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道德經譯註 第十章 Michael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rda3.html

原文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國治民,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註釋

載:一種解釋為句首助詞,無意義。第二種解釋為與抱字同義,因為在古文中同一意義往往用不同的字來表示。第三種解釋為承載之意。

營:魂的意思。魂,代表著人的精神思維。魄,代表著人的形體感覺。營魄抱一可以理解為精神與身體的合一。

抱:保持。

一:指的就是道。

離:離開。

專:集中,結聚。

玄:微妙的意思。

覽:又作「鑑」,就是鏡子,這裡含有觀照的意思。

天門:天含有自然的意思,門指的是與外界接觸的通道,天門即天賦的通道,指的是人體的耳目口鼻等感覺器官。

雌:指的是雌性的溫柔、寧靜的特點。

為:幫助。

長:作為首長,含有引導之義。

翻譯

精神和身體相合,持守住道,能夠做到不離開嗎?集中精氣以達到柔和,能做到像嬰兒一樣嗎?滌除雜念觀照內心,能夠做到沒有瑕疵嗎?愛護人民、治理國家,能夠做到無為而治嗎?自然的感官在接觸外物時,能夠做到寧靜平和嗎?明曉事理之後,能夠做到不使用智巧嗎?滋生萬物,養育萬物。生養了它們卻不佔有它們,幫助了它們卻不自恃有功,引導了它們卻不主宰,這就是高深玄妙的道德!

理解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周總理曾經稱讚這句是《道德經》裡最精彩的一句。也難怪,我想這就是天德的最高境界了吧。生化萬物卻不佔有,滋養萬物卻不依恃,成就了萬物卻不為主。這是何等的境界!

 而人們總是習慣於佔有,不習慣失去。習慣於主導,習慣於把自己的意志投射在他人身上。人們總是更多的把得到看作是應該的,而把失去看作是不正常的。在失去的時候覺得痛苦或委屈。當自己的觀點被人排斥,喜愛的東西被人不屑……大多數人的反應就像是自己被攻擊了一樣。

當然這並不是說我們應該像出家人一樣放下一切,四大皆空。我只是覺得人生,快活的過是一輩子,掙扎的過也是一輩子,為什麼不讓自己變得輕鬆一點,不被太多的榮辱得失所羈絆,不被太多的紛爭所糾纏。

少一分佔有心,就多了一分豁達。少一分主宰心,就多了一分寬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546

道德經譯註 第二十章 Michael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rk9i.html

原文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傫傫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註釋

唯:恭敬的答應,是晚輩回答長輩的聲音,代表卑下的地位。

阿:通「訶」,呵令。代表高貴的地位。

荒:荒遠。

熙熙:興高采烈的樣子。

央:結束。

兆:徵兆,特徵。

孩:嬰兒的笑聲。

遺:通「匱」,缺乏,不足之意。

沌沌:混渾沌沌。

察察:嚴苛。

悶悶:寬宏之意。

澹:遼遠的樣子。

飂:疾風,這裡指飄蕩的樣子。

食:應該做「德」,與「得」想通,得到的意思。

翻譯

唯諾和呵責相差有多少呢?美麗與醜惡相差有多少?人們都畏懼的,就不能不畏懼。荒遠啊,風氣自古以來就是如此,到現在也沒有結束。人們都興高采烈的,好像是參加太牢般盛大的筵席,像是在明媚的春日登上高台遠眺。唯獨我是淡泊的,對這些沒有任何反應,好像還不會笑的嬰兒,一副頹廢失意的樣子,好像無家可歸一樣。眾人都綽綽有餘,而唯獨我像是有所不足。我真是愚人的心思呀!一副混渾沌沌的樣子。世人都是那樣的清楚明白,唯獨我是這樣的愚昧糊塗。世人都是那麼的嚴苛,唯獨我是這麼的寬宏。遼遠啊,就像大海一樣。飄蕩啊,好像無處止息。眾人都有憑靠的本領,唯獨我頑劣而又鄙陋。唯獨我與眾不同,我所看重的是「道」。

理解

老子在第二章就表現出了強烈的辯證法思想。這一章也是如此,在老子的眼中所謂的尊卑貴賤、善惡美醜都是相對而存在的,世人總是根據社會的風氣來做出判斷,反過來說這些並沒有什麼固定的標準,比如唐代以豐腴為美,現在卻以瘦為美。人們往往是這樣:別人喜愛的我就追求,別人畏懼的我也避之不及,從古到今都是這樣。

老子把自己和世人做了一個對比:世人追逐物慾,看似「聰明」,但是老子卻淡泊淳樸,不隨波逐流更重視「道」,實則大智若愚。正所謂「含德之厚,比於赤子」(第五十五章),老子非常喜歡用嬰兒比喻得道的狀態,嬰兒代表著淳樸自然。但老子的狀態又不同於嬰兒的淳樸自然,而是高於嬰兒的淳樸自然。這是一種返璞歸真的狀態,是經過否定之否定後的狀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890

道德經譯註 第三十章 Michael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rpq0.html

原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註釋

還:報應。

果:達到目的的意思。

翻譯

用「道」來輔佐國君的人,不依靠兵力而雄強於天下,(不窮兵黷武)用兵這件事,很快就得到報應。軍隊駐紮的地方,荊棘叢生,大戰之後,就會發生災荒。只要很快的達到成功也就算了,不敢用兵來逞強。成功之後不要自高自大;成功之後不要自我誇耀;成功之後不要驕傲;成功之後,要認為這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成功之後不要再逞強。事物雄壯起來之後必然走向衰老,因此,這種做法是不符合道的。不符合道,就會很快的自取滅亡。

理解

我們學過的教科書上說老子是春秋時楚國苦縣人,做過周朝的守藏吏,其實在學術界人們對老子這個人的生活年代,甚至有沒有這個人都是有爭論的,至於《道德經》很多人甚至認為是道家的弟子在戰國時代寫的,因為諸子百家的很多觀點都能在裡面找到一絲蹤跡。在我看來,更像是諸子百家得到《道德經》的一個觀點,不斷的擴展深化就成了一家之言。但歷史的真相是怎樣誰也不知道,但是我比較贊成李宗吾對於《道德經》的態度,如果《道德經》出書時間早,那麼它就是諸子百家的思想源泉,如果出書時間晚,那麼它就是集諸子百家之大成者。比如這是第一次老子談論有關用兵的觀點就可以看做是有關兵家的論述,後面還會看到類似兵者詭道的觀點。

老子首先對用兵的態度定了一個基調---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這句話就說明了老子對用兵持反對的態度。後面幾章也有類似的論述「夫唯兵者不祥之器,故有道者不處」(第三十一章)。而孫子則提出了謹慎用兵的思想「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計,存亡之道」,但在本質上也是反對用兵的,能不戰而屈人之兵決不用兵,這就是所謂安國全軍之道。

老子認為即使你打仗打贏了攻城略地也不應該誇耀,因為用兵有很多壞處,一將功成萬骨枯,用兵實在是下下策,所謂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得到這個(勝利)的結果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有什麼好高興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268

道德經譯註 第四十章 Michael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rvy3.html

原文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註釋

反:矛盾,相反相成,循環往復之意。

動:運動。

弱:柔弱,微妙。

用:作用。

翻譯

道的運動是通過循環往復實現的,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萬物產生於看得見的有形質,有形質又產生於不可見的無形質。

理解

 「反」字一個解釋是向對立面轉化,另一個解釋說通「返」,也就是循環往復的意思。用辯證法的觀點來看老子的話會發現老子更多的是強調矛盾對立面的相反相成,比如難易相成、高下相傾、福禍相依等等。

道的作用是柔弱的,比起堅強老子更加欣賞柔弱,所謂「柔弱勝剛強」老子認為「堅強者死之徒」(第七十六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429

道德經譯註 第五十章 Michael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s1xb.html

【原文】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註釋】

出生入死:人出世為生,入地為死。

生生之厚:第一個生作動詞,是養護,奉養之意。後一個生作名詞,意為生命,身體。生生之厚,意為求生的慾望過於強烈,生活過於享受了。

兕:雌犀牛。

【翻譯】

人出現在這個世界上為生,最終埋在地下為死。這其中,屬於長壽的那一類大約有十分之三;屬於短命而亡的人佔十分之三;本來可以活的長久,但是因為沒有很好的掌控自己的生命而死亡的,也佔十分之三。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把生命看得過重,太注重享受了。據說善於掌控自己生命的人,在陸地上行走時,不會遭到犀牛和老虎的攻擊,在戰爭中也不會受到兵器的傷害。因為犀牛對他無法使用自己的角,老虎無法對他使用自己的爪,武器對他無法施展自己的利刃。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他從不使自己置身於死亡的境地。

【理解】

老子按照生死把人分成了三類,第一類人屬於先天因素而早夭。另一類人是長壽的。還有一類人,他們本來也屬於長壽的一類人,因為作(zuō)的厲害所以不能壽終正寢。

老子對待生命的態度並不像很多人想像的那樣,他並沒有刻意的強調要養生,而是主張順其自然,在後面會發現老子非常強調「儉」這個概念,儉並不是儉樸,而是節約、珍惜的意思,也是無為這個概念延伸出來的。一個人特別注重養生其實就是因為太害怕失去生命,在老子看來求生的慾望過於強烈就會容易妄為、妄作,反而起一個反作用。

但這個社會有太多的人把生命看得太重,生怕失去它。這也難怪,人生在世,名利富貴,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所以大多數人認為應該及時行樂,對於他們來說最痛苦的事莫過於人死了錢沒花了,所以想盡各種辦法延年益壽。但是在老子看來這都是作的表現。像古代的有些帝王,專門僱傭一幫江湖術士煉丹,希冀通過吃「仙丹」達到長生不死的目的。其實他們吃的都是些重金屬化學製劑,結果反而更加短命,最有名的是嘉靖皇帝,李時珍是他的太醫都救不了他(無奈李時珍研究的不是無機化學)。

總結來說就是一句話,延年益壽只是得道的一個副產品,人不妄為就不會把自己至於危險的境地,自然壽終正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741

道德經譯註 第六十章 Michael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s98b.html

【原文】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註釋】

神:通「伸」,意為發揮作用、作祟。

德交歸:德復歸於他們。

【翻譯】

治理大國就像煎烹小鮮,常常翻動就會破碎,因此不可朝令夕改,過於多事,否則人民就會不堪其憂,國家便會亂。不過,只有有道的人才能做到如此。用「道」治理天下,那些野心家就不再出來作祟;非但野心家不再作祟,即使他們想要作祟也不會造成什麼危害;不但野心家不會對社會造成什麼危害,統治者也不必傷害那些壞人。野心家和統治者不互相危害,這就是天下德性感交的時候,也好像天下之人都回歸到本來天真與純樸的世界那樣的祥和與清靜。

【理解】

「治大國若烹小鮮」,最早說這句話的是商朝的伊尹。伊尹是一個奴隸出身的廚師,後來輔佐商湯成就大業。小魚骨脆肉薄,烹製的過程中很容易破損,所以在烹製小魚的時候不能經常翻炒。伊尹拿烹小鮮做比喻,教育商湯治理國家不能朝令夕改,過於多事。

這一章老子還提到了鬼神這兩個概念,一般的翻譯相當於沒有翻譯,把鬼翻譯成鬼,神翻譯成神。但實際上從老子講道那幾章可以推斷出老子是一個無神論者,最起碼他自己也不知道有沒有鬼神的。但是這一章卻出現了「鬼」、「神」,所以我感覺這裡的「鬼」並不是我們現在理解的鬼。第一個「神」一般都理解為通假字,跟其他翻譯不一樣的是我把後面的幾個「神」也當作是通假字。這樣看的話老子把社會上的人大體上可以分為三種:聖人,普通人,鬼。這裡的聖人更多是指統治者,而鬼就是社會上的不安定分子,比如像現在新疆那些分裂勢力,或者稱為野心家。在老子看來,如果天下有道,人民安居樂業,野心家是得瑟不起來的。對立的勢力不會爆發衝突,天下也就太平了。也許那就是所謂的和諧社會或者大同社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745

道德經譯註 第七十章 Michael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sgvb.html

【原文】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註釋】

宗:宗旨,指「道」。

君:原則,同樣指「道」。

無知:不知道這一點,即不知道我的言行都是以「道」為依據的。

希:同「稀」,稀少。

則:法則,此處活用作動詞,傚法。

被:同「披」,穿著。

褐:粗布衣服,為窮人所穿。

【翻譯】

我所說的話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施行。可天下的人卻無法明白,又不肯依照著去做。事實上,我的言論有它的宗旨,行為有它的原則,那便是遵循大道。人們沒有掌握這一點,所以不能理解我。理解我的人少,傚法我的人就更難得了。因此聖人就好像是一個身上穿著破舊衣服的人,可是懷中卻有美玉,別人怎麼會知道呢?

【理解】

大道至簡,但知易行難。要不然歷史上聖人那麼少呢?就像巴菲特的投資方法,方法論很簡單,以合理的價格買好公司,長期持有。但是要做起來就難了。首先你要知道如何分辨哪些是好公司,對企業有相當的瞭解,這需要做大量的功課,甚至長期跟蹤。其次你要等到股票被低估,以一個太高的價格買好公司的股票也是沒有意義的。最後你要挑戰人性中的貪婪、恐懼,不被市場所誘惑和恐嚇,堅持長期持有。這也是為什麼投資股票的人千千萬,股神祇有一個的原因了。

細究人們求道不成的原因,大體有以下幾個。「大道甚夷而人好徑」也許是人們失敗的一個原因。做事總想著走捷徑,一開始心態就沒擺正,誤入歧途。另外,太貪心。「聖人為腹不為目」,心已被物所役使,怎麼能去求道呢?其次,做事總是太在意虛浮的東西,比如說虛榮心太強。「大丈夫居其厚而不處其薄,居其實而不處其華」。最後做事缺乏恆心。「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1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