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滬港通ETF有望年底誕生:首推“T+0”交易 投資門檻降至1000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714

20141114hugangtong

隨著11月17日“滬港通”迎來開通,兩只基於“滬港通”的ETF基金也有望於年底推出。新基金預計會將港股投資門檻從50萬元降至1000元,並首次實現“T+0”的交易方式。

據東方早報,南方基金正在申報恒生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以下簡稱“南方恒生ETF(交易所交易基金)” ),華夏基金公司正在申報滬港通恒生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以下簡稱“華夏滬港通恒生ETF” )。

上述兩只“滬港通”概念基金,意在打破港股通關於境內個人投資者的證券賬戶及資金賬戶余額合計不低於50萬元的準入門檻,讓散戶更加方便的參與港股投資。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正在申報的兩只產品在很多方面與2012年推出的首批跨境ETF相似,以恒生指數作為投資標的。但此次基於滬港通的背景,兩只滬港通恒指ETF在上報的產品方案中首次提出了二級市場“T+0”的交易方式。

證監會官網最新披露的基金募集申請核準進度公示表顯示,證監會於9月28日、10月10日接收南方恒生ETF、華夏滬港通恒生ETF的申請材料,分別於10月9日、10月16日決定受理上述兩只基金,並於10月31日對上述兩只基金產品出具了第一次反饋意見。

知情人士透露,華夏滬港通恒生ETF、南方基金恒生ETF是以香港的恒生指數為投資標的。而華夏滬港通恒生ETF的認購門檻初定在1000元起,或在年內完成發行。

據證券時報網,業內知情人士透露,兩只滬港通恒指ETF雖為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但可能將使用滬港通的額度。

除了華夏和南方兩家公司已經將成熟方案上報外,易方達等業內其他基金公司也在類似產品上醞釀已久。

可以預見的是,滬港通業務被正式運用到以後基金的產品設計中將越來越多,將加深實現A+H的一體化。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184

足球改革首推中甲,市場化運作曙光初現!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486

足球改革首推中甲,市場化運作曙光初現!

作者:格隆匯 李音臨  

核心觀點

(一)足球產業改革箭在弦上,中甲潛在價值有待挖掘

隨著我國體育產業改革的不斷推進,足球作為受眾最廣的體育項目,其活力正在被不斷激發。我們在上一篇深度報告《體育產業系列深度報告之四:體育改革足球為先,中超價值潛力無限》中對中超聯賽的經營現狀及巨大空間進行了詳盡闡述。中甲聯賽作為我國足球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現階段雖然競技水平不理想,但受行政幹預較少,有利於推進市場化改革。同時,中甲名片效應遠超國外足球產業發達的國家,其蘊含的商業價值將有待挖掘。


(二)中甲聯賽坎坷探索前行,商務開發權幾經易手

中甲聯賽正式成立於2004年,其前身是甲B聯賽。成立至今,中甲經歷了多次變革,球隊規模經歷了“縮減—擴充—穩定”三個階段,其探索前行之路可謂坎坷不斷。目前,中甲聯賽實行的是國家體育總局、中國足協、職業聯賽理事會分級管理體制。由於對於中甲聯賽商務開發權的歸屬沒有明確界定,加上聯賽長期表現不佳不受關註,中甲商務開發權幾經易手,至今依舊沒有明確的歸屬。我們認為,中甲市場化革新阻力較小,改革將勢在必行。


(三)中甲聯賽慘淡經營,商務開發一片荒蕪

目前中甲聯賽的經營情況不甚理想,聯賽整體的商務開發無人牽頭,俱樂部常年入不敷出。轉播權收入方面,全國性的電視、網絡轉播一片空白,各俱樂部的地方性的轉播也不容樂觀。對於商業贊助與廣告,聯賽仍未找到總冠名商與戰略合作夥伴,俱樂部各自招商,經營艱難。人氣不佳使得俱樂部門票收入較少,球隊支出只能依賴投資人投入,這樣的局面迫使中甲聯賽迎來一次深刻的變革,我們也可以從其經營現狀中看出中甲潛藏的巨大潛力。


(四)放眼海外二級聯賽,英冠運營成熟為標桿

英冠憑借其成熟的運營體制和超高的人氣基礎而被評為全球商業價值最高的二級聯賽。2013-2014賽季英冠的總收入約5億英鎊,轉播權收入和門票收入各占三分之一左右,遠超其他次級聯賽的收入水平。在英國足球聯賽體制中, “降落傘”條款以及升級附加賽賽制等特色制度都在不斷地為英冠註入活力,其制度創新可供中甲參考借鑒。


(五)堅定看好中甲前景,市場化改革迎來轉折點

盡管中甲聯賽處於百廢待興的狀態,但我們堅定認為其擁有巨大的潛力,即將迎來一次爆發性成長。不可否認,競技水平的提升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然而球隊成為足球稀缺資源能極大聚集人氣,足球聯賽市場化改革也將改善中甲的商務開發狀況。從長期看,人才培養的改善必將提高聯賽水平,在此條件下中甲有望重新煥發活力,形成良性循環。在中甲聯賽改革的驅動之下,雷曼光電、天津松江等上市公司有望成為最受益的投資標的。


一、中甲沿革:摸索前行歷經波折,商務開發幾經易手

我們在上一篇深度報告中詳細介紹了中超聯賽的歷史沿革、運營現狀,並結合了國外的經驗,深入探討了中超聯賽未來市場化改革的大趨勢及其蘊含的巨大價值潛力。在此基礎上,我們將繼續緊跟國家發展體育產業的大趨勢,進一步將研究視角投向百廢待興的“中甲聯賽。


中國足球甲級聯賽,簡稱為中甲聯賽,是由中國足球協會組織的中國足球職業聯賽的次級聯賽,其前身是全國足球甲級隊B組聯賽(簡稱甲B聯賽)。中國足球甲級聯賽自成立至今,經歷了20多年的變革與發展,蘊藏著豐富的資源以及極大的發展潛力。在國家高度重視體育產業特別是足球事業發展的背景下,了解中甲的發展史將有助於投資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其蘊含的商業價值。


(一)發展歷史

1.1987-2003:迎時代發展要求,甲B聯賽摸石頭過河

中國足球甲級聯賽正式成立於2004年,其前身是成立於1989年的中國足球甲級B組聯賽。1987年中國足協試行將全國足球甲級隊聯賽分成兩組,即甲級A組和甲級B組分別進行,其中甲B聯賽采取賽會雙循環制進行,沒有升降級制度。


1992年的“紅山口會議”,提出了把足球作為體育改革的突破口,確立了中國足球要走職業化道路的改革方向。1994年中國足球全面推行俱樂部制,當年4月16日,首屆真正意義上的職業甲B聯賽正式開始。


1994年開始,甲B聯賽采用主客場雙循環賽制。1994至2003年間,甲B聯賽經歷了近10年的發展。在這段時間內,甲級B組列前者升級為甲級A組,甲級B組名次最後的若幹球隊則降入乙級,具體的升降級名額按照甲A聯賽擴充需要,歷年多次出現變化。


在這段時期內,發生了一起假球事件,即“甲B五鼠”的假球事件。2001年,為了趕上升入甲A的末班車,浙江綠城、成都五牛、長春亞泰、江蘇舜天、綿陽太極聯手上演了中國史上的假球之最。當年賽季最後兩輪比賽中,成都五牛對綿陽太極打出了11:2 的懸殊比分,創下了中國次級聯賽比分和絕對進球數之記錄。經過調查,10月16日足協取消了上述五家俱樂部的轉會資格、升級資格、註冊資格等。


2.2003-2004:中甲聯賽開啟新篇章,甲B聯賽時代宣告終結

2004年,中國足協正式推出“中國足球協會超級聯賽”品牌,與此同時將甲B聯賽改制為中國足球甲級聯賽,開啟了中國甲級聯賽的新篇章,這也意味著甲B時代宣告結束。


首屆中甲聯賽於2004年3月21日展開,參賽隊伍達17支,為中國足球職業化後最高兩級聯賽中迄今為止參賽球隊最多的一個賽季,球隊參賽熱情高漲。武漢黃鶴樓奪得冠軍,和聯賽第二珠海中邦參加2005賽季中超聯賽。


3.2005至今:球隊數量幾經增減,整體規模仍需擴充

自成立以來,中甲聯賽參賽隊伍一直保持在13—16支的水平。期間,經歷了規模“減少——擴充——穩定”三個時期。


2004年以及2005年,出於中超聯賽進行擴充的需求,這兩年的時期內沒有球隊降級到中甲聯賽。同時,2004年中甲聯賽的深圳科健隊解散,因此2005年中甲聯賽降低到14支球隊參賽。2005年中甲聯賽哈爾濱國力因違反足協規定而被罰降級,因此2006賽季中甲聯賽只有13支球隊。


隨後,從2007賽季開始,中甲聯賽采用“升二降一”的規則。在中超聯賽中,每賽季最後兩名也會降級到中甲,因此,2007賽季中甲聯賽參賽隊伍保持13支不變。這一局面一直持續到2010賽季。


中甲聯賽的擴充階段是從2011賽事開始,而推動中甲聯賽隊伍規模擴充的標誌性事件,是2011年2月份在中國足協香河基地召開的香河會議。經過足協的研究,最終推出新的升降級制度,從2011年賽季開始,中甲實施“升2降1.5”的制度。對於半個降級名額,足協的具體規定是,在中甲聯賽的倒數第二與乙級總決賽的第三名進行新一輪的附加賽,勝者將獲得明年的中甲聯賽參賽資格。制度的改變使得2011賽季中甲球隊增加到14支。這一擴充也終於改變了7年單數球隊聯賽的畸形局面,成為偶數球隊聯賽。2012賽季,中甲聯賽的參賽隊伍擴充到16支隊伍。


2013賽季開始,中甲聯賽參賽隊伍進入穩定階段,一直保持“升二降二”的制度,即中甲聯賽前兩名升入中超聯賽,而中乙聯賽中的冠亞軍晉級為中甲聯賽。這一制度使中甲聯賽參賽隊伍至今一直保持16支的規模,穩定至今。


然而,中甲的參賽隊伍相比起中超,處於較低的水平。按照國外足球較為發達的國家情況來看,足球聯賽是呈現正金字塔的局面,聯賽水平越高,參賽隊伍越少。然而,我國卻長期呈現倒金字塔的局面。2005-2011賽季,中甲聯賽參賽隊伍的數量均低於中超聯賽,2012賽季開始中甲聯賽參賽隊伍和中超聯賽持平,但是依舊沒有呈現出正金字塔的局勢。因此,中甲聯賽的參賽隊伍規模還有待進一步擴充。



(二)組織架構

根據2012年2月10日由中國足球協會審議通過的《足球職業聯賽管辦分離改革方案(試行)》的規定,我國的中甲聯賽實行的是國家體育總局、中國足協、職業聯賽理事會分級管理體制。其中,國家體育總局充當整個架構的領導者,制定整個體育產業的發展政策,引領整個組織的發展方向。足協是政策的細化者和賽事的監管方,規範理事會的運作,並監管賽事的運作。職業聯賽理事會是賽事的辦理者,制定賽事的運作流程和制度,保障賽事的正常運作。在職業聯賽理事會中,共有19名代表,其中足協代表三名、地方協會代表四名、中超俱樂部代表五名、中甲俱樂部代表二名、中超公司代表一名,特邀專家代表四名。中甲聯賽分為13個賽區,每個賽區派設一個負責人,負責賽區運作一切事宜,保障賽事的正常運作。



在這個架構中,雖在辦賽和監管方面有明確規定,但商務開發權的歸屬卻模糊不清,加之中甲聯賽競技水平較低,關註度不高,導致中甲聯賽問世近10年來,商務開發權一直處於無人認領的境況,幾經易手,數度輾轉。從足協到福特寶,隨後又被足協收回,再劃撥給中超公司代理,現今又有雷曼光電介入中甲聯賽商務運營合作開發,可謂歷經坎坷。


2003年,在中甲聯賽成立前一年,足協曾意欲把中甲、中乙和中丙聯賽捆綁銷售,即獲得2004年中甲冠名商的企業,可同時獲得中乙和中丙的冠名權。不過,最終冠名權未能賣出。


2004年,中國足協將甲B聯賽改制為中國足球甲級聯賽,中國足協亦將中超聯賽和中甲聯賽的商務開發權交給了其下屬的福特寶公司。然而,中甲聯賽的招商情況並不樂觀,一方面,福特寶將中甲聯賽的轉播權幾乎以零收益的價格轉讓給廣東衛視。另一方面,福特寶未能談攏中甲聯賽的總冠名,足協只好讓各俱樂部進行地區冠名(無總冠名)。由於福特寶公司經營能力有限,2005年足協收回福特寶公司的商務開發權,招商情況依舊未見起色。


2012年,中國足協正式將中甲與中超一起並入職業聯賽理事會管理,中甲聯賽的商務權益由足協統一管理,交給中超公司代管,一直延續至今。但由於時間倉促,其招商仍基本維持在停滯狀態,中超公司便將全部中甲廣告板及聯賽附屬商務權益開發撥給各俱樂部自主經營。


至今為止,雖然中國足協掌控著中甲聯賽的開發主導權,但沒有組織機構對各個中甲俱樂部的商務權益進行統一開發。而在2014年6月,上市公司雷曼光電與中甲聯賽達成合作,先後與12家中甲俱樂部簽約,獲得近1/3的商務權益。在不久前召開的中甲商務研討會上,雷曼光電也表達了成為中甲商務開發統籌者的意願,並嘗試從足協手上獲得冠名與全國性轉播的開發權。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甲聯賽長期不受關註,而有關規定對於中甲聯賽的商務開發權界定存在較大的模糊性,致使這一開發權幾經波折,卻始終歸屬不明。但從另一個角度看,由於中甲聯賽帶來的經濟利益較少,足協對其關註程度遠不如中超,使得中甲在經營上有更大的自由度。我們認為,商務開發權歸屬不明決定了中甲聯賽改革的迫切性,而市場價值較低使得中甲的改革面臨較少的阻力,因此未來足球領域的改革很有可能在中甲率先推進。


二、中甲現狀:收益慘淡入不敷出,商務資源亟待開發

中甲聯賽的商業模式與中超類似,收入來源主要分為三大類:轉播權收益、商業贊助與廣告、門票與衍生產品。


根據最新的中甲聯賽規程,全國性轉播、聯賽冠名的開發權歸屬於中國足協,中甲聯賽並未組建聯盟公司,由中超公司進行代理,但中超公司的代理未能帶來全國轉播商與冠名商,因此這兩部分的權益仍處於真空狀態。除這兩項外的其他權益均由各個俱樂部自行經營。


(一)轉播權收益

轉播收益的來源可以分為:全國性電視轉播、地方性電視轉播和新媒體轉播。全國性電視轉播是全國性電視臺對所有中甲比賽在全國範圍內轉播,而地方性電視轉播是指各俱樂部與地方電視臺合作,由地方電視臺轉播該球隊的主場比賽(可擴展至客場)。新媒體轉播是指通過網絡來進行部分或全部比賽的轉播。


根據中甲聯賽規程,全國性電視轉播與互聯網由中國足協及其授權機構負責統一經營,而俱樂部主場的地方電視轉播權由主場俱樂部自主經營,但與主場電視臺簽訂的轉播協議不得對中國足協及其授權機構制定的全國性電視轉播、境外電視轉播、轉播戰略合作單位有排他性。根據中國足協在2012年推出的《中國足球職業聯賽管辦分離改革方案(試行)》,中甲聯賽的商務開發交由中超公司進行代理,因此中甲公司的全國性轉播權由中超公司負責經營。然而事實證明中超公司無力開發中甲,隨著廣告板權益撥回各俱樂部經營,轉播權招商最終不了了之,目前處於無人負責的狀態。


中甲聯賽的電視轉播權開發程度較低。由於競技水平較差、缺乏關註度、商業價值較低,目前沒有電視臺或相關媒體願意為中甲聯賽進行全國性的電視轉播或互聯網轉播。盡管在2004年廣東衛視與中甲簽署了三年的全國性轉播協議,但中甲俱樂部並未從中獲得收益。雙方約定中甲向廣東衛視補貼每輪9場從全國各地向廣東衛視轉輸信號所需要的傳輸費用,而廣東衛視則以每輪直播比賽時插播的廣告時段作為購買直播版權費用。然而在轉播的第一年,由於直播節目的廣告招商不理想,俱樂部幾乎沒有獲得轉播收益。盡管中甲向廣東衛視補貼了信號傳輸費用,但後期節目的素材編輯、畫面加工、特效運用、解說等帶來的成本也讓廣東衛視虧損了300萬元。2006年合約結束後雙方不歡而散,中甲不再有全國性轉播。雖然到了2012年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曾對北京理工隊的保級大戰進行轉播,但這更多地是出於支持校園足球的動機,也並未支付任何轉播費。


中甲的地方性轉播情況也並不理想,在2013賽季有8支中甲球隊的比賽有地方電視臺轉播,4支球隊的比賽通過網絡轉播,還有4支球隊的比賽沒有任何轉播。4支隊的網絡轉播當中還有1支是由球迷利用業余設備進行現場直播,而由專業電視臺進行轉播的球隊也並未獲得多少轉播費,部分球隊還要向電視臺支付制作費才能獲得轉播。由此可見中甲的轉播權收益幾乎是一片空白。


公開資料並未統計地方電視臺中甲比賽的收視率,根據湖南湘濤隊的網絡轉播商益陽在線網的數據,2014年益陽在線直播了湖南湘濤的5場賽事,2013年為13場。所有直播賽事收視最高為10338人,最低僅有1100人,2014平均每場賽事網絡收看人數為1681人,2013年為4455人,與現場觀眾人數相差不遠。湖南湘濤在中甲征戰五年,其收視情況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甲轉播的慘淡情況。



可以看出,與中超情況類似,中甲的轉播情況同樣不容樂觀。首先是聯賽商務開發統籌者的缺失使得全國性的電視轉播、互聯網轉播一片空白。各個球隊尋求地方性轉播,結果也不甚理想。專業電視臺的轉播需要倒貼,網絡轉播依靠地方性的小型網站,流量低,節目質量也缺乏保障,與優酷、土豆、愛奇藝這樣的大型視頻網站難以相比,最後甚至有四家球隊完全沒有轉播。然而,正是基於目前聯賽青黃不接的轉播情況,這也意味著中甲的轉播收益未來的增長空間十分巨大。


(二)商業贊助與廣告

商業贊助和廣告可以分為冠名類和廣告類兩種,冠名類包括聯賽冠名、球隊冠名和聯賽戰略夥伴,而廣告類則包含場地廣告、球衣廣告等各種由賽事活動產生的廣告資源。無論是中超還是中甲都習慣於將比賽的商業資源進行細致分割並混合銷售,如冠名商通過對整個聯賽進行贊助來獲得聯賽冠名權,同時也能獲得包括場地廣告時間在內的部分廣告資源。


根據中甲聯賽規程,中甲聯賽標識及甲級聯賽冠名贊助商由足協及其授權機構進行統一經營,中甲聯賽的杯名、賽場內圈正面兩塊廣告板、球場兩側四塊廣告板、外圈兩塊廣告板的內容由中國足協指定。其他廣告板、橫幅、背景板、球票、相關印刷品上的廣告內容則由各個俱樂部自行經營。


自中甲成立以來,聯賽的整體商務開發權幾經轉手,但始終未能成功地找到聯賽層面的贊助商。在上一篇報告中我們提到中超將贊助商分為冠名合作夥伴、官方合作夥伴和官方供應商,而在中甲成立初期足協也將中甲贊助商分為三級,希望找到1名總冠名贊助商、5名次級戰略合作夥伴和4名指定供應商,但至今為止各個級別的贊助商都處於“真空”狀態。


對於俱樂部層面,在2014賽季16支球隊中只有3支隊有正式的冠名商,10支球隊為投資人冠名,還有3支隊沒有任何冠名。對於有冠名商的3支球隊,延邊長白山冠名費為每年1000萬元,達阪城納歡酒業投資3000萬元,承攬了2014賽季新疆隊的賽事推廣和冠名權,而深圳紅鉆並未披露冠名費。可以看出中甲球隊的冠名情況並不理想,大部分球隊仍以投資人冠名為主,這些球隊的冠名費應視為股東的投入,因此多數球隊並無冠名收入。


廣告方面,中甲可開發的廣告資源與中超類似,具體包括場地廣告、球衣廣告、主場冠名廣告、球隊大巴廣告等等。在各類廣告中,場地廣告是宣傳效果最好、價值最高的品類。傳統的場地廣告是簡單的固定A字板,尺寸一般為1M×6M,比賽中不能更改廣告板的內容,球隊會按照需求提前在主席臺正對面、兩側球門後面布置廣告板,數量一般為正面14塊、兩側14塊。然而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球隊開始使用LED廣告板來替代傳統A字板,LED廣告板同樣分布在主席臺正對面與球場兩側,但廣告板內容可不斷變動並循環播放,因此一般按照廣告出現時間進行計價,不再劃分板塊出售。部分中甲球隊在采用LED廣告板的同時會將A字板放在LED板後形成二圈廣告牌,借此增加球隊廣告收入。


2014年2月,雷曼光電與12家中甲俱樂部簽約,為俱樂部贊助賽場LED顯示屏,並獲得所有俱樂部30分鐘的場地廣告資源。10月22日,雷曼光電將2015賽季中甲聯賽5分鐘球場LED廣告及其它配套權益出售給華創證券,作價500萬元。若按此計算,整個中甲聯賽比賽時間內每年的LED廣告總價值將高達數千萬元。



中甲俱樂部關註度較低,公開資料並未披露各俱樂部的整體廣告收入。因此我們將通過公開了招商手冊的個別球隊的情況來估計中甲俱樂部大致廣告收入情況。各個俱樂部一般采用混合銷售的策略來增強招商吸引力,以中甲球隊湖南湘濤為例,球隊在出售球衣胸前廣告的同時附贈LED廣告、A字板廣告、背景板廣告等。按照湖南湘濤的標價,假如所有廣告資源均成功按原定價格出售,球隊將獲得約2700萬的廣告收入。然而,目前中甲俱樂部的廣告招商大多處於“有價無市”的狀態,我們估計俱樂部實際獲得的廣告收入與2700萬有較大的差距。前面提到華創證券以500萬元的價格獲得所有俱樂部5分鐘的LED廣告,據此計算每個俱樂部的LED廣告總價值為562.5萬,每單位(5秒一單位,每175秒輪回一次)價格為15.625萬,和湖南湘濤開出的30萬相比,折價將近一半。


與轉播收益類似,由於聯賽統籌經營者的缺失,聯賽層面的廣告贊助招商只能不了了之。俱樂部層面的廣告贊助收入具體有多少還有待觀察,然而可以確定的是實際收益與俱樂部自身開出的價格有較大差距。在轉播權收益、門票收益慘不忍睹的情況下,盡管廣告贊助收入並不理想,但也成為了俱樂部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三)門票與衍生品

門票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觀眾對比賽的關註情況和滿意程度,是衡量俱樂部經營優劣的重要標誌。在英國,門票收入是俱樂部總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我國中甲俱樂部的門票收入卻相當不盡人意。由於中甲比賽技術水平低,關註度不高,中甲聯賽少有滿座情況發生,一場比賽只有數百人觀看的情況比比皆是,而各地的門票價格也普遍呈“白菜價”,難以為俱樂部帶來多少門票收入。正是由於上座人數低,且門票價格也低,中甲聯賽的門票收入顯得較為慘淡,還存在著很大的開拓空間。


目前,中甲聯賽的票價偏低,中甲俱樂部尚未將目前本就相當有限的球迷群體轉化為有效收入。中甲聯賽的門票分為年票、散票和贈送票,散票的價格從5元至120元不等,有的球隊甚至不收門票錢以吸引球迷前來觀賽。購買了年票的觀眾可以憑年票觀看該球隊本賽季所有主場比賽,各俱樂部年票價格從120元至1000元不等。通常來說,購買年票的單場所需花費比購買散票的費用更低。而事實上,由於中甲聯賽的關註度比較低,觀眾的興趣和熱情程度較低,因此,觀眾應更傾向於購買散票而非年票;另外,由於中甲比賽上座率低,體育場內的座位遠遠不能坐滿,因而球迷只要購買普通散票就能到最好的位置上觀看,這使得貴賓區球票難以銷售。


由於未能從公開資料中獲取中甲聯賽的門票收入數據,我們用2014年中甲聯賽各個俱樂部的門票價格和觀眾人數數據,假定全部觀眾均以最低散票價購買門票,大致估算出每個俱樂部在2014年的門票收入。以2014賽季觀賽人數最多且只有一種散票價格的重慶力帆為例,照此方法估算的全年門票收入也只有500多萬元,北京理工和湖南湘濤由於免費贈票而基本上沒有門票收入。測算出來的其他中甲俱樂部的門票收入大致僅僅在幾十萬至兩百多萬元之間,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超俱樂部去年除了兩大巨頭廣州恒大和北京國安分別有1.28億和3700萬元門票收入之外,其他俱樂部的票房均在1000~2000萬之間。而整個中甲聯賽測算出來總的門票收入也不過2500萬元左右,這與去年總共3.3億元門票收入的中超聯賽相比顯然不能望其項背。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甲上座人數較低,門票價格低廉,並未給俱樂部帶來多少門票收入,少數俱樂部甚至采取了零票價的措施來提升球隊人氣。然而另一方面,各俱樂部的門票收入情況也表明了中甲聯賽存在著“粉絲經濟”效應,如武漢卓爾票價較高但上座人數高企,北京理工、湖南湘濤門票免費,卻沒有吸引到多少觀眾。在“粉絲經濟”下,價格並不是球迷消費的主要考慮因素,球迷的消費行為更多是出自對喜愛的球隊的支持,這意味著中甲球隊只要能培養出自身的球迷群體,加上良好的商業運作,就能在收入上有極大的改善。


(四)球員薪資與轉會情況

中甲俱樂部主要成本支出為球員工資與比賽獎金。目前公開資料未有中甲球隊的工資薪酬數據,但根據業內信息,中甲球員薪酬支出遠低於中超,一般一線隊成員年薪約為20萬,最高達到50萬左右,年輕球員的年薪一般不足5萬,最低只有3000元左右的月薪,而外援年薪一般超過100萬元。相比之下中超一線主力球員薪資基本在50萬以上,而國足級別的球員薪資更是在200萬以上,外援薪資甚至能高達數千萬,可見中甲和中超球員收入的巨大差距。


盡管兩個聯賽的球員收入差距懸殊,但兩者的球員背景並無太大差異。除北京理工外,其他中甲俱樂部球員均為職業球員。而北京理工原為大學校隊,球員均為在校生,在足協的特批下以業余隊的身份參加職業聯賽。但隨著聯賽競爭激烈程度加劇,北京理工也不斷引入職業球員,目前首發陣容以職業球員為主。此外,根據專業足球數據網Transfer Market的統計,中甲球員平均年齡為25.1歲,中超為25.3歲,可見年齡也不是造成兩者薪資差距的原因。


從資金投入情況來看,除去未披露的三支球隊,13支中甲球隊中投入金額最低為北京理工的600萬元,最高為冠軍重慶力帆,達8000萬元,13支隊平均投入為4300萬元左右。而中超2014年球員薪資總額為17.81億元,平均每家球隊薪資支出超過1億元,是中甲球隊每年投入的兩倍多。再考慮到中甲投入數據為賽季初預算,實際支出一般低於預算,因此中甲和中超球隊的實際差距更大。


球員轉會方面,由於大部分轉會球員身價較低,公開數據只披露了少數價值較高的球員的轉會費情況。2014年隸屬於青島中能的鄭龍轉會廣州恒大,轉會費高達約2400萬,而披露轉會費的10名轉入球員的轉會支出共有2200萬左右。中超2014年披露的轉會收入有2.4億左右,轉會支出為7.2億,相比之下中甲的轉會市場遠遠小於中超。2012-2014披露的中甲轉會凈收入分別為1541萬、4670萬、237萬,而中超轉會凈支出分別為3.2億、3.9億、4.8億,可見中甲整體轉會處於盈余狀態。盡管從已披露的數據來看,中甲轉會收入大於支出,為中甲俱樂部擴大了收入來源,但我們認為轉會收入難以成為俱樂部經營的支柱,其原因在於球員轉會有很大的偶然性,只有少數俱樂部的個別球員能帶來較多的轉會收入。2013年中甲轉會凈收入達4670萬,而2014年只有237萬,說明其穩定性沒有保障。


由此可見,中甲球員和中超球員均為職業球員,但中甲聯賽的薪資水平遠低於中超。盡管如此,俱樂部的微薄收益仍不能支撐球隊的薪資支出,要大幅依賴於投資人的資金投入。球員轉會能為俱樂部帶來一定的收益,但其不穩定性使得轉會收入難以成為俱樂部經營的支柱。


(五)人氣基礎

由於目前中甲聯賽沒有全國性轉播,因此我們主要通過現場觀眾人數來了解中甲的人氣情況。2014年中甲觀眾總人數約為128萬,場均上座人數5331人同比增長13.23%,上賽季觀眾總人數約113萬,場均上座人數4708人,同比增長18.89%。相比之下中超2014年場均上座人數為19361人,是中甲的3.6倍左右。2009-2014觀眾總人數複合增長率為13.75%,場均觀眾人數複合增長率為4.36%,總人數增長較快的原因是中甲比賽場次從2009年的156場增加到目前的240場。中超2009-2014的場均觀眾人數複合增長率為3.81%,比中甲的場均觀眾增長率低0.5%左右。


在所有俱樂部當中,2010年從中超降級的重慶力帆人氣最高,場均觀眾為13254人,相比之下從未升入中超的廣東日之泉人氣最低,場均觀眾只有1383人,約為重慶力帆的十分之一,相比之下中超人氣最高的球隊上座率是最低的4倍左右。由此可見雖然同在中甲聯賽,但不同球隊的人氣情況有著巨大的差異。值得註意的是中甲俱樂部的人氣差距不完全是由技術水平所決定的,部分積分排名較高的球隊上座率遠低於積分排名靠後的球隊,這是由於不同地域的足球資源稀缺程度不同,使得俱樂部對人氣的爭奪程度不同,具體我們將在下文進行詳細分析。


可以看出,目前中甲聯賽的人氣狀況仍處於較低水平,和國內頂級聯賽中超相比有較大的差距,但近年來中甲的關註度不斷提升,發展速度與中超相當。從中甲內部比較來看,不同俱樂部人氣的差距遠超過中超,除了技術水平外,球隊在當地的稀缺性也是影響俱樂部人氣的關鍵因素。


綜上所述,中甲聯賽目前的經營狀況不甚理想。在聯賽層面,由於缺乏牽頭人統籌商務開發,轉播權收益、冠名贊助收入始終是一片空白;在俱樂部層面,各個球隊施展渾身解數卻也難以獲得滿意的轉播、贊助收入,人氣不佳使得門票收入較為慘淡,在此情況下球隊支出只能依靠投資人的投入。我們認為,中甲商務開發一片荒蕪的“處女地”現狀將迫使中甲聯賽迎來一次深刻的變革,帶來無限商機。


首先,與中超聯賽25億的收入相比,中甲商務開發可謂百廢待興,但其人氣情況和中超的差距相對較小。中超平均上座人數是中甲的3.6倍,盡管未有權威的中甲收入數據,但從目前經營現狀來看中超收入遠遠超過中甲的3.6倍,這意味著中甲球迷身上的價值並沒有被很好地開發出來。前面提到中甲依然存在“粉絲經濟”效應,價格因素不是球迷消費的主要考慮因素,可以預期中甲聯賽能夠通過成熟的商業運作來挖掘球迷價值,改善整體收入。其次,從中甲俱樂部的上座人數和所在地比較中可以看出,足球聯賽的人氣狀況存在地域效應,俱樂部在競技水平短時間內難以提升的前提下,可以通過遷移的方式成為城市的足球稀缺資源,避免與同城球隊爭奪人氣,從而增加“粉絲”數量,在增量球迷身上挖掘價值。最後,目前中甲創造的經濟利益較少,並未形成既得利益群體,進行市場化改革的阻力小於中超。國家監管頂層改革思路堅定,足球改革是必然趨勢,在此背景下選擇改革阻力更小的中甲進行試點創新,無論從政治還是經濟角度看都更具可行性。綜合上述幾方面的因素,我們認為中甲潛力巨大,極有可能在體育產業改革上一馬當先,具體內容我們將在報告的第四部分進行詳盡闡述。


三、英冠借鑒:運營成熟造就典範,制度設計激發活力

英冠聯賽與中甲聯賽同屬於國家第二級別的足球聯賽,但其群眾基礎、比賽競爭激烈程度和運作管理模式遠比中甲聯賽發展得好。本節將對英冠聯賽進行研究分析,以期為我國中甲聯賽未來的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聯賽簡介

英格蘭足球冠軍聯賽,是英格蘭國內足球聯賽體系排第二級別的英格蘭足球聯賽。英冠聯賽共有24支球隊組成,采取雙循環賽制。英冠聯賽每個賽季排名前2名升入超級聯賽,排第3至第6位的球隊作附加賽決定最後一個升級名額,榜尾的3支球隊則降入英甲聯賽。


英國作為現代足球的發源地,足球在英國歷史上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英格蘭足球聯賽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足球聯賽,一開始分為甲乙丙丁四組,1992年甲組球隊脫離聯賽體系成立新的英超聯賽,但仍與次級聯賽保持升降級關系,原來的乙組、丙組和丁組改名為甲組、乙組和丙組。2004年原來的甲組、乙組、丙組再改名為英冠聯賽、英甲聯賽和英乙聯賽,分別對應英國的二級、三級和四級聯賽


(二)經營現狀

1.整體經營狀況

英超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足球聯賽,其下一級的英冠聯賽雖然在競技水平、人氣、收入方面和頂級聯賽有一定的差距,但仍有著極高的商業價值。根據著名體育咨詢公司PLURI發布的2014足球聯賽市場價值排行榜,英冠聯賽商業價值為6.5億歐元,在所有聯賽中排名第11,高於中超聯賽的2.13億歐元,同時也是商業價值最高的次級聯賽。此外,參考五大聯賽與其二級聯賽的市場價值之比,英超和英冠的差距也是最小的。英超市場價值是英冠的5.56倍,而西甲是西乙的8.73倍,德甲是德乙的7.91倍,意甲是意乙的7.18倍,法甲是法乙的6.75倍,五大聯賽平均是其次級聯賽的7.23倍。由此可見英冠聯賽是當之無愧的“世界上最好的次級聯賽”。


英冠聯賽2013-2014賽季總收入約為5億英鎊,和上個賽季的4.4億英鎊相比增加了約6000萬英鎊,同比增長14.23%,2007-2014賽季複合增長率為6.82%,高於英超收入的增長速度。英超聯賽2013-2014賽季的總收入約為30億英鎊,據此計算英冠聯賽的總收入是英超的六分之一。


2.轉播權收入

轉播權方面,英冠聯賽的轉播權一般與英甲、英乙聯賽一起銷售,並按照80%、12%、8%的比例在三個次級聯賽之間進行分配。2011年英冠與天空體育簽訂了最新的三年期轉播合同,合同總金額為1.95億英鎊,和上一份轉播合同相比減少了6900萬英鎊,下降幅度達26%,原因是英國經濟蕭條,國家廣播電視臺放棄轉播英冠聯賽。按此計算英冠國內轉播費占總收入的10%左右,而英超國內轉播費占比約為三分之一,遠高於英冠。除國內轉播外,Fox體育、ESPN等轉播商會在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美國等國家進行轉播,Betfair公司則會通過網絡進行轉播。


3.冠名收入

和轉播權相同,英冠冠名權與英甲、英乙一起進行打包銷售。英冠最新賽季的冠名贊助商為英國博彩公司Sky Bet,冠名合同總金額約為3000萬英鎊,合約期5年,平均每年600萬英鎊,和上一個冠名贊助商相比每年下降了100萬英鎊左右,下降幅度約為14%。假設冠名贊助收入全部歸英冠所有,冠名贊助費占比也只有1%左右,相比之下中超冠名收入占聯賽總收入的6%左右。


4.門票收入狀況

門票收入方面,英冠憑借著良好的人氣基礎獲得了可觀的收入。2012-2013賽季英冠平均每場上座人數為17660人,同期英超平均上座人數為35921人,大約是英冠的兩倍。英冠近五個賽季上座人數處於穩定狀態,五年複合增長率為-0.39%。與中甲相比,各個俱樂部上座情況差距較小,在2012-2013賽季,英冠上座人數最低的是皮特堡聯,場均8215人,最高的是布萊頓,場均26236人,大約是皮特堡聯的3.2倍,而中甲上座最高球隊是最低的9.6倍,由此可見英冠的人氣情況較為均衡。


英國足球氛圍濃厚,擁有廣泛的球迷基礎,作為次級聯賽的英冠的人氣情況受地域分布的影響並不大。由於國土面積較小,英國的郡(county)與中國城市面積相當,因此可以考察英冠球隊是否與英超或另一只英冠球隊位於同一個郡,以及他們的上座情況。據我們的分析,2012-2013賽季英冠24支球隊中有7支球隊和英超球隊同郡,有13支球隊和英超或英冠球隊同郡。與英超球隊同郡的英冠球隊平均上座人數為16674人,而無同郡英超球隊的則有17834人,後者高7%。與英超或英冠球隊同郡的上座人數為16584人,無同郡的為18573人,後者高12%。兩種比較均說明英國球隊之間的同城人氣搶奪效應並不明顯。


公開資料並未統計英冠整體的門票收入,但根據部分俱樂部披露的財務數據,可以推斷出門票收入在英冠中的占比較大。近五年披露財務數據的英冠俱樂部有伯明翰、博爾頓、沃特福德和利茲聯,由於伯明翰、博爾頓分別在2011年、2012年從英超降入英冠,降落傘制度(下文介紹)使得其收入結構與一般英冠俱樂部差異較大,因此可根據近五個賽季一直留在英冠的沃特福德、利茲聯的收入結構來估計英冠整體的門票收入。沃特福德退市前的最新財報顯示門票收入占比為39%,利茲聯最新財報顯示門票收入占比33%,兩者都對門票收入依賴較大。據此我們估計英冠整體門票收入占比為30%-40%,略高於英超,對應1.5億到2億英鎊左右。


(三)制度特色

鑒於英冠聯賽是世界上經營得最為成功的二級足球聯賽,其現有制度有非常值得我國學習和借鑒的地方。


1.降落傘保護條約

根據英超的降級規則,每個賽季後三名的球隊降級進入英冠,降級對球隊來說是重大打擊,因為次級聯賽關註度較低,會導致球隊收入驟減。為了給英超俱樂部降級球隊提供一個軟著陸平臺,亦稱“降落傘”保護條款,每支降級的俱樂部將在降級後的幾年內每年獲得一定數額的資助,以讓球隊維持住陣容內大半主力,來年卷土重來就有底氣。英超通過這樣的條款給予降級到英冠的球隊補助,為英冠球隊“輸血”,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彌合英冠球隊和英超球隊之間的差距,提高英冠球隊的競技水平。


降落傘制度的好處就在於在一級聯賽與二級聯賽之間建立一種聯動性。英超向英冠“輸血”使得次級聯賽能獲得更多的資源並發展起來,避免出現強隊越來越強、弱隊越來越弱的局面,提升整個聯賽的競爭激烈程度。與此同時次級聯賽也能向一級聯賽輸送人才,在過去的三個賽季里,共有17家英冠俱樂部通過轉會向英超輸送了31個球員,反觀中國,過去的三個賽季里僅僅只有6名中甲球員轉入中超,可見降落傘制度讓英超和英冠形成了良好的互動,這有利於整個足球聯賽體系的長遠發展。


2.升級附加賽賽制

升級附加賽是英格蘭足球聯賽賽制的一大特點。冠軍聯賽前兩名球隊直接升上超級聯賽,余下第3名至第6名的4支球隊會采取主客場兩回合淘汰制的升級附加賽,由第3名對第6名,第4名對第5名,經抽簽決定哪隊首先作主場,獲勝的2支球隊將另外在中立場以單場定勝負的形勢來爭奪冠軍,奪冠的一方可升上英超聯賽。


升級附加賽制為英冠帶來的好處是非常明顯的:一方面,這樣的賽制增加了比賽的場數,亦增加了門票和轉播權收入,俱樂部能夠獲得更多的分成。另一方面,也是最關鍵的一點,附加賽具有更為重要的象征意義,進入附加賽的英冠球隊為爭奪英超聯賽的最後一個名額,必將使出渾身解數,競爭的激烈程度和觀賞性相對會提高,且晉級結果具有一定的懸念,極具制造噱頭的話題性,相當於一個天然的宣傳平臺,能夠帶來強烈的宣傳效應,從而提升整個聯賽的關註度。類比於娛樂圈,提升節目關註度的一大法寶便是“炒作”,制造出全民參與的討論話題,相當於免費的宣傳廣告,可以快速打響節目的名號。


從下圖五年英冠聯賽的數據可以看出,每年的英冠附加賽決賽都能吸引至少8萬名左右的球迷到場觀賽,幾乎相當於該賽季平均上座率的四倍,足以證明球迷對附加賽的關註和熱情程度遠超其他場次的比賽,同時,英國各大知名媒體,如BBC、,《泰晤士報》、《衛報》等都報道了升級附加賽的賽況,對提升英冠聯賽關註度的好處不言而喻。


綜上所述,英國足球經過歷史長期的積澱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完善的經營體系和賽制設計,英冠聯賽作為二級聯賽,雖與英超聯賽仍有較大差距,但也有著非常高的商業價值,人氣基礎甚至不輸其他歐洲聯賽。有了英冠作為標桿,我們接下來將展望我國的二級聯賽——中甲聯賽的前景,並從英冠借鑒可行的經驗。


四、中甲前景:名片效應彰顯中甲前景,市場化改革迎來轉折

盡管中甲聯賽目前處於商業開發遠遠滯後的狀況,但我們認為中甲聯賽有著良好的潛力,隨著發展條件的成熟,中甲聯賽必定會迎來一次爆發性的成長。


(一)名片效應彰顯潛力,稀缺資源決定價值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足球俱樂部的人氣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同城球迷的本土情節。足球俱樂部以當地城市為名,在球迷心目中逐漸成為一種城市名片,成為城市足球實力的象征,俱樂部的勝敗也緊緊聯系著本土球迷的榮譽感。特別是當某個城市只有一只聯賽球隊時,球隊則成為唯一的城市名片,即使球隊表現不佳也能獲得球迷的大力支持。然而當城市有多支聯賽球隊時,名片效益就被大大削弱,球迷也更傾向於選擇水平最高的球隊作為城市的代表。這樣的效應可以從中甲俱樂部的人氣差距中反映出來。


將球隊的人氣情況與積分排名進行比較可以看出,球隊的競技水平與其受歡迎程度不完全呈正相關關系。積分排名第四的北京八喜隊場均觀眾只有1668人,是人氣最差的三支球隊之一,而從未升入中超、積分墊底的延邊長白山場均觀眾卻達到了7992人,人氣排名第四,高於曾升入中超的成都天誠、深圳紅鉆和青島中能。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中超和中甲在地域上存在一定的重疊,中甲球隊受到擠占,名片效應被大大削弱。積分第四的北京八喜與北京理工、中超的北京國安同城,因而人氣被擠占。北京理工所有比賽免費觀看,人氣情況卻為倒數。而延邊長白山雖然戰績不佳,但作為當地唯一的聯賽球隊也獲得了球迷的大力支持。16支中甲球隊中,有11支無同城中超球隊,有5支有同城中超球隊。無同城球隊的平均上座人數為6541人,有同城球隊的平均上座人數為2669人,前者大約是後者的2.5倍,足以證明有無同城中超球隊會對中甲球隊的人氣產生重要影響。




前面提到,英國足球氛圍濃厚,同城球隊人氣搶奪並不激烈,無同城的球隊上座人數比有同城的高7%,相比之下中甲的城市名片效應十分明顯,無同城的人氣要高150%。這表面上反映出中國與英國足球基礎的差距,但從另一個角度也反映了中甲球隊可以遷移到無中超球隊的城市來大大提升自身的人氣基礎。中國2013年GDP排名前30的城市中有11個城市沒有中超或中甲球隊,排名前50的城市中有31個城市存在空白市場。這些經濟實力強、人口數較大的“市場空白”包括蘇州、西安、寧波、福州等城市。假如一些受中超擠占的中甲球隊,如北京八喜、天津松江等,能遷移到這些球隊貧乏的城市,那麽即使在技術水平短時間難以提升的情況下也能極大地改善其人氣狀況。


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相比起足球產業較為發達的英國,中甲聯賽的名片效應要明顯得多。當城市球隊有且僅有一支時,該球隊將成為該城市稀缺的足球資源,而稀缺性決定了這支球隊的價值,即使表現不佳,亦能獲得大量的支持。我們預測,未來中甲球隊通過遷移的方式來改善其人氣狀況,利用城市名片效應,提升整個中甲聯賽的影響力是必然趨勢。而事實上,近期已經有球隊開始了這樣的轉移計劃。2014年11月廣東日之泉俱樂部董事長與西安一家文化傳播公司簽訂了產權轉讓協議,以3500萬的價格轉讓球隊。從2015賽季開始廣東日之泉將遷移到陜西西安,從而填補西安足球的市場空白。


(二)架構改革勢在必行,市場化運作指日可待

如前所述,根據《中國足球協會甲級聯賽規程》,中超公司負責代理中甲聯賽的轉播權、聯賽冠名權以及部分場地廣告。然而在此期間中超公司始終未能找到聯賽冠名商與全國轉播商,最終只能把全部中甲廣告板及聯賽附屬商務權益開發劃撥給各俱樂部自主經營。


我們認為中超公司開發中甲聯賽不理想的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首先,由中超公司來經營中甲聯賽存在著嚴重的委托代理問題。中超公司股權結構為中國足協占36%,16家中超俱樂部占64%,16家中甲俱樂部並無參股。除了作為中甲聯賽舉辦人的足協外,16家中超俱樂部與中甲沒有利益關系,因此中超公司缺乏足夠的動力來改善中甲的經營情況。其次,中甲聯賽競技水平和中超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人氣狀況不佳,媒體關註度較低,使得中甲聯賽在招商過程中缺乏足夠的議價能力,大大增加了招商難度。一家中甲俱樂部的招商手冊中提到,中國足協沒有向俱樂部提供官方的中甲聯賽電視轉播收視資料,僅用中超收視數據的10%來估計。由此可見中甲的商業運作連基礎的數據統計都無法提供,招商條件仍十分惡劣,談判難度大大增加。最後,行政力量的幹預壓抑了市場化運作的可能性。從英冠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在成熟的市場化環境下聯賽經營主體能發揮出自身的潛能,使用創新性的經營手段提升人氣與收入,英冠附加賽便是很好的例子。在上述因素的影響下,中甲的整體招商難度大、缺乏動力,一直處於停滯的狀態。


無力開發中甲的中超公司將權益劃撥給俱樂部自行經營,中甲又變回一盤散沙,整體轉播、聯賽贊助一直處於“裸奔”狀態。2014年2月雷曼光電與12家中甲俱樂部簽約獲得了聯賽約三分之一的商務權益,而在2014年11月28日雷曼光電召集11家中甲俱樂部召開商務研討會,探討新的運作模式。盡管目前中甲的轉播權和冠名權仍在足協手中,能否拿到這兩項權益仍存在不確定性,但根據體育產業改革的大方向與我們的調研結果,我們堅定地認為未來中甲聯賽組織架構改革是大概率事件。


公開資料顯示,由於中國足球職業化以來競技水平一直下滑,監管層表現出強烈的改革決心。2014年10月出臺的《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幹意見》提到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而體育總局領導對文件的解讀中也表明頂層思路是防止權力固化,市場化改革是大趨勢。目前體育總局已逐步開始組織結構的改革,以18個協會作為試點將協會與運動管理中心分開,實現政企協分離、理清產權關系,文件中提及的體育產業資源平臺將成為體育資源市場化流轉的重要途徑。


我們預期,隨著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舊有的中甲聯賽組織結構也將煥然一新。無論是新設立中甲公司抑或是將聯賽整理商務開發權交給第三方公司,上述幾個方面的招商困境都將獲得極大地改善,讓中甲聯賽的商務開發迎來曙光。


(三)青訓體系發展落後,政策助力人才培養

從長遠來看,中甲聯賽競技水平的提高也依賴於足球人才的培養。盡管長期以來我國的青訓體系存在諸多弊端,但隨著國家重視程度加大,相關支持政策逐漸出臺,未來我國足球競技水平將有顯著提升。


投入水平不足、參與程度較低、全運會突擊式青訓不可持續發展阻礙了青訓水平的提升。我國足球俱樂部對青訓的投入呈現兩極分化,達標率較低。另外,由於我國的足球競技水平較低,足球人才後備保障體系相對缺乏,許多家長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走足球體校的發展道路,青少年參與足球的程度不斷下降。


隨著我國對發展體育產業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強,而足球作為受眾面最廣的一個項目,國家對其的關註程度也將不斷加強。近期國家也提出了發展校園足球、建立足球實驗學校等戰略,全面提高我國的足球後備人才實力。


2014年11月26日,國務院召開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提出要大力發展校園足球。這一舉措,讓足球走進校園,使得足球訓練和文化課學習緊密結合起來,提高了足球運動員的文化素質水平,即使無法成功晉升進入職業球隊,也具備了求職的競爭力。另一方面,也營造了良好的足球的氛圍,提高了足球的參與度,為我國的足球後備軍建設奠定了較好的基礎。目前,我國的校園足球處於探索的階段,我們認為,隨著國家政策層面對足球產業的不斷支持,未來校園足球將會有很好的發展。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中甲聯賽將迎來一次爆發性的成長機會。從短期來看,雖然中甲的競技水平在短時間內難以有明顯的提升,但由於城市名片效應的存在,無同城對手的中甲球隊將成為一個城市的稀缺資源,極大地聚集當地人氣。監管層的改革決心也表明未來中甲聯賽的市場化改革是大概率事件,在這樣的背景下通過市場化運作,將有效提升聯賽的影響力與收入狀況,進而逐步改善競技水平,形成良性循環。從長期來看,國家大力支持校園足球的發展,必將使得足球青訓水平快速提升,為職業聯賽的長遠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


五、關註中甲市場化改革,投資標的逐一挖掘

2014年11月28日,雷曼光電召集11家中甲俱樂部召開商務研討會,探討中甲商業運作改革的方案,未來可能設立中甲聯盟公司或委托第三方公司進行商務開發,足協手中的轉播權與聯賽冠名權也有望下放,這標誌著中甲聯賽開始進入變革期,潛在的投資機會不可忽略。我們認為,體育產業的投資機會將是改革紅利釋放帶來的長期價值修複,雖然中甲地位不如中超,但二級聯賽受到的管制更小,更有可能成為市場化改革的先鋒隊。在這股改革浪潮的驅動之下,雷曼光電、天津松江等上市公司將成為最受益的投資標的。


(一)雷曼光電(300162.SZ)

雷曼光電是國內領先的專業化、國際化、高品級的LED制造商,同時也是亞太地區乃至國際市場有影響力的廠商之一。公司始終致力於為客戶提供高效、節能、穩定的LED封裝器件和應用產品,其超高亮全彩系列、大功率多規格LED產品,涵蓋全彩色顯示屏、景觀照明、交通信號及信息顯示三大領域。


自2011年起,雷曼光電就開始布局體育產業,成為2012-2016年中超聯賽LED設備制造類唯一合作夥伴。根據公司與中超公司簽署的協議,雷曼光電在此期間為中超聯賽提供賽場全彩廣告顯示屏設備及相關服務,通過提供LED顯示屏設備置換每次中超比賽12分鐘的廣告時間。2013-2014賽季,公司將可對外出售的10分鐘廣告時間銷售給中超公司,剩余2分鐘用於自身品牌推廣,共獲得1800萬元的營業收入(廣告收入1500萬元,附加服務費300萬元)。


目前,公司已經開始銷售2015賽季中超足球聯賽商務權益。2014年9月22日,雷曼光電與山東愛達傳媒有限公司簽訂了中超廣告資源銷售合同,將公司擁有的中超足球聯賽2015全賽季16家俱樂部240場中超比賽2分鐘的球場LED顯示屏廣告展示時間對外進行了銷售,交易金額800萬元,價格較之前明顯提升,標誌著公司在體育傳媒領域的商業價值得到進一步確立並獲得認可。雷曼光電總計擁有2015賽季中超足球聯賽的12分鐘商務權益。


除了與中超公司現有的戰略合作之外,公司堅信中國足球聯賽的商業價值處於持續上升趨勢,積極開發體育傳媒領域的商業價值。公司在中超合作運營的經驗積累基礎上,已成為超過12家中甲聯賽俱樂部成員的贊助商和合作運營商,並將通過廣告運營等商務開發方面獲得更高的話語權,正在複制中超模式,戰略性前瞻布局。公司將進一步打造優勢體育營銷平臺,與贊助商、合作夥伴共同開發足球聯賽的商業價值,同時贊助商借助足球聯賽的營銷平臺,獲得比賽現場的顯示屏廣告推廣時間、比賽的電視和網絡轉播宣傳、比賽球票上品牌LOGO的推廣機會。


(二)天津松江(600225.SH)

天津松江股份有限公司是以房地產綜合開發為主導的企業,2000年1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致力於全國化發展戰略,現已形成了“以天津為核心,業務輻射全國”的理念。


2007年,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天津松江體育文化產業有限公司成立,這也意味著天津松江足球俱樂部成立。2008年,天津松江俱樂部開始了自己的中乙征戰之旅。2010年,天津松江以亞軍的成績成功升入中甲聯賽。然而,之後一直成績表現一般,處於中等水平,未能升入中超聯賽。2010年12月天津松江將俱樂部資產剝離出上市公司,目前俱樂部所有人為上市公司的母公司。


2013年天津松江主營業務收入為28.41億元,同比增長5.49%。其中房地產銷售、在建項目轉讓收入、建材銷售收入分別為24.70億、2.88億、0.03億,占比分別為88.57%、10.32%、0.12%。



六、風險提示

1. 國內體育產業市場化仍處於初級階段,行政幹預風險較大;

2. 國內足球聯賽還沒有十分成功的改革先例,探索過程中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482

王亞偉做客央視:首推保險,避談創業板,仍然愛著重組股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833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3-31 10:23 編輯

王亞偉做客央視:首推保險,避談創業板,仍然愛著重組股


3月30日,王亞偉做客央視,稱牛市已是共識,且行且珍惜。

        3月30日,滬指百點長陽大漲2.59%逼近3800點,盤中創下2008年3月25日以來新高。深證成指亦一路狂奔,沖上13000點關口,創下近4年以來新高。當晚23時10分,“最牛基金經理”王亞偉做客央視財經頻道《市場分析室》欄目暢談市場看法。

        公開信息顯示,從3月17日晚上起,中國基金業協會聯合央視財經頻道,邀請八位私募基金明星分期做客央視,王亞偉3月30日晚作為壓軸出場的明星現身。以下是澎湃新聞即時整理的全部文字實錄。   


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市場分析室》專訪王亞偉文字實錄:


“牛市還能持續,且行且珍惜”

        主持人:從七連陽到十連陽,2015年的奔牛行情出現了大好的勢頭。創業板指數漲幅達55%,中小板指數上漲45%,均遠遠超越滬指漲幅,本輪行情從去年11月20號起,由藍籌最先發動。      

        今天來到演播室的嘉賓是深圳千合資本董事長王亞偉,你好亞偉,大家對你的了解是華夏基金,管理華夏大盤,非常高的收益,包括你的一些投資理念,對大家的影響。我們今天先回到短期市場來。前天一根長陽,很多人在微信圈里說牛市來了。而且下午有一個很重要的消息,二套房貸最低比例降到四成。據說短期會啟動一輪新的行情,你怎麽看?        

        王亞偉:短期還是比較看好的,市場牛市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前期也經過一段調整。可能現在這種政策各方面回暖的氣象比較明顯,所以牛市還能持續。        

        主持人:從大的周期來看,現在大家對於牛市格局,好像分歧不是很大,關鍵問題就是它的高度、寬度,或者說深度到底會怎麽樣?比如說會不會超越2007年?原來2007年的牛市說是黃金十年,結果兩年走完了,大家現在這一輪市場是不是比那一輪市場要大,而且能夠紮紮實實走十年,你怎麽對比這個?      

        王亞偉:牛市大家是共識,但是這個牛市會怎麽走?我覺得且行且珍惜。

        主持人:走一步看一步。      

        王亞偉:對,走一步看一步,能不能超過2007年的高點,這個可能性不能排除,但是這只是粗淺的判斷,現在沒法證實真偽,而且也沒有必要這麽早做這個明確的結論。

        從成交量的情況來看,現在已經遠遠超過了2007年的高點。某些板塊的估值現在也是超過了2007年的一些高點,但是如果從點位上來看現在才3000多點,離2007年的高點還有一段距離,談超越也不是一時半會的事。

        從我們制定投資策略來講,策略制定也不是建立在能不能超越前期高點的基礎上。對我們來講,能不能超越2007年的高點,不是最緊急、也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主持人:你覺得現在最緊急、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麽?

        王亞偉:把團隊建設好。

        主持人:對你來把說團隊建設好,收益最高。對於電視機前的觀眾來講,你覺得對投資者來講最緊急、最重要的是什麽?

        王亞偉:在牛市里風險控制很重要,我這里反而要強調風險控制,因為從主觀願望上來講,我希望股市能夠超越2007年的高點,甚至到一萬點,因為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超越了呢。牛市也是一步一步走的,不能好高騖遠,也不能一蹴而就。在牛市里反而要強調風險意識。黑天鵝不常有,但是萬一飛過來一下呢。        

        主持人:“1·19”也是很驚人的表現。

        王亞偉:還好。  

“現在是全面牛市,A股估值仍偏低”     

        主持人:這一輪牛市走起來,走到目前和上一輪牛市相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跟以前不一樣的地方?

        王亞偉:我覺得相同的地方是資金大量的入市,背景不一樣,這次主要是無風險利率的見頂回落,未來大家預期會持續下行,這樣引發的社會財富向股市重新配置。

        股價上漲一方面是估值提升,一方是業績增長,上一輪就是說黃金十年,所以有很多的資金入市,這一輪經濟還處於轉型調整過程當中,更多還是要依靠估值的提升。對於低估值的藍籌板塊的提升效益是最明顯的。

        還有大家的改革預期,比如說國企改革、資產註入,這個同時提升了估值和業績。再加上目前我國處在轉型升級的特定階段,新興產業的估值也被大幅度的打高了,所以總體來講各個板塊的估值都在提升,造就了這個牛市。        

        主持人:目前來看還是估值提升本身帶來的,包括外延式的一些動力,無論是並購還是改革帶來的預期帶來的估值,還沒有到業績促使估值繼續提升和股價上漲的階段?        

        王亞偉:這是下一輪可以預期的。        

        主持人:大家對牛市兩種判斷,一個是全面普漲,只是誰先漲誰後漲。還有一個結構性的問題,你的判斷是什麽?

        王亞偉:這里要看以什麽樣的時間段去看這個問題。比如說從2013年到2014年上半年是一個結構性的牛市,主要是成長股的行情,2014年下半年演變成一個藍籌股的價值回歸,也是結構性的行情。今年前三個月也是成長股的行情。 獨立看每一個階段結構性的特征都比較明顯。

        時間拉長來看,2013年初一直看到現在就是一個全面的牛市,所有的板塊其實都在上漲,都有投資機會。所以我覺得如果從一個更長的時間去看,我們現在正處在一個全面的牛市之中。        

        主持人:全面的牛市。歐美股市上大家都註意到,比如說美國市場、歐洲一些市場,好像都回到了金融危機之前的高點,但是A股似乎沒有到,而且差不多還有40%,離(上一輪高點)6124點,A股算不算低估。        

        王亞偉:離6124點還不止40%,我覺得可能有50%~60%。時間上來講,我們比歐美股市是滯後的,人家從2009年開始上漲,到現在已經持續了五六年,我們從2012年下半年,到2013年才開始上漲。從時間上是滯後的。

        但是如果要直接跟歐美股市比,說中國股市是不是比他們便宜,這個可比性不是很強,因為大家所處的利率環境不一樣。還有一個就是投資渠道的多樣化程度也不一樣,不能直接比。

        但是有一點比較明確,現在目前在海外上市的一些人民幣資產,中概股有一些被嚴重低估了,
不然就沒法解釋他們爭先恐後私有化回歸A股。


        所以說,考察周邊的股市並不是比較我們比他們貴還是比他們便宜,而是我們看到他們過去幾年的走勢給我們的一個啟示,如果中國未來幾年無風險利率像他們一樣持續下行,並維持低位,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目前我們的A股還是偏低的。     

看好保險股,連說了兩遍  

        主持人:不管怎麽樣,亞偉對市場有一個定義,現在可以認為是一個全面牛市的階段。實際上對這一輪牛市的性質做了一個判斷。下面關鍵是不錯過這個牛市,到底如何把自己的投資方法進行重新梳理,稍候回來繼續和王亞偉討論牛市里面的重大投資機會在哪里。        

        (畫外音):如果把時間拉長到最近十年,漲幅在十倍以上的個股達284只,從去年至今漲幅超過十倍的股票也有6只,這些十倍牛股廣泛分布於27個行業。        

        主持人:私募明星觀大勢,今天來到演播室的是千合資本的董事長王亞偉,他在過去創造了十倍的記錄,現在新的牛市過來了。雖然說你現在做私募,可能原來做相對收益,現在更多考慮絕對收益,開門見山來說你現在關註那些行業和哪些領域?

        王亞偉:我說三個領域,可能這三個領域都不是那種給大家感覺一定是會十倍的投資機會。投資最重要是一個複合收益率,複利的力量是比較強大的,如果時間一長自然會獲得比較高的收益率。

        這里我比較看好的是保險,從保險的深度和密度來講都有比較大的提升空間,從2014年的情況來看,全年的保費收入是2.02萬億,按照規劃到2020年這個數將達到5萬億,未來五年會保持16%以上的增長。

        還有另一方面來講,保險資金的運用渠道也在不斷的拓寬,投資領域在不斷的拓寬。一方面保費收入在持續的增長,領域又在不斷的拓寬,現在又處在牛市當中,可以判斷保險會有比較好的提升,所以保險股是比較看好的。      

        主持人:確定?

        王亞偉:比較確定。        

        主持人:這是第一個行業。第二個呢?

        王亞偉:
第二個比較看好銀行,銀行的機會來自於估值的提升,現在銀行估值太便宜了。


        我覺得有幾個方面,第一個無風險利率的下行,我覺得對於低估值的銀行彈性最大,理論上來講,無風險利率下降50%,銀行的估值應該提升一倍。

        第二個方面來講,中國經濟企穩以後,大家對於銀行資產的擔憂會緩解,在這種情況下也會促使銀行股的估值提升。

        第三方面,現在銀行有很多業務,未來比如在業務的分拆或者進入新的領域,有一些突破,也是有利於銀行股的估值提升。

        還有一方面,如果從分紅收益率的角度來講,現在銀行也是有吸引力的,現在分紅收益率是5%左右,我們知道居民存款現在總額是50萬億,這50萬億放在銀行里,無論是定期存款還是活期存款一年只能得到2%的利率。        

        主持人:所以你覺得銀行的估值彈性比較大。

        王亞偉:對,現在的彈性比較大,剛才說到居民儲蓄的財富分配向股市重新配置,這里面對普通老百姓來講,拿出儲蓄存款的一部分,換成所在銀行股票,收益率,這其實就是一個最簡單的炒作。如果假設一下,這50萬億里哪怕只有2%換成銀行股,會造成銀行股以萬億的市值。      

        主持人:這是第二個行業,銀行和保險。都是穩定、確定的有投資價值的穩定的收益率。

        王亞偉:從風險收益比角度來講比較有吸引力的投資。第三個行業我比較看好保險行業。

        主持人:保險剛才說過了。

        王亞偉:第三行業是環保行業,不是保險,是環保。因為環保過去欠帳比較多,投入不足,現在環保是整個非常重視的一個行業,未來在這方面會大力投入,我們知道今年以來,增收的燃油稅也會投入到環保建設當中,所以環保領域未來的前景非常看好。

“創業板熱度過熱了”        

        主持人:這三個領域前兩個給大家的感覺相對確定性比較強,也比較穩定的,環保可能彈性稍微會大一些,最近節目里面進演播室的嘉賓,每個人都沒有回避創業板,也沒有回避互聯網+,但是這兩個你都沒有提到。

        王亞偉:對。

        主持人:怎麽看創業板,怎麽看互聯網+。

        王亞偉:創業板可以避而不談嗎?

        主持人:避而不談也是一種態度。

        王亞偉:如果非要談的話,每個嘉賓都必須要談一下創業板的話,我覺得從一個側面說明創業板熱度過熱了,現在整個創業板的平均市盈率達到了80倍,這個估值水平無論放在國內外哪個市場,或者哪個歷史時期去考察,都是很高的水平。

        當然,單從一只股票來看,不要說80倍,哪怕有幾百倍,甚至不盈利,或者沒有收入,但是只要未來的增長空間足夠好,都不能說是高估的。

        但是如果作為一個板塊的整體80倍的市盈率,靠幾只這樣的股票去支撐,是無法長期維持的,畢竟好的股票、達到這個標準的股票是鳳毛麟角,可遇不可求的。        

        主持人:大家都說創業板是一個轉型的方向和主力軍,給一個板塊高估值有什麽關系?

        王亞偉:
高估值還是要跟成長還是要相匹配,給40倍也可以促進中國經濟的增長,並沒有必要給100倍,一個東西足夠好就可以。


        關鍵是,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手上的股票就是未來之星。但是實際上往往高估了自己去挖掘未來之星的能力,也往往低估了這些成長型的股票在未來成長的巨大的機會。所以既要看到機會,也要看到風險,風險和機會匹配才是最理性的投資。   

“互聯網有很多投資機會”   

        主持人:互聯網+現在也是變成了一個熱門的話題,似乎比純粹去年炒作互聯網公司還要熱,這個是不是機會也會比較多?        

        王亞偉:互聯網有很多的投資機會,現在有一句話說你沒有觸網就意味著錯過,這種說法有點絕對,因為這麽說的話,我覺得體現了一種對於機會的貪婪或者說對於錯失機會的一種恐懼。

        但是如果在這種或者貪婪或者恐懼的心理下去匆忙做投資決策是不明智的,互聯網里面是有好的機會,但是從個人投資來講怎麽樣把握,要排除這種浮躁的情緒,要靜下心來仔細去考察,靜下心來多做功課,充分理解互聯網行業的特征還有企業的盈利模式,在這個基礎上再去找品種。

        比如說大家現在說的互聯網+,更多是互聯網和傳統行業的結合,有一個能力圈的範圍,一個是對互聯網理解,第二要對傳統行業理解。因為更多的是傳統行業為主,互聯網是一個工具,只有傳統行業有深入的理解,理解這個模式,才可以預判到這個行業引入到互聯網以後會帶來哪些變化,有哪些突破口,在這個突破口當中找到有競爭優勢的公司。        

        主持人:要根據自己的能力範圍和對公司的理解去考慮,互聯網+的品種是你該炒的還是該投資的?

        王亞偉:我覺得最好是投資的。        

        主持人:最好是投資,不要是帶著浮躁的心態去炒。

        王亞偉:不要隨波逐流,人雲亦雲。   

“重組股始終都有機會”     

        主持人:剛才討論了投資的領域,除了找到自己適合的投資領域和投資份額也比較關鍵,稍候繼續討論,在這一輪牛市里面怎麽樣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主持人:私募明星觀大勢,今天來到演播室的嘉賓深圳千合資本董事長王亞偉,曾經在公募基金有“基金一哥”的稱號,剛才推薦三個行業:保險、銀行、環保啊,都讓大家覺得你是一個穩健的投資者。是不是進入私募之後你的投資風格有一個比較大的轉向?

        王亞偉:我並沒有簡單的把自己的投資風格作為一個簡單的劃分,到底是激進還是穩健,或者是價值還是成長,就這種簡單的劃分,有利於外界去區分,但是並不全面準確。

        我們可能在小學的時候就接受一種教育,有一個口號叫做“團結、緊張、嚴肅、活潑”。但是怎麽樣做到既嚴肅又活潑,這是矛盾的。但是說的是該嚴肅的時候要嚴肅,該活潑的時候要活潑。

        投資也是一樣的,不要拘泥於一種類型,該穩健的時候穩健,該激進的時候激進,價值和成長也是一樣。要做到和諧統一,不可偏廢。

        從我自己來講,做投資的時候力求讓自己做到靈活務實,不拘一格。這樣的話才能夠應對不同市場的變化,老實說要做到這一點非常難。        

        主持人:非常難。自由的轉換,和諧的平滑過渡很難。

        王亞偉:對,要不斷的學習。        

        主持人:當年投資重組股的經歷匹配經濟結構大的產業背景。而現在投資穩健的銀行和保險,也契合了現在的背景。

        王亞偉:我覺得不一定說是背景,其實重組股始終都有機會,過去有,現在也有,現在重組機會也很多。

        重組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下是不是被大家忽視的一種機會。比如說原來的重組都被大家忽視了,現在大家都很重視重組,在這種情況下,要找到被低估的重組股就很難,很多東西大家都預期在內。那個時候大家沒有預期,往往簡單的劃分這些股票是ST,或者說業績不好的大家不要碰,這樣存在一個系統性的低估。

        所以對於我來講,尋找投資機會,往往我喜歡挖掘不被大家重視、被市場忽視一些投資機會,在那里可以慢慢研究、慢慢挖掘,沒有人跟你搶,而且投資成本比較低,如果花了工夫去研究,別人沒有研究,容易被低估,這樣未來獲得收益就是一個時間的問題。然後用組合的方法去投資,這是一種確定性比較強的操作收益來源。        

        主持人:這句話的總結對你十幾年的投資生涯做了一個很好的總結,你去找一些不被別人關註的盲點,因為你的成本可以控制到最低。      

        (直播結束)        


背景資料


        現年44歲的王亞偉是目前A股最有話語權、也最低調的投資人。他在20年前進入華夏證券,後參與籌建華夏基金管理公司,曾經管理華夏大盤精選和華夏策略兩只公募基金。其中,華夏大盤精選在2006年至2007年大牛市里位居公募第一,在2008年之後的大熊市里,依然表現最好。在其任職期間,華夏大盤精選回報率高達1186.99%。

        王亞偉在公募和私募期間,已有多年不接受公開采訪。2012年9月,王亞偉轉型私募基金,成立“千合資本”,並在當年成立首只產品“外貿信托•昀灃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

        在沈默三年之後,王亞偉於今年3月28日在杭州罕見公開露面,大談“長期價值投資”理念,引發市場爭議。

        引發爭議的原因是,過去多年,王亞偉以偏好成長股和精準買入重組股聞名於市場,投資風格被認為是“快、準、狠、穩”。但在近期證監會積極唱多藍籌股之時,王亞偉卻一反自己的常態,於去年四季度大舉買入大盤藍籌股工商銀行,並在近日公開大喊“長期價值投資在A股前景樂觀”。

        根據中國工商銀行近日公布的2014年年報,昀灃私募基金在2014年斥資8.87億元,購入工行1.88億股,占比0.05%,為公司第十大股東。

        王亞偉為何買入工商銀行?是否按照“長期價值投資理念”放棄過去的投資風格?市場猜測聲四起。

        除了工商銀行,截至2014年年末,王亞偉管理的“昀灃”還是啟明信息、三聚環保、明家科技的前十大股東,其中三聚環保、明家科技為去年三季度即持有。啟明信息今年來漲了76.63%,而三聚環保也有52.4%漲幅。

        截至去年第三季度,昀灃還持有新華聯、金亞科技、中能電氣、銀之傑、雪浪環境、同方股份、杭鋼股份和北京城鄉等股票。上述公司目前尚未披露2014年年報。而同期持有的同方國芯與華潤萬東,其最新年報中的前十大股東中已不見“昀灃“蹤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843

首推乾式熟成牛肉、飯店月子餐 劉恆昌 「打雜」十年的西華點子王

2015-04-06  TWM
 

站在台北萬豪酒店地下停車場前,迎面接待的人員,是西華飯店董事長劉文治的長子劉恆昌。掛名西華常務董事的他,早已在西華體系工作十年之久,隨著台北萬豪即將完工,近日才漸漸浮上枱面,展露他獨當一面的能力。

頭頂著工程帽,三十六歲的劉恆昌,熟練地介紹位於五樓挑高十米的宴會廳,尚在裝潢中的工地,像是一座大迷宮,每個轉角都長得相似,他卻可以快速分辨出口方向。

放膽衝 用國際規格,設會展貨用電梯「每天一大早就來這裡,下午六點工人下班後,再回西華飯店上班。」劉恆昌低調表示,他在台北萬豪酒店的角色只是「打雜」,看看工地的進度。但實際上,父親劉文治負責決策,而執行的工作就歸劉恆昌。

「我們有全台北市五星級飯店最大的貨用電梯,貨車可以直接開進來。」劉恆昌第一個介紹的設施,就是可以裝得下遊艇的電梯。原來這是他強烈堅持、終於說服劉文治之後才有的設計,也是台灣飯店業中唯一的一座。「如果我們是國際規格的會展飯店,怎麼可以沒有讓會展布置工程車進來的地方?」劉恆昌說。

台北萬豪酒店的所有空間尺度皆被放大,例如:可舉辦容納一千人以上的大型宴會廳,光是走道就有一米五寬,宴會廳後場則預留一千多坪寬敞的廚房空間給服務人員,劉恆昌強調,「我希望客人在台北萬豪用餐,永遠能吃到熱騰騰的菜。」「他人緣很好,和誰都能交朋友,很適合做飯店業,」採訪過程中,劉文治公開稱讚兒子,坐在一旁的劉恆昌顯得有些靦腆。劉文治育有二子一女,只有長子劉恆昌回家族企業參與飯店經營。

雖然劉恆昌至今才公開露面上媒體,但過去十年,他邊學習邊參與,其實西華飯店有幾項創新的服務點子,就是來自於他。

二○○四年夏天,劉恆昌原本準備在美國攻讀研究所,才念了兩個月,劉文治就說可以回來了,他的留學夢就戛然而止。

「我回台灣的第一項任務,就是去解散小西華飯店。」當時劉文治剛賣掉小西華飯店,他將後續員工人事問題、資產處理全交給劉恆昌負責,對於那年才二十五歲的他來說,壓力並不輕。

敢創新 天天和爸爸吵,也要推新服務「一開始跟著董事長工作很辛苦,每天都在吵架。」劉恆昌回憶,父親的管理風格非常實事求是,如果要提出新的建議,就要端出實際數字佐證,「例如,我打算在台北萬豪酒店提供酒窖出租服務,一開始他並不贊成,後來我算出租金投報率給他看的確有商機,才讓他點頭答應。」此外,西華是台灣第一家推出月子餐的五星級飯店,發想者也是劉恆昌。「這是很小眾的市場,熬煮又非常費工,常董會想做,是因為西華的老顧客差不多也有了下一代,市場開始出現這個需求,沒想到坐月子煲湯推出以來,受到不少老客戶青睞。」西華公關黃祖綺說。

劉恆昌的浪漫與劉文治的務實很互補。西華飯店外籍總經理夏基恩說,「Mark(劉恆昌)很有企圖心,會自我激勵,也擅長激勵別人。很多事他都希望是第一個做,他不要做市場上的跟隨者,他要當開創者。」夏基恩指出,劉恆昌的創新嘗試中,最成功的當屬○六年西華第一次推出的「乾式熟成牛肉」。在此之前,乾式熟成牛肉在台灣並不流行,也少有人聽聞。推出後,不只在顧客間形成回響,更帶動餐飲業界紛紛跟進。如今乾式熟成牛肉成為台灣人耳熟能詳的佳肴,代表當初西華的市場嗅覺靈敏。

西華飯店中餐總主廚高鋼輝說,劉恆昌常常有天馬行空的想法,不時會出考題考驗廚師。

由於西華飯店會在客人生日提供豬腳麵線,劉恆昌就強調,要讓客人有「感動的感覺」,高鋼輝想了三天,到底要怎麼讓客人感動啊?

他試了好幾種料理方式,都被退貨,最後他把豬腳炸過,把中間的骨頭剔掉,再把麵線塞進豬腳圈內,讓它看起來不像豬腳麵線,但吃起來是豬腳麵線,才過了常董那一關,「如果常董說『這個都嘛一樣』,我又開始煩惱了。」如果說,台北萬豪酒店開幕,是檢視劉恆昌接班的第一份成績單,那麼,這門修了十年的課,他也付出相當多努力。

為了搞懂台北萬豪酒店營造施工,這幾年,他每周二早上八點固定到潤泰集團,跟著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參與公司內部的規畫設計會議;甚至,他還去念了台大土木研究所碩士學位,用功程度不輸父親。

打底深 磨練十年,還向尹衍樑學營造提起劉恆昌,尹衍樑對他讚譽有加,「小馬是我女兒的大學同學,他很優秀、很上進,潤泰的規畫設計會,他每周都很認真參與,幾乎沒有缺席。」為了觀摩世界頂級飯店的設計,劉恆昌與父親跑遍全球,參觀上百家飯店。拍照、作筆記是家常便飯,「每次回來還要分享給同事。」劉恆昌說。

隨著在劉文治身邊磨練了十年,是否到了接棒的時候?劉文治首度透露,台北萬豪酒店開幕之後,他將慢慢退居幕後,把營運管理交棒給劉恆昌負責。

「飯店開幕後,挑戰才正要開始。」劉恆昌明白,飯店投資金額龐大,不能說開就開、說關就關,要維持穩定的服務品質,必須靠眾多微小的細節累積而成,台灣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五至十年才有一家新飯店開幕,但現在一年就有十幾家新競爭者加入戰局,劉恆昌用他一貫謙虛的口吻,說明他不敢鬆懈的心境。

「小馬」高級料亭 原來出自少東小名西華飯店知名的餐廳很多,其中一家日本料理餐廳名字最特別,正是以劉恆昌的小名。

由於生肖屬馬,劉恆昌不僅英文名字取「Mark」,連小名都叫「小馬」,沒想到還有一個專屬的餐廳名字。原來是七年前,劉文治想將西華飯店地下室的餐廳,改裝為日本高級壽司吧,左思右想都沒有找到適合的名字,最後靈機一動,乾脆就拿兒子小名來命名,不難看出一開始就定位為大老闆無菜單私人料亭的意味。

去年餐廳正式改名為「KOUMA日本料理小馬」,找來日本知名室內設計師小博信打造全新用餐環境,增加私密性包廂,並請日籍名廚和知軍雄任料理長,要躋進米其林星級料理之列。 (梁任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386

WOW! 芬蘭 搶攻聊天室!芬蘭首推國家貼圖

2015-11-23 TCW

如果用貼圖表現台灣,哪個圖案最有代表性?是融合傳統與現代的本土布袋戲、夜市小吃?還是追逐高度的台北一○一?

芬蘭政府老早就想到這問題,更率先發行全球第一套國家貼圖!逾三十款貼圖,將在十二月一日亮相,芬蘭外交部搶先公布三圖案嘗鮮。

首先是重金屬樂手,長髮造型加上搖滾手勢,說明芬蘭是孕育死亡金屬樂的國度。第二,則是三溫暖中的裸男裸女,因三溫暖不但發源自芬蘭,更是家家戶戶的基本配備。壓軸的則是「牢不可破」的經典,諾基亞(Nokia)手機3310。就算諾基亞品牌光芒不再,仍是芬蘭人共同的記憶與驕傲。包括中文在內,「這是芬蘭」(thisisFINLAND)耶誕月曆將提供十三種語言版本,到耶誕夜為止,每一天都會揭露一個代表芬蘭的emoji(表情符號)免費下載。

撰文者吳和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12

老師傅帶小公司 拚當台版「小高盛」 福邦證券上櫃 董座黃顯華首推「競拍」制

2016-01-128  TWM

福邦證券於本月二十七日掛牌上櫃,成為十年來首家股票上櫃的券商,董事長黃顯華接手後,花六年時間整頓業務,傑出的獲利表現,凸顯福邦「小、精、靈」的發展特色與團隊實力。

一月二十七日,暌違十年之久,台灣證券市場將再度出現證券股掛牌,成立已二十七年的福邦證券(六○二六),終將走入資本市場,而且,此次股票承銷價將採 「競價拍賣」新制度,創下台股第一例,掀起這兩項話題的幕後關鍵人物,正是有「證券市場老師傅」稱號的福邦證券董事長黃顯華。

今年六十歲的黃顯華,市場人稱「黃胖子」,不畏人言、有話直說的個性,讓他在市場上,立下鮮明的性格。

人生大半輩子都投注在證券承銷業,證管會官員、倍利證券(兆豐證券前身)董事長、金管會專委出身的他,橫跨產官兩界,是台灣承銷業界的大老級人物,擅長協 助企業掛牌、籌資;總是在幫別人蓋房子的他,這一次,終於輪到要蓋自己的房子了,但他卻選擇用「新工法」起厝,「我有自信可以用市場機制證明福邦的價 值,」坐在台北市民生東路的辦公室,黃顯華豪氣地說。

整頓股務代理

與鴻海、寶成建立橋樑

中國信託證券總經理林明杉表示,競價拍賣新制度在國外行之多年,利用「承銷有價證券競價拍賣系統」投標,優點是可以縮短競拍時程,也減少過去詢圈制度(由 特定人認購股票)可能帶來的人為操控,對投資者來說更具彈性,使用競價拍賣新制的發行公司的投標價格,將更具競爭力。

在一片哀鴻遍野的台灣證券市場中,黃顯華對福邦證券的信心並非憑空而來,在不景氣中,他靠什麼策略逆勢突圍?

二○○九年,他從福益集團董事長蘇天財手上買下福邦證券時,只有一家經紀據點、六位無底薪營業員,「既然經紀業務拚不過同業,不如把經營重心放在其最具專長的承銷、股務領域。

」黃顯華花了六年時間整頓福邦證券業務,福邦的股務代理從不到三十家,一路拚到如今已有一百八十家,其中與他關係深厚的鴻海集團旗下關係企業、寶成集團更是因為他直接將股務代理移轉到福邦,被視為福邦的主力大咖。

事實上,股務代理賺的是小錢,但對黃顯華來說,同業看不上眼的股務代理,卻是可以和各上市公司維持基本關係的橋樑,而每個月收取基本費用,得以維持公司管銷的重要支柱,也凸顯福邦「小、精、靈」的發展特色與團隊實力。

黃顯華說,現在台灣證券業都是在「扭毛巾」經營,給基層高壓以換取微利,所以他將福邦定位為企業籌資與承銷業務,並找來群益金鼎證券前同事,擔任福邦證券 的高階主管,「我們都是老戰友了,有深厚的革命情感,所以這幾年來大家有共同目標,就是把福邦做起來。」「近期我最高興的,莫過於自行車龍頭巨大的股務代 理也轉到福邦。」黃顯華自豪地說,「我的客戶都是朋友互相介紹而來的。」也由此可見他海派的個性與在證券圈綿密的人脈。巨大機械發言人李書耕表示,福邦服 務品質好、價格合理,因此在今年三月,會從群益金證券更換為福邦證。

跑業務吸人脈

吸引優質企業回台掛牌

「現在幾乎看不到帶著同事跑業務的券商老闆了,黃顯華真的很拚,用超級業務員稱呼他,一點也不為過。」一位不願具名的券商主管說。

已屆耳順之年的黃顯華自稱行動派,連周末回高雄掃墓,都有台南企業家主動找他談IPO(新股初次上市櫃)相關事宜;更甚者,他一點也不藏私,常常將他深耕企業界數十年的人脈累積經驗與員工分享,三不五時還會親自飛到海外拜訪台商客戶,吸引企業回台掛牌。

此外,他也常常針對國內財經政策提出建言,如先前鬧得沸沸揚揚的證所稅,他更是扮演反對急先鋒的角色,終於讓這項政策提早落日。

「不要看我們小,我的長期目標是率領福邦證券成為台灣的『小高盛』,專門鎖定優質企業在台灣資本市場掛牌,讓投資人看見台灣企業的內在美。」黃顯華說。

從帳面數字來看,去年福邦證券每股稅後純益○.五八元,躋身國內綜合券商獲利第十名,表現不輸給有金控背景的券商,在獨立券商中則是排名第三,其中,在去 年八月陸股股災爆發後的九、十、十一月,福邦更是連續三個月每股獲利居冠,重心不擺在經紀業務的經營模式,反倒成為獲利最大優勢。

展望今年台股後市,儘管國內外經濟情勢讓投資人心態轉趨保守,但黃顯華依舊一派樂觀:「連證所稅這種超級大利空都不見了,我們在開船的,如果連七、八級風 還不敢開航,難道要等到風平浪靜的時候才出發嗎?」在這位縱橫台灣資本市場三十餘年的老船長眼中,再怎麼不好的行情,還是有賺錢機會,霸氣的黃胖子風格再 現,投資人究竟買不買單,就看一月二十七日的掛牌成績了。

撰文 / 梁任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532

內蒙古首推“黨政同責” 設40億“環保母基金”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52415.html

內蒙古首推“黨政同責” 設40億“環保母基金”

一財網 章軻 2016-02-22 17:37:00

內蒙古自治區環保基金由自治區政府和4家合夥企業共同發起,政府引導性資金作為“環保母基金”,2016年“環保母基金”達40億元,按1∶5吸收社會資本放大後,基金投資規模可達200億元

環境保護部22日發布消息稱,內蒙古自治區黨委辦公廳、政府辦公廳近日聯合印發《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環境保護工作職責》(下稱《工作職責》)。這是地方首次以黨委名義印發的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重要文件。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環境問題較為突出。《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就多次實地調查內蒙古水汙染、礦業汙染、企業大氣汙染等問題。此外,由於超載放牧、過度開墾、毀林造地等,內蒙古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

據內蒙古自治區環境保護廳介紹,“十二五”期間,內蒙古環保專項整治行動出動執法人員20余萬人次,檢查企業7.6萬家次,立案查處環境違法企業703家。騰格里園區汙染問題曾被環保部掛牌督辦。2015年,環境隱患和突出問題排查整治百日專項行動發現4954個環境問題。對4個盟市、29個旗縣開展了環保綜合督查,對治理措施不到位、工作推進緩慢的3個區政府和3個園區領導進行了約談,對烏海及周邊地區78個問題實施了掛牌督辦。

據了解,《工作職責》明確“各級黨委、政府對本地區環境保護負總責,黨政主要領導對環境保護工作負全面領導責任”。以建立環保部門對環境保護統一監督管理工作機制為核心,不僅明確了各級黨委、政府,以及組織部門、宣傳部門等3個黨委職能部門和涉及環境保護工作的36個政府組成部門、直屬單位的環境保護工作職責,而且明確了審判與檢察機關的工作職責。

環保部表示,內蒙古《工作職責》的出臺為內蒙古自治區建立各級黨委、政府對環境保護負總責、環保部門統一監管、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各負其責的工作機制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據和制度保障。通過進一步明確責任分工,對形成各級黨委、政府統領全局,有關部門、單位各司其職,全社會齊抓共管的環境保護新格局具有重要作用。

為解決環境基礎設施和治汙設施建設與經濟建設不能同步發展,環保投入長期不足的問題,日前召開的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第63次常務會議研究批準設立內蒙古自治區環保基金,成立環保投資公司,搭建環境治理投融資平臺、環境技術服務平臺。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王君表示:“要探索建立環境汙染治理市場化機制,鼓勵開展第三方治理。自治區考慮設立環保基金,將排汙費、排汙權交易資金等作為政府引導性投入,帶動社會資本投入。”內蒙古自治區主席巴特爾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表示:“探索推行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和建立環境保護基金,下大氣力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環境汙染問題。”

根據內蒙古自治區印發的《內蒙古自治區環保基金設立方案》,內蒙古自治區環保基金由自治區政府和4家合夥企業共同發起,政府引導性資金作為“環保母基金”,2016年“環保母基金”達40億元,按1∶5吸收社會資本放大後,基金投資規模可達200億元。

根據上述《方案》,內蒙古自治區環保基金投資堅持優先區內、優先環保、市場選擇3個原則。投資方向重點用於解決政府職責範圍內的公共環境問題。支持企業解決汙染治理設施建設運行和汙染物綜合利用資金投入不足問題。充分發揮基金的杠桿效應,引進吸收國內外環境治理先進技術和團隊,推動環境治理技術的研發、應用和第三方治理服務市場的形成與發展。

內蒙古自治區環保部門預測,“十三五”期間,內蒙古自治區環保投資公司每年將根據政府引導資金規模按比吸收合夥企業的資本金,5年預計用於汙染治理項目的投資規模可達千億元以上。

內蒙古烏梁素海水面一度大量黃苔滋生,意味著水體已受到嚴重汙染。攝影/章軻

編輯:劉展超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420

微熱山丘下一個金雞母 為何是它? 隔七年首推新品 從原料到切工都顛覆傳統

2016-07-25  TWM

鳳梨酥是台灣糕餅業之星、是伴手禮之王,但這股長達十年風潮誰來接班? 身為鳳梨酥主要推手之一的微熱山丘即將推出新品,是否能成為伴手禮市場下個接班人?

二千二百萬,這是微熱山丘一年賣出的鳳梨酥個數。創辦人許銘仁將傳統糕餅當成工藝品般地雕琢製造,不僅讓微熱山丘迅速竄升台灣鳳梨酥界兩強之一,營業額估近十億元,也翻轉台灣「土鳳梨」產業命運。

過去十年,鳳梨酥年產值從二十億元成長至今達兩百多億元,占台灣糕餅總產值的兩成,微熱山丘是重要推手之一。但第二個明星產品在哪?「綠豆糕、牛軋糖都不錯,但年產值多半只有十億元左右,很少產品能像鳳梨酥,出現十倍的成長!」台北市糕餅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吳官德說。

即使維格餅家的「鴛鴦綠豆糕」近年竄紅,但銷量仍不到鳳梨酥的一半,「大家都想找出下個接班產品啊!」吳官德說。

也因此,微熱山丘成立八年之後,在今年八月才端出第二項產品:蜂蜜蛋糕「蜜豐糖」,成為糕餅業近來的熱門話題。在微熱山丘的雕琢下,蜂蜜蛋糕會成為台灣糕餅業的另一個奇蹟嗎?

抓細節》自製蔗糖

日本大廠也想代理

「原本,我們第一個要做的產品就是蜂蜜蛋糕。」許銘仁表示。但當年微熱山丘顧問謝禎舜建議先做鳳梨酥,許銘仁才決定暫緩蜂蜜蛋糕計畫。

「我本來以為弄個鳳梨酥很簡單,幾個月就夠了!」沒想到一拖就六年,直到前年,許銘仁才認定自己對鳳梨酥的掌握已成熟,終於能夠重回初衷,投入蜂蜜蛋糕。雖然有過去六年的學習曲線為基礎,但許銘仁對於這塊蜂蜜蛋糕的製作過程絲毫不敢大意,一樣緊抓每一個製作細節;首先,是糖。

「做糕點一定要用糖,可是糖沒什麼選擇,大概都是跟台糖買。」許銘仁想起四、五年前,合作「鳳梨酵素」的夥伴提議用「薄膜透析萃取」技術製糖,取代傳統將採收的甘蔗壓成汁,撒上石灰等化學物質以沉澱雜質製程,而是將甘蔗吸入真空空間,再以通過生物薄膜過濾雜質。

「這樣的作法,才能保留原本的礦物質、氨基酸、多酚等,而且過程完全不摻化學物質。」許銘仁表示,這符合微熱山丘講求與台灣農作物結合的精神。於是,兩年前他跑去找台南玉井農民契作甘蔗、委託嘉品生物製糖。

他指著桌上的黃褐色塊狀蔗糖說:「試試這塊蔗糖,是不是有濃濃的甘蔗味?」他透露,已有日本大廠表示希望能在日本代理這款糖,未來微熱山丘有可能單售這款新蔗糖。

挺社企》採用老梅

上市時間拖了一年

將糕餅當工藝品在做,是消費者買單微熱山丘的原因之一。十二條筆直稜線、六面均勻金黃色餅皮,是一般人對微熱山丘鳳梨酥完美外觀的印象。背上明星包袱,「蜜豐糖」該怎麼做?

掀開蛋糕盒,長條形的蛋糕表面呈現蜂巢紋路,從中取出一塊,竟是按照表面蜂巢狀紋路的不規則柱塊體,這是許銘仁在一場展覽上找到答案。

當翔大機械展出用在工業切割的水刀切割技術,他心想,傳統分切蜂蜜蛋糕不外乎單調的幾刀下去,何不利用細如頭髮的水刀,將蛋糕體切割新穎造形?他與翔大花了四個月研發,成為國內首間用雷射水刀切割蛋糕體的糕餅店,蜂巢狀柱體蛋糕因而誕生。

微熱山丘新產品蜂蜜蛋糕也有機會振興台灣養蜂、蔗糖產業嗎?或許言之過早,但許銘仁坦言,他的確想過藉此重振台灣另一項作物──老梅。

除了原味,蜜豐糖還多了一款「老梅」口味蛋糕,原料老梅肉是由社會企業「二○二一」提供,二○二一是以振興高雄「老梅經濟區」為目標。

「有一次,創投問我有沒有辦法幫二○二一賣(老梅),就試著調配。」老梅加蜂蜜,鹹甜口味意外融和,許銘仁決定加賣老梅款;但此決定,卻讓新品上市硬生生延後一年。「原本老梅是鋪在蛋糕表面,但果肉與蛋糕體會分離,最後我們改真空注入法,將果肉填滿整個糕體。」許銘仁說。

「他真的是個完美主義者!」二○二一社會企業董事長簡添旭大讚許銘仁對產品外觀、風味的講究。

已有四十一年歷史的蜂蜜蛋糕產業龍頭一之鄉,今年三月推出印有LINE授權的熊大、兔兔蛋糕,「與小七合作限量一千組,三天就賣光。」一之鄉董事長許金龍表示。另外承襲日本古法製造長崎蛋糕的金格,也已站穩台灣三十六年。雖然原料講究、外形雕琢,但蜜豐糖要殺出重圍,甚至賦予蜂蜜蛋糕全新生命力,微熱山丘的挑戰才剛開始。

這抹微笑,道盡了許銘仁對於新品「蜜豐糖」的滿意,也透露他已經準備好再創下個奇蹟的滿滿信心。

微熱山丘

成立:2008年

創辦人:許銘仁

成績:2015年營業額估近10億元據點:台灣、日本、新加坡、上海

微熱山丘心法

1. 花8年研究明星產品經營曲線,培育下一個明星產品2. 扣緊與台灣土地連結關係,抓出關鍵農作物為產品代言3. 將糕餅當精品經營,為傳統食品添加時尚感

撰文 / 黃家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519

上海首推事中事後監管體系 用“芝麻信用”做精準監管

上海在全國率先推出了一份完整、系統的事中事後監管體系,以解決簡政放權後的監管問題。

近日,上海市發布《進一步深化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浦東新區事中事後監管體系建設總體方案》(下稱《總體方案》)。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嚴旭表示,重點要回答的,是“監管什麽、怎樣監管、誰來監管”三大問題。同時聚焦解決好“三個問題”——市場體系不完善、政府幹預過多、監管不到位。

隨著本屆政府一系列簡政放權措施的推進,對監管的針對性、有效性的要求日益提高。

本屆政府成立以來,國務院部門取消和下放大量行政審批事項,非行政許可審批徹底終結。本屆政府承諾的減少行政審批事項三分之一以上的目標也已經提前超額完成。

此外,還連續兩次修訂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中央層面核準的項目數量累計減少約76%,95%以上的外商投資項目、98%以上的境外投資項目改為網上備案管理。

而作為改革試驗田的上海自貿區,率先實施了負面清單,也率先推進了商事登記制度改革,並將部分改革成果複制推廣到全國。目前,我國工商登記由“先證後照”改為“先照後證”,前置審批精簡85%,註冊資本由實繳改為認繳,全面實施“三證合一、一照一碼”。個人和企業資質資格認定事項壓減44%。

2015年12月,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上海浦東新區又率先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選擇116項行政許可事項先行開展改革試驗。

簡政放權,帶來了市場的活力釋放。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新設市場主體783.8萬戶,比去年同期增長13.2%,平均每天新登記4萬戶。其中,新註冊企業數量呈逐月上升的勢頭,平均每天新登記企業1.4萬戶。

“放活”的同時,面臨如何“管好”的問題。

在今年5月召開的“全國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電視電話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表示,我們給市場放權不是放任,而是為了騰出手來加強監管。只有管得好、管到位,才能放得更開、減得更多。要改革監管體制,創新監管模式,強化監管手段,切實提高事中事後監管的針對性、有效性,使市場活而不亂。

隨著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推進,監管的重點也從事前審批向加強事中事後監管轉變。

對於上海而言,依然承擔著眾多的改革重任,需要率先推進各項開放事宜,因此,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的責任也顯得更重。

此次《總體方案》,上海重點是聚焦重點行業、重點市場、重點領域,來制定和落實各項監管措施。包括“證照分離”的116個改革事項,上海市級層面有具體要求的133個重點行業、領域、市場,浦東正在推進的441個審改事項,以及自貿試驗區投資監管、貿易監管、金融監管的相關內容,這些都要逐一制定和落實事中事後監管措施。

嚴旭表示,事前主要是解決簡政放權或嚴格準入兩類問題;事中主要是解決過程規範和風險防控的問題,努力做到防患於未然;事後主要是解決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等問題。

為了更好實現事中事後監管,《總體方案》創新了監管的方式方法。比如,更多運用大數據、“互聯網+”等方式的精準監管,提高部門之間信息共享的協同監管,建立白名單和黑名單的分類監管,針對千變萬化、瞬息萬變的企業經營活動的動態監管。

2016年5月24日,上海自貿區市場監管部門與螞蟻金服旗下獨立第三方征信機構芝麻信用簽署合作協議,市場監管部門向芝麻信用提供行政處罰、經營異常名錄、嚴重違法失信、罰款逾期未繳納等多類企業信用信息,首批總計近6萬條,數據保持實時更新。

目前已有5.9萬家企業被納入芝麻信用的“企業行業關註名單”,160多名個人被納入芝麻信用的“個人行業關註名單”,並將披露給相關合作商戶。此外,還會在各種信用服務的應用場景中,對失信者酌情予以限制。

為了減輕對個人和企業信用的負面影響,浦東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陳彥峰表示,2016年4月1日至5月19日,已有1100余家企業申請移出經營異常名錄。

在自貿區成立之初,隨著負面清單和商事制度改革的推進,上海已經在自貿區逐步建立起了社會信用體系、信息共享和綜合執法、企業年度報告公示和經營異常名錄、社會力量參與市場監督、安全審查和反壟斷審查等六項基礎性制度。

“所以這個方案其實也可以理解為事中事後監管的‘升級版’、‘深化版’。”嚴旭說。

《總體方案》還提出了18項重點任務,嚴旭表示,這其中已經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的11項,已經形成工作方案並正在推進中的有5項,需要加快推進、持續完善的有2項,包括落實市場主體首負責任制、逐步健全監管標準。

上海自貿區管委會政策研究局局長張湧則表示,該方案立足於更好的“管”為更大的“放”提供保障。通過全面構建市場主體自律、業界自治、社會監督、政府監管“四位一體”的綜合監管體系,創新監管手段和理念,最終希望形成一張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監管天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415

交易商協會首推投資人保護範例 增強持有人會議效力

9月2日,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組織銀行、券商等51家主承銷商召開座談會,會議涉及了產品創新、註冊發行、後續管理、對外開放等多項內容。

在參會人士看來,此次承銷商會議中,註冊發行方面,最重要的一條創新之舉在於即將推出《投資人保護條款範例》(下稱《範例》),這是此前未有過的。

今年以來,在“三期疊加”的新常態下,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債券違約概率有所上升,這對債券市場防範信用風險,切實保護投資人權益提出了更高要求。

交易商協會稱,為進一步貫徹中央關於債券市場發展的系列政策精神,完善投資人保護相關措施,交易商協會系統總結和梳理了國內外信用風險案例,充分借鑒了境外投資者保護契約條款及境內銀團貸款合同相關經驗,廣泛征求了市場各類參與機構以及協會法律專業委員會意見,形成了《範例》,向市場公布。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範例》梳理七類風險形成四類條款,全環鏈多角度保護投資人利益。並且,首次引入“違反約定救濟工具箱”和“資產池承諾”條款。

首先是針對七方面信用風險事件,形成四類投資人保護條款。

具體而言,針對國內外特別是債務融資工具違約案例,總結出實際控制人變更、公司治理結構不穩定及重大資產轉移等七方面風險點,設計了“交叉保護條款”、“財務指標承諾”、“事先約束條款”和“控制權變更條款”四大類基本條款,將七方面風險事件作為持有人會議觸發情形,並分別設置了對應的投資人保護安排。

其次,事先約定處理程序和各方權責,增強持有人會議效力。通過事先在募集說明書中以條款的形式進行明確了投資人保護條款涉及的核心要素,約定了發生觸發情形後的處理程序,和發行人、投資人以及主承銷商的各方權責,在現有法律框架下解決了目前投資人反映突出的“即使開會表決通過,發行人照樣不執行”的問題,增強了持有人會議可執行力。

第三,分類細化觸發情形和違反約定責任,便於市場各方權衡選擇。

通過對各類條款的觸發情形進行了細化,各方可根據發行人具體情況遴選相應指標,並確定相應閥值。同時,由於不同類型條款違反約定責任的嚴重程度不同,對發行人生產經營的影響、市場波及效應均不同,因此針對不同類型條款設置了差異化的違反約定責任類型,區分必選項和可選項,供市場成員結合具體情形權衡選擇。

據本報記者了解,《範例》首次引入“違反約定救濟工具箱”和“資產池承諾”條款,更好的保護投資人合法權益。

國外的投資人保護條款一般針對違背承諾事件設置回售權,該方法快速有效,但同時也對發行人造成提前兌付的資金壓力。為緩解直接要求贖回帶來的發行人資金壓力,權衡各方利益,《範例》提出了包括“增加擔保、提高票面利率、回售權、不新增債務”等多種措施的“違反約定救濟工具箱”,在法律所允許的範圍內,允許發行人采取一定的補救措施消除侵害,使得投資人獲得一定的補償或者賠償,更好的保護投資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市場秩序的穩定。此外,《範例》創新設置了“資產池承諾”條款,發行人可通過承諾相關資產作為本期債項償債資金來保證兌付資金需求。一方面,發行人只需在募集說明書中進行承諾,由主承銷商行使相關的監管責任,手續相對便捷;另一方面,在極端情況下投資人如需進行資產保全,法院從法理判定上也會予以考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3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