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看來很超值-星辰通訊(1155)(3之1)(稍改)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621/01155/CWP115_c.pdf

公司從事通訊設備業務,主要從事電訊網絡鋪設業務。

公司在1989年由戴先生成立,在福建泉州市成立,原名為北峰電子儀器廠,1999年引入陳先生為新股東,2001正式註冊為有限公司,並易名褔建先創電子。

該年開始,公司研發CDMA通訊技術,次年開始商業生產,又次年成功處理PHS方案,其後更研發多種通訊技術的專利,公司有3個研發中心,兩個有福建、一個在深圳。

2004年後,引入石先生和彭先生(通過廣州嘉信)為股東,次年陳先生及戴先生又出售部分股權予管理層及其親屬,又引入Cathay Capital 為股東。經過一輪重組後,由星辰通訊成為公司的控股公司,星辰通訊透過一家中間公司,持有福建先創及另一家公司,以這兩家實體持有公司的主要業務。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621/01155/CWP127_c.pdf

公司上市非常合時,在2007年7月股市巔峰期上市,每股3.55元,發價1.75億股,集資逾6億港元,公司預期2007年盈利有人民幣2.033億元,以當時匯率1人民幣兌1.03港幣計,公司預期2007年盈利約2.1億港元,以上市後發行股數7億股計,每股盈利約0.3港元,即2007市盈率約11.83倍,以該公司盈利上升的情況子當時熾熱的市況下,這個市盈率顯然偏低。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621/01155/CWP126_c.pdf
據 會計師報告,公司營業額及盈利以倍計上升,營業額由2004年的1.5億升至2006年的5.5億。盈利由2004年的約3,700萬人民幣,遞增至 1.33億人民幣,並於2004年、2005年派發968萬、3,650萬股息,2006年重組前又分派2,140萬人民幣,可見公司現金流頗正常,另於 上市前派發8,800萬的特別股息。

現金流按著盈利上升,相當不錯,但投資方面開支於2006年急增,是因為開新廠得的支出所致。

公司的現金情況不俗、存貨、應收帳、應付帳也相應上升,情況不錯,像真度高。公司借貸只3,500萬,較上市更少500萬,可見銀行根本不能提供所需的款項,也可見銀行對該企業的信心不夠,今次上市的確是公司發展的一大機會,因如向銀行借款,根本不能貸得這樣多的款項,也就是該公司市盈率低的原因。亦可見公司上市得其時,若於此時上市,一不能集得這樣多款項,二上不上到市也成問題。

但是上市時,卻有道理不足的公司造假傳言:

http://www.techweb.com.cn/finance/2007-06-12/208269.shtml
星辰通信欺騙投資人

近日,許多消息紛紛披露:“內地三大無線 覆蓋系統供應商之一星辰通信,即將在香港啟動IPO……”眾所周知,多年來,中國無線覆蓋市場的前三名供應商一直是京信通信、國人通信和武漢虹信。武漢虹信2006年的銷售收入達到8億元,遠比星辰通信高,一直穩居行業前三的位置,這是中國無線覆蓋市場及通信行業人所共知的事實。星辰通信為內地三大無線覆蓋系統供應商之一的陳述與事實嚴重不符,這是欺騙投資人的虛假陳述。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921/LTN20070921502_C.pdf
兩個月後,公司公佈中期業績。

公司營業額上升80%,但毛利率由約40%,下跌至約30%,但是由於公司受到節省費用及所得稅被免約3,300萬的影響,盈利仍升100%,至9,032萬,但不計該稅費的影響,公司盈利只升約30%,只得約5,700萬左右。

公司財務立刻惡化,由於公司要谷營業額,致存貨及應收帳急增1倍,快於營業額上升的速度,相應的應付帳也上升,由於要償還貸款,現金降低了,又在上市前派發特別股息8,800萬予上市前的股東,使公司現金緊張,幸得幾日後上市又集一筆新錢,能夠支付上述款項,但是財務也頗為健康。

下一篇會詳細講講昨天公佈的業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46

看來很超值-星辰通訊(1155)(3之2)(稍改)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422/LTN20080422500_C.pdf

公司表面業績如下:

公 司營業額上升約50%,至8.5億元,盈利有2.2億人民幣,上升60%,純利率上升了,計及人民幣升值10%的影響,更升了70%,較上市時預計的 2.1億人民幣,多5%,以1人民幣等於1.12港元計,公司盈利2.46億港元,每股盈利有0.346元,又有8仙息派,以現價計算,市盈率5倍,股息 率4厘,非常便宜,但究竟是不是這樣呢?下文會慢慢細述。

公司毛利率由37%,降至35%,由於公司上市,行政費用急增2倍,至5,400多萬元(若是正常比例約為營業額的3%, 即2,500萬,即上市費用、折舊等約2,900萬),幸得上市利息等的其他收入增加2,000萬,及被免的稅項約7,270萬(以稅率33%計,由於稅 務優惠於2006年開始,上年被免的稅項約2,200萬,今年搬新廠,以新計劃計算,則更多),即其2007年真實的盈利約為1.57億人民幣(以1人民 幣:1.12港元計,即1.7584億港元),較預測低25%,較上年經調整的盈利1.11億人民幣升46%(以港元計盈利則升接近60%)。經調整後的 純利率相若,約為20%。

公司上市後,財務情況好,不但償還了銀行的債項,更有餘力派發特別股息。但不知在現金充裕的情況下,竟有抵押的存款,這些質押的存款代表甚麼呢,需要深究。

公司的應收款及存貨均急增40%,是反映營業額上升,
存貨急增,反映著公司對前景也看好,亦反映公司增加產能的結果。

公司有4.54億人民幣存款,加2,100萬抵押的存款,共有4.75億現金,盡扣其他流動債項9,100萬後,公司有3.84億人民幣現金,以1人民幣=1.12港元計算,公司有現金4.3億港元,以7億股計算,折合約每股0.614元。

若計及其他金融資產或股票計算約9,900萬人民幣,相信是對沖外國訂單的風險的外幣合約及其他投資,以1人民幣=1.12港元計算,有金融資產約1.11億港元,,折合約每股0.157元。

以公司現價1.78元計,公司市值12.46億元。

公司表面P/E:
(1.78 * 700,000,000 / (220,437,000 * 1.12))
= 5.046 倍

公司扣除現金後的表面P/E
((1.78 * 700,000,000 - (384,000,000* 1.12) / (220,437,000 * 1.12))
=3.306 倍

公司扣除金融資產及現金後的表面P/E
((1.78 * 700,000,000 - (384,000,000* 1.12) - (98,999,000 * 1.12) / (220,437,000 * 1.12))
=2.856 倍


公司實際的P/E
(1.78 * 700,000,000 / (157,000,000 * 1.12))
= 7.086 倍

公司扣除現金後的實際P/E
((1.78 * 700,000,000 - (384,000,000* 1.12) / (157,000,000 * 1.12))
=4.641 倍

公司扣除金融資產及現金後的實際P/E
((1.78 * 700,000,000 - (384,000,000* 1.12) - (98,999,000 * 1.12) / (157,000,000 * 1.12))
=4.010 倍

公司市盈率看來非常超值,加上又有8仙股息,息率約5%,確是一隻非常超值的股,加上中國現在推行「村村通」工程,對這類網絡的需求也高,可見潛力也未常大。

外國訂單只佔其公司營業額少部分,就算訂單急增,也沒有太大的影響。但公司擴充產能,加上同業亦相應這樣做,未來的競爭只會更大,這樣會導致毛利率下跌,從而影響利潤。

另外,公司是一隻福建股,不過這家公司也有外方入股,盤數假的風險也少。加上公司是首年上市,之後一兩年可能有走樣的情況出現,這也是需要當心的地方,建議先觀望多一個全年業績報告才可下購買的決定。

下一篇是公司自上市以來的新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47

看來很超值-星辰通訊(1155)(3之3)

2007-07-06 中經網











星辰通信今日香港挂牌上市 融資8.45億港元


繼中國傳動(0658.HK)首日挂牌股價升近一倍后,內地無線覆蓋系統供應商星辰通信(1155.HK)將于今天接力上市,該股暗盤價就最多升16.3%,至4.13港元,收市報4.04港元,較招股價3.55港元升13.8%。

星辰通信此次上市發行2.38億股,融資約8.45億港元,保荐人為摩根大通。該公司公布的招股結果顯示,公開發售部分共獲16.22萬份有效申請,超 購188倍,國際配售亦獲極大倍數超購﹔該股將以招股價上限每股3.55港元定價,認購1手(1000股)中簽率為10%,申購20手(2萬股)始穩獲1 手。


星辰通信的業務是供應無線通訊覆蓋系統,系統范圍集中在一般電信網絡未能覆蓋或難以接收信號的地區,例如偏遠山區和隧道等,星辰通信的角色就是為其他運營商提供這些地區的通訊接收服務。


星辰通信的主要客戶包括中國移動及中國聯通,去年盈利為1.34億元(人民幣,下同),比2005年的5800萬元增長1.31倍。2006年銷售額為5.53億元,比2005年增長1.17倍。


星辰通信的行業市場占有率約為10%,是內地第三大無線通訊覆蓋系統服務供應商。與星辰通信從事同類型業務的公司包括京信通信(2342.HK),及在 納斯達克上市的國人通信。京信通信及國人通信今年的預測市盈利在14至20倍之間。據悉星辰通信的上市市盈率水平會與上述兩家公司相等。


星辰通信提供的接收制式為2G,其3G制式的服務已獲監管機構批准,在內地正式推出3G網絡后,星辰通信也能配合提供3G制式。早前市場傳聞內地3G網絡年底可運作,令眾多電訊及電訊設備股被追捧。

2007-07-09 中經網










興業皮革上市 泉州知名企業進入上市密集期





繼星辰通信、安踏(中國)登陸香港股市已成定局之后,泉州發改委又傳出消息,梅花傘業已于日前正式向中國証監會報送相關材料,正在等待中國証監會的第一次批復,距離國內中小板市場只咫尺之遙。


除此之外,興業皮革、勁霸男裝、九牧王等泉州知名企業也都已為上市進行實質性的准備。種種跡象表明,泉州企業將在今明兩年引來一個上市高峰期。業內人士提醒,雖然泉企資本運作之路漸行漸寬,但上市地點的選擇、上市后所需支付的高額維系成本都是要慎重考慮的問題。


泉企上市


進入密集期?


諸如美林、摩根等國際知名中介機構頻繁在泉州地區出沒,這已經不是新鮮事。此間,更有傳聞,美林証券已經進駐特步(中國)有限公司,開始就該公司的上市進程進行實質性規划。更有揣測,2008年前后,泉州體育用品行業將出現競相上市的熱潮。


國內板塊方面,記者從泉州發改委獲悉,今年內,梅花傘業在國內中小板上市基本已是板上釘釘。目前,該公司正在等待中國証監會的第一次批復,在經過修改和 二次批復后,就進入上會和過會這一最后程序。今年,還有可能登陸國內板塊的,是石獅供水。“但由于是國有控股公司,對中介服務機構還須采取招標形式,一定 程度上延緩了他們的上市進程。”發改委經濟體制改革科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2008年,將是泉州企業上市的高峰期,就國內板塊,興業皮革、勁霸男裝、九牧王等,都已經開始為上市進行實質性的准備,順利的話,明年應該就會有結果了。”


境內VS境外


泉企該如何定奪?


業內人士分析,選擇資本市場,和企業本身的定位關系度很高。相對于國內板塊,現在香港正在演變成一個“雙向”橋頭堡:既是國際資本和技朮進入中國內地的橋頭堡,又是中國內地資本流向國際市場的橋頭堡。


圖謀國際市場的泉州企業赴港上市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就像安踏公司總裁丁志忠在年初和福建証監局局長岳仁華的一次會面中表示,盡管安踏在國內已經具有相當 的知名度,但安踏選擇了香港,表明安踏的眼光并不局限在國內市場。另一方面,特步(中國)有限公司一副總裁對記者表示,在他看來,特步更適合走境外上市路 線。不論從市場的運作機制和成熟度、透明度來說,境外市場都相對完善。


而泉州興業皮革,卻繞了個彎子回來了。曾經籌划境外上市一年多, 銀子想必因此也花了不少,卻在今年初的一次重新評估后,把眼光轉回國內市場。“這主要是從目標市場來考慮的,目前,興業皮革的主要市場還是在國內,而且國 內市場的空間還很大。國內上市給興業皮革所帶來的好處,除可以解決融資層面的問題外,對興業皮革的品牌知名度也有一個較大提升,這對興業皮革在國內市場的 發展將極為有利。”興業皮革總裁助理吳祖雄告訴記者。


維系成本將考驗


泉州上市企業


正籌划境外上市的泉企,之前并不希望為人所知,據泉州市發改委的不完全統計,泉企境外上市累計達16家。


“資本市場的透明度非常高,企業在首發之前走漏了風聲,由此引發的連鎖反應,很可能對企業的上市進程產生阻礙。因此,按照國際規則辦事很重要。”


據知情人士透露,原定于香港板塊上市的宏霖化纖,因為種種原因,轉向新加坡板塊市場時,卻因為相關信息的披露不完整遭到了質疑。“新加坡的金融管理局的 疑問是可以理解,為什么原定在香港上市的,卻反而跑到新加坡來了?莫非是有什么問題?”盡管事實証明,宏霖公司確實不存在違規問題,但彎路確確實實走了。


據了解,福建的境外上市企業,除紫金礦業外,全部采用了“紅籌方式”。紅籌方式不僅沒有規模門檻的限制,而且股票可以全流通。同時,由于離岸金融中心對在本地注冊的離岸公司資金轉移几乎沒有任何外匯管制,對公司資金投向、運用的要求也極為寬松。


然而,上市之后的維系成本問題還將繼續考驗泉州上市企業。“在泉州曾經的上市梯隊中,有的已經被易主,有的已經不知道到哪去了。盡管各方都在大力提倡,企業是否選擇上市,



2007-11-16












泉州豐澤區重獎上市企業





【商報訊】福建泉州市豐澤區企業改制上市講座和頒獎大會日前舉行﹐豐澤區政府兌現此前重獎上市企業的承諾﹐為今年在本港成功上市的先創電子﹑星辰通信頒發310萬元巨獎。


據 了解﹐為鼓勵區內企業創新創牌和上市﹐豐澤區政府專門設立1000萬元專項資金庫為企業上市助力﹐對新辦企業設立股份有限公司的﹐給予獎勵10萬元﹔企業 上報上市申請材料經中國證監會受理后給予獎勵50萬元﹔企業挂牌上市后給予獎勵250萬元﹔若上市公司實現再融資﹐按投入區募集資金的1.5岊進行獎勵﹐ 最高限額為100萬元。林森


還要從長遠考慮。”泉州市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說。


2007-11-27 通訊世界










我國中小通信企業的IPO衝動





作者:杜娟倪蘭


上市謎底





企業對於上市最基本的訴求是融資還是管理升級?其實,這兩方面并不矛盾,只是不同的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而己。


業界看好、更被無數投資商追捧的展訊通信正式登陸美國納斯達克股票交易市場,開盤當日,10分鐘之內股價就上漲了12.64%。


當然,3G拉動的并不只是芯片企業。7月初,中國又一家無線通信覆蓋系統提供商星辰通信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星辰通信IPO共發行股票2.38億股,每 股發行價3.55港元。IPO融資所得的8.449億港元被星辰通信用於興建第2期生產設備、購買生產設施及進行研發等。


隨後,在新加坡上市的西伯爾又成了媒體關注的焦點。這家業務涵蓋無線通信模塊研發與生產,運營商平台軟件開發與系統集成以及3G增值服務的企業將業界的目光吸引到了新加坡。11月,西伯爾在新加坡IPO融資約2億元人民幣。


“其實,上市并不是中小型通信制造企業發展壯大的惟一選擇,但是根據企業發展的一般軌蹟,上市可以快速滿足企業發展的資金需求,迅速將盤子做大。通信行業 目前高速發展的現狀決定了上市是中小型通信企業的有效發展途徑。”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運營商內部人士這樣概括中小型通信企業上市的原因,“說穿了,上市就 是將現有的贏利模式放大。”


這種說法其實適用於所有的企業,通信業中小企業又有什麼獨特之處呢?


融資+品牌


諾盛咨詢分析師吳雪認為,一般來講,中小型通信制造企業上市的目的有以下四方面:第一,提高知名度;第二,通過引進戰略股東提高企業管理專業性;第三,完 善企業的法人制度;第四,也是最直接的一點,快速融資,將企業在短期內快速做大。當然,上市之後,可以增加融資渠道也是順理成章的。“通信行業機會轉瞬即 逝,先搶佔市場者先得優勢。”吳雪說。


吳雪分析,對於星辰通信和展訊通信這樣的企業來說,提高知名度和募集資金這兩個目的是并重的。


南京証券曾經對上市的中小型通信企業做過比較深入的研究。南京証券IT與通信分析師申鋼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是否選擇上市以及在什 麼時機上市都要依據自身的情況。申鋼強將通信企業上市的原因歸納為兩個方面。首先,通信行業是發展速度比較快的行業,因此,企業需要擴大再生產,上市融資 能够滿足企業對於資金的需求。其次,擴大企業自身的影響力。上市,特別是在美國、香港等地上市,能够使企業得到全球資本市場的關注,這對於一些需要開拓國 際市場的企業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


但是申鋼強也表示,上市并不是中小型通信企業發展的惟一選擇。“這方面通信業中小企業最好的榜樣就是已經成為國際化大企業的華為,在亞洲、歐洲、非洲以及其它海外市場,華為都有自己開拓市場的方法和團隊。”


在選擇上市地點時,還有一個因素不能忽略,那就是股東結構。專家表示,如果股東架構以機構投資者為主,通常企業更傾向於上市融資,因為上市後可達到快速套現的目的,而個人企業則以實現營收為主要目的,通常不選擇上市。


在哪里上市?


“按照証券領域的一般規律,國有企業選擇在國內上市的比較多,民營企業相對靈活得多。我個人認為,有些業務主要面向海外的企業會更傾向於選擇在海外上市。”申鋼強說。


企業在海外上市有一個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即海外証券市場的針對性比較強,對於某一行業的關注度更高。這也是一些科技類的企業選擇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原因。申 鋼強分析了通信類企業選擇在海外上市的原因。“國內証券市場在專業性方面還是略遜一籌,對於通信行業企業的針對性也要弱一些;當然,前兩年國內証券市場相 對低迷的狀況也對企業上市造成影響,這兩年的‘牛市’以及馬上要啟動的國內創業板,都會對通信企業在國內上市產生吸引力,相信未來在國內上市的通信企業也 會越來越多。”他說。


吳雪則認為,企業選擇在哪里上市主要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申鋼強介紹,從硬性條件上來說,在國內上市更難一些,因為我國IPO是採用核準制,而國外IPO更靈活,但在國外上市還需要處理與承銷商和投行等相關機構的關系,這方面可能更困難一些。


其實,中國証監會對通信行業企業IPO是比較支持的,國內主板上市的主要難點在於証監會的硬性規定企業必須要做到,比如企業的資金規模必須達到要求,三年 實現贏利3000萬元等,如果能做到這些,証監會還是非常支持企業在國內上市的。換句話說,國內証券市場對企業的要求多集中在財務方面,而海外証券市場則 更重視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部分中國通信業中小型上市公司情況見p14附表)


與中興、華為等大型通信設備制造企業不同,中小型通信企業的客戶較少,基本上集中在六大或四大基礎電信運營商範圍內,有的甚至只有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兩個 主要客戶。按照資本市場的標準,客戶數量少就代表着一種風險。“但這也不能一概而論。”一位來自運營商的專家表示,“中國的情況比較特殊,比如一個企業只 有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兩個客戶,并不意味着有更大風險。原因有兩個,第一,中國通信市場并非完全競爭的市場,在移動通信領域,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這兩家運 營商已經覆蓋了全中國的所有網絡;第二,移動和聯通兩家運營商的網絡已經可以保証這些企業的市場規模。說到底,這種由於客戶數量少而形成的風險遠不至於威 脅企業的成長。”


不過,這位專家提到,如果一家公司上市了,那麼代表它的資金實力和研發力量達到了一定的規模,并且管理也相對正規,這對基礎電信運營商選擇供貨商會有影響。


在記者採訪的專家和企業高管中,有的人認為企業對於上市最基本的訴求是融資,有的人則認為是管理升級。其實,這兩方的觀點并不矛盾,只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而己。


融資困局


專家們在上市的大趨勢背後看到的是通信行業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匱乏的現狀,并為此提出了有益的建議。


“目前,國家証券市場和經濟發展都鼓勵有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上市,特別是國內創業板啟動之後,電子類、科技類、通信類的中小型企業上市將成為一種趨勢。”申鋼強的觀點在証券界比較有代表性。


但是電信專家們卻更注重通信業中小企業上市趨勢所反映出的融資難問題。北京郵電大學財經中心何瑛認為,上市趨勢的背後說明我國通信行業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依然很匱乏,中小企業難以通過其它渠道籌集到資金。


上市向“錢”看


理論上講,選擇在海外上市的企業除了融資與提升品牌影響力之外,還可以藉此拓展在海外的市場,但記者採訪的專家們都認為通過上市直接拓展海外市場現在看來比較困難,說到底,上市的根本目的還是為了融資。


何瑛認為,目前看來,通信行業中小企業上市主要還是為了資金。


一方面,通信行業這些年的快速發展惠及業內的眾多企業,需求的擴大使得擴大生產規模、擴大經營規模成為許多制造企業面臨的問題。而另一方面,通信業的制造 企業也有着其它行業制造企業面臨的普遍難題,那就是身處上遊的制造商常常被下遊企業佔用資金,制造業的資金稀缺是普遍的。何瑛坦言,通信行業的制造商也經 常會被下遊的電信運營商佔用資金。一些大的制造商可以周轉過來,但是中小制造企業有時就無法周轉。


未來的3G市場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因此,在3G啟動前上市融資對於中小型通信企業來說是明智之舉。


那麼,這些企業上市後融得的資金將要用在哪里呢?


西伯爾的招股說明書顯示,上市募集的近2億元資金將被更多地投入到3G無線數據卡業務的商業化,以及拓展移動多媒體娛樂解決方案和擴大營銷網絡等方面。看來西伯爾在上市後仍然堅持“立足2.5G,面向3G”的方向。


與西伯爾一樣,所有與3G概念相關的中國通信公司的資金用途大多與3G相關。申鋼強分析,圍繞3G投資是通信企業的主要趨勢,原因很簡單,企業募集資金的用途要看企業的需求,融資要隨需求而定,在可以預見的未來,3G仍是企業最為關注的投入領域。


因此,多數通信企業都會將IPO募集的資金用於與3G相關的建設、研發、生產以及銷售等領域。


“3G為通信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上市融資可以為3G準備更充足的資金,繼而對企業起到正面的推動作用。”吳雪說。“在我看來,這些通信行業的企業上市以後會將募集的資金作為新產品研發經費和產品推廣經費使用。”


但也有專家不同意這種看法,他們認為,或許一些中小型通信制造企業募集來的資金會有部分用於與3G相關的業務或研發上,但總的來看,它們還是會按部就班地發展,資金也并不一定完全用於3G。


專家呼籲融資多元化


何瑛表示,我國目前的融資制度仍主要是服務於國有大中型企業。民間私營公司的發展資金絕大部分來自於業主資本和內部留存收益,而公司債券和外部股權融資等 直接融資則不到總投入的1%,銀行貸款則佔20%左右。中小企業融資確實存在瓶頸,這不僅抑制了中小企業的創新和活力,也大大制約了中小企業的發展。


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在於政府,政府應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務和政策支持。


專家建議,豐富中小型企業的融資渠道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應組建政策性中小企業銀行。從國際上的經驗看,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一般都建立了相對獨 立的政策性金融機構,以優惠條件專門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我國可以藉鑒國外的經驗,組建政策性中小企業銀行,其作用是對需要扶持的中小企業發放免息、 貼息、低息貸款。


其次,制定強有力的金融扶持政策。國務院和中國人民銀行數次出台有利於中小企業融資的金融政策,對商業組織來說僅是指導性文件,并不具備硬性要求,商業銀行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的積極性不高,這造成政策不能貫徹落實。因此政府應充分考慮以往政策的缺陷。


第三,建立適合中小企業特徵的間接融資市場體系。國有商業銀行應逐步加大對中小企業發展的支持力度。我國金融體系主體是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其信貸份額佔全 部份額的75%以上。由於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資金有限,難以承擔支持眾多中小企業發展的重任,所以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上,國有商業銀行仍是關鍵環節。


第四,建立適合中小企業特徵的直接融資體系。國內現在是時候開闢創業板市場了。創業板市場與主板市場不同,它是一個前瞻性市場,更注重企業的發展前景和增長潛力,且其上市標準低於主板市場,實行與主板市場不同的運作規則,可以吸引更多的中小企業選擇在國內上市。


上市是一塊踏板


實際上,上市給星辰通信這樣的企業帶來的最大幫助就是有機會參與海外市場的競爭,這為它們“走出去”奠定了基礎。


上市以前的星辰通信受到的關注遠不及現在,雖然相關數據表明,星辰通信在國內無線覆蓋領域的市場份額可以排在前三位。


2007年7月,星辰通信在香港聯交所正式掛牌上市,從那一刻起星辰通信的角色發生了轉變。


“選擇在香港上市,星辰通信有藉此向海外市場尋求發展機會的考慮。”星辰通信副董事長郭則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上市=資金保障


星辰通信的上市經過了3年的準備期,這個時間不長也不短。


說到星辰通信上市的原因,郭則理表示,決不是因為資金,而是基於對未來市場發展戰略的考慮。


“對於星辰通信來說,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市場競爭激烈,利潤率下降。對此,公司的應對方法主要是開拓新業務領域和新產品。”郭則理說。


據了解,目前,星辰通信正在積極拓展軟件開發和系統集成等方面的業務,數字電視設備、TD均被列入了重要戰略,當然,還有一個重要舉措即拓展海外市場。


目前,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為此,郭則理認為,像星辰通信一樣已經積纍了一定優勢的企業未來必須做大做強,并且要盡快做大做強,要盡快完成產品結構和市場結構的調整。


雖然上市的最初動力并不是因為缺錢,但不能不承認,上市成功使星辰通信有足够的資金實力加強產品研發、拓展市場以及提升管理水平,而這些是企業持續發展的根本。


郭則理表示,對於星辰通信來說,上市給公司業務帶來的直接影響并不多,但有一點值得一提,那就是電信運營商在選擇供貨商時更看中已經上市的企業。郭則理介 紹,目前,中國移動集團已經開始實行集中採購,這就造成中移動集團每次招標訂單數量都很大,作為上市公司,星辰通信有實力參與這些項目。


“反過來,一家沒有上市的小公司,就不敢輕易承接這種大型項目。”郭則理說。“我們不妨從運營商的角度來想一下,當運營商招標時,如果投標的是一家已經上 市的企業,運營商會對其信用、產品質量比較放心,因為上市公司的信息公開透明,隨時可以查詢相關的財務狀況和生產情況,而對那些沒有上市的企業,運營商要 確定其產品質量和生產控制能力等就相對困難。這個道理不難理解。”


目標在海外


2006年國人通信在上市時曾向投資者發出警告:國人通信近80%的收入來自中國聯通和中國移動,有超過150個競爭對手,絕大部分合同是通過競價程序獲得的,在談判中幾乎沒有優勢可言。


客戶數量少,會給投資者帶來一定的風險。同樣以移動覆蓋為主營業務的星辰通信是否面臨這個的問題呢?“中國雖然只有兩家移動運營商,但是在全球範圍內,移 動運營商的數量相當多,這些運營商都可能成為我們的客戶。”看來,上市之後的星辰通信已經迅速將自己的客戶定位調整為全球運營商,也正因如此,郭則理相當 看好移動通信網絡覆蓋以及網絡優化市場,他認為,企業應該將眼光放遠一些。


實際上,星辰通信并沒有將未來的目標市場鎖定在某一個區域。“海外市場很大,我們會全面關注。”現在看來,在香港上市只是星辰通信的一塊踏板,由此可以完成它全方位提升品牌影響力繼而拓展海外市場的目標。


“上市對於企業發展來說只是提供某一種幫助,企業尋求發展的手段有很多,比如前面提到的開拓新業務領域、新產品,參與海外運營商的網絡建設拓展海外市場, 建設強有力的人才隊伍等等,所有的方式都可以使企業發展壯大,并且這些方式之間是相互平行的。”郭則理所表達的意思其實很清楚,像星辰通信這樣的企業要做 大做強,就必須在研發、市場以及管理等多方面齊頭并進。而上市帶給星辰通信的最大益處在於擁有了一整套健全的體制和現代企業管理制度,這將成為企業未來發 展的基礎。


現在,各國的運營商在採購方面都採用國際通行的標準做法,不止國外的運營商對於設備的質量要求高,國內的運營商也在加強這方面的管理,因此,不管是國內運 營商還是海外運營商,在選擇供貨商時要求都很高。“為此,我們要從產品研發、產品質量、內部控制、營銷等方面全方位提升競爭力,以適應這種要求。”郭則理 說。當然,前提是星辰通信已經是一家值得運營商信任的上市公司了。


2007-12-21 新報










星辰通信堅持發展本業





【新 報訊】星辰通信(1155)於今年7月在本港上市,惟股價一直「潛水」。該公司投資及公共關係總裁謝宇輝昨日說,股市反覆,很多小型股份的股價均下跌,這 不是公司可以控制。股價最終是看基本因素。謝氏強調,該公司將會把精力放在本業上,尤其是發展數碼電視覆蓋網絡,並加強與機構投資者及散戶溝通。他透露, 主席戴國良可能會在適當時候增持星辰通信股份。於今年7月份,星辰通信以3.55元定價上市,惟股價於8月份後開始「潛水」。該公司股價昨日收報1.75 元,無起跌。


該集團以往只靠自身資金發展,去年於內地無線覆蓋方案的市場佔有率僅位列第三。在資本市場集資後,集團將致力拓展海外市場,尤其是東南亞、南非以及澳洲等地區。載國良希望明年海外市場收入比重,由現時約10%升至30%。











2007-12-21 HKET
星辰攻海外 冀貢獻增至3成






無綫電信覆蓋系統設備商星辰通信(1155)主席戴國良表示,來年會力拓海外巿場,料業務貢獻會由今年的10%增至30%。


有見星辰股價自7月上巿後表現乏力,集團稱未來會改善跟投資者溝通。星辰昨收報1.75元,無起跌。


此外,戴國良表示已跟東南亞中3至4個電訊營運商簽訂協議,提供以2G技術為主的無綫訊號方案,惟細節有待明年落實。星辰亦即將發展應用於數碼電視的無綫訊號覆蓋方案,稱來年會成為增長動力之一,並料下半年會有盈利貢獻。

2007-12-21 文匯報










星辰通信海外業務獲突破





【本報訊】(記者 狄夢宇)內地無線覆蓋解決方案供應商星辰通信(1155)主席戴國良昨在記者會上表示,08年公司會在東南亞、南非和澳洲的海外市場業務上取得突破性進 展,預計08年海外業務收入佔總收入的比重,會由今年底的5%-10%升至10%-30%。戴國良指出,公司對海外市場已培育了2年多,海外市場的產品售 價好過內地,目前公司已與海外營運商簽訂初步意向書,料明年會有大額訂單合同落實。戴國良補充,海外市場主要為2G產品,也有部分3G產品。


主要為2G產品也有部分3G


戴國良續稱,公司除了快速發展海外市場外,內地市場的數字電視業務也商機無限。內地將於2015年由數字電視取代傳統電視系統,由於市場剛剛起步,相信公 司能利用自身優勢,位居市場領先地位,現在公司已在福建、黑龍江、湖南、安徽以及河南五省進行產品試點測試,料08年會有盈利貢獻,公司亦會加大數字電視 覆蓋方案的投資額。


而公司今年首6月毛利率較去年同期下跌10個百分點至33.4%,財務總監吳偉奇表示,這主要由於市場競爭激烈, 出現產品價格下調情況,但公司今後會通過增加銷售收入及控制成本,來彌補毛利率的下跌情況。同時,戴國良認為,未來毛利率繼續下跌可能性較小,很多小公司 已被淘汰出局。


投資部總監謝宇輝表示,公司已通過中移動集團集中採購合同,搶駐北京、上海和廣東市場,以及北京奧運部分場館覆蓋公司的網羅產品;且公司也有參與中移動的3G試驗計劃。

2007-12-21 香港商報










星辰通信料明年產能倍增





【商報專訊】星辰通信(1155)財務總監吳偉奇昨日表示,集團位於泉州的新廠房第一期已經投產,廠房佔地4.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至於第二期廠房預期能於明年投產,屆時產能可望提升一倍。


吳偉奇指出,擴充廠房是為了跟上中移動(941)及中國聯通(762)擴充業務的步伐,新增規模足夠使用,目前集團亦已掌握2G、3G及4G等技術,廠房並設有數字電視無線覆蓋產能。


集團截至6月底為止的中期毛利率下跌10%至33.4%,吳偉奇解釋說,主要是由於整體市場出現價格下調情況,預料未來2G產品毛利率仍有下跌空間。至於該公司主席戴國良則認為,毛利率的跌勢基本到底,因為許多小型的公司已經被迫離開。


星辰通信近日的股價跌跌不休,由招股定價3.55元跌至近日的1.7元水平,該公司投資及公共關係總監謝宇輝解釋說,一方面與市況有關,公司無法控制,另一方面他則承認,與投資者溝通不足有關。戴國良補充說,會在適當時機增持公司股權。



2008-01-12 經濟一週





















星辰通信迎戰3G新世代



去年7月在港上市的星辰通信(1155),其副主席郭則理表示,隨著內地將發放第三代流動電話(3G)牌照,以及預料內地將於今年2月至3月,推出流動數碼電視網絡等傳輸協議,料可為集團帶來可觀收入。

星辰為內地三大無線覆蓋解決方案提供者之一。郭則理透露,集團對3G相關產品研發及生產已做好準備,絕對有能力參與未來內地3G行業的發展;另2G業務發展亦見理想。

截至2007年6月底止07年度中期,星辰錄得收入3.47億元人民幣,較06年度同期上升逾七成;純利為9,032萬元人民幣,上升逾一倍。

被問及為何選擇來港上市,郭則理坦言之前曾考慮到美國或新加坡的交易所上市,但由於集團總部設在本港,香港又是國際金融中心樞紐,因此最終選擇在香港掛牌。

「在美國市場,與我們同類型的公司不多;新加坡方面,成交量則不見特別活躍,故最終選擇香港。」郭則理說。

郭則理表示,現時須盡快擴大集團規模;至於會否像其他內地公司「回歸」A股,則暫時不作考慮。

「集團錄得良好的中期業績,股價理應同步而上,但至今還未重上招股價。」

星辰通信以3.55元定價,上市後股價隨大市起落,更兩度尋底。本週五(1月11日)收市報2.15元,較招股價低39.4%。

「這是經驗及宣傳不足。」郭則理指集團業務現階段發展良好,相信可履行招股書中對股東作出的回報承諾。

星辰通信現時內地市場佔有率約一成,業務遍布全國28個省市。主要向流動電話服務商,提供射頻設備與提供訊號覆蓋方面的解決方案,並提供2G及3G網絡服務。中國移動(0941)與中國聯通(0762)訂單佔集團營業額近九成。

參與奧運場館射頻設備

郭則理指集團2G業務發展穩定。「過往我們的2G業務集中在中西部地區如安徽等地;但隨著網絡優化,以及今年內地舉行奧運會,將有更多旅客前往北京或其他一線城市,故我們會在北京、上海及廣東著力發展2G業務。」

至於3G方面,郭則理表示內地尚未發出3G牌照,但集團已完成3G相關產品生產建設;一旦牌照批出,可即時推出3G相關服務。

2007年1月至5月集團訂單增加60%,主要受惠於跟中移新簽訂的奧運場館射頻設備。「3G業務可望佔集團08年度收入約30%。」郭則理說。

郭則理又估計,北京、上海及廣東等地或會率先引入3G網絡,所以集團除了完善有關地區2G網絡外,亦同時派出更多設計、工程、銷售和服務人員駐守有關地區。

目前集團主要客戶仍是中移及聯通。「中移已透過『村村通』項目,向內地中西部農村地區提供服務;同時也可推動我們的收入增長。」

「村村通」項目自2004年實施以來,已把內地偏遠地區、接近30,000個村莊納入流動電話系統網絡。

力拓流動數碼電視網絡

郭則理指出,面對市場競爭,集團除開拓3G外,也會開發流動數碼電視無線覆蓋產品,以及透過進軍海外市場,進一步提高收入及競爭力。

中國國家廣電訊局副總工程師杜百川早前表示,內地數碼廣播制式已於去年8月1日實施;到奧運舉行期間,會有六個城市進行高清廣播,並希望在2015年全國全面停用無線電視廣播制式。

「我們早在2005年,已開始在七個城市進行數碼電視廣播測試。」郭則理稱,集團的數碼電視廣播產品將於今年2月至3月推出,是繼3G後08年度收入的增長亮點,預料數碼電視播網絡收入將佔08年度收入30%。

星辰認為東南亞、澳大利亞及非洲地區存在巨大增長機會,會透過現有客戶,以代理及銷售方式開拓海外市場。












星辰通信:重點發展數碼電視網絡覆蓋產品,及太陽能照明設備 (18:38)


2008-01-24 經濟通
《經濟通通訊社24日專訊》星辰通信(1155)副主席郭則理於記者會表示,自2006年開始籌備發展數碼電視網絡覆蓋產品,以及太陽能LED照明設 備,已作好相關技術,以及市場配套準備,今年將大力拓展兩項業務。  他預期,本年度上述業務可帶來高利潤,將成為新增長動力,而內地計劃於2015年將 全國電視廣播制式,由模擬轉為數碼,以及政府要求企業進一步減排節能,兩項產業需求龐大,但目前難以估計兩項業務日後佔整體盈利或銷售額的比重。  另 外,他又指,鑑於內地3G發牌仍未明確,雖然集團已於3G產品的研發方面作好準備,惟今年主要投放於2G產品,內地3G發牌要待電訊業重組完成後才實現, 而市場有消息指,3月人大會議後內地電信業重組方案或出台。(vy)


2008-01-25 新報










星辰指去年盈利符預期



【新 報訊】星辰通信(1155)主席戴國良表示,集團去年的銷售及盈利均較2006年增長達70%,已順利實現去年上市招股書所承諾不少於2.03億元人民幣 的目標,但具體數字仍須等待公布。另外,該集團副主席郭則理表示,2008年他們會集中投入發展數字電視網路覆蓋產品業務、太陽能照明業務及海外市場業 務,預計三項新業務可為公司帶來盈利增長。


公司執行董事易章濤則表示,他們已成功拓展東南亞海外市場,今年會主力開拓非洲、南美及中東三地市場,亦計劃逐步發展歐美地區,預計海外市場業務收入於五至七年後可與內地市場看齊。他續說,未來集團亦會透過研發及併購的活動來擴展業務。

至於3G業務方面,戴國良表示,內地3G發牌的情況亦未明朗,目前集團仍以經營2G業務為主。

2008-04-23 新報












星辰產能年底翻一番



【新報訊】星辰通信(1155)副主席郭則理昨日於業績記者會上表示,集團今年將會投入5,000萬元以加大研發能力,預料今年底產能翻一番,網絡覆蓋產品由現時每月2,500台,增至5,000台。


去年賺2.2億升64%

截至2007年12月底止,集團營業額為8.43億元(人民幣.下同),上升52.4%;盈利達2.2億元,增加64.2%,每股盈利0.3609元,建議每股派末期股息0.08港元

郭則理表示,集團2008年業務增長動力來自海外業務、數碼電視網絡覆蓋及3G產品。

海外業務方面,執行董事易章濤指出,該業務去年剛起步已有200萬至300萬元,預期今年將會有突破性發展,收入約1,000萬美元(約7,795.75萬港元),出口主要集中在東南亞、中東、非洲及南美。

集團2007年毛利率由2006年37.3%下降3.8點子至33.5%,郭則理表示,數碼電視網絡覆蓋及3G產品業務毛利率較高,預期2008年毛利率不跌反升。

2008-04-23 成報










星辰通信盈利大增64%



【記 者張偉倫報道】星辰通信(1155)公布07年底止全年度業績,期內股東應佔溢利為2.2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64%,每股派末期息8港仙。副主席郭 則理(見圖)表示,未來星辰將由中國西部地區的「村村通」工程建設、海外市場發展、內地3G產品開發及生產與網絡建設、數碼電視傳輸系統網絡覆蓋等四項業 務,推動發展。數碼電視業務將於今年提供盈利貢獻,在今年2月該公司通過招標,取得部分杭州市無線數碼電視傳輸系統網絡覆蓋工程合約,公司佔的比例為合約 總額70%,惟未有透露合約金額。


執行董事易章濤指,由於海外市場業務是剛從去年起發展,因此只為公司帶來數十萬美元收入。今年有關業務將有突破性發展,預期今年將有1000萬美元收入。現時公司的主要海外市場為東南亞、非洲及中東。

去年由於公司的客戶改以投標形式提供訂單,整體毛利率由06年的37.3%下降至33.4%。財務總監吳偉奇表示,在今年發展數碼電視系統網絡覆蓋,以及 3G網絡建設業務下,預期毛利率將可以維持,並且透露將會投入5000萬元資本開支,以發展海外市場及提升產品的產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48

星辰急便:自負的代價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0700.html

文/本刊記者 李默涵

定位於電子商務配送的星辰急便,未能走完2012年。

這年3月4日,驚蟄,一條據說來自星辰急便創始人陳平的內部短信在新浪微博被火爆轉發:「公司解散了,阿里7000萬元,我的5000萬元全部賠光了。」時間回溯到2008年,宅急送創始人陳平非常「紳士」地以原始股股價讓出自己所有股份,揣著換來的2700萬元現金離開。一年後的3月,依託馬云7000萬戰略投資,陳平投入5000萬創建星辰急便,以求分羹60億元淘寶快遞市場。

那時,中國電子商務正處在發展的黃金期,而物流行業增幅卻在20%-30%之間徘徊,幾乎所有物流人都看到其巨大潛力。陳平高調地對外宣稱,公司將成為「物流行業中的淘寶」。

但陳平很快發現,選擇快遞的決定權不在淘寶,而是分散在其平台上多如牛毛的小賣家。由於淘寶平台的價格壓力,快遞業的「四通一達」以其低價加盟戰略,將物流費用與賣家營利緊密捆綁在一起,星辰急便充其量算是一段淘寶的「地下情」。

面對C2C物流領域的邊緣化,星辰急便嘗試向B2C領域轉移。2011年,星辰急便開始與京東、噹噹等B2C電商平台合作,但只能獲得電商自建物流覆蓋範圍之外偏遠地區的訂單,利潤極低。而星辰急便也沒有如陳平預計,「達到五萬單規模後會開始盈利」,而是單量越大虧損越多。

中國快遞諮詢網首席顧問徐勇說,致命的問題是,星辰急便在管理手段上基本套用宅急送的管理模式和運營模式,沒有打造出盈利模式。「陳平從宅急送退出後,沒有及時總結向小件快遞轉型過快造成宅急送虧損的原因,就急匆匆地再次創業,對加盟模式的弊端也認識不足,只看到加盟模式投資小,擴張速度快,而對其執行力及誠信水平過高評估。」

星晨急便創立之初採用類似宅急送的直營方式,但資金瓶頸導致擴張緩慢,為了實現陳平「三五年要成功」的目標,星辰急便開始走「直營+加盟商」之路,以「云物流」口號一夜之間引入數千家加盟商。但對加盟商的管理遠遠跟不上公司擴張的步伐。至於陳平引以為傲的代收貨款,屢見報端的是加盟商攜款潛逃消息。

事實上,陳平認為,自己在宅急送的15年間,「沒有任何方向性的錯誤」。

持續虧損下,星辰急便欲第二次融資,但在大股東阿里強烈反對下宣告失敗。陳平無力回天,2011年底開始又一場豪賭—4700萬收購鑫飛鴻。可這並沒有如陳平預期產生疊加效應,而交叉覆蓋區域的「搶單」甚至讓其直接放棄了鑫飛鴻華北區的承包商。

18年前,陳平的宅急送和王衛的順豐幾乎同時創辦。2009年,星辰急便創立當年,順豐訂購的第一架波音757下線。2012年,星辰急便消失,而順豐憑「順豐優選」逆襲電商。陳平說,如果當年不離開,如今的宅急送應該不亞於順豐。

星辰急便不過是國內快遞洗牌的一個並不特殊的犧牲品:鑫飛鴻在星辰急便收購無果的情況下,轉投中鐵快運;民營快遞CCES被傳資金鏈已經斷裂,轉手紅樓集團後更名為國通快遞;海航也以1.6億控股60%的方式,將旗下天天快遞的控股權轉手申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720

2013年投資總結——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來源: http://xueqiu.com/6146070786/26868825

2013年是一個莫名其妙的年頭,一切都充滿著戲劇性的張力。大藍籌和小盤股的背離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市場先生捧你能捧到九天之上,踩你能踩到九地之下,創業板漲得是那麽沒有邏輯,大藍籌跌得是那麽沒有節操……。在世界的無限荒謬之中,價值投資者體味著那一份人生的蒼涼和Karma。通過對散戶和機構持倉和情緒的觀察,我不得不承認,這個市場上絕大部分的散戶和機構都在暢快淋漓的酣然做夢。大風來了,豬都能上樹,慶幸的是,我沒有成為那只隨風起舞的豬,而是依然像諸葛亮一樣清醒,冷冷地欣賞著舞臺上的表演,靜靜地等待著夢醒時分。一、基本判斷2013年是改革元年,未來的改革力度不亞於二次改革開放,改革,永遠是第一生產力!十八屆三中全會後隨筆寫了三篇帖子,從會後兩個月的氣象來看,基本都應驗了(抱歉第三個帖子被有關部門收了):十八屆三中全會點評 http://xueqiu.com/6146070786/26087315也談為何設立國安委和改革小組? http://xueqiu.com/6146070786/26122570建國以來國務院權力之消長 http://xueqiu.com/6146070786/26127214註冊制改革是A股的歷史拐點,這個市場化的歷程將會極為漫長、殘酷而又輝煌,籌碼的稀缺性將會不複存在,個股期權等新玩法越來越豐富,整個A股市場的遊戲規則和生態環境完全變化,很多物種都會滅亡,港股就是未來的鏡子。繼續看空創業板為代表的高估值小盤股,三篇帖子:為什麽高估值小盤股的暴跌才剛剛開始?http://xueqiu.com/6146070786/26359349中國創業板能夠成為納斯達克嗎?http://xueqiu.com/6146070786/26371987主板PK創業板http://xueqiu.com/6146070786/26380263我的投資系統總結了一下,發表於《證券市場紅周刊》:釋老毛談投資系統http://xueqiu.com/6146070786/26450930二、投資業績2013年是我從A股走向全球配置資產的元年。至此,A股、B股、港股、 美股,四大賬戶全部開通!我仿佛閃回到銀河英雄的世界,年輕的萊因哈特將軍正踏上征程,旗艦伯倫希爾(Brunhilde,不是Berkshire)整裝待發,黃金獅子旗高高飄揚,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A股:虧損3.3%,上證指數下跌6.75%,超越大盤3個點。A股依然集中了我大部分的資金,而且今年新增資金量很大,全部加進A股,在安全邊際充分的時候必須足夠貪婪!今年的回撤並不意外,因為去年A股市值增長35%,這顯然是不可持續的,今年回撤是對去年的均值回歸,如果說我犯了錯誤的話,我的錯誤就是過於貪婪,用杠桿用早了……。第一重倉:中國平安第二重倉:招商銀行第三重倉:茅五軍團(今年最慘是五糧,全年-41%,抄底-11%)第四重倉:新華百貨第五重倉:福耀玻璃小二組合:雅戈爾、輕紡城、廣宇發展(重組股觀察倉)、沃森生物(小盤股觀察倉)B股:增長12%,上證指數下跌6.75%,超越大盤19個點。重倉二股:張裕B、古井貢B今年B股大換倉:清倉麗珠B、蘇威孚B,全倉紅白兩支酒。2013年兩只牛股麗珠B蘇威孚B叠創新高,高位出清,換成B股里的兩只大熊股張裕B、古井貢B。B股能給制造業20倍PE,卻給快消龍頭10倍PE,短暫的周期性調整不足以成為理由,長期看快消品的競爭優勢遠高於制造業。當時70億市值的古井貢B,即便虧損,五糧液一年的利潤就能私有化收了她,十大名酒,地方龍頭,從產業資本角度看完全具備購並價值。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果不其然,古井貢是這輪白酒反彈的急先鋒。反彈我已經不在乎,B股換股之後就封倉了,兩只酒股留著養老。港股:繼續空倉。美股:增長33%,上證指數下跌6.75%,超越大盤40個點。網遊股:賣出網易、盛大,換倉完美、暢遊,買入搜狐(網易有點貴了,盛大熱衷於玩資本運作,完美、暢遊都不錯,搜狐便宜是因為朝陽哥不務正業,分拆至少市值翻一番)醫藥股:先聲藥業被大股東無恥的私有化了,繼續持有泰邦生物(與A股的血制品公司比泰邦依然估值合理)科技股:買入藍汛(看好CDN布局,占有率高於網宿,與創業板的網宿科技相比市值剛剛1/10,誰更傻一目了然,誰在鼓吹網宿?)黃賭毒概念股:買入女性健康,繼續持有Lorillard(黃賭毒永遠無敵!)金融股:繼續持有伯克希爾、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伯克希爾是為了出席股東會,芝交所是最大的賭場股)總結:AB港美,四大市場,最愛A股,重劍無鋒;B股除了酒股已淘不到多少便宜貨了;港股便宜的大都是老千股,沙里淘金是勇敢者的遊戲;中概股是土豪出海行情,其能久乎?相比之下,A股最美:政府改革最給力,人民致富最勤勞,藍籌估值最便宜,市場賭性最瘋狂,戴維斯雙擊最猛烈,一句話,物美、價廉、人傻、錢多、快來!三、投資總結1.2013年最大的風險年初差點買煤炭股,國投新集,後來趕腳新能源革命的沖擊無法估算,沒想到連續暴跌之後還能再跌成13年最熊股之一,深深後怕,能源股不在自己的能力圈,便宜不能成為買入的理由,能力圈才是理由,否則很容易踩入價值陷阱,包括煤炭、有色、鋼鐵、航運等強周期行業,包括醫藥、TMT等一切沒搞懂的股票。http://xueqiu.com/6146070786/228043092.2013年最大的遺憾交易太頻繁,是這兩年的遺憾,交易中錯過了一堆牛股,去年拋棄了格力電器、江鈴B、上海醫藥,後來都漲的氣勢如虹。最不該的是格力電器換中國建築,教訓深刻!http://xueqiu.com/6146070786/22728904參看2012年總結,“格力是我最賺錢的股票之一,去年還參與了格力的增發。換股原因是2011年底家電業的四季報和市場數據都讓我對家電行業感覺寒風徹骨,預計一季報可能踩地雷,於是換了幾乎跌到凈資產的隱形地產股中國建築。”結果一年多來,格力電器漲了50%,中國建築漲了8%,這就是教訓,永遠不要忽視企業家精神對投資的重要作用。http://xueqiu.com/6146070786/26796120回頭看,格力換中建是典型的“割掉鮮花,澆灌雜草”,中國建築是個雞肋,2012年開始建倉,2年回報8%,相當於定期存款,我發現撿煙蒂式的投資不適合我,要買就要以足夠低的價格買優秀的企業,慶幸的是茅臺給了我這個機會,果斷清倉中建換茅臺,時值2013年12月。3.2013年最大的錯誤今年之所以造成A股虧損,最大的原因在於融資融券。上半年融資買入平安、招行、中建等大藍籌,在40元的時候融資融券買平安,長期看沒有錯,短期看犯了左傾盲動主義的錯誤,被勝利沖昏頭腦,這個毛病和某位投資哲學家很相似,要引以為戒!永遠都要慎用杠桿,永遠不要預測股價,切記!切記!4.2013年最大的幸運今年6月招行換浦發,和@巴菲林奇小厄姆 一起換浦發,這次倉位折騰的比較大,因為上半年時招商銀行是第一重倉股,主要擔心的還是招行換屆後的連續性,沒想到下半年趕上自貿區概念雄起,浦發行屌絲逆襲,浦發又換回招行和平安,這次操作大概賺了30%,僥幸使得今年減虧,並且把平安加到了第一重倉,把招行加到第二重倉,形成了目前一正一副的投資格局。5.2013年最大的得意今年最得意的布局有二:一是中國平安果斷加到第一重倉股,平安的三季報令我欣慰,印證了平安買對了,如果說茅臺是A股過去十年當之無愧的股王,平安就是A股未來十年當之無愧的股王;http://xueqiu.com/6146070786/22978973二是2012年擬定的茅廬計劃在9月正式啟動,在150元開始建倉茅臺,一手手買到了36手,因為融資融券每6個月都必須換手一次,無形中高拋低吸,成本竟然被我整到了119元,五糧液成本整到了17.7元,理解ROE/PB的投資者應該知道這部分資產的長期回報意味著什麽吧?茅廬計劃大作戰http://xueqiu.com/6146070786/22579963茅廬計劃大作戰2013年執行戰果披露:今年是播種年,單靠平安和茅五,我就敢得意的宣布,哪怕坐著不動,5年內輕松跑贏大盤和80%公募私募已經不成問題,真正的高手下棋,其實在落子的那一刻勝負已定!四、人生大事1.2013年最大的貢獻今年還幹了一件大事,營救雪友天地俠影:關於天地俠影事件致證監會的一封信http://xueqiu.com/6146070786/257888332.2013年最大的儀式2013年5月4日參加了Berkshire的股東大會,完成了朝聖之旅的精神洗禮。3.2013年最大的收獲收獲了愛情從13年到14年,從一生到一世,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810

油價下跌的思考:為了「星辰大海」,你願意掏出多少錢? 價值at風險

來源: http://xueqiu.com/9769652619/33417008

原油暴跌,第一個影響的產業就是頁巖氣、頁巖油行業,行業的成本高於60刀的原油,天然氣也是一樣(A股相關概念傑瑞股份、富瑞特裝都持續萎靡),接著就是光伏行業(明星股第一太陽能、SCTY暴跌、中概太陽能股斬腰的都不少,A股太陽能板塊還能堅持多久?),再下去肯定會影響新能源汽車。之前我說過,如果原油價格長期低於80甚至現在預期到50美元下(維持1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那麽很多新能源產業鏈的公司要破產。大家投資新能源還是謹慎一些吧,本來這個行業在中國就不是好生意,現在可能還要遇到更大的壓力。

當然當下的投資和長期看好並不矛盾。誰都知道新能源必定是10年20年後的主流,舊能源必然淘汰,但作為投資者的你能堅持10年嗎?有的人可能跌個1個月就吃不消了……要是持續跌一年,估計就不止吃面那麽慘了。甚至搞不好你投資的新能源公司還破產了,10年後行業就算大發展又與他何幹?

不過,話雖如此,依然會有人願意為了登陸火星這樣的計劃而付出自己的金錢,但我相信更多的人只是被創業者一時的豪言壯語沖而昏了頭腦。雖然有時候新興產業需要泡沫,因為只有泡沫才能促進行業大發展,這對全人類的進步是一個好消息(從這一點來說資本市場起到了它應有的作用),但對於當下的投資者來說恐怕就未必是好事了。比如2000年科技股泡沫,現在的新能源技術都是一樣的。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之前炒得很火的$普拉格能源(PLUG)$   有多少不管是長期還是短期的投資人在看好買入,結果呢?最終一地雞毛,誰還記得燃料電池題材來臨時豪言壯語呢?明白炒作就炒作,這種概念股就是賭桌上的籌碼,千萬不要把未來幾十年後的技術,當做現在支撐股價的基本面,自己把自己給騙了那是最要不得的。

所以,即便是對於長期投資者而言,也不得不思考,為了10年甚至20年後才能崛起的新興產業,你現在值得付出多少?你能做好這些行業長期價值毀滅10-20年的準備嗎?更別提那些遠看10年,只拿幾個月的短線投資者了。

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為了這句話,你願意掏出多少錢呢?任正非說過一句話,領先一步是先進,領先三步是先烈。Musk這樣的天才值得所有人尊敬,但我相信你一定不會現在就去投資他的火星計劃,不是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255

碼農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二)——生意篇 瘋投哥

來源: http://xueqiu.com/1456239271/35251960

$New Relic(NEWR)$      研報  瘋投哥
接上篇 《碼農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一)》
http://xueqiu.com/1456239271/34899579
上篇我們分析了人,這次我們要來看看生意。


Cirne創建Wily和New Relic的動機來自於為日益複雜的企業軟件的使用者提供一種簡便高效的方式來監控軟件的運行,確保軟件使用的高效、穩定。歸結到一句話,就是為人們節省時間——節省了最終用戶的時間->獲得好的用戶體驗;節省了企業IT運維人員的時間->降低了運維成本;給商業決策者提供了直觀的支持,節省了決策時間,提高了決策正確率;這些都可以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增加營收,提高運營效率,獲得更多利潤,取得競爭優勢。                                             

產品

如上圖所示,New Relic產品家族有許多種類,而且還在不停的擴大中,大家可以自行到官網上查看,這里簡單講下,New Relic開發提供叫做Agent的監測程序,以SaaS的模式提供給企業用戶,嵌入到企業用戶各種Web、移動應用中,對這些應用的各種事件和環境大數據進行收集,然後把這些數據傳到雲端進行分析,最終以直觀友好的方式(或用戶自定義的方式)呈獻給用戶,用於用戶監測軟件性能、定位問題所在,優化軟件運行效率,輔助用戶進行商業決策。

舉個例子,網絡訪問性能(速度、穩定性)對於如今網絡時代的企業特別是網絡公司是影響其生意至關重要的一個性能指標。New Relic的軟件可以對網站訪問速度進行很好的監控。以谷歌為例,網站打開的速度只要差400毫秒,用戶的請求將會下降0.59%,雅虎也發現,如果訪問慢了400毫秒,用戶訪問量降低5%到9%。亞馬遜的統計也顯示了相近的結果,首頁打開時間每增加100毫秒,網站銷售量會減少1%。
New Relic是如何對這些重要性能指標、環境數據等進行監測的呢?為了給大家更為具體點的感受,給組數據:New Relic的軟件目前有25萬用戶,監測100萬以上的網站、10億移動app,每日監測的用戶應用達到400萬,收集的數據點有6900億之多!憑著這些數據,New Relic可以使一個互聯網企業用戶知道其網站的客戶打開其一個網頁平均所花的時間是多少?如果用戶訪問網站有困難,那麽這些用戶地理分布是在哪里?是用PC還是手機上網的?用的是什麽操作系統?什麽瀏覽器?。。。。總之,New Relic的Agent軟件,就像是運行在企業軟件肌體上成千上萬的哨兵,日夜不停的監測一切事件,然後以直觀的方式呈現出來,也能應答企業用戶對其進行特定問詢查詢。試想,如果雪球用了New Relic的產品(見下圖),那麽在最近遭受DDOS攻擊時,哪里性能下降,哪些客戶訪問有問題,是手機還是PC訪問出現問題。。。。,相信會對定位問題有所幫助,可能就無需攻城獅們甚至老大時不時發帖詢問:某某地區的球友現在訪問速度如何?頁面是否能夠正常打開?[大笑]

New Relic甚至還提供軟件模擬崩潰測試(A Crash Test Dummy)功能,使得企業在用戶使用企業軟件之前就能發現一些問題所在。

商業模式
當Cirne回顧在Wily為企業用戶開發應用性能管理(APM)軟件時,他認為那種傳統的給企業用戶開發軟件的模式是個pain business,怎麽講呢?就是傳統上,軟件公司接某個企業大客戶的軟件開發合同、開始了開發工作之後,公司的未來營收則嚴重依賴給該客戶軟件開發和接收的進展,非常的不具有可預見性,因此營收波動性較大。此外,這類軟件往往十分複雜,需要技術銷售人員花大量時間跟用戶溝通。因此,當Cirne創立New Relic時,他決定只以SaaS的模式來提供軟件,這樣方便企業按需使用、快速大量部署,並且軟件的使用要極為簡單,使得用戶對銷售、技術人員的依賴降低到最小。這樣,對應在銷售模式上,New Relic提供限時免費試用版,到期後轉成免費乞丐版(Lite)。若有進一步需求,則可每月付費轉成專業版,即所謂Freemium,Subscription模式。這種方式在個人軟件銷售中經常用到,但是傳統上面向企業用戶的軟件,通常不采用這種銷售方式。這樣,New Relic就可不再依賴任何單一客戶,平滑了營收,並且可以迅速的擴大用戶。
好,這里總結一下:通過SaaS +軟件易用+Freemium,Subscription這三者的結合,New Relic就完全突破了傳統的企業軟件公司模式,而變得互聯網化了,甚至我個人認為說它是一個互聯網公司也不為過。
此外,由於掌握企業運營的大數據,除非做的很爛,否則企業一般不願意更換這類軟件提供商,因此具有一定的客戶黏性。而如果用戶使用體驗好,隨著用戶生意的變大,還會擴大購買數量和品種。老客戶的重複購買是所有商業企業夢寐以求的事情,因為為一個老客戶的重複購買付出的成本遠遠小於開發一個新客戶的成本。New Relic有這樣讓老客戶多掏腰包的能力嗎?我們用數據說話——從下面的圖中可以看到,每年一個典型的老客戶會給New Relic支付比上年多14%的銀兩。

一方面新用戶在迅速增長,另一方面老用戶的平均付費額在增長,呈現出“量價齊升”的效應,這是種非常好的商業模式特征之一。

市場&競爭
關於市場容量,New Relic在路演資料中給出2013年商業智能軟件(Business Intelligence Software)約有140億的容量,It運營管理(It Operation Management)部分約有190億的容量,預計到2018年,這兩者容量分別達到220億和280億。相對於New Relic現今15億左右的市值,這個市場空間足夠大。
關於這個市場上的玩家,信息技術咨詢公司Gartner,有個很好的年度分析報告(順便扯一句,Gartner竟然也是上市公司,而且是個五年八倍的大牛股!),對Application Performance Monitoring(APM)這類軟件的發展趨勢,以及當前市場上主要玩家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分析。從下圖可以看到,New Relic、Appdynamics和Compuware被Gartner定性為這塊市場的Leaders。2014年12月Compuware分成兩家,一家保留原來的名字,另一家專門做APM的部門成立新公司Dynatrace。以2014年營業額來看,New Relic和Appdynamics相仿,而Dynatrace約為前二者的三倍左右;從業務的增速來看,New Relic和Appdynamics也相仿,而比Dynatrace的增速快的多,也許Dynatrace成為獨立公司後,增速會上來,這個有待觀察。另外,從業務的相似程度上來看,New Relic和Appdynamics也最為接近。New Relic新近IPO,估計Appdynamics會在15年IPO。這兩家公司有這麽多相似的地方,其實不是偶然的,原來Appdynamics的CEO Jyoti Bansal正是Cirne在Wily的前同事,曾是Wily的lead software architect。這兩家公司各有千秋,New Relic的產品僅有SaaS版,雖然這是大的潮流,但是在對大企業客戶服務時,由於大企業IT系統複雜,要完全往雲端遷徙需要時間和很大代價,因此很多時候需要本地安裝版本,在這種情況下,New Relic的產品就無法完全滿足這種需求,而Appdynamics的產品同時具有SaaS版和本地安裝版,所以相對New Relic在面對大企業客戶時更有優勢。但是,New Relic的產品在易用性、支持程序語言的多樣性和創新的節奏上要勝過Appdynamics。另外,在執行力上Appdynamics要弱些,經常推出Beta版很長時間後才能推出正式版。不過目前二者體量都很小,面對著巨大的市場前景和容量,都有發展的足夠空間。

再看APM市場傳統的玩家,有很多巨頭,如CA、IBM、BMC、HP等,這些巨頭在SaaS模式興起的大潮下,更凸顯其產品的複雜、昂貴和缺乏靈活性,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用戶降低軟件購買、部署、維護成本,快速更新部署的需求,因此傳統市場份額正在被New Relic、Appdynamics為代表的新興企業所蠶食。這些傳統巨頭也看到了新的技術和需求趨勢,也想去革新適應,但是船大難調頭,革掉自己曾經稱霸江湖的東東,想是一回事,做是一回事,能否做的成更是另一回事。
New Relic目前的營收老客戶和新客戶的貢獻占比約為五五開,比較均衡,這點比較好,說明既能發展有價值的新客戶,也能從老客戶身上持續榨取價值[賺大了]。 2014年,大企業(雇員數1000+)的客戶數量占客戶總數的9%貢獻了30%的營收;中型企業(雇員數100-1000)的客戶數量占比為13%,營收占比為25%;小企業(雇員數0-100)的客戶數量占比為78%,營收占比為45%。可見,目前New Relic的主要客戶是中小型企業。在其招股書中提到,它會進一步努力發展大客戶。下圖展示一些它的典型客戶:


風險
最後談談風險,在New Relic的招股書中列舉了N多可能的風險,但是大多都是例行套話,引起我註意的有兩點:
第一,它談到以往主要聚焦在中小客戶,但以後會努力發展些大客戶,但是大客戶難伺候,活兒複雜,服務周期長,可能需增加專門的客服人員,合同完成時間不確定性大,這些都可能增加New Relic的運營成本和不確定性。
第二,它談到隨著生意發展,需要持續投資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這塊成本會是經常性的。

其實,在我看來,最主要的風險還是在於它在激烈的競爭中,技術優勢、管理能力和執行力能否持續的構成對競爭對手的競爭優勢。

總結:軟件在現代經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可以說每個business都是軟件business(Cirne童鞋語),軟件的運行效率和穩定性等等直接影響企業的運營,因此對監測軟件運行性能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時,企業用戶希望降低軟件維護成本(穩定、易用、減少維護人員、雲化。。。)、能夠在出現問題時快速定位,甚至在軟件部署之前就能排除一些可能的問題,能夠按需購買、快速靈活的部署軟件等,這些需求是原先提供複雜、昂貴、不靈活的解決方案的傳統企業軟件提供商所很難滿足的。在這種背景下,依托SaaS、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新模式,New Relic能夠更好的滿足企業用戶上述的新需求,因而得以飛速的成長,可以說,New Relic正處在這種技術趨勢變革之風的風口上。我們知道,在高技術領域,很難有長久的“好生意”,但是在可預計的幾年內,New Relic作為領軍企業之一,憑借其技術優勢和很拼的管理層,在行業技術變革之風中,有很大的概率能夠演出一出“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的好戲,成為至少是階段性贏家中的一員。

好,談完了人、也談了生意,這些是為我們的投資定性用的。人好、生意好,那什麽價格好呢?關於這個問題,我將和小夥伴們在下一篇《估值篇》中討論,敬請期待。
註:文中部分內容來自NEWR招股書、Gartner報告、Youtube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511

碼農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三)——估值篇 瘋投哥

來源: http://xueqiu.com/1456239271/35465680

$New Relic(NEWR)$ 研報             瘋投哥

前文我們看了人:  碼農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一)——人物篇
 http://xueqiu.com/1456239271/34899579
然後看了生意:  碼農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二)——生意篇
http://xueqiu.com/1456239271/35251960
最後,我們來看看估值。在給出估值之前,我給出幾個NEWR路演時的Slides,並作簡要點評,讓大家對它的財務表現有個整體的初步認識。
營收增加迅猛
近三年營收CAGR為133%;在13年營收增長較大的情況下,14年營收同比增長83%左右(需要持續觀察看是否有放慢的趨勢),在過去的6個季度,營收環比持續增長,沒有周期性特點(很贊)。

產品品類增多,各類均有增長, Land & Expand戰略證明卓有成效
所謂Land and Expand戰略就是,先單點單一產品突破客戶,混個臉熟,然後再銷售更多品類更多數量,即先著陸後拓展。




大客戶銷售增長連續10個季度環比增長



伴隨著用戶數量增加,單客平均銷售額也在增長,量價齊升


隨著經營規模擴大、用戶接受度增加,經營杠桿體現,各項費率占比下降,長期目標使毛利固定在80%左右,運營利潤達到20%-25%



好了,以上給大家一個NEWR財務表現的概況,下面終於來到傳說中的估值[賺大了]
記得好像王菲在歌中唱過,估值是一種很玄的東西[俏皮]。如果說一千人的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話,那麽對同一個標的,一千個人給出三千個估值,則是一點兒也不奇怪的。的確,給企業估值,特別是給處於高速成長期的企業估值實在是件很不靠譜的事情。但是要投(du)資(bo),心中有估值不一定靠譜,但沒有估值是萬萬不靠譜滴。
下面我給出兩個角度的估值,供小夥伴們參考。
第一個是采用對標估值法,即通過比較其他類似公司的估值,來給NEWR估值。
經過考慮,我選擇$Tableau Software(DATA)$  和$Splunk(SPLK)$ 來做對標比較,理由如下:
1. 同屬大數據軟件概念:雖然從業務上來講,二者,特別是DATA跟NEWR的業務內容相差較遠,但是DATA、SPLK、NEWR都有大數據概念,是新興的軟件公司和業務類別,因此市場對這類軟件企業的喜好態度可能相對較為接近;
2. 都采用類似的銷售手段(Land & Expand),都既是各自細分領域的領導者,也是所在大門類里傳統巨頭們的挑戰者;
3. 現階段都以跑馬圈地拓展客戶數擴大市場份額而不以短期賬面盈利為目標;
4. 關鍵財務指標和增速和發展軌跡有可比性:三者毛利率都在80%-90%左右,營收增速在歷史某一階段都在80%以上;
經整理數據計算統計如下表所示:

原始數據解釋:
1. 點數據如share price、Market Cap取2015.1.16這天的收盤值,來源yahoo finance。
2. NEWR、DATA和SPLK的財年範圍有所不同,為了便於比較,都調整為公歷年,因此相關數據不是精確值,但誤差幅度應不會影響結論。
3. 15營收增長估計:Newr的80%略為保守,DATA的80%較為樂觀,SPLK官方指導是33%,但估計比較保守,所以按照40%的增長來假設。
4. Gross Margin變化比較穩定,各自取近年的平均值。

計算數據解讀:
1. 14EV/Sales: 2014年市場對科技成長股的追捧熱度相對13年有所下降,表現為走勢一波三折,期間出現過大的調整。DATA的這一數據14年變化範圍在8.6-17之間,SPLK在11-29.7之間,可以看出SPLK更受投資者追捧,表現為估值更高,但是波動範圍也更大,反映了投資者的情緒態度變化較為極端。當前DATA的這一數值為13.8,處在14年變化範圍的中間,而SPLK為15.5,處於變化範圍的較低位置。在15年營收增速和毛利率等都不如DATA的情況下,SPLK還享有比DATA更高的估值,說明目前投資者仍對SPLK的的追捧程度更高些。 相對DATA,NEWR在業務上跟SPLK更為接近,毛利率也相仿,但增速更高,而14EV/Sales數值相仿,可能說明NEWR相對低估。

2. 15EV/Sales: NEWR的這一數值為8.5,比DATA高,但比SPLK要低。如果在2015年NEWR能受到投資者對SPLK同樣的追捧程度,給出11-29.7的估值的話,NEWR的股價潛力還是很大的,而我認為這還是有很大可能性的。我的推測是一來NEWR是新股,加之業務專業性強、模式新穎,因此投資者對其還不夠熟悉,需要時間來消化,SPLK在剛上市的頭半年多時間里股價也一直徘徊不前,而後就一飛沖天了。二來是最近美股大盤有一撥回調,NEWR的股價也被打壓下來。

綜上所述,我認為NEWR的當前股價在15年還有很大上升潛力。如果2015年市場能給予15倍EV/Sales的估值的話,股價將達到56刀,比現價32高出75%,升幅潛力還是很可觀的。不過這里要再次強調,這只是從一個維度來衡量估值,而決定估值的因素和維度有很多,這個估值僅供參考,畢竟賺錢沒那麽容易。


下面給出另一個角度的估值:
在2014年12月IPO之前的 4月份,NEWR進行了最後一輪pre-IPO融資,從BlackRock、Passport Capital、T. Rowe Price 和 Wellington Management這些大牌基金那里融資1個億,使得總計融資額達到了2.5億。據說,此次融資NEWR的估值達到了12-13億左右,
(http://recode.net/2014/04/28/lew-cirnes-new-relic-just-raised-another-100-million/ ) 我認為這一估值的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Cirne在有次接受采訪中被問到為何不找些一般的VC、PE來融資,Cirne答複說他想找些更為長線的資金入股來支持公司的長久發展,BlackRock、PassportCapital這樣的大牛基金一般只投上市公司,只在極少數他們極度看好某個標的,覺得長遠看有長成業內巨頭的潛力的時候才會在未上市前投。
現在NEWR的市值為14.7億,離BlackRock、PassportCapital這些大牛們上輪投資成本不遠,從這個角度看,當前的估值不算高,如果NEWR能跌倒12億以下,即每股26元,你買入的話,就算是抄了這些大佬的底了,就是不知道市場會不會給這樣的機會哈。

結論:從以上兩個角度給出的估值看,當前NEWR的股價不算貴,至於什麽價錢可以買可以重倉買,取決於每個人對NEWR生意的理解,對安全邊際的要求、對倉位比例的控制和對預期的回報要求。


NEWR是一家有著美好前景的創新型朝陽企業,創始人Cirne富有企業家精神,NEWR的軟件目前每日監測收集的數據點有6900億之多!6900億這樣的大數讓你想到了什麽?會不會想到了星辰想到了大海?! 沒錯,Cirne的征程就是星辰就是大海,值得讓人期待。(全文完)

註意:本報告僅供學習討論,不做投資建議。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跪了],愛拼才會贏[加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950

雷軍的漂亮話中,有星辰大海,也有一些無法自圓其說

這幾天,一篇文章流傳甚廣。

這篇文章說,小米CEO雷軍約見6名互聯網專家,做了一場為時3小時的閉門交流,但它既沒有說6位專家姓甚名誰,也沒有一字提及專家發言。全文的核心,只有一段雷軍新煲的心靈雞湯。從為什麽幹小米,小米當前的狀態,到小米的未來去向,雷軍都給出了完整的邏輯和闡述。

在最近唱衰小米的輿論大勢下,這篇文章其實可以被理解為,雷軍面對外界質疑的變相回應。在文章中,雷軍表示,他做小米的出發點,是要讓老百姓用上優質的產品,而經過當前的“谷底”,小米的反彈即將開始,未來半年到一年里面,“會展現一個全新的小米”。但他的這段講話,真的靠譜嗎?

拋開其他屬性不談,雷軍至少是一個很棒的演講人。他擅長講故事,並通過故事講自己的模式,讓人不知不覺就被他的情懷打動,被他的論據說服,最終徹底陷入他的邏輯體系。這一次,他同樣以講故事開場。

關於小米的創業故事,雷軍已經講過很多。這次,他換了一個新的姿勢,“我的夢想有點兒誇張,就是想改變中國產品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讓老百姓用上優質的產品。”他說,在他看來,國內的產品外觀差、質量差、價格貴,美國人比中國人的工資高六倍,東西只有中國一半的價錢,而且品質又好又安全。這些數據是否客觀,此處不討論,但這情懷,必然是滿分的。

為什麽這樣呢?雷軍說,我們的效率有問題:渠道和銷售成本太貴了,比如商店里面賣400塊錢的襯衣,定倍率都是以10倍計算的(指成本只有售價的1/10)。“美國零售業,拼的就是效率。”他用美國零售企業沃爾瑪和Costco的例子,分析了Costco做到“零售價比批發還要便宜”的原因:(1)精選商品,只賣4000個SKU;(2)提供讓用戶覺得驚喜的商品;(3)從互聯網金融里省錢;(4)減少服務員,從人力成本省錢。

就此,雷軍得出了自己的結論:“小米要幹的,其實也一樣。第一,把東西做好。第二,提高效率,要很低的毛利率。”這個結論好深奧,聽上去也好有道理呢。問題是,你怎麽把產品做好?怎麽提高效率?怎麽降低毛利呢?

在這個故事里,雷軍沒有解釋的一個關鍵問題是,為什麽要用Costco的路徑,來解釋小米?誠然,Costco一邊精選商品,一邊壓縮成本,看上去,跟小米確實接近。但在本質上,沃爾瑪和Costco都是零售商,主營業務是銷售別人的產品;而小米是制造商,主營業務是制造產品給別人賣。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商業邏輯,拿到一起做簡單類比,是並不妥當的。

作為渠道,Costco核心商業模式是賺差價,商品品質由上遊供應商賦能,它只需要做好商品挑選,爭取更多顧客,降低運營成本,就能形成穩定的商業正循環。在它的業務流程中,產品價值也沒有增值,自然要盡可能提效率降成本。

而小米想要確保產品品質,甚至給用戶驚喜,就必須進行持續的創新。而且,與構建於代碼之上,可以高速叠代、小步快跑,隨時全網更新的互聯網不同,傳統產業的創新,既需要材料、結構、工藝等多個基礎學科的長期積澱,也需要產品層面的性能平衡與質量控制,還需要整條產業鏈的供需配合,產品代際更替更是一個漫長過程。

要有源源不絕的創新,必須有持續不斷的研發投入,這個道理顛撲不破。所以,產品永遠不能學渠道,一味講究壓低利潤率,否則必然形成劣幣逐良幣的惡性循環,喪失持久的發展能力,即使再驚艷的成功,也只能是曇花一現。這也是為什麽,一個市場上的商品合理價格,都是由整個社會的平均生產效率來決定,而不是由最高的生產效率來決定。這也正是小米為何從風口急轉直下的關鍵原因。

當然,雷軍並不這樣認為。

他說,小米的理想,就是讓每個中國人,都能夠享受到科技的樂趣,用很便宜的錢,享受最新的技術和創意,甚至讓全世界的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的樂趣。他還表示,小米做的不是產品,做的是科技界的藝術品。小米是真的是把產品當藝術品在做。

好吧,我們且先相信。但想做藝術品,並不等同於能做藝術品,更不代表能做好藝術品。如果創新沒有投入的保障,最新的技術和創意從何而來?雷軍如何保證這一點呢?

他說,小米有三家對標公司。一是Costco;二是同仁堂,選真材實料,建百年老店,也就是工匠精神;三是海底撈,學口碑,把市場營銷全部幹掉。這段話槽點太多,實在忍不住,中斷一下節奏,先吐為快:

(1)果然,雷布斯還是不提蘋果……

(2)說好的跑分呢,為什麽三家對標公司都沒有?

(3)就在雷軍說這段話的時候,小米正在強化跟線下銷售渠道的合作,據媒體報道,小米計劃通過跟蘇寧、國美、迪信通等零售渠道的合作,在中國賣出5800萬部智能手機……

(4)《海底撈你學不會》(別誤會,我只是想到了這個暢銷書名,沒有其他意思)

(5)雷軍後面又有講,“我們的真實商業模式是科技業的無印良品”,可惜悲催的無印良品,連對標公司都沒能擠進去。或許,是因為無印良品的東西算不上便宜的原因?

(6)西裝+牛仔+拖鞋,拼到一起,真的好看嗎?

從戰略上來看,小米其實是在下一盤非常大的棋。

雷軍說,小米的商業模式,是要做品牌產品+零售的垂直一體化模式。他說,自己會在全世界範圍內,找某一個領域最牛的人,說服他來創業,雷軍投資占小股,牛人占大股,讓這些人變成老板,直接參與市場競爭,“我們掏錢出主意,我們幫忙幹”,如果產品達到了小米要求,就進入小米渠道。“我們這種方法,已經投資了55家公司。”雷軍說。

這解開了前面我們的疑惑:為什麽雷軍要用Costco的路徑,來解釋小米,又用無印良品來形容自己的商業模式。因為在他的潛意識中,或許本身就認為,小米真正要做的,不是產品,而是渠道。所以,他才不在乎將價格殺到底,將利潤打到0之後,如何確保持續的研發與投入。因為這些問題,交給別人考慮就好了。

雷軍考慮的,只是如何將更多人整合進來,以實現最後的收網。如同他此次透露的,未來小米生態的核心收益,將會來自於客戶的小費和互聯網的收入,比如2017年,就將有機會實現100億的凈利潤。而這,只是開始。

當用戶家里所有的東西都是小米生態產品時,基於物聯網、互聯網獲得的用戶大數據,以及這些數據產生的持續利益,才是雷軍最大的目的所在。小米生態未來的一個懸念在於,“公地”如何分配。如同雷軍所說,小米持股和參股的公司,總共投了220家。這些企業共同構建了小米的龐大的生態,支撐了小米的品牌與流量。但整個生態產生的客戶小費和互聯網收入,又將如何分配?未來基於用戶數據的收益,如何分配?

此外,雷軍說,小米過去5年幹了電商小米網,未來5年要幹小米之家。像無印良品一樣,店里只有50到100件商品,靠50到100個商品征服消費者。按照最樂觀的理解,這里指商店里同時上架50~100個產品,意味著,如果220家公司同時有產品上市,那麽能分配到進店名額的比例,將不到50%……

另一個問題則更加重要。到目前為止,小米快速發展擴張的成功,根源於對跨界資源的整合:其中有小米自身的渠道與品牌,也有各個生態合作者自身的行業積累。這些積累,促成了各種小米生態產品在上市之初在性價比上的驚艷,但當這些積累成為過去式,持續的創新將成為整個小米生態的巨大負擔。

到時,雷軍將只能面臨三種選擇:

(1)更換生態合作夥伴,與更新銳的創新者合作;

(2)重新加大研發投入,在“做好東西”與“降價”之間,為前者給予更高權重;

(3)降低產品標準。

所以,在手機出海遭遇專利狙擊,不得不通過獲取專利授權、加大研發投入等方式,不斷提升技術實力的小米手機,已經由當年的“輕公司”,變得越來越“重”。

而這,將是小米生態所有企業的必經之路。

 

以下,為前文提及文章中的雷軍分享實錄:

首先我和各位說說我為什麽要幹小米吧。

2007年金山上市以後我就算退出江湖了,每天睡覺睡到自然醒,從來不約第三天的事情,凡事只約今天和明天,因為太累。這樣待了三四年,直到40歲進入不惑之年,突然有一天我覺得人不能這樣過一輩子,還得有點兒追求和夢想,萬一實現了呢?

我的夢想有點兒誇張,就是想改變中國產品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讓老百姓用上優質的產品。在我眼里,國內的產品總體來說外觀很差、質量很差、價格超貴。可美國人比我們的工資高六倍,所有的東西都只有我們一半的價錢,而且品質又好又安全。

2010年的時候,正好我財務自由了,很多想法能夠做了,我在這個大背景下來做小米。我做過互聯網後回過頭來看,我認為互聯網+應用在傳統產業,最核心的是兩點:一是用戶體驗,二是用信息技術提升效率。

效率是一個大問題。可能很多人要說這跟效率有什麽關系,我們做高端就行了嘛,其實這背後都是效率。

拿襯衣來說,任何百貨商場的襯衣好像低於400的沒有吧?我對襯衣行業還算了解,最好的襯衣制造成本125塊,差的是15塊錢,差的地方就是袖子短一點、下面短一點,一拉就一定會掉出來。

為什麽大家有125的不幹要幹到15呢?因為他拿到商店里面都是賣400塊錢,125的襯衣只掙三倍,算上渠道和銷售成本是不夠的。但襯衣的定倍率都是以10倍計算的,就只能倒逼他去幹40幾塊錢的襯衣。

有這樣的問題我們就說是商業道德,我覺得從道德上指責是沒有用的,我們先要分析它商業背後最本質的是什麽。我發現其實是效率的問題,而我幹了這麽多年的互聯網,就在想怎麽改善這個情況。

美國零售業,拼的就是效率

於是我還真花了點時間做了點小研究,就在想美國的商業是怎麽演進的。

65年前美國的商店零售毛利都是45%,跟我們現在差不多。一瓶水進商店基本上要翻一倍才能掙錢,加少了肯定虧。信息技術沒開始的時候,美國也是這樣的,物業貴、人工也貴,進商店不翻一倍都無法維持,所以不貴不行。

後來就有了我們熟悉的沃爾瑪,提了一個口號叫“天天低價”。也就是今天網絡上批評小米的,覺得很Low。沃爾瑪的低價是倒逼機制,它不掙45%,掙22.5%,掙一半的毛利。怎麽做到的呢,它有三個重大創新:

創新一,商店不開在市中心。零售業的鐵律叫位置第一,但它只要東西好、便宜,那就開到郊區去。

創新二,它直接用倉庫改建。

創新三,引進大量的IT技術。這一套下來,八十年代初期沃爾瑪就世界第一了。其實背後沒有任何訣竅,如果把它歸納下來就是效率致勝。

但25年前又一幫“瘋子”出現了,說沃爾瑪的效率還是不夠高。他們說去郊區沃爾瑪那里有100萬種東西,進去轉得暈頭轉向,不知道該買什麽,其實沒效率。能不能面向中產階級,讓中產階級一半的錢花在我們這里?他想的是只面向中產階級,太有錢的和太窮的都不是他們的客戶,這跟我們的互聯網理論是一樣的,就是精準客戶定位,定位以後服務這個人群提高效率。

這個公司就是Costco,創辦時公司就說,我們這家超市任何東西只能賺1%,最高不能超過14%,如果要是14%需要CEO和董事會批準。而這25年來,從來沒批準過。

這跟商學院里面講的東西完全是相反的。商學院認為毛利率越高越好,其實毛利越高就是跟用戶為敵,而Costco平均毛利率才6.5%。這是一個真正互聯網精神的企業,就是我們今天講的互聯網,其實Costco早就做到了。

Costco,憑啥賺美國中產階級口袋里一半的錢

消費者對Costco有多瘋狂呢?

我在金山當高管去美國出差,一下飛機張宏江博士就租了輛車直奔Costco。完了回來吹了半天,經他一煽乎,除了我所有9個高管都去了。

結果晚上回來大家說東西太好了,我就問怎麽個好。其實就一件事,便宜。所有的東西都比國內便宜,只有十分之一,一堆東西在北京得人民幣9000多,Costco只要900塊錢。

所以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去Costco了,站了15分鐘我說我懂了,正好跟我想的東西一模一樣!

我覺得本質上跟我當年做卓越的模式是一樣的。其實就這麽幾條:

第一,精選商品,只賣4000個SKU。你要知道沃爾瑪至少幾十萬種,Costco精選到什麽程度呢?他的合夥人說,我賣的所有的東西都是我自己選的,家里用過的,我覺得好我才賣。比如說電視就兩種,但是質量和體驗都很好。因為賣的品種少,就跟上遊廠商拼命壓單價,加6%直接到最終店面,恨不得比人家批發價還便宜很多。

第二,要有驚喜。就是每10件東西要有一件讓你覺得很驚訝:還有這麽好的東西!這樣大家就全部變成了Costco的Fans。

我在現場調查我們公司的海歸,有人說我這一輩子只在Costco買東西,Costco沒有才去別的店。它6.5%的毛利潤本來是不掙錢的,但美國有一個非常好的小費文化,他說大家給小費,也就是會員收入。現在每年它的會員收入是20億美金,因此財報毛利率是11%。

第三,互聯網金融。號召它的用戶用Costco的信用卡,它能分一兩個點,利潤實際主要就來自於會員費和信用卡。

第四,服務員很少。節省人力成本,零售價比批發還要便宜。

Costco這個模式難在什麽地方?因為它不掙錢,所以也融不到錢。在某次金融危機的時候其實已經快關門了,公司賣給一個VC了,今天創始人在公司是沒有任何股權的。

但是這個創始人還在公司管理,他的夢想就是做成一個偉大的公司,他根本不在乎公司是不是自己的。他用了15年的時間才讓美國人民相信Costco,因為大家都覺得無奸不商嘛,你肯定蒙我了。進了Costco,不用挑、不用看價錢,只要閉上眼睛買,這是一種“信仰”。

小米要幹的,其實也一樣。第一,把東西做好。第二,提高效率,很低的毛利率。

這就是我辦小米最大的動力,就是把東西做好。

不講理論,像鯰魚一樣去攪動

創辦小米,我們有三家對標公司。第一家,剛才談到的Costco;第二家,同仁堂,選真材實料,建百年老店,本質上講就是工匠精神;第三家,海底撈,學口碑,把市場營銷全部幹掉。

我這個人有點兒軸,今天這個會我本來說算了,不見大家,等15年以後要用鋼鐵一般堅硬的事實,說明我們真的幹了件與眾不同的事情。我說我對中國社會的貢獻,可能等我死了能夠印上墓誌銘,我改變了中國,至少改變了中國制造業,這就是我的人生理想。我今天也不想見什麽人,就是認認真真把東西做好,我相信時間能證明一切。

我認為中國不能講理論,你得像鯰魚一樣,進去一攪和他們就活了。我們進去攪和一個行業帶活一個行業,當然我們被無數人罵,說我們是胡來,不是的,我們就是要用這種方式激活整個產業。

首先我們是做了手機,因為移動互聯網時代開始了。小米4年半前進入手機市場,1年半時間成為中國第一。目前來看,小米最大的貢獻是推動了整個手機行業的進步,手機越做越好,而且整體價錢越來越低,迅速提高了中國智能手機的普及率。

再比如插線板,市場賣得最好的,拆開看又是堆線又是什麽,都是三十年前的工藝,連包裝都是搞個塑料袋,搞不懂匠心在什麽地方。你再看看小米做的插線板,你們看過一個插線板是這樣包裝的嗎?我送給別人,剛開始大家說這是不是蘋果手表,因為包裝太精美了。打開來,帶三個高速的USB口,49塊錢,為做這個做了一年半的時間。

我們非常認真,真的是當藝術品在做,通過做出成績來推動行業的進步。我們進入了很多行業,也招來了罵聲,對此,我跟內部同事說,被罵說明我們的產品做得還不夠好,如果真打得別人不行了,別人罵都罵不動了,我就是希望把產品做到極致。

讓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的樂趣

我們有時候不知道怎麽表達小米,大家有時候也不知道小米在幹什麽。我們做了手機,移動電源,空氣凈化器,電飯煲,電風扇,感覺很不專註,其實換一個角度看清楚小米以後,你會覺得這個公司是極度專註的。

我們的理想就是讓每個中國人能夠享受到科技的樂趣,用很便宜的錢享受最新的技術和創意,甚至讓全世界的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的樂趣。這只是我們要表達的第一層意思。

第二層我們要代表中國制造的進步。怎麽做呢?就是進入100個行業。你們看到的是產品,其實小米做的不是產品,做的是科技界的藝術品。

我們過去5年幹了電商小米網,未來5年我們要幹小米之家。像無印良品一樣,店里只有50到100件商品,靠50到100個商品征服消費者。

我們其實是極度專註的,空氣凈化器幹了兩年只有兩個型號,第一個型號已經不賣了,凈水器也只做了一個,電風扇也是,所以我們店只要50到100個商品,250平米。

國內家電賣場平均單店5000平米,平均單店銷售額應該在4000多萬人民幣。小米之家的目標是250平方米,平均單店做到5000萬,現在最高的一天幹到了143萬。非上班時間小米之家都是人山人海。

我現在每個月開5到10家,3到4年的時間開1000家店,可能就是400到500億的零售價,而且不加盟、不掛牌,我要求是100%自己管理,因為只有像我這麽堅硬和純潔的心,才能把這個事情幹好。

大家一定要理解,我們的真實商業模式是科技業的無印良品,我們做零售品牌。大家想想無印良品有多少東西,它也做冰箱、也做洗衣機、行李箱什麽的。商業模式我們就是做品牌產品再帶零售,是一個垂直一體化的模式。

所以在這個零售平臺上,我們需要50到100種商品來拉客流量,如果只賣手機客流量不足,客流量不足要導致我們跟傳統廠商一樣,1000塊錢的東西賣三五千塊錢,成本很高,這不是中國的未來。這就回到我之前說的,中國的未來是高效率的革命。

小米要避免成為大公司

最後要說第三層意思,小米不是慈善機構,哪怕雷軍不想掙錢,可是我們這些同事們,這些家屬怎麽辦。

感謝偉大的互聯網發明了長尾理論,所以我們的核心收益將會來自於客戶的小費和互聯網的收入,互聯網的收入我們公布過幾個數字,現在日活躍過千萬小米的自有APP有9個,月活躍過千萬的有43個,這一定不是一個小的收入,明年有機會看到100億的凈利了。

關於小米的模式我還要講一點,現在是8500人,然後我們持股和參股的公司,總共投了220家,這是一個龐大的生態。

我們這背後還有實業加上金融的雙輪驅動,我們用投資的方法避免了小米成為一個大公司,我們的生態鏈產品是怎麽做的呢?比如我想做插線板,我就在全世界範圍內找最牛的人,說服你來創業,我投資占小股,你占大股,你的產品達到了小米要求,然後我幫你進入我小米渠道。

我講到這兒可能不足以說服大家我們下了多大工夫,我們這種方法投資了55家公司,換在大公司其實就是55個部門,這55家公司只有170人在管理,就是幾乎從idea到結構、軟件、硬件全程,是一個巨大的孵化器。如果我要搞五六十個部門,就會累死人,我得把他們全部變成老板,所以小米是一支艦隊。

像現在做得比較大的,小米手環的華米非常大了,世界第二的智能穿戴設備商,做平衡車的納恩博世界第一了,紫米做充電寶也是世界第一的規模,都是在兩三年的時間里面成了巨大的規模。

采用這個模式是因為我不想變成大公司,大公司效率低下,讓他們全部變成老板,直接參與市場競爭,我們掏錢出主意,我們幫忙幹。首先你成功,接著是我們小米的成功。而且進入100個行業、激活100個行業。

這55家公司我們叫做智能硬件生態鏈,還有很多是各種各樣的服務的。比如說各位用的一點資訊我們參股,比如說視頻類前三大優酷、愛奇藝我們都是股東,包括各位用的迅雷我們也是股東。

所以在IOT領域里面,我們其實蠻強的,我們端到端解決。整個小米手機MIUI本身就是一個互聯網平臺,要承載非常多的內容,我們就追求合作共贏大家一起幹。

這個時間段是我們的一個谷底,今年我們有三個月供應鏈極度缺貨,負面報道也很多,但我認為反彈馬上就全面開始了。

無論是產品銷量,還是業務規模,還是商業模式的完善,包括小米過去兩年積累的各種技術陸續發布,在未來的半年到一年里面,會展現一個全新的小米。

因為過去我們雖然做了大量的創新,但是在我們顛覆性的商業模式下都被掩蓋了,或者我們的創新還不足以打動大家,但是我未來一年里面,可能會展現很多完全不同的東西,我有足夠的信心。

我上次見到馮小剛,他說小米你不用介紹,我們家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是小米。當家里所有的東西都是小米的時候,大家對小米的理解可能就和現在不一樣了。

我整體的目標就是小米要把產品做到極致,當用戶家里能武裝的都用小米武裝了,就知道我們有多強大了,這對小米也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新的開始。

(文章不代表本報觀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415

從印度到歐美,國產手遊該如何征服遠方的星辰大海?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517/163167.shtml

從印度到歐美,國產手遊該如何征服遠方的星辰大海?
歪道道 歪道道

從印度到歐美,國產手遊該如何征服遠方的星辰大海?

我國手遊公司的品牌價值和攜帶的文化元素,能成長到何種程度,決定了未來全球化擴張的路途能走多遠。

來源  | 歪思妙想(ID:neihangaoxiao

文  | 歪道道

當眾多玩家還沈迷在《陰陽師》、《王者榮耀》的升級體驗中,網易和騰訊早已將目光轉移到下一次的遊戲熱潮。近日由騰訊和日本KONAMI共同研發的正版《魂鬥羅:歸來》開始預約,僅兩天人數便快要突破千萬,少年情懷的價值依然不可限量,與此同時,網易代理的微軟經典遊戲《我的世界》也在上個月開始首測,並且正在由端遊向手遊發展,有分析成或許會在國內掀起沙盒遊戲的再次輝煌。

巨頭相爭的戲碼早已看慣,不過爆款手遊逆襲對手的盛況倒是令人樂不知彼,這不僅是因為引領了全民手遊的狂熱,更在於兩方互鬥的競爭活力使得巨頭實力層層升級,海外影響力也日益增強。

timg (4)

再者,從《魂鬥羅:歸來》和《我的世界》可以看出,手遊全球化擴張早已成為大勢所趨,而我國從初級階段的代理方到現在的自主研發,足以說明走出國門,確立在全球遊戲市場的主導地位成了現實可能。如今隨著新興市場崛起、歐美市場業已成熟,我國手遊出海的方向將更加清晰,不過面臨著文化差異、競爭環境的難題,這條路究竟能走多遠呢?

騰訊網易或將引領手遊出海,進入新的爆發期

2016年無疑是中國手遊出海的豐收年,這里不僅包括早已走向海外的全球化手遊公司,還包括國產手遊在海外市場的勝利。

據伽馬數據和中國音數協遊戲工委發布的《2017年Q1移動遊戲產業報告—海外市場專題》顯示,2016年全球移動遊戲市場為369億美元,增速高達21.3%,其中中國自研手遊海外收入高達46.5億美元,而且數據預測,2017年出口手遊有望占出口遊戲的七成,實現國內移動遊戲的第二次爆發。除此之外,中國自研產品在中東、東南亞、俄羅斯等地區,已經拿下將近20%的市場份額。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越來越多的手遊廠商出海,已經為全球化擴張道路開啟了良好的開端。但是這一報告也暴露出一些較為明顯的弱點,比如目前得到較大進展的市場都集中在自研產品較匱乏的地區,尤其是剛剛步入移動互聯網大潮的國家,而對於用戶遊戲付費價值高的日韓美,海外自研手遊基本上沒有多大存在感。究其原因,主要在於這些成熟市場已經有足夠的遊戲制作公司,而更多像任天堂這樣的主機、端遊廠商巨頭,也在不斷進入手遊市場,這一方面導致競爭更加激烈,另一方面使得用戶獲取成本連年增加,最終令我國出海的手遊廠商望而生畏。

不過這恰恰反映出在走出國門的初級階段,由業務面向海外市場的手遊公司引領的這個時期,其整體實力還不足以帶動我國的全球化擴張步入正軌,這點主要表現在,大部分出海手遊公司通常只能通過單一爆款獲得立足之地,一旦產品的生命周期過去,就有可能陷入沈寂期。比如莉莉絲和樂動卓越,前者自從《刀塔傳奇》火爆以後,三年內幾乎沒有新品推出,最近的《劍與家園》到目前為止也沒看出爆紅潛質,而後者曾經以《我叫MT》樹立了手遊公司向外發展的信心,可是時至今日也沒能研發出自己的下一個爆款。

timg (5)

總的來說就是,這些海外手遊公司當初畏於國內的競爭環境和巨頭壓力,導致本身沒有雄厚的國內業務作為支撐,其實力根本不足以帶領我國手遊走向世界。他們在海外市場所取得的成就,僅僅能從量上增強我國手遊在全球化市場的實力,卻很難對全球化擴張產生實質性的影響。由此可見,引領這一道路的只能是國內遊戲巨頭,比如騰訊和網易,而且兩者去年在全球化布局的頻頻動作,和爆款手遊取得的業內成績,或許印證了巨頭湧入海外市場,才是全球化擴張的爆發期。

值得註意的是,除了手遊產品在全球移動遊戲市場上獲得成功,在全球化擴張過程中,網易和騰訊正不斷從單一的產品輸出轉變為資本輸出,通過積極的並購增強自身在全球的影響力。以騰訊為例,早在2012年就向韓國擁有最大手機遊戲平臺的Kakao Talk投資720億韓元,收購13.3%的股份,從2014年開始投資韓國網石公司5億美元,目前是其第三大股東,2016年更是斥巨資收購《皇室戰爭》的研發商Supercell,更有傳言稱騰訊的下一個目標可能投向Steam平臺。從以上舉動可以看出,騰訊對手遊的全球化發展展示出了更為激進的步伐,正在逐步確立其在全球遊戲市場的獨特地位。

中國手遊掘金印度市場,能給全球化擴張帶來什麽?

投向新興市場,避免美日韓等成熟市場的正面競爭,是目前大部分海外手遊廠商的選擇,先易後難,也證實了全球化擴張或許走得是同一過程,因而從這一角度來講,印度市場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可是對很多智能手機品牌起到救命稻草作用的印度,對海外手遊公司和國產手遊全球化也會起到同等的影響嗎?

u=1813866579,1985004789&fm=23&gp=0

對於一部分新興發展中國家來講,跳過PC時代而直接過渡到移動互聯網階段,是網絡發展的一大特色,印度由是如此,這對手遊廠商來說既是相對有利的外部環境,也是手遊市場潛力可觀的緣由之一。有數據顯示,印度手機遊戲收入為2.66億美元,僅占全球的0.55%,而印度軟件和服務業企業行業協會預估,未來5年印度手遊下載複合年增長率有望達到58%,如此空白巨大的生長期,所有國外手遊公司自然不會放過,不過綜合來看唯有我國最為有利。

這取決於最重要的三點因素:

其一,智能手機的高占有率已經為國產手遊帶來了決定性的優勢。據相關數據調查,2016年11月份中國手機企業在印度的市場份額為51%,為全年最高點。至此國產智能手機廠商取得半壁江山已成現實,而通過在手機內預裝手遊可以簡單地推廣國內手遊。

其二,相比歐美國家,印度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可度較高,受地域關系影響,我國也更為容易了解印度的文化特色,因而無論適應本土化進行產品研發,還是將國產手遊引入印度都有一定程度的便利,對於需要跨越文化差異的手遊來說,這點至關重要。

其三,海外手遊公司的業務重點一直傾向於這些新興市場,因而在研發、推廣等相關事宜積累了不少經驗。印度手遊同樣是處於起點時期,如何建設產品渠道、了解當地宏觀和微觀情況,又或者針對地方保護問題如何解決等等,都可以借助以往實踐經驗,最快速地制定出立足市場的方案。

先天優勢或許能為我國手遊在印度占據一定地位帶來積極影響,不過從宏觀層面來看,印度在我國手遊的全球化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最後還是要取決於其用戶基數能否轉化為商業價值,也就是說能為國內手遊公司帶來多少實際營收。印度畢竟還處於移動互聯網發展初期,中低端手機泛濫、移動流量收費高、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備,這都導致價格相對敏感的印度用戶很難培養付費習慣,再加上外部環境致使產品體驗不佳,更對手遊的營收產生了極大的阻礙。所以即使海量的人口紅利幫助手遊公司穩固市場地位,可對手遊這種服務性產品來說,一旦大部分用戶僅限於免費形式,就有可能賠本賺吆喝。

另外,占領印度手遊市場確實代表著中國手遊的全球化擴張又前進了一步,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中國手遊在全球的影響力,會隨著市場份額的增加得到同等程度的上升,畢竟新興國家的遊戲市場需要很長時間的培育,而且征服一個發展中國家帶來的認可度,要比攻占一個成熟的發達國家市場低很多,這仍然無法使中國手遊擺脫依靠人口量優勢獲取實力的帽子。

再者所謂的全球化擴張,並不單單指市場份額的掠奪,而是需要將某個品牌或者某種文化擴散於海外市場,就像大航海時代各國把文化入侵看得比領土侵占更重要。所以對處在市場培育期的印度,這點還遠遠不能達到。

星辰大海固然美好,但也意味著困難重重

現在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是,盡管我國是全球最大的手遊市場,擁有全球最大的移動遊戲出品商,但整體實力的強勁卻沒有的帶來相應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其主要原因在於國內市場撐起了大部分遊戲公司的營收,而大部分出海手遊廠商又沒有足夠的實力,和索尼、任天堂這種老牌遊戲巨頭對抗。這就像我國的經濟實力狀況,雖然整體GDP位居世界前列,可實質上依然處在發展中國家的水平。

微信圖片_20170517160958

而且重要的是,騰訊和網易這樣的巨頭公司也是嚴重依賴國內市場,才達到如今在全球營收排行榜上的地位。可一旦單純地計算海外營收,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像《陰陽師》這種進入全球手遊營收前十名的爆款,減去中國貢獻的營收,僅論中國遊戲海外收入,遠遠比不上《列王的紛爭》、《王國紀元》等手遊。因而未來中國手遊的全球化擴張,理應改變的就是這種現狀,通俗點講就是,從賺本國人的錢轉化為賺外國人的錢。

其中歐美市場對增強國產手遊的全球影響力不言而喻,這不僅僅是因為其用戶付費意識強、商業價值高,更是在於它所代表的成熟市場,能為國產手遊帶來的是影響遊戲廠商持續發展的最重要因素:品牌樹立和文化輸出。而新興國家市場用戶對手遊的認知和需求相對較低,它所表現的認可度不足以增強某個產品或公司在全球的地位。

無論是出海公司的某些爆款產品,還是營收較高的國產手遊,其遊戲背景、玩法或者規則有很多都傾向西式風格,而純中國元素的手遊少之又少,這其中主要是為了迎合海外市場,希望先借由入鄉隨俗的產品慢慢樹立公司的品牌,然後獲得進一步發展的機會,最後才有可能實現本國的文化輸出。方向上沒有什麽過錯可言,不過某種程度上還是反映了文化的不自信,尤其是我們看到,像日韓美遊戲公司更擅長以本國文化元素為特點,向全球輸出,這甚至可以稱之為變相的文化入侵,但是這種產品的成功才更表現出深度的影響力。

而大部分中國手遊的發展路線頗為保守,即使騰訊和網易也不例外,但在全球化擴張中,歐美市場的特殊已經決定了攻克的必要性,也唯有這種成熟市場上的成功,才能說明我國手遊可以不依賴國內力量實現質的上升,也才能證明我國的產品和文化真正的走出國門。

總而言之,我國手遊公司的品牌價值和攜帶的文化元素,能成長到何種程度,決定了未來全球化擴張的路途能走多遠。

我們可以看到,國外手遊公司也正在以我國市場為目標進行海外拓展,近日馬來西亞打造的水墨風手遊《墨劍》,以傳統文化迎合國人認同感,說明手遊作為一種文化形式,雖然沒有國界之分,可強勢侵入方和被動接受方的區別,還是導致大部分出海手遊公司選擇妥協。可什麽時候能等到國產手遊能憑借純粹中國文化,風靡全球,還是個很大的未知數,這甚至關系到我國文化能否真正實現向外輸出和接受。

網易 陰陽師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4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