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生物燃料新竞赛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1-3/xNMDAwMDIwNDMxNA.html

当光伏、风电已经发展得如火如荼,燃料乙醇还能再次成为可再生能源的焦点吗?

随着粮食价格的节节攀升,再谈论玉米乙醇不免有些可笑。是的,第一代燃料乙醇已经过时,但这并不意味着燃料乙醇的前景黯淡。

当下国内生物燃料的发展虽有些波澜不惊,可事关行业前途的一场新竞赛已棋至中盘。这场名为纤维素乙醇的棋局囊括了国内外的知名弈手,大家都在等待一个契机的到来。

在这场棋局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曾对结果十分乐观,认为等待的时间不会太久。但激情退却之后,如今大家已经习惯了等待。

这个众人期待的时机,就是纤维素乙醇的正式商业化。中粮、中石化和诺维信已经将它纳入了日程表。

根据三方达成的协议,中粮和中石化于2011年第三季度开始合资建设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的万吨规模纤维素乙醇示范工厂,由诺维信为该工厂提供酶制剂,并力争比原计划2013年提前进行商业化生产。

杜邦公司持同样的判断。杜邦全球副总裁毕可瑞就认为,2012到2013年,全球纤维素乙醇将迎来大规模商业化的起点。

两年前,杜邦和丹尼斯克公司Genencor事业部成了合资公司,开发和推广领先的低成本纤维素乙醇生产技术。如今,合资公司在美国田纳西州的示范工厂已在运转。

在纤维素乙醇之外,去年,杜邦还与BP组建了一家合资公司Butamax,共同开发以农作物为原料的一种先进的高性能生物燃料。

看好生物燃料的杜邦,近期更专门搭建了相关的中国业务部门,以评估合资项目的投资前景。

“当然,这需要考虑合作伙伴的情况,以及中国政府的政策导向等,但中国市场的潜力毫无疑问。”毕可瑞说。

和睿能源研究员高野认为,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中国有着丰富的农作物废弃物,例如玉米秸秆等,这些将为纤维素乙醇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而一旦纤维素乙醇开始大规模商业化,发挥出规模优势,整个生物燃料行业将会重新进入快车道,成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

一项研究结果指出,到2020年,中国基于农作物废弃物的生物乙醇燃料能替代3100万吨的汽油,形成一个投入达到960亿元的新兴产业,每年产值是320亿元。

看来,只要2012末世浩劫不会发生,生物燃料大有可能再次脱颖而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24

銀行吸存競賽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3/697443.html

剛拿到今年個人業績指標的小施最近有點犯愁。

「存款在業績考核的權重上升到了三成,而貸款的權重則大概佔到兩成,以前存款和貸款的考核權重應該是相當的。」一家大型國有銀行滬上某支行理財經理小施無奈地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去年小施就沒有完成「拉存」的指標。「今年的壓力就更大,各家銀行對存款的渴求遠比去年來得高。」他說。

「缺錢!」一家大型國有銀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長就對本報記者感嘆道,「一方面,存款準備金率不斷上調,各家銀行的吸收存款壓力比較大;另一方面,銀行需要在資本充足率等多項指標上達標。因此,目前信貸方面出現嚴重供不應求狀態。」

為擁有充足的資金放貸,銀行只得一方面想法融資補充資本金,另一方面各顯神通拉存款。

激烈的吸存競賽催生了「返點」、送禮等種種違規攬儲手段,雖被監管機構叫停,但利率市場化改革由此顯得越發迫切。

高息攬存「擦邊球」

一家中外合資銀行的公司金融部客戶經理向本報記者透露:「我們行對公司存款的『返點』比例屬於中等偏上,大多數情況下是給公司直接返點,也有一些是對財務人員個人予以一定的『獎勵』。」

所謂的直接「返點」,至今仍是銀行業內公開的秘密。鑑於中國銀行業仍依賴利差為主、中間業務不足的盈利模式,生息資產規模的競爭自然激烈,尤其是在今年資金非常緊張的情況下。

「如果是對公司直接返點,一般將存款打包做成理財產品,年化利率在3.5%~4.5%之間;如果是『獎勵』財務個人,則會在央行規定的定期存款上額外支付年化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三的利息,但由於公司存款金額較大,所以這筆額外費用往往也比較可觀。」這位客戶經理對記者說道。

根據央行的最新利率情況,現行的人民幣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為3%,而人民幣活期存款利率則僅為0.4%。

該客戶經理還說:「當然,銀行吸引個人大額存款的力度會更大,甚至可能包裝到月息千分之五、即年化利率6%的情況,從而打高息攬存的『擦邊球』。」

上海一家化工品和農藥出口企業的財務總監告訴記者,除了直接「返點」,一些銀行現在也會向企業變相提供存款優惠條件。「比如,一家外貿企業只要向銀 行提供一定規模的定期存款,那麼銀行就會在這家公司開信用證等國際結算業務費用方面予以打折優惠,這樣既有利於吸引企業存款,也不涉及銀行高息攬存的違規 問題。」他介紹說。

事實上,銀監會對銀行違規攬儲、高息攬儲可謂三令五申。早在去年9月中旬,銀監會就向包括農行、光大、廣發、平安、華夏和渤海銀行在內的6家銀行開 出罰單。這也是繼銀監會去年8月發出全國通知、嚴禁高息攬儲後開出的首批罰單。銀監會當時查處的違規攬儲行為可謂五花八門,包括擅自提高利率、有獎儲蓄、 減免或報銷其他業務手續費甚至是安排親屬就業等方式。

吸存成本上升優惠減少

有分析人士就指出,今年以來總體上存款出現下降,預計2011 年仍將是「吸儲」年。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到達月末、季末的時點,存貸比考核壓力下的各家商業銀行在存款優惠上的出手就會更大方,尤其是那些負債業務壓力較大的中小銀行。

「比如年末,為了吸引大額存款到賬戶『走過場』,一些銀行甚至不惜做到日利息千分之一。」上述客戶經理就坦言。

而記者瞭解到,這種時點上的存款「一日遊」依然存在,即在月末或季末最後一天銀行提供短存的現金返還,個別銀行的返點率比千分之一更高。同時,這些高於央行規定存款利率的支出,一般都算在銀行客戶經理所謂的「營銷費用」中。

但在今年整體資金趨緊的情況下,銀行在吸存上已經沒有過去那麼大方。

春節剛過,上述中外合資銀行客戶經理就收到來自總行的通知:今年的資金成本最高不得超過年化利率4.5%。

「不只我們行對資金成本進行了控制,一家大型國有銀行也是如此,春節前給客戶經理的資金成本上限是5%,年後就下調到4%。」該客戶經理如是表示。

他繼續說:「這意味著,今年銀行在大力吸收存款的同時,會特別注意存款與貸款成本之間的控制和匹配,歸根結底還是一筆資金要能為銀行產生儘可能多的利潤,客戶經理們的業績考核也與『利潤』更為掛鉤。在資金成本不斷上升的情況下,我們已經不會盲目提高存款成本來沖規模。」

澳新銀行環球市場部大中華區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近日發佈報告指出,存款準備金率的連續上調,加上存款利率的上調,金融機構的資金成本上升壓力異常明顯。

也就是說,銀行從客戶手中取得存款,既要相應付以利息,同時每一筆存款還需要上繳19.5%的資金以存款準備金的形式進入央行體系,儘管央行會對存款準備金支付一定利息,但其利息水平較低,而同時銀行將無法循環利用這筆資金。

「既要控制資金總成本,又要完成與去年相當的存款指標,今年各家銀行在同一客戶身上的吸存壓力明顯加大。」上述客戶經理就坦言。

利率市場化讓銀行不安

既然銀行間吸存放貸的競爭都如此激烈,有建議認為,何不順水推舟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

近日也曾有消息稱,央行正在對包括招行在內的數家銀行進行中短期存款利率市場化的初步試點,重要工作之一是形成五年內中短期存款利率的報價競價系統。但隨後,招行相關負責人否認了此事,上海銀行、杭州銀行等多家中小銀行也均表示不知情。

但至少,監管層對利率市場化的頻頻表態已經暗示了對改革賦予的迫切願望。

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此前就發表文章稱,央行應加快利率市場化步伐,在貸款利率基本由市場決定的情況下,可允許存款利率向上浮動一定幅度,逐步將加息預期直接變成市場定價。

上海一位銀行業相關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則建議,應該先放開貸款下限,存款利率暫且不動。他認為這樣「銀行才能充分培養客戶細分、風險識別和管理能 力,開發不同產品滿足資產方客戶需求,然後才放開負債方,清楚能夠承擔怎樣的資金成本,從而在負債和資本之間做好平衡」 。他還建議,貸款利率可以統一放開,存款利率上限可以選擇那些定價能力強的中小銀行開始試點。

在該銀行人士看來:「目前宏觀經濟整體處於加息週期,這個時點更有利於放開貸款利率,造成的市場風險有限;但如果放開存款利率,在加息預期中利率必定上升,利差勢必縮小,對銀行的衝擊會非常大。」

央行2005年確定的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總體思路確定為:先放開貨幣市場利率和債券市場利率,再逐步推進存貸款利率的市場化。存貸款利率市場化按照「先外幣、後本幣;先貸款、後存款;先長期、大額,後短期、小額」的順序進行。

「從內心來說,利率市場化讓銀行感到不安,但這一定是大勢所趨。」上述大型國有銀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長對記者坦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49

炒樹熱潮 兩岸富豪炫耀財富新競賽 百年羅漢松變「活古董」 五年漲十倍

2011-4-18  TWM




台灣羅漢松銷售價格屢創新高,一棵羅漢松價格比一輛賓士車還貴,樹齡五十年的羅漢松行情甚至已飆升至六五○萬元。兩岸富豪掀起種樹熱潮,延伸出另類的長線投資,種對樹等於買對股。

撰文‧梁任瑋

近五年來,在國內豪宅市場需求快速成長的帶動下,高級庭園景觀苗木市場也逐年擴大。過去,只有獨棟別墅才會用得到高檔植栽,現在已成為房地產市場基本配備。頂級豪宅不只比房價、建材,連庭園裡的植栽,也是比拚豪宅身價的基本條件。

「宏盛帝寶」

掀起豪宅中庭「百萬名樹」熱開啟豪宅大手筆購置植栽風氣者,是有「台灣第一豪宅」之稱的北市「宏盛帝寶」,也是台灣目前為止最大手筆花錢買樹的豪宅。

民國九十四年,當時宏盛建設董事長許東隆就斥資三百萬元,從新竹關西移植兩棵樹齡五百年的九芎樹到中庭,後來更掀起國內豪宅中庭種植「百萬名樹」造景熱。隨著國內景觀樹身價水漲船高,這兩棵九芎樹的身價已上漲至千萬元。

規畫高雄豪宅「都廳苑」的隆大營建團隊總工程師楊景行,曾遇到懂樹的客戶來看房子,遇見稀有的樹種,就連問「這是什麼樹、哪裡找的、一棵多少錢」,測試建設公司的品味與用心程度,可見建築要和自然共存,已成為趨勢。

都廳苑共用三十五種樹木,是高雄豪宅植栽樹種最多的建案,其中最珍貴的是兩棵樹幹直徑四十至五十公分的茄苳樹,三年前買進時每棵單價四、五十萬元,如今已上漲至百萬元身價,晉升名樹行列。

近 年推出的建案特別強調庭園景觀的潤泰創新,在中和「曉山青」、萬華「萬囍」案中,也分別砸上千萬元在中庭種樹。潤泰創新總經理簡滄圳說,當建商在硬體設施 競爭到一定程度時,類似植栽這種軟性設施的鋪陳,反倒成為自用型買方對於建案的評判標準,也就是說,消費者對於庭園造景的要求已越來越高。

高 級景觀苗木近年身價狂飆,推案量龐大的建設公司,為了控制成本,乾脆比照過去鋼價大漲,提早採購鋼筋的模式,興起買地「囤樹」風氣,成為房地產市場的另類 奇觀。因此,園藝業這幾年也興起「代客養樹」服務,樹木多半在建案剛動工時,就已被建商選定,經斷根程序後,再移植至苗圃由專人照顧,等到兩年後再搬到豪 宅,這些費用至少上百萬元跑不掉。

北台灣代客養樹的苗圃多位於金山、萬里、陽明山、南港山區一帶,為了怕竊賊盜樹,苗圃多半隱身在鄉間小路,沒有門牌、鐵門深鎖,進入園區內只見大大小小不同品種樹木,要分辨它們的身分,是綁在樹腰上不同顏色的絲巾,代表背後不同建設公司的主人。

田尾園藝產業

見證台灣豪宅興起史

此外,完工兩年的彰化溪州鄉「苗木生產專區」,是很多台中豪宅建商養樹的重要基地。在這片占地五十三公頃的苗木生產專區,規畫得像科學園區,門口有警衛管制,入內後筆直寬敞的道路兩旁,是一塊塊切割整齊的田地,只不過科學園區是蓋了廠房,這裡則是種滿上百棵高聳苗木。

台中某家七期豪宅建商,因每年要用數十棵台灣櫸木裝飾庭園,兩年前就來苗木生產專區租三塊地,種植一百多棵櫸木,一年土地租金就二十幾萬元,還有平常請園藝商幫忙照顧的費用,這樣高檔的服務,一年至少得花五十幾萬元。

場景轉到全國最大的花卉供應市場彰化縣田尾鄉,這裡也是台灣苗木身價最高的聚落。

「現在有錢人不玩古董,流行玩盆栽!」彰化縣景觀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張宗仁說,這七、八年因為大陸富豪暴增,大量在台灣、日本收購羅漢松與黑松,田尾每年賺幾千萬元的園藝公司比比皆是,很多農夫其實都是億萬富翁。

羅漢松身價水漲船高的主因,除了天時與地利,中國市場更是最大推手。關稅總局統計,近十年外銷到中國大陸的活樹,每年規模都有一億五千萬元,換算整個苗木市場,產值至少高達數十億元。此外,為了防止病蟲害傳染,台灣苗木只能外銷,禁止進口,使得高級景觀樹的樹量愈來愈少。

中國富豪需求旺盛,但供給卻不及,種植羅漢松也成為田尾全民運動,田尾因日照充足、土壤肥沃適合樹木栽種,田尾花園公路沿路隨處可見造形各異的羅漢松,成樹每棵行情平均五十萬元起跳,已不輸一輛國產汽車。

張宗仁的父親,民國六十年代在田尾帶頭大量繁殖棕櫚樹、酒瓶椰子樹外銷到國外,當時「賣三棵可以換一棟透天厝」;到了七十年代,台灣掀起興建高爾夫球場熱潮,草皮、中東海藻需求大增,當時一棵行情就要三、四萬元,屬於高經濟農作物。

到 了八十年代後期,大陸躍升為台灣園藝業者最大銷售市場,田尾很多園藝商紛紛前進全世界最大的苗木買賣市場||廣東省﹁花卉世界﹂設點,也替田尾創造不少身 價千萬元的新富。在廣東也有公司的張宗仁說,「幾百萬元的樹每天都在賣,日前甚至有人成交一棵兩千萬元的羅漢松,創當地天價。」兩年前,在廣東經營園藝苗 木進出口的台商劉志鏞,就返鄉在田尾蓋豪宅,光庭園面積就達八百多坪,大門口最醒目的就是一棵百年羅漢松,園子裡還種滿各種稀有苗木,儼然是樹木博物館, 還被稱為田尾第一豪宅。「樹是名副其實的活古董!」劉志鏞說,樹比藝術品還有生命力,又抗跌,中國富豪買樹不是為了遮陽,已經演變成尋寶、收集,能收藏幾 千萬元的樹,更成為炫耀個人身分地位的表徵。

「羅漢松最高的種植成本是時間」,一位園藝業者坦言,一棵羅漢松從樹苗長到成樹至少要三十年,等到可以賣至少都是下一代的事。換句話說,如果家裡有一棵百年羅漢松賣到千萬元,就等於中樂透般可一夕致富。

「賣方從來不會說要賣多少錢,都是買方出價,再決定賣不賣。」負責替國內許多富豪找樹的李將園藝董事長李坤坡說,台灣保育意識抬頭,有時候去花蓮替客戶移植一棵樹到台北,還要向林務局官員證明有合法移植程序,更讓稀有的景觀苗木有錢也買不到。

田尾鄉就流傳一則故事:田尾種植真柏最多的達人黃天鶴,十五年前已故前立委曾振農曾開價一千六百萬元,要向他買樹齡上百年、日本時代的大庭園黑松。當時曾振農為了維持樹形,原本要開私人直升機吊走,後來因為黃天鶴不願出售而未成交。

樹的美容師

師 徒傳承成田尾鄉特殊行業因為高級景觀樹隨著樹形、樹齡產生極大價格差異,替樹美容的行業也因此在田尾鄉興盛。從事羅漢松塑形八年的園藝師傅許先生說,愈老 的樹愈值錢,但自然生長的樹形較沒有賣相,所以小樹階段就一定要用人工修剪,長大後才會漂亮。不過,羅漢松塑形在台灣沒有課程可以上,只能靠師徒傳承,全 台灣會做的人不超過五組,目前田尾鄉最多,有兩、三組人馬。

許先生透露,替樹造形比替人理髮還複雜,必須爬到樹上一株株處理,工很細。一位師傅每天工資至少五千至八千元,塑形一棵至少耗時一周,別墅主人請一組師傅來修,平均三至五萬元,塑形羅漢松的師傅,旺季可以月入幾十萬元。

像許先生日前才剛塑形完一棵羅漢松,五年前價值一百萬元,一度有人喊價六五○萬元,最後竟以一千萬元賣給屏東一家飯店業董事長,價格較五年前漲十倍。「種對樹等於買對股」,只要兩岸富豪持續瘋樹,囤樹、養樹衍生出來的另類長線投資,還會持續延燒。

羅漢松大變身!

一 棵羅漢松的身價從5000元變成1000萬元的四步驟1. 苗圃培育 樹農大量種植,生長時間長。 樹齡:6年 行情:5000 元2.手工塑形 園藝師傅造形,塑造成彎曲。 樹齡:10 20年 行情:50 萬元3. 仲介銷售 園藝商介紹,含仲介、斷根、移植、保活費用。 樹齡:30年 行情:100

300 萬元

4. 買賣成交 樹齡愈老、榦徑愈粗、彎度愈彎,價格愈貴。 樹齡:50 100年 行情:1000 萬元身價非凡!—— 台灣景觀樹身價排行榜

第1名

日本黑松

單價:2000萬元

樹齡:100多年

收藏者:田尾黃天鶴

特色:造形多變化,代表富貴

第2名 羅漢松

單價:1000萬元

樹齡:60年

收藏者:田尾上野景觀

特色:招財、風飄樹形展現生氣勃勃意境

第3名 真柏

單價:300 500萬元

樹齡:80年

收藏者:田尾李將園藝

特色:姿態優雅、四季翠綠,代表長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01

炒樹熱潮 兩岸富豪炫耀財富新競賽 百年羅漢松變「活古董」 五年漲十倍

2011-4-18  TWM




台灣羅漢松銷售價格屢創新高,一棵羅漢松價格比一輛賓士車還貴,樹齡五十年的羅漢松行情甚至已飆升至六五○萬元。兩岸富豪掀起種樹熱潮,延伸出另類的長線投資,種對樹等於買對股。

撰文‧梁任瑋

近五年來,在國內豪宅市場需求快速成長的帶動下,高級庭園景觀苗木市場也逐年擴大。過去,只有獨棟別墅才會用得到高檔植栽,現在已成為房地產市場基本配備。頂級豪宅不只比房價、建材,連庭園裡的植栽,也是比拚豪宅身價的基本條件。

「宏盛帝寶」

掀起豪宅中庭「百萬名樹」熱開啟豪宅大手筆購置植栽風氣者,是有「台灣第一豪宅」之稱的北市「宏盛帝寶」,也是台灣目前為止最大手筆花錢買樹的豪宅。

民國九十四年,當時宏盛建設董事長許東隆就斥資三百萬元,從新竹關西移植兩棵樹齡五百年的九芎樹到中庭,後來更掀起國內豪宅中庭種植「百萬名樹」造景熱。隨著國內景觀樹身價水漲船高,這兩棵九芎樹的身價已上漲至千萬元。

規畫高雄豪宅「都廳苑」的隆大營建團隊總工程師楊景行,曾遇到懂樹的客戶來看房子,遇見稀有的樹種,就連問「這是什麼樹、哪裡找的、一棵多少錢」,測試建設公司的品味與用心程度,可見建築要和自然共存,已成為趨勢。

都廳苑共用三十五種樹木,是高雄豪宅植栽樹種最多的建案,其中最珍貴的是兩棵樹幹直徑四十至五十公分的茄苳樹,三年前買進時每棵單價四、五十萬元,如今已上漲至百萬元身價,晉升名樹行列。

近 年推出的建案特別強調庭園景觀的潤泰創新,在中和「曉山青」、萬華「萬囍」案中,也分別砸上千萬元在中庭種樹。潤泰創新總經理簡滄圳說,當建商在硬體設施 競爭到一定程度時,類似植栽這種軟性設施的鋪陳,反倒成為自用型買方對於建案的評判標準,也就是說,消費者對於庭園造景的要求已越來越高。

高 級景觀苗木近年身價狂飆,推案量龐大的建設公司,為了控制成本,乾脆比照過去鋼價大漲,提早採購鋼筋的模式,興起買地「囤樹」風氣,成為房地產市場的另類 奇觀。因此,園藝業這幾年也興起「代客養樹」服務,樹木多半在建案剛動工時,就已被建商選定,經斷根程序後,再移植至苗圃由專人照顧,等到兩年後再搬到豪 宅,這些費用至少上百萬元跑不掉。

北台灣代客養樹的苗圃多位於金山、萬里、陽明山、南港山區一帶,為了怕竊賊盜樹,苗圃多半隱身在鄉間小路,沒有門牌、鐵門深鎖,進入園區內只見大大小小不同品種樹木,要分辨它們的身分,是綁在樹腰上不同顏色的絲巾,代表背後不同建設公司的主人。

田尾園藝產業

見證台灣豪宅興起史

此外,完工兩年的彰化溪州鄉「苗木生產專區」,是很多台中豪宅建商養樹的重要基地。在這片占地五十三公頃的苗木生產專區,規畫得像科學園區,門口有警衛管制,入內後筆直寬敞的道路兩旁,是一塊塊切割整齊的田地,只不過科學園區是蓋了廠房,這裡則是種滿上百棵高聳苗木。

台中某家七期豪宅建商,因每年要用數十棵台灣櫸木裝飾庭園,兩年前就來苗木生產專區租三塊地,種植一百多棵櫸木,一年土地租金就二十幾萬元,還有平常請園藝商幫忙照顧的費用,這樣高檔的服務,一年至少得花五十幾萬元。

場景轉到全國最大的花卉供應市場彰化縣田尾鄉,這裡也是台灣苗木身價最高的聚落。

「現在有錢人不玩古董,流行玩盆栽!」彰化縣景觀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張宗仁說,這七、八年因為大陸富豪暴增,大量在台灣、日本收購羅漢松與黑松,田尾每年賺幾千萬元的園藝公司比比皆是,很多農夫其實都是億萬富翁。

羅漢松身價水漲船高的主因,除了天時與地利,中國市場更是最大推手。關稅總局統計,近十年外銷到中國大陸的活樹,每年規模都有一億五千萬元,換算整個苗木市場,產值至少高達數十億元。此外,為了防止病蟲害傳染,台灣苗木只能外銷,禁止進口,使得高級景觀樹的樹量愈來愈少。

中國富豪需求旺盛,但供給卻不及,種植羅漢松也成為田尾全民運動,田尾因日照充足、土壤肥沃適合樹木栽種,田尾花園公路沿路隨處可見造形各異的羅漢松,成樹每棵行情平均五十萬元起跳,已不輸一輛國產汽車。

張宗仁的父親,民國六十年代在田尾帶頭大量繁殖棕櫚樹、酒瓶椰子樹外銷到國外,當時「賣三棵可以換一棟透天厝」;到了七十年代,台灣掀起興建高爾夫球場熱潮,草皮、中東海藻需求大增,當時一棵行情就要三、四萬元,屬於高經濟農作物。

到 了八十年代後期,大陸躍升為台灣園藝業者最大銷售市場,田尾很多園藝商紛紛前進全世界最大的苗木買賣市場||廣東省﹁花卉世界﹂設點,也替田尾創造不少身 價千萬元的新富。在廣東也有公司的張宗仁說,「幾百萬元的樹每天都在賣,日前甚至有人成交一棵兩千萬元的羅漢松,創當地天價。」兩年前,在廣東經營園藝苗 木進出口的台商劉志鏞,就返鄉在田尾蓋豪宅,光庭園面積就達八百多坪,大門口最醒目的就是一棵百年羅漢松,園子裡還種滿各種稀有苗木,儼然是樹木博物館, 還被稱為田尾第一豪宅。「樹是名副其實的活古董!」劉志鏞說,樹比藝術品還有生命力,又抗跌,中國富豪買樹不是為了遮陽,已經演變成尋寶、收集,能收藏幾 千萬元的樹,更成為炫耀個人身分地位的表徵。

「羅漢松最高的種植成本是時間」,一位園藝業者坦言,一棵羅漢松從樹苗長到成樹至少要三十年,等到可以賣至少都是下一代的事。換句話說,如果家裡有一棵百年羅漢松賣到千萬元,就等於中樂透般可一夕致富。

「賣方從來不會說要賣多少錢,都是買方出價,再決定賣不賣。」負責替國內許多富豪找樹的李將園藝董事長李坤坡說,台灣保育意識抬頭,有時候去花蓮替客戶移植一棵樹到台北,還要向林務局官員證明有合法移植程序,更讓稀有的景觀苗木有錢也買不到。

田尾鄉就流傳一則故事:田尾種植真柏最多的達人黃天鶴,十五年前已故前立委曾振農曾開價一千六百萬元,要向他買樹齡上百年、日本時代的大庭園黑松。當時曾振農為了維持樹形,原本要開私人直升機吊走,後來因為黃天鶴不願出售而未成交。

樹的美容師

師 徒傳承成田尾鄉特殊行業因為高級景觀樹隨著樹形、樹齡產生極大價格差異,替樹美容的行業也因此在田尾鄉興盛。從事羅漢松塑形八年的園藝師傅許先生說,愈老 的樹愈值錢,但自然生長的樹形較沒有賣相,所以小樹階段就一定要用人工修剪,長大後才會漂亮。不過,羅漢松塑形在台灣沒有課程可以上,只能靠師徒傳承,全 台灣會做的人不超過五組,目前田尾鄉最多,有兩、三組人馬。

許先生透露,替樹造形比替人理髮還複雜,必須爬到樹上一株株處理,工很細。一位師傅每天工資至少五千至八千元,塑形一棵至少耗時一周,別墅主人請一組師傅來修,平均三至五萬元,塑形羅漢松的師傅,旺季可以月入幾十萬元。

像許先生日前才剛塑形完一棵羅漢松,五年前價值一百萬元,一度有人喊價六五○萬元,最後竟以一千萬元賣給屏東一家飯店業董事長,價格較五年前漲十倍。「種對樹等於買對股」,只要兩岸富豪持續瘋樹,囤樹、養樹衍生出來的另類長線投資,還會持續延燒。

羅漢松大變身!

一 棵羅漢松的身價從5000元變成1000萬元的四步驟1. 苗圃培育 樹農大量種植,生長時間長。 樹齡:6年 行情:5000 元2.手工塑形 園藝師傅造形,塑造成彎曲。 樹齡:10 20年 行情:50 萬元3. 仲介銷售 園藝商介紹,含仲介、斷根、移植、保活費用。 樹齡:30年 行情:100

300 萬元

4. 買賣成交 樹齡愈老、榦徑愈粗、彎度愈彎,價格愈貴。 樹齡:50 100年 行情:1000 萬元身價非凡!—— 台灣景觀樹身價排行榜

第1名

日本黑松

單價:2000萬元

樹齡:100多年

收藏者:田尾黃天鶴

特色:造形多變化,代表富貴

第2名 羅漢松

單價:1000萬元

樹齡:60年

收藏者:田尾上野景觀

特色:招財、風飄樹形展現生氣勃勃意境

第3名 真柏

單價:300 500萬元

樹齡:80年

收藏者:田尾李將園藝

特色:姿態優雅、四季翠綠,代表長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03

蘋果、HTC訴訟各下一城 智能手機專利軍備競賽

http://www.21cbh.com/HTML/2011-7-27/4MMDcyXzM1MzM4Mg.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44

國光石化大馬復活 牽動六國競賽

2012-5-28  TCW




國光石化重新啟動了,宣布的不是台灣的總統馬英九,卻是馬來西亞的首相納吉(Najib Razak),也一舉讓新加坡成為全球石化業最密集的地區,更讓馬英九信箱塞滿了來自馬來西亞的抗議信件,國光石化團隊解散一年多,再登場就充滿著戲劇性與張力。

國光石化驚奇復活的背後,是一場國際石化產業大競賽,還牽連到台灣、馬來西亞、新加坡、中國、日本與韓國。

緊鄰新加坡:產龍蝦漁村,改建煉油廠

五月十三日,納吉親自宣布國光石化在馬來西亞參與總投資計畫高達一千二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兆六千億元),由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 簡稱馬石油)主導的煉油廠及石油化學綜合計畫,其中國光石化將投資一百到一百二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千六百億元)之間。

地主國的首相親自宣布歡迎,代表著在台灣彰化白海豚故鄉受挫的國光石化,這一回真的有機會在馬來西亞一個靠海盛產龍蝦的漁村重新再起。

這個漁村叫邊佳蘭,人口才一萬多人,坐落在馬來西亞東南端,距離首都吉隆坡超過四百公里,距離最近的一個大城市柔佛州新山約一百二十五公里,但和新加坡只有一水之隔,從新加坡樟宜到邊佳蘭,只須搭四十五分鐘的渡輪,雙方隔海相望。

從地理位置看,邊佳蘭位於新加坡的東邊,新加坡石化重鎮裕廊島則位於新加坡島的西南邊,一東一西剛好夾著了整個新加坡島,雙方相隔五十公里,中間正好就是新加坡的黃金地帶,是人口最多、工商業最發達與繁榮的地方。

邊佳蘭與裕廊島距離有多近,以台灣為例子,五十公里相當於從雲林麥寮六輕到彰化鹿港,跟六輕落腳雲林、國光石化落腳彰化是一樣的概念與距離。

不同的是,這裡的規模遠遠勝過台塑六輕加國光石化,國光石化前董事長的台塑石化董事長陳寶郎說,馬來西亞的計畫非常大,再加上新加坡的裕廊島,未來十年,這個地區與中國大陸將成為全球石化業的兩大生產重鎮。

中國大陸石化廠很分散,散在中國的各省各市,但邊佳蘭與裕廊島則一口氣讓新加坡成為全世界石化產業最密集的國家或城市,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個地方,在人口如此稠密的地方,同時擁有這麼多又這麼大的石化廠。

投資成本低:自產石油,比星國有優勢

《星洲日報》柔佛區採訪主任賀婉蜜指出,眼看新加坡發展石化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當地人對於發展石化業的政策,抱著相當矛盾的心情,既是期待經濟成長,又憂心政府管理及監督不當,造成環境污染問題。

原來,馬來西亞政府預計在十年後趕上新加坡,成為世界級的石化工業重鎮,在邊佳蘭推動煉油廠及石油化學綜合發展計畫,將集中發展石油、天然氣及能源方面的 中游與下游產業,預料未來每年可以貢獻馬幣近兩百億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九百億元)的收益,並在二○二○年創造超過一萬個工作機會。

這項煉油廠及石化綜合計畫,占地一萬四千英畝(相當於五千六百六十五公頃),馬石油的計畫占六千英畝,其餘八千英畝做為招商用途,預料可再容納另四家投資者。

陳寶郎說,馬來西亞比新加坡更具有優勢,自產石油與天然氣,不像新加坡裕廊島全靠進口,也不需要填海造陸,而且在工業港可以跟馬石油共用,投資成本比台灣低。

十五年內,邊佳蘭將興建至少四至五個煉油廠及其下游石化廠,以比新加坡裕廊島更低的成本煉油、生產石化原料,原來國光石化只是邊佳蘭外商招商計畫的四分之一。

只是,在馬來西亞首相向台灣國光石化招手之後,抗議的聲浪馬上就來了,五月十四日,馬來西亞在台灣僑生就在臉書發起「到台灣總統府民意信箱表達馬來西亞人 不希望國光石化進駐的意願」,當天就有逾百名馬來西亞公民寫信給總統馬英九,迄今,請願活動獲得超過兩千人的響應,總統府塞滿了來自馬來西亞的抗議信件。

居民不同調:有抗議滅村,也有喊支持

此外,一些馬來西亞民眾也在臉書上成立「反對國光石化開發案移往大馬」粉絲專頁,當地居民則持續舉行抗爭活動,包括五月二十六日在邊佳蘭舉行「反滅村大集會」行動。

但再仔細看,馬來西亞的抗議活動並不是那麼團結,馬來西亞邊佳蘭區國會議員拿督斯里阿查麗娜,就帶領約兩百名原住民前往邊佳蘭,聲稱當地居民很支持石化業發展計畫,她認為示威者都是新加坡人,而非當地居民。星馬互相比較的心態顯露無遺。

國光石化的股東則認為,國光石化只是其中一個投資者,國光不去,中國、日本、韓國的石化業者也會去,甚至連新加坡的業者也可能會去,關鍵是馬來西亞看到新加坡裕廊島的成功經驗之後,認定非發展石化業不可、非成為世界生產重鎮不可。

因此,一場由新加坡裕廊島帶動的亞太石化業大擴產的競賽開始了,讓國光石化得到了重生外移的機會,但在這種輸人不輸陣的大投資、大擴建背後,台灣更應該思考的是中油五輕與大社石化園區遷廠之後,整個石化產業與國家產業供應鏈的長遠規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30

工程機械商融資競賽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6-22/100403288_all.html

 在北京郊區密雲的一個農場,角落裡停著兩台挖掘機,上面結著厚厚一層風乾的泥土。挖掘機已經很久沒有投入使用了,它們的主人——李光浩正在鬱悶,前兩年忙碌的挖掘機現在一歇就歇了大半年,不知何日才能復工。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活開始少,後來就越來越少,直至沒活。」李光浩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無奈地說。

  李光浩在2010年7月按揭貸款購買了第一台挖掘機。去年10月,雖然行情已經不好,但由於不需要首付,沒經受住「誘惑」的李光浩又以兩年融資 期限購入了第二台挖掘機的使用權。「第一台的銀行貸款下個月就能全部還清;但第二台,我們現在已經延期還款了,實在不行就不要了,讓融資租賃公司拖回 去。」李光浩說。

  比李光浩財務狀況更糟的挖掘機融資租賃者大有人在。去年以來各地開工量驟減,工程機械的需求大幅下滑,直接影響到了融資租賃用戶的還款能力。根據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統計,截至今年4月份,全行業企業應收賬款已高達2.3萬億元,同比上升17.88%。

   從2011年開始,隨著房地產、基建投資增速持續回落,工程機械各類產品下游需求大幅下降,下遊客戶資金抽緊。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贏得客戶,一些工程機械 製造商以低首付甚至零首付的銷售模式向市場激進營銷。這種透支性的銷售策略現在已開始暴露風險,一方面引起企業應收賬款大幅攀升,呆壞賬風險累積;另一方 面,也給企業自身的現金流帶來了巨大壓力。

  但工程機械商顯然在這場融資競賽中欲罷不能。6月14日,廈門廈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600815.SH,下稱廈工股份)公告擬發行不超過15 億元公司債券。此前中聯重科(000157.SZ)已宣佈擬向銀行申請1400億元授信融資業務。而三一重工(600031.SH)也已遞交香港IPO申 請,計劃融資20億美元。

  「如果低首付、零首付的企業銷售模式不改進,整個行業無序競爭,即使能融到資金,最終也將失去市場份額。」 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協會副秘書長王金星對財新記者說。

變異的融資租賃

  「我第一台挖掘機的首付是25%,第二台是零首付。」李光浩對記者解釋稱,所謂融資租賃零首付就是可免費租用一段時間,「我們這台可以免費使用半年,然後在兩年內還清。」

  工程機械類產品單價高,全額付款的客戶相對較少,一般採取分期付款、按揭貸款或融資租賃等信用銷售模式,首付比例根據客戶資質一般控制在二至五成之間。但現在許多工程機械公司的首付比例一再降低。

  融資租賃業務本身是一種值得肯定的銀行抵押貸款形式,對中小企業融資、更新設備和產業升級有積極意義。在操作流程上,一般是用戶讓租賃公司按照 自己的需求購買設備,然後從公司租賃設備使用。用戶需在合同期限內,以租金形式償還融資租賃公司為其購買設備所墊資金的本息,一旦租期還款完畢,設備的所 有權就從融資租賃公司轉歸用戶。如果用戶不能按時支付租金,設備廠商一般要承擔連帶責任。

  「通常金融租賃公司會與各製造商及代理商分別簽訂合作協議,明確租金回款發生風險時,製造商和代理商要承擔回購責任,並支付一定額度的保證金。」建信金融租賃公司一位租賃審批人員對財新記者稱。

  目前從事工程機械融資租賃的機構主要有兩類,一是工程機械製造商組建的租賃機構,像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徐工機械等,都有自己的融資租賃公司。 二是不依附任何企業的獨立租賃公司。而工程機械製造商背景的租賃公司,主要是借融資租賃業務來提高財務槓桿,迅速擴張市場份額。這種業務發展模式已經逐漸 顯露風險。

  根據中聯重科年報,2011年公司融資租賃款139億元,對客戶融資租賃合同提供擔保的最大敞口為 16.3億元。「去年融資租賃大概佔銷售的30%,今年預計達到35%。」中聯重科一位高管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透露。他稱,目前還未發生因客戶違約而支付擔保,「中聯重科的銷售政策是要求5%-30%首付款,有詳細的風險評估標準。」

  據上述中聯重科高管透露,2011年公司承擔有擔保責任的客戶借款餘額為90.92億元,代客戶向銀行支付違約款1.9億元,逾期率2.1%, 其中上半年支付違約款3845萬元。他認為這個違約水平不高,風險尚屬可控範圍。但從這一數據已可看到,去年下半年違約金額幾乎是上半年的4倍,風險呈加 速暴露趨勢。另據三一重工財報,截至去年底,公司負有回購義務的累計貸款餘額為210.22億元,其中已支付違約款為11.61億元,逾期率為5.5%。 已出現多宗涉及融資租賃違約爭議的相關訴訟。

  「現在經銷商的客戶逾期比例達到20%左右。經銷商為客戶墊資很普遍。一旦經銷商也墊不上資,就會反映到工程製造商的逾期率上。這是一環扣一環的。」一位分析師對財新記者稱。

  工程製造商的融資租賃公司不僅要承擔回購風險,還有回款的風險。在王金星看來,零首付的融資租賃擠壓了老客戶的收入空間。「比如,享受延期還 款、低付甚至零首付的用戶,在競爭中往往敢於以低價格獲得工程合同,這在現在市場需求下降,大量設備閒置的情況下,極大地衝擊了之前融資成本較高的客 戶。」 王金星說。

  工程機械製造商還在銀行按揭貸款業務中操作零首付。「一種是首付款由製造商墊付,且不需用戶付利息;一種是做高產品價格,使用戶從銀行獲得事實 上的全額貸款。」 一位從事混凝土機械代理的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而據行業慣例,按揭應由用戶支付20%-30%首付款給企業,並將所購設備交付銀行抵押;同時企業承擔回購 擔保責任,替用戶向銀行交8%-10%的保證金;銀行審查製造商提供的用戶資信情況後,將除首付外的貸款支付給製造商。「低首付、零首付的按揭大大降低了 購買成本。一旦市場不好,沒活幹,即使不要機器也划算。」李光浩對財新記者稱,「我有一個朋友買挖掘機付了5萬元首付,用了一年,現在形勢不好,也不還 款,設備被拖走了。除去之前的首付和分期還款,他還是淨掙了10多萬元。」

  那麼到底誰賠錢、誰吃虧呢?「無論是哪種銷售模式的低首付,都降低了客戶進入的門檻,加大了還款風險。最終承擔風險的是工程機械製造企業和銀行,我們一直不提倡。」王金星稱。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奚曉明在5月底的「第三屆中國金融租賃高峰論壇」上也指出,一些新興的現階段規模比較小的金融類別和機構,尚未建立完善業務 模式和風險控制,同時現有法律法規不足以約束其行為,這些金融機構從事的業務存在更大的潛在風險。其中,融資租賃業即為現階段司法的重點。他表示,根據全 國人大財經委的要求,最高院正在起草有關融資租賃的司法解釋。

現金流告急

  「以前上半年是銷售旺季,我們一個月收入七八千元沒問題。今年我們卻變相減薪了。以前一個人幹的活,被搞成了四班倒,工資少了很多。」三一重工 泵送事業部一位員工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透露,目前工資發放還時有拖延,「這樣是為了讓我們不堪忍受低工資而自動辭職,省去裁員的賠償。」

  三一重工的員工現狀折射出了其極大的資金壓力。根據2012年一季度財報,三一重工實現淨利潤28億元,同比僅增5.3%,但應收賬款達到 201.23億元,較期初增加88億元。「排除每年慣例一季度鋪貨的因素,三一重工應收賬款如此增幅直接反映了公司下遊客戶的回款難度在加大。」 一位機械行業分析師對財新記者分析稱。根據財報,一季度末三一重工的賬面貨幣資金僅為68.93億元,較年初減少了33.53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了 30.29%。其按揭貸款餘額佔收入比例達到90%與2005年資金最緊張時相當。

  「工程機械行業過度營銷導致的後果就是應收賬款的大幅增加。」 上述分析師指出,而應收款回款難、周轉率下降直接導致企業現金流緊張。銷售收入排名前八的工程機械上市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合計從2010年的96.52億元直接下降為去年的淨流出28.14億元,遠低於230.12億元的淨利潤。

  徐工機械在其年報中表示,受工程機械市場持續回落影響,行業競爭更趨激烈,全行業包括公司整體應收賬款佔用繼續加大。柳工也在年報中表示,應收賬款佔總資產的比例比期初增加了2.4個百分點,主要原因就是國內銷售信用政策放寬所致。

  以資金相對寬裕的中聯重科為例,2011年中聯重科應收賬款達到116.58億元,同比增長67.81%,遠高於其利潤增長。徐工機械的應收賬款增長幅度則高出了1倍,其2011年年末的應收賬款為97.72億元,同比增長148.36%。

  根據統計,排名前八的工程機械類上市公司今年一季度應收賬款總額為583.74億元,較2011年末又增加了41.5%。

  「過度的銷售政策,使得工程機械行業出現了應收賬款增長快於收入增長的行業特點。」上述分析師稱。其中,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徐工機械應收賬款較收入增長的倍數,2011年分別為2倍、1.5倍、5倍,2012年一季度分別為16倍、2.57倍、3倍。

  與此同時,應收賬款周轉率也在下降。三一重工2011年應收賬款周轉率為6.0,較2010年6.7的周轉率有所下降。徐工機械下降最為明顯,由2010年的8.8下降到2011年的4.8。

  「我們現在對應收賬款的增加和回款採取了一些措施。」上述中聯重科高管對財新記者稱,最主要的是把銷售人員的回款與提成掛鉤;如果回不了款,對銷售人員會有相應的處罰。「我們預計今年應收賬款不會增長太多,5月份回款狀況比較好。」

渴望融資

  一方面現金流緊張,另一方面還需要大量資金去支撐激進的市場銷售策略,以期在下滑的市場中擠出競爭對手,現在工程機械製造商們都極其渴望外部資金輸血。

  近來,幾大廠商紛紛拋出資本市場融資方案。「公司1400億元授信並非實際借款。」中聯重科董事會秘書申柯對財新記者稱,今年增加的200多億 元授信主要增加在無追索保理(把應收賬款債權出售給銀行)。2012年40%左右融資租賃應收賬款會做保理業務。按照全年625億元銷售額計算,將有近 90億元左右的保理業務。

  此前,中聯重科計劃通過出售環衛機械業務籌資發展混凝土機械主業,但目前並未成功。「主要是各方股比不好確定,就連公司高管對各PE的佔比都有不同意見。」上述中聯重科高管稱。

  三一重工的融資計劃是H股上市。「H股的發行期限是8月31日,我們將根據價格情況選擇發行時點,我們想賣到20元(港幣,每股股價)。」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對財新記者表示。他稱,發行H股更多是為了國際化。

  「三一重工不僅銷售上需要更多資金支持,另一方面他們收購德國普茨邁斯特公司後,需要替他們償還債務,也需要大量資金。」一位投資工程機械行業的PE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

  2011年8月,證監會核准三一重工發行15.41億H股(含超額配售部分),後因市場波動縮減至13.4億股,發行指導價區間為每股16.13港元至19.38港元,最多募資260億港元。但一個月後,三一重工還是以市況波動為由暫時擱置了H股上市計劃。

  「你看現在也並不是好時候,三一重工還要去香港上市,可見其資金需求多麼急迫。」上述PE人士稱,而且三一重工此次安排的投行是包銷而非承銷, 「這種方式下,三一重工的價格更上不去了。」據瞭解,此次三一重工安排了包括美銀美林、花旗、中信國際、工銀國際和摩根士丹利等機構來包銷H股的發行上 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09

重工會計激進競賽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10-26/100452445_all.html#page2
 經濟不景氣,工程機械行業亦困於低谷,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的會計政策卻進入了最寬鬆的時期。

  一年時間,一輪會計估計的競爭性放鬆,好比給報表加入了香甜的泡打粉,兩家輪流「釋放」資產和利潤。借助粉飾改變遊戲排名,卻隱蔽了激進銷售之後的風險。令人擔憂的是,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也許還算不上是業內最不謹慎的公司。

  「行業現金流風險凸顯,但大家仍然爭紅了眼。從行業環境看,現在會計政策不應更加激進,而應更加謹慎。經營環境顯著惡化了,過兩年回頭看,今年肯定是壞賬的歷史高點。」 華寶證券分析師王合緒對財新記者說。

  「這不是釋放利潤,而是虛增利潤和資產。本來應是利潤的部分才叫釋放。」上善若水投資管理公司(下稱上善若水)合夥人兼研究總監岳大攀對財新記 者說,會計政策不謹慎是一個行業性的問題,有誤導投資者之嫌。橫向之間各家互相比較,自覺不錯。「邏輯是,大家都墮落,我就是合理的。但宏觀經濟明明大不 如前,為什麼不做縱向比較?」

  「相當於明知這些錢人家可能不付給你,還跟投資者說這錢我賺到了。其實將來有一天,還是要吐出去的。沒有什麼能阻止各家調整會計政策,調不調對 各家的經營也不會產生實質性影響,但會對投資者的判斷產生誤導。這些公司應該反思,作為行業龍頭,應該作什麼樣的表率。」一位業內人士評論道。

保住行業利潤第一

  10月20日,三一重工(600031.SH)發佈《關於會計估計變更的公告》,對應收賬款壞賬準備計提比例作出重大調整。

  這一調整對三一重工業績的影響很直接——1月到9月,三一重工的淨利潤將增加4.7億元。

  華寶證券分析師王合緒在報告《變更會計估計為了什麼》中估計,考慮到應收賬款將會減少,全年少計提壞賬準備給三一重工帶來的淨利潤增加值應不會超過4.7億元。

  但這4.7億元意義十分重要。

  中聯重科(01157.HK/000157.SZ)和三一重工都是工程機械行業的領頭羊,三一重工一直佔據龍頭寶座。2010年全年淨利潤及 2011年半年淨利潤,三一重工分別超中聯重科17%和22%。但因中聯重科在2011年10月調整了壞賬準備的計提比例,二者淨利潤的差距在2011年 年底縮小至7%。

  2012年半年報發佈,二者地位發生逆轉:中聯重科實現歸屬母公司淨利潤56.2 億元,同比增長21.5%,略超市場預期;三一重工實現歸屬母公司淨利潤51.6 億元,同比降低13.1%,顯著低於市場預期。

  市場簡單報以失望。8月30日三一重工公佈半年報以後,股價接連下挫,在9月5日創下8.74元的兩年來新低。

  多家券商發佈研究報告,稱三一重工業績低於預期,毛利率下滑,盈利能力下降,應收賬款壓力大,現金流惡化,逆市增長難度較大等等。對於中聯重科,多家機構則大力褒揚,甚至稱其「一枝獨秀」。

  此次三一重工的計提比例調整,「目的很明確,就是保住公司行業內上市公司利潤第一的位子。」王合緒寫道。「雖然短期內會有一些非議,但是從中期 來看還是有積極意義的,因為如果不變更,公司年度淨利潤下滑到行業第二位是大概率事件,可能會失去市值第一的位子,這對公司的市場營銷、香港上市以及後續 的融資等方面都會產生消極影響。」

向不審慎看齊

  有人士對這一粉飾法感到憂慮,這標誌著工程機械行業會計謹慎的再一次失守。此前,三一重工的壞賬計提在業內幾乎是最嚴格的,如今迫於競爭壓力,毫不猶豫地向最低標準看齊。

  「一句話,就是從行業的最高標準調到行業的同一水平。」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向文波對財新記者說。「三一重工長期以來秉持保守穩健的財務政策,但是對於資本市場,或者某些企業宣傳時易混淆概念,說什麼利潤比三一重工高。」

  雖然沒有明說,但向文波所指的無疑是中聯重科。

  這兩家實力領先的工程機械公司同在湖南長沙,使該市被譽為工程機械之都。兩家公司之間激烈的競爭關係,已從商場蔓延到高管的微博。

  「比如1年期的應收賬款,徐工不提撥備,中聯提1%,我們是提5%。這造成行業中各個企業沒有可比性。」向文波說,不同的撥備政策直接影響到利 潤水平。這次調整最基本的考慮就是和行業統一標準,便於投資者投資分析。採用行業同樣的撥備政策後,三一重工的利潤因此增加了幾億元。

  這完全是競爭導致和營銷推動的,並不合理,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去年中聯重科融了200億元之後,使用超常規手段獲得了超常規的增長。

  「業內公司都知道,中聯重科把付款期大大拉長,徐工科技和三一重工沒融到錢,也沒什麼辦法。這些會計手段的運用騙不了行業裡的人。所以是中聯重科去年首先用了濫招,然後三一重工跟著跳了進來。」該人士說道。

  根據上善若水合夥人兼投資總監侯安揚的分析,2011年10月1日中聯重科做出會計估計變更,將三年以上賬齡的計提比例調高了,把兩年及以下賬 齡的計提比例調低了,看似平衡,但是中聯重科的應收賬款兩年及以下的比例高達95%以上,本質是把整個計提比例往下調節了。後果是應收賬款的壞賬計提比例 嚴重不足。經過這一調整,原本和三一重工計提標準接近的中聯重科,降至幾乎行業最寬鬆,與廈工股份(600815.SH)齊平。

  此次三一重工的會計估計變更和一年前中聯重科所為幾乎雷同。三一重工此次調整後,賬齡三年以下的應收賬款和未到合同收款日應收款的計提比例均被 大幅調低,這部分佔到整個賬齡組合的96.19%。其中,未到合同收款日應收款的計提比例被調低至之前的一半,而這部分佔據賬齡組合的48.13%;一年 以內應收賬款的計提比例被調低至之前的20%,而這部分佔據賬齡組合的44.29%。

  變動幅度之大令人咋舌。究竟是此前過於謹慎,還是目前失於謹慎?

  「我們之前是過於謹慎。因為行業都採用這個標準,壞賬很低。」向文波說。

  但岳大攀有不同意見:「會計政策不是兒戲,不能隨意找個理由就做變更了。如果這樣水平的計提是足夠的,之前為何一直不作變更?」

  此前,三一重工對三年以上的應收賬款計提也與所有別家不同,一直都是50%,不再隨賬齡的增加而增加。而其他幾家都是計提100%。

  此次修訂亦扭轉了三一重工的這條會計政策,同樣向行業看齊。但這一條對沖調的利潤遠遠低於「釋放」的利潤。

「我最謹慎」

  沒有公司承認自家的應收賬款壞賬準備率計提不充分。

  面對相似的質疑,中聯重科董秘回答道,雖然中聯重科會計估計變更時對賬齡2年以內的計提比例有所降低,但同時提高了個別認定的判斷依據,自認為自身目前的壞賬計提政策是相對科學和嚴謹。

  中聯重科稱,「與三一重工和徐工機械相比,我公司壞賬準備率符合行業特點」,「公司通過個別認定法計提壞賬準備金額佔壞賬準備總金額比為42%,賬齡組合計提壞賬準備金額佔壞賬準備總金額比為58%。」

  或者這恰恰說明賬齡組合計提不足?

  中聯重科單項計提壞賬準備的應收賬款,除符合金額重大之外,便是「存在客觀證據表明本公司將無法按應收款項的原有條款收回款項」。即便已對這部 分風險已經較高的應收賬款相應採用了較高的計提標準,也不能說明整個應收賬款的風險得到了比較好的處理。中聯重科的解釋很難令人信服。

  中聯重科2012年中報顯示,單項計提壞賬準備的應收賬款僅佔4.66%,賬齡組合佔到整個應收賬款的95.34%。即便「提高了個別認定的判 斷依據」,「2012年上半年多計提2.01億元」,考慮到從賬齡組合中釋放出來的計提,一加一減,事實仍是:在行業形勢並不振作,投資者對賬款回收風險 尤其擔心之時,中聯重科減少了壞賬準備。

  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都認為,自家的壞賬準備是最謹慎的。諷刺的是,在這個並不謹慎的行業中,這種說法很有可能是對的。徐工機械(000425.SZ)一年內應收賬款佔總應收賬款的91.19%,徐工機械對這部分未做任何計提。

應收賬款佔比飆升

  除了會計政策的競爭性放鬆,工程機械行業的應收賬款增長幅度之大,也令人感到擔憂。

  「受國家宏觀環境的影響,未來工程機械行業的需求增速放緩甚至可能進一步下降,從而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負面影響。」柳工機械(000528.SZ)在2012年半年報中表示。「行業產能過剩,市場競爭加劇,行業存貨及應收賬款增加,導致企業資產質量下降的風險。」

  上善若水的報告分析,中聯重科的應收賬款和長期應收款(反映融資租賃銷售金額)異常增長,佔總資產比重從2007年中期的21%一路上升到2012年中期的38%;同期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從59天猛升至95天。

  這體現了客戶付款能力和資產質量的惡化,但中聯重科絕非獨一家。

  三一重工的應收賬款佔總資產比例從2010年中10.49%,到2011年底的18.28%,再爬升到2012年的32.34%。柳工機械應收 賬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和長期應收款之和,佔總資產之比,2009年為24.02%,從2011年底開始也突破了40%。徐工機械應收賬款與總資產 之比,到2012年年中達到39.31%。

  在長期應收款方面,中聯重科方面這樣解釋,「長期應收款佔總資產規模比一般是隨著公司銷售規模的擴大而增長,但我公司長期應收款佔總資產規模的 增長速度低於銷售規模的增長速度。」直到今年中聯重科的應收賬款增長才高於銷售收入增長,「但是與同行業相比,數據顯示我公司信用銷售政策仍然明顯謹 慎」。

  岳大攀認為,長期應收款佔總資產規模是相對指標,反映的是資產結構,銷售規模是絕對指標,這二者毫無可比性。「按這種邏輯,假如該公司的銷售收入增長十倍,長期應收款佔總資產的比例是否也應增長十倍,到200%以上?」他反問道。

  中聯重科強調的一系列變化,恰恰能說明在近年來的銷售競爭下,整個行業不斷降低信用銷售的客戶門檻,導致資產質量的嚴重惡化,資金鏈的風險急遽升高,因為行業內幾家公司應收賬款增長率都遠遠高於銷售收入增長率。



表外奧秘

  為了回收應收賬款,加快資金周轉,各家還與銀行做保理業務,即把應收賬款賣給銀行。截至 2012年中,三一重工採取無追索保理方式向銀行轉讓應收賬款,終止確認應收賬款金額20.02億元。

  「三一現在做保理業務,其實無他,就是讓大家知道,賬面上獲取二三十億元現金流很容易,只要賣應收賬款。」向文波對財新記者解釋道。「其他企業 基本沒有什麼現金流,我們有130個億。中聯有一部分現金流,但主要靠做保理業務。」向文波說,這實際是一種粉飾。因為中國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保理,雖然賣 給銀行了,但若收不回來,企業最後還是要承擔的。「如果能都賣,那我們都會這麼做的,就不用貸款了,因為保理利率和貸款利率差不多。即使真賣,也要打很大 的折扣。」

  另外,中聯重科為促進銷售,為客戶提供擔保:客戶支付20%-30%貨款後,將所購設備抵押給銀行,從銀行獲得融資向中聯重科支付剩餘價款。中聯重科為其向銀行的借款提供擔保,如客戶違約,中聯重科將代償本金和利息,並收回機器,進行再次銷售。

  上善若水的報告分析,2010年末中聯重科對外擔保佔淨資產比重為21.66%,到2012年中期上升到26.75%。隨著中聯重科對客戶擔保 貸款的風險敞口逐年增加,擔保不良率逐年增加。中聯重科下游直接客戶主要是建築行業公司,將其不良率與整體行業銀行貸款不良率做對比可發現,2010年中 聯重科對客戶擔保貸款不良率略高於建築行業,但是2011年末和2012年中期,雖然建築行業整體貸款不良率大幅下降,中聯重科的對外擔保不良率卻大幅攀 升。

  因此,該報告認為,中聯重科為了推進銷售,在選擇客戶的時候,對客戶的償付能力考慮不足,對大量劣質客戶提供了貸款擔保,貸款不良率遠超建築行業貸款不良率,使得中聯重科對外擔保風險敞口大大增加。

  三一重工的銷售方式也有幾種:按揭、融資租賃、分期付款和全款。

  第一種方式按揭與中聯重科類似:客戶以機械為抵押,從銀行辦理按揭貸款,三一重工負有回購剩餘按揭貸款的義務。2011年中報顯示,從這一時期開始,客戶的貸款上限由之前的70%改為80%,貸款期限上限由三年改為四年,銷售變得更加激進。

  在第二種方式中,三一重工與同為三一集團附屬公司的康富、中宏或經銷商合作,由後者來做融資租賃。但如果客戶無法履行付款義務,三一負有回購租賃物的義務。

  三一重工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財新記者,融資租賃所佔比重大概是20%,按揭方式佔36%-49%。

  因三一重工的融資租賃和按揭是通過未納入上市公司的兄弟公司或銀行操作,這部分並不體現在上市公司報表內。從財報中可觀察到,融資租賃和按揭的 規模都逐年增加,到2012年中,三一重工負有回購義務的貸款餘額和負有回購擔保義務的融資租賃銷售餘額總計362.19億元,較2011年底增長 17%。

  向文波認為,按揭交給銀行來做,必須符合銀行規定,說明客戶質量相對較高。「銀行按揭更有保障,因為企業肯定會選擇先還銀行的錢。」三一重工的一名員工解釋道。

  另一位三一重工的員工說,正因為考慮到這一點,三一在今年有意壓抑融資租賃,推進銀行按揭。

  但實際上,因為三一重工最終負有回購的義務,銀行對客戶的門檻是否真的高,仍然值得懷疑。

  2012年上半年,三一重工負有回購義務的貸款餘額為 247.49億元,客戶逾期按揭款及回購款餘額為18.92億元,按此粗略計算,違約損失率高達7.64%。但這一比例呈現不斷惡化的趨勢。2010年,三一重工的這一比率為4.09%;2011年為5.52%。

  由於回購義務的存在,三一重工為銀行按揭留出了多少準備?

  在半年報中的「預計負債」項下可以看到「未到期按揭貸款回購準備金」為1.24億元,以及「未到期按揭貸款回購準備金系根據謹慎性原則按期末客戶尚未到期的按揭貸款餘額 0.5%計提」,與實際發生的7.64%相差甚遠。

  中聯重科也不樂觀。2010年,客戶的違約率為1.73%;2011年,客戶的違約率為2.09%;2012年半年度,中聯重科承擔有擔保責任 的客戶借款餘額為人民幣105.18億元,由於客戶違約支付1.29億元,客戶的年化違約率為2.46%。2012年半年度,中聯重科計提的按揭擔保回購 準備金為1.05億元,僅為按揭擔保餘額的1%。

  三一重工與中聯重科均對財新記者表示,違約率並不等於公司實際的損失率。因為公司還可以將收回設備並二次銷售。但是如照三一重工的說法,通過銀行來挑選的按揭業務客戶質量更好,那麼按揭貸款7.64%的違約損失率是相對客觀的指標,已足以為工程機械全行業敲響警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237

封面故事——中美軍備競賽 井底望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eca5.html
剛剛開的兩會,關於中國軍費增長的話題,又變成了西方媒體炒作的話題。而且看了前新加坡獨裁者李光耀老哥,在一本新書裡面,大發謬論,說啥中國如果和美國軍備競賽,就會崩潰啥的。
李光耀老哥,用孔聖人的話來說,就是「老而不死是為賊」。尤其是李老哥,關於中國不能實行民主的說法,更是為自己所謂的新加坡獨裁模式,塗脂抹粉。
因為現在的問題是,一提到民主,大家就理所當然地等同於美國那種依靠控制選舉門檻來控制選舉結果的資本精英假民主。所以就搞得好像,要麼就是美國式樣假民主,要麼就搞獨裁。中國當然不能走美國的假民主之路,但是也不能走新加坡李老哥的真獨裁之路,至於如何能夠真正的擴大和實行人民民主,又可以充分發揮專業精英的能力,這個是需要在實踐中找到符合自己國情和民情的配置和平衡。
但是目前還沒有出現這樣的一種調和的體制,並不應該斷絕大家探討的空間。
其實其他很多的運作機制,都可以好好才研究一下,比如說現在天主教們忙著選教皇,也不失為一種可行的方法。
現在回頭來談一下關於李老哥說的中美軍備競賽。
其實關於這個話題,我在2010 年的新年展望系列裡面,已經比較系統地闡述過了。
這裡就在這個論述的基礎上,繼續發揮一下。
首先,中國人永遠不能忘記的一件事情,就是1840 年的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的真諦,就說明了一個顛撲不滅的道理,楚人無罪,懷璧有罪。
當你懷裡有寶貝,但沒有能力保護自己,在一個弱肉強食,而且遊戲規則,是人家制定,並可以隨時修改的局面下,鴉片戰爭,到燒燬的圓明園,就是你的結局。
那麼看一下中國今天的情況,30 年改革,雖然造成了令人難以原諒的環境破壞,也確實創造了大量的財富。
而看一下中國的軍事力量,在歷史上的欠帳確實很多。
這幾十年的和平,靠的是政治和外交上的縱橫捭闔,也有向美國老大交投名狀的「教訓小老弟「戰爭。
你說韜光養晦也罷,你說臥薪嘗膽也罷,反正不是靠自己實打實的軍事能力保證的。
當然老一代人,獨立抗衡啥聯合國部隊,不要褲子也要原子,算是為我們這一代人留下了一張大虎皮。
但是靠這張大虎皮來撐場面,不好好搞自己的建設,遲早會被人戳穿你的假面具。
從這個角度來講,現在中國的軍費增長,主要還是要還欠債。要解決多年來,中國的軍隊建設和裝備水平,已經被人家美國再次拋離的局面。
畢竟人家美國投入在軍費裡面的錢,是比全世界其他國家所有的軍費加在一起還要多的。而且人家美軍,不光是訓練頻繁,比如馬上又在黃海訓練了,還是戰爭要年年打,月月打,日日打的。
這種情況下,中國哪有啥資格,和美國搞軍備競賽哈。
中國的軍隊建設,就說裝備技術水平,不要被人家象長跑那樣,給拋離一個圈,而是最好只是50 米的差距而已。
中國的軍隊建設的目標,也不是美國那樣,要到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看到哪一家不順眼,就立即去踢破人家的大門,毀掉人家的房子,讓人家的人民全世界流離失所,無家可歸。
中國的目的,就是所謂deny-access。就是說你美軍在全世界踢門的時候,別踢我的門就行了。
而中國的門,不光是以前那樣,必須拒敵人於國土之外,還要慢慢開始保護中國的海洋權益,比如說釣魚島、南沙群島這些海外領土。
也慢慢要有一定的實力,來保護印度洋海域上的中國商船的安全。
因此中國是沒有興趣,搞啥加勒比海巡遊這樣的全球霸權的東東的。
基於這樣的考慮,中國是不會和美國軍備競賽的,中國只不過讓自己保護自我的能力不斷提高。
而美國可能必須要進行軍備競賽,因為美國的目的,是要繼續保持軍事技術和裝備上的領先,從而保持自己可以為所欲為的能力。
我認為,在這樣的有限目標和無限目標的競爭之下,中國這個追求有限目標的遊戲者,絕對不會出現李老哥(或者應該叫李老賊?)說的啥崩潰局面。
而且中國依賴自己的成本低廉的優勢,不搞燒錢的軍事技術創新,而是搞省錢的山寨技術跟跑,那麼就會在遊戲中,保持低成本支出。
而中國目前的工業技術需要升級換代,正好可以靠軍事技術的突破,在材料技術和工藝能力上,可以帶動民用工業的升級,反而對中國的發展大為有利。
反而倒是美國,在軍費已經達到高峰的時候,在民生目前困境重重的時候,還要在亞洲搞軍備,才是遊戲的輸家呢。
其實想一下,人家李老哥也不是傻瓜,可能是揣著聰明裝糊塗,做的是戰略忽悠局的角色呢。
下面這張照片,是我寫了「習哥帶領大家繼續挖坑」之後,才看到的。倒是很符合這篇文章的內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044

三中全會前的智庫方案競賽

http://www.infzm.com/content/95934

在中國改革日益複雜的背景下,決策者開始更為開放地傾聽各方聲音。而為經濟與改革定調的三中全會,成為各路智庫、機構與研究者們「推銷」各自改革方案的隱形賽場。

不同的方案與主張,不僅在爭論之中為決策提供了參考,也成為一個重要的緩衝墊——這些方案公開之後的社會反應,相當於無形的「壓力測試」。

2013年10月底,十八屆三中全會前夕,一份來自部級官方智庫、簡稱為「383」的改革方案橫空出世,迅速引發各界關注。

這份報告之所以引發轟動,不僅是由於細節的豐富程度——涵蓋從行政放權、打破壟斷到土地制度改革等領域,以及呼應近來官方頻發的改革呼聲,提出了未來10年的改革路線圖;也由於該報告的兩位牽頭者特別引人注目: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下稱「國研中心」)主任李偉和發改委副主任劉鶴,前者曾經是國務院前總理朱鎔基的秘書,後者則被媒體認為是新一屆政府的重要經濟「智囊」。

事實上,這不過是千百份試圖影響決策的報告中的一份。南方週末記者發現,自稱已送達決策層的方案就有10個。

除了官方智庫,民間智庫、海外投行等各種機構也以各自的渠道和方式,向決策層或者公眾「推銷」自己的改革方案。

眾多智庫的運營者能感受到的一個明顯變化是,「新一屆領導班子」對智庫的重視。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下稱「國經中心」)常務副理事長、前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鄭新立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總書記習近平最近對智庫建設專門做了批示,要發揮智庫的作用。「這一次聽取智庫的意見範圍更廣,也是因為全面改革,涉及的領域比較多。」

「發揮臨門一腳的作用」

「我們要發揮臨門一腳的作用,能夠把各個研究機構的研究成果轉化為宏觀決策的政策建議提上去。給政府提建設性意見,有可行性才提,沒有可行性就不提。」

這些方案最重要的推銷對象,便是決策層。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將報告送達最高層?

在諸如國研中心、社科院這樣的官方智庫體系內,報告的上送下達並不是什麼大問題。但對於民間智庫來說,這一環至為重要,但也至為困難。

有趣的是,在民間智庫體系內,也存在「貴族」和「草根」的不同通路。

比如,鄭新立所在的國經中心儘管屬於資金自籌的「民間智庫」,但實為民間中的「貴族」。2009年成立之初即以122人組成的跨經濟、學術、外交和政府高層官員的超豪華領導陣容,被媒體稱為「中國最高級別智庫」。

據鄭新立介紹,這次國經中心提交的改革方案,主題是「建立一個能促進發展方式轉變的體制機制」,具體對策和建議包括,建立衡量發展方式轉變的評價指標體系、分配製度改革、國有企業改革、鼓勵創新、放寬金融行業准入、土地制度改革等內容。

他們提出「借鑑波蘭國有經濟改革的經驗,以現有的管資產為主轉變到管資本為主,把國有企業交給這些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管理。在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下面再設立若干股份制公司,跟其他企業展開平等競爭」;在鼓勵創新方面,建議「鼓勵將大學的研究成果用於實踐,允許大學參與所得分成」。

這套方案正是由國經中心理事長、前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掛帥」,「組織了一個比較強大的研究班子」。鄭新立介紹,報告直接送給了最高層。

這個高層及理事均由退休高官組成的智庫,顯然被「另眼相看」。據鄭新立透露,國經中心有代表可以「列席國務院常務會議」,政府也會將一些研究課題委託國經中心研究。

國經中心裡的退休官員,此前長期在國務院、中央各個部門(主要是商務部、發改委、外交部、中央政策研究室、國務院研究室五個部門)工作,顯然更明白國務院在想什麼、需要什麼,宏觀決策上哪一項決策需要改進,哪一些需要作出新的決定。「根據使用者的需要我們把成果送上去。上面覺得你送上來的正好能解決這個問題,所以命中率比較高。」

不過,即便是與決策層關係深厚,若想影響決策也需積極遊說。

過去兩年,國經中心就曾對兩項重要政策的落地施加了影響。2012年國經中心向中央提出:為了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搞國際併購,建議允許商業銀行以一定比例的存款準備金作為質押,獲得央行外匯支持。而過去商業銀行發放外匯貸款必須購匯。「打了三次報告,最終獲得解決。」鄭新立說。

2013年,國經中心提出要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這一政策最終於2013年10月初被公之於眾。

「曾培炎理事長叫我們要發揮臨門一腳的作用,能夠把各個研究機構的研究成果轉化為宏觀決策的政策建議提上去。」鄭新立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有些智庫與宏觀決策離得太遠,提不進去,也有些智庫專門跟政府唱反調,更提不進去。「我們給政府提建設性意見,有可行性才提,沒有可行性就不提。」

擠到高層桌上

「我們為什麼能走進外圍的決策圈子?一些決策僅僅依靠官方或者半官方的研究機構是不夠的,需要依託市場的力量。」

2009年7月,剛成立不久的國經中心組織了一次全球智庫峰會,邀請全球知名智庫前來參加,從此讓智庫(Think Tank)這個詞在中國得以廣泛傳播。

中國傳統智庫的作用集中體現於1980年代改革開放之初,當時的社科院、國家體改委、體改辦等機構,聚集了一大批嶄露頭角的青年學子,其中包括今天活躍在官學兩界的周小川、樓繼偉等,他們在杜潤生、吳敬璉、厲以寧等老一代經濟學家的帶領下,為決策層提供了改革開放的整體方案設計。

1990年代以後,這些智庫大多歸於沉寂,或者轉型為附屬於中央部委的體制內研究機構,在財務、人事編制和業務上缺乏真正的獨立性。

近五六年來,決策層逐漸發現官方智庫的力量不足,開始積極引進市場派學者的力量。萬博兄弟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萬博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還記得,他從2006年開始以金融機構首席經濟學家的身份受邀參加中央政策研究室、國務院研究室的相關專家諮詢會。

「市場派學者為什麼能走進外圍的決策圈子?因為經濟決策僅僅依靠官方或者半官方的研究機構是不夠的,需要依託市場的力量。」滕泰說,「邀請金融機構的經濟學家是有好處的,只有金融機構願意每年花幾千萬上億的資金,一兩百個分析師跑去調查各行業,他們對經濟是最敏感的。」

民間智庫由此生長起來。老牌的如天則經濟研究所,新銳的有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中國經濟50人論壇、博源基金會,以及研究新供給經濟學的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萬博經濟研究院等。

三中全會之前,這些獨立智庫幾乎都成功將自己的研究報告送抵領導層。送達的渠道則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年度重大課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領域一攬子方案」,「六個子課題都遞交到相關部門,並有報告得到決策層領導的批示」 。

據論壇秘書長王海明介紹,這個創立於2008年的機構,聚焦在金融領域。最初通過內參和有關領導遞送一些內部報告,憑藉每年舉辦的上百場閉門研討會和研究成果的口耳相傳積聚了一定的影響力,並進而打通了內部報送的渠道。

一位民間智庫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一些影響力比較大、口碑較好的民間智庫,可以通過一些半官方管道遞送報告。比如,新華社內參、中財辦、國務院研究室、中央辦公廳(對領導的秘書局)、中央政策研究室等。

一些活躍的智庫每週或每月都會向自己的官方管道遞送電子版或印刷版的內部報告,但哪些會被這些「管道」遴選出來向更高級別呈送,呈送到哪個層次,他們並不知曉,除非偶爾被反饋說「領導已經批示,要求研究」。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報告並不會有反饋。

一些贏得官員信任的智庫,還可能通過部委之間的「交換送件」抵達決策層——比如,國務院、央行、財政部等機構之間常會互送文件。一位知情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保密則是此類溝通的第一要務,「絕不會通過郵局遞送」。

更多的民間智庫要想「直通中南海」,則需要通過自己積累的私人關係。更有渠道的,則直接送達領導人的秘書手中,再經由他們轉交。

更多的時候,智庫們會多管齊下,特別是在三中全會這種要出政策的重要會議之前。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匡賢明告訴南方週末記者,自2013年初研究院就著手研究一攬子改革方案,最終提出「改革建議30條」。四條報送通路同時進行:中改院董事局主席高尚全將建議「直接送達有關領導」;通過內參等途徑提交相關建議;報告相關部委,比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在《經濟參考報》及網絡全文公開這份報告,徵求社會各方的意見。

除了真正意義上的智庫,一些海外投行的經濟學家也試圖積極影響國內的改革方案。

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他有以個人名義參加一些改革方案的研究,主要的平台是金融四十人論壇。而一位熟悉博源基金會的海外智庫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聚集了一些「紅二代」的博源基金會對決策層的影響是因為他們有管道。「他們跟海外很多投行比較熟,海外投行通過他們這個管道把研究成果報到國內。」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等確認將報告送抵領導層的智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他們提的一攬子建議都獲得了領導人的批示。

體制內與外一起聚集

一批有學術理想的學者型官員正在自發地加入一些民間智庫的討論,甚至形成一些自己的平台。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體制內外的力量都在通過智庫或類似平台聚集,共同為改革尋找藥方。

這也是「智庫」近年來最為明顯的變化。影響力最大的幾家民間智庫,很多時候被外界稱為「半官方」——全部自行籌資,不隸屬於哪個政府機構,但活躍成員很多是現任或卸任的中高級官員。

一批有學術理想的學者型官員正在自發地加入一些民間智庫的討論,甚至形成一些自己的平台。比如,四個司局級幹部——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司長徐林、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副司長姚余棟、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副院長黃劍輝——牽頭髮起成立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搖起「新供給學派」的大旗。他們撰寫的「以新供給經濟學理論促進可持續發展建議稿」,於6月中旬呈報最高領導層。

而在中國經濟50人論壇、金融40人論壇,也有相當大的官員比例。這些官員接近決策層,或者自身就某種程度上參與決策。

毫無疑問,這些官員大大拓寬了所在智庫影響決策的渠道。比如,2013年7月22日,中國經濟50人論壇第48次內部研討會上,論壇成員和論壇企業家理事會成員三十餘人出席會議。該論壇公開稱,「應邀出席會議的還有『中央財經工作領導小組成員』」。

這些官員為智庫帶來了極為重要的真正的影響決策的能力。清華大學教授朱旭峰在調查了來自全國25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301家智庫的情況後,提出「司長策國論」——在所有級別的官員中,司級官員網絡對智庫實現影響力的貢獻最大,動員決策資源的能力最強。

有趣的是,許多智庫不僅會選擇官員這條直接渠道,也會選擇媒體這條間接渠道——向媒體發佈自己的主張,希望能夠向高層「折射」。

匡賢明解釋中改院同時將方案公之於眾的原因:「主要考慮是改革到了今天,是在一定的社會共識、一定的社會需求、一定的社會壓力推動下的。有了相關的社會需求,會對領導形成相關的改革決策有促進作用。」

不過,向媒體公開有時候也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問題。特別是那些以個人身份參與智庫討論的官員,更容易遭遇尷尬。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一個子報告《土地制度改革與新型城鎮化》公開上網之後,就曾引發軒然大波。文章提到,「過去固守的實物形態的18億畝耕地紅線是可突破的」。在微博上,有人瘋轉「智庫建議18億畝紅線可以突破,不拿民意當回事」的段子,這也使得報告的撰寫者之一、來自發改委的某位官員壓力頗大。「事實上他是以個人身份參加報告撰寫的,並不代表官方意見。」王海明說。

這使得中國的智庫往往不像國外那樣公開,而是刻意低調。

一位民間智庫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他們提交了相關改革建言之後,也曾計劃召開記者發佈會向社會公開提案內容,邀請函都已發出,但到了發佈會當天卻臨時決定取消發佈會。

民意與政策之間的緩衝墊

在中國改革充滿複雜性的背景下,改革主張往往面臨著嚴重的分歧,很多時候研究者也難以達成共識,即使是在同一個智庫內部。但這種爭論,有助於決策層更好地聽到社會的真實聲音。

要想更好地「推銷」,除了渠道,報告的包裝也很重要。

呈送給領導的版本與課題組形成的報告原文往往並不相同,而是經過專門的研究員字斟句酌地重新寫作,成文更加精煉、可讀性強。一位參與「包裝」的智庫成員說,「跟記者寫文章一樣,講究『倒金字塔』結構和新聞元素,得讓領導看了有閱讀欲」。

比如,擬標題就是一門學問。這位人士說,「『當下經濟風險與應對』就比『當下經濟形勢與應對』更能引起領導的興趣。」

在中改院的30條方案中,成員們就曾經因此發生過爭執。有人認為「治理轉型」這個說法不夠直接,有人則認為「改革與危機賽跑」過於尖銳。

為了方便高層領導閱讀,遞送的報告字體要比較大,「一般規範是辦公軟件的『小三』號字」。

踩準時點,拋出有針對性的方案,也是提高命中率的「法門」。

王海明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關於政策建議的採納率,「最重要的還是選題,看選題在當下是不是足夠重要,是不是能有助於解決當下的主要矛盾和風險」。

2012年11月9日,十八大開幕第二天,滕泰發表《新供給主義宣言》,並在其後一年陸續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議,涵蓋取消壟斷和管制、人口、土地(流轉)、產權、科技創新體制等領域的改革措施,以及通過增加有效供給調控房價等思路。

選擇這一時點並非偶然。「好菜要在最合適的時候上,」他感覺到新一屆政府「想改革」,「而只有政府本身有非常強烈的願望推動改革,你提出的改革方案才可能被參考甚至採納。」

「智庫的作用是有限的,只是根據經濟和政治發展的需要提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滕泰說,「智庫的你建議不能直接轉化成改革方案,必須通過政治家接受和政府採納才有現實意義。」

也有人對智庫「投領導人所好」頗不以為然。

「今年參加了幾個研究,有一個問題,現在更多注意力放在用一個什麼樣的提法領導比較容易接受,在猜領導能接受到什麼程度。我覺得這比較悲哀。」一位官方智庫學者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應該更多從現實出發討論要不要改革、怎麼改。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主席約翰·桑頓先生曾在全球智庫峰會上指出,成功智庫需要具備的特質包括:質量、獨立性和影響力。

「智庫競爭的核心問題是報告的質量。」王海明說。至於如何保證質量,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能讓各方真正形成討論甚至爭論。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的處理方式是,保證一定的私密性,從而內部能暢所欲言;其次保證觀點的獨立性,內部約定不管是學者還是官員,發表的所有的意見都只代表個人意見,與其所在單位立場無關;再次,課題的評審由獨立的學術委員會做出,並形成競爭氛圍。

2013年5月19日,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發佈了《新形勢下對外開放的戰略佈局》子報告,其中提到「用3-5年時間實現資本項目的完全開放」。報告發佈後,社科院學部委員、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余永定等學者公開提出反對,認為資本項目完全開放的時機並不成熟。

在6月底博源基金會成立五週年論壇上,余永定等與央行貨幣政策二司副司長邢毓靜等就此問題激烈辯論。隨後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也加入戰團:7月21日,四十人論壇邀請爭論各方坐下來開了一次內部研討會,會上林毅夫發表演講,之後以《我為什麼不支持資本賬戶開放》一文公開發表。

據王海明介紹,經過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那次內部討論,爭論各方最終形成了改革的共識,並認為在具體操作上,「可以有路線圖,但不必設定時間表」。

在中國改革充滿複雜性的背景下,改革主張往往面臨著嚴重的分歧,很多時候研究者也難以達成共識,即使是在同一個智庫內部。

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發佈的六個子報告中,事實上圍繞財稅改革的有兩個報告,分別是《關於財稅體制改革的思路》、《構建有利於地方改革創新的統一大市場》,這是因為課題組內部有不同意見。前一份報告是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和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白重恩合作撰寫的,主張事權上收、財權維持現有格局。後一份報告由國研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魏加寧和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二司司長李波合作撰寫,主張分權合作的統一大市場。

據王海明介紹,原本想把兩份報告合二為一,但分歧雙方均堅決反對,最後只好提交了兩份思路迥異的報告。

「我主張開門搞改革,方案由專家來提,聽聽大家的意見,避免閉門造車。」 魏加寧認為,從歷史經驗看,智庫內外觀點碰撞、充分討論,能助推改革。在他看來,智庫相當於起到民意與政府決策的緩衝墊的角色,「智庫的方案亮出來,能聽聽社會上真實的反應,相當於給政府一個迴旋餘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9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