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西南併購國都標本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92828&time=2011-08-19&cl=115&page=all

趕在限售股解禁關頭公佈交易預案,雙方分歧仍然存在
財新《新世紀》 記者 范軍利

 

  A股市場首例上市券商併購案揭開面紗。

  8月16日,停牌五個月的西南證券(600369.SH)發佈復牌公告,公佈了吸收合併國都證券的預案。西南證券擬通過向國都證券股東新增發行股份的方式吸收合併國都證券,吸收合併對價為國都證券4.3元/股,西南證券為11.33元/股(未扣除分紅)。

  這相當於西南證券以2倍市淨率(PB)收購了國都證券,高於非上市券商營業部轉讓一般約1.5倍PB的成交價,但又低於現有上市券商的PB值。

  西南證券復牌及預案出爐,意味著A股市場上市券商併購第一案獲得初步進展。重組完成後,西南證券將從偏居一隅的地方券商一躍跨入行業中前列。但此次重組對西南的業績增厚和估值提升並不明顯。

  於券商行業而言,經歷過以往因破產而致的行政重組、託管及一參一控倒逼下的券商內部整合之後,西南國都併購案首開行業市場化收購先聲,通過股權置換的方式完成併購,今後將成為行業收購的新選擇。

  塵埃即將落定,此時的西南證券與國都證券,面對價格、人事、政策等方面的波折,左右糾結。

  復牌當日,西南證券股價高開低走,以12.49元高開後,最高時漲幅7.75%。但漲勢未能持續,尾盤更是隨大盤調整出現大幅回落。截至收盤,西南證券收於12.04元,全日漲幅1.43%。這根收盤的大陰線顯示,市場對券商併購前景心態複雜。

市場化併購

  根據公告,西南證券擬通過向國都證券股東新增發行股份的方式吸收合併國都證券,新增發行股票價格為11.33元/股,國都證券的評估值為112.81億元,即國都證券每單位註冊資本的評估價格為4.3元,最終作價不超過5元。

  吸收合併完成後,西南證券為存續公司;國都證券註銷法人主體資格,其全部資產、負債、業務、人員將併入西南證券。雙方主要業務將以設立子公司及業務合併兩種方式進行整合。

  接近交易的人士透露,雙方將在北京註冊設立子公司負責全國經紀業務。屆時,國都證券現有經紀業務及後台管理全部納入經紀業務子公司。

  「這個子公司主要容納原國都證券大部分工作人員及財務、辦公等後台部門,以自有資金方式,獨立運營。」該人士透露,該經紀業務子公司總經理將由國都證券總經理常喆兼任。而資管、投行、自營等業務,均以西南證券為主;研究所方面,則以國都為主,在北京設立研究部。

  國泰君安研究所金融研究員梁靜表示,西南證券和國都證券併購在經紀網絡分佈和產業鏈條上具備較強的互補性。西南證券擁有直投業務牌照,而國都證券擁有期貨、香港業務等牌照,「一旦吸收合併完成,新的西南證券將實現全牌照經營、業務的規模化程度和均衡性大為提升。」

  東興證券劉家偉表示,此次重組是西南證券將業務區域推至全國,實現全牌照經營的重要舉措。

  梁靜認為,國都證券和西南證券均屬於中小券商,除西南因增發資金實力居行業前列外,其餘各項業務及規模指標均無競爭力。通過此次吸收合併,新的西南證券資金實力將提升、經紀份額有0.74%提升到1.26%,與宏源證券已十分接近。

  7月26日,西南證券公佈半年報顯示,上半年營業收入8.21億元,同比增長44%,淨利潤3.35億元,同比大增108%。與此同時,西南證券稱,將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現5.5元,並在下半年將推進與國都證券的同業併購工作。

  資料顯示,截至2011年6月末時,西南證券實際可供股東分配的利潤為13.85億元,根據「10股派5.5元」的分紅方案,西南證券此次共計分配現金紅利高達12.77億元。

  北京一位券商高管表示,如此高比例的分紅主要為公司未來增發、配股鋪路。根據監管政策,上市公司進行配股、公開增發等均與現金分配緊密掛鉤,即上市公司最近三年以現金方式累計分配的利潤,必須高於最近三年實現的年均可分配利潤的30%。

  梁靜表示,扣除分紅因素,西南證券增發價格為10.78元/股,照此測算,西南證券此次為吸收合併國都證券而將增發10.46億-12.17億股,股本擴張幅度為45%-52%。吸收合併完成後,總股本將達到33.69億-35.39億股。

  不過,梁靜認為,雖然併購會促進西南證券競爭力根本性提升,但對業績增厚及估值提升不明顯。據此,梁靜對西南證券的評級「維持中性」。

價格爭議

  作為券業首例市場化併購,該案例的價格備受關注。交易雙方磨合頗多。

  根據公告,截至評估基準日,國都證券的評估值為112.8億元,即國都證券每單位註冊資本的評估價格為4.3元。不過,公告同時亦表示,「雙方 協商確定,在此評估價格的基礎上為參與換股的國都證券股東安排一定比例的風險溢價,但國都證券每單位註冊資本最終作價不超過5元。」

  梁靜認為,4.3元-5元/單位註冊資本的價格,對應國都證券整體112.8億-131.1億元的區間。以上對國都證券的換股價格對應於 2011年中期靜態PB1.82倍-2.12倍;對應於2010年PE36.8倍-42.8倍。「PB低於上市證券公司的平均水平,但PE顯著偏高。」

  不過,交易雙方對於這一定價看法大相逕庭。多位接受採訪的國都證券股東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此次公佈的預案對國都證券評估價偏低;接近西南證券的人士則表示,這一定價並不低,在當前大勢並不景氣的情況下,定價已算較高。

  國都證券一位小股東表示,之前股東們所期望價格至少在5.5元/股之上。國都證券一位中層表示,公司內部請中介機構的評估價為4.9元/股。

  截至2010年末,國都證券總股本為26.23億股,淨資產為61.29億元,此次定價PB超過2倍,低於大部分上市券商,但由於國都證券並未上市,其PB值不能簡單與上市券商對比。

  可與國都證券相比的,或是正在掛牌轉讓的浙商證券0.1715%股權(500萬股)的轉讓,目前這部分股權起拍價1490萬元,拍賣底價為 2.98元/股,根據2010年財報,浙商證券的每股淨資產僅為1.31元,PB值也在2倍左右。不過,浙商證券的這部分股權已經是四上轉讓席,三度流 拍,至今仍無人接盤。

  北京一位券商高管說,券商股權歷來容易獲得較高的溢價空間,不過在今年市場不好的背景下,一些優質、乾淨的券商股權雖然受市場追捧,但是價格已經大打折扣,甚至出現流拍情況。

  西南與國都的定價拉鋸戰一直在持續。由於已經公佈了併購預案,無論在價格還是交易方式上產生重大扭轉的可能性都很低,但是雙方的博弈顯然可以拖延時間,影響交易的進度。

  根據交易預案,國都證券和西南證券的股東亦可行使現金選擇權。據接近交易的人士透露,國都證券股東或將有30%的股東選擇現金選擇權。

  西南證券在2010年剛剛完成一筆增發,融資接近60億元,現金比較充裕,不過如果兩方面股東均行使現金選擇權,將超出西南證券的現金支付能力,對此次併購形成較大挑戰。

  「無論以何種價格換股,淨資產都有所增厚,增厚程度在1%-6%之間。但淨利潤將有所攤薄。」梁靜說。

創造解套機會

  併購價格之外,該交易仍需跨越諸多障礙。8月12日,西南證券副總裁兼董秘徐鳴鏑表示,公司復牌之後,即意味著監管政策方面已無障礙。

  另一個不確定因素,在於獲得國都證券職工代表大會的審議通過。此次西南證券公佈的預案中,隻字未提對被併購方職工未來去留的安置問題。作為金融 企業員工,多位國都證券職員對離職補償金抱有較大期待。國都證券一位中層透露,在高薪人才集中的證券行業,因重組併購而發生的行業離職補償標準大致為:高 管職位300萬-500萬元,中層200萬-300萬元,普通員工100萬元以下的補償標準。而西南證券在數次談判中,對國都員工的離職補償方案一直不予 明確。該中層表示,公司很多員工都將在職代會上投反對票。

  國都證券員工們對此次交易不滿的另一原因,在於併購後的雙方人事安排。通常,體量相當的公司併購時,雙方高管各取董事長、總裁一職。而此次併 購,西南證券方面出任新公司董事長、總裁,國都證券總裁僅出任新公司副總裁。「連常務副總裁都不是,而新公司副總裁多達十二三人,總助以上高管更是多達 20多人。」

  北京一位券商高管表示,通常併購案例中,併購方會在通過目標公司的職工代表大會審議後,才公告併購預案並復牌。此番西南證券採取先復牌後通過相關議案的方式,表現較為急迫。

  一種解讀為,西南證券急於復牌,為趕在8月30日前,使曾參與公司定向增發的限售股股東套現離場。

  一年前,西南證券曾向重慶8家地方國資定向增發4.187億股,成功募集資金近60億元。在當時二級市場低迷、股價一直低於增發價的背景下,西南證券最終得以「超預期」增發。

  當時參與定向增發的多為重慶本地企業、本地消化的增發規模佔比超過70%。國泰君安金融研究員梁靜對此解讀為,「增發成功與地方政府大力支持有關,公司的基本面並不具備較強的吸引力。」

  該批限售股將於今年8月30日上市流通。尷尬的是,直到西南證券今年2月28日停牌前,股價仍停留在11.87元/股,遠低於去年增發價14.33元/股。因而此番西南證券急於復牌,被業內評為「不排除借力併購為股價助威,以使參與增發的股東成功套現的因素」。

  「對於重組,一方要更快的速度,一方要更高的價格。」北京前述券商高管表示,兩種訴求將不斷在類似資產評估、人事安置及相關政策如何跨越等問題上碰撞、妥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85

一個時代的榮耀與傷害 標本李經緯(上篇)

http://www.infzm.com/content/90700

李經緯作為改革開放後的著名企業家聞名,卻因「國家工作人員」身份而獲貪污罪。74歲,他戴罪離世。

中國的開放與轉軌進程,給了這個遺腹子絕佳的機會,憑藉勤奮與聰明,創辦健力寶並將其推上中國飲料第一品牌寶座。但轉軌中的模糊與複雜,也給他帶來巨大傷害,被迫黯然離開傾盡心力18年的這家國企,並致身陷囫圇。

他的葬禮,沒有悼詞,弔唁者也沒有頭銜。

如果你知道李經緯和他一手創立的健力寶曾經何等聲名赫赫,便會明白這場葬禮的低調與安靜,是多麼巨大的反差。

2013年4月26日,廣東佛山市三水區殯儀館。追悼會時間不長,曾經的體操王子李寧,頭髮花白,一身黑衣,依三水風俗手持黑傘,腕戴毛巾,緊立在家屬們身後。他雙手合十,淚水潸然,默哀時刻長時間低頭閉目,一遍又一遍90度鞠躬。

得到李經緯病逝的消息時,李寧正在韓國,他立即直奔三水,到達當晚就徹夜守靈。治喪期間,李寧極為低調,但裡外應對,不難見其處處自執「長子之禮」。曾有消息說他將發表悼詞,但最終卻未置一詞。

事實上,整場葬禮,沒有悼詞,僅僅只有李經緯長子代表親屬致答謝詞。

整場葬禮,也沒有頭銜。弔唁者名單按界別分類,直接宣讀姓名:文藝界……體育界……

李經緯的靈堂,設在三水一棟破舊的單元樓內。那是他最早的家,就在區政府對面,從馬路上要穿過一條小巷才能走到,樓道口的鐵門,鏽跡斑斑。

李家在四樓。前來弔唁的人絡繹不絕,但水泥樓梯兩人並排走都嫌擠。堂屋裡擠滿了身披白衣的家屬們,而李經緯的遺照只能乾脆放在地上。

曾經住在李家樓下的蕭月興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這棟樓是上世紀90年代一些干部一起集資蓋的,李家分到一套,她家也分了一套。1998年前後,蕭月興將她家的那套賣給了李經緯,「他當時說,兩個兒子,一人一套」。

後來,李經緯在三水和廣州也各買了房子。而在百年之後,他最終選擇葉落歸根,回到這裡。

曾經名震全國的企業家李經緯,就這樣,在74歲以戴罪之身離世——2002年李經緯因涉嫌貪污而被罷免全國人大代表職務,被監視居住;十年之後,2011年,他被以貪污罪一審判處有期徒刑15年。

在最好的時候,做好了準備

彼時廣東正被時代推到改革開放的最前沿,而包括電視、冰箱、啤酒等在內的輕工業,則是開放前沿的前沿。在一個開放之地,遺腹子李經緯所有的聰明與勤奮都得到了爆發。

「我從心裡尊敬他。」李經緯的辯護律師王波當年為其做的是無罪辯護。他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從業二十多年,我一直是個很理性的人,這次卻很感性。你無法想像在改革開放的那個年代,他曾經帶給我們多少精神激勵。他就像一面旗幟。」

王波是廣州市律師協會會長、金鵬律師事務所合夥人。1993年,鄧小平南巡後他辭職下海,成立廣州第一傢俬營律所。

彼時,健力寶正如日中天,被稱為「東方魔水」。而李經緯,也光環籠罩,其創業故事,被媒體廣為宣傳。

1939年,李經緯出生於廣東三水區白坭鎮。他的早年經歷,鮮為人知。

他的表弟——也是健力寶不可忽略的功臣——區盛聯回憶說,表哥是遺腹子,父親死於戰亂,母親生下他後便去了廣州並且改嫁,因無力撫養,將李經緯送到孤兒院。

十多歲時,李經緯跟廣州一位遠房親戚學修水電,「經常是一手扛著梯子,一手騎著單車在街上跑」。

區盛聯的母親與李經緯的母親是親姐妹,當李母去世後,區家就成了李經緯僅有的至親。新中國成立後,他回到三水,寄住區家。

彼時區家家境不錯,父母開舖賣布,包括區盛聯在內共有12個子女。沒上過一天學的李經緯幫不上忙,只能挑水。

「他當時在我們家算是工人。」區盛聯說。區比李經緯小四歲,總是一口一個「緯哥」,很親近。在區的印象中,表哥除了愛交朋友,小時候沒什麼特別。

1954年,15歲的李經緯在三水縣印刷廠當起排版學徒工,一邊揀字一邊學認了一些字,幾年之後,竟然當上了副廠長。

李經緯喜歡籃球,區盛聯喜歡乒乓球,誰也沒想到,日後他們的一生以及健力寶的命運,都因了兒時愛好的機緣。

在印刷廠待了7年後,李經緯因為在籃球場結識三水縣武裝部一位領導,被提到縣體委當副主任。

一干便是十多年。窮苦出身,和底層的磨難,讓李經緯異常努力。

那種努力,許多人看在眼裡,至今印象深刻。李經緯的知交密友、現年81歲的梁晃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他們就是那時候相熟的。當時他在糧食局工作,經常去體委打球。有一次球賽,看到身為體委副主任的李經緯一直站在場外給運動員們提鞋,讓他對這人另眼相看,便主動和他交朋友。

相熟後,他們往來頻繁。彼時糧食緊張,按票定量供應,而運動員的食量大過常人,常常吃不飽。李經緯便問梁晃有沒有解決辦法,梁想了想,如果把大米換成米碎,可以變成雙倍的量。李經緯便托他時不時換一些米碎,和大米一起煮,讓運動員們吃上了飽飯。

1973年,32歲的李經緯被平調到瀕臨倒閉的三水酒廠當副廠長。在當時,這實在稱不上是一樁好事。

不過,命運其實讓他趕上了好時候。日後人們會發現,這段時間成為中國企業史上不可忽略的節點,正是1980年代初期,集中誕生了聯想、海爾、萬科等一大批知名企業。

因為地理位置天然是中國跟世界接觸最重要的窗口,彼時廣東正被時代推到改革開放的最前沿,而包括電視、冰箱、啤酒等在內的輕工業,則是開放前沿的前沿——中國第六、第七個五年計劃(1981-1990年)均提出,集中對消費品工業進行投資。在廣州,從1978年開始的5年裡,輕工業產值就增加了一倍。

在一個相對開放之地,李經緯所有的聰明與勤奮都得到了爆發。

梁晃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李經緯先是做米酒,帶著廠裡幾個年輕人,背著酒沿著鄰近的佛山、廣州等城市一個一個酒樓地推銷。後來他又鼓搗出「貓頭鷹」牌禮品酒和「強力」牌啤酒,憑著同樣的辦法,硬是將這兩種酒打造成當地的「名酒」。

然而,所有這些,彷彿都只是為了準備日後的一項大事業:健力寶。

穿針引線與28萬元大冒險

最後的罐裝過程更有趣:通過健力寶一位總工程師的老同學關係,首批200箱健力寶,是在其後來重要的競爭對手——深圳百事可樂公司的生產線上偷偷完成罐裝的。

關於健力寶是怎麼誕生的,坊間流傳著多個版本,在區盛聯看來,那都是「神化」。

真實的故事是:20世紀80年代初,國家體委為改變中國體育科學研究的落後狀況,專門向國內各研究院所下達一批研究項目,其中包括運動型飲料。隨後,廣州體育科學研究所研發出一種「藥水」,可以讓運動員迅速恢復體力。

領銜這項研究的是歐陽孝、黃協榮、陳新凎等幾位教授和研究員。成果出來後,他們找到廣州當時最大的汽水生產商亞洲汽水廠,想合作生產,但被拒絕。接著又找了當地啤酒廠,還是拒絕——即便是現在,科技成果如何轉化成產品依然是一個普遍難題,更何況改革開放初期。

一次聊天時,歐陽孝無意中和當時在廣東省乒乓球隊任主教練的區盛聯聊起來,區當即說,「我表哥在三水搞酒廠,你們要不要去試試?」

歐陽孝、黃協榮等一行五人,坐著公共汽車就去了三水酒廠。雙方一拍即合,李經緯答應提供資金支持。

其實,當時的三水酒廠並不富裕。區盛聯至今依然清晰記得酒廠如何之破:地是不平的,客人來了坐的是條凳,連個靠背椅都沒有。

但李經緯非常珍惜這次機遇,每次科研人員下廠,都好吃好喝地招待。區盛聯開玩笑說:「當時我真擔心,把這個小破廠給吃窮了。」

研發組成員之一、時任藥劑師的黃協榮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他們前後花了三個多月,做了一百三十多個試驗,最終獲得滿意的結果,做出了健力寶汽水。

不過,怎麼賣出去,大家都沒底。此時,體委副主任的經歷給李經緯帶來了福音——他從體育系統獲得消息,國家體委正在為首次出征洛杉磯奧運會的中國體育代表團準備飲料。但是,初步選定的飲料就有四五種,健力寶作為「新兵」,要想獲得青睞並非易事。

恰在這前後,區盛聯調到廣東省體委外事處,他瞭解到,第11屆亞洲足聯代表大會將在廣州白天鵝賓館召開。新的機會近在咫尺,通過他的再次牽線,健力寶可以送到亞足聯會議上。

但這個想法卻遭到了反對,廠裡很多人不理解:飲料與足球會議有什麼關係?健力寶剛剛問世,一分錢還沒賺,為什麼要先讓那些不相干的洋人白吃白喝?

但李經緯堅持。幾天內,設計商標、題寫名字、工商登記,一切迅速完成。李的強硬,可見一斑。他在日後多年,也始終保持著對健力寶的這種強大控制力。

李經緯的新想法與讓想法落地的能力,也從彼時就露出端倪——他提出一個大膽建議,用當時極為新潮的易拉罐包裝健力寶。那時候國內尚無一家易拉罐生產企業,而三水酒廠也沒有這種罐裝線。但後來,李經緯硬是說動一家香港企業,在距亞足聯大會開幕僅有3天的時候為健力寶定製生產了小批量的易拉罐。

最後的罐裝過程更有趣:通過健力寶一位總工程師的老同學關係,首批200箱健力寶的罐裝,是在其後來重要的競爭對手——深圳百事可樂公司的生產線上偷偷完成的。

黃協榮全程參與了那次「秘密行動」。他回憶說,為了不洩密,飲料是先在三水配好,再拉到深圳去的,「罐裝時的工人,也用的是自己人」。

憑著亞足聯會議上的這招「隔山打牛」,剛剛誕生的健力寶成為中國奧運代表團的首選飲料,並在1984年8月隨著中國隊的出色成績而大放異彩。

特別是當健力寶贊助的中國女排擊敗東道主美國隊,實現「三連冠」時,形容健力寶為「東方魔水」的新聞全球瘋傳,這種橙黃色碳酸飲料一夜成名。

人們後來才知道,健力寶這是一次多麼孤注一擲的冒險。

健力寶的初始資金總共只有28萬元,而且這28萬元還是一筆貸款,本來是用於為強力啤酒購買機器設備的。但這筆錢,最終被李經緯全數砸到奧運會上。毫無疑問,這在當時堪稱驚世之舉。

沒有人知道李經緯如何作出並且堅持了這麼瘋狂的計劃。後來,健力寶成功之後,有人提議定個開張日子,李脫口便說:「就8月28日吧,我們靠28萬元起家,8月份在奧運會亮相。是個紀念。」

於是這一天就成了健力寶的生日,沿襲至今。

1988年末,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著名亞洲問題專家傅高義,在經過8個月的實地調查後,寫了一本《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廣東》。李經緯和健力寶的故事,在書中被專門著墨。

「健力寶是中國傳統關係孕育出來的現代產品,而李經緯則是導演這一成就的魔法師。」傅高義如此評價。在他看來,健力寶的開創,是在缺乏現代效率、管理、組織等概念的情況下,「通過個人穿針引線帶來的成功」。

活在「活水」之中

「這就是沒讀書的好處,沒有條條框框。」

那真是一個神奇的時代,四野都透著一種凍僵之後回春的生機勃勃。「先行一步,敢闖敢試」這句著名的口號激盪在珠江三角洲,最先建立特區,最先取消「魚票」放開當地人愛吃的鮮魚的價格……廣東在市場經濟的暖流中一天比一天「活」起來。

李經緯,活在這潭無邊「活水」中。

洛杉磯奧運會後,甜蜜的麻煩隨之而來,國家隊的隊員們紛紛要求喝健力寶。

當時國家13支運動隊,每年飲料費6000元,攤下來只夠每人每年一箱健力寶。如果健力寶要贊助,一年得送出去26萬元的貨。

當時健力寶公司賬面銷售利潤不過幾萬元,李經緯們出差也只能睡招待所的地下室。這麼大手筆的贊助,不可能獲得三水上下的應允——要知道,酒廠畢竟還是國企,錢不能亂花,而此前的奧運會贊助已經在當地掀起狂瀾,非議者眾。

區盛聯回憶說,一開始李經緯也不知如何是好,最後乾脆「先斬後奏」,簽下贊助協議。幸運的是,中國女排、乒乓球等運動項目在國內和國際比賽上接連大放異彩,健力寶隨之聲名鵲起。

1987年,第六屆全國運動會在廣州舉行,此前區盛聯恰好調入六運會的集資處。嘗到贊助體育賽事甜頭的李經緯再出大手筆,以250萬元的價格買下六運會的飲料專用權。

這250萬元,相當於當時三水縣幾家大企業加起來的全年利潤,而健力寶自身還在償還買設備和基建欠下的貸款,盈利並不多。李經緯由此引來三水上下批評一片。

然而,六運會結束不久,健力寶舉行訂貨會。才開了兩個鐘頭,訂單就達2億元。

三年後,第11屆亞運會在北京召開,故事再次重演。李經緯再次頂住壓力,以一千多萬元的代價成為第一家贊助亞運會且贊助額最高的中國企業。

故事的結果,李經緯再次賭贏了——1990年,在鄭州舉行的全國糖酒商品秋季訂貨會上,健力寶的訂單幾天之內就高達7.5億元,佔整個訂貨會合同金額的1/4。

以「健力寶」命名的賽事,此後便從圍棋、跳水一直蔓延到健美、橋牌等各個運動場;冠以「健力寶」名頭的運動隊,也從廣東省乒乓球隊、廣東省田徑隊等向其他省份與領域擴張,甚至包括一支名叫西安水電學院足球隊的業餘隊。

李經緯的新想法並不僅僅止於體育營銷。1990年代,他還搞出了一件讓全國上下一起著魔的事情——「拉環有獎」促銷。這個遊戲在中國城鄉獲得巨大成功,幾乎成為那個年代的一種標誌性集體記憶。

尤其讓人意外的是,「健力寶拉環」成為很多鄉村騙子的著名道具:在長途汽車上,他們往往驚呼自己剛剛拉開的健力寶,中了5萬元巨獎,然後將之低價轉賣給貪小便宜的同車乘客。

整整十年裡,這個愚蠢的詐騙遊戲一直在全國各地的城鄉上演著。《健力寶報》記載,拿著假獎環到總部來兌獎的人絡繹不絕,有時一天多達數十人,而且都是5萬元的一等獎,「每個人都像著魔似的,哭的、罵的、鬧的、靜坐的……把健力寶的兌獎辦公室鬧得沸沸揚揚,不得安寧……」

因為李經緯的類似「突發奇想」,健力寶開了不少先河。

比如,健力寶也是國內最早設立公關部的企業之一——區盛聯說,1984年,健力寶剛誕生不久,在一次廠領導討論經營的會議快要結束時,李經緯突然提出:「國家有個外交部,我們搞個公關部,專門搞關係。」

公共關係這個新名詞,上世紀80年代初才開始從國外傳入,得到廣泛認知則是1990年代後期的事情。但沒上過學的李經緯,卻靠著自己的敏感,成為公共關係在中國最早的實踐者——讓世界超級球星蘇格拉底為首的巴西足球隊身穿健力寶球衣參賽,讓美國著名的哈林男子籃球隊在萬里長城上喝「健力寶」,邀請「體操王子」李寧、著名女科學家金慶民加盟健力寶並出任總經理特別助理,聘「棋聖」聶衛平、「乒壇大姐大」鄧亞萍為高級顧問,聘請一些離退休老幹部出任公司顧問……

「他的思維基本不受限制,這就是沒讀書的好處,沒有條條框框。」區盛聯調侃道。

就在這些異想天開和大膽冒險中,健力寶紅得發紫。那時候健力寶在市場上受歡迎的程度,從王波至今難忘的一個細節可以看出來——1990年代初,他第一次接待遠道而來的女朋友,就是特意買了一瓶健力寶,小心而滿足地兩個人一起分著喝。

因為緊俏,不少人托區盛聯找表哥要貨,一張批條能被炒到幾萬塊。但李經緯在這事上非常絕情,「他說,你來我請你吃飯可以,但找我拿貨,不行」。

1984年,健力寶銷售額345萬元,第二年翻了四倍多,第三年1.3億,此後十年一路飆升到超過50億元,並且多年來一直佔據「民族飲料第一品牌」的寶座。李經緯去世當日,中國飲料工業協會的唁電如此回顧:「從1991年至1996年,健力寶集團囊括全國飲料行業產品、銷量、利稅到利潤的所有第一名。」

而李經緯一直牢牢控制著這家迅速膨脹的公司。鼎盛時期,他毫不猶豫地決定在紐約買下帝國大廈的整整一層。1997年,他執意改變健力寶偏居三水一隅的小格局,在廣州建一座高達38層的健力寶大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033

一個時代的榮耀與傷害 標本李經緯(下篇)

http://www.infzm.com/content/90703

李經緯作為改革開放後的著名企業家聞名,卻因「國家工作人員」身份而獲貪污罪。74歲,他戴罪離世。

中國的開放與轉軌進程,給了這個遺腹子絕佳的機會,憑藉勤奮與聰明,創辦健力寶並將其推上中國飲料第一品牌寶座。但轉軌中的模糊與複雜,也給他帶來巨大傷害,被迫黯然離開傾盡心力18年的這家國企,並致身陷囫圇。

他的葬禮,沒有悼詞,弔唁者也沒有頭銜。

(南方週末資料圖)

最在意公關的人,和地方鬧翻了

另一個外界鮮知的重要轉折是,為了建設健力寶大廈,李經緯也徹底和當地鬧僵了。

恰在大廈將成之時,風雲突變。

最直接的原因是資金。大廈計劃總投資十多億元,最後實際投入八億多,而健力寶1996年的銷售額剛剛突破50億元,利稅還不足5億元。

參與項目的相關人士向南方週末記者回憶道,「幾乎是將健力寶的流動資金都抽乾,當時甚至連員工工資都發不出。」

大廈落成的1997年,由此成為健力寶命運變換的一個節點。

1996年,健力寶的銷量達到了70萬噸,同年百事可樂只有50萬噸。但健力寶大廈建設時,無力對市場進行更多投入,導致對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的「包抄」應對乏力。再加上隨後爆發亞洲金融危機,市場空間也受到影響。

從1997年開始,健力寶的銷量開始以每年七八萬噸的速度持續下降。

另一個外界鮮知的重要轉折是,為了建設這棟大廈,李經緯也徹底和當地鬧僵了。這個最早學會公關的人,恰恰忽略了最重要的公關對象。

據原健力寶總裁助理、總裁辦主任李志強介紹,當三水政府瞭解到健力寶打算到廣州去找地建大廈時,曾經向其提出不要走,就在三水找個地方建。

當時在健力寶公司對面,有一棟名叫銀苑大廈的爛尾樓(也就是現在的三水「地標」——花園酒店)。這座位於城區繁華地段的建築曾是三水說不出的痛:1995年,由於國家整頓金融秩序,這棟樓一直空置,在三水一度淪為流行的笑談。此間,開發商中國銀行多次拍賣,均因種種原因流拍。

李自強介紹,政府當時提出,可以給健力寶一些優惠政策,希望他們能將這棟爛尾樓接下來。不想,李經緯直接拒絕了。

毫無疑問,這激化了矛盾。此前,李經緯與當地的關係,就已經頗有些微妙。

三水,這個位於廣州西南的窮縣(1993年撤縣設三水市,2002年撤市設為佛山市三水區),早年曾是廣東血吸蟲病的第二大疫區,村民「十人當中九人黃,未到中年就身亡」。直到1983年,三水才最終消滅血吸蟲病。

健力寶卻刷新了三水的形象。1990年代中後期,健力寶的稅收貢獻佔到了三水全市的40%-50%,當時的市委書記公開說,「三水人每發100元,就有46元來自健力寶。」

三水政府曾給予健力寶許多寵愛,無償劃撥大量土地,提供政策優惠。甚至連「三水」這個地名也因此被當地官員給予新解:原本三水是因瀕臨三條江而得名,新的詮釋則是:水稻、水泥和「魔水」(水稻和水泥是當地另兩種主要產品)。

但是風向悄悄發生了變化。一位原健力寶高層人士回憶,從1986年開始,健力寶在許多城市搞活動,「儀式上,當地政府領導坐在中間,旁邊接著坐的是李經緯,再下來才輪到三水市的政府官員」。

要知道,在政治序列中,李經緯最高時也不過是副處級,遠低於當地一些官員。這位李經緯的部下說,「世人只知健力寶、不識三水市的尷尬,不是所有權力擁有者都能寬容以待的。」

更何況李經緯還常常只看市場的臉色,各種贊助大把錢卻花在三水以外的地方,而且經常「先斬後奏」或根本不「奏」,所得的榮耀也不跟領導分享,這讓一些官員頗為不爽。

健力寶在其他地方設立分廠的動作,更是讓三水當地擔心——健力寶曾先後在福建漳州、廣西北海、江蘇鎮江、陝西西安等地設立分廠,打出的理由是「就地生產就地銷售」。不過,當總部搬離三水的消息傳出後,三水市政府甚至健力寶內部都普遍認為:「李的算盤是想逐步把健力寶的資產往其他地方轉移,慢慢把三水變成華南的一個生產基地。」

「三水非常警惕李經緯借開發新產品之名轉移資產。」這位人士回憶說,政府此時加大了對健力寶資金的掌控,健力寶集團每開發一種新產品都必須通過三水市政府審批,經過政府的財政預算,然後劃撥經費;幾乎每一個新的招商引資項目,政府都要親自審批。

向來行事獨立的李經緯自然極為反感,雙方就此弄僵,唱起對台戲。新項目上,李經緯找的人,政府不同意,政府找的人,李經緯見都不願見。

強人也無能為力

此時,李經緯迎來了國企幹部大考。他59歲,臨近退休。此前李經緯幾乎從未擔心過自己在健力寶的地位。以他的功績,只要想留任,難道還有不可能的嗎?竟然真的還有不可能!

即使強硬如李經緯,也會發現對有些事情無能為力,即使他已經不斷為健力寶做出各種頗具前瞻性的安排。

區盛聯說,1984年健力寶在洛杉磯奧運會上出盡風頭後,三水縣政府派李經緯去德國學習。回國之後,李經緯便提出,三水酒廠一分為二,他專門經營健力寶,啤酒則由他的副手、一位副廠長負責。

為了體現專業性,獨立出來的公司取名叫「廣東運動飲料廠」(以下簡稱健力寶飲料廠)。這個廠買斷了健力寶配方。

黃協榮回憶說,在健力寶研製成功後,他曾向領導提出,健力寶開賣了能否每一罐收幾分錢?但領導否決了:「他說三水那麼窮,就當是扶貧,怎麼好意思要錢?」

最後,配方以5萬元的價格被買斷。此後每年,另需向體科所支付4萬元的使用費,同時提供30箱健力寶。作為研發人員,黃協榮等每月獲得200元顧問費,負責牽線的區盛聯每個月100元。事實上,這筆錢一直延續到健力寶二十年後被轉手賣出之時。

但不幸的是,在至關重要的產權安排上,李經緯沒有話語權。作為國營小酒廠,這個廠也毫無疑問是三水縣政府治下的國有資產。

兩年之後,因為要時常從國外購買機器設備、進口原材料,純內資的廣東運動飲料廠已經不能適應發展需要(進口需要繁瑣審批,外匯使用也不方便)。李經緯便抓住國家賦予廣東的優惠政策,吸引外資參股健力寶。

1987年,三水政府屬下的健力寶飲料廠與澳門南粵貿易有限公司,以及中國銀行廣州分行、廣東國際信託投資有限公司參股成立了「中外合資」的廣東健力寶集團有限公司。

按中外合資法,健力寶第一次組成了董事會。三水縣政府作為實際上的最大股東,派出縣經委主任擔任健力寶的董事長,李經緯擔任董事兼總經理。後來,三水縣政府又讓李經緯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這樣,李經緯既是政府出資的代表,又是董事會授權下的經營管理者,健力寶進入一個全面的李經緯時代。

與當時的其他國營企業相比,中外合資企業身份與董事會的成立,讓健力寶獲得了更多的經營自主權,也給了李經緯巨大的發揮空間,最終將健力寶帶到一個空前的高度。

模糊的身份既帶來了靈活的空間,但也為日後的悲劇落幕埋下伏筆。

就在此時,李迎來了國企幹部——這是他在健力寶的真實身份,儘管他可能並不認同——大考:未來是退休還是繼續。1998年,他59歲,臨近退休。

在此之前,李經緯幾乎從未擔心過他在健力寶的地位。以他的成就,以他在健力寶的功績,只要他想留任,難道還有不可能的嗎?

竟然真的還有不可能!

就在這一年前後,三水區領導開了一個會,李經緯收到消息:除了主要領導說李經緯可以繼續留任外,會場上的其他領導竟然沒有一個吭聲的。

「這對李經緯的刺激很大。」當時李的助理李志強說。他講述了一個細節:當時他剛好去李的辦公室,以前老闆看到他並不會站起來,這次一看到他進去就站了起來,還圍著辦公室走了兩圈,「很煩躁」。

那時候,李志強已經知道他在為什麼煩惱,便說:老闆,只有一個方法可以解決你的問題。

「什麼方法,快說。」

「股改上市。」

其實這並不是李志強第一次提這樣的建議。早在1993年,健力寶被列入廣東省第一批上市名單,李志強就極力說服老闆趁機轉制,但被回絕了。理由很簡單:健力寶不缺錢,為什麼要把肚子剖開了讓別人看?

「如果當時健力寶趁機改制,就不會有後來的問題了;即便不改,如果從那時開始,一點點將政府手中的股權買過來,也不會有問題了。」多年以後回顧,李志強頓了半晌,自言自語般地長嘆了一口氣,「唉,歷史沒有如果。」

不過,股改的提議,李經緯這次採納了,他提出了「大廈落成、股票上市」計劃,更提出到健力寶20週年時,實現「年產量100萬噸、銷售額100億元」的「雙百」大目標。

但,一切已經太晚了。即使上市計劃準備就緒,政府卻毫不留情地否決了團隊持股計劃。

事實上,出售健力寶股權的行動一直在三水政府主要領導層之間秘密進行。2001年7月,媒體披露,三水召開健力寶轉制聯席會議,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全數到場,依次表態,結果90%的人主張賣掉健力寶,並且不能賣給李經緯的團隊。會議之後,三水市政府成立了健力寶股權轉讓談判小組。

法國達能、摩根士丹利、匯豐投資基金、新疆德隆等十多家投資機構聞風趕往三水。

2002年1月,在三水區政府的強勢干預下,健力寶沒有賣給出價4.5億元的李經緯團隊,而是賣給了出價3.38億元的「外來和尚」張海。在2002年1月15日的那場簽約儀式上,李經緯含淚仰天,默默坐在一角的照片,讓觀者動容。

九天後,李經緯突發腦溢血,自此之後,一病不起。

在病房裡開庭

這可能是中國司法史上最特別的一次庭審。臨時法庭就是病房外一個十多平方米的小會客室,3名法官、2名檢察官、2名律師、2名速記,李經緯坐在輪椅上受審。

然而,健力寶的故事並沒有結束,新的變故,正是起因於準備上市過程中的一個插曲。

2000年左右,為了籌備上市,飲料廠改制。因為賬上還趴著一筆4000萬元的職工福利基金,為了趕在轉制之前處理,李經緯和楊士明、黎慶元等另四位集團公司高管當年6月召開了一次領導班子會議,共同商定為包括與會的5位老總在內的全體職工買保險來花掉——當時,買保險是三水公司中頗為流行的一種福利。

但會後,為全體職工買保險的方案雖然做了出來,卻一直沒有通過,也沒有實行,為5位老總買保險的計劃卻迅速開始。當月底,飲料廠工會賬上支出一千多萬,為他們購買養老和重大疾病險,其中李經緯投保331.88萬元,其他人則均在200萬左右。按照保險行業潛規則所分得的每人10萬元左右回扣,則直接交給了他們每個人。

職工福利基金賬上剩下的三千多萬,則在2001年直接分發給全體職工。

這是後來佛山市中院出具的判決書中對此的記載,並且載明各方對這些事實均無異議。

2002年10月,李經緯被舉報,後因為涉嫌貪污而被罷免全國人大代表職務,並被監視居住。而其罪名,先是「涉嫌轉移健力寶巨額資產」,後是「涉嫌貪污」。隨後,李經緯四位老臣中的三人相繼被捕,一人移居國外。

按照相關規定,檢察院對於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最多應在一個月零十五天內作出決定,但李經緯案於2003年移交給佛山市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之後,直至2009年才被提起公訴,時隔5年又11個月,他的幾位老臣其間甚至還一度回到公司上班。

又過了兩年,2011年8月29日,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在廣州珠江醫院審理了李經緯涉嫌貪污一案。

這可能是中國司法史上最特別的一次庭審。李經緯的辯護律師王波說,這是他從業25年來,第一次遇到在醫院裡對一個病人進行庭審。

臨時法庭就是病房外一個十多平方米的小會客室,3名法官、2名檢察官、2名律師、2名速記,李經緯坐在輪椅上受審。庭審大約進行了兩小時,一些程序乾脆省略了。

在庭審時,王波做的是無罪辯護,認為其雖然違規,但不構成犯罪。主要理由是職工福利基金既非公共財物,亦非國有財產;給全體職工買保險是5位董事會成員研究、決定利潤分配的單位行為,並非個人行為;而且主觀上也並非故意非法佔有,因為這一行為在公司裡公開走了所有流程,並沒有採取任何隱蔽性手段。

三個月後,佛山中院作出一審判決,李經緯以貪污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並處沒收個人財產人民幣15萬元。判決的理由是,「被告人李經緯為受國有單位委派到任職單位從事公務的國家工作人員,在從事公務期間,利用職務之便,夥同他人將本單位財物非法佔為己有」。

此時,距離李經緯案發,已經延宕近10年。

而李經緯的命運,也引發無數爭議。爭議的焦點之一,就在於李經緯的身份。他究竟是企業的老闆,還是國家工作人員?

早前的模糊身份帶來的靈活性,至此終成獲罪之由。

這正是中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複雜性所在。因為產權不清、身份不明,許多國有企業和國企高管身份曖昧,權責模糊。許多日後震動全國的案件,無不與此相關,比如紅塔集團褚時健貪污案。

時至今日,同樣的問題,依然是中國轉軌的焦點所在。李經緯,不過是時代焦點的承受者之一。

沒有人敢頂撞的人

「我在健力寶的七八年中,從來沒看到有一個副總敢當面和他頂撞的……他的性格,注定了他的命運,也牽累了他一手創建的健力寶。」

「客觀地說,健力寶最後被如此處理,也不能全怪政府。」事隔十多年之後,李志強反思道。

這位性格直爽的江西人因為到健力寶的一次交流而被李經緯看中,留下來一幹就是八年。

「當時健力寶要到廣州建大廈,無可厚非,畢竟是發展需要,但建大廈的方式有很多種。」李志強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他當時受命到廣州調研,三天內,就向李經緯提交了一份報告:花1.5億元買下一棟30層樓的冠名權,同時獲得其中兩層的永久使用權。相比自己建,這樣顯然更省錢,但這份報告被李經緯放到了一邊。

「最開始李總還是清醒的,但隨著市場的持續向好,以及媒體、政府對健力寶業績的褒獎,最後就開始有些冒進了。」李的另一位老部下向南方週末記者回憶說。

這種冒進,集中體現在李經緯主政後期五花八門的投資上。

隨意翻閱1990年代的《健力寶報》,幾乎每過一兩個月,健力寶就會有新的收購或投資。

這些公司橫跨金融、傳媒、房地產、科技開發等各個領域。決策過程與程序,看起來並不嚴格。比如,1994年一次去南京,李經緯考察了一番南京國際機場及其周邊環境, 便決定在機場旁邊購買160畝土地,主要用於建設國際機場服務中心;同一年,為了躋身世界上最繁華的帝國大廈,健力寶花了500萬美元將這棟標誌性建築的26層整層買下。

事後看來,這些投資盈利的少,虧損的多,直接影響了健力寶的利潤。

其實,除了飲料,健力寶的核心管理團隊在其他領域都並無專長。但健力寶的飛速膨脹,讓強硬的李經緯更加強硬。

「他到後期有些膨脹。」黃協榮就因此「有些看法」。黃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開始幾年,幾位專家經常去三水,見李經緯也非常容易,但大概三年之後,感覺就慢慢「淡」了。有一次,他們被李經緯的秘書擋在了門外,這讓幾位專家非常生氣,「歐陽孝氣憤地說回去,不見了」。

不過,李經緯的多位下屬則向南方週末記者描述了老闆的重感情與念舊。

一位頭髮花白的三水酒廠老員工說,每年春節,李經緯都會專門設宴,請退休的老人喝上一杯,給每個人發開年紅包,「從來沒斷過」。

區盛聯則講述了另一個細節,中風住院之後,李經緯常邀請一些老朋友一起喝茶,而且一如既往地主動埋單,「每次都是他請我們,沒有一次是我們請他」。

但大家公認的,則是李經緯的強勢。

「我在健力寶的七八年中,從來沒看到有一個副總敢當面和他頂撞的……他的性格,注定了他的命運,也牽累了他一手創建的健力寶。」一位不願具名的老部下說。

另一位高管則反思,健力寶的衰落,與當時健力寶的企業文化也有關,「創業元老們基本都沒什麼文化,企業做大了又不充電,有些思維已經跟不上形勢了」。

關於李經緯的「不學習」,在十多年前的媒體報導中,流傳著一個故事:

1994年秋,一位北京記者在李經緯寬敞的辦公室裡採訪他。高大的書櫥裡,放滿了書,記者起身數了數,一共47本,從市場理論到政策法規,甚至還有一本《新聞寫作》。不料李經緯哈哈一笑說:一本沒看,全是擺設。

這位高管則給南方週末記者舉了個小例子。有一次,一位領導來訪,問李經緯,啥叫物流和營銷,李沒有回答。「在他的概念裡,『物流』就是『運輸』,『營銷』就是『銷售』。」

在他看來,沒有上過一天學的李經緯,早期靠著敏銳與市場感覺獲得成功,但在後來越來越激烈的飲料市場競爭中,特別是市場營銷方式已經劇變的情況下,已經不夠用了。李經緯也曾想開發新品,先後推出檸蜜寶、天浪、樂臣等品牌,但都以失敗告終。

其實,在李經緯主政後期的健力寶,已經千瘡百孔。各種利益之爭也悄然出現。「山頭林立」是一位中層幹部對健力寶內部人際關係的評價。

梁晃告訴南方週末記者,1994年,他從三水區經貿委退休後,李經緯邀請其過來幫忙,成立一個貿易公司,專門用於向外採購原材料(比如砂糖),然後再賣給健力寶集團下屬的工廠,賺取的利潤作為福利返還給員工。這原本是好事,可梁晃發現,砂糖採購回來了,公司的有些工廠竟然不要而是去找別的渠道買。後來他實在看不過眼,便從健力寶離職了。

失望,也在一些高層中蔓延。李志強最後也選擇了離職。他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一方面是自己個人的原因,一方面也是實在待不下去,「和整個健力寶的文化開始衝突了」。

「我死了比活著舒服」

李經緯從未曾承認自己有罪。中風之後他話語不多,但每次見到王波,都會反覆強調兩句話,「有錯但無罪」,「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

判決之後,李家人並未再上訴。不過李經緯從未曾承認自己有罪。中風之後他話語不多,但每次見到自己的律師王波,都會反覆強調兩句話,「有錯但無罪」,「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

晚年李經緯因為臥病在床,一直是保外就醫,住在珠江醫院。

這位老人,直到最後一刻,依然保持著體面。李志強說,中風之後,他依然熱愛打麻將,每天抽四到五包煙。只要有朋友來看他,就特別高興。

肝癌時刻折磨著他,但他從不在別人面前抱怨,客人主動問起,他也會岔開話題。倔強的老人把尊嚴看得比生命還重。常陪伴他的原健力寶鎮江廠廠長陸德仁說,生前最後三天,李經緯腎已衰竭,每隔十幾分鐘就有尿感,護工讓他在床上解決,說會幫他收拾乾淨,但他仍堅持上廁所。要知道,這時他已經非常虛弱,每次要三個護工才能把他扶進廁所。

在最後的兩個月裡,李經緯依然沒有停止抽煙,但只是把點燃的煙放在桌上看著它一點點燃盡。

他對身後事的唯一一次交代,是在一次和陸德仁的聊天中。甚少提及病痛的李經緯那天突然說,「人總是要死的,我死了比活著舒服」,未了又加一句,「最好能讓我睡覺著走。」

一直陪伴他的,多是當年的老部下。李寧,則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人之一。

李志強說,李經緯中風之後,李寧就負責起了其所有的醫藥費和住院費,十幾年來,從未斷過,「我們也沒算過賬,但肯定是一筆天文數字,但李寧從來都沒提過一個字」。

李寧和李經緯的感情,在外界眼中,是另一個互相成就的傳奇。

作為「體操王子」,李寧曾經風光無限,然而,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吊環比賽他的腳掛在了吊環上,跳馬比賽他一跳坐到了地上,被舉國痛罵,甚至被稱為「體操亡子」。

回國下飛機時,獲獎者直奔接待大廳,李寧卻在十幾米外獨自走了一條從未走過的偏僻通道。這個時候,在通道的盡頭,只有一個人手拿鮮花迎接他,那就是李經緯。

第二年,李寧退役,加盟健力寶,擔任李經緯的特別助理,負責品牌宣傳。後來,健力寶出資1600萬,幫助李寧成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服裝品牌。

更為難得的是,四年後李寧公司在專家建議下明晰產權,尋求獨立,李寧一度擔心被認為「忘恩負義」,不想李經緯卻大度支持——當然,當李寧公司分批歸還出資時,健力寶也沒有謀求更多,甚至沒有要求分享增值部分,相當於提供了一大筆無息貸款。這一點也曾成為李經緯引起爭議的原因之一,因為涉及國有資產流失。

後來,當李經緯臥病在床,已經很少談傷心往事。但每當有人來,他總是會詢問李寧公司的股價情況。

講義氣,重朋友,是周圍人對李經緯的最多評價。一位李經緯好友說,「很多人的眼睛都是往上看,但他是往下看的人。那年他大兒子結婚,他去敬酒,一桌一桌,很多有身份的人,他都一帶而過,唯獨到了三水酒廠普通員工那一桌,他待的時間最久。」

健力寶的老員工,也往往對他有著很深的感情。2004年底,李經緯曾經回過一次健力寶,這是他2002年被掃地出門後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來健力寶。一位員工的日記描寫了當天這個公司的激情澎湃:「坐在輪椅上,他不停地笑,並向所有人揮手,前面的人拚命想跟他握手,後面的人擠不過去,就跟在後面拍手。」

而對李經緯的家人來說,只有在中風之後,他才回到了這個家。

在2013年4月26日的遺體告別儀式現場,大兒子李健東致辭時,動情落淚,「在我的記憶中,他幾乎從來沒有像人家父親這樣過家庭生活,很少在家看到他,以至於我們家沒有一張那個年代的全家福合影。」

李經緯有兩個兒子,分別叫李健東和李健軍。李經緯還有一個乾女兒——早年在孤兒院的經歷,李經緯很少提起,但成名之後有次慰問一家孤兒院時,他認養了一個女孩,密友梁晃說,「他觸景生情」。

大兒子在香港做生意,乾女兒在新加坡,小兒子沒做什麼事,十多年間,幾乎一刻不離陪在父親身邊,至今年過四十,依然沒有成家。

陸德仁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小兒子的孝心,常令周圍人動容。中風後的李經緯特別不喜歡安靜,只要醒來,就喜歡別人陪著說話。李健軍便要時刻找話題和父親聊。而李經緯的作息時間又不規律,李健軍就隨著父親來。

梁晃說,李經緯在健力寶期間,幾乎沒有給家人謀來什麼好處。為了避嫌,李經緯的妻子、兒子、乾女兒都沒有進入健力寶,只有乾女婿在公司待過很短的一段時間,而且是普通工人。

白天,李經緯幾乎都在拚命工作,晚上有空時,喜歡用自己唯一的娛樂就是打麻將來放鬆和交際,所以很少在家。有段時間,妻子一度懷疑他有外遇,打電話給梁,讓他勸勸李經緯,這讓梁哭笑不得,「我和他走得最近,對他一清二楚,這是絕對沒有的事」。

與紅塔集團原董事長褚時健一樣,晚年李經緯也曾經動過再次創業的念頭。

李志強說,李經緯對快餐、飲料、啤酒都很感興趣,在北京治療期間,還派人調查當地的快餐行業。不過,這事最後不了了之。一方面是重度偏癱,另一方面則是家人極力反對,他們都只希望他過「安寧的生活」。

老闆請吃的最後一頓飯

李經緯的願望是落葉歸根,除此之外,他未留下任何遺言。

李經緯最後的離去,並不安寧。

由於李經緯辭世前尚在服刑,此次追悼會官方並未參與,主要由家屬及其當年的老部下操持。

參與籌辦的李志強介紹,送花圈者有李經緯生前好友和各界人士近200人,包括國家體育總局前任領導、中國足球協會、許海峰、劉國梁、李永波、周繼紅、李小雙、李大雙、原健力寶青年隊教練員運動員及趙忠祥、韓喬生、倪萍等媒體界名人。但是,在列名單時,他卻遭遇了「麻煩」。

一開始,李志強接到許多要送花圈的通知,但第二天又接到通知,不能以單位的名義送,只能以個人的名義。當他把名單擬好之後,通知又來了:所有人都不能出現頭銜。

不出頭銜,追悼會上該怎麼念呢?他最後想出了一個辦法:將所有人按照所在界別來分,娛樂界的有……文化界的有……體育界的有……

在很早以前,他們就預料到李經緯的後事不會容易。其實,當李經緯被查出肝癌時,那年春節前,李寧和李志強、陸德仁等李經緯舊部就專程赴廣東討論後事。

彼時,他們將健力寶現任董事長葉紅漢專門約到廣州一起討論,希望健力寶能出面幫忙安排。畢竟,李經緯是健力寶的創始人,由健力寶來送,也名正言順。

葉紅漢幾乎沒有猶豫就答應了。追悼會當天,健力寶安排了八輛大巴,免費提供當天的晚餐,晚餐的每張桌子上,擺著兩瓶瓶裝的橙色健力寶。

告別儀式定在下午兩點,一點鐘從酒店出發時,李寧將籌辦團隊的所有人集合在一起,講了兩句話:一、今天不要講過激的話;二、我們今天是來送老闆的,將他平平安安送走就好。

按照三水當地風俗,晚宴是流水席,賓客吃完就走。等李寧送完亡靈回到晚宴,已經有很多人離開了,但他仍然一個人逐桌敬酒感謝。對這些李經緯當年的部下、自己曾經的同事,李寧說:「這是老闆請你們吃的最後一頓飯,以後就靠你們自己找吃了。」

此時,李經緯的繼任者張海因職務侵佔罪、挪用資金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並已於2011年減刑出獄。而李經緯一手創立的健力寶已經數易其主。2013年年初的消息是,健力寶2012年銷售形勢好轉,在多年之後重返納稅「億元俱樂部」。

李經緯在任的18年間,健力寶為三水市政府貢獻利稅28億元。大兒子說,「先父講得最多的一句是,『我這輩子對得起家人和朋友,對得起家鄉故人和健力寶員工』。」

不過對李經緯來說,這已經不再重要。他的願望是落葉歸根,除此之外,他未留下任何遺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038

戴爾私有化 標本皆不治

http://www.xcf.cn/newfortune/cy/201305/t20130522_443320.htm

  

  2013年3月,黑石集團(Blackstone Group)和億萬富豪卡爾·伊卡恩(Carl Icahn)各自提出了收購戴爾的方案。數月來,就戴爾私有化所展開的博弈已牽扯多家IT和金融巨頭,可時至今日,局勢依然撲朔迷離。

  

  這家只有不到30年歷史的公司,曾是高科技產業又一個現實版的美國夢。1984年公司創立時,麥克·戴爾(Michael Dell)尚在讀本科,他在德州大學的宿舍裡創辦了這家企業。創辦伊始,獨特有效的直銷商業模式使其飛速增長,第一年營業額就高達7000萬美元。上世紀90年代,戴爾電腦進入黃金時期,不但在1992年躋身財富500強,並於1999年超越康柏(Compaq)成為全球最大電腦商。年輕的戴爾用1000美元起家,迅速打造出一個560億美元的高科技企業帝國,風頭一時無兩。

  

  2000年後,戴爾電腦仍然增長迅速。2004年,功成名就的戴爾將總裁寶座交棒於凱文·羅林斯(Kevin Rolliins),期待其將公司帶向再一次輝煌。可事與願違,戴爾電腦衰態盡顯,雖然銷售繼續增長,但增速緩慢,股價跌幅高達25%。即使戴爾再度出山,重新掌舵,也難挽大勢。雖然今天的戴爾電腦仍是超級科技企業,員工高達10萬餘人,2012年利潤35億美元,但全線敗退似乎已成定局。2013年2月5日,戴爾宣佈通過由微軟和私募基金銀湖(Silver Lake)參與的槓桿收購將自身變為私有企業。此舉在高科技行業甚為罕見,但似乎也無力回天。

  

  商業模式具有致命弱點

  

  戴爾電腦衰落的最大原因,是其當年賴以稱雄的商業模式其實具有致命弱點。30年前,電腦產業中間商眾多,產業鏈極其低效。年輕的戴爾基於對此行業深刻的洞察力,推出嶄新獨特的新商業模式,即訂單製造。這種模式按照用戶需求製造相應的個人電腦,不需中間商而將產品直接郵寄到用戶手中。高效而精簡的供應鏈,實現了即時製造和零庫存,從而使其產品和服務靈活高質、低價快速,所以戴爾模式出世之後,所向披靡。

  

  毫無疑問,這種商業模式在當時特定的產業和市場環境下合理而有效。但它的致命弱點就是重規模及成本、輕創新,是典型的工業化時代加工製造型企業的商業模式。一般而言,擴大規模、增加銷售、降低成本是這類企業的核心,它們求大求穩,注重短期效益,對高投入高風險的創新並無真正的興趣。戴爾雖然身在高科技行業,但每年用於研發的費用僅佔銷售額的1%。它和一個普通的硬件製造商並無本質區別。更準確地說,戴爾電腦是一家部件組裝商,並無原創能力。因為它幾乎完全依賴第三方生產的部件,並非真正意義上的製造商,從而對產品的改善和提高相當有限。這在根本上阻止了戴爾的長期持續發展。

  

  高科技產業最大的特點和挑戰就是其市場和技術變化快而頻繁,而且激進式創新經常徹底顛覆整個產業的結構和市場排序。在這樣一個行業裡,持續成功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全力而持續地創新,不斷壯士斷腕,放棄原有的滯後產業和固有的優勢,並通過持續而深入的企業變革,重新定義自身,而且要敢於推出前衛大膽改天換地的產品。亞馬遜、谷歌、甲骨文以及當年的蘋果、Facebook和Salesforce.com等就是這樣的企業。它們企業文化的核心就是持續創新和不斷變革。但戴爾作為一個硬件組裝商,在企業DNA中從來都沒有創新和變革的印記。

  

  戴爾電腦最初靠低價快速而稱雄,產品並無本質的差異化。所以,當惠普、聯想和宏等在產業鏈效率上獲得顯著提高後,其優勢幾乎消失殆盡。尤其是當智能手機和其他移動平台迅猛擴張之時,過度依賴電腦業務的戴爾電腦應對無策。戴爾電腦曾嘗試開發移動平台產品,但它虛弱的研發能力和微薄的投入根本無法在此領域有所建樹。近年來,戴爾電腦不斷通過收購來獲得新的增長空間,但這無法彌補其創新短板,因為內部創新才是一個企業獲得持續健康增長的根本途徑。

  

  戴爾電腦的衰退表明,一個企業無法只依賴商業模式獲得持續成功。其實,商業模式只是一個企業向用戶提供價值的方法,而用戶價值來自於產品。只有不斷創新來提升產品的用戶價值才是企業長盛不衰的保證。

  

  故步自封未能與時俱進

  

  其實,戴爾並非沒有再造輝煌的機會。但他過度迷信於曾經創造輝煌的商業模式,一再漠視時代的劇變。2000年後,電腦行業在供求兩方面都已發生了根本變化。首先,它開始進入成熟期,價格持續下降。戴爾電腦的價格優勢越來越不明顯。而且低價趨勢也使其一貫採用的誘導用戶進行產品高端升級化的努力越發困難。其後,筆記本電腦漸成主流,幾乎所有廠商都選擇在中國製造,戴爾的成本優勢已然不在。同時,其他電腦廠商如惠普、聯想等在競爭壓力下不斷優化供應鏈,在效率上和戴爾電腦的差距大大減小。另外,互聯網泡沫的破碎顯著地影響了商業用戶對電腦的需求,它們恰是戴爾電腦最主要的用戶群。當慣於在零售店購買電腦的普通大眾成為電腦用戶的主流,戴爾電腦面向B2B用戶的枯燥無味的產品顯得毫無競爭力。結果是,惠普和聯想先後超越戴爾電腦,迫使其拱手讓出霸主地位,退居全球第三。

  

  更重要的是,智能手機等移動平台設備飛速崛起,對整個電腦行業造成了顛覆性的影響。據統計,在全球範圍內,移動設備的數量在2013年將首次超越筆記本和台式電腦,全球市場從而真正進入後PC時代。未來,傳統電腦的需求必將大幅萎縮。在如此風起云湧的變化前,戴爾顯得無所作為,對發展形勢嚴重誤判,不求深度變革,錯誤地認為其商業模式會讓它永遠領先於對手。戴爾電腦雖進一步延伸產品線,但從未投入到創新、新產品類別的開發和新型人才的培育中。

  

  企業長久的成功賴於不斷與時俱進地重塑自己。研究表明,大多數快速增長的企業在收入達50億美元時會遭遇瓶頸,其後的增長將無法依賴原有的商業模式。突破的唯一方法就是提前計劃並設計下一個嶄新的成長平台。這通常需要完全不同的技術、產業類別或商業模式,但並不是每一個企業家都有這樣的遠見。戴爾也不例外。早在1998年和2000年,哈佛大學商學院的創新專家克雷頓·克里斯坦森教授就兩度造訪戴爾電腦,提醒其不能長久依賴訂單製造的模式,要早日為轉型做準備。但戴爾置若罔聞,繼續採用同樣的組裝直銷模式進入存儲硬件、打印機甚至電視等其他領域,但這些產品的特性與市場結構和電腦顯著不同,戴爾模式並未帶來明顯優勢。

  

  驕傲自滿的另一個直接後果就是產品和服務質量一路下滑。多年來,用戶信任和滿意度一直是戴爾稱雄的秘密武器,它曾連續10年雄踞用戶滿意度評估的榜首。但從2002年開始,戴爾電腦對其服務支持能力過於自信,進行高速擴張,同時把用戶服務中心移到海外。從此,其劣質的用戶服務頗受詬病。2005年,失望的用戶們終於忍無可忍,利用互聯網發起聲勢浩大的「戴爾地獄」運動,給戴爾電腦帶來沉重打擊。其產品質量也是如此。2006年,戴爾筆記本電腦出現著火事故。雖然罪魁禍首是索尼的電池,但其品牌形象仍然大受影響,大批失望的用戶開始放棄戴爾電腦。

  

  其實,在長達10年的時間裡,戴爾電腦曾是唯一一家盈利甚至高利的電腦製造商,它曾有多次機會進行深度變革。但它沒有利用當時的雄厚資金培養創新能力並開拓新產品類別,而是追求最高盈利率,讓華爾街開心,從而錯過持續輝煌的歷史契機。當年的戴爾敢為人先,其後卻傲慢固執。當世界發生巨變時,戴爾似乎毫無應對的辦法。當問題被指出時,戴爾本人不但否認,而且顯得極其不滿。

  

  變革太慢、策略不佳

  

  戴爾在2007年再度出山後希望力挽狂瀾。他曾誓言一切都要變,並引入一個全新的管理團隊,包括通用電氣、IBM、摩托羅拉的前任高管。新戴爾電腦開始重新重視用戶,並進入服務、軟件、新硬件產品類別,包括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同時,戴爾陸續關閉了北美的廠房,絕大部分製造被轉移到亞洲或墨西哥的OEM廠商。

  

  但投資者並不看好,其股價在2007年被腰斬,若干基金也開始拋售戴爾電腦的股票。因為投資者認為其變革力度不夠,發展戰略也有問題。首先,戴爾基本是模仿IBM模式進行轉型,把業務重心從低收益的電腦產品向高端產品系統和服務轉移。為此,從2008年開始,戴爾電腦投入巨資進行相關領域的收購,如2009年耗資39億美元購買IT服務企業Perot Systems。但公司對佔總收入60%以上的電腦硬件業務依賴太強,很難如IBM那樣壯士斷腕,拋棄此萎縮業務。

  

  這也說明,企業成功需要獨闢蹊徑,不能靠模仿他人,否則難免出現夾板症狀。事實上,戴爾電腦最終成為IBM的劣質仿造品,夾在價值鏈的中間,高不成低不就。

  

  另外,戴爾電腦對其商業模式的過度迷戀也讓它很難真正轉型。所以,它在進入各新產品類別時一直沿用舊法。同時,在進行IT服務擴張時,戴爾電腦專注於硬件維護和升級的低端服務,旨在繼續維持其硬件部門,而非進行戰略轉型。所以,雖然戴爾宣稱要改變一切,但作為創始人,他骨子裡對自己創造的企業有很深的迷戀和迷信。這種原創者情結加上漠視時代變化的鴕鳥心態非常致命。企業的深度變革需要雄才大略的外來者,如IBM的蓋斯納。

  

  當然,除了缺乏變革的魄力和意願,作為一個超大型老式工業化加工企業,戴爾也不具備變革的能力。成功的轉型需要嶄新的技術和產品,更需要嶄新的企業文化和管理方法。對任何企業而言,文化變革都是最大的挑戰,而對曾經輝煌的戴爾尤其如此。

  

  當然,變革的核心推動力是創新能力。在競爭壓力下,戴爾電腦嘗試開發移動平台硬件,但因創新能力的缺乏,都遭敗績。創新乏力也讓戴爾電腦在云計算和高端IT服務領域的步履艱難。更嚴重的是,IT行業正在進行的二度垂直整合,分散在產業鏈各端的企業都力求成為系統整合者。因此甲骨文、亞馬遜和谷歌都進入硬件和云計算,讓企業的邊界變得更加模糊。在IT行業再次進入戰國時代的背景下,戴爾電腦面對太多強大的競爭對手,前路會更加艱辛。

  

  復興希望渺茫

  

  看到今天市值僅有190億美元的戴爾電腦,很難想像2005年時其市值曾高達1000億美元,是蘋果和惠普的總和。其實,2002-2006年的每個季度,戴爾電腦的業績都低於分析師的估計,只是因為英特爾為確保其使用英特爾芯片而支付的大筆款項才得以維持表面的光鮮。所以,其衰落始於10年之前。當然,高科技產業的獨特發展規律使企業很難霸業長久。長盛之道就是與時俱進、大力創新、不斷變革,重新塑造自己。

  

  戴爾電腦是過度依賴單一經營模式和單一產品類別的最經典案例。成功的企業原因各不相同,但失敗的企業則個個相通,那就是自我滿足,不思變革,安於製造,不思創新。這也是戴爾電腦衰落的真正原因。其復興需要創新的文化和創業型領袖,私有化根本無法改變其命運。更遑論其私有化的背後導因,是戴爾為避免下課採取的權宜之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165

不吃不睡超專業 「標本演員」走紅好萊塢


2014-07-28  TWM  
 

 

「死了也要演」對好萊塢的動物演員而言,這句話是再真實不過的描述。

日前,《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報導,好萊塢最物美價廉的演員非動物標本莫屬,不僅片酬便宜,而且二十四小時甚至全年無休,像是上映中的《黑魔女:沉睡魔咒》(Maleficent)裡面那隻表現搶眼的烏鴉忠僕,極可能就是標本演員。

動保法趨嚴,替身代打

長期與好萊塢片商合作的標本公司畢紹夫(Bischoff's)指出,標本演員漸受重用,推力之一是活蹦亂跳的動物演員成本太高,包含保險、起居照顧、餵食等基本開銷之外,還得延攬專屬的訓練師隨侍在旁,整體費用比標本演員高出千餘美元。

推力之二是美國境內動物保護相關法規越來越嚴格:會造成人身危險、動物心理壓力的場景,片商一概不准派出活體動物上陣,即使像一隻老鼠掉到路人頭上的畫面,如今也得由標本替身上場代打。「標本就是這些動物的替身演員,幫助牠們紓解拍戲的壓力,」畢紹夫創辦人之妻蘿賓絲(Mary Robbins)說。

另一方面,市場拉力則是電腦特效技術大進步,取代效果幾可亂真。基本考量是,即使是小型動物,在拍攝過程中都存有很大變數,更別提大型動物容易造成片場混亂及危險。更精明的打算是,標本演員不怕餓也不怕累、不會吵更不會鬧,因此成為好萊塢片商的心頭好。

便宜又好用,經濟實惠

以畢紹夫的「旗下藝人」為例,包括麋鹿、棕熊、野馬等大型動物,週租金為六百五十美元(約合新台幣兩萬元),小型動物則只要六十五美元,每月出租數量已由兩位數增至三位數。知名的「旗下藝人」包括《獨行俠》中強尼‧戴普(Johnny Depp)頭上的烏鴉、《MIB星際戰警》裡的巴哥狗探員法蘭克等。

好萊塢的需求漸強,因此,催生出製作動物標本的新興產業,除了畢紹夫外,今年三月才剛成立的獵捕標本(Prey Taxidermy),則是打出提供博物館等級的標本為賣點,並與動物租借公司好狗兒動物(Good Dog Animals)合作,搶進好萊塢的另類商機。

「我們許多標本生前就是在好萊塢當動物演員,」創辦人瑪克漢(Allis Markham)表示,「現在它們又可以重新回到大銀幕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904

處罰公司債的信披違規與歷史標本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7975.html

中國證監會在其過去公布的《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監管問答(二)》第4項中規定:“最近一期財務報告截止日後,發行申請核準前,發行人發生可能影響發行條件或償債能力重大事項的,應當及時報告,說明是否影響發行條件,或補充披露相關事項及其對償債能力的影響。”

那麽,發行人對重大事項如何進行報告或披露?對於未及時報告、披露或進行相關核查的,證監會將如何處理?

近日中國證監會做出了下述的表態:

“重大事項”參照《公司債券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第四十五條的規定執行,此外,其他對投資者作出投資決策有重大影響的重大事項原則上包括但不限於:一是發行人公開發行公司債券、企業債券;二是發行人發行債券、其他債務融資工具募集資金累計超過上年末凈資產的百分之十;三是發行人發生重大虧損;四是發行人發生被媒體質疑的重大事項;五是發行人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六是發行人發生重大資產重組;七是發行人涉嫌違法違規被有權機關調查;發行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涉嫌違法違紀被有權機關調查或者采取強制措施。

該辦法第五十八條又規定,對相關機構和責任人員采取責令改正、監管談話、出具警示函、責令公開說明、責令參加培訓、責令定期報告、認定為不適當人選、暫不受理與行政許可有關的文件等相關監管措施;依法應予行政處罰的,依照《證券法》、《行政處罰法》等法律法規和中國證監會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罰;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

實際上,因公司債信披違規而引起監管部門處罰的,在資本市場中,是有前例的。現在明確監管細節,表明證監會對公司債信披違規的監管趨於加強。

2015年6月5日,協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506.SZ,原上海超日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了股票或11公司債)發布公告稱,收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及《市場禁入決定書》,因其信息披露違法被上海證監局予以60萬元行政處罰。

根據上海證監局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其存在六大違法行為。

由此,引起了權益受損的超日太陽股票持有人與公司債持有人的證券索賠訴訟。

因此,公司債的發行人與保薦人等,對公司債的信息披露的合規性,宜加強自律與監督。

(作者系律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917

黃洪:銀保監會在嚴監管方面將繼續,堅持標本兼治

“2018年一季度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已經達到256萬億元,保險業總資產達到17.2萬億元,已擁有全球最大的銀行業和第二大保險市場,但與時代的要求相比,銀行保險業還有較大的差距。”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在2018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表示。

黃洪認為,要從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歷史性變化來理解銀行保險業新的歷史方位,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解決經濟社會發展與銀行、保險服務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對銀行保險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更大的挑戰。

對於未來的銀行保險監管工作,黃宏指出,要在五個方面有新的作為:一是在堅持黨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方面;二是在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三是在堅決打贏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方面;四是從嚴監管方面,堅持治標和治本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五是在深化金融改革開放方面。

在嚴監管方面,黃洪強調要堅持治標和治本兩手抓。所謂治標就是要集中力量,優先處理可能影響經濟社會穩定和引發系統性風險的問題;治本就是要在健全股權管理和公司治理等關鍵制度、推進銀行保險業全面風險管理方面推進。加強銀行和保險產品監管,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等要有新突破,要堅持治標治本有機結合。

對於深化金融改革,黃洪說,要全面推進各項改革,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的發揮政府的作用,推動銀行保險機構加快完善有中國特色的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同時堅定不移推進我國銀行保險業對外開放,確保放寬外資持股比例限制措施落地,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引進境外專業投資者,擴大外資機構業務經營空間。同時,在擴大對外開放的同時,不斷擴大對內開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994

八十後湧向公屋 要標本兼治

1 : GS(14)@2010-10-27 23:12:19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9-574675?category=m
八十後湧向公屋 要標本兼治

欄名:社評

單身八十後年輕人近月申請公屋大增,當中逾四成更具大學學歷,有違公屋幫助基層市民的原意,此風漸盛亦礙年輕人培養莊敬自強之心,港府要研堵塞申請漏洞,但更須治理現象背後的高樓價、社會低流動性問題,才能治本。

擠佔公屋資源 更礙莊敬自強

運輸及房屋局長上周六與四百名學生對話,有十九歲的大學生訴心聲指「女友話無樓就唔嫁」,贏得全場年輕人熱烈鼓掌。事件激起社會討論政府是否有責任助年輕人上車首次置業。

不少年輕人對政府的房屋要求,亦體現在公屋上。據本報報道,十八至二十九歲單身申請公屋的年輕人,在八月底比五月底急增百分之九,逼近二萬四千個,當中逾四成具大學學歷,即屬社會上較有能力一群。可見大學生或具大學學歷的年輕人申請公屋漸已成風。

此對大學生、對本港社會都非好事。

年輕人朝氣勃發,加上具大學學歷,正應是奮發打拼的朝陽歲月,但若他們未自強,卻先思鑽政策空子,競相申請公屋,此見縫插針心態已不健康,更可能養成依賴政府的習慣,疏於進取。

為符合公屋單身申請人月入不逾七千四百四十元的規定,畢業大學生更可能荒廢工作時間,只打散工、補習、低薪工作,甚至遊閒在家,此對年輕人本身長遠發展有害無益。

若愈來愈多年輕人如此,對社會整體當然是損失,尤其失去自強不息的香港精神。此外,對基層亦不公平,因公屋是要幫助謀生能力偏低的市民安居,大學生申請公屋將擠佔公屋資源,令基層輪候時間更長;政府亦要向公屋投入更多資源,浪費公帑。

因此,港府需要檢討公屋申請情況,修補缺陷。但港府亦必須明白,八十後申請公屋只是病徵,真正病因有二:其一,本港樓價太高,即使具大學學歷亦望樓價而生畏;其二,社會流動性減慢,不少年輕人感到上位無望,遑論加薪幅度可以追上樓價,年輕人置業機會既渺茫,惟轉向要求港府助置業,又或搶住公屋,以至借公屋作踏腳石,可免補地價買二手居屋。

社會流動性減 望高樓價生畏

港府治標更要治本,要堵塞公屋漏洞,更要認真處理樓價太高、社會流動性減慢的深層次問題,否則縱可阻遏八十後申請公屋,亦難解年輕人怨氣日增、上進心降低的問題,那對社會穩定、對長遠經濟發展都有損無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314

少女標本催桃花

1 : GS(14)@2016-02-04 17:24:43

女子組合少女標本成員許雅婷(Kabby)、袁紫僑(Coco)、簡淑兒(Jessica)去年在樂壇獲得獎項,亦分別有工作,對她們而言是大豐收。為迎猴年,三女專登湊熱鬧踩落花墟買花,Coco興奮表鍾愛桃紅色玫瑰,有少女情懷,Kabby和Jessica即笑指她很久沒收花要自己買。
Kabby家中習俗每年都會買桃花,她希望催旺姻緣:「今年要搵全港最大桃花下行圈。」Coco亦效法Kabby,向家人申請在家中擺放桃花,原來Coco和Kabby曾有一位共同朋友在桃花下行圈後就出嫁,令兩人相信桃花運。採訪:卓寶花場地:繽紛園藝(鮮花店)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204/1947818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292

少女標本擘髀冧宅男

1 : GS(14)@2016-05-21 18:29:53

少女標本追上韓風,勤學舞姿送出韓式心心手勢送給粉絲,皆因近日推出新歌《Suger Free》要排舞拍MV,日前她們到旺角排舞室練習,扭籮跳舞跳至身水身汗。有舞蹈底子Kabby即場輕易地做出一字馬,CoCo就愛靚常照鏡搞到不慎走錯位。原來《Suger Free》歌名是代表她們Suger Three三人甜蜜感覺,送給蜜運中、未拍拖及曾經好甜蜜的人,Kabby話:「女仔好易滿足,只要病時買碗粥畀我,同我去睇醫生已經覺得好sweet,可惜而家冇男友。」她們準備在暑假推出大碟,認為夏日出擊係好時機,可以俘虜年輕粉絲及一眾宅男,希望老少咸宜。採訪:卓寶花攝影:仇志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520/1961947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8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