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利率市场化影响几何?--我思故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077750100nyfn.html

息差—利率市场化影响几何

 

当前,支撑中国银行业高盈利的核心因素是政策性利差;未来,基准利率的放开和利率市场化势在必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净息差究竟影响如何?看看国外。

1960年代,美国通胀率不断提高,推动了市场利率的明显上升;证券市场高速发展,直接融资市场越来越发达。而银行业受到Q条款的限制,在竞争中越来越处 于不利的地位,大量的银行经营出现了问题,全社会的信贷供给量减少。在此背景下,废除Q条款和实现利率市场化被提上日程。

1970年,美国取消金额10万元以上、期限3个月以内的定期存款的利率限制,拉开了其长达16年的利率市场化之路的大幕。

初期,银行业受到的冲击较大,息差水平明显下降:1970年至1974年的5年间,美国银行业的净息差下降了74个基点,降幅达到了19%。但在随后的10多年间,净息差并没有继续下降,而是进入了一个持续上升通道,开始稳步反弹至利率市场化前的水平。

总体来看,在1984年利率市场化过程结束时,美国银行业的净息差为3.77%,相比于1969年3.79%的净息差水平仅仅下降了两个基点,净息差的走势是一个先降后升的过程。

理论上,利率管制的取消将不可避免的引起存款成本率的上升,从而导致银行存贷利差的收窄,进而引起净息差的下降。从美国的经验看,这句话只说对了前半句:利率市场化本身确实会引起存款成本率的上升,但是存款成本率的上升却未必会导致存贷利差的收窄。

美国银行业1983年的存贷利差为3.53%,1970年为3.41%,存贷利差不降反升了12个基点。主要原因是在存款成本率提高的同时,贷款收益率也有相应的提高,而且增加的幅度超过了成本上升的幅度。

但贷款收益率的提高并非没有代价,与贷款收益率持续提升相伴的是银行业信用成本率的不断攀升。整个60年代,美国银行业的平均信用成本为0.17%,而 1970至1984年间的这一数值急剧升高到了0.49%。尽管信用成本率的上升一部分是因为外部经济形势的变化——70年代的美国经历了滞胀,但也有一 部分是由于银行为了追求高的收益率,主动选择了高风险的经营模式,增加了对于杠杆的使用和高风险类贷款的投放,从而加大了贷款的整体风险。

扣除信用成本之后的拨备后净息差是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一个更加客观指标。观察美国银行业,利率市场化引起了拨备后净息差的显著下降:从1970年的3.71%下降到1984年的2.84%,降幅23%。

在利率市场化漫长进程中,日本银行业净息差的走势与美国类似,呈现出一个非常明显的“V”型:最初的几年,净息差水平显著下降,从1982年的2.2%下 降到1987年的1.6%,降幅达到27%;之后,净息差水平开始稳步反弹,到1990年已经重新达到1.95%的水平;1990年之后受金融危机的影 响,日本银行业的息差水平再次下降。

不考虑90年代开始的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银行业的信用成本在利率市场化期间尽管有波动,但一直维持在0.2%以下的水平。同样考察拨备后净息差指标:日 本银行业的拨备后净息差从1982年的2%降低到了1990年的1.9%,降幅仅仅为5%。相比于美国,日本银行业在整个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受到的冲击更 小,这主要得益于其一直维持在低位的信用成本。

从美国和日本的经验看,在利率市场化开始的3到5年内,银行业的净息差会明显下降,降幅在20%左右。主要原因是利率管制的放开会导致商业银行获取资金的 成本大大提高,而此时商业银行尚未来得及调整自己的经营模式或者是模式的调整效果尚未完全显现,收益率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 

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比普遍徘徊在75%的红线左右,随着监管当局对于存贷比指标的再监管,商业银行对于存款的竞争将日趋白热化。因此,对于存款利率 的管制一旦放开,商业银行的存款成本率将会显著上升,从而引起存贷利差的收窄,净息差的水平也会相应降低。也就是说,与美、日一样,在利率市场化的最初几 年,中国银行业的净息差将不可避免地下降。

如果将利率市场化的全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会发现利率市场化并不会必然导致银行业净息差的大幅下降:美国利率市场化后3年(1985-1987)的净 息差均值为3.79%,高于利率市场化前3年(1967-1969)的均值3.41%;日本银行业净息差在整个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仅仅下降了5%。内在原因 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商业银行会主动调整自身的业务模式,努力开发新的业务来提高资产收益率水平,以抵消计息负债成本率上升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但是,如果考察扣除了信用成本的拨备后净息差,利率市场化还是造成了美国银行业息差水平将近17%的下降。所以,决定利率自由化对于银行息差水平总体影响 的核心因素应该是银行自身业务模式的调整:如果银行能有效地调整自身经营模式,在良好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实现生息资产收益率的持续提升,那么其净息差水平不 仅不会下降,反而可能上升。

目前,中国的银行业正积极探索转型,而利率市场化将会加速这一过程。美国和日本银行业的应对措施值得借鉴:1.转型是必须的,只有通过转型来提高收益率水 平才能有效缓解成本上升的压力;2.风险的控制至关重要,如果伴随高收益率的是高信用成本,那么银行的转型只能事倍功半,实际净利润的减少仍然不可避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84

Google發起總攻:多線作戰,勝算幾何?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6/1856566.html
6月似乎是硅谷的新產品發佈季,蘋果在一年一度的WWDC上剛剛發佈了帶視網膜顯示的全新Macbook Pro系列和iOS 6,幾天後微軟的Surface就接踵而至。

你方唱罷我登台,在剛剛召開的Google的I/O大會上也是新品不斷,最新的Android(Jellybean)、Google Glass,Nexus7平板電腦以及新的多媒體設備Nexus Q在第一天就悉數端出,令人眼花繚亂。

因此,只要留意一下Google的發布和相關報導,你也許就會注意到Google正在全面出擊,多線作戰。

這家公司仍然是搜索和廣告之王。Android發展得也相當不錯,儘管其對Google業務的財務影響尚不得而知。Google Apps和Google Chrome OS在企業、零售商、航空、學校等領域開拓出來的市場也相當可觀。Google Maps、YouTube還是市場領先。但是Google做的事情遠不止這些,下面的這份戰役清單也許有助於你理解Google的這場規模宏大的史詩戰爭 和它所面臨的巨大挑戰。多線出擊是兵法大忌,Google的各場戰役勝算會有多少呢?

與蘋果之戰

智能手機:Google的Android跟蘋果的iOS激戰正酣。據稱其日新增激活量已達一百萬,現有的Android設備已有4億。

平板電腦:Google剛剛發佈Nexus 7,要從蘋果的市場霸主iPad虎口奪食

電視:Google TV Vs Apple TV,戰役延伸到了家庭客廳這裡

云:Google Drive Vs iCloud

地圖:Google Maps Vs Apple Maps

電子錢包:Google Wallet/Play Vs Apple iTunes平台

電子媒體:Google Books,Google Music VsiTunes和iBooks

與微軟之戰

操作系統:Google's Chrome OS Vs 微軟Windows系列

辦公套件:Google Apps Vs 微軟Office

智能手機:Google Android versus Microsoft Windows 8 platform

平板電腦:Google Nexus 7 Vs 微軟Surface

云平台:Google Cloud Vs 微軟Azure

云存儲:Google Drive Vs 微軟Skydrive

搜索引擎:Google Search Vs 微軟Bing

與Amazon之戰

平板電腦:Google Nexus 7 Vs Amazon Kindle Fire。

智能手機:Google Android平台 Vs Amazon Fork。

云平台:Google Cloud Vs Amazon Web Services。

電子錢包:Google Wallet Vs Amazon支付系統。

電子媒體:Google Books、Google Music等 Vs Amazon Music、Books和Media

與Facebook之戰

社交網絡:Google+ Vs Facebook

即時通訊:Google messaging Vs Facebook Messaging

照片管理:Google Picasa Vs Facebook Photos

廣告平台:Google Ad平台 Vs Facebook Ad平台

搜索引擎:Google Search Vs Facebook Social Discovery

其他的零星戰役

Google Drive Vs DropBox

Google Nexus Q Vs Sonos

Google Local Vs Yelp

Google Wallet Vs Paypal、Square

Google Search Vs Twitter

Google+ Vs Twitter

Google YouTube Vs Hulu等

人才之爭

看著Google的戰線拉得這麼長,不禁讓人想起歷史的那些教訓。羅馬帝國、拿破崙戰爭,還有奧斯曼帝國,這些歷史上的巨頭都曾多線作戰,雖曾經輝 煌一時,但最終還是輸得很慘。究其原因,還是其中的人力成本太高了。Google也會面臨類似的困境。沒錯,Google是有錢,富可敵國,但是哪怕它擁 有數以萬計的員工,也仍舊缺乏足夠的力量來全面開花,拿下所有戰役。現在Google不得不接二連三地收購公司來吸納人才,但這還不夠。在現在群雄並起的 大環境下,Google不再擁有吸引天才不斷加盟的壟斷性優勢。總有人開出的條件比Google更好,總有些公司在某些方面做得比Google更棒。如果 Sauqre有位置的話為什麼要呆在Google Wallet團隊呢?如果Facebook向你招手的話,為什麼還要向Google看回頭?如果你可以辦個Instagram出來並拿到數十億美元的話, 為什麼還要呆在Google那裡當個產品經理(參見2年時間從0到10億美元:Instagram崛起的偶然+必然)?

動物兇猛

Google崛起的頭10年時間裡,實際上缺乏真正的競爭對手。Yahoo由於對基於搜索的廣告反應遲鈍,所以並沒有對Google的搜索技術構成 太大的威脅。微軟彼時仍專注於軟件業務,所以跟Google較少正面衝突。但到了本世紀的第二個10年時,Google的周圍已經是虎狼環伺—從蘋果、 Facebook這些巨擘到Dropbox、Square等新貴,個個都是如狼似虎,更加兇猛、更加專注、更加飢餓,Google還能那麼好過嗎?

禍起蕭牆?

此外,Google不斷嘗試在新的領域封疆拓土,但卻可能在自己的核心地帶禍起蕭牆、後院起火—把Google+注入到搜索結果似乎正在引起用戶的不滿。

大膽突破?

Google之所以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在於它的大膽。在網絡泡沫時代,當搜索似乎已經走入死胡同時,Google硬生生殺入這個領域,做出了更好 的搜索引擎。當廣告陷入泥潭時,他們把文字廣告的創意變成上百億美元的金錢帝國。他們相信軟件會真正成為企業內部的智能的理念充滿野心,極具未來主義。 Google Mail和Google Maps是另兩個從小做大的例子。不過或許最能代表Google膽識的還是Google Glass,這款未來主義產品也許恰恰代表了Google總想要先人一步的決心。

也許Google需要的並不是全面勝利,而是找到統治未來市場的突破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09

張藝謀價值幾何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8-24/100428091_all.html

 今年62歲的著名導演張藝謀是繼續簽約影視公司還是自立門戶,正在投資界和影視界引發波瀾。

  最新消息是,張藝謀已決定不再簽約任何影視公司,而將於上海成立規模為20億元「張藝謀文化產業基金」。私募股權基金(PE)和名導,將以何種方式結合?投資電影的風險和收益將如何在資本和名氣之間分攤?目前一切還是未知數。

  華誼兄弟(300027.SZ)董秘胡明介紹,目前雖然國內一線導演演員的絕對價格還遠低於美國好萊塢,但國內大成本影片的導演、明星片酬與片 場及後期製作成本比例已達到六四開,而好萊塢的這一比例為四六開。胡明分析,國內這種人員要素成本佔比較高的現象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主要是因為目前國內影 視行業投資過熱,抬高了導演、演員等人力要素的價格。因此,目前國內優秀導演、優秀劇本、優秀電影的缺乏,已不能簡單歸咎於商業激勵不夠。

天價合約

  導演張藝謀和製片人張偉平曾是電影圈的黃金搭檔,兩人合作16年,拍攝了11部影片,張偉平任董事長的新畫面影業公司非張藝謀的片子不拍。但今年3月開始,不斷傳出兩人分手的消息。

  8月22日,張偉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承認, 去年12月11 日《金陵十三釵》首映那天,是他最後一次見到張藝謀。「我現在跟他沒啥關係了。」此語證實了張藝謀與新畫面的合作已然告終。

  多個消息源確認,張藝謀在過去數月間一直在找影視公司洽談合作。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財新記者, 張藝謀曾通過編劇劉恆找到小馬奔騰。劉恆是後者的簽約編劇。小馬奔騰董事長李明承諾自掏腰包來邀請張藝謀加盟。該知情人士解釋說,由於金額巨大,如果讓正在上市通道中的小馬奔騰公司出錢,未來上市時會拖累賬面業績。

  據接近交易的人士稱,雙方相談甚歡,李明開出的價碼是現金上億元,之外還有票房分成、股權等。

  但不久後,小馬奔騰收到了張藝謀的回覆,感謝之餘,稱不得不回絕,因為有人開出了更優厚條件。於2009年成立的萬達影視公司向張藝謀開出的天價,是數量級的變化,談判的具體條件市場傳言甚多,每個版本都接近10億元。

  版本一是萬達給張藝謀開現金、股權、票房分成總價不下於10億元。其中現金2億元,期限只有2年,只拍2部片子,外加每年2000萬元的固定運營費用。

  另一位資本市場人士稱,另一版本是現金2億元,8年8部戲,平均每部片子攤銷成本2500萬元。此外,每拍一部片子還有導演費,文藝片3500 萬元,商業片4500萬元。這樣算來,每部片子付給張藝謀的成本為6000萬元-7000萬元,8部片子共計5.6億元,再加上票房分成等,總價也有可能 接近10億元。

  對此,萬達集團總裁助理、新聞發言人劉明勝告訴財新記者,「就我所知,這些數字都不準確。」但他不願披露有關詳細數據。

  「目前為止,我們與張藝謀的簽約談判還在進行中。」萬達影視總經理宋歌8月13日回應財新記者。

  張藝謀及其助理龐女士截至財新記者發稿時未回覆。

  近日 ,一位關心此事的資深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張藝謀與萬達集團的簽約談判也已陷入停滯。財新記者8月21日致電萬達,宋歌以「不是集團新聞發言人」為由拒絕答覆,劉明勝也未予回覆。

  「張藝謀未通過經紀人與企業談判,而是親自上陣。」一位接近談判的業內人士告訴財新記者。



和PE結合?

  「張藝謀已不甘心給別人做嫁衣了,他要自己單干。」前述業內人士說。

  文化產業投資界人士稱,曾收到中介機構發來的通知,稱張藝謀將與上海坤宏傳媒成立一家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首期募集資金20億元,主要投資於電影等文化類項目,希望有關機構參與投資。

  坤宏傳媒公開資料有限,只顯示其與迅雷網絡、航美傳媒、一壹影視投資基金聯手打造的基金規模在5億元左右,曾在上海電影節期間嶄露頭角。但無論 是在PE界還是文化投資領域,坤宏傳媒都不算知名公司。該公司的自我簡介稱其為一家多領域的投資控股集團公司,涉及領域包括金融、地產、能源、傳媒等,也 有娛樂營銷、影視劇投資製作、藝人經紀的業務,至今成立約三年。從其公開資料看,簽約了四名藝人,但均屬於不知名的小演員。

  坤宏傳媒負責人王女士向媒體表示,「對於具體合作方式和細節目前還不便多談」,並對媒體稱張藝謀將主導基金的運作等說法表示憤慨,認為這影響到了具體的談判進程。

  從PE的運作常識而言,這家以張藝謀為概念的文化投資基金如若成立,需要遵循PE的運作規律,具體的運作要看基金管理公司和投資人之間如何約 定,最終條件未必會大幅優於張藝謀和前述影視公司之間的合同。在資金量和運作空間加大的同時,PE投資人對項目的約束也可能會加大,對基金管理人的專業水 準要求也會很高,否則在募集資金階段就會遭遇尷尬。

  目前這家基金的進展不明。一位國內大型投資基金投資經理說,「我們很關注,但最近好像又沒有動靜了。」

  前述業內人士認為,如果能自立門戶成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張藝謀或許可以更大程度發揮他的金字招牌。

  一位文化產業投資人告訴財新記者,一個導演的創作生命總是有限的,張藝謀的片子現在主要是副導演在主抓。再如《三槍拍案驚奇》,是由他女兒張末擔任剪輯。

  一位電影產業投資人認為,張藝謀固然還可繼續消費其盛名,但投資者也未必只認導演,而要看基金儲備的項目,也不會侷限於只投張藝謀拍的片子。

  關於此類基金的投資策略,該人士認為,應該是「幾個大項目配幾個小項目」的投資組合。比如投10部片子,幾億、幾千萬、幾百萬的各佔30%,靠大製作的片子來賺錢,靠小成本的片子平衡風險,並且應包含不同的影片風格。「這與基金經理投資股票是一個道理。」

  也有投資人更多看重張藝謀身邊的項目儲備資源。「張藝謀畢竟身邊會吸引一批名編劇。從這個角度講,該基金融資不會有太大問題。」 熟悉電影界、目前主業是電影融資的孫大一說。

  達晨文旅投資管理公司執行總裁趙小兵認為,張藝謀過往影片之所以有著優秀的票房記錄,與張偉平超強的商業談判、營銷能力密不可分。如果名導演成立個人電影基金,投資人首先考慮的是除了影片創作之外,是否建立了完善的營銷發行團隊,「否則花錢不會踏實」。

名導效應

  名導演對影視公司的估值,影響究竟有多大?「從創業板開始申報的時候,我就試圖在回答這個問題,但始終未有最佳答案。」一位負責影視文化板塊的 投行保薦代表人說。擁有中國最賺錢導演馮小剛的華誼兄弟發行市盈率為69.71倍,而側重電視劇投資的華策影視(300133.SZ)達到85.43倍。

  但今年2月8日凌晨,馮小剛在微博上的一句「對拍電影沒有企圖心了」,引發華誼兄弟股價在2月8日-10 日累計下跌0.2%,而同期創業板整體上漲3.74%。

  另一位投行人士坦言,華誼兄弟的業務過於依賴馮小剛。據華誼兄弟2011年半年報,上半年營收3.31億元,其中電影的業務收入佔主營收入 42.5%,馮小剛執導的《非誠勿擾II》對電影業務收入的貢獻率高達69.83%,佔上半年總營收29.64%。「所以華誼兄弟也在簽約陳國富,啟用烏 爾善等新導演。」

  《山楂樹之戀》的編劇顧小白認為,「往後三五年片子能否賣座,第一是看演員陣容,第二要看題材。導演的號召力會變得相對沒有那麼重要。片子如果不賣座,導演會被認為是首要原因,其次是劇本的題材和質量。」

   「烏爾善執導的《畫皮II》的票房已超過7億元,目前是華語電影票房最高的一部。」華誼兄弟董秘胡明告訴財新記者。這超過了張藝謀的新片《金陵十三釵》。

  影評人釋凡認為,「萬達初涉影視製作,亟需出作品,肯定渴求大導演。」更重要的是,業界認為萬達之所以能開出高價,更是為了打造文化地產的概 念。一位業內人士介紹,華誼兄弟開發的很多文化地產都打上了「馮小剛」概念。如今年籌建的「觀瀾湖•華誼•馮小剛電影公社」項目,馮小剛工作室持有項目公 司5%的股權。

  從2001年至2008年,張藝謀負責了數部中國奧運會、世博會的宣傳片,以及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2009年天安門國慶60週年聯歡晚會等,逐步被籠罩上「國家級導演」的光環。

  今年7月,張藝謀被曝出曾於2010年給鐵道部宣傳片做冠名製片,收取佣金250萬元,在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案發後也備受關注。

  張藝謀與王潮歌、樊躍合作創辦的印象創新藝術發展有限公司,開創了中國實景演出之先河,先後出品《印象劉三姐》《印象麗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島》《印象大紅袍》《印象普陀》等「印象」系列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已成為當地文化創意產業的成功範本。

  一位文化產業投資人表示,「印象」系列演出與電影相比,是一種可持續性的商業模式,「電影上映一個月就完了,而一場印象演出可以演成百上千次。」公開資料顯示,僅「印象麗江」就已演出達2771場。

高風險投資

  「名導的商業價值可能已經被過度開發甚至透支。因為中國一線導演太少,不超過5個。而好萊塢的一線導演至少有20個。」一位影視研究人士表示。

  業內人士介紹,電影成本主要分為人員片酬、製作成本、宣傳發行成本三部分,根據影片的類型有不同比例。導演的薪酬方案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固定年薪,從幾十萬到上千萬不等,再加片酬;第二種是年薪加票房分成;第三種是年薪、票房分成加公司股權。

  在美國好萊塢成熟的產業鏈中,反壟斷法規定,經紀公司、製作公司相互之間要隔離,導演和演員只能簽約經紀公司。好萊塢的一線導演,如卡梅隆、斯 皮爾伯格等片酬高達3000萬美元,與一線男星等同,並能獲得整個美國市場扣除院線分成外20%-50%的票房分成。但好萊塢導演一般不會獲得製作公司的 股權。

  另外好萊塢影視製作公司會與導演、編劇和大牌明星簽下「優先選片權」(first look deal),即簽約影視公司付費優先看項目計劃以決定是否投資,但這樣的費用最終將被納入電影製作費用中。

  在好萊塢,大製作的商業片的宣傳發行成本佔到總成本的30%左右。中國電影的宣傳發行成本這幾年也已迅速上升。胡明透露,電影《畫皮II》的宣發費用佔成本的比例已接近國際水平。

  雖然各種要素的價格已經迅速接近國際水準,目前在影片拍攝過程中,中國的投資人仍無太多機會參與到成本控制中,亦無渠道控制風險。「成本控制是製片人考慮的。」一位電影投資人表示,「中國沒有保險公司參與電影行業。」

  這也是中國電影融資環節與好萊塢成熟體制之間的一大迥異。在好萊塢,保險公司、銀行等金融機構都可能參與影片的融資,電影完成保險(completion bonds)是電影融資的必要環節。「但目前在中國,沒有保險公司有這樣的產品,監管部門對此也較保守。」

  「電影本身是高風險的投資。現在投資人都恨不得你落實了劇本、演員、導演,甚至發行檔期後,才投錢。」 孫大一介紹,「光畫一張大餅,是不會有人信的。」■

  本刊實習記者劉卓哲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732

轉帖虎嗅文章: 視頻聯盟,「盟」出商業價值幾何? 二月立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a217801017xz3.html
文中的數據分析不錯,至於結論,還需要再斟酌一下。
==========================================================================================
伴隨著2012年8月20日「優酷土豆集團公司」的正式成立,這樁3月12日掀起的巨頭合併大劇告一段落,而就在這5個月的時間中,藉著優豆合併的「東風」,各種視頻聯盟紛紛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
公司需要什麼樣的聯盟?什麼樣的聯盟是最有前景?是當下視頻界人們關心的話題之一。

先是線影視點播平台風行網宣佈,獲得SMG控股的百視通3000萬美元戰略投資,後者同時成為風行的第一大股東。而後騰訊、搜狐、愛奇藝三家「富二代」在 4月24日高調宣佈成立視頻內容合作組織(VCC),並稱將聯合購買電視劇版權。加之此前樂視網與CNTV的互聯網電視機頂盒業務合作,在這不到一年的時 間中,大大小小所謂的視頻聯盟多達十餘個。

視頻界流行搞聯盟的背景,可以用雪球財經分析師如下分析來解讀:「由於產品形態不足以構建強大的護城河,使得視頻行業同質化競爭嚴重,內容採購沒有議價能力、廣告提價能力有限,盈利困難,這是包括優酷在內的所有網站的通病。」
由此,各種視頻聯盟的目的大致相同,無非為了壓低版權費用、加強內容能力、開拓渠道,最終提高廣告議價能力。
但每家聯盟是否皆能如願,則不一定。

優酷土豆:虧損+虧損=賺錢?
高同質化的橫向合併在歷史上並不罕見,惠普+康柏,阿爾卡特+朗訊等就是IT界耳熟能詳的例子。但很可惜,根據美國SEC的統計,在經歷橫向合併後能產生協同效應的公司不超過30%,而合併後留存下來的上市公司股票最終跌破「合併價「的概率高達90%。
優土合併案的執導者不畏歷史。在古永鏘們看來:通過合併形成寡頭壟斷,從而降低版權採購價格,減小運營及寬帶成本,提高廣告議價能力,最終實現公司盈利。
故事是否會想主人翁想像的那樣發展下去,從優酷的二季度財報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端倪:
1、優酷運營成本和總收入呈上升趨勢趨同,均為同比增長了96%。據此可以預計,合併土豆後,雖然優土集團可以在管理費用上可能會削減一筆開支,但佔據打頭的運營費用恐怕很難降下來;
2、內容成本佔總收入的比例正在逐步走高,由25%升至了37%。這部分成本可隨著優土的合併採集而降低(有業內人士分析會降低3成);
3、廣告商平均廣告投入從每單元人民幣90萬元增長到每單元人民幣170萬元同比增89%這對於優酷絕對是天大的利好,儘管該投放價格仍和電視相差甚遠,但足以證明廣告主在逐步認可網絡視頻的價值,而且合併後的廣告價值可能會進一步的提升。

看上去還不錯。但以上二、三兩點的成立,需要有一個前提——優土的流量要穩定增長。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在各份數據中,都在證明著一個事實:宣佈合併後,優土流量雙雙下降了。

转帖虎嗅文章: <wbr>视频联盟,鈥溍蒜澇錾桃导壑导负危

「至於雙品牌運行,想想當年惠普跟康柏的例子吧。要麼幹掉一個,要麼差異化運營,短期內估計是後者,一個走高端,一個當槍使。看看土豆的數據:廣告收入佔 優酷比例從11年Q1開始的六個季度分別是76%,68%,61%,58%,53%,47%,43%。相信接下來會進一步下降,土豆隨著整合的深入將成為 優土集團大利益的犧牲品,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時候適當的放棄也是一種戰略。」 愛奇藝網財務高級總監李亦鵬博文中對優土後的運營有著這樣的判斷。

優土的合並不能改變流量渠道受制於人的現實。優土均是獨立的視頻網站毫無渠道性可言,同時網頁端視頻的客戶粘性相對較低,在百度搜索推出視頻整合搜索應用 後,所有視頻網站的權重均被調至愛奇藝之後,由此導致的則是電視劇和電影客戶的大量分流至愛奇藝中,而這一部分視頻又是廣告主最看重的。
此外還有一點也將對優土形成挑戰——數字電視,「作為廣電業的門外漢,互聯網公司的通常會對廣電總局嗤之以鼻,在初期甚至在一些方面有意無意的在和總局對著干,比如盜版,比如牌照,因為他們之前沒有經歷過那種廣電總局『生殺予奪』的感覺。」曾在多家視頻網站履職的@邱天叔叔(邱天)說道。這客觀上導致優土等視頻網站與廣電關係不甚親密。

因此表面上優土「聯盟」在PC端可實現繁榮,視頻內容、寬帶成本會下降、廣告主的認可度會上升。但隨著百度持續進行流量導出、優土對電視劇電影獨佔性的匱 乏、以及未來數字電視帶來的野蠻生長,如果不再次通過收購或注資的形式引入新資源,恐怕優土最終歸宿可能只是如今HP電腦的樣子。

搜狐騰訊愛奇藝:競爭對手裝啥兄弟
搜狐視頻、騰訊視頻、愛奇藝相比優酷土豆等由零創業,這三家的特點都不言而喻——都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作為曾經第二梯隊的代表性團隊,為了能夠在概念上來對優土做出威懾,一個叫做「視頻內容合作組織」(VCC)的東東誕生了。

聯盟效果如何?TechWeb曾在5月底最新整理了12部熱播電視劇的播放情況,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转帖虎嗅文章: <wbr>视频联盟,鈥溍蒜澇錾桃导壑导负危


此前,搜狐視頻和愛奇藝同時買進了經典美劇《老友記》十季,而作為VCC成員的騰訊視頻卻沒有加入採購隊伍;不僅如此,6月15日,優酷、土豆、愛奇藝、 PPTV和騰訊視頻首次聯合購劇,而此次被VCC「排除出外」的則是搜狐視頻。一時間,有關「聯盟並無實質意義,VCC名存實亡」更是眾說紛紜。

畢竟,作為直接競品的大佬,誰會甘心三者的同質化呢?
在騰訊財大氣粗的身影之下,內容方面,搜狐視頻的自制路線和愛奇藝的娛樂范值得一審。

搜狐:在Hitwise和艾瑞的數據中均可以看出,搜狐視頻的流量已經超過土豆升至所有視頻網站的第二位,而其近期最大的動作則是在自制劇 上大下功夫,其中官方更是宣傳《貓人女王》獲得了超過1.8億次的點擊量,至於視頻內容的採購,則呈現謹慎的態度,例如近期熱播的《北京青年》、《江湖兒 女》、《童話二分之一》三劇,搜狐均未參與採購,可見在連續推出多款自制劇嘗到了甜頭的搜狐,思維正在悄然改變。
但對於搜狐視頻來講,其劣勢也非常明顯,一方面是品牌的的獨立性不足,對於大眾,人們大多還在將其作為門戶的一個子頻道來看待,對於志在上市的搜狐視頻來 說,這並不能算做一個好消息。另一方面,母公司的財力相較百度騰訊仍顯劣勢,而版權劇的減少和自制劇的上升也凸顯其運營思路。

相對於騰訊和搜狐,愛奇藝鮮明的「娛樂范」是其勝負手。從網站頁面上可以看出,搜狐和騰訊都是按照電影/電視劇來分,其次再是娛樂視頻,而愛奇藝則是反其道而行之,不僅娛樂板塊置於頁面的首屏,更是在自制劇《第二夢》中大打「蒼井空牌」,充分表現出了其區隔度。
此外,先前提及百度視頻搜索的」小變化「更是為愛奇藝留足了空間——搜索中所有視頻網站的權重均低於愛奇藝,也就是如果三者的版權相同,那麼絕大多數的百度流量是絕對不會淘出愛奇藝的掌心的。

由上可以看出,VCC只是一種概念性的輸出,告訴版權商「你不要只便宜了優土,我們參也是干兄弟」,但結盟背後,三者無一不都留著自己的「後手」。

風行+百視通:抱大腿求生存
「風行網宣佈將廣告縮短至15秒,是行業內近期首次主動縮減廣告時間。」這是風行網少有的在大眾面前高調宣佈自己的戰略。當然此前也「高調」過一次,那就是「百視通投資3000萬美元,並以35%股權成為風行在線的第一大股東。」

转帖虎嗅文章: <wbr>视频联盟,鈥溍蒜澇錾桃导壑导负危


「如果說其他網站是主動抱國家大腿的話,這次百視通的入股,則更像是一種投桃報李。」接近風行網內部的人士向虎嗅這麼說,「儘管百視通仍然是國企背景,但 做事風格則相對激進,考慮到SMG儘管有很多落地的頻道,但仍苦於沒有網絡視頻的入口,在考察了多家以後,發現風行還算是一家發展的相對良性的視頻網站, 風行也認為有了百視通的支持畢竟很多版權方面的問題會好很多,因此這樁『雙贏』的婚事就簽訂了。最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作為國企的百視通居然並不干涉風行網 的任何日常運作。」

風行網作為客戶端視頻公司中的一家,由於其自身還運營著遊戲和平台商城,所以在營收上較為健康,」在和百視通合併後,好的地方是版權費用應該會降低 30%-40%,但也會有不好的地方,因為SMG的版權意識極強,所以在入股後,風行在內容上會有一定的損失,不過我們更需要的是那些獨佔性的資源。「 「最新一期的《中國達人秀》,風行網就會擁有獨家的網絡版權。」該接近內部的人士談到。

如此看來,可以預見到的是,儘管目前諸多排行榜上還無法在前列找到風行網的名字,但隨著百視通內容的獨家內容的輸入,和IPTV流量的引入,也許未來市場上也會有風行網的一席之地。
如果說,有了百視通背景,風行網可以充作視頻界一枚小玩家,後面這位,則更像是一家能夠挑戰優土權威的公司。

樂視+CNTV,真正值得重視的大玩家
2010年8月12日,一家「不知名」的網絡視頻公司在國內A股上市了,那時「樂視網」這個名字引起了業界的一片嘩然,因為相比納斯達克,國內的上市要求 是無比嚴苛的,光是其中「連續三年盈利」這一標準,就讓無數國內互聯網公司望洋興嘆。彼時樂視網的網站,還是一個簡陋的不能再簡陋的頁面,但招股書中的這 樣一句話,讓大眾明白了它的真面目:「截至2010年4月,樂視網擁有電影版權2324部,電視劇版權43097集。去年國內出品的票房收入排名前20部 影片中,樂視網獲得了其中13部影片的網絡版權。」

「回頭想想,相比其他視頻網站的燒錢賺吆喝,樂視網更像是一家回歸商業本質的公司,因為他們老闆的唯一目的,就是『賺錢』。」視頻界人士邱天說道,「通過網絡視頻公司這樣一個概念,可以獲得很高的發行價,募資後立即再買版權,當時所有人都以為樂視網瘋了,因為那時的版權就像是一個笑話,那時最流行的就是盜版,各大網站都靠著盜版積攢著用戶,沒人理解樂視網在做什麼。」

但2010年11月12日國家廣電總局下發《廣播影視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意見》後,每一家希望玩版權「貓膩」的大型視頻網站不得不承認,原先互聯網公司們所 制定的」潛規則「是如此的脆弱不堪,同時樂視網的確」樂「了,因為版權開始被熱炒,但這時視頻網站又開始進入了另一個誤區:「有錢就可以買到一切。」
網絡視頻資深人士張力(化名)向虎嗅說:「即使是發現了版權的重要性,但那時的愛奇藝依舊帶著百度那股『天下第一』的勁兒,龔宇(愛奇藝CEO)就曾在開會說道,不就是多花點錢麼,有錢還怕買不到東西麼?」

而此後今年4月份,樂視網《甄嬛傳》先「獨家」再分銷的故事,無疑是對那些互聯網大佬們的最有力的回擊,那時他們才發現,那家曾經破衣爛衫的山寨小站居然有了一點點互聯網的氣質。
以下是樂視網最近半年的流量增長。

转帖虎嗅文章: <wbr>视频联盟,鈥溍蒜澇錾桃导壑导负危


當然如果只是這樣,等到樂視網「版權庫」耗盡時,無疑它又會變成茫茫視頻網站中的一粟。
但樂視與CNTV合作,又開啟了它的一個新局。今年1月12日CNTV與樂視網宣佈達成戰略合作,將進軍互聯網電視機頂盒市場,其中樂視網獲利最大的便是 將其所有的內容都將會放到中國網絡電視台(CNTV)的集成播控平台之上。這裡的意義在於。在地方廣電網絡,樂視網只要接入了其機頂盒便可在當地的電視中 輸出自身的版權內容。屆時佔領了電視的樂視網無疑會對PC視頻造成相當大的衝擊。這麼一來,上游版權的獨佔性、下游PC端的流量上升、互聯網電視端的入口 搶佔,加上正現金流,這豈不是一個「全產業鏈」的故事?
但樂視要進入互聯網電視運營領域,也沒那麼容易,仍面臨政策監管風險。繼與CNTV合作後,樂視又在與一些地方電信運營商的合作。而後者又觸發了廣電的敏 感神經,有人質問「樂視網和電信運營商的合作,導致了視頻網站和電信運營商實際上成為了互聯網電視的運營商,而廣電總局授權的互聯網電視運營商CNTV則 成為了牌照費收取方」,這在廣電眼中是不被允許的。樂視與CNTV結盟,必須服從於後者是播控平台的定位、自己要甘心成為老老實實的內容合作提供方,否則 稍一越界,該聯盟就有可能被來自非市場方面的指令叫停失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054

穩外貿政策作用幾何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9-21/100440640_all.html

「穩外貿政策出台當然是利好消息,但是感覺出台晚了一些。」杭州五礦機械化工進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長胡民對財新記者說,政策出台後企業經營者會有一定的觀望期,四季度很難見到效果,要到明年才能實現。

  國務院辦公廳9月18日公佈了《關於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16條措施是對一週前國務院常務會議出台的促進外貿穩定增長政策的詳解。內 容涉及加快出口退稅進度,確保準確及時退稅;擴大貿易融資規模,降低融資成本;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規模和覆蓋面;減免進出口檢驗檢疫收費等方面。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稱,這些政策措施,在國慶節前會出台具體細則,由商務部和有關部門共同下發。

  催生近期穩外貿政策的是持續低迷的出口形勢。7月以來,中國出口增速連續兩月在個位數低位運行,對於未來,各方均不樂觀。

  9月16日在廣東東莞舉行的部分省市外貿工作座談會上,商務部長陳德銘表示,全球經濟很可能長期低迷,復甦的曲折性和艱巨性進一步凸顯。今後一 段時間,外貿發展環境難有明顯改善,諸多負面因素疊加,將給外貿帶來更大挑戰。儘管堅持全年目標任務難度很大,仍要千方百計去爭取。

  中銀國際董事總經理程漫江認為,雖然出台的相關政策能夠為出口企業提供一定的支持,但是這也很難抵消全球經濟下滑帶來的負面影響,預計全年出口增長5%-8%。

  盤點近期的穩外貿政策,力度明顯低於市場預期。此前市場傳言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上調至17%,即實現全額退稅,並未成為現實。不過,亦有多位外 貿企業人士對財新記者表示,出口退稅的上調空間並不大,對企業的實際影響也不大,更希望政策能穩定一些,這樣對國外的報價有延續性,便於接長單。

  對企業來講,最希望的是政府不要增加負擔,讓企業自己想辦法渡過難關,而非政策上隨外貿形勢頻繁變化。

  寧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閻勤對財新記者稱,眼前穩外貿只能是適應性調整和戰略性調整相結合,可能更加注重戰略性調整。世界經濟處於下行週期,只要把競爭力提高,在穩增長中就能發揮作用,更重要是為未來發展打下基礎。

作用不可過望

  胡民所在的杭州五礦機械化工進出口有限公司,2011年貿易增速高達78%,但目前已墜落至同比下降9%,他預計,全年可能會下降10%-15%。

  在他看來,問題主要出現內部而非外部。外部形勢雖然比較嚴峻,但需求還是有的,而4月以來,銀行信貸方面的變化,使得公司資金鏈緊張,帶來了很大壓力。

  由於浙江部分企業聯保、互保出現問題後,4月以來,以往合作的銀行開始偏向保守。公司作為改制企業,國有股是第二大股東,但銀行仍要求佔股超過 四分之一的第一大股東,連帶配偶家屬簽字擔保,承擔全部責任。雙方僵持不下,長達三個多月的時間,銀行只收回貸款而不發放新貸款。無奈之下,公司不得不更 換新的合作銀行,才平穩渡過難關。但在此過程中,經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部分客戶流失。

  近期,公司的訂單有所改善,歐洲、哥倫比亞的訂單都有,「單子面開始廣起來了」,胡民稱。

  山東煙台北方家用紡織品有限公司進出口分公司副總經理萬炳政也對財新記者表示,目前企業訂單與去年基本持平,還算比較穩定。現在影響最大的是資金問題,上下游工廠都面臨資金運轉不暢的問題。

  穩外貿政策中提及的「擴大貿易融資規模,降低貿易融資成本」,胡民認為,方向是對的,但效果如何,還要看政策的執行力度。

  與2008年外需急劇下滑不同,在一些企業人士看來,當下的出口低迷中,外需並不是主因。

  深圳一達通企業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肖鋒對財新記者稱,雖然中國出口商品價格提高很多,但國外超市的「中國製造」並沒少,目前沒有其他國家和地區能替代「中國製造」的規模和品質。

  官方數據也證實這一點。今年上半年,佔全球出口近四分之三的30個國家(地區)出口增長3.2%,低於中國出口增速6個百分點,說明在全球範圍內,中國出口產品仍具有較強競爭力。

  肖鋒認為,國內出口企業感受到的訂單減少,並非因剛需減少,而是在資金風險增加的情況下,海外採購商只能分批採購,而且外貿的運作方式正在發生 變化,要求賒銷的比例開始增加。過去30多年,中國外貿大都採用現款現付方式。一位在廣東、浙江兩地從事紡織品出口的人士對財新記者稱,外貿行業利潤率並 不高,原先信用證付款在企業理解中已是賒銷,現在要求賒銷延遲付款,對資金佔用和流動性的影響很大,企業可能周轉不過來。即使做貿易融資,有時賺的利潤還 不如融資的利息高,這是變相造成訂單下降的原因。

  根據國家外管局《2012年上半年國際收支報告》,今年上半年,中國出口收匯率(貨物貿易跨境收入/出口)為91%,仍處高位,同比略降1個百 分點。但二季度出口收匯率僅為85%,相對一季度下滑較大,也低於2011年同期5個百分點。這一變化雖然受人民幣貶值預期下企業行為變化的影響,但也反 映了出口收匯受到2011年底以來境外流動性趨緊、交易對手資金狀況不佳等因素影響,出現一定的收匯風險。

  以中國出口信用保險福建分公司為例,今年前五個月共受理報損案件143起,同比增長30%,報損金額近3300萬美元,增長了1倍多。其中,歐洲市場報損53起,增長了212%。

  金融危機以來,中央多次提及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規模,提高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此次再度提及,但企業對此並不熱衷。山東一家紡織企業相關人士對財新記者稱,該公司曾經瞭解過出口信保,但是覺得費用相對較高,只能放棄,替代方式是在接單時儘量規避風險。

  前述在廣東、浙江從事紡織品出口的人士也稱,他曾與一些企業交流,企業對出口信用保險這些政策瞭解運用程度很低,「主要還是對國有企業、大型企業,小微企業用得比較少。」

  二季度以來,中央多次提出,要加快出口退稅進度,但效果呈遞減趨勢。前八個月,中國出口退稅6699億元,同比增長11%,增速明顯高於同期出 口增速。但今年下半年以來,出口退稅一改上半年動輒20%左右增速,進度明顯放緩,7月僅增長1.9%,8月則下降11.8%。

  前述山東紡織企業稱,近期出口退稅進度並沒有加快,與以前差不多,退稅週期仍為兩三個月。

  前述廣東浙江紡織品出口人士也稱,出口退稅進度沒有加快,主要是受地方財政收入不太好影響。企業通過有關係的、利益鏈條上的退稅公司辦理可能快一些,需要一個月,但要支付一定費用,企業自己去退稅則要兩個月左右。

  此次出台的穩外貿政策提到,今年四季度對所有出入境貨物、運輸工具、集裝箱及其他法定檢驗檢疫物免收出入境檢驗檢疫費。2013年則執行新的降低後的檢驗檢疫收費標準。財政部稱,此舉可減輕外貿企業負擔約35億元。

  胡民認為,對出口量大的企業,減免的檢驗檢疫費比較可觀,增加了企業的額外利潤,但在執行中,不排除政府會在其他地方增加收費的可能,「不要這裡放一點,那裡又緊一點,如果這樣,並不是好事。」

  「政府不要增加負擔就好了,」前述紡織品出口人士也稱,這些措施還不如直接減輕企業固定的經營成本,企業自己想辦法會渡過難關,不要有很多強制政策上的干預。



側重戰略性調整

  穩外貿政策並未涉及出口退稅率的上調,力度明顯低於預期。不過,企業人士對此似乎並不在意。

  胡民稱,出口退稅上調一兩個百分點,對企業的影響並不是太大,很多需要讓利給客戶,還是希望政策穩定一些,這樣企業給國外的報價有延續性,方便接長單。

  事實上,目前出口退稅上調空間並不大。2008年金融危機後,中國政府先後七次上調出口退稅率,從產業結構調整目標和外貿發展方式轉變來考慮,應該調低或取消退稅的商品,也被大幅調高。此後,雖然部分商品退稅率有所回調,總體而言,出口退稅率仍處於高位。

  目前出口形勢並不樂觀,但與上一輪危機期間相比,無論是貿易規模,還是同比增速,都要好很多。在這樣的背景上,出口退稅力度加大,並無必要。

  出口退稅率上調,意味著較大的財政壓力。今年前八個月,中國出口退稅6699億元,這一數字已超過了年初預算報告中,中央財政在教育、文化、醫療三大民生領域的全年支出預算之和。

  目前出口退稅由中央和地方按92.5%和7.5%的比例來承擔,在地方財政日益緊張的情況下,上調出口退稅率能否快速兌現也值得考量。有企業稱,地方現在還變相加稅。

  肖鋒認為,中國外貿面臨的困境,其根本原因在於服務業落後,隨著中國製造成本的提高,光靠製造業利潤維持外貿企業增長的模式已經到頭了。

  他稱,貿易融資和出口信保這些政策,已經提出多年,但對中小外貿企業而言,落實並不容易,「關鍵是要有渠道來落實。」他建議,發展服務於中小外 貿企業的商業機構集中辦理物流、退稅、通關、金融等業務。一方面,商業機構出於風險控制需要,會去瞭解企業,保證貿易的真實性,另一方面,集中辦理也可降 低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運營成本。

  近期各地在向小微企業推廣出口信保等方面做出嘗試。

  嘉興市政府出台市級小微企業出口信用保險聯保方案,對滿足一定條件的小微企業採取「企業參保、政府買單」的模式,幫助企業轉嫁出口風險,減輕保費投入的資金壓力。

  廣東省財政對投保小微企業信保易產品所產生的保費給予80%的資助比例,各地級市在此基礎上還分別有相應的資助比例,部分地市投保企業甚至無需任何費用即可免費獲得該保單。

  河北則依託重點外貿出口企業,搭建代理投保與融資平台。目前已初步搭建起了阿里巴巴與河北網商協會、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白溝箱包出口基地、安平絲網出口基地、滄州新世紀五個小微企業集中投保平台。

  閻勤認為,從中央到地方為穩定外貿、促進轉型採取的政策措施,方向上、實效上是有一定效果的,「如果沒有政策,下降幅度可能更大,政策措施使外貿逐步趨穩,而且趨穩的力度在加強。」

  他認為,眼前的外貿政策只能是適應性調整和戰略性調整相結合,可能更加注重戰略性調整。

  國務院穩外貿政策中,妥善應對貿易摩擦,鼓勵企業用好區域、次區域合作機制和已生效的自貿協定;優化外貿國際市場佈局,支持企業開拓非洲、拉 美、東南亞、中東歐等新興市場;優化外貿國內區域佈局,擴大中西部地區對外開放,推動邊境省區發展對周邊國家的經貿合作等,都是戰略性調整的內容。

  閻勤稱,寧波的做法是企業要自為和政府要有為,鼓勵大主體做強,小主體做精。即加快培育外貿龍頭企業,組建內外對接的國際性營銷服務網絡,推動 外貿企業向研發、設計、品牌經營、物流等環節延伸,使大企業成為跨行業、跨區域、能調配進出口資源的企業;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向專精特優發展。

  此外,政府還要幫助做好貿易平台建設,這不僅包括成立塑料、化工原料等的進口交易市場,還要推出服務貿易平台,如國際航運交易所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869

國產手機低價困局:陌生品牌勝算幾何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1-8/yNNDE1XzU1NzUyNg.html

又一個國產手機商開創了新品牌,這次是中興通訊。日前中興正式推出新品牌nubia,按照執行副總裁何士友的說法,該品牌定位在「縮小與三星差距的產品」,而其價格則會與HTC手機相匹配,使用獨立品牌,不會附帶中興通訊的LOGO。

從推出nubia,不難看出中興的焦慮。按照京東的報價,目前中興最高價的機型為1999元的U985,與之同屬TD-SCDMA制式且配置相近的三星I9308則報價3899元。相比較下,三星的屏幕稍大,所用的核心處理器業內公認略勝於U985的nVidiaTegra3,其餘差別則主要集中在品牌和外觀上。兩者差價為1900元,相當於又一部U985的價格。

這不僅是中興的焦慮,同時也是包括華為、聯想在內的其他國產手機品牌的焦慮———相同的底層Android操作系統,同樣的硬件配置甚至更好,為什麼價格就是要比三星、索尼這些國際化品牌低一截?據諮詢機構賽諾的統計數據,目前國內3000元以上的手機完全被國際化品牌「壟斷」。

如果放在智能手機剛剛進入市場之時,這種「低人一等」的日子依然能過得很有滋味———硬件升級週期較長,競爭沒那麼激烈,毛利率也高。但現在情況大不一樣,按IDC統計數據,中興手機三季度出貨量為750萬部,同比增長82.9%,但中興通訊整體卻巨虧17億,手機並沒能起到利潤奶牛的作用。

這一切讓nubia的誕生成為情理中事。但是,縱觀中興公佈的新品牌戰略,除了一些定位和口號外,我們並沒能找到特別的亮點來扭轉這一局面。既然如此,nubia究竟有多少勝算?

看看歷史。2000年前後,老一輩國產手機商們就曾動過推新品牌的腦筋,例如波導的多易隨和TCL的蒙寶歐。他們以手寫手機或奢華女性手機作為新品牌立足點,原本是很好的嘗試。但在運作中,人們發現這些子品牌除了價格高外,無論管理思路、營銷手段,還是店面陳列、渠道模式,和主品牌沒有任何差別,經銷商也是同一套班子。在後來國產手機第一次墜入冰窖時,這些新品牌迅速沒落,毫無還手之力。

再來看相對成功的例子,十年來僅有段永平旗下的OPPO。業界普遍認為,OPPO的成功有三大因素:一是幕後老闆段永平行事低調,在運作OPPO時對於步步高隻字不提,以至於到現在,還有不少人以為OPPO是韓國品牌;其二是競爭機制,OPPO和步步高雖屬同宗,但兩者一直有競爭關係,相互促進和發展;第三是高舉高打,OPPO營銷費用之高在手機業內可謂罕見,天價聘請宋慧喬、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等國際級明星代言。

不過即便如此,OPPO在進入智能手機時代後,仍未能爬過手機單價3000元的大關。而按照何士友的說法,這正是nubia的目標,坐在HTC身邊,抬頭看三星。

Nubia要想參照同鄉OPPO,第一步得把品牌知名度抬上去,這除了靠砸錢外別無他法。但現在的中興正處於巨虧之中,手機本是其相對小規模的業務,集團能有多大支持,決定了往後的路。當然,nubia還有OPPO所不能及的部分———自主研發能力,讓真正的好產品說話,這也是知名度之後,打造美譽度的關鍵。

反之,如果只是玩票性質,不如趁早洗洗睡。屆時折損的不止是一個新品牌,還有中興作為國際通信龍頭企業的尊嚴和士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731

廣匯能源風險幾何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11-30/100467237.html

  過去兩三年間,弱市中的大牛股廣匯能源(600256.SH),財務現狀與行業風險開始備受爭議。

  11月28日,廣匯能源董秘倪娟來京與機構投資者、分析師面談,詳細介紹廣匯能源的發展現狀,為投資者釋疑。

  自從經過與控股股東廣彙集團的資產重組,變身為能源企業後,這家位於新疆、民營背景的上市公司,股價一飛衝天,且相當堅挺。11月的近10日內,大盤兩次跌破2000點,廣匯能源的股價逆市維持在14元以上的高位。與其他能源企業如冀中能源(000937.SZ)、中國神華(601088.SH)等10倍左右的市盈率不同,廣匯能源的市盈率直進仍維持在40倍以上。市場人士無不以發掘到廣匯能源這樣的黑馬公司作為成功的象徵。

  廣彙集團對廣匯能源傾囊相向的是液化天然氣(下稱LNG)、煤化工、煤炭等能源業務。但能源項目的資金需求巨大,投資週期長,在等待產能釋放的期間,還需要承擔能源產品價格下降或其他週期性因素影響,多個項目齊頭並進,更考驗著廣匯自身的管理能力。

  與巨大的資本性支出幾乎同步的是,廣彙集團大量質押上市公司股權向銀行貸款,比例高達70%。一些市場人士認為,這是廣匯能源目前在會計處理上頗為激進的內在動力:保持賬面好看,以維持現行高股價,降低資金鏈的壓力。

  針對市場對廣匯能源半年報財務問題的種種質疑,中國證監會新疆監管局曾於8月20日發出責改通知。「證監會已經盯上廣匯能源了,等著看它2012年的年報吧。」投資人說。

  「廣匯能源實際控制人和機構投資者充分溝通,目的就是為了穩定股價。」一位投資公司高層人士表示。最近一年多,包括公募、私募基金在內的多位機構投資者代表到訪廣匯能源,市場人士的看法越發分歧:雖都看好其進入能源行業的中長期前景,但對相應的風險如何估量,卻莫衷一是,甚至諱莫如深。

  近日來,廣匯能源一直居於券商融資餘額的前五位。雖然融資意味著做多,但「有賣才有買,這說明對廣匯能源,現在市場分歧很大。」上善若水投資公司合夥人兼投資總監侯安揚說。

報表粉飾爭議

  在持續兩年多的看好之後,2011年底,市場開始出現質疑的聲音。

  廣匯能源上市之初是一家從事花崗岩石材加工業務的公司,2007年開始轉型,先後剝離了非能源業務,廣彙集團從2009年起向上市公司置入LNG、石油開發等資產。2012年三季報,廣匯能源單季度實現了1.31億元的淨利潤,同比下降35.78%。2012年前三季度其主營業務利潤率只有19%左右。

  利潤還來自營業外收入如轉讓資產。9月,廣匯能源以12億元轉讓其全資子公司瓜州廣匯能源物流公司持有的伊吾廣匯能源開發有限公司(下稱伊吾能源)9%的股權,預計貢獻淨利9.89億元。截至2012年上半年,伊吾能源淨資產僅為2億元。伊吾能源由廣彙集團在2011年6月出資成立,主要從事煤炭的開採加工及銷售,至今尚未開展業務,2011年無營業收入、營業外收入及投資收益,但淨利潤為104.70萬元。

   利潤亦來自投資收益如委託理財,上半年有59筆,累計委託資金57.88億元,實現收益914.36萬元,另有一筆利率21.6%、數額為1.5億元的委託貸款。

  維持賬面好看的另一個辦法是將利息、費用等資本化,不計入當期。

  廣匯能源的哈密煤化工項目竣工近一年,2012年9月生產出甲醇並銷往湖北,11月下旬也已有穩定的LNG產品產出,但至今仍未納入固定資產。

  一位投資能源化工產業的人士提出,「如果計提固定資產折舊,估計每年會減少約1億元利潤。另外每年會有約3億元的借款費用資本化為在建工程,計入財務費用,減少當期利潤。」

  會計專家、無憂會計網創始人馬靖昊認為,如果在建工程中的生產線都製造出產品或辦公樓都已經入住了,居然還未轉為固定資產,任何沒辦理竣工決算的託辭都是狡辯。

  倪娟向財新記者表示,將在12月的董事會確認該項目是否達到驗收狀態及轉固的標準,一旦確認,就會進行轉固並計提折舊每年約4.03億元,隨後正常實現銷售和計入利潤。

  廣匯能源還有巨額的長期待攤費用,且增長幅度大,其中90%以上為剝離成本。2011年三季度末,計入長期待攤費用的剝離成本僅為幾千萬元,隨後一路飆升,2012年初為4.76億元,6月底漲至8.71億元,到三季度長期待攤費用已達10.55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

  和同行業煤炭業上市企業相比,廣匯能源長期待攤費用佔總資產的比重明顯高於全行業平均水平,為4.97%,而大多數企業則不足1%。

  廣彙集團、廣匯能源審計師大華會計事務所會計師郭春俊告訴財新記者,按照會計準則,露天煤炭開採的剝離成本可以計入長期待攤費用,「這塊我們和當地的稅務部門也溝通過,稅務方面也比較認可。」倪娟亦回覆,露天礦的剝離費用一般先在待攤費用過渡,待採掘煤達到設計量時再按設計的采剝比分攤進入採礦成本。

  對廣匯能源財務粉飾的爭議,到三季報出爐後再被熱議,雪球網上有關帖子引發多空雙方激烈的爭議。

  一位關注廣匯能源的機構投資方研究人士認為,費用等資本化率如此之高在國內確實罕見,但是國外能源行業不少企業有更高的資本化率,「關鍵是看未來的利潤能否補足這塊被資本化了的利息或者費用」。

 

大股東財技騰挪

  扮靚報表的目的也許比較複雜,但可以輕易觀察到的一個動機是,廣彙集團質押了所持廣匯能源的大部分股權,股價保持穩定很重要。

  截至2012年11月1日,廣彙集團所持廣匯能源股份15.04億股,質押比例達到近70%,按照當日股價計,市值達162.49億元,以此估計,股權質押貸款額至少在50億元。

  廣匯能源的股價在2010年探高至49元/股後回調,近一年以來整體呈現上行走勢,2012年初從20元左右上漲至5月底的27元左右,隨著每10股轉增8股的實施,股價壓縮至15元附近,但表現仍遠好於大盤。

  倪娟稱,股權質押情況符合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正常資金周轉需求,2011年以來已完成的解押達11筆,不存在任何資金風險。

  「如此高比例的質押股權,說明大股東想要拚命融資。」上善若水投資管理公司合夥人兼研究總監岳大攀指出。

  為了發展能源業務,尤其是在2009年拓展了上下游產業線之後,廣匯能源債務負擔呈直線上升之勢,雖然資產負債率未達到警戒線,但負債規模由2009年年初的24.26億元,到2009年末至48.31億元,再到2012年三季度,負債已達到126.89億元。

  「集團的負債情況更引人關注。」岳大攀分析。廣彙集團資產負債率由2008年的56.67%上升到2009年的63.63%,此後三年一直在67%左右,似乎不高。但負債規模則每年以近50%的速度增長,2009年廣彙集團負債197.40億元,至2012年上半年,已達546.80億元。其中銀行貸款是最主要的融資渠道,長期、短期借款在2011年底為200億元左右。

  「我們到境外取得能源上游資源再銷往國內,受到國家政策的支持。只要一說有項目,銀行全都搶著給我們貸款。」倪娟告訴財新記者。前期國開行給予廣匯能源6.79億美元的授信額度,期限13年,寬限期66個月,利率僅3%。

  烏魯木齊市工商銀行當地支行的一位信貸人士告訴財新記者,能源企業的融資除了可以走商品融資的渠道,亦可以用拿到批覆之後的項目來融資,「這算是對能源行業的一種支持」。

  截至目前,廣彙集團及其子公司已發行未兌付的債券累計89億元,其中過半兌付日期在2016年、2017年。今年8月,廣匯能源計劃再發行不超過20億元的短期融資券。

  此外,廣匯能源在2011年5月非公開發行募集21.4億元,為上市十年首次定向增發,「主要原因是實際控制人孫廣信不願意攤薄其股權。」廣匯能源的一位高層人士說,「三年之內不會做股權融資。」孫廣信在廣彙集團持有74%的股份,廣彙集團持有廣匯能源43.10 %的股份。

  「廣彙集團少數股東權益和歸屬母公司的所有者權益相差不多,即集團控制人通過控股的形式控制了大約兩倍於自身的資產。」岳大攀指出。截至2012年上半年,廣彙集團重要子公司的少數股東權益由年初餘額68.01億元增長為110.08億元。

  岳大攀分析,所有者權益的增長一般來自三方面,增發股票、收購子公司及利潤滾存。扣除每年滾存的利潤,可以看到廣彙集團通過增發、收購造成的所有者權益在2009年之前增長緩慢,而後則開始陡然上升,由約42億元急漲至92億元。

  「在股權槓桿的基礎上使用債務槓桿,就能實現用1元錢撬動六七元錢的效果。」岳大攀說。廣彙集團2012年6月股東掌控的淨資產是153億元,通過控股其他公司併入121億元,由此本金為274億元,負債547億元,總資產就達到了821億元,這有效地降低了表面的資產負債率。

  從其發債的公開財務數據看,廣彙集團債務規模大幅增長,但利潤的增長尚未能同步。其利息保障倍數從2009年開始逐年下降,至2011年,該指標分別為10.37倍、7.39倍、4.98倍。

  根據2012年廣彙集團半年報,經營活動淨現金流量淨額為-7.75億元,而2009年到2011年均在20億元以上。現金淨增加額亦從2012年轉為負值,為-12.15億元。從2011年末開始,廣匯能源的應收賬款增長較快,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增加,存貨亦增加很多。從經營活動現金流量與流動負債的比率來看,2009年到2012年三季度呈下降趨勢,從0.35下降至0.14,顯示其短期現金流覆蓋不足。

  「高槓桿是把雙刃劍。使用如此高的槓桿來募集資金,假如資金投入的業務好,那就會大賺,相反就麻煩了。」上述從事煤炭化工行業投資的人士表示。

   「集團三大主營業務中,房地產和汽車服務業發展較為成熟,資金需求已經基本能自給自足,資本支出主要集中在能源業務上。」 銀河證券石化行業分析師王強指出。

 

狼進了獅子莊園

  重重疑慮之下,10月底,多家機構投資者赴新疆對廣匯能源進行了實地調研。深圳東方港灣投資管理公司董事總經理但斌在其微博上透露,通過與廣彙集團董事長孫廣信溝通,對淖毛湖礦區及煤化工工廠的調研和所見,打消了之前的疑慮。但當財新記者聯繫但斌時,他卻表示對廣匯能源不夠瞭解,還是要問行業專家。

  廣匯能源是民營企業中較為罕見的挺進能源領域的上市公司。2004年,廣彙集團建成鄯善LNG項目,投資15.75億元,主要用於購買中石油吐哈油田的天然氣。

  「和中石油合作七年,沒有一年實際產量超過3.5億方,始終不會讓你吃飽。」廣匯能源的一位高層人士表示,「七年間漲價11次,從0.21元/方原料氣漲到1元/方。」

  廣匯因此走向了尋找自有資源之路。2009年,廣匯能源以4052萬美元收購TBM公司49%股權,獲取其在哈薩克斯坦東部擁有的天然氣、原油等資源勘探許可證49%的權益,齋桑油氣田項目總投資6.8億美元,2012年11月廣匯能源稱對該項目追加逾6.89億美元的投資,預計年產5億立方米天然氣。廣匯能源為此修建了115公里跨國天然氣輸氣管道,目前該管道還剩位於兩國邊境軍事管制區的最後3公里未建成,廣匯能源公告稱已獲兩國官方批覆,將盡快完成管道的鋪設和對接。

  據知情人士介紹,齋桑項目還有100萬噸-110萬噸/年的稠油預期產能,「目前還沒有拿到原油進出口牌照,油暫時運不回來。」上述高層人士表示,但預計很快將有突破,石油這塊的產能釋放預計在2015年。

  在新增LNG項目和煤化工尚在投資期的階段,廣匯能源2011年新增煤炭銷售為主營業務。

  廣彙集團目前擁有新疆淖毛湖煤田東部的探礦權,集團承諾待完成前期的巨額的勘探等費用投入,直至能產生效益時再注入上市公司,「集團從未要過上市公司一分錢。」倪娟表示。

  2011年上半年廣匯能源實現煤炭銷售的淨利4321.08萬元。2011年實現煤炭銷售342萬噸。倪娟稱,預計2012年煤炭銷量在700萬-800萬噸,增長超一倍。但今年煤炭價格走低,7月,寧煤入甘又搶佔其市場份額,對廣匯能源的煤炭銷售略有衝擊。業內不少專家對2013年煤炭整體銷售價格依然持悲觀態度。

  「我們打算對地銷至礦區周圍蘭炭廠的煤炭漲價。9月後我們認識到淖毛湖的煤炭是國內罕有的油氣含量高的煤炭,現在賣1噸都覺得可惜。」 倪娟說。

   「我們預計明年煤炭市場會有一些恢復性增長。」另一位廣匯能源的高層人士預計到2013年年底,公司盈利狀況能有較大改觀。

  上海彤源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是廣匯能源的機構投資者之一,其研究總監詹凌燕此前為申銀萬國煤炭行業分析師,她在其微博上表示,在2011年9月前往廣匯調研之前,她對廣匯能源將煤炭銷售至蘭州甚至更遠的成本等問題很擔憂,但經過調研,她認為甘肅是廣匯能源值得奮鬥的疆場。

  「能源歷來是大國企傳統領地,民企涉足,相當於狼進入了獅子莊園。」新疆東西部經濟研究院院長唐立久表示,廣彙集團這一戰略是正確的,即最大限度地先行獲取可觀煤炭和境外油氣資源儲量,但能否掌握和建立起多聯產模式的綜合能力,把已經獲取的資源穩定地轉換成產品、現金流和利潤,才是真本事。成功的關鍵在於與政府、央企關係處理,投資節奏把握,轉化模式選擇及內部管理。

機會下的風險

  機會雖不小,但眼下無論煤炭、煤化工產品還是LNG,效益都不盡如人意。

  廣匯能源累計投資近80億元的哈密煤化工項目,試生產階段長達一年,當前的生產負荷為50%以上,至今沒有實現收益。廣匯能源此前預測,該項目的年均銷售收入為32.22億元,年均利潤總額21.12億元。

  但現在不少業內人士指出,哈密煤化工項目的產品定位可能存在偏差,投入巨大,達產、達標期過長。

  「11月27日晚,此項目的最後一個產品LNG已經實現穩定生產,此後產能會很快提升,預計明年1月可開始貢獻利潤。」倪娟稱。

  煤科總院北京煤化工分院副院長陳亞飛認為,目前國內醇醚等煤化工產品產量過剩,利潤率薄。比如甲醇的銷售市場主要在東部地區,新疆地區儘管成本較低,但運輸成本高導致市場競爭力降低。因此廣匯能源能否實現此前的收入和利潤預期,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倪娟稱,哈密煤化工在產出甲醇的同時會產出LNG產品及部分其他副產品。整個項目轉固後的折舊為4.03億元/年,合計所有生產成本和費用約12億元。但從產品銷售看,該項目生產LNG5億方/年及22萬噸的焦油之類的副產品銷售能沖抵所有的生產成本和費用,甲醇就算賣1元/噸都賺錢。廣匯能源的甲醇產品出廠價為1800-1850元/噸。

  隨著對淖毛湖煤炭含油量較高的品質的全新認識,哈密煤化工二期項目打算轉變方向,朝煤炭分質利用發展,對煤炭低溫分流提煉油,同時將分離的甲烷氣體製造成LNG,該項目預計將於明年年初啟動,投資大約80億-100億元。

  但有機構投資方研究人士認為,煤制油項目在國內外的運用並不普遍,雖然技術難度不大,也有一些較小規模的項目已運行成熟,廣匯能源擬形成1000萬噸規模的煤制油,對相關的先進設備和穩定可靠的技術有較高要求。

  受石油和煤炭價格下跌的影響,當前國內LNG市場從緊缺轉向過剩,LNG市場價格降至盈虧平衡點水平。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天然氣分析師徐博指出,「廣匯能源作為LNG陸基銷售(即通過陸地運輸)第一大提供商的地位已經被崑崙能源所取代,因為中石油和中石化近兩年新推出的LNG項目很多,並且佔有很好的上游資源。新疆的運輸距離太長了,廣匯能源的LNG業務目前只能侷限在西北發展。」

  安迅思天然氣分析師黃慶則認為,廣匯能源現在有加氣站下游分銷體系,可以規避一部分市場資源過剩的風險。根據安迅思數據,全國LNG加氣站共385座,其中中石油最多,大約為100座,廣匯能源為80座,目前新疆境內絕大部分加氣站都是廣匯的。

  對於10月25日廣匯能源子公司廣匯石油參與國土資源部頁岩氣探礦權招標,廣匯能源人士告訴財新記者,此舉是順應政策號召,目前投入僅限於一些研發成本,未來三年都不預期有突破。

  廣匯走的煤炭、LNG、天然氣、煤化工的多聯產轉換模式,對資金的需求總量以千億元計。據集團公司2011年審計報告,七個主要在建能源項目的預計總投資額將達到199.69億元,截至2011年底已經投資84.76億元(包括已投資完畢的哈密煤化工項目)。目前,廣匯在能源上游、物流配套、下游項目仍在同時推進大量項目,需要持續的資金支持,累計需耗費資金預計約251億元,其中紅淖三鐵路項目,在未來兩年需支出資本約104億元。

  在受到多重壓力和約束之下,廣匯能源的項目產出速度低於預期變成了現實,而亟待投入的資金缺口還有幾百億元。「除了鄯善、哈密以外,廣匯能源又在喀木斯特、吉木乃、哈薩克、啟東、寧夏、南疆等多處鋪開了多個戰場。對股票市場是題材多多,但項目都要平行推行,資金壓力很大。如果公司沒有很好的全面提升管理能力,搞不好可能閃了腰。」一位對廣匯能源長期觀察的企業研究者表示。

   「與其他企業不同,我們的增長是階梯式的,一個項目沒有達產時增長為0,但達產時增長會跳到100%。」倪娟舉例稱,2014年下半年,紅淖三鐵路運行半年時間,鐵路運力帶來的運費增長將是爆髮式的。

  「我本人持觀望態度。」一位曾在華夏基金供職的投資者說。華夏基金是最早投資廣匯能源的機構投資者。

  「企業生生死死,不是投資人可以斷言的。我只能說,從現在的公開資料和數據判斷,廣匯能源現在的估值對風險估計不足,太貴了。」一位能源行業的海外投資人如此認為。■

  本刊記者楊璐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521

南紡股份持有朗詩集團20.9%股權到底價值幾何? 下崗小農民

http://xueqiu.com/8334903303/24215103
背景資料:
2011年末,朗詩集團總資產112億元,其中:貨幣資金17億元,存貨89億元,新增土地3塊,對應佔地面積21.8萬平米,建築面積45萬平米,新增樓面平均價4185元/平米;負債總額98億元,其中:銀行借款8.08億元,預收款項54億元,除預收帳款後資產負債率為39.4%;股東權益14.02億元,其中:總股本3億元。2011年度朗詩營業收入39.2億元,銷售均價13666元/平米,利潤總額6.37億元,淨利潤4.25億元,淨資產收益率達到30.3%,銷售回款45.5億元,2010年為44.5億元。2005年至2011年,銷售收入平均增長率96%,淨利潤平均增長率113%,平均銷售毛利率41.8%,平均銷售淨利潤率13.1%,平均淨資產收益為37.8%。(摘自林勁峰  披露資料)

南紡股份2012年財報,朗詩集團2012年營業收入49.58億元,淨利潤為4.29億元,2012年底總資產為132億元,淨資產16億元。而朗詩官網最新數據顯示,朗詩集團2013年5月底未經審計的總資產超過150億元。南紡股份2012年從朗詩集團獲得分紅6300萬元。

南紡股份公告稱,2001年至2006年期間,南紡股份四次增資朗詩集團,合計投資3978.3萬元。截至2012年末,朗詩集團給南紡股份總共帶來了19980萬元的現金分紅。此外,南紡股份仍持有朗詩集團20.91%的股份,對應的淨資產賬面價值3.35億元。

持股價值:
朗詩集團2012年末淨資產賬面價值16億元,但當年淨利潤高達4.29億元,淨資產收益率高達27%,而這主要還是由於2011年、2012年上半年房地產市場低迷情況下的經營結果。以往平均淨資產收益率均在30%以上。

朗詩集團2012年銷售額(房產預售,非交付結算的會計確認營業收入)約75億元,2013年銷售額預計百億元,這些銷售額大都在2013年和2014年計入會計確認營業收入,因此可以預計朗詩集團2013年營業收入應該可以達到60-65億元,參考以往平均銷售淨利潤,考慮到近兩年行業利潤下降,按照10%計算,淨利潤也可達到6-6.5億元。

我們假設南紡股份其他業務均剝離或不虧損,南紡股份佔股20.9%,預計2013年朗詩集團帶來1.25億元淨利潤,參考同期銀行利率,資本化率計為5%,南紡股份持有朗詩集團的股權價值25億元。

2009年朗詩集團為運作A股IPO,優化調整股權結構,南紡股份通過江蘇省產權交易所轉讓5%股權,交易價格為4750萬元,交易價格對應當時的淨資產賬面價值,市淨率達到7。以此為參考,以2012年年末淨資產賬面價值計算,南紡股份股權對應的淨資產賬面價值3.35億元,南紡股份持有朗詩集團股權價值也在23.45億元。

綜合分析來看,目前南紡股份持有朗詩集團股權價值判斷在24億元是比較中性的。南紡股份目前市值才17億不到,還未超過南紡股份持有的朗詩集團20.9%的股權價值高。因此,未來朗詩集團若在適當時機完成整體注入深圳科技(HK0106)後,其股權價值將更具增長空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573

對沖基金大佬預測成績幾何?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0327
BI報導,一年一度CNBC舉辦的機構投資者「實現阿爾法」(Delivering Alpha)大會7月17日在紐約曼哈頓上東區的Pierre酒店召開。

這項年度對沖基金大會以頂尖基金經理和政府官員共同參與討論所著稱。今年的發言人包括財政部長Jack Lew,華爾街大空頭查諾斯(Jim Chanos),歐米茄顧問公司(Omega Advisors)的Leon Cooperman,以及Perry Capital的Richard Perry。鮑爾森(John Paulson)也會在午餐時間發表主題演講。

在去年此時舉辦的「實現阿爾法」大會上,許多知名基金大佬都做了投資預測,讓我們來回顧一下他們過去一年的預測成績。

首先登場的是基金經理富豪Leon Cooperman,他管理著歐米茄顧問公司(Omega Advisors)。在2012年7月18日至2013年7月12日的一年間,他收益斐然,選中的10只股票全部上漲,具體如下:

AIA Group Limitied(1229.HK):上漲23%
Capital One Financial(NYSE:COF):上漲21%
Express Scripts(NASDAQ:ESRX):上漲13%
Gannet Co(NYSE:GCI):上漲80%
Halliburton(NYSE:HAL):上漲47%
Kinder Morgan(NYSE:KMI):上漲13%
MetLife:上漲58%
Qualcomm(NASDAQ:QCOM):上漲10%
Watson Parmaceuticals(NYSE:ACT):上漲62%
Western Union(NYSE:WU):上漲2.5%

去年的大會上,Cooperman表示在當前的宏觀環境下,他覺得自己受到束縛。實際上,他依然成績驕人。

我們再來看看一名女將,Queen Anne's Gate資本管理公司的Kathleen Kelley
Kathleen Kelley在去年大會上也做了發言,她當時表示想從歐元區疲軟中獲利的一個方法是做多鉑金。去年7月18日,鉑金收盤價是1405.60美元/盎司,現在價格是1424美元/盎司。如果持有一年,將小有斬獲。Kelley當時還表示英鎊價格被高估了。去年7月18日,英鎊兌美元報收1.5654,現在匯率是1.5094。如果Kelley在當時做空英鎊兌美元,收益將不錯。但是她必須在此期間承擔較大的浮虧,因為在去年12月,英鎊兌美元升值至1.64。

接下來是著名大空頭、Kynikos Associates的查諾斯(Jim Chanos),他在去年大會上表示惠普公司是「終極價值陷阱」。目前為止,他的看空預言未能實現,惠普股價一年內漲了35%。

去年的原油小組討論上,Taylor Woods資本管理公司的Beau Taylor表示原油價格將升至每桶200美元。目前看這項預言表現平平,過去一年間原油跌曾至每桶87美元的低點,最近攀升至每桶106美元,為一年新高。

最後,去年的房地產小組談論上,掌管著120億美元的對沖基金經理Bill Ackman表示他的基金大舉購入了寶潔公司股票。作為一個積極投資者,他的投資收益良好,過去一年寶潔股價上漲了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336

中國經濟最大風險圖解彙總(二):硬著陸風險幾何?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0374

如今,似乎全世界的投資者和經濟學家都認為,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時代已經成為過去。

要進行改革、冷卻房地產市場,代價就是經濟增長的放緩,而隨著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的金融債務龐大,許多經濟學家甚至擔心中國經濟會遭遇硬著陸,一旦經濟增長降到5%以下,就會引發失業率飆升和社會不安定。

以下內容來自全球各大投行,用圖表和分析的方式表達了其對中國經濟風險的擔憂:

請參看本系列其它篇章:中國經濟最大風險圖解彙總(一):信貸泡沫

中國經濟最大風險圖解彙總(三):房地產泡沫

7)股票價格下沉,違約風險激增

摩根士丹利表示:

「目前,全球投資者對中國的信心極為悲觀。要想證明這一點,不妨看看中國主權債務CDS保護的投標價最近的交易中,中國5年期國債這個指標已經達到150個基點,開始接近2011年金融危機/硬著陸/房地產市場崩潰擔憂正勁時的峰值。」

8)短期利率波動性急劇升高

美銀美林中國經濟學家陸挺提供了下面這張圖表,顯示出中國回購利率和銀行間拆借利率(Shibor)最近令人吃驚的攀升。

9)即使是評級最高的公司,發債成本也激增

摩根士丹利表示:

「在去槓桿化、利率上漲的環境中,受衝擊最大的就是增長迅速、槓桿化程度高的部門。過去3周內,AAA評級公司的1年期債券收益率急升140個基點。償還舊債的再融資壓力以及不斷增加的利率成本,將對這些高增長公司帶來巨大衝擊。」

10)監管部門一直在出台措施收緊政策,這意味著利率激增帶來的衝擊不會得到太大程度的緩解

摩根士丹利總結了2012年至今中國監管部門推出的各項收緊措施:

11)與此同時,人民幣持續走強,出口競爭力逐漸減弱

渣打銀行經濟學家王志浩表示:

「人民幣升值的速度和規模,將對中國出口商造成進一步挑戰。最近,人民幣的名義匯率和實際匯率雙雙觸及新高。名義有效匯率(NEER)比過去5年的平均水平高出11.2%,比過去10年的平均水平高出18.9%。而中國的CPI水平也略高於其主要的貿易夥伴,這使得人民幣的實際有效匯率(REER)比過去5年的平均水平高出13.5%,比過去10年的平均水平高出23.4%。」

12)就業增長陷入停滯

渣打銀行還指出,中國的就業增長也開始陷入停滯階段。

(more to com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3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