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沪质监局曝光不合格手机及配件飞毛腿、金立“榜上有名”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221/2142196.shtml

 每经记者 陈时俊 发自上海
12月17日,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了2010年第三季度上海市GSM手机、锂离子电池和充电器产品的质量 监督抽查结果。此次抽查共涉及45个批次的产品,其中检测为不合格的产品共12个批次,包括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飞毛腿(福建)电子有限公司等企 业的产品赫然在列。其中飞毛腿品牌更在全国范围内的多次抽检中,成为“黑榜”上的常客。
金立对“不合格”持保留态度
据了解,此次被曝 光的不合格手机中,GSM手机配套锂离子电池不合格批次最多,共4个批次;配套充电器有3个批次不合格。在上榜问题产品中,飞毛腿(福建)电子有限公司生 产的“忠国心快速旅行充电器”(型号:SC-608A)与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GSM双频GPRS功能数字移动电话机”(型号:金立 V106B)在市场上知名度较高。
公开资料显示,飞毛腿公司2004年获得了 “中国名牌”称号,2006年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根据飞毛腿(福建)电子有限公司所提供的产品信息,这款“忠国心快速旅行充电器”符合GB4943-2001《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标准。而在此次抽查情况备注中,相关部门给予的产品备注为“质量问题严重”。
记者试图就不合格产品一事联系飞毛腿(福建)电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截至发稿为止,飞毛腿公司方面尚未给出回应。
涉及质量问题的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据其官网资料介绍,该公司宣传2008年其市场零售份额为国产第一,业内第五。记者发现,这款被曝光的 “金立V106B”目前仍可在网站上找到。
“我们目前还没有接到相关质检部门的通知,对这个所谓‘不合格’产品也持保留态度。”金立通信公关负责人蒋黎宏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我们公司目前正在积极了解情况,并将向相关部门确认受检产品的正规来源。如果需要,我们将申请产品的复检。据我了解,此次被通报的‘不合格’产品,之前从未在我们公司出现过。”蒋黎宏说。
“飞毛腿”二度上黑榜
实际上,手机及充电器的质量安全堪忧早已惊动过国人的神经。2009年8月,广州居民江兆安被正在床头充电的手机电池炸瞎左眼。
同年三季度,广东省和重庆市两地工商局先后对手机电池盒充电器进行抽检。在众多质量不达标、存在安全隐患的名单中,就包括“飞毛腿”品牌的产品。当时重庆工商局检出的不合格项目为“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布线与导线的端接、电源端子骚扰电压”。
时隔一年,“飞毛腿”产品为何依旧畅行市场?
一位业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市场上,各种品牌手机充电器和电池板五花八门,对价格低廉的手机产品质量确实难以保证。国家相关部门应 该加大对市面上手机产品的抽查力度和频度。同时,对知名品牌的监管力度更应该出重拳打击,只有形成长效常规的质量监督机制,类似情况才能避免。”
目前,我国手机产业规模已为世界首位,其中内地所生产的手机电池等手机配件,产量居全球第一。
“手机产业生产大国如何成功变身‘生产强国’,关键还在于行业标准的制订和执行。”该业内人士指出。
附:其他被曝光的生产厂家及产品
GSM手机类:宁波三星通讯设备有限公司深圳同乐分公司、扬州万事通通讯电子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格莱特科技有限公司、深圳知己迅联通讯有限公司。
充电器类:深圳市浦诺菲电讯有限公司、上海蜂田通信器材有限公司、深圳市超力通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海陆通电子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类:深圳市比里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81

金立總裁盧偉冰:總裁也是產品經理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2640.html

一張會議桌前,金立總裁盧偉冰把自己、同事和記者的5部不同品牌手機零散地放在面前。他舉起剛剛面市不久的金立ELIFE E6,從屏幕、攝像頭、Power鍵、USB接口、外接插孔、出音口、界面等等各個小細節上與其它手機          進行對比,這是他花了10個月時間打造的一款時尚型手機,代表著金立智能手機未來發展的方向。

在智能時代,這家「老牌」國產手機廠商在產品上找到了自己的發力點。

數年前,「語音王」、「劉德華代言」曾讓國內的消費者記住了「金立」,也因此成就了其國內手機頭把交椅的地位。但2010年,一部Iphone4開啟了中國智能手機的大幕,無論新兵舊將,紛紛被捲入這波大潮。2011年,金立開始打造第一款智能手機。「沒有選擇,金立必須轉型!」彼時,盧偉冰正致力於海外市場開拓,但形勢的變化讓銷售出身的他逐步轉向產品研發。

和手機打了近10年交道的盧偉冰是喬布斯中國信徒中的一員,一本《喬布斯傳》,他看了三遍。盧偉冰崇尚喬布斯的極簡、美感的設計理念,E6代表的也正是這個方向。2年過去,盧偉冰對產品的理解也漸入佳境,他說,「我是金立最大的產品經理。」

「必須頂尖」

盧偉冰都不記得自己用過多少手機。從iphone1到iphone5,從三星的note到S系列,從索尼、諾基亞到國產品牌的旗艦產品,他都會第一時間拿到手試用一下,「然後扔給研發團隊拿去研究。」

2011年研發第一款智能手機時,盧偉冰帶領團隊也這麼幹過,他們翻來覆去地研究iphone,蒐集國內市場流行的機型信息。「坦率地講,做第一款智能機的時候我們不是很懂。」

觀察後他感覺「薄」應該是一個趨勢。當年上半年,他便主導成立智能手機研發院,招兵買馬開始動工。但對於國內的功能手機廠商而言,轉型談何容易,等待他的將是一個又一個的技術挑戰,僅一個「薄」就足夠讓團隊「抓狂」。

當時的概念中,能夠做到10mm以內的厚度就算「薄」手機。因此,盧偉冰為金立第一款智能手機制定了不超過10mm的目標,同時必須保證性能穩定。第一輪設計時,團隊依然按照常規思路進行架構安排,結果厚度超過12mm。他立即退回去讓團隊重新設計。

「一定要逼研發團隊,不行就給我退掉重新來,他一定會想到方法的。」盧偉冰一週工作六天半,時刻盯著團隊的進度,天天開會、吵架。逼到最後,研發人員每天夜裡都在想這個東西怎麼做,元器件結構、牽線路徑等整個架構反覆探討,不斷設計、推翻、再設計、再推翻……過程持續了兩個多月,推出的首款產品還是10.5mm厚度。

那段時間,他一方面盯著研發進度,一方面還要忙著和上游的供應商談判。使用國際最頂尖的配件是盧偉冰打造智能手機定下的第一條規矩。「所有的供應鏈都必須要跟全球最一流的廠商去對接。」為了尋找最清晰的攝像頭,他開始頻繁與Iphone手機的兩大攝像頭供應商索尼和OmniVision接觸,反覆比較、衡量,最終選擇了為Iphone4(當時4S還沒上市)供應攝影頭的後者。據其稱,當時金立是OmniVision在中國唯一一家該型號攝像頭客戶。而在另一大關鍵配件—屏幕,盧偉冰同樣考察了三星、夏普等國際一流廠商,最終選擇了行業霸主三星。

剛剛在智能手機領域起步的金立面對強勢的上游供應商,定製顯然不現實,只能被動的接受供應商現有的產品。不過,盧偉冰有自己的計劃,「比如,我在哪個時間點選擇你哪一個芯片來做,同時你們要派人到公司進行技術上的支持。」作為核心部件,選擇高通、聯發科還是三星的芯片,他的標準是看誰更能代表新的技術方向。

盧偉冰為金立智能手機定下的第二個基調是不走低價路線。國內智能手機市場以千元智能機起步,但金立第一款智能機一面市便定價2690元。盧偉冰說他記著讀EMBA時一位教授的一段話,低價格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高價格、低成本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個行業一個不健康的現象是,把低價格作為核心競爭力,這是錯的。」

設計為綱

加入金立之前,盧偉冰2009年1月去美國的時候,曾專門前往微軟尋求windows的授權。當時,整個行業對安卓並不看好,反而覺得windows在手機端會繼續領先。但兩年後,只有開放的安卓可與封閉的iOS抗衡。

2011年,金立初涉智能機時,盧偉冰也拿到了安卓的開源代碼,但並未進行深度定製,只是在原有基礎架構上進行優化。直到2012年年初,在一年的積累後,金立才成立移動互聯網中心,進行自己的ROM深度定製。讀《喬布斯傳》,盧偉冰深有體會,「喬布斯說封閉的系統一定是達到最完美體驗的,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花這麼多時間和精力去做自己軟件系統Amigo(中文寓意:朋友)的原因,就是保住你的完美性。」這款ROM,他差不多花了一年半。

300天「磨劍」,等待的只是一款能體現金立操作系統的機型。這就是7月10日發佈的ELIFE E6。面對記者,他依舊對這款「十月懷胎」的孩子愛不釋手,親自演示著自己傾心打造的操作系統—僅一個天氣功能,他做出了聲畫字兼具的UI,配備某個區域的文字之外,晴天、下雨、多云等畫面和聲音同時呈現。他說,喬布斯講究人文與科技的結合,我對研發團隊的要求就是將現實場景融入虛擬,在虛擬中感受到真實。

為了這個小小的功能,設計團隊絞盡腦汁。熟悉他的員工都覺得盧偉冰是個「苛刻」的老闆,他自己也並不反對,還拿自己的星座開起了玩笑。「我是處女座的,他們都說我太追求完美。」為了完成這個項目,盧偉冰打破部門界限,抽調各部門的精英,將工業設計、結構設計、硬件設計團隊合三為一,隨時出現問題隨時解決,避免長流程帶來的低效問題。

E6的設計出自金立自己的團隊;而電池源自三星、LG的最新工藝,採用同步心跳技術100個APP的功耗降低80%以上;屏幕來自日本Japan Display最新的1080P顯示技術,該公司由索尼東芝日立合資成立;甚至外殼技術也取自芬蘭的一家公司,其當年百分之百服務諾基亞,全部經過手工打磨。顯然,這延續了盧偉冰定下的高配路線。

硬件是基礎,盧偉冰將此比作軍備競賽,但最終的目標則是打造一個硬件+系統+應用的完整生態系統。

曾經很多人不看好功能手機廠商的轉型,而僅從目前的規模來看,昔日的功能機老大金立也並未領先。但盧偉冰認為,競爭剛剛開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262

金立的「生死」卡位:依靠「小米模式」捲土重來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09/56249.html

10月底,本土廠商金立突然高調宣佈投資一家新公司,打算用互聯網的模式打造一個全新的手機品牌,沒錯,就像3年前雷軍和小米所做的一樣。截至記者發稿,金立尚未對外公佈新品牌的名稱,但是表示會在3個月內發佈首款產品。

作為一家老牌的廠商,金立在功能機時代曾經顯赫一時,然而在進入智能機時代之後,卻風光不再,逐漸淡出大家的視線。至今在大部分消費者心中,金立的形象依舊是商務人群專用,特別是在小企業主群體中流行。

一家老牌廠商想要打造一個互聯網品牌,還明確提出將小米作為學習的對象,這樣的高調立刻引發外界許多質疑。在很多人看來,正如最近兩年層出不窮的小米模仿者一樣,金立只是做做樣子,換取營銷上的噱頭罷了,並不靠譜。

不過,外界所不瞭解的是,金立這次的舉措並非心血來潮,而是精心籌劃了1年之久。金立這次不是「玩票」,而是要動真格的了。

「生死」卡位

為什麼金立要在這樣一個時間點上來做這樣一件事呢?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最近2年公司的日子並不好過。2011年是金立「最後的輝煌」,憑藉當年2100萬的出貨量,它成為國內開放市場最大的贏家,並且也是海外ODM市場份額最大的本土廠商。然而隨著智能機時代的來臨,慢了半拍的金立迅速陷入被動。

就在金立被庫存問題搞得焦頭爛額的時候,一支新生力量卻開始接連攻城拔寨、橫掃國內的手機市場,這就是雷軍和他的小米。

強烈的對比讓金立總裁盧偉冰頗感震撼,早在2011年小米正式發佈小米一代手機之前,他就已經知道了雷軍的動作,不過當時他打心底裡並不覺得這個外行人能夠真的做成功。後來的結果讓所有手機行業裡的人都大跌眼鏡。「為發燒而生」的小米手機迅速在2000元的價位段上站穩了腳跟。「小米這幾年就像在高速路上狂奔,後面完全沒有追趕者。」盧偉冰說。

面對小米的成功,盧偉冰開始反思金立的下一步到底應該如何去走。沿用傳統的打法顯然不行,事實上,在小米一代推出後,本土廠商們發起過多次對小米的圍剿,推出同價位、配置也不遜色小米的產品,但每次都是無功而返。

殘酷的現實讓盧偉冰開始理解小米頑強生命力背後更深層次的東西,那就是小米所代表的的互聯網模式才是整個行業未來的趨勢所在。就這樣,金立決定打造一個面向互聯網的手機品牌。

不過,打造一個面向互聯網的手機品牌並不意味著要和小米發生正面衝突,在盧偉冰看來,「這樣一個產業鏈,與硬件和品牌相結合的產業裡,不會出現互聯網公司裡那樣一個贏家通吃的局面,未來可能是幾個寡頭的格局。涉及到品牌屬性的時候就會有大量的細分人群,微信這樣的產品可能不存在細分需求,但是手機不一樣,iPhone也是有人覺得好,有人覺得不好。」

那麼在競爭已經相當激烈的智能手機市場,究竟哪裡還有生存的空間和機會呢?雖然盧偉冰在接受採訪時沒有透露最終新品牌產品價格,但是暗示,新品牌決定搶佔比小米用戶更加高端的消費人群。

分析一下現在的智能手機格局就會發現,4000~5000元價位段已經被蘋果和三星所瓜分,而且他們的品牌在消費級市場的地位相當穩固,這絕不是本土廠商可以在短期內能撼動的;在2000元的價位,小米已經成為了這個價格區間的標竿,也是在這個價格區間最具品牌和市場影響的廠商,跟小米在這個價位硬碰硬也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而在2000~4000元這個價位,也就是3000元上下的價格區間裡,雖然不乏知名廠商的產品,但是卻並沒有一個類似於蘋果和小米那樣在同價位段裡處於絕對領導地位的品牌存在,新生代的魅族、OPPO雖然有著不錯的銷量,但無論從銷售數據還是輿論影響上都比小米差了一個量級。換句話說,這個價位空間裡出現了一個品牌的真空地帶。

對於很多消費者來說,3000元上下是一個非常尷尬的價格,因為缺乏足夠有影響力的品牌和產品,他們要不乾脆一咬牙去買更貴的蘋果和三星,要不就是會選擇更加實惠的小米。所以,這一價格區間的市場需求只是被在很大程度上分流,如果運作得當,其實是大有可為的。

另外,在盧偉冰看來,8月份小米針對千元機市場推出的紅米是對小米品牌的一次傷害。事實上,已經有不少相對高端的小米用戶開始抱怨,由於小米用戶群體的低收入化傾向,他們開始覺得用小米是一件「沒面子」的事兒。而這恰恰為其他廠商創造了機會。

怎麼學?

確定了學習小米走一條互聯網手機的道路,那麼具體該如何操作這樣一件事情呢?

雷軍在很多場合都說過,小米的模式並不神秘,但是即便傳統手機廠商知道了小米的打法,最後也學不來,因為企業DNA有著根本的不同。

盧偉冰也十分清楚這一點,「傳統廠商現在這些操盤的人的從業經歷大都是在20年左右,基本上都是硬件的背景,大家的思維和經驗已經固化,的確存在侷限。」此外,小米的互聯網模式之所以能夠走通,在很大程度上也要歸功於雷軍在互聯網行業深厚的積累,而這些是傳統廠商所不具備的,想要向互聯網模式轉型,需要付出很高的學習成本,包括時間和精力。

另外一個現實是,本土廠商原來的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已經根深蒂固,即便這些年大家都嘗試過一些新的玩法,但是消費者們卻並不怎麼買賬。

權衡之下,金立最終選擇了一條十分激進徹底的變革之路——甩掉包袱,另起爐灶進行二次創業。

新品牌隸屬於一家完全獨立於金立之外的公司,金立僅僅是扮演投資人的角色,盧偉冰希望用百分之百互聯網的方式來運作這家新公司。

新公司以騰訊曾經的手機Rom Tita的核心團隊為班底,而且為了確保新公司的互聯網基因足夠純正,盧偉冰嚴禁新公司從金立挖人,甚至連設計的人員都是從外面招募的,而不願使用金立自身經驗豐富的團隊,這一切都是為了這個為互聯網而生的品牌不會受到傳統廠商思維的影響,這個100多人組成的新公司裡只有前台是從金立「徵用」的,即便是盧偉冰自己也只是擔任董事長這樣一個虛職,公司的具體操盤和運營都完全由新團隊來負責。

新公司的獨立還體現在其擁有獨立的辦公區域和管理制度,一切都按照互聯網公司的標準來配置。另外,作為金立二次創業的項目,新公司的核心團隊都持有公司的股權,盧偉冰表示,新公司會保持開放,願意接納資源型的投資者加入。

學什麼?

在擁有了互聯網的班底之後,這家標榜為互聯網而生的手機公司已經初具雛形,但是這僅僅是第一步,接下來的關鍵在於如何運作這樣一個品牌。其實,包括百度、阿里、360這些互聯網巨頭都曾嘗試過手機,但大家都只是抱著玩票的心態,淺嚐輒止。現在來看,唯一的成功標竿只有小米一家,這也是盧偉冰對小米倍加推崇的原因。

用盧偉冰自己的話說,金立投資的新品牌會「學小米,反小米」。他強調,由於目標消費人群存在差異,所謂的反小米並不是想要與小米直接對抗,而是指在小米模式的基礎之上,在一些具體方面,與小米的玩法反其道而行之。

比如在他看來,小米王牌之一的MIUI做得「又重、又全,又大」,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小米的用戶中很大一部分人日常的娛樂活動都是圍繞手機展開的,而對金立想要抓住的消費人群,他們更看重的不是手機軟件層面交互的細節,金立希望給這些用戶帶來一個更加簡約的交互體驗。

在產品功能上,金立也希望找到與小米不同的差異化,比如會特別打造一些具體的功能,比如拍照等。在工業設計上,金立方面也表示會比小米要高一個層次。

另外,在互聯網的衝擊之下,傳統廠商以前的經驗也並非一無是處。在金立看來,至少製造資源和供應鏈資源依舊是傳統企業的優勢所在,新品牌一定不會像小米一樣受限於產能不足,屢屢被外界指責在搞飢餓營銷。另外金立現在遍佈全國的線下網點從數量上也是小米的兩倍,這也能為新品牌的產品提供售後服務的保障。

不過,做到這些就夠了嗎?小米模式的精髓其實從來都不是賣掉一部手機那麼簡單。

雖然眼下小米最大的利潤和收入來源是手機的銷售,但這其實並不是雷軍真正想要的結果。對小米來說,手機作為硬件僅僅是將用戶接入互聯網的一個入口和通道,小米未來的真正希望其實是MIUI所承載和構建起的軟件生態系統。如今,僅僅MIUI所涵蓋的主題、遊戲等虛擬服務每個月就能夠為小米帶來數千萬元的收入,並且這個數字還在迅速增加。

另外,雷軍曾經對《商業價值》闡述過小米的核心理念,那就是未來手機將取代PC成為個人計算的中心,小米的目標是以手機為核心,不斷整合用戶身邊的其他設備。這也是小米為什麼會推出小米盒子以及小米電視的原因。

今天大部分想要學習小米的廠商還在盤算怎麼「複製」一部像小米一樣高性價比的手機,但是站在小米的角度,它其實並不將自己視為一家手機公司,而是一家互聯網公司。它所構建的一整套立體的商業和業務模式才是傳統廠商真正需要學習的。

從整個行業的角度看,眼下的國內手機市場正處於一個十分微妙的階段。雖然外界看上去整個行業風光無限,但是其中的隱憂只有行業內的人自己心裡清楚。

當年的PC時代也曾是巨頭和螞蟻並存,但是隨著技術門檻的不斷降低,整個行業的價格水平也迅速下降,這直接導致了小廠商們的全軍覆沒。在很多行業內人士看來,當下的手機市場正在重演PC市場發生過的故事。

雖然面臨行業洗牌,但是另一方面,智能手機時代消費者的換機週期也比功能機時代大大縮短,這也意味著存在著巨大的市場增量。而想要搶佔這些增量市場,必須要用新的玩法來打動消費者,小米過去3年的例子已經證明了互聯網模式的可行性,這也讓許多傳統廠商眼饞不已,但是時至今日,卻沒有一個真正像樣的模仿者出現。眼下,除了金立之外,包括OPPO在內的許多國內廠商也都在籌劃向互聯網模式的轉型,或許用不了幾個月的時間,本土手機市場就會掀起一場向互聯網學習的「洋務運動」。

然而,對於傳統手機廠商來說,想要真正完成轉變,或許只有忘記自己「手機廠商」身份的時候才能可做到。就像今天的蘋果一樣,沒有人會給它貼上「手機廠商」這個狹隘的標籤,但iPhone毋庸置疑依舊是今天世界上最好的手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193

金立歸來:企業活著最重要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18/57219.html

i黑馬觀察到,那些曾經和金立一起在行業共舞的小夥伴們,紛紛的偃旗息鼓了,無論是波導、康佳甚至收購了阿爾卡特的TCL也沒有找準自己的方向。為什麽能活下來?盧偉冰解釋:“第一:民營企業利益共享機制,核心人員一直能保證在一起。第二個,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調整,適應能力強。第三點,渠道利益共同體。”金立手機集團總裁盧偉冰對於面前的壓力直言不諱:“最大的壓力在於品牌的老化,偏中年、男士、商務。與當下主流的年輕、時尚不同,需要一個品牌轉型。”從推出Elife系列到剝離IUNI獨立發展。金立的自我革命,不可謂不下功夫,幸運的是,在曾經的戰友們紛紛倒下的時候,金立甚至還走出了一些新範。金立Style,雛形更需摸索目標結合金立制造和互聯網各自特點,“以小米反小米”,這是盧偉冰對於金立的新答案,更具體一些,就是“並不完全複制小米模式,而是要走出一條與小米有著差異的道路”。還有一些更洋氣的詞匯,來形容金立的改變,那便是:“二次創業。”聚焦到核心,盧偉冰解釋說:“第一,直達用戶,互聯網思維就是徹底用戶中心的思維,怎麽做以用戶中心為思維,包括跟用戶直接溝通問題,讓用戶參與生產研發過程中,因為直達用戶才可能把這些行為落地。第二,是重新定義產品,之前我們會說是一家手機制造商,未來手機制造商不會存在,你一定會成為品牌商,同時成為互聯網運營。第三,重塑品牌,從原來金立偏老、偏商務品牌變成兩個,一個品牌面對商務品牌,另外ELIFE品牌。第四,商業模式。純粹電商品牌在未來不存在的,所有的線上品牌一定從O2O到品牌體驗店,建立商務平臺的同時,還大力建品牌體驗店,把傳統廠商專賣店變成品牌旗艦店,從成交為主到以用戶體驗為主。最後、快速國際化,通過借船出海使我們產品實現全球,看產品穩定性和識別性,印度目前有13億人口,未來一定會成為第二大市場國家,去年賣500萬機市場,開始做我們的品牌。在非洲的尼日利亞,因為尼日利亞有2億人口,也是非洲最重要的市場,未來會做商業模式國際化,就完成全球的布局。”落實在具體執行上,在ELIFE E7的發布會上可見一斑。除了傳統的對於智能終端諸如CPU、內存等性能的累牘外。其Amigo操作系統的人性化升級更像是對MIUI宣戰的號角。其負責人在臺上的表現,像極了蘋果首席設計師喬尼・艾維。同時在時鐘、短信等功能上的改進也頗有亮點。對此,有人在會後評價,金立終於從“發布手機,升級到了發布一款與用戶體驗相關的產品。”本次ELIFE E7發布會上,可以看到相較於大家印象中的金立手機,金立的轉型是巨大的。當然有些改變還不夠。譬如為E7授予的“最拍照手機”這一名號,則褒貶不一。這是由於,一方面,拍照是手機的特定功能屬性,而且是硬件能力,這會讓用戶的印象定格,特別是在硬件可以升級替代的環境下,其實對於品牌的延續並不十分有利。反觀小米的定位,叫做發燒友,這是從人性的角度定位,品牌中通常強調印象提升,有利於產品的後續傳播。另外魅族對於產品的定位也同樣並不聚焦於功能,強調的則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223

盧偉冰自述:金立手機如何轉型?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343
盧偉冰口述:

金立經歷了過去非常劇烈的調整和轉型,我們內部稱為二次創業,我今天做一個簡單的分享,作為一個創業者的感悟。


為什麼創業?


金立當時進入到手機行業也很簡單,團隊以前做是DVD的,DVD現在已經不存在了,這個行業積累了一些資金和社會資源,我們就想幹一些事情,那個時候手機行業比較賺錢,所以我們2002年就進入了手機行業。
很多企業在做一些選擇的時候,源於一個很小的夢想。但是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會發現理想不斷變大,我們在去年金立第一次被國際IHS組織評選為「全球前十名的移動終端廠家」。

我們是一個完全的民營企業和私營企業,對於企業內部來講從來不把我們的規模看得多重要,我們更加重視利潤,我們從來沒有想過金立能夠進到全球前十。

可是理想到了今天,不去建立一個宏大的理想會發現是守不住的,現在一年可能在100多億,如果要守住100多個億,你會發現是守不住的,能不能做得更大一點,更好一點。


創業的心態

創業的初期不要給自己過高的目標和過高的理想。不斷不斷的實現一個一個小的夢想,慢慢的積累。在我們確定要創業之後,我們到底要做什麼?為什麼要做它?

一個人能夠選擇自己擅長,並且自己喜歡的事情是最幸福的。一個人成就的大小取決你喜歡不喜歡你的工作,我現在工作的時間也比較長,每天大概在十個小時的工作,很多人說你這樣工作累不累,我說如果喜歡就不累,不喜歡的話就會很累。如果你為了一個東西,感覺這是一個機會,你自己首先要問自己你喜歡不喜歡,自己擅長不擅長,這兩點非常重要。

這兩點從長期來講決定了你在這個行業裡面所做的高度,兩者缺一可能都不是你未來的高度,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選擇自己喜歡並且自己擅長的事情,這個原點非常非常重要。


找趨勢,不要抓機會


我們要做趨勢主義者,不要做機會主義者。我非常反對在一個行業裡面經常去抓機會,抓機會是企業的大忌,看趨勢是最重要的。但是企業做決策的時候,我們往往分不清楚什麼是趨勢,什麼是機會。

在十年之前的時候,大家一直在說中信抓住了小靈通的機會,在一段時間的市場銷售收入和華為是接近的,華為抓住了WCDM的趨勢,我們以三五年來看的話可能認為華為失去了機會,但是華為抓住了一個趨勢。

我們在做企業的的時候往往面臨著機會和趨勢的決策,每個人要清楚地告訴自己這到底是不是一個機會還是一個趨勢,我們非常反對跟著機會走。企業不要跟著機會走,如果企業一直跟著機會走的話會迷失自己的方向。

我們在做企業的發現經常犯很多錯誤或者很多失敗,我們在做判斷的時候到底是戰術上的失敗還是戰略上的失敗,我們很多時候搞不清楚,我們發現自己失敗了,其實你做的方向是對的,只是在戰略應對方面犯了很多錯誤,但是由於對戰術的錯誤沒有搞清楚,最後你認為方向是錯,我們很多時候要反思是為什麼錯了,到底是大方向錯了還是在具體的實施上錯了。


在一個混亂的世界裡用常識做判斷:手機的兩股力量


對於金立來講,從2011年開始到今年經歷過接近三年的非常痛苦的轉型。在智能手機到來之後,智能手機突然變成了移動互聯網的中心,造成了無數人進來。

互聯網進來,運營商進來,很多原來的人成為我們對手。行業裡面有一個很大的判斷,原來一批老的企業會死掉,我們在2011年遇到一個很大的問題,整個產業鏈對我們不信任,判斷說我們一定會死掉,這是我們在過去遇到的很大的挑戰。

整個行業裡小米的成功帶動了這個行業,我們這個行業有兩股巨大的力量,一個力量是運營商,千元智能機,價格打得越來越低,200塊錢可以買一台智能機。

小米帶動的以互聯網模式的競價賣手機的趨勢,我們過去3年裡曾經懷疑說未來還有沒有路可走,是不是要走到這條路上去,我們後來有幾個非常非常堅定的想法,要做一個好的品牌,做一個好的產品,做一個好的企業,別的東西先不想。

要不要跟電子商務合作?要不要做電子商務?重要的是,一定要做好的企業,好的品牌,好的產品,無論是用互聯網還是物聯網,我認為做好企業、好品牌、好產品是做企業的常識,做好這個其他的都會來,做不好這個其他的都不會存在。

在過去三年裡我們堅持在這三個方向做一個好企業、好產品、好品牌,到今天差不多基本完全走出來了轉型之路。在一個混亂的世界裡面首先要看一下要不要用常識去判斷,今天很多人便宜的產品可以打敗一切,但是我相信這個世界一定不是這樣的,這就是我們不去做低價的產品,我們堅持做高附加值的產品,這是一個常識的問題,很多時候大家想說這個世界如果用常識去判斷的話這種現象是對不對。

在北京有一家買煎餅果子(黃太吉)的企業,非常火,我去北京的時候晚上12點鐘去吃了煎餅果子,吃了之後我就不想吃了,我就跟所有人說一定有問題,不管怎麼樣,產品做不好了,一切我認為都不存在,無論你是做什麼東西,這是基本的價值觀的判斷,這就是常識。

什麼決定一個企業的成敗,我曾經在內部問了很多人這個問題,大家認為什麼決定企業的成敗,很多人說是戰略、產品、品牌、研發等等我。

什麼決定了戰略,什麼決定了產品,什麼決定了品牌?我認為是信仰。在行業裡面有一個企業說今年要做多少台,明年要做多少台,全中國會有一半人用他的手機,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判斷,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有一批人說手機這個東西只要便宜一定會有人來買,我們的信仰是人性的信仰是一定要買好的東西,好的東西一定不便宜,我從來不相信這個世界上有又好又便宜的東西,這是我個人的信仰。有人說這個世界上一定存在又好又便宜的東西,這兩種不同的信仰不存在對和錯之分,但是一定會用常識決定著這個企業的走向到底是什麼。我們在這個行業裡面到今天為止一定要去堅定信仰,一定要去做好的東西,並且我們認為好的東西一定是不便宜的。

這是我們為什麼把一千塊錢以下的產品全部砍掉了,我們認為一千塊錢以下的產品做不出好的東西,這是我們做企業的信仰。有人說你的信仰是愚蠢的,但是我們認為沒有關係,因為我們認為每個企業都存在著不同的企業形態,這是很堅定的。

有些人知道說我們投資了基於互聯網的手機品牌,我們去投這個公司的時候,這個公司的戰略是要在戰術上學習小米,但是一定要在戰略上不同於小米,中國不缺於小米這樣的,但是中國一定缺一家不同於小米的手機互聯網品牌,這是我們做的大方向,完全跟小米相反的,這就是我們的信仰。有99%的企業基本上做到了小米第二的模式,這個時候你要發動它的力量,你是無法抵擋的,做企業要有很堅定的信仰,這是不會隨著外部環境發生變化的,外部含量發生任何的變化這個信仰不應該發生變化。


創業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創業只有必然的努力,沒有必然的成功。創業是一個小概率成功事件,存在很多很多偶然概率,我們回過頭來看的時候很多時候發現絕對是無意的,絕對不是你之前想到的,成功的概率很小,如果你沒有必然的努力的話就一定沒有必然的成功,大家要用很長期的很平和的心態看待創業的結果。

即便你今天的企業做到100億、1000億,每天還是面臨著很多創業類似的東西,只是你的起點不一樣,資源不一樣,做得越大會發現存在的危險越大,創業永遠沒有終點,只有起點。

只要你創業了之後,你就會一直在路上,創業是一個腦力活,也是一個體力活,大家一定要去保重自己的身體,一定要堅持鍛鍊,我最近幾年明顯感覺到體質下降,從去年開始堅持去做鍛鍊,一直要這樣去走,後來發現整個身心狀態都變得不一樣,這是我想給大家的一個建議。創業,我們一起同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852

金立集團總裁盧偉冰:做硬件怎麽避免在試錯中被“拖死”?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413/149593.html

黑馬說:現階段做硬件必須面臨幾個殘酷現實:高度碎片化、產業鏈不成熟、試錯成本高、試錯周期長、管理難度大……那麽,在早期,挑戰大於機遇的時候,創業者如何破陣?面對眾多品類,如何選擇最適合的切入點,避免高度複合率?面對消費人群,是做大眾的剛需還是小眾的剛需?

在4月11日的黑馬運動會硬件分會場,金立集團總裁盧偉冰從產業角度給出了答案。 他細數了早期所呈現出來的產業特點,並給硬件創業者提出了建議
 

\口述|金立集團總裁 盧偉冰
整理|本刊記者 蒲鴿
編輯| 崔婧

互聯網和硬件的結合將極大改變整個產品形態,並誕生新的商業模式。以手機為例,智能手機的下一波浪潮是什麽?行業的共識是:萬物互聯,即IOT(Internet of Things)。而在IOT時代,機會將與挑戰並存,但挑戰大於機遇。

就目前來講,IOT主要呈現以下四個特點:

一、 高度碎片化

IOT硬件全球出貨量在10億-100億臺左右,智能手機全球出貨量每年在10億臺左右,就形態來看,IOT領域目前呈高度碎片化狀態。唯一比較集中的品類只有手機,除此,很難再找到其他出貨量與之匹配的品類。對於智能手機企業來說,做到100億-1000億的規模並不是很困難。但其他品類就高度分散了,規模很難說。

二、 產業發展初期風險大

目前仍是IOT智能硬件產業的初期,根據周期理論, 會有以下幾個特點:

1. 產業鏈不成熟

2. 企業規模小,成本就會上去

3. 消費者需求不穩定

這對於初創者來說,死亡率非常高,要成為最後的贏家非常難。這是做智能硬件的初創企業需要面臨的行業風險。

三、 試錯成本高,試錯周期長

1. 試錯成本高

做硬件和做軟件不同,互聯網產品的人力成本相對較低,存活周期較長。而今天現場的硬件項目,在成本上高低不一。成本較低的如智能奶瓶,但對於智能機器人來說,成本就很高了。金立做手機一般會經歷三次試測,基本規模是200套、500套和2000套,總的來算大約3000套左右。按單一手機物料成本為1000元人民幣計算,3000套的市場成本在300萬左右。

2. 試錯周期長

做硬件的試錯周期很長,所以金立手機不會考慮用非常快的速度去做的。這也是為什麽iPhone有一個兩年的硬件叠代周期。今天的路演項目有些已經進入商業化,有些目前還處於概念階段。已經進入商業化的產品基本是比較輕的模式,但也免不了相對長的試錯周期。

試錯成本高和周期長,這是做硬件與做軟件的不同,因此一定要特別註意。

四、 管理難度大

對於整個供應鏈的管理,硬件企業不僅要能夠管理一級產業鏈,還要管理二級、三級產業鏈。不僅要知道上遊發展趨勢,還要知道上上遊的發展趨勢。供應鏈的管理跟現場控制都是很難的。

總的來說,高度碎片化決定了新的方向,產業的周期決定了策略以及高複合率,試錯周期決定資金的投入,管理則是一個非常細的活。

硬件創業者如何破局?

面對如此嚴峻的產業現狀,硬件創業者如何避免高失敗率?

盧偉冰的回答是,做產品一定要想清楚這是一個必要的產品,還是想要的產品,要看產品在現階段以及未來大致會處於一個什麽樣的定位。手機屬於剛需產品,未來巨頭一定會介入,競爭也會更加慘烈。而想要的產品則屬於細分市場,它滿足既定人群的剛需。

在選擇產品時,創業者要搞清楚市場是大眾剛需還是小眾剛需,這點尤為重要。如此,目標人群是不是很精準,目標人群能不能提升至大場景從而成為剛需,將成為判定產品是否有競爭力的標準。

面對挑戰,盧偉冰給出六字箴言:學習、改善、創新。在他看來,創業者將更早期創業者的經驗迅速去消化、改善和創新,對於應對現階段挑戰,是一種絕好的低成本學習方法。

金立助陣智能硬件創業者

金立集團自去年開始做投資,主打孵化;而今年將把步子邁得更大也更集中,聚焦智能硬件領域,並從以下四個方面為創業者提供幫助:幫助創業者打通硬件和軟件的服務;提供供應鏈支持;對單一項目提供幾百萬至千萬的區間的投資;提供推廣資源。

盧偉冰表示,目前已有1000多硬件項目報名,未來15周將篩選10-20個項目進入雲孵化對象。為了更好地為硬件創業者答疑解惑,他在黑馬運動會的當天還將金立集團移動互聯網及品牌推廣負責人帶到現場,與硬件黑馬們進行面對面的交流。
 

版權聲明:本文述者盧偉冰,由蒲鴿整理,崔婧編輯文章僅代表述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本刊版權所有;如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如果你對更多創業幹貨感興趣,請加微信heimage0001,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否則黑馬哥不會把你拉入創始人雲集的微信群。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694

金立出了一款萬元手機 中國廠商試探價格天花板

“以前是沒錢(的)買華為手機,現在是沒(有)錢買華為手機了。”這原本是華為上個月在發布高端機後手機圈里的玩笑話,但現在看來,玩笑開始成為了現實。

在二手物品交易平臺鹹魚上,一款華為Mate 9保時捷款的手機售價被炒到了16000元至24000元不等,這比官方售價高了近一倍。而電商品牌中,一向講究性價比的榮耀,magic機型的價格也將近4000元,創下了互聯網手機的價格新高。

並且,價格飆高的不僅僅只有華為。進入下半年以來,“把手機賣貴點”似乎成為了國產手機的集體共識。小米、OPPO、vivo等國產廠商紛紛發布售價3500元~4000元的手機機型,金立更是把價格拉升到了萬元線以上,16999元的定制商務機在金立的策略中甚至被放在了戰略級別。

看上去,這並不像一次簡單的集體試水。挑戰高端市場,國產手機的大佬們也許是動真格的。

行業內的競爭環境加劇是國內手機企業紛紛瞄準高端市場的原因之一。

最近幾年,從產品設計、供應鏈管理、制造工藝、軟件開發到品牌建設,部分國產品牌持續發力,不僅縮小了實力差距,同時不斷分食了巨頭的市場份額。但在利潤上,卻依然與蘋果相較甚遠。

市場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總利潤達到了90億美元,其中三星智能手機利潤為1000萬美元,占比為0.1%,在全球排名第九,蘋果手機在三季度營業利潤高達85億美元,占據了全球智能機行業營業利潤91%的份額。

與此同時,手機廠商在供應鏈方面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目前,手機廠商的很多物料基本都以美元結算,而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繼續下跌,帶來的影響已經顯現,芯片、屏幕、攝像頭、內存等都是面臨不同程度的價格上漲。

酷派手機CEO劉江峰表示,美元漲1毛錢,他們的成本要增加20塊,壓力很大。

所以,不管廠商還是供應商都希望提高毛利潤來規避風險,沖擊中高端市場成為不得不走的一步棋。

另一個原因來自高端市場機會窗口的打開。

金立的董事長劉立榮說,金立曾做過一款4000元左右的手機,沒做過推廣,每年銷售出五六十萬部。言外之意,此次商務機型的銷量肯定會多於此。而從屏幕的訂貨量來看,此次商務機型的內部銷量預期至少在100萬臺以上。

這個數字對於高端機型,特別是國產機來說,並不是一個小數目,甚至引發了外界的噪音。但劉立榮顯得較為樂觀,他認為市場的消費升級可以帶動國產手機在中高端市場的表現。

市場機構賽諾發布的報告印證了這一點,2016年上半年中國市場用戶購買手機的均價在明顯上升,3000元以上的銷量區間同比增長了85%,2500元到3000元的銷量區間增長了124%,700元左右的銷售區間出現了13%的負增長。眼下的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已經完成了所謂的普及階段,用戶購買手機時不再單一地看重性價比,品牌度以及質量成為新的考量。

此外,三星此前剛上市不久的旗艦機型Note7因質量原因在全球召回,原本在高端市場三星和蘋果勢均力敵的競爭,因為三星的缺席,突然出現真空,這也給了國產機一些新的機會。

截至11月14日,華為與萊卡合作的P9系列出貨量900萬部,預期產品生命周期內銷量將達到1200萬部,Mate8全球銷售了700萬部,兩款產品售價都在3500元以上。OPPO、vivo的出貨量也在翻倍增長。

不得不說,華為和藍綠兩廠在中高端市場上已經嘗到了甜頭。

但機會和風險永遠是共存的,餡餅越大,對於廠商的整合能力要求越高。

品牌的溢價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練成的,雖然國產手機經歷了多年的沈浮,但在品牌美譽度上,和蘋果等國際廠商的差距仍然不小。

雖然馮小剛夫婦為金立的背書相信可以帶動一部分商務精英人士對於金立的關註,但商務市場終究不是大眾市場,就像調研機構Counterpoint研究總監閆占孟所說:“特定市場和人群就那麽多,這種人群也許增加了,但也是從點心變成了蛋糕,永遠不是主食。”

(實習記者麥舒瑜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594

結盟百家零售商 金立猛攻線下市場

金立董事長劉立榮

盡管手機被認為是目前競爭最為激烈的市場,盡管人口紅利已經逐漸消失,但在金立集團董事長劉立榮看來,手機行業仍然是目前最好的行業。

“線下不會被線上替代,僅僅是中國市場,線下的空間我認為不低於三千億,應該是三千到四千億之間。”劉立榮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不僅是在中國,在全球,始終是線下市場決定著手機行業的發展。

作為一家15年歷史的手機廠商創始人,劉立榮經歷過國產手機的幾輪沈浮,在互聯網思維當道時,他也依然看好線下市場的發展潛力。而從去年的手機發展趨勢來看,線下的確呈爆發式增長態勢。GFK通訊事業部研究副總監金瑞兆告訴記者,2016年國產手機線下銷量增長達17.9%,是線上增速的3倍。

但不是所有人都分到了蛋糕。迪信通聯合咨詢集團零點發布的2016年手機零售和消費者指數顯示,截至2016年12月底,華為、OPPO、vivo三家國產智能手機的總銷量,已占據中國線下渠道手機銷售市場50%以上。

在庫存、利潤、供應鏈管理三座大山下是守是攻?在市場品牌趨於集中化下如何搶食?這些都是目前手機廠商需要思考的問題。而選擇與131家核心線下手機零售商牽手,也許是金立的答案。

 

線下“結盟”

渠道競爭是這兩年手機行業中經常聽到的詞匯。

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隨著低線手機市場消費升級下沈,推動產業資源向線下、低線市場聚集,手機廠商也紛紛抓緊時間“跑馬圈地”。華為的千縣計劃、步步高(OPPO、vivo)的低線渠道持續擴張,以及金立等廠商深耕渠道搶占資源的做法直接觸發了國內排位的變更。憑借著全渠道的滲透,OPPO和vivo更是擠上了國內手機出貨量前三的位置。

GFK中國手機零售監測數據顯示,去年中國低線市場(四至六線城市)增速達到鼎盛時期,月同比高線城市增長率最高相差30%,即便年尾有所回落,增長率也比一線城市的銷量高出9%,遠超上年同期水平。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渠道的形勢也出現了變化。“如果去年是渠道之年,今年將會是效益之年,如何維持各級市場良性的增長以及提高單店產出能力都將考驗手機企業的內功。”金瑞兆對記者表示,鄉鎮市場的紅利將在2017年開始逐漸減弱。

“的確,2017年的手機市場競爭將會非常激烈,市場也要求著更高的毛利率,這次是集團牽頭,把代理商和零售商聯合起來了。”金立集團大客戶部總監周超告訴記者,在渠道上,金立這一次想的非常明白。

渠道合作夥伴

近日,金立正式宣布與迪信通集團、三胞集團樂語通訊、國美集團、蘇寧集團、浙江話機世界、河北國通等全國131家核心零售商“結盟”,成立“金鉆俱樂部”,並與131家金鉆成員共同簽訂了總數為413萬臺的2017年度銷售目標,這在金立今年的3000萬臺銷量“保底目標”中,幾乎占去了六分之一的份額。

金立集團副總裁鄧莉表示,要為這些聯盟中的零售夥伴提供定制的產品,包括差異化的配置、專屬的顏色,甚至是新開幾條生產線提供“個性化”產品,而在她的講話中,擴大合作夥伴利潤空間被提及多次。

金鉆俱樂部簽約量

據鄧莉介紹,今年金立成立了新的部門專職服務大客戶,並且對代理商提出了具體考核要求,是否能否滿足零售商的各種需求,都是被納入考核的重點。“今年也是第一次系統的提出分區域的組織沙龍,可以按照季度,也可以按照區域來開溝通會議,為的是定時傾聽大家的聲音。”

迪信通總裁金鑫在會後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個社會到了資源越來越集中的時候,品牌、廠家都在集中。“今後我認為有一個虛擬陣營的說法,就是誰跟誰是主要的親密合作夥伴,誰跟誰是普通的合作夥伴,現在的互聯網就是這麽分的。手機行業雖然步伐慢一點,但是金立就是在逐漸踐行這件事情。”

 

能否突圍?

結盟零售商,是金立今年對渠道的一個表態,但在渠道戰中,競爭對手並不弱小。

OPPO副總裁吳強此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OPPO線下門店已經有20多萬家。這個數字遠超華為,也是像魅族這類品牌的10倍。緊挨著OPPO門店的vivo也完成了渠道的密集織網。目前vivo線下零售店數量已經達到25萬家,售後服務中心已達430余家。

而據記者了解,金立在全國有超過10萬多個合作網點、7萬多個專區和30余萬節專櫃,同時配備了7萬多名專業導購人員,僅僅依靠金立自身的力量,網點的觸角並不及OPPO和vivo。

“並且,OPPO和vivo保姆式的風格讓渠道管控能力變得非常強,裝修不用操心,有資金支持,售賣不用擔心,有導購培訓,控貨能力和利潤優先的原則讓不少店鋪成為了這兩家廠商在鄉鎮市場的據點。”金瑞兆對記者說。

在戰略會現場,被記者問及如何與OPPO、vivo競爭時,劉立榮並沒有正面回答,而是把問題拋給了合作夥伴,“你們怎麽看?”

迪信通總裁金鑫笑了笑,說“現在的經銷商肯定要賣國貨,而金立肯定在國貨里面最好的之一”,而國通董事長何洪友則說,金立給客戶的壓力沒那麽大,我想說做金立的經銷商很幸福,特別幸福。他預計,今年金立的銷量增速最低超過30%。

而在現場,出席的嘉賓中不少是零售渠道中的一把手,並且零售品牌頗具實力。比如三胞集團旗下的樂語通訊,目前業務覆蓋230余個城市,擁有約2,000家門店,年銷售額超過120億元。而總部位於浙江杭州的話機世界集團,在浙江、安徽等地擁有500多家直營門店,入選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國服務業500強。

零售渠道商中的代表

“131家合作背後是金立和所有零售商織的一張大網,它也可以對金立的自有門店做補充。”現場的一名代理商對記者說。

金瑞兆則認為,鄉鎮市場的競爭力體現為“以門頭為代表”的圈地上,在線下零售中,通訊獨立店已成為各方爭奪的焦點,這個業態占據著線下零售47%的份額。

由此看來,金立在渠道的一戰,也將是零售渠道上搶奪線下資源,鞏固自身的一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216

金立的“全面”布局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130/166247.shtml

金立的“全面”布局
韋龑 韋龑

金立的“全面”布局

如今,手機在“消費升級”,金立提前行業一年完成布局——用戶體驗,從遊戲到觀影,全面屏提升會非常大。

文 | 韋 龑

初冬的深圳有些許涼意。11月26日,金立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劉立榮在冬季新品發布會上宣布:“金立將是首家,全系產品采用全面屏的手機品牌”。

至此,金立宣布旗下四大系列手機全部升級為全面屏,一口氣推出8款全面屏手機——高、中、低檔價位段產品全部覆蓋。

對於金立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劉立榮來說,這次All in在全面屏,是洞察手機市場變化,根據金立自身供應鏈優勢進行的一次“先手布局”。

77

供應鏈,勝負手

“金立和三星、天馬的深度合作,全面屏,甚至柔性屏,都能夠獲得第一手的資源”,劉立榮說。而在供應鏈為王的手機產業,金立坐擁一手好牌。

業內人士評論:“能把所有系列手機都換成全面屏,這個供應鏈能力十分 ‘恐怖’ ”。

許多手機廠商並不是不想做領導潮流的產品創新,而是受限於供應鏈能力。

在國內,可以提供全面屏的液晶模組廠商有帝景光電、合力泰、蕪湖長信等廠商,但是產能基本都不超過10萬,規模較小。而金立一年的出貨量在4000萬臺,要達成高質量成規模的供應,只有核心的幾家上遊廠商才能供應。

而像全面屏中最好的AMOLED全面屏,三星作為上遊生產商,只給金立等為數不多的手機廠商供貨。此外,為了適配全面屏,手機的天線、攝像頭,等等配件都要重新適配升級,這是一個浩大的供應鏈工程。

“明年將開始流行二代全面屏手機,將會圍繞全面屏產生更多的技術創新和應用”劉立榮說。金立搞定了供應鏈,使其能在產品布局上快了行業一步。

微信圖片_20171130151403

(金立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劉立榮)

手機的消費升級

有的手機廠商仍然活在2015年之前的手機市場,打法和戰略定位一成不變——宣傳CPU性能,更有甚者還在賣情懷。

如今手機CPU等硬件,已經非常發達,無論用蘋果還是安卓機,都已經脫離了卡頓、速度慢等基礎性體驗問題。而賣情懷的手機品牌.....也不再有人掏智商稅了。

手機回歸其產品本身——好不好用。關鍵在於消費內容,以及娛樂時能有更好的體驗,更爽的使用感。手機也在消費升級,用戶追求更好的觀看和互動體驗,是金立對趨勢變化的把握。

2016年,金立宣布“科技 悅生活”的理念,讓金立的科技產品擁有更好的用戶體驗。而一年半後,“全面全面屏”就是他的戰略落地。

微信圖片_20171130184641

金立已全面布局18:9全面屏生態,完成了2000+ 應用和1900+遊戲的全面屏適配。全面屏的好處是在於娛樂、視頻觀看、玩遊戲時有非常好的體驗。

例如,金立M7 Plus采用定制的AMOLED顯示屏,屏占比達86%;而金立S11S采用定制的6.01英寸2160*1080分辨率的AMOLED顯示屏。

金立M7 Plus全面屏的屏幕比例18:9,響應速度時間僅為0.23ms,在王者榮耀、“吃雞”,等遊戲中能帶來更多的遊戲信息和更高效的操作靈敏體驗。

而18:9的屏幕比,相比於之前手機的16:9,則能有更好的大片觀影體驗。

微信圖片_20171130145338

微信圖片_20171130145404

不如在產品上做一點人文關懷

2007年,喬布斯發布iPhone釋放了智能手機這個潘多拉魔盒。十年後,智能手機成為了一個時代的中心,而下一個智能手機的十年,將從硬件競爭,進入內容消費和體驗升級的“消費升級”時代。

劉立榮是個愛好生活的人,平時喜歡和人喝茶下圍棋,閑時去打高爾夫。他的想法中,產品一定要有人文關懷,讓用戶因你的產品而享受生活。

這些想法,都滲透在金立的產品細節中。例如金立的全面屏產品,在屏幕比例(16:9升級到18:9)和調色上下功夫,用戶觀影時就會有更好的體驗,玩遊戲也有更爽的操縱感。例如,金立S11S用業界頂級全面屏,DCI-P3(數字電影色域)高動態對比覆蓋率高達100%,達到好萊塢影院級色域水準。

微信圖片_20171130145431

而指紋支付、智能語音、遊戲模式、以及讓手機更長續航的“智能功耗管理系統”,讓提升用戶體驗體現在人文主義的細節匯聚中,提升了一個層次。

愛好圍棋的劉立榮曾把商業比作圍棋,“一盤棋通常由布局、中盤和收官三階段構成,對企業經營來說,搶占市場的前期準備工作是‘布局’,開始投入生產是‘中盤’,產品銷售和品牌維護則是‘收官’”。

如今,愛好圍棋的劉立榮運用供應鏈優勢,迎接著手機消費升級大時代,贏得了很好的“先手布局”,之後則需要更好地銷售和品牌推進,對金立從高端商務擴展到年輕消費人群市場收官。

而和劉立榮下過圍棋的人都評價說,“他的收官下得很漂亮”。

金立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447

金立的“攻守道”和“護城河”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229/166691.shtml

金立的“攻守道”和“護城河”
張元奕 張元奕

金立的“攻守道”和“護城河”

手機市場的這盤棋,金立已經征戰了16年。

2017年手機市場最大的創新是什麽?有人說,全面屏。

那麽除了全面屏呢?

近幾年,國產手機品牌相繼完成各自的圈粉運動。但產品也逐漸同質化,快速建立“護城河”成為各手機公司的燃眉之急。通過采訪金立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劉立榮,作者發現:在他的帶領下,金立一方面追求時尚,主動出擊,全系產品All in全面屏;另一方面切入細分市場,鎖定商務人群,通過支付、數據雙芯片構建防守壁壘。

在金立的棋局中,什麽才是那致勝的一招呢?

手機行業的“十年魔咒”

手機行業有“十年魔咒”之說。

1973年,摩托羅拉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部移動手機——Dyna TAC 8000x(大哥大),然後於八十年代牢牢占據著手機霸主的地位。之後因“銥星計劃”的野心,不斷填坑,最終功虧一簣。

諾基亞是九十年代手機的“代名詞”,出貨量曾經接近全世界的百分之五十。之後因為不願意放棄巨大的利潤,不敢自我革命,最終被智能手機給擠下神壇。

2007年6月,喬布斯身著黑色圓領毛衫、藍色牛仔褲,滿懷深情地發布了第一代iPhone,隨後,“蘋果重新定義了手機”,從此移動互聯網時代正式拉開帷幕。十年過去了,當庫克拿著新款蘋果手機出現在世人面前時,我們知道他不可能超越喬布斯了。

如果手機界的“十年魔咒”還存在的話,下一個手機霸主一定不僅是細節的調整和局部技術的升級。它可能也應該是一個我們一直忽略的、完全陌生的東西。

比如,安全。

金立顯然是提前洞察到了這個問題。

用商務安全打造品牌 “護城河”

安全是今年也將是接下來十年的“熱詞”。

互聯網發展到今天,網絡安全在全世界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今年的巴菲特大會上,巴菲特老先生也說,他認為當今世界第一大的問題,“不是核武器的安全,而是網絡安全”。

智能手機之後的十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手機網絡從2G進入3G,再升級到4G。我們的生活也從線下,逐漸轉移到線上,“互聯網社會”終於形成。購物、資訊、社交、視頻,我們的生活在一個又一個的APP圖標里。

近兩年改變我們最大的技術莫過於移動支付。越來越多的人使用手機支付,甚至路邊買個煎餅果子都可以掃碼支付了。

手機讓我們享受著前所未有的便捷,但手機安全又像達摩克利斯之劍一樣,懸在我們頭上。

金立重視起這個潛在的危險,據金立技術人員介紹,金立手機通過安全雙芯片來給數據和支付穿上盔甲。

支付安全加密芯片可以將銀行卡數據信息加密存儲,在進行消費支付時,無需掃碼,也無需聯網,用戶只需要直接將手機靠近帶閃付標誌的POS機,輕觸即可完成付款,如此一來“手機就是銀行卡”。並且金立M7通過Token技術生成隨機虛擬卡號,避免了銀行卡被盜刷風險,確保了支付的安全性。金立手機的安全加密芯片獲得了目前金融芯片產品能夠取得的最高級別認證——EAL6+。

數據方面的安全,用戶可以將聯系人、短信、圖片、文件等儲存在私密空間,進行硬件加密保護,相關密鑰和關鍵參數的加密和驗證都在獨立芯片內部進行,外部無法訪問。即使通過外力破壞芯片也無法還原已經加密過的文件,獲取的文件也只是一堆亂碼。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臺手機的安全加密芯片具有唯一性,也就是說,更換芯片手機就無法使用。對於商務人士以及關註數據隱私安全的人來說,安全雙芯片著實解決了一直困擾的痛點。

其實,相比較商界人士,中國的黨政幹部則在安全觀念上領先一步。黨政幹部,甚至其核心部門的科技人員,都放棄蘋果、三星,而是選用國產的金立、華為等註重安全和商務的手機。

用時尚演繹“功守道”

早晨,睜開眼後第一件事,就是摸出手機。

接下來的一整天,我們便活在手機和現實切換的世界里。與其說人類在1973年發明了手機,倒不如說手機在1973年重新發明了人類。

整體來看,從信息傳送的功能機到信息計算的智能機,手機的內核在不斷升級。但相比功能的躍遷,外觀的升級則更為直觀可見。從超輕、超薄到多色、雙攝,再到今年的全面屏,手機廠商競相追逐外觀創新,手機變的越來越精致,以至於從一個“工具品”變成一個“藝術品”。

因為對消費者的了解,金立一直緊跟潮流與時俱進,從三段式後蓋設計到隱藏天線條設計,從塑料機身到航空級鋁合金材質、一體化金屬設計,直到近期全系產品配備全面屏中,不同產品也是各具特色,金立S11S采用了金屬邊框加後背玻璃工藝,金立M7背部還采用了酷炫的“太陽紋”工藝,金立M7 Plus則采用複刻紋小牛皮與21K鍍金中框,金立似乎每一次都能踩準時尚的時間窗口,演繹一個行業老炮的“功守道”。

微信圖片_20171229103232

緊跟時代的趨勢,不斷追逐時尚,為特殊人群量身打造身份的象征,或許這就是金立能夠一直占用戶心智的秘密。

堅持16年的答案

今年四月,《柯潔:每一盤棋都是未知》的廣告刷爆朋友圈。知乎有人評論,這是柯潔九段由圍棋對金立的一種回報。金立是連續11年中國圍甲聯賽主贊助商,得力於金立的支持,圍甲在此期間共有15位棋手獲得了31次世界冠軍。而柯潔九段正是圍甲培養起來的年輕棋手,他也是金立手機的品牌文化大使。

金立擁有16年的歷史,從功能機時代到智能機時代,金立始終緊跟手機發展的腳步。廣告視頻最後露出一句文案——“堅持才是最好的答案”。

11月26日,劉立榮在金立冬季產品發布會上宣布:“金立將是首家,全系產品采用全面屏的手機品牌。”金立旗下四大系列手機全部升級為全面屏,一口氣推出8款全面屏手機,覆蓋全部價位段產品。

“善勝者不爭,善陣者不戰;善戰者不敗,善敗者不亂。夫棋始以正合,終以奇勝。”

手機市場的這盤棋,金立已經征戰了16年。金立在手機行業一直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他並不高調,也不光鮮,他只是紮實的布局,靈巧的騰挪,並找準機會走出那致勝的一招。

金立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0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