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财网 » 第三维 » 正文 砸钱“买人” 寿险业“聘才”黑幕重重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7/376099.html

尽管目前寿险业正在不断创新各种销售渠道,但是以“人海”战术为基本原则的个险销售渠道依然被各家寿险公司所倚 重,于是“聘才”这种发展销售团队的模式出现。不过,据《第一财经日报》从相关渠道了解,“聘才”背后暗藏重重黑幕。
畸形

“聘才”是近年来我国寿险业较普遍的一种人员引进手段,主要针对新加盟的营销员,在一定时期内给予高额财务支持(俗称“聘才费”),其目的是在短期 内迅速扩张营销队伍,实现保费快速增长。这一模式引起部分地区保监部门的关注,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业内“聘才”行为日渐普遍,且有畸形发展趋势,突出表 现为聘才费用飞涨、人员流动频繁、公司经营短期化、投保人利益遭受侵害等。

甚至有部分地区的保监部门直言不讳地称,对机构而言,畸形化的“聘才”就像“兴奋剂”、“强心针”,虽能实现人员和业务的快速膨胀,但“聘才”过后 大都迅速归于沉寂,有的甚至经营陷入瘫痪。对整个行业而言,畸形化的“聘才”更是破坏了有限的行业资源,动摇了发展根基,遗患无穷。

说到“聘”,自然就要有“聘礼”,现在的“聘礼”行情是多少呢?本报记者从某发达省份保监局了解到,据初步统计,该地区各寿险公司“聘才”费用两年 间平均上涨了近2倍。以2007年度和2009年度业内平均“聘才”水平看,2009年机构引进一位营销总监要一次性给付“聘才”费用5万元及各项后续财 务补助,比2007年度的成本增加近4万元。与此同时,“聘礼”费用名目繁多,有“握手费”、“启动费”、“特殊人才费”等,而且开价越来越高。

据介绍,“聘才”活动原先常见于新公司、小公司。这类公司处于发展初期,为快速站稳脚跟,通过“聘才”大量引进同业搭建队伍,实现快速成长。但从现 行情况看,“聘才”活动已延伸至整个行业,老公司、大公司为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区域发展不均衡、弱体机构较多等问题,也都竞相开展各类“聘才”活动,用 以扶持弱体机构,帮助其充实营销团队。如某家寿险公司开业已5年多,从去年起又重新推出大规模“聘才”政策。

而值得注意的是,“聘才”活动已呈现出从个险渠道向其他销售渠道渗透发展的趋势,尤其在银保渠道,“聘才”活动似乎更趋激烈。

恶果

某地保监局在一份交流材料中用“行为混乱不堪”、“积重难返”等词语来形容当前的“聘才”情况。并称,早在寿险行业起步初期,“聘才”对于公司吸引 优秀人才,实现业务快速发展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行业整体经营水平不高和人员素质偏低的情况下,当前各公司“聘才”模式已偏离了预想的轨道。

对于“聘才”的恶果,在上述这份交流材料中,该保监局的分析并非危言耸听:一些机构特别是新进入市场的主体,根本没有耐心自主培养营销队伍,而是完 全倚重“聘才”政策,使“聘才”行为不仅带有明显的短期化性质,而且对行业人员整体素质提高也没有任何贡献。部分公司甚至以投机心理开展“聘才”活动,沿 用大进大出模式,而非深耕细作,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

据统计,该地区近几年新进入市场的寿险公司,其营销人员90%以上均为“聘才”。其次,公司间通过“聘才”相互挖角,有的甚至将同业公司营销团队整 个端走,严重冲击了同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其结果是钱越花越多,人越挖越少,素质越聘越差,没有赢家只有输家。

本报了解到,一些保险公司在制订“聘才”政策时动机不纯,一些基层公司旨在招人而非选材,未把好“进人关”,导致“聘才”人员的低素质和高脱落。部 分职业“跳蚤”拿到“聘才”利益后就主动离司。有的引进人员实际能力偏弱,远达不成协议要求的业绩,导致被动脱落。

另外,由于方案制定不合理,部分机构出现聘才费用、佣金、现金价值、方案激励总和高于保费的结果,导致“聘才”人员中短期经营行为和自保件套利问题 严重,影响保单继续率,给公司造成后续经营管理压力。此外,“聘才”人员的高离司率使公司经营成本加剧。如某公司对“聘才”引进人员给予5000元到 30000元不等的一次性津贴,虽然协议注明,服务未满两年离司的,应退还该津贴,但实际未有成功追回案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28

投資首選銀行 避開壽險

 

2011-3-21  TCM




今年是金融股回春的一年,但是金 融股從銀行、壽險到證券,究竟哪一個次產業將率先起飛?

為了解答這些問題,《商業周刊》特別邀請三位金融產業的專家,包括被《機構投資人》(Institution Investor)雜誌票選並列二○一○年台灣最佳金融產業分析師的摩根大通金融產業分析師許世德以及二○○五年拿下《亞元》(Asia Money)雜誌最佳金融產業分析師、現任野村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王嘉樞以及惠譽信評資深副總李信佳,來替讀者解惑。

看好標的一:企金、消金龍頭 率先受惠景氣轉好、ECFA題材

三位專家一致認為,銀行業將是首波受惠利差擴大、景氣回溫以及中國議題等三個題材,率先回溫的金融次產業。

銀行業景氣基本面回升的參考指標之一,是存放比(LDR)。許世德以台灣上一個景氣循環起升點一九八七年為例指出,當年台灣銀行業的存放比達到了歷史新低 的七七%。之後隨著台灣景氣起飛,存放比一路上升到景氣循環高點一九九五年的約一二○%。

自一九九五年之後,台灣經歷了十多年存放比下降,終在二○○九年,存放比再度跌回上次景氣循環起升點的七七%。

許世德看好未來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效應下,機械、紡織、石化、汽車零組件回台投資以及陸客觀光需求帶動下的航空、休閒、飯店和零售業的投資 增加,繼而帶動貸款需求,預計在二○一○年到二○一二年間,貸款的年化成長率將達一一%。

景氣回溫加上放款成長,將帶動銀行業利差(NIM)改善,預計將從今年的一‧二三個百分點持續改善到明年的一‧四五個百分點。在這樣的情況下,最看好的是 活存占比高,而且存放比相對低的銀行。

王嘉樞觀察到,失業率從去年的五‧七%,十二個月之內就降低到四‧六%,「十二個月內,失業率掉一個百分點,這是過去二十年來,台灣沒有發生過的。上次有 這麼強的就業復甦,是一九八七年的事。」也因為就業復甦強勁,薪資開始上調,「有很強的就業,加上薪水又在增加,所以消費就變得非常非常強。」

各項長短指標的數字都指出,今年都對銀行業的基本面有利。王嘉樞認為,這對消金和企金業務都有所幫助,但因為台灣銀行業的消金業務利潤較高,成長動能比較 容易轉換成獲利。這也反映在國內五大外資的金融股看好名單中,消金龍頭中信金、企金為主的第一金,都獲得至少三家外資機構的買進評等。

看好標的二:大型券商 能吃TDR、IPO商機

其次,則是股性活潑的證券業。許世德從中央銀行的國際收支表計算,過去兩年多來,由於遺產稅的調降以及兩岸關係轉溫和等因素,「鮭魚返鄉」的資金高達五百 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兆四千八百億元)。資金返台,勢必造成台幣升值和升息,「當台灣看到的是strong currency(貨幣強勢)和升息的時候,你要買什麼業務……,要買進本土券商,」許世德強調。

許世德認為,未來由於台灣逐漸走升息循環,收益轉好,持續吸引資金返台,投資台股的人就會增加。

再加上兩岸金融交流,台灣資本市場開始推動台灣存託憑證(TDR)和首次上市(IPO)的商機,讓證券業更有賺頭。許世德以香港為例,香港簽訂 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之後,股市成交量從一九九六年至二○○二年平均每日港幣九十億元突然增加到○三年至○五年的二百四十億元。股市成交量,就 如同證券業的活水,量越大,基本面越好。

李信佳則認為,券商能否受惠IPO和TDR商機,最主要還是「大型券商占的優勢會比較大,」所謂大型券商,李信佳指的是至少市占率超過四%以上的券商。

主因是大型券商比較有條件承做IPO或者TDR,「因為做承銷業務,太小沒辦法做,因為風險太大,假如掛牌失敗,要賠很多錢。也需要很多研究後台的支援。 我覺得只有比較大型的券商有挑選案子、配售的能力。這些能力,中小型券商是不具備的。」李信佳強調。

看衰標的:壽險業 回溫最慢,且大陸市場仍打不開

王嘉樞則有不同的聲音。他認為證券業市場已經飽和,加上三個次產業中,證券進入大陸市場相對困難、目前尚看不到開放的跡象,較不看好證券業。

一致不被看好的,則是壽險業。主因有二。第一,壽險業受惠升息循環的速度會最慢,一定要等到景氣確定回溫,債券殖利率走揚,才有可能受惠,「當存放比還沒 起來之前,bond yield(債券殖利率)會不會上來?不會。所以誰要先賺到才能讓壽險賺?是銀行。」許世德強調。

第二,就兩岸議題來說,壽險業要真正受惠,也還有很長的距離。雖然大陸對外資壽險公司開放得早,但李信佳認為,「兩岸三地來講,人壽還是一個長期的投 資。」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陸本地的壽險公司多半透過強力的銀行通路銷售。

缺乏有利管道下,台資壽險公司難以迅速切入本地市場,最明顯的是例子是國泰人壽進入中國五年,仍未獲利,如今把損益兩平的時間點設定為十年之內。王嘉樞更 直接把以壽險為主的國泰金評等列為「減碼」。

但對基本面轉旺的銀行股來說,今年最大的變數,是政府現階段如火如荼的打房政策。許世德分析,若房價修正一○%,對銀行資產和獲利並不會有負面影響,反而 可能因為價格下修而增加買氣。但如果房價大幅下跌二○%到三○%,屆時恐影響台灣整體景氣狀況,就會對銀行的獲利造成衝擊。

【延伸閱讀】5大外資推薦8檔金融股股票名:中信金 外資:野村、高盛、JP摩根 看好理由:■ 手續費收入為業界之冠 ■ 3月份ECFA兩岸金融補充協議有想像空間 ■ 美國子行壞帳率僅0.6%,最壞狀況已過 目標價(元):24.1-28

股票名:第一金 外資:野村、JP摩根、花旗環球 看好理由:■ 活存比例高,升息循環中淨利差優於定存高的同業 ■ 資產重估之後,每股面值可望增加7.3元 ■ 上海分行開設,有利提高台商融資需求 目標價(元):26-33

股票名:玉山金 外資:野村 看好理由:■ 信用貸款市占率可望快速成長,去年第3季年增率3成 ■ 為民間銀行對中小企業放款龍頭,可望受惠登陸商機 ■ 購併高雄企銀後企業改造已完成,規模經濟浮現 目標價(元):21.4

股票名:富邦金 外資:野村 看好理由:■ 合併安泰人壽後,資產收益率從原先3.45%提高到4.2% ■ 銀行部分呆帳年底提撥完成 ■ 現金股利殖利率接近5%

目標價(元):45.2

股票名:兆豐金

外資:JP摩根

看好理由:

■ 獲准為人民幣現鈔拋補銀行,預估隨著人民幣需求上漲,相關手續費收益貢獻度大增 ■ 放款部門將受惠國內外今年強勁融資需求 ■ 每年現金股利殖利率超過7%

目標價(元):25

股票名:永豐金

外資:麥格理

看好理由:

■ 美國子行FENB虧損今年可望減半 ■ 淨利差今年將反彈5到10個基點 目標價(元):15.8

股票名:元大金 外資:高盛 看好理由:3月份ECFA兩岸金融補充協議,若放寬證券公司登陸條件,元大證擴展版圖速度優於同業 目標價(元):26

股票名:台新金 外資:高盛 看好理由:若順利取得陸銀業務策略聯盟,進軍中國速度有機會超越同業 目標價(元):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72

太平洋壽險擬借長江計劃發力銀保渠道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8/1037780.html

第一財訊:市場份額原本在去年滑落至第四的太平洋壽險,在今年上半年出現強勢增長,迅速回到第三位置。《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近日從太平洋壽險瞭解到,該公司之前已啟動了一個名為「長江」的計劃,重點針對的業務領域即為今年全行業普遍疲軟的銀行保險渠道。

「在公司內部,『長江計劃』被定義為探索新型銀保銷售模式、促進業務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之一。」一位知情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長江計劃」目的是為加大對銀保存量客戶的開發力度,並提升銀保渠道業務價值。

上述人士稱,在不久前召開的該公司銀保條線半年工作會議上,太平洋壽險已對「長江計劃」做了全面部署,確定了22家分公司、102家中心支公司參與 試點工作。 與此同時,為配合這項計劃,太平洋壽險制定並下發了針對銀保客戶經營業務系列人員的考核管理辦法,以及銀保客戶經營試點工作方案等一系列策略。

事實上,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瞭解,太平洋壽險除了制定了「長江計劃」之外,還有「江海計劃」和「藍海計劃」。具體來說,前者的目標是為完善渠道合作策略,加強分公司落地對接,推行銀行渠道經理制;後者則是為明確以網點經營、理財推介會和發展縣城拓展為主要組成部分。

今年以來,太平洋壽險以推動人力健康發展為主線,堅持大力發展風險保障型和長期儲蓄型壽險產品,加快各渠道核心業務發展;與此同時,對城區機構和高產能機構實行差異化支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62

找嘸壽險投資長 金控老闆暗心焦


2011-9-12  TCW




兩大以壽險為主的金控老總,最近 都面對同樣難以回答的問題。

九月一日,國泰金控法說會現場。美林證券金融產業分析師胡傳祥問:「我想了解國泰怎麼看保險公司獲利?可以忍受多久不賺錢或虧損?」

八月十一日,富邦金控法說會,野村證券台股研究部主管王嘉樞問,「現在美國十年公債殖利率剩二.三%、台灣一.四%,中間差近一百個基點(一個基點即 ○.○一個百分點),避險成本扣掉,好像沒錢可賺,這模式還能運作嗎?」

一個月內,國內兩大金融產業分析師對保險獲利模式提出質疑,原因無他,他們都看到台灣壽險業經營的困難。金融海嘯以來,國內外利率爬不起來,八月初美國聯 準會主席柏南奇宣布到二○一三年前,利率將維持在近乎於零的低檔,意味保險公司要走出利差損(編按:當壽險計入利率、佣金、死亡賠償等資金成本長期高於投 資效益率,對壽險公司會產生利差損)困境,還有長路要走。

根據壽險公會的統計,去年全台總保費收入為二兆三千億元,跟全台去年底境外基金總額二兆四千億元相當。對一般人來說,買了基金,總會上網關心它的報酬率。 但全台千萬保戶,有多少人知道,繳的保費是誰在操盤、管理?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壽險業投資長」。

要能綜觀全局! 千億部位才不會誤踩地雷

這位置,也是現在許多壽險業大老闆心中,解決利差損難題的最佳答案。「投資長是解決目前保險業滿手現金窘境的關鍵人物,」一位本土壽險公司高層指出。近來 金融圈出現這樣的對話:獵人頭公司主管跟壽險高層感嘆「投資長好難找」,保險局官員也有感而發:「好的保險業投資長真的很重要。」

八月中,潤成入主南山人壽底定,除正副兩位董座外,第一位宣布的新經理人,即投資長-復華投信前總經理楊智淵。七月,國泰金控更把資產三兆元、卻沒有投資 長一職的國泰人壽兩千億的台股部位和投研人才,撥到全資子公司國泰投信,由張錫主管,正是想替國壽的台股部位找個能綜觀全局的大將。

但壽險投資長面對艱難的投資環境,位置越來越難坐。一位壽險公司投資長形容,「投資長是人前風光,但會一人在房間流淚的角色。」

國內資產逾千億的壽險公司共十三家。這些公司投資部門主管,坐擁千億部位,不論要下單或買避險商品,券商和外銀絕對排隊替他們服務。但關起門來,這些投資 部門主管卻得面對近乎「不可能的任務」。

首先,壽險公司的投資包括國內外股票、債券和國內不動產等,除要抓對股市波動的方向,更要掌握海外個別市場和公司信用風險,提前避開隱而未爆的債信危機。 更要弄得懂各種複雜的金融商品,才不會踩到地雷。

要能精準判斷! 壓錯匯率,賺賠差很多

即使能掌握這些還不夠,更要能看對匯率走勢。以國泰人壽來說,上半年國外股票和債券,避險前投資收益率分別達六.四%和五.九%,表現不差。但因避險成本 達三.五%,拉低整體投資收益率,使得上半年避險後的整體投資收益率只剩下三.二%。「(替代避險)他們賭的是新台幣升值不會比其他亞幣快這多少要 take view(有判斷)。如果壓錯了就傷到了,」瑞士信貸金融產業分析師許忠維分析。

三.五%的避險成本有多高?對比富邦人壽上半年避險成本為一.○三%,兩邊差距達二.四七個百分點。以國泰人壽一兆一千六百億元的海外部位來說,每多一個 百分點的避險成本,就可以讓國壽少賺一百一十六億元。

即使一個百分點的錯誤,就可讓公司賠錢,這是壽險投資長的艱難任務。但這只是其中相對簡單的部分。更大挑戰在國內壽險業槓桿大,管理不善,動輒會讓公司淨 值變負!

目前國內壽險業股東權益相對資產平均僅三.九%。換言之,資產是股東權益的二十五倍。對比在港上市的友邦人壽(AIA)僅五.五倍、美國最大壽險公司大都 會人壽(Met Life)是十五倍,台灣壽險業槓桿大得驚人。而這二十五倍的關係意味著,以一千億資產、四十億股東權益為例,資產賠十億,股東權益就少二五%。

也正因這二十五倍的關係,保障股東權益及上兆元保費資金的重擔,就落在投資長和其團隊身上,但這也衍生出投資長第二個難題。目前國內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僅 一.四%左右情況下,一位手操千億部位的壽險投資主管強調,積極不一定贏,但「不積極就一定輸」。

要有高心理素質! 二十五倍槓桿要能忍能衝

但積極投資,在槓桿倍數大情況下,金融市場波動越大,越易對保險公司的穩定造成傷害。在衝鋒陷陣和忍辱負重的踩煞車間,投資長心理素質要夠高。「以一個公 司要經營兩百年的角度來說,實在不能有太多事說,『這是我的短期策略。』因所有事都是短期策略時,二十年下來,公司可能非常不穩健,」一位壽險投資長分 析。

眼下壽險業投資長們打的是場高技術門檻、高心理素質的戰爭。也難怪一位金融業高層就感嘆,「(在台灣)你要挑投信投資長,我能找到一百個。可是要挑保險業 投資長,可能只找到十個。」壽險投資長,現在是金融圈當紅人才。

【延伸閱讀】3大保險公司 上半年操盤成績不及格

國壽 投資收益率:3.20%資金成本:4.31% 利差損(百分點):1.11

新光投資收益率:3.88%資金成本:4.92% 利差損(百分點):1.04

富邦投資收益率:4.12%資金成本:4.19% 利差損(百分點):0.07

註1.除新光之資金成本統計至去年底,其餘為2011年上半年數據 註2.各公司之資金成本可能有reserve based或者asset based的差異 註3.資金成本為保險公司保費收入須支付佣金、死亡賠償、利率等成本,若長期高於投資收益率,將導致公司虧損資料來源:各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29

壽險將回暖產險存隱憂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64b5010102dwc6.html

2011年以來,壽險持續低迷,而產險的保費累計同比增速卻保持平穩2012年,壽險將出現回暖,而產險則存在下滑隱憂。

  

利率是壽險產品的機會成本,與壽險需求負相關。從1982年中國恢復壽險業發展以來,中國共經歷了4次加息週期和3次降息週期,整體來看,壽險保費增速在降息週期比加息週期明顯高(1982年起步階段除外)。201010月以來的加息週期已告結束,2012年的利率將保持平穩甚至下降,壽險需求有望改善。

  

除了需求端,供給端和渠道對保費的增長也有較大影響。由於招工和留存難以及一些公司主動進行代理人管理改革,目前個險營銷渠道出現代理人數量下降的情況。雖然代理人數量下降,產能卻在上升,個險渠道保費也隨著增長。中國人壽(601628.SH/02628.HK)代理人管理制度的完善在2011年內基本能完成,2012年代理人數量將有適量增長,隨著隊伍的精練,產能也將上升。

  

銀保渠道方面,2011年前三季度,銀保渠道保費下降3.5%,銀保渠道的佔比已經連續三年下降。報告分析稱,2011年銀保的困境,和銀行與保險競爭資金以及出台禁止保險公司員工駐點銷售的規定有關。隨著貨幣政策適度回歸中性, 2012的資金壓力年比 2011年要小;考慮到新任保監會主席項俊波來自銀行系統,他之前主政的農業銀行與保險公司合作密切,銀保合作有解凍的可能。

  

除非銀保解凍的速度和幅度超預期,對壽險保費漲幅的預期不宜過於樂觀。2012年的代理人數量和人均保費均可增長5%以上,銀保也可回覆到10%以上的增長,2012年全年總保費可增長16%以上,首年保費可增長12%以上。

  

產險70%的份額為車險。中汽協的數據顯示,20111-10月汽車銷量增長3.3%10月出現負增長0.9%2009年和2010年的汽車銷量增速高達45.5% 32.4%。汽車銷量下降,車險不可能有景氣預期。

  

此外,車險費率市場化已經啟動,在汽車銷量下降和行業盈利豐厚的環境下,競爭加劇不可避免。報告稱,目前產險公司的綜合成本率已經達到91%-92%,產險承保盈利已達高峰,隨著競爭的加劇,承保利潤率難以長期維持高位。

  

2011年以來,雖然汽車銷量在下降,但12月移動平均汽車保有量維持較高增長,這也正是2011年前三季度汽車銷量只增長了3.3%,而產險保費仍能增長17.6%的原因。按2012年汽車銷量增長12%測算,2012年保有量的增速將下降3個百分點左右,但仍可接近20%2012年產險保費增長15%左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44

政府打商辦 讓壽險業變外資肥羊

2012-9-3   TCW




俗諺:「人兩腳、錢四腳」,指四隻腳跑得比兩隻腳快,所以兩隻腳的人自然追不到四隻腳的錢。其實,不只追不到,兩隻腳的人也管不住四隻腳的錢。

八月二十日,金管會業務會報通過,為防止炒樓,壽險業投資不動產收益率,將從先行規範的中華郵政二年定儲機動利率加兩碼,提高至加三碼,日後國內壽險業者出手買商辦,租金收益率必須高於二‧一二五%,防堵滿手銀彈的壽險業,不斷拉高商辦成交行情。

不過,趕在政策實施前空窗期,八月二十三日,國泰人壽卻以七十二億餘元,較標售底價高出逾兩成金額,搶下台北市信義路上的三商美邦宏遠大樓,該物件目前的租金收益率雖不及二%,但顯然並非買方出價的考量。

主管機關:防壽險業抬價,規範趨嚴

高力國際董事總經理劉學龍指出,這顯示國內壽險業資金部位充裕,在投資海外不動產受到主管機關高度監管,加上精華區優質投資標的供給有限情況下,北市商辦的成交行情自然居高不下。

事實上,這波商辦價格飆漲來自市場游資氾濫,政策打房非但不見壓抑房價之效,卻已打擊了本國壽險業的競爭力,更管不住外資進場套利。

國內壽險業:預售、興建建案都不能買

八月十七日,富邦人壽以六十七億元買下西門町萬國大樓,創下每坪土地逾一千七百萬元的超高價,該筆物件賣方私募基金亞太置地,二○一○年七月,才以三十億 五千萬元購入,兩年即獲利逾倍出場,但像這樣外資吃貨在先、本國壽險法人高價埋單,萬國大樓並非單一個案。換言之,無視政府打房不斷,外資長期以來,早已 把台灣房市當提款機。「反正,(國內)壽險業一定接最後一棒,這是進場外資,心照不宣的獵屋策略。」劉學龍表示。

「(金管會)過度干預、管制、保護,反讓本國壽險出手買樓,處於不利地位,成為讓外資順利出場的肥羊。」劉學龍分析,在政府管制思維下,本國壽險不但受限 越拉越高的收益率,也不能買預售、興建中,甚至出租率不到六成的商辦,就連最近熱門的國際旅館,亦不能直接經營,形同讓出給外資進場套利的空間;再者,金 管會不樂見壽險業投資不動產的籌碼外流,鎖在國內的結果,就是大型資產價格被迫水漲船高。

一位不願具名的壽險業者指出,外資近年從內湖廠辦買到市中心商辦,獲利動輒五成以上,並非其眼光神準,而是贏在操作彈性大。以萬國大樓為例,兩年前產權複 雜,部分樓層還有租約爭議,壽險業根本懶得出手,兩年前外資買三十億多元還被認為買貴;內湖的亞太經貿廣場,還沒完工就被外資里昂買走,里昂轉售給花旗地 產進行招租,待進駐率過半之後,才以最高價賣給新光人壽。

另外,近期港商豐泰地產斥資二十六億元,一口氣向興富發買下士林夜市旁、原「金雞廣場」新建案「圓山1號院」八間店面,經營零售購物商城,待創造良好的租金報酬,日後亦可能再脫手轉售給壽險業者,「錢全都被外國人賺走了!」本身也是外商的劉學龍說。

外資:擅長重整建物,高價脫手

主導這回宏遠大樓標售案的第一太平戴維斯董事長朱幸兒認為,外資屢能在台北商辦市場,低價獵屋、高價脫手,除凸顯政府管制思維造成的市場扭曲,本國壽險業者對於商用不動產的價值創造能力,不如外資團隊,也是不爭的事實。

朱幸兒指出,外資進場搶商辦,未必搶贏滿手銀彈的壽險業,但由於擁有人才團隊,以及全球豐富的零售市場經驗,有本事透過租戶重整、建物重整,以及增加新收益等途徑,重新包裝商用不動產賣點,獲利靠的是經營地產項目的專業,而非完全來自對於進場時機點的判斷。

例如,萬國大樓即是在亞太置地手上,找來日商優衣庫(Uniqlo)進駐,也成為該品牌全台坪數最大的店面,其他樓層則招租給大型餐飲品牌,即便富邦人壽 以六十七億元高價買進,仍享有三.五%以上,優於市場平均水準的收益率。此外,外資吃下大型商辦後,經常透過拉皮整骨的建物內外改裝,創造流行感吸引品牌 進駐;或新增外牆大型廣告、出租給電信業設基地台,創造大樓租金收入來源,都是熱中物件交易的本國壽險業,較少思考並嘗試的做法。

不過,能力來自鍛鍊。並非本國壽險業者建立不了這方面的專業,而是長期以來,缺乏走進海外市場參與競爭的機會,無從累積對於全球零售市場發展的理解與敏感度,主管機關的重重管制,更讓壽險業者既無意願、也沒有培養相關經營人才和團隊的必要。

管制思維的框架,讓壽險業爛頭寸被迫鎖在國內,持續推升不動產價格暴漲,更讓你我保戶的新台幣百億元保命錢,淨流入外資口袋。台北商辦市場的現況,正是台灣經濟的縮影,競爭力不如人,問題從來不是出在對手太強。

【延伸閱讀】賣樓給國內業者,外資輕鬆賺——近年來外資脫手大型商辦獲利

時間:2012年第3季商辦物件:新萬國廣場商業大樓買方/成交金額:富邦人壽/67億元賣方/獲利金額:亞太置地/36.5億元

時間:2011年第3季商辦物件:B&Q特力屋內湖大樓買方/成交金額:采旺興業/80億元賣方/獲利金額:花旗地產投資/25億元

時間:2010年第3季商辦物件:HCG總部大樓買方/成交金額:四季商旅/10億元賣方/獲利金額:通用地產/3億元

時間:2009年第4季商辦物件:內湖亞太經貿廣場買方/成交金額:新光人壽/115億元賣方/獲利金額:花旗地產投資/25億元

時間:2008年第1季商辦物件:ABIT總部大樓買方/成交金額:台灣世曦/22.3億元賣方/獲利金額:德意志銀行/5.3億元資料來源:第一太平戴維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943

壽險老大國壽 拒絕再玩傷本遊戲

2012-9-17  TCW



今年是國泰人壽成立五十週年,還沒開始慶祝,卻在業務員間投下一個震撼彈:國壽不再當龍頭了?

在壽險業界,「初年度保費」(FYP)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為了搶到「初年度保費市占率第一」頭銜,壽險業三大巨頭:國壽、富邦、南山,在銀行保險通路打得你死我活,殺到幾乎是「賣一張賠一張」,就是為了搶第一。

然而,國泰人壽卻在最近突然喊出「不盲目追求FYP第一」的口號,甚至想改變業界行之有年的遊戲規則。

「既然認為我們是龍頭,龍頭有龍頭的做法……,第一名的公司,就要定義什麼是第一名,」國泰人壽總經理熊明河指出。

找通路賣保單肥了銀行瘦了自己

熊明河這句話的背後,凸顯的正是過去兩、三年,壽險業為搶市占,狂賣躉繳商品、衝FYP所衝出來的後遺症。對國壽來說,找銀行通路賣保單,要付出高額佣金,大把鈔票給銀行賺去,收進來了一堆爛頭寸。結果是肥了銀行通路、瘦了壽險公司。

國壽目前帳上還有高達二千八百九十億元的現金,為了搶FYP市占率,所收進來每年超過百億的保費,現金根本來不及消化,承諾給客戶的利率還得照付,投資收益賺不回來的結果,根本是倒虧。

「現在就承認,我們比較飯桶(台語)啦!投資比較飯桶啦,我不曉得有什麼其他的、上帝告訴他(指競爭對手)的一些訣竅,我們沒有找到。所以我們投資,我們 覺得以我們的狀況分析出來,沒有辦法達到客戶要求的報酬率。有,可以,但是要冒險。但我們要冒這麼多險嗎?」熊明河分析。

對國壽的做法,業界不是沒有掌聲。一位歐系券商的金融產業分析師強調,「不衝市占率(指FYP)是好事。資金壓力大(的情況下),大,不見得是好事。」而 對國壽本身來說,想重新定義第一名,就得忍受孤獨。相較業界上半年FYP成長二八%,國壽卻較去年同期衰退了三‧六%。此消彼長之間,國壽承擔的壓力可想 而知。

在慶祝五十週年的這一年,國壽下定決心,放棄追逐FYP第一,也希望藉此改變業界生態。這到底是螳臂當車還是一呼百諾,業界拭目以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656

人保壽險業務急跌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2/11/blog-post_27.html
「⋯大龜生細龜,細龜變大龜。⋯大龜生細龜,細龜變大龜。⋯大龜生細龜,細龜變大龜。⋯大龜生細龜,細龜變大龜。⋯」 

七十年代「電視新浪潮」時期,方育平的電視成名作《野孩子》(1977)以創新的影像語言寫出一個陰暗迷離,介乎記憶、夢幻與真實的孩童世界。片中由汪偉飾演小孩阿海名句「⋯大龜生細龜,細龜變大龜。⋯」更成為《獅子山下》系列的經典。 

人保股份(01339:HK)股份的上市可謂近年惟一有點看頭的上市計劃。由於其上市披露的數據主要更新至2012年6月,今天且以2012年10月最新數據分析其投資價值。根據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2012年1至10月保險業經營情況,中國保險業整體原保險保費收入人民幣13,114.29億元,同比增長7.29%。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人民幣4,367.71億元,同比增長11.13%;人身險保費收入人民幣8,746.58億元,同比增長3.78%;壽險保費收入人民幣7,680.77億元,同比增長1.67%;健康險和人身意外傷害險合計人民幣1,065.81億元,同比增長22.03%。壽險已經多月增長表演呆滯。期內人保股份(01339:HK)旗下中國財險(02328:HK)財產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人民幣1,603.00億元,同比增長11.13%,增長雖強勁而市場佔有率下跌;人保股份(01339:HK)旗下人保壽險收入人民幣552.02億元,同比下跌9.02%;中國人壽(02628:HK)壽險收入人民幣2,798.41億元,同比下跌0.80%;人保股份(01339:HK)旗下人保健康收入人民幣1,065.81萬元,同比上升81.72%。 
醫療將會是未來新增長亮點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12年1至10月乘用車共銷售1,257.11萬輛,同比增長6.90%;其中基本型乘用車(轎車)銷售871.42萬輛,同比增長5.67%;多功能乘用車(MPV)銷售40.95萬輛,同比增長0.80%;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SUV)銷售160.41萬輛,同比增長27.30%;交叉型乘用車銷售184.33萬輛,同比下降0.20%。筆者相信在中國2012年汽車保有量持續上升,中國財險(02328:HK)財產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仍維持可觀增長。 
整體而言,人保股份(01339:HK)及旗下中國財險(02328:HK)財產保險仍是集團增長亮點,亦基本上是其盈利最主要來源。人保股份(01339:HK)旗下人保壽險收入不進反退,連中國人壽(02628:HK)也不如,其占人保股份(01339:HK)盈利比例非常低。上市後人保股份(01339:HK)與旗下中國財險(02328:HK)關係猶如會德豐(00020:HK)之於九龍倉(00004:HK),後者乃前者股價和業績動力的基本來源。 
假設A及H股發售完成後,最樂觀可發行47,712.62百萬股。以人保股份(01339:HK)持有中國財險(02328:HK)已發行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11,745百萬股的69.00%計,上市後每股人保股份(01339:HK)持有約中國財險(02328:HK)0.17股,以2012年11月27日中國財險(02328:HK)收市價9.99港元計值1.70港元。倘人保股份(01339:HK)能以上限4.03港元招股,這真是一個非常好的價錢! 
「⋯大龜生細龜,細龜變大龜。⋯」
當年中國財險(02328:HK)上市時,人保股份(01339:HK)已經套現了一筆。今天獨沽一味以中國財險(02328:HK)財產保險為主打的母公司人保股份(01339:HK)再以高價上市再刮一筆。未來在人保股份(01339:HK)之上可會再變多間人保策略、控股、投資之類的「母公司」再下一城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206

壽險業手腳綁住 蔡鎮宇輕鬆標下起家厝

2013-03-04  TWM  
 

 

元宵節過後,台灣商辦市場傳出「蜂炮」級的成交好消息,手中現金滿滿的前國泰金控副董事長、寶豐隆興業大股東蔡鎮宇,以八十八億元標下敦南金融大樓(原新光敦南大樓),引起房地產業關注。

這件標案有趣之處主要有兩項:第一,蔡鎮宇所標下的雖然僅有三七%所有權,但哥哥、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在第一次標售時即標下六三%產權,使得「國泰蔡家兄弟再度聯手」的說法不脛而走。

其實新光敦南大樓所在地是蔡家「起家厝」,蔡鎮宇不只一次對外提及,「當時我們蔡家小孩子都會在頂樓搭臨時游泳池玩水!」這是他永遠無法忘記的童年回憶。

第二,這次新光敦南大樓標售採私下邀約制,共邀集國泰人壽、富邦人壽、頂禾開發及寶豐隆興業等四家出價,但國泰與富邦卡在壽險業「金八條」、也就是投報率不能低於二.八七五%等限制,致使價格能出到多少,早已讓老先覺的蔡鎮宇「看破手腳」;也就是說,投資無限制的蔡鎮宇,真正對手只有頂新魏家。

開標結果出爐,果然僅有寶豐隆一家出價,讓蔡鎮宇輕鬆以溢價二.一%拿下敦南金融大樓,「神準」程度不禁讓房地產業界豎起大拇指說讚!

(梁任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518

壽險將別2.5%時代

2013-05-06  NCW
 
 

 

壽險行業推演根本性的定價改革——調整2.5%的預定利率。中小公司傾向于支持,而大公司則更多反對◎ 本刊記者 陳慧穎 王申璐 文chenhuiying.blog.caixin.com|wangshenlu.blog.caixin.com 3月底,早春的北京依然寒冷,中國人壽、平安保險等八家壽險公司的董事長或者總裁齊聚保監會,他們所代表的加總市場份額超過80%。兩周前,保監會剛徵求完各人身保險公司對開展人身保險費率改革的意見。趕在清明節小假日之前,保監會召集部分保險公司老總召開座談會繼續討 論此事。

座談會上,這八家公司的老總要回答三個問題 :是否同意開展人身保險費率改革?如果同意改革,希望分步實現費率市場化還是全面放開?希望現在實施還是將來實施?

光大永明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作為惟一一家中小型保險公司參加了這次座談會。光大永明董事長解植春回憶說,在不到兩個小時的座談會上,參會的公司老總均發言表示支持壽險費率改革的大方向,認為這是大勢所趨。但實際上,分歧依然存在。

壽險費率改革的目標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放開現行的預定利率,通俗說就是保險公司給消費者的回報率。1999年6月,國內的壽險預定利率上限被設在2.5%的水平,為高利率保單給中國壽險業造成的巨大“利差損”創傷止血,而其後的改製、引資、上市,才讓主要的壽險公司恢複元氣。

2.5% 的預定利率就此延續了14個年頭。雖然分紅、萬能等壽險產品被引入市場,提高了行業對消費者的整體回報水平,但隨著中國整體金融環境的不斷演化,業界對2.5%預定利率的看法也開始發生變化。

尤其是近兩年,壽險業保費增長乏力、投資回報不佳。行業經營者、監管者,為了尋找化解困局的方法,從營銷 體制、投資渠道等方面展開探索——雖殫精竭慮,但收效不彰。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全行業再度審視和推演壽險定價的根本性改革——調整2.5%的預定利率。

4月下旬,保監會又召集各壽險公司精算負責人對方案發表意見,會議討 論內容不再止于傳統壽險產品,對分紅險的預定利率調整的精算技術細節也有所涉及。

會後,市場上遂傳出“傳統產品和分紅險產品定價利率上限均上調至3.5%,3.5% 以上報保監會審批”的說法。業內預計整體方案最快5月出台,7月開始實施。但方案還需保監會主席辦公會最後審批。

博弈進行時

今年3月7日,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向各人身保險公司下發關於徵求對《關於開展人身保險費率政策改革試點的意見》 (下稱《徵求意見稿》 )及具體實施辦法等四個文件意見的函,提出為加快人身保險產品改革創新,提高行業競爭力,促進行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保監會準備進行費率改革。

這標誌著本輪推動壽險費率改革的嘗試進入了最關鍵時期。

及至4月24日,彭博通訊社的一篇報道,明確指出壽險費率改革最快將于5月初推出,壽險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廣大參與者,才意識到變革恐怕已在朝夕之間。

《徵求意見稿》中提出的方案是,壽險費率改革試點實施主要適用普通型人身保險產品以及與特定資產項目掛鈎的專項保險產品,這兩種保險產品的預定利率或萬能保險的最低保證利率均可由保險公司根據情況自行確定。普通型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在3.5% 以上的,需要按照一事一報的原則,在使用前報送中國保監會審批。項目掛鈎專項保險產品費率水平突破原費率監管規定的試點產品,亦需報會審批。

保險產品的預定利率代表保險公司給保單持有者的回報水平,其實質是壽險經營者因佔用了客戶的資金,而承諾以年複利的方式賦予客戶的回報。通常預定利率與產品定價成反比,預定利率越高,保險產品價格就越便宜。

相應的,對傳統險的評估利率加以限制,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不得高于預定利率,並不得超過法定最高評估利率,後者現階段定為3.5%。

保險公司按照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計提責任準備金,按照自2010年1月1日執行的新會計準則,準備金評估利率與投資回報率預期相關,評估利率越高,準備金計提越少,留存利潤越多。

“按照《徵求意見稿》 ,對預定利率的放開還是僅限于傳統險,不包括分紅險及萬能險。 ”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非銀行金融首席分析師邵子欽說。但此後,多名業內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在《徵求意見稿》的基礎上,仍在做一些調整,其中包括可能將分紅險也納入預定利率放開的範疇之內。

保監會壽險部的相關人士回答財新記者詢問時表示,壽險費率改革議題宏大,監管部門還需要時間。費率改革方案在此前發佈的《徵求意見稿》的基礎上有所調整,保監會正在繼續討論研究,一旦成形即刻對外宣佈。

一家大型保險公司的高層分析,這一輪壽險費率改革,得到的支持程度超乎以往,但因為改革政策牽一發動全身,準備金計提、可能發生的退保潮價格戰,會衝擊現有市場格局,這些都是市場參與者要考慮的問題。

據瞭解,在徵求意見的過程中,市場份額較低的保險公司,對改革的支持程度較高,有的甚至希望改革的力度進一步加大。市場份額排名靠前的公司,則顧慮較多。

“自保監會成立以來,壽險行業就是在預定利率2.5%的制度下發展。誇張點說,對監管者和從業者來講,預定利率改革的意義都不亞于1988年的價格闖關, ”一位大型保險公司的高層這樣說,“當然,相比業界,保監會領導要承受的壓力更大。博弈一定會到最後一刻,不見到公文,就不知道最終結果如何。 ”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7月,保監會曾經就壽險費率改革徵求意見,彼時資本市場反應極為激烈。中國人壽和中國太保等上市公司的股價一星期內下跌10%。

此番徵求意見,資本市場反應平靜。

財新記者就此詢問一位買方分析師,他表示,改革會對股價有何影響大家心裡有數,但政策的內容和時點尚不能最終明確,這才是目前最大的問題。

監管共識前所未有

壽險費率改革試點的推動者之一,是保監會主管壽險的主席助理黃洪。

黃洪53歲,曾任廣東保監局局長,2012年10月黃洪就任保監會主席助理並分管壽險。履任才半年,黃洪已經在各種場合多次提及壽險費率改革,希望能通過降價讓利於民,並借此扭轉壽險業增長乏力的態勢。

在2013年3月召開的全國人身保險監管工作會議上,黃洪指出,當前人身保險業發展進入了最困難的時期,解決問題的核心在於轉變發展方式,關鍵在於改革創新。

黃洪同時強調,人身保險業改革的內外部條件已經具備,應盡早啓動各項改革措施,包括建立市場化的定價機制,激發市場創新活力。

保監會的另一位領導,分管資金運用監管的副主席陳文輝,今年3月也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3年會”上表示 : “壽險費率市場化改革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了!”

“除了個別上市公司,幾乎是全行業大規模的淨利虧損, ”南開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教授朱銘來說, “雖然壽險行業仰仗規模效應,一般成立前五年至七年都是虧損,但很多成立時間超過這個期限的保險公司這兩年也難逃虧損 的境遇。 ”六家已上市保險公司雖然保持盈利,但利潤增速連年下降。2012年淨利潤同比下滑幅度進一步擴大,尤其是以壽險業務為主的公司。如中國人壽繼2011年淨利下滑45% 後,2012年淨利再下降39.7%,新華保險2011年淨利潤同比上升24.5%,而2012年淨利僅增4.8%。

更有甚者,壽險公司最為看重的保費增速放緩明顯。

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在年初召開的全國保險監管工作會議上指出,2012年保險業保費收入1.55萬億元,同比增長8%,業務增速首次降至個位數,與近20年來超20% 的平均增速形成了明顯反差 ;其中壽險業務保費收入8908億元,同比僅增長2.4%。

這一切都顯示,在其他金融同業快速發展時,保險業,特別是壽險業,已經全面落後于人。

“2013年可能是保險業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 ”項俊波說。2012年項俊波剛剛履新保監會,對於56歲的他而言,這一切與曾工作的銀行業形成鮮明的對比。項俊波曾經擔任農業銀行的董事長,截至2012年底,保險業總資產規模為7.35萬億元,而農業銀行一家的資產總額就達到13.24萬億元。

“項俊波很在意保險業的形象。這麼多年哭著喊著地讓人買保險,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保險定價太高,在回報率方面無法與其他金融產品競爭。光談保險的保障功能,在中國的金融大環境下是行不通的。我看黃洪提到的讓利於民,與項俊波對保險業形象的關注有極大的契合,而壽險費率改革,說白了就是提高回報率,給保險產品降價,也是解決上述問題的一個辦法。 ”一位壽險公司的老總如是說。

在業界人士看來,項俊波此前的各種表態, “只是揭露黑暗面,還沒有注入正能量” 。壽險業連年受困,業界使出渾身解數仍無從轉圜。而在償付能力、定價政策等監管當局的政策工具中,可以短期釋放生產力的就是壽險費率改革。在十八大之後向改革要紅利的氣氛中,保監會領導層的共識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利益與分歧

任何改革總要觸動行業的既有格局。若實施費率改革,保險公司將獲得通過價格競爭爭取客戶的機會,現有市場份額越大,受到的衝擊也就越大。

朱銘來分析,大公司的產品和銷售渠道在市場上已經擁有穩定的規模,而壽險業是個依賴規模效應的行業,實行費率改革之後,預定利率提升,同時價格水平下降,不少中小型保險公司會以價格優勢搶拼大公司穩定的市場份額,影響其收益成本比。

因此很容易理解,歷次費率改革徵求意見,中小公司傾向于支持,而大公司更多反對。

中國人壽在壽險行業佔有絕對的規模優勢,其市場份額常年穩居第一。根據保監會對2012年壽險保費的統計,中國人壽市場份額占比為32.41%,第二名為平安保險為12.93%,新華保險的市場份額為9.81%。

中國人壽董事長楊明生在2012年業績發佈會上曾表態稱,雖然利率和費率的市場化是必然趨勢, “但目前銀行的利率都還沒有市場化,還在穩步推進,保險業也不能過快推行” 。

在這次徵求意見時,中國人壽總裁萬峰參加座談會時表示,支持費率改革的大方向,但在細節上和推進節奏上需要更多探討。

很多大型保險公司的高層對財新記者表示,認同中國人壽的表態,畢竟基本的定價政策調整,會形成對全行業的衝擊。

雖然現在很多公司的分紅險回報率也能達到3.5%,但這與預定利率的承諾回報有極大的差別。 “任何保證回報的承諾,都要有額外的資源來支持, ”一位保險公司的總精算師這樣說, “任何鎖定都需要承擔巨大的風險,短期不爆發,也可能在十年二十年之後爆發。 ”前有保險公司老總的集中表態,後有總精算師被保監會召集研討了傳統險種和分紅險預定利率改革的技術問題,市場上對壽險費率改革進程加速和範圍擴大化的預期不斷升溫。

也有業內人士分析,在表態階段對改革大方向的支持,與向保監會不斷陳 情做工作並不矛盾, “總精算師們並不能代表老總來拍板,這種政策博弈一定會進行到最後一刻” 。

據財新記者瞭解,在市場份額較大的保險公司中,人保壽險對此次改革試點最為積極。在中小型保險公司中,費率改革的支持率更高。

“小型保險公司有一種想放手一搏的求戰心態, ”朱銘來說, “當前的保險業狀況,不少小型保險公司也難逃退出市場的厄運,這時它還可以說是由於受了各種限制,獅子掉進井,有勁沒處使。

但費率改革之後再被淘汰,那就是自己的問題了。 ”

前行之風險

《徵求意見稿》是瞭解保監會此次改革底線的一個很好的窗口。保監會預計通過四個步驟來逐步推進費率改革,先試點、再擴大、後全面實施。

第一階段,開展部分保險產品的費率政策改革試點。第二階段,配合稅收遞延養老保險等項目開展區域性試點。

第三階段,綜合評估市場反應和風險情況適時開展公司層面試點。最後,進一步擴大試點範圍,實現費率管制的全面放開。

尋求變革的意願前所未有的強烈,雖然監管層對整體改革的推進採取了極為審慎的態度,但在壽險費率改革推進之後,壽險行業將要面對的是全方位的挑戰和衝擊。

在銷售端,首要是評估價格戰或退保潮的可能性。

按照《徵求意見稿》的改革方案,費率改革對傳統險的成本影響雖較為明顯,但整個保險行業新單銷售中傳統險僅占5% 左右,預計來自傳統險的新業務價值(NBV)貢獻約10%。多數分析師認為,定價利率放開對上市保險公司當期利潤的影響不大。

東方證券分析師金麟認為,傳統險價格下降,單個產品邊際利潤率有所下降,但同時銷售量會有所上升,因此新業務價值總量不一定下降。但短期謹慎看待“以量補價” , “因為價格因素並非是影響傳統險銷售的核心原因” 。

多位分析師均指出,降價政策對傳 統壽險保單銷售的促進作用應該更為明顯,而對分紅等理財型產品的銷售拉動較為有限。但無論如何,壽險費率改革一旦推出,可以形成事件性的銷售契機,有助于傳統型產品的普及和滲透。

銀行存款利率浮動改革之後,銀行業的反應是,大型銀行穩住定價水平,中小型銀行則用盡上浮空間。

壽險業內人士分析,如果啓動費率改革,政策的展開和效果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來觀察,畢竟壽險公司的負債期限很長,一些大型保險公司可能先維持較為保守的定價政策,觀望之後再做應對。

國信證券分析師邵子欽指出,費率改革不僅影響新單銷售,還要影響退保率及續單的數量。比如定價利率市場化可能引發存量傳統險客戶退保。

雖然退保有一定的退保成本,但保單持有人只需算一算總賬,便可做出是否退保的決策。近幾年剛剛售出的保單可能遭遇較大退保衝擊。

在投資端,連續數年低於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險資平均收益率也讓人分外擔心。

一家大型壽險資管公司的人員分析,如果提高預定利率,投資壓力必然會轉移到投資端。首先可以做的是將原來非常嚴格的債券投資標準降低一些,多配置一些較高收益的債券,另外還要加大對基礎設施投資計劃等資產的配置力度。

“大公司的投資渠道都已經放開,但絕大多數中小保險公司的投資渠道仍然受限,預定利率提高,保單利潤下降,小型保險公司的投資壓力更大。 ”一家保險公司資產管理公司負責人說。

保險業大考

壽險費率調整,對整個保險業來說都是一次大考。14年過去了,但很多保險業者對當年利差損的慘狀記憶猶新。

1995年以前,保險行業的費率監管制度尚未建立,產品由保險公司自由定價。為搶佔保費規模,國壽、平安、太保等公司銷售了大量的高利率保單。

當時保險資金只能投資于銀行存款、政府及金融債券,後被允許進入同業拆借市場,壽險收益率始終與銀行利率綑綁。

1999年之前央行連續八次降息,各大保險公司投資收益率達不到保單資金成本的要求,出現了嚴重的利差損。終於在1999年6月10日央行又一次降息當天,保監會下發《緊急通知》 ,規定壽險保單預定利率不超過年複利2.5%的上限。2000年至2004年間,保險業整體投資回報僅為3% 左右,但由於預定利率只有2.5%,壽險公司並沒有新的利差損形成。

正因如此,預定利率2.5%被一些保險業者視為行業的保護傘,但非市場化的定價機制,也給壽險業的發展帶來了困擾。

2008年之前,中國經濟迎來一輪加息周期,便出現了預定利率太低影響壽險銷售之說。而如今雖然銀行存款的利率水平不高,但由於影子銀行等利率市場化工具,理財產品的投資收益率飆漲,壽險產品在營銷與投資的雙重壓力下,在新一輪財富管理的競爭中敗下陣來。

而今放開預定利率,會不會令壽險業重蹈1999年的覆轍?

根據2008年保監會在天津推行補充養老險費率改革的經驗,為避免惡性競爭帶來的償付能力不足問題,保監會通過對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的監管來控制風險。

評估利率是計算法定責任準備金的依據。如預定利率高于評估利率,則表示保險公司收取的費率不能滿足法定責任準備金提取的相關標準,由此形成的財務缺口,需要保險公司用自有資本承擔,銷售越多、財務壓力越大,而且壓力會集中體現在保單前期。

3.5%的評估利率,是保監會根據不同期限國債的到期收益率計算得出。而在此次的徵求意見稿中,3.5%再次成為評估利率的基準。

此外,保險公司能否化解投資壓力並控制風險,也是此次改革的看點。

多名保險公司內部人士表示,要順利推行壽險費率改革,首先要解決保險業的生存問題,增強保險公司的盈利能力。自2012年下半年以來,保監會密集出台一系列保險投資新政,放開了保險資金能投資的品種和市場,簡化或取消審批程序。

行業整體風險之外,市場退出機制也是保險業者關注的問題。

華創證券分析師高利指出: “一些不能很好地權衡負債成本和資產風險偏好的公司可能最終走向破產, 其中不乏一些大型公司。壽險行業的並購重組可能也由此開啓,相應的市場退出機制建設也必須跟上。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3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