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紫金矿业信披违规?证监部门专项核查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715/1116548.shtml


每经记者 翟敏 发自福建上杭
紫金矿业污水渗漏事件发生已过了十多天,大规模的死鱼打捞和填埋工作接近尾声,肇事者——紫金矿业铜矿湿法厂也 被责令停产整改。
昨日(7月14日)晚间,紫金矿业(601899,SH)发布公告称,已接到福建证监局通知,对公司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污水池 突发渗漏环保事故信息披露问题进行专项核查,公司将积极配合此次核查工作。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场调查发现,紫金矿业在当地的影响力超出记 者想象,从公园到广场,从酒店到楼盘,无处不见它的身影。在企业内部的管理层,也有许多以前的政府公务员。
事发至今,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仍 未公开露面面对公众。
矿区难进 肇事厂停产整改
昨日上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和几位同行从上杭县城出发,乘坐巴士前往紫金山矿区。 远远望去,巨大招牌“中国第一金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格外引人注目。
车辆走近园区大门时,两名身着保安服装的工作人员上车盘查,称想进入矿 区必须持有通行证,或由内部人员出来接应。由此,记者等人无奈被保安“请”下车。
一位负责园区安保的工作人员介绍,以前这里是一个景区,工厂 工人、普通游客均可随意进入。但这段时间,景区已停止对外接待,除了挂有通行证的工作人员,外来人员一律禁入。
记者通过多种渠道获悉,目前发 生事故的铜矿湿法厂的污水清理工作仍在进行。
对于产生泄漏的真正原因,福建省联合调查组组长、福建省环保厅厅长马承佳表示,还需要几天才能初 步得出。目前,调查组已责令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停产,整改方案必须经过调查组审核。
“全面停产,全部重新规划,重新建设”,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 限公司总裁罗映南也向记者确认,在完成整改和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前,铜矿湿法厂将无限期停产。
事故频发 却屡次逃脱处罚
《每日经济新 闻》记者在永定县、上杭县等地调查发现,当地居民对紫金矿业的污染问题积怨颇深,尤其是靠近汀江流域的村民。
“这么多年,都已经习惯污染了, 政府部门也管不了。”一位渔民介绍,由紫金矿业引发的污染问题,之前已出现过多次。
据多位当地村民介绍,早在1999年,紫金矿业拦截废矿渣 的大坝被山洪冲垮,有毒矿渣呼啸而下,冲毁了大面积庄稼,当地农民与紫金矿业驻村赔付人员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2000年10月,安徽一家公司 在给紫金矿业运送原料的途中发生泄漏,造成附近102名村民中毒住院治疗,家畜家禽大量死亡,饮用水源严重污染,此事最终被认定为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 故。
今年5月,环保部检查中发现,包括紫金矿业在内的十几家公司及子公司存在不同类型的环保问题。让当地居民感到不解的是,紫金矿业并未因上 述事故而受罚,1999年的事故被认定为自然灾害,2000年的事故被认定为安徽企业的责任。
这次污水渗漏事故发生后第9天才发布通告,当地 政府被指责为地方保护主义。
“环保部的整改要求未得到落实,环境污染事故通报滞后,这不仅是企业的责任,上杭县政府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财富同道会首席经济学家王亮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无论上市公司,还是地方政府,都有监管企业、发布企业污染信息的责任,但上杭县政府未及时向社 会通报,说穿了,就是为了维护当地政府的利益。”
紫金矿业最终将面临怎样的处罚,这是当地居民急切想知道的结果。
人脉深广 原公务员变高管
作为中国第一大金矿,紫金矿业在福建上杭影响力之大,超出了记者的想象。在上杭县内,随处可见紫金矿业的身影。紫金广场、紫金 公园、紫金路、紫金山……最好的酒店为紫金矿业拥有,最好的楼盘为紫金矿业开发,城市中心广场上的LED大屏幕边上也醒目地标出“紫金矿业捐赠”。
紫金矿业为当地带来了巨大财富。当地人介绍,以前上杭县财政收入一直位列福建龙岩地区最后一位。但从2002年开始,随着紫金矿业的迅速发展,上杭已成 为仅次于龙岩市区的经济最发达地区。紫金矿业年报显示,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209.56亿元,利润总额50.19亿元。据统计,2006年,紫金矿业 对上杭县全部税收的贡献达到近70%。
此外,紫金矿业与一些当地官员还有更深的关系。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目前紫金矿业有多位高管 曾是公务员。紫金矿业监事会主席林水清,监事林新喜,均在2009年11月辞去公务员职务,加入紫金矿业。这之前,当地官员退休或辞职进入紫金矿业的消 息,也屡见报端。
“紫金矿业的水相当深,很多官员都从矿上捞了好处。”上杭县一家水产服务中心负责人昨日向记者列举了至少10名官员,但记者 一时无法得到证实。 (每经记者彭海斌对此稿亦有贡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50

SEC核查名单隐现 中国概念股“壳恐慌”蔓延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23/wOMDAwMDIxMjIwOQ.html

美国证券和交易委员会(SEC)开始意识到,在美上市的中国概念公司存在普遍的造假问题,并已经从会计师事务所入手调查。

12月21日,SEC对一家加州的审计公司进行了处罚,该公司涉嫌为一家中国能源企业提供了虚假的审计信息。SEC将打击面定位于通过反向收购方式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的中国公司,以及为这些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的审计事务所。

“一般的反向收购理论上是募集不到资金的,这些公司在支付上市费用后,能获得的也就是一个在美上市的名号而已。”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上市”之后,一些中小企业从股价操纵中获利,进而造就了大量问题企业。要实现这一目的,业绩粉饰和审计造假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SEC公司财务部总会计师Wayne Carnall表示:“这些上市公司100%的业务都来自于中国,而给它们做审计的事务所可能都不会说普通话或者广东话。”

SEC上市公司审计监督委员会(PCAOB)审计长Martin Baumann也指出:“一些审计公司签发了很多财务报告,但他们只做了很少审计工作。”大量审计业务被怀疑外包或者造假。

被SEC点名的四家会计师事务所曾经为大量中国赴美上市企业做过财务顾问或者审计业务,上百家在美上市公司也因此遭遇诚信危机。

多家企业卷入

来 自彭博社的信息称,在众多问题公司中,Frazer & Torbet(飞腾)、Kabani & Company Inc.(柯邦宁)、Goldman Parks Kurland Mohidin(GPKM)和GHP Horwath是SEC的重点调查对象。

飞 腾和柯邦宁早已是问题缠身。本报记者了解到,飞腾的前身为马施云飞腾公司,2004年度,马施云为中国节能技术公司(CESV)出具了无异议的审计函,但 2006年,该公司就因报表存在重大问题被SEC暂停了股票交易。今年下半年,飞腾所服务的西安西蓝天然气公司(CHNG)也承认,其一季度的资产负债表 中漏登了一笔银行贷款。而柯邦宁审计的陕西杨凌博迪森公司(BBCZ))则是最早一批破产的在美上市公司。

但这几家事务所的业务却异常繁 荣。根据美国Audit Analytics网站的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GPKM、飞腾、柯邦宁拥有在美上市中国企业客户数分别为11家、11家和10家,位列所有外资事务所中 的7-9位。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排名最末的安永也仅拥有14个客户。进行反向收购的中国企业大量聘用这些小型事务所,如新奥混凝土、中国生物制品、 中国阀门、天星生物、艾格菲、维康科技等。

反向收购类似于借壳上市。上述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美国实行注册制,IPO资格并不是很难获得,但公司业绩不佳的话,能否发出股票并募集到资金就是个大问题。而反向收购可以避免这种尴尬。虽然一般不能募资,但同样实现了上市的目的。”

这些企业在中国大多不为人所知或存在夸大宣传。如中国生物制品(CBPO),其宣传材料称“血液制品生产总量位列国内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30%以上”,但根据中生所今年的批签发数据显示,华兰生物仍是国内最大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中国生物制品的实体山东泰邦仅列次席。

聘用这些小事务所的也不乏部分知名企业,如凯雷系投资的盈丰科技(CREG)、海虹控股旗下China Healthcare Acquisition等。

而 且,在“粉单”市场上,几家事务所也多有参与。粉单市场是一些不符合上市资格的公司的临时避难所,当美国纽交所、纳斯达克、OTCBB等主要交易所挂牌公 司没有按时申报审计财务报告而被下市或除牌时,就将被挂到粉单市场交易。上述四家事务所手里均有多家上市公司被列入粉单市场。

PCAOB今年7月12日指出,有40家会计师事务所在为中国企业出具审计确认函,这些事务所的合伙人数量都在五人以下。

借壳或存猫腻

华 尔街日报曾撰文指出,经过上述这些事务所审计之后,罗仕证券、罗德曼投资银行(Rodman & Renshaw)等公司开始介入进行推荐,这些投资银行在推高上述公司股价后全身而退,失去外包装的劣质公司很快就会现出原形。上市公司、事务所和投资机 构构成了完整利益链条。

艾格菲的财务数据或许能说明问题,作为国内第一家在美上市农牧公司,艾格菲三年之内坐了一回过山车。

2006 年10月31日,南昌百世腾和上海百世腾同时和壳公司wallace mountain resources Corp签订换股收购协议,收购完成后,百世腾牧业集团又注入江西汇杰,实现集团通过反向收购方式登陆OTCBB。2007年7月,三家公司又向纳斯达克 提交升板请求,并于8月22日获批进入纳斯达克主板,上市首日股价为8.3美元。

升板之前,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稳定保持在50万-100万美元左右。进入纳斯达克之后的2008年,公司大举投入养猪领域,当年利润等 各项财务指标也随之大幅提高,一度吸引了高盛等知名机构参与其中,“高盛来华养猪”也成为一时的热门话题。艾格菲股价一度飙升至20美元以上,

但艾格菲当年的募集资金几乎全部用于投资扩张,两年过后,养猪风潮不再,公司股价也跌至2.42美元,仅为最高点的十分之一。GPKM正是其审计机构。

已 经退至粉单市场的废水处理企业绿诺科技问题则更为明显,被指出“40%的客户合约都有问题”,导致其股价在今年11月累计下跌80%。但审计公司飞腾并未 在以往的审计中指出这些瑕疵。11月22日,绿诺科技承认审计舞弊,并接受退市。12月13日,天星生物宣布由Crowe Horwath代替飞腾出任公司的独立审计,更早之前的12月8日,西蓝天然气也换掉了声誉不佳的飞腾。

目前,通过反向收购但不能升板的企业约有300家,大量企业成为财务顾问和投资机构获利的工具。而美国并未对这些机构采取实质性的严厉惩罚措施,中国节能科技退市案中,飞腾公司及一名合伙人仅被罚12.95万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95

原創 班門弄斧之粗說證監會12條重點核查事項 流風回雪VV

http://xueqiu.com/1249249306/22801053
1月8日證監會開了個會,當天18:00就有人把挺詳細的會議記錄發網上了。
嗯,夜裡我寫了學習心得。困的不行,寫的不好,但還是貼過來。

釋題:雪不做審計很多年,發行上市更是不曾學過,只不過看見這份會議記錄裡一些略微熟悉的詞句,在各位高手面前小聲說說自己的理解。僅從學習角度表達看法,不構成對任何人的實務指引。歡迎賜教,先謝。
說事之前,先感謝將此文檔神速上傳網絡的大神。.
黑字來自會議記錄,藍字我加的。雪球網不能藍字,該藍字的地方我下劃線吧。


重點核查事項——虛構交易

1)自我交易,例如,綠大地,虛構工商註冊信息、物流、資金流都會留下痕跡

無利不起早,虛構交易的效果必然是對業績造成有份量的影響,因此,不必徹查100%的客戶,只挑對數據有影響的去重點查即可。
提問點:
發行人的客戶有無皮包公司?
這些客戶的客戶有無皮包公司?銷售鏈條中是否有一環的購買量與其規模、產能都不相符?
發行人與這些客戶的關係正常嗎?比如,從不登門拜訪,從未請這些客戶吃飯,根本沒有複雜的招投標流程,也沒有反覆磋商的郵件來往,當然絕對不會有索賠訴訟,客戶的付款總是非常及時。一句話,黃金客戶最可疑。
客戶的股東,籍貫、履歷與發行人股東有無交叉?有無利益關係?發行人可能派出親戚、同學、同鄉、員工去扮演客戶,派出的必是靠譜的人,即便找陌生人去註冊公司,也必須控制在靠譜人手裡,而靠譜的人,總有痕跡,若客戶股東表明與發行人股東無關,但其資歷平庸卻出手豪買,則可疑。
產品的最終市場流向正常嗎?符合最終客戶群的消費規律嗎?產品的最終用戶,若非真實的市場消費者,必有可疑之處。


2)私下利益交換,與客戶或供應商串通,
放寬信用政策,增加給經銷商舖貨,符合會計準則,怎麼處理?
——仔細對照會計準則,確認收入和報酬是否實質轉移;分析突然變化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對方的經營規模;檢查資金流和物流,合同是否有退貨條款或者陰陽合同,期後是否有銷售退回;如果確實符合,希望增加信息披露,提示投資者

「分析突然變化是否合理」,有時業績沒有突然變化,但是這行業別的公司都在變化,偏偏發行人不變,這也不合理。
入手點:
訪談發行人已經離職的銷售員、採購員,訪談客戶採購員最好是離職的採購員、供應商的銷售員最好是離職的銷售員;設法獲取重要客戶其他採購渠道的價格;設法獲取供應商其他銷售的價格;——這個不難,內審調查採購員是否吃回扣時都有辦法,比如假裝新客戶索取報價,比如要求提供採購招標、比價過程文檔,去看落選的公司報價與中標供應商價格比較有無異常,等手段。
有些供應商是假的,核查手段參考1)。
銷售或採購價格,波動是否與市場一致,需要調查,這可能需要較長時期的連續數據。發行人提供的不要相信,必須有自己的靠譜渠道。
銷量的異常和售價的異常同樣重要,客戶的採購量「是否符合對方的經營規模」,客戶和最終客戶的規模都要考慮,可以考察客戶的生產線、員工人數、銷售規模(如市場佔有率)等等。同理,供應商的供貨量是否與其規模一致,有無可能是發行人安排的中間供應商,高買低賣補貼發行人。


3)關聯方代付成本費用,是否共用採購或銷售渠道?是否辦公場所很近、低價使用?是否存在上下游關係?
例如從事環保業務,發行人從關聯方獲得的廢水、廢渣價格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行業慣例或地區水平?會否上市後毛利率大幅降低?

大股東或者兄弟公司,有可能為發行人支付:水電物業房租,免費提供辦公及運輸車輛,免費提供管理或者生產人員,免費提供法律、人力資源服務,免費代發行人廣告、宣傳;可以和發行人有同樣的供應商,發行人低價採購A貨物,關聯方高價採購B貨物,同理他們可以有同樣的客戶,發行人高價賣A貨物,關聯方低價賣B貨物。
關聯方可以是實際控制人的關係,也可能是PE等小股東們的關係戶。


4)利益相關方最後一年的交易,如果沒有該類交易,是否導致發行人利潤下降?
特別是PE,最後一年的新客戶或大額交易,一定要警惕並深入核查

利潤下降,收入下降,成本,薪酬上升,管理費、運費、渠道費上升,這些可能的風險為何沒有變成現實,關鍵點在哪裡,發行人的實力或運氣真有那麼好嗎?

5)體外資金,很難核查,但並非無跡可尋,可以分析物流,特別是生產型企業的原材料、產品的數量、價格縱向、橫向分析
查資金流是很有效的手段
對於通過放寬信用政策算不算造假,此處應根據實質重於形式來分析交易的實質,該行為是否合理:資金的流轉、實物是否為客戶所實際使用、期後是否發生銷售退回。招股說明書中對該行為是一種透支行為,在信息披露中增加信息披露。

1)、2)的運作,如無體外資金是做不起來的,有鬼推磨,必然是有人在使錢,體外給錢、私下承諾,都是手段。這裡說的體外資金,可能是控制人炒股炒房的積累,也可能是民間借貸,也可能是關聯方的資助,還可能是發行人歷年沒入賬的收入體外循環滾存形成,可以試試從這些角度入手,看發行人到底有沒有體外小金庫,如有,深挖,再結合1)、2)的疑點去綜合分析檢查。

6)互聯網造假,利用IT審計

要配備靠譜IT工程師做這件事。發行人提供的歷史備份數據、日誌,都有可能被篡改,然而假的真不了,IT數據應配合資金流物流做綜合分析,效果可能比單純做IT審計要好。這是一大塊技術,不懂,不多說了。

7)成本與存貨、在建工程,這是傳統手段,會計師對此保持警惕性,只要核查就能發現
被否企業中,期末存貨餘額較大是比較常見現象,如果同時毛利率異常增高,更加質疑

儘量找內行人去看業務資料,這些地方絕對不能滿足於純財務資料。但是,如果1)-5)有路子可走,發行人還採用7)這種手段就顯得稍微小兒科了點,業務資料不造假、單純在會計上動手腳混淆存貨品種、早賣晚轉,也是笨辦法,難怪會裡說「只要核查就能發現」。

8)是否存在壓低員工薪金,特別對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影響較大,在上市前為大局壓縮成本,在上市後完善福利。分不同崗位(高管、技術、一線工人等)對比同行業、地區水平;特別關注勞務派遣,是否符合規定、是否濫用以規避一線工人支出

員工肯接受較低薪金的理由:
發行人暗中補貼
發行人對員工許諾未來利益,比如給多少乾股
發行人的關聯方在直接補貼工人
發行人的關聯方在補貼勞務派遣公司
勞務派遣公司不直接拿發行人或者關聯方的錢,但這勞務派遣公司本身是發行人派人開的,或者發行人許諾乾股


9)推遲維修、廣告支出等費用,如消費品類企業,詳細分析廣告費的階段投入、地區投入對銷售的影響;發行人的開支明細中不符合往年常態的項目,要多關注

這屬於透支式行為,如大宗採購降低維保條件或者乾脆沒有維保,把原廠維保換成了非原廠維保;廣告投放減少,廣告製作費減少,廣告監督資料是否齊全,等等。由於都是在審公司,排隊良久,所以可以收集期後數據來做對比,看申報期後與申報期內對比情況如何。

10)資產減值準備,2012年國內經濟形勢不好,出口類企業有明顯下降趨勢,房地產、汽車、鋼鐵、玻璃、水泥等行業都受影響,貨款能否收回、存貨能否變現,要關注準備是否充分

存貨,要找到靠譜的價格,建議這個期後一直做到331時點,看到底是否能以預估價格賣出去,或者是否已經賣出去了,徹底消除疑慮。應收賬款質量,不僅要看客戶的還款意願和還款能力,還要看發行人提供的產品質量如何,若產品不妥,則應收賬款可能被審減、索賠、扣尾款,各種可能,都是減值因素。在此應提防發行人隱瞞與客戶的訴訟、糾紛,有時小小一張律師函都可能意味著地雷即將被引爆。

11)推遲在建工程轉固,對固定資產比重較大的企業影響比較大

可以考慮與7)一起做。

12)兜底條款,在審企業涉及行業比較多,高科技企業的研發費用;工程企業的完工百分比法;農業企業的現金收付交易

兜底條款的確很多,大股東滿口承諾時,不知有無實力去真正兌現,若是把兜底條款量化成錢,披露出來會很嚇人,但減少兜底條款這件事不是說做就能做的。
研發費這件事,發行人不僅有可能故意混淆成本和研發費去偽造毛利率,還可能蓄意把研發費資本化,提高淨利,且騙取加計扣除甚至高新資格,將其作為核查重點是應該的,但真查起來,需要行業專家,這也得找靠譜的。

感覺好困,睡去了。寫的太粗太弱,求賜教。
預祝大家核查愉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632

882家排隊上市企業會被嚇退多少? 證監會核查風暴總動員

http://www.infzm.com/content/85273

2013年新年伊始,一場史上規模最大、主題為「擠水分、說真話」的大檢查啟動,針對已在排隊等待上市的882家企業。副主席姚剛警告說:「沒把握的,就撤回去。」

「誰也別心存僥倖。我看微博上有人說,『咱們都商量好了怎麼樣把證監會的抽查躲過去就行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其實總有漏的。』那時倒霉的就是你。」2013年1月8日,北京海淀區板井路89號世紀金源大酒店的二樓會議廳,氣氛凝重,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姚剛的發言語氣頗為凌厲。

在這場名為「IPO在審企業2012年財務報告專項檢查工作會議」上,除了證監會發行部、創業板部、會計部、審計部等證監會核查人員之外,保薦機構和會計師事務所與會者的表情嚴肅,共計二百來人。

而姚剛口中的「咱們」是指擬上市公司在上市輔導期內聘請的專業中介機構,包括券商投行保薦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等,在接下來的半年中,這些曾經在資本市場如魚得水的機構,將身處財務核查風暴的中心。

20%被勸退

這場由監管層掀起的財務核查風暴,意在嚇退很多排隊的企業。

證監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月4日,在證監會排隊等待上市的企業已多達882家。市場人士普遍預計,882家企業需要三年左右才能發行完畢。

雖然自2012年6月起市場上就鮮有新股發行,但誰都清楚拖不是辦法。如此大規模的新股猶如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於股市之上,令投資者不安,更讓監管層頭疼。

2012年12月28日,證監會發佈了《關於做好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公司2012年度財務報告專項檢查工作的通知》,要求目前正在排隊的八百多家IPO企業的中介機構須在2013年3月31日前遞交自查報告,證監會將在自查報告審核基礎上,開展重點抽查工作,並要求對12項粉飾操縱利潤的情形進行重點核查。

在1月8日的會議上,證監會明確要求「2012年財務報告專項檢查工作的自查工作設定在1-3月,覆核工作設定在4-5月,其後是抽查工作」。

「誰也別心存僥倖,凡是進入行政受理程序的企業,就必須承擔申報文件真實、準確、完整的責任,造成嚴重後果的,將承擔更嚴重責任,若沒有把握,就將申報材料撤回……證監會將成立不少於15個小組,約一百多人,進行重點抽查。」另一位參加會議的消息人士引述證監會官員在會議上的表述稱。

分析人士認為,這場由監管層掀起的財務核查風暴,意在嚇退很多排隊的企業,減少新股「堰塞湖」,而至少三個月的檢查期也意味著新股近期開閘無望。

「運動式稽查」——這是很多會計師事務所和保薦機構對此次證監會掀起稽查風暴的普遍看法。事實上,在普華永道、安永、德勤三家會計師事務所發佈的2013年度中國內地IPO展望報告中都把「稽查」行為本身視為緩解擬上市企業出現爆棚的應對之策。

「至少我們還沒有接到勸退的口訊。」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中國A股資本市場主管合夥人吳曉輝表示,「『勸退』部分問題待上市企業,的確是監管層的一個目標,我們估計有超過20%的企業可能會成為被勸退者。」

財務核查風暴剛拉開大幕,效果立竿見影,據證監會最新披露的IPO預備企業申報名單顯示,截至1月10日,全部IPO預備企業的數量從885家下降至878家,貴州遵義鈦業、福建安溪鐵觀音、浙江華正新材、山東海力化工、北京電旗通訊、深圳華北工控、大連路明發光科技等七家企業加入了「知難而退」的行列。

在「知難而退」的七家企業中,遵義鈦業頗富戲劇色彩,它也成為因業績變臉無法符合上市條件的特例。早在2008年年初,遵義鈦業就開始排隊申請IPO,並於當年4月就順利完成了夢寐以求的發審委過會。然而,緊隨其後的金融危機,讓鈦金屬價格暴跌,業績大幅下滑,讓籌備上市工作戛然而止。

2009年,遵義鈦業企圖重啟IPO,然而依然慘淡的業績無法獲得投資者認可,一拖就是數年。根據2012年12月21日發佈的遵義鈦業短期融資券募集說明書,2012年前三季度,遵義鈦業的公司淨利潤為-8308.36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9356.09萬元。同年12月28日,中國證券歷史上過會時間最長但卻遲遲「過而不發」長達四年之久的遵義鈦業,遭遇了證監會史上最嚴厲的一次財務稽查,不得不以」終止審查」結束了其IPO之旅。

而二級市場則以如虹漲勢熱情回饋了此次行動:1月15日,上證指數一舉突破2300點,創下自2012年12月以來觸底反彈的新高。市場普遍認為,市場信心的提振與證監會決心整頓IPO亂象、掃除違規、緩解融資壓力密不可分。

數據來源:wind,方正證券研究所 (何籽/圖)

天天加班忙自查

合規能做的儘量做,實在不行只能「勸退」。

「我們將動用全系統的力量,進行本次專項核查。」證監會發行部主任劉春旭曾這樣強調。雖然稽查不是第一次了,但這次的手段之細密,專項稽查小組和稽查人員之多,已足以讓相關機構感到山雨欲來風滿樓了。

事實上,證監會此次稽查運動可以追溯到「4號文」的正式出台。

所謂4號文是指,2012年11月初,證監會發佈《會計監管風險提示第4號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公司審計》,全文接近一萬字,文中提及了眾多獨特會計監管思路。

比如,重視申報期內年度財務報表各項目間的鉤稽關係、聯動性以及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的相互印證;應關注註冊會計師是否針對發行人申報期內存在的盈利異常增長和異常交易執行了充分、適當的審計程序等等。

很多業內人士卻認為,該文件所提出的審計要求可謂「招招點穴,刀刀見血」。「只要是仔細看過4號文的人就不會認為這次稽查會成為『一陣風』。」一位接近證監會的消息人士坦言,證監會在過去一年時間裡作出了一系列制度性的安排,最為關鍵的是這些制度安排除了框架之外,還具有實務操作性。

這些安排如何落實,證監會要求在2013年3月31日提交自查報告。首當其衝的就是會計師事務所。誰家的孩子誰家抱,這意味著在「百日自查」中,所有相關會計師事務所將重新對客戶的情況進行翻查。

「我們這一行的特點是可以用左右手互搏來形容,一方面是積極拉攏、討好客戶,另一方面則要去查客戶的賬,既讓他們規範,也讓他們難受。」普華永道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審計合夥人這樣說道。

黎志光,安永審計服務合夥人,這幾個月總是有些惴惴不安,他擔心手裡的客戶會成為證監會此輪稽查風暴的稽查對象。「我們之前已經從證監會那裡聽到風聲要開展稽查了,會勸退一部分企業,為IPO堰塞湖減壓,但這不僅給我們的審計技術提出挑戰,還給我們審計成本提出更大挑戰,我們需要投入更多時間、更多人力才能夠滿足監管的稽查要求。」

查什麼?如果說此前,會計師事務所更強調擬上市公司財務「真實性」的話,此輪自查追求的是「邏輯性」。比如說,審計的時候可以查查發票是否真實有效,企業的現金流是不是正常,存貨到底在不在,是否存在關聯交易等等。由於很多情況下,會計師事務所在審計時是分不同會計師對不同條目進行分別審計的,往往很容易忽視不同項目之間的邏輯關聯性。

「有些情況下,的確是會計師真的沒看出來,而有的時候則是故意在幫公司粉飾財務狀況。」在採訪中,一些參與過上市公司審計業務的會計師舉了一些可疑情況,比如有的公司每年的營業收入都增長20%,而存貨卻增加了40%;有的公司是某行業中等規模企業,行業平均毛利率是20%,而該企業卻能夠達到35%以上。這些其實都是反常的現象。

然而,對於這些會計師事務所來說,現實的難題卻是,剛剛畢業不足五年、缺乏企業運營經驗的大量一線審計人員究竟能夠多大程度上吃透4號文,如果每一家客戶企業都經受得起4號文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式的嚴格縝密審計,會計師事務所還能夠留下多少客戶?

「以前證監會也會時不時提出各種稽查要求,特別是社會上出了一些重大案件時。比如說當年的藍田股份案,又比如說前幾年的勝景山河案,但像這次如此細緻的稽查風暴還真沒有過。」普華永道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審計合夥人坦言,這一段時間一直忙著和客戶溝通會計稽查的情況,幾乎天天加班,目前已經派出儘量多的工作組到可能出現問題的客戶那裡進一步現場核實。

事實上,由於2012年宏觀經濟整體處於下行週期,很多上市公司都已經出現盈利下滑甚至虧損的情況。而證券法對上主板、中小板或創業板的公司都提出了不同的盈利要求。例如,對於主板上市的公司要求最近兩年連續盈利,最近兩年淨利潤累計不少於一千萬元,且持續增長;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淨利潤不少於五百萬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於五千萬元,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均不低於百分之三十。

因此,在多位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看來,八百多家擬上市公司中有不少好不容易能夠符合條件的,一旦在2012年業績出現大幅度下滑,便會有「粉飾」報表的衝動,這將成為「勸退」擬上市企業的重災區。對於這樣敏感的利潤問題,如果合規能做的儘量做,而實在不行只能「勸退」。

保薦人如履薄冰

「欺瞞」的難度本身在增加。

「沒把握的,就撤回去。」姚剛如是說。

雖然姚剛就說了這短短八個字,已經讓台下的保薦機構代表聽得風聲鶴唳、如履薄冰了。

會計師事務所日子不好過,保薦機構的日子更不好過。

「雖然外面看起來投行很光鮮,看似是整個食物鏈的頂端,但實際情況卻是很殘酷的。」上海玫瑰石藝術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唐文此前曾在高盛、瑞士信貸、德意志銀行、瑞銀等多家外資投行任職。她深深體會到承銷、保薦在獲得豐厚收入的同時,甚至會觸碰道德的底線。

2012年,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之下保薦人「薦」而不「保」的事件頻發,引發了監管層的震怒。

上市後短期內業績大變臉,使得大量投資者損失慘重,證監會及發審委成為指責的對象,而保薦機構及代表人則更是備受質疑。根據申銀萬國的統計,2012年發行的新股中存在著大量業績嚴重「變臉」現象。在149家新股的三季報,有48家公司同比出現了營收負增長,佔比達32.2%,營收同比平均下滑-33.3%。

然而,伴隨著證監會稽查風暴的來襲,「欺瞞」的難度在增加。證監會已經明確表態,正在研究針對發行階段違法違規行為的稽查提前介入執法體制,對於發行人欺詐上市、惡意隱瞞、與中介機構合謀造假、虛假陳述、重大遺漏等違法違規行為,將保持零容忍態度,發現一起查處一起。

「這幾天大部分保薦人都在和被保薦上市企業聯繫,要回去現場再度核查,如果真有問題,短期內又解決不了,就需要考慮是否撤回上市申請的事宜了。」一位券商投行部門相關負責人坦言。

「如果糊弄不過去,那就躲過去。我們正好撞上『嚴打』了。」上海某知名券商保薦代表人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在他看來,投行圈平時也有互相交流經驗,分享思路,想辦法怎麼能夠讓項目早日過會。比如說,保薦代表人會故意在材料中做錯一些常識性的瑕疵讓發審委官員查出來,保薦代表人以「良好」的態度加以「改正」,這樣能夠使審核者得到某種核查中的滿足感,保薦代表人即可避重就輕隱藏問題。

而眼下,他們交流的主要話題是「運動」何時能夠過去,雖然有一部分保薦機構已經為了明哲保身奉勸擬上市企業終止進程,然而另有一部分保薦機構仍然處於觀望階段,因為他們覺得「運動」過去,政策就會變化,還有希望。

還有人認為,擬上市公司中股東或PE背景比較硬朗,即便有一些小問題也不會影響上市。有人則將希望寄於運氣,因為自查之後,證監會將會採取抽查的方式進行稽查,百密一疏,不一定能夠抽到自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031

IPO財務核查第一案真相:天豐節能虛增業績"畫蛇添足"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7/2891222.html

「IPO財務核查第一案」——天豐節能IPO項目造假又有最新進展。「證監會對該項目的現場調查工作已結束,將按有關規定和程序移交行政處罰委員會審理。」7月25日,光大證券(601788.SH)公告6月21日披露了因天豐節能項目接受監管層立案調查的事項即將結案。

萬福生科(300268.SZ)、勝景山河等一系列造假上市的「前車之鑑」項目下,天豐節能的調查結果是否傳言般「狼藉滿盤,惡貫滿盈」?

據本報記者瞭解,按照證券執法體制,證監會立案調查的案件,在稽查部門完成調查後,將交由專職的行政處罰委員會委員審理。後者按「主審-合議」制原則,由主審委員審查案件的事實和證據,如有疑問,可退回稽查部門重新調查;如事實確鑿證據充分,則根據法律規定提出處理意見,然後由處罰委員會合議作出決定,在此基礎上形成行政處罰告知書,告知當事人。

「案件調查的結果也許超乎市場意料,一定程度上,該案件還代表過去一段時間許多擬IPO企業籌備上市時慣用的思維套路,正是這種模式,才使天豐節能可能一帆風順的上市路不但夭折,甚至還將給企業帶來災難性的毀滅,這些是最值得資本市場深思的東西。」7月24日晚,一位接近監管層的知情人士向本報透露。

欲「添花」反「添足」

但凡被爆財務造假的企業往往被認為「業績衰敗嬴弱」、「經營舉步維艱」、「假賬遍地橫飛」,但本報記者獲得的天豐節能初步調查結果顯示,上述造假直接動因似乎皆與其無關。

「調查結果顯示,天豐節能虛增利潤部分其實並不大,甚至把其虛增收入部分刨去後,公司的實際財務數據也足以滿足上市的基本要求,虛增的直接動機是想『錦上添花』,為通過有關審核積累更多籌碼,但反而『畫蛇添足』。」上述知情人士透露。

據天豐節能申請材料顯示,公司2010年底總資產1.95億元,淨資產1.29億元,資產負債率33.87%,當年實現銷售收入1.08億元,利潤總額2846.48萬元。其後3年,天豐節能銷售業績以35%左右的速度飆升,淨利潤增長也超過30%,2011年實現銷售收入2.08億元,同比增長92%,2012年,公司銷售收入更達到2.71億元。

「調查取證後提交的結果是其三年內涉嫌虛增銷售收入共計9256萬元,約佔報告期三年內總收入的15.7%。」上述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

而刨去當年虛增銷售收入後,2010年至2012年,天豐節能營收的真實數據分別為9800萬、1.71億、2.26億元,三年間,虛增收入分別為1130萬元、3664萬元、4461萬元。其中,虛增收入佔比最大的為2011年,約佔當年總收入的17%,2010年虛增收入僅佔總收入的一成。

這三年,虛增的收入帶來的利潤分別約398萬、1000萬、1560萬,分別佔當年總利潤的14%、24%、23%。

實際上,刨去所有虛增收入與利潤後,天豐節能無論是營業收入還是營業利潤增速仍超過30%,2011年間增速接近100%。

「單從財務指標看,假設去除虛增利潤,還是比較好的,也滿足上市條件。」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如果當初沒有『錦上添花』的想法,其被核查出問題的可能性將大大降低。」

「雖然天豐節能的實際財務情況並不差,且其虛增利潤造假的幅度也不算巨大,但作為擬上市公司,首先造假虛增無論數據規模大小,都是非常嚴重的犯規,其次,經歷層層財務自查乃至抽查後,才發現這麼明顯的財務造假行為,暴露出的問題及其引起的負面效應,除影響惡劣須嚴懲警戒外,更多的則是留給資本市場各方參與者深思的問題。」上述知情人士嘆息道。

此外,天豐節能還涉及關聯交易非關聯化、資產虛增等問題,其報送的IPO文件也涉及信息披露等問題。

IPO財報粉飾動因

既然天豐節能的財務數據本已滿足IPO申請要求,為何其還鋌而走險虛增有關數據呢?

「實際上,過去數年,類似天豐節能對於財報修飾和包裝的IPO案例並不少見,甚至成為投行工作的潛規則,過去被發現造假的只是少數,包括天豐節能在內,我們只能說它太不幸。」北京一家資深投行高層反問記者,「如果沒有財務核查,沒有要求提供財務數據的有關核查原件,沒有核查原始的對賬數據,天豐節能的財務造假案能輕易查出嗎?再做個假設,如果天豐節能IPO項目未被抽中,公司未必會東窗事發吧。」

「監管層雖然對申請IPO的企業有基本的門檻限制,但從過去幾年被否的項目原因分析,要想過會成功,業績問題都是第一考察指標,換句話說,幾乎沒有一家僅達到業績門檻要求的企業被順利放行,整體業績越亮眼、增幅在一定程度內越大,那麼其過會的可能性就越大。」上述投行高層解釋道,正是有了這樣的IPO審核指導思想,許多擬IPO企業便將報告期內的業績努力釋放。「釋放」的方式多種多樣,有通過會計辦法處理的,也有通過各種手段先隱瞞後釋放利潤造成高增長假象的,更有通過違規手段虛增利潤的。

「目前監管層已經逐步改變之前的審核模式。」上述接近監管層的知情人士坦言,2012年以來,IPO審查便逐步從對財務數據的嚴格要求轉變為將不再對企業同業競爭、關聯交易、可持續盈利能力等問題做實質性判斷,招股書及相關文件充分披露,由券商就相關問題發表意見即可,證監會將主要審核盡職調查和信息披露部分。

此舉意味著對於IPO審核而言,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和完備性將成為審查的重中之重,有關財務數據只要符合一定要求,將不再成為影響其IPO成敗的關鍵。

日前剛完成徵求意見的新一輪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指導意見中,對於IPO企業的信息披露問題又被重點提及。

「希望IPO開閘後,擬IPO申請審核中,能將有關指導思想真正落實,真正淡化對於有關企業盈利能力問題的實質性判斷,否則,類似的粉飾財報的情況依然還會出現。」上述投行高層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653

證監會:IPO財務核查工作基本結束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3379

新華網消息,8月16日,證監會召開新聞發佈會,集中回應了市場關注的熱點話題。

對於IPO財務核查的最新進展,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自2012年底啟動IPO財務專項檢查以來,已歷經中介機構自查、對自查報告審核及抽查三個階段。其中,自查階段已於5月31日結束;審核部門對自查報告開展了全面審核,部分意見已反饋給發行人及中介機構落實;抽查工作的現場階段已全部結束, 抽查中發現的問題在歸類彙總後將及時予以反饋,發現嚴重執業質量問題的,將移交有關部門依法嚴肅處理。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根據對自查報告的審核及抽查工作,發現部分發行人存在財務會計處理不合規、內部控制薄弱、信息披露存在遺漏及描述不準確 等情況;同時,部分中介機構在執業中未嚴格遵守執業準則,流於形式,執業質量有待提高。對存在問題,審核部門將在反饋意見和日常審核監管中予以關注並進行 相應處理。相關情況證監會也將通報給證券業協會等自律組織,並通過培訓、座談等多種途徑通報給業內,督促中介機構歸位盡責,從根本上提高IPO信息披露質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629

京東回應刷單:正內部核查 我們和阿里不一樣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8717

(新華社記者韓傳號/圖)

京東商城被曝數據造假刷單,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

4月2日,據京華時報消息,有網友舉報京東員工安排商戶刷單,增加京東商城的銷售量,而刷單商戶可獲得京東提供的“資源位”(廣告位)補償。

報道附上了一張網絡ID為“京東-白淩雲”的人員與商戶的詳細交談記錄,對於如何刷單,為什麽刷單,刷單的爆出,均詳細的記錄了下來。

據了解,今年3月初,在京東商城開設店鋪的王先生被京東員工告知能通過京東平臺進行“分銷”。按照該員工的解釋,所謂“分銷”就是刷單。王先生若願意參與刷單,他可以在其商鋪內新開一個類目,用京東商城備註的賬號和密碼進行刷單操作。商鋪通過刷單,幫助京東完成銷量任務,京東可向其多分點資源,如廣告位。

該員工進一步解釋稱,很多店鋪都在做刷單,普通的刷單會被網站查處,但是該員工要求的刷單是經過領導審批報備的,“說白了,就是填充任務,然後獎勵你們這邊點資源位,互相幫助的事”,不會對店鋪造成影響。

有的店鋪可以刷幾百萬的單子,一般的商鋪做50萬的分銷,每天刷單5萬到10萬,一個星期就基本可以完成。對於完成刷單的商鋪,京東相關領導也會相對重視,向其提供更多的資源,在秒殺促銷時,可以向該店鋪額外提供展位。

一時間輿論四起。京東“刷單”是否真的存在呢?

第一財經日報消息,從2010年京東開放第三方商家入駐之後,“刷單”就成為不可回避的問題。目前,“京東刷單”已經成了一項很火爆的生意,超過200個QQ群聚集了大量刷單人員,在百度貼吧交流刷單心得的發帖數也接近9000。

盡管京東內部運行了一套“反作弊系統”,每日識別作弊訂單9萬—13萬,並對其進行罰款處罰。但京東某些內部人士卻對部分商家一路綠燈,甚至親自組織部分“熟悉的商家”刷單。

“如果一件一件貨去刷,要很多時間、很多人。京東內部人員主動提出來一種辦法,用分銷的方式去刷。京東有多種銷售方式和結算方式,分銷是他們認為最方便而且成本最低的一種方式,也就是說可能3天就把100萬單刷掉了,如果說在前臺購買、一筆一筆刷可能要1個月。”一位京東商家爆料稱。

上述爆料人士還透露,京東內部人士組織的刷單同樣能被官方清晰分辨,不過和商家私自刷單行為不同的是,這類按照內部人士要求開展的刷單行為,商家會獲得不同程度的補償。

對此,據網易科技消息,醜聞曝光後,京東回應稱,“京東開放平臺從成立之初,已制定嚴格的公司政策,禁止刷單行為的出現。對於報道中的刷單行為,正在內部核查,如果發現有違規情況,將按照公司規定嚴格處理。”

此外,京東集團副總裁的辛利軍表示,京東反腐的力度無以複加,劉強東眼里不容沙子,在假貨、刷單這種事情上零容忍,如果有員工出問題,處理上“一律開除”。

其實,刷單現象在開放平臺並不罕見,賣家刷單無非是為了沖銷量上排名,從而吸引流量。此前有淘寶賣家發出了“不刷單等死、刷單找死”和“淘寶一半銷量靠刷”的感慨。

對於媒體認為“自營為主的京東開始推出開放平臺本身就難以避免刷單現象”這一觀點,辛利軍回應說:“京東和阿里的土壤不一樣”。

京東商城發布的最新財報顯示,2014年全年,京東直營業務毛利潤率只有7%左右,而開放平臺業務毛利潤率高達70%。

其中,京東在2014年京東直營與第三方交易額,分別為1593億人民幣與1009億人民幣,分別增長了70%、217%。其中第三方交易占總交易額的3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367

證監會13日赴恒生電子核查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4765.html

證監會13日赴恒生電子核查

一財網 杜卿卿 2015-07-13 21:46:00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13日晚表示,證監會今日組織稽查執法力量赴恒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核查有關線索,監督相關方嚴格執行證監會的相關規定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13日晚表示,證監會今日組織稽查執法力量赴恒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核查有關線索,監督相關方嚴格執行證監會的相關規定。

12日,證監會發布實施《關於清理整頓違法從事證券業務活動的意見》,對開立虛擬賬戶、借用他人賬戶等違反證券賬戶實名制的情形進行清理。

恒生電子之後發布公告表示,堅決支持,並積極響應。

據了解,證監會相關部門人員是於當日上午赴恒生電子杭州辦公大廈的。

編輯:王樂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965

證監會赴恒生電子核查 公司稱HOMS與股市動蕩無關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613

2015年7月13日,浙江杭州,證券監管當局突訪恒生電子杭州辦公大廈,約談多位高管。資料圖為6月24日,恒生電子董事長彭政剛。 (東方IC/圖)

恒生電子最近一直在處在市場的風口浪尖上,“市場大跌,怪我咯?”到底股市大跌跟恒生電子有關系嗎?

7月13日晚間,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確認,證監會組織了稽查執法力量赴恒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核查有關線索,監督相關方嚴格執行證監會的相關規定。

而當天上午,恒生電子已發布公告稱,該公司將積極支持和響應中國證監會《關於清理整頓違法從事證券業務活動的意見》,並對HOMS相關情況進行了說明。

恒生電子稱,公司於2012年5月正式上線的HOMS金融投資雲平臺,其目的是為適應陽光私募等中小資產管理機構提升投資交易管理和風險控制能力。數據顯示,從6月15日到7月10日,滬深兩市單邊交易總量約為28.86萬億元,而同一時期HOMS總平倉金額僅為301億元,占兩市單邊總交易的比例僅為0.104%。

“有謠傳所述恒生的HOMS工具導致股市動蕩的觀點非常不客觀和不專業,對於缺乏數據支持及缺乏事實依據、混淆公眾視聽的行為,公司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恒生電子強調。

恒生電子恐怕不會想到,這款原本方便私募基金管理資產的軟件,會在股市大跌時,被認為從客觀上加劇了A股市場的投機之風。

6月29日晚上,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在答記者問中稱,從對場外配資初步調研情況看,通過HOMS系統接入證券公司的客戶資產規模約4400億元,平均杠桿倍數約為3倍,子賬戶數已由5月24日高峰時的37萬戶下降至6月29日的19萬戶。

對此,外界不禁疑惑,HOMS系統是什麽?它真是左右股市大漲大跌的“罪魁禍首”嗎?

財經網消息,HOMS只是一個IT系統,投資者通過HOMS完成證券交易需要最後下單到券商,這中間有兩種方式:一是通過信托走到券商,二是直接連到券商,P2P公司采用的就是直接連到券商的方式,通常在券商開一個戶,但在這個賬戶下會掛很多賬戶,這些不實名的賬戶也就是投資者融資買賣的賬戶。在這種方式下,資金最後都集中在配資公司在券商開的賬戶上。

從證監會公布的數據看,HOMS配資和配資平倉的數據與A股的市值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由於其交易頻率高,也就往往成為了市場的風向標。

一位金融業資深人士表示,恒生的HOMS只是一個IT系統,具有工具中性的屬性,不能因為被配資公司使用就一棒子打死,歸根結底是融資融券的“高門檻”抑制了普通老百姓的投資需求,這才導致了配資需求的出現,正是這樣的需求給了配資公司生存的土壤。

對此,據證券時報消息,恒生電子相關負責人認為,場外配資早在10年前就已存在,而類似於HOMS的IT系統工具,其本意也是協助私募基金進行資產管理,與配資泛濫並無直接關聯。

中國量化投資學會理事長丁鵬表示,假如說暴跌與HOMS有關,那麽股市大漲了是否也與HOMS有關呢?解決場外配資過分使用的正確方法,應是將所有民間配資、P2P機構等加以收編,令其在基金業協會常年備案管理。

金融監管政策研究會發起人孫海波也指出,場內加場外配資的準確金額根本難以全面統計,如果根據恒生電子公布的301億元平倉規模來判斷,此前市場統計的相關配資總額或也有水分。

“HOMS一直受到嚴格監管,場內風險基本是可控的。未來隨著券商等機構謹慎心態加重以及相關標的數量受控,杠桿釋放應該已差不多了。”孫海波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630

各銀行將核查超4張借記卡客戶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1-02/974964.html

近日,各銀行將對超過4張以上借記卡的客戶進行核查,一旦發現非本人意願辦理的,會中止服務並消卡。據了解,此前銀行規定,同一客戶的借記卡開卡數量最多為10張。

___.thumb_head

1月1日起,同一客戶在同一商業銀行開立的借記卡原則上不超過4張。今天上午,工行、建行、招行等均表示,目前已經按照規定實行新則,並在辦理業務時告知客戶。近日,各銀行將對超過4張以上借記卡的客戶進行核查,一旦發現非本人意願辦理的,會中止服務並消卡。

近日,銀監會下發《關於銀行業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有關工作事項的通知》,規定2016年1月1日起同一客戶在同一商業銀行開立的借記卡原則上不超過4張。同一代理人在同一商業銀行代理開卡原則上不得超過3張。代理開立的借記卡,需代理人持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在櫃面辦理卡片啟用後方可使用。此外,通知還明確要求銀行嚴格執行銀行賬戶實名制,對借記卡數量、開辦流程進行把關,重點把控銀行借記卡代辦流程及代辦人員信息等。

今天上午,工商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已經在官網上公布了通知,此外在辦理業務的時候也會告知客戶,近日將對超過4張以上借記卡的客戶進行核查,一旦發現非本人意願辦理的,會中止服務並消卡。此外,招行、建行、農行等銀行均表示,已經按照規定實施新則,近日將會核查4張以上借記卡的客戶。據了解,此前銀行規定,同一客戶的借記卡開卡數量最多為10張。

“此次的通知是銀監會下發到各個銀行的內部文件,主要是為了遏制銀行卡買賣等行為,防止電信詐騙的銷贓。”招商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以往的電信詐騙案中,詐騙人員在得手後會迅速將資金分成小數目的款項,通過網上銀行轉移到幾張甚至幾十張銀行卡中,化整為零,然後再從ATM機里將錢取走,這一過程也會大大增加案件偵查難度。而這些銀行卡有的是持卡人自己賣給他人,有的是居民身份證丟失後,被人冒名開卡。

多知道點兒

幾十元銀行卡 倒賣可獲利千元

去年7月份,北京最大販售銀行卡團夥落網,共刑事拘留17人,查獲涉案銀行卡1700余張、身份證200余張以及手機卡等大量涉案物品。幾十元辦理的銀行卡,進行售賣後可以獲利近千元。

警方介紹,去年5月份,家住本市朝陽區的小張接到一個陌生號碼發來的信息,內容是“你好,我是房東,號碼已換,請保存。另請將房租打到我愛人的卡內”,隨後又發來一個銀行卡號碼。小張也就沒起疑心,便通過網銀給該賬戶內轉了5500元房租。沒過幾天,小張接到房東電話,讓其交房租。此時,小張發現被騙。

據了解,售賣的普通的銀行儲蓄卡約50元一張,如果將多家銀行儲蓄卡成套打包,並附帶綁定號碼的手機卡、身份證、網銀U盾等整體出售,價格將會更高。如果持本人身份證在多家銀行開通有網銀功能的銀行卡,再成套賣給收卡人的話,可獲利近千元。收購這種實名銀行卡的人多為電信詐騙犯罪分子。

  • 法制晚報
  • 劉小英
  • 記者 蒲長廷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7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