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香港領跑全球IPO市場 監管趨嚴何去何從?

回首2016年,香港的新股市場並非如往年火熱,隨著IPO“巨無霸”的逐漸減少,香港市場今年盡管奪得了全球新股市場的“冠軍”,卻是3年以來最低水平,香港新股市場確實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市場普遍預計,明年香港新股市場仍將由金融服務企業主導,尤其是來自內地的企業。

香港領跑全球IPO市場

根據德勤的數據,預計截至2016年12月31日,香港市場共120家公司通過IPO融資達1947億港元,與去年的124家公司上市融資2621億港元相比,分別下降3%和26%,創下過去3年以來的新低。

畢馬威在一份報告中稱,集資額創下新低的主要原因,是單筆超過50億港元的大型IPO有所減少,而在2015年,有15家公司募集資金超過50億港元,相比之下,2016年只有10家公司。盡管如此,香港市場仍舊可能領跑全球IPO市場,占全球總籌資額的19%,而上交所則占12%,在美國總統大選以及美聯儲加息推測的陰霾籠罩下,美國IPO市場只能排名第三。

市場分析發現,今年香港上市的IPO整體開始趨向小公司,數據顯示,香港主板和創業板2016年第四季度共有49家公司首發上市,共籌資78億美元,IPO數量較第三季度上升63%,但籌資額卻下降25%,顯示越來越多小公司到香港上市。

安永數據顯示,在2016年,香港主板和創業板整體傾向於小宗交易,2016年第四季度,平均交易規模為1.58億美元,而在2016年第三季度和2015年第四季度分別為3.97億和2.7億美元,但創業板這邊卻風景獨好,與2016年第三季度和2015年第四季度相比,創業板的籌資額分別增加了235%和179%。

2016年,交易規模小於10億港元的小型項目,在創業板IPO項目中所占份額創下歷史新高,截至11月底,香港IPO申請已達146家,超過半數來自創業板。有分析稱,由於2016年的監管環境更加嚴格,所以很多小公司想“搶閘”上市。

金融機構占主導

有數據顯示,2016年,10大IPO項目中,有9家來自金融服務業,未來香港IPO市場如果企圖再有突破,也只能指望這類金融企業來香港上市。畢馬威資本市場咨詢組合夥人劉大昌稱,預計2017年較大宗的IPO可能會有5至10家,主要都是金融企業。

2016年,5大IPO項目更承包了香港IPO市場集資額一半以上的指標,其中今年最大的IPO就是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01658.HK),其集資額超過590億港元,華潤醫藥(03320.HK)及浙商銀行(02016.HK),集資額分別為156億港元和130.7億港元,緊隨其後的還有招商證券(06099.HK)和光大證券(06178.HK),這些企業除華潤醫藥外,全部都是金融企業。在2016年,內地金融服務機構的新股融資額占全年市場份額約70%,與2015年的53%相比,是一個較大的差別。

市場消息顯示,中石化(00386.HK)可能將分拆旗下業務在香港上市,一旦實現,可能會是繼2010年10月友邦保險(01299.HK)之後最大型的新股,另一方面,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金服到香港上市的可能性也比較大,為2017年香港新股市場註入新鮮活力。

安永及畢馬威都預計,2017年香港新股集資額將達到2000億港元,德勤則預計集資額在1600億港元至1800億港元之間。

監管趨嚴 何去何從?

今年6月,香港交易所與證監會發布聯合咨詢文件,建議改善香港聯交所的上市監管決策及管治架構,文件建議,在現有的港交所上市科和28人組成的上市委員會上,增設“上市政策委員會”和“上市監管委員會”。

其中負責處理具有爭議性企業上市申請的是上市監管委員會,6個成員一半來自證監會,還有2人則是證監會有權否決委任的上市委員會正、副主席。另一個上市政策委員會,則將為現港交所上市科行政人員進行工作評估,以此作為相關人員的薪酬參考指標。

這一最新咨詢文件頗具爭議,盡管目前討論結果尚未公布,但港交所與證監會公布的咨詢結論,都會與未來香港IPO市場有非常大的關系。

另一方面,由於香港市場估值長期偏低,嚇跑了很多中型公司。香港中央證券董事總經理鐘絳紅稱,很多中型公司都不容易上市,最大的問題是估值低於其他市場,甚至低於日本,這種估值低,讓發行人很難接受,投行賣出新股也不容易。

一般來說,大型國企有“國家隊”作為基礎投資者,創業板也有特定的投資者,但不少香港本地品牌的小型公司,上市沒多久就要賣盤,讓香港一般股民都很難接受。鐘絳紅透露,之前接了約100家上市項目,但其中40多家已經不再有進展,另外50多家則因各種原因暫時沒有進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9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