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150年後見 蔡東豪


2009-07-09  NExtMagazine





美 國世紀金融騙案主腦馬多夫被判最高刑罰入獄150年。據報導,法官指馬多夫的所作所為「極度邪惡」,宣判後,旁聽席的受害人起立歡呼,部分人激動至落淚。 判一個71歲的人入獄150年,相信法官是要確保此人在獄中度過餘生;然而,數字上的荒謬以及受害人的復仇心態,流露出非理性暴徒行為。我想起一百年前美 國白人以私刑處死涉嫌犯罪的黑人罪犯,圍觀者那沾沾自喜的表情,令人不寒而慄。或者,馬多夫的客戶出現這種心態不應為奇,因為群眾選擇長時間摒棄理性思 維,才可跟馬多夫攜手炮製這宗大規模「龐氏騙案」。

馬多夫騙案有太多未有答案的「點解」︰點解這騙案可持續這麼長時間(逾二十年),牽涉這麼龐大的金錢(650億美元)?點解這麼多年沒客戶察覺到這是騙案(馬多夫是自首)?點解監管機構一直沒採取行動?

我 看過不少馬多夫騙案的報導,最發人深省是七月號《Vanity Fair》的文章《Did the Sons Know?》,文章解答了部分「點解」。這篇近萬字長文章開始時描述馬多夫兒子安德魯在街上遇見馬多夫公司一名前僱員,前僱員失去工作和被拖欠花紅,見到 安德魯即怒火中燒,認定他是主謀之一,揮拳襲擊他,並且不停咒罵︰「我份工呢?我的錢呢?」安德魯邊還手邊呼叫︰「我呢?」 馬多夫兩名兒子大學畢業後加入父親的公司工作,直至爆煲。兩名兒子至今堅持自己是清白,認為自己也是受害者,受傷害程度比其他人更甚。

馬多 夫的業務分開正當和不正當,多年來在樓上樓下各自運作,在正當業務工作的員工也知不正當業務的存在,有些員工想問但可能不准問,但身居要位,跟父親關係要 好的兩名兒子竟懵然不知?這一點令許多人難以相信。但讀完這篇文章,讀者得到的感覺,是兩名兒子很可能真的沒參與。法律專家認為美國政府將會起訴馬多夫兩 名兒子,罪名類近控告黑社會大佬身邊的女人——妳有罪因為妳應該知道這是不義之財。相信馬多夫的兒子會以「蠢不是罪」自辯,最後可能脫罪。

我 認為馬多夫兒子跟馬多夫客戶心態如出一轍︰不想知,也不想問。法律上他們可能沒犯法,但情理上他們是幫兇。「龐氏騙局」必定有一條所謂賺錢方程式,雖然這 方程式完全站不住腳。一百年前龐氏先生聲稱可從郵政局發出的優惠券作套戥,不停賺取利潤。馬多夫的賺錢方程式是採用「Split - strike Conversion Strategy」,一種所謂衍生工具套戥交易程式。肯用心了解這方程式的人,立即可斷定他長時間錄得巨額利潤的可能性是「零」。

馬 多夫的兒子從名校畢業,工作勤奮,資質不弱,身邊的人大都對他們有好感。馬多夫客戶全是有錢人,當中不乏商場高手、搵錢專家等,但這些聰明人選擇逃避這顯 而易見的問題︰單憑一招什麼「Split - strike Conversion Strategy」,怎可年復年穩賺十多釐回報?

「龐氏騙局」受害者當中可能有看穿騙局的人,或許他們選擇相信音樂櫈遊戲的音樂不會停下來,或許他們相信自己可以在爆煲前安全地抽身離去。從任何角度看,馬多夫的兒子和客戶都不可能是一念之差,霎時衝動做出錯事,而是長時間選擇視而不見。

馬多夫當然非泛泛之輩,他設下的騙局不是普通「種金計劃」。我認為最「殺食」一招,是長期以來即使有不少人對他的賺錢方程式提出疑問,但馬多夫容許這些疑問存在,增添神秘感,然後順勢製造假象︰就算我出蠱惑,我也是為你們好,最後是對你們有好處。

馬 多夫的客戶一方面隱隱約約知道有點不對勁,但同時間不停得到好處,他們的選擇一是離開,一是留低。金融海嘯前的這麼多年,馬多夫的客戶確實無風無險賺取穩 定利潤,更加加強他們的信念,既然留低就不要問這麼多問題。選擇留低後的心態,彷彿是已解答了自己心中疑惑,不再去追問,不願去面對。

馬多夫騙局為世人留下很多教訓,其中一個是,當騙局主腦人對你說,我或者越了界,但最終是對你好;你不是受害者,而是得益者。那麼你就要即時掉頭走,因為你不是他的對手。

蔡東豪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14

中粮吃“洋肉”拟150亿打造生猪产业链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1224/20091224053628457.html


每经记者  吴文坤  发自北京

        在错失了食用油市场的主导权之后,中国企业正在加强对肉类产品市场的控制。

        继今年7月入股蒙牛后,昨日(12月23日),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中粮集团)宣布以1.94亿元的价格收购了万威客100%股权。这家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企业,在肉食产业链的发展计划上又迈出了一大步。

        中粮集团表示,除巩固已经建立优势的广州、深圳市场外,其将推动万威客在全国市场的发展。后者已经开始实施的百万头生猪健康生态养殖产业化项目将为此提供原材料,当前在建、待建的有天津、武汉、江苏东台三个项目,总投资最高将达150亿元。

股权溢价收购

        资料显示,万威客原名亚太食品(广东)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肉制品企业,投资方为美国 SmithfieldFoodsInc.和比利时ARTAL集团,前者是全球最大的垂直一体化生猪养殖及猪肉食品加工集团,中粮于去年9月收购其 4.95%股份,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比利时ARTAL集团是欧洲最大的跨国食品集团之一。

        “万威客的品牌影响力不错,肯定是溢价收购的。”中粮肉食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国金并没有对《每日经济新闻》透露具体溢价是多少,但表示在有关规定的范围内。

        据悉,此次收购是间接股东与直接股东之间的股权交易。由于双方相互之间此前就有了较多的了解,并购因此进行得十分顺利。

        根据万威客CEO邵元本的介绍,双方在今年3、4月份碰面之后,就已经初步形成意向,中粮集团在5月份就开展了尽职调查,到现在完成收购也就半年多的时间。

        并购完成后,万威客将成为中粮全资下属公司,并纳入中粮肉食投资有限公司管理。

万威客由南向北延伸

        “我们先前是外资公司的品牌,想在中国寻求更大的发展,之前的确是有点底气不足。”邵元本一语道破了万威客之前在发展上“纠结”的心理。

        资料显示,万威客在中国已经形成了较大的规模。该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设有4家分公司,产品采用冷链运输,现有香肠、火腿、中式、速冻、肉饼及其他6大类产品,其中零售渠道营业收入占公司总体营业收入的92%。

        然而,万威客的“纠结”在于市场的“不均衡”。尽管万威客的产品通过零售及家用市场行销26个省级区域及香港、澳门地区。但其真正占据市场主导权的只是在广州和深圳市场,华北和华东地区则竞争优势不明显。

        数据显示,在广州及深圳,万威客分别占据了低温肉制品的47%和26%的市场份额,但在北京和上海这两个消费重地,分别只占据了7%和6%的市场份额。在北京的比例与竞争对手雨润及荷美尔相当,在上海则低于后两者。

        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表示,万威客过去的股东尽管有一个“中国战略”,但在整合资源上对万威客的支持力度不够。“由于物流半径是有限的,万威客在家门口的市场份额就大点,但华北、华东也具有非常强的市场潜力。”

        邵元本透露,万威客在加入中粮后,将开始新一轮的市场推广,其产品布局将逐渐从一线城市扩展到全国。

中粮肉食上市是战略方向

        据了解,此次并购是中粮集团采取主动的,从中或可看出中粮集团的“图谋”。该公司目前正致力于打造全产业链的粮油食品企业,肉食产业链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中粮肉食投资有限公司则具体负责该项业务。

        江国金介绍,中粮肉食投资有限公司集饲料加工、畜禽养殖、屠宰加工、深加工、冷链配送、分销及肉类产品进出口于一体,目前已经形成畜业、 禽业全产业链。他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中粮集团目前在天津、武汉、江苏东台着手打造三个百万头生猪健康生态养殖产业化项目,除了每个项目年出栏生 猪100万头以外,也包括上述产业链中的众多内容。

        按一万头生猪养殖场需投资1500万元的常规投资计算,光在生猪养殖这一项上,300万头生猪养殖需投资近50亿元。由于是一个产业链的 完整打造,因此所需的投资还远远不止这些。据悉,三个项目现在已经投资达10亿元。江国金表示,每个项目一旦最终完成,其投资需要30亿~50亿,“总投 资极有可能达到150亿。”

        根据中粮集团的计划,在明年年底和后年年初,这300万头的规模将被确定。

        此外,中粮集团还在山东有两个禽业基地,将形成肉鸡年出栏1200万只、年屠宰1亿只、鸡肉年深加工5000吨等生产能力。

        “这个全产业链的核心是打造一个终端。”在于旭波看来,万威客的加入,让未来如此庞大的肉食生产能力终于找到了一个载体。中粮也寄望将万威客打造成肉食全产业链中的高端品牌。

        据悉,中粮肉食与万威客的人员将于本月末下月初开始研讨肉制品的发展战略,由此将加快肉食全产业链的建设步伐。于旭波表示,中粮肉食最终上市也是一个战略方向。

肉食产业链尚需完善

        据了解,除了并购的万威客外,中粮集团下属还有一个名为“家佳康”的肉食品牌。为何“家佳康”却没有获得中粮集团的进一步支持?

        江国金表示,这也与中粮集团肉制品战略有关。“家佳康”是一个全面的品牌,其产品覆盖范围包括肉制品、生鲜等,中粮肉食对“家佳康”的定 位是“大众化、中高端”。而万威客则是低温肉制品,更多的是西式肉制品,是“高端、相对小众的”,且中粮集团欲将其作为肉食产品中最高端的一个品牌。

        不过,这样的定位区分还不是十分明晰。于旭波也对记者坦承,中粮集团的肉制品战略还需进一步梳理,特别是品牌序列的梳理上还要做更多工作。

        江国金透露,元旦之前,“家佳康”的生鲜肉会在北京市场投放,但该原料是来自武汉,怕供应跟不上,所以并没有开展宣传。“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东西很好,但不够卖。”

        于旭波表示,在整个肉食产业链包括品牌的打造上,中粮还需要5~10年的努力。

        此外,最近两年,中粮集团图谋进军白酒产业的消息一直见诸于各大报端,今年上半年,中粮集团一度与陕西西凤闹出了“绯闻”。

        在此次发布会上,于旭波对此公开回应称,中粮集团有发展好品牌白酒的愿望,但此事还取决于合理的机会,“中粮集团争取在3~5年内能够找到这样的机会。”

三年后将冲击市场

        “中粮收购万威客符合行业畜禽养殖、屠宰加工、储运销售等各个环节相协调的发展趋势。”中国肉类协会常务副会长邓富江认为,目前国内肉食 品加工业呈现开放竞争的态势,肉食品加工企业规模小、生产力水平偏低,急需进行大规模整合。数据显示,在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仅占15%,大型企业不到 2%。

        据中国肉类协会预测,“十一五”期间,中国肉类市场将保持年均3%~5%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生猪出栏量将达到7.3亿头,生猪资 源丰富,肉类总量将超过8700万吨,肉制品产量达到1400万吨,肉制品占肉类总量比重由8%增长到13%。邓富江表示,低温肉制品是中国肉制品发展的 主要方向,目前市场规模约在200亿元。

        中粮集团对该市场十分看好,于旭波表示,中粮集团未来的目标是生猪屠宰达3000万头。

        不过,中粮在该行业的高调介入,也会在未来给市场带来冲击。

        “中粮集团这些新建产能将在2012年后形成大规模产出。”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郭会勇认为,类似于中粮集团这样的生猪养殖一 体化项目,目前已经有很多企业在投入,他预计在2012年,类似的产能将会“井喷”,形成3亿头左右的规模,占到国内市场的一半份额。

        郭会勇表示,由于现在的终端消费市场发展并没有那么大的增速,因此到2012年,肉制品市场的竞争将会非常激烈。

        据了解,目前的冷鲜肉利润在10%左右,肉制品利润为20%,个别肉制品达到50%,“利润率的降低在2012年将凸显。”郭会勇说。

        不过,中粮集团本身是做粮食出身,被业内人士认为“具有天然的优势”。郭会勇认为,现在在食品行业也有“国进民退”的迹象,他猜测,在此背景下,中粮集团也能获得有关部门的支持,“至少不会缺钱。”

        尽管在肉制品行业,中粮集团目前还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但郭会勇认为,只要自身管理不出问题,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中粮集团也有可能做到行业第一。

        大规模产业化养殖,对猪农的影响将会如何?

        郭会勇认为,会有一批散养户退出市场,但剩余的散养户和大部分专业养殖户可能会加入企业产业化的体系中来。

        江国金也表示,现在投入三个大规模的基地,主要是为了寻求合理的产业化模式,积累经验。未来中粮肉食更多将采取1万头、5万头的模式,与当地的养殖户形成合作,“我们主投资或者提供饲料等方面的合作都有可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59

潍柴150亿 打造千亿大功率动力基地


http://www.21cbh.com/HTML/2010-6-22/zMMDAwMDE4MzAzMA.html


6月21日,潍柴集团在潍坊宣布,将在未来十年投资150亿元,最终形成200万台大功率发动机的生产基地。

潍 柴董事长谭旭光说,按照“挑战全球第一目标,打造千亿级绿色动力研发制造基地”的战略目标,潍柴将实施“5810工程”:即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500 亿元,2015年实现800亿元,2020年突破1000亿元,产能达到200万台。

根据上述规划,潍柴将在“十二五”及此后的十年间投资 150亿元,在潍坊建设两大发动机生产制造基地,包括以生产4-15升高速柴油机为主的高新工业园基地和以万匹大马力中速柴油机为主的滨海工业园制造基 地。并以发动机为中心,打造全球最大关键零部件卫星产业集群生产基地。

谭旭光说:“在仔细分析国内重卡和工程机械等市场的发展状况后,综合 考虑我国社会发展趋势,我们认为在未来十年中,国内对大中排量柴油机的需求量将呈高位运行态势,这是潍柴发动机业务做强做大的基础。”他以重卡市场为例介 绍说:“现有重卡客户产能已达150万辆,到‘十二五’末将突破300万辆,如果按潍柴现在近40%的市场占有率算,5年后市场需求将达到120万台,基 于这种认识,我们制定了‘5810’战略。”

自去年10月份以来,潍柴各类发动机需求持续火爆,处于“一机难求”状态。为此,谭旭光特意在 主题发言中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供应商、经销商郑重道歉。据介绍,今年1-6月潍柴集团发动机产销量将达33万台,达到去年全年水平。

据介绍, 在建设两大基地基础上,潍柴集团将打造三大业务平台,建设中国顶级、世界一流的研发实验基地。三大平台是,行业内不可替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总成平 台;中国商用车和工程机械新能源动力平台及突破以电控、后处理为代表的内燃机核心技术电控研发平台。潍柴国家级研发中心已于去年11月获科技部批准,成为 国内唯一一家国家级动力总成工程技术中心,该中心将于今年11月全面建成。届时,该中心将和潍柴潍坊研发中心、济南中心、西安中心、上海中心、欧洲中心和 美国研发中心一起,构成潍柴完整的全球科技研发体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32

郭台铭内迁扩张 工人将增至150万

http://2009.nbd.com.cn/newshtml/20100909/20100909012438646.html

每经记者  李潮文  发自深圳

        富士康陷入“连跳门”时,坊间纷纷猜测它是否要向东南亚或是其他地方转移。而四五个月 后,郭台铭继续在大陆扩张的策略已经越来越清晰,他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鸿海在大陆的工人数量将进一步增长,最终将达到150万人,包括内迁计划在 内,鸿海未来将在大陆投资数十亿美元。

        郭台铭说,巴西工人的工资更高却不如大陆工人勤劳,越南的工人不错但人数太少。谈 到俄罗斯,郭台铭更是满腹牢骚,“7月份,我在成都签署了一份协议,他们将在10月份完成第一期八栋楼的建设。在圣彼得堡,我们也在建设工厂。你知道他们 需要多少时间吗?两年。他们现在还没有完成。”

        但毫无疑问,大陆的沿海城市正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数据显示,前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来务工人员减少了22.5%。

        这正是鸿海内迁的原因。武汉和郑州等内陆城市为沿海省份供应了大部分劳动力。上海麦肯锡高级合伙人米歇尔·王(MichaelWang)认为,这将导致沿海地区用工紧张。他说,“工人们会自己算账:如果我在重庆能找到事做,为什么还要去广东呢?”

        郭台铭表示,鸿海50%的工人将在两年之内陆续迁往内陆地区,目前这一比例仅为20%。并表示,5年后,内陆地区工人的比重将达到66%。

        郭 台铭几年前便已经开始投资内陆地区,但今年的跳楼事件促使他加快了步伐。面对来自全球的严厉审查,媒体、官员的不断质问和客户的赔偿要求等,郭台铭5月底 搬进龙华厂区坐镇指挥。他把办公室安在一个单层小房里,并砌了一堵水泥墙,隔出一间卧室。以后的3个月,这位亿万富翁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过去,鸿海为工人提供住宿等社会服务的职能,郭台铭笑称,这一点让富士康看起来像一个国有单位。

        但实际上,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国有单位已经放弃了那些非商业职能。郭台铭说:“我想分离这些职能,企业是企业,工厂是工厂。我们可以集中精力从事主业:生产、设计、研发、客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39

苏宁年内再开150家门店 两家电巨头比拼升级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914/1804636.shtml

  每经记者 徐洁云 发自上海
国美内斗正酣,苏宁则快马加鞭地布局扩张。
昨天(9月13日),苏宁电器宣布从现在起到年末,将新开门店150家,扩组改造店面180家。其中,9月12日到“十一”黄金周结束前,将新开60家,改造重张65家。
此外,苏宁电器在其未来“十年规划”中还计划建成覆盖全国2000多个县级和发达地区乡镇市场的3000家门店连锁网络,作为配套,同时将新建50~60个物流基地。
截至上周末,苏宁今年已净增门店300多家,全国门店总数已超过1200家。苏宁正谋划在门店规模方面进一步将国美甩在身后,强化其领先优势。家电连锁业两巨头或又将进入一番激战。
年底将超1300家门店
苏宁正不断抛出强势促销和门店扩张的大手笔。
苏宁电器副董事长孙为民昨天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今年苏宁将新开超过400家门店,尽管这一数字略低于年初的计划,但已是中国家电连锁发展史上惊人的年度扩张速度。
除渠道下沉外,苏宁眼下正加紧各类门店的全面布局,“年底全国门店总数将超过1300家”。苏宁电器总裁金明透露,苏宁的扩张计划中将包括“EXPO超级店”、旗舰店、中心店、社区店、精品店和乡镇店等多种店面形式。
金明强调,今年将在一线城市加强EXPO超级店、旗舰店和精品店的开设,以巩固、扩大在这一市场中的领先地位。上海苏宁有关高层告诉记者,苏宁近期将在上海开出3家EXPO超级门店,其中主要为苏宁的自建门店。
尽管丝毫不提与主要对手国美电器的竞争,但苏宁的计划似乎有意无意地与国美针锋相对。
此前国美公布的“五年计划”提出要实现净开店约700家,至2014年底门店总数达到1400家,并提及建设全国性和地区性物流中心11个。本月初,国美公告9月内新开门店90家,到年底预计下半年共净增新门店130家。
而苏宁昨天披露的规划中对应目标均超过了国美。例如对于新兴的家电网购B2C业务,国美也提出了要“大力发展”,而苏宁易购平台已有先发优势。金明表 示,在百日促销计划中,在苏宁易购上将投入8000万元的促销资源,10万台特价机型,上万台超低价“秒杀”机型,全部新品网上同步首发。他甚至喊出了 “到年底,在家电网购市场中,苏宁要杀进前两名”的豪言。
“苏”攻“美”守的争霸格局
苏宁正在两眼向前、积极布局扩张大计,国美却身陷夺权战,仍是悬案。
在即将来到的中秋、国庆促销战役中,国美首先抛出了300亿元的订单,额度较去年增加了180亿元。有观点认为,这一数量恐难在“双节”内消化完,国美管理层此举有着显示国美实力、讨好供应商并借此向黄氏家族施压的考虑。
苏宁则同时抛出了360亿元的订单,从数量和促销持续时间上对国美进行压制。
此前,多位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的家电供应商负责人均表示,目前苏宁表现得比国美要更为强势,国美正处“守势”。
国美一位副总裁也对 《每日经济新闻》承认,国美目前的财务状况的确相比黄光裕出事之前远未恢复元气。记者综合多方信息了解到,眼下国美对单一供应商一次支付5亿元以上现金拿货可能会颇感吃力。
“所以,近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在尽量缩短付款周期,一周一结或每月一结,加快资金流转速度,这也受到了供应商的欢迎,”前述国美副总裁说。
陈、黄之战也影响了国美在非上市门店所在区域的旺季促销节奏,包括上海这样的一线市场。《每日经济新闻》昨天证实,去年初自北京总部调来、接替黄光裕胞 妹黄秀虹出任国美上海大区总经理的辛克侠日前已低调离职,目前国美集团在上海的业务由上海永乐和上海国美分别自行负责运转。
目前上海地区国美旗下门店的“双节”促销方案仍未公布,据国美上海大区内部人士透露,目前大区仍在观望,“可能还要等待9月28日的结果再说”。
实际上,一段时间以来,国美未上市门店覆盖地区的市场动作较往年低调了许多,“几乎没什么声音了”,某国美竞争对手高管对《每日经济新闻》称,“往年他们跟我们常常抢门店选址,现在他们自己未来归谁管都还搞不清楚。”
有熟悉国美的业内观察人士认为,“9.28”还未必是最终决战,国美决策层维稳恐将是长期工作。
多家供应商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他们期待一个稳定的国美,正如当年不希望看到国美一家独大一样,如今他们也期待国美能和苏宁之间形成制衡。
相关新闻
国美300亿“联姻”三星 差异化定制协议打压对手
每经记者 郎振 发自北京
昨日 (9月13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国美集团获悉,国美电器与三星电子签署了一份两年实现300亿元销售规模的战略合作协议,自此,国美电器成为三星集团在中国的最大渠道商。
记者了解到,此次双方300亿元的战略协议中,特别规定了差异化定制产品达到两成以上。
家电专家刘步尘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国美、苏宁这样的大连锁卖场与家电企业的深度合作模式,将是未来家电连锁渠道的发展方向,同时,差异化定制产品也会让国美占得产品首发的先机。
据悉,此次国美与三星的300亿元战略合作协议是我国家电史上与外资家电品牌签署的规模最大的合作项目。
国美电器品牌部负责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与三星的合作与此前与海尔的合作类似,“超出了传统意义上制造业与零售商供销关系的合作,成为一次制造业与零售企业在供需链战略上的全面合作”。
根据国美电器此前公布的五年规划,预计2014年其个性化商品将占到整体销售规模的25%。因此,这一战略协议中特别规定差异化定制产品需达到两成以上。
国美集团副总裁李俊涛对媒体表示,此次双方的战略合作将在需求预测、研发、生产、销售、售后及双方优质资源互补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供需链合作,在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降低渠道成本。
国美集团品牌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国美将充分利用行业最大的呼叫中心系统,以及渠道优势,在未来两年内进一步展开市场调查,将消费需求第一时间反馈给三星,并积极参与到上游订单生产和终端推广的全过程中,生产、销售差异化的产品。
“由于这些差异化产品是完全按照消费需求生产的,因此与同规格产品相比,生产成本较低但性价比较高”,前述负责人补充。
刘步尘告诉记者,在未来大连锁与供应商的联系将更加紧密,而且是全方位的,此前卖场与供应商的紧张关系可能会得到好转。“国美通过自己门店和渠道优势,能够给三星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信息反馈。”
“很多差异化定制产品将会在国美进行销售,这就使得其竞争对手面临无新品可卖的局面”,刘步尘说,“国美的模式如果成功,相信苏宁和其他家电企业会立即跟进,这是未来的趋势。”
国美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两成的差异化定制产品至少在半年时间内能保证在国美独家销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17

八種新藥改變150萬台灣病患的生命 台灣新藥革命


2012-2-20  TWM




當死神來敲門,你能有什麼選擇?

這是一個面臨死亡威脅的兩位癌症病患,一群台灣新藥研發人員,與八種新藥開發的故事。

它將讓台灣人有選擇的機會,它可望改變150萬台灣病患的命運,它更可以讓台灣新藥有朝一日得以站上世界舞台,成了全世界病友的救贖。

一場台灣新藥革命,隱然發動!

撰文‧林宏文、賴筱凡 研究員‧陳兆芬醫院長廊上燈光蒼白,看似無盡頭的空間裡,一個人坐在長凳上,肩頭微微顫抖,那刻彷彿全世界轉動都已靜止,眼前一片黑暗,不甘願、為什麼? 這些字眼在她的腦中迴盪,「為什麼是我?」這個答案,沒人能回答她!

想起醫生宣判她罹患乳癌的那一幕,她忍不住皺起了眉頭,那已經是三年多前的事了,縱使再怎麼不願回首,當她又重回那個場景時,痛苦的情緒像潮水又湧了回 來。

郭美珠,一位出身戲劇世家的歌仔戲演員,她與楊麗花、小鳳仙、許秀年、林美照等,都是當年家喻戶曉的歌仔戲演員;「演技精湛」的榮譽獎牌,還高高擺在家裡 的壁櫃裡,主持過的節目也還在電視上重播著;但她已在戲劇之外,經歷另一段人生。

甫過完農曆春節,郭美珠家裡擺著行政院前祕書長林中森、中選會主委張博雅致贈的花籃,賀卡上寫著「早日康復」,因為年前一個小跌跤的意外,卻讓她跌斷左手 臂。「我吃的治癌藥物有副作用,其中之一就是骨質疏鬆。」她講得輕描淡寫,卻是罹癌伴隨而來的痛苦。

「醫生說我得了癌症,必須做九次化療,頭髮會掉光、骨瘦如柴、皮膚會焦得就像被火燒過一樣,這根本與世界末日沒什麼不同!」抓著受傷的左手,郭美珠的情緒 顯然起了波瀾,「我這麼愛漂亮的人,又怕痛、也怕醜,我怎麼可能做得完九次(化療)?」當時的郭美珠,只想躲起來,「我都想好了,找一間公寓、帶個傭人, 躲起來,不見任何人,更不用對家裡的人多說。」與多數初罹癌的病人一樣,她拒絕接受事實,更不願讓親朋好友知道。

台灣獨家開發輔助用藥 助癌友安度化療更殘酷的是,當時醫生告訴她,為避免癌細胞擴散,必須立即切除全部的乳房,這對身為女性的郭美珠而言,實在難以接受。「所以,我要求同步重 建。」所謂同步重建,就是在切除乳房的同時,移植一塊腹部的肌肉到原本的位置,這個複雜的手術由兩組醫療團隊接力操刀,這台刀一開,就是十四個小時。

捱過十四小時的大手術,郭美珠的考驗才正要開始。

那是二○○八年的聖誕節,在醫院等待做化療的焦急心情,至今仍在她腦海中迴盪,看著化療藥物,一針接著一針注射進入她的體內,打完藥,痛苦接著降臨。

化療藥開始在體內破壞,她全身癱軟無力,連開口要杯水都困難,雙手指甲甚至發黑,「每次化療結束,從醫院離開後的那一個禮拜,我就像到地獄走了一遭;化療 做到第三回時,會覺得自己已經做不下去了。」化療的痛苦經歷,非一般健康人可以想像,即使是陪在她身邊的丈夫,也只能給她心靈上的支持。

有一回,郭美珠想洗頭髮,這頭一洗卻是滿地髮絲,她嚇到尖叫,這些化療期間的經歷,深深刻在腦海。當時她怎麼也沒想到,就在她住家不到十公里遠的實驗室 裡,改變她罹癌人生的藥物,已經在等著她。

在朋友介紹下,郭美珠開始飲用了一款台灣藥廠自行開發的保健品——田中寶養生液化療漾(young)。化療漾雖然不是什麼萬靈丹,也無法殺死癌細胞,卻能 讓她在每個化療程序結束後,恢復食慾、有體力,不再那麼疲勞,有力氣再與癌細胞對戰。走過十四年的開發路程,化療漾在去年底完成三期臨床試驗,順利取得台 灣第一張口服癌症治療新藥的藥證,更是台灣食品藥物管理局發出的第三張藥證。

化療過程裡,必須保持好體力,否則「地獄」這遭沒走完,自己就先被癌症細胞給擊潰。「醫生是不會去take care(照顧)你做完化療有多疼痛、多不舒服,因為在醫生的認知裡,那些都是化療的必經路途。」新光醫院腫瘤治療科主任季匡華話講得直白,卻也點出癌友 的生活品質,從來就不在療程的考量中。所以,癌友只能咬牙苦撐。

令人難以想像的是,現代醫學如此發達的今天,台灣有逾四十萬名癌症病患都正在過著這樣的日子,他們別無選擇,即使是歐美大藥廠,也從未有人投入輔助用藥領 域。

直到化療漾的出現,「它真的不是什麼特效藥,但若病人難忍化療過程的痛苦,我會適時給他們建議,還有這個台灣新藥可選擇。」季匡華為了驗證化療漾的效果, 他一一檢視每位病患的化驗數據,尤其是淋巴球數,「淋巴球數增加,就代表體內的抵抗力轉強,就算病人喊得再痛苦,都象徵身體正逐漸好轉。」在這項新藥的幫 助下,郭美珠九次化療,順利在一年內完成,目前她不只恢復健康,甚至繼續主持節目,就連總統大選,也四處替候選人站台,也因為她的抗癌成功故事,演講邀約 不斷。

場景拉到台南,時空倒回至○六年,癌症病魔這次找上了一位藥房的老闆娘鄭太太。「醫生告訴我,得的是一種罕見的黑色素細胞癌(又稱為波文氏症),即使在成 大醫院,類似的案例經過治療,通常可以活一到五年,復發率達四五%。」醫生的話一落下,鄭太太雙腿一軟,只覺五雷轟頂。

「做完切除手術、化療,也最多只能再活五年,我乾脆死掉算了。」鄭太太一度哽咽,死神來敲門的感受,只有親身經歷才能體會箇中滋味。她還有兩個小孩,老母 親也還健在,更捨不得當藥劑師的丈夫,連六十歲都不到,她真的不甘心!

破解皮膚癌「存活率」魔咒為了求生存,鄭太太開刀後六次化療的循環,煎熬了七、八個月,尤其是最後兩次療程。「那實在太痛苦了,覺得身體的傷害已達到極 限。」可是,鄭太太腦中只有一個念頭,她想活下去。

她控制飲食、改善生活習慣,每天早晚固定運動兩小時,念佛經追求心靈平靜,她遍尋各種治療方法,讀遍相關論文與書籍,就為了一件事:活下去!

「五年大限」成為她揮之不去的陰影,她不停地打探成大其他案例,希望能出現奇蹟,但病友相繼辭世,一再潑了她滿身冷水。

直到她遇見了另一個進入臨床三期的台灣新藥——德英「蓿健一○○」,又重新燃起了希望。那是一場藥師公會舉辦的論壇,當時已從高雄醫學大學辭職、投入新藥 研發工作的德英生技董事長郭國華,他那場以植物萃取技術治病的演講,打動了鄭太太的藥劑師先生。

「我在高醫看過太多癌症病人,他們的處境與心情,我真的能理解。」郭國華說,目前癌症治癒率僅兩至三成,每每看著醫院裡焦急找尋「各類偏方」的病人,身為 醫生的他卻無計可施,因此他十年前下定決心辭掉高醫教職,著手創業,一頭鑽進用植物萃取技術,開發皮膚癌藥物的領域。

幸運的是,在鄭太太服用德英「蓿健一○○」後,安度了「五年大限」。

不論是郭美珠、鄭太太,她們只是台灣四十萬癌友裡,巧遇台灣新藥的兩個故事。在十年前,很難想像,有一天病人服用的,會是台灣人自己開發的新藥,上頭的說 明文字不再是難懂的英文,藥廠不再是遠在幾千里之外的外商,而是一個來自於住家不出十公里外的藥廠。

生技起飛元年 多種新藥進入臨床三期其實不只她們二人受惠於台灣新藥研發成果,經過十年的競爭、淘汰,台灣的製藥公司均已達世界級水準,目前還有七種針對台灣人好發疾病 的新藥開發,也已進行到第三期的臨床試驗最後階段,距離上市只差最後一哩路,甚至化療漾都已率先拿到藥證。

一直以來,歐美藥廠都將研發資源投注在西方人好發的像是心血管、腦血管等疾病。反觀亞洲人常得的肝病、胃病,「在歐美藥廠開發新藥的priority(優 先順序)中,都排在後頭,亞洲人好發的病,還是得靠亞洲人自己來開發新藥。」一位曾在美國藥廠工作過數十年的生技科學家這麼說。

經過十年的奮鬥,今年對台灣生技業將是值得紀念的一年,所有的淚水、汗水都將獲得應有的報償,掌聲將取代噓聲,也是台灣新藥發展起飛的元年。

攤開一系列藥廠,今年進入三期臨床試驗,且可望在年底前拿到藥證的新藥多達七種,有的是期望開發利基市場,專攻胰臟癌二線治療的用藥;有的是搶進歐美大廠 較少布局的領域,解決糖尿病患最頭痛的足部潰瘍問題;有的則是治療肝癌術後復發的藥物。

今年台灣生技業的生氣蓬勃,可說是前所未見。因為以往台灣藥廠常在二期臨床試驗便將研發成果授權給國外藥廠,無法熬到三期臨床試驗。一來成本耗資龐大是主 要原因,二來台灣生技業投入新藥研發並成功者,實在寥寥無幾。有的科學家在實驗室一待,十年青春就這麼過去,若是養小孩都上小學了,開發新藥卻還不一定有 結果。

儘管如此,這都不影響他們追逐開發新藥的夢想,他們有的曾面對公司資金燒完、發不出薪水的窘境;有的把研發案子一個個停掉,只為將營運成本降到最低,讓公 司存活下去。

「我們選這個藥做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全世界能治癒胰臟癌的藥,實在太少。」梳著俐落髮型,東洋集團旗下的新藥公司智擎生技製藥執行長葉常菁,輕柔地談起他 們的理想,去年五月,智擎成功找來美國Merrimack藥廠合作,將歐美等市場的開發權利授權,簽約金及授權金高達二.二億美元(約六十七億新台幣), 刷新台灣生技業海外授權金的紀錄。

令人難以想像的是,智擎不過是一家僅十六名員工的公司,若用智擎創立九年計算,等於每位員工平均創造了超過四億元的產值。聽來驚人的天文數字,葉常菁露出 了微笑,「我們等這一刻等了快十年,誰會想到三年前,智擎一度連員工薪水都發不出來。」但他們的方向很清楚,就是搶攻胰臟癌這塊高難度的市場。胰臟癌之所 以難癒,存活率低,主要是移轉速度快,因為胰臟只有十二公分,檢查不易,等到發現疼痛時,癌細胞多數已移轉到胃、肝、腸等,已故蘋果執行長賈伯斯 (Steve Jobs)就是這個病的受害者。

葉常菁的想法很簡單,她要走的是一條新捷徑,他們將一款老的癌症藥物Irinotecan,拿來用新技術開發。而這個老癌症藥,就像是一棟老房子進行都市 更新,他們須證明「都更」過後的老癌症藥,有新的功能,殺死癌細胞的效力要比老藥來得好。

捨棄大藥廠高薪 兩研發女傑回台創業這麼一來,智擎可以省去新藥開發的早期工作,因為他們已經確認這個老癌症藥是無毒的,所以你可以說它是一條捷徑。然而,現行法規要求所 有老藥新劑型的藥物,都必須重新做臨床試驗,所以,它又稱不上是抄小路。

不過,這些想法若沒有人持續推動研發,它始終是實驗室裡的理論,「我們很清楚,智擎要做的就是新藥開發,靠一個人的能力是很有限的,我們必須要有強大的後 盾。」葉常菁常繞著地球找最頂尖的人才,有一次為了找研究胰臟癌權威的法國教授替智擎當顧問,她不斷寫信、打電話到法國去,還一度被教授祕書誤認是病人, 最後才與對方接上線。

「做新藥開發是很苦的,我剛從國外回來當智擎執行長時,以為智擎的資金都已經到位。」葉常菁笑著說,誰知她人剛坐進辦公室,就被老闆林榮錦吆喝著,去向創 投簡報募資。更別提○八年金融海嘯一來,沖垮全球經濟,也差點讓智擎滅頂。

回想過去,餘悸猶存,葉常菁搖了搖頭,大嘆:「股東增資計畫出問題,那時我們幾乎要連薪水都發不出來了。」但她堅持,智擎的胰臟癌新藥開發不能停,長達七 年的研發成果不能毀於一旦。

「以現行被核准的胰臟癌用藥有兩種,一種是優先使用的一線治療藥物Gemcitabine,另一種則是○五年核准的標靶藥物Erlotinib,如果把兩 種合併使用,病人能多活兩個禮拜,能存活到一年之久的機率,只有四%。」可用藥物的稀少,在在都增加了胰臟癌的可怕性。「但智擎的新藥,二期臨床試驗結 束,顯示四位胰臟癌的病人,就有一位能多存活一年。」光是台灣,每年就有七百人因為胰臟癌而死亡,一旦智擎的新藥能順利完成,台灣人能有更好的藥物選擇。

與葉常菁有同等堅持與韌性的,還有太景董事長許明珠,她們幾乎在同樣的時間,捨棄國外大藥廠的高薪,回台趕搭這股生技創業潮。

許明珠看似溫和,但你絕對難以想像,她曾是美國羅氏藥廠第一位投入愛滋病研發的專家,進公司沒幾個月,就被羅氏藥廠總裁找去報告研究計畫,可惜的是,羅氏 藥廠作風保守,沒能積極投入愛滋病研發,最後不得志的許明珠,才毅然離開。

於是,許明珠創辦太景生技之初,目標就很清楚:她要在台灣創立具有美國一流水準的生技製藥公司,過去在羅氏藥廠沒做到的事,都要在太景完成。

兩岸藥物相互認證 台灣占盡地利之便懷著遠大抱負,許明珠回到了台灣。為何是台灣?答案很簡單,台灣有地利之便,不僅可以參與快速崛起的亞洲市場,臨床試驗、營運成本遠比歐 美低,更重要是,台灣人才優秀、熱心又有效率。

為了厚實太景的研發實力,許明珠親身說服世界各地人才加入;另一方面,為了降低太景的營運風險,許明珠仔細挑選每個新藥開發案,過去她就曾親手停掉四個開 發案,把損失降到最低。太景手上的三個新藥開發案,用來治療社區型肺炎的奈諾沙星、骨髓幹細胞驅動劑與C型肝炎的新藥,都是如此精挑細選出來。

選擇C型肝炎新藥的原因無它,「當然還是著眼於亞洲有許多肝炎病患,尤其C型肝炎全球患者人數更高達一.八億人,市場龐大。」許明珠更坦言,台灣投入B 型、C型肝炎的研究能量,居全球第一,相關人才也最多,對太景自然是一大優勢。

太景投入三期臨床試驗的社區型肺炎新藥奈諾沙星,更是有機會給病人更好的治療。「抗藥性的細菌越來越多,讓社區型肺炎擴散更迅速,如果我們的奈諾沙星能成 功,就能為肺炎帶來更高的治癒率。」許明珠說。

確實,近年來隨著亞洲人財富累積,花錢買更好、更貴的藥意願大增,所以,歐美大廠無一不積極開拓亞洲市場,大舉將總部搬到北京、上海的所在多有。但台灣新 藥廠卻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們投入亞洲人好發疾病,已經好些年,也做出一些成果,這不是歐美藥廠想趕上,就一蹴可幾的。」葉常菁說。

另一方面,兩岸關係轉好,ECFA(兩岸經濟協議)帶給台灣生技業的最大利多,無非是讓兩岸藥物可以相互認證,可以直攻亞洲最大的中國市場。在台灣完成臨 床試驗的廠商,進口大陸市場不須再重新做臨床試驗,像是搭上這班快車的基亞生技、太景生技就被列為觀察指標,同步在台灣與大陸展開三期臨床試驗。

亞洲生技時代來臨 影響全世界不管是葉常菁或許明珠,她們都只是台灣新藥開發裡的縮影。她們是劃時代的代表性人物,也象徵了過去十年,台灣新藥公司如何堅忍、跑完十年馬拉 松。正因新藥開發需要的時間動輒十年、二十年,風險高得驚人,「因此,比較好的方式,像太景就走創新路線,冒險性不能太高,但成功率盡可能提高。」許明珠 說。

同樣橫跨產官學的國光生技董事長詹啟賢,也頗有心得:「生技公司不能用傳統電子股的EPS來看本益比,要從企業擁有多少價值來計算。而所謂的價值,在於企 業是否有不斷創新的能力、對產業有多少貢獻,以及會不會很快被取代等三個條件來決定。」不論如何,這群台灣生技尖兵,埋頭十年研發,終於在今年進入收割 期,嘗到成功果實。能立即受惠於這八種新藥的人,不只有逾四十萬的癌症病患,還有為糖尿病足潰瘍問題所苦的一百多萬糖尿病患者,就連二十世紀末最可怕的 「瘟疫」愛滋病,都有治癒可能。在台灣新藥革命走上世界舞台的這一刻,八種新藥將改變的不只是台灣這一五○萬人的命運,甚至可能是整個世界。

8種新藥,可望在今年解救150萬台灣人!

新藥名稱 ON101

藥物治療用途

糖尿病足部潰瘍癒合新藥

研發進度 TFDA三期臨床(目前全球僅嬌生Regranex一款藥物)

藥廠 合一

新藥名稱 TMB-355

藥物治療用途

愛滋病抗體藥物

研發進度 美國三期臨床

藥廠 中裕

新藥名稱 PEPO2

藥物治療用途

胰臟癌二線治療藥物,老癌症藥新劑型,增加殺癌功效研發進度 TFDA三期臨床(目前胰臟癌藥物有限,多為一線治療藥物,2005年新增標靶藥物Erlotinib)

藥廠 智擎

新藥名稱 化療漾

藥物治療用途

癌症病患於化療過程中,提升食慾研發進度 TFDA通過發予藥證,為全球第一款化療輔助藥

藥廠 中天

新藥名稱 PI-88

藥物治療用途

治療肝癌術後復發

研發進度 兩岸三期臨床(拜耳也有肝癌術後用藥在做三期臨床)

藥廠 基亞

新藥名稱 OPT-822

藥物治療用途

移轉性乳癌新藥

研發進度 美國三期臨床、TFDA通過發予藥證

藥廠 浩鼎

新藥名稱 SR-T100

藥物治療用途

抑制皮膚鱗狀細胞原位癌(波文氏症) 癌細胞研發進度 TFDA三期臨床

藥廠 德英

新藥名稱 奈諾沙星

藥物治療用途 肺炎抗生素

研發進度 兩岸三期臨床

藥廠 太景

註:TFDA為台灣食品藥物管理局。 資料來源:各藥廠 整理:賴筱凡華人專家投入亞洲人好發疾病研究攤開華人前十大死因與歐美前十大死因,你會發現,其實東、西方人易得疾病大不同。舉例而言,西方人罹患皮膚癌 的機率遠比東方人高,主要原因即為白種人體內較缺乏黑色素,但西方人又多喜愛曬太陽,致使西方人罹患皮膚癌的機率比黃皮膚的華人高出許多。

若要說出東、西方人易得疾病不同的理由,不外乎飲食習慣、生活行為及基因等。像是胃癌是台灣第六大癌症,在美國卻是在十名之外,新光醫院腫瘤治療科主任季 匡華醫師解釋,東方人工作時數長,壓力大、生活緊張,加上喜愛吃辛辣食物,所以亞洲人罹患胃癌的機率明顯比歐美人高出許多。

其他如肝癌,東方人長期濫服藥物,以及飲酒習慣、生活方式,在在都讓亞洲人成為所有族群中,肝癌發病率最高,台灣由於B型肝炎感染率高,長期帶原易導致肝 癌,肝癌更是國人癌症第二大死因,幾乎每年有超過八千人死於肝癌。

過去歐美大藥廠多將資源集中於西方人好發的心血管、腦血管疾病,亞洲人致死於較高的肝癌、胃癌等,相對著墨較少。隨著亞洲新藥開發公司投入,才讓亞洲人常 見疾病受到更好的治療,甚至台灣旅外的多位華人生技專家,不論是中研院院長翁啟惠、中研院院士陳良博或是艾朗戴蒙愛滋研究中心主任何大一,都相繼投入對亞 洲人疾病的研發,希望提供亞洲病人更好的藥物,對自己的出生地能有些許貢獻。

台灣投入全球新藥市場

研究亞洲人好發疾病的台灣生技專家

職稱 姓名 專攻

中研院院長 翁啟惠 肺炎、肝炎、心臟病、中風等中研院院士 陳良博 癌症的機轉與治療、腺體癌艾朗戴蒙愛滋研究中心主任 何大一 愛滋病Shire生技公司總裁 蘇懷仁 自體免疫疾病、肝炎、HIV新藥開發Tanox生技創辦人 唐南珊 B型與C型肝炎、氣喘藥浩鼎生技創辦人 張念慈 癌症、乳癌IVAX公司創辦人 許照惠 肺癌

整理:陳兆芬

台灣正在開發中的各類新藥疾病 開發中新藥 治療用途 研發進度肝癌 基亞OPT-301 肝癌中期治療 美國二期臨床、

台灣三期臨床

台微體

LipotecanTM 原發性肝癌 美國二期臨床、

台灣二期臨床

胰臟癌 智擎PEP02 治療胰臟癌 美國二期臨床

阿茲海默症 杏輝

STA1 緩解病情 美國二期臨床

彥臣

PPLs 緩解病情,便於照顧 美國二期臨床

大腸直腸癌 中天

MB-6 輔助直腸癌治療 美國二期臨床

骨質疏鬆 懷特

PHN031 促進骨質生成及幹細胞活化 美國二期臨床

癌症化療相關用藥 健亞

GranPatch 化療止吐貼片 台灣三期臨床

類風溼性關節炎 永昕

TuNEX 抗自體免疫性

疾病 美國三期臨床

糖尿病 太景

Nemonoxacin 足部感染細菌新藥 中國三期臨床、

台灣二期臨床

糖尿病預防腎病變 懷特

PHN033 避免血管併發症 美國二期臨床

間歇性跛行 健亞

PMR 抗血栓(預防中風) 台灣二期臨床骨髓幹細胞移植 太景Burixafor 幹細胞驅動劑 美國二期臨床資料來源:各藥廠 整理:陳兆芬半導體產業的接班人?

政府政策將讓生技產業大放異彩

政策 內容簡述

投資與研究支出可扣抵營利事業所得稅* 生技新藥公司得在投資於研究與發展及人才培訓支出金額的35%限度內,扣減各年度之營利事業所得稅額。

技術人員可分得股票* 高階專業人員及技術投資人可分享營運成果(股票),且免計入當年度綜合所得額及營利事業所得額課稅。

兩岸新藥可免於重複認證(ECFA) 台灣臨床實驗可以在大陸進行,或是台灣GMP認證藥品可直接在大陸通行,不須重新開始認證,可縮短臨床試驗時程,加速藥品上市時間。

註:*為《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之內容。

《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ECFA讓台灣新藥起飛!

「台灣新藥能有進展,《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的過關,蔡英文真的幫了不少忙!」一位生技業背後大老如是說。儘管蔡英文之於生技業,一度成為總統大選的焦 點,但她大力推動《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過關,讓研發人員的技術研發,得以股份做價,成了驅使生技人才更積極投入的關鍵。

另外,兩岸關係轉好,ECFA的簽訂,也讓兩岸新藥相互認證,有了長足進展。過去台灣新藥欲開拓大陸市場,縱使在台灣已拿到藥證,想進大陸銷售,就得從頭 開始做臨床試驗。然而,在ECFA效益下,台灣食品藥物管理局認可的臨床試驗,同樣也能獲得大陸食品藥物管理局的認可,如此一來,大大縮短開發時程,讓台 灣新藥廠商更具競爭優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09

150萬股東堅守老三板:38退市股僅發17份年報 南洋5三年盈利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5/1MMzA3XzQyODI1Mw.html

5月4日,中川3(400040)平盤收報4.41元,這個價格來自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最底端,由150萬「投資者」——大部分是無奈、少數火中取栗的投機者,通過競價方式產生,他們的投資標的是主板退市股。

「老三板」——代辦股份轉讓系統裡似被遺忘卻真實存在的角落。

4日,距離38家退市股的年報發佈期結束已有幾天。僅17家公司發佈年報,雖然絕大多數業績慘淡,但對於股東來說,這一點卻是他們繼續等待或反覆炒作的理由。

對於剩下的21家公司以數十萬計的股東來說,一份由主辦券商主動發佈的「公司失去聯繫」的公告,抑或是不見任何消息,這一結局也早已被時間消化。更大的絕望來自公司退市之時,擊鼓傳花的遊戲結束在他們手中的那一刻,他們或許已料到有這一天,問題只在於時間早晚。

無論如何,還是有一個價格在那裡。除不斷有恢復上市消息傳來的中川3及南洋5(430023),其餘36家退市股基本在1元上下徘徊,偶爾某個交易日,某隻退市股會成交十多萬元,這意味著有人火中取栗,有人更換標的,也有人終於死心、放棄堅守。

一潭死水:21股未發年報16股資不抵債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這裡斷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讓給醜惡來開墾,看它造出個什麼世界。」

這裡,聚集著藍田、托普和達爾曼等農業、軟件、珠寶「第一股」,他們都曾經光鮮無比,不過目前的身份則都是退市「難民」。

這裡是「老三板」,「垃圾股」倉庫的代名詞,150萬股東的傷心地。

目前,這類股票共56只,包括退市股38只(剔除B股)。據記者統計,2011年披露年報的有23家,2012年,只有17家披露年報,保留著最後一點曾經作為上市公司的「尊嚴」。

沒有披露年報的上市公司,生產和經營多半停滯,更有甚者,主辦券商公告:無法與公司取得聯絡。

今年披露年報的17家公司中,南洋5是唯一淨資產為正的公司,而其餘16家均資不抵債,對其財報,會計師多半表示無法出具意見。

老三板交易規則顯示,淨資產為正的公司,每週交易5次,股票名稱後尾隨數字「5」,如南洋5;淨資產為負的,每週交易3次,股票名稱後尾隨數字「3」,如中川3;不能按時披露年報的,則每週只交易1次,如托普1。

交易價格方面,尾數為「3」和「1」的16家公司,均在1元上下徘徊,這些早已資不抵債的公司唯一的區別只是負債多幾億和少幾億。

只有縱向對比,才能體會一些股民的絕望。如果當年在最高點買入托普軟件和達爾曼並堅守到其退市,買入價分別是47.68元和51元,退市之後的價格現在0.6元和1元上下。

「絕望」的炒作:中川3成第一高價股

即使如此,仍有人不懈炒作。中川國際2005年退市到三板,價格在1元以下,5年後的2010年1月初,中川3從2元多開始啟動,至4月漲至7元以上,此後一直在3-5元徘徊,穩坐老三板第一高價股「寶座」。

如此表現,全賴2010年初,四川省國資委打包收購信達資產不良資產包,重掌中川國際大股東權杖,同時公開釋放希望其恢復上市的消息。

至今,中川國際董事長一直由四川國資委旗下國資公司董事長擔任,一些論壇裡,股民仍對此津津樂道。

一直以來,具國資背景的三板公司,加上地方政府強力支持,是恢復上市的前提。代表公司有中川3,生態1(400027),龍滌3(400050),國瓷3(400055),金荔1(400056)。

這在股價上也有體現,除釋放明確信號的中川3長期在3元以上外,其餘數家也都在1.2元以上,遠高於其他數十家民營背景退市股的均價。

但南洋5是個特例。2011年年報顯示,南洋全年淨利151萬元。2010年和2009年,分別實現737萬元和40萬元淨利潤,已連續3年盈利。

這得益於其實際控制人的「堅持不懈」。自大唐投資集團的唐廣敏2009年接手以來,其在解決南洋的債務問題上不遺餘力,債務清理進程完成指日可待。此後,還需注入資產,獲得有穩定盈利能力的主營業務。

真正的挑戰,還在於政策。

「理論上講,三板中的退市公司可以恢復上市,但具體操作細則並沒出台,證監會的態度是一事一議。」此前,有權威人士告訴記者。

而借殼上市標準趨嚴背景下,老三板公司恢復上市,希望頗渺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99

郭台銘不願公開的150分鐘談話

2012-5-28  TCW




一場晚宴、兩位首富獨家現場》150分鐘解碼全球局勢

短短約兩個半小時的餐宴,能夠把全世界局勢東南西北說一圈,還能清楚指出三大預言、四大趨勢,以及公司集團本身大布局的,台灣絕無第二人,就是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

五月十六日,在《商業周刊》邀請中國製造業首富——美的集團董事長何享健來台晚宴上,台灣製造業首富郭台銘也是首次與何享健碰面。兩人談經濟、談危機、談布局、談趨勢、談合作、談飛機,無所不談。

在座的還有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東元集團會長黃茂雄、南僑集團會長陳飛龍、《商業周刊》榮譽發行人金惟純,以及何享健一行的家人、友人、高階幹部。

餐宴的前一天,何享健一行人從台北直奔台南,與美的集團主要原料供應商、全球ABS大王的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見面。許文龍開放了外人罕進的辦公室,還全 程親自導覽參觀奇美博物館,並破例陪同一起吃飯,讓這一場原訂一個半小時的聚會,延長到四個半小時才結束。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相遇。

奇美餐宴後的兩個半小時,奇美丟出震撼彈,悄悄的在股市觀測站中,宣布辭去在奇美電子一董事、二監察人席次,等於是全面退出奇美電子董事會,把經營主導權交由第二大股東、鴻海集團全面主導。

在與何享健餐宴上,這則熱騰騰的新聞成為餐桌上的話題,郭台銘無所不談,就是不談奇美。

有人問起奇美電,郭台銘說:「發生什麼事?你說奇美?」他搖搖頭,轉移話題。第二次追問,郭台銘還是四兩撥千斤。

餐會結束後,第三次追問,還是沒有答案。郭台銘反問「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直到聽到「昨天何享健才跟許文龍見過面,」這個訊息,話還沒說完,郭台銘立即收起笑容,嚴肅以對。

何享健與郭台銘共同搭乘手扶梯下樓,兩人緊扣著手。意外成為新聞事件旁觀者的何享健,忍不住好奇心,四度追問郭台銘,「奇美電子會不會改名啊?」問題一出,瞬間在空氣中急凍。停了五秒鐘,郭拉高分貝的說:「還早吧,現在談這個太早了,我都還沒開始想。」

雖然,奇美電出現新變局,而郭台銘不願透露他的新布局,但是從餐宴中郭台銘幾乎沒有停斷的分析情勢,大膽預言,並提出他製造帝國的藍圖,似乎,奇美電的這一段「變奏曲」,也只是他雄圖大略中的一段插曲。(文●吳美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20

質疑「中國建材150億元的商譽資產空洞」 天地俠影

http://xueqiu.com/8601813520/21990450
負債纍纍的中國建材(3323.HK)正要回歸A股,意圖再融資150億元!這是典型的、可恥的、徹頭徹尾的圈錢行為。

央企,就能一攬獨大嗎?

股市,應該是人民大眾的股市!

寫下面的文章的時候,當時香櫞正在質疑恆大地產。

難得清靜。
一整天的功夫,閱讀恆大地產(3333.HK)和中國建材(3323.HK)這兩家在港上市的中國企業2011年報。
中國建材的年報,已經讀過好幾遍了,這次又有新發現。
中國建材主要包括水泥產業以及北新建材(000768)和中國玻纖(600176)這兩家內陸上市公司。
根據中國建材2012年一季報,中國建材總資產為1723億元,總負債為1341億元,淨資產為382億元,扣除少數股東權益105億元,歸屬上市母公司所有者的權益不到277億元。
其中,資產部分包括112億元的存貨,103億元的無形資產和152億元的商譽。2011年年報中的商譽為149億元,但是147.6億元是歸屬水泥產業名下。
商 譽,本質上就是企業收購時對收購企業淨資產的溢價部分。中國建材的水泥產業,這些年規模飛速發展,但是幾乎全部是靠收購完成的。因此,這147.6億元的 商譽,按2012年一季報看大概150億元,全部是中國建材水泥產業的收購溢價,當然也就是全部歸上市母公司所有,與少數股東權益無關。
根據海螺水泥2012年的一季報,海螺水泥當前的無形資產價值為45.6億元,商譽僅0.7969億元,這是海螺水泥對分宜、貴陽、貴定、遵義、四合、眾喜、六礦這7家企業的部分股權收購溢價總和!出手夠狠!
商譽,在公司實際經營中是個無用的東西,商譽的存在,只是為了平衡公司資產負債表的需要。商譽,也只能在收購企業未來的超凡盈利中才能體現其價值。
由此看,中國建材當前真正的資產負債表,扣除150億元的商譽,其總資產為1573億元,總負債為1341億元,淨資產為232億元,扣除少數股東權益105億元,歸屬上市母公司所有者的「真實淨資產」僅為127億元!
我理解的中國建材,其真實的資產負債率應該為85.25%,公司當前的負債為公司淨資產的5.78倍,為上市股東淨資產的10.56倍!
如果拋去112億元的存貨和103億元的無形資產,中國建材現在絕對處在嚴重「資不抵債」的狀態!
當前,中國建材一年的債務利息支出就接近50億元,今後一年將有567億元的短期銀行借貸要到期償還,今年一季度公司淨利潤僅有6個億。如果水泥行業持續低迷,中國建材債務危機全面爆發,將不可避免!
香港市場,對待上市企業的債務危機,應該比國內A股市場,要嚴肅許多。我不知道,國內的銀行家們將做何想?
2011年,中國建材號稱新增產能6000萬噸,實際新增銷量3000萬噸。全年,中國建材新增商譽50億元,也就是說,對應這3000萬噸的新增銷量,中國建材付出的相對淨資產的收購溢價為50億元。
去年同期,海螺水泥收購水泥產能超過1000萬噸,但是所付商譽僅為6357萬元。
在 中國建材103億元的無形資產中,土地使用權價值為79億元,記在公司預付租賃款資產名下;而在海螺水泥45.6億元的無形資產中,土地使用權價值僅為 26.7億元。二者數目相差巨大!由此可見,中國建材在企業收購的過程中,被收購方的土地使用權資產有明顯被高估的嫌疑。
我個人認為,中國建材在利用國家資本大肆收購、救贖民間投資的過程中,應該存在著大量的收購黑洞、利益輸送、假公濟私,以及財務報表作假摻水的可能。中國建材屬下的西安院和合肥院,問題好像也不小。
中國建材,不會再走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30

150噸膠珠生態政治大災難

2012-8-9  NM




十號風球「韋森特」襲港期間,七 個貨櫃被吹倒落海,六十億聚丙烯膠珠散落本港西南水域,漂浮至沙灘,堆積如雪;更漂到魚排,不少養魚疑因進食膠珠而死亡。事發後,環保團體發起執膠珠行 動,市民一呼百應。生態大災難擺在眼前,政府卻束手懶理,只一味愚民指膠珠無毒。生態、政治災難夾擊本港,署理特首林鄭月娥週一召開跨部門會議,展開「慢 半拍」救災行動。

珠新聞在這個星期鋪天蓋地,一眾師奶圍在賣魚檔前七嘴八舌。「我驚食咗啲膠落肚呀!」本週二,家庭主婦李女士圍在牛頭角街市的魚檔前,向記者坦言擔心「膠 珠魚」影響人體健康,決定暫時「罷吃」,不買任何種類的魚,「等政府做完嘢,真係無晒事先食啦。」另一名家庭主婦袁女士同樣決定短期內不買海魚,以免誤食 「膠珠魚」,「我就唔係好驚,但煮俾屋企人食都係穩陣啲好,呢排點都唔買(本地海魚)啦,深水魚又貴,惟有揀淡水魚啦!」市民聞魚色變,不少魚檔檔主大嘆 倒霉,檔主葉先生向記者大吐苦水︰「希望你哋(記者)幫我哋澄清吓啦,啲街坊以為依家咩魚都唔食得,但其實好多魚檔平時入好少本地魚,我就賣深水魚,紅 衫、大眼雞嗰啲,全部都唔係本地魚,但係大家都唔敢買魚,生意跌咗兩、三成喇,我今日都入少三、四成貨,驚賣唔出。」另一檔主鄧先生的魚檔生意亦跌兩至三 成,「好多街坊問我哋,啲魚有無膠珠,我惟有同佢哋澄清啲魚係喺南海運嚟,平時我都有賣本地魚,大概佔一至兩成,但我諗住入少啲啦。」

魚排受災

膠珠災難,禍起上月廿四日颱風韋森特襲港,在十號風球下,載有合共一百五十噸「聚丙烯」膠珠的貨櫃,被強風吹落海,貨櫃毀爛,六十億粒膠珠隨水漂浮,威脅 馬灣、長沙灣、芝麻灣、蒲台等多個西南海域一帶的魚類養殖場。「我哋要請人嚟打撈膠珠,近呢幾日批發商見唔對路,又唔肯收魚,日日都蝕緊錢o架啦。淨係講 我魚排啲魚,已經有四至五成嘅魚食少咗嘢,都唔知係咪食咗啲膠珠!」在大嶼山長沙灣養魚的離島區養魚業協進會主席鄭少華慨嘆,膠珠事件令他與其他養魚戶蒙 受損失,估計小戶每天損失數千元,大戶每日損失一至兩萬元。他批評政府未有通報,令養魚戶未能及早防範,「之前見啲膠珠係咁漂埋嚟,都唔知咩事,係呢幾日 睇新聞先知咁大鑊,搞到依家都唔知餵唔餵魚好,驚佢哋食食吓連啲膠珠都吞埋。」他希望政府盡快釐清膠珠對魚的影響,並協助他們向有關方面追討賠償,「搵人 清理膠珠、賣唔到魚,樣樣都係錢,啲魚又唔食嘢、唔死但係養唔大,最後又係要蝕錢,希望有得賠啦!」除了西南海域一帶的養魚戶,其他區域的養魚戶亦相當擔 憂,吐露港養魚戶羅先生指,夏天吹東南風,膠珠隨時流向新界東北區的養殖場,「暫時未見到有膠珠,最驚係十日八日後先漂埋嚟,但大家已經丟淡咗件事,到時 我哋就唔知點算啦。」

膠珠襲港

上月廿四日凌晨,貨輪「永信捷一號」途經香港附近海域,船上七個貨櫃被十號風球吹落海,當中六個貨櫃載有膠珠,有貨櫃更被發現在蒲台島灘頭擱淺(黃圈)。膠珠其後散落海上,並漂浮至南丫島、大嶼山、馬灣、芝麻灣等地。

環保團體揭發

首先發現膠珠的是關注本港沙灘清潔問題的環保團體DB Green成員Tracey Read。「我第一日見到都嚇親,成個沙灘都俾膠珠覆蓋,有半隻小腿咁高,從來未見過。因為我知道膠珠留喺沙灘上嘅後果,所以我即刻通知政府同要令人知 道。雖然政府無公布,但大家今日都知道了,一起來清潔。」上月廿五日,來自澳洲、在本港住了七年的Tracey發現愉景灣附近的三白灣有三十袋印有「中國 石化」字樣的聚丙烯,散落一地的膠珠多如積雪。她即時聯絡中石化及多個政府部門,但政府卻一直對事件「放軟手腳」,直至上週六,傳媒廣泛報導,政府才於本 週一急召跨部門會議,商討對策。記者連日來到訪愉景灣、南丫島、東澳、石排灣等多個沙灘,見到不少市民自發到來清理膠珠。他們坦言,是從網上得知消息,部 分人更互不相識,「我哋都係喺高登組團過嚟,因為睇過啲相知道呢度嚴重先嚟!」一班在東澳沙灘執膠珠的年輕人說。「最衰都係政府封鎖消息,係靠人傳人先知 道,我明白政府唔夠人手處理得慢係正常,但係common sense嚟講政府應該公布件事!」

不通報

膠珠襲港,全城哄動。根據《船舶及港口管制條例》,凡香港水域內有人、貨物或裝備墮海,須立即向海事處報告,並須於廿四小時內,以書面提交事故全面詳情, 不過,上月廿四日當海事處知悉有一百五十噸膠珠墮海,卻沒有通知其他政府部門,亦沒有着手處理。出事的貨輪「永信捷一號」是屬於廈門永信捷海運有限公司, 原由廣州開出駛往汕頭,打風當晚途經果洲群島附近水域,其間有七個貨櫃被吹落海,當中六個載有「聚丙烯」膠珠,其餘一個載有玻璃樽。

各自為政

事發後三日,食環署和環保署才收到報告有海灘受膠珠污染,卻各自為政,亦未有向公眾公布事件,而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和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則分別在事發後 八日及十日才獲悉事件,不過,仍然不察覺事件的嚴重性,更從無打算向外公布事件。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在週日到沙灘視察,結果被市民當面斥責太遲公布事件,叫 他「執膠」!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被傳媒問到有關事件時,只不斷強調膠珠無毒,不會危害市民健康。在群情洶湧下,特首梁振英仍然在本週休假五天,對事 件不聞不問,政府見事態越演越烈,本週一上午署理特首林鄭月娥主持跨部門會議。

政治災難

林鄭月娥仍然死撐政府部門溝通機制沒有問題,當中只有公布機制需要改善,又不承認政府故意隱瞞。高永文則辯稱事件有演化過程,當初評估並不嚴重,所以由各 政府部門根據原有機制自行處理,到有需要時才向上級匯報。面對已經造成的生態大災難,政府各部門完全缺乏溝通,環保團體不斷炮轟。「遲做好過唔做嘅,但嘈 咗咁耐,政府先郁一郁,真係似補鑊多啲。」世界自然基金會高級環境保護主任(海洋)李美華批評政府透明度低,又於事發兩週後才召開跨部門會議,是「慢半 拍」的行為。她更不滿政府只重視食物安全,忽視今次事件對海洋生態的影響,「淨係講有無毒,人食咗落肚會唔會有問題,但係除咗俾人食用嘅魚類,喺附近海域 有海龜,又有中華白海豚,希望政府長期監察呢批膠珠對海洋生物嘅影響,現階段最緊要就係盡快清走啲膠珠。」對於漁民的損失、今次清理膠珠的費用,以及一連 串追究責任問題,海事處指由於現時仍未確定貨櫃被吹落海時貨輪是否在香港水域內,所以無法確認能否追究,即使貨輪當時在香港水域內,亦要先與律政司商討。 中石化發言人回應查詢時承認膠珠是由他們生產,事發時正託運給買家,所以即使有責任問題都應在船公司,不在中石化身上。理工大學物流及航運管理學系教授閻 洪指出,船公司在運貨途中,貨櫃墮海,對香港造成污染,港府可依據國際慣例,向有關公司追討賠償。「係咪船公司嘅設施有問題?定係有人為錯誤?如果對方用 颱風係天災作為抗辯理由,咁究竟係船公司定係貨主決定喺十號風球下都要出海?只要證明有人或者公司出錯,成功追討賠償嘅機會就會大啲。」他認為,貨櫃墮海 位置是否在本港水域並非重點,關鍵是當日貨櫃為何墮海,所以港府可以據理索償。

究竟膠珠有無毒?

浸會大學生物系系主任黃港住指,聚丙烯本身無毒,常用作製造食物容器,而有關膠珠屬惰性物料,不會主動吸收海中毒素,「大部分有機污染物,好似致癌嘅多氯 聯苯(PCBs),會積喺淤泥中,但啲膠珠係喺海水漂浮,除非啲海水真係好污糟,有機污染物就會黐住膠珠,但都要累積好長時間,先會變成高濃度嘅污染物。 魚類食咗被污染嘅膠珠,大部分毒素會積喺魚肝、腸、腎等內臟。」但他認為政府絕不能忽視有關問題,「膠珠留喺個海越耐,風險就越大,應該盡快打撈膠珠,亦 要拎啲魚去驗一驗,長期監察膠珠造成嘅影響。」黃港住認為,大量膠珠流向海面,的確會影響海洋生態,「唔覺意食一粒半粒或者無事,但今次數量咁大,萬一啲 海洋生物誤食大量膠珠,又消化唔到,積咗喺腸,隨時會食唔落嘢而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9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