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詩人富豪買冰島

2011-9-8  NM




○八年的金融海嘯差不多把冰島淹 沒,銀行瀕臨破產,貨幣大瀉,經濟崩潰。當地居民三年來不斷對抗跟氣候一樣的經濟嚴寒。就在這極地險境,五十五歲的中國富豪黃怒波,突然豪擲十六億港元投 資一塊等於香港四分一面積的冰島土地,宣稱要發展生態旅遊,打救這個北大西洋中的小島國。儘管編織了秀麗遠景,但黃怒波還是露出紅色倒影,其中宣部背景, 令國際輿論質疑大陸另有圖謀。筆名駱英的黃怒波喜愛作詩,今勻捲入國際風波,吟詩都吟唔甩。

英國《金融時報》上週二率先披露黃怒波計劃在冰島買地一事,質疑大陸另有計劃,引起國際關注。一夜成名的黃怒波從西藏拉薩趕回北京總部,上週五在旗下的中 坤大廈總部召開記者會。中坤總部的大堂擺放了六件大型的抽象藝術品,設計概念全部源自中坤董事長黃怒波的詩歌內容。當日近三十名記者在會場守候,國際媒體 佔大多數。本刊為唯一香港傳媒。黃怒波提早五分鐘到場,並準備了一百七十二頁的投影片細說從頭。他甫開場談笑一番:「我要跟大家道歉,我不是要躲起來,我 在拉薩未有上網。」早知國際傳媒衝着他背後的動機而來,黃怒波一開始便細數自己跟冰島的一段淵源。話說七十年代在北京大學攻讀中文系時,他的室友希約利 (Hjorleifur Sveinbjornsson)來自冰島。「那時候我很窮,他的母親給他打毛衣,又大又好看,他媽媽也給我打一件。去年我在冰島終於碰上他的媽媽,我的英 語不好,又不懂冰島語,看到她我只懂傻笑。」說時,牆上放出投影片,「像編織毛衣一樣,一針一線地編織友情」據《金融時報》報導,希約利的妻子曾任冰島前 外長,故穿針引線。

以詩會總統

接受過冰島人的情義,黃怒波在三十多年後突然要報恩。去年十月,他捐贈一百萬美元設立「中冰文化基金」,按十年計,每年在北歐五國、中國或日本舉辦詩歌 節,推廣文化活動。他率先打造「文化商人」形象,在冰島總統格里姆松(Ólafur Ragnar Grmsson)面前朗讀他的詩歌作品。他稱:「後來有個冰島朋友介紹我投資一個項目,我愛面子,便說:『好』。派副總裁去。」副總裁視察後,向他匯報指 投資的地方環境很好,但要一次過買三百平方公里。黃怒波也嚇了一跳,「我要的只是佔百分之一的牧場,其餘是原始地貌,但基於農戶跟政府在該地段都擁有產 權,沒有劃分,所以要一併買下。」他指整項投資要十六億元,包括買地六千多萬元,其餘十多億元會分期投資酒店、哥爾夫球場、小型觀光飛機等,以發展生態旅 遊。他打響如意算盤,「土地旁邊有兩個國家公園,連起來會成為歐洲最大的國家公園。」附近還有一個宏偉的代蒂瀑布(Dettifoss),他稱可以發展水 力發電,但瀑布下面有一條河流到海洋,對環境保育很重要。考慮到冰島着重保育,他自行放棄瀑布及河流權利。他澄清投資冰島,並非如外界所想,替中國擴張版 圖。「我沒有為國家戰略服務,那不是我的任務。」世界風光明媚的地方不少,但黃卻對冰島情有獨鍾。「我不喜歡歐洲,太美,太園林化。」。他讚得冰島「天上 有地下無」,連到來撐場的冰島駐華大使館大使柯絲婷(Kristin)也禁不住稱:「很久沒聽過有人這樣讚賞冰島了……相信黃先生一定未遇過冰島的火山灰 及未曾在該處過冬。」

黃怒波吼中地皮

黃怒波計劃買入的格里姆斯塔齊(Grimsstadir)位於冰島東北,遠離市區,於國內外均非旅遊熱點。若由首都雷克雅未克(Reykjavik)出 發,也要乘搭四十五分鐘的內陸機到阿克雷里市(Akureyri),然後再花近一個半小時車程才能到達。格里姆斯塔齊有一個廣闊的牧場,附近有一條氣勢磅 礡的代蒂瀑布(Dettifoss)、生態保育區A'sbyrgi國家公園,以及溫泉區(Myvatn)。

張羅資金

投資冰島將成為中坤集團最大的海外投資項目,黃怒波堅稱:「自己想幹就幹,不會找戰略投資者,不會依賴銀行。」他表示只要賣掉手上一些物業,就有資金到 手。他旗下的中坤集團於九五年成立,在北京有一個四十三萬平方米(四百六十萬呎)的大型商場,位於三環的大鐘寺,另有一個住宅項目長河灣。據去年福布斯中 國富豪榜,黃怒波的個人資產約六十九億港元。他最得意並非房地產,而是生態旅遊的代表作黃山宏村。宏村是汪姓聚居地,有千多年歷史。由於其布局、建築具有 特色,中坤於九七年斥資重新規劃及保育村落,二千年宏村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加上在宏村拍攝的《臥虎藏龍》在國際影壇上大放異彩,令宏村廣為世界認識,成 為旅遊熱點。現時門票每張一百零四元人民幣,每年為集團帶來過億元人民幣收入。儘管黃怒波表示可以出售部分地產項目套現,但翻查北京工商局的資料。中坤旗 下多家公司○七至○九年都出現虧損。負責大鐘寺廣場項目的中坤長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累積虧損近二億元人民幣。大鐘寺廣場位於北京三環,去年九月招租,記 者考察過,人流最旺是家樂福,其他商鋪十室九空,也有些鋪棄置了一些擺賣衣服,相信是租戶不再續租遺留下的。黃怒波在記者會上也承認要做旺廣場預計要七、 八年。而位於長河灣的住宅項目,鄰近交通大學,於○一年開始開發,大部分住宅單位已售罄,只餘鋪位收租,套現能力有限。

文革孤兒

黃怒波於五六年在蘭州出生,原名黃玉平,父母在文革中去世,十三歲成為孤兒。後來他看到黃河驚濤拍岸,於是改名為黃怒波。七七年大陸恢復高考,在寧夏做會 計的他考上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加入中宣部,晉升到幹部局處長,原本仕途一片光明,但九五年他毅然離開政府從商,希望開創事業證明自己的價值,於是創辦 北京中坤投資集團。中坤最初由北京房地產起家,至○五年他看到地產過熱,競爭門檻低,而人民消費提高,因此發展生態旅遊。版圖由新疆、西藏拓展至美國,由 度假酒店、藝術團到酒莊。他已在南加州開設分公司,並在洛杉磯近郊發展商業項目,又買入田納西州牧場。他強調中國人的經濟地位被看高一線,「我在美國買牧 場,人家出價比我高也買不到,因為銀行相信中國人有能力還錢。」黃怒波的興趣非一般富豪擁有:作詩。他以駱英的筆名出版過多本詩集。其中一個作品《都市流 浪集》有這一段:「這領帶像枷鎖栓我在都市的監房心兒在一座座大廈間流浪每一道日光又像冷漠又像渴望」,首位獲得日本現代詩歌大獎的中國詩人田原,指黃怒 波的作品特別有力度。「可能是他的個人經歷,對他有很大的推動力。」田原於○五年透過朋友介紹認識黃怒波。對於這位詩人富豪,田原說:「對駱英來說,可能 這是一種精神安慰。將內心的掙扎從詩作中表達出來。」

黃怒波發迹史

1956年生於蘭州,父親被打成反革命分子自殺,後來母親亦於值班時煤氣中毒身亡,13歲成了孤兒。198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1981至1990年 在中宣部工作,任處長、部黨委委員1995年4月離開政府從商,創辦北京中坤投資集團。1996至1998年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獲EMBA學位2009至 2011年5月三度登上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瑪峰2010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161位,捐款3.04億元人民幣列入胡潤慈善榜14位。

探測軍事情報

黃怒波強調只是到冰島做生態旅遊的生意,但有分析認為是中國的戰略部署。澳門國際軍事學會會長黃東表示,「大陸對北半球環境、資源相對陌生,當然有興趣開 發。」他指大陸千挑萬選,找到一個與冰島有淵源的黃怒波,令整個交易也順理成章。為外國軍事雜誌撰文的軍事評論員孫振邦也指出,該地鄰近北約艦隊的航道, 對大陸有間接利益,「該處有很多高科技通訊,例如:水底監測站、衞星通訊等,大陸可以截取訊息方便跟進。」事件中最多批評來自歐洲國家,擔心中國在北大西 洋的戰略立足點。不過,大部分冰島報章未見對交易有反對聲音,甚至早已視黃怒波為冰島朋友。總統格里姆松已開聲撐黃怒波,並炮轟:「中國及印度對冰島施以 援手,但歐洲懷有敵意,美國則袖手旁觀。」但總統的首肯並非代表交易會水到渠成。駐英國的冰島記者Sigrún Davosdttir對本刊表示,總統可以有私人意見,但他沒有權力審批,最後由內政部決定。至於冰島市民,她指意見紛紜,「一部分很支持外來投資,另一 部分則感到被掠奪土地。」

等待真相大白

黃東估計,冰島面對經濟需要,只要不是損害國家利益,也有合作空間。孫振邦則指出大陸最後的用意,還要幾年後才能揭盅,「就好像大陸最近推出第一艘航空母 艦『瓦良格號』,九八年由一間澳門私人公司競投聲稱作商業用途,最終拖回大陸改裝為航空母艦。大陸對冰島的計劃,可能幾年後才會真相大白。」

黃怒波能否成為首位在冰島大興土木的華人,明年二月前會揭盅。他已跟冰島簽定備忘錄。此段時間要「過三關」。根據冰島規定,土地不能賣給歐盟以外的人,黃 怒波已準備在冰島註冊公司,董事會有三分之二為冰島或歐盟人士,並等候大陸及冰島政府審批。外國輿論會否激發起冰島人維護國土,就要看未來半年的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03

詩人轉行賣茶 把茶當「作品」賣

2012-5-28 TCW




五月十七日,驅車來到占全台紅茶面積九成的南投魚池,在大雁村找到網路暴紅的「淡定紅茶」實體本尊——森林紅茶。春茶剛採完,雨中,一片片大葉紅茶上的水珠,又將孕育茶農下一季希望。

它的暴紅,源自五月九日一篇網路文章。那天,全台最大BBS(電子布告欄)批踢踢「分手擂台」貼文,作者共用了七十五次「淡定」,形容男主角面對女友哭鬧,仍泰然喝著紅茶,情節幽默遭網友瘋狂轉貼;「淡定紅茶」因而暴紅。

把淡定紅茶放到樂天購物網站曝光的網路社群人89(本名張佑輔)說,過去一年,這產品的瀏覽人次連五千都不到,光九日、十日兩天,竟湧入十萬人次;網路上從原本零訂單,兩週來已接下一百五十筆訂單、約十二萬元營業額。

他協助茶農行銷曾獲選比爾.蓋茲伴手禮

其實暴紅前,森林紅茶就曾摘下台灣有機茶比賽紅茶組冠軍等獎項,也是中華電信致贈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的伴手禮,被緯創、資誠等企業認養,茶香連科技大老施振榮、文學大老余光中都說讚。

森林紅茶,是小農從九二一地震廢墟中成功站起的故事,林琮盛,則是催生實體淡定紅茶的品牌推手。

大雁村產製的紅茶,曾進貢給日本天皇,一九六○年代全盛期一斤茶能賣一美元;一九八○年,卻因印度等地紅茶崛起,生機頓滅,茶園改種起一棵棵的檳榔樹。九二一災後重建,則讓紅茶產業再次成了當地希望。

十四年前,林琮盛舉家搬遷埔里協助創辦《新故鄉雜誌》,並獲金鼎獎最佳雜誌編輯獎,他回憶,當時負責輔導當地災後重建時,只有魚池鄉紅茶產銷班第六班班長 葉金龍夫婦,接受茶葉改良場建議,不賣每公斤兩百元茶葉原料,投入有機茶種植,朝手採一心二葉等高品質自產自製自銷的品牌路前行。「農產品不做有機,走不 久,」七十歲的葉金龍說。

挫折來得很快,二○○一年,十七人加入紅茶產銷班,但連兩年虧上百萬元的慘況,則讓大家紛紛出走,只剩下三人。葉金龍、劉鳴升夫婦倆仍持續復育茶園,希望把品牌傳給子孫,也讓村子老人家有採茶收入。

他讓茶有了故事訴諸在地情感與人文厚度

曾留學法國,林琮盛則陷入知識分子盲點,一味鼓勵茶農追求有機、手採、高品質,卻忽略對方苦無銷售通路,「他們跟著你(的理念)做,告訴你茶賣不出去,怎 麼辦?」有一次,他在演講場合接觸中華電信基金會,雙方討論出企業伴手禮概念。但茶農只懂種茶、製茶,較不重包裝,雙方難以對話……。

茶農再次求救,為了要一個承諾,二○○六年,林琮盛決心放下專職工作,拿出小孩教育基金五十萬元,要太太養他。太太問林琮盛:「真的要嗎?」林琮盛跟太太說:「那是承諾。」他一邊說,一邊掉眼淚。

於是他承諾每年代銷森林紅茶十分之一產量,希望把茶當「作品」而非「商品」賣,透過茶當媒介,把詩和故事結合,訴諸在地情感與人文厚度。

他解釋,先要有好茶、好故事,再用詩詮釋出茶背後那光陰的故事,就能把茶從商品進階到作品。

有一次他聽到茶農劉鳴升帶著採茶阿婆上山採蜜香紅茶,採到一半,一位阿婆大喊:「蜜蜂來了!」劉鳴升要大家趴下,等蜜蜂過。但,蜜蜂竟在那位有佝僂病阿婆 背上,盤旋不去,她因害怕而揮手,反招來更多蜜蜂,大聲求救下,劉鳴升撲了過去,成了阿婆身上的人肉盾牌,以身飼蜂,最終送醫,臉上被拔除十三根蜂 針……。憶此,眼眶泛淚的林琮盛將其命名「懷念茶」。

「本質是茶,但我從不覺得是在賣茶,」他認為當傳遞出感動,茶的生命就能得到昇華。

至於暴紅的淡定,則源自他心境變化。二○○九年,四十六歲的他陪國一的兒子讀書,由於孩子沒錢補習、功課一塌糊塗,他焦慮不已,懷疑起過去的選擇。為平復 心情,他寫下淡定、泰然字眼,結合過去讀老莊悟到的若水、浮塵概念,再以「悲歡若水、心如浮塵、雍容淡定、波濤泰然」命名出四種不同茶款。

目前,林琮盛開發的台茶十八號「淡定」條型紅茶,每組二十五克、三百元,換算每斤七千二百元,價值是阿薩姆飲料茶原料的三十六倍。

「它可以論斤秤兩的嗎?」當各界把淡定當商機,林琮盛強調,「它真的是作品,不是商品。」其實去年年營業額第一次破百萬元,但從秤茶到包裝全手工製作,一組歷時三十分鐘包裝,售價二百五十元至三百五十元不等,買茶送詩,若扣掉茶葉、包材成本,一組賺不到一百元。

兩年前,林琮盛又從劉鳴升那拿到手工揉製的台灣原生種紫芽山茶,詩人轉業賣茶的他,把山茶強韌生命力和九二一連結,在地震十一週年開發「地動的花蕊」茶款,獻給當時一同工作的夥伴。以下是他創作台語同名詩的最後一段:

春天的氣味,從山頂吹來地動的花蕊,一欉一欉從土腳爆開但願,滿山遍野的花籽,落土沉底為咱的眠夢帶來故鄉一冬擱一冬的花香

這是他的詩,也是他的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23

打工詩人之死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8457

(新華社/圖)

面對許立誌的離去,詩評家認為他個體精神世界的沖突和危機,體現了社會世界的深層矛盾,本質上是一種“社會疾苦”。但或許時代早已變了,許立誌的死亡,僅僅只是一個人死去了。

“知道”(微信號:nz_zhidao)跟你談談打工詩人之死背後的深層涵義。

2014年9月30日,年僅24歲的詩人許立誌從富士康墜落自殺,引來一片喟嘆唏噓。在一批詩友的努力下,通過眾籌的方式,歷經數月,他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詩集終於於日前出版,名為《新的一天》。

新的一天:流水線上的雕塑

“新的一天”,一個飽含希望與憧憬的詞匯。

然而,在許立誌的詩里,新的一天卻是重複單調、令人疲乏的一天,是日複一日的厭倦。2011年,許立誌來到深圳,成為富士康公司的一名流水線工人,這個時候開始他大量寫詩。他在富士康寫的第一首詩,就叫《流水線上的雕塑》:“雙手如同機器/不知疲倦地,搶,搶,搶/直到手上盛開著繁華的/繭,滲血的傷/我都不曾發現/自己早站成了/一座古老的雕塑”。

兩年半後,依舊在流水線上的許立誌又寫下了《流水線上的兵馬俑》:“沿線站著/夏丘張子鳳肖朋李孝定唐秀猛雷蘭嬌許立誌朱正武潘霞苒雪梅/這些不分晝夜的打工者/穿戴好/靜電衣靜電帽靜電鞋靜電手套靜電環/整裝待發/靜候軍令/只一響鈴功夫/悉數回到秦朝”。

從“雕塑”到“兵馬俑”,意象的轉變、情緒的克制,凸顯機械勞作中人的異化,以及新的一天“意義”的喪失。

許立誌的詩,很大部分都是如此,以真摯質樸的語言、形象貼切的意象、經驗主義和場景化的書寫方式,直抒胸臆他所置身的打工世界。

這里有疲憊與勞累:“流水線旁我站立如鐵,雙手如飛/多少白天,多少黑夜/我就那樣,站著入睡”;這里需要忍受物質與精神的雙重貧窮:“我在擔憂什麽,一張暫住證還是一個/明天早晨的饅頭/在十平米的出租屋里/我被昏暗的燈光嗆到咳嗽不止”,“物質要省下來,金錢要省下/絕望要省下來,悲傷要省下來/孤獨要省下來,寂寞要省下來……”

“青春”是許立誌詩中的高頻詞匯。青春,本該“意氣風發,信心十足”,但許立誌的詩里我們讀不到青春的朝氣、熱情和蓬勃,他一遍一遍書寫的是青春的耗竭與衰老:“將自己最好的青春/在流水線上/親手埋葬”,“上下如走鋼絲,左右如履薄冰/轟鳴聲縈繞在車間的上空/偶爾擡頭,可以看到青春飛過”,“出賣青春,出賣勞動力/賣來賣去,最後發現身上僅剩的一聲咳嗽/一根沒人要的骨頭”。

眼睜睜看著美好的東西被毀滅與埋葬,勞而無獲、一無所有,卻無能為力。如果說打工生活的艱辛更多是身體上的負累,那麽青春逝去卻無處尋覓未來,則是許立誌內心煎熬的根源:“我還不到三十歲/還沒交過女朋友/還沒成家立業/這輩子,就算完了。”

兩種沖突形象的農民工

不少讀者對於許立誌詩中的打工者形象並不陌生,新世紀以來,中國當代文壇的“底層文學”敘事潮流方興未艾,農民工一度成為小說中最重要的主人公之一。苦難敘事是“底層文學”普遍采取的敘事策略:集中描寫農民工在城市務工過程中身心所遭受的苦難,農民工邊緣生存的艱辛與無奈、擺脫的努力和失敗。用陳應松小說《太平狗》中的一句話形容就是:“不讀書就像你們一樣,男的出來當苦力,女的當雞,不是死在城里就是傷殘在城里。”

顯然,小說家和詩人筆下的農民工,與主流話語中的農民工形象截然不同。主流話語中農民工是這樣一群人:他們用自己的勤勞和雙手,擦亮“中國制造”的品牌,在全球金融危機中,“這數以億計的個體的自救,完成了對這個危難時刻的力挽狂瀾”,為中國邁向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們創造著中國的光榮和夢想。

主流話語從政治與歷史的角度出發,凸顯農民工這一群體的使命和意義,強調他們的“政治正確”和“道德正確”;對於他們遭遇的種種不平與不公,並不過多說明。換言之,主流話語中,只見農民工這一群體,不見某一個具體的農民工。

不難發現,關於農民工的兩種形象塑造是沖突的,可悖論的是,在中國的語境里,他們卻代表著同一群人。這意味著,作家必須在主流話語的框架下寫作,主流話語決定了“底層文學”的尺度和所能達到的邊界。在主流話語里,“階級”已被“階層”取代,也不存在剝削一說;農民工的不幸,只能歸因於某些無良的企業和老板,歸因於偶然的天災人禍,與整體的制度性不正義和發展模式無關。

“底層文學”的意識形態被抽離,只能在樸素的人道主義立場書寫苦難、同情苦難,背後沒有一套批判現實的價值系統,無法論證其抗爭的合法性。這個致命的缺陷,導致“底層文學”蛻變為苦難與不公的平面展覽、憤怒與淒苦的廉價呼號,其思想性和藝術性不足屢遭詬病。

1月10日,部分在河南省許昌市鄢陵縣東方威尼斯二期工程打工未拿到工程款的農民工。 (新華社記者 李博/圖)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許立誌的寫作值得重視。不同於一般的“底層文學”由作家代言,許立誌經驗主義、場景化的寫作更真切地反映了個體的生存狀態。更難能可貴的是,在個別詩作中,許立誌的寫作跳脫出主流話語的框架,體現了洞悉現實的敏銳觀察力和強勁的批判性。

比如,《發展與死亡》:“工業區呼吸粗糲疆域擴張,無視工人集體爆發/集體失眠集體死亡一樣活著/保質期內的棺材,在GDP懷里腐爛/像二奶在官員床上側躺/他們尋找退役的蛆蟲,發展的軌跡用血書寫/愛的墓碑刻滿兒孫的詛咒,媽媽末日的叫喊”;《尋覓》:“當廉價勞動力還在像瘟疫一樣繁衍/我必將那未知的未來/苦苦尋覓”……

這時的許立誌讓人想起了本雅明筆下的詩意的主體:“每個屬於浪蕩遊民的人,從文學家到職業密謀家,都可以在拾垃圾者身上看到一些自己的影子:他們或多或少地處在一種反抗社會的躁動中,並或多或少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那麽,他的寫作是否能夠喚起他的工友們?

事實是,“在拾垃圾者身上看到一些自己的影子”,並在“反抗社會的躁動中”集結起來的,只有許立誌自己。

許立誌少有知音。根本在於,無論是主流話語還是“底層文學”中的農民工形象,與現實中龐大的農民工群體是“脫節”的:絕大多數在富士康流水線的打工者,不會想到自己“在創造中國的光榮和夢想”;他們也壓根不看那些發表在傳統文學期刊上的“底層文學”,不讀許立誌的詩。這並不是說,兩種形象的農民工是虛構的,只是他們更像是站在不同立場的人的話語建構,不接地氣,很難被農民工理解和接受,也不太可能轉化為某種具體的實踐行為。

何況,現實中的農民工,身上烙印的是千百年來中國人/農民的“務實”品質:老實本分、畏權畏勢,並具有強大的忍耐力。他們確實不滿於現狀,不滿於城鄉二元對立,不滿於不公平的用工制度,但只要“老婆孩子熱炕頭”還在,只要有過得去的薪水保證安安穩穩的生活,他們仍舊會忍氣吞聲、規規矩矩。

打工詩人之死

因此,僅僅因為許立誌是富士康的員工,就認為他的寫作代表了農民工的生存狀態,只能是詩評家的一廂情願。許立誌的孤獨與痛苦,只屬於他的,只屬於極少數的先知先覺者。

或許是他已強烈感受到這種無力感,2012年,許立誌的詩歌寫作一下子停滯了,只有寥寥幾首。2013年再次提筆時,許立誌的詩歌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有不少帶有調侃和自嘲的短詩,難得一見的輕松和趣味。然而,這並不是許立誌看開或豁達了,倒更像是放棄反抗、放棄一切之後的空虛和無所謂。也是在這個時候,許立誌的詩中頻繁且大量出現各種有關死亡的意象,送葬、墳墓、墓碑、棺材,以及關於自己死後的各種想象。這樣的寫作一直延續到2014年,尤其是他停筆前的最後幾首詩,棄世的傾向更為明顯,《我彌留之際》《我一生中的路還遠遠沒有走完》《我知道會有那麽一天》《故事三則》近乎遺言……

於是,在2014年9月30日這天:“一顆螺絲掉在地上/在這個加班的夜晚/垂直降落,輕輕一響/不會引起任何人的註意/就像在此之前/某個相同的夜晚/有個人掉在地上。”(《一顆螺絲掉在地上》)

人們常賦予詩人之死不一樣的時代意義,詩人敏銳單純,曾被人們視為某種近乎真善美的象征,他們的隕落和破碎,也被看做這個時代的某一部分的死亡,如同海子之死被人們看做一個時代的終結。面對許立誌的離去,詩評家認為他個體精神世界的沖突和危機,“體現了社會世界的深層矛盾,本質上是一種‘社會疾苦’”。我沒有信心做如此解讀,時代早已變了,許立誌的死亡,僅僅只是一個人死去了。如果說1990年代,人們還在糾結於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沖突,那麽時至今日,舊有的對立面已是龐然大物,人們早就喪失了反抗的意圖和本能,他們或熟視無睹,或心不在焉,或因無能為力而成為它的一部分,或壓根就意識不到有對立面這東西。“社會疾苦”依舊存在,可一旦人們已經習慣,它就成了生活理所當然的一部分。

許立誌離世前定時發送的最後一條微博“新的一天”,準時發布於他已辭別的這個世界的新的一天。這是他留給這個世界的最後一個絕妙反諷。新的一天,富士康機器轟鳴,流水線上工人依舊忙碌,好像什麽也沒發生過。

請記住,我叫知道(微信號:nz_zhidao),南方周末每日網絡專稿。

要嚴肅,有知識;要八卦,有內幕。每天一篇,無需翻墻,盡享你想知道的和不知道的。我們只想,讓知道成為一種享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413

官員詩人車延高: 人走茶不涼,那才不正常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6884

2012年6月16日,官員詩人車延高做客武漢愛上層樓讀書會,與市民就現代新詩欣賞與創作進行講座和面對面的交流。(CFP/圖)

如果你退了以後,還要讓人家在如何對待你的問題上分出一份心來,這是不正常的。

我原來是寫雜文的,擔任武漢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後,考慮到身份變化,覺得再寫雜文會引起一些對號入座的問題,於是轉入了詩歌寫作。

很多人擔心現在官員發表作品和參加評獎會有些權力的影響。其實我經常發作品時發去五六十首,最後選用的也就八九首。

2016年4月27日,曾獲魯迅文學獎的武漢市委常委、紀委書記車延高在微信中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當日完成了正式交接,不再擔任武漢市紀委書記。

自2010年因獲得魯迅文學獎引發爭議後,官員詩人車延高一直為社會關註。5月2日,已辦完交接手續的車延高,和南方周末記者談起他創作、為官的酸甜苦辣。

“人走茶應該涼”

南方周末:退休了,有些什麽打算?

車延高:我也不是完全退休,是從武漢市紀委書記的現職崗位上退下來。我這種崗位,一般也可以去人大政協任個副職,但考慮為下一步寫作積累一些素材,去年我就向省紀委提出退休後去省委巡視組工作,擔任一個巡視組組長。

我還要堅持寫詩,下一步考慮寫反腐的題材,畢竟我在紀委書記崗位工作了十年。過去,我擔任紀委書記是一個角色,現在到省委巡視組去又是一個角色。你要進入這個群體,才能真正了解這個群體。做些積累,搜集一些素材,然後在適當的時機去寫一個作品。

從我看到的反腐題材看,揭露負面的較多。我會去謳歌看到的一些正面的東西,謳歌的同時揭露負面,這也是一種寫法,這種對比可能會更引人入勝。

南方周末:怎麽看待官場上的“人走茶涼”?

車延高:我們這些退下來的人,更多要考慮的是如何給在職人員提供更好的工作環境,讓人家少一些羈絆。如果你退了後,還要讓人家在如何對待你的問題上分出一份心來,這是不正常的。

比如,我一退就趕快把辦公室騰出來,讓人家一來就有辦公室用。交接時,把該介紹的工作情況介紹到位,我不會再去參與其他任何事。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人走茶涼是非常正常的,人走茶不涼,才是不正常的。

南方周末:臨退休前,你在微信里說,新官要理舊賬。這話很容易讓人認為是說給你的繼任者聽的。

車延高:新官理舊賬,是我站在老百姓的角度上考慮的,不是對別人提什麽要求。

對老百姓而言,如果一件事進入了政府工作程序,他就希望能有回複。前任也好,繼任也好,都應該把它看做是工作機器已承接的一項工作任務,要認真對待。不能因為某件事是前任做的,繼任就不做了。但在我們的體制機制中,確實存在新老交替的問題。

新官必須要理舊賬,不能認為前面的工作是哪一個人的事情,前任也不代表他本人,事情是工作機制讓他接下來的。當然,有些事可能是前任出於個人的一些雜念弄的,這是另一碼事。一件事只要進入了工作程序,就要認真對待,這是從人民群眾的願望角度去考慮的。如果你認為這事是前任的就不盡力去做,傷了老百姓的心,最後還損害黨和組織的形象。這就不是新官理舊賬的問題了。

“我專門刻了一個章子, 就叫‘羊羔體’”

南方周末:獲魯迅文學獎後,有人戲稱你的詩是“羊羔體”。你在微信里也經常提到“羊羔體”,這是自嘲?

車延高:也不是自嘲。我當然知道詩歌不可能有個“羊羔體”,但你要這麽叫,就叫唄。從文學創作角度講,你叫我羊羔體比叫我官職要好,更容易讓我和文化人接觸和交往。

“羊羔體”前兩個字跟我的名字諧音,剛好切合了當下網絡時代的特點。可能大家覺得,我的作品好像綿羊精神更多一點,謳歌的東西更多一點。每個人在文學創作中都有自己的風格,我的身份決定了我寫作時即便是針砭時弊,也得考慮如何能讓大家都接受。

過去有句話叫“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好像忠言就一定要逆耳,良藥就一定要苦口,其實也不一定。醫學發展到今天,苦口的藥包了糖衣,吃了後還是同樣藥效。有時你把話說得很尖銳,別人不接受,反而達不到效果。但如果用“潤物無聲”的方式,別人可能就接受了,會事半功倍。你認為哪種更好一些?

作品寫出來就是給人看的,別人看了後說好或不好,你都得聽。你要尊重讀者對你的各類批評。別人說你的可能很多都不是事實,但你不可能挨個去解釋。

其實很多人並沒有看過我的作品,前不久我在微信上貼了一些老作品,有些讀者就說,你的作品越寫越好。我只能在心里笑一笑,因為他們說的恰恰都是我當年獲獎的集子里的作品。

南方周末:紀委書記的身份會不會讓你在寫作時有更嚴格的自我審查?

車延高:其實我原來是寫雜文的。按照魯迅的說法,雜文是短槍匕首,直抵社會現實,針砭時弊。我從當區委宣傳部部長到任區委書記,都還一直在寫雜文。

但寫雜文有時會存在對號入座的問題。擔任武漢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後,我考慮到身份變化,覺得再寫雜文可能會引起一些對號入座的問題,於是轉入詩歌寫作。

南方周末:現實中發生過對號入座的情況嗎?

車延高:還好,基本沒出現過這種情況。

南方周末:這種擔心是不是也是自我審查的一種表現?

車延高:它就是自我約束、反省的一種心態吧。畢竟你在這個位置上,寫東西時確實要考慮它的社會影響。

但進入文學創作之後,比較追求文學的純粹性,要遵循文學創作的基本規律,相應來說就松一些。我寫東西有時會涉及佛學,有人就說你作為黨的幹部怎麽還寫佛學問題?我覺得不論是哪方面的,只要對這個社會有益,比如凈化思想,或者對他人有一定借鑒作用,都很好。關鍵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我寫作時把握兩個度,一方面要考慮社會影響,另一方面要考慮作品的可讀性。很多人覺得官員寫的東西都是八股文,長著水泥地板式的臉,所以我盡量使自己的文學創作純粹些。我的詩歌也寫愛情。別人有不同的看法,我也這麽寫。基本的度我會把握住,起碼不會讓你看了覺得齷齪。

“有時候不喜歡別人介紹我的官員身份”

南方周末:官員身份對寫作有沒有其他的影響?

車延高:寫作時,我就是文學創作者。在文化藝術活動場合,我不喜歡別人介紹我的官員身份。我以前投稿從來不寫身份,只寫一個公務員,參加評獎也是以公務員身份去的。

我覺得,介紹官員身份會影響到大家閱讀。有人一看是官員寫的,就丟一邊不看了。為什麽我在寫作上會比別人更痛苦些呢?因為同樣的作品,我不帶官員身份時,別人看時可能是另一種眼光。

南方周末:但對於我這樣的讀者來說,我就想看看,紀委書記寫詩會是什麽樣的,可能還看得更認真。

車延高:哈哈,這就要辯證看了。我後來心態很平靜,大家如果習慣了,我也沒什麽。後來,我寫書法時專門去刻了個章子,就叫“羊羔體”。

南方周末:你說獲得魯迅文學獎後寫作量更大了,當紀委書記難道不忙嗎?

車延高:很多人都有這種想法,有不少人對我說,你一個紀委書記,不好好地抓反腐、抓工作,天天寫詩。這些同誌可以到我的博客、微信上看看我發布的時間是大概幾點,我用的都是業余時間。

我也不是勤奮,是被生物鐘折磨的。我每天早晨4點40分就睡醒了,醒了以後必須起床,否則一整天都會像生病一樣難受。說我勤快那是騙人。我從5點40分寫到大概7點40分,然後坐車去單位。吃完早飯後8點半開始上班。除了星期六和星期日,我的博客基本上是8點半之前發,要麽是中午或晚上。

星期六星期天經常可以看到我在辦公室里面。我愛人對我有意見,說我不太著家,早晨見一面,晚上有時散步走幾步,其他時間就弄自己的事去了。星期六星期天我有大塊兒時間專門寫東西,很多人不太了解。

南方周末:為什麽很多人會關註官員進行文學創作這件事情?

車延高:很多人擔心現在官員發表作品和參加評獎會有一些權力的影響。其實我經常發作品時發去五六十首,最後選用的也就八九首。有的東西發過去後,編輯說“你這個不行啊”,就槍斃了。我有的稿子去年5月就發過去了,到現在快一年了還沒發表。

為了避免大家誤解,我一般不在省內刊物上發作品,除非是為了謳歌所在的城市。之前引起爭議的詩其實是一個系列,叫《讓熒屏漂亮的武漢女人》,引起爭議的只是其中一部分。

“組織對你的認可不止提拔這一種方式”

南方周末:聽說有段時間你還收集石頭。河南原副省長秦玉海落馬後,有人說“雅好”可能會導致“雅賄”,你怎麽看?

車延高:那是多年前的事了。我認為人應該有點健康的情趣和愛好。另外出於鍛煉身體的目的,我過去休息時間會到河里和山上撿一些石頭,或者用自己的稿費等正當收入買一點。如果是別人送的,那就玷汙了自己的情趣。後來忙,這些事就丟下了,業余時間徹底轉到閱讀和寫作上了。要寫作就必須有大量知識囤積,要看很多書。

南方周末:你當了十年紀委書記。怎麽評價這十年?

車延高:不想說這個,說了別人會說我表功。我究竟幹得怎麽樣,中紀委、省紀委和武漢市委領導都有認定。離任交接會上我說了,如果這些年取得一些成績,那是班子與團隊共同努力取得的,但出現的各類問題和失誤應該由我承擔。

南方周末:為什麽在紀委書記位置上幹了十年沒動?

車延高:有時候,崗位變動不是由哪個人的意願來確定的,很多和我一起工作過的同事都比我優秀,但是提拔的崗位有限。確實是因為各種因素。另外,組織上衡量一個人,提拔是個重要方面,給予一定的榮譽也是一種認可。組織上也關心過我好幾次,但是前提是要有位置。有幾個常委資歷都很老,但職位有限,不能說資歷老就一定要解決。總之,個人不應該過多去考慮這方面的事。

南方周末:官場不太鼓勵官員太高調,但你現在是一個明星官員,怎麽看這個情況?

車延高:在武漢市市委常委中,我是出鏡率最低的。除了電視問政出下鏡,其他一般不出鏡。我出去一般不帶記者,也不會通知媒體。如果真出現在媒體上,一般都是被動的。

比如你來找我,我真不想接待,但我做過宣傳工作,出於對新聞的尊重,也是對自己人格的一種信任,我覺得不能回避。硬是不見你們,是我做了什麽虧心事嗎?官員都回絕媒體,這樣也不好。

很多人對我有誤解,甚至罵我,我不做反駁,該承擔的還是要承擔。事實就是事實,我還是相信每一個社會人都是公正的,組織也是公正的。網上有些話,我看到後也會極度氣憤,完全違背事實,但我也不能去解釋。如果真的有什麽問題,組織會調查,我只相信實事求是。

南方周末:今年4月,湖北省紀委通報張學忙(原武漢市委常委、統戰部長)因違紀受開除黨籍、行政撤職處分降級處理。他與你同事多年,你作為市委常委、紀委書記,是否有監督責任?

車延高:我和他是同級常委班子成員,班子里出現這樣的問題,我們每個人都很痛心。十八大後對同級黨委的監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地都在積極探索,我們也如此。如果我事先有感知或聽到了一些反映而沒有及時提示,那我就有監督責任。如果組織在調查中,發現我失職或失責,會對我進行處理,我也接受組織處理。

“公務人員要有牛的精神”

南方周末:3月31日,你在微信朋友圈發了這樣一段話:“留待歷史評說其實是不負責任的托辭。經歷者是最有發言權的,知真情而不講真話,骨子里是不敢以命相爭的自我保全,所以就打太極,把最棘手的事留給健忘而且永遠不會開口的歷史。這是一種借歷史之遙遠和今天打牌的超級滑頭。”你做到了嗎?

車延高:說實話,我說這段話恰恰是因為我沒做到,做得不好。從內心來講,我真的很想通過手里的筆,以寫雜文的方式針砭時弊,對一些問題發言。但因為我身份所限,有些話從我口里說出來可能會引發想不到的結果。所以有些話我想說,但往往還是被各種顧忌所動搖。這些年基本沒有寫雜文。

當然,這個問題不止是在寫作上,在工作生活中也會如此。我可能讀書多一些,對一些問題即便有尖銳看法,在與人交往中,往往會采取比較藝術的方式,通過“曲徑通幽”的方式達到目的。但按照我的本性,像那種直言相待就很少,應該是我人生的一個缺點吧。

正因為這樣,我才寫這麽一段話,算是自省,也是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些直言相待。如果大家什麽問題都能擺在桌面上,開誠布公地交流,咬咬耳、扯扯袖,這樣就避免一些問題由小釀大,是對人的愛護。但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聽耳順的東西容易,聽批評難。

南方周末:在你退下來時專訪,難免要請你對自己的仕途做個評價。

車延高:很多人對公務員不是很了解,會有一些誤解。我覺得公務人員就要有牛的精神,耕耘、付出、吃草、擠奶,幹著活還要挨點鞭子,挨了鞭子後還要往前走。

從我個人角度講,做了這麽多年工作,最起碼做到了憑著良心做事,我個人能力範圍內可以給老百姓辦的事,一定是盡心盡力去做的。可能很多事做得難如人意,但我盡心盡力去做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217

讀書札記160815盛唐詩(三十二) 開元天寶次要詩人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6/08/15/%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60815%e7%9b%9b%e5%94%90%e8%a9%a9%e4%b8%89%e5%8d%81%e4%ba%8c-%e9%96%8b%e5%85%83%e5%a4%a9%e5%af%b6%e6%ac%a1%e8%a6%81%e8%a9%a9%e4%ba%ba/

讀書札記160815
盛唐詩(三十二) 開元天寶次要詩人:王之渙、崔國輔、薛據、賈至
蕭律師執筆

現在要討論一些開元、天寶時期「次要詩人」。 所謂「次要」,是由於他們現存的作品有限,無法完整評判其作品。 這一類詩人,包括有才華橫溢、但缺乏獨創性,以一種或多種時代共同風格寫作的詩人。另一方面,還有一些詩人,看來有獨立詩歌個性,但由於存世作品太少,無法充分概括其獨特性。

王之渙是出色地體現了時代共同風格的詩人。他在開元中十分著名,但他的詩似乎未能編而成集。他現存只有六首詩,全部是絕句,每一首都幾乎成為一種小典範。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首有名絕句代表了一種獨特類型,結尾做出或提出某種神秘的重要姿態。 落日,只是一種設想;登上更高的樓,不僅可擴大視野,或可能再見短暫陽光的重現。

下引詩雖然全部由陳套組成,卻仍是一首值得欣賞的名詩。
《送別》
楊柳東門樹,青青夾禦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柳」與「留」同諧音。柳枝在送別時被攀折,表示不願行者離去。詩中運用了這一轉喻,詩人仿彿從物質世界的形成看到了隱藏的訊息。折柳在那時是最普通的送別意象,故詩人所感正是讀者所預期的。與 王翰的《涼州詞之二》一樣,期待表達了自覺的真誠,講述者的天真推測,使折柳隱含了巨大的共同憂愁。

崔國輔是王之渙的朋友。他在726年登進士第,與 儲光羲同年,後只獲授低職,說明他缺乏政治關係(可能與 張九齡的對立派有關)。他與京城詩人也沒有密切的文學聯繫。 在開元末天寶初,他被授低職,因為此時的任命權在李林甫。他還和李林甫的反對者往來,可能認識李白,並不顧李林甫的排斥,向皇帝介紹杜甫的賦。 752年楊國忠掌權,他再被逐出任東南地方低職,自始行跡不明。

殷璠稱 崔國輔的詩「婉孌清楚」,特別提及他的樂府絕句。和李白一樣,崔國輔對沿襲民歌和流行歌謠傳統的樂府絕句感興趣。他的絕句多詠東南事物。

《湖南曲》
湖南送君去,湖北送君歸。湖裡鴛鴦鳥,雙雙他自飛。

《中流曲》
歸時日尚早,更欲向芳洲。渡口水流急。回舟不自由。

這都是單純的愛情詩,大量運用雙關語。在《中流曲》,「芳洲」中發現女子如花的隱喻,從劃舟急流的描寫中發現情慾難以抑制的暗示。《湖南曲》則在一定程度上體理了 王維絕句的極端簡樸。崔國輔存詩四十首,此類絕句占了二十六首。

《河嶽英靈集》對某些有才華但存世作品很少的盛唐詩人保留了豐富的資料。其中包括 賀蘭進明,他在728年登進士第,存有兩首《古意》和五首出色的樂府《行路難》。陶翰730年登進士第,崔曙738年,兩人都是時代共同風格的才華洋溢的實踐者。

崔曙《九日登望仙臺,呈劉明府容》
漢文皇帝有高臺,此日登臨曙色開。三晉雲山皆北向,二陵風雨自東來。
關門令尹誰人識,河上仙翁去不回。且欲近尋彭澤宰,陶然一醉菊花杯。

陶翰《古塞下曲》
進軍飛狐北,窮寇勢將變。日落沙塵昏,背河更一戰。
駿馬黃金勒,雕弓白羽箭。射殺左賢王,歸奏未央殿。
欲言塞下事,天子不召見。東出鹹陽門,哀哀淚如霰。

賀蘭進明《行路難五首》之四
君不見雲中月,暫盈還復缺;君不見林下風,聲遠意難窮。
親故平生或聚散,歡娛未盡樽酒空。嘆息青青陵上柏,歲寒能有幾人同?

薛據集的散失是盛唐詩的一大損失,幸好《河嶽英靈集》保全了他部分的詩,也是我們現今看到的全部。薛據是與杜甫、岑參、高適及儲光羲同 登慈恩寺塔的詩人,可惜他所作的詩大多散佚了。 他與幾代詩人都有廣泛交往,從 王維到杜甫、高適,再到 劉長卿。高、劉對薛據都有贈詩。杜甫對薛據的詩特別賞愛。杜甫稱薛據「文章開穾奧」,「乃知蓋代手,才力老益神。」此外,從杜甫和高適的其他評論中,薛據的作品明顯地與古風密切聯繫在一起。殷璠概括雲:「為人骨鯁有氣魄,其文亦爾。」

薛據現存詩十二首,其中有幾首是古風。他的作品體現了道德價值觀的人格化。《懷哉行》是薛據古風詩出色的範例,其中所表現的政治關註,與杜甫作品遙相呼應。
明時無廢人,廣廈無廢材。良工不我顧,有用寧自媒。
懷策望君門,歲晏空遲迴。秦城多車馬,日夕飛塵埃。
伐鼓千門啓,鳴珂雙闕來。我聞雷雨施,天澤罔不該。
………….
這不是宮廷詩的富麗描寫,而是試圖表現帝王降臨的倫理威嚴。薛據其他的詩篇比古風更具美感,擁有一些杜甫豐富想像和辭彙。

《西陵口觀海》
長江漫盪盪,近海勢彌廣。在昔胚渾凝,融為百川長。
地形失端倪,天色潛滉漾。東南際萬里,極目遠無象。
山影乍浮沈,潮波忽來往。孤帆或不見,棹歌猶想像。
日暮長風起,客心空振蕩。浦口霞未收,潭心月初上。
林嶼幾邅迥,亭臯時偃仰。歲晏訪蓬瀛,真遊非外獎。

賈至是李白的朋友,也與杜甫相識。他曾為玄宗讓位肅宗草詔。他熟練掌握了正規官場風格,其作品與 高適相似。他最優秀的詩是絕句,其中有幾首是盛唐簡潔修飾技巧的典範,運用了急速轉換和戲劇並置。***

《白馬》
白馬紫連錢,嘶鳴丹闕前。聞珂自蹀躞,不要下金鞭

《出塞曲》
萬里平沙一聚塵,南飛羽檄北來人。傳道五原烽火急,單於昨夜寇新秦。

賈至存詩最著名是三首絕句,作於亂後在南方與李白相聚時。其中第一首的尾聯最有特色,兩句詩都由名詞組成,列出一串類型意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
江上相逢皆舊遊,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以上詩人雖稱「次要」,卻處於詩歌「主流」之中。從現存盛唐詩集中的一些作品看,曾有些詩人和詩人群體致力於某些較不常見題材。吳筠的詩歌傳統代表了一個群體,「宮體詩」和沿襲《玉臺新詠》傳統的詩代表了另一群體。大約同時,梁鍠的詩專吟詠女性,李嶠專註於詠物詩,但這些都未得到充分保存,可能是由於宋初選詩的詩家們在安排題材方面,只許在特定題材範圍內挑選。

本篇內容取自《盛唐詩》宇文所安 Stephen Owe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283

龍應臺眼中的鮑勃迪倫:臥底詩人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0271

2012年7月22日,鮑勃·迪倫在法國卡賴普盧蓋表演。(新華社/法新/圖)

2011年去了他在香港的演唱會。很奇特,臺上很冷,臺下很熱。迪倫演唱會的特點是他不太理會他的觀眾,不說話、不溝通、零互動,就是自個兒彈唱,唱完走人。

臺下的人可有趣了,不是一般搖滾樂的場子會見到的人;很多頭發斑白的人穿著一看就知道是銀行高級經理人的正式西裝,全程安安靜靜地坐在那里聽--這些服裝和舉止都不屬於一般的搖滾樂場合。

好幾代人是來“朝聖”的,既是“朝聖”,也就不太在乎怎麽票價這麽貴而臺上那個人還不太睬你;尤其是此番“朝聖”還綿密地織進了自己被塵封多年的青春時期浪漫情懷,很多人其實是為了和已經 Blowing in the wind 的“自己”相遇而來到這里。

迪倫得獎很好;全世界大概沒有一個活著的詩人比他更貼近群眾了。他跨時間、跨空間、跨文化、跨語言,跨世代--我的手機里存有他的歌,住在倫敦的安德烈也有。他是一個席卷全球的詩人。用音樂,讓詩飛。

只是有點小小的“不甘心”.....一個音樂人可以得文學獎,但是一個文學人可能得音樂獎嗎?但是轉念一想,迪倫根本從頭到尾就是個詩人,只是用音樂臥底了五十年,瑞典今天揭開了他的真實身分。

《親愛的安德烈》里有一個短信,是安德烈寫給傷心的MM的:

MM: 別失落啦。晚上一起出去晚餐如何?. 下面是美國有名的音樂制作人描寫他和鮑布‧迪倫和迪倫的媽一起晚餐的鏡頭:  

跟迪倫和他媽坐在一起,我嚇一跳:詩人變成一個小乖。

“你不在吃,小鮑比。”他媽說。

“拜托,媽,你讓我很尷尬。”迪倫說。

“我看你午飯就沒吃,你瘦得皮包骨了。”

“我在吃啊,媽,我在吃。”

“你還沒謝謝制作人請我們吃晚餐。”

“謝謝。”

“嘴里有東西怎麽講話,他根本聽不懂你在講什麽。”

“他聽懂啦,”迪倫有點帶刺地回答。

“別不乖,小鮑比。”

MM,你覺得好過點了吧?  

安德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954

千億分眾江南春——從屌絲詩人到廣告之王,一個創業者的改變、轉型與自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10/161145.shtml

千億分眾江南春——從屌絲詩人到廣告之王,一個創業者的改變、轉型與自宮
金錯刀 金錯刀

千億分眾江南春——從屌絲詩人到廣告之王,一個創業者的改變、轉型與自宮

江南春曾經是一位詩人,是後來才開始加入廣告業。

本文系金錯刀(微信 ID:ijincuodao)授權i黑馬發布。

“她對我說,你覺得自己跟窮人有區別嗎?”

江南春曾經是一位詩人,是後來才開始加入廣告業。

80年代的中國,還是一個文學為王的時代。 立誌成為詩人或者文藝批評家的江南春,高中開始就大量閱讀《存在與時間》、《西方的沒落》等書籍,他的書單中,不乏斯賓格勒、康德、萊布尼茨等名家的著作。

91年進入大學後,江南春領導了夏雨詩社,作為夏雨詩社社長的江南春,在整個華東高校都有不錯的影響力。如果去舞廳跳舞,詩人的身份總能讓江南春輕松與女生搭話,風光無限。

190287894192493494

▲華東師範大學校園,江南春的母校

然而這一切在92年後開始變得完全不同。偉人南巡講話後,時代風向乍變,商業浪潮開始沖擊整個社會,一向遠離社會的校園也難以幸免。

一直作為詩人,備受女生關註的江南春,突然發現自身的吸引力急劇下滑。彼時女生的價值觀已經發生根本的改變,心目中的英雄,從學者變成了容光煥發的個體戶。

在一次邀請女生跳舞的過程中,強調自身詩人身份的江南春,被女生冰冷拒絕,並留下一句話:“你覺得詩人跟窮人有太多區別嗎?”

這句話極大的顛覆了江南春的世界觀,也點醒了他。從此他再也不說自己是詩人,而是開始緊扣時代的潮流,進入廣告專業,學習成為廣告片導演。

“所有環節都是可以把控的,所以我才能賺1.5個億”

憑借著詩人的底子,江南春很快將自身的文學素養和才華轉移到廣告行業。在大二時,他幫企業寫一句廣告語,收費已達上千元,而此前江南春寫詩歌,一月只能發表一次,得到的稿費只有30元。

江南春在大學期間就成立了廣告公司,並做到了年收入四五十萬。對細節的極端把控,是江南春能夠大學就完成創業的關鍵。

作為對細節的控制極度著迷的人,江南春認定所有的結果必然是過程導致的,只要控制好過程中的每個節點,就能控制結果。所以他做事極端厭惡不確定性,力求一切盡在控制之中。

以大一他就進行校學生會主席競選為例。被推選為競選代表的江南春,為了確保自己能夠競選成功,先後找了7個老師修改自己的演講稿。擔心自己在演講過程中忘詞,他背誦稿件達上百遍,到了室友都不允許他在寢室背誦的地步。

851371645488261397

連演講後的提問,他都提前做好了一個百問百答,把過程中可能涉及的問題全部準備好,並寫好答案背誦。

事實上,在他演講過後,競爭對手已經不敢拿稿子上臺了。

就算這樣,江南春還是“不知足”。他提前讓13個同系同學準備好最尖銳的問題,提問自己的競爭對手。結果560張投票,江南春得了520票,以壓倒性的優勢,在大學一年級下半學期就當選了當時華東師大的學生會主席。

這些細節的把握,成為江南春“事事盡在把握,always control”的工作特色,並讓江南春在很多方面比其他人先行一步。

十年後的1999年,江南春把自己公司的營業收入,從零做到了1.5個億。

而很快,他的世界觀又將面臨一次巨大的沖擊,這次給他沖擊的人,是日後中國互聯網歷史上最大的傳奇之一。

“看陳天橋賺錢,感覺他在開法拉利,我卻在坐公交車。”

先人一步懂得現在創業者經常談的,所謂聚焦的江南春,很早就將公司資源全力鋪向一個領域,那就是IT。96年,江南春把公司資源全力鋪在迅速崛起的IT領域,拿下了華東地區95%的IT廣告,並雄霸了之後好幾年。

在江南春眾多的IT客戶名錄中,有一家名為『盛大網絡』的公司,他的創始人,就是日後的中國首富陳天橋。

341294856226630503

1994年畢業於複旦大學經濟學專業的陳天橋,曾先後就職於上海陸家嘴集團和金信證券,1999年,陳天橋以50萬元啟動資金和20名員工為基礎,創立了盛大網絡有限責任公司。

推出了圖形化網絡社區“天堂歸谷”的盛大,很快拿到中華網300萬美元的風投,然而社區遊戲營收的慘淡,讓盛大前途未蔔。

2000年,賬上只剩50萬美金的陳天橋決定一“賭”定生死,以僅剩的30萬美元從韓國ACTOZ公司拿下《傳奇》的代理權。

832684251949875799

既是陳天橋客戶,也是他朋友的江南春,認為在國內還沒有網遊產業的當時,這是一個太過冒險的決定,江南春認為:“30萬美金拿出去買版權,剩下20萬美金,漢化完了之後就發不起工資了。”

然而陳天橋堅持這個決定,甚至為此不惜與中華網產生分歧,最終中華網選擇撤資,盛大網絡陷入破產邊緣。

2001年11月,網遊《傳奇》上線,短短2個月後就開始回籠資金。02年,盛大網絡凈利潤達到驚人的1.39億,時至今日,中國仍沒有一款遊戲可以在影響力上超越《傳奇》,他徹底改變了中國網遊,甚至改變了互聯網的進程,陳天橋後來也因此晉升中國首富。

目睹陳天橋代理《傳奇》從短短幾個月沒有收入到單月利潤上千萬,江南春受到巨大的沖擊。 

此時的江南春,公司一年收入在1.5個億,在廣告行業已屬前列。“但他一個月利潤比我一年都多!”江南春說道:“就好像他開著法拉利,我在擠公交車。我想想不行,至少我也得開奧迪。“

“我必須走跟別人相反的方向,不然永遠無法爆發。”

開始反思的江南春,認為公司增長緩慢的問題,在於其商業模式本質沒有爆發力。

江南春認為陳天橋的本質,是做與當時所有的主流相反的方向,並賭了一個大家都不敢幹的的事,最終才爆發。“你的商業模式跟別人一樣,再做同質化競爭,那永遠也沒辦法爆發。”

認準要往反方向走的江南春,決定了公司未來兩個方向:

一是不再做行業都在做的大眾傳媒,把用戶分眾。

“所有的受眾將會從大眾到分眾,未來甚至可能會向一對一轉變,這是我對趨勢的一個判斷。”透過細節洞察,江南春認定廣告主對消費者細分化定位的要求越來越細致。

二是不再以內容為王,而是走渠道為王。

所有媒體都在內容為王,但江南春認為航空雜誌才是自己要學習的對象。

“航空雜誌是最賺錢的,你會發現看完什麽內容都不記得,但你記住了廣告,像卡地亞、勞力士、奧米茄...因為在飛機里的時間,你必須在廣告或者無聊中做出選擇。”

他說,把消費者綁定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里,讓消費者在廣告和無聊做選擇,最終他會選擇廣告的。

在認真的考慮了各種細分廣告領域後,江南春在2003年開辦『分眾傳媒』,全力投入做電梯廣告。最終靠著獨占了主流人群每天必經的公寓樓、辦公樓的電梯,這個特殊的封閉空間,形成了對受眾強制性的廣告到達,贏得廣告主迅速的認同。

僅僅2年後,分眾傳媒便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為中國廣告傳媒第一股。分眾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江南春成為了“第一位受邀按響納斯達克開市鈴的中國企業家”。

762125238615335605

▲江南春帶領分眾成功登陸美國納斯達克

“輸了5個億,我確定自己真的沒移動互聯網基因。”

2007年,距離分眾上市已經兩年,憑借著一系列眼花繚亂的收購,分眾傳媒在當年的11月6日股價收於65美元,市值約為86億美元。

在幾個月前的6月29日,蘋果正式發售iPhone。連作為當時蘋果CEO的史蒂夫·喬布斯也沒意識到,這個從1月份在“MacWorld”大會發布後,便一直被同行嘲笑為“史上最蠢手機”的產品,改變了整個互聯網生態。

228889295575329570

憑借著創新的大屏和突破性的交互體驗,iPhone迅速在全球熱賣,互聯網從桌面慢慢覆蓋到指尖,並開始衍生到消費者生活的方方面面。

2009年,在經過幾次網絡通信基礎設施升級換代後,中國開始發放3G牌照,中國的移動互聯網時代正式到來。

移動互聯網迅速發展,給江南春帶來了不少的焦慮:“分眾是靠抓住消費者無聊時間起家的。有了手機後他在電梯里會不會不無聊了呢。”江南春說道,五年前他許多次的反問自己,自己的業務場景會不會受到很大的沖擊。

258937805961710784

焦慮的江南春認定自己一定要成為手機上的分眾,即使用戶低頭使用手機時,也要離不開分眾。

12年,分眾發布q卡,通過q卡綁定用戶手機,當用戶在電梯看到優惠廣告時,就可以刷q卡索要優惠券,優惠信息會通過短信發送到綁定手機。

同期推出的還有LBS App,機器WiFi等各種業務。分眾希望通過這些方式,實現分眾傳媒線上、線下兩個市場的協同,最終介入廣告終端和消費終端。

然而所有的業務並沒有讓分眾享受到移動互聯網的紅利,反而耗費了海量資金。

在砸了整整5個億後,江南春開始意識到自己並不具備移動互聯網的基因。

“移動互聯網最大的坑,就是會讓企業家想要去變成移動互聯網公司,然而很多公司根本就不應該是移動互聯網公司”他說。

分眾傳媒開始改變戰略,不再自己做,而開始投資創業公司。

於此同時,開始梳理分眾自身業務的他驚訝的發現,分眾的存量並沒有被真正的動搖,反而有一個重要的增量出現了。

“雖然電梯里不看廣告的人增加了部分,但因為很多電梯沒有信號,或者人多點就擠,所以在電梯里還是不太適合看手機。”

江南春發現,比起其他如報紙、雜誌、地鐵、公交等媒體,電梯媒體是被手機沖擊最小的一個。

電梯內的海報沒影響,社區電梯門一關,大多沒信號。電梯口電視有影響,電梯口原來5%的人看手機 ,現在20%左右的人看手機。但等電梯的時間比較短,並且人等電梯的狀態不太穩定,一會兒進去,一會兒出來。

如果換一個場景,公交車、地鐵或者餐廳等人,狀態穩定,時間也長,一坐上去就是三十分鐘以上,這個時候拿手機是必然的。

所以電梯口這個場景相比其他傳媒形式受到的沖擊不太大。而從廣告主的投放看,過去三年分眾依舊保持著20%左右的增速,並且年營收破百億。

833219799401003114

“賭對不變,有時可能是應對巨變的最好方式。”

移動互聯網對個人極大的利好,在於用戶可以隨時隨地以任何形式獲取信息。對於個人,這是好事,但對廣告主而言,這是一個災難。

“它(移動互聯網)帶來了兩個影響:一個是信息過載;二是用戶選擇過多。”

信息過載導致用戶看什麽忘什麽,一邊閱讀一邊遺忘;而用戶可觸碰信息過多,導致用戶高度分化,難以集中投放。

“所以用戶沒有選擇才是廣告主最好的選擇,重點是找到那個不可選擇的地方。”江南春說,這就是分眾傳媒的機遇。

資訊雖然開始往手機聚攏,但人被動的生活場景是無法改變的。“你總要上班,總要等電梯的。”江南春說,抓住了消費者必經的生活軌跡,分眾成為少數幾個難以被手機所影響的硬廣凈土。

而新生的技術發展,讓分眾的商業優勢進一步擴大。

奔馳的廣告投放在哪好?POLO廣告投放小區的房價應該是多少?國美蘇寧在入住率多少的小區放廣告合適?家樂福的廣告如何只放在家樂福方園三公里之內的小區?哪些小區對惠氏奶粉搜索率更高?哪些小區對依雲水在電商上購買率更大?

移動互聯網所帶來的去中心化,反而讓分眾更中心化了。而雲計算的突破,物業雲,百度雲,電商雲三雲合一的大數據,讓分眾的投放精準性變得更高。

“賭對不變,來應對巨變。”江南春說:“當面對沖擊時,一定要先盤點自身的存量資產有沒有變化。如果存量資產沒有真正動搖,跟著瞎變,反而容易讓立身的基礎流失掉。”

2015年,隨著分眾傳媒回歸A股,分眾市值破千億。

65854942029367156

刀哥點評

以上就是刀哥跟江南春聊了一上午,所聽到的故事。可以看出,江南春能把公司從零做到千億,成長還是很明顯的。

從大學競選就能看出的對細節的極致把控;到看陳天橋做《傳奇》,自己也學習轉型,反著主流來行動;再到面對沖擊,學會“以不變應萬變”的冷靜,都顯示了他作為創業者的一些性格特質。很牛逼,很傳奇。

當然,刀哥知道,對於大家來說,僅僅看江南春的傳奇商業故事是不夠的,自己也要成為傳奇才行啊。

所以刀哥又花了一下午時間請教江南春,讓這個廣告界的超級大咖,講講在現在的環境下,一個創業者,如果想要創業,成就一個品牌,應該怎麽辦?

(以下內容采用問答形式,刀哥問,江南春答,所述內容存在刪減,請知悉。)

碎片化時代品牌打造的核心——引爆力

金錯刀:“對創業公司而言,引爆品牌已經成了生死動作。作為幫助很多公司從不知名到大品牌的大佬,你認為創業者應該怎麽做品牌?”

江南春:“我覺得做品牌,首先要簡單地說出差異化,說出選擇你而不選擇別人的理由。其次是讓用戶抓住時間窗口做飽和攻擊,把這個差異化打進消費者心理。

當然在碎片化粉塵化的時代,品牌引爆一定是離不開中心化媒體的。例如你針對都市主流人群,就是要找到分眾這樣能集中影響中國2億都市主流人群的中心化媒體。

創新是基礎,讓傳播有穿透的可能性

它可以分成兩類:一是開創新的品類,這是最好的護城河。就像『瓜子二手車』,打的是個人賣給個人的二手車直賣網;還有共享單車,都是開創了全新的品類。

二是開創新的特性,比如飲料那麽多了,王老吉就提自己是預防上火的飲料,紅牛是幫你提神飲料。

你的品牌,等於一個品類或者一個特性,才有引爆的基礎。

飽和攻擊是品牌要在時間窗口內,占據消費者心智

先說說時間窗口,中國創業的特色模式是:同質化不可避免,創新不一定帶來利潤,不是創新者定價,是模仿者定價。

一個創新的東西如果有利潤,馬上會有大量的跟風者像鯊魚聞到了血腥一樣圍過來,跟風者用低價沖掉你的利潤,搶走你的用戶。除非你有不可逆的技術,否則一個領先的商業模式最多為你提供一個3個月、6個月保護期。

而消費者都是先入為主的,大家能記住楊利偉是中國第一位升空的宇航員,但大家真的記不住其他宇航員。所以必須在那個非常短暫的時間窗口,搶占那個消費者心智中的某個第一,就像“果凍我就吃喜之郎”,占據得越早,損失越小。

為什麽要飽和攻擊,一是時間窗口的期限,二是因為在這個信息碎片化的世界,大腦被各種各樣的信息碎片化粉塵化的信息充斥。所以你不采用飽和攻擊,沒有足夠的壓強,是沖不進去大腦的。

簡單來說,第一,你要把你的信息變成像一根釘子一樣,足夠尖,能一刀致命;第二,你要拿起一個最強有力的榔頭,用最快的速度把它釘進去。”

如何保持業務增長?

金錯刀:保持業務持續增長,長盛不衰的秘訣是什麽?

江南春:賭對城市化。

電梯是城市化最基礎的設施。分眾把自己的媒體建立在城市化最基礎的設施上,電梯代表主流人樣,必經之路。高頻高達與最低幹擾,這四點是品牌引爆的核心要素。 

分眾電梯媒體在120個城市,擁有110萬塊電梯海報,18萬塊電梯電視,日均觸達5億人次城市主流人群,這些人年齡大多在20-45歲、擁有中高等收入。白領、金領、商務人群是引領消費升級的核心人群,願意為品質、品位、創新、潮流付出溢價,並且是品牌消費的口碑人群和意見領袖,是引領消費的風向標。

未來十年誰能集中影響主流風向標人群將是品牌引爆的關鍵。而從這幾年的數據上看,收入上百億的分眾電梯媒體已成為當前新經濟品牌和消費升級品牌引爆最核心的平臺。

品牌跟媒體的大趨勢是什麽?

金錯刀:品牌跟媒體的大趨勢是什麽?你覺得創始人該怎麽轉型和擁抱?

江南春:媒體大趨勢有二面,一是主流人群基本不看電視,主流人群都去看互聯網了,但另一方面是人們在互聯網上很少留意廣告。

中國電視廣告在2015年產生第一次的下跌,大城市,發達城市的人現在很少看電視,真正的收視率集中在甘肅,寧夏,陜西,雲南,貴州等地區。

而以10億電視人口計算,央視索福瑞數據顯示,即使個別衛視前二年最強的4%的節目,覆蓋4000萬人口,其中5000元月收入以上的觀眾也僅占10%左右,約400萬,所以主流人群基本不看電視。

主流人群在互聯網, 微博微信新聞端占據4一5個小時。但消費者主要在看內容而不是看廣告,記住的是社會熱點話題和事件,很少留意廣告,這要求我們在微博微信新聞端上主要做公關做話題,創造可以被傳播的內容。

網絡視頻覆蓋主流人群,一年大概有600多部電視劇在各大平臺上,做視頻貼片必須賭對《太陽的後裔》、《老九門》、《歡樂頌》,只有賭對大片才能有效果,而且現在熱門劇主流用戶往往都買會員,從而去廣告。

所以我認為成長性公司應該抓住移動化和被動化二大趨勢。

移動化在於抓住用戶看手機的五六個小時,創造內容話題植入營銷;被動化在於抓住用戶被動的必經的生活空間如工作生活娛樂空間,例如公寓樓、辦公樓、電影院,把廣告植入到主流人群最基本最低幹擾的生活場景中,從而實現對用戶的有效到達。

讓創業者走的更遠的三個素質

金錯刀:“你覺得創業過程中,有什麽素質可以讓創業者走的更遠?”

江南春:“我認為主要是有三個:

一是要學會協作。

我在競選學生會主席的時候,其他學院有一個我很擔心的對手,他是新加坡亞洲辯論賽首席辯論手,非常厲害,大家都認為他會贏。

但後來他在院內就被淘汰了,因為太優秀,所以大家擔心會陪太子讀書,在一開始就被投票出局了。要成功,不是自己有多才華橫溢,而是要能協作,統合更多力量向一個方向努力才行。

二是要懂得聚焦。

這個我用我兒子來舉例子,現在很多人教育孩子時,德、育、體、美多重發展,什麽都學,我認為什麽都做,就等於什麽都不做。

像我兒子,從7歲開始,我就停掉他所有的卡通,家里只有一個節目,就是馬雲的演講。他每天只能看馬雲演講。

因為我覺得馬雲的戰略思維是全球最頂尖的,極有遠見。我想他從7歲就能不斷聚焦的看這些東西,言傳身教之後,他的視野一定是不一樣的。

三是要有賭性。

我認為往往賭性更強的人,更容易成功,所謂賭性就是你的勇氣,你在一個時間點上,看到時間窗口,傾囊而出的勇氣。創業本來就是九死一生,所有東西都是傾囊下去的勇氣,才會幫助你抓住時間窗口。

孫子兵法的商業價值

金錯刀:“如果讓你推薦一本書給創業者必看,你推薦什麽?”

江南春:“我認為創業者必看的書,應該是《孫子兵法》,《孫子兵法》講了很重要的五個點,道、天、地、將、法。

天是什麽,天是時間窗口;

地是什麽,地是渠道;

將是什麽,將就是你的團隊;

法是什麽,法就是運營和管理。

其實一個企業天地將法都很重要,為什麽道排在第一位?我覺得是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人心者得天下”。

所有企業的成功都是贏得用戶的心,你怎麽能贏得“人心”,要做差異化的定位,要能調動消費者心智。

真正成功的企業,實質上是在消費者心智中贏得了領先的位置,所以我感覺,贏得用戶的心,贏得在競爭當中取得最優勢的位置,最重要。

面對可能的傾家蕩產,創始人應該如何鼓起勇氣?

金錯刀:“最後一個問題,做廣告分眾前,你已經很有錢了。如果你不改變的話,應該會一直很富。但做了嘗試,反而可能大變蕩,你改變的勇氣來自哪里?”

江南春:“首先,我一直很信的一句話,就是當你努力到無能為力,上帝會為你打開一扇窗。做分眾前,我一直對自己說的一句話,就是‘nothing to loss’。

什麽意思?當時我30歲,公司已經一年1.5個億了,我輸了,可能所有的家當都輸進去了。

但我對自己說,我輸了,我就有腐敗的理由了。我可以早九晚五,每天早點下班、去唱k去看電影來放縱自己了。我一直抱著自己失敗就是勝利的想法創業,因為如果我失敗了,就證明自己不是一流人才,我就可以放縱自己,讓自己過上腐敗的生活,這不是更好嗎?

最後我贏了,

我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江南春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038

「琴心劍膽警察詩人」禽心獸膽

1 : GS(14)@2015-03-26 01:00:24





身為副省級高官的趙黎平槍殺情婦震驚海內外,他本人因此成為中共十八大後出事的第一百隻「老虎」,且是一頭毫無人性冷血至極的老虎。滑稽的是,趙還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發表過大量讚譽公安的詩文,被文學評論家譽為「琴心劍膽的警察詩人」,實為禽心獸膽之政客。



發表大量讚譽公安詩文

趙黎平二十一歲加入公安隊伍,從警四十多年,專責刑偵,職業生涯破案無數,而他另一張鮮為人知的面孔,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過去多年他以本名或「槁木先生」筆名,發表過大量文學作品,出版過多部文學專著;作為現職公安業餘作者,其作品算豐產。公安部轄下的《人民公安》雜誌早年曾有長文介紹趙黎平,題為《大漠詩情——記警察詩人趙黎平》。作者寫道:「有人問我:你對趙黎平的看法如何?我答:琴心劍膽,一條漢子。」「他為人豪爽正直,無媚骨,無勢利眼,無商賈氣。有此三無,足矣!」文章讚揚趙的作品「是警營文化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更引趙的詩句作證:「捨生忘死鬥魑魅,光明正大不空談。一身正氣鬼神懼,兩袖清風心自安。」「警察為祖國而死,為正義而死,為法律而死,為人民而死……」然而誰也沒想到,高級警官兼作家的趙黎平,會以這樣的方式為其名作做出最後的註解。上海澎湃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323/1908638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945

最受欣賞當代詩人 汪國真病逝

1 : GS(14)@2015-04-27 09:11:37

自1990年代開始走紅的中國當代詩人、書畫家汪國真,昨日在北京病逝,終年59歲。汪曾以風格溫和、純美而清新的詩句,影響一代年輕人。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在2013年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峰會上,引用汪「山高路遠」的詩句:「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


■汪國真的書法被中國領導人當「國禮」送外賓,圖為他著名的詩句「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內地文壇曾掀「汪國真熱」


汪國真祖籍福建廈門,生於北京,畢業於暨南大學中文系,自1984年開始創作詩歌,作品備受當代青年讀者青睞。1990年代,內地文壇及高等學府掀起一股「汪國真熱」,汪膾炙人口的詩包括《熱愛生命》,詩句「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風靡一時。1997年,北京零點調查公司所做「人們所欣賞的當代中國詩人」調查顯示,在1949年後出生的詩人中,汪國真名列第一。20年來,汪國真的詩集一直暢銷不衰,發行量創下有新詩以來的最高紀錄。除了詩歌,汪國真書法創作也很豐富,部份作品被鐫刻在張家界、黃山等內地幾十處名勝風景區。2005年開始,汪擔任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學藝術創作中心主任,他的書法作品成為國家領導人出訪贈送外國政要的禮品。澎湃新聞網



汪國真小檔案


籍貫:福建廈門學歷:暨南大學中文系簡歷:1984年 發表詩作《我微笑着走向生活》1990年 為《中國青年》等撰稿,詩壇掀起「汪國真熱」2004年 書法作品成為中央領導外訪禮品2005年-2015年 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學藝術創作中心主任2015年4月26日 因患肝癌病逝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427/191268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953

唱作人首奪諾貝爾 搖滾詩人卜戴倫 獲文學獎

1 : GS(14)@2016-10-14 06:44:31

Bob Dylan



【諾貝爾文學獎】如果許冠傑是香港歌神,卜戴倫(Bob Dylan)被封為「美國歌神」也不為過。這位獲譽為「60年代一代人良心」的搖滾詩人,歌詞創作早被公認登峯造極,但能否列入文學殿堂頂峯,爭辯多時。瑞典學院昨天冒着爭議,宣佈將今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卜戴倫,指他「在美國歌曲偉大傳統中創作出新的詩歌表達」,令他成為首位摘下這文壇桂冠的歌曲創作人。



卜戴倫的名字昨天在瑞典學院常設秘書長達尼烏斯口中吐出來時,現場記者傳出一陣驚呼,跟着是一片熱烈掌聲和歡呼。卜戴倫近年是文學獎博彩投注名單常客,但總被視為笑話,認定瑞典學院諸公不會跨界頒獎給音樂人,博彩公司立博月初給他50倍偏冷賠率。



■《Like A Rolling Stone》歌詞手稿2014年以200萬美元拍出。

反戰歌收入文學選集

瑞典學院卻以行動令外界一地眼鏡碎,在生平介紹中指「卜戴倫擁有標誌性地位,對當代音樂有深刻影響,亦是源源不絕的二手文獻的分析目標」。卜戴倫在1960年代的一連串名曲,像《Blowin' in the Wind》和《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等民權反戰運動代表歌,以至捕捉同代青年反叛獨立異見精神的《Like A Rolling Stone》和《Subterranean Homesick Blues》,擺脫情歌框框,大大提高搖滾樂以至流行曲的社會性和文學性,甚至被收入美國當代文學選集。不過文學界有不少人認為卜戴倫充滿意象和隱喻的歌詞,唱出來感覺很好,但純粹看文字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雜亂無章。瑞典學院今年宣佈文學獎比平時遲一周,外界猜測學院18位院士對得主有爭議。達尼烏斯昨稱眾院士對頒獎給卜戴倫有「很大一致性」,又說卜戴倫雖然寫的是歌,但古希臘荷馬史詩當年也是有音樂伴奏。她說:「卜戴倫為人們的耳朵寫詩,但把他的作品當詩歌閱讀,完全沒有問題。」瑞典學院院士韋斯特伯格更稱:「他可能是在世最偉大詩人。」達尼烏斯又指「卜戴倫是英語傳統中一偉大詩人」,也是個「文學採集者」,把學院派和流行詩歌傳統兼容並蓄,包括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布萊克(William Blake)和法國超現實主義詩人藍波(Arthur Rimbaud)的詩、美國密西西比三角洲藍調和阿巴拉契亞山脈的民謠,又指不熟悉他歌曲的人,可從他的1966年專集《Blonde on Blonde》入手,指當中歌曲意象豐富,是可「給眼睛看的詩歌」。



■2012年獲美國總統奧巴馬頒發總統自由勳章。

瑞典傳媒:結果為討好大眾

外界對卜戴倫得獎反應分歧。由1996年起連續15年提名卜戴倫的美國英文教授鮑爾(Gordon Ball),指瑞典學院今年終證明他是對的。英國印裔作家拉什迪(Salman Rushdie)指「卜戴倫是遊唱詩人傳統的偉大繼承者,選得好」。《南瑞典日報》文化版作者斯文松卻指今年頒獎決定「極度令人沮喪」,文學獎為討好大眾「特朗普化」。頒獎禮12月10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卜戴倫將得800萬瑞典克朗(703萬港元)獎金。諾貝爾獎網站/路透社/美聯社/德新社


卜戴倫簡介

1941年: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1959年:入讀明尼蘇達大學,翌年離校,往紐約展開音樂生涯1962年:推出首張專輯《Bob Dylan》1963年:推出代表作《Blowin' in the Wind》1965年:推出首張搖滾專輯《Highway61 Revisited》,同年與首任妻子薩拉結婚,至1977年離婚1986年:與第二任妻子卡羅琳結婚,至1992年離婚2012年:獲總統奧巴馬頒發總統自由勳章2016年:獲諾貝爾文學獎資料來源:美聯社/《蘋果》資料室


Blowin' in the Wind(1963)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
Yes,`n' 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
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
Yes,`n' 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 balls fly
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上世紀60年代初美國走出古巴導彈危機,捲入越戰,黑人民權運動方興未艾,卜戴倫約21歲時寫了這首歌,連串問題和模稜兩可的「答案在風中吹」,唱出一代人心聲,成為黑人民權運動和反戰運動,以至日後全球各地社運的主題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014/1980058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9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