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張藝謀價值幾何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8-24/100428091_all.html

 今年62歲的著名導演張藝謀是繼續簽約影視公司還是自立門戶,正在投資界和影視界引發波瀾。

  最新消息是,張藝謀已決定不再簽約任何影視公司,而將於上海成立規模為20億元「張藝謀文化產業基金」。私募股權基金(PE)和名導,將以何種方式結合?投資電影的風險和收益將如何在資本和名氣之間分攤?目前一切還是未知數。

  華誼兄弟(300027.SZ)董秘胡明介紹,目前雖然國內一線導演演員的絕對價格還遠低於美國好萊塢,但國內大成本影片的導演、明星片酬與片 場及後期製作成本比例已達到六四開,而好萊塢的這一比例為四六開。胡明分析,國內這種人員要素成本佔比較高的現象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主要是因為目前國內影 視行業投資過熱,抬高了導演、演員等人力要素的價格。因此,目前國內優秀導演、優秀劇本、優秀電影的缺乏,已不能簡單歸咎於商業激勵不夠。

天價合約

  導演張藝謀和製片人張偉平曾是電影圈的黃金搭檔,兩人合作16年,拍攝了11部影片,張偉平任董事長的新畫面影業公司非張藝謀的片子不拍。但今年3月開始,不斷傳出兩人分手的消息。

  8月22日,張偉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承認, 去年12月11 日《金陵十三釵》首映那天,是他最後一次見到張藝謀。「我現在跟他沒啥關係了。」此語證實了張藝謀與新畫面的合作已然告終。

  多個消息源確認,張藝謀在過去數月間一直在找影視公司洽談合作。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財新記者, 張藝謀曾通過編劇劉恆找到小馬奔騰。劉恆是後者的簽約編劇。小馬奔騰董事長李明承諾自掏腰包來邀請張藝謀加盟。該知情人士解釋說,由於金額巨大,如果讓正在上市通道中的小馬奔騰公司出錢,未來上市時會拖累賬面業績。

  據接近交易的人士稱,雙方相談甚歡,李明開出的價碼是現金上億元,之外還有票房分成、股權等。

  但不久後,小馬奔騰收到了張藝謀的回覆,感謝之餘,稱不得不回絕,因為有人開出了更優厚條件。於2009年成立的萬達影視公司向張藝謀開出的天價,是數量級的變化,談判的具體條件市場傳言甚多,每個版本都接近10億元。

  版本一是萬達給張藝謀開現金、股權、票房分成總價不下於10億元。其中現金2億元,期限只有2年,只拍2部片子,外加每年2000萬元的固定運營費用。

  另一位資本市場人士稱,另一版本是現金2億元,8年8部戲,平均每部片子攤銷成本2500萬元。此外,每拍一部片子還有導演費,文藝片3500 萬元,商業片4500萬元。這樣算來,每部片子付給張藝謀的成本為6000萬元-7000萬元,8部片子共計5.6億元,再加上票房分成等,總價也有可能 接近10億元。

  對此,萬達集團總裁助理、新聞發言人劉明勝告訴財新記者,「就我所知,這些數字都不準確。」但他不願披露有關詳細數據。

  「目前為止,我們與張藝謀的簽約談判還在進行中。」萬達影視總經理宋歌8月13日回應財新記者。

  張藝謀及其助理龐女士截至財新記者發稿時未回覆。

  近日 ,一位關心此事的資深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張藝謀與萬達集團的簽約談判也已陷入停滯。財新記者8月21日致電萬達,宋歌以「不是集團新聞發言人」為由拒絕答覆,劉明勝也未予回覆。

  「張藝謀未通過經紀人與企業談判,而是親自上陣。」一位接近談判的業內人士告訴財新記者。



和PE結合?

  「張藝謀已不甘心給別人做嫁衣了,他要自己單干。」前述業內人士說。

  文化產業投資界人士稱,曾收到中介機構發來的通知,稱張藝謀將與上海坤宏傳媒成立一家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首期募集資金20億元,主要投資於電影等文化類項目,希望有關機構參與投資。

  坤宏傳媒公開資料有限,只顯示其與迅雷網絡、航美傳媒、一壹影視投資基金聯手打造的基金規模在5億元左右,曾在上海電影節期間嶄露頭角。但無論 是在PE界還是文化投資領域,坤宏傳媒都不算知名公司。該公司的自我簡介稱其為一家多領域的投資控股集團公司,涉及領域包括金融、地產、能源、傳媒等,也 有娛樂營銷、影視劇投資製作、藝人經紀的業務,至今成立約三年。從其公開資料看,簽約了四名藝人,但均屬於不知名的小演員。

  坤宏傳媒負責人王女士向媒體表示,「對於具體合作方式和細節目前還不便多談」,並對媒體稱張藝謀將主導基金的運作等說法表示憤慨,認為這影響到了具體的談判進程。

  從PE的運作常識而言,這家以張藝謀為概念的文化投資基金如若成立,需要遵循PE的運作規律,具體的運作要看基金管理公司和投資人之間如何約 定,最終條件未必會大幅優於張藝謀和前述影視公司之間的合同。在資金量和運作空間加大的同時,PE投資人對項目的約束也可能會加大,對基金管理人的專業水 準要求也會很高,否則在募集資金階段就會遭遇尷尬。

  目前這家基金的進展不明。一位國內大型投資基金投資經理說,「我們很關注,但最近好像又沒有動靜了。」

  前述業內人士認為,如果能自立門戶成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張藝謀或許可以更大程度發揮他的金字招牌。

  一位文化產業投資人告訴財新記者,一個導演的創作生命總是有限的,張藝謀的片子現在主要是副導演在主抓。再如《三槍拍案驚奇》,是由他女兒張末擔任剪輯。

  一位電影產業投資人認為,張藝謀固然還可繼續消費其盛名,但投資者也未必只認導演,而要看基金儲備的項目,也不會侷限於只投張藝謀拍的片子。

  關於此類基金的投資策略,該人士認為,應該是「幾個大項目配幾個小項目」的投資組合。比如投10部片子,幾億、幾千萬、幾百萬的各佔30%,靠大製作的片子來賺錢,靠小成本的片子平衡風險,並且應包含不同的影片風格。「這與基金經理投資股票是一個道理。」

  也有投資人更多看重張藝謀身邊的項目儲備資源。「張藝謀畢竟身邊會吸引一批名編劇。從這個角度講,該基金融資不會有太大問題。」 熟悉電影界、目前主業是電影融資的孫大一說。

  達晨文旅投資管理公司執行總裁趙小兵認為,張藝謀過往影片之所以有著優秀的票房記錄,與張偉平超強的商業談判、營銷能力密不可分。如果名導演成立個人電影基金,投資人首先考慮的是除了影片創作之外,是否建立了完善的營銷發行團隊,「否則花錢不會踏實」。

名導效應

  名導演對影視公司的估值,影響究竟有多大?「從創業板開始申報的時候,我就試圖在回答這個問題,但始終未有最佳答案。」一位負責影視文化板塊的 投行保薦代表人說。擁有中國最賺錢導演馮小剛的華誼兄弟發行市盈率為69.71倍,而側重電視劇投資的華策影視(300133.SZ)達到85.43倍。

  但今年2月8日凌晨,馮小剛在微博上的一句「對拍電影沒有企圖心了」,引發華誼兄弟股價在2月8日-10 日累計下跌0.2%,而同期創業板整體上漲3.74%。

  另一位投行人士坦言,華誼兄弟的業務過於依賴馮小剛。據華誼兄弟2011年半年報,上半年營收3.31億元,其中電影的業務收入佔主營收入 42.5%,馮小剛執導的《非誠勿擾II》對電影業務收入的貢獻率高達69.83%,佔上半年總營收29.64%。「所以華誼兄弟也在簽約陳國富,啟用烏 爾善等新導演。」

  《山楂樹之戀》的編劇顧小白認為,「往後三五年片子能否賣座,第一是看演員陣容,第二要看題材。導演的號召力會變得相對沒有那麼重要。片子如果不賣座,導演會被認為是首要原因,其次是劇本的題材和質量。」

   「烏爾善執導的《畫皮II》的票房已超過7億元,目前是華語電影票房最高的一部。」華誼兄弟董秘胡明告訴財新記者。這超過了張藝謀的新片《金陵十三釵》。

  影評人釋凡認為,「萬達初涉影視製作,亟需出作品,肯定渴求大導演。」更重要的是,業界認為萬達之所以能開出高價,更是為了打造文化地產的概 念。一位業內人士介紹,華誼兄弟開發的很多文化地產都打上了「馮小剛」概念。如今年籌建的「觀瀾湖•華誼•馮小剛電影公社」項目,馮小剛工作室持有項目公 司5%的股權。

  從2001年至2008年,張藝謀負責了數部中國奧運會、世博會的宣傳片,以及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2009年天安門國慶60週年聯歡晚會等,逐步被籠罩上「國家級導演」的光環。

  今年7月,張藝謀被曝出曾於2010年給鐵道部宣傳片做冠名製片,收取佣金250萬元,在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案發後也備受關注。

  張藝謀與王潮歌、樊躍合作創辦的印象創新藝術發展有限公司,開創了中國實景演出之先河,先後出品《印象劉三姐》《印象麗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島》《印象大紅袍》《印象普陀》等「印象」系列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已成為當地文化創意產業的成功範本。

  一位文化產業投資人表示,「印象」系列演出與電影相比,是一種可持續性的商業模式,「電影上映一個月就完了,而一場印象演出可以演成百上千次。」公開資料顯示,僅「印象麗江」就已演出達2771場。

高風險投資

  「名導的商業價值可能已經被過度開發甚至透支。因為中國一線導演太少,不超過5個。而好萊塢的一線導演至少有20個。」一位影視研究人士表示。

  業內人士介紹,電影成本主要分為人員片酬、製作成本、宣傳發行成本三部分,根據影片的類型有不同比例。導演的薪酬方案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固定年薪,從幾十萬到上千萬不等,再加片酬;第二種是年薪加票房分成;第三種是年薪、票房分成加公司股權。

  在美國好萊塢成熟的產業鏈中,反壟斷法規定,經紀公司、製作公司相互之間要隔離,導演和演員只能簽約經紀公司。好萊塢的一線導演,如卡梅隆、斯 皮爾伯格等片酬高達3000萬美元,與一線男星等同,並能獲得整個美國市場扣除院線分成外20%-50%的票房分成。但好萊塢導演一般不會獲得製作公司的 股權。

  另外好萊塢影視製作公司會與導演、編劇和大牌明星簽下「優先選片權」(first look deal),即簽約影視公司付費優先看項目計劃以決定是否投資,但這樣的費用最終將被納入電影製作費用中。

  在好萊塢,大製作的商業片的宣傳發行成本佔到總成本的30%左右。中國電影的宣傳發行成本這幾年也已迅速上升。胡明透露,電影《畫皮II》的宣發費用佔成本的比例已接近國際水平。

  雖然各種要素的價格已經迅速接近國際水準,目前在影片拍攝過程中,中國的投資人仍無太多機會參與到成本控制中,亦無渠道控制風險。「成本控制是製片人考慮的。」一位電影投資人表示,「中國沒有保險公司參與電影行業。」

  這也是中國電影融資環節與好萊塢成熟體制之間的一大迥異。在好萊塢,保險公司、銀行等金融機構都可能參與影片的融資,電影完成保險(completion bonds)是電影融資的必要環節。「但目前在中國,沒有保險公司有這樣的產品,監管部門對此也較保守。」

  「電影本身是高風險的投資。現在投資人都恨不得你落實了劇本、演員、導演,甚至發行檔期後,才投錢。」 孫大一介紹,「光畫一張大餅,是不會有人信的。」■

  本刊實習記者劉卓哲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7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