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跳出象牙塔 科研資助扶小企 研究多元化 8成受助項目可持續

1 : GS(14)@2010-11-08 22:25:18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f-252289?category=m

智庫Legatum Institute早前公布全球繁榮指數排名,其中創新及營商環境分類指數顯示,香港比新加坡低9名,而新加坡的「科研佔GDP比率」達1.56%,高於香港的0.6%。創新科技署助理署長(政策及發展)陳圳德表示,08年於香港從事科研工作的人數,已較90年代初約翻1倍,但逾50%科研人員都在政府或大學工作,要創新產業成長,必須鼓勵企業多做科研。如小型企業研究資助計劃,資助上限400萬港元,至今共收到1,150個申請,成功率為29%。過往約80%受資助企業,完成項目後能繼續生存。
香港經濟發展一直向金融、地產及服務業傾斜,事實上從事科研的在職人數增長快,兩期科學園的出租率達80%並需擴建第3期,先後有科研項目獲得國際獎項、成功轉為商品,亦有公司於創業板上市等,可見香港科研未死。
研究資助 上限400萬
陳圳德相信,要創新科技產業茁壯成長,必須鼓勵私營企業多做科研,及讓青年人及其家長認同科研有前途亦有「錢」途。不少國家也有鼓勵科研政策,鼓勵私營公司搞科研,如加拿大就試過「未交稅先退稅」的資助方式。私營公司在港搞科研,亦有多個基金及資助可供申請。香港科技園的科培計劃,解決了大部分租金、水電的基本開支。想有更多科研費用,可申請小型企業研究資助計劃(SERAP),基金以1元對1元的等額出資方式資助,即申請者要負責一半開發成本,資助上限為400萬港元,到項目有收益或引入其他投資者時,才需要償還資助。陳圳德表示,基金成立至今,共收到1,150個申請,有300個獲批,成功率29%,單是09年就有39個成功申請個案。「近兩年發現,申請公司從事的研究變得多元化。」
科研是需要不斷更生,就算轉化為商品後,也需要不斷研究改良。今年4月推出的投資研發現金回贈計劃,只要研究項目是與指定的本地科研機構如6間大學、職業訓練局、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合作,就可獲得以10︰1的現金回贈方式資助。「由於該計劃於今年4月1日才推出,現時成功項目不多,一般科研項目需時一至兩年,相信明年4月後申請會陸續增加。」
資助途徑多元化
假設:A公司開發納米應用技術,可循以下途徑申請資助:
Step 1:申請科培計劃,有地方做研究。
Step 2:就個別研究項目申請科技創業基金,如研究總開支為200萬,成功申請後最高可獲100萬資助。
Step 3:若該項目與指定科研機構合作,可再申請投資研發現金回贈計劃,成功申請即可得10萬元現金回贈,即是A公司只需投入90萬元研究費。
生活科技 為長者解困
3D Pro Limited總經理黎啟裕受惠於科培計劃,他認為,除了資助外,政府應建立科技文化平台,培養科研文化。
創新科技署今年將過去的「創新科技節」擴大為「創新科技月2010」,希望增強科研氣氛及增加中港兩地交流。「節目之一的創新科技嘉年華,由4天增至今年的9天(11月6至14日)。參加的機構逾40個,攤位數目增至約90個,比去年增加45%。」陳圳德表示,今年有針對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如利用GPS及RFID找出長者的位置,或將其病況直接傳輸到相關醫療機構,有助尋回因腦退化症而迷路的長者。「打破過往長者覺得科技與他們無關的誤解。」
香港的科研水平並不落後,但如何能將研究轉化為商品,對不少研究人員來說是一大挑戰。今明兩天在會展及科學園舉辦的「知識轉移論壇」,正好讓教授及相關人員了解如何將研究成果轉為商品,包括解決法律及知識產權的問題。有知識還要有錢,11月24至26日的「創新科技亞洲會議2010」,就有商貿配對及為創業和天使基金投資者所設的工作坊。
----------------------------------
蚊型公司出頭天
成功將2D轉化為3D技術,應用於電視、相架甚至是醫院的3D Pro Limited,只是兩人公司。約3年前,其總經理黎啟裕受到日本3D產品啟發,相信3D顯示將會成為趨勢,決定回家全職投入研究,兩年全無收入。「做科研就是這樣,要沉着去做。兩年後接觸科培計劃,確實為我們這些小企打了支強心針。」1年前,公司已有研究成果,並已將技術賣給醫院及大專院校。
3D Pro Limited的路,可算走得順利,但黎啟裕表示,研發的路不簡單,2D轉為3D在技術上涉及軟件、硬件、設計及內容轉換等完整方案,靠小公司及兩人之力實在很難兼顧,加上要將技術出售,很是吃力。「科學園有很多科研人才,可互相討論。將技術應用在相架上,攻零售市場的想法,也是科學園其中一位專家的一句說話,提醒了我。」
黎啟裕謂原本只給自己3年時間,現時研究有成果,時間配合得非常好。「正申請小型企業研究資助計劃,希望為3D技術應用於醫學作進一步研究。」他認為,土生土長的科研公司,雖然規模細,但勝在夠靈活,「曾經問過一個美國客,為何選擇與香港公司合作,他表示愛香港科技人員求變、靈活、肯冒險,更能從顧客角度出發。」
撰文:梁巧恩
2 : GS(14)@2010-11-08 22:25:40

創新科技署助理署長(政策及發展)陳圳德。

科學園已落實拓建第3期,於2013年可陸續投入服務。 (資料圖片)

黎啟裕希望研究可應用到電影院,大家看3D電影不用戴眼鏡。 (梁巧恩攝)

10月尾在太古城舉辦的「創新科技月」路演,有多個創意工作坊,入場人數達3萬人。左為創新科技署署長王榮珍。 (被訪者提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489

【動畫】換心後訪捐贈者家受助青年:發夢嚟過

1 : GS(14)@2016-12-07 08:00:56

記憶,難道真的烙在心中?英國17歲青年克雷格(Craig Beston)10年前隨母親及繼父到土耳其度假期間猝死,父母同意捐出其器官,其心臟結果捐給土耳其一名急需換心的18歲青年厄爾德姆(Tayfun Erdem)。10年過去,他飛到英國拜訪救命恩人,到他們家中作客時激動得哭成淚人--眼前的房子,他竟然在夢中見過,連恩人房間在那裏也清清楚楚。厄爾德姆從沒到過英國,但當他到達救命恩人克雷格故居時,不禁停下腳步凝望這建築,眼淚不由自主地流下來。眼前的一切太熟悉了!他告訴克雷格媽媽,過去10年他常常做夢見過這房子,還跟她說,知道克雷格的房子就在樓梯右手邊第一間--他答對了!「實在很奇怪,他說他感覺像回家了!」克雷格媽媽說,其實她與克雷格爸爸第一次在火車站見面時,已一見如故:「那刻他明明對我來說是一個陌生人,但我完全不覺得渾身不自在。我們不需要介紹,只是直接回家。」厄爾德姆之後到克雷格墓地致意,放下鮮花哭了又哭,克雷格媽媽說:「我永不會忘記他走到墳前致意的那一刻,你從他的眼中看到,這就是他十年來一直期盼做的事。」厄爾德姆為紀念克雷格救命之恩,更把對方的名字及肖像及死亡年月紋在背上,銘記對方恩情。「克雷格爸媽是我的英雄!」厄爾德姆說,當年要不是及時移植心臟,他僅餘數周壽命。但克雷格器官捐出後未能解剖,因此克雷格爸媽多年來也不知道兒子因何猝死,但現在克雷格媽媽終於釋懷:「我終於在內心感受到平和。或者我沒能為克雷格之死因找到答案,但我拯救了一個人,這讓我感覺好一點。我已不能讓我兒子回來,但我拯救了他人的兒子,當我見到他就明白,毫無疑問當年我做了對的決定。」「但,他們始終不同的。」克雷格媽媽說看過很多家庭捐出兒子器官後,覺得那個人像兒子生命延續,她不那麼認為:「我們家隨時歡迎厄爾德姆,我與他相處感覺很好,但他始終不是克雷格。他是另一個人--很相似但也很不同。」英國《每日回聲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07/1985785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612

基金管理人曾指「受助人苛求太多」

1 : GS(14)@2017-04-14 11:12:44

被指挪用雅虎人權基金的吳弘達曾是傳奇式人物。他50年代於北京地質學院就讀,在共產黨提倡「百花齊放」時,斗膽批評中共,因言獲罪被打成「反革命分子」,並投進勞改營長達19年,直至1979年中共「撥亂反正」才獲釋,後移民美國。他先在柏克萊加州大學任地質學客席教授,後離職投入中國人權活動,成立專研中國勞改問題的勞改基金會,收集整理中共勞改制度證據和歷史。他多次潛回中國內地收集證據,1995年曾被中國安全部門羈留,後驅逐出境。2005年師濤、王小寧案發家人在美國告雅虎,吳成功游說王妻俞陵將案件交他負責。因受害者家屬當年並不知雅虎和解協定內容和獲賠償數目,最終吳從當事人獲賠款中扣去巨額代理費,且還獲雅虎信任,將1,739萬美元的人權基金也交由他名下的勞改基金會代管。


吳弘達去年遇溺身亡

2016年4月26日,吳弘達與中國來的友人在洪都拉斯度假時,意外溺水死亡,終年79歲。其挪用雅虎基金250萬美元在華盛頓西北高尚區所購的房屋辦「勞改紀念館」,去年11月也宣佈「暫時關閉」。吳弘達在去世前不久,曾經接受過美國《紐約時報》的採訪,當時他為自己辯護說,他決定取消雅虎基金原來的使命,是因為「目標受助人苛求太多,不可信任」。《紐約時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14/1998988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5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