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案例適用人群: 1、希望借助互聯網手段,快速完成品牌從0到1過程的創業者; 2、希望學習如何在社群中成長,了解粉絲經濟和互聯網眾籌的創業者; 3、希望有辦法尋找生命中的他和她(合夥人),從而搭建優秀團隊的創業者; 4、希望融資,卻缺乏經驗的草根創業者(陳海濱本身又是黑馬金融的合夥人)。

創業圈內,很少有組合能像戴賽鷹和陳海濱的“三個爸爸”組合一樣,在線上與線下同時擁有完整的方法論和具體實操經驗。不僅如此,他們也是社群營銷和粉絲運營的開拓者與實戰大師。作為一款新產品,“三個爸爸”在巨頭雲集的空氣凈化器領域,短短時間聚起無數粉絲,實現千萬級眾籌,創造了行業奇跡。他們引爆市場的故事,已成為一個傳奇案例,並在2015年中引發諸多效仿。

“三個爸爸”是智能硬件領域粉絲經濟有關理論的真正創造者。如果說,“小米”的成功開創了互聯網營銷沖擊傳統產業的先河,但雷軍本人過往的光環使他具有獲得粉絲的先天優勢,因而難以被複制。那麽,“三個爸爸”品牌的建立,則完全靠社群力量和精準的戰略設計,短時間內獲得無數鐵粉,僅用一個月時間就眾籌1122萬元,完成了品牌從0到1的積累;隨後,“三個爸爸”第三代“守護天使型”發布7天,銷量達到260萬,品牌傳播數超過500萬次,實現從1到N的裂變;如今,他們已不滿足於局限在空氣凈化器領域,即將推出“哆啦A夢”機器人產品,眾籌目標一個億……只是此時,無論他們再創出什麽樣的佳績,人們都已不會再感到意外。

然而,所有的外部觀察,所有的效仿者都僅見其皮毛,“三個爸爸”的成功,背後是一整套與市場環境轉換,以及戴、陳等創業者個人素質密切相關的創業要素。在戰略設計層面上,其立足高端的品牌化設計如何取得市場的認可?在戰術操作層面上,如何調動商圈的力量實現社群營銷,以及如何整合資源適時形成市場爆點?這些都是謀定後動的產物,並且有著強大的方法論作為支撐,其價值遠非一時一事所能涵蓋。

而這些“背後的秘密”,這些背後的方法論,戴賽鷹和陳海濱從未在黑馬社群之外完整公開。

即使拋開“三個爸爸”的案例不談,戴賽鷹和陳海濱這兩個人也都是創投圈內值得追隨的“大哥”級人物。他們都是連續創業者,也都是營銷大師,但在內在的性格與特長上,他們又有著顯著的不同。

戴賽鷹是一位具有極強邏輯思維和戰略制訂能力的模式鍛造與營銷設計專家,多年前的線下時代,就曾締造婷美僅用26天火爆全國的銷售奇跡。他在眾籌、冷啟動、熱傳播,以及社交網絡場景營銷等方面頗有經驗,並且手中握有大量營銷資源。他之所以加入黑馬社群,是因為發現“黑馬真的是個可以創造奇跡的社群”,為黑馬文化所感召,決心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人從黑馬社群中得益,也讓黑馬文化傳承下去。

而陳海濱則是一位感情豐富,並且創業生涯也頗為曲折的資深創業者,早在2011年就加入了黑馬社群,他在健之路、糖果雲等公司的創業經歷讓人印象深刻,對黑馬社群有著特別的歸屬感。他特別擅長發現人才和培育優秀創業團隊,也是一位營銷、傳播大師,許多黑馬兄弟都清楚:“做新產品推廣時,讓陳海濱幫你想三句話,肯定就會爆。”除此之外,陳海濱在醫療與大健康行業擁有十幾年積累,特別是他從草根創業者起步,在黑馬社群中一步步完成了自我凈化和升級,成為投資者眼中的“香餑餑”和多個創業項目的“天使”,如今更在黑馬基金中扮演重要角色,可以為想融資的學員們提供很多幫助。

因此,與戴賽鷹和陳海濱的“三個爸爸”組合為伍,除了能享受一場關於社群眾籌和粉絲營銷的案例與實戰盛宴,更能學習一個品牌從0到1再到N發展的精髓,實現個人事業的進階。

戴賽鷹&陳海濱(專題) 創業方法論

1、社群:一個新品牌的快速成長空間

絕大多數創業,其成敗的最終判斷標準,在於能否創造出一個被目標消費者群體認可的品牌。但當前的市場環境其實對初創業者非常不利,因為供給側的“過剩”幾乎成了普遍現象,如果遵循傳統商業路徑,新的品牌很難在強敵環伺的情況下突圍而出。好在現在有了移動互聯網,社交網絡和粉絲經濟的出現,給草根創業者帶來了新的機會,讓他們可以轉換市場場景,通過社群場景產生消費,形成品牌口碑的原始積累,這也正是當下移動互聯網創業的主要魅力所在。

但是,在社群中創造品牌,遵循著與傳統商業環境中完全不同的商業邏輯。在這一過程中,產品的評價體系相對於傳統商業環境會產生變化,因為互聯網的海量信息以及社交網絡的互動因素,會帶來新的對話方式與新的評價標準。除此之外,創業者也需要更好地利用數字化管理工具,方能提升效率,建立壁壘,最終,效率上的提升是互聯網品牌戰勝傳統品牌的法寶,它可以確保在互聯網營銷的熱度冷卻之後,創業公司仍能保證持續發展。

“三個爸爸”品牌的創生過程,就發生在這樣一個品牌成長環境由傳統商業環境轉向社群的過程。與“小米”手機類似,他們充分利用了互聯網和社群的放大效應,但與小米的雷軍本人自帶光環不同,“三個爸爸”品牌的建立,則更具有可複制的價值:

案例緣起於2014年2月,北京的一個重度汙染天,戴賽鷹、陳海濱和宋亞南在北京的一家餐廳里為自己孩子的呼吸健康發愁——之前他們在各大賣場找尋一番,竟然找不到一款專為兒童使用的空氣凈化器。而定位於一般人群的凈化器,性能稍好的價格昂貴,價格適宜的效果差強人意,似乎就找不到一款質優價廉的產品。難道這是個死結嗎?

無奈的現實和選擇的局促強烈刺激了這三個爸爸的神經,而這三個爸爸本來也不是什麽安於現狀的人。戴賽鷹,原婷美副總裁,商界營銷奇才;陳海濱,創業老兵,自營一家電子商務公司;宋亞南,清華高才,互聯網創業先行者;三人均有“涉黑”的記錄——戴賽鷹是黑馬會會員,陳海濱和宋亞南均為黑馬營二期學員。他們意識到這可能是個商機。通過黑馬營同學,他們找到了有空凈行業背景的李洪毅,迅速組建了一支來自凈化器科研機構、電子產品制造和移動互聯網領域的牛人團隊。多方征詢意見並反複商議後,他們決定按照“重度垂直”的思路,把目標客戶群收窄,為普天下兒童打造一款專用的空氣凈化器。2014年3月,他們註冊成立了三個爸爸家庭智能環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父愛情懷”和“爸爸精神”,使他們的創業的項目由“生意”變成了“事業”。2014年3月,他們的故事和決心打動了同樣是父親身份的高榕資本合夥人張震,獲得了張震分期給付的1000萬美金的投資。4月,在張震的引薦下,他們贏得分眾傳媒董事長江南春的青睞,與分眾傳媒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行業大咖的幫助下,三個爸爸團隊從4月份開始著手市場調研、產品設計和研發。他們通過微信等新媒體工具,先後訪談調研了700多位父母,找出65個空氣凈化器的需求痛點,最後歸納總結成12個焦點。經過多次實驗試產,三個爸爸團隊最終打造出一臺足以讓市場“尖叫”的新型智能空氣凈化器。同年8月,他們與創業家傳媒“i代言”團隊合作,在創業家黑馬會全球路演中心舉行新產品發布會。

在獲得高榕資本1000萬美元的投資之後,三個爸爸事實上是不差錢的。但是為了推廣和傳播品牌,三個爸爸公司決定上線京東眾籌,創業家“i代言”團隊承諾為三個爸爸對接京東眾籌資源。

9月11日,創始人陳海濱撰寫並發文《三個爸爸與黑馬不得不說的事兒——感謝此生有你同行》。在文中,陳海濱動情地講述了自己在黑馬商幫的支持下走出創業人生低谷的故事,真情流露,打動了很多黑馬兄弟:“如果讓我用最濃縮的詞去評價黑馬營,我想用‘溫暖’和‘力量’兩個詞。謝謝黑馬營、黑馬會,讓我們重新認識自己,重新找回自己,找到我們的事業平臺。謝謝牛文文——創業界的思想家和導師……我們需要你的關註,請你在未來為我們,也為自己加油。”應該說,在大幕拉開之前,這樣一首序曲是一種絕好的情感鋪墊,文章悄然拉近了黑馬商幫和三個爸爸的距離,黑馬陣營成為三個爸爸沖鋒陷陣的後盾。

9月12日,《創業家》雜誌微博發問,如此泱泱大國,為何至今沒有千萬級眾籌?當天4個小時後,創始人戴賽鷹在微博發出豪言壯語,表示要代表黑馬商圈沖擊千萬級眾籌。這個宣言一經發布,就得到了黑馬導師牛文文、黑馬大師兄楊守彬的關註。牛文文在微博發出聲援:“把不靠譜變靠譜,本來就是咱黑馬精神”。

9月15日,三個爸爸發布京東眾籌預告。因為有了創業大佬的支持,黑馬商幫的兄弟都被發動起來了。在微信朋友圈,三個爸爸先後完成了三輪共計三千個集贊任務,得到了京東眾籌首頁資源、京東商城首頁資源和分眾傳媒贈送的兩周分眾傳媒廣告支持。9月22日正式發布眾籌,開盤半小時內即籌到50萬元資金,當天中午即攀升到100萬,眾籌首發日籌資金額達到200萬元人民幣,創造了中國互聯網眾籌的新紀錄。

此後的一個月里,三個爸爸又設計推演了一系列事件營銷,包括微博約戰、 優酷辯論、送檢權威機構制造病毒營銷等環節,整個過程中,充分調動和發揮了粉絲的的力量,引起了大眾關註,及時地對前期黑馬商圈的傳播形成了接力。在一輪又一輪的宣傳攻勢下,三個爸爸的眾籌最終在2014年10月22日上午落下帷幕,創造了高達1122萬元眾籌金額的驕人成績。

事後來看,整個眾籌活動是一氣呵成的,但卻離不開前期的精心布局和活動過程中準確的環節控制。眾籌上線的10月前後,正逢北京遭受史上最為嚴重的霧霾天氣,這是天時。選擇京東這個強勢品牌合作,這是地利。而整個眾籌活動的策劃、組織和落實,顯示了團隊整體較強的計劃力、組織力、控制力和執行力,這是人和。誠然,三個爸爸眾籌的成功,某種程度上得益於明星企業家的幫助,如創業黑馬集團的牛文文,分眾傳媒的江南春等,但這卻反應了團隊高超的資源整合能力。

眾籌活動成為三個爸爸在粉絲經濟生態中建立和傳播品牌,實現產品營銷的重要環節。在整個活動中,不可忽視的是粉絲團的作用。三個爸爸團隊深諳粉絲經濟的奧秘,在最初產品調研的階段,就組建了產品粉絲團,後來在傳播階段又建立了傳播粉絲團。營銷活動中,兩個粉絲團無縫連接,在社交網絡上接力轉發傳播,形勢十分喜人。整個過程,三個爸爸遊刃有余,手到擒來。總體而言,人努力,天幫忙,最終成就了京東史上第一眾籌。

在黑馬學院的課堂上,戴賽鷹曾闡述過他對此的思考:“移動互聯網已經改變了我們很多的生活方式。我認為這個時代最核心的詞是社交,社交關系正在推翻和打亂過去很多的商業規律。我們現在會看到很多很奇怪的企業,比如小米,最近還有很多的爭論,有人認為小米不應該做很多生態鏈上的產品。但其實我們發現小米是有它明確的生態圈布局的,而投資人對小米生態圈的布局是非常認同的。現在小米的生態圈布局已經不是再賣產品掙錢了,比如說小米在2014年11月份的時候,做了一輪空氣凈化器的融資,當時他們的空氣凈化器產品還沒有上市,估值2500萬美元。小米花了幾百萬人民幣的前期投資,推動了一個估值2500萬美元的企業。他的玩法已經是產品、資本和用戶連在一起的新玩法了,這是以前沒有過的。”

據了解,“三個爸爸”也在做兒童智能產品品牌的生態圈。他們的VR產品以及智能機器人產品也即將推出。

2、粉絲:意味著你的商業模式變革。

粉絲這個詞,由來已久。自有偶像出現,粉絲這個群體也就相伴而生。如果追溯一下源頭,粉絲這個詞最初明確使用,應該是從前些年“超女”、“快男”等選秀活動開始的。後來,粉絲現象從娛樂圈逐漸擴散到體育圈、文化圈,一些文化界名人也相應地有了固定的粉絲群體,逐漸衍生為一種“粉絲文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粉絲群體聚集的地方,必有生意可做,於是“粉絲經濟”誕生。粉絲經濟最有力的實踐者,當屬喬布斯。喬布斯以他“改變世界”的情懷聚集了難以計數的“果粉”,擁有了大批擁躉,於是便有了蘋果手機的曠世勝景——為了獲得一部蘋果手機,粉絲們不惜“以腎換之”。在國內,從小米CEO雷軍,到《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和錘子手機CEO羅永浩,都以經營粉絲群體為其生命線。

三個爸爸的案例也是玩轉粉絲經濟的經典演練。在戴賽鷹看來,粉絲經濟絕不止是營銷,而是一種商業模式的變革。用戶變粉絲,不是一種營銷技巧,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思維模式。在社群經濟和粉絲經濟中,產品的品牌直接依賴於用戶的口碑。打造品牌,須先做忠誠度,再做知名度,這與傳統商業模式正好相反。要以產品概念為圓點,定義你的粉絲,針對你的用戶群,考慮怎樣把用戶變成粉絲,然後從原始粉絲團出發,去建構用戶的平臺設立方式。這個方法,做任何產品(除了2B的產品尚未完全驗證),所有2C的產品都可以,而且你在這個行業做到第一,你就可以顛覆這個行業。但是再過五年,所有人都這麽玩,我想也沒人能贏。所以必須要走在別人前面。

過去,人們提到品牌形象,其實講的是大眾形象。但是在粉絲經濟中,形象都是小眾形象,剛開始產品不必讓太多人知道,就讓一部分人知道就可以,然後在用戶與產品一起成長完善之後,通過這一小部分人影響大家。利用粉絲的力量打造口碑,以口碑打造品牌。

按照“三個爸爸”的方法論,在這種新的商業模式中,改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企業和用戶零距離、互依存。

經由移動互聯網而形成的人與人、用戶與企業的溝通,擺脫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便捷而高效。對企業來講,企業可以隨時隨地找到用戶,關註用戶,並藉由大數據技術分析用戶。這與傳統企業不一樣,傳統企業對用戶的認識是模糊的,混沌的。反過來,用戶也可以隨時隨地與企業溝通,譬如發現產品有問題,可以直接通過微博、微信等工具找到企業。這告訴我們,企業和用戶因為移動互聯網已經是零距離了,雙方溝通的成本已經降到極低,資源配置效率也大大提升。

另一方面,企業和用戶又是相互依存的。企業需要用戶的聲音持續改進產品和服務,而用戶通過移動互聯工具更加便捷地反饋聲音,從而獲得更加及時的服務。如果企業不理會用戶的訴求,用戶的負面聲音就會在互聯網上發酵。在某種程度上,信息控制權已經開始向用戶轉移了。 

其次,粉絲經濟的核心是粉絲的參與。

企業和用戶零距離、互依存,促使企業必須時刻關註用戶的需求動態,這對企業的經營觀念造成沖擊。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企業必須以人為核心,企業做生意,首先關註的是人,然後才是產品。企業對用戶需求的持久關註,會贏得用戶對其品牌的認同感,忠實的用戶就變成了企業的粉絲,他們會長久地追隨一個品牌,陪伴品牌成長,粉絲經濟應運而生。

粉絲經濟的核心是參與,粉絲不再簡單地是產品的消費者,而且是下一代產品的設計者。由此,可以引申出三個基本邏輯:

(一)從產品來講,用戶模式大於一切工程模式。產品的設計和研發均由粉絲的體驗和需求派生。在本案例中,三個爸爸凈化器的一切賣點都源於其產品粉絲團的需求痛點。他們把調研階段挖掘的65個需求痛點提煉成12個焦點,產品的研發制造都是針對性地解決這些痛點。

(二)從品牌來講,品牌的建立和傳播,都必須強調粉絲的參與感和參與行為。三個爸爸案例中,正是其堅實的產品粉絲團和傳播粉絲團的良性推動作用打造了品牌的知名度,客觀上使品牌成為企業與粉絲的共謀。

(三)從服務角度講,服務成為企業產業鏈中舉足輕重的一環。服務質量的好壞,會直接影響企業的口碑,進而影響品牌的美譽度。

“三個爸爸”非常重視的一個動作就是在遵循粉絲經濟商業邏輯的基礎上,打造產品粉絲團和傳播粉絲團。從最初產品調研階段深度溝通的700多位父母群體中沈澱下來的100多位“偏執狂爸媽”,成為三個爸爸產品粉絲團的基礎;而整合利用黑馬商圈資源打造的夢想天使粉絲團,以及後來推出的愛心檢測活動積聚的明星爸媽,都成為其傳播粉絲團的重要組成人群。三個爸爸重視粉絲的參與感,尊重用戶的能動性發揮,在整個品牌建設和傳播的過程中,包括幫助三個爸爸沖擊千萬級眾籌的過程中,粉絲團都發揮了十分積極的作用。

總之,企業對粉絲參與的重視和精心管理,會促成粉絲與企業的良性互動,從而激發出源源不斷的購買力和購買行為。只有尊重粉絲的角色認知,粉絲效應才會逐漸擴大,經濟效益也才能持續發生。因此,這又引出了下一個知識點,即粉絲文化的建設。

第三,粉絲經濟講究企業文化建設和企業價值理念的傳達。

企業管理的最高層次,是以企業文化的柔性手段實現對企業的管理。具體來講,就是利用企業文化的人文力量,促使員工認同企業核心價值觀和理念,自覺地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貢獻於實現企業組織目標的過程中,把個人的行為統一於企業行為的共同方向上,從而凝結成推動企業發展的巨大動力。顯然,傳統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是局限於企業本身內部的。但在互聯網時代,尤其是在粉絲經濟生態中,企業文化的建設就不再限於企業內部,而是擴展到企業粉絲所在的整個社群。這是因為,在粉絲經濟生態中,粉絲重度參與企業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品牌就成為企業和粉絲的共謀。因而,粉絲經濟必須講究在社群中進行企業文化的建設,將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和理念傳達給社群,用企業文化理念打造整個生態鏈,這包括企業戰略制定、產品設計研發、技術選擇和團隊建設各個方面。

蘋果,不只是產品,也不簡單是個品牌,蘋果首先是一個信念——改變世界的信念。喬布斯正是用這種信念征服了全球無數粉絲,而成為風行世界的創新品牌。在國內,小米的“為發燒而生”,錘子手機的“工匠精神”都獲得了部分粉絲的認同與擁護。

在本案例中,三個爸爸同樣走這一路線,他們用“父愛情懷”和“爸爸精神”贏得投資人的信任,獲得粉絲和用戶的青睞。戴賽鷹認為,用企業情懷和文化打造好生態鏈,研發、設計、生產都不會是問題。有一個例子,三個爸爸團隊在最初進行產品設計的時候,曾經就使用靜電除塵技術還是HEPA濾網技術有爭議。靜電除塵技術零耗材,後期維護成本低,但有可能會產生臭氧,造成二次汙染。團隊存在爭議時,戴賽鷹就問:你會給你的孩子使用這樣的凈化器嗎?既然不給自己孩子用,為什麽造出來給天下的兒童使用?所以企業有情懷,對技術選擇、團隊管理都有好處。

與傳統的物質經濟以需求為動力不同,粉絲經濟是以追求為動力的。所以,以“需求”為方向的傳統商業模式要轉變為以“追求”為方向的粉絲經濟商業模式。因為情懷和信念的原因,粉絲甚至可以容忍企業短期的不足,期待它的成長,這是願景的力量。

第四,碎片化、場景化的互聯網生活狀態使得社會化營銷最有效。

移動互聯網技術使人們隨時隨地的交流互動成為可能,人們在地鐵上、茶歇時,隨時都可以與自己的朋友圈子形成社交互動。人們離傳統的傳媒載體越來越遠。一個可見的現象是,當下生活在網絡世界中的人,已經很少看電視了。因此,粉絲經濟生態中的企業,品牌營銷要重視新媒體工具,而且尤其要擅長社會化營銷。粉絲在閑暇時間在社交媒體上手指一劃,一個轉發,就會把傳播推進一步。

另外,移動互聯社交具有場景化的特征,人們對於圈子里的場景化的故事尤為關註,而社會化營銷靠的就是內容取勝,靠有情懷的故事。這就啟示企業要善於以有情懷的故事制造傳播,制造事件營銷,因為熱點事件的持續發酵有利於傳播。

戴賽鷹認為,相比於傳統企業大打傳統廣告的營銷方式,粉絲經濟的初創企業應該更多使用社會化營銷的傳播手段,一是因為用戶的生活已經碎片化,二是因為社會化營銷的傳播成本更低。具體的方法,就是在社交網絡平臺上或者利用新媒體工具將有情懷、有格調的故事讓粉絲傳播出去。

3、營銷:超越產品的物理層面,販賣信念。

在傳統營銷學的經典理論中,特勞特的“定位理論”被認為最具實戰價值。但是許多創業者在應用定位理論時都會發現,這一理論雖好,卻難以下手。當一名新進入某個行業的創業者,想通過營銷手段為自己在消費者心智中定位的時候,已經找不到消費者心里有,但是還沒有被占掉的東西。因為行業已經發展多年,不可能還有非常好的定位概念留著等著你。

這時,就需要超越物理層面,進入精神層面,征服用戶的靈魂。也就是說,要超越產品的物理分析,不止是賣產品,而是必須要賣信念的。

在這方面,最好的傳播方式就是講故事,講一個有溫度有情感的故事,讓粉絲產生共鳴。

在獲得高榕資本1000萬美元投資後,“三個爸爸”團隊信心膨脹,曾一度動搖“為孩子制造一臺安全可靠的凈化器”的信念,想以NewBee的品牌做泛人群產品。正當其對產品概念舉棋不定之時,另一位黑馬連營連長,微播易的徐揚曾給他們很大幫助,徐揚建議他們還是要聚焦。實際上,張震之所以給他們投資,也是被這一理念打動,認為這個情懷既然可以打動自己,也就可以打動天下父母。黑馬兄弟的話讓他們豁然開朗,開始註重講爸爸為孩子造凈化器的精神,這一信念被稱之為“爸爸精神”,不但要用最好的材質和技術,而且不能容忍有任何一處設計會傷害孩子的健康。戴賽鷹與陳海濱提煉爸爸的精神,一直把它貫穿在所有的環節當中,包括團隊的激勵。

以此為原點,“三個爸爸”團隊對粉絲經濟生態中的品牌營銷方式進行了精彩演繹:

首先,他們以“共贏”思維借力於強勢平臺。強勢平臺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想借力,必須以“共贏”思維使得價值鏈的多方(至少是雙方)受益。三個爸爸營銷的成功,借力於如下兩個強勢平臺:其一是創業家傳媒,創業家的“i代言”項目是為創業企業發布新品尋找天使用戶的項目,三個爸爸是其成立以來的第一個產品項目,有利於i代言在商圈打造名聲;其二是京東眾籌,國內眾籌興起以後,京東希圖通過一個千萬級項目奠定眾籌第一平臺的地位,三個爸爸的決心正中下懷。

借助於強力平臺,“三個爸爸”開始通過社交網絡,制造事件營銷。具體方法是,在社交網絡,或者新媒體工具平臺上搜索關鍵字,發現和尋找對此關鍵字話題感興趣的名人。如三個爸爸一手打造的“空氣凈化器是不是精神產品”辯論,就是最初在微博上尋找對此話題感興趣的名人,然後在優酷視頻上論戰,引起了大眾的關註。

與此同時,“三個爸爸”也從明星或專家等有影響力和話語權的名人處借力,制造明星效應。三個爸爸從影視明星借力,如李小鵬、葉一茜、何潔等明星爸媽;從醫學專家處借力,如國家“中醫兒科學”學科帶頭人徐榮謙教授,還包括互聯網界、投資界、廣告界大佬,為他們提供產品試用,邀請他們在微博上為“三個爸爸”證言,制造明星效應。此外,三個爸爸還參加專業論壇,如2014年8月21日在北京科技會堂舉行的“空氣凈化與兒童呼吸健康專家研討會”。這些都從不同角度印證了其產品功效的可靠性。

所以,三個爸爸品牌營銷的成功,實際上粉絲經濟商業模式的勝利。自移動互聯網興起,交互性特征派生了新的商業邏輯,移動互聯網不是單向傳播,而是雙向互動。此時創業企業要想成功,需要把企業變成用戶的寵物,用戶和企業間建立起情感連系,用戶的喜怒哀樂直接左右企業的命運。此時銷售模式不再是日常銷售,而是饑渴圍觀。就是創業者制造一個點,讓大家圍觀你,創業者在里面直接銷售,這種方式才是移動互聯網上要做的事情。

戴賽鷹認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營銷即社交,它包含三個方面要素:營銷即區隔,要創造品牌性格和人格;營銷即故事,為品牌灌註信念;營銷即娛樂,互聯網營銷一定要學會娛樂,譬如一個品牌,互聯網風格的名字要起一個,最大的特點不是高大尚,是自黑、自嘲,賣萌、無節操。

以前,傳統企業打造品牌,是先打廣告,知名度打很好,知名度做好就制造美譽度,然後消費者可以信任,然後是購買。但是在移動互聯網上,粉絲可以通過信任度形成購買,購買到好產品就會帶來美譽度,美譽度就會擴張變成更多知名度,再形成更多信用度和更多的購買。這樣有可能在非常快的時間內引爆。

4、圈子與融資:圈子是創業者不斷自我凈化的工具,而融資則是其結果。

無論戴賽鷹還是陳海濱,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都是草根創業者出身,屬於從來不會融資,但最後還獲得了主流基金認可和各項基金投資的人。也正因為如此,他們更能理解草根創業者的成長之路,從風險投融資、價值鏈接和眾籌等各個方面,為創業者帶來自己摸索得到的獨家方法論和有價值建議。

2009年,陳海濱在創業6年之後,才第一次意識到有風險投資這一選項,他想要融資,但其時根本毫無頭緒。一次有人介紹他去見一個大牌投資人,他興奮得三天睡不著覺,見面時說話幾乎語無倫次,結果自然可想而知,以致於回去後,有兩天時間不敢出門見人。後來他又去見一家大牌美元機構,但對方其實已經投資同行業內另一家公司,只是想通過他的敘述了解行業,但陳海濱依然沒有放棄交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他的這種態度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好處,幾年以後,另一主流基金之所以能為他的另一個項目投資,正是得益於前述那家美元機構投資大佬給了關於陳海濱的強烈背書。

實際上,陳海濱是在最黑暗的日子里加入黑馬社群的:2011年初,就在他的事業剛開始進入較快發展期,也開始談融資之時,一次出差回來,突然發現200多人的團隊只剩下了10多人……當時,公司幾近廢墟,數據庫沒有了,財務、物流、企劃……所有資料都沒了,銷售一下子下降90%。此後相當一段時間內,陳海濱不敢看一切和陰謀有關的影視劇,也中斷了堅持了近10年的日記習慣,因為不敢面對自己的回憶。但盡管如此,他仍然做了一個最堅強的決定——堅持參加黑馬營活動,和眾多的創業者和企業家相會,不放棄和外界的任何接觸和交流的機會,因為他相信,圈子和視野決定公司的未來。他給自己定了一個三年恢得元氣的規劃,結果在黑馬導師和兄弟的幫助下,一年就初步恢複了。

走過了那一段黑暗的日子以後,陳海濱總結,創業者要想在社群中成長,有五大要點:1、創業者一定要有方向感;2、創業者要不斷擴展自身的圈子和人脈,要對圈子進行深入;3、要對價值連接保持敏感度;4、多做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等待機會的來臨;5、當機會到來時,要死死抓住,不要相信還有下一次。

如今的陳海濱,不但自己投資了多個項目,也在黑馬基金中扮演重要角色。在他看來,中國的草根融資,甚至額度在一億以下的所有人民幣融資,都主要是看人。所以創業者要想實現融資,就要通過社交、學習等手段,不斷地完成自我凈化,為投資者選擇自己增加砝碼,隨著積澱的不斷增多,融資就會水到渠成。

而黑馬連營,就是戴賽鷹與陳海濱幫助更多的草根創業者實現自我凈化的一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