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通膨、外債飆升 印股創新高也別碰!

2014-06-09  TCW
 
 

 

在預期印度新任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能順利當選的利多心態下,印度股市今年五月創下歷史新高,總市值躍居全球第十。但台灣基金投資人切莫過度樂觀,因為印度的經濟現實困境,恐將很快澆熄選後激情,成為股市反轉的導火線。

而這背後的火藥,就是疲弱的匯率。

根據彭博(Bloomberg)資料統計,二○○九至二○一四的五年間,雖然印度股市漲幅約七成,但印度盧比卻貶值了二六%,投資收益等於少了三分之一。績效雖然不算太差,但對比前一次印度大多頭,就相形見絀:二○○二年至二○○七年底,不僅印度股市漲幅超過五倍,匯率升值幅度也有近一成,股匯雙賺。

但投資人或許想問,同樣是多頭,為何這兩次會有這樣大的差異?

數據難看!經濟成長率恐創十年新低

攤開經濟數據來看,印度經濟表現,在過去五年,可說是江河日下。

經濟成長率從二○○九年逼近一○%,到去年一下子掉到連五%都不到,而國際貨幣基金(IMF)年初也預估,今年印度經濟成長率可能創下近十年最低。

更慘的是,通膨與經濟表現出現死亡交叉。今年四月通膨率還高達八.六%,這還是在印度央行年初時,出乎市場預料逆勢升息,硬把利率拉高到八%下的結果。

高通膨自然壓低經濟成長,這幾乎都是新興市場國家走向衰退的前奏,但更慘的是,如果該國家還背負龐大的外債,那將是一場噩夢。

根據印度財政部統計,印度外債幾乎跟坐雲霄飛車一樣快速飆升,從二○○八年的二千二百 四十四億美元,到去年底已經來到四千二百六十億美元,增幅達八九%。

一般而言,外債能帶進國外資金流入,但印度外匯累積的速度,卻在這幾年慢了下來。根據世界銀行統計,若以外匯存底╲外債比率(編按:比率越高越好)來看,在二○○七年時,印度外匯存底╲外債比率還逼近一四○%,但到去年底腰斬到一半,只剩下六九%。

相較之下,東南亞的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該比率都維持在一○○%以上,而中國更超越四○○%。

而且,如果攤開印度外債進一步分析,印度外債竟然有約六三%都是以美元計價,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外資雨天收傘,超過印度央行的外匯調度能力,就可能會演變成一場金融危機。

這也讓新興市場教父墨比爾斯(Mark Mobius),在近期發出警告:雖然印度漲勢或許有望持續,但市場可能會先出現修正或令人失望的訊息。

美國聯準會(Fed)結束量化寬鬆已經是進行式,面對此一變數,今年二月印度央行總裁拉加恩(Raghuram Rajan),便公開批評美國和其他已開發國家相當自私,只顧到自家的經濟復甦,卻無視新興市場動盪。拉加恩抱怨,國際貨幣合作在功能上,已經形同瓦解,而美國應該要擔心其貨幣政策對世界各國的深遠影響。但抱怨並不能改變疲弱的體質。

華爾街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在先前便創造了脆弱五國(Fragile Five)這個名詞,入選國家包括土耳其、巴西、印度、南非和印尼,因為這些國家,在匯率穩定、打擊通膨和促進經濟增長三大目標上,已經陷入難解的困境,特別是美元可能大幅流出。

領導無方!貪污不解決,印度神話將破

這些問題的遠因,歸根究柢還是印度領導人自己造成的。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資深研究員薩勃拉曼尼亞(Arvind Subramanian)認為,印度只不過是全球金融潮起潮落下的另一個受害者,他認為,印度政府過去犯了兩個嚴重的錯誤。

首先,沒有解決嚴重的結構性問題。第二,由於二○○七年以前因財政收入充足,印度政府啟動了多個大規模的經濟計畫,但卻忽視了這些計畫的後果將是財政赤字和貿易赤字的擴大。

但不可否認,印度股市未來並非完全沒有利多,特別是莫迪所創造的想像空間,光是他在任職古吉拉特邦省首席部長的十年間,平均每年的生產總值成長率就高達一成左右,遠高於印度全國平均水平。

而他上任總理後,也承諾將啟動印度大建設,例如:增建港口、道路與橋樑等公共建設。對此,外資花旗、野村控股等都發表報告表示樂觀看法,更預估到二○一六年時經濟總規模將達一兆八千億美元,預估經濟成長率也會來到六.五%,創四年來的高點。

而摩根士丹利東南亞與印度首席經濟學家查坦.哈亞(Chetan Ahya)形容:「這次選舉的結果是印度一個重大的轉變,印度新政府將能更快速的實施改革。」

但美好藍圖是否能保證實現還是一大問號。

《經濟學人》雜誌就曾分析,印度國家機器現代化的腳步跟不上經濟發展、官僚主義和既得利益者組成貪污共犯結構,是印度當下最嚴重的問題,莫迪領導下的政府如果繼續貪圖便宜行事,那就只能說:「印度神話,再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047

中國樓市遇冷 開發商狂熱貸款外債創新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648

今年中國樓市遭遇下行調整,開發商資金吃緊,不得不大量求助貸款。本年度至今,這類機構離岸市場的貸款額創下2005年以來最高負債記錄。

據彭博對84家公司的統計,中國的住房建築商今年已向國外銀行貸款59億美元,同比增長39%。這類建築商的債務股本比飆升至128%,為2005年以來最高水平。

野村證券駐香港策略師Agnes Wong指出:

“資產負債表上的杠桿更多,這會使開發者的財務負擔更重。這意味著,一旦預售速度不及預期,可能比此前更容易出現(財務)困難。”

上月中國統計局公布,7月中國樓市銷售總額降至4242億元,環比下滑28%,創今年最大月度跌幅。

今日公布的中指院百城房價指數顯示,8月中國房價環比下跌0.58%,已連續第四個月下滑。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繼7月後再次集體環比下跌。

樓市量價齊跌的同時,許多房企資金告急,陷入危機。

中國500強企業遠洋地產控股有限公司去年的現金流就已大幅縮水,僅有前年的三分之一,今年該公司貸款額增至8億美元。

大型房企尚且如此,中小房企處境更加難以為繼。

今年3月以來,在浙江寧波、江蘇南京和無錫、安徽合肥、湖北襄陽、陜西神木等全國多地,十余家中小房企被曝光因資金鏈斷裂而面臨破產的威脅。

關於中小房企資金鏈趨緊、或再現“跑路潮”的討論熱極一時。5月初,連中國百強房企光耀地產也被傳出因資金鏈問題無法按時交付多個樓盤的消息,光耀地產此後承認資金問題,否認瀕臨破產。

華爾街見聞上周文章提到,信貸緊縮和經濟下滑抑制了購房需求,即使是中國房地產巨頭今年也可能無法完成年度銷售目標,這類企業無法還貸的風險也在增加。

同樣來自彭博統計,截至7月底,13家中國大型房地產企業僅完成了各自49%的全年銷售目標,這是2012年以來最低比例。

今年3月,李克強總理曾表示,將專門研究拓寬融資渠道支持棚改。但萬科副總裁毛大慶在今年5月初被披露的建策沙龍上講話提到,一季度拜訪20多個銀行行長發現,今年銀行沒有房貸的任務。其講話暗示銀行很不看好房地產業務。

而禮德財富CEO洪凱彬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在銀根緊縮的大背景下,銀行傾向於將有限的貸款資源進一步向主流房企傾斜,大房企並沒有資金斷裂的隱憂。

不過,融資成本上漲將進一步侵蝕不斷縮小的利潤空間,大量小房企只得尋求民間高利貸、信托融資甚至P2P網貸,生存環境更惡劣。

另有華爾街見聞上周文章提到,中國房地產商開發資金回籠的風險已引起監管層重視。《經濟參考報》獲悉,近日銀監會口頭要求各信托公司謹慎對待三四線城市房地產項目,盡量不做民營企業位於非核心城市的房地產項目業務。

中國,房地產,開發商,房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475

摩根士丹利:亞洲外債十年翻八倍 恐重演90年代債務危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845

債務危機,新興市場,貸款,GDP

過去十年,亞洲新興國家的外債由3000億美元猛增至2.5萬億美元。摩根士丹利警告,若美元突破支撐位大漲,這些國家會遭遇債務沖擊。

美元向四年新高水平邁進,有突破關機那技術支撐位的威脅,摩根士丹利的外匯研究團隊在報告中指出:

“美元債務高企對新興市場不利,除日本外亞洲地區的信貸與GDP之比已經超過了1997年(10%)的水平。”

西方央行的大寬松帶來了大量廉價貸款。中國政府推動信貸與GDP比例升至15%,凸顯了國內生產率增長停滯和出口導向型經濟模式失去活力的現狀。摩根士丹利警告,亞洲的貸款機構越來越依賴大額融資的資本市場,它們的貸款增長速度比存款增速快,如果流動性枯竭,就會身處險境。

摩根士丹利預計,除日本外亞洲地區可能面臨雙重打擊,一是美國利率上升導致全球借款成本增加,二是美元軋空頭引起亞洲地區貨幣下挫。這兩種打擊產生的影響會相互影響,讓問題更複雜。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認為,由於美聯儲的立場向鷹派轉變,美元將扭轉30年的下行趨勢。若美元指數突破87的支撐位,到明年將升破92。這樣的大波動堪比二十年前全球受到的美元升值沖擊。

上周亞洲開發銀行(ADB)也發出警告,稱今年10月美聯儲結束本輪QE時,本地區流動性會更緊張,亞洲國家應該接受這一事實,可能“資本外流”。ADB認為:

“今年本地區的債券市場風平浪靜,但風險在增加。風險包括美聯儲加息的日期會比預期的早。”

ADB監控數據顯示,新興亞洲市場今年第二季度發行了1.1萬億美元的本幣債券,規模創季度記錄,使總規模增至7.9萬億美元。大部分這類債券期限都不到三年,產生了展期的風險。

這些外債中還未計入1.5萬億美元的跨境銀行貸款,以及逾1.2萬億美元的外幣債券。這些貸款和債券大多為美元債務,由亞洲的公司持有。

去年越南和中國香港發債規模分別增長了36%和32%。而發債占比極大還是中國大陸。中國國家電網新增發債4150億美元,中國鐵路總公司新發人民幣9750億元債券。

考慮超級貨幣寬松導致大量熱錢流入新興市場,當地企業選擇利用全球的低利率借貸,大量增加海外發債,國際清算銀行(BIS)近來警告,在匯率和/或利率沖擊時,企業這樣的貸款偏好將產生更劇烈的連鎖反應。

與上世紀90年代末不同,當時亞洲國家主要是本幣債務,外債極少,且大多擁有龐大的外儲。可如今,BIS擔心亞洲國家可能面臨多種渠道的沖擊,比如私人部門的美元債務,而且本地債務對利率升值極為敏感。

去年5-6月美聯儲第一次透露縮減QE的信號時,新興市場還有時間調整。但此後大多數新興市場仍在迅速累積債務,實際借款利率平均1%,創最低紀錄。BIS擔心,一旦這類利率突然反彈,就會出現險情。

本月美聯儲FOMC會議透露,明年基準利率的升幅將超出市場預期,全球市場將因此震蕩。現在的一大疑問是,利率風暴會不會像美聯儲去年的縮減QE那麽短暫。(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美元,美聯儲,QE,加息,新興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676

外債擡頭 投資者下註中國違約概率走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011

color-china-econ-worry

投資者對中國違約風險的憂慮情緒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彭博援引國債登記結算公司數據稱,截至11月7日,中國主權信用違約互換(CDS)凈名義金額達到157億美元,是一年前81億美元的近2倍,創歷史新高。

隨著房地產持續降溫,制造業增速放緩和信貸市場風險增加,市場普遍預期中國經濟增速將降至24年來低點,這讓投資者紛紛購買CDS來對沖風險。

據彭博,摩根士丹利亞洲固定收益研究和信貸策略主管Viktor Hjort評論稱:“如今,中國對全球宏觀形勢至關重要。關於中國的觀點兩極分化也很嚴重,要麽非常看好,要麽極度看空。對於那些持悲觀態度的人來說,選擇對沖工具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評級機構標普認為,中國約半數的地方政府可能都是垃圾級。在其調查的31個地方政府中,15個都應該被評為“垃圾級”。這與此前地方政府自發自還試點給外界的印象相去甚遠。

11月14日,中國主權CDS規模減少至146億美元,僅次於意大利的223億美元和巴西的157億美元。

受金融危機以來美國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影響,中國公司海外發債的規模一年高過一年。2014年,中國公司海外舉債規模高達3080億美元,其中阿里巴巴發債80億美元,創亞洲之最。

根據美國銀行統計,中國公司美元債券的融資成本平均為4.86%,遠高於美國公司的3.17%。

不過,中國公司CDS市場發育有限,比如中國CDS規模最大的企業中國銀行有323億美元離岸債務,但其五年期CDS規模僅16億美元。

AXA投資管理公司新興市場固定收益主管Damien Buchet稱:“我認為中國公司CDS市場還並不存在。如果你想要對沖,或者希望看空中國經濟,你並沒有太多投資渠道。正如這些天的主權CDS一樣:CDS規模增加與其說是在對沖違約風險,不如說反映了市場情緒。”

中國三季度GDP增速7.3%,創近六年新低。彭博經濟學家預期,2014年中國GDP增速可能為7.4%,至少為1990年以來最低。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184

佳兆業成最後一根稻草 壓垮房地產外債市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462

20150113025142950

國際債券投資者對中國房地產企業的債券的熱情被佳兆業事件徹底撲滅,迫使中國房企從別處尋找資金。

中國大陸開發商已經成為了亞洲垃圾債券市場的核心。根據數據咨詢平臺Dealogic,2013年和2014年,大陸開發商分別通過垃圾債籌集了195億美元和214億美元的資金。

在2013年和2014年的前三周,中國大陸房地產公司分別從國際債券市場籌集了53億美元和49億美元資金。然而截止至今,今年還沒有一個已經完成的交易。銀行家們表示,因投資者越來越謹慎,許多房地產企業推遲了發債計劃,轉而從其他地方尋找融資。

一家投行債券融資市場主管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

你不想腆著臉地向投資者要錢,如果他們覺得自己好像在抓住一把正在下落的刀。

大陸開發商發行的債券目前均以低於面值的價格進行交易,這加大了近期發行新債券的難度。投行Jefferies的分析師表示,佳兆業的情況將改變開發商的發債時間表,而監管審查將變得更為嚴格。

中國大陸開發商近年來開始越來越多的通過海外發債進行融資。雅居樂和碧桂園一半的資金來自海外債券市場。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深圳房地產龍頭企業佳兆業集團今年1月公告稱,未能償還4億港元匯豐提供的融資貸款。這是該司董事會主席郭英成辭職觸發的強制性提前還款。該司稱此次違約可能導致有關貸款融資、債券、股本證券的交叉違約。

這是2015年中國資本市場首例違約。2014年11月佳兆業上千套房源被深圳市政府有關部門鎖定,國內媒體稱郭英成辭任涉及深圳落馬政法委書記蔣尊玉案。

佳兆業是深圳本土龍頭房企,連續三年榮獲“深圳地產資信十強”。2009年12月赴港上市後三年內,該司銷售額增長2.4倍,從2010年的剛過百億元增至2013年的239億元。2014年上半年,佳兆業以16.7萬平方米(1801套)的成交量、41億元的成交金額,超過行業龍頭萬科,摘得深圳樓市成交量、成交金額的雙料冠軍。

佳兆業以運作城市舊改項目聞名業內,其快速擴張與深圳當地政府有千絲萬縷的關系。而隨著深圳市委高層、政法委書記蔣尊玉落馬,佳兆業也一步步深陷泥潭。

2014年10月,郭英成就被傳涉及落馬官員而被帶走。11月底深圳多個樓盤被爆出遭當地國土部門“鎖定”,目前除前海廣場外,佳兆業在深圳的所有預售項目都已經被鎖定而不能銷售。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728

外管局全面實施外債資金意願結匯 有序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8019.html

6月15日,外管局發布新規,全面實施外債資金意願結匯管理,企業可自由選擇外債資金結匯時機,外債資金的使用將實行瘦身後負面清單管理。這是中國外匯監管方式改革和有序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最新進展。

本周三,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改革和規範資本項目結匯管理政策的通知》(下稱《通知》),即日起全面實施外債資金意願結匯管理,統一境內機構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意願結匯政策。外管局稱,這是為了更好地滿足和便利境內企業經營與資金運作需要,促進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監管方面,外管局表示,將對資本項目收入的使用實施統一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並大幅縮減相關負面清單。同時,進一步規範資本項目收入及其結匯資金的支付管理,明確銀行按照展業三原則承擔真實性審核義務。而外管局將進一步強化事後監管與違規查處。

今年4月,中國央行稱,從5月3日起將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試點擴大至全國範圍內的金融機構和企業。央行和外匯管理局不實行外債事前審批,而是由金融機構和企業在與其資本或凈資產掛鉤的跨境融資上限內自主開展本外幣跨境融資。

5月13日,外管局局長潘功勝表示,外管局將繼續推進外匯監管方式改革,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進一步優化外匯管理服務,有序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加強國際收支監測,完善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債和資本流動管理體系。他預計2016年我國國際收支形勢仍將繼續呈現“經常賬戶順差、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的格局。

與此同時,IMF亞洲太平洋主管李昌鏞預計,中國資本外流會在2016年繼續保持增勢,去年全年約有6760億美元資本從中國外流,但絕大多數為中國企業償還外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872

工銀租賃獲發改委企業外債規模管理改革試點批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6536.html

6月13日,第一財經獲悉,工銀租賃近日獲得了國家發改委關於2016年度企業外債規模管理改革試點的批複。此次國家發改委選擇21家企業開展2016年度外債規模管理改革試點工作,工行、國開行、中信集團、招商局集團、中鐵建總公司、華為、海航等企業在列。

根據試點工作安排,試點企業在年度外債規模內,可自主選擇發行窗口,分期分批發行,不再進行事前登記,待發行完成後及時報送發行信息。

發改委稱,鼓勵試點企業境內母公司直接發行外債,適當控制海外分支機構和子公司發行外債。鼓勵外債資金回流結匯,由企業根據需要在境內外自主調配使用,主要用於“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國家重大戰略規劃和城鎮化、戰略性新興產業、“雙創”、高端裝備制造業、互聯網+、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擴大有效投資。

其中,金融機構發行外債應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促進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融合發展,助推產業轉型升級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控制外債資金在金融體系內部交叉投資、自我循環。

第一財經獲悉,工銀租賃是唯一在首批試點名單上的金融租賃公司。

一直以來,對於融資租賃行業來講,外匯資金來源有限是行業發展過程中普遍遇到的一個瓶頸。飛機等一些特種大型機械設備的生產基地集中在國外,租賃公司要購買這些租賃物,就需要付給生產商一定的外匯資金。

一般來說,外匯資金最為傳統的來源渠道是人民幣購匯。但國內企業人民幣購匯不但購匯成本高,而且易受匯率波動的影響。境外發債、向境外銀行借款等就成為國內租賃公司解決外匯資金最為看重的渠道。

在這方面,工銀租賃從成立不久就開始了積極的探索。2011年1月工銀租賃獲得2000萬美元短期外債指標,成為首家獲得短期外債指標的銀行系租賃公司。2011年3月30日,工銀租賃利用短期外債指標,成功從摩根大通銀行香港分行融資2000萬美元,這開創了國內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利用外債指標參與境外融資的先河。

到了2011年11月30日,在國際資本市場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工銀租賃又抓住短暫出現的較為有利的時機,成功完成7.5億美元債券發行工作。此舉再次為國內金融租賃公司開辟了境內租賃公司發行境外美元債券的先河。

2015年,工銀租賃以境外項目公司為發行人發起的50億美元境外中期票據計劃成功建立,並順利在全球進行15億美元的首次債券發行。

工銀租賃成立於2007年11月28日,是國務院確定試點並首家獲中國銀監會批準開業的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是工商銀行的全資子公司,註冊資本110億元人民幣。目前,工銀租賃的市場份額、資產規模、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等主要指標均列行業第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900

首季外債降幅收窄 償債風險可控

近日,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稱“外匯局”)公布3月末的外債數據,總體來看,我國外債總規模降幅放緩,償債風險可控。

首先,外債余額降速大幅放緩。截至2016年3月末,我國全口徑外債余額為等值13645億美元,較2015年末減少517億美元,降幅為3.6%,較2015年第四季度降幅減少3.8個百分點。

外匯局國際收支司原司長、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管濤對本報表示,這是企業對市場的價格機制做出的正常反應。“現在人民幣有貶值預期,恰恰是應該去杠桿,減少外債。”他說。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認為,造成外債余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歐美等發達國家之間經濟和貨幣政策分化,這導致美元匯率持續走強,利率關系紊亂,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加劇,外債的匯率和利率風險上升,使得經濟主體選擇加快償還外債進程。

企業借外債的首要前提是看成本,過去人民幣升值,外債的利息又低,外債的實際成本甚至可能為負。而現在的情況恰恰相反,自2014年人民幣出現貶值以來,外債余額就開始大幅減少。不過根據2016年一季度末的數據來看,外債減少的幅度已經放緩。

建設銀行總行金融市場部韓會師認為,一方面經過近兩年的調整,外債償還壓力減小;另一方面,外匯局也加強了外債提前償還方面的監管。

外匯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外債規模下降與我國進出口貿易下降密切相關。2016年第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5.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5.9%。受此影響,3月末貿易信貸與預付款余額相應下降,占總外債規模下降的66%。

通過數據還可以看出,外債期限結構進一步優化。2016年3月末短期外債余額較2015年末下降8%,而中長期外債余額則較2015年末上升4%。

不過,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部分企業經過前期債務去杠桿化後,公司間貸款等外債數據開始止跌回升。2016年3月末,公司間貸款余額較2015年末增長149億美元,增幅為7%。

根據《關於在全國範圍內實施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的通知》(銀發〔2016〕132號),自2016年5月3日起,本外幣一體化的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試點擴大至全國範圍內的金融機構和企業。對金融機構和企業,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不實行外債事前審批,而是由金融機構和企業在與其資本或凈資產掛鉤的跨境融資上限內,自主開展本外幣跨境融資。

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預計我國外債規模將趨於平穩。根據目前外債數據變動的趨勢,加上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政策的落地實施,預計我國外債規模將趨於平穩。下一步,外匯局將繼續積極構建和完善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債和資本流動管理體系,加強事中事後監測分析,防範異常跨境資金流動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817

6月外債環比大增2% 人民幣國際化助力外債去杠桿

6月末,我國全口徑外債余額回升,外債去杠桿進程接近尾聲。

9月27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6月末中國全口徑外債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末,我國全口徑外債余額為92127億元,全口徑外債余額與過往相比呈現出穩步回升態勢。

“初步逆轉了2015年二季度以來外債總規模持續下降的態勢,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國外債去杠桿進程接近尾聲。”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就2016年6月末外債數據有關問題答記者問時表示。

從2015年外債變動看,除6月末外債余額有小幅上升外,2015年9月末和12月末的外債余額環比分別下降8.9%和7.4%。2016年3月末,我國外債余額降幅放緩,環比下降3.6%。至2016年6月末,我國全口徑外債余額環比增長2%。

“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由於人民幣貶值預期比較強烈,很多企業選擇減少美元負債。一方面不在境外融資,另一方面1月份加速償還境外債務,我國企業債務率下降。”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外債規模將企穩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研究院研究員趙慶明表示,我國外債中主要是美元。去年年初隨著美國QE逐步退出,伴隨著美元加息預期,美元不斷上漲。另一方面,去年8月11日新匯改後,人民幣出現貶值,綜合來看,企業發外債成本相應提高,是當時外債去杠桿的主要原因。

“近期,境外融資規模提高。由於美聯儲加息不斷缺席,美元債務成本相對較低。我國境內相關政策也鼓勵發美元債,將資金調回境內使用。所以對於企業而言,發美元債,可以規避人民幣匯率貶值的風險。”溫彬說。

2016年4月底,外管局配合人民銀行發布《關於在全國範圍內實施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的通知》,自2016年5月3日起,在全國範圍內實施本外幣一體化的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允許金融機構和企業在與其資本或凈資產掛鉤的跨境融資上限內,自主開展本外幣跨境融資。

隨後,外匯局進一步發布《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進一步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完善真實性審核的通知》,允許中資非金融企業借用的外債資金按現行外商投資企業外債管理規定結匯使用。6月,外匯局全面實施企業外債資金意願結匯管理,允許企業自由選擇外債資金結匯時機,對資本項目收入的使用實施統一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大幅縮減相關負面清單。

“預計未來我國外債規模將進一步企穩。根據2016年以來我國全口徑外債的變動趨勢,預計我國外債規模將隨著外債管理改革措施的落地實施而進一步企穩。”外管局新聞發言人表示。

趙慶明表示,目前來看美元相對去年12月初貶值,未來人民幣雖然有貶值預期,但貶值幅度不大,美元利率仍然較低,企業發外債比較劃算,未來外債規模還將上升。

人民幣國際化助力外債去杠桿

趙慶明表示,近期外債規模上升與人民幣國際化有一定關系。由於外債是全口徑的,其中也包含人民幣,與境外市場離岸中心人民幣資產變多有關。

從幣種結構看,本幣外債余額為39366億元人民幣(等值5936億美元),占43%;外幣外債余額(含SDR分配)為52761億元人民幣(等值7957億美元),占57%。“本幣外債余額占43%,本幣外債和之前相比在擴大,人民幣貢獻更多。離岸市場人民幣的主要使用者是國內的大企業,離岸人民幣利率以及債息都比在岸低。”趙慶明指出。

此外溫彬認為,美聯儲加息是目前金融市場上最大的不確定因素,美元加息後,整個境外發債的成本將提高。目前中資企業境外發債規模上升,部分企業擔心未來美元利率上升,所以現在抓緊時間發債,在加息周期里鎖定美元債利率成本。在美元利率上升周期的低位發債,有利於企業節約財務成本。

隨著國內實體經濟增長放緩,產能過剩行業進一步出清,針對國外投資者對於中資企業發行海外債券的認購情況,溫彬表示,國外投資者更看重國內企業在國際評級機構中的信用等級,以及收益率的考慮,此外國外投資者也關心人民幣的匯率問題,如果波動較大,利率收益不能覆蓋貶值,這也是國外投資者關註的重點。

溫彬認為,未來企業為了規避人民幣匯率風險,應該不會單純通過財務手段降低美元債務,而是通過實際投資並購等需求,進行正常的融資,未來外債規模將比較平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800

外管局:預計未來我國外債規模將進一步企穩

9月27日,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就2016年6月末外債數據有關問題答記者問,外管局有關負責人稱,2016年6月末,我國全口徑外債余額環比增長2%,初步逆轉了2015年二季度以來外債總規模持續下降的態勢,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國外債去杠桿進程接近尾聲。預計我國外債規模將隨著外債管理改革措施的落地實施而進一步企穩。

以下為全文:

問:外匯局剛剛公布的2016年6月末外債數據有什麽新變化嗎?

答:總體來看,6月末我國全口徑外債余額回升。自2015年開始,我國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公布特殊標準(SDDS)公布季度全口徑外債數據。從2015年外債變動看,除6月末外債余額有小幅上升外,9月末和12月末的外債余額環比分別下降8.9%和7.4%。2016年3月末,我國外債余額降幅放緩,環比下降3.6%。2016年6月末,我國全口徑外債余額環比增長2%,初步逆轉了2015年二季度以來外債總規模持續下降的態勢,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國外債去杠桿進程接近尾聲。

問:目前,對境內機構借用外債,有哪些便利化措施?

答:今年以來,人民銀行和外匯局出臺一系列便利境內市場主體跨境融資的改革措施。一是推廣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2016年4月底,外匯局配合人民銀行發布《關於在全國範圍內實施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的通知》,自2016年5月3日起,在全國範圍內實施本外幣一體化的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允許金融機構和企業在與其資本或凈資產掛鉤的跨境融資上限內,自主開展本外幣跨境融資。二是統一中外資企業外債結匯管理政策。2016年4月底,外匯局發布《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進一步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完善真實性審核的通知》,允許中資非金融企業借用的外債資金按現行外商投資企業外債管理規定結匯使用,拉平中外資企業外債資金結匯管理政策待遇。三是統一並簡化資本項目結匯管理政策。2016年6月,全面實施企業外債資金意願結匯管理,允許企業自由選擇外債資金結匯時機,對資本項目收入的使用實施統一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並大幅縮減相關負面清單。以上改革政策的實施,為跨境投融資提供了便利,進一步豐富了境內市場主體特別是中資企業的融資渠道,降低了融資成本,對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起到了實實在在的促進作用。

問:請問您對未來外債形勢有何判斷?

答:預計未來我國外債規模將進一步企穩。根據2016年以來我國全口徑外債的變動趨勢,預計我國外債規模將隨著外債管理改革措施的落地實施而進一步企穩。人民銀行和外匯局將繼續完善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債和資本流動管理體系,在進一步促進跨境投融資便利化的同時,加強事中事後監測分析,防範外債風險,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8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