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書店「包裹」商場 誠品對手變Sogo

2012-1-9  TCW


誠品書局是靠賣書起家的,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誠品整個集團二○一一年將出現首度營收突破一百億元,每股 稅後盈餘(ES)也逼近兩元,創下誠品成立二十二年以來最漂亮的成績單;有意思的是,這份成績單背後,有著誠 品轉型的故事,包括經營商場,賣肥皂、賣醬油、賣兒時零食……之類的銷售,都使得誠品在銷售書本的知識財之 外,另外開出了一條文化財的財路。

誠品二○一一年整體營收達到一百一十億元,較二○一○年成長一二%,也將是二○○四年轉虧為盈以來,獲利 幅度是繼金融海嘯後最豐收的一年,預估ES接近兩元,其中主要獲利來自商場,占了整體獲利七成比率,書店僅占 獲利比重三成。

賣風格,變觀光熱點!每四人就有一人來台必逛 誠品轉型之路,是如何把愛書人轉化為經營商場的商機,第一步就是「賣生活風格,將文化財轉為觀光財」。

「誠品獨特競爭力就是把書店當作品味、生活風格來賣。」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劉維公分析。「能夠賣『生 活風格』,在轉型觀光產業時,才能吸引外地觀光客。」二○一一年誠品到店人數一億二千萬人次,其中海外觀光 客約占一百五十萬人次,觀光局統計該年來台觀光達到六百萬零一百一十人次,平均每四個觀光客就有一人來台必 逛誠品。

政大企管系教授別蓮蒂也提出同樣觀察。「誠品商場比一般書店大,不能僅靠賣書營利;如果跟百貨公司比,相 較較小,所以要走出與文化相關結合的獨特特色。」
賣故事,變品牌賣點!本土肥皂一年可賣破億元 也就是說,抽象的生活風格要包裝成可銷售商品,「商場跟文創平台不同處,前者看重商品本身,而誠品則在意
商品背後的創造人。所以前者會談商品價格,誠品卻著重在商品製造人跟作品之間的故事。」誠品控股總經理李介
修說。

舉例來說,「誠品知味」專門販售台灣在地食材,像兒時零食、古法釀造的醬油,原本很平常的日用品,加上背 後奮鬥故事,發酵在誠品營造的文創平臺上,就能產生不同效益。

以阿原肥皂為例,一塊肥皂,走的雖是本土自產路線,但賣的是國際品牌價格。一塊肥皂能賣到兩、三百元,是 一般市售肥皂的四、五倍,卻創下年營業額上億元商機。「我們一直都清楚自己的品牌價值:肥皂是載體,文化、 夢想,才是我們想傳達、分享的內涵。」創辦人江榮原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將有故事的香皂擺在文創商場中
,與一般商場所展現的坪效就差了近萬元。
賣人潮,變集客據點!會員消費是一般書店三倍 第二步則是用集客力創造坪效新價值。 別蓮蒂指出,賣場經營講求坪效,但坪效不只僅有商品力,還有集客力。「誠品的集客力是集中追某種特色、訴
求的人,能掌握這群人,他們出手消費跟一般到百貨公司消費者就會不同。」
目前誠品會員客群就超過七十萬,專注於經營這群人,其平均消費購書量是台灣人到一般書店的三倍。 誠品會員平均一年購買十二本書,若以每本書背約厚三公分計算,一年內購買的總冊數可以疊出接近五百座一
○一大樓。站在愛書人的基礎下,用書籍文化來帶動商場人潮,當人潮轉化成商潮,就成為誠品集團總營收突破百
億元的關鍵因素。

誠品控股副董事長吳旻潔坦言,營運壓力是改變最直接的推手。連她自己都曾經質疑過創辦人吳清友:「為什麼 誠品要做商場?那不是誠品。」當時,她並沒有得到滿意答覆。等她真正坐上管理位置時,才理解書店的風光,若 是不靠商場的獲利來支撐,可能無法長久走下去。

截至二○一一年底,誠品結合書店和商場模式的複合式商場,全台有三十九家店,二○一二年也將在台中經典、 新竹巨城、新北淡水、新板特區等店要開幕,而結合電影院、音樂館和旅館,總樓地板面積達一萬四千坪的北市松 山菸廠據點,預計於二○一三年開幕,更進一步將「誠品」品牌印在各種商業模式上。

同時,在二○一二年也將進軍香港,於銅鑼灣開出首店;二○一三年底於蘇州成立中國誠品首店,「台灣誠品風 味」觸角正式跨出海峽。

為了迎向下一個二十年,誠品不僅要西進中國市場,還要準備公開上市。

雖然誠品的轉型有了初步成果,然而,橫在眼前的就有種種挑戰:「如何將台灣誠品風味複製到外地,在硬體方 面,如果外地不能鋪木板呢?如何營造誠品原始氛圍?在軟體方面,如何將抽象風格清楚描述?台灣味和在地文化 的比重?」別蓮蒂提出她的質疑。

挑戰的第一步,誠品跨出去了,當未來競爭對手不再是金石堂或者傳統書店,而是轉變成微風廣場、Sogo百貨或 是ATT 4 FUN複合式商場時,賣文化氛圍的競爭優勢是否還能持續,還有待時間觀察。

【延伸閱讀】ES重回金融海嘯前高點——誠品歷年營收、E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88

《現場直擊》一秒二千筆訂單 一天產生一.五億個包裹淘寶光棍節 一千七百億網購奇蹟

2013-11-18  TWM
 

一天締造千億元業績,阿里巴巴是如何做到?這就像一場網路的百貨公司週年慶大戰,從淘寶、天貓的網購平台,兩萬個賣家,到十多家快遞物流業者,無不繃緊神經,他們要迎接的是上億消費者、超過一千七百億元的金流、一‧五億個包裹。大陸電子商務奇蹟,在這一夜寫下。

撰文‧顏雅娟

在十一月的杭州街頭,氣氛異常熱絡,人們逢人便問:「你淘寶購物車放滿了嗎?」有的老闆還提前四天發薪資,就為了讓員工買得盡興。

這不是過年,而是一年一度的光棍節,又稱「雙十一」(十一月十一日)。

大陸人有多瘋「雙十一」?打從○九年首度開創「雙十一」網購促銷開始,一天做到五千萬元人民幣(約二.五億元台幣)的業績,去年更創造出一九一億元人民幣(約九二六億元台幣)的業績,今年再攀高峰,直上三五○億元人民幣(約一七○○億元台幣)。

今年光是參與「雙十一」的賣家就超過兩萬家,多達三百個品牌、超過三萬家實體店面,在實體店面一起推出商品五折促銷。

在光棍節前一天,超過五千萬名消費者還提前參加「預熱」(指店家提前炒熱買氣的各種活動),先把想買的商品全選進購物車裡,近六百萬名消費者的購物車裡,塞滿了超過四十件商品,都是希望在零時一到的那刻,可以最快搶購到最低折扣的商品。

創造一個節日很容易,但如何在這個節日裡,創造出破千億元的業績,《今週刊》直擊三個現場,找出淘寶天貓創造千億業績的祕密。

備戰.賣家辦公室

參加雙十一,就像歌手登上春晚舞台,唱一曲,後面商演不斷。

十一月十日,下午四點,杭州濱江區,距離「雙十一」還有八小時。

我們來到天貓商城上最大行李箱賣家UTC行家的辦公室,其實UTC起家是在蘇州,這些年,為了經營電子商務的大餅,特地在杭州設了電子商務部門。

這已經不是UTC行家第一年參加「雙十一」了,他們太瞭解「雙十一」可能掀起的搶購巨浪,辦公室裡的八十多名員工無不摩拳擦掌,積極備戰。為了讓他們在第一線處理所有消費者的交易訂單,辦公室擺滿點心零食,甚至大手筆包下隔壁飯店,請來盲人按摩師替員工舒緩肩頸,增加工作效率,一切全為「雙十一」。

「參加雙十一,就像歌手登上春晚舞台,唱一曲,後面商演不斷。」說話的是UTC行家商貿電子商務事業部總經理曹軼寧。

他會這麼形容,實在是因為電子商務有著大者越大的「馬太效應」,也就是說,當某件商品越多人買,就能吸引更多人來下單。所以,即使參加「雙十一」得端出五折促銷也在所不惜,因為對賣家來說,在這個全大陸人瘋網購的日子裡,打品牌的意義更勝於獲利。

「每個賣家都參加(雙十一),幾乎成了大陸網路賣家的標準配備。」曹軼寧不諱言,「雙十一」在大陸颳起的旋風,就好比你沒參與,便落伍了。

自○九年淘寶網開始做「雙十一」開始,現在已經進入第五年,下殺五折是基本的折扣,自然會吸引許多消費者上門,就連平時不上網購物的人,也都搶在這天擠上淘寶搶購,這對賣家來說,就是吸納新消費者的最好時機。

以UTC行家去年「雙十一」的交易狀況為例,新、舊客戶的比例大約是五比五,靠著這些銷售資料,賣家能夠更深入瞭解地域的消費特性,哪個省分、哪些年齡層具有潛在消費力,完全掌握在手中。

「雙十一的統計數字,成了支撐地面擴點的最好依據。」UTC中國副總裁兼品牌總監孔曉紅說。

「雙十一」不是一天的事,

是經營一個品牌的事

電子商務這行,消費者、銷貨、產品數量與議價能力是環環相扣的,消費者上線數字扣著銷售數字,當你能吸引的消費者越多,自然議價能力也越高,能拿到的代理商品也越多。

「我們看『雙十一』,不是只看一天成交量,而是後續帶來的品牌影響力。」曹軼寧說。

這麼說吧,UTC行家第一次參加「雙十一」,是一○年的事了,那天,UTC行家做了一萬筆的訂單,蘇州倉庫塞滿大批貨物,等著送往各省。剛好北美行李箱品牌商威格(Wenger)的品牌代理人員來訪,看到倉庫裡的爆量,大為驚豔。

只見UTC行家總裁孔衛紅豪氣地回答:「這就我們一天的量!」見識到UTC行家的影響力,不只讓UTC行家拿下威格的代理權,合約一簽就是十年,有了威格開路,後頭的Guess、Eagle Creek等行李箱大品牌的代理權,也紛紛入袋,將UTC行家推上了天貓網上的行李箱最大賣家。

「今年差不多能做到兩千萬元(人民幣)營業額。」曹軼寧胸有成竹,以客單價人民幣兩百元換算,也就是說,今年「雙十一」將為UTC行家帶進約十萬筆訂單。

「『雙十一』,是所有電子商務業者大練兵的最好機會。」阿里巴巴首席運營官張勇直言,在阿里巴巴搭建的這個舞台,真正要站上去演出的,還是上頭的這兩萬名賣家。

開戰.淘寶總部

這是大陸消費者過大年的節日,半點差錯都不能有。

十一月十日,晚間十點,杭州市西側的阿里巴巴西溪園區。

場景轉進阿里巴巴總部,這裡,是大陸電子商務史創造奇蹟的神祕基地,啟用不到三個月的園區,玻璃帷幕築成的六棟辦公大樓,燈火通明,七彩雷射光束從大樓頂端射出,活脫像演唱會現場。

距離光棍節還有兩小時才開始,但園區裡已經人聲鼎沸,一股歡欣鼓舞的節慶喜氣,瀰漫在空氣中。

為了迎接這一天,阿里巴巴集團內所有員工已經連續加班了好些天,從技術人員、營運、行銷、公關,都得動起來,「這是大陸消費者過大年的節日。」驕傲寫滿張勇的臉上。

這確實值得他驕傲,在「雙十一」這天,超過上億的使用者同時湧入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天貓網站上,不只要讓消費者買到最想要的商品,還要保證網站的營運順利,結帳程序都暢通,這絕對是個大工程。

就在總部二樓,大型會議室的牆面,巨型電子螢幕橫掛在上,這裡,就是阿里巴巴「雙十一」的作戰指揮中心,每一秒支付寶的統計金額、每一筆交易狀況、每個賣家的接單、每位消費者的位置,巨型電子螢幕上,一覽無遺。

巨幅大陸地圖上頭,紅色代表賣家位置,黃色的是買家,每筆訂單一成交,小箭頭就會直接從賣家射向買家,有時小箭頭還會飛出海外,那是來自台灣、香港的海外成交訂單。

身為最高指揮官,張勇一整天都在作戰指揮中心待命,就為緊盯「雙十一」交易狀況。

當指針移往十二、零點鐘一到,作戰指揮中心裡的人,全深吸了口氣。大屏幕底下,來自國內、外的兩百多名記者已經按捺不住,有些人拉長了頸子,有些人還站了起來。只見巨幅螢幕上的數字不停跳動,一眨眼的功夫,總成交金額已經衝破了第一個億元,而這時,才過了五十五秒。

光速般成長的交易金額,讓現場所有人的情緒沸騰起來,六分鐘後,總成交金額已經衝破十億元人民幣,包裹件數超過三千萬筆,就連台灣、香港都不斷地有成交的箭頭閃爍著。

根據統計,在「雙十一」開跑的第一分鐘,天貓商城瞬間湧入一三七○萬人次,每一秒平均產生三千九百筆交易訂單,搶購熱度遠遠超乎想像。

戰果.物流地圖

當交易訂單突破第一億筆,風雨欲來的緊張感籠罩了物流中心上方…十一月十一日,下午五點,鄰近杭州蕭山機場的順豐物流中心。

這裡,是華東地區最大的貨物分撥站,從各賣家集結而來的貨物,得先在這做第一次的分批工作,再分裝上貨車上,直至貨物滿載後,迅速駛出。

早在「雙十一」開跑後的第一百分鐘,交易成交後的第一個快遞包裹,就在南昌被簽收,凸顯出「雙十一」不僅是淘寶天貓與賣家的戰場,後頭的物流配送,也要火速接上。

當「雙十一」交易訂單突破第一億筆,一股風雨欲來的緊張感,籠罩了物流中心的上方。

三.八萬平方公尺的倉庫裡,盤根錯節的輸送帶不斷地將貨物分類,忙中有序地輸送著所有貨品,第一級分批先按地區分類,還有送往海外的得往航空貨件走,其他省分得再分一區,由貨車送往第二級的中轉站。

「每天要在這中轉的貨物,約十三萬件,像去年雙十一,單日配送的貨物件數衝高到十七萬件,今年盛況空前,未來幾天,每天要配送的貨物件數勢必會衝高到二十多萬件以上。」順豐快遞華東分撥區營運經理呂奇摺著手指頭算著,龐大的運量,已夠讓他頭皮發麻。

天貓商城建購最強勁的網站,還找來上萬賣家用最優惠的折扣提供消費者搶購,所有戰果就等物流業者將商品在最短時間,送到消費者手上。

由於杭州天氣不穩定,時常起霧,這對於配送貨物來說,是最大的挑戰,因此,舉凡路面起霧、車禍等臨時狀況,都由順豐總部加以監控,稍有萬一就要立即處理。

順豐物流只是負責配送的其中一家業者,在「雙十一」這天,平均每分鐘產生九‧八萬個包裹,超過一‧五億個包裹等著配送。為了要覆蓋到全大陸的版圖,阿里巴巴集團旗下新成立的菜鳥網絡發揮功用,涵蓋全大陸十多家快遞公司,掌握九五%以上物流資訊。

透過「物流雷達預警系統」直接監控各家快遞業者的中轉站、轉收站到消費者手中的每個節點資訊,甚至與國家氣象資料中心合作,掌握即時氣象資料,預測未來半天到七天可能產生的物流塞車,提前把資料回饋給快遞業者,讓業者提前部署貨物配送路線。

「雙十一是我們與快遞業者的一場數據協同戰。」菜鳥網絡營運長童文紅說,確實,當雙十一展現大陸驚人消費力的同時,更重要的是這場大戰裡,所揭櫫的大陸電子商務產業的縝密產業鏈與強勁執行力。

淘寶讓買家、賣家完全相信「大陸發展那麼快,(阿里巴巴)只有贏一件事情,就是他們完全相信電子商務、完全在線上找客戶。」阿里巴巴集團台灣總經理傅紀清說,「雙十一」成了窺見大陸電子商務崛起、茁壯的最佳觀察站。

就在「雙十一」瘋狂網購二十四時步入尾聲之際,晚間十點多,一身紫紅色長袍、披著大紅圍巾,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走了出來。

這天,「雙十一」成了馬雲口中說的,「一個讓廠商和消費者互相感恩的日子。」但「雙十一」背後更強烈的意義,是馬雲一手建起的電子商務城牆,已經高到讓競爭對手難以追趕。

馬雲想做的是,讓淘寶、天貓成為大陸電子商務基礎設施提供商,提供物流、金融各種服務,讓每個中小企業、個體戶,都能輕易踏入電子商務這塊機會無窮的市場。

即使今年雙十一創下約一七○○億元台幣的成交金額,比去年美國感恩節後的網路星期一的總成交金額約四四三億元台幣,整整多出三倍,但馬雲並不因此滿足,他說:「大陸電子商務還可以更激勵一點、更專注一點,讓更多人加入。」這一夜,「雙十一」寫下的奇蹟,還只是起點。

光棍節小辭典

光棍節的由來普遍認為是在1993年,由南京大學四位學生討論如何擺脫光棍(單身)狀態,想出以11月11日作為光棍節來組織活動,因為有四個形似棍子的「1」,雙十一光棍節因此而生。

2009年,淘寶網首度以「光棍節」為名,進行網購特賣活動,沒想到一炮而紅,創造出「光棍節」購物奇蹟。

光棍節奇蹟一頁

開賣僅55秒,交易額就突破1億元人民幣(約4.8億元台幣)

參與賣家數多達2萬家

物流配送快遞日均業務量達3.2億件開賣一分鐘,200萬用戶從手機端湧入開賣至中午12點,就有8家店銷售額破億,232個賣家業績破千萬元

這些商品最好賣

——開賣1小時銷售成績

160萬件內衣 可疊成3座高8848公尺的聖母峰200萬條內褲 接起來超過3千公里長,可繞台灣2圈全天最熱賣 小米手機3,銷售額達2741萬元人民幣(約1億元台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745

《獨家揭祕》網路熱門服飾PAZZO 日出貨二千件包裹

2014-01-06  TWM
 
 

 

31歲老闆從五分埔店員到營收五億不做電視廣告,憑著網路上的口碑,PAZZO成為近兩年來討論熱度最高的新生代服飾品牌;成立三年,創辦人廖承豪首度接受媒體專訪,揭露他如何在競爭激烈的網路戰局中打出新江山。

撰文‧鄧 寧

「誰是下一個營業額破億的網路品牌?」在lativ以國民平價服飾崛起後,許多網路熱門賣家,甚至長期替品牌代工的成衣廠,紛紛加入自創品牌戰局;二○○九年起,超過三十家新品牌陸續上線,堪稱網路服飾的戰國時代,其中較突出者自然引來投資者注意。

上個月,遊戲股王歐買尬宣布以一.○六億元入股美而快實業,也就是網路服飾品牌「PAZZO」的公司,成為一三年另一樁引人注目的投資案,讓人不禁好奇:「PAZZO為何能讓歐買尬看上?」PAZZO於一○年十月創立,成立時資本額僅七五○萬元,迄今已增資至四千萬元,每天從倉庫出貨的包裹數量最少也有兩千個,折扣季時包裹數量更可輕鬆破萬,以產品均價五百元估計,年營收約在五億元以上。

五分埔起家 獲歐買尬入股更令人吃驚的是,創辦人廖承豪是七年級生,創業時年僅二十二歲,成立PAZZO前已開過數家公司,曾跌跤過,所以在經營PAZZO時更是穩紮穩打,可說是在風雨中走出自己道路的年輕創業家。

而歐買尬因推出第三方支付平台「歐付寶」,在一年多前開始找尋優質的網路商家,第一個相中的便是產值龐大的服飾市場;長期研究電子商務的之初創投創辦人林之晨即指出,台灣線上服飾零售業的年產值已超過兩百億元,占整體服飾零售比重一成以上,穿透力道驚人。

在這塊群雄割據的市場中,歐買尬執行長林一泓欽點的即是PAZZO,「每一家網路服飾我都觀察過,就屬PAZZO最穩!雖然營收不見得比別家高,但確實有獲利賺錢,好好做下去,未來沒有競爭對手。」被看好未來將「打遍天下無敵手」的PAZZO,面對媒體時卻異常低調,業界僅知廖承豪從少男服飾起家,由五分埔店家轉戰Yahoo!奇摩拍賣,後來如何經營PAZZO品牌,卻從未曝光,《今周刊》獲得獨家採訪機會,為讀者揭開PAZZO與創辦人的神祕面紗。

一九八二年生的廖承豪,出來闖江湖時年僅十六歲,因家中經營小型成衣廠,國中畢業前,每天放學回家都得幫忙剪線頭,「這讓我對服裝印象很差,根本沒想過要做服飾業,國中畢業就去麵包店當學徒。」未料一年半後,習藝的麵包店倒閉,廖承豪重新思考未來的方向後,決定回到成衣業,但不學父母親從事代工,而是到五分埔當男裝店店員,學習與客人溝通的銷售技巧,持續三年多的時間直至入伍;這段童年與青少年時期的經驗,讓他同時握有成衣生產端與零售端的知識,也成為後來經營PAZZO成功的祕訣。

退伍後,廖承豪因不願與前東家搶生意,便拿著攢下的一六八萬元積蓄到廣州開服裝公司,人生中第一次創業,卻在兩年後因不適應當地的生意文化,將帶來的「一路發」資金虧掉一半,黯然打道回府。

拿著剩下的八十萬元資金,廖承豪仍未放棄開店當老闆,當時台灣除了五分埔,第二大成衣批發中心在高雄的後火車站,於是他又到高雄開了一家服裝批發店,這次做了一年,又虧掉三十萬元。

此刻回想,當年的挫折都是寶貴經驗,廖承豪平靜地分析:「每個區域都有一套做生意的模式,用原本的概念未必行得通,像高雄就不流行台北的一口價買斷,商家們喜歡拿舊貨來換新貨,我做不慣,只好回五分埔開店。」送貨給賣家 學到網拍竅門○七年,廖承豪終於回到五分埔,當時客戶仍以士林夜市與西門町的實體商家為主,即使Yahoo!奇摩拍賣已上線六年,更培育出「東京著衣」等網路服飾品牌,但廖承豪對「網路」仍一無所知。

有一次,一對情侶上門帶貨,起初只拿一點點,但幾個月之間拿貨量倍數成長,甚至超越一般實體店家,廖承豪忍不住問:「你們在哪裡賣?」得到「網路」的回答後,他還天真地問:「網路是在哪裡?靠近天母還是靠近士林?怎麼網路人這麼多?」談起「網路在哪裡」的糗事,廖承豪仍笑不可抑,但他不減興奮地說:「網路真是一門好生意,那時候一般店家一個月最多拿三十到五十萬元的貨,這個網路賣家一下子就拿到兩百萬元!」為了解網路生意,他展開為期一年的觀察,天天親自送貨給該名賣家,「他們一開始把衣服放在地上拍,後來掛在牆上拍,再來買人形模特兒套上衣服拍,最後請真人模特兒拍,我才知道,『照片』在網路上很重要。」發現到網路服飾這塊新天地,廖承豪躍躍欲試,「這麼好賺,我一定要自己下去做。」但開始不到兩個月,網拍生意就被客戶發現,一個月四、五百萬元的貨款全數抽單,廖承豪也不禁遲疑:「我還要繼續做網拍嗎?還是回去做批發?」但頭已經洗下去了,不做也不行,廖承豪便以「JP.aibo」之名正式進軍網拍,短短三個月營收就飆破百萬元,疑慮也全數煙消雲散。分析原因,除了當時網路賣家不多,也因為廖承豪自身就是大盤商,比起一般賣家還得向盤商叫貨,讓消費者等待七至十四天,JP.aibo可以「今天買、明天到」,相形之下更具優勢。

仿ZARA模式 五天出新款半年後,Yahoo!奇摩拍賣建議廖承豪進入女裝市場,他從善如流,卻在第二年遇到瓶頸。原來,廖承豪雖是男裝大盤商,卻不握有女裝貨源,必須像其他賣家一樣批貨來賣,到○八、○九年時,消費者已漸漸無法接受等待期長的預購模式,開始進行抵制,整個網路服飾市場被迫轉型。痛定思痛,廖承豪悟出心得:「網路生意是對的,但預購模式行不通。」於是毅然將JP.aibo結束,並在一○年十月創立自有品牌「PAZZO」。

在網路上買衣服,公認最不能忍受的第一名就是從下單到取貨的時間太久,甚至等超過一個月後宣布斷貨,但這情形在PAZZO幾乎不會發生,廖承豪更自信地宣示:「超過三天就是不及格!」進一步剖析PAZZO供應流程,竟與全球第三大服裝零售商ZARA相同,都採「快速、少量、多款」的管理模式,一般服裝品牌從設計、打樣、選料到生產、上架,週期最快也要半年,但PAZZO五天內即可生產出一款新衣,且維持偏低的庫存量,以達到貼近時尚且穩定獲利目的。

究竟他是如何辦到的?關鍵就在選布料!廖承豪指出,傳統作法是先設計圖樣再找布,但他前一季就看好下季會熱銷的布料,讓工廠提前備貨,一旦要用就能即刻生產;但這套方法也有風險,一旦看錯趨勢,壓下的布料就是多餘庫存,一般賣家缺乏廠務知識與流行眼光,就無法如法炮製。

舉例來說,上一季女裝流行花褲,但請布廠開花版布,一款一次至少要印三千碼,相當於三千條褲子,「花版不可能只開三款,少說也要給消費者三十款!但這樣庫存壓力會非常高。」一般店家只能咬牙撐住,廖承豪卻知道該如何轉彎:「我將布匹印花轉為裁片印花,也就是用素色布裁成一片片褲子的樣式再印花,雖然印製成本略高,但一款花色可以只做一百條,開個五十款,哪個花色『中』了再大量生產,比起堆庫存還是划算。」在快速時尚、快速配貨的確實執行下,PAZZO已成為近兩年來討論度最高的網路服飾品牌,FB粉絲團高達六十六萬人,但廖承豪卻表示從未刻意經營,「我們只是分享工作過程,營造『生活感』氛圍。」點進PAZZO的FB頁面,可以發現他們確實是把消費者當朋友,貼文分享的不只是商品,也包括「周一的早晨來杯美式熱咖啡」,或是「悠閒享用假日的早午餐」,塑造出專屬於PAZZO的生活步調,讓消費者進一步認同品牌。

展望未來,雖然已獲歐買尬億元投資,但廖承豪不求營收暴衝,而是要讓消費者在「看衣服找衣服買衣服」的規律中沒有斷續,實實在在成為生活中的美好配件。

PAZZO

公司名稱:美而快實業

負責人:董事長廖承豪

資本額:4000萬元

成立:2010年10月

主要業務:服飾、鞋類零售業

員工數:120人

一天出貨量:2000~3000包

年營收:估計約5億元

FB粉絲團人數:66萬人

廖承豪的創意煉金術

1.快速生產

仿效ZARA流程,先決定原料再設計,5天就能生產完成。

2.少量多樣

保證與時尚同步,最快推出多樣貼近流行的商品。

3.生活行銷

不刻意經營粉絲,與消費者分享生活點滴營造生活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462

獨家直擊 近百噸台灣水果72小時急送任務 順豐讓包裹「跑起來」 蘋果、小米機都指名要它

2014-01-06  TWM
 
 

 

一家未上市快遞公司,市值可以等同於台灣股王大立光,今年四十二歲的創辦人熱愛極限運動,卻又低調到連國際物流大咖DHL老闆想見他,都碰了軟釘子。《今周刊》採訪團隊透過層層溝通,首度直擊公司總部,揭開中國快遞王國的神祕面紗。

撰文‧賴筱凡 攝影.林育緯二○一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高雄燕巢,晨霧未散的果園裡,起個大早的農民們,正輕手輕腳地摘下大如拳頭的蜜棗,寒露初結的翠綠表皮,顆顆更顯嬌貴。的確,這批嬌客即將展開不同以往的旅程,從高雄到台北港、再從台北港搭船到廈門港,下了廈門同益碼頭再轉往上海分拆包裝,橫跨二千公里,連同其他近百噸台灣水果在踏上中國土地後,七十二小時內送達到九千名中國消費者手中。

這是台灣蜜棗的跨世紀之旅,因為這正標誌著兩岸電子商務的新里程碑;而一輛輛寫著大大「SF」英文字的亮黑色貨卡,正是串起兩岸電子商務最後一哩路的幕後推手。這家低調的貨運公司已默默地滲透進台灣大街小巷中,將台灣賣家的商品送到中國消費者的手上,也替你送來在淘寶網上買的貨物,它是「順豐速運」。

直擊深圳總部

揭開﹁水貨佬﹂變身快遞龍頭神祕面紗對台灣人來說,「順豐」這個名字,還有些陌生,但「順豐」之於中國、香港的民眾來說,卻再熟悉不過。它擁有超過二十萬名員工,這些穿梭在兩岸三地大街小巷裡的黑衣部隊,創造出一三年營業額高達人民幣三百億元的業績。更重要的是,順豐掌控了二○%的快遞市場,也就是說,全中國每天流動的二千多萬個包裹中,就有將近五百萬個經過它的手中,連蘋果、小米機都指定全中國的貨物都由順豐來送。順豐的影響力,已經讓你無法忽視。

一三年八月順豐完成最新一輪的增資,引進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團、中信資本三大股東,增資金額達人民幣八十億元(約新台幣四百億元),持股二五%。以此估算,順豐市值已達人民幣三二○億元,相當新台幣一六○○億元。這個數字幾乎與台灣股王大立光的市值相當。然而,這卻是一家資本額只有人民幣一億元的快遞公司。

順豐的創辦人──王衛,行事風格就如同公司亮黑色的貨卡一樣低調;低調到連當年阿里巴巴集團總裁馬雲想見他,都見不著,更別提國際物流大咖DHL的老闆親赴深圳,也碰了軟釘子。

今年僅四十二歲的王衛,進出總是穿著POLO衫、牛仔褲與球鞋,他鮮少接受媒體採訪,也不拍照,連員工在歲末聯歡想與他合照,都未能如願。但低調的外表底下,王衛卻有著熾熱的情感,他熱愛極限運動,追求的目標也絕對徹底執行到底。

憑著這份執著,沒有人能想到,這位二十年前拉著破舊行李箱跑單幫的「水貨佬」,竟能成為中國快遞之王。

當年,年僅二十二歲的王衛從廣東順德起家,來回於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兩地,拉著行李箱,一路從「水貨佬」做起。但王衛的嗅覺卻跟別人不大一樣,他很早就意識到快遞是個商機,二十年來,他一步一腳印將順豐推上中國民營物流業的龍頭寶座,甚至成為第一個購置飛機、自組機隊的中國快遞業者。

把錢花在刀口上

改善運送流程 提供優質快遞服務「以前中國快遞有三巨頭:北宅急送、中大田、南順豐;但宅急送想做的是民族企業,大田的目標是做大之後就賣掉,只有王衛說,他要做中國的FedEx(聯邦快遞)。」曾在順豐工作超過十年的前副總裁曾玉勤指出。

即使○六年大田以四億美元賣給了聯邦快遞,競爭對手DHL上門想買順豐,王衛卻連見他一面都不願意。

為了揭開順豐的神祕面紗,《今周刊》透過層層溝通,成為首家進入順豐深圳總部採訪的台灣媒體,更直擊順豐華東最大中轉站。

十二月二十六日,深圳福田大街上的商店還在播放著聖誕歌曲,聖誕當天人們在淘寶網上搶購的禮物,此刻正在順豐綿密的物聯網上移動,等著送貨員配送到每個消費者的手上,而這張物聯網的神經中樞,就在大街旁的這棟高達二十六層樓的順豐總部。

其實順豐總部落腳在此,已經有十年的時間了,但從外觀看去,絲毫無法找到任何有關順豐的蛛絲馬跡。

神祕、低調,是外界對順豐的第一印象,甚至有中國媒體為了採訪順豐,不惜以臥底面試的方式潛入。「順豐認為與其花錢打廣告,告訴別人順豐好,何不把錢花在改善我們的流程,讓消費者用過之後,都知道順豐好。」跟在王衛身邊長達十年的順豐資深副總裁杜浩洋自信地說。

「電子商務的產業鏈中,唯一無法虛擬化的,就是物流,你還是需要一個又一個的送貨員,親自將貨送到消費者手上,大家還是會注意到順豐。」順豐以年成長率超過三成的速度飛快長大,其中的關鍵,就來自中國消費者在淘寶網、天貓、京東商城等電子商務平台的消費。

一二年中國被運送的包裹多達五十六億件,預估一三年將達八十五億件。中國電子商務的爆發性成長,連帶地使快遞業也跟著起飛。「今年我們最重要的戰略,就是電商業務。」順豐浦東中轉站業務經理李松直言。

為了搶進年成長率近六成的電商業務,順豐去年就租下浦東機場一.二萬平方公尺的地,設立華東最新的中轉場,就是要把電商快遞包裹統統拉進順豐來。

第一線快遞是命脈

王衛敢給 讓快遞員變超級業務員要管理好這最後一哩路,在台灣或許再稀鬆平常不過,但當一切放大至二十萬人的大軍,要跑遍中國三十四個省市自治區,很多問題就會跑出來。

就拿快遞最重要的命脈——送貨員來說,順豐的二十萬名員工裡,五○%是送貨員。近年來中國工資調漲,只要每人工資增加人民幣一百元,順豐的人事成本就多人民幣一千萬元,更別說還有油費、設置中轉站的倉儲土地成本。

養送貨員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國幅員遼闊,做快遞就得深入到每個鄉鎮去。一開始,順豐跟其他快遞業者一樣,採取「加盟」制,讓當地有興趣的人來加盟,結果就是各地加盟店的老闆擁地為王。

王衛很早就捨棄了各地加盟的制度,擁地為王的狀況只會增加管理困難,於是,○二年,順豐改推直營制,要徹底解決最後一哩的管理障礙。問題來了,別家都是加盟制,王衛拿什麼吸引送貨員認同度,還讓他們甘於歸依順豐的管理、為順豐打拚?

「王衛把中國畫成六大區,每區下有省、縣、市、鄉……等小區,他喊出分潤制,要跟送貨員共享利潤。」曾玉勤說,這招很有效,王衛讓每個送貨員除了配送既有貨品,賺取穩定薪水外,他還把送貨員變成了業務員。

杜浩洋不諱言,「在順豐,每名送貨員都是業務員,只要他們每多接一張訂單,公司就和他們分享一部分的利潤。」換言之,除了送貨帶來固定薪資,只要每接一張單,送貨員就能額外多拿一些獎金。

為了觀察順豐如何將快遞作業發揮到極致,我們甚至追蹤了「一顆台灣蜜棗的旅行」,一張來自上海的訂購單,如何在電商大平台下,從高雄產地直送到消費者手裡。《今周刊》從台灣賣家杰可斯商品產地開始記錄,一路自高雄、廈門到上海,從商品報關、重新包裝、集貨裝箱、分揀併單、到配送至消費者家中,現場直擊電子商務包裹的跨海過程。

紙絲、包材都是know-how 上演二十四小時包裹特急快遞挑戰十二月二十七日下午五點,廈門的同益碼頭,中國消費者從淘寶網下單,台灣直送的貨品到了。

「我們以前不懂得做,要從新疆運水果出來,以為在上頭鋪冰塊就可以了。」杜浩洋說得都有些不好意思。

台灣人對於低溫冷藏的快遞配送,是相當習以為常的事,但即使是今日的順豐,旗下也還沒有一輛貨車是低溫冷藏的配送車。「在中國想運送生鮮食品,你得克服每個地區的氣候不同,有時貨品上飛機,溫度低至零下,食品的耐受度是大問題。」順豐電商與快遞供應鏈事業部業務經理祖恩峰說。

因此,當杰可斯將高雄蜜棗賣到中國消費者手上,難度之高不難想像。「從貨交到順豐手上那刻算起,二十四小時內就會送達消費者手上。」這次,杰可斯執行長胡亦嘉要配送到中國消費者的水果近百噸、九千張訂單,順豐在最短時間內做到了!

順豐有個規定叫「收一派二」,指消費者下單後一小時收件,貨物到送貨員手上必須在兩小時內完成派送,靠著綿密的網絡,順豐做到了快,讓包裹「跑起來」。

十二月二十九日下午,杰可斯位於廈門的倉庫外,已經停滿了順豐長達二十米的貨車。「這些水果坐船過來,接下來有些要送到華北,就得上飛機,所以我們得要替它量身打造不一樣的包材。」祖恩峰說。

以夏季運送芒果為例,容易腐壞不說,上了飛機的溫度必須控制在零至三度,保利龍箱的密度就要有二十克╱立方公分,才能達到恆溫效果。

貨品重新包裝好,二十四小時的快遞挑戰,才正要開始。十二月二十九日,晚上八點,浦東機場邊的順豐中轉站,正要開始忙碌。為了壓縮貨品運送的時間,快遞業者多半利用夜晚做長距離的移動,白天則由送貨員配送。

三個月不創新就危機四伏

取經7-ELEVEn 複製台灣經驗這是一天裡,浦東中轉場最忙的時候,他們得趕在晚上十點半前,完成所有貨物分揀,並集貨上車,貨物輸送帶上,包裹奔跑著,其中就有好些件是杰可斯的蜜棗包裹,有些更要趕搭十二點直飛四川成都的貨機,要讓消費者在隔日一早十點前收到。

接近王衛的人都知道,王衛是個危機意識相當高的人,因此業界流傳王衛的一句名言:「三個月沒有創新和變革,就會有危機四伏的感覺。」王衛無時無刻都在研究如何提升運送速度,「○九年到台灣參訪時,他就親自去台北港看,從台北港到廈門是最短的距離,他也看到了台灣的物流業者如何與便利商店合作。」曾玉勤說。

順豐率先在深圳找上便利商店合作取件,「其實,就是從台灣的7-ELEVEn得到的靈感。」杜浩洋不諱言,效果相當好,「一來送貨員不用因為貨品沒送達而乾等或來回奔波,二來對消費者取貨也便利。」順豐更在十二月,將便利商店的合作模式,複製到上海來。

順豐的送貨員都會隨身配帶著一個無線掃描器和無線列印機,所有貨品一到送貨員手上,只要輕輕一掃條碼,收件人、送件人……等所有資訊,都詳細明列在上,就連下單也可以馬上完成,連送貨車都不必消費者親自填寫。

為了精確掌握每個送貨員的行蹤與進度,這台無線掃描器代表的就是每個送貨員,直接與順豐每個區域的中轉站連線。

早些年,順豐非常追求快,這也是為什麼王衛在○九年成立順豐航空,成為中國物流業者的第一個自有機隊,多達三十一架的貨機直接來往大陸各城市。「王衛想要自己擁有掌控權,如果沒有自己的機隊,貨品就得乖乖等湊櫃,快遞時間就在等待中浪費了。」曾玉勤認為,在快遞業裡,快是第一,再來就是服務要好。

順豐的快遞價格向來比其他同業高,原因就出在王衛並不認同低價競爭策略是存活的唯一之道,「順豐其實不是快遞公司,而是速運公司,我們要提供給客戶的是解決方案,又快又好。」杜浩洋直言,品質才是關鍵。

的確,當來自高雄燕巢的蜜棗被送達到上海年輕女孩的手中時,那翠綠欲滴的果色,那入口甜香的濃郁,或許就是品質最好的說明。

順豐這家快遞大腕,在電商大時代裡,迅速成為一統中國物流業的新帝國,更拉高嘉里大榮、宅配通等台灣業者的進入門檻。以後,你不得不認識這個黑色標誌背後代表的順豐大軍。

42歲的王衛,

20年催生順豐王國

順豐速運

成立:1993年

負責人:王衛

資本額:人民幣1億元

員工人數:約20萬人

據點:中國境內共有5000個據點;海外遍及香港、澳、台、韓、日、星、馬、美國等國

近三年營業額:

2011年人民幣150億元2012年人民幣200億元2013年人民幣300億元

從人民幣10萬元開始的

物流王國

順豐速運大事紀

1993年 王衛向父親借人民幣10萬元,創辦順豐速運,只有6名員工1996年 成為中國首家進軍香港的物流業者2007年 進軍台灣市場2009年 成立順豐航空,是中國第一家自有飛機的民營快遞業者2013年 引進中信資本、元禾控股、招商集團近人民幣80億元資金,持股25%,推算順豐市值高達人民幣320億元

一顆台灣蜜棗的千里旅行

電子商務爆發,順豐成了每個賣家最依賴的物流業者。但一顆台灣蜜棗要跨越兩岸、行經上千公里,到底該怎麼送?

為了解順豐物流配送過程,《今周刊》從高雄、廈門,沿途記錄至上海,從蜜棗產地、高雄港、廈門報關,到順豐中轉站的貨品分揀、社區送貨的最後一哩,直擊順豐20萬快遞大軍的第一線作業。

四大創新,讓順豐變中國民營快遞龍頭

1.科技走在前頭

順豐是大陸首家使用無線掃描器的快遞業者,內建GPS定位、通話、訂單資訊等功能,還能即時接單。

2.送貨員變業務員

每個送貨員變成業務員,只要送貨員多接一張訂單,就能獲得部分獎金。

3.即時管控最後一哩路

順豐很早就捨棄加盟制,親自直營深入社區的最後一哩,降低快遞配送時間的影響。

4.什麼都能包!

從紅酒、鮮花、冰淇淋到水果,不論是恆溫箱厚度、或外包裝材質,順豐各種特殊服務都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467

福州小夥“單挑”中國郵政EMS:誰動了海外代購包裹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7833

(何籽/圖)

代購包裹丟失、損壞等現象多發生在從入境海關到收件人之間的環節。至於已造成多大經濟損失,尚無法統計。而由此引發的消費維權,也尤為艱難。

林龍輝做夢也沒有想到,一夜之間,他也成為了微博上轉發量過萬的“網絡大V”。

讓林成為網絡紅人,源於他自日本寄回中國的EMS包裹在投遞過程中憑空消失了價值5000元的化妝品及食品。

短短一周的時間,“林龍輝單挑中國郵政”的話題便登上了微博的熱門話題榜,截至發稿時,其話題閱讀量已超過2400萬。

誰為我的損失負責?

2015年1月24日,已在日本生活五年的林龍輝通過日本郵政速遞EMS,從日本琦玉縣向福建龍巖市寄出一個重量為7.73公斤的包裹,內有日本產的化妝品和食品。2月3日,包裹到達龍巖,由收件人所在小區的保安代為簽收。

當收件人賴小姐拿到包裹後發現少了近3公斤。經林龍輝確認,賴發現少了價值近5000元的化妝品和食品,從包裝上看,還有二次包裝痕跡。但進一步確認,賴排除了小區保安之嫌。

“就像是有一只老鼠在包裹里面,把里面的東西吃掉了。”林龍輝說。得知包裹少了物品的當天,林向龍巖郵政投訴,郵政方面表示會調查此事。此後,再無進一步答複。

經過多次投訴無果後,林龍輝決定將自己的遭遇公布在網上,同時也希望能引起中國郵政EMS的重視。

林整理網友爆料後發現,這些國內早已發生多起的案例有兩個共同點,第一,出現問題的包裹以來自日本的EMS居多;第二,投訴之後,網友得到中國郵政EMS回複均是責任在寄件方日本郵政EMS。

據了解,中國、日本均屬於萬國郵政聯盟的成員國,根據《萬國郵政公約》規定,EMS是屬於萬國郵聯管理下的國際郵件快遞服務。

在日本上學的華小姐也是受害者之一,她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她於2014年12月通過日本郵政EMS向浙江嘉興寄出一個包裹,包裹內是她在日本購買的iPhone手機。通過快遞單號的物流追蹤查詢到包裹於2015年1月6日就已到達杭州,直到1月底,包裹還沒有送到嘉興收件人的手中。

華小姐聯系嘉興郵政獲知,“包裹確認遺失,但是杭州郵政不負責任,是寄件局日本郵政EMS的責任。”鑒於華小姐事先購買了相關保險,日本EMS決定賠償1萬日元(折合人民幣527.1元)。

2015年1月23日,日本郵政EMS官網發表一篇針對寄往中國包裹遺失的聲明稱,近期發往中國的包裹發生多起遺失現象,包裹內多為iPhone、iPad等貴重電子產品。提醒各位顧客註意防竊,並且為包裹買好保險。

日本郵政EMS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他們不是此類事件的負責方,發生包裹遺失或者損壞,應該找收件地的EMS討要說法。

EMS包裹丟失頻發

通常情況下,經日本郵政EMS接收寄往中國包裹,通過海關之後統一發往中國郵政EMS的分揀中心,再由中國郵政EMS從分揀中心發往全國。

根據林龍輝提供給南方周末記者的八十余件網友爆料顯示,EMS包裹丟失、損壞等現象已是家常便飯。至於已造成的經濟損失,尚無法統計。

因為工作需要,重慶市民楊健已多次通過日本郵政EMS郵寄在日本購買的電腦等高檔電子產品。從2013年起,發生在楊身上的EMS包裹遺失就有三起。“選其他的快遞商太慢,還要提供一系列通關手續和證明,通關慢,也麻煩。如果選擇EMS,就無需提供這些手續和證明。”楊健說。

因中國、日本均加盟了萬國郵政聯盟,這使中國郵政EMS在成員國與成員國之間的貨物運輸海關、航空等部門享有優先處理權,其運送的周期天數比一般的快遞公司要快。楊健還說:“中國郵政是國企,旗下的EMS國際快遞業務信賴度高。”

通過林龍輝提供的快遞單號,南方周末記者查詢發現,1月29上午9點56分,顯示“上海海關放行,發往廈門”。2月6日上海郵政告訴林龍輝:“該包裹到達上海是完好的,沒有問題的。”

也就是說,林龍輝的包裹問題環節最有可能發生在由上海郵局發送龍巖途中,或收件人簽收之前。就此,南方周末記者嘗試聯系福建龍巖郵政,但均回複“還在調查”。

海外代購郵寄有風險

林龍輝的代購包裹遭黑手後,就擔責一事,日本郵政EMS、中國郵政EMS互相推脫。

就此,北京京潤律師事務所韓驍律師對此表示,在林龍輝等網友遭遇的事件中,無論丟失事件發生在日本或者國內,消費者應以國外運輸的承運方日本郵政EMS為主體進行相關維權工作,如確能證明快件是在快遞服務過程中發生的損毀和內件不符是在到達國內之後,依據國際經濟法規定,要求國內運輸的承運方中國郵政EMS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是,由於國際快件涉及多個國家或地區,從業務流程上來說責任的確定在一定條件下可能會出現監管盲區,一旦出現快件丟失、毀損而無法確定丟失、毀損責任的情況,會給賠償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

韓驍所說的“監管盲區”,同時也是消費者在選擇國際郵寄時需要格外註意的地方。

根據《海關總署公告》相關規定,個人寄自或者寄往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物品(物品不包括毒品、毒藥、危險性武器或者彈藥、易燃物品等限制進出口的物品),每次限值1000元人民幣。倘若查出超過規定範圍,海關會通知寄件人辦理退運手續或者按照貨物規定辦理通關手續,根據貨物超出的範圍繳納稅金。

在派送的過程中,不排除因承運方工作人員的失職和疏忽,將貨物遺失在某地或者惡意占有。

另外,不同國家的EMS對違禁品和受限物品的界定也有不同。日本郵政EMS所規定的違禁品主要包括國家法律法規禁止流通的物品、動物、反動報刊或者淫穢物品、貨幣、軍火及易燃物品、毒品等。而中國郵政EMS所規定的違禁品除了包括日本郵政EMS所規定的違禁品,還有易碎類古董、石棉、皮草、珠寶等,對酒類、藥物類等也存在數量的限制。如果存在有違禁品或者超出受限物品範圍內的寄件包裹,EMS是不予受理快遞業務的。

林龍輝從日本寄回國內的化妝品和食品不屬違禁品,但其貨品總價值超過海關限定的每單1000元人民幣。若按正常程序,針對這起超過規定限值的包裹單,海關方面會通知寄件人林龍輝,要麽由林支付郵費,將該包裹寄回日本;要麽繼續通關,但需林補足超額貨品的稅款。但林龍輝表示,他並未接到這種通知。

律師韓驍提醒消費者,在選擇國際快遞郵寄的過程中,盡量對郵寄貨品外包裝拍照,再將照片發給收貨方。收貨方在收取包裹時,若發現包裹破損,或包裝與照片不符時,一定要當場開箱驗明貨物。如果發現貨物有問題,收貨方有權拒絕簽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364

為什麼Google、亞馬遜、阿里巴巴都搶當你的快遞員? 今天,你收包裹沒?

2016-03-21 TCW

清晨5:12

新竹物流北區三重營業所60萬件貨物準備開始清晨的旅行,它們從輸送帶不停往前跑,作業人員的雙手也沒停過。

早晨9:30

4個小時又18分鐘後,廠區空蕩、一件不留;60萬包裹大軍,搭上150輛貨車,12小時內,即將出現全國你、我家門口。

「叮咚!」你在網路上買的紅酒,SD(Sales Driver,即司機)在一小時內送上門了,並把你上回送洗的衣物一併送來。他的貨車因為在你家樓下怠速超過五分鐘,他接到公司系統發出的提醒簡訊,跟你道別後快速離去。

你細細品嘗還保持十八度C的紅酒,你可能不知道,這瓶進口紅酒從出了海關,就被送到一座酒窖級的倉庫,全程控溫在十二度至十八度C,並由專人負責看管,西裝筆挺的SD可是受過紅酒專業訓練,才能替你送貨。

科技大咖攻古老生意Google配送生鮮,Uber跑腿送精品

這不是未來想像,而是今天在世界各地發生的送貨最前線。從三千多年前驛站、鏢局的發明,物流,這個和你我生活息息相關的古老行業,正在發生前所未見的劇烈革命變化。

首先,科技巨頭搶著當你的快遞員。Google在二〇一五年九月進軍生鮮配送市場,在舊金山等地和大型超市Whole Foods及Costco合作,讓你不只搜尋用它,採買食物也找它。

而在全球到處引燃戰火的線上叫車服務優步(Uber),不只載人,也打算載貨,雖然它早在二〇二一年起每年七月大玩「全球冰淇淋日」,為用戶送上冰淇淋,但優步竟將這個行銷噱頭化為新事業。媒體報導,它已經和多家奢侈品業者洽談合作,計畫讓自己變身精品快遞員。

在中國,物流業界近年最大手筆的投資,是人民幣三千億元(約合新台幣一兆五千億元)的菜鳥物流平台,投資團隊以電商阿里巴巴為首,計畫打造中國最大的「地網」。錢,主要拿來在中國兩千座城市蓋現代化倉儲。

不讓「外行人」專美於前,國際快遞業者D H L創新「取貨地點」,和富豪(Volvo)、奧迪(Audi)汽車展開合作,讓快遞員透過汽車衛星定位資訊,將貨直接送到你的後車箱,這項服務已經在全球二十個國家上路。

兩年前,無人機送貨還是新話題,如今,這項新科技已經成為物流業者的「基本配備」。中國最大快遞業者順豐速運的無人機,早已經一天升空上千次,沒有研發或是測試的人,代表你已經Out。

這行不再又髒又危險

新體質:高薪、高技術、高要求

從圈外到行業內,各類玩家都湧入物流業,搶著為你我服務「最後一哩路」,亞馬遜(Amazon)甚至因此和合作十多年的快遞公司優比速(UPS)撕破臉,決定把價值十億美元的生意拿回來自己做。

因為,這個一般人認知為「三K產業」(高度骯髒、高度危險:高度辛苦)的行業,其實早已經改頭換面,隱藏著你想像不到的甜蜜商機。根據全球物流市場統計資料庫統計,至二〇一四年,全球總產值九兆一千六百億美元,這相當於美國聯邦政府預算三倍。

在台灣,你以為「兆元」產業只有半導體和光電?錯!根據交通部與經濟部統計,二〇一四年,倉儲及運輸業的生產總值高達一兆七千八百一十五億元,年增率一〇.五%;比起製造業和高科技產業,它更吸金。同年,其海外投資年增率成長一三九%,到中國投資年增率也有七四%。

「它現在有新三高:局薪資、高技術、高要求,」新竹物流流通事業群總經理李正義為物流業平反。打開求職網站,物流司機的月薪普遍從五萬元起跳,在新竹物流二干五百名司機裡,具業務任務、百萬年薪等級的約有一百九十人!

催生這波物流革命,翻轉行業「三高」定義的人,則是你、我,以及服務你我的電子商務。

想一想,你是不是每天在逛購物網站?算一算,宅配司機一星期敲你家門幾次?

調研機構東方線上告訴我們,台灣已經有五.六%的人不再踏進實體店鋪,而是完全在網路上購物。露天市集董事長詹宏志也說,台灣電商占整體零售比率已達二%。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eMarketer資料指出,二〇一五年全球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已達一兆八干億美元,今年可望突破兩兆美元。其中,我們所在的亞洲是電商爆發力最強的地區,光是中國,每天生產的快遞包裹量在四千五百萬至五千萬個,堪稱「包裹製造機」。

這麼龐大的貨物量,養大順豐這家本土中國快遞業者,去年七月,傳出將購買二十五台波音貨機。中國航空業近年最大手筆的訂單,不是出自民航機業者,而是物流業者,加上順豐既有的十九架飛機,它的自有機隊將擴增到四十四架,無愧它「中國FedEx」封號。

千萬別小看包裹的力量,它還促使台灣最老牌貨物公司——新竹物流轉型,把七十多年的經營重心,從企業客戶(2B)轉移到個人散戶(2C),從二〇一三年起至今,送到消費者門口的貨物量從零上升到五成。貨物的流動、移轉,背後代表的是思變的人心。

「這波消費流通的革命,關鍵在於消費者取得商品的方向改變了,」桂冠食品總經理王正明說。從運送冰塊起家,台灣冷凍食品始祖兼龍頭的桂冠,也參與了這場革命。

桂冠的戰鬥位置叫作冷鏈物流,也是這場物流革命的新戰場。你可能已經發現,生鮮電商近年來異軍突起,二〇一五年下半年,就有兩家主打一小時到貨的外資業者搶進台灣市場,更別提傳統電商如PChome、量販店等,通通加入供應商行列。

以前,你在網路買衣服、鞋子、包包;現在,你買冰淇淋、水餃、新鮮青菜、水產,你會比以往多付三成五至四成的運費。但你不知道,為了把冰淇淋送到你家的過程中,沒有一絲融化,背後是物流業者十億元起跳的投資。

戰場越廣越大

生鮮宅配夯,桂冠砸1/4營收布局

我們造訪了由桂冠子公司好食在運營的低溫物流中心,這座北台灣最新、最大的低溫倉庫,斥資十億元打造,擁有一萬三干個冷凍儲位、二千二百個冷藏儲位,存放上千款產品。倉管人員穿著連身雪衣,在零下二十二度的環境,忙著出貨寒流時節熱銷的火鍋料、巧克力、薯條等。

「如果有一個地方比台積電工廠更怕停電,就是這裡了!」王正明和好食在總經理王少平帶著我們參觀這座低溫倉庫的心臟:一組專業滑雪場專用的壓縮機和發電機,「電費,一個月一百八十萬元,」王少平算給我們聽。

比起常溫物流,冷鏈物流的投資巨大,其後續的使用成本與管理費更驚人。王少平拿冷凍貨車為例,為了保持全程低溫,不得熄火,光是油費就比常溫車多出四成,可是同樣噸數的貨車,冷凍車的裝載量僅是常溫車的一半。

儘管投資金額不菲,但看好未來五年低溫食品的需求,將以每年五%至七%成長,桂冠年營業額約四十億元,卻一口氣投下四分之一營收布局冷鏈物流,正是看好這場革命能帶來的誘人投資報酬率。想賺錢,更重要的是擄獲消費者的心,這也是這場物流革命,各大玩家競逐的終極目標。

「最後一哩路,最容易出錯,但做得好,你會贏得消費者信任,」台灣全球運籌發展協會秘書長王亮說。

技術越來越猛

倉儲保全e化,監測系統教開車

我們已經習慣睡前下訂單,一覺起來包裹送上門的日子,如果不滿意,我們還能當場退貨。

這個消費行為,已經牽動物流產業從上游港口到下游宅配運輸,全都動起來把自己升級為科技公司。大數據、物聯網、機器人等名詞,不論我們走到產業鏈的哪一位置,它們都如影相隨。

一個陰雨的午後,我們造訪位永聯物流共和國位於瑞芳的台北園區。

永聯在這片五十公頃土地上,砸下六十億元蓋現代化倉儲,服務的是美國第一大化妝品公司雅詩蘭黛、快時尚業者H&M、酩悅香檳等精品級客戶(詳見一〇〇頁)。

台大土木系教授康仕仲的研發團隊,專精於工程視覺化技術、建築資訊模型《BIM》以及工程自動化等專長,在永聯物流總經理張建泰的邀請下,成為永聯的協作夥伴行列。

打開電腦,康仕仲點開門禁監控系統告訴我,剛剛我們才一起造訪的紅酒專倉,有一扇門沒有關好,「紅酒需要十八度C至二十四度C的恆溫保存,一扇門沒關好,都可能影響控溫。」永聯在這座紅酒倉的空調、各大門等出風口,都安裝感應器,並且全部連網,讓康仕仲可以坐在遠離倉庫數百公尺遠的辦公室,打一通電話給倉管人員,請他們把門關好。

當貨物離開倉庫,現代的物流業貨車司機,則化身為高科技保鑣,不只要注意行車安全、還要依規定調控許多細節。研華車載電腦事業開發了一套智慧物流系統,在貨車安裝了一套監測系統,每一顆輪胎也裝上了感應測,當司機在上坡應該換檔卻沒換,或是偏栘車道,電腦就會提醒他。研華這套智慧物流系統,正在改變物流運輸鏈上最難控制的變數:人。如今,它被安裝在歐洲、美、澳等國的各種卡車、農耕車、倉庫叉車等,全球市占第三名。

物流革命,還包括把氣象預測跟包裹運送結合。

在全球最大線上週年慶購物節阿里巴巴雙十一,透過與中國氣象局合作,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斥資人民幣三千億元打造的菜鳥物流大大發揮威力。

玩家越玩越大

阿里巴巴預測天氣抓路況、UPS發射衛星

菜鳥物流將氣候條件和包裹量結合,產出一份天氣對物流的影響報告,哪一條道路有積雪、哪一條道路起大霧,提前七十二小時預警,菜鳥再將這些訊息分享給合作的快遞公司,讓他們提早規畫路線,以便順利將雙十一一天內產生的四億六千萬個包裹,在未來七天至十天完全發貨送達。

為了掌握最後一哩路的路況,物流業界的玩家無所不用其極,優比速每年至少花費十億美元投資IT,包括一顆優比速專屬的人造衛星,以便它可以蒐集全球近五十個運營國家的資訊,確保航空與陸地運輸順利。

這場革命,是資本戰,也是科技戰,還是一場資源整合戰。我們看到,亞馬遜即使和優比速鬧翻,它仍然要和航空業者合作租用貨機:永聯打造了一座超完美的現代化倉儲,而它缺乏終端運輸車隊,所以又必須和黑貓宅急便、嘉里大榮等運輸業者合作,做為它手腳的延伸,才能觸碰到終端消費者。

隨著革命煙硝味變濃,整合戰已經跨出傳統物流業了,我們看到,汽車業者、網路業者、零售業者等,通通加入戰局了,這局,越玩越大。

誰會在這種物流革命勝出?是傳統物流大亨,還是半路殺出的外行人?勝負尚未揭曉,但毫無疑問的,你我是最大贏家,動動手指頭,竟然就掀起物流產業有如蝴蝶效應的變革。

撰文者顏瓊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174

共享經濟:褪去概念包裹和炙熱欲望還剩下什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517/155873.shtml

共享經濟:褪去概念包裹和炙熱欲望還剩下什麽?
紅沙發RedCouch 紅沙發RedCouch

共享經濟:褪去概念包裹和炙熱欲望還剩下什麽?

一個好的公司像洋蔥,一層一層剝出來是有堅實的邏輯做支撐的。

黑馬說

隨著 Airbnb、Uber 在全球的興起,共享經濟的概念得到更多的普及和認可。住房、出行資源相對稀缺的中國更是不敢懈怠,如同雨後春筍般出現了以滴滴為代表的一批共享經濟主導的公司。但所謂的風口就像城頭變幻的大王旗,說起就起,說沒就沒,如今所有人的焦點都放在網紅經濟上,共享經濟驟然降溫。這會是一個美麗的泡沫麽?身為共享經濟倡導者兼創業者,林超有他的一番見解。

分享者:林超,廳客 App 的創始人,連續創業者。中山大學數學&金融雙學位。成功創辦過三家高科技和互聯網消費類公司,曾在德同資本從事互聯網領域投資。廳客 App 是一個幫助服務業人士和用戶對接的 C2C 服務交易平臺。獨立工作者、技能出售者可以通過廳客 App 獲得高效傳播,進行服務展示和用戶管理,目前已獲得真格基金等投資機構的投資。

文|林超

我所理解的共享經濟的演化與本質

人類經濟的交易模型,從過去到現在有幾次比較大的變革。第一次的交易的形態是村落的交易,大概在公元前八千年的時候。那個時候人類開始在村落里面以物易物,他的整個信任基礎就是建立在我們是熟人。我們一輩子會見很多次,所以這樣你騙我只能騙一次,騙了之後你就不能在這個村里去容身了。所以在這樣的體系下大概經歷了幾千年的時間。

第二個階段開始產生村落與村落之間的交易。一般情況下就開始產生了貨幣介質,這個貨幣介質不一定是紙的,不一定是銅的,甚至有貝殼之類的東西,這是第二個階段。然後第三個階段你就發現時間越來越密集了,第三個階段就是城鎮化。城鎮化之後就產生了一樣非常有趣的東西,Market Place

Market Place 就是在城鎮的中間,有很多鄉村去到這個城鎮,因為大家互相不認識,但是在這個城鎮中間有一個大家公允的,是一個交易場所的這樣一個地方,大家聚在那一起,這個形態基本上是 C2C 的。最早的時候都是以個體為核心,拉著羊拉著牛去那邊互換。而且除了有交易介質之外,最核心的是有交易的基本遊戲規則。就是城鎮的管理者,他會把那些賣假貨的或者頻繁的坑蒙拐騙的這些人清除掉,所以這個就是最基本的原型。

303367220570796701

再往下走你就發現,大概在四百年前出現了公司。有了公司之後就出現了另外一個變革,就是人不再與人交易了,人在跟一個虛擬的實體交易,叫做法人。在這個時候開始,你會發現有特別多的中間的衍生形態的東西出來,因為有了法人就必須有律師,就可能會有銀行,就可能會有擔保,就可能會有證券公司,很多的衍生的形態就會出來了。而這些衍生形態都是基於出現了法人這個實體,人開始跟一個虛擬的人去打交道。

這個階段再往下的一個階段就是法人這件事情發展到非常大,無邊無際。大概在1950年左右的時候,法人這個東西已經發展到極度的龐大了。你看我們說全球五百強,全球五百強這個概念是大概在二三十年前才提出來的,是工業文明鼎盛繁榮的標誌。公司這個東西已經發展成像世界一樣大的東西了,叫 Multinational Company,到處都有。

所以法人已經建立了一個非常龐大的體系。或者說你這麽看問題。你去肯德基吃雞翅,你再也看不到肯德基老爺爺了,肯德基老爺爺都已經早都不在了,但是這個公司仍然存在,它已經變成一個符號了。所以說法人變得無邊無際巨大的時候,衍生出很多問題,因為法人這個體系需要大量的支撐體系去支撐。你會發現職業經理人分成很多結構,職業經理人之外還有咨詢公司、法律體系、銀行。整個中介體系,為了一個信任背書,人類衍生出龐大的結構來支撐它。

再往下你就發現大概在1990年到2000年中間,產生了互聯網的新的一次技術革命之後,交易形態又回歸到了 Market Place。最早 ebay 就是叫做電子交易市場嘛。最早的概念就是 C2C 嘛。所以它是一次徹底的瓦解,從一個最大突然間變成一個最小,回歸到 C2C 這種模型。然後再會發現說,在這個徹底打散的基礎上,又重新衍生出一個逐漸成長的生態。比如說包括一些公司,開始把自己融進去了,大的商業機構開始把自己融進去了,這個生態又開始在打散了一個新的世界之後,又開始重新架構一個世界。你會發現歷史的整個大的循環它是在重演的。

共享經濟這個體系我認為,未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它其實是不可逆的。是因為我們看這個大的歷史輪回會發現,其實打散了這個 C2C 模型之後,它回歸到了城鎮的交易形態,如果這個輪回再往回去推你會發現,之所以叫輪回,是因為它的形態一定會對應回更本源的一種形態。它更穩定的形態應該是村落形態,只不過這個村可能叫地球村了。就基於有共通的社交網絡,比如說 Facebook,有微信。基於移動支付,基於大數據,基於很多很多更可信的公共可取的信任介質。你會發現你跟另外一個人,兩個人第一次見面,有可能天南地北的,但是你就可以產生某種信任感,而這種信任感的本質其實是一種叫做全球公民意識的重新的崛起,就是地球村嘛。這個我覺得是大勢所趨,基本上不可逆的。

我們在聊這個事情的這個節點,從這個意思上來看人類的幾次變革,到最後你會發現共享經濟讓人類回歸到更原始的,就是人與人之間天然產生信任的基礎的體系,而把中間很多衍生的信任,背書的這種生態逐漸剝離掉了,它們變成無處不在了,像空氣一樣,水電一樣變得無處不在了。

那現在我們站在這個時間點來看這個問題。2016年其實是個非常有趣的年份,今年共享經濟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全球,都又一次遇冷的一個年份,大家對共享經濟這個事情又在覺得說這可能是個概念,可能是個過渡階段。它是非常有趣的,其實我們來看電商,以前在中國的發展歷史或者全球的發展歷史也是這樣子的。一直以來都是一波又一波的電商的公司,生了又死死了又生。

所以在這點上我們看共享經濟在中國的發展,或者在全球的發展,我們可能要看這樣一個問題。第一個,大的趨勢。你(時間)尺度上如果放到十年或者幾十年的尺度,它(共享經濟)一定會發生。但是如果尺度縮小到一兩年你會發現,很多公司可能還是會死,先烈不斷的產生。

因為人類歷史的發展其實不是一個線性的發展軌跡,它其實像個拼圖一樣,今天拼一塊明天拼一塊,突然間有一天有一個人拼了最後一塊,他吃掉了所有蛋糕。但是你以為他就是那個改變世界的人,其實不是的,因為他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但是在沒有拼成拼圖之前很多人會覺得,到底有沒有這個圖解啊,到底可不可能啊,其實可能是概念而已,其實是這樣一個情況,進兩步退一步進兩步退一步這樣一個情況。

所以我覺得共享經濟,第一,它一定會發生,這是我們從上萬年的交易形態的演變上發現它一定會發生。但是第二個,它真正成熟,有果子可以摘的這個階段,可能會不同的行業差距非常大。有些行業可能很快就有果子可以摘了,但是有些行業摘果子的時間可能甚至要等到五年十年之後,都有可能。

共享經濟它的本質其實是供給側的一個重構,如果我們回到上一次的工業革命,我們發現其實是一個非常清晰的脈絡。電在最早應用到工廠的時候,它是分成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有點類似早期的第一波互聯網的,對現實世界的重構。它更多的是直接把蒸汽機換成了發電機,是使用的能源結構的一個升級。

而早期的第一波互聯網應用的實體行業,他們大多數的就是把獲客方式,從以前口口相傳,或者是從我們叫街邊店,自然人流,換成了我用移動互聯網的信息的方式,或者用互聯網的信息的方式,加速了信息流動。加速信息流動有很多衍生的形態,比如加速資金的信息流動,比如我的交易不再用紙質的媒介,而是用電子的媒介。但是這個整體來講還是第一波的變革,就是把發電(能源)形態改變了。

而你會發現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二十幾年之後,發生了第二波的很大的變革,它是生產力重構,就是工廠本身的形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為電的產生使得整個工廠能源的效率,發生了徹底的變化。以前蒸汽機的時候,它的聯動軸的設計,導致它的工廠的規模必須很小,因為聯動軸超過大概一百多米的時候它的效率就銳減了,所以所有的設備必須放在蒸汽機方圓一兩百米的範圍內。所以你會發現這個工場是做不大的,基於這一點你會發現,有很多很多衍生的形態也就發生了變化。比如工場既然不太大,那放在市區也就是OK的,放在市區是OK的也意味著里面生產的工人,可能男性女性都會有,尤其早期都是紡織工場嘛,女性會很多。還有工場的整個組織架構是比較簡單的,比方說不需要職業經理人,可能就是領班的一個人,三層結構可能就完了。比如說工廠主、一個領班的、普通的工人,就結了。

那麽你會發現第二波的變革,是整個工廠生產形態的重構。因為電的產生,就是因電而起,又跟電無關。它變化的所有東西,其實跟電的效率的提升已經沒有關系了,它變化的本質是工廠要搬到郊區去,它的規模變大了十倍二十倍,因為電的電線是可以遷移到很遠很遠的,兩百米五百米八百米一千米,其實電的效率都沒有發生銳減。

第二個是說隨著工廠規模的變大,你會發現只有郊區有這樣的地方。很多工人的身份發生了轉變。以前可能是女性上班的很多,女性上班的方式可能是每天只工作六小時,後面你會發現如果要搬到郊區去,一個人好不容易從市區到郊區,那一定是讓他的工作時間更長,這樣才有效率。讓他賺到更多錢,不然他不願意出去,所以你會發現工作時間就邊長了,工人的數量變多了。這個時候你會發現需要管理的層級,可能不是只有三級了,可能有四級五級六級,可能有流水線線長,可能有經理,經理可能有大區,有片區,有很多的層級出來了。

層級出來之後又衍生出很多其他的體系,比如咨詢公司可能就出來了,因為層級多了之後要計算,很多的流程的優化,這個體系就需要有人專門去研究了,包括大學也就出來了。所以說第二波的變革,本質上因電而起又跟電無關。我們互聯網也是一樣的,我們認為現在我們面臨的供給側改革,就是所謂的第二波變革,它的變革的東西是實體行業,生產本質發生了變化。

520295384170645813

▲ 人們的需求更加多樣化,可提供的服務也隨之豐富

對共享經濟背後商業邏輯的思考

我認為現在絕大多數做共享經濟,特別是做人與人的共享經濟的公司,它有些共性。第一個共性就是,大家都是首先看到這個商業模式。第一是因為共享經濟這件事情進來了。第二個是在共享經濟這里面,他發現人的共享經濟是特別容易進入的,門檻相對低,而且市場看起來還挺大的,因為中國人也挺多。身邊有些朋友拉著拉著就可以開始做了。那這樣的公司從去年到今年,從幾年之前到現在一直有在死,成立了,融到一點錢,A輪不到可能就死了,這樣的公司其實還挺多的。 

我認為看到事物(公司)的角度,是有三個不同的角度,看待任何一個公司或者生意,其實都可以用三個角度去看:

第一個角度就是從商業模式的角度去看。這個商業模式是不是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第二個角度是從技術更叠,就是說是不是有新的技術能夠支撐這種新的交易的形態,或者新的生意的形態能夠產生,為什麽以前沒產生,為什麽現在能產生。

第三個角度我們叫做文化更叠,或者實際的消費者訴求。就是你回歸到常識,回歸到去觀察一個消費者的心里是怎麽想的,他的需求點在哪里,他日常生活是怎麽樣去理解這個事情的。 

從這三個角度去看,那你會發現很有趣的現象是,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式特別厲害,聽起來特別特別 fancy 而且市場很大,特別是去年的時候,也有很多投資機構都是號稱要 all-in 共享經濟的,那意味著投資人很多,投資人很多那創業者自然就信心百倍了,膽就壯了。但是大多數的人只是從商業模式的角度看這個問題。

但是你會發現共享經濟這個事情雖然講的很多,但是對消費者而言,始終是說你利用共享經濟這件事情,你解放了供給端之後,到底對消費者有什麽樣的價值。這件事情其實很重要,而且是很本質的一件事情。那這件事情其實絕大多數做人的共享經濟的平臺都沒有解決。這點對我們來講也是,我們逐漸逐漸意識到這點其實非常重要,就是我們對消費者講(有什麽價值),而且這個價值還分很多種。 

比方說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你的平臺上都是牛人,那你自然而然對消費者是有價值的。但是這種價值可能是不可持續的。比方說消費者對牛人這個人群(的預期),其實他有很多的光環效應,他有很多的期許。但是當他去消費牛人這件事情的時候,你會發現會落入一個典型的困境,實際獲得的永遠比期望的要低,這個是個死穴,死循環。當他消費了兩三次之後,他會發現是不可持續的,他感覺到第一,約牛人不容易。

牛人很多時候不理他啊,等很久啊。第二,好不容易約到一個牛人,這個牛人並沒有讓他,他期望見到這個牛人就會有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是並沒有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第三個就是牛人一般都沒有服務精神的,牛人並不是為了使你涅槃或者使你轉變而去跟你聊天的,牛人更多的是直接給你經驗,從他的角度去出發。 

所以這就產生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就是這個行業從消費者的角度,它的價值是不可持續的,盡管一開始獲取用戶、拉新會很容易,但你會發現留存可能會很差。這是從牛人開始的邏輯。這是市場上一派共享經濟生意體的邏輯。 

第二派的共享經濟生意體,它其實是以人人服務人人,草根服務草根的這個邏輯在興起,其實很想淘寶早期的時候。你會發現它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如果這個市場上沒有淘寶,那我認為這樣的公司野蠻成長,最終搞不好也有一大番天地。但是這個市場上任何一個已經既定的成熟的邏輯下的再延伸,你會發現都很難成就一個真正傑出的公司,就是顛覆原來的商業模式往往都不是,把這個東西進行改良就是顛覆了。 

所以說真正商業模型的重構其實是,確實是要完全想的不一樣的,所以現在人人服務人人這套體系的商業邏輯,更多的是淘寶系的邏輯,它的核心邏輯特別簡單,就是不斷增加 SKU,做到無比的大,無所不包。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滿足消費者的訴求呢,那特別簡單,有一個邏輯,就是淘寶已經有的,一些邊緣的服務的類目,淘寶不主打的一些類目,特別是跟服務有關的,非標的、長尾的、低客單價的,那咱們把它撤出來。

比方說像手制小零食,手制小零食這個事情本身淘寶不是特別看重的,還有就是手繪啊、靈魂出竅啊、陪聊啊,這種在淘寶上本身體量就不高。這種行業我們把它切出來。有什麽好處呢?第一,供給和需求都是現成的。本身淘寶上有很多供給嘛,我只需要一個一個去淘寶上拉下來就好了。第二個,需求也是現成的。因為淘寶上本身有交易,有些人還交易的挺不錯的,那就不錯了,直接把它拉進來之後你會發現,供需產生了一個碰撞瞬間量就上來了。

可能下載量啊,包括用一些市場手法可能瞬間量就上來了。 但是這里面可能忽視了一個最本質的邏輯,就是說你真的要走出來,那真的要走到一個很大的平臺,你的本質上的商業邏輯必須重構,你看問題的角度必須完全不一樣。我認為一個真正強健的公司,不是說把量做起來了,稍微轉一下型他就能夠變強健的。 

一個好的公司像洋蔥,一層一層剝出來是有堅實的邏輯做支撐的。包括這個公司的每一個人,他都能夠特別清晰的知道公司現在做這個事情,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它的底層邏輯是什麽。差的公司像燈泡,什麽火做什麽,什麽概念來了做什麽,一不小心把這個燈泡打碎了。如果這個燈泡可以一路不碎,那還挺好,也許它就可以登堂入室。

但是問題是市場競爭這麽激烈,燈泡和燈泡之間就要碰撞,燈泡碰來碰去搞不好就碎了。燈泡碎了之後你會發現,除了外面那層概念,里面就是一層迫切的想要火,迫切的想要做大,用欲望驅使的炙熱的燈絲。創業者用欲望驅使的炙熱的燈絲,除了這個燈絲之外就沒有東西了,遇到空氣他們就要氧化。

qrcode_RC4startup_1_副本

共享經濟 褪色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692

你收了多少包裹?上半年快遞業務量同比大漲56.7% 收入1715億

據交通運輸部網站21日公布的消息,交通運輸部黨組成員、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7月15日主持召開2016年第8次局長辦公會,分析上半年郵政行業經濟運行情況,研判行業發展形勢,並部署下一步工作重點。馬軍勝提出行業三個“沒有變”,要求全行業統一認識,保持定力、集中精力、精準發力、齊心協力,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上半年,郵政行業業務收入(不包括銀行郵儲直接營業收入)累計完成2475.8億元,同比增長32.3%;業務總量累計完成3238.3億元,同比增長49.2%。

其中,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132.5億件,同比增長56.7%;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714.6億元,同比增長43.4%。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計算,上半年郵政行業業務收入占GDP的比重達到0.73%,比去年大幅提升。

馬軍勝指出,上半年,郵政全行業聚焦重點、突破難點,堅持創新引領、提質增效,呈現出穩中有進、進中向好的態勢,業務持續高位運行、服務質量不斷改善、郵政創新成效逐步顯現、快遞發展亮點頻出,郵政管理部門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行業發展營造了良好政策環境。

對於下一步工作,馬軍勝要求,要努力鞏固發展態勢,堅持規劃引領、多措並舉、創新驅動、人才優先。聚力深化行業改革,郵政管理部門要持續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超前研究、提前謀劃對“互聯網+”新業態的監管模式。強力促進產業協同,推動重點工程進一步落地生根,通過示範的引領和帶動作用,深化快遞與電子商務協同發展。傾力保障安全運行,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嚴防死守,確保G20峰會期間寄遞渠道安全保障工作圓滿完成。全力落實巡視整改工作,不斷加強隊伍建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316

雙11後快遞業務量“井噴” 包裹將比去年同期增三成

“雙11”即為11月11日,原本為頗為流行的“光棍節”。近年來,中國主要電商淘寶、京東等將其打造為網購市場的大促銷日。數據顯示,2016年僅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總交易額就達1207億元人民幣,再次刷新電商平臺世界單日零售紀錄。

然而,電商們的“豐收”卻導致地空貨運公司“爆倉”。今年“雙11”期間,權威機構預測全行業快遞包裹將比去年同期增長三成。航空物流作為時效性最強的運輸方式也面臨較大挑戰。

中新社記者13日在南航大連公司貨運部采訪時發現,當日預計貨量已攀升至100噸左右,快件量已突破50噸,維持近一周的貨量高峰已然開啟。

伴隨“雙11”網購貨物量的高速增長,快遞業務量也迎來“井噴”。據國家郵政局的數據,僅11日全國各郵政、快遞企業共處理快件2.51億件,同比增長52%。另據國家郵政局大數據分析預測,今年“雙11”期間,全行業處理的郵件業務量將超過10.5億件,比去年同期增長35%。

如此大的快件量,快遞業如何應對?據郵政部門統計,為了應對派件高峰,內地郵政、快遞企業已投入1100多萬平方米處理場地和200多萬名員工。目前,順豐航空、郵政航空自有全貨機數量已分別達到36架和33架,行業航空運力大幅提升。

與此同時,多家快遞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早在“雙11”前,各大快遞公司紛紛招聘快遞員來分擔快件量“爆倉”壓力。“我們新增了近200名人手,當天所有抵達大連的快件,已經全部分揀完畢分發到各個網點。”申通快遞大連地區相關負責人說。

此外,不少快遞公司還與社區小超市等合作設立快件寄存代收點,提高派件效能、減輕站點庫存壓力。

“雙11”後,是否還擔心“爆倉”情況?不少快遞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雙11”已進入第八個年頭,隨著快遞傳送、分揀技術的不斷成熟,加之早前積累的豐富經驗,已經能從容應對“雙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331

發改委擬放寬郵政普通包裹寄遞資費定價 不再另收掛號費

11月16日消息,國家發改委今日公布《郵政普通包裹寄遞資費體系結構改革方案(征求意見稿)》。根據意見稿,此次改革範圍包括單件重量不超過10 公斤、實行政府定價的包裹(即普通包裹)的寄遞資費。改革內容包括簡化資費體系結構、增強資費彈性、推行寄遞到戶等三大方面。

意見稿表示,將現行資費由實行政府定價改為政府指導價、上限管理,允許郵政企業在不超過國家規定資費標準範圍內自主確定具體資費水平,並將普通包裹由“投遞包裹單”改為“投遞包裹實物”。

附意見稿:

郵政普通包裹寄遞資費體系結構改革方案(征求意見稿)

根據《價格法》、《郵政法》等法律法規規定,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幹意見》(中發[2015]28 號)要求,進一步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促進郵政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向消費者提供質優價廉的郵政普遍服務,決定改革郵政普通包裹寄遞資費體系結,具體方案如下:

一、改革範圍

單件重量不超過 10 公斤、實行政府定價的包裹(以下簡稱普通包裹)寄遞資費。

二、改革總體思路

在落實郵政普遍服務義務,保持資費總水平基本穩定的前提下,堅持市場導向,順應形勢變化,簡化、優化資費體系結構,增強資費彈性;同步提升寄遞服務水平,推進郵政包裹寄遞到戶,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用郵需求。

三、改革內容

(一)簡化資費體系結構。將現有 216 個計費區、86 檔資費,簡化調整為根據省級行政區劃設置 31 個計費區,按照省內面積、省會城市間的距離設定 6 檔資費;參照社會寄遞企業通行做法,將現行遞重等額累進、另加掛號費的計費方式,改為區分首重、續重計費,首重、續重計費單位重量均為 1000 克,不再另收掛號費。

改革後的具體資費詳見附表。

(二)增強資費彈性。將現行資費由實行政府定價改為政府指導價、上限管理,允許郵政企業在不超過國家規定資費標準範圍內自主確定具體資費水平。

(三)推行寄遞到戶。將普通包裹由“投遞包裹單”改為“投遞包裹實物”。縣級以上城區所有普通包裹實行按址實物投遞;鄉鎮人民政府所在地單件重量 5 公斤以內普通包裹原則上實行按址實物投遞,行政村單件重量 5 公斤以內普通包裹原則上實行投遞到村郵站、村委會等郵件接收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7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