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四川“壩壩宴”設監管雙保險:5桌以上需申報 廚師持證上崗

壩壩宴,是四川農村地區不可或缺的文化符號,承載著四川人的鄉土情懷。但是,這種情懷卻隱藏著種種的食品安全問題。

因為食物存儲不當、涼菜不夠潔凈、誤食有毒蘑菇等原因,使得壩壩宴帶來的群體性食品安全事件時有發生。如何監管村子里的壩壩宴,是四川省食品安全監管人員十分頭疼的一件事情。

“農村壩壩宴存在食品安全系數低、廚師行業自律性差、流動性強、分散性廣、監管難度大等特點,據此我們探索出建立‘鄉廚協會’來有效對壩壩宴實施監管的路子,起到了‘壩壩宴’食品安全關口前移、監管服務前置的作用,為農村壩壩宴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經驗。”瀘州市食藥監局局長王強表示。

2014年3月,由政府牽頭、食藥監所指導籌備,龍馬潭區在長安鄉成立了瀘州市第一個“鄉廚協會”,吸納200多名會員,選舉產生了常務理事會理事長、秘書長等,建立了協會章程和相關制度。目前,這一形式已在全區推廣運用,共有會員600余人,形成了村社區百分之百全覆蓋、群體性聚餐廚師百分之百由協會會員擔任的“雙百”格局。

“在四川的農村,遇到紅白喜事時,大家都喜歡搞壩壩宴,多的能達到200桌,小的也是70-80桌,因為宴席中有肉類、涼菜等,如果舉辦方處理不當,常出現拉肚子或者中毒事件。”石洞鎮食藥監所許峰表示。

為了進一步加強壩壩宴的監管,瀘州市制定了《瀘州市龍馬潭區農村群體性聚餐管理工作方案》。由鎮政府各部門按照職能對鄉村壩壩宴進行監管,進一步落實責任,分解任務。形成了由地方政府、基層監管所、村(社區)幹部、協會、成員等上下一體、縱向到底的“壩壩宴”食品安全監管模式。

“農村群體性聚餐實行申報備案制度,凡舉辦5桌以上(含5桌)的家宴舉辦者或者廚師需提前48小時向村(社區)食品安全信息員申報,信息員將舉辦者姓名、就餐地址、廚師來源、主要涼菜菜品進行登記造冊,了解其加工制作衛生條件。村(社區)、鎮食藥監所、區食藥局按要求派人到現場進行指導,與舉辦人簽訂責任書和下達指導書,確保對壩壩宴進行監管。”許峰介紹稱。

為改變鄉村廚師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的局面,瀘州市每年組織鄉廚協會會員參加由區食藥監局組織的餐飲從業人員培訓,協會內部定期進行食品安全經驗交流,組織會員按時到疾控部門進行體檢,嚴格實行持培訓證和健康證“雙證”上崗。

同時,鄉廚協會人員到壩壩宴現場按協會建立的《壩壩家宴管理的具體措施》、《壩壩家宴食品加工制作要求》、《壩壩家宴廚師個人衛生規定》進行促導,強化了鄉村廚師作為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意識。

對於應急處理,瀘州市制定了《壩壩家宴突發事件處置措施》,指導、幫助協會共同開展從業人員的應急處置培訓,有效整合農村廚師力量。通過協會的宣傳、引導,對宴席承辦方開展應急處理宣傳,提高舉辦者和廚師隊伍的食品安全事件應急處置能力,最大限度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

“通過建立鄉廚協會,農村家宴食品安全監管的對象從‘被管’變為‘願管’。將農村群體性聚餐的監管重心前移到最基層,已逐步形成由政府主導和監管、村(社區)主要落實、行業協同配合的共管共治局面,使我區農村‘壩壩宴’活動從申報到實施始終處在當地政府和監管部門的全程指導和監督下。目前,全區各‘鄉廚協會’從業過程中未發生1例食品安全事故。”王強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954

廣電總局:直播平臺和個人必須持證上崗

日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關於加強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下稱《通知》),重申廣電總局的有關規定,即直播平臺必須持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下稱《許可證》),未取得許可證的機構和個人不能從事直播業務。

廣電總局相關規定對直播行業是否意味著“寒冬”來臨?未來網絡直播平臺將何去何從?

持證直播將成鐵律

根據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的《通知》,開展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應具有相應資質。未持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的機構和個人,均不得通過互聯網開展相關活動、事件的視音頻直播服務,也不得利用網絡直播平臺(直播間)開辦新聞、綜藝、體育、訪談、評論等各類視聽節目,不得開辦視聽節目直播頻道。

從廣電總局官網了解到,截至今年5月31日,總局共頒發588張許可證。這些持證機構大多為新聞出版、企事業單位、大型視頻網站等。在直播領域,目前綜合性網絡視頻平臺與旗下直播平臺共用同一個《許可證》。在專業直播平臺中,只有少數具備《許可證》,且根據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的《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持證機構名單》顯示,這些專業直播網站宣稱所持的許可證並非直接指向其網站域名,而是指向其母公司官網等。

《通知》還規定,未經批準,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在互聯網上使用“電視臺”、“廣播電臺”、“電臺”、“TV”等廣播電視專有名稱開展業務。這意味著,目前幾家主要直播網站,包括熊貓TV、戰旗TV等都將面臨違規風險。筆者登陸各大直播平臺發現,各大直播平臺對這項規定的執行情況良莠不齊。截至9月22日,“鬥魚”等直播平臺已經完全去掉“TV”字樣,“熊貓”等平臺在搜索頁面的網站名稱上已經沒有“TV”字樣,但網站logo依然保留了“TV”;“戰旗TV”則無論在網頁名稱和網站logo上,依然使用“TV”名稱。

直播平臺面臨分化

“從法律角度來講,廣電總局要求直播平臺和個人‘持證上崗’,等於宣布沒有取得許可證的機構和個人,當然也包括大量網紅,如果繼續從事直播,就處於違法狀態。” 中國傳媒大學網絡法與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王四新對本報記者表示。

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廣電總局重申相關規定可能意味著直播行業“虛火”將被撲滅。近兩年來,被視為“流量神器”的直播行業迅速成為互聯網領域的現象級風口,“全民直播”蔚為風潮。根據CNNIC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到3.25億,占網民總體的45.8%。

直播具有即時、親近、粘性強等優勢的同時,其低俗化、泡沫化的發展態勢也引起社會各界和有關部門的重視。由於競爭過於激烈、平臺運營成本過高等因素,一些網絡直播平臺開始采取“擦邊球”策略,利用涉黃、涉暴、甚至涉毒等內容吸引用戶,並催生出一批靠低俗內容起家的“網紅”群體,這些都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

在業內人士看來,“持證上崗”的影響不容小覷,直播行業儼然已經站在了“十字路口”,可能面臨分化趨勢。

一方面,目前掌握“持證”優勢的大型視頻網站可能進入直播業務的高速增長期,而那些短期內拿不到許可證的直播平臺則不得不面臨關停命運。另一方面,直播平臺將面臨類型上的進一步細分。

比如,“電商+直播”的模式就頗受互聯網行業青睞。直播可以解決傳統電商場景中,用戶不能直接體驗、互動社交屬性較弱等痛點,目前,天貓、京東、蘇寧易購等電商平臺均已經或計劃上線直播,直播平臺也成為電商網站流量的重要入口。

頻放大招有跡可循

此次廣電總局下發通知,被許多網絡直播從業者視為主管部門規範直播所祭出的“終極大招”。

事實上,有關部門對直播行業監管力度的逐步深入並非無跡可尋。文化部於4月下發了第25批違法違規互聯網文化活動查處名單,幾乎同時,20多家直播平臺共同發布了《北京網絡直播行業自律公約》,“網絡主播黑名單”制度進入公眾視野。今年7月,文化部出臺《文化部關於加強網絡表演管理工作的通知》,並公布對一批網絡表演平臺的查處結果,鬥魚等26個網絡表演平臺被查,16881名違規網絡表演者被處理。

再到最近廣電總局下發《通知》,有關部門對網絡直播“依法打擊-敦促自律-制度規範-常態管理”的監管脈絡已經逐漸清晰。

從中國網絡治理的大背景來看,直播平臺“持證上崗”是實現常態化管理的必然趨勢。就在前不久,《慈善法》出臺,民政部認證13家網絡慈善平臺作為互聯網募捐的指定平臺。

在王四新看來,“持證上崗”是中國互聯網治理過程中政府一直強調並寫進各種法律和行政法規中的基本要求。然而,過去互聯網生態的複雜多變導致政府監管一直處於被動滯後狀態,許多許可制度和法律法規也無法在實踐中實施。

“要求持證上崗,在互聯網行業並不是新鮮事,關鍵在於監管部門能否拿出切實可行的措施,認真落實規定中的相關要求。”王四新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604

網售“自制美食”需持證上崗 乳制品、保健品有特殊規定

純手工曲奇、秘制牛肉醬、農家自制筍幹……這些號稱健康無添加的自制美食在各大電商和私廚平臺頗受歡迎,背後的食品安全隱患卻屢被忽視。據北京晚報報道,本月起,隨著《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下稱《辦法》)的正式執行,這些網上銷售的自制美食受到嚴格監管。按照《辦法》要求,網絡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法取得許可,無證商家將陸續被平臺清退。

電商:地方特色食品受沖擊

《辦法》明確,網絡食品經營者應依法取得食品經營許可或者備案憑證,並在其經營活動主頁面顯著位置,公示其食品生產經營許可證。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則應盡到相應的審查義務,在30個工作日內向食藥監部門備案。

“多數經營特色地方食品的店鋪,在《辦法》實施之後難以繼續生存。”阿里巴巴集團相關業務負責人介紹:“比如西塘的芡實糕、四川的牛肉醬、腌制過的泡菜、西北的黃饃饃等,制售這些當地特色美食的小商家要取得食品或餐飲經營許可證非常困難,其中許多已被清退。”

該負責人表示,10月1日前,未按規定取得證照賣家已基本從平臺清退。目前仍在進一步篩查清理“漏網之魚”。

此外,《辦法》對於乳制品、保健品也有特殊規定,要求網售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嬰幼兒配方乳粉的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法公示產品註冊證書或備案憑證。保健食品還應當顯著標明本品不能代替藥物。

外賣:三大平臺下線8000商戶

線下無證經營被取締,線上餐飲銷售卻風生水起。此前,不少無證無照商販利用網上訂餐平臺“興風作浪”,靠外賣服務賺取黑心錢,引來不少市民投訴反映。隨著《辦法》的實施,如今網絡訂餐平臺基本做到亮證亮照。

據北京市食藥監局提供的數據,9月初,三大網絡訂餐平臺已下線無證無照商戶8000余家。10月1日前,百度、餓了麽、到家美食會亮證率已接近100%。在訂餐前,普通市民可在外賣平臺上先行查看店鋪的營業執照和餐飲服務許可證。

記者此前發現,部分外賣平臺上的店鋪雖然公示了相關許可,卻存在超範圍經營等現象,比如小超市、食雜店售賣加工餐食,無相關資質卻加工制作涼菜等。不過,昨日記者登錄發現,相關店鋪已經從平臺下線。市民訂餐時如發現問題,可向食藥監部門反映。對未履行審查公示以及無資質店鋪下線義務的平臺,食藥監部門將予以從嚴從重查處。

私廚:多數廚房仍在無證“裸奔”

不需要門臉,也沒有招牌。以“回家吃飯”、“覓食”、“丫米廚房”等為代表,隱身於民宅高樓的私廚平臺十分火爆,卻長期處於監管的灰色地帶。

北京市食藥監局明確表示,餐飲加工制作行為不能因為冠以家庭或私人名義就遊離在法律監管之外。私廚平臺同樣需要對入網經營者實名登記,審查其許可證。

如今,《辦法》落地已有十余天,但多數私廚仍在無證經營。回家吃飯APP的相關負責人昨日向記者表示,平臺將積極響應和配合國家的新政策和新法規。但記者登錄平臺發現,對於家廚的招募條件並無更新,仍只需填寫相關信息,提供健康證,審核通過即可,未對許可證提出明確要求。

“辦理執照、許可證這些太麻煩了。本來就是小廚小竈,憑良心做飯,誰願意花時間、費精力去辦證!”一位經營米飯套餐的家廚向記者透露,目前尚未辦理相關證照。“如果平臺要讓我們下線,老顧客通過電話也願意訂餐,沒啥大影響。”也有家廚表示如被清退,將關門謝客,不再營業。

對此,北京中治律師事務所律師任鴻雁認為,對於家廚,可將其視為個體經營者而要求其辦理個體營業執照。國家食藥監總局表示,家庭廚房如果提出申請,會按照規定的要求和條件依法進行審查,符合條件的會頒發許可,並納入到監管範圍,拿到許可後便可開展正常的經營活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531

美年健康回複深交所關註函:公司不存在無證上崗等情形

美年健康7月31日回複深交所關註函稱,截至目前,公司在冊執業醫師5460人,技師及檢驗師1542人,執業護士5959人。經自查,相關人員執業資格證照齊全有效。公司不存在無證上崗、持錯證上崗或持過期證照上崗的情形。

針對部分多點執業醫師存在因相關手續、系統及時間等原因尚未及時完成執業註冊或多點備案的情況,公司強調,已明確規定,各體檢中心必須聘用具備合格醫師執業資格的醫質人員從事相關崗位,嚴禁尚未多點備案到實際服務地點的醫生單獨從事診療工作。如若違反,分院相關科室停業整頓。

關於相關媒體質疑的“誤檢漏檢”事項,公司表示,隨著體檢中心日常接待客流量的快速上升,“漏檢誤檢”的極個別情況客觀存在,但比例微小,且因大多情況下客戶選擇的檢項不包含“漏檢”病癥,通常很難認定相關醫療機構的責任。但本著對客戶負責的態度,在公司發生疑似情況時,盡快協助安排客戶就醫、主動慰問,撫慰客戶的焦慮。在發生糾紛協商不下時,公司會請所在地醫療糾紛調解委員會介入,並同時向當地衛生主管部門匯報協調處理,在維護客戶權益的同時也維護醫療行業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據澎湃新聞報道,事件中所涉及的“美年富海門診部”所在轄區廣州市天河區衛計局31日稱,在對舉報涉及的三位醫生陳某、盧某、魯某進行詢問和現場調取體檢報告後,醫生陳某表示部分患者報告非其本人審核,該機構涉嫌違規出具報告。目前,天河區衛計局已現場發出衛生監督意見書,並責令醫療機構立即改正違法違規行為。

美年健康今日收盤上漲0.31%,收報19.59元。

責編:羅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7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