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業務女將面對背叛 快刀重組團隊

2012-03-12  TCW




許多業務員拜訪客戶,都有「面子 問題」;富邦人壽高級處經理謝永瑜的「面子問題」,卻與眾不同。

出生時,她有顏面血管瘤,右臉頰上帶著膨脹的瘤狀息肉,視覺不對稱,也有安全疑慮,一碰撞就會出血。父母帶著她跑遍北部各大醫院求診,但沒有解方。

謝永瑜的父母生性樂觀,很快接受現實,並且從未因她的血管瘤而在兄弟姊妹間給予差別待遇。母親從小便帶著她出入各種聚會場合——同學會、逛街,從不因女兒 的臉感覺羞赧,坦然的帶她走進人群。母親的作為,決定她的人生態度,樂觀開朗,接納自己,也接納自己的臉。

首度嘗到打擊,是十六歲那年暑假。

當時,她與銘傳商專的同學一起找打工機會,面談後,同學被錄取,她卻被刷掉。「怎麼會這樣?不公平,為什麼錄取同學不錄取我?」她心裡不舒服,卻也認知 到,自己的弱點不會消失,不如想辦法極大化自己的優點。

外表瑕疵打不倒她特徵讓人印象深,快速累積業績

她下定決心:「我要做專業的、替代性很低的工作,」「既然不錄取我,我回去念書好了,拿獎學金比較好。」當時銘傳企管科女生很會打扮,穿超短迷你裙、超高 的高跟鞋,咚咚咚蹬著,一口氣走上三百多階樓梯;但她是另一種學生,專門念書,其後考上台科大企管系。

大學畢業兩年後,她想用自己的力量醫治血管瘤。當時有一種新開發的療程,先打針讓臉上血管膨脹成原來的兩倍大,再讓它萎縮,脹起來會破皮,然後植皮,還要 割大腿的肉貼上去;就像被痛揍,治療過程很痛苦。初期治療每月一次,消腫需兩個星期,亦即有一半的時間不能上班。而且,平均一針一萬元,最高一次打高劑 量、五萬元。

到哪裡去找薪水高、時間彈性的工作?二十五歲的她加入ING安泰人壽(現併入富邦人壽),成為壽險顧問。當年保險業務員很少大學生、年輕人,面試官立即錄 取她,卻私下評論:「她這樣怎麼做保險?」

沒想到,主管擔心她的外表,她卻把它變成上天賜予的禮物。首先,她從同學圈開始銷售,拿起畢業班通訊錄,她一個個打電話介紹自己,因為長相特別,在學校又 很活躍,一經提醒,同學都會想起,第一步不會拒絕;其後,再從同學的朋友一圈圈擴大人脈。跟陌生客戶約見面,她會先講:「我臉上有一個很大的胎記,」反而 拉近彼此距離。「每個人得到的禮物不一樣,」她正面看待。

透過熟人行銷,僅僅一年,她成為全公司年度最佳業務員,二十七歲成為公司內最年輕主管,三十五歲已帶六十個人,是公司內平均年齡最低的單位。

臉上的瑕疵,不曾讓她畏縮,因為與生俱來,她知道如何面對;但人心的瑕疵,卻不可捉摸,讓她無從招架。

人心難測將她打倒好友挖自家牆腳,只敢逃避痛哭

二○○○年到○一年間,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跨海找人,欲挖角五百名壽險業務跨海到對岸當主管,掀起業界挖角狂潮。當時外商壽險業龍頭ING安泰人壽首當其 衝,全台三百多個營業處都被挖角,謝永瑜團隊也不例外。

「辦公室裡人心思變。以前大家聚在一起都在case study(個案討論),現在談對岸哪裡有更好的位子,幻想薪水三級跳、去當經理。」富邦人壽區經理張乾德回顧當時情況。

每個營業單位,都為防堵人才流失而忙得焦頭爛額,沒有人告訴謝永瑜該怎麼辦,她束手無策;但真正將她推入恐懼深淵的是背叛;因為帶頭挖角的,竟然是她最麻 吉、最信任、倚重的業務大將。

「我不願接受麻吉的背叛,但越逃避,越恐懼。」她分析,當時其實不是害怕同事離開,而是害怕妳明明跟她很好,為什麼她會轉頭就走?害怕自己好不容易打下來 的江山,就要不見了?懷疑自己是不是沒有能力帶領同仁往夢想前進?」「對自己的能力產生疑慮的恐懼,遠大於任何事情。」

她不願承認好友背叛,籠罩在自我懷疑的陰影中,越不面對,恐懼越是蔓延,更讓她的團隊,陷入挖角爭奪戰中。

當時,挖角部隊每天排班運作,特別喜歡找晚離開公司的同事鬆動心防、各個擊破;她非常緊張,晚上不敢回家,明知辦公室的玻璃窗外正上演挖角運作,卻躲在裡 面哭,沒有作為,直到凌晨兩、三點,最後一個同事離開辦公室,她才敢下班。隔天早上,她七點就進辦公室,因為早班的挖角部隊又來了。

這樣撐了兩個月,她心力交瘁,人員還是不斷流失,原本六十人的通訊處只剩三十個人,是所有通訊處中人員流失最慘重的單位,業績從第一淪為倒數;每天起床, 她莫名其妙流淚,頭腦混沌、失焦,快得憂鬱症,不斷的想:「為什麼我的好朋友要說謊?」

留守同事讓她醒悟公開喊話,杜絕人心浮動

有天晚上,她坐困辦公室內放聲大哭,發現瞳孔無法聚焦,情緒瀕臨崩潰;突然間她告訴自己:「我不要再這樣了!」於是推開門走出去,竟意外發現,許多同事埋 首工作,還主動排值星守夜,彼此打氣,防堵挖角。

她驚覺,同事們正為自己的家庭、夢想而努力;卻因為她不願承認好友背叛,任憑好友在團隊裡運作,讓士氣低落、業績衰退;領導者不敢登高疾呼,卻由認真的同 事承擔後果,這樣公平嗎?

「我只看到背叛我的人,完全沒注意到站在我這邊的三十人。」當她把眼光從「失去」轉向「擁有」,恐懼感消失了。

隔天,她不再把自己關在小房間內,不提心吊膽,不防堵挖角,而是召集願意留下來的同事,重新確認團隊目標後,公開喊話,一面譴責挖牆腳的行為,同時祝福離 職的同事;這番話杜絕辦公室內人心浮動,也鼓舞續留同仁的士氣,「當希望代替恐懼之後,作為都不同。」

沒多久,三十人再度擴增為六十人,業績恢復,其後九年業績達成率均維持在一○○%到一八○%之間,為公司所有營業處中穩定度最高。

這次經驗,讓她學習到,一位良好的管理者必須做到兩件事:一、不能站在私領域看事情,要站在公領域;二、明快處理恐懼源。「恐懼感長大的原因,是你讓它長 大,」她體悟。

西方有句俗諺:「行為是治癒恐懼的良藥,而猶豫、拖延將不斷滋生恐懼。」謝永瑜的經驗,便是明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93

怎麼打造自覺自願自發且不背叛的團隊?

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lingdaoli/224553.html

帶隊伍是個技術活,一輩子學不完的技術活。以下是一些自己的想法和經驗,與大家分享。在路上,我們共勉!

一、「自覺自願自發」是怎麼煉成的?

創業型公司尤其要講「自覺自願自發」。

作為白手起家的人,這方面我多少有些「經驗」,對同樣處於艱苦奮鬥中的創業團隊可能會有所幫助。

同樣,對於企業內部的新創部門,也有實用價值。


1)講錢景。

一個企業再光環,再牛逼,給員工開的工資太少,那也是不行的。人家再念你好,為生活所迫,離開你也是早晚的事。

講錢景,講幾個境界。

一方面是眼前的錢。什麼崗位,多少錢,做多少工作,可以怎麼漲工資等等。對比社會同類崗位,收入算是合理,甚至更高。

還有未來的錢。講行業發展,講企業發展,最後再落實到部門發展,讓其看到希望。同時再給出合理的晉陞空間,以及對應的收入的增長變化等。

還有隱形的錢。在這裡幹了什麼活,給你一個鍛鍊的機會,以後不在這邊做了,去別的公司一樣吃香喝辣。公司提供的崗位是社會最熱門的崗位,社會行業發展速度很快,早入行早收益。

2)讓員工覺得跟對人了。

年輕人,不怕入錯行,就怕跟錯人。想辦法向你的員工證明,跟著你就是跟對人了。

講你個人的經歷經驗,讓員工瞭解你,認可你的能力。

講你對工作、對人生的看法,讓員工認可你的為人。

講你好為人師,願意帶新人成長的願望,讓員工渴望能被帶著成長。

如果有光環,不要吝惜,多拋一些……

一定要讓員工覺得真的是跟對人了。只有他這麼想了,他才有可能心甘情願地服從你的「命令」,而不是一邊執行一邊心生疑竇,他也才有可能向你展開心扉給你一個對他進行思想培訓的機會,進而成為你團隊的核心成員。

3)幫助學習進步。

要讓員工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告訴他這種不足這個年紀的年輕人都會有,但幾年之後,能不能改掉這些毛病,可能會決定他們未來的高度。同時,要明確 的指出幾條他們能改進和提高的路,讓他們明確的知道,只要沿著這條路往前走,那就一定能變強,能進步。同時在他們前進的路上,幫他們把握方向,給予鼓 勵……

幫助學習進步,這是一個看似簡單,其實很考驗人的活兒。看似簡單,是因為你只要指出方向,具體學習提高都是員工自己的事。但考驗人,就是如何能讓員 工相信你說的方向是對的,同時他在沿著這個方向走的時候你怎麼能確保他沒有走偏,關鍵的時候還能扶一把。沒有一定的功底,是做不到的。

所以有說管理是萬金油,從正面的方向去理解,就是無論什麼工作,你至少要懂個6-7分,而且能夠高瞻遠矚地去看問題,這樣才能更好地給予員工方向性的幫助。

二、團隊成員因為「迷茫」和「魔障」而脫逃或掉隊怎麼辦?

首先,一定要預防這種「迷茫」、「魔障」的心態出現。作為一個創始人或者說精神領袖,初期實幹可能會比較多,但業務越上正軌實操其實應該越少,相應的在「布道」上則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布道,持續的布道,讓企業永遠不迷失方向,永遠有向前的動力。

道理如此,但真能做好的,太少太少。盡力吧。

其次,就算出現了「非分之想」,何必要逼到「背叛」?背叛意味著一種割裂,一種不可饒恕,一種道德負罪感,何必呢?企業發展的過程,固然要有目標和 利益,但也不見得必須一條路跑到黑。如果天花板太低,員工被壓無奈只能背叛,這其實是很糟糕的情況。不要把天花板壓得太低,當有人出現「異志」的時候,一 定要讓他知道其實企業會給你內部創業的機會,只要你足夠強,就沒有什麼能阻礙你的成長;就算是企業真的無法提供合適的資源供其內部創業,我,作為創始人, 依然可以成為其外部創業的投資人/夥伴/導師,何必要「背叛」?

最後,是不是有人會掉隊?肯定會,但這也是自然選擇,優勝劣汰,不算是背叛。人才對於企業來說很重要,但我覺得比人才更重要的是發現、培養、留下人 才的機制。人才是水,會流動的,沒有水源早晚會幹枯的。到底會有多少人跟你走到最後,先要看看你準備的是什麼,是一個臉盆,還是池塘,還是大海?

三、內部創業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創業?

大企業其實是內部創業最頻繁、激勵最到位的。

什麼叫集團?就是一個個的子公司。

子公司哪來的?都是內部創業搞起來的。

所以不用懷疑「內部創業」的可行性。

但對於初創企業來說,怎麼提供內部創業機會,還真的想清楚。

為什麼說叫「企業給的」內部創業機會?企業要給什麼?

如果這種創業,跟自己出去單練難度相仿,且收益更少,那當然自己單練了。這是正常的選擇。

企業要保證內部創業順利,要給兩樣:

1、更好的資源,降低創業難度。

2、更好的回報,增加收益預期。

如果自己還活不好,以上兩樣無從談起,內部創業自然也是空談。

再說回來,合適的人也是必須的。

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

初期,能執行這種內部創業任務的,空投怕是不行,自己培養的貝雷帽應該更靠譜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14

房地產漲價歸公變「漲價歸私」 全民一年消失2900億稅收 誰背叛了孫中山?

2014-07-28  TWM  
 

 

孫中山先生有個理想,那就是平均地權、漲價歸公,讓土地的利益全民共享,最終目標,是要讓土地稅收成為政府的主要收入。

當國民黨從中國敗逃台灣,我們這座島於是成了這理念的實驗場域。

但這理想卻始終沒有實現。

甚至台灣的房地產實質稅率還低到只有國際的十分之一,究竟是誰背叛了孫中山呢?

製作人.方德琳 撰文.楊卓翰 研究員.楊政諭

國父遺教 名存實亡

以孫中山精神創立的《憲法》中,在第143條明定:「土地價值非因施以勞力資本而增加者,應由國家徵收土地增值稅,歸人民共享之。」但是,台灣土地增值稅課稅的基準,是由地方政府以「土地公告現值」決定。長久以來,這個假價格與市價差距越來越大,政府課不到稅,也讓「漲價歸公」變成「漲價歸私」。政府的稅基制度不彰,讓國父遺教成為空話。

「房地產實價課稅最快明年就會上路!」財政部長張盛和的一句話,引起產、官、學界一陣激辯。三十年來,政府不只一次嘗試實價課稅;三十年來,部長下台、業者叫苦、民眾反對……,沒有一次成功。

但在現今房市亂象下,台灣的房地產稅制不公,已經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財政部也因此提出稅改方案, 準備邀集各界討論。但是,這次稅改真的可以解決不公、改掉台灣長期畸形的房地產稅制嗎?

這是一棟台東市區的舊房子,白色油漆早已剝落,露出裡面紅色的磚牆。五十坪三合院,市價約七百萬元,是台東市區普遍的價格。主人王先生摸著斑駁的牆面,誰也想不到,這棟老房子的稅率卻比台北市的豪宅還高!

「這房子老了,繳的稅也很低。」王先生說。繳多少?不記得了,很少啦!看了稅單,王先生才知道地價稅三千元、房屋稅三千五百元,每年要繳六千五百元。算一算,王先生的房地產持有稅,比他的手機電話費還便宜,每年持有稅的實質稅率(應繳稅額除以財產市值)只要○.○九三%。

持有稅低 是政府德政嗎?

房地產增值六兆 稅卻只多收三百億沒錯,台灣的房屋稅和地價稅超低,眾所皆知,也被視為「德政」。但是,你真的是這項德政的受惠者嗎?

舉一棟台北市中正區歌手周杰倫所住的豪宅「元大一品苑」 為例,一戶市價約一億三千萬元,而每年繳的不動產持有稅是五萬四千元;而一輛四千四百CC的汽車燃料費和牌照稅,每年都要繳五萬七千元,車比房子繳的稅還多。就算加上豪宅稅,這棟豪宅的房屋稅和地價稅也只要九萬元,實質稅率也只有 ○.○六九%。也就是說,以不動產的真實價格來看,住在老房子的王先生,租稅負擔率竟比住豪宅的周杰倫還高!政府想透過豪宅稅提高持有成本的政策,完全無效。

在稅單上,王先生地價稅的依據是以「公告地價」來計算、房屋稅則是「房屋公告現值」,兩者都和不動產的真實市價無關。王先生的公告地價和房屋公告現值加起來只有二百多萬元,稅基是市價的三分之一;但周杰倫的豪宅稅基卻只有二千多萬元,稅基僅有市價的六分之一。

台灣房地產的持有成本過低,讓養房比養車還便宜,而且市價越高,繳的稅就相對越便宜。

「真的啊!不算我還沒有發現!」王先生說。房地產稅負不公平,就在這樣的習以為常下悄悄滋長。這場慢性病──一套你我都沒感覺的不公平稅制,不只間接影響高房價,將大量資金導向房地產,也影響了台灣的總體經濟。

台灣的房地產稅制,源自於孫中山先生的「平均地權、漲價歸公」,讓土地的利益全民共享。但是這個理想,卻在現行扭曲的稅基制度下變了調。《今週刊》特別和「參玖參公民平台」合作,邀集中研院院士等學者,提出不動產稅制的改革方向。究竟,房地產改革到底要怎麼走?實價課稅又該怎麼實行?

「不動產稅是整體性的問題。不只是不公平,這也是經濟動能的問題。」中研院院士王平說:「台灣的銀行總放款餘額,其中三○%是房地產相關貸款,」他指出,偏低的持有成本,誘導房地閒置與囤積,「台灣的資金全流到房地產了。」根據行政院國富統計報告,去年台灣總資產毛額為一八七.四兆元,而土地(按公告現值計價)和房屋就佔了六成,不動產已經是台灣最大宗資產。稅基造成的問題不只讓養房、囤房成本超低,買賣房地產的交易後資本利得稅也很低。去年,台灣總資產共增加了十兆元,光是土地就有六兆元;但是,六兆元的資產增值,政府收到多少稅?財政部統計,房地產相關的稅負只從前年的二千億元增加到去年的二千三百億元,不動產稅收增加三百億元。

房價直漲 為何收不到稅?

稅基太低 有錢人繳的資本利得稅超少如同免稅的房地產資本利得稅制度,只有笨蛋才會工作賺錢。參玖參執行長楊筱瑄說:「台灣的不動產稅不是德政,而是幫有錢人省下上千億元稅額的惡政!用實例計算,一位高階主管工作五年收入二千五百萬元,和持有不動產五年賣出獲利二千五百萬元,所繳的所得稅相比,薪資收入繳的稅是五六○萬元,但是賣房子賺的錢只要繳一五二萬元的稅。」換言之,上班繳的稅,是炒房所繳的近三倍!

也難怪,過去十五年,不動產房價指數狂飆三倍,但是政府的房地產稅收,卻仍保持在二千多億元的水平。而辛苦的上班族和企業,卻貢獻了近四千億元的稅收。德明財經科技大學房地產投資與經營學位學程副教授花敬群估計,台灣稅基若和國際接軌,從第二棟房子開始以市價的八成計算稅基,那麼持有稅就可以增加二千九百億元,可以完全彌平台灣各級政府二千億元的財政赤字。 而且這些錢,全都由擁有兩棟以上房子的人來繳。這些人,不用說,都是台灣金字塔頂端的人。

「荒謬!真的荒謬!」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彭信坤說:「過去十幾年,台灣貧富差距最大的主因,就是房地產稅制。有錢人繳的稅低得不合理、低得誇張。」彭信坤花了一年的時間,研究房地產稅制,並在中研院的《賦稅改革政策建議書》中提出房地產財稅改革方向。結果這篇建議書,一炮打響房地產改革,掀起一場風暴,媒體紛紛把麥克風塞到財政部長面前,張盛和才終於透露要著手改革。

稅基太低 是誰造成的?

專業無力官員、開發商、民代把持稅基評價委員會但是要怎麼改?我們得先看看台灣的不動產稅制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台灣的不動產稅分為三大類:一為持有稅,也就是地價稅和房屋稅;二為交易稅,就是契稅;三為買賣獲利的資本利得稅,以土地增值稅和財產交易所得稅來課徵。「台灣不動產稅的名目稅率,其實和世界各國相當,」花敬群分析,「但持有稅(地價稅與房屋稅)稅基約僅市價一成,利得稅(土增稅與房屋交易所得稅)除稅基偏低外,也與市價完全無關。」問題就出在台灣落後的稅基評估方式。不動產學者楊松齡分析:「孫中山先生的漲價歸公精神用意良善,因為早期地價和房價的認定,沒有達到先進國家的水準,沒辦法掌握市價,所以政府就用公告地價、土地公告現值、房屋評定現值來替代;但是這樣假的稅基與市價差距實在太大,漲價歸公已經變成『漲價歸私』了。」「不管是哪一種稅,這些稅都是地方稅,應該是由地方政府徵收。」彭信坤說。但是,決定地價和房屋價格的地方政府,卻是最大問題。公告地價及土地公告現值的評議委員會,分別是三年和一年開一次會,追不上市價;而且估價師都只有二至三名,其餘的委員,就是地方政府官員、不動產開發商、民意代表等。而稅基真正的決定權,也握在他們手上。

「叫他們提高稅基,簡直不可能。」每屆都參加評議的全國不動產估價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陳諶說。「叫我們這些估價師去根本白搭!他們根本不在乎市價。」陳諶說:「這樣的制度,充滿政治角力。」他舉國外的例子指出,房地產價格都是經由第三方的估價機構評定,然後交給政府去執行。

加拿大地產開發商VISION董事總經理湯馬士聽到台灣的制度,直呼不可思議。「除了明顯的利益衝突,開發商也不夠專業,這應該交給專業估價師才對。」在加拿大,持有稅是以市價的九五%開始課徵。日本信義株式會社營業部部長李旭鎮也指出,在日本地方政府會委託兩組估價機構做出估價,中央政府不會插手,最後決定的稅基也大概是市價的七成。但是在台灣,按照內政部統計,台灣的土地公告價格只有正常交易價格的兩成。

土地只是問題的一環,房屋評定現值是按照建築造價試算,但這套標準卻是「三十二年前的價格,」花敬群說:「和現在真正的造價成本比,大概只有兩成。」而這只是造價成本差異,若和房子的真正價格比較,落差更是天差地遠。

而台灣如此獨特的稅基決定過程,就造成台灣房地產課稅基礎低估,而且不能反映市價漲跌。「如果依照實際價格來計算,台灣的稅基只有市價的十分之一。」花敬群說。「所以一棟三、四億元的豪宅,最後稅基只會有幾千萬元。」實價課稅 真的有這麼難?

應打破「加稅」迷思 讓稅基與市價接軌「放眼國際,先進國家早都採用實價課稅,只有我們還在用過時的制度。實價課稅應該儘早上路!」王平說,而這也是中研院的政策建議書中最強調的一點。雖然台灣實行實價登錄兩年,對於房市的透明度有所提升,但「『公開』與『健全』房市是兩回事。真的要健全房市,就必須走到最後一步:實價課稅。」李旭鎮說。

一般人聽到實價課稅,第一個反應就是「加稅」。「但這其實是兩件事。」花敬群指出:「政府可以在市價上打折扣,例如對於自用戶,就用優惠的二折、三折;而非自用或是豪宅,就用八折、九折來課稅。」「重點是,稅基必須和市價接軌,才能符合公平原則、量能課稅(根據負擔能力決定稅收負擔)。」花敬群指出,日前財政部提高房屋稅稅率,從一.二%提高到三.五%的政策,就是走錯方向。「你再怎麼提高稅率,稅基就那麼一丁點,還是沒辦法提高稅額;到時如果實價課稅,又要降,反而更複雜。」不只是學者強烈支持,不動產業者也對實價課稅樂觀其成。信義不動產企畫研究室經理蘇啟榮認為:「時間慢慢拉長,制度應該要慢慢走向實價課稅,稅制也會變得比較公平,長期來看,對台灣房地產的健全是好事。」實價課稅 應如何配套?

從資本利得下手 交易稅與所得稅分離至於實價課稅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世邦魏理仕台灣總經理林俊銘也認為,「短期當然會對信心面有些打擊。但是如果稅制健全,把現在扭曲的制度改掉,長期來說,不但房價會降,交易量也會更好。」但是,實價課稅應該怎麼走?短期而言,財政部決定挑最簡單的「資本利得稅」下手。

財政部準備直接用所得稅將房地合一,繞過《憲法》規定的土增稅。「所得稅是中央稅的問題,不會受地方的意願影響,這與過去不同。例如中央在七月訂出了『囤房稅』,最高可課三.六%的房屋稅率。 但是地方政府還是因地制宜,多數隻用一.五%的最低稅率。因此,現行作法可行性的確比較高。」永慶房產集團研究發展中心經理黃舒衛說。

這和立委曾巨威想法一致。曾任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副召集人的他,深深瞭解不動產稅制問題,並認為資本利得稅「是房地產稅制裡最好處理的。」他解釋:「雖然大家都知道土增稅是假的,因為買房子的時候都是算總價,不會算房、地的分開價嘛!」但是《憲法》明定必須課土增稅,修憲又極度困難。最好的作法,就是化繁為簡,不再區別土地、房屋,而把財產交易所得稅以交易價格減去取得成本,用差價當成總資本利得。「然後再將財產所得稅扣除公告的土地增值稅;如此一來就是房地合一,卻不用修憲,又可以課到市價。」包括花敬群在內的學者,也都認為這個作法可行,並且建議在所得稅法做上配套。

「如果把房產交易稅併到所得稅,會一下子提高太多所得級距。」花敬群說。所以應該將房產交易稅和所得稅分離課稅,避免對民眾有太大的負擔。

當然,這也是一般人最擔心的部分:實價課稅如果課到自己該怎麼辦?

新制上路 自用戶也遭殃?

短期只瞄準大戶交易所得 未來持有稅也應列入現在財政部規畫以所有人擁有的棟數,來區分自用和非自用,而這也符合現況。事實上,在台灣的不動產所有人,大部分只擁有一棟房子;擁有三棟或以上的人,只佔全部所有人的八%左右,但是這八%的少數人,卻擁有台灣二六%的房地產。因此,政府應該瞄準這群有錢人課稅,而不傷害一般的自用戶。

「很多人認為實價課稅就是加稅,但是這並不是等號。」高力國際韓國分公司資深總經理林東舉例:「韓國在二○○七年從原本的評定價格轉換成實價課稅,配套的方法有很多種,例如就在提高稅基的同時,降低稅率,或是對自用住宅以優惠稅率來課徵。」「最重要的是,你一定要有很完整的配套措施。」「這是正確的政策,但你要給大家一點時間。」信義企業集團研髮長曹玲玲說,「否則帶來的衝擊會非常大。將自用、非自用及農舍田地,這些所有人區隔開,非常重要。」不過,就是因為財政部「繞過《憲法》」,這項「房地產實價課稅」制度,僅屬片面的所得稅改革,並未觸及最核心的持有稅,也就是地價稅與房屋稅制改革。王平認為,長期來說,持有稅也必須走向實價課稅。

王平就曾在中研院的院士會議上,直接對行政院院長江宜樺「嗆聲」,指出政府只做房地產交易所得稅,只改革一半。「不能這樣走一步算一步,而必須有全面性、長遠性的考量。」但是,持有稅若要依實價課稅,長久未交易的不動產該怎麼估算?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實價登錄資料庫不全。花敬群指出,國外普遍都是用電腦大量估價,去評算同一個路段裡的屋齡、房屋狀況,不會完全按照市價漲價。

提高稅基 中央該怎麼做?

建立公正估價機構 不受地方政府干預「長期來看,政府應該和地方商量,如何把現在的評定現值逐年調升到接近市價,好為未來的實價課徵持有稅做準備。」陳諶認為,政府應該「建立起值得信賴的機構來做估價系統,不能受到地方政府的干預。」「除此之外,三年一次評定地價實在太久,在這三年內的持有稅就完全不會提高。」因此,應修正評價委員會的機制修改,重新檢討組織條例。

彭信坤也認為,若不解決地方和中央的財政劃分問題,中央再怎麼想調升持有稅,恐怕都是一場空。「這是地方政府的責任,所以中央與財政劃分的問題,也必須解決。改善持有稅還能讓地方政府獲得穩定豐沛稅源,如何讓地方政府有誘因去提高稅基?這是中央要思考的問題。」台灣究竟能否一改三十年的房地產稅制惡習?現在看來,財政部似乎想用一場七月底舉辦的座談會一決勝負。但是,「我們有太多法令和政策,在制定的時候不周延。」曹玲玲說:「像不動產稅制這麼大的政策,從小的審議到大型的產業討論會,至少要有三、四十次以上,充分讓產、官、學討論,只開一場座談會,絕對不夠。」王平也指出,「而最重要的是,在民氣可用之下,不能浪費,不要像證所稅,浪費了一次改革的大好機會!」的確,目前財政部房地產「房地合一實價課稅」的稅改內容,仍只限定在資本利得稅及土增稅上;不過,房地產持有稅制不公,真正打擊投資客囤房的持有稅稅基過低的問題,政府還是擺在一邊。

「現在好不容易有個勢頭,政府應該趁機通盤檢討,擘畫一個完整的房地產稅改計畫。」王平認為,「只調整資本利得稅,卻不動持有稅,這樣半調子的稅改,不如不要改。反而浪費了一次改革的大好機會!」漲價歸公變歸私!

台灣房地產課稅的3大荒謬荒謬 1 養豪宅比養車便宜!

106坪豪宅:

房屋稅+地價稅

每年5.4萬元

4400CC汽車:

燃料費+牌照稅

每年5.7萬元

荒謬 2 辛苦上班繳稅 卻是炒房客3倍!

投資房地產賺2500萬:買一棟5000萬元的房子,5年後以7500萬元出售,獲利2500萬元。

持有稅和資本利得稅為:

(房屋稅+地價稅)×5

+房屋交易所得稅 + 土地增值稅=

152 萬元

高階工作者賺2500萬:每年薪資所得500萬元,每年應繳所得稅為112萬元,

5年繳稅

560萬元

荒謬 3 台東老房子的稅率竟比台北豪宅高!

偏鄉老房子實質稅率0.093% > 豪宅實質稅率0.069% 台東30年老住宅 台北某豪宅

面積 53坪 106坪

市價 700萬元 1.3億元房屋稅及地價稅 6500元 9萬元實質稅率 0.093% 0.069% 不實價課稅 一年消失2908億稅收台灣公告地價只有交易市價的20.19%,房屋評定現值約只有市價10%;若照國際標準,持有第二棟房開始用8成市價作為稅基計算,台灣持有稅會比現行制度增加2908億元。

稅基太低!

從豪宅課到的稅僅九牛一毛──以帝寶為例圖解持有稅與交易資本利得稅市價約3億元的帝寶豪宅,政府卻認為它只值4180萬元(房屋評定現值+土地公告地價)。假設出售獲利1.73億元,政府卻只用3686萬元(公告土地現值+房屋評定現值)課稅。問題出在房屋評定現值、土地公告地價、土地公告現值,這個稅基過低。

帝寶豪宅

目前市價約3億元

持有須繳的稅

房屋稅 稅率1.2% 稅基:房屋評定現值(2315 萬元)不合理1 不動產評價委員會3年開一次會,現值遠低於市價!

地價稅 自用稅率0.2% 稅基:公告地價(1865 萬元)不合理2 地價評議委員會1年開一次會,現值遠低於市價!

房屋稅:27.8萬元 地價稅:3.73萬元

合計:

1年交31.5萬元持有稅,比管理費51萬元還低

實際法拍案例:

某甲當初花約1.08億元買入帝寶,之後賣出成交價2.82億元。

賣房獲利:1.73億元

稅前報酬:159%

出售須繳的稅

土增稅 實際稅率:1.8% 稅基:土地公告現值(2983萬)

房屋交易所得稅

台北市稅率:37% 所得稅率:40% 稅基:出售時評定現值(703萬元)不合理3 房、地分離課稅,稅基遠低於交易價格!

土增稅:54萬元 房屋交易所得稅:104萬元

合計:

僅納稅158萬元,只課到賣房獲利約0.9%的稅。

稅後報酬高達157 %

資料來源:參玖參公民平台、監察院「租稅不公調查」2011年,沈美真等人稅收貢獻少!

台灣家庭有41%的財產來自不動產,高於美國的28%,但不動產稅收只佔台灣國內生產毛額的0.9%,遠低於美國的2.9%。

房價狂飆

但課到的稅和15年前差不多── 近15年房地產指數與房地產課稅淨額制度太落後!

台灣是全世界先進國家中,唯一將房地產資本利得分成土地和房屋計算的國家;也是唯一沒有實價課稅的國家。

打破4大迷思!實價課稅並非不可能──實價課稅反對聲浪與解決方案

他們說……

實價登錄資料庫不全,不能上路。

解決方案

國外都是用電腦大量估價,並建立起第三方專業估價師制度,而非議員、建商、開發商決定。

他們說……

台灣房地分離課稅,實價合一難以估算。

解決方案

現行房地產交易可用成交價來課資本利得稅,讓所得稅抵扣土增稅,沒有房地分離問題。長期勢必要修憲,移除房地分離制度。

他們說……

法令明定實價登錄沒有配套,不得作為課稅基礎。

解決方案

政府應盡速立法配套措施,讓實價課稅早日上路。

他們說……

實價課稅會讓老百姓稅賦負擔增加。

解決方案

實價課稅將不是全民加稅,財政部擬定從第二棟房以上開始課稅,七成民眾不受影響;受影響的只有握有大量房地產的少數投資客。

只拿資本利得開刀

還是打不到囤房客

── 現行房地產稅改政策與待解問題稅目 房地產稅改政策 待解問題

資本利得

(土增稅、所得稅) 房地合一實價課稅:最快明年開始,非自用房屋交易,用實際差價為稅基,併入綜合所得稅課稅,並抵扣土增稅。 改革稅基方向正確,但如何區分自用住宅?是否併入所得稅?奢侈稅是否需要退場?

持有

(地價稅、房屋稅) 「房屋稅」囤房條款:五月開始,第四戶非自住房屋稅率提高為1.5%至3.6%;自住則維持1.2%。 多數地方政府仍用1.5%最低稅率課稅,且只調稅率,房屋、地價稅基太低的問題,仍未解套。

整理:楊卓翰

房地產太好賺?!

如果你在2001年投入100元買台北市房地產,2013年你可以賺205元,而股票只能賺168元。(計算標準參考《賦稅改革政策建議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644

黑田東彥贏得央行內部支持 卻遭安倍“背叛”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914

20141118heitian

日本央行不出意料地維持了現有購債規模。不過這一次,黑田東彥贏得了大部分委員的支持。

在上個月的政策決議中,日本央行內部的九名成員對於是否擴大QQE的投票結果是5:4。雖然最終決議通過,但黑田受到了空前的挑戰。

但這次會議的投票結果是8:1,只有一名委員反對繼續維持每年80萬億日元的資產購買規模。這意味著,有三名成員轉而支持黑田東彥的立場。這對黑田無疑是一大勝利。

如今,孤註一擲的黑田已經將自己逼入了寬松的單行道,他通過雷厲風行的資產購買,向市場表達了不達通脹目標誓不罷休的決心。

雖然上個月意外的降息讓他備受指責,但今天的投票結果意味著,他在擴大寬松問題上獲得了更多的同盟。

英國《金融時報》,瑞穗證券首席市場經濟學家Yasunari Ueno表示,反對者轉變態度並不意外:“一旦政策塵埃落定,他們會選擇不再為市場帶來額外的震蕩和混亂。”

而據彭博,三菱UFJ摩根士丹利證券經濟學家Naomi Muguruma則稱:“低通脹仍然是最大的憂慮,黑田可能會在明年下半財年考慮再次加大刺激規模,但至少目前來看,他不用再擔心委員會的反對。”

黑田表示,日本的核心CPI短期內可能會停留在1%的水平,甚至更低。而就在四個月前,黑田還信誓旦旦地稱通脹“沒有可能”降至1%以下。

根據2013年4月央行推出QQE時的目標,通脹應該在兩年內達到2%。

在本月的會議上,日本央行對全球經濟的評估比上個月更糟,但他們預計日本經濟增長仍將“超過其潛力”,增速在0.5%左右。

在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上,黑田東彥還就昨天安倍晉三推遲上調消費稅進行了點評。他表示,日本的債務負擔仍然是全球之首,政府和國會應該對此負責。央行的責任在於完成通脹目標。

路透評論稱,黑田這是在表達對安倍政府的不滿,因為後者沒有遵守其與央行的協議。該協議約定,日本央行將竭盡所能達成通脹目標,而政府承諾采取措施鞏固財政。

在黑田看來,自己正全力以赴,但政府卻失信了。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839

越競爭,越不能背叛你的靈魂 Gap成敗啟示錄

2015-03-23  TCW     

這是一個影響我們工作最深刻的議題。當我們的企業,被越來越多小品牌瓜分蠶食市場,到底,該如何因應才對?

多數人的直覺是,看這群新對手是如何搶食的,就複製他們的做法去扳回一城,但,這就是對的選擇嗎?

讓我們來看看,昔日全球最大服飾品牌Gap,一個因此失去企業靈魂的教訓。

GAP為何失去江山?危機來時,它什麼都想做做看

一九八三年到二○○○年,堪稱美國服飾品牌Gap輝煌時期;公司營收由四.七億美元暴漲到一百三十七億美元,成為全球服飾龍頭。二○○○年當時,H&M營收只有它的三成,Zara母公司Inditex營收也只有其兩成。

當時Gap服飾與可口可樂、吉列刮鬍刀並列為美國人日常生活必需品,《財星》(Fortune)這樣描述:「誰家裡完全沒有Gap?我不認識這樣的人。」

但,二○○二年初,Gap卻發布三十年來最糟財報:同店銷售額下滑一三%,同年底營收連二十九個月衰退。就連一向大膽果敢的執行長德克斯勒(Millard Drexler)也對《紐約雜誌》說:「我非常緊張……,我一直在想,我們必須解決問題。媒體跟市場快把我們殺了。」

原來,一九九五年之後,大量年輕潮牌紛紛冒出頭,連老牌服飾A&F也轉型性感風,一九九八年營收暴增五六%。一九九九年小甜甜布蘭妮(Britney Jean Spears)發行音樂專輯《愛的初告白》,以不到十八歲年紀,成為史上專輯銷量最高的青少年歌手。

這期間,Gap核心顧客──嬰兒潮世代,已從年輕人邁入中年,它不再引領年輕時尚。當時年輕女性偏愛的潮流也從休閒轉向豔俗,新興的千禧世代不愛這種無聊打扮。

曾經推動公司股價十七年年均複合增長逾四一%,德克斯勒當時,做了一個多數人也會做的抉擇:把行銷資源轉向,迎合新顧客需求,不讓小品牌有長大空間。服裝也從休閒基本款,轉向小甜甜布蘭妮會穿的衣服。

但這決定,竟變成《華盛頓時報》口中的一場時尚災難。青少年不想走進Gap,那是出社會以後才逛的地方;而忠實客戶走進店裡,還沒看到想買的卡其褲,就被剪破的T恤、大膽的配色、鉚釘裝飾的低腰褲給嚇跑了。造成其股價與營收陷入史上新低。

可能你讀到這,會直覺的想,Gap集團為什麼不乾脆成立子品牌去打這場戰爭,何必要讓自己去冒這麼大的風險?

事實上,早在一九九四年德克斯勒決定開展新品牌老海軍(Old Navy),瞄準年輕新市場。老海軍也很爭氣,九八年至九九年,Gap品牌同店銷售額衰退,老海軍卻成長兩成。兩品牌間其實已出現品牌競蝕問題。

台大EMBA執行長謝明慧分析,老海軍原鎖定美國年收入在四萬五千美元以下家庭。但據市調機構NPD Group,九○年代末期,老海軍有逾七成業績來自年收入五萬美元以上家庭,顯示老海軍搶食了Gap核心客群,兩個品牌的差異化,做得還不夠。

定位不明,價值與其他品牌差異不大,是Gap品牌由盛轉衰的原因。

一個想討好所有人的舉動,卻讓自己最動人的品牌初衷:「以休閒的氣質,讓年輕人可以享受自然舒適的生活。」消失了。最後,Gap因此失去一個曾功績彪炳的執行長,還有零售服飾世界第一的寶座。

為何更上層樓?用狂熱態度,磨亮自己的信念

其實,每個產業,都會有小眾品牌崛起的挑戰。占有全球四分之一市場的耐吉()也不會例外。如專注於瑜伽服的露露檸檬(Lululemon)想搶食耐吉女性休閒運動服的市場,崛起的運動品牌 Under Armour強項是快速排汗的透氣衣,甚至連優衣庫等快時尚品牌,都會想吃下運動服市場。

但,最新一季,耐吉營收仍有一五%成長,其股價在二○一四年十二月五日創三十年來新高,達九十九.三三美元,近一年來股價成長逾二三%(至三月十六日收盤)。

耐吉能讓粉絲繼續死忠的關鍵就是,專注在自己專長與靈魂上:所有設計都以適合運動員為考量,不斷創新,無關的事,就不做。

看耐吉對自己的核心,有多專注。在耐吉的創新廚房(innovation kitchen)內,運動醫學背景的鞋類創新副總監法蘭西斯(Paul Francis),主要的工作只有一個:只專注研究腳踝及足部如何與鞋子和諧共處這一件事,好讓運動員的表現更棒。如二○一二年推出的Flyknit系列鞋款,透過紗線和面料升級,要讓鞋子更輕、更合腳。

耐吉賣鞋,也經營運動社群。以讓女性擁抱慢跑運動為例,耐吉與蘋果合作開發路跑軟體+ Running,結合運動鞋及穿戴裝置,能記錄跑者速度、里程、路徑等資訊,提供數據分析,讓大家看到自己跑的進度。甚至,還能把姊妹淘、同好拉進社群,這樣,大家就可以成為運動的好夥伴,互相激勵。

耐吉的線上社群,女性會員現在多達六千五百萬人,想像一下,當顧客向耐吉買下球鞋時,他可以去參加耐吉的初級慢跑課程,用耐吉的軟體去記錄進度,然後,參加耐吉舉辦的馬拉松大賽,當他們把資訊Po在臉書上,與跑友互相按讚。大家與耐吉這個品牌,已經密不可分。我們可以隨意選擇新品牌,但要脫離一個高度融入的生活圈,並不容易。

耐吉要做到專注這件事情,領導者的態度也很重要,他必須深深信仰著,這個品牌的價值。

跟多數企業高層的企管背景很不一樣,二○○六年,帶領耐吉再創高峰的現任執行長帕克(Mark Parker)是創意設計師與馬拉松運動員的綜合體,多數時候,他談的不是獲利,而是對產品的熱情。

帕克與耐吉創辦人一樣是運動員出身,最早以負責鞋子研發的設計師身分加入公司,鞋履於運動員表現的重要性,他再清楚不過。他非常愛鞋子,會隨身攜帶塗鴉本,自顧自畫起來。

帕克、藤原浩、耐吉首席設計師哈特菲爾德(Tinker Hatfield)三人,堪稱耐吉「研發設計三巨頭」。他們催生過的產品,大家都不陌生:飛人喬丹(Air Jordan)、Air Max、Odyssey、彩虹編織鞋。這些風靡全球的經典鞋款,推升耐吉營收屢創紀錄。

帕克擦亮品牌靈魂的方法,還是專注。二○一四年四月,耐吉宣布退出投入四年的智慧手環市場,剝離無關的資產以更聚焦。

耐吉的故事讓我們看到,面對競爭時,你不是不能反擊,但是核心精神不能跑掉,而讓消費者混淆。就像耐吉踏入女性運動市場時,若一心只想討好女性愛美的心情,只專注在外表設計上,而不投資運動社群,就不可能掀起今日女性瘋慢跑的浪潮,贏得這麼多女性鐵粉。

據統計,二○一四會計年度,耐吉女性產品線營收成長達一二%,勝過主要男性產品線的營收成長率九%。

專注核心,真的是個很老的學問。耐吉只想提供運動員用的商品,今日卻是讓全球四分之一的客人埋單;Gap想討好所有人,最後卻失去江山。

今日我們越忠於自己的靈魂,把你的態度說得越明白。明日,你的知音終會看到你,並在市場中給予你應得的回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472

忘記過去,不見得就是背叛作家方方和小說《軟埋》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9173

改編成同名電影的小說《萬箭穿心》里,方方寫了底層女人李寶莉的苦命和堅忍:在新作《軟埋》中寫丁子桃,她同樣寄予了對女性的同情:“這些女性,受過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承擔過最深重的苦難。”(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小說《軟埋》里女主人公的兒子起名“青林”,一位評論家看了問方方,是不是意味著將歷史“清零”?

從朋友那兒,作家方方第一次聽到“軟埋”這個詞。

朋友經商成功,買了大房子,把母親接來。進門時,老人戰戰兢兢:“要不得呀,分浮財的要來的。”當時,老人似乎已經患上阿茲海默癥。

年輕時,她在“土改”中逃離四川,途中孩子不幸去世,後來去一位軍官家做保姆,才風平浪靜地活下來。因為後背讓槍打過,她經常在夜間喊疼。

2014年,老人去世。她的女兒買了上好的棺材,裝殮母親後一同火化。許多人認為很浪費。但女兒清楚,母親生前多次念叨:“我不要軟埋!”自己得滿足這個願望。“軟埋”是四川某些地區的方言,大致指人死後沒法睡棺材,只能草席裹屍甚至直接埋葬。

母親的後事料理停當,朋友照舊過日子,方方的內心卻“一下子燃燒起來”。“你已經很辛苦地活了一輩子,死一定讓你好死,讓你來生找到好人家。所以,很窮很窮的人,也會讓長輩有一個盡可能好的安葬。”方方觀察到,中國傳統文化輕生重死,即不那麽看重現世,而看重死亡和來世,厚葬因此格外重要。

2014年春節後,方方開始寫小說《軟埋》。民間軟埋多因貧困,方方要寫的是自主選擇的軟埋。“自我一般不會這樣選擇。我的小說要說的,是什麽心情導致這樣的選擇。”方方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小說《軟埋》於2016年8月出版。

靈魂回過頭來收集自己

1952年,小說女主人公被人從河中撈起來,經醫生吳家名診治後康複。不過,她失憶了,腦海里偶爾閃過昔日生活,凈是“一生都不願意觸碰的東西”。吳家名給她起名叫丁子桃,因為一些機緣,兩人若幹年後結婚。

夫妻相敬如賓,但對丁子桃來說,“這個深愛的人,也是她深怕的人。”她下意識覺得,丈夫知道自己的往事,從而恐懼。與現實中的故事類似,許多年後,看到兒子新買的別墅,她問,“這不是像地主家了嗎?你不怕分浮財?”當晚,她徹底喪失了意識。

就此,故事分成兩條線。丁子桃一層層走到地獄第十八層,逐步目睹了自己忘掉的時光,有如解謎。“土改”轟轟烈烈,娘家人慘死:公公支持過革命,縣里本來要放他一馬,但有舊怨的長工成了工作組長,鼓動農民批鬥他們,再分田地、財產和丫鬟;批鬥前夕,公公帶領全家集體自殺,他命令丁子桃,將家人軟埋,然後帶孩子逃跑。

寫地獄時,方方化用了一個傳說:一個人新生時,靈魂是飽滿的,在成長過程中,魂慢慢地失散。人死後,靈魂會沿著以前生活過的腳印,回過頭來收集自己失散的碎片。方方說楚人總要在棺材上留一個小洞,讓靈魂進出。他們大概相信:人死了,靈魂可以從小洞出去,還可以隨時回來。

兒子青林循著蛛絲馬跡,追溯父母的個人歷史。找到母親家祖宅後,他放棄了探索,說服自己:“堅強的另一種方式,就是不去知道那些不想知道的事情。”

小說里“吳家名”這個人物,喻示著丁子桃沒有家也沒名字的情狀。為他們兩人的兒子起名時,方方並沒多想。令她驚訝的是,一位安徽評論家問起:青林的寓意,是不是歷史“清零”?

青林與清零,是個巧合,但篇名“軟埋”,方方是一開始就意識兩層寓意的:“不僅僅是肉身的軟埋,還包括時間對歷史事件的軟埋。”

她的長篇小說《水在時間之下》觸及過類似的題旨——漢劇名伶楊水娣,名字諧音“水滴”,楊水娣自述:“一滴水很容易幹掉,被太陽曬,被風吹,被空氣不聲不響消化。”借名伶的人生,方方寫到時間的力量:所有事情,都拼不過時間。

時間軟埋歷史,通常表現為遺忘。方方年輕時,對“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深信不疑。隨年齡漸長,她開始同情遺忘:“那些平庸者或蕓蕓眾生,在艱難時世中,能照顧好自己的生活就不錯了,不可能有精力去記很多事情。”方方決定“退一步”:老百姓,青林這樣的商人、現實主義者,不記就不記,“忘記不見得都是背叛,忘記經常是為了活著。”而自認為是“精英”的人們,必須承擔起社會責任,記錄發生過的事情。

“文化人,尤其是做人文科學的,有責任和義務記錄。以前皇帝身邊的史官,殺了他,下一個人還得記。這是他的職責,不記是他的恥辱。”方方希望,歷史進程中的不成熟實踐能得到正視,“把這些不成熟的東西記下來,哪怕是經驗、教訓,也應該記錄下來。無視是不行的。”

寫小說時,方方盡力把故事放到歷史背景中。土改一定要做,但缺乏經驗,不知道是否會失控,失控到什麽地步,社會什麽樣,老百姓怎麽想。“小組長劃名字,說‘村里說這幾個人是地主,可以殺,那幾個地主可以殺’,直接勾,勾了就殺了。”時代背景加上人性幽暗,丁子桃一家都慘遭軟埋。

方方不想輕易歸責於某一方面。她寫地主家的悲劇命運,也寫了地主對農民的壓榨和對下人的傲慢。還有位正直的老革命,對自己的英雄事跡津津樂道,兩個兒子都聽煩了。“勝利者會把自己過往的經歷一點一點地,很驕傲地陳述出來。對於失敗者、受虐者,自己的往事是不願意提的,能不說就不說。”方方解釋道。

小說出來,很多人給方方發短信,說家里人從來都不願意談家族往事,自己幾乎一無所知。他們發現,自己的家史中,有太多記憶盲點。

寫作《軟埋》期間,方方被詩人柳忠秧狀告侵犯名譽權。現在,官司已經終審,但爭議仍未結束。(南方周末記者 宋宇/圖)

邊緣人和更邊緣的人

丁子桃把過往當成“原罪”,不願記起。丈夫給她講過露德聖母的故事——聖母是“無染原罪者”,他對她說:“在這個世界,我們都是無染原罪者。你和我。”

方方見識過“原罪”的滋味。她成長在知識分子家庭,做工人時,與同事交往,成為閨蜜,“不由自主地對窮人好”。這時,她會聽到質疑:“你跟這些人來往幹什麽?”

久而久之,方方覺察到工人群體面對的歧視:“社會上的人,是瞧不起你的。”在校時,她的成績一直很好,受老師看重。1970年代中期,她與幾位同學回學校,同行的有公共汽車司機——當時的熱門工作,還有工農兵學員。她明顯感到,老師對自己的興趣小多了。

“我當專業作家,是很敏感的,你的一個眼神,往哪里看,都會註意到。”方方相信,因為自己是搬運工,老師更關註那兩位同學的工作、學習情況,“社會地位,你是沒有辦法的,我甚至覺得是可以理解的。你的工作是搬運工,是拉板車、扛大包的人,老師作為知識分子,對這種人不會重看”。

方方受到觸動。單位讓她上街拉板車,她覺得難堪,堅決不去。除了階層,她還要面對成分問題。父親是工程技術人員,走“白專路線”,所幸對政治沒興趣,沒參加過政黨,終於未受批鬥,只下放“五七幹校”。

父親記了多年日記,從1942年1月1日一直記到1972年去世。日記打了捆,放到一邊,大家都不想看。2015年,方方才開始讀。原來,父親年輕時就是個“憤青”,解放前就一天到晚發牢騷,罵國民黨。

父親的境遇,連累到子女。方方被歸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但仍時常被工廠單提出來,作為成分不好的典型。兩個下鄉的哥哥“抽不上來了”,因為家里有所謂的“海外關系”,方方一家,都成了邊緣人。

不過,社會上還有更加邊緣的人。方方記得,有位鄰居老太太挨批鬥,很多人沖上去剪她的頭發。這是對婦女的莫大侮辱。她也親眼見過遊街,被遊街的有很多熟人。

院子里有位姓劉的女人,丈夫不在身邊,也許坐了牢,一個人養幾個孩子。她常被遊街,一群小孩編了歌謠,跟在後面唱說她瘦得像個鬼,嘲笑她的鷹鉤鼻子和嘴。

“我現在想起來,真是應該懺悔。”當時方方念小學,也跟在後面唱歌謠。她現在還記著那個女人的名字,記著遊街時一群小孩在後面唱歌的場景:“你想,對她來說是多大的屈辱。”

張家李家萬箭穿心

方方目睹過各種各樣的軟埋。面對“原罪”,人們或逃跑,或遺忘。

有個年齡相仿的同事,雙簧管吹得非常好,有好幾次機會去文工團,但因為成分很差,始終去不成。他父親是大學畢業生,1950年代就被趕去鄉下。臨走時,父親帶走了所有的錢。結果母親靠微薄的收入養活孩子。父親是個悲劇人物,但全家人都憎惡他。

很多次招工,同事都因成分問題不成功。這樣一群人再去工廠工作,大家的心態都是“能有人要我們,就可以了”。1970年代末恢複高考,方方動員他參加。他已經非常悲觀,根本不願嘗試:“我不想要別人再把我的檔案去翻一遍。”後來,他做了司機,現在應該退休了。

一位鄰居,民國時畢業於北京大學,是李四光的學生,應時任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林一山邀請,參與三峽工程的籌劃工作。沒多久,這位高級工程師被打成“歷史反革命”加“現行反革命”,1950年代之後,長年在野外的勘測隊做飯。1970年代末退休,回到城里。方方記得,自己1980年代大學畢業後,老人還在寫書,有時請她幫忙查資料。書寫完了,卻沒法出版,因為內容似乎已經過時。老人也連累了子女。他們本來成績非常好,但因成分問題而沒法考大學。最後,他的大女兒和二兒子遠赴新疆支邊。

在《軟埋》里,方方擬了一個小標題:一個人一生就這樣走完了。寫丁子桃,她寄予了對女性的同情。在社會變革中,她們往往承擔更多的苦難。

政治活動,男性是主要參加者,女性大多在家里面養育子女。“當災難來的時候,她要和你共同承擔這些,實際上她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就像解放戰爭末期,方方的大姨夫逃去臺灣,大姨一個人承擔了家族的責任。

公公去世,留下兩個老婆;丈夫的祖父是國民黨左派,在南昌,但自顧不暇,管不了三個老婆。5位老人加6個孩子,11口人都由大姨一人拉扯。“這些女性,包括丁子桃,受過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承擔過最深重的苦難。”方方感慨,“男人可以逃走,她沒法逃走。帶了六個孩子和老人,沒法逃,也沒想過逃。”

大姨的兒子找不到老婆,只好與二姨家換親。二姨家也是地主,成分不好,孩子沒出路。大姨的一個兒子做二姨的兒子,二姨夫的前妻有個女兒,交換過來給大姨,成了兒媳。大姨夫一直在臺灣,做國民黨的官。夫妻兩人,再也沒有見面。方方的母親經常慨嘆:“我大姐太慘了!”

現實生活里,方方也常“被身邊的某件事激發起來:“張家李家,很多素材集中在一起”。

她從朋友那里聽過一個故事。有個女人正在買菜,丈夫跳樓自殺,可能跟下崗有關,夫妻關系也有問題。但公公婆婆堅持認為,兒子的死是兒媳婦害的,就這麽教孫子。那女人告訴方方的朋友,自己最害怕孩子的眼神。

後來,方方去深圳。一位朋友帶她轉到某個地方,說那邊有處房子,一直空著,在里面做生意或居住,都沒有好下場,風水上叫做“萬箭穿心”。方方當時就反應,那是個特別好的小說題目。市井八卦和風水術語結合,產生了中篇小說《萬箭穿心》。小說一開始,李寶莉家買了“萬箭穿心”的房子,遭遇一系列悲劇。

方方曾寫道:“寫作的時候,我是一個悲觀的人。”現在,這種悲觀變得更重。在2013年出版的中篇小說《塗自強的個人悲傷》里,主人公名字與“徒自強”諧音。小說里,農村孩子塗自強考上大學,憑著樂觀與堅忍,打工掙錢讀完四年課程,畢業進入社會,諸事不順,精疲力竭,黯然去世。

“三本四本大學出來的年輕人,特別是窮孩子,辛辛苦苦考上大學,畢業也不想回(老家)去了。他面臨著打拼,非常艱苦。”方方經常遇見類似的年輕人,穿得很體面,但做修沙發、換馬桶蓋等非常辛苦的工作。她單位的司機,本科畢業,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應聘來開車。“但有些人不努力,沒有任何本事,同樣能在很好的工作,因為他家有背景,有權勢。窮人的孩子,可能要多付出100倍的心力,才能夠跟他在同一水平線上。”方方設想,塗自強那樣的孩子,也許到40歲時,才慢慢建立起家庭來,比其他人晚上許多年。

“一個好的社會,應該讓哪怕資質平平的人,經過自己的努力,也能過上他如願的生活。”方方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325

比特幣背叛比特幣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2273

2017年的第一周,比特幣度過了8周歲生日,也經歷了一輪“過山車式”的暴漲暴跌。(東方IC/圖)

一年內上漲160%,達到歷史新高,然後在兩天中暴跌30%,中國人再次在比特幣行業複制了2015年的A股“過山車式”的股災行情。

有人套利,有人逃離。以終結“龐氏騙局式的”紙幣發行體系為己任的比特幣,已演化成一種因投機盛行而極度不穩定的投資品,並成為某些“龐氏騙局”的載體。

2017年的第一周,比特幣度過它的8周歲生日,也經歷了一輪“過山車式”的暴漲暴跌。

北京時間2017年1月2日淩晨,比特幣價格突破1000美元,1月5日觸及歷史最高點1249美元(人民幣8895元),然後在1月6日開始“閃崩”,一路暴跌30%,最低跌至805美元(人民幣5555元)。至1月11日發稿時,其仍在900美元左右徘徊。

如果把比特幣看作一場去中心化的貨幣試驗,比特幣生態正陷入一個加速去中心化的漩渦:短期套利者成為其交易的主力,比特幣作為支付方式的應用場景似乎到了盡頭,只剩下作為投機/投資品的屬性,在創始者看來,這是對比特幣精神的異化與背叛。

與此同時,山寨幣、競爭幣、傳統金融機構開始投資區塊鏈,正在消解比特幣的技術中心地位。

比特幣異化

過去的半年中,人民幣交易占全球比特幣交易量的98%。

2016年,英國公投脫歐導致英鎊匯率大跌,印度宣布廢除500元和1000元紙幣,委內瑞拉宣布廢除100元紙幣,美元加息致使其他貨幣兌美元匯率走弱。主權貨幣“靠不住”,按照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的想法,這應該是比特幣作為避險資產的最佳場景。

8年前,出於對紙幣發行體系的不信任,這位神秘的日裔美國人提出並創造了去中心化的虛擬貨幣“比特幣”,試圖規避“央行—紙幣”這一現代金融體系的內在不穩定性。追隨著這一去中心化的“比特幣精神”,全球無數技術天才和金融精英們為這一虛擬貨幣添磚加瓦。

然而造化弄人,誰也沒料到比特幣如今會演化成一種因投機盛行而極度不穩定的投資品,並成為某些“龐氏騙局”的載體,被忽略的是它的支付、價值尺度、儲值等貨幣屬性。

“比特幣作為避險資產?價格一會兒跌一會兒漲,避什麽險?”2017年1月6日,幣行(OKCoin)創始人兼CEO徐明星反問南方周末記者,在他看來,比特幣就是個投資品,跟藝術品拍賣一樣,“一開始就沒有設計應用場景,為什麽要應用它?”

此觀點在另一家比特幣交易平臺上也得到印證。據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和火幣網2016年7月共同發布的《2014-2016全球比特幣發展研究報告》稱,80.77%的比特幣用戶的交易目的,是為了短期盈利,通過差價賺取利潤;只有13.81%的用戶將比特幣當作避險資產,長期持有。

分別於2013年9月、10月上線的火幣網和OKCoin,趕上了比特幣在2013年的高點,隨後成為截至目前全球交易量排名前兩位的比特幣交易平臺。根據bitcoinity.org的數據,在過去五年里,OKCoin在全球的市場份額約為37.67%,貨幣網是35.44%。它們兩家和比特幣中國一起,為全球比特幣市場貢獻了約93%的交易量。

2016年,中國人再次把比特幣炒到了歷史高位,一年中比特幣在中國的價格上漲160%,從年初的2700元上漲至年末時的7000元,無論是股市、債市還是匯市,在此收益率面前都相形見絀。而過去的半年中,人民幣交易占全球比特幣交易量的98%。

2017年1月6日,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和人民銀行北京營業管理部分別在官網發布消息稱,人民銀行上海總部、上海市金融辦聯合相關監管部門當天約見了中國三家大型比特幣交易平臺——幣行、火幣網和比特幣中國主要負責人,了解該平臺運行情況。

四年前,比特幣也曾遭遇類似監管壓力,行情陡轉急下。當時以中國人民銀行為首的五部委發布《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指出比特幣是特定虛擬商品,不具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這一次,盡管中國人民銀行只是約談,並重申其風險,但依然給比特幣較大壓力。

在徐明星看來,2013年比特幣的暴跌,監管只是一個由頭,主要還是因為資產價格太高導致了泡沫。

相比2013年,推動本輪比特幣上漲行情的因素有很多:按照既定算法,2016年7月比特幣進入減產一半的生產周期,供應量減少;在2013年的泡沫之後,比特幣用戶量也在逐步積累增多;隨著傳統金融機構和政府對區塊鏈技術的認可與關註,作為區塊鏈技術源頭的比特幣也受到更多人的關註。

火幣網聯合創始人杜均此前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認為,余額寶、P2P等互聯網金融產品把許多中國人的理財資金引入了互聯網領域,而2015年9月以後一大批P2P平臺倒閉,讓這些投資理財的資金急需尋找新的出口,這是比特幣交易在中國空前活躍的重要原因。

這也一定程度解釋了為何在比特幣之外,全球各地直接類比特幣、對比特幣技術原理有所借鑒的競爭幣層出不窮。比如,在中國三家比特幣交易平臺上,都有一款叫做萊特幣的產品,它由比特幣中國的創始人、CEO李啟元的弟弟開發。CoinMarketCap網站統計的全球數字貨幣則多達643種,2017年1月10日,這些貨幣的總市值約為170億美元,其中比特幣約為146億美元,占比86%。

套利比特幣

中外比特幣價差一直在恒定範圍內,通過中美比特幣價差就可以分析出,沒有人通過比特幣把大量人民幣轉到境外去的現象。

2017年開始,中國外匯管理局對個人換匯實施新規、從嚴管理,無論是手機網銀、網點自助購匯機還是網點櫃臺購匯,都需要先填寫一份《個人購匯申請書》,要求個人換匯資金不得用於境外買房、證券投資等尚未開放的資本項目。

市場上,比特幣可以避開資本賬戶管制換美元也成為了一個噱頭,即投資者可以從國內的交易平臺以人民幣買入比特幣,轉移到國外交易平臺,再以美元賣出比特幣。

徐明星認為這純粹是“臆想”,“中外比特幣價差一直在恒定範圍內,通過中美比特幣價差就可以分析出,沒有人通過比特幣大量把人民幣轉到境外去的現象”。

理論上,只要是全球公認的流通商品,都可以有換匯的功能。比如,在中國內地買一個iPhone手機然後在香港賣掉換成港幣,在中國買一顆鉆石去美國賣掉換成美元,但實際上這並沒有多少可操作性。而比特幣的可操作性更小:它不能通過交易平臺的反洗錢機制,比如,在中國以人民幣買入價值100萬的比特幣後,要在美國賣出同樣價值的比特幣,流程上可能需要走1-2個月,而這期間的價格波動,加上中國比特幣通常比海外貴1%-2%的價差,導致它只是理論上可行而已。

徐明星認為,監測比特幣中外價差曲線,最科學地詮釋了比特幣沒有導致外匯凈流出。

從體量上,比特幣也不具備上述資金外流的規模。目前共開掘出1600萬個比特幣,在比特幣價格最高點的時候市值也才約為160億美元。“比特幣價格再漲1000倍,才值得央行擔心。”一位從2011年開始買入比特幣的投資者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

中國大媽、“小白”用戶(指對互聯網知之甚少的使用者),一度被認為是推高比特幣行情的兩大人群。但事實上,據《2014-2016全球比特幣發展研究報告》首次描繪出的中國比特幣用戶的群像,比特幣用戶中男性占比將近90%,30-39歲的投資者占比最高,約為48.74%;來自IT行業的投資者最多,占35.45%;近80%的投資者具備高中及以上學歷;82.6%的用戶有過其他投資品種如股票、現貨杠桿、貴金屬等的經驗。

當然,行情如烈火烹油的比特幣行業也不乏渾水摸魚者。

一家名為“比特幣亞洲閃電交易中心”的網站,打著理財的名號代客操盤比特幣投資,承諾給投資者固定分紅以及隨時提現,在運行了9個月後,於2017年1月5日中午忽然停止分紅、關閉網站,會員無法登錄。

像其他的“龐氏騙局”一樣,該平臺號稱采用大型高端雲計算和機器搬磚模式(從價低平臺購入比特幣,然後轉移至價高平臺出售,以獲取差價),在全世界比特幣交易平臺上做空或做多(低吸高拋),在0.28毫秒之內完成交易,以浮動交易點無上限做增值,確保每個投資者的分紅增值,最高每天能達到10%以上的收益率。

在專業人士看來,這一平臺許諾的高收益率顯然不存在,但類似的高頻交易策略在比特幣交易平臺上倒是很常見。

徐明星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在幣行後臺可以監測到,一些用戶通過反複高頻交易來賺取少量利潤,預測短期內價格會漲時買入,過幾秒鐘再賣,這也是中國三大交易平臺的交易量巨大的重要原因。而高頻交易的背後,是三家平臺都不收取交易手續費,用戶可以隨意反複買賣。

最早,交易平臺是收手續費的,平臺競爭的結果是大家全都免手續費。2016年底,面對比特幣行情和交易量增長,市場上也出現了“交易平臺用程序給自己刷量、吸引新用戶”的質疑。

徐明星辯解,“刷流量”的說法是中國交易平臺之間挑起的惡意競爭,這個量不是平臺刷的,而是用戶刷的,“很多用戶就充值了1萬塊,一天可以刷出100萬的交易量”。

2016年下半年開始,比特幣交易平臺“比特幣中國”的交易量大增,根據bitcoinity.org的數據,在最近30天里它的交易量超過了幣行、火幣,排名第一。截至發稿,他們尚未回應南方周末記者的采訪請求。

逃離比特幣

比特幣在過去8年里撒下了技術的火種,它最大的貢獻應該是在2015年喚起了人們對數字加密貨幣底層技術的興趣。

來自中國的巨量交易平臺和挖礦設備,讓很多比特幣這一實驗性虛擬貨幣的開創者們也很不滿。

2016年1月,比特幣核心開發團隊成員之一、前谷歌程序員邁克·赫恩(Mike Hearn)稱,他已拋售了所持有的全部比特幣。他說比特幣已被中國控制,而比特幣賴以生存的網絡“正瀕臨技術崩潰的邊緣”。

半年後,曾制作視頻《什麽是比特幣》、比特幣的積極推廣者和開發者斯蒂芬·托馬斯(Stefan Thomas)也表達了類似不滿:每當比特幣價格上漲時,投資者數量增加、市值增長便主導了技術探討。

在他們看來,比特幣在過去8年里撒下了技術的火種,它最大的貢獻應該是在2015年喚起了人們對數字加密貨幣底層技術的興趣,也就是正在風口的區塊鏈應用技術。它通過P2P通信網絡,依賴數學加密算法,去中心化自治方式集體維護一個開放、不可篡改的賬本,對金融業極具顛覆性。

斯蒂芬·托馬斯目前是Ripple的CTO,如果說比特幣是目前最成功的區塊鏈應用,Ripple則是目前最成功的區塊鏈技術公司,他們采用區塊鏈技術為全球大型銀行解決金融交易問題,合作夥伴使用它的網絡進行轉賬。迄今它一共獲得9300萬美元的投資,其投資人包括渣打銀行、埃森哲風投等。

2015年9月15日,高盛和摩根大通等發起全球最大區塊鏈聯盟R3,目前成員有七十多家金融機構,其中包括來自中國的中國平安集團、招商銀行、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民生銀行等。2016年10月,中國工信部發布了中國的區塊鏈白皮書,被視為金融科技發展的下一個風口指向標。騰訊、華為、萬達、京東金融、螞蟻金服等宣布加入區塊鏈聯盟。

與此同時,比特幣網絡越來越大,比特幣交易確認所需要的時間越來越長,也遇到了擴容難題。比特幣核心開發團隊、礦池、礦工們在解決方案上各有主張,無法達成一致意見。這已經開始妨礙比特幣的應用發展,比如比特幣備隔離見證(SegWit)激活代碼的版本更新早在2016年10月份就已經發布,但是目前只有大約25%的礦工支持這種改變,遠低於激活所需要的95%。

“比特幣價格會變成零嗎?”2017年1月10日,名叫landen_schmitt的網友在社交新聞網站Reddit比特幣板塊發問,因為他的工資全部是以比特幣支付。他得到的最佳回答是:是的,是的,當全世界的互聯網永久癱瘓時。然後,再重新學習取火。

2017年1月11日下午16點50分,中國人民銀行發布消息稱,當天組成聯合調查組對火幣、幣行、比特幣中國開展現場檢查,檢查其執行外匯管理、反洗錢等相關金融法律法規、交易場所管理相關規定等情況。約20分鐘後,比特幣人民幣價格下跌超過200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291

年輕人︰左聯背叛我們

1 : GS(14)@2015-09-21 01:30:13

「左聯背叛我們。」希臘年輕選民不滿左聯今年初上台後出賣選民,令左聯的年輕選民支持率由今年1月的30%急跌至目前的18.6%,有年輕人甚至考慮罷投。埃克薩希亞區是雅典著名波希米亞式社區,氣氛自由奔放,是學生及無政府主義者熱愛的社區,亦曾是左聯票倉。然而,為換取債權國860億歐元(7,535億港元)援助,齊普拉斯違反競選承諾,大幅加稅削支,令支持者大失所望。今天,當再問居民對齊普拉斯印象時,只會聽到慨歎聲或髒話。希臘伯羅奔尼撒大學政治學教授帕帕佐奧盧指出,今年1月的大選,左聯代表年輕、希望及改變,但不到一年,政治資本已消失得七七八八。不過,14%年輕選民投票去向不明。有年輕人認為,左聯已是最好選擇,惟有含淚投左聯。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920/193026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322

TVB擁躉見字幕感被背叛落淚

1 : GS(14)@2016-02-24 07:51:31

【本報訊】一篇題為《媽與媽的TVB》文章昨在網上流傳,博客Mayi撰文稱,其母親是TVB忠實擁躉,前晚J5播放普通話新聞時,她正從廚房步出客廳,目睹電視內容時,表情「帶狐疑與委屈」。Mayi怒斥:「你(無綫電視)仲當唔當香港人係你客戶?」
Mayi回覆記者查詢表示,其母是典型的TVB迷,一直收看前稱高清翡翠台的J5頻道,「老人家習慣好難改,睇開就唔會轉」。由於她只懂廣東話與繁體字,前晚卻從熟悉的電視畫面中耳聞目睹陌生語言與文字,感到委屈被背叛,激動得即時落淚。她批評無綫「莊閒不分」,因大氣廣播屬公共資源,即使現時一台獨大,亦絕無理由要逾九成使用繁體的觀眾遷就少數人,認為此舉目的在驅逐本地文化,「唔可以再叫自己做香港嘅電視」,更直指無綫向所有老香港人宣戰。本身從事語言教育的Mayi稱,繁體字按六書原則造字演化,外形美觀,反之簡體字只是為提高識字率的權宜之計,而簡化規則混亂,「講到自己係大國咁犀利,點解唔回復番繁體字?」■記者佘錦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224/195035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268

同場夜蒲遭背叛許亦妮女人最痛 睹男友擒啜索女

1 : GS(14)@2016-05-22 12:16:09

【打茄輪】■許亦妮的男友前晚當她冇到,在舞池中擁索女激吻。DV圖片



許亦妮去年被傳續約時獅子開大口,要求加薪4倍而遭無綫雪藏。月前她被發現與肥仔男友到澳門夜蒲攬錫,原以為她事業失意愛情得意,卻沒料到前晚她偕男友睇騷期間,男友竟趁許亦妮去洗手間時偷食,與長髮索女又攬又摸又互咀,還被許亦妮折返現場時撞到正,認真慘情。


現年27歲、擁35D上圍的許亦妮,雖然有樣有身材,但入行5年一直星運平平,反而是非緋聞一大籮,與林建名兒子林孝信傳過緋聞的她,2013年曾與太陽娛樂老闆周焯華(洗米華)頭號愛將盧啟邦撻着,可惜戀情見光死。今年2月,本報記者在澳門發現許亦妮偕新歡肥仔夜蒲,結伴欣賞著名DJ Tiesto打碟期間又攬又啜,甚至拖手返酒店,甜蜜爆燈。正當大家以為許亦妮事業失意愛情得意之際,前晚她卻經歷女人最痛,親眼目擊男友偷食。



■許亦妮前晚孖男友及友人去亞博館睇騷,其間不時遠距離贒實男方。

【遇索女】■許亦妮去洗手間期間,肥仔男友巧遇索女友人,傾兩句後竟然狂啜。

【入舞池】■許亦妮男友見身旁少人易被發現,於是拖住索女入VIP區。



【狂跳舞】■High爆的許亦妮男友與索女隨住音樂跳舞狂歡。

【摸屁股】■攬完索女纖腰,許的男友更將雙手放女方屁股位置。

【扮冇事】■15分鐘後許亦妮返回,目睹男友偷食的她嬲爆,在場友人則為他辯護。



叫老友幫手睇水

剛獲選為DJ Magazine第一位DJ的世界知名電子舞曲製作組合Dimitri Vegas& Like Mike,前晚在亞洲國際博覽館開騷打碟,雖然VIP門票每張索價2,000元,仍吸引許亦妮與肥仔男友及友人朝聖。正在箍牙的許亦妮在VIP區與女性朋友睇騷時,肥仔男友則四圍與友人飲酒吹水,記者晚上8時半碰見他時,他已飲到面紅紅情緒高漲。沒多久,許亦妮往洗手間,肥仔男友即四圍獵艷,並發現一位穿超短褲的長髮索女友人,於是第一時間捉住對方,雙手更放在女方屁股對落位置「游來游去」,之後竟攬實索女,輕吻她面珠。熱身後,許亦妮男友忽然退後幾步似查看女友蹤影,繼而極速拉住索女行入VIP區,並與旁邊朋友說:「幫我睇水,佢返嚟通知我!」說罷跟索女攬實互摸,繼而嘴對嘴狂啜,女方又掃男方心口,完全當許亦妮冇到。



■擁35D豐滿身材的許亦妮年初結交了肥仔新歡,沒料到男友前晚竟在她面前偷食索女。資料圖片

【今年2月】■數月前許亦妮被本報記者目擊在澳門與肥仔新歡又攬又錫。



扮冇事轉場再玩

許亦妮男友與索女纏綿15分鐘後,許亦妮終於折返現場,更目睹男友偷食,氣得她即場與男友爭執。其時在場友人即打圓場,為其男友講好說話:「冇嘢㗎冇嘢㗎!」至於與他偷啜的索女則不知所終!儘管許亦妮嬲爆,但仍繼續與肥仔男友睇騷,逗留至凌晨12點再乘車到中環夜蒲。記者見許亦妮與男友等分別乘坐兩部「777」車牌離開,估計男方亦是有家底之人。記者昨致電許亦妮,對於男友偷食斷正,她連聲否認與對方拍拖:「嗰個唔係我男友,我係獨立個體去party,至於我朋友同第啲朋友有冇親熱舉動,我唔會管到,亦唔關我事!唔好次次同我出親嚟嗰啲就當咗我男朋友啦,我都想拍拖,如果人哋以為我有男友,就冇人再追我。」採訪、攝影:陳辰、楊浩賢、小米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522/196225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0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