中投證券、平安等23家科技金融服務機構。

深圳灣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綜合管理部部長孫付高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這些金融服務機構進駐園區是有前提條件的,也就是必須接受一些強制性條款,“比如,規定他們必須在某些條件下提供知識產權抵押、消費貸等服務,否則一旦被查實,將被請出園區”。

而在廣州高新區,對批準的重大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項目,將以股權投資、貸款貼息的方式給予最高1億元的資金支持。企業融資需求,也可通過已建成的廣州股權交易中心、廣州金融資產交易中心等平臺獲得支撐。統計顯示,在廣州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交易的企業,2014年有1062家,到今年5月已達4047家,增長了近3倍;融資交易額突破220億元。

更重要的是服務。在廣州高新區,從企業提出申請到拿到結果,最長不超過34個工作日。

““目前廣州開發區主要有‘1+7’科技政策體系和‘1+9’人才政策體系。”廣州開發區管委會秘書長陳建榮說,“企業無需去全部了解,他只需要到我們的政策研究室窗口遞交材料,有結果後我們會通知企業,並且一條一條地給出書面說明,符合哪些獎勵政策、其他的為什麽不符合、為什麽只能按照80%的額度發放,等等。”

據悉,2016年廣州高新區財政直接用於科技創新的扶持資金將超過10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201

杭州高新區逆勢上揚背後的兩個13%

近些年全國經濟增速下滑,杭州高新區卻逆勢上揚,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速達18.1%,前5個月地方財政收入同比增長27.3%,高新技術產業同比增長更是高達39.8%。

這些華麗的經濟數據背後是杭州高新區真正實現了創新驅動。

杭州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謝漸升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杭州高新區堅持創新第一動力,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區內的主要經濟活動就是研發活動,目前高新區保持兩個13%,即區內研發經費支出占區內生產總值13.3%,全國這一數字約2.1%,多年來研發經費同比增長速度保持在13%。

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杭州高新區企業認為,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倒逼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占據科技創新制高點。而當地政府大力扶持和“幫忙不添亂”的精致服務也促進企業專心研發。

市場倒逼企業創新

杭州高新區成立於1990年,是國務院批準成立的首批國家級高新區。2015年,國務院批複同意杭州高新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在全國146個國家高新區中,杭州高新區排名第六,而知識創造和技術創新能力單項排名位居第二。杭州高新區已經形成了以網絡信息技術產業為核心的新興產業格局,集聚了阿里巴巴、海康威視、華三等一批大企業。

謝漸升介紹,目前高新技術產業占高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0%,占財政總收入比重達28%。今年1~5月份,高新技術產業實現收入863.6億元,同比增長25.8%,實現利潤總額137.38億元,同比增長39.8% 。

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倒逼企業創新,加大科研投入,來贏得市場。

海康威視副總裁鄭一波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持續的創新投入有效地支撐了海康威視健康快速發展,公司在2011~2015年研發投入近50億元,僅2015年就超過17億元。科技類的產品生命周期短,如果沒有持續的研發投入,公司就無法保持高增速,就必須有新產品出來。

鄭一波表示,公司不拘泥安防產品,今年還將基於自身視頻傳感的核心技術優勢進軍智能汽車領域,拓展智能汽車車用電子產品及軟件、汽車電子零部件等。
杭州宏杉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楊柳告訴本報記者,公司主營存儲產品,只有加大研發投入,取得技術領先,才能與國際巨無霸企業爭奪市場。目前公司每年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超過20%,之前公司業務虧損也依然不減少研發的投入。

恒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周峰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目前金融服務創新力度大,公司為金融機構提供IT服務,也必須每天創新搞研發,公司去年研發投入占比高達30%。

杭州華三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宣傳策劃部總監萬寧娜告訴本報記者,母公司新華三集團把技術創新作為核心引擎,40%的員工為研發人員,截至今年5月專利申請總量為6572件,其中90%以上是發明專利,發明專利授權總量在中國國內企業排名第八。

正是這些企業加大科研投入,使得企業站在行業發展的前列。海康威視連續5年保持全球視頻監控市場占有率第一位,宏杉科技推出業界規格最高的企業級存儲產品,恒生電子是中國領先的金融軟件和網絡服務供應商,新華三集團在中國企業IT市場份額第一,全球企業級網絡市場份額第二。

政府助力無事不擾

杭州高新區科技局局長周皓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高新區研發投入占GDP比重甚至超過美國矽谷。這與高新區內的企業性質有關。與其他地方引進高新技術企業不同,杭州高新區很多高科技企業都是自己培育的,因此這些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強。

周皓表示,杭州高新區管委會也大力支持企業研發投入,當地規定每年財政收入的15%用於支持產業科技項目,2015年這筆支出近20億元,拉動了企業研發投入,也促進高新區創新發展。另外,與其他地區不一樣的是,高新區不去認定項目,只要該項目獲得市級及以上的資金支持,高新區直接給予配套資金來支持。

謝漸升告訴記者,研發投入企業是主體,而政府助力則類似於跟投。政府對企業研發支持采取分類支持,對初創企業,不看企業對當地財政貢獻,只看企業快速成長就給予支持,因為這說明企業研發方向是正確且高效的。對於領軍和龍頭企業,要參與世界科技競爭的企業,對於它們申請到的中央和省市重點科技項目,高新區足額配套資金並快速撥付。區財政最高支持領軍企業研發投入總額的25%,雖然財政補貼比例目前還沒突破25%,但比較接近。

接受本報采訪的多位企業家表示,政府對企業研發投入的支持的確是錦上添花,不過企業更註重政府營造的良好環境。

杭州古北電子科技有限公司CEO劉宗儒是回國創業的海歸博士,他感覺高新區政府是“幫忙不添亂的政府”。

“我們政府服務不叫不到,隨叫隨到,不騷擾企業,另外政策說到做到,及時兌現。”謝漸升稱。

“六和橋”投融資平臺負責人馬海邦告訴本報,高新區政府進行簡政放權,率先試點“五證合一”給企業註冊帶來了便利,以前註冊一家公司需要1個月,現在5個工作日就可以辦好。

去年5月,杭州高新區在浙江省率先試點“五證合一”改革,改變企業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社保登記證、統計證等五種證(照)由工商、質監、國稅、地稅、人力社保、統計部門分別辦理、各自發證(照)的傳統做法,由市場監管部門統一受理企業申請,限時辦結、核發一照。

今年5月,高新區在前期改革試點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出一系列商事制度改革新政。其中,7月1日上線的名稱自主申報、全程電子化登記、“網上申報、在線審查、快遞送達”服務成為創業者關註的焦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386

地均產值近10億 成都高新區創新發展揭秘

上市公司寧波富邦近日公告稱,將以39億元拿下成都天象互娛100%股權和天象互動100%股權。這家成立僅兩年的企業,抒寫了成都高新區以手遊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產業又一個財富傳奇。

另外一家致力於國家一類創新藥物研究和藥物前沿關鍵技術平臺建設的國家高科技企業成都海創藥業公司,其治療前列腺癌藥物HC-1119在美國獲得專利授權,已經準備臨床Ⅰ-Ⅲ期試驗和產業化計劃。

2015年,成都高新區以130平方公里的面積實現產業增加值1277.6億元,增長10.1%;財政總收入348.8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0.9億元;土地單位產值近10億元,在科技部國家高新區綜合評價中位居第四。

正是以天象互動、海創藥業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生物醫藥等產業的迅速崛起,讓成都高新區發展成為創新創業高地。2015年6月11日,成都高新區獲批西部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成都高新區提出要全力打造國際創新創業中心。

雙創勢頭迅猛

成都高新區的手遊產業從2012年開始興起,當年6月,成都高新區在全國率先確立以移動互聯網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方向,出臺了《加快移動互聯網產業發展的若幹政策》。通過傾斜政策資源,外引內培並舉,迅速形成產業聚集。

這一政策助推又加上隨後的手遊大爆發,在2013年、2014年,成都手遊企業呈現井噴態勢,成都被稱為手遊第四城。天象互動副總裁蒙琨表示,經過2015年的調整,行業產值現在已經有500億元規模,成都高新區就有幾家億級產值的企業。

移動互聯網是成都高新區創新創業的一個縮影。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區新登記各類型企業15122戶,同比增長88%,新增註冊資本844.4億元,同比增長149.2%。其中,內資企業15026戶,同比增長88.3%,註冊資本804.27億元;外商投資企業96戶,同比增長50%,註冊資本40.12億元。

截至6月底,成都高新區企業存量首次超過7萬戶;累計認定公共技術平臺56家,其中電子信息類33家、生物醫藥類23家;聚集在孵企業總數超過7500家,總面積超過200萬平方米的60家科技企業孵化器群體,高層次創業人才1483人,高層次人才創業企業908家,國家“千人計劃”85人。

先導藥物總經理李進就是在這股創新創業熱潮中加入進來的一員,這位國家“千人計劃”人才、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留英歸國博士,幾年前作為嘉賓來成都參加過一個論壇,參加完論壇兩年後,他決定到成都高新區創業。

先導藥物專註於小分子原創化藥研發早期鏈條最重要的環節——先導化合物的發現與優化,提供從疾病靶標到先導化合物發現與優化的整體解決方案。公司核心技術平臺DNA編碼化合物庫合成與篩選已合成近800個相互獨立的分子庫,包含46億個新型小分子化合物,是目前全球多樣性最多的化合物庫。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區現有上市(掛牌)企業29家,占四川省四分之一,其中創業板10家,占四川省二分之一;新三板掛牌企業69家,占四川省三分之一,上市(掛牌)企業位居國家級高新區前列。

全鏈條創新孵化培育體系

當地時間7月2日下午,在法國尼斯舉行的中法未來青年科技型企業領袖座談會上,成都高新區與享有法國“矽谷”之稱的索菲亞科技園簽訂合作協議結為“姊妹園區”,索菲亞中國創新中心落戶成都高新區。

成都高新區科技局局長林濤表示,高新區這種發展模式是從國外借鑒過來的,索菲亞科技園成立於上世紀60年代,發展已經有40多年,10多年前還只能對它們仰視,而現在可以結成姊妹園區,說明中國高新區發展成績不錯。

不僅如此,最近占地面積95畝的菁蓉國際廣場正式啟動,將整體打造為中韓創新創業園。廣場已引進22家國內知名新型孵化器,預計將入駐科技創業企業600家以上,員工5000人以上。菁蓉國際廣場正全力打造成為全國最大的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和全國一流的眾創空間。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區孵化載體總面積達207萬平方米,科技企業孵化器群體60家,在孵企業總數超過7500家,形成了“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的全鏈條創新孵化培育體系。

在獲批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之後,成都高新區著力推進改革創新,率先探索職務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打造環高校特色知識經濟圈,增強高校院所的創新動力;制定《加快建設全面創新改革核心引領區實施方案》,全方位先行先試,進一步釋放市場主體活力。

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特點和需求,成都高新區註重科技與金融的結合。盈創動力就是成都高新區主要的科技金融服務平臺。截至2015年底,盈創動力已累計為3400余家中小企業提供債權融資超過335億元;為330余家企業提供股權融資超過65億元;為一萬余家企業提供科技金融增值服務;助推20余家企業改制上市。

今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區進一步完善全產業鏈公共技術平臺體系規劃,打造完成全要素雙創信息資源平臺,建設了菁蓉創新創業網站和三個數據庫(雙創企業信息庫、全球要素資源庫、雙創企業信用庫),以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服務模式,對創新創業企業、團隊、個人實現全要素資源的線上線下動態適配服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581

寧波高新區發展引入天使基金 撬動10倍資金助力初創企業

作為國內首支公司化運作的政府天使引導基金,寧波市天使投資引導基金(下稱寧波天使基金)在實施首個跟投項目後已經運作了整整三年。

三年來,這支基金已經在助推寧波國家高新區初創型企業的快速成長。不僅鼓勵了天使投資機構或者投資人對具有專門技術或獨特概念的原創項目、具有發展潛力的創新型初創企業投資,還為園區提供了高水平創業指導及配套服務。

近日,在科技部組織的“國家高新區調研行”中,寧波市天使投資引導基金有限公司總經理熊仁章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三年來,基金投入1.1億元,支持120家本土初創企業,直接撬動社會資本4.8億元,間接帶動社會資本投資11億元,撬動資金效果非常明顯。

寧波天使基金是由寧波市政府設立的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政策性引導基金,其宗旨是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效應和引導作用。2013年該基金公司成立,基金總規模為5年內投資5億元,其中市本級規模為2億元,目前已到位資金1.2億元。

由於初創企業投資風險大,為了發揮財政資金效應,支持初創企業,寧波天使基金確定以三年內初創企業為主要目標。

熊仁章告訴本報記者,寧波天使基金的一大創新,是只做跟進股權投資,完全采用財政資金市場化運作方式。

據了解,寧波天使基金對企業的持股比例不超過20%;單個企業單次投資額不超200萬元,累計不超過500萬元;且對單個企業的累計投資額不超過所跟投資額的50%。另外,天使投資機構(人)所占企業股權不超過49%,不控股,不參與企業日常經營管理。

在跟投方式上,寧波天使基金不僅與其他天使投資機構合作,也與個人投資者合夥。

熊仁章稱,考慮到風險因素,其他政府天使投資基金很少與個人投資者合作,但寧波民間資本雄厚,不少民企老板手握千萬,也有投資初創企業的意願,寧波天使基金就作為一個橋梁,為初創企業和民企老板牽線搭橋。目前寧波天使基金三分之二的投資項目是和天使投資個人合作。

不僅僅只是天使投資,寧波天使基金還加大與銀行合作,深入開展投聯貸、投貸互動,幫助初創企業融資。

“這也是我們創新的一個地方,把天使投資和融資結合起來,支持初創企業發展。上述簡接撬動的11億元,大部分來自銀行貸款。” 熊仁章稱。

據了解,寧波天使基金投資的項目行業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裝備、新材料、創意設計、生命健康等領域。

熊仁章介紹,基金公司目前支持在寧波落地的創業項目,項目庫里約1萬家企業。公司會定期跟蹤這些企業的融資需求,今年上半年1600家企業融資需求約547億元。另外基金公司還建立了合作投資機構、個人備案,目前有個人投資者300人,機構投資者50多家,投資規模約60多億。平時基金公司會通過投資人微信群、路演、俱樂部、使樂匯線上平臺、創新創業大賽等途徑,做好項目與投資人對接。

熊仁章告訴本報記者,按照投資三年內初創企業目標,今年將有大量的項目推出,目前已經有14個項目實現順利退出,退出項目平均收益率達到18%,目前基金能實現滾動發展。

另外,寧波天使基金投資的企業有8家已在新三板或前海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今年預計還有8家企業掛牌,10余家企業正在準備新三板上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948

江陰高新區:“彈丸之地”的創新爆發力

江陰高新區行政管轄面積53平方公里,為江蘇省44個國家級開發區平均面積的1/3,然而這個看起來面積較小的“彈丸之地”卻是江蘇的一個重要工業基地。

這里是特鋼、鋼簾線、麥芽加工等領域的全國最大甚至世界頂級的生產企業和生產基地。同時,全球最大的鋼簾線生產企業、全球最大的光伏太陽能矽切片超硬複合耐磨切割絲研發生產基地、全球最大的單體特鋼生產企業、全球最大的筆記本電腦主板電路板生產基地、全球最大的麥芽加工基地、全國最大的特鋼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鋼絲繩和大橋纜索生產企業、全國最大的半導體封裝測試企業等都落戶於此。

7月14日,在科技部組織的“國家高新區調研行”中,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走訪了江陰高新區,探索江陰創新的推動力。

縣級市的國家高新區

江陰是鄉鎮企業最早的發祥地之一,這里鄉鎮企業的創業精神、創業文化和創業氛圍非常濃厚,成長了一大批靠自主創新走出一條內生性增長道路的優秀企業。

2011年6月,江陰高新區獲國務院正式批複,成為繼昆山高新區之後的全國縣級市第二家國家高新區。2014年10月,國務院批準江陰高新區等8個國家高新區和江蘇工業園區共同建設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2015年全區GDP達698.2億元,同比增長8.15%。目前,全區已引進了世界500強企業11家;培育了年銷售額10億元以上企業12家,其中超百億元企業5家;入選中國500強企業2家。在全省136家省級以上開發區科學發展綜合考評中,江陰高新區的排名已從2011年的第19名上升到第9名。

江陰市委常委、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馮愛東告訴記者,作為一個在縣級城市的國家高新區,江陰高新區曾經面臨著城市能級小、空間制約和難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等問題。

針對自身劣勢,江陰高新區多年來走出了一條有江陰特色,發揮江陰優勢的高新區轉型發展的道路。江陰高新區按照市場規律,充分發揮企業主體,聚焦各類創新資源,同時聚焦於實現產業化的重大項目、打造創新型的領軍企業、建設有區域特色的創新型產業集群。

發展企業五條路徑

在企業怎麽走這個問題上,江陰高新區有著非常明顯的五條導向路徑:產業鏈招商策略、產業鏈高端延伸、跨國並購、自身技術改造、重大成果產業化。

其中,產業鏈招商策略,即以重特大項目的持續落地推動產業的轉型升級。五年來,高新區先後引進重大項目75個,總投資1144億元。特別是總投資15億美元的興澄世界頂級鋼板深加工、總投資12億美元的中芯國際集成芯片、總投資75億元的長電科技高腳位集成電路、總投資70億元的華泰汽車6AT自動變速器、總投資104億元的華泰新能源整車及發動機、總投資15億美元的世茂旅遊綜合體、總投資142億元的科技金融街區等項目的落地,為高新區打造千億級特鋼新材料及金屬制品產業集群、千億級汽車整車及關鍵零部件產業集群、500億級微電子集成電路產業集群以及千億級現代服務業產業集群夯實了堅實的基礎。

在產業鏈高端延伸方面最顯著的例子就是長電科技。此前,作為中國最大的集成電路封測企業,規模排名全世界第六的長電科技發展遇到很大的瓶頸,一是技術,二是客戶的認定,尤其是得不到高通等世界一流企業的認定,因為該企業鏈條就只在封測領域,僅僅是一個孤伶伶的生產基地。

2014年,長電科技與中芯國際(中國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合作,加快全球晶圓產能向中國集中的步伐;2015年10月,長電科技以7.8億美元成功並購世界排名第四的半導體封測企業新加坡的星科金朋,這不僅僅提高了其集成電路封裝測試的技術水平,也有望在未來幾年內奠定在全球即成電路封測領域的龍頭地位,當然也獲得了高通的認可。目前,長電科技已躋身全球封測行業前三。

產學研緊密合作

市場不斷在變動,企業要想繼續保持利潤,就必須擁有對創新和市場的高度敏感性,不斷升級產品和技術,對接高校。

馮愛東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產學研緊密合作這一塊江陰高新區非常重視,為此他們建立了江陰區域產學研戰略聯盟信息服務平臺,並設有專門的網站。江陰的科技系統每年都會整理出江陰企業各產業門類中的技術需求,從而把企業的需求做成一個本子,同時也把各個高校的信息進行匯總提供給企業,內容具體到哪個高校在哪個領域中具有哪些最前沿的技術。

馮愛東說,通過這個平臺,企業就比較容易找到需要的技術,並與相關的高校和技術人才進行合作,出了新產品後就能馬上搶占市場,因而使得江陰的企業在市場上具備較強的競爭力,

其實,早在八九年前,江陰就非常註重培養鄉鎮企業家的世界眼光和創新意識。當時,江陰曾發起過骨幹企業企業家的培訓活動,免費送企業家到海外去和很多高校以及世界級的企業進行交流。

馮愛東表示,現在看來那是的培訓成果已經出來,經過那次學習交流,很多江陰鄉鎮企業家的理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全球發展的認識,對知識產權、管理、技術、人才的認識都得到了全面提升,現在很多轉型成功的企業都是在那個時候奠定了一些很重要的思想基礎。所以,後來即使在金融危機或者經濟下滑的情況下,江陰的企業經營情況依然還很堅挺。

馮愛東也提出,目前江陰高新區的發展還存在管理權限的問題。從國家高新區的層面來講,江陰高新區甚至能同中關村、浦東同屬國家高新區,但實際上因為它是設置在縣級城市的國家高新區,在審批權限和審批效率上都很受限制。比如蘇州高新區、蘇州工業園區等的項目都是直報省批,而江陰高新區的項目是要先通過江陰的有關部門報無錫,由無錫再報省里,審批效率會很受影響。

馮愛東表示,很多項目的投資周期最好在一年左右,但事實上他們在實施一個項目的時候,審批有時候就要花費一兩年,等到這個項目第三年去做的時候,發現市場都已經變了。

馮愛東也提到,現在江陰的很多部門也放開了,比如發改、科技、商務、經信等,但有些方面如環保、城市規劃、國土等領域仍存在申報層級多,周期長的問題,希望得到上級有關部門的重視,以促進園區項目提升投資效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951

蘇州高新區:千億產值的地區經濟“發動機”

蘇州高新區於1992年被批準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過24年的發展,蘇州高新區走出了一條以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的內涵式發展之路,成為蘇州市經濟發展的有力引擎、自主創新的先進典範。

7月13日,在科技部組織的“國家高新區調研行”中,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走訪了蘇州高新區,對蘇州高新區如何調整產業結構,當好當地經濟“發動機”做了調研。

新興產業蓬勃發展

2015年,蘇州高新區實現生產總值突破1000億元大關,達到1006億元,同比增長8%;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10億元,同比增長9.8%。

蘇州市委常委、蘇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浦榮臯表示,蘇州高新區的發展多年來嚴格遵循“科字當頭、生態優先、民生為本、法治保障”工作方針,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努力破解改革發展難題,協調推進穩增長、調結構、抓創新、惠民生等各方面工作,經濟社會發展保持昂揚向上的勢頭。

近年來,蘇州高新區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創新型經濟發展步伐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軌道交通、醫療器械、新能源、地理信息產業等五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分別達55%、52%。區內上市公司累計達到13家,35家企業在“新三板”成功掛牌。

目前,高新區新興產業快速成長,以阿特斯光電、保利協鑫科技為龍頭的太陽能光伏產業鏈初步形成;以中科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下稱“醫工所”)為核心的醫療器械產業前景廣闊,成為江蘇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醫療器械產業基地。

醫工所是中國科學院唯一以生物醫學儀器、試劑和生物材料為主要研發方向的國立研究機構。醫工所一直非常重視科研成果轉移轉化工作,於2013年成立了科技成果工程化主體平臺——蘇州國科醫療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有效實現了成果轉化所需的多種要素的有機融合。

醫工所副所長武曉東告訴記者,經過該所科研人員5年攻關、列入國家“十二五”863重大項目、完全自主研發的“流式細胞儀”項目的研發初戰告捷,並且該儀器已在蘇州國科醫療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進入產業孵化階段,中生北控生物科技(08247.HK)以1500萬元獲得該技術的轉讓,使得該項目實現了50%的收益。

知識產權強區戰略

蘇州是知識產權大市,高新區更是科技創新及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的高地。

近年來,高新區依托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審查協作江蘇中心等優勢資源,緊緊圍繞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園區和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試驗區建設兩大中心任務,著力打造立足蘇州、服務江蘇、輻射華東的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區,大力實施知識產權強區戰略。

經過三年建設,集聚區各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已經引進包括中國商標專利事務所、北京三友、北京萬慧達等40余家全國知名機構在內的近70家知識產權服務機構進駐,形成了完整知識產權服務鏈。

2015年,該區共申請專利14531件,其中,發明專利7982件,專利申請量、授權量、發明專利申請量、發明專利授權量、PCT申請量等主要指標分別同比增長18.5%、74.16%、23.08%、149.1%和84.1%。

該區還獲批“國家知識產權投融資試點”和“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查員實踐基地”。至去年底,專利審查江蘇中心結案超過13.2萬件審查標準件,營收超過4億元。

2016年3月,蘇州高新區獲批籌建江蘇國際知識產權運營交易中心,這是我省首家國際知識產權運營交易中心。該中心業務範圍包括:專利、商標、著作權、技術秘密等知識產權的交易、運營、金融以及技術轉移轉化,將加快促進知識產權與金融資源融合,更好發揮知識產權對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的支撐作用。

高新區知識產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江蘇國際知識產權運營交易中心的落戶,將更好地推動國際知識產權的運營服務。該中心將以知識產權為主體,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創新知識產權資源和金融資源的結合機制,積極探索豐富知識產權交易品種,為知識產權所有人、企業和投資人提供知本與資本對接途徑。

同時,還將圍繞產業轉型、企業創新需求,積極推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創新成果實施轉化和二次開發,為知識產權成果商品化、產業化提供資金保障,實現知識產權價值的最大化。

加快走出去步伐

為推進江蘇省、蘇州市“一帶一路”戰略建設,進一步完善蘇州市國際口岸功能,拓展新興市場,擴大國際合作,加強西線國際經貿合作交流,蘇州高新區發揮產業優勢、地理優勢及綜合保稅區政策優勢,積極推進國際鐵路貨運班列項目。

“蘇滿歐”(蘇州-滿洲里-歐洲各國)是蘇州高新區綜合保稅區第一條實現進、出雙向常態化發運的國際鐵路貨運班列。從蘇州鐵路貨運西站始發,縱貫華東、華北、東北,經內蒙古滿洲里出境,橫跨俄羅斯、白俄羅斯全境,最終到達波蘭華沙,全程11200公里。

“蘇滿歐:是國內首條以小時為計時單位的中歐國際班列運輸線。目前,“蘇滿歐”出口班列全程最短12天,進口班列全程最短14天。這趟行程中,俄鐵管轄段(俄羅斯及白俄羅斯)有7800公里,占全程近七成。這為“蘇滿歐”帶來極為明顯的成本優勢——途經國家少,換軌次數就少,大大節約時間;關務過境環節更便捷,單據要求簡單,出境環境穩定。

“蘇滿歐”班列於2012年開通,2014年3月實現常態化運行,截止今年5月30日,累計開行出口班列159列,發運標準集裝箱14522箱,貨重7.6萬噸,貨值13.8億美元。

同時,高新區也不斷優化外貿物流環境,打造便捷通關渠道。今年1月,蘇州市獲國務院批複同意建設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6月18日,蘇州高新區跨境電子商務監管中心(下稱“電子商務監管中心“)在綜保區正式啟用。

電子商務監管中心創造性地提出“複合倉”概念,將“集貨倉”和“監管倉”進行捆綁融合,兼具了貨物“存儲”與“監管”功能,實現了跨境電商倉庫管理無紙化、遠程監管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同時,集貨倉配備“雲關碼”專利技術,規範跨境電子商務貨物出入境數據標準,形成貨物出入境的身份證,有效提高了通關效率,為大量中小跨境電商從業者、缺乏技術能力的外貿企業提供陽光、便捷的跨境電商通關渠道,建立適應蘇州高新區跨境電商業務發展規律的海關監管模式和管理制度。

未來,電子商務監管中心將依托“蘇滿歐”等中歐班列,打造由“一帶一路”沿線數十億消費者、零售商、制造商、服務商和投資者組成的、正在持續生長與“進化”的網絡經濟體,完善產業集聚區和產業示範區,力爭將蘇州跨境電子商務基礎圈及產業集群項目建設成為蘇州市乃至江蘇省一流的B2B出口跨境電商產業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955

中國首條柔性AMOLED生產線在成都高新區點亮投產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5-16/1106421.html

 

5月16日,記者從成都高新區獲悉,隨著第一片柔性AMOLED高分辨率觸控顯示屏於近日在成都高新區成功點亮,中國首條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BOE(京東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正式投入生產。京東方跨出的這“一小步”,也標誌著中國顯示屏生產技術向前發展的“一大步”。

BOE(京東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總投資465億元人民幣,於2015年5月開工建設,2016年7月主體廠房封頂。該生產線應用全球最先進的蒸鍍工藝,是中國首條采用該工藝的AMOLED生產線,設計產能為每月4.8萬片玻璃基板(玻璃基板尺寸為1850mm×1500mm)。

與傳統技術相比,該生產線采用低溫多晶矽(LTPS)塑膠基板,能讓產品屏幕分辨率更高且反應速度更快、功耗更低。此外還采用柔性封裝技術,實現了顯示屏幕彎曲和折疊,可廣泛應用於智能穿戴、手機、平板電腦、車載顯示等高端手機顯示及新興移動顯示產品。

京東方是物聯網技術、產品與服務提供商,是顯示領域的世界領先企業。2017年一季度,京東方智能手機液晶顯示屏、平板電腦顯示屏、筆記本電腦顯示屏出貨量市場占有率均位列全球第一。

群智咨詢數據顯示,從移動終端面板發展來看,到2020年,柔性AMOLED在整個AMOLED產能中占比可達65%。目前,全球AMOLED顯示產品的技術和產能主要由三星等國外廠商壟斷,隨著BOE(京東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的正式投產,這一壟斷局面將被打破。

京東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點亮投產

占地面積41萬平方米,有7個水立方大;建築面積67萬平方米,相當於2.5個鳥巢;主廠房占地面積10萬平方米,相當於14個標準足球場;最大單體建築41.3萬平方米,業界同類建築最大;鋼結構2萬噸,是3個埃菲爾鐵塔的鋼結構用量……位於成都高新區的BOE(京東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項目,堪稱名副其實的世界級“超級工廠”。

記者了解到,上述項目總投資465億元,是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史上最大的一次單筆投資,也是國內第一條6代AMOLED可折疊的柔性顯示屏生產線,產品將被廣泛應用於高端手機及新一代穿戴顯示系統。它所使用的OLED技術是全球新型顯示技術發展方向之一。

作為新型顯示的重要發展方向,AMOLED在高端智能手機及可穿戴設備等智能終端市場的應用前景廣闊。市場調研機構CINNO Research中國市場智能手機月度銷量監測統計分析報告顯示,2016年國內市場中,消費者累計購買的AMOLED類型手機銷量已達9900萬部,較2015年增幅達到144%。 

目前在AMOLED顯示面板領域,韓國公司幾乎壟斷了全球市場。三星擁有一條月產能8000片基板的5.5代線和一條月產能1.5萬片基板的6代線,其市場占有率高達90%以上。此外LG中小尺寸的AMOLED面板主要由其4.5代線貢獻,月產能1.4萬片,占據市場份額的8%左右。

日前,從位於成都高新區的京東方“超級工廠”傳出的項目投產消息,已經引起了全球半導體顯示產業的矚目。BOE(京東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項目月產能4.8萬片,主要生產中小尺寸柔性AMOLED顯示屏。項目達產後年投入57.6萬片6代玻璃基板,達產年可出貨9000萬片以上高端柔性顯示屏,實現年產值有望超過300億元。

成都加速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光電顯示產業

湯森路透2016年度創新報告顯示,京東方位列全球半導體領域創新企業第二; 美國專利授權量統計報告中,京東方位列第40位,並以超200%的年增長率在TOP50名列第一;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16年全球國際專利申請情況顯示,京東方以1673件國際專利申請位列全球第八,與中興通訊、華為成為一起躋身TOP10榜單的三家中國企業。

今年恰好是成都與京東方結緣的十周年。2007年9月,京東方第4.5代液晶顯示器件生產線項目正式落戶成都,2009年正式投產。這是中國西部首條實現量產的液晶面板生產線,也是中國大陸首先實現彩色濾光片和液晶面板集成化生產的全自動化生產線。2015年5月,總投資465億元的BOE(京東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項目開工建設,於2017年5月11日正式點亮投產。

十年來,以京東方為代表的光電顯示產業項目紛紛落戶成都,極大拉動了成都玻璃基板、液晶材料等上遊原材料產業發展,推動了車載導航系統、個人移動顯示終端等下遊應用產品開拓,使成都成為國家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在全國乃至全球的電子信息產業領域占據了重要一席。特別是在光電顯示領域已經形成了涵蓋玻璃基板、顯示模組、顯示屏和應用終端的完整產品鏈,是國家中小尺寸光電顯示重要生產基地,全球50%的筆記本電腦芯片在成都封裝測試,產品數量、質量和科技含量均居全國前列。

光電顯示產業是基礎性的“糧食產業”。國家高度重視以光電顯示產業為重點的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專門設立了規模1000億元的產業發展基金。隨著“一帶一路”倡議、“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的深入實施,國家電子信息產業迎來了又一個“黃金時代”。

四川省制定了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規劃、四川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行動規劃等重要規劃,提出要以成都為中心打造全球光電顯示產業重要基地。今年,四川省在光電顯示行業總投資將超過1000億元,預計到2019年,全球超過1/4的柔性顯示器件將在四川誕生。

光電顯示產業也是成都重點鎖定支持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領域之一。成都提出到2020年,將力爭把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為全市第一個萬億級產業集群。截至目前,僅成都高新區就已經聚集了京東方、深天馬、中光電、富士康、戴爾、聯想、TCL等龍頭企業,形成了從上遊原材料、中遊顯示面板到下遊終端生產的全產業鏈。

“成都具有完整的電子信息產業鏈,具有良好的市場配套和物流配套,而這些都是光電顯示企業考慮布局時的關鍵因素。”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的交通與物流優勢突出,不僅可以輻射廣大的中、西部內陸市場,也可以涵蓋歐盟、東盟和南亞國家。成都高新區在相關扶持政策中明確,將從產業鏈重點領域、技術鏈發展方向和價值鏈高端環節,確定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新型元器件為電子核心基礎產業的發展重點,進一步“加粗”“拉長”集成電路產業鏈,著力將成都打造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光電顯示產業基地和國家先進電子制造基地、世界軟件名城。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日前在北京舉行。圍繞“打造萬億級國際創新創業中心”的目標,成都高新區將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倡議,努力把成都高新區打造成全球光電產業重鎮,鞏固成都在全球IT產業格局中的影響力,助力成都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每經記者 張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973

成都高新區最高1億元禮聘全球團隊 西部城市人才戰再升級

中西部城市人才大戰再升級,成都高新區把引進目標提升至全球頂尖人才,推出“金熊貓”人才新政,全球化禮聘頂尖人才,頂尖團隊最高可獲1億元資助。

4月8日,成都高新區發布《實施“金熊貓”計劃促進人才優先發展的若幹政策》(下稱“金熊貓”人才政策),力爭到2025年引進2萬名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打造全球人才活力區。

成都高新區是西部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綜合實力在國家級高新區中長期位居前列,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經濟呈現快速發展態勢。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區現有各類人才48.2萬人,累計吸引3841名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創辦企業1687家。近三年來,累計給予人才扶持資金11.78億元。

“成都高新區要打造國際創新創造中心,高質量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人才資源的聚集刻不容緩。”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推出由12大條50小條構成的“金熊貓”人才政策。

當前,全球化進入人才流動的新階段,國際人才競爭日益激烈。為吸引諾貝爾獎獲得者、“兩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等高端人才,成都高新區提出“禮聘人才”這一聚才方式,變被動“等”才為招才,從之前的“一企一策”變為常年申報評審。

“金熊貓”人才政策提出,頂尖創新創業團隊在成都高新區開展技術攻關並進行成果轉化的,授予核心團隊成員“金熊貓”人才稱號,給予團隊最高1億元的綜合資助;通過建立研究院等形式全職在成都高新區開展技術攻關並進行成果轉化的,通過禮聘的方式授予“金熊貓”人才稱號,給予不低於1000萬元的綜合資助。

去年,在成都高新區新增的人才支持名單中,以國家“千人計劃”專家申恒濤為核心的頂尖團隊獲得3000萬元的最高資金支持。該團隊集合了申恒濤、李學龍、林學民、周曉方等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和澳大利亞科學院、工程院雙院士Rao Kotagiri,新加坡科學院院士Ooi Beng Chin。目前,這一頂尖團隊已在成都高新區註冊成立成都考拉悠然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建設智能機器人視覺系統研發及產業化項目。

不僅如此,成都高新區還成功創建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對“引人才回當地工作”傳統做法進行創新,打造柔性化引才模式,即海外高端人才並不一定要離開熟悉的環境,可以繼續留在海外創新創業,將成果在國內落地。

目前,成都高新區已在全球布局20個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工作站點,成立2億元的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金。此次發布的“金熊貓”人才政策提出,對於進入成都高新區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的海外人才,可不受每年在成都高新區工作時間限制,經評審認定後,按條件享受成都高新區相關人才政策。

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力爭到2025年,全區建立50個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柔性引進諾貝爾獎獲得者、海內外院士等頂尖領軍人才50人,引進“千人計劃”等國家級人才總量達500人,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總量達到2萬人。

除此之外,此次發布的“金熊貓”人才新政50條還有一大特點,就是創新利用市場手段引才,中介機構成功薦才最高可獲200萬元獎勵;對重點企業引進的符合要求的技能人才,給予每人每年最高5萬元獎勵;支持在蓉高校、職業技術(技工)院校培養急需專業性人才,可給予最高2000萬元補貼。

同時,該政策明確,在落戶、獎勵發放、融資理財、子女入學、醫療保障、政務服務等方面,對“金熊貓”人才提供“綠色通道”。對企業引進的“金熊貓”人才,以低於市場價格的租金提供各類公寓(前三年免租金);對於企業新引進的本科及碩士學歷的人才、急需技能人才,按市場租金的75%提供公寓或配套住房;租住人才公寓滿5年後可申請購買。

目前,成都高新區在重點產業園區規劃建設用地規模1646畝、建築面積約220.8萬平方米人才公寓。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5年,還將規劃建設9個人才公寓和產業園區配套住房項目。總建設面積達435萬平方米,房屋總套數約3.6萬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9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