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國務院部署康複輔助器具產業 這將會帶來哪些利好?

為加快康複輔助器具產業發展,國務院日前印發《關於加快發展康複輔助器具產業的若幹意見》。根據意見,到2020年,我國康複輔助器具產業規模突破7000億元,基本形成布局合理、門類齊備、產品豐富的產業格局。

意見的出臺對康複輔助器具產業發展有何重要意義?會給使用群體帶來哪些利好?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副司長徐建中28日對此進行了解讀。

首次以國家層面謀篇布局康複輔助器具產業

據了解,康複輔助器具,是指改善、補償、替代人體功能和輔助性治療以及預防殘疾的產品,包括矯形器、假肢、個人移動輔助器具、外骨骼康複機器人等,適用人群主要包括殘疾人、老年人、傷病人。

“我國有2億多老年人、8500萬殘疾人,是世界上康複輔助器具需求人數最多、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徐建中說,但同時,康複輔助器具產業發展也存在著自主創新能力不夠強、產業體系不健全、市場秩序不規範等問題,急需政府從政策上加以培育引導。

針對當前制約我國康複輔助器具產業發展的突出問題,意見提出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產業優化升級、擴大市場有效供給、營造良好市場環境四項主要任務,並明確建立民政部牽頭的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統籌推進康複輔助器具產業發展。

徐建中表示,意見的出臺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以國務院名義對康複輔助器具產業進行頂層設計和謀篇布局,意味著在國家層面首次將康複輔助器具產業作為一個獨立的業態,這有利於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也有利於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滿足老年人、殘疾人、傷病人康複服務需求,助推健康中國建設和增進人民福祉。

促進康複輔助器具納入醫保

徐建中介紹說,目前,我國對康複輔助器具產業主要有三方面政策支持。“工傷人員的康複輔助器具已經納入工傷保險範圍,今年出臺的工傷保險輔助器具配置管理辦法對支付的範圍、標準做了明確規定。北京、上海、深圳、寧波等部分地區已建立貧困殘疾人康複輔助器具補貼制度。另外,一些地區已將部分康複輔助器具納入醫保和新農合報銷範圍。”

為完善消費支持措施,意見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研究將基本的治療性康複輔助器具逐步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範圍。完善康複輔助器具工傷保險支付制度,合理確定支付範圍。支持商業保險公司創新產品設計,將康複輔助器具配置納入保險支付範圍。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消費信貸產品,支持康複輔助器具消費。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對城鄉貧困殘疾人、重度殘疾人基本型康複輔助器具配置給予補貼。

“這對老年人、殘疾人、傷病人等康複輔助器具使用群體來說,是特別好的消息。”徐建中說,另外,對康複輔助器具企業來說,也將得到稅收價格優惠、金融服務、財政資金引導等一系列支持措施。

建立“紅黑榜”保障產品和服務質量

面對人口老齡化加劇、康複服務需求不斷提升等現狀,保證康複輔助器具產品和服務質量,讓使用群體能夠用得安全放心尤為重要。

對此,意見提出,強化企業質量安全主體責任,開展質量管理示範活動,鼓勵企業建立覆蓋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質量管理體系並通過相關認證,加強質量安全培訓,優化質量控制技術。開展企業產品和服務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試點。建立強制性和自願性相結合的產品、服務認證體系和質量追溯體系,完善服務回訪制度。

徐建中表示,還將通過加強產品質量監督抽查、風險預警和缺陷產品強制召回、產品傷害監測驗證評估,發布產品和服務質量“紅黑榜”;培育發展一批質量檢驗機構等措施保障產品質量和服務安全。

“下一步,民政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建立部際聯席會議制度,推進綜合創新試點;將意見中提出的支持康複輔助器具企業發展和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的措施政策落到實處;加強財政資金引導;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徐建中說,我們預判,經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我國康複輔助器具產業在未來一段時間將呈現跨越式發展局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907

老人的天空 | 年複合增長率達18% 康複醫療產業真的好賺嗎?

哪怕是在最火熱的醫療資本市場,康複醫療也屬於尚未被投資人深度挖掘的“處女地”,這一點從估值上可以略見一二。

“盡管有資質、配備完善體系的優質標的很少,但相比較綜合醫院、專科醫院、門診,康複醫院的收購價格目前還比較合理,對於大多數機構來說,現在都還處於‘養魚’階段,大家都還在探索怎樣的商業模式才可以盈利。”高特佳投資高級研究員張天靜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前不久,這家機構以千萬級別的代價拿下了一家康複機構的控股權,在醫療服務的並購領域,這屬於很便宜的價格。

不知道怎樣盈利,但也要花錢介入,對於醫療行業的投資者而言“花錢買門票”的這一行為主要原因還是在於看中老人經濟在中國未來的巨大市場。

根據興業證券此前的一項研究顯示,作為老人經濟的其中一環,僅僅在康複醫療領域如果按照基本滿足我國康複需求的水平測算,則市場規模將會在1000億人民幣以上。據預測,至2023年,我國康複醫療產業規模有望達到1038億元,年複合增長率不低於18%。

激增的市場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的統計,2015年,中國有2.2億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潛在需求巨大;目前60~70周歲的低齡老人占55%;其中60~65周歲的老年人達7814萬,占35%,他們具有旺盛的養老需求和較強的消費能力;隨著人均壽命不斷延長,“剛需”群體日益壯大,80歲以上高齡老人達2400萬;此外還有失能老人近4000萬,患慢性病老人近1.5億,都也屬於巨大的“剛需”群體。

“康複醫療目前的服務對象以老年人為主,主要的病種包括骨科康複、腦卒中護理、心臟病護理、老年癡呆等幾類。”張天靜告訴記者。

以常見老年病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為例,這是一種在中年時期出現衰老征象的進行性大腦變性的疾病,臨床上以進行性癡呆為主要特征。

據我國阿爾茨海默病防治協會的數據,在過去的20多年時間里,我國的阿爾茨海默病人數量從上世紀90年代的193萬人發展到了2010年569萬人。病人數量位居全球第一,同時也是全球病人數量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不過在這其中,僅有21%的病人得到了規範的診斷治療。

“一開始誰也不願意把父母送到康複機構來,親戚朋友都會覺得你很不孝。”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一位阿爾茨海默癥的家屬表示:“可如果不送,我們又真的沒有能力去照顧她,就算一個人不上班,天天在家看著都照顧不過來。”據他透露,在家人決定將老人送至康複機構之前,老人已經走失過兩次。

在這家康複機構,老人每個月的看護費用需要1萬多,這是他們全家人走遍北京後找到的最便宜的接受阿爾茨海默病人的康複機構了。

“普通的養老院,不具有醫養結合功能的是不能夠接收阿爾茨海默的病人的。公辦的福利院很難進;至於護理院,按照規定也需要長期臥床的病人才可以收治,這些病人達不到這個標準。”阿爾茨海默病防治協會會長王軍向記者透露,目前在民政部登記註冊的4萬多家養老機構,真正具備養老資質、可以接收這些病人的還不到20%。

價格是最大的問題。

老人一個月的退休金3000元全部交給醫院,大兒子和二兒子每人每個月給6000元,而二兒子自己的月工資才4000多元。

根據公開數據,截至2014年底,中國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數量達到了3500萬~4000萬,在這其中80歲以上的老人數量達到了2400萬,歸屬於低收入人群的數量為2300萬。

一邊是隨著老齡化不斷激增的需求市場,另一邊是受困於盈利,遠遠不能達標的供給市場。根據國家衛計委2012年數據,目前我國僅有322家康複醫院,其中城市206家,農村116家,這意味著全國600多城市中一多半仍未擁有康複專科醫院。

專業人員的缺乏是另一個核心問題。

根據興業證券研究所的統計,目前我國康複醫師占基本人群的比例約0.4:10萬,而發達國家該數據則達到5:10萬,兩者相差12.5倍。如果按照衛生部要求,我國二、三級醫院共需要康複醫師5.8萬人、治療師11.6萬人、社區綜合康複人員90.2萬人,是現有康複人才的10倍以上,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

背不起的負擔

根據全國老齡委公布的數據,在未來,中國大中城市老年空巢家庭率將高達70%。北京市民政局的統計顯示,目前全市70%的老年人退休金為3000元上下,而一旦癱瘓,這些老人每月的護理、調養費用至少需要7000元,上萬元的消費也很普遍。

比如一種從日本進口的阿爾茨海默治療藥物安利生,在最貴的時候每周7片的支出是518元。王軍告訴記者,這在一線城市尚歸屬於醫保報銷範圍,但在很多二三線城市就只能自掏腰包。

在北京,目前北京全市的養老院床位約為8萬張,這其中,歸屬於公立養老院的幾乎沒有一張空置的床位,但私立康複醫院的空置率卻高達50%。

“民營的康複機構寧願床位空著,也沒有辦法降價,因為收治這樣的失能老人成本價就是一萬多。”一家外資養老護理機構庸柏匯老年護養創始人之一的海燕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那麽,公立的養老院為何只收四分之一的價格?

除了原本的基建費用、設備設施較民營養老院大幅便宜之外,來自國家、省級、市級甚至區縣的各級補貼成為了這些公立養老院得以維系的重要原因。

盡管如此,對於大多數的養老院來說,現狀依舊是入不敷出的。

在過去的兩年時間里,已經有包括泰康人壽在內的8家保險機構相繼進軍老年護理產業,總投資額超過300億。但遺憾的是,這些民營的養老康複機構如今幾乎全部處於虧損狀態。

海燕向記者透露,自己已經做好了前幾年不能賺錢的準備。

“樓宇建設、設備投資已經超過了一、二個億,此外,更貴的是人力成本,除非第一家機構做出口碑,開成連鎖的形式,否則成本難以下降,沒有辦法賺錢。”海燕告訴記者:“從去年開始我們就從醫院、學校里招了很多護士,來進行專門的培訓。目前國內還沒有老齡學科這個專業,一名護理人員我們需要培訓2~3三年,從這個角度來看,人力的成本比硬件還要高。”海燕表示。

按照國際上的普遍要求,照顧這些失能老人所需要的護理人員比例是2:1,也就是兩個護士照顧一個老人,但目前國內能做到的情況只是1:10,10個老人才分得一個護士。

最難賺錢的“朝陽產業”

據國家社科基金《養老消費與養老產業發展研究》課題組測算,2015年中國老年市場規模達1.87萬億元,其中養老產業規模達4900億元;到2050年中國老年市場規模將達48.52萬億元,養老產業規模將達21.95萬億元,預計老年市場和養老產業分別將以9.74%和11.48%的年增長率高速發展。

把這一市場劃歸為朝陽產業一點也不過分,以中美人均消費差距為例:截至2013年,美國康複醫療市場規模在200億美元左右(人均80美元),若包括長期護理在內則有2000億美元;而同期,我國國內康複醫療市場規模僅有200億人民幣(人均15元人民幣)。此外,預計至2030年,我國慢性病患病率將高達65.7%,其中80%的慢性病患者需要康複治療。

但大多數的老年人並沒有足夠他們“富裕養老”的保險和存款。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孫潔指出,目前,在我國依靠基本養老保險,城鎮職工退休後拿到退休前60%~70%的工資水平,能確保基本養老,但難以解決老人醫療護理等方面的費用支出。平均養老金達到2200元,但這點養老金不能夠滿足老年人的需求,因為進入老年階段後老年人將面臨大筆的醫療費用支出,包括門診費用、自費的醫療費用等。

孫潔認為,如果老年人想維持更好的養老生活質量,更多還要靠補充養老保險即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以及商業壽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620

險資提速布局醫養產業 老年康複醫院成投資入口

作為這個時代“有錢人”代表的保險公司不僅僅是監管部門眼中的”舉牌專業戶”,它們也在尋求與保險資金的長期性相配匹的投資品類,養老和醫療已經成為險資布局的重點領域。

北京燕園康複醫院開業一年之後,12月6日上海申園康複醫院正式投入運營,泰康保險集團醫養板塊的投資又向前邁進一步。

在過去一年多時間內,泰康先後完成戰略投資南京仙林鼓樓醫院;聯手同濟醫院建設泰康同濟(武漢)醫院;投資逾10億入股亞洲最大、全球第二大上市醫療集團IHH旗下專註中國業務的百匯中國;投資逾11億元收購香港上市公司和美醫療股份,國內規模最大的連鎖婦產醫院集團,持股比例達到26.44%。

泰康保險集團董事長兼CEO陳東升在上周末公開表示,龐大中產階級的形成發展壯大和中國的未富先老是經濟社會發生結構性變化的兩個本質點。老百姓為養老儲蓄的退休金、保險金是資本市場最重要的資金。

陳東升說,巨大的財富一定要找最好的標的,所以舉牌會成為一個常識,這是一個深刻的經濟規律使然,並非偶然的“野蠻人”的現象。

老人最盼醫養結合

12月6日,泰康保險集團在長三角地區投資建設的首個二級專科醫院——上海申園康複醫院正式投入運營,並掛牌成為泰康保險定點醫院,開創了保險直付新模式。這是繼2015年開業的北京燕園康複醫院後,泰康投入運營的第二家以老年醫學和康複醫學為特色的醫養結合專科醫院。

今年7月首批入駐泰康申園養老社區的居民、82歲的王老先生對記者表示,隨著年齡的增大,他和老伴在買菜做飯洗碗等日常家務上越來越力不從心,從五六年前開始就在尋找養老機構,今年申園一開業他們就搬了進來。

王老先生選中申園除了條件好之外,最看重的就是在社區內配套的康複醫院。“人老了最怕生病,子女不在身邊,一旦生病去醫院掛號看病都是我們的一大負擔”,王老先生說。

泰康保險集團副總裁兼泰康之家首席執行官劉挺軍表示,泰康做養老社區投資的前期調研時發現,醫療保障排在老年人所有養老需求的第一位。針對這些需求,“一個社區,一家醫院”被定為建設泰康養老社區的理念。

目前,在泰康已經布局的八地養老社區內均配套建設一家二級康複醫院,實現真正的醫養結合。

燕園康複醫院副院長王晶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養老社區內的老年人對慢病診療、急救保障、健康管理的需求十分突出。目前醫院第一期開放的100張病床已經住滿。今年4月到10月期間,燕園康複醫院為燕園社區居民提供了緊急醫療救助64例,其中成功搶救47例,綠通轉診17例,被老人和家屬譽為“生命健康保護傘”。

私立康複醫院面臨支付瓶頸

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並保持快速增長,據預測,2020年需要康複治療的老年人將愈5000萬,至2030年康複醫療產業規模有望達到1038億元,而於此相對應的是當前康複醫療仍處在初級階段,不論是康複床位數還是康複醫師數量,都存在嚴重供給不足。

國務院近期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需加強康複、老年病、長期護理及慢性病管理等醫療機構建設。

泰康之家副總裁兼醫療發展事業部總經理朱正宏介紹,康複是泰康醫療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泰康將在其建設區域醫療中心的重點城市發展康複連鎖,布局10家左右康複機構及社區康複診所,構建區域康複醫療網絡,打造醫療中心、康複醫院、康複連鎖聯動的康複醫療體系,形成從重癥診療到急癥期、亞急性期、恢複期的治療閉環。

社區居民王老先生現在最盼望的是申園康複醫院能夠盡快獲得醫保定點資格,這樣,老人們看病就可以使用醫保卡,減少醫療費用。

泰康旗下的康複醫院無論是軟件和硬件都是國內一流的,康複醫療體系對標國際,在業務上也是與國內頂尖的三甲醫院老年科聯手。定價低廉和覆蓋項目比較少的醫保,顯然無法補償這樣高標準的醫療成本。

在6日下午舉行的2016泰康康複醫學及老年醫學高峰論壇上,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康複醫學科主任王茂斌表示,大型綜合醫院內設的康複科是非常賺錢的,但如果單獨做康複醫院就會面臨很大風險,康複醫院是不能指望醫保來支付康複費用的,必須把醫養結合起來才有盈利的可能。

朱正宏對記者表示,如何破解私立康複醫院的支付瓶頸是泰康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目前確定的思路是,不管是公立醫院還是私立醫院,首先都是治病救人的場所,對周邊居民康複醫院會提供一定的基礎醫療服務,但醫院主要的服務對象是中高端人群。

“目前泰康旗下的醫療機構都在積極和政府溝通申請醫保定點資格,但醫保將只作為對社區老人的福利,我們的定位很清晰,主要是針對中產階級和中高端自費及商業健康險的客戶。這樣避免了和政府的公立醫療機構之間的同質化競爭,我們也會為社區居民爭取基本醫療保險服務”,朱正宏說。

“醫險結合”降低醫療支出

王晶表示,燕園康複醫院未來是要“三條腿”走路:第一類是醫保病人,燕園康複醫院正在努力申請醫保定點單位;第二類是自主定價的項目,服務於自費的中高端市場人群;第三類是高端商業保險客戶,既服務於泰康保險客戶,也會和其他高端商業保險簽約。

泰康申園康複醫院投入運營後即掛牌成為泰康保險定點醫院,泰康“保險+醫療”閉環商業模式探索更進一步。在自建自營的康複醫院中,泰康客戶不但可以得到體檢、診療、健康管理等全方位服務,部分項目可獲得保險公司直接支付或簡化理賠流程,極大程度提升客戶就醫及保險服務體驗。此外,申園康複醫院還將對接國際醫療保險。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積極發展商業健康保險的要求,鼓勵企業、個人參加商業健康保險及多種形式的補充保險,並提出了對商業健康保險賠付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重顯著提高的具體目標。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醫院管理處長王海濤認為,在中高端醫療服務領域,商業健康險將充分發揮補充功能,滿足國民的醫療保障和服務需求,分攤國民對於醫療的需求。但是,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的發展一直受制於高賠付率,其原因在於缺乏有效的醫療風險控制機制。

劉挺軍表示,泰康的醫險結合戰略,核心在於健康和控費。泰康要將支付方和服務方的利益進行整合,借助商業保險、技術推廣、激勵機制等三大要素,對醫療成本進行有效控制。

“保險+醫療”模式的優勢在於實現健康提升和控制醫療支出。傳統醫院只為病人提供診療服務,通過保險業務可將服務延伸至人群健康管理,而客戶健康程度的提升及醫療資源優化配置則又可以減少過度和重複醫療,從而降低總體醫療支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448

能護理、能爬樓 銀發經濟下康複機器人發展迅猛

再過不久,何勤就能拿到期盼已久的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其團隊研發的醫用實時監測康複型機器人就能正式進入市場銷售。

“盡管它看起來就像普通輪椅,但我們獨創性的解決了機器人‘爬樓’的業界難題,而且,它不僅可以代步、爬樓,還有頸椎理療和頸托機械手、腰椎康複、上肢體支撐、生命體征監測等等功能,價格還便宜。”作為邁康信醫用機器人有限公司的總工程師,何勤對此款機器人的銷售前景十分樂觀。

產業處於起步階段

12月13日,第二屆中以機器人創新大會暨廣州國際醫療與康複機器人項目對接會在廣州開發區舉行,廣州國際機器人中心也在會上揭牌。不少中方企業、醫療機構、投資商均看好醫療與康複機器人行業的發展。

國際上常把機器人分為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兩類,康複機器人則屬於服務機器人下醫療機器人的一個重要分支,廣泛應用於康複護理、假肢和康複治療等方面。按功能康複方式分類,康複機器人可以分為功能替代型、功能輔助型、功能恢複型、以及功能恢複與輔助複合型等 4 種類別。按使用方式分類,又可以分為訓練機器人和外骨骼機器人。

早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英國和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就開始研究康複機器人,目前已經在外骨骼領域有了迅猛發展,Rewalk、Rex、Cyber等公司占據了全球90%的市場。

而在國內,大多數康複機器人還處於研發、檢測階段,少部分已經開始批量生產並大範圍應用於臨床。比如,安陽神方公司的上肢康複機器人是國內康複機器人行業首家應用於臨床、取得醫療器械註冊證的產品,璟和技創公司的醫用康複機器人已經進入湖北省梨園醫院,廣州一康公司的下肢智能康複機器人也已進入同濟醫院、廣州花都區人民醫院等等。

此外,在康複機械手、智能輪椅、假肢等方面我國企業也在逐漸布局。作為行業領軍企業,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也計劃明年推出一款智能護理床,該公司副總裁張進認為,盡管我國的康複機器人產業目前處於起步階段,但在技術上已經跟國外企業水平相當。

張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市面上本土產品不多是因為許多在臨床試驗階段,而這是醫療產品進入市場一個必經的過程,“大家很快就會看到很多康複機器人面世,包括骨科、頸椎牽引、輔助行走等,這類型機器人現在非常多,技術早已不是問題”。

市場前景廣闊

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根據民政部公布的《2015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截至2015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2200萬人,占總人口的16.1%,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14386萬人,占總人口的10.5%。

伴隨著老齡化過程中的生理衰退,老年人四肢的靈活性下降,關節病、癡呆等發病率和致殘率增高,同時,在老年人群體中存在大量的心腦血管疾病或神經系統疾病患者,且多數患者存在偏癱癥狀。

而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依靠科技的力量來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狀況,這使得康複機器人的市場前景被看好。而且,我國的老年人口還在持續增長。根據日前發布的《中國養老金融發展報告(2016)》,全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預計2030年達到2.8億人,占比為20.2%;2055年達到峰值的4億人,占比27.2%。

除了老年人,康複機器人的另一目標人群是殘疾人。民政部統計數據顯示,到2015年9月為止中國約有8500萬殘疾人。再加上數億的慢性病人和慢性疼痛患者,康複醫療的需求十分巨大。

但是,我國的醫院康複科室和康複裝備並不能滿足需求。就在今年7月份,北京將6家公立醫院將轉型為康複醫院,目標是構建連續性康複醫療服務體系,由綜合醫院康複醫學科、康複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共同組成,以此應對康複醫療資源的嚴重不足。

據調研機構Winter Green Research預測,全球康複機器人行業規模將由2014年的2.2億美元增長到2021年的32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速達到46.6%。

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則預測,未來我國僅二級以上綜合醫院的康複裝備采購市場規模就可達百億元。原因在於,按照衛生部的要求,所有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必須建設康複醫學科,而據衛計委統計,截至2015年5月底,我國二級以上的醫院有8973家,即使一個康複科室配一臺設備,體量也是巨大的。

“其實無論誰來預測,即便數字不同,但有一點是一樣的——這個市場會非常龐大,而且是沒有天花板的。”張進說。

本土企業優勢明顯

今年初,國家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發布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明確提出,各類機器人包括服務機器人年銷售收入超過300億元。《規劃》對服務機器人行業發展進行了頂層設計,要求大力推進服務機器人在醫療、助老助殘、康複臨床等領域實現批量生產及廣泛應用。

當天的與會專家認為,不同於工業機器人,中國在服務機器人這個領域的發展與世界幾乎是同步的,特別是在消防、救援、守護、醫療、公共服務等方面機器人研發與全球站在相同起點上。因而我國服務機器人在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具備突破性發展的基礎和優勢。

對於康複機器人產業,國家鼓勵民間資本辦醫、辦養老機構都是利好。2010年,國務院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就明確支持民間資本興辦各類醫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療養院、門診部、診所、衛生所(室)等醫療機構。2015年民政部、發展改革委等十部委聯合發文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包括建設、運營養老服務設施等。

“這對本土企業肯定是好事,因為民辦醫療和養老機構在采購設備時更加註重產品性價比,那麽我們跟外國同類產品比就有優勢。”何勤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

何勤口中的優勢首先體現在價格上。邁康信即將面市的醫用實時監測康複型機器人售價預計在4萬多/臺,而功能相差無幾的德國產品在中國的售價約為10萬元/臺,價格相差了一半多。

何勤的計劃是先用薄利多銷打開市場,並在未來實現從醫療機構到家用的全覆蓋。“我們當初就是看中這個市場才願意大筆投入研發,目前國內還沒有其他公司能夠生產同類產品,而且鑒於整個醫用康複機器人市場都亟待開發,我們未來還會推出其他產品。”

另一方面,本土企業生產的康複機器人將更符合中國人的使用習慣。張進認為,隨著臨床試驗階段的結束,我國的康複機器人市場將逐漸被本土企業占領,“而且隨著機器人的普及,價格會慢慢降下來,未來還會發展到人機對話,在習慣和行為方式方面肯定是本土產品更好”。

此外,近幾年機器人行業被持續熱捧,使得投資人註入大量資金,這足以支撐產品的批量化生產以及推向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621

CES上來了一款智能手套 能幫助中風患者進行康複訓練

據CNN報道,在2017年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Neofect向就診不便的中風患者推出了一款“Rapael Smart Glove”智能手套。患者能以每個月99美元的價格,租用這款獲FDA批準的智能手套和配對安卓平板電腦,足不出戶就可以進行手部和腕部康複訓練。

這款手套可以包裹在患者手上,它在手指處和腕部都裝有活動與方位傳感器。並且,Neofect將向安卓設備用戶開放相關應用。一款通過藍牙連接的安卓應用可以讓用戶玩遊戲或從事其他活動,幫助他們加強雙手和手臂肌肉力量。

在中風或是遭受外傷性腦損傷後,人們會喪失對四肢或身體其他肌肉的控制。目前歐洲、亞洲和美國的醫院和康複中心已經在使用Rapael智能手套,幫助那些至少雙手有活動能力的中風患者康複。

在父親和兩個叔叔相繼中風後,Hoyoung Ban決定開發一款設備,幫助中風患者重新獲得對雙手的控制。Hoyoung Ban說:“我親眼目睹了整個康複過程,對於患者及其家人來說,這都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他在2010年開始開發Rapael智能手套,並在2014年向診所銷售。

此外,Hoyoung Ban表示,Neofect還在針對手型更小的兒童患者開發一款智能手套。他說,康複遊戲化的理念最終還可以應用於其他損傷或運動喪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013

北京日均500人邁入老年 康複醫療站上投資風口

當曾經如火如荼的互聯網醫療突遇政策喊停之後,接下來誰將站上醫療投資的風口?

“我堅定地認為康複醫院是一個投資機會。”泰康保險集團副總裁兼泰康之家首席執行官劉挺軍13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以控費為特征的醫療支付體系變革正在倒逼醫療機構提高效率並促進分級診療,發展康複醫院將有效降低醫療費用。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月3日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大力支持社會力量提供醫療服務。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全科診所和獨立設置的醫學檢驗、康複護理等專業機構。

全國超過4000萬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剛性需求是康複醫院發展的一片藍海。然而,當前康複醫療體系存在人才緊缺、病床較少、康複水平低的現狀,難以滿足大眾的需求,這為民間資本投資康複醫療留出了空間。

老齡化亟需高質量的康複產業

我國正在快步邁入深度老齡化,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老齡化程度已經遠高於其他地區,然而當前康複醫療仍處在初級階段,不論是康複床位數還是康複醫師數量,都存在嚴重供給不足。

華創證券的一項研報預測,當前康複醫學的發展僅僅滿足了小部分需求,仍有大量康複需求人群未被滿足。預計到2022年,中國康複市場將達到1000億,年複合增長率超過18%。

上海已經成為中國最“老”的城市。截至去年12月31日,60歲以上的上海戶籍老年人口為435.95萬人,比例達到30.2%。上海是中國第一個進入老齡化“30時代”的城市,老年人比例接近全國數據的2倍。

北京市戶籍人口老齡比例在全國排第二。中國康複研究中心教授紀樹榮在13日舉行的首屆泰康康複醫療發展論壇上表示,北京平均每天凈增500余名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並且仍在快速增長,老齡化形勢十分嚴峻。據預計,2030年北京將達到重度老齡化,戶籍人口占比超過30%,隨後進入超老齡社會,這一高比例將持續50年以上。

中國康複醫學會名譽副會長王茂斌表示,康複醫學是我國醫療體系中的一塊短板,康複理念落後,康複水平不高是當前康複醫學存在的重要問題,這種現狀難以適應老齡社會的需求。

華創證券認為,康複治療是慢病管理中重要的環節,康複治療可以有效防止慢病複發幾率,提高治愈效果。例如,發達國家“中風”的殘疾率為30%左右,而在中國,這一數據則高達75%以上,主要原因就是患者缺少康複治療環節。

76歲的王大爺在六年半前由於中風左半身癱瘓,經過治療恢複了一部分機能,後來可以拄著三條腿的拐杖出去遛彎了,但最近他又摔了一跤,不得不重新坐回了輪椅。

王大爺的女兒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她經朋友介紹來到了泰康燕園康複醫院,希望能夠通過康複治療讓父親的狀況好轉,之前他們去過別的康複機構,但效果並不太好。

泰康之家醫療事業部助理總經理、燕園康複醫院副院長王晶表示,燕園康複醫院剛開業時患者以泰康養老社區的老人為主,如今卻有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慕名前來康複。

為了提高康複治療的水平,5月13日,泰康保險集團宣布北京泰康燕園康複醫院成功引入美國健瑞仕GRS(Genesis Rehab Services)康複模式並且實現本土化落地運營。

王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正式宣布引入之前,GRS的powerback(活力泉)康複模式已經在泰康燕園康複醫院運行半年,從效果來看,患者通過該模式的康複治療,能夠實現盡快從急性住院治療的階段順利過渡到重返家中獨立生活。

劉挺軍表示,泰康引入GRS的核心價值在於通過制定臨床的服務標準來解決醫生教育程度層次不齊所帶來的種種弊端,從而促進整體康複水平與國際接軌,這比引入一個知名專家的價值還要大。

康複治療有助於降低醫療費用

劉挺軍看好康複醫療投資是因為他認為未來十年醫療支付體系的改變將倒逼醫療體系提高效率,首先就是要解決合理的醫療分工問題。

從國際經驗上來看,昂貴的綜合醫院只能承擔急性期救治,亞急性期和慢病則要通過支付體系向下分流。“全科醫生、康複、和養老社區老年人長期護理都將是醫療支付體系的重點領域。”劉挺軍說。

目前我國醫療費用支出難以下降的原因之一是缺少亞急性治療機構,導致患者的急性期與亞急性期治療都擠在大醫院內,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太長,床位周轉率低,醫療資源緊張。

我國床位數比起發達國家並不少,但主要集中在三級醫院內,若大力發展康複醫療,就可以形成急性期在三級醫院,亞急性期轉到康複醫院,恢複期回社區的三級康複醫療體系,最終實現降低醫療費用的目的。

美國健瑞仕亞洲區總裁侯文璋表示,在醫療系統中,慢病應該占到醫療支付80%,急性醫療占到整個醫療費用的不應該超過10%。

“美國有一個研究表明,在康複每花1塊錢,可以省掉未來11塊錢的費用。”侯文璋說,比如一個中風病人沒有給他做康複,他就是一個失能的人,長期照顧他的費用是非常高的。

泰康之家副總裁兼醫療發展事業部總經理朱正宏表示,急性期到亞急性期的轉變可以極大降低醫療費用,比如,同樣一個氣管切開住在ICU,在公立醫院和康複醫院一晚上的費用相差會很大。

康複行業迎來更多資本青睞

正是因為看到了康複治療在降低整體醫療費用上的作用,最近兩三年,從中央到地方出臺了一系列文件來促進康複產業的發展。

其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是人社部、國家衛計委等多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新增部分醫療康複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障支付範圍的通知》。該通知要求從2016年6月30日開始,納入醫保的康複項目由此前的9項增加至29項,並且各地原已納入醫保支付範圍的醫療康複項目繼續保留。

這一消息對於康複醫療產業來說是一大利好。華創證券的研報稱,醫保政策的變革和分級診療將推動康複產業發展。政策、資本和技術合力推動,千億市場即將啟動。2010版康複項目只有1個評定項目和8個治療項目,而2016年6月30日第二次新增8個評定性項目和12個治療性項目,兼顧各類康複人群。

這份研報認為,隨著第二次納入醫保項目正式落實,康複行業將迎來更多機遇。同時,國家正在建立完善的三級康複醫療體系,推動雙向轉診制度,助推康複醫療騰飛。

去年,北京市衛計委、市發改委等九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強北京市康複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在規劃當中的每家三級綜合醫院必須設康複科,每個區必須要有一家一級或者二級醫院轉型,並且必須至少要有一家二級醫院轉型為康複醫院。朱正宏說,目前北京已經有12家二級醫院轉型為康複醫院。

隨著國家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康複醫療已逐漸成為醫療投資新風口。上述研報稱,康複醫院憑借其盈利周期短、標準化程度高和易複制擴張等特點,受到社會資本的青睞。

劉挺軍認為,從中長線來看,康複醫院是比較好的投資的方向,泰康作為險資投資康複醫院,首先不是因為它能賺錢,而是看重它能夠形成可持續的盈利模式。

劉挺軍說,泰康做養老社區投資的前期調研時發現,醫療保障排在老年人所有養老需求的第一位。針對這些需求,“一個社區,一家醫院”已被定為建設泰康養老社區的理念。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3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