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黃祖斌:股市要看經驗人而不是說書人之言 黃祖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e1c3e0102ef9i.html
 在美國,估計寫博客不像中國這麼熱。而中國這麼熱,一方面是以前中國人要公開發表觀點,要麼是電視、電台,要麼就是報紙和雜誌。到現在,雖然發個文章或是出本書,難度大幅下降,但必然有較高的成本和一定的門檻。於是在網上寫博客突然成為人們公開發面觀點並被追捧的有效途徑。博客訪問量多的,不外乎這三類:一是股市評析類的,二是各類名星,三是雖然知名度不高,或最初根本無人所知,但寫得多,寫得也不錯。顯然,對於想有所進步和提高的人,應該看有長期股市賺錢經歷的人寫的股評,和第三種人就自己熟悉和擅長的領域中的文章。像那個搞文物收藏和鑑定的馬未都,就喜歡就社會幾乎所有的熱點問題點評一番,這我看不出有什麼價值。

 

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經濟學家哈耶克在發表得獎演說的時候表示,有良心的經濟學家應該只能就自己熟悉的領域發表一些觀點,不能什麼都講(大意如此)。老哈光這番言論,就值得人們尊重。但對於股市評論,很多人完全不顧這一基本原則,在中國的各個五個計劃期內,常年大言不慚地對股市口水與尿水直流。

 

為什麼很多人的扯淡股評願意有人聽呢?因為一進股市,再聰明的人,都有要能變得靈魂附體。如果一個正常人在生活中,他如果要買一隻雞,或做雞的販賣生意,或是買一批雞用於餐館的經營,他一般會去買養雞人,而不是說書人,除非說書人以前養過雞。如果一個人想買輛車,他一般會諮詢有經驗的修車師傅,或是汽車銷售人員,哪怕保險公司負責汽車事故理賠的人,而不會諮詢一個經濟學家。但奇怪的是,基本上沒有什麼股市投資經驗的人,他們的股評居然得到普遍的追捧。

 

我基本上在我的文章中,一有機會就會建議讀者不要自己投資於股票,而是投資於公募股票型基金,股票根本不是常人可以穩定賺錢的領域。我在股市中虧損了第4年之後,才開始停止繼續墜落,直到第7年,才開始扭虧為盈,直到第13年,才終於比較確定地發現了在股市中能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的「天機」。但我並不認為這純粹是經驗帶來的成果,還和我的性格和一定的經歷有關。不要說股市了,就是打麻將,不少人一生都在輸錢,股市中並不是虧損的經驗的積累,就能轉換成盈利的能力和手段。久病成醫在股市中往往不能適用。

 

股市中,特別是投資環境極為惡劣的中國股市,要想賺錢,就要集中精力去學習有用的知識,借鑑成功者的經驗,而不是把大量的時間用在計算所投資股票的不斷變動的浮動盈虧、抱怨中國股市的惡劣環境、打聽內幕消息、瞭解一些無聊的玩笑(凡是說或有意去聽1995.72點和「要救救吾妻兒」的人就幾乎是不可救藥的)上。股票投資非常簡單,但需要非常多的時間去糾正自己的錯誤觀念,樹立正確的投資觀念,尋找勝率較高的投資方法。

 

其實一個人有沒有股票賺錢的手段,理念非常重要。有時候一句話,就能判斷一個人到底懂不懂股市。不久前,曾有個網友感覺股市到底了,問我買什麼,我讓他關注茅台。他說茅台太貴了。這話一講,我就沒有任何興趣和他再講什麼了。一人只看股價這個絕對指標,不瞭解市盈率、毛利率和淨資產收益率這些相對指標的人,我沒有時間做投資者義務教育。自認為是「股民」的人,把買股票說成是「炒股」的人,也基本上沒有在股市中持續賺錢的可能。

 

在中國,有一群靠社會熱點問題,消費中國人的注意力,甚至將之當成一種營利模式的人,這些人中有:郎咸平、葉檀、許小年、張維迎、姚樹潔、紐文新、韓志國……從這些人的言論中,我根本看不出他們在股市中有豐富的盈利和虧損經驗,也根本看不出這些人有長期穩定賺錢,跑贏股市的法寶。他們的營利模式就是說一些對社會不滿的人想聽的話,以此營利。如果讀者真的想學到提高股市投資勝率的知識和經驗,就應該看一些經歷了兩個大熊市,同時在股市中確實掙到不菲收益的投資者的個人博客。這些人也許沒什麼名氣(他們不像一些影視明星,靠臉皮和屁股吃飯),但他們是有經驗的,對股市的看法是比較正確的,他們也很有可能提供一些股票投資勝率較高的方法。他們很多想法,是有實際的資金的虧損或是盈利作為基礎的,甚至他們提到的一些股市中的歷史,也很有可能有助於更深入地瞭解股市的本質。而郎咸平之流,其實就是財經界的學員,這種職業就像老鼠一樣,生命力比較強,每一個時代都會跳出一些,但他們的垃圾言論,真的沒有什麼價值。

 

本文對於讀者最大的價值,可能就是我推薦一個人的書:勞劍勇。他的至少兩本書在網上可以免費下載。其中《交易的真相》一書,雖然只有15萬字,但提供了好幾種勝率在60%以上的投資方法。當然,他的投資理念也非常有價值。一個在股市中爆倉至少兩次的人,最終通過股市和期市,找到賺錢之道,當然是有自己的方法的。要不是一些成功的投資者有一定的虛榮心,願意將自己的方法公之於眾,很多投資者在虧損之路上要走更長的路。

 

最後再次提醒,一個股市成功的投資經歷的人,他們對股市的觀點可能不僅僅是垃圾,還有可能是毒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402

你不是為取悅所有人而生


創業者通常因為資源不足而絞盡腦汁,他們對每一個機會都如此渴求,以致於他們有時候踩中一些分散精力的地雷、陷阱。我有同學仔叫「通宵Leo」就是,但真正成功的人,總是有著明辨真相的能力。

今天推薦的博文來自於投資人Satya Patel,文章中討論了一些對創業者而言「看起來很美,但實則並非如此」的假象,我們希望對「通宵Leo」有所幫助。依然的,走在創業的路上,願你不被商業/金錢/人情綁架,願你將精力花在真正重要的地方,並最終實現你想要的目標。

「成功的人和非常成功的人之間的差別,就在於非常成功的人幾乎對所有事都說No@巴菲特

Satya Patel: 過去的幾周裡,我們正在幫助被投公司制定新一年的規劃。不出所料,我們聽到了許多非常精彩的idea,包括新產品、合作、收入來源、技術等等。選擇是如此多,以至於我們和這些創業者們不得不提醒自己,要專注於將一件事(或是極少數的事情)做到最好。

與通常認知不同的是,當一家初創公司打算同時做很多事情時,反而一切都變簡單了。提出新的主張總是有趣的,同時也很容易得到很多的關注。但專注於一件事,將它做得盡善盡美,所要付出的努力就可能會讓人精疲力竭。

想做一個通才的代價,往往是以放棄專才為代價。

但我們看到,真正偉大的公司通常都是因為專注而成功的:Google首先做出了最好的搜尋引擎,然後才拓展新的業務領域和市場;Facebook首先成為了最有影響力的社交媒體,然後才開始投資移動通信和虛擬實境領域。

從一大堆好點子中選取出一個最重要的來付諸實施,這是一家公司成功的關鍵。我們不斷地提醒我們的團隊,創業公司的失敗很少是因為沒有激情,而是因為不夠專注。我們堅持認為,無論一個公司主打哪個領域,只有學會對分散他們注意力的事情說No,才能夠成為世界一流的公司。


那麼,那些事是創業公司需要說No的呢?下面有幾個例子:

招募不夠出色的雇員
團隊似乎缺點人手,因此你很著急想要填補這個空缺。但從長遠來看,如果你招募了一個能力過得去但態度不端正的人,他很可能會阻礙甚至危及公司的發展。這類前期招聘中的錯誤會毀了一個公司。

開發更多的產品或功能
可能你發現有用戶願意為你的一個新功能付很多錢;或是給產品添加一個新功能,就能夠解決你的用戶增長問題;或者是你已經有了一批早期用戶,他們特別喜歡你的產品,所以儘管你還沒打下用戶基礎,你還是打算再做個產品給他們用用。

以上這些嘗試能牢牢吸引你的核心用戶嗎?你確定這些嘗試真的是著眼全球而不是目光短淺嗎?

短期收入
收入可以來自於很多地方,比如簽訂合同、啟動發展項目、一次廣告贊助等等。但你需要審慎地思考,某些收入是否具有規模化的潛力?它們是否是穩定的收益?以及這些收入是你想要長期依賴的收入來源嗎?

潛在投資人
關於與投資人飲咖啡這件事,有個討人厭的潛規則就是,即便你只是想和他認識一下,你也得做出一副正在積極融資的樣子。因為大多數投資人會以和你的每一次接觸作為參考來評判你和你的公司(只有少部分是真的想幫你或是想認識你)。所以最簡單的就是禮貌地回絕那些咖啡會議,專注於你的工作,直到你的確需要融資時再去接觸他們。

與大公司合作
大公司常常承諾提供分配、收入、資源以及其他種種,但你的大部分時間都會浪費在無休止的會議、談判,以及更多的會議之中。如果一段合作關係陷入了僵局,那它能給你提供任何好處的幾率就幾乎為零。與此同時,你已經浪費了大把的時間、資源以及心力,你本可以用它們來得到一個真正的機會。這類合作關係往往會讓小公司身心俱疲,並使你從最需要注意的事情上分心。

人脈
你只要專心壯大你的公司就行,你人脈會因傑出的成就而擴展,而絕不是坐在飯店裡和人飲飲食食而得來。

No的確需要原則和勇氣,因為Yes不會讓任何人失望,也不會帶來爭論。但說No有其真正的價值,因為它讓創業公司能將有限的時間和資源專注於真正有價值的工作上。況且,如果你可以將一件事做到極致,那麼你在以後就能有更多的機會做更多的嘗試。

在你看來,還有什麼事是創業公司要說No的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836

摸魚手札:地獄之火,為偽中立的人而備

1 : GS(14)@2016-08-14 14:15:32

媒體近日幾乎日日報道上市諮詢文件,官方也日日跟進。但specific講諮詢文件這個話題會有點「票房毒藥」的味道,所以不如抽一抽身,不講立場,只講一份在先進城市有質素的官方文件應該如何寫,政策應如何有效推銷。都講到明係一份官方的諮詢文件,除了硬銷政策計劃之外,文件本身也有很多不足之處。好簡單,有無搵外國例子去拋浪頭?有無學者做樣支持?有無象徵式做過諮詢?如果做足這幾點,那就是成事在人、謀事在天。外國例子同學者分析其實都係擺嚟參考,無人會睇也無人會理,只係公關技巧,扮提高內容說服力而已。諮詢文件連咁基本都唔做,草擬文書那班人炒左去啦。學者係食客又係做樣,平時官僚搞think tank那班三千食客都唔曉用,做公關那個都炒咗佢啦。至於做樣諮詢就仲簡單,last minute出邀請,地點約在山旮旯,時間就專挑最冷清那種,博無人嚟咪自己圍威喂騎劫聲音囉。出謀獻策那班,都炒咗佢啦。若果有讀過丁點社會科學、政策研究,甚至略有常識,推銷時阻力也就不這麼大。有別於當年「仙股風暴」,因為個別股份出現大跌,連累散戶輸錢,所以激起公眾憤怒情緒。今次諮詢文件內容不同全民退保咁社會性,只係業界圈子之事,甚至有老闆級業界人士在文件公佈一個月後才關注起上來。試問正常業界有幾多人會咁得閒拆件理解這些八股文件?諮詢文件的內容固然是差,但連帶其他推銷、配套、輿論、公關也做得差,咁大反對聲音也與人無尤,只能怪自己功夫做得不夠好。別忘現在只是諮詢階段,咁快就把那些no plan B、叫港交所除牌那些論述搬出去,這是擺明假諮詢,也慢慢把先進城市權力制衡、典章文明那一套倫理洗刷掉。金融服務界也有就這個議題發表意見,我相信三人都有想法,也有立場。《神曲》但丁:「地獄裏最熾熱之處,是留給那些在出現重大道德危機時,保持中立的人。」去到這些骨節眼,實在無法再明哲保身,扮中立。詹劍崙是明顯地表示反對,政綱輿論都有鮮明立場;徐聯安比較低調,只能在政綱找到一句:「設立對證監會獨立的監察機制,防止證監會權力過大……」張華峰本來偏向支持,後來則說「既不支持,也不反對,要諮詢業界意見」。本來轉軚轉立場這些政治投機的操作是常見的,只要過得自己,過得選民,不怕誠信被質疑就可以了。問題來了,現在是文件的諮詢期,證監和港交所已經進行緊諮詢;如果有議員又話要諮詢業界,咁樣係功能重叠了,人諮詢你又諮詢,那麼選民和業界會懷疑到底係幫官做諮詢,還是你自己又額外做諮詢?所有事都一樣,口徑要一致,有一些看似安全、明哲保身的講法,其實錯漏百出。不怕神一般的對手,只怕豬一般的隊友。但丁也講,地獄之火就是為扮中立的人而燒的。立法會金融服務界別候選人:張華峰、詹劍崙、徐聯安(排名不分先後)渾水
http://www.facebook.com/muddydirtywater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14/1973506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744

指宣誓方式因人而異 法例無限制

1 : GS(14)@2017-03-03 00:55:55

【本報訊】代表「長毛」梁國雄的資深大律師李柱銘昨指,長毛是第一個堅持在立法會穿着T恤開會的議員,但不能以此斷言他不莊重,更遑論指他穿着印有「公民抗命」字句的T恤讀出誓詞,會令宣誓無效。李柱銘進一步指出,假如引伸下去,任何衣着皆可被視為帶有不同訊息,例如不同顏色的領帶可代表不同的政治含意,胸前別上小紅花扣針也可被視為罌粟花扣針,用作紀念為國捐軀的軍人。李柱銘表示,縱使誓詞格式及內容一樣,各人也可有不同的方式宣誓,《宣誓及聲明條例》並無限制宣誓方式。


前法官要人宣誓時擲碟

李柱銘舉例指,已故前高院法官李栢儉當年主持法庭聆訊時,便要求證人宣誓時擲碟在地上,意味發假誓不會有好下場。李指亦有俗語謂「發誓當食生菜」,可見宣誓方法及態度因人而異,不能一概而論。至於講到未能宣誓(fail to)及拒絕宣誓(refuse to)的分別時,李柱銘引用莎士比亞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指劇中羅密歐向茱麗葉示愛時,一度想指着月亮發誓;但茱麗葉急忙阻止他,指月亮變化無常,每月均有陰晴圓缺,恐怕向月亮起誓會令羅密歐的愛意生變。■記者楊家樂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302/1994486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374

王弼:買不買樓 因人而異

1 : GS(14)@2017-03-22 00:18:21

【明報專訊】王弼雖然自2005年開始買樓收租生涯,但最初規模不過是老散業餘性質,所有東西由低做起,睇樓、買樓、按揭、裝修、放租、揀租客、訂租約,到租後服務、維修、追欠租、和租客議論什麼應該維修什麼不用維修、「馴服」租客等,基本上一條龍都有經驗。由最初個體戶做起,到現時有同事協助舖位、工廈、住宅、車位等收租,也只能說是微企級數,跟湯文亮博士等航空母艦比當然有天淵之別。

不過,就是由低做起,事事親力親為,而且不過是12年間的事,投資物業收租的繁瑣和苦樂可謂記憶猶新,近期熱話是香港樓市自海航爆買啟德地皮開始,樓價又出現井噴現象,過去兩周,已經不下三四個朋友詢問要不要買樓,老實說,對於我這個比業餘收租佬稍有經驗的物業投資者,加上活躍於金股匯、衍生工具、對冲基金等其他金融工具,就算再加一個經濟學碩士學位,朋友們的問題,也實在不容易回答。

第一,朋友的問題根本就是在問,究竟樓市是升還是跌?如果升,他就會現在入市上車;跌,他就會等一下。

96年叫別買樓分析員 未到冧市給駡死

問題是,樓市是一個非常長時期的投資,而且買入之後,特別有SSD(買家印花稅)的情况下,很長時間都賣不出,不同於股票見勢色不對,按一個鈕,便可以迅速套現。例如,如果有人在1996年中問應不應該買樓,若分析員回答不要買,因為金融風暴快要發生,我看未到7月1日回歸,那名分析員已經被人罵得狗血淋頭,甚至會給師奶罵「樓市專家食糞啦」。雖然歷史告訴我們,食糞的應該是1996年買了嘉湖山莊的一些投資者,但事件證明,分析員無論對錯,都有很大機會被罵食糞(因為沒可能那麼準確說出樓市會於1997年10月見頂),何苦呢?

投資高手 常可覓得筍盤

第二,不知閣下的背景、財力,怎麼給意見呢?有人在2003年買樓,也可以因2008年時失業,供樓成問題,被逼賣出物業,然後看着樓價自2008年後不斷上漲,最終再上不了車,現在還是無殼蝸牛。有人2012年中原指數超越100才入市,不過因為是專業人士,工資穩步上揚,現在屋愈換愈大,還有一間物業收租。另外,我見到一些資深投資者,他們什麼時候都會遇到筍盤,因為跟經紀建立了深厚合作關係,許多時都可以買入低市價兩三成,例如遺產、業主急於周轉的筍盤。他們更有能力改建為物業增值,這些高手,可能一邊說樓市不好,自己卻一邊入貨,別以為他口不對心,只不過他的境界,普通人難以明白而已。

純投資角度﹕現在新盤不吸引

最後,許多人純粹以投資角度來買樓,但其決定根本是超出金錢考量,如果是買樓「上車」,更是家庭問題。有人可能因為家人有病,不便搬屋,那麼他就要考慮,就算是樓價貴一點(有溢價),也是不是要買一層出入方面的樓。當然,溢價合不合理,自己能否負擔,亦是很重要的考慮,負擔不了,會造成更大的家庭問題。如果自己都答不了,專家又怎答你?

專家唯一可以答你的,是只可能從純投資角度出發。而對王弼來說,如果純粹投資,目前的住宅,特別是新盤,並不吸引。

■最新一集「投資.王道」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王弼會在每周主持的《明報》財經節目「投資.王道」,以專業投資者角度分析經濟和股市市况,欲收看最新一集內容,可登入:link.mingpao.com/50282.htm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 fb.com/buytillsuspension

[王弼 投資王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283&issue=201703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0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