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個人感想及業績短評 Consilient Lollapalooza

From
http://www.xanga.com/consilient_lollapalooza/652338849/item.html

(略)

短評:
1永恩...一個字,好嘢!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414/LTN20080414099_C.pdf
2飛達帽業又換左CEO,Peter Ho冇做了。近來價暴跌67%,盈利跌52%之後的市盈率為9。難道中國已沒有製造業的生存空間?還是公司的”特殊”因素讓公司擁有折讓。工業與零售定位模糊...可以向永恩學習。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415/LTN20080415072_C.pdf
3味丹,預期一樣的好,主要是年同期差吧!不過味丹真的不是一間普通的commodity公司。那有一間Commodity公司可佔本土市場70%市佔率,而且有加價能力?近似的,我只能想到葉氏化工。味丹對上游也有一定的技術與控制!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415/LTN20080415135_C.pdf
4深圳的建設真令我摸不著頭腦,為何商業區中,總是出現那麼多住宅?長見的城市規劃決定著城市的未來,中國地方政府跟房地產商的互動,會否讓中國黃金地段的配置出現資源錯配,長遠而言限制著中國經濟的成長呢?
5 蒙牛是我不敢看好的股票。40%的市佔率,加強大的伊利,未來增長只在乎市場的成長。問題是市場能否每年高速增長?一二線城市的飽和度如何呢?我想蒙牛 的市場是S-curve形成長的,活在過去的想法會讓人吃虧。還未計市場增長所帶來的成本壓力,包括那停不了的廣告開支及資本開支。
6金融市場以 往是經濟的睛雨表;今天,在流動性在10倍全球GDP的情況下,金融市場可以牽動整個經濟。看見通脤升溫的必然事實,必震動巨大的利率市場...我真不敢 想像震盪是如何的猛烈,虛幻的流動性及槓桿會如何發展...美國金融主義動搖,就像狂打了類固醇的運動員,出色表現過後,出現腎衰竭...現在還要再打類 固醇,真今人擔心。當結果是確定及負面的,自有非常手段去應付,而且不會只是一個國家。解決問題,還要多國聯心,利益及付出應如何分配?人民的意願如何? 時間又是否許可漫長的商討?因此,我近來的願望都是...希望世界和平!查看(31)評論(0)收藏分享管理

贏就谷(2) 陸羽仁2008-04-16 12:20:14

From
http://www.hkheadline.com/blog/reply_blog_express.asp?f=5YTPBH5B812303&id=100458&catID=&keyword=&searchtype=

反彈,地區銀行的業績優於預期,加油價上升推高能源,令美在三日內首次上升,道指升60點,升幅0.5%,收報12362點。

而英特爾公布第一季業績好過市場預期,在美國市場放緩時,該公司的銷售持續增長,季銷售增加17%,令分析員跌哂眼鏡,英特爾價亦大升8%。

其實早前美國鋁業及美聯銀行等公司公布了壞業績,也有「貢獻」,因為它們的業績降低了市場對公司業績的預期,據彭博的調查,現時分析員平均估計美國標普 500公司首季業績下跌12.3%,而年初時仍估計會增長4.8%,近期美鋁等公佈的壞業績,更令分析員調低預測。既然期望低了,失望的機會亦降低,那麼 公司公布普通差的業績,亦不會令市場意外而推低股市。

另外美公布生產消費指數,升1.1%,主要反映油價上升因素,生產消費指數是消費物價指數的前奏,生產價貴,意味將來售價也貴,數字令人相信美國通脹 會開始上升,美國再減息幅度有限,利率期貨數據顯示相信今個月聯儲局會減息0.5厘的人數,又跌到30多%,消息令美元反彈,在亞洲市兌歐元從低位1. 59,回升至1.579,兌日圓亦升101.7的水平,資金有流入美國的初步跡象。昨日講到贏就谷,輸錢唔好谷的道理,網友ray提問,第一,如何管理贏錢時加注的風險?第二,如何決定贏錢時加幾多注?第三,如何分辨「分注買入」和「贏錢時加注」的概念,兩者可否共用?第四,若他已按分批買入入夠貨,如贏錢再加注,會否入得太多,風險太大?第五,是否有些時候「贏錢時加注」會好大風險? 我 覺得要還原基本步,首先分開「投資的我」和「投機的我」,我經常講的「分注買入」,慢慢買,主要是針對「投資的我」;而「贏時谷」,就更適合「投機的我」 的順勢買貨策略。「投資的我」對風險的容忍度有限,不追求大收穫,先要降低風險,賺少啲唔緊要,最好唔輸,所以他的入市策略應該比較保守。分注買入係將 普通人睇啱就一注買哂的方法,改為分注買,減少一買即輸的風險。舉個例,今年年初,我話大市半年應該在23000點至30000點中間波幅,當時指數 是27600點,向下空間大過向上好多,當時買貨風險較大,假如你係一個較進取的「投資的我」,信我所講,只能等低位才建倉,要先定一個等大市跌下來時買 貨的策略,可以分三注,在24000點買第一注,23000點買第二注,22000點買第三注,三注買齊平均價23000點。好 了,若你自命係保守之人,年過40,唔想太冒險,又可以咁做,將第一注買入價定在23000點,第二注22000點,第三注21000點,平均價 22000點。第一注入場的價位愈低,安全度愈高,當然另一方面,亦有買唔到或買唔齊貨的風險。但我就話,既然自命保守之人,假設你三注只買到一注,亦無 所謂,見到佢升上去唔追亦無拘,最緊要唔輸錢,有得贏,其餘兩注買唔到,攞去存人民幣都得。你諗吓,假設你買得一注,股市升咗上去,最後這一注有20% 回報,其餘兩注存人民幣,收息加升值有5%回報,加埋整個組合有10%回報,以低風險組合來講,咁o既回報好唔錯啦。網友bdroom問 分注買入和溝淡的分別,其實我答過佢,佢可能睇唔到,分注買入係一個較保守的買股票方式,可以減少止蝕的機會,假設你有10萬元身家,買攞其中5萬元買股 票,按我上面講的方式,分三注買入,用哂5萬元買完之後,價再跌,你就唔好再攞錢出來買,因為隨意再買,想降低成本,超出原來買的預算,那種做法叫做 溝淡,用以上的例子,好多人用完5萬去買,買完再跌,用埋其餘5萬買埋佢,跌完再跌,出糧有1萬又買,本來買埋5萬,結果買到10幾萬都唔收手,成副身家 咪好易一舖清?記住「黑開有條路」,黑完可以再黑。分注買入後見到價跌,要考慮止唔止蝕,唔係加注。講咗咁耐未答到阿Ray的 問題,我主要想講,要將「投資的我」和「投機的我」分開,「投資的我」搵價值,或搵好等平價時才買,不能避免在大市下跌時或比較淡靜時去買,跌緊去 買,多少有點逆勢,和順勢並不相同。分注去買係一種防守式進攻,並非炒作心法,買夠貨,升咗上去,也未必一定要大量加注,要控制風險,唔好讓組合太集中 一隻股份。「贏就谷」是一個炒作策略,考慮點完全不同,明天再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8

個人投資取向: Consilient Lollapalooza

個人投資取向

錯誤得少,就會在投資上成功。因此,重點除了要找什麼,更重要的是要小心什麼。

1配股紀錄不良
2管理層有龐大額外業務
3CB
4內線減持
5核樓師不明
6同系紀錄不良
7沒有合理解釋的高利潤率
8關連交易金額龐大
9流動資金緊拙,現金流乾涸
10槓桿過高
11進入非核心業務
12注入私人資產
13供股
14長期龐大的現金儲備,低派息率
15管理層濫於樂觀,目標不對現
16上市紀綠不足
17合潮流的公司改名
18傳媒曝光率急增,推介頻現,股價急升
19炒作基金持股
20更改報告列表方法
21資本密集及全行業高利潤率
22PE>40
23大量不良客戶反饋
24Buy:Sell Opinion > 9
25管理層留意股價,受市場影響
26公司主動改造盈利,減少重要投入
27不尋常的成交量跟流動量比
28管理層不承認問題,向外推卸,甚至隱暪
29低ROE,高資本開支,同質化競爭
30依賴政治保護

過了以上各項,之後我喜歡選擇
1對手眾多而積弱
2客戶及供應商眾多
3重覆消費(Recurring Consumption)
4策略性的競爭態度(e.g. Judo Strategy)
5獨特而高效的商業模式
6沒有機構持股及分析員報吉
7企業家精神
8現金流強勁,低資本開支,派息比率>80%
9壟斷(地區,網絡,資源,渠道,價值)
10創造大量無形資產(品牌價值、渠道、資訊、人才、客戶群)
11難以模仿
12困難行業中一支獨秀
13困境中勇於改變
14增長中勇於前期投資
15高成本意識

最後如果能通過我的定價考慮,再比較現有組合的吸引力,那就會可以考慮買入了。之後,記下投資重點、觀察因素以及最壞情況,之後便可跟根據組合的weighted expected value及目標Cash Level去配置。不時update。之後便一邊等,一邊尋找下一個目標。直至到達賣出的機會,視乎需要。

很多地方有好的主意:
1內線買入及公司回購
2股價下跌>50%
3競爭對手虧損、停產或關閉
4宏觀因素不好的行業
5表現好的投資朋友
6一直留意的優秀公司股價下跌或長期橫行
7Quantitative Screening
8日積月累研究的行業
9被對手、客戶或供應商稱讚的公司
10非金融類商業媒體廣泛稱讚(e.g. 2002年時的蒙牛)

通過”不買條件”,加上我明白及喜歡的,真的不多。然而,這不代表其他都不會做得好,只是玩蘋果棋,我還是喜歡由角到邊,由邊到外吧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6

個人投資取向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71406年,朋友借左本書比我,好似叫"巴菲特的實戰法則",於是開始對股票感興趣,並開始看巴 菲特及相關的書,在書中得知巴菲特有個老師叫葛拉罕,於是連葛拉罕d書都睇埋,比起巴菲得,費沙等等,我反而更認同葛拉罕的取向,葛拉罕對股票的歷史本質 --投資股票就是為了分紅;我對這一點相當受落,其他人以資本利得優先的取態違背健康的商業原則,人人都熱衷炒賣,仲有邊個生產?每張股票是代表有人為持 有人工作,生產所得才是回報,而炒作並不會產生任何額外的東西

巴菲特選股的取向以盈利能力優先,而葛拉罕選股的取向以資產質量優先,對企業的資產定義,前者認為一間有強大賺錢能力的公司,尤其係同有形資產不成 比例的強大賺錢能力,背後存在必然存在一種為公司帶來超額利潤的資產,例如人事,銷售網絡,知名度,聲譽,壟斷性,知識等無形資產,巴菲特願意為無形資產 估值,並以低於估值的價錢買入;後者認為一間體質良好的公司,好難賺唔到錢,而一間企業體質由有形資產決定,冇負債的大金主冇咁易執粒,而盈利能力係同有 形資產成比例的,即增加有形資產例如廠房,設備等就大慨可以増加盈利,由於無形資產不能客觀的量化,因此無形資產是不可靠的東西,買入一隻股票不應為或然 的東西出價;以可口可樂為例,巴菲特會看到可口可樂的配方是生金蛋的鵝,因此樂意為可口可樂的無形資產出價,葛拉罕會看到可口可樂配方一旦比人偷左公司就 大劑,因此不願意為不可靠的無形資產出價

可能會有人立即彈出黎話葛拉罕的一套過時,買股票唔係買有形資產,係買前景,而且要咁離譜的價錢先買會浪費機會成本云云...不過想一想,葛拉罕時 什麼年代的人,當時美國係工業國,上市公司大多都係工業公司,因此其投資法說是針對工業股亦不足為過,當時美股的回報率平均一直只有幾%,為了那低微的回 報,更加不能冒上風險,而且巴菲特相關的書不是本人寫的,是別人寫他"爭勝"的方法,葛拉罕的是他寫給一般大眾看的,寫的是"求不敗",為左令別人唔蝕錢 而提出更苛刻的條件,是負責任的人品表現,比那些財演高尚得多

看書學的是別人的知識,改良自己的一套,而唔係死跟,葛拉罕分享了他的分析方法,我樂於接受並採用,而持股亦相當重視工業股等一類老土過時靠有形資產支撐盈利的股票,因為我是傾向眼見為實的類型,但是我都有自己的主張,而且港股唔同美股,因此執行起來並不完全遵照其指引

如果說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什麼而改良了我策略,會是:

1.投資奇怪行業,不投資邪惡行業

2.投資於兩種公司:公司出現危難,沒有什麼明顯缺陷,應可以從危機中恢復並成長的破爛公司;沒有什麼明顯缺陷之餘,盈利穩步成長的一般公司

3.採用葛拉罕式的分析,選出沒有什麼明顯缺陷的及有足夠有形資產支持的公司,盡量以合理以下的價錢買入,無形資產盡量免費獲得

4.即使是打算短期持有的公司亦必須具有長揸十幾年的價值

5.冇目的就唔賣出,一旦賣出的同時盡量要準備好另一個買入目標

6.買股為收息

7.唔可以犯同樣的錯兩次

8.我係傻瓜,否則天下人都係傻瓜,要傻就要堅持傻落去,不受外人影響

9.唔好推介,唔好陰人

10.不能減少家用,要保有起碼幾個月餘糧,剩低的最大限度用於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5

市場又在理性化個人追高的行為

市場又在理性化個人追高的行為。

市場永遠是對的。

好久好久之前,中移動話單向收費,基金憂慮收入減少,結果暫緩單向收費。股價由50元上下跌到不足30 元,最後更跌到十元,但現在又開始試行行單向收費,大行竟曰,單向收費增加用量,提升收入,股價由80元上下,升至110元。

同一件事又發生在航空股上。

好久好久以前,油價上升致令航空公司盈利下跌,股價連番下跌,但後來油價回跌,盈利有望上升,股價大升,但現在油價升得更高,大行又曰,有燃油附加費,航空運量上升,股價又大量上升,升到一個更不合理的水平。

現在買股票,都不知是真是假,總之有得炒就得,這些理由就會成為大家持續買入的理由,但未來不如期望的時候,會成為你不得不咬下的苦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98

禁售期前夕馬化騰又沽騰訊套現近億稱屬個人理財安排

2009-02-17  AppleDaily


【本報訊】踏入09年,騰訊控股(700)主席馬化騰未有停止減持計劃,上周連續兩日減持騰訊共200萬股,套現9745.5萬元,每股平均價約48.7元。騰訊發言人重申,主席減持純屬「個人理財安排」。記者:余志浩

騰訊昨收報48.3元,跌0.8%,成交金額7675萬元。騰訊將於下月18日公佈去年全年業績,根據現行《上市規則》,董事不得在業績公佈前一個月買賣股票;換言之,若馬化騰仍然有意沽售公司股份,今日是最後限期。

沽足三個月 套現7億

據 聯交所資料顯示,馬化騰於本月12及13日,依次以每股平均價48.784及48.693元,分別減持76.24萬及123.76萬股;其持股量由 11.82%降至11.71%,現仍持有約2.1億股。若計及馬化騰上月7日減持的50萬股,涉資2514萬元,本年初至今他三度減持,已套現合共 1.226億元。憑藉即時通訊服務QQ起家的馬化騰,於08年中騰訊晉身藍籌股前夕,已開始密密減持手上股票,單是08年已售股套現約6.6億元,近三個 月計則套現7.05億元,惹起外界揣測他看淡集團前景,但遭集團連番否認。

上月1.6億購名門

馬化騰或看好本港樓市,剛於上 月底購入大坑名門第3座約7000方呎連1500萬元裝修的頂層複式單位,市傳成交價為1.6億元,呎價達2.23萬元。內地傳媒早前更傳出,他有購入招 商銀行(3968)股票。證券界依然看好騰訊業務增長前景。瑞信發表報告,指騰訊管理層質優,業務多元化可降低風險,給予「跑贏大市」評級,目標價66 元,估計去年純利增長69%至26.56億元人民幣。該行認為,騰訊將繼續透過不同時期推出策略產品,以維持其行之有效的增長戰略,預計網路遊戲會成為 2008至2010年收入增長來源;至於電子商務及廣告相關業務,則是下階段增長動力。美林亦給予騰訊「買入」評級,目標價48.1元,但該行指出,互聯 網付費用戶增長放緩、網路遊戲及即時通訊監管等,均是騰訊未來發展的危機。

馬化騰近三個月減持騰訊紀錄

08年11月20日沽 售股數:161.88萬股每股平均價:41.055元套現金額:6646萬元08年11月21日沽售股數:455.48萬股每股平均價:40.082元套 現金額:1.83億元08年11月24日沽售股數:360萬股每股平均價:40.053元套現金額:1.44億元08年11月25日沽售股 數:207.42萬股每股平均價:43.053元套現金額:8930萬元08年12月29日沽售股數:50萬股每股平均價:49.466元套現金 額:2473萬元08年12月30日沽售股數:100萬股每股平均價:49.837元套現金額:4984萬元08年12月31日沽售股數:50萬股每股平 均價:49.742元套現金額:2487萬元09年1月7日沽售股數:50萬股每股平均價:50.285元套現金額:2514萬元09年2月12日沽售股 數:76.24萬股每股平均價:48.784元套現金額:3719萬元09年2月13日沽售股數:123.76萬股每股平均價:48.693元套現金 額:6026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04

太保涨停故事:传延税型个人养老金破冰上海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90401/01516049490.shtml


  3月31日午后,一宗有关延税型个人养老金计划即将在上海试点的传闻蔓延资本市场。

  传闻称,上海方面日前已同国家税务部门达成协议,上述酝酿已有多年的试点不日将执行,在上海试点2-3年后将向全国推广。

  受此推动,总部位于上海的保险股中国太保(16.53,-0.25,-1.49%)(601601.SH)于13:25涨停。但截至记者发稿,接受查询的多渠道均尚未能证实此事。

   花落上海

  “个人养老金税收优惠计划在上海试点,是行业内预料中的事情,只是不知道在什么时间启动。”上海某寿险公司负责人说,“现在看来,上海的金融、航运‘双中心’获批极可能成为推行的催化剂”。

  有关个人养老金计划取道延税之路的讨论已有两年之久。早在2007年9月,关于个人延税型养老保险运营机制的论证报告便已完成。作为前期试点机 会最大的城市,上海保监局会同当地金融服务办公室及相关寿险公司与养老公司启动政策研究。之后,由国税总局人士参与的大规模市场调研随之展开。

  恰在上海建设“双中心”意见获批的前夜,3月中旬,前期参与调研的多间沪上寿险及养老险公司负责人再度被上海保监局召集,会同国税总局相关人士就个人养老金税收优惠计划技术、政策等问题深度磋商。

  综合记者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的信息,在已获得批准的试点中,预计个人每月可以享受额度为每人500元-600元,即全年6000-7200元。参与税延型养老计划的投保人,可在税前列支保费,但须在领取保险金时补缴税款。

  作为行业内期盼多年的税收优惠养老计划,促成投保人购买欲望的因素至少有两点:前期免税金额的时间价值与所得税递延后的边际税率变化。对于前 者,被延后征收的税款将与“税后”部分同样进入保险公司投资账户,同样进行增值保值;而对于后者,在不再有工作收入的晚年领取年金,适用税率自然大幅降 低。

  对于税延方式的确定,参与前述研讨会的人士称,最终出台的试点方案有两种可能,投保时确定或领取时再测算。

  而接近上海保监局的一人士称,为了最大程度的体现这一方案的优惠,“领取时测算”的方式概率较大。

  东方证券分析师王小罡当日就此事向机构群发的销售邮件中称,此举意味着长期限制养老险(年金)发展的因素——缺乏全国统一的税收优惠政策——有 望破冰。他预计,中国的年金规模有望在2010年增长到4000亿元,2030年将增长到15万亿元。即年金业务增速有望超过寿险12%-15%的长期年 均复合增长率。

   谁是最受益公司?

  中国太保3月31日的走势,俨然成为延税型个人养老金上海试点的最大受益者。一位市场人士称,当日下午这一消息的放出,正是来自于某投行对中国太保的推荐理由。

  该计划的试点地正是中国太保大本营所在。太保在受让原上海国际集团持有的长江养老约20%股权后,将持有后者33%的股权。后者正是昔日近200亿元上海社保基金的养老公司。

  知情人士说,由于参与研讨会的保险公司人士多为团险部门负责人,便有参会者提议个人客户可通过所在企业在现有的企业年金之外购买。但国税总局相关负责人强调,本轮上海的试点,会将受益者尽可能扩大到那些没有或不需要单位挂靠的个人身上,让其可以直接进行购买。

  依此逻辑,寿险公司的个人保险渠道将极可能成为本次试点的最大受益者。各大保险公司在沪原有业务规模,将很大程度上成为本轮试点的受益规模。

  按上海保监局的统计数据,2008年上海市场份额最大的是平安人寿(19.85%)、其次是中国人寿(23.11,0.12,0.52%)(16.44%)和新华人寿(9.04%),太保寿险仅以7.03%的份额位列第5。

  另一位上海外资寿险公司人士推断,中国平安(38.78,-0.33,-0.84%)将是最大的受惠者,因为平安(个险)是上海的老大,国寿第二,友邦第三,太保第四。同样以客户群角度,平安、友邦的客户收入较高,在不考虑外资受限的情况下,受此利好的机会较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19

李炎或以个人身份参与悍马收购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610/20090610022013844.html

每经记者  王鑫  发自成都

旭光资源昨日发布公告:该公司主席、非执行董事兼控股股东索郎多吉(即李炎)可能与四川腾中重工有关联,李炎可能会以其个人身份联合腾中重工参与到悍马的收购当中。

        腾中重工收购悍马的消息传出之后,牵出了该公司的“幕后老板”——自贡人李炎。目前,由李炎担任董事会主席的旭光资源有限公司正在香港筹备上市,然而,昨日该公司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称,李炎与腾中重工并不存在任何法律和实质上的利益关系。

旭光:李炎或单独出资购悍马

        旭光资源昨日发布的澄清公告:由于在近日的媒体报道中,称该公司主席、非执行董事兼控股股东索郎多吉(即李炎)可能与四川腾中重工有关 联,因而特此发布澄清公告。在公告中,旭光资源表示,自李旭东于2008年1月出售其拥有的90%腾中重工的股份开始,腾中重工就已经成为了独立第三方, 而李炎则一直没有直接或间接在腾中重工担任任何职务、董事职位或其他职位,李炎并没有对四川腾中董事会行驶任何控制权。

        不过,在这份公告中也表示,李炎确实曾多次向其他人提及其可能会参与悍马收购一事,而尤其令人注意的是,在公告中还指出,李炎可能会以其个人身份联合腾中重工参与到悍马的收购当中,而李炎对悍马所做出的任何投资,将不会通过腾中重工做出。

        从这些内容中可以看出,除了腾中重工之外,还会有其他公司或个人参与到收购悍马的业务当中。令人疑惑的是,旭光资源为何会选择在这一时刻 来发布这样的澄清公告,其目的何在?昨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联系了旭光资源和腾中重工相关负责人以及李炎本人,电话均未能接通。

腾中重工首次回应悍马收购

        除此之外,从6月3日宣布与通用签订谅解备忘录之后,就一直处于沉默状态的腾中重工,终于在其网站上首次对此次备受关注的收购进行了正面回应,同时放在网上的,还有腾中重工总经理杨毅的一封公开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登陆腾中重工网站后看到,腾中重工已经为此次收购悍马的相关信息专门开辟了一个网页,在网页上,腾中重工发布了 一则名为《腾中重工与通用汽车就战略收购悍马进行深入磋商》的消息。腾中重工在未来与通用达成的交易协议中将包括与通用汽车签署一项总装方面的长期合约, 驱动系统的供货合约,以及过渡期服务安排的合约。

        此外,腾中重工还证实了此次交易不涉及任何军方车辆的出售或军方技术的转让。

        而在回答“谁拥有腾中重工?”这一问题时,腾中重工表示,该公司由数个个人投资者持有公司的所有权。腾中重工将通过一家占有多数股权的投资公司收购悍马,同时还会有其他私人投资者与公司一起投资。这似乎与昨日旭光资源所做的澄清公告中的内容不谋而合。

杨毅:我们不承担悍马债务

        昨天,腾中重工总经理杨毅接受了记者的专访。杨毅说,“这个合同是一个转让合同,我们将获得品牌使用权,以及长期的组装合同,包括主要零 部件的供应、主要管理团队、长期的供应合同持续到2012年。目前协商还在进行中,具体的交易的条款还不便透露。我认为是一个公平的交易,是一个相当合理 的价位。”

        此外,杨毅透露,并购并不涉及悍马此前的债务问题,悍马以前欠下的债还是要由通用来还。未来很可能会在中国建悍马生产基地。针对炒作质疑,杨毅表示,腾中有抄底美国大牌企业的实力。杨毅说:“我们并不打算具体管理运营业务,对现有团队充满信心。”

        目前,悍马H2的油耗为百公里23升,杨毅透露,未来将研发新型动力系统,来改变目前悍马高油耗的状况。“我可以告诉你一个数据,H4概念车目标百公里油耗9.05升。”

央视经济信息联播

相关新闻

李书福:悍马曾找上门

我们没接招

  通用在计划出售悍马的过程中,曾经游说过不少企业接盘,其中包括中国汽车巨头东风和吉利,都遭到拒绝。多数分析师认为,由于军用悍马技术不在出售之列,高油耗的民用悍马对中国企业来说价值不大,不太看好腾中重工收购悍马。

        东风宣传部相关人士表示,东风已有猛士这款为部队开发的车,各项性能优越,它在众多技术指标上甚至超过悍马,且刚刚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 奖,东风没有必要再收购悍马的品牌和技术。“在悍马遭遇危机后,悍马公司的人通过多种渠道多次找东风了解东风的发展和研发的情况,看有无在技术方面寻求合 作的可能。”

        而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7日对新华社记者透露说,悍马曾经找过吉利很多次,但吉利对它不感兴趣。该不该并购悍马,关键是看它的市场前景有多大。“我们认为悍马市场潜力不大,且与我们的战略发展方向不符合。”

        有分析人士指出,腾中重工收购悍马存在三种可能:一是转卖。因为悍马与腾中在业务上并没有太多重叠之处。二是对悍马的技术再利用。腾中是 一个机械企业,虽然产品已经达到不错的水平,但是与悍马在核心技术方面还是差距较大的。三是延伸产业。作为一家特种车及机械制造企业,腾中要想向汽车行业 延伸必须选择一条好的途径,而收购悍马在他们眼里可能是不错的桥梁。

        独立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表示,通用选择一家未生产过整车的企业腾中重工,或许有更多如意算盘,不排除以后重新买回去的可能。

每经记者  熊国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57

分析师报告并非个人投资指南


http://www.p5w.net/newfortune/caishang/201001/t2775804.htm


分析师是证券市场不可或缺的参与者,他们的工作促进了证券分析方法和模型的不断演进、提高了市场的有效性和投资决策的效率,但是,个人投资者必须明 白,分析师主要的服务对象是机构投资者,他们不会考虑到个人投资者的实际需求,而且也常常会作出错误的预测,将分析师的报告奉为个人投资指南并不明智。

  2009年9月30日,在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的资本市场、保险和政府扶持企业分会举办的一场题为“改革信用评级机构”的听证会上,加州议 员斯皮尔(Speier)向标准普尔、穆迪、惠誉三家信用评级机构的老总们发难:“你们在美国国际集团(AIG)和雷曼兄弟崩溃之前的几分钟里,对它们的 评级还分别是AAA和AA,在它们真的倒下后,你们有没有对那些具体负责评级的分析师们采取什么惩罚措施?”“对这些给予垃圾如此之高评价的分析师们,你 们开除他们了吗?停他们的职了吗?”无一例外,三位老总的回答都是:没有,分析师们当时作出的评级决定是有道理的。
显然,对于那些依赖这些信 用评级卡特尔(cartel)的意见投资了AIG和雷曼兄弟之类公司的证券而血本无归的投资者而言,这一听证场面无疑令人失望、愤怒而又无可奈何。毕竟, 谁在投资款打了水漂时都希望能够将原因和责任归咎于他人,而现在最顺理成章的责任人居然将干系推得一干二净,这能不让投资者们郁闷吗?
其实, 在笔者看来,那些依赖分析师研究成果或者投资意见而亏损的个人投资者是咎由自取。个人投资者必须明白,证券分析是一项与自己的利益关联度较低的游戏,证券 分析师从来就不是为个人投资者服务的,他们在分析中也常常会作出错误的预测,换言之,个人投资者应该走出一些常识性误区。

  误区一:分析师的研究报告就是投资建议
  稍微细心一 点的投资者在阅读研究报告时都不难发现“本报告不构成具体投资操作建议或意见”之类的免责条款,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不少人仍非常乐意将研究报告当成自己 操作的依据。更有相当多的投资者对研究报告逻辑思维的严密度、论据的充分性和论点的正确性不加推敲,轻率地将报告里的“目标价”、“投资评级”、“盈利预 测”等摘要性结论当成搏击股市的冲锋号或者收兵锣,结果要么元气大伤,要么血本无归,最终还怨天尤人。殊不知,撰写研究报告是证券分析师的本职工作,是其 为了获取报酬而需要不断重复的一项劳动。在上市公司公布季报、半年报、年报时,分析师们需要例行公事地撰写相应的研究报告;当政策变动或公司就一些非常规 性事件发布公告时,分析师需要应声发表评论性的研究报告;此外,分析师还要定期撰写集群式的行业深度研究等报告。试想,我们一边高谈阔论股票是长期投资产 品,一边却隔三差五地发布旨在发现其内在投资价值的研究报告,这是否多少有些自相矛盾?
在私人财富管理领域,个人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成功与否, 首先取决于自身投资需求分析是否详尽,其次取决于对市场的预期是否理性。资本资产的长期收益预期、长期风险预期和相互间的关联度由全体投资者的风险溢价要 求和市场波动性规律决定,它们和分析师对其研究与否几乎没有任何关系。即使是一家综合能力超群的券商,其综合研究成果往往也只是供投资者在中短期内对自己 的投资组合进行战术性调整时参考(图1)。因此,将证券分析师的报告奉为个人投资指南,是大错特错的。


  误区二:自上而下的证券分析是可靠的
  许多投资研究 领域的专业人士认为,坚持自上而下的基本面分析既符合研究的严谨性要求,又符合价值投资的方法论。但是,这些人犯下的致命错误是,过于自信地假设位于 “上”端的经济学家们能够准确预测出宏观经济的走势;位于“中”端的行业分析师们能够准确地判断,在此宏观预测下哪些行业会受益以及受益的程度如何;而位 于“下”端的个股分析师们能够挑选出受益的公司,并精准计算出其每股收益等等。事实上,这种丝丝入扣、完美无缺的假设,多半是华尔街的营销高手们精心自编 自导的童话剧,未必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华尔街日报》每个月均要向来自美国商界的50多位“顶尖”经济学家发放问卷,收集他们对宏观经济运行 状况的判断以及对未来一年里主要经济指标的预测。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些经济学家们根本就是被当前的经济状况牵着鼻子走,其预测不靠谱得很!以对2009 年一季度的真实GDP增长率(年度化调整)的预测为例,无论是提前几个月,还是已经身临其境的当月,经济学家们的平均预测值都和最后实际公布的数值大相径 庭(图2)。



事实上,由于2007年第三、四季度以及2008年第二季度实际公布的经济增长率好于经济 学家们的平均预期,导致他们低估了经济恶化的速度和程度。对于多数投资者而言,他们可能更希望经济学家们能够及早警示经济问题或者危机。遗憾的是,不仅没 有几位经济学家预见到本次金融经济危机的发生,甚至在经济已经处于严重的危机中时,这个经济学家团队仍不能展现出丝毫的敏感度和前瞻性,只是亦步亦趋地修 正自己的预测值(图3)。我们试问,自这样的宏观经济研究而下的行业分析和个股分析会可靠吗?再看看雷曼兄弟于2008年9月破产之前约半年里华尔街主要 投行对其上蹿下跳般的评级变更(图4),我们更有理由质疑,到底证券分析师们在分析和预测市场,还是市场在捉弄这些大牌分析师(除了美林之外,其他几家投 行的相关分析师都在雷曼兄弟破产后不久被炒了鱿鱼)?




可见,证券分析要从宏观经济开始,历经行业分析、个股分析,再一步不差地形成可以满足个人 投资者具体需求的正确投资策略,基本上是天方夜谭。无论戴着长青藤名校博士帽的著名经济学家,还是顶着 “全美分析师团队”光环的大腕分析师,都是人而不是神。我们绝不应该因为看到他们解释历史和现有数据时所展现出的“专业知识”,就轻易认为他们有预知未来 的能力。

  误区三:“分析师评选”是
为个人投资者推荐投资顾问
   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证券分析师的队伍也日益壮大,无论其生产的研究报告的数量还是质量,都到了让机构投资者无法处理的级别。许多旨在评估分析 师研究能力和业绩的产品也应运而生。由于这些评估结果受到财经媒体的广泛关注,一些个人投资者也纷纷将明星分析师当成了投资顾问,追随其研究结论进行操 作,这一羊群效应导致分析师覆盖的证券价格的短期同向波动,从而进一步神化了这些分析师的含金量,反过来再影响到更多的个人投资者。
如果对主 要的分析师评级机构、其产品和方法论做一点研究的话,我们会发现,分析师评级完全是为资本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服务的(附表)。而且,评级更大的意义在于它 是对过往一段时间里证券分析行业发展生态的一个总结和评估,同时为行业的下一步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没有任何证据或者声称说明今年的明星分析师在明年推荐 的股票会跑赢大市或者同行。如果盲目追随这些分析师,个人投资者就会在投资组合多样化、市场参与度和投资成本等方面承担更大的风险或者付出更大的代价。



  证券分析的价值所在
  尽管较多的学术研究表明,经济学家、策略分析师、行业分析师以及个股分析师 的平均预测效果和抛硬币的正反面出现概率差不多,但是,我们并不能就此全盘否定证券分析师及其研究的巨大价值。事实上,分析师是证券市场不可或缺的参与 者,其存在对证券市场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证券分析师的作用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证券分析行业的激烈竞争导致了分析方法和模型的不断演进和提升,从而逐步形成了“现代投资组合理论”、“行为金融学”等可以帮助投资者认识市场或资产的风险和收益特征的理论体系,投资者在此基础上能够更进一步地认识自己的投资需求,明确投资目标;
2、不同证券分析师在不同时间点上掌握的信息和运用的分析方法不尽相同,因此得出的观点不尽相同,而由于其各自影响和驱动的资金规模也不尽相同,这非常有利于提高市场的有效性;
3、证券分析师的研究报告是部分有二次研究需求的投资者的基础,既能为他们节省时间和精力,还有可能启迪他们的思维,从而提高其投资决策的效率;
4、全部分析师的平均预期指标对于投资者可能有较大的参考作用,尤其在市场处于严重泡沫化或者极度恐慌状态下时,分析师的“一致预期”可能是非常好的反向操作指标。
总之,证券分析是资本市场买卖双方的机构参与者之间利益互换的一项业务。卖方分析师的研究目的主要在于获取买方分析师或者投资经理的青睐,从而为雇主争 取到买方交易证券的分仓量,进而赚取佣金收入。买方分析师的工作在于对众多卖方分析师的报告进行二次研究,为己方投资经理推荐具有超额回报潜力的证券。这 些分析师既没有也不会考虑到任何个人投资者的实际投资需求,只要“免责”条款到位,他们就可以像AIG、雷曼兄弟的信用评级分析师那样犯下不可饶恕的大错 而仍然稳坐钓鱼台。对于个人投资者,只有认清证券分析行业的本质,掌握和熟用投资常识,坚守投资纪律和原则而不被忽悠,才能最终胜利实现自己的投资目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29

過年前夕﹐工作滿滿 (個人日記) 壹大押 - ONE GREAT PAWN SHOP


http://johnny1186.blogspot.com/2010/02/blog-post.html


師兄﹐(預)祝你生日快樂﹗



市場細 兼 成本貴

經 過東亞運的霎時驚喜後﹐港足無以為繼﹐所謂B 隊先失落於“省港盃”﹐再在東亞四角賽之首戰慘敗南韓五球﹐哎。當然﹐以資源投入﹑集訓時間與及先天條件來講﹐輸5球好正常了。蓋港隊賽前只操了幾課就出 發﹐不比中日韓都有長時間的賽前集訓﹐加之體能向來差過這三巨頭﹐那還能叫香港取勝? 點都好﹐看了下半場一回﹐覺得港隊再不濟也算盡了全力﹐敗了也沒得好說﹐只能說是技不如人吧。只好期望下一仗會有進步吧。

與此同時﹐有朋友任職動畫部的意馬動畫工作室﹐終於向員工宣布「撐唔住」被迫清盤,三百多名員工過年前慘食「無情雞」,淪為失業大軍。據悉,該動畫公司已向員工表明無能力支付遣散費及賠償,著員工自行前往申請破產欠薪保障基金﹐哎。

作 為電影/動畫公司的主事人,希望靠一套熱劇就可以博得一桶金﹐是很愚蠢和戇居,就是周星馳也有失手時。而嘉禾﹑霍士之流也不是每套賺錢。和創投基金一樣﹐ 都是做十套,當中一、兩套大賺﹐一﹑兩套"仆街"﹐其他的不過不失。加之薪水和成本控制不力﹐我想585的老闆和管理層在這事上有很大責任,其股價亦反映 了這個現實。

又﹐以小弟多年來從事“收買佬”的經驗﹐幾肯定585的少東身邊﹐一定有很多只會亂吹水不會做實事的賤格高層﹐與及垃圾海外 顧問在其身邊。這幫人例必是成本失控的主因(if not唯一原因)。無知少東為這幫蝗虫所累﹐只能說是活該﹔慘的﹐卻是那些默默地幹的中低層職工﹐哎。

去 歲歲末時﹐香港老政先說要推出六大產業救港﹐後受港足奪金刺激﹐又說要加大力度發展體育事業。然而﹐簡單地運算一下swot analysis﹐都會發覺本市無論搞創意產業或搞足球﹐都係事半而功倍 -- 蓋生產成本(特別係地價)太高﹐市場又太細。空有熱誠但又經驗不足。有人會罵政府不學其他亞洲國家般支持產業﹐但獨尊金融之心不變﹐甚麼也不會搞得成。董 前特首的想法﹐其實很合民間意願﹐只是執行得一遢糊塗﹐令後人更加不敢推倒高地價這座大山﹐哎。

PS﹕報載中央台係春節期間不會播國足在東亞盃的賽事﹐莫非不想觀眾看見國足的破爛表現﹐壞了其新年雅興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12

女首富的独舞 东方愚个人博客被阉割版


http://ibengua.blogbus.com/logs/60316756.html


 


从2003年第一次登上胡润百富榜、三年后成为中 国第一位女首富,再到两年后遭遇滑铁卢以及2009年重返富豪榜前茅,张茵在“七年之痒”中划出了一条“N”型曲线。在其耀眼的成功背后,她与中国本土企 业家的行事方式极其相似,是一个强势管理者,但不愿抛头露面,缺乏与公众互动的能力。


南方周末记者 张华  发自北京、东莞  http://www.infzm.com/content/42409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如果你在2008年10月底买入了代码为02689的港股,然后于2009年12月初卖出。你一定是个遭万人嫉妒、偷着乐的家伙。

因为一年多的时间里,从近0.7港元到逾14港元,它翻了整整20倍。

这一股票是玖龙纸业,没错儿,就是2006年制造出“中国第一位女首富”——张茵的那台“机器”。

在今年3月8日——国际妇女节100周年之际,CNN推选出亚洲最具权力的8位女性,来自中国的“纸业女王”张茵荣登榜首。

“麻涌镇的不少村民去年都买玖龙的股票呢!”3月2日中午, 53岁的张茵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她穿着白衬衣、黑色毛背心,绿色羽绒服,与2008年底全球经济陷入泥潭的焦灼以及不久后父亲去世时的悲恸相比,如今的张茵和她的股票一样神采奕奕。

麻涌镇位于东莞市,是玖龙纸业大陆总部所在地。这是一个人口只有10多万、且外来人口近半的“小镇”,2009年利用外资额却达2.5亿美元,小镇红人张茵更是以330亿元身家重回胡润百富榜前茅。

从“第一位上富豪榜的东莞企业家”到“废纸女皇”,从“两会炮手”到“血汗工厂女老板”,抑或今日甚为时髦的“低碳富豪”,张茵从进入公众视野那天起,就开始被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

她脚跨中西,其成功缘于在美国发现了废纸生意,并巧妙地利用了南中国的低成本劳动力优势。但在其耀眼的成功背后,她与中国本土企业家的行事方式极其相似,是一个强势管理者,但不愿抛头露面,缺乏与公众互动的能力。

 

 


“我不习惯抄近道”
    当玖龙走出泥潭,业绩节节攀升,众投行与投资机构纷纷找到张茵,给出一份份的并购方案,结果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碰了一鼻子灰。


“我们绝不能上什么富豪榜。”2003年10月3日,玖龙公司收到胡润发来的关于核实张茵财富数字及相关信息的邮件后,张茵的第一反应是——焦虑、劝阻。

这种情绪并不难理解。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位东莞企业主进入过富豪榜,东莞这个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二线城市之一,从来都笼罩着一件神秘的面纱。藏富于 民一直是它的一大特色,它的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地市级城市前茅(2009年GDP近3800亿元),但人们却很难看到所谓的“富豪”或“企业家”主动出没在 形形色色的论坛、峰会或是镜头前。

第二天,张茵托丈夫(玖龙集团副董事长、行政总裁)刘名中回复胡润。邮件是用中文写的,口气甚为含蓄:“贵公司关于中国大陆百富榜的传真收悉,非常感谢。经研究,有关贵公司要求敝公司给予答复的内容,我公司不考虑出版。谢谢!”

胡润没有回复,张茵心急如焚。10月6日深夜,以为胡润不懂汉字,张茵敦促刘名中给胡润又发了一封英文邮件:“…如果没有经过我们同意擅自发布关于我们的任何信息和数据,那只好对簿公堂了。”

胡润最后“辜负”了张茵,张茵以25亿元的财富排在2003胡润百富榜第17位,这是她第一次进入公众视线。

不过当时鲜有人关注她,因为那一年的首富是32岁的青年才俊丁磊。直到2006年她也“晋升”为首富时,人们惊讶地发现,原来张茵不是“黑马”,亦 非“土鳖”——她1985年怀揣3万元跑到香港捞世界,3年后在东莞建立自己的工厂(东莞中南纸业),1990年又跑到美国创始美国中南公司,一中一美, 倒买倒卖,搞得有声有色。成立玖龙纸业是1996年,第一台机器就是20万吨的年产规模,到现在已是东莞、江苏、天津、重庆四个基地,逾800万吨的产能 了。

“她总是风风火火,冲劲十足。”一位玖龙的职员说。1990年前后纸业市场规则混乱,这成为她异军突起的契机。而她从创业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20年中虽多有磨难,但整体而言顺风顺水,这从另一方面又加固了她偏执的脾性。

中国经济最疯狂年份之一的2007年,似一场近乎癫狂的盛宴,众上市公司股价升天,万马奔腾,有人揶揄彼时的公司“没事儿就融点资”——个中心态有二:一为趁热打铁,一为未雨绸缪。这一年,A股市场融资额超过8000亿元,与港股市场旗鼓相当。

在这一年中,作为行业龙头企业的玖龙纸业,只是发行了两期4亿港元的短期融券。

“我们当时并不缺钱,”张茵回忆称。

事实确实如此。2007年玖龙股价最高升至逾27港元,加上银行授信充裕,张茵虽亦忙着跑马圈地,但没人会相信玖龙有一天也会缺钱花。于是,张茵多次对外声称不会通过增发或配股融资。

问题是缺钱花的那一天不久就来临了。2008年底,坊间甚至传出“玖龙濒临破产”的传闻。张茵先前不搞股权融资的承诺,此时被不少人拿来作笑料,有人称她“好傻好天真”。

然而,当今天再回过头来看当初的举措时,张茵仍不认为自己犯过傻。在她看来,未来股价可能会更高,“急于图一时之快而稀释自己的股权的行为未必明智”,她振振有辞地对南方周末记者称,“我们(家族)现在还牢牢掌握着玖龙70%的股份呢。”

张茵家族在2009年通过出口转内销等策略调整,以及延续之前通过回购公司股票、提前偿付部分银行贷款以提振投资者信心的作法,使玖龙走出了泥潭。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之下半财年盈利超过13亿元,相比前半个财年增长了3倍。

于是从花旗到大摩,众投行像令人爱恨交织的墙头草,一改先前的看空,重新将玖龙调高至买入评级。由于行业复苏与并购重组被普遍预期为造纸业的两大关键词,不少投行与投资机构找到张茵,给出一份份美轮美奂的并购方案。

“结果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碰了一鼻子灰”,张茵说,“我不习惯抄近道。”

 

 


不合时宜的偏执
    绝大多数时候,舞台上的张茵表现得与一般的东莞企业家无异: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埋头做事,有时喜欢“认死理儿”


英特尔公司创始人安迪•格鲁夫曾说,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对张茵而言,商业上的偏执让她受益匪浅,但对外交往上的偏执却使她差点栽了大跟头。

两年前,香港一家民间团体发布的一份《2008年首季香港上市企业内地血汗工厂报告》中,玖龙纸业赫然在列。舆论哗然,张茵大怒。她斥责这一民间组织是“无良组织”,加上后来广东省总工会的介入,她陷入了更大旋涡中。

这件事让张茵焦躁的脾性,不愿正视自己、急于反驳批评者的软肋,一股脑儿地暴露在人们面前。最糟糕的是,彼时已上市两年的玖龙纸业,竟然没有一个维系公共关系的部门。“公司一直做的是B2B的业务,所以很少考虑这方面的问题。”玖龙集团一职员对南方周末记者称。

“在我面前,张茵哭过。”广东总工会副主席孔祥鸿说。风波的最终,以张茵合作的低姿态收场。

不过佟剑(化名)并不认为张茵当时真的意识到自己态度的不得体。佟剑是一家大型传播顾问公司的负责人,“血汗门事件”后他找到张茵,为她梳理各个环 节,并最终说服她签下一纸合作合同,“结果合同执行了一半时,事件平息了,张茵觉得再合作下去意义不大,于是提前终止了合约。”

如今的张茵已不愿提及此事。当南方周末记者和她聊起这一话题,她有意回避,“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她说,“那是一场战斗,更是宝贵的一课。”

和王石、冯仑、李东生等出生于1950年代的企业家相比,张茵的国际化程度貌似更早一些——1990年代她挥师美国,是日后对其成功具有重要意义的 一步(1996年,张茵的美国中南公司在全美各行业集装箱出口用量排行榜上位列第四),眼界和胸怀应该更宽广一些。然而,绝大多数时候,舞台上的张茵表现 得与一般的东莞企业家无异: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埋头做事,钟爱一些“笨方法”,甚至有时喜欢“认死理儿”。这一方面与她所在的行业——制造业有关,更与她 执拗的性格有关。

不过,从2008年至今,张茵并非没有改变。一边是成立公关部,一边是搭建成熟的SAP企业管理系统平台,她开始提“百年玖龙”这一口号,那意味着家族从“企业”到“事业”的理念转变,和与合作伙伴从“生意”到“朋友”的角色认知。

尽管现在张茵和她的玖龙重新回到了顺风顺水的轨道上,再度成为了资本市场的香饽饽。但她当下的挑战同样不小:中冶集团在京成立中冶纸业集团公司,组合国有大型“林浆纸一体化”企业。中冶等央企进入造纸业,未来的硝烟无疑将更浓烈。业界惊呼:“国进民退”向纸业袭来。

张茵显得甚为坦然。她称“国进民退”不足惧,专注度和灵活、快速的反应能力是玖龙的两大法宝。这种回答虽很像外交辞令,但与两年前相比,她从容了许多。

“我现在不向朋友推荐玖龙股票,且看五年后玖龙的发展吧!”张茵嗓音提高了几度。经历过几场大风大浪后,张茵的柔韧性远胜当初,似乎又在释放着“首富即将回归”的信号。以2010年3月9日收盘价计,张茵家族持有的玖龙市值超过360亿港元。

张茵的疲惫有时会溢于言表。“我其实更看重家庭,”张茵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我招聘员工或经理人的时候,首先看的是家庭责任感。”

2010年春节,张茵在国内过春节,小儿子也从美国回来了,在巴西呆了30多年的公公婆婆首次回到大陆,一大家子济济一堂。张茵说,她找到了一种久违了的感觉。

 

 


家中亦强势
    与当当网的李国庆之于俞渝,新光饰品的虞云新之于周晓光等“管家+谋士”类型不同的是,刘名中更多扮演的是管家的角色,很多时候他只是一个执行者。


但在家庭之中,张茵依然扮演着最强势的角色,她的丈夫刘名中只是个兢兢业业的“贤内助”。

刘名中出生于台湾、成长于巴西,牙医出身(与张茵结合前是她的牙医),精通葡萄牙语、英语,曾在巴西做过钢铁贸易。他很少在公众场合抛头露面,只有 玖龙发布财报,或如2008年遭遇“血汗门风波”时,他才出席会议,但几乎一言不发。“在年终总结上他也会讲话,但相对简短一些。”玖龙太仓公司职工孙继 一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刘张夫妻二人感情甚笃,他们习惯早起晚睡,许多时候事务太多,二人不约而同到玖龙食堂就餐或是打盒饭,“常看到他们一起吃盒饭的情景,”玖龙(东 莞)公司一位中层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每年春节前玖龙四大基地都要举办有颇具规格的‘春晚’,董事长和总裁场场必到,董事长有时兴致来了,会挥舞着荧光棒 在台下为演员们喝彩。”

记者看了玖龙太仓公司2010年“春晚”的录影,龙狮争辉,四位主持人站成一排,十足的“CCTV春晚企业版”。“每年的央视春晚我们全家必看,这没得说。”张茵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此时,她已经离开自己的老家黑龙江20年了。

刘名中对内控管理很精通,他被称为张茵的“贤内助”。与当当网的李国庆之于俞渝,新光饰品的虞云新之于周晓光等“管家+谋士”类型不同的是,刘名中 更多扮演的是管家的角色,很多时候他只是一个执行者——张茵偏执的性格决定了他在家庭中的强势地位——这从二人应对胡润来信的作法即可见一斑。

刘名中有时又是张茵的“外交官”,2008年6月初,张茵以私人(香港凤凰林业投资有限公司)的名义,与云南省政府签下一项种林协议,投资金额高达 60亿元人民币。在签约仪式上,张茵缺席,取而代之的是刘名中。“从张茵表示出来云南投资的意愿到现在锤子落地,刘名中先生一年来是云南的常客。”云南省 一位官员对记者称。

张茵的两个儿子分别生于1982年和1992年。大儿子刘晋嵩从美国加州留学回来后到玖龙,金融危机成为了他最好的实习课程,2009年8月初,他获得300万份购股权,由非执行董事升至执行董事。

与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曾表示“女儿刘畅30岁后才能接受媒体采访”类似的是,张茵与大儿子刘晋嵩约法三章,其中一条即为必须避开传媒,低调行事。

2009年11月底,由国侨办主办、广东省侨办承办的“第七期华裔新生代企业家研修班”的30多名学员中,有香港富豪之女,有马来西亚国会议员之 子,张茵为刘晋嵩报了名。研修班的其中一站是到东莞调研,刘晋嵩开心地向同学们发出邀请——到玖龙喝茶。而学员们到达东莞当日的宴席上,刘晋嵩只是在席间 露了一面。

随后,研修班抵京后,有一次受国侨办一位副主任接见,刘晋嵩再一次“迟到早退”。当南方都市报一位记者向其他学员打听“刘晋嵩是否很傲慢”时,学员 们加以了否决,称刘其实性格很开朗。在随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刘晋嵩外向的性格开始显露并道出原委:我妈妈不让我与媒体太多接触,“我妈妈超能干,是一个直 性子。”

“晋嵩有接班的义务,我从小就锻炼她吃苦耐劳和踏实做事的能力。”当被问及是否觉得自己太过强势时,张茵抛出这样的回答。

“那晋嵩什么时候结婚呢?”去年坊间曾传出张茵为儿子相亲的消息。

“他的婚姻他作主,” 张茵大笑:“他不会学悄悄结婚的刘德华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