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紐約財經作家晚會縮皮華爾街冇贊助飲者自付 李華華


2008-11-28  AppleDaily


 

全 球面臨經濟衰退,人人要減省開支,即使唔節衣縮食都要慳啲使,花旗國就有唔少企業同團體宣佈取消今年嘅聖誕party,實行慳得就慳。就算搞得成,賓客都 要自己科水,再冇free lunch呢支歌仔唱咯,就連紐約財經作家協會一年一度嘅籌款晚會都搵唔到贊助,全場飲品要自己『手音』荷包。

冇人肯認頭贊助

金 融危機唔單止引發裁員減薪潮,由於唔少企業縮減皮費,搞到報紙、雜誌廣告收入大減,紐約財經作家協會上個禮拜五舉行Financial Follies(財經愚人)籌款晚會,想搵客戶贊助番兩萬五蚊美金(都只不過係19.5萬港紙)酒水都冇人肯認頭,搞到協會決定「飲者自付」,唔提供免費 飲品。為咗方便收錢,每杯飲品都貼上價錢牌,雞尾酒同紅酒盛惠11蚊美金,即係85.8蚊港銀;就算齋飲水都要收6蚊美金,盛惠47蚊港銀,認真揦脷。唔 知香港幾時會有樣學樣呢呵?

齋飲水盛惠47蚊

除咗冇人肯贊助酒水,晚會出席人數都大減,舊年Financial Follies賣咗122圍枱,今年就只得116張枱,創咗911以來最大跌幅。點解?企業閂水喉,好多公關公司都維唔到皮要執笠,留得番落嚟嘅公司都要 cut budget,又點會捨得畀錢贊助party呢。由於今年出席籌款晚會人數減少,sponsor又唔多,所以餘興派對(after-party)都冇舊年 咁熱鬧。李華華[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39

中環在線:華人賓架入紐約聯儲銀行 李華華


2008-12-15  AppleDaily


 

美 國《僑報》報道,創辦當地華人銀行國寶銀行嘅孫啓誠,獲美國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委任做該行嘅銀行顧問。佢係第一個華人賓架參與美國金融政策,都咪話唔巴閉。 應該唔係好多香港人熟識孫啓誠,但佢同香港都算有啲淵源。話說孫啓誠細個時,適逢國共內戰,佢就同家人走難嚟香港,仲喺培英中學讀書,直到16歲先至跟父 母移民美國,完成農業經濟系學士,攞埋法律學博士,揸住美國最高法院執照,認真唔嘢小。睇番啲報道,佢84年創辦嘅國寶銀行,係以華僑為目標客嘅社區銀 行,家陣喺3個州有6間分行。不過,佢都唔係一帆風順,03年佢間銀行爆出分行經理盜取顧客存款醜聞,當時有傳言話國寶會執,搞到擠提,好彩有驚無險。孫 啓誠話,會向當局反映樓貸情況,同埋研究點樣防範再出現次按危機等,仲會好好把握機會,反映華資銀行業界嘅意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612

忘掉中國,那裡其實是紐約

2011-1-10  TCW




新年假期,好友收拾細軟,飛往香港。

迎接她的,是一個競爭激烈的國際職場,薪水近台灣的兩倍,房租是台北的四倍。在台灣工作十餘年,想到要住進鴿子籠般的住宅,面對功利的社會文化,若非「未來的成長空間大」,她是絕不會捨得台北民生社區的生活。

有趣的是,她的朋友們最近都不約而同的,在香港聚首了。

這群三十多歲的中階經理人,之前因金融海嘯被外商裁員,苦等一年多,最近才盼到春天。獵人頭公司陸續捎來春意,職缺一個個開出,只是,這些職缺不在台灣,而在鄰近中國的香港。

另一位朋友,則是駐在香港的外資分析師,因為中國市場的火紅,總部要擴大香港編制,他於是回台灣招兵買馬。這位出身三重的台灣囝仔,到美國讀書、就業,移居香港,二十年後重回台灣,一看到台灣的薪資,還停留在他離開台灣前的水準,不禁搖頭嘆息,這麼好用的人怎麼這麼便宜?

這兩個例子都在香港,然而,卻是未來台灣白領機會的溫度計。

今年中國啟動「十二五規畫」,五年內基本工資將成長一倍(複利計算),這股加薪浪潮,對企業、對個人,都將產生結構性的變化。

中國人加薪,越來越多人富起來後,帶動內需,是台商進軍當地市場的良機,但另方面,對岸誘人的薪水,好人才是否會被挖角?讓企業主如臨大敵。

就個人來說,對岸需才孔急,相對於其他國籍人士,台灣人好溝通、有紀律、懂彈性,都是競爭優勢。如果你有能力,薪水自然能三級跳。就算不去中國,光留在台灣,都可能因為兩岸人才市場的流通,薪資將向上看齊。在中國,一級城市的高階主管薪水,早就倍數於台灣經理人。

然而,這是全面利多嗎?當然不是,兩岸往來越密切,代表的是台灣將更徹底的全球化,M型社會將更明顯,不管是房價、收入、與機會,都是如此,中間的位置越來越少,高低兩頭的差距將越來越大。

因此,上海其實不是上海,中國也不是中國,那裡,其實是紐約,是全球,是國際好手雲集的一級戰區,機會多,風險更大。唯有徹底忘掉中國,才能真的在那裡打勝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74

紐約 野心家回來了

2011-2-28  TCM




探索金融之都紐約是否復甦,先從一則房地產資訊開始。

二○一○年十二月十七日,紐約的房仲業間流傳一起消息:「紐約下城區東村,三千六百平方公尺的公寓、五‧五房、三‧五套衛浴,成交價格五百五十四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億六千萬元),交易完成,不再開放買主參觀。」

房地產》觸底反彈

這筆交易極不尋常,因為買家是「新末日博士」魯比尼(Nouriel Roubini)。

這位成功預言金融海嘯,在二○一○年中還在預警美國經濟將有二次衰退風險,一路看衰美國經濟的空頭指標,竟然選在去年底進場買房了!

這裡是曼哈頓下城區東村,紐約青年搖滾文化的堡壘,魯比尼看上的是一棟紅磚色公寓大樓的其中一層,儘管由舊倉庫改建的外表其貌不揚,但地點極佳,距離藝文氣息濃厚的格林威治村、蘇活區,以及他任教的紐約大學不遠。

空頭代表進場了 魯比尼殺價買房,預言旺季到來

金融海嘯期間,如果你想在這裡買房子,一貼出公告,不到一小時就會有四、五位賣家聯絡。現在,情況反過來,只要有賣家貼出公告,不到一小時就會有買家接 觸。然而,交易行情仍然處於歷史的相對低點,處於買方市場,魯比尼出手非常精明,這棟公寓出價七百萬美元,魯比尼還價到五百五十四萬美元才成交。

金融海嘯的元凶是美國房地產,因此房市回春的速度,左右經濟復甦的進程。如果,連空頭指標都進軍房市,美國房地產回春還會遠嗎?

美國《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就以〈美國房市進入超級盃旺季〉為題,指出全美的房地產市場供需正觸底反彈,將是二○○五年以來,首次對美國GDP產生正面貢獻。

一月份,風險管理公司穆迪(Moody's Analytics)最新數據也顯示,美國重要都會區的房價負擔能力回復,四十七個房地產地區市場房價與收入比,已恢復到二○○三年房地產泡沫起漲之前的水準。

只是,市場重新洗牌,房地產的買家面貌已大不相同。

新興市場買主搶進 韓國人來得早,中國台灣人也很多

距離魯比尼新購的紅磚色公寓幾個街區外,我們來到格林威治村,這是全球藝術家、作家密度最高的地方,就像台北的天母,是國際化白領菁英聚居的區域。

美國亞裔地產協會執行長黃仲仁,正與紐約地產經紀人穆勒(Esther Muller),考察一棟退休銀行家託售的四層樓洋房。

「你看,這都是屋主從世界蒐集而來的藝術品,這棟房子展現了在紐約的精緻生活方式……,」「六百五十七萬美元,獨立產權,每月可以有三千九百美元租金收入,足以支付房貸,還有固定收益,非常合適亞洲買主,」穆勒極力推銷。

她嗅覺敏銳,近日接觸到越來越多來自新興國家的買主,黃仲仁也看準華人資金的潛力,有意搭建投資平台。

從台灣移民美國,經營商業不動產超過二十年的羅傑觀察,「其實(新興亞洲買主)韓國人已經來買很久了,最近中國人買得比較多,台灣人也不少,他們買旅館,買商辦大樓。」

「以前,美國的錢流向全世界,現在,情況反過來了,世界各地的錢開始流回美國。」美國CCIM不動產投資協會總會理事長理查.爵許(Richard Juge)指出,從二○○九年一月之後開始,紐約、華盛頓特區、洛杉磯、舊金山等房地產市場,外國投資人數量激增。

精明的外國投資者就像魯比尼一樣,處於全球化市場M型社會結構的右端,有財務與資訊優勢,他們,正在逢低搶進。

金融市場》熱錢湧入

這股從外國而來的金流,除了房地產之外,也展現在美國股市。儘管下大雪的紐約街道冷清,但美國股市卻熱鬧異常,屢創新高。

事實上,自二○○九年下半年,淨流入美國的資金曲線開始呈仰角上揚,並超越淨流出金額,在線圖上呈現「黃金交叉」,這代表,精明的投資法人開始重估美國市場的價值。

而金融風暴之中受創最嚴重的巨頭,花旗銀行(Citibank)、摩根大通(J.P. Morgan)、高盛(Goldman Sachs)等投資銀行,也相繼發布二○一○年的財務報告,花旗轉虧為盈,各投資銀行也交出海嘯發生以後最佳財務數字。就連一度幾乎破產的美國國際集團 (AIG),都宣布要開始償還美國政府高達八百五十億美元救援。

儘管天氣陰霾,華爾街似乎已走出最壞的時刻。

消費市場》買氣強勁

離開紐約華爾街所在的下城區,我們繼續往北走,不管是位處於海諾德廣場(Herald Square)代表中產階級消費的梅西百貨公司(Macy's),還是國際消費流行指標的第五大道,在零下低溫之下,店頭內仍然人潮擁擠。

梅西百貨裡,甚至能看到舉著小旗子的領隊,領著大陸消費客在店裡大買特買,人多排不到試衣間,乾脆就在賣場的鏡子前試起衣服來。一看到有人買Coach包、問起退稅要省錢,訓練有素的專櫃小姐,馬上拿出一○%折扣卡,鼓勵來自中國的貴客們買更多。

陸客大買特買 銷售員會講華文,賣LV包無障礙

「需要幫忙嗎?」銷售員的慇勤接待,說的不是英文,也不是日文,而是中文,過去忽略華人觀光客的第五大道名牌店,更現實的重視來自中國的金主,請了會講華文的銷售員,想買LV包,還是看上卡地亞(Cartier)的表,溝通無障礙。

強勁的國際買氣,加上廠商們歷經海嘯後鍛鍊出來的靈活價格策略,二○一○年,梅西百貨、Gap、有限品牌(Limited Brands)等知名的零售商,都端出分析師預期之外的好成績。

紐約只是一個縮影,根據美國商務部一月份最新數據,企業零售指數連七個月上揚,二○一○年美國零售業的假期銷售金額較○九年成長五‧七%,不僅超過原先預估,更是○四年以來最暢旺的一年。這些好消息激勵著股市,支持美國經濟觸底反彈的基本面。

對比之前的「二次衰退」預警,市場氛圍明顯樂觀許多。

美國高盛首席經濟學家歐尼爾(Jim O'Neill)預期,今年美國GDP成長率可望達三‧四%、二○一二年將增至三‧八%;他表示,美國經濟正在加速回溫,未來將讓失業率自高點下滑,並帶動美股走揚。

只不過,在金融海嘯之中受創最為嚴重的那一群人,對於前景仍然充滿警覺。

「這是熱錢,如果消費沒有起色, 恐怕這些金錢不能帶來真的景氣回溫。」《雷曼啟示錄》作者麥唐納(Lawrence G. McDonald),在鄰近中央公園的高級寓所接受《商業周刊》訪問表示。

華爾街貪婪不變 但人人對未來抱持樂觀希望

麥唐納曾是華爾街金童的代表,過去,他每天早上四點半起床,從這個寓所步行到雷曼兄弟位於時代廣場的總部上班,但雷曼倒閉時,他也與全球其他近三萬名雷曼員工一樣,失去工作。

像麥唐納這樣的菁英,是紐約的消費支柱,他們的收入占全市工資總和三五%,是這些人支撐華爾街蒂芬尼(Tiffany)珠寶旗艦店的亮麗業績,也支持著數 以百萬計的工作機會。但金融海嘯半年就讓金融業十二萬份相關工作,一夕消失,儘管股市已由谷底攀升,但回聘職務還未回到海嘯前的水準。

「二○○七年之前,時代華納廣場上一家熱門餐廳,你要付六百美元訂金,三十天之前預訂,你才有個在早上的位置,可是,現在沒有人要花這樣的錢,就連搭計程 車,都要想想。」畢業於哈佛商學院的私募基金操盤手狄溫(Amant J. Dewan),看到這個城市消費信心並沒有完全恢復。

紐約這個大蘋果,具體而微體現了金融海嘯後,本土與外來的消費力結構消長。

「華爾街是不會改變的,」麥唐納指的是華爾街代表的進取、貪婪欲望與不可預測。

「起於美國的金融風暴,每十年重複發生,規模卻越來越大,一九九八年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倒閉引發的連鎖反應,是之前的倒閉案十倍;現在,雷曼兄弟倒閉,引發的效應卻是長期資本的一百倍,」麥唐納說。

「美國一九三○年的大蕭條之後,經過十年的金融業重建,而現在,市場雖然已降低了高槓桿的風險,重建規則,但拿掉『壞交易』的路,還很遠,」他表示。

在後金融海嘯時代,美國政府與國會正在進行漫長的金融修法起點,而紐約市是否能夠維持全球金融心臟的競爭力,也成為當地最熱的公共議題。

雖然如此,無論是麥唐納,或是銷售員、計程車司機,每個我們在紐約遇到的人,被問及未來展望時,還是對於未來保持著樂觀希望,「畢竟這是個機會公平的地方。」狄溫說。

大雪中,走出銀行家住宅聚集的公園大道,我想到停留在華爾街的金牛。一九八九年現代藝術家莫迪嘉(Arturo Di Modica)塑造它時,特別讓這重達三噸的金牛低頭俯視,因為,這就是資本市場,它不可預測,充滿情緒與力量,而且,每一次衝刺之前,一定要往後。

這裡的人們,正屏息等待美國經濟從谷底反彈後,全面性的、真正的下一波榮景到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14

紐約客 左丁山

2011-8-5  AD




 

兩位讀者來函,一位索取名人每日吞丸「排油」之「維他命丸」名稱,呢樣恕難回答,西諺有云,我之蜜糖,汝之毒藥,吃丸唔該請教營養師、保健師、醫生,不可照抄他人之藥,人吞我又吞。另一位讀者Joe來電郵云:

「左丁山先生,說到醫生及護士人手,真係莫奈何,今天看報護士又呱呱叫辛苦,冇人手,但一說從外輸入,佢地又似醫生咁大聲反對,佢地搞保護主義冇問題,但要攪掂及少的呱呱叫,市民聽到煩,佢地將自身利益凌駕市民,我地唯有保重身體,自求多福。」

阿Joe之講法,相信係普通市民之心聲。總之如昔日金庸先生的明報社評名言: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張五常教授亦講過,經濟學的基本假設就是人性自私,不理會呢個假設,無法子解釋好多微觀經濟學問題。

鐘 錶L有子長成,行將入讀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系,特登叫埋位公子與我地在上海總會吃午飯,等世叔伯「教訓」吓喎。鐘錶L在八十年代於中大商科畢業,寫咗三封 信搵工,有跨國大公司聘請,點知佢聰明到極,竟然捨大就細,不到中環威威,情願到工業區「屈就」,喺一間鐘錶廠打工,五年後就辭職自行開設山寨廠,至今擁 有內地大廠,如果佢當年選擇到中環着西裝返工,依家咪最多係大公司中國區總經理,高級打工仔而已,那裏會成為發達廠家吖。

鐘錶L曾移民加拿 大,回港時,留低兒子在彼邦讀書,今年考IB,居然考得44分(滿分45),以此成績,相信申請全世界任何一間大學都得,但細L一早申讀哥倫比亞,去年十 二月已獲得取錄,無謂再花時間申請其他大學咯,十九歲仔,已做足功課,知道哥大經濟系有三位諾貝爾獎人物,即Mundell、Stiglitz與 Phelps,還有廿六歲時就做咗哈佛正教授嘅Jeffrey Sachs,想起到四年級就會修讀呢啲大師嘅seminar,眼神為之發亮。私立大學教務長W曾在紐約長居,我地叫佢做New Yorker,教務W話:「稱得上紐約客,要滿足三個條件,第一,曾經失車,第二曾經居所失竊,第三曾經坐地鐵被人打劫,我三樣都經歷過,係不折不扣紐約 客嚟o架!」於是向細L教路,搭地鐵到哥倫比亞大學必經哈林區,如何趨吉避凶,不過聽講朱利安尼做過市長後,紐約罪案大大減少,細L唔駛咁驚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64

《紐約時報》聖誕不快樂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111212220108/

約麥迪遜大道(Madison Avenue)喧鬧的聖誕人流中,夾雜著一名花甲老人的落寞身影。

2004年平安夜過後,珍妮特·羅賓森(Janet L. Robinson)履新紐約時報公司(NYT.NYSE)總裁和CEO。

7年後的今天,她即將離職。

「在羅賓森的帶領下,公司也在探尋一些新的網絡增長模式,不知道她為什麼這個時候離開。」《紐約時報》內部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說。

無論糾結與否,傳統媒體轉型之路不容回頭。

去年9月,紐約時報公司董事長和發行人小亞瑟·蘇茲伯格(Arthur Sulzberger Jr)「未來某個時點將停止推出《紐約時報》印刷版」的吶喊猶在耳畔。

如今,這聽上去更像是傳統媒體敲響的又一次警鐘。

北京時間昨天,紐約時報公司發佈消息稱,正在與哈利法克斯媒體集團(Halifax Media Holdings LLC)就出售16家地區報紙事宜進行商談。自2006年以來該公司已經出售了部分電視、廣播和體育媒體的業務。

她要退休了

「說來五味雜陳,我想告訴你們,我要從紐約時報公司退休了。」珍妮特·羅賓森,這名在這家全球報業巨頭浸淫了近30年的元老以這封群發郵件向大家告別。

15日,紐約時報公司宣佈,羅賓森將在月底去職。

按照《紐約時報》的說法,羅賓森在其CEO任內,經歷了一個噴湧出太多未知因素的報業大動盪的時代。

近三年來,紐約時報媒體集團(The New York Times Media Group)的廣告和發行營收持續下降,廣告收入的三年走勢為10.68億美元、7.97億美元和7.8億美元。發行收入為6.681億美元、6.834億美元和6.837億美元。

這一讓業內外大呼意外的消息釋放以來,紐約時報公司5個交易日股價累計跌幅超過5%,其中,19日擬出售16家報紙的消息更是「貢獻」了超過2%的跌幅。

今年以來紐約時報公司股價跌幅接近27%。

61歲的羅賓森早在1983年就已經效力於這家巨頭公司,先後執掌報紙並擔任公司高級副總裁、COO(首席運營官)和執行副總裁等職。

她離職消息一出,公司一片震驚。

「之前並沒有聽說過任何消息。」上述《紐約時報》內部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和傳統媒體行業的其他公司一樣,因為經濟衰退、廣告客戶和讀者的網絡化轉移,《紐約時報》經歷了艱難的時刻。」

他稱,羅賓森其實幹得不錯。

在羅賓森的麾下,公司各大報刊齊頭並進,包括《紐約時報》、《波士頓全球報》(the Boston Global)、《國際先驅導報》(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抓廣告、促發行、多創收,這是羅賓森對於旗下刊物的核心考量,而這些經營觀念又通過三大路徑實現:成本控制、運營效率和定價激勵。

15日,《紐約時報》刊登了近4000字長文,關鍵詞只有一個——羅賓森。

就像15年前重塑《紐約時報》全國性報紙形象,邁入新千禧年的羅賓森開始了又一個重大選題的謀劃:數字化。

談及最近該公司剛剛建立的一個在線訂閱模式,美國康涅狄格州獨立研究機構分析師克雷格·胡貝爾(Craig Huber)認為,《紐約時報》運行得「如此不錯」。

紐約時報公司稱將在公司內外尋覓合適的新CEO人選,而在過渡期,將由蘇茲伯格兼任。

秘密的約談

分析師稱,從公司角度來說,作為一家擁有傳統媒體巨頭,無論是從消費者還是從網絡廣告收益的角度,已經越來越依賴於數字收益。紐約時報公司可能正在尋覓一位有著雄厚數字運營背景和經歷的人繼任。

據《紐約時報》的報導,上週五,蘇茲伯格在公司於紐約曼哈頓總部的15樓約談羅賓森。

1個多月前,《紐約時報》負責數字部門的高級副總裁馬丁·尼森赫茲(Martin Nisenholtz)也宣佈將在年底退休。

羅賓森比尼森赫茲大5歲,同事用「天生的嚴謹和直接」來形容她。她在紐約時報公司乃至整個媒體行業中的聲名鵲起,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她和麥迪遜大道的緊密關係。

麥迪遜大道是美國廣告業的中心。

翻開羅賓森更早的履歷不難發現,經營是她的老本行。

她在加入《紐約時報》之前,是紐約時報公司下屬女性雜誌集團(已被出售)廣告、營銷板塊的高級副總裁。

只是,時不我待。

今年3月,《紐約時報》重新推出網絡版收費閱讀制。

事實上,早在4年前,這張老牌報紙就曾嘗試推出付費電子閱讀,但由於瀏覽量急劇下降,不得不停止收費。

去年9月,蘇茲伯格表示,《紐約時報》將在未來某個時點停止推出印刷版,主要通過網絡版來吸引讀者和拓展營收來源。

2010年的數據顯示,《紐約時報》每年在新聞編輯方面的支出為大約2億美元,而在線業務營收為大約1.5億美元。

觀點的轉變需要時間。

美國農業雜誌(Farm Progress)的主編麥克·威爾遜(Mike Wilson)告訴本報記者,「當我和一名新聞通訊社記者採訪同一個話題時,我想到的是可以做幾個版,但他告訴我,最多只能寫600字。」

轉型道阻且長

這不是《紐約時報》第一個十字路口,對於美國傳統媒體行業也是如此。

「目前,美國報紙遭遇的是商業模式的困惑。」威爾遜對本報記者表示,「讀者喜歡免費的午餐,但他們分不太清楚垃圾信息和專業主義新聞。」

「2011年美國農民有個好收成,我們不擔心自己的廣告。」威爾遜同時坦言,他們的雜誌上線收費是個大概率事件。

美國報業協會(Newspaper Association of America)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美國報紙廣告收入連續第20個季度下降。

但當季在線廣告投入「六連增」至8億美元。

然而,如威爾遜所言,如今訂閱新媒體已經不是一個漢堡可以搞定的。

據本報記者瞭解,包括各類終端閱讀的《紐約時報》網絡版在免費體驗之後年費260美元。

相比其競爭對手,這樣的價位並沒有體現羅賓森所設想的定價激勵。

同樣是一年的數字版本訂閱,一名中國讀者告訴本報記者,《金融時報》的收費近200美元,《華爾街日報》的定價為103美元。

這並不是一個糟糕透頂的聖誕節。10月,紐約時報公司稱,《紐約時報》網站擁有32.4萬付費用戶,這給該公司帶來了5800萬美元的年收入。

談及基於網絡平台運行的發展策略,彭博有限合夥企業董事長高逸雅(Peter Grauer)曾同本報記者討論稱,服務於30多萬終端用戶是最安全的策略。

根據紐約時報公司第三季度財報,總營收同比下降3.1%至5.37億美元,其中,廣告營收同比下降9%。

數字廣告營收則同比增長8%。

2010年,整個公司的數字化營收接近4億美元,較2009年增長15%,對公司全部收入的貢獻率為16%。

蹣跚的是印刷發行量。

年報顯示,《紐約時報》2010年工作日和週末版的發行量分別為90.61萬份和135.68萬份,較2009年均下降5萬份左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83

林書豪:「左宗棠」之後紐約最愛的亞洲人

http://www.infzm.com/content/71068

每年2月是美國的「黑人歷史月」,人們以此紀念黑人在美國歷史上遭遇的重重困難,並讚頌他們為這個國家做出的諸多貢獻。

但今年2月,亞洲小夥林書豪搶了黑人的風頭。從4日起,這個從前默默無聞的籃球後衛突然崛起,帶領紐約尼克斯隊在NBA豪取七連勝、打破一系列記 錄,引發了一波媒體風暴。人們甚至開始用他的姓Lin組詞,說他的表現「林神奇」(Lincredible),人人都愛「林贏家」(Linner),大家 都患了「林瘋狂」(Linsanity)。

黑人喜劇演員Larry Wilmore在夜間脫口秀節目中,對紐約尼克斯隊把工作如此「外包給亞裔」大為不滿,他調侃道:「又一件我們黑人的寶貝被搶走了!爵士樂、搖滾、黑人英語,現在居然輪到了籃球?」

電視屏幕上的林書豪在接受採訪時說:「我感覺自己像做夢一樣……好像自己正在一個夢裡。」

演播室中的Wilmore立即大聲喊道:「你也有一個夢想?不對不對不對。悠著點吧,你這個尼克斯小夥,『馬丁·路德·宮保』!那是我們有一個夢想,好吧?」

「紐約有個亞裔會打籃球哪」

林書豪的確有一個夢想,那就是籃球。

他大紅大紫之後,網友們甚至挖出了他6歲時就開始練球的視頻。但在20天以前的美國,可能沒有幾個人會在意他那不著調的夢想。不為別的,就因為他的膚色就足夠了。

NBA2010-2011賽季的上場球員比賽時間如果按種族統計,75.5%的時間由黑人統治,白人球員上場時間佔17.7%,西班牙裔球員時間佔 6.4%,剩下0.4%的時間才分配給其他族裔。那個賽季,全NBA的亞裔球員只有姚明、易建聯和林書豪3個人,後兩人上場時間少得可以忽略不計,而姚明 很快就因傷退役了。

一位脫口秀主持人在林書豪化身「林瘋狂」之後,開場便講:「最近有什麼大新聞麼?敘利亞問題?還是羅姆尼在老家的初選被打敗?不!真正的新聞是,紐約有個亞裔會打籃球哪!」

在林書豪爆發之前,他每次進入紐約尼克斯隊的體育場,麥迪遜花園廣場時,保安都會問他是不是訓練員。而他早年在高中校隊時,一次在金門公園旁的Kezar體育館準備籃球賽,別人幹脆問他是不是來打排球的。

對陣湖人隊之前,科比表示從未聽說過林書豪。然後林書豪切瓜砍菜般地在天皇巨星的場上拿下了38分。推特網友Pwnteam說,「科比終於發現,『林書豪』不是在工廠裡給他生產耐克鞋的小孩的名字啊!」

《亞裔美國夢》作者、華裔女作家謝漢蘭(Helen Zie)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林書豪之前被上百所籃球名校拒絕,先後被3支球隊裁掉,與他的亞裔身份絕對有關。「在美國,很少人相信身材嬌小的亞裔能夠在 NBA賽場上成功。在絕大多數人的印象中,亞裔就是讀書好、工作勤奮的代名詞,談到體育,那還是算了吧。」

從哈佛大學畢業後,林書豪參加了2010年NBA選秀,但根本沒人看得上他。儘管他拿到了勇士隊的合同,但其間被頻頻下放到下級聯賽NBDL的雷諾大角羊隊,整個賽季,他的場均得分只有2.6分,命中率38.9%。隨後,他接連被勇士隊和火箭隊裁退。

2011年12月27日,林書豪終於幸運地拿到紐約尼克斯隊的合同。那天他在微博上興奮地寫道:「感謝神給我機會成為紐約尼克斯的隊員!」

他在尼克斯再次被下放到NBDL聯賽,幸而很快又被召回。

2月4日,對陣新澤西網隊時,林書豪終於爆發了。他贏下了25分、7個籃板和5次助攻,從此一發不可收。

此前的尼克斯掙紮在傷病和糟糕無比的戰績中,林書豪給紐約人帶來了希望。推特網友Neal Brennan說,「林書豪是左宗棠之後紐約人最喜歡的亞洲人。」

左宗棠?是的,在美國最受歡迎的中餐招牌菜之一就是「左宗棠雞」,傳說中是清末湘軍名將左宗棠當年愛吃的一道炒雞塊。

哈佛畢業生「入侵」NBA

2月20日,ESPN網站上出現了「你最願意成為以下哪位哈佛畢業生」的調查,在超過1萬張的投票中,林書豪以29%的票數力壓總統奧巴馬 (12%)和著名脫口秀主持人奧布萊恩(Conan O'Brien)。當然,這裡最受歡迎的哈佛校友是另一位年輕人,Facebook的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他獲得了49%的投票。

人們印象中的哈佛畢業生,如果不成為學者,那就要麼去華爾街做證券交易,要麼去律師事務所做成金裝律師。打NBA?這對哈佛學生來說可比當總統還難。

哈佛大學包攬了44任美國總統之中的8任,但在成百上千的NBA球員中,卻一共只有過4名。上一次有哈佛畢業生打NBA還是在1953年,那時林書豪的父母甚至都沒來到美國。

NBA也絕對不是按學歷論英雄的地方。甚至恰恰相反,聯盟最火爆的球星科比和詹姆斯都是高中生球員。

哈佛+亞裔,沒有人能看到林書豪在NBA的前景。謝漢蘭回憶說,在她小時候,從中國移民來美的父親總是提到「Chinaman's Chance」(中國佬的機會)這個詞,這個美國俚語則代指「沒有機會」。在美國人心目中,中國人只會埋頭勤奮,卻找不到機會,無法取得成功。

於是,林書豪的哈佛經濟學學歷也成為了吸引公眾眼球的地方。

有網友開玩笑說,紐約尼克斯聘用林書豪真是賺大了,他不但能得分,還能幫隊友的孩子補習數學!還有人說林書豪在業餘時間可以幫全隊隊友報稅,或者請他幫忙解決歐債危機。在林書豪率隊乾淨利落地打敗湖人隊時,評論員說:「林書豪以搞定SAT數學考卷的效率搞定了湖人!」

林書豪的影響遠超出紐約,有人幹脆吐槽稱,南洛杉磯的黑人小夥開始把褲子往上提,而且猛學微積分了。

黑人喜劇演員Wilmore則在脫口秀節目中一本正經地表示,他相信亞洲人對籃球的「侵略」是他們對奈爾·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的報復。泰森是美國著名的天體物理學家。

「科學?!那才是亞洲人的本行,」Wilmore說,「我們黑人討論過了,正式要求泰森先生停止科研活動,讓他去演情景喜劇!去演個搞笑老爸什麼的!亞洲人,把我們的寶貝籃球還給我們,我們就算扯平了吧?」

「為了神的榮耀」

1988年8月,林書豪生於加州舊金山灣區帕羅奧圖,父母均為來自台灣的移民。他是典型的「美國製造」,球打得好,他張口就是感謝上帝。

林書豪的父親林繼明為台灣本省人,祖籍福建漳州,但在台已經是第八代。1977年,林繼明考取美國普渡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畢業後加入美國國籍。林書豪的母親吳信信也生於台灣,後隨其母移民美國。但林書豪的外公外婆都是浙江人。

於是,隨著林書豪急速崛起,成為填補姚明之後空檔的華人籃球偶像,太平洋此岸,海峽兩岸的球迷開始了一場「林書豪爭奪戰」。每一方似乎都有理由宣稱,林書豪自古以來就是「我們這兒」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新華社甚至發文開始分析林書豪加盟中國男籃的可行性,稱「呼聲大、難度高」,探討如何將『呼聲』轉化為現實。

籃球評論員楊毅則說,「林書豪是純粹的基督教家庭長大的美國孩子,怎麼可能給中國隊打球呢?說不定,有朝一日他會代表美國隊跟中國隊對決的。甚至有可能他會代表『中華台北隊』打球,畢竟申領台灣護照不需要放棄美國護照。」

林書豪自己倒並不特別在意,他曾說:「你可以稱我為一個台灣(Taiwanese)籃球運動員、一個華人(Chinese)籃球運動員,或就是一個籃球運動員……我以身為一個華人(Chinese)感到驕傲,我為我的父母來自台灣驕傲。我感謝上帝給我這個機會。」

中央電視台體育評論員於嘉在去年5月,見到了與家人在一起的林書豪。於嘉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印象中的林書豪懂禮貌、害羞、家教非常好,而且是一個很虔誠的基督徒,說話總帶著「神」、「主」之類的字眼。

楊毅也說:「林書豪有今天正是因為他的信仰。他在非常低谷的時刻,也並不顯得苦悶和絕望。他總是說,這是神現在給我一些痛苦,這是他給我的歷練,我最終會獲得機會的。」

要知道,在林書豪轉變命運的2月4日的比賽之前,他幾乎已經要被紐約隊拋棄了。NBA規定,球員非保障性合同轉為保障性合同的截止日期是2月10日。也就是說,當時只有非保障性合同的林書豪,幾乎鐵定要在不到一週後被球隊裁退了。

林書豪推特的頭像就是一個上帝的卡通形象,他自己也多次表示,打籃球是為了「神的榮耀」。不過,美國八卦網站可不在乎Lin為誰打球,他們編織了Lin和美國娛樂界和社交界名媛卡戴珊約會的緋聞。

美國人看待林書豪的出身似乎更輕鬆些。在他以一枚壓哨3分球帶隊戰勝多倫多猛龍隊後,脫口秀主持人傑·雷諾(Jay Leno)說:「美國真是一個偉大的國家,只有在美國,你可以喝著德國啤酒,用日本產的電視,看一個台灣裔球員戰勝加拿大的球隊!」

當然,同一期節目中,雷諾還給奧巴馬獻策如何大幅降低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習近平到訪白宮時,奧巴馬可以賣給習近平10億件林書豪球衣,每件50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21

首位拿到「紐約傑出創業家獎」的台灣人 黃謙智 讓垃圾變黃金的創業三法則

2012-03-26  TWM




小智研發創辦人黃謙智,百分之百靠垃圾創業,卻在短短六年間就讓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獲利,並且吸引國家地理頻道為他拍攝紀錄片;最近還得到紐約市長授 獎肯定為「傑出創業家」。究竟頂著哈佛名校光環的黃謙智,有什麼獨到的創業心法?

撰文‧林讓均

「啥?紐約市長辦公室!不會是詐騙集團吧?」今年初,小智研發創辦人兼董事總經理黃謙智,對著電話以英語丟出連串質疑。但二月六日,他已站在紐約市政府, 與其他十九位受獎者一起從紐約市長彭博(Michael R. Bloomberg)手中接過「紐約傑出創業家獎」(NYC Venture Fellows)的榮銜。

從二○一○年創立以來,這個獎項從全球各地遴選二十至三十位新銳創業者,這些人將能透過「紐約市政府」這個平台連結全球資源,可說是全世界創業者夢寐以求 的好機會。然而,三十五歲的黃謙智,不僅是第一位獲得該獎的台灣人,而且靠「垃圾」創業的他,更是今年二十位得獎者當中,唯一讓公司獲利的創業家。

學生私下一番話 喚醒創業夢黃謙智這名字或許說來陌生,但他的作品卻讓許多人印象深刻。例如用一百五十萬個回收寶特瓶打造的綠建築展館「遠東環生方舟」,不僅在一○年台北 國際花卉博覽會上出盡鋒頭、吸引各國媒體採訪,「國家地理頻道」甚至為這個台灣首座寶特瓶建築拍了一部紀錄片。也讓實收資本額不到三千五百萬元的小智研 發,躍上世界舞台。一○年、創業後的第六年,小智研發開始獲利,該年度淨利率達一五%,毛利率甚至突破四成。

哈佛建築研究所畢業的黃謙智,○四年本來是以「學者」的身分回到台灣,陸續擔任東海大學講師與交通大學的助理教授,但當他每天站在講台上講解永續綠能議題 時,講得有些心虛時,學生的一番話打醒了他。「黃老師哪有什麼厲害的,也不過是頂著名校光環來教書,談什麼環保科技,還不是一樣都沒做過!」學生私底下的 發言,讓偶然路過的黃謙智,如同被澆下一盆冷水,但這反而讓黃謙智重燃埋藏已久的創業夢。

「好!我要用垃圾來創業,證明我的理念是可被實現!」他開始了創業之路,發展出三法則。首先,就是讓自己保持飢渴。

回收再利用 垃圾研發成建材○五年,他邀兩位學生一起創業,第一筆資金是自己的五百萬元存款,儘管父親是遠東集團高層黃茂德,但黃謙智堅持不向父母、企業界長輩伸手。

「創業的人要保持飢渴,這樣才有前進的原動力!」黃謙智苦笑說,永遠在缺錢的不安全感,讓他必須這個案子要賺到下個案子的研發經費,這逼使他研發商品不僅 要能「商品化」,還要能獲利。

小智的第一個案子「手持式風力機」(HYmini),是一個讓消費者可以帶著走、隨時充電的小風力機,所儲存的電力可讓各種電器隨插隨用,一個才七十五美 元,累計賣出三萬個、毛利還破四成,讓黃謙智賺得一百萬美元的第一桶金。

第二個創業法則,則是從小專案開始練兵。「這樣一方面累積研發實力,另一方面得以透過作品讓口碑傳出去!」黃謙智說,「資源回收」雖是自古就有的舊行業, 但想要讓產品「百分百以垃圾製成」,卻需要大量的材質研發,甚至重整上下游的供應鏈。

「被拒絕是家常便飯,哪家廠商想冒著損壞機器的風險,來幫我們做實驗啊!」小智研發設計總監劉子煒說,當初是在網路上搜尋廠商、一家家去苦求,好不容易才 找齊現有的材料供應商。

以「Re-Case手機殼」來說,使用的是小智以廢棄米糠與回收熱塑料研發出的複合材質,由於要將米糠加入原有的塑膠製程中,一直找到第六家,才有廠商願 意試試看。

專做塑膠染色製粒的邦協企業業務經理簡昱熙笑道,後來果然試壞了很多台機器,花了三個月才終於成功,﹁這要多花我們三倍時間來研發,但我們幫小智實驗,不 是只為了環保理念,而是我們從小智的例子看到,這門生意真的可以賺錢!﹂就拿Re-Case手機殼為例,從去年九月上市以來,定價新台幣六九九元,至今已 賣破三千個,又讓小智賺到新台幣一百萬元。

儘管以消費性產品為主的小專案不斷賺錢,但在「環生方舟」這個大案一砲打響名號之後,黃謙智讓小智研發跨進另一個階段,轉攻大型的建築專案,「毛利高的大 型建案對我們來說很補,目前建案的收入約占整體營收的六成!」這就是黃謙智的第三個創業法則。現在,小智研發同時有多個建案在兩岸進行,例如資源回收大廠 「佳龍科技」在桃園斥資十五億元的企業總部與資源回收觀光工廠。

「黃謙智看得見別人看不見的,所以垃圾在他手中可以變建材,而且他實驗性格濃厚,敢玩跟別人不一樣的!」佳龍科技總經理吳界欣說,例如這次,黃謙智就把在 Re-Wine酒瓶系列中研發出的、以玻璃纖維與塑料混成的複合材質,用來做成佳龍建案中的屋頂遮光板。

這種把專案中實驗出的新材質,大規模應用在建案的作法,也成了小智獨到的商業模式。去年小智研發的營收規模已達兩億元、淨利逼近兩成,喜歡跳躍式創新的黃 謙智,不只靠垃圾創業,還真的把垃圾變黃金了!

黃謙智

出生:1978年

現任:小智研發創辦人兼董事總經理經歷:東海大學建築系講師、交通大學助理教授學歷:美國哈佛大學建築碩士、康乃爾大學建築學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59

福州民企紐約上市 上百閩企境外上市 牛妞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f852fb0100l8ci.html

7月21日,福清冠威塑料工業有限公司代表在紐約納斯達克股票市場敲響了開市鐘,正式登陸紐約股市,這也是福建省首家登陸納斯達克市場的私營中小企業。
  記者22日從省發改委獲悉,近年來福建企業掀起了境外融資熱潮,到目前為止,我省已有100多家企業在境外成功上市。   
  「冠威」拓展市場  進軍納斯達克   
  福清冠威塑料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敏表示,公司尋求在美上市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知名度,拓展海外市場。目前該公司的海外市場主要集中在歐洲,對廢舊塑料進行回收再生,再將產品銷往各地。公司登陸紐約股市除了募集資金外,也將尋求與美國企業的合作。
  創建於2005年4月的福清冠威塑料工業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塑料再生、銷售、技術出口為主的民營企業,目前該公司LDPE等再生塑料顆粒已成為全球市場 上發泡鞋、沙灘鞋、高發泡、吹膜、注塑及各種水電管道和各種塑料製品的主要原材料。2009年12月該公司通過反向收購登陸美國OTCBB市場,今年4月 15日成功轉板至納斯達克主板市場。   
  福建企業逾百家 在境外上市   
  福建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昨天告訴記者,近一兩年來,我省像「冠威」一樣在境外上市的企業已出現明顯增多趨勢。去年我省企業在境外上市的就有10多家, 而今年到目前為止,我省境外上市的企業又已有10多家,使我省在境外上市的企業總數突破了100家,目前還有不少企業也準備在境外上市。
  記者瞭解到,在眾多境外資本市場中,香港成為福建企業境外上市的首選地和第一大上市地,比如恆安國際、安踏體育用品、紫金礦業集團及閩信集團等福建知名企業都已在香港成功上市。
  有數據顯示,到去年為止,福建在香港上市的企業就已有50家。此外,我省企業還在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德國、法國、加拿大等上市。
  據介紹,我省在境外上市的企業數量已遠超在國內上市的企業數。到目前為止,我省在國內市場上市的企業僅60多家,其中今年新上市的企業有七八家。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這主要是因為國內的滬深市場上市門檻較高,許多閩企無法達到其中的眾多要求。福州市私營企業協會相關負責人也告訴記者,去年我市就有不少私營企業籌備上市,但最終多數都未達標。
  為鼓勵我省企業上市,今年3月,福建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我省企業上市工作的實施意見》,設立省級扶持企業上市專項資金,省級財政每年 從部門預算中統籌安排1000萬元,主要用於培訓上市後備企業的高級管理人才,獎勵對企業改制上市工作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等。
  對境外上市,我省的實施意見也明確規定,要積極利用福建省和香港交易所已建立工作聯繫機制,以及和新加坡證券交易所已簽訂合作備忘錄的有利條件,推動 具備條件的企業到境外資本市場上市。到境外資本市場上市的企業,上市後募集資金70%以上投資省內的,參照享受省內出台的各項扶持企業上市的優惠政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06

馬布里,紐約人在北京

http://www.eeo.com.cn/2012/0410/224221.shtml

經濟觀察報 朱沖/文 剛剛率領北京男籃問鼎中國籃球職業聯賽(CBA)總冠軍的馬布里,雖然因為中國籃協的 「歧視」政策——MVP(最有價值球員)只能頒給中國球員,失去了眾望所歸的機會,但據說他仍將獲得的個人榮譽,除高額獎金外,還包括「北京市榮譽市 民」,甚至為他解決「北京戶口」,只是不知道他是否需要。

斯蒂芬·馬布里,1977年出生於美國紐約市布魯克林區的一個貧民窟內。熟悉布魯克林的人都知道,這是紐約黑人文化的中心,是嘻哈音樂、塗鴉及 Hiphop Dance的發源地,但這裡也是美國犯罪率最高的地區,被一些人視為混亂、骯髒、罪惡的原住地,充斥著槍支、毒品和種族歧視,甚至白人等外人都不得單獨靠 近,隨時有可能被搶劫、槍擊。

馬布里在這樣的環境中由姐姐撫養長大,小時候,他沒有玩具,只有後院的一個籃筐,他一個人玩。很快,馬布里在籃球方面的天賦就得到展現,據美國媒體 報導,馬布里在小學時代就可以在比賽中與成年人對抗。到了高中,馬布里在街球界更已難逢敵手。要知道,街頭籃球也是布魯克林的產物。馬布里成為了紐約街球 宗師,享有極高的地位。他還不忘本,即使後來在NBA名聲大噪,成為億萬富翁,他也一直沒有忘記街球,每年夏天都會回到布魯克林。

或許,馬布里日後在NBA的自負、桀驁不馴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在紐約街頭收穫的自信。他外號「獨狼」,很少傳球給隊友,這是街頭文化的核心,「憑什 麼相信別人」。他選擇3號球衣,這是街頭籃球的標誌性號碼,艾弗森、弗朗西斯等出身街頭、被認為「獨」的人,無一不喜歡這個數字。

馬布里於1996年NBA選秀第4順位被密爾沃基雄鹿隊選中,之後因明尼蘇達森林狼隊頭號球星加內特的建議,森林狼從雄鹿手中換得馬布里。兩人組合 一度被譽為未來將統治聯盟,他們也曾連續兩年打進季後賽,但好景不長,馬布里因為合同續約與加內特及球隊鬧出矛盾,他不想成為加內特身後的第二人。

他在網隊短暫待過兩年,個人數據創下最佳,球隊卻一直無緣季後賽。隨後,他和菲尼克斯太陽隊後位賈森·基德互換。很多中國球迷可能記得馬布里的交叉 步運球,晃倒姚明,太陽隊替補席笑得前仰後合的畫面,但球隊還是未能更進一步。這期間,馬布里又因酒後駕車被捕,太陽隊由此加速了把他送往紐約的步伐。

2004年,馬布里來到紐約。回到家鄉,一直是馬布里從小的夢想。他甚至為此稍稍改變了自己「獨狼」的球風,球隊成績也因此獲得提升,第一年就打入 季後賽。他因此被稱讚為「紐約之子」。但2005-06賽季,在新教練拉里·布朗執教下,球隊成績一落千丈,未能進入季後賽。賽季結束時,尼克斯隊的糟糕 表現以及馬布里和教練的公開爭吵使得他的社會名譽急劇下降,《紐約時報》稱他是「紐約最受人責罵的運動員」。馬布里和布朗長達一個賽季的不和,最終在 2005-06賽季結束後拉里·布朗被球隊解職。「微笑刺客」伊塞亞·托馬斯成為了球隊新任主教練。

巨變從此發生。那是一場關係到季後賽席位的關鍵之戰,紐約尼克斯隊在馬布里的率領下剛剛取得勝利,從麥迪遜廣場花園球館的場地上走出來的馬布里,神 情驕傲,滿是笑意,正聆聽著球迷們的吶喊。可還沒走進更衣室,一名球隊工作人員向他衝了過來,告訴他:「你的父親在看台上心臟病發作,上半場就被送到醫院 了,快去醫院看看!」剛剛30歲的馬布里瞪大了眼睛,一把抓起了這個小夥子的衣襟:「上半場!為什麼現在才告訴我?」小夥子被他嚇著了,瑟縮著慌忙答道: 「是伊賽亞不讓告訴你的,他說我們需要贏下今晚的比賽。」馬布里像扔一件垃圾一樣,把他扔了出去,飛奔向醫院。可一切都已經晚了,醫生告訴他,他的父親已 經停止了呼吸。馬布里的眼淚像泉水一樣淌下,然後化成怒火。他和托馬斯都是紐約人,都是紐約之子。但此時,已經不共戴天。

馬布里開始了和托馬斯的公開對抗,卻均以失敗而告終。那一年,馬布里拿著全NBA最高的2084萬美元薪水,是球隊的頭號球星,但托馬斯依舊把他打 入冷宮。托馬斯組織了眾多的紐約媒體——紐約是美國媒體的中心,瘋狂攻擊馬布里,把他徹底塑造成了一個魔鬼。說他是獨狼、自大狂、惡棍……2009年,美 國《體育畫報》公佈了「誰是你最不希望與之成為隊友的球員」的票選排名,參加投票的190名NBA球員中,有22%選擇了馬布里,位居之首。儘管他也曾在 卡特裡娜颶風時捐出100萬美元巨款,但少年的輕狂掩蓋了他善良的一面;儘管他曾送給他的隊友一輛奔馳,但「獨狼」的球風及公開和教練、隊友矛盾的做法無 法讓人願意和他接近。

他從一個被朝拜的巨星,變成了人人唾罵的對象。他難以承受這樣的變化,彷彿失去了心智。他開始自暴自棄,他在網上直播自己的生活,他吃凡士林……他讓人們相信,這的確是一個瘋子。馬布里被紐約裁員,凱爾特人也把他當做邊緣人,他已不再是NBA巨星。

馬布里的命運被一封來自東方的郵件改變。那是2009年的夏天,一支來自中國的球隊,山西,希望邀請他來打球。他猶豫和徬徨,他從未去過遠東,他不瞭解那裡的一切,他已經許久沒摸過球了。但他還是決定試一試。

山西太原,武宿機場。馬布里和接他的朋友推著行李走出來,突然間,他聽到了陣陣吶喊。他看見了黑壓壓的數百名球迷,被成群的武警們隔開,向著這邊跳 躍,揮舞著手臂。他聽見了三個音節的喊聲,但他不知道那是什麼。同行的朋友告訴他,「那是你的名字,他們是來迎接你的球迷」。據熟悉他的記者楊毅介紹,在 那一瞬間,馬布里晦暗的雙眼閃出了亮澤,「我?他們來接我?」他呆在了原地。他不知道世界上還有這樣一個地方,知道他,期待他,需要他。他難道不是紐約的 那個魔鬼了嗎?他難道會被擁抱嗎?山西隊的官員,想一路護送著他突破球迷的重圍,沖上中巴,他卻只想站在原地,閉上雙眼,傾聽著久違了的呼喊。當那輛中巴 啟動,他趴在車後端的大窗上,他看見了球迷們在車後面追趕,繼續對他揮手。他雙手扒著車窗,對這些陌生的中國人揮手。這是他在中國的第一夜,他說他永生難 忘。

隨後的故事發生在北京,馬布里被稱為「馬政委」。他不僅能清晰地發出這三個字的中文讀音,還表示清楚這三個字的含義。在北京隊主教練閔鹿蕾眼中,是 馬布里盤活了球隊,「北京隊可以沒有我,但不能沒有馬布里。」在隊友眼中,他從不缺席訓練,帶傷堅持比賽;在總經理眼中,他和球隊一起坐經濟艙,吃自助 餐;在球迷眼中,他不僅是奪冠功臣,還有求必應,不管等在他面前簽名的本子有多少。

他還和小區的老大媽聊天,給記者泡功夫茶,學用筷子,學習中文,擠地鐵去訓練,看國安比賽,2011年返美三週後,他又悄悄返回中國,只為參加他翻 譯的婚禮,這令他的翻譯都感到意外,而馬布里卻說:「在我的人生低谷時,是我的翻譯幫助了我,他對我很重要。」當JR·史密斯和浙江隊鬧出矛盾時,他還充 當調和人;一位小球迷身患白血病,馬布里得知後立即趕往醫院看望……

馬布里說:「我不在意自己的技術統計,那不重要,贏球才重要。」他說,「來到中國之後,改變了我人生的方向。我在這裡得到了很多以前得不到的東西,對我來說來到中國是一件幸事。」

不知道究竟哪個才是真正的馬布里。也許就如他右胸口的紋身所言,「Two Souls,One Body(兩個靈魂,一個軀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