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打房骨牌效應 銀行業是下一波受害者?

2011-4-11 TWM




打房骨牌效應 銀行業是下一波受害者?

蔡友才:打房是防經濟泡沫的必要手段政府近期一連串的打房措施,到底會不會造成後續效應?兆豐金控董事長蔡友才堅信,它是政府為防經濟泡沫化所做的必要手段,鄰近國家都在做了,台灣萬萬不可少。萬一資產泡沫化,所付代價會更高。

撰文‧林筱庭

從 一九九八到二○○三年,是台灣房地產最黑暗的五年,從亞洲金融風暴、九二一地震、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風暴,引爆一連串建商的財務危機,連帶 也拖垮銀行業的資產品質,逾放比二.八五%暴衝到六.一二%,前車之鑑永遠不可忘記。」兆豐金控董事長蔡友才語重心長地說。

政府近來打房動 作頻繁,最近一記力道最大的奢侈稅打下來,房市近乎急凍。根據台灣房屋統計,三月分交易量台北市減少二六.八%,新北市減少三四.二%,至於房價方面,北 市及新北市房價較二月分別下修三.九%與八.三%。價、量同時回檔,這是繼金融海嘯以後,罕見單月出現明顯修正。

奢侈稅效應波及銀行業

如果房地產業的景氣是第一張骨牌,那麼緊接在後的第二張骨牌,無庸置疑就是銀行,這次的奢侈稅效應對整體銀行業的影響,大家都在關切。

﹁和上一波的房地產景氣相比,這次有很大不同。﹂蔡友才分析,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台灣的產業結構產生很大的變化,不動產相關產值占GDP(國內生產毛額)比重,從八○年代高峰的七%降到現在僅剩三.五%,對整體經濟的影響已經大不如前,這是令人比較安心的訊息。

但 如果從房市飆漲的情形來看,這次的景氣多頭,猶勝過去數十年,這是令人擔心的地方。﹁購屋痛苦指數不斷創下歷史新高,台北市去年第三季已經到十一.一,和 二○○三年的房價起漲點相比,足足成長六成。」相較於漲聲不斷的房價,十年來,台灣的﹁平均月經常性薪資﹂幾乎是文風不動,平均每年只有一百多元的成長, 根據主計處的資料,至今月薪資仍低於○七年的水準,難怪民眾要對這次奢侈稅造成的量價同步修正效應,大力呼應。

房貸並非安全的放款

﹁ 房地產的景氣變動,大家都在密切注意。」根據金管會銀行局公布的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已有十六家銀行不動產放款占全體放款比重超過三成,其中購置住宅貸款占 放款總額逾三○%者有十三家、逾五○%者有一家,四○至五○%間者有兩家,顯示近半數銀行都把房貸當做最主要的放款業務。因此,更應該密切關注這次奢侈稅 是否將影響房價快速下跌,進而造成銀行住宅貸款逾放比上升,風險增加。

事實上,房市歷經多年多頭的走勢,近一、二年多數銀行業者已逐漸提高 房價可能下修的風險意識,所以在鑑價、貸放成數或小套房貸款上採取較為審慎的態度,因此,這些銀行對房價下跌仍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但是,仍有少數銀行業 者過度忽略房價大幅下跌的風險,認為房貸有抵押品,就誤以為『房貸是安全的』,不用太擔心,近幾年甚至仍全力衝刺房貸,這是比較需要關切的。」蔡友才提 醒。

他說,任何授信都有風險,房貸的風險主要在房屋價值與借款者還款能力,加上如果和國外的銀行相比,台灣的銀行業對於房貸業務多無避險機制,一旦房價嚴重脫離基本經濟面後,產生大幅度的回檔,就是業者要以專業衡量判斷之處,尤其在市場一片樂觀之時更要謹慎為之。

放款應考量總體經濟風險

台大財務金融學系教授沈中華認為,政府打壓房價一定會使銀行短期風險增加,但銀行在承作房屋貸款時,本應考慮到貸款不斷增加會造成總體經濟風險提升,且政策改變的風險也要計算進去。

「銀行要有社會責任,○七年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發生,就是因為銀行放款時沒有考慮到總體經濟風險,只追求增加放款餘額。」沈中華說,長期來看,眼前的打房對銀行是好的,不僅增加正面形象,也會降低未來變成泡沫的風險,可以說是必要之惡。

事 實上,目前台灣部分地區確實已經出現房地產市場泡沫化的跡象,根據房地產網站「全球房地產指標」(Global Property Guide)的統計研究顯示,台灣租金報酬率極低,僅一.七%,全球排名倒數第二,全亞洲最低;其次,房價所得比又不斷上升,因此,除主導利率走向的貨幣 政策外,各項經濟相關措施,必須多管齊下,才能杜絕房市泡沫化的危機。

截至目前為止,金管會連下三道金牌,嚴控銀行對不動產的放款,先是提 升非自用住宅的風險權數,緊接著要求降低貸款成數,最後,從四月起,進行以房貸為主的金融檢查,就是力求銀行業「降溫」,業者也說,「全力配合」,畢竟美 國次貸風暴未遠,上一次台灣國內房地產景氣導致銀行業大傷的前車之鑑也記取心中。這一次,銀行業只要審慎微調,應該可以安然度過奢侈稅風暴。

近一年半來國內的打房措施

實施

時間 2009.10 2010.3 2010.6 2010.12 2011.3

打房

措 施 央行採取道德勸說,籲請銀行注意不動產相關貸款風險控管 央行促請銀行針對投資戶調降最高貸款成數、調高利率及取消寬限期,並辦理金融專案檢查 1. 台北市及新北市10個特定地區第二間套房,貸款成數上限70% 2. 不得另以修繕、周轉金或其他貸款名目,額外增加貸款金額 1. 特定管制區域新增三峽、林口及淡水三地2. 第二間套房貸款成數上限降為60% 1. 銷售稅預計2011.7.1開始實施:1年內轉手為15%、1至2年為10%

2. 啟動房貸專案金檢

3. 提高房貸風險權數

資料來源:中央銀行理監事聯席會議決議新聞稿

房貸比重較高的銀行

銀 行 購置住宅貸款餘額(億元) 放款總額(億元) 購置住宅貸款占放款總額(%) 匯豐(台灣)銀行 861.97 1521.03 57 渣打銀行 1684.35 3540.79 48 花旗(台灣)銀行 770.86 1731.54 45 永豐銀行 2738.84 6953.65 39 遠東銀行 904.10 2406.91 38 玉山銀行 2260.15 6067.02 37 大眾銀行 981.69 2653.23 37 台新銀行 2030.27 5514.81 37 聯邦銀行 673.90 1922.90 35 大台北銀行 110.21 316.15 35 板信銀行 368.47 1085.83 34 安泰銀行 660.38 1999.69 33 日盛銀行 423.87 1289.09 33 土地銀行 5597.75 17272.37 32 國泰世華銀行 2849.06 8935.51 32 中國信託銀行 2925.65 9835.28 30 註:資料截至100年1月 資料來源:金管會;今周刊整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91

從「福禧債」到「海龍債」:評級業是如何演變的?

http://www.21cbh.com/HTML/2012-2-25/3NMzcyXzQwNDY3NA.html

21世紀網 近期債券市場頻繁出現直接或者是間接下調評級行為,更有市場觀點將山東海龍債比作6年前的「福禧債」。

而實際上,同樣是垃圾債事件,但是背後卻凸顯了債券市場與評級機構反應的變化。對此,鵬元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評級總監周沅帆對記者指出,「從這次山東海龍債的市場反映來看,經過多年經驗的持續積累,市場信息披露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從「福禧債」到「海龍債」

「聯合資信這次採取了謹慎的連續降級方式,積極主動與媒體溝通,使得該事件的發展完全在市場的預期之中,努力將該事件的負面影響降到了最低。」

事實上,當年的「福禧債」的信息不透明導致了市場出現不計成本的拋售,出現了面值六折成交的情況,這種嚴重的情況讓許多市場參與者至今仍然印象深刻。

對此,周沅帆回憶了當年的情況,在6年前的「福禧債事件」中,上海遠東資信評估有限公司直接一次性將債券降為最低級「C」級,投資者、承銷機構、評級機構在這次前所未有的突發事件中慌了陣腳,尤其是評級機構的公信力受到了嚴重的損害。

然而從「福禧債」到「山東海龍債」的6年間,市場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聯合資信這次採取了謹慎的連續降級方式,積極主動與媒體溝通,使得該事件的發展完全在市場的預期之中,努力將該事件的負面影響降到了最低。從這次山東海龍債的市場反映來看,經過多年經驗的持續積累,市場信息披露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周沅帆指出。

其指出,此次降級反映出債券兌付風險顯著加大,資金鏈進一步趨緊,未來是否違約,還有待進一步觀察。但整體來看,無論是「山東海龍債」事件,還是之後發生的「10中關村集合債」事件,都是個別信用事件,對整個債券市場的影響不大。

雖然在突發事件上市場表現開始成熟,但是在信用債市場近幾年快速發展的同時,可以發現的一點是信用評級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水漲船高情況,大量的企業躋身AAA級,發債企業近幾年經營能力的提高能否真的已經達到了如此之高的等級?

對 此,周沅帆指出長期以來,我國債券市場的發行主體以國有企業居多,這些企業都有一定程度的政府信用做隱性擔保,債券兌付風險小,對應的級別也較高。同時, 監管機構對發行債券的主體控制比較嚴格,較低信用級別的企業無法達到發債條件,導致了已經公開發行債券的企業主體信用級別普遍較高,除了中小企業集合發債 外,所有的發債主體都在A級(含A級)以上。

由於已公開發行的債券信用級別普遍較高,使得債券市場很少發生違約現象,而債券違約數據的缺乏,使得評級機構的評級質量的優劣無法驗證,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評級技術的發展。

評級業期待新機遇

「一方面,我國債券市場發展緩慢,評級有效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市場對信用評級認識不足,導致評級機構地位低下,評級收費過低,造成其面臨較大的生存壓力。」

雖然在6年間,兩個垃圾債的出現背後以及市場的表現展現了評級行業的發展,然而評級行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託於債券市場的發展,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債券市場發展緩慢,導致評級行業有效需求不足,制約了評級行業的發展,也由此帶來了很多問題。

周沅帆將當前評級業的激烈競爭主要歸結為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我國債券市場發展緩慢,評級有效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市場對信用評級認識不足,導致評級機構地位低下,評級收費過低,造成其面臨較大的生存壓力。

雖然目前評級機構的生存壓力仍然巨大,但是在監管層確定由央行主管信用評級行業之後,以及建設統一互聯的債券市場已經成為今年的主要議題之一後,似乎給了評級行業新的發展契機。

對 此,周沅帆指出我國的信用評級最初是隨著企業債券的發行而產生的,沒有明確的歸口管理部門,主要根據債券的發行主體由不同監管部門監管。多重監管導致監管 標準和資質認定標準不統一,增加了監管成本,降低了監管的有效性。央行主管信用評級行業之後,意味著下一步信用評級行業的相關規範或將統一,有助於推動信 用評級行業快速健康發展,從而更好地服務我國債券市場的發展。

而在統一互聯的債券市場建設有助於打破債券市場分割後,周沅帆認為這有助推 進債券市場制度規範統一和監管審核統一,擴大債券融資規模,強化債券市場定價功能,促進市場的長遠發展。而債券市場的發展,又會給評級行業帶來更多的機 遇,如評級業務收入的增加,評級經驗和數據的積累,評級技術的完善等。(21世紀網 楊穎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71

面板業是好生意 舒顏

http://xueqiu.com/8528235036/24607200
從生意的角度,任何商業計劃,不管有多少的花樣,最終需要落實到一個簡單的公式:

盈利=銷售額-原材料成本-全部人工費用-綜合其他。

綜合其他這一項包括折舊、稅收、營運支撐費用等等。一般來說,讓這個公式具備真正意義的還在於:這項生意需要或能夠達到的規模,以及最終能打造的核心競爭力細節。下面稍作展開。

一、投資額與折舊

對於面板業,通常大家會對折舊過分關心,其實這是個誤解。一個工廠,無論投放在日韓台,還是大陸,只要購買的設備款大體接近,那麼對於同行來說,在這方面都是公平的。投資額過大,並不是缺點,反而是一種壁壘。三星2011年報顯示,當年折舊為116億美元。可見其歷年的投資,帶來了多大的競爭壁壘。

就規模而言,近年面板的總需求大約是2億平方米出頭,如果需要在行業裡站穩一席之地,那麼至少應該考慮10%的佔有率,這意味這二千多萬平方米的產量和投資。一條普通的八代線(2200mm×2500mm),設計月投產量9萬片,每片面積是5.5平方米,滿產後是594萬平方米總量,投資額大致需要250億人民幣。這意味這什麼?一家面板廠商,要進入世界前五,至少需要準備一千億人民幣。三星和LG各自市佔率在25%以上,意味著他們已經為此至少投資了400億美元。只要液晶面板的需求長期存在,這肯定是一種壁壘。

與半導體產業鏈相似,LCD 設備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套完備複雜的設備系統,成為製造體系中最為複雜的工藝系統之一。面板產線的投資主要集中於設備,而設備基本上由第三方廠家壟斷。這使得投資額過大,或折舊壓力過重,都不構成競爭優勢的實質性差異。

綜合其他一項裡,其他名目就無需解釋了。

二、原材料

液晶面板上下游產業鏈如圖。
查看原圖
上游原材料,除了背光模組,其他大部分具備寡頭競爭壟斷的特徵,由這些第三方供貨,比如默克的液晶,康寧的玻璃或3M的膜。所以採購價格的差異大致有幾個因素造成:是否形成本地化配套、是否具備規模採購、是否有國內供應商競爭?等等。

可以說,在去年以前,國內面板商在這方面都是非常吃虧的。外資基本上沒有在大陸設廠,因此都需要遠程進口,且由於規模極小,即便如京東方也僅有百億營收,議價能力較低。最近一二年,情況有了改善。外資在不同領域開始陸續設廠配套華星光電或京東方,比如康寧或肖旭子。同時,在若干領域,國內廠家也有了不同程度的突破,比如小尺寸的玻璃基板,或康得新的光學膜,可以構成價格競爭。最後,面板廠家的規模優勢和未來預期,也不可同日而語。

和日韓台其他面板廠家對比,由於原材料大多數基本上都來自於第三方國際寡頭的供應,韓國和台灣廠家也僅能在局部小有突破,因此國內由於材料科學與工藝技術方面的積弱,導致上游產業鏈的低能,並不實質構成面板廠家的劣勢。可以說,未來在原材料方面,不但會逐步改變之前的劣勢,甚至必然會構成優勢。畢竟配套在韓國,和配套在內地,人力成本是大大不同的。而且,考慮到未來的規模體量,上游寡頭的壟斷競爭也會稍加激烈。

三、銷售額

現在只剩下銷售額和人工費用了。

競爭戰略,有二個主要的分類,一是差異化戰略,一是成本戰略。前者涉及產品售價,後者關乎人工費用。本節先拆解銷售額。銷售額主要受規模量和單價所影響,其中,單價最值得分析,是體現差異化優勢或成本優勢最直接的環節。規模方面,除了產能總量外,產能利用率、良品率和切割效率也是影響因素。

內地產品和日韓台產品,在技術質量方面,總體上的差異肯定是仍然存在的,雖然不如以前這麼大。這可以從終端產品的狀況得到大致的側面驗證。1、現在85%的國內消費者選擇了購買國產電視,說明消費者對品質差異方面的敏感度已經非常低;2、京東方或華星光電的主要客戶是三星、LG、松下、索尼、聯想、華為等等,說明終端產業基本上已經認可內地產品。等等。

現在的差異化主要體現在哪裡呢?在以下幾個方面。1、產品規格差異。去年以及今年上半年,京東方和華星在電視屏幕方面的產品,基本上是32吋。在這種局面下,韓台日的產品結構就變成以更大尺寸為主,而幾乎不生產32吋了。也就是說,全球所有品牌幾乎都使用內地生產的32吋屏幕,內地電視品牌或代工商,包括TCL自己在內,則需要購買日韓台的其他尺寸屏幕。2、產品技術差異。比如現在以智能手機為主的移動產品商戰中,主打「高清硬屏」的賣點,以大屏幕電視屏幕,則主推的熱點是4K電視。韓台日面板廠家目前在這方面的業務佔據優勢。3、外延技術。比如內置觸摸屏技術,目前日韓面板廠家率先提供in-cell或oncell的觸摸屏解決方案,無疑是一種優勢。4、品牌影響力差異。夏普或三星肯定有更高品牌溢價,這無需質疑。5、技術更新換代。比如OLED由於在柔性顯示方面的特出性能,被譽為下一代顯示技術。各個廠家在下一代顯示技術方面的不同能力,也是差異化策略的重要體現。

總體上,現在內地和國際面板巨頭在能力層面上的差距越來越小。上述的有些差異,有些並非內地廠家技術能力低下所致,而只是一種經營策略,比如產品規格差異或部分產品技術差異。加上良率過關和產能利用率高企,使得差異化方面的劣勢,已經並非是內地廠家的致命傷。但由於人工成本方面存在巨大劣勢,導致這種差異化戰略,對國際巨頭越來越重要,否則將越來越難以生存,幾乎等同於命門。明顯存在不對稱的現象。

四、人工費用

面板工廠有一個重要特徵,即除了資本密集外,還是技術密集型和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後二者需要巨大的人工費用。

以一家月投片9萬的八代線為例,大致需要4000~5000員工。看目前世界第四大面板廠商台灣友達光電的年報,可以發現,其在編員工數量是20566人(其主頁介紹宣稱全球僱傭4.3萬人)。由於其目前產值大約是華星光電的5倍,那麼,我們可以大致推測一條8代線在4000人。看京東方去年中報和年報,根據員工狀況一欄,可以分析出北京八代線大約是5000人。不同企業有不同的人力資源戰略,京東方由於高速擴張,因此崗位設置較多,以便異地調動,亦為合理。友達由於成熟運營,可能員工精簡一些。通過以上資料,我們可以大致得出這樣一家工廠,穩定需要中位數4500人左右。

二家公司的員工狀況披露,進一步顯示了人力結構分佈,其中大約52%為生產工人,7%是管理銷售財務,有38%是工程師隊伍,後勤等員工佔比3%。從學歷看,京東方的員工,高中以及以下僅佔比13%。大中專合計為56%,本科以上為31%。(你們瞭解萬華化學、福耀玻璃、歌爾聲學、歐菲光和格力電器的人力資源構成麼?)

從人工費用看,京東方2012年第三季度的現金流量表裡,相對於前一個季度,增加了2.9元的職工現金支付。這意味著,這家5000人左右的北京或深圳的八代線,產值約為150億,一年需要大約12億人工費用。北京和深圳的工資比較接近。

東京的人均收入是深圳的五倍。由此,韓國台灣企業的人均工資費用,可能是深圳北京的三四倍強。其中的人力成本差異,簡單測算可得:24~36億。這個數字遠遠超越了中國面板業盈利能力最強企業華星光電的全部淨盈利。鑑於台灣友達光電等等今年上半年仍處於盈利線上掙扎,可以大致得出一些推論:

1、中國面板企業的盈利,完全來自於人工成本優勢,盈利額低於人工成本差距的原因是存在一定的規模劣勢以及差異化劣勢,形成一定折扣。過去常年虧損,主要是因為規模以及差異化二方面的劣勢過大,導致人工費用的優勢體現不明顯。人工費用的差異,部分來自於生產藍領,部分來自於技術白領。

2、國際五家巨頭就三星盈利明顯(加上夏普),而其他四家為二贏二虧,是由於三星的差異化優勢最明顯,可以抵過人工成本劣勢以及關稅的影響,其他四家表現不明顯,導致難以盈利。

3、差異化優勢以及規模優勢帶給國外巨頭的的效率或溢價空間,大概是10%~20%的助益。這也是未來中國企業在規模提升和技術能力提升的空間。

這些分析以及推論,是支持「面板業是好生意」的主要理由。

五、規模

通常來說,在技術和產品基本成熟並定型以後,行業裡的產能,可以分為成本領先型和差異化領先型二類,隨著時間的推移,前者的佔比肯定會超過後者。

這意味著什麼?

現在的需求是2億平方米出頭,假設未來五到十年,需求增長到3億平方,那麼中國的產能,至少會有1.5億平方,即相當於30座八代線工廠,需要大概7500億的總投資。

目前中國僅有二座。未來三年,會慢慢增加到8座。未來發展空間巨大。十年以後再來討論過剩,不遲!

這樣的規模,將進一步有助於強化國內廠商在上游採購的議價權,也有助於改善技術能力的不足。整個產業鏈在大陸的聚集,將形成更為長遠的核心競爭力。

結論:

綜上所述,面板業是好生意。

這是一個非常獨特而怪異的行業。設備類和上游原材料,小眾而高不可及,下游需求極為寬泛廣大,承上啟下的中游面板業,兼具資本密集、技術密集和勞動力密集為一體,注定是寡頭競爭壟斷的格局,當前最適合於中國內地發展。

當電視機、顯示器、筆記本、平板和智能手機都基本定型後,需求的增量更多的來自於新興國家市場,而中國產能的形成,使「物美價廉」成為可能。在發達國家的上游技術和新興市場的下游需求之間,必需要中國大陸,也只能由中國大陸做出中間環節的貢獻。這是產業的趨勢,也是投資的良機。

(本文需要和前文《大拐點》關聯閱讀。後文將再展開詳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907

銀行業是同質化的嗎? 護城河

http://xueqiu.com/5480875446/27214598
需要思考一個問題,銀行業務是不是非常的同質化,如果是,那麼未來的競爭就必然會越來越激烈,跟家電企業似的,利潤越來越薄。。。要麼差異,要麼消亡。
鄧德隆:「(特勞特先生)研究美國的金融機構的同質化程度,他用了一個從0-100分比,也就是說0是沒有差異性,100分是差異性最強。在整個金融界他的統計結果是0。換句話說,你從定位的角度來解讀金融危機和所有金融學家解讀的就完全不一樣。我們經濟學家更多從宏觀的角度,次貸危機、貨幣超發等等的角度。但是特勞特先生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因為沒有差異銀行就會死亡,他就會金融危機。在他看來這個問題很簡單,沒有那麼複雜,對不對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可以從他的視角看問題。所以我也這麼判斷,一旦在中國放開民營金融,那麼多的銀行,那麼多城市商業銀行,信用社,基本上同質化程度是0,我們一旦打開市場就是一場價格戰,大量的企業會倒閉。和家電行業最後打到論斤賣是一個道理。只要我們的企業家稍微有競爭力,就會一堆人給你錢,你就可以一家比一家,就把價格打下去。」
巴菲特:「銀行業是非常好的事業,除非你老幹些蠢事。你可以很便宜地取得資金,不用幹些蠢事。但是銀行常會掉入做蠢事的循環,而且是一窩瘋地發蠢,就像80年代國際信貸的事情那樣。」 「銀行業通常是一個糟糕的行業,但並一定是糟糕的行業」,「銀行家們經常會做蠢事,但並不一定會做蠢事。」 (只要不干傻事,銀行就是個好行業。銀行業是一個很好的行業,但總是週期性的群體做傻事!)
芒格:(2003股東大會上)「銀行業一直是一個完美的金礦(Perfectgoldmine),就像我在不同的Berkshire會議上多次說過的那樣,沃倫與我在這方面都搞砸了。或許我們應該在銀行上面投入更多的資金。銀行業的盈利水平後來變得比我們起初的判斷要高得多。儘管我們在銀行業上做得不錯,不過或許我們在該行業上的倉位應該更重一些,銀行業的賺錢之道簡直可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583

魑魅魍魎:恒基兆業是中國好兄弟

1 : GS(14)@2018-02-25 19:07:28

中國商界波譎雲詭,這邊廂安邦吳小暉落網,那邊廂海航又頻頻賣產,有謂中港一家親,香港商界豈會袖手旁觀。近年恒地(012)營商得宜,與中方合作越趨緊密,為祖國貢獻良多,過年前更斥160億元接手海航兩幅住宅地皮,悄悄成為中國好兄弟。過去幾年香港地產商被中資比下去,大部份地皮也變成中資囊中物,但自林鄭月娥當選特首後,遊戲再次變得微妙,香港地產商也再次活躍起來,期內香港樓市屢創新高,林鄭當選至今二手樓價已累升13.7%,那怕香港人叫苦連天。

套現百億 買海航啟德地

今次恒地以高於1年前一成多價格購入啟德項目,令海航「有體面」地脫手,化解燃眉之急,足見李氏八面玲瓏,果真是個愛國愛港的商人,當然若以地論地,今次購入的地段優質,作價被大行評為「合理」(呎價1.5萬元)。而這宗交易還有個值得留意的地方,就是香港人精神「唔使急,最緊要快」。一宗160億元的交易,周一簽訂協議,周二公佈,預期周三就完成,除了賣家等錢使,也要買家有錢畀。但正所謂四叔早已預備,恒地早已陸續放售非核心資產,今年1月恒地以99.5億元出售非核心商業區的北角京華道18號全新商廈,買家為中科創集團夥拍太平信託組成的中資財團;之後再傳中國恒大(3333)以65億元向恒地購入屯門管翠路近大欖水塘的地皮,成為恒大於香港的第一個住宅項目。兩筆交易套現約165億元,剛好足夠支付兩幅啟德靚地,羊毛出自羊身上,中資左袋入右袋。要知道海航被國家點名排查,接手資產者,肯定需要中央「祝福」,最簡單是看不再是人人有份的政協名單(有兩間地產商無代表),恒地太子李家傑入選第13屆全國政協委員名單,繼續幫港出聲;仍覺得說服力不足的讀者,不妨留意一下311立法會補選新聞,或會有更深體會。十一少
http://fb.com/11mister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25/2031495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9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