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身分曖昧不明、軟硬體處於史前時代

2010-11-15 TWM




台灣最大BBS站PTT,可說全球網路發展史上的「活化石」,在網路技術日新月異之際,笑傲撥接時代的BBS站台都已陸續淘汰,但PTT卻可坐擁一百五十萬名使用者,每日發表超過四萬篇文章,討論議題還經常會引起爭議。

撰文.黃智銘

五都選舉將近,全台灣最大的社群網站||PTT(批踢踢)近來也被掃到,教育部日前特別發文給台大,因言論內容太過政治性,要求檢討並管理PTT八卦版,一時之間引起PTT用戶的不滿,更引發網路界的軒然大波。

初創功能與概念遠勝臉書

其實教育部這次發文找錯對象了,PTT雖然掛在台大內部教育網路上,但台大對PTT並無管轄權!一紙公文不僅引起網友撻伐,更掀起PTT長久懸而未決的所有權矛盾,這個全台最大的本土社群網站的所有人到底是誰?PTT有可能走出校園成為台灣的臉書(facebook)嗎?

從法律上來看,PTT的所有權屬於創辦人台大資工系校友杜奕瑾。「台大和PTT是父子關係,但沒有從屬關係,現在的狀況是兒子想搬出去,但父親卻希望兒子留下來。」創辦人杜奕瑾無奈的說,PTT想獨立,台大卻加以「道德勸阻」,形成這個本土社群網站的尷尬現狀。

時 間回到一九九五年,網路風潮正在興起,當時就讀台大資工系二年級的杜奕瑾,在男八宿舍架設了PTT這個BBS站(電子布告欄)。與臉書一樣,PTT最早也 是讓學生交換校園情報的一個站台,但現在卻成為台灣最大的網路討論空間,也因為「出生地」在台大,所以才會被誤會PTT是台大的網站。

為了推動PTT獨立,杜奕瑾及當時的PTT新聞部長高嘉瑜,甚至設立「PTT協會」,希望推動PTT走出校園獨立,讓PTT有更寬廣的發展空間,卻因為各種原因而胎死腹中。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當時同樣也出身自校園的交大團隊,將無名小站以七億元賣給了雅虎奇摩,交大只拿到六千萬元的回饋金,讓無名團隊與交大都被外界嚴厲批評。為了怕招非議,台大校方要求PTT留在校園,形成所有權屬於杜奕瑾,管理權卻在台大社團手中的奇特現象。

其 次,台灣的網路創業精神並不如美國旺盛,其實如果拿臉書來跟PTT比較,很多功能與概念,甚至PTT走得比臉書更早更快,但因為沒有完善的管理系統,影響 力有限。高嘉瑜也坦承,因為站長們都有自己的工作,所以一直也沒有積極去推動協會運作。杜奕瑾也說,PTT一直堅持「非商業化」,雖一直都有創投來接觸, 但都拒絕了。

雖然許多業界人士認為,PTT商業價值不低於無名小站,但網路創投業者appWorks的合夥人林之晨卻有另外的看法,林之晨也是屬於六年級中後段台大畢業的「PTT世代」一員,他認為PTT因為有介面、管理等兩大限制,所以外界對PTT的評價其實有高估之嫌。

因純文字介面限制發展

林 之晨表示,PTT至今仍是純文字介面,可說是網路界的「活化石」,和臉書的Web(網站)介面相比,BBS不能從事更多複雜的應用,所以先天上要跟其他對 手競爭就相當不利。另外,現在PTT只能進行社團式管理,學生都是幾年就畢業了,沒有一名真正的CEO經營PTT,很難替PTT做好一個永續運作的規畫, 所以現在從商業價值來看,其實已經大不如前。

無法獨立運作,造成PTT長期以來不商、不公的奇特現象。若以國際上對這類會員網站估價方式計 算,假設PTT註冊的一五○萬名會員中,有三分之一還是活躍,以每名活躍會員一年約產生一.二美元的價值來計算,收益約六十萬美元,淨利約三十萬美元,若 給予二十倍本益比來計算,在創投眼中,PTT的價值可達新台幣二億元左右。

相對於從美國哈佛校園出發的社群網站臉書席捲全球,創辦人馬克朱 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累積了六十九億美元身價,成為全球排名第三十五富豪。台灣本土最大的校園社群網站花了十五年的時間,仍在原地踏步,不僅身分處於曖 昧不明的狀態中,硬體、軟體都還處於「史前時代」,一個充滿潛力的網站錯過最好發展的黃金時刻,實在可惜!

批踢踢實業坊

成立時間:1995年9月

創辦人:杜奕瑾

註冊人數:150萬人

最大容納同時上線人數:15萬人每日平均發表文章:4萬篇

商業價值預估:2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47

深圳證券市場史前的瘋狂 陸一良心說股事

http://xueqiu.com/8421548463/24164619
2011年8月4日晚,我們《世界經濟導報》的老作者、老朋友吳稼祥在微博上就深交所開業前的「老五股」是否有公開買賣發出詢問。之後兩個小時,不見有人回應。於是我在微博中簡要地就史實做了一個應答:「深圳證交所成立之前,已經有所謂『老三家』(即特區證券、國投、中行證券業務部)在進行櫃檯交易。最早上櫃的是1988年4月1日開始交易的深發展,後來就形成所謂的「老五股」。在1988年至1990年初,市場基本平穩。但1990年2月至5月出現暴漲。」

整個週末,由於「梅超風」(超級颱風「梅花」)的光臨只能宅在家中,翻檢深圳早期證券市場的歷史資料,感覺網上的許多爭議和不解,其實是對深圳證券市場史前的那一段瘋狂的歷史不甚瞭解所造成的;媒體所傳播的諸多所謂「史實」,其實也並不完全準確;而那一段狂熱的造富歷史及其後果,對理解現在的證券市場諸多表象應該大有幫助。我作為一個市場歷史的研究者,只能在這裡把我所瞭解的深交所成立前深圳證券市場歷史史實提供給讀者。

在深圳證交所誕生之前,深圳證券市場在1987年前後就已經形成了相當規模的櫃檯交易市場。當時,深圳就有「老三家」之說,也就是指: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特區證券公司(簡稱「特區證券」)、中國銀行深圳國際信託諮詢公司(簡稱「中行證券」)、深圳國際信託投資總公司(簡稱「國投證券」)。

1985年9月27日,經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批准,中國人民銀行深圳經濟特區分行試辦深圳經濟特區證券公司。1987年9月19日,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深圳經濟特區證券公司由深圳人民銀行興辦改為由10家金融機構出資合辦的股份制企業。9月29日,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經營金融業務,公司正式註冊營業,成為新中國第一家證券公司。

深圳在1983年7月8日,就誕生了中國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寶安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組建時名為「深圳市寶安縣聯合投資有限公司」)。1985年8月,當時的國務院副秘書長李灝被任命為深圳市長,第二年加任深圳市委書記。此後加快了深圳市股份制改革和籌建證券市場的步伐。

1986年10月,深圳市政府頒佈了《深圳經濟特區國營企業股份化試點的暫行規定》。1987年3月,深圳決定籌建一家股份制的銀行,這就是新中國首家掛牌上市的銀行——深圳發展銀行(簡稱「深發展」)。

深圳發展銀行在1987年5月採用自由認購的方式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但因為當時社會對股票缺乏認識,早期的股份制改革中發行的股票又大多既不能退股又不能還本,也無法進行市場轉讓,因此認購並不活躍。

據籌建並擔任深圳發展銀行第一任法人的王健(離開深發展後又成為深交所的籌備組負責人、第一任法人)對筆者回憶:「1987年5月正式批准深圳發展銀行首次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原來計劃發行50萬股、籌資1000萬元,但由於人們對股票的認識不足,推銷工作十分困難。雖然深發展發動全體員工四處兜售,也還是沒有完成發行計劃。社會認購實際僅佔發行總額的49.9%。在此期間,深圳市領導本著對新生事物的支持而帶頭認購,並曾號召各級黨政幹部帶頭認購深發展股票來支持改革,但就是這樣,最終發行籌集的股份仍只有39.65萬股、籌集了793萬元,只達到發行總額的80%不到。」

1988 年4 月1 日,深圳發展銀行股票,首先在深圳也是全國最早成立的證券公司——特區證券公司的櫃檯上交易。

深發展的發行價為20元,1988年4月配售時尚有諸多老股東棄權。到1989年3月送紅股及配售時,優厚的分紅收益開始吸引投資者的目光。1990年3月深發展分紅時將股票面值由20元拆細為每股1元,配股溢價為3.56元。深發展歷年的派息均很高:1987年度為普通股每股派息2元;1988年度為普通股每股派息7元(優先股每股派息9.11港元);1989年度為普通股每股(按面值20元計)派息10元(優先股每股派息12.25港元)。

此外,前後陸續公開發行股票的有深萬科(1988年12月28日首次發行,發行時股票面值每股1元)、深金田(1989年2月8日首次發行,發行時股票面值每股10元)、深安達(1989年12月首次發行,發行時股票面值每股1元)、深原野(1990年3月3日首次發行,發行時股票面值每股10元)。這就是深圳證券市場歷史上著名的「老五股」。

早期深圳證券市場的股份由上市公司自行登記,1988年4月後,改由證券經營機構代理登記。直到1990年11月26日,深圳證券登記公司開始試營業,這時才開始統一的證券賬戶登記工作。因此,深圳證券市場史前的股東賬戶資料應該已經很難考證。

據深圳證交所籌建者之一禹國剛向筆者的描述,以及當時受國務院之命國家審計署會同中國人民銀行組成聯合的調查組赴深圳進行調查的報告,深圳股市自1988年4月第一隻股票深發展上櫃交易,到1990年12月1日深圳證券交易所開始集中交易前,股市走勢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1. 1988年4月至1988年底的徘徊階段

由於股票對普通公眾來說比較陌生,人們對股票的投資意識相當淡漠,許多人也擔心一旦投資股票而沒有正常運轉的交易機構,就會缺乏變現能力。因而股票價格一直與發行價格保持一致,直到1988年4 月深發展股票上櫃交易,可以公開轉讓,依然有行無市。由於多數投資者仍屬於嘗試性的買賣,整個交投十分清淡。1988年七八月後,行情略有好轉,深發展股價也不過在20元~22元徘徊,年成交額僅400多萬元。

2. 1989年初至1990年2月的溫和攀升階段

深圳於1988年12月和1989年2月,先後又批准了萬科、金田股票發行上櫃交易。深發展高額的分紅派息送紅股遠遠高於銀行利息,更超過了人們的預期回報。因此,股票交易開始活躍,公眾投資意識增強。深發展同時帶動了相當一部分公眾投資萬科、金田股票。已有的3家上櫃公司和3家證券商,1989年全年成交額達3253萬元。1990年僅元月、2月成交額便分別上升到495萬元和920萬元。深發展股價一路上升,市盈率不斷升高,成交量不斷擴大,到1990年2月,深發展股價已躍升至120元以上。成交額也由過去每日5萬元、10萬元上升至每日成交幾十萬元、上百萬元。

3. 1990年2月至6月的狂熱暴漲階段

自1990年2月以後,市場突然出現異想不到的狂熱。公眾投資意識突然增強,市場供不應求,交易異常活躍。成交額1-3月為3600萬元,4月3100萬元,5月份已達1.17億元,6月份驟增至2.6億元,上半年達到4.44億元。

3月10日,深圳發展銀行開始派發1989年股息,老股拆細,每股面值20元的普通股,拆為每股面值1元,即變為20股,發行價3.56元,到6月底市價最高達到25元。深萬科股票1988年12月每股按1元面值發行,1990年6月底最高價8.25元。深金田公司股票1989年2月每股按10元面值發行,1990年2月配股發行價為15元,6月底最高價83.5元。深安達股票1989年12月按1元面值發行,1990年6月底最高價8.8元。深原野股票1990年3月按面值10元發行,6月底最高價54.5元。先前被視為「瘋子」、「傻子」的人們,頓時都成了十幾萬、幾十萬元富翁。

股票靠送股分紅是條生財之道,但這樣的發財速度慢了一點。自從有了股票櫃檯交易之後,股票的價格一下子像產生了極大的魔力,磁鐵般地吸引著人們。深金田在1989年2月公開發售時,各家證券部的門口,出現了通宵達旦排隊的長龍。原計劃公開發行45.2萬股,5天就全部售完,最後應股民的要求,又增發了7萬股。於是銀行存款紛紛流向股市,紅荔路(當年深圳市證券營業部集中的地方)不知不覺之中,已不再是深圳人特有的地盤。「深圳的股市能賺錢!」消息像無線電波似的以深圳為中心,向全國各地擴散。從1990年5月起,各路英雄云集深圳,在股票市場大展拳腳,「老五家」上櫃交易的股票被搶購一空。

據劉鴻儒當年的調查統計,到1990年4月,深圳發展銀行股票價格為每股176.78元,比接近於實際價值的發行價格上漲了784%;4月拆股後,6月末又上漲到每股24.85元,比4月時的價格上漲598%。截至6月底,其他幾種股票的上漲情況是:金田股票每股83元,比發行價格上漲730%;萬科股票每股7.13元,比發行價格上漲613%;安達股票每股8.76元,比發行價格上漲776%;原野股票每股53.21元,比發行價格上漲432%。

深圳證券市場在證交所誕生前的這種史前的瘋狂,引起了中央的關注,因此在1990年5月至年底深圳證交所成立之前,中央就採取了嚴厲的市場整頓治理措施:受國務院委託,國家體改委、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國家外匯管理局組成聯合調查組,從1990年5月中旬起對深圳證券市場進行調查。

5月29日,深圳實施股票交易的漲跌停板幅度為10%。

6月中旬,國務院批轉國家體改委「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的股份制改革不再鋪新點」,市場認為這將加劇股票的短缺。

6月18日,深圳將漲跌停板幅度縮窄至5%;6月26日,將漲幅縮至1%,跌幅還是5%,政策導向是鼓勵下跌而不鼓勵上漲。

7月1日,深圳開始實行《關於對股權轉讓和個人持有股票收益徵稅的暫行規定》,賣出股票需繳納6‰的印花稅;紅利所得超過銀行一年期利息部分,要繳納10%的個人收入調節稅。

7月,《人民日報》編髮了《深圳股市狂熱,潛在問題堪憂》的情況彙編,說股票市場使機關人去樓空。這個內參差一點使得整個證券市場的試點、兩個正在籌備中的證交所胎死腹中。

7月3日至17日,當時國務院總理和分管副總理批示,由國家審計署會同中國人民銀行組成聯合調查組赴深圳進行調查。

1990年10月,深圳市委、市政府作出決定,處級以上黨政幹部不得買賣股票。11月20日,深圳黨政幹部響應紅頭文件的規定,紛紛踏入股市開始拋股。

這樣,半年以來始終上漲的深圳股市從12月8日開始掉頭向下,自此開始9個月的長跌。9個月中,深市總市值抹去七八個億,市值只剩35個億,一片恐慌。

這幾個月針對深圳證券市場那一段早期狂熱改採取的一系列整頓措施,對整個中國證券市場20多年的發展,產生了意義深遠的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253

夜半驚傳BB喊聲 史前「娃娃」令人巧驚驚?

1 : GS(14)@2016-08-09 07:32:53

上周二,浙江杭州桐廬漁政人員放生了一條野生娃娃魚,該魚長70厘米,重達2.5公斤。當地村民發現該巨型娃娃魚,始於上月29日,小溪連續3晚傳來像初生嬰兒的陣陣哭聲。村民後來沿着河溪搜索,但一直無發現。上周二凌晨,村民終在河溪捉到一條「怪魚」,該魚頭部扁平、尾似鯰魚、嘴呈半圓形,前肢四指似人手、後肢五指如人足,渾身光滑,全身上下呈灰褐色。當日清早,當地漁政確認怪魚其實是「大鯢」(即娃娃魚),屬世界上現存最大也是最珍貴的兩棲動物(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是與恐龍同時代的珍稀物種。漁政人員表示,野生環境下的大鯢十分罕見。由於附近沒有養殖場,外人來放生的可能性不大。事後該條娃娃魚再被放生。中新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809/197292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0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