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張忠謀改造台積電六百天秘訣!

2011-1-31  TCW




這個農曆年,台積電宣布停止歲修。

新竹科學園區裡的超大型晶圓廠(GIGA FAB)裡,訂單已經滿載,這是台積電有史以來最豐收的一年。

一月十日,台積電公布自結營收,二○一○年,台積電營收為四千一百九十五億元,是公司成立以來最高。德意志銀行研究報告分析,台積電二○一○年稅後淨利將達一千五百九十一億元,不但直逼台塑四寶四家公司一年稅後淨利一千七百億元的水準,更打破台積電有史以來的紀錄。

一月十九日,台積電爆出八萬七千張巨量,股價收在七十八元,就在這一刻,台積電市值站上兩兆元,成為台灣市值最高的公司,「大象也會跳舞,」一位外資法人觀察。

台積電正在全速運轉,不但產能利用率衝破一○○%,毛利率站上五○%,去年員工人數更突破三萬三千人,比二○○九年增加近一萬名員工。

第一步: 增加資本支出,緊抓訂單

台 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二○○九年重掌軍旗的第二年,三大策略,終於讓全世界見識到老將的威力。金融海嘯發生後,台積電上上下下擰緊水龍頭,節約成本;張忠謀 回任之後的第一步,踩下油門:大幅擴增資本支出,不讓對手有任何機會拿下訂單;第二步,增加產品線:除了邏輯晶片(IC),強化了七個領域;第三步,活化 資產:除了最先進製程持續領先,更讓六吋、八吋廠產能集中在車用電子零件等附加價值高的產品。

如果說台積電僅僅是拜景氣回升之賜,似乎太低 估其中的技術含量。二○一○年的確是全球半導體大成長的一年,但仍有超過十九家晶圓廠關門,二○一一年預估還有八座廠將關閉。國際半導體設備材料產業協會 (SEMI)資深產業研究經理曾瑞瑜觀察,「二○一○年IDM(整合元件製造商)新蓋的廠,幾乎沒有。」晶圓代工模式,正在大口吞吃由IDM釋出的訂單。 雖然三星(Samsung)、全球晶圓(GlobalFoundries)都覬覦這塊市場,結果證明,台積電才是勝利者。

台積電贏的秘密,藏在張忠謀過去二十個月對台積電的改造策略裡。 故事,要從張忠謀回任前一個月開始說起。

二○○九年五月,張忠謀在台積電總部和友人會晤時,擔憂的說,「公司需要Deepthinking(深思考),」張忠謀友人回憶,當時張忠謀剛從世界經濟論壇等國際會議回國,他發現,一股新的勢力正在成形。

張忠謀友人轉述,張忠謀觀察到外商正在扶植second source(第二供應商),如德州儀器等外商釋出的訂單,除了台積電,必定有一部分下給三星等其他廠商;他感覺到,對手正在招兵買馬,要形成足以和台積電對抗的新勢力。

張忠謀回任之後,台積電的策略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當時所有人都還在討論二次衰退,」摩根大通半導體分析師徐禕成觀察,沒有人知道接下來訂單狀況如何,但張忠謀回任後第一次參加董事會,提出的議案,就是增加台積電的資本支出,從踩煞車變踩油門。從那時開始,台積電幾乎每次法說會,都上調資本支出。

張忠謀上任後一個月,第一次法說會後,外資法人就投下反對票,花旗,美林等外資法人就質疑台積電增加資本支出的做法,下修台積電目標價;瑞銀報告也擔心半導體產業供過於求,維持「中立」。

張 忠謀的困難在於,如何找出最適規模?一個判斷,關係到增加新台幣一千億元投資,還是砍掉一千億元預算。台積電是提供晶圓代工製造服務的公司,必須準備一籃 子的製程技術,「客戶永遠希望你多投資,讓他有更多選擇,」一位半導體產業人士分析,「你要準備哪些製程,什麼時候準備好,才能接上客戶的需求?」台積電 如果太早提出新技術,市場還不成熟,拖累獲利,會對不起股東;如果太晚提出新技術服務,會跟不上市場,會對不起客戶;而且,一旦做出開發承諾,就難以更 改,如何平衡,是台積電的關鍵策略。

張忠謀的第一步,是先小心的試踩一下油門,他的名言是「我只冒經過計算的風險。」剛回任時,他宣布台積電的資本支出和前一年一樣,維持在十八億美元,看到國際半導體市場好轉,二○○九年底,台積電實際資本支出,最後加到二十七億美元。

徐禕成觀察,當時張忠謀已經算到,在金融海嘯壓力下,競爭對手也逐步關閉成本沒有競爭力的晶圓廠,如果一味保守不增加資本支出,釋出的訂單,反而會讓對手坐大。

第二步: 增加產品,多達七個領域

在接任前,張忠謀曾在內部會議裡痛罵台積電只投資高階製程的做法,「如果繼續這樣做,以後台積電市場就只有芝麻那麼大。」

二○一○年初,第一場法說會上,張忠謀再次出招。台積電大談「MORE THAN MOORE」(超越摩爾定律)的服務,宣布除了原本擅長的邏輯晶片代工之外,還跨足了電源晶片、微機電等原屬類比晶片的七個領域。

在 法說會上,當法人詢問台積電是否會跨入CPU領域時,張忠謀曾表示,晶片分類只有三種,一種是DRAM,另一種是邏輯晶片,第三種就是類比晶片。張忠謀表 示,在邏輯領域,我們還想做更多。產業人士觀察,這意指除了DRAM之外,全世界的晶片技術,都在台積電的「射程目標」之內。

第三步: 活化資產,布局車用市場

這一步是一石三鳥,張忠謀的策略是,讓製程較為成熟的六吋廠和八吋廠,製造不需要最先進機台的產品,活化資產。目前十二吋占台積電全部產能約二二%,六吋占九%,八吋占七成左右產能,但六五奈米以上成熟製程,對獲利的貢獻度約為一半。

同時,台積電早已布局多年車用電子零件市場,正好能幫這些舊廠提高附加價值,一位分析師觀察,以前這些工廠只能做低階的玩具用晶片,通過汽車廠認證後,做的是一個上千元的汽車控制晶片或胎壓控制器,價值增加百倍以上。

更深的策略意義是,「這些技術(指電源管理、微機電等技術),都要和邏輯晶片整合,」一位半導體產業人士觀察,台積電這一招,等於是用自己在邏輯晶片上的製程技術王牌,通吃所有對手,同時用原本老舊的製程設備,幫自己創造新利基。

還有暗招: 改進工作流程,增加效率

二○一○年開始,張忠謀還在台積電內部推動另一項改革:「減少工時」。二○一○年十月,張忠謀在台積電運動會上公開表示,「不希望員工工作超過五十小時,」甚至開始盤點電子郵件的效率。

現在在台積電內部,部分單位電子郵件系統裡多了一個按鈕「我不要再收到這封E-mail」,這是台積電為了減少工時做的新設計,如果收信者認為這封信只是浪費時間,只要按下去,這封信就會退還給發信人。

這個做法最大的意義是,對台積電所有的流程進行全面的體檢。

執行的過程裡,所有人被要求「不能習以為常」,所有流程都要重新思考是不是合理,要找出在更短的時間內,達到同樣效率的方法。

以張忠謀為例,他直屬的副總每天開多少會,通通統計下來,發現副總的工作時數超過五十小時,張忠謀乾脆刪掉幾個會議,「不開了,」改由授權副總自己決定。

張忠謀的策略魔棒,現在才剛剛舉起。

他曾分析,台積電要增加價值,靠的就是「研發」和「資本注入」,過去半年,張忠謀對台積電的市場價值,發言越來越多。

二○一一年,將是台積電的又一轉折點,二○一一年半導體產業難再現高成長,同一時間,外資圈預期,二○一一年台積電的資本支出可能達到八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千三百億元),可能要靠募資才能順利付出資本支出。

台 積電在晶圓代工全球市占率早已突破五成,張忠謀要帶領台積電,在創下營收、獲利新高後,未來連續五年都要再成長一○%,除股東、投資機構法人關心這項承諾 的實現過程,對手也正在虎視眈眈望著這塊肥沃、不敢輕易碰觸的市場,等著出招。張忠謀能否再創高峰,除了確保一步步策略都能達陣建功,對手的壯大也是不可 忽視的一項變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50

不求完美只要快 六人贏過六百人

2011-7-25  TCW




滑開iPhone螢幕,連上雅虎股市網頁,關心台股最新動態,大盤走勢圖卻是一片空白,幾秒鐘過去了,畫面還是沒有改變。同樣的空白,發生在鼎泰豐官網、《賽德克‧巴萊》預告片以及所有以Flash支援的網頁內容上。

Apple雖帶起了行動裝置浪潮,但系列產品不支援Flash技術,讓用戶在瀏覽網頁內容時,常常遇上空白。

「賈伯斯討厭Flash幫了我們一點忙。」雲端科技軟體工程師張澍元笑著說,雲端科技推出的遠端瀏覽器App「Puffin Browser」,運用雲端運算,將你手中的空白,重新填上色彩。 零行銷!卻能紅到日本、義大利

○‧九九美元的App背後,是近兩年的研發心血, Puffin Browser在今年二月上線後,沒有行銷預算,卻從日本、台灣紅到韓國、義大利,甚至在美國iPad功能性付費軟體都曾拿下冠軍;五個月內在全球拿下二十三萬次的下載。

你可能會好奇,全球瀏覽器早已經有微軟、Google、蘋果和Firefox等大腕,小小的台灣團隊怎麼還能不靠行銷切進市場?

「你認為手機上的CPU(中央處理器)和筆電上的差別有多大?差了二、三十倍!」雲端科技創辦人沈修平說,消費者習慣用筆電、個人電腦上網,進入行動裝置時代,自然以同樣標準要求它。「明明騎的是腳踏車,卻想跟汽車一樣快!」

同樣的商機,難道Google、蘋果看不到?

不是看不到,而是反應的速度。「他們要賺就必須賺幾億美元,」堤安科技共同創辦人劉育嘉說。相較於每台電腦都用到的瀏覽器,遠端瀏覽器只給行動裝置用。○ 九年底,手機瀏覽器的市場規模還不大,沈修平看到未來消費者行動裝置瀏覽網頁的量與質都可能上升,於是提早投入,但大公司反應就沒有他那麼快。

規模小! 反能即時修正回應需求

另外,大公司講求精緻度,卻也成為速度的障礙。「我們可以很快推出一個東西,然後很快的更新,去反應使用的需求。」沈修平說, Puffin Browser推出後,還能不停更新、修正錯誤,大公司為保護品牌,在達到完美前,不可能推出產品,就算看到市場,也無法立刻反應,「你看Google花 了七年才做出Google+去和Facebook比。」他笑著說。

雖然成為了市場先進者之一,但他還是得面對大公司人才數量的優勢,「Google做Chrome(Google瀏覽器)的團隊有一整個 Building(約五、六百人)。」曾在美國Google工作的雲端科技工程師張瑜珊回憶,六個人要和六百人團隊拚,雲端科技的武器,是讓使用者,都為 它貢獻智慧。

Puffin Browser上線後,隨使用者意見最快每週更新一次,「有使用者反應網頁顯示不正常,我們請他把連結寄來,直接修正。」

投入技術研發兩年,加上消費者的「指導」,如今同樣的網頁內容,Puffin Browser的運算速度,竟比Android內建瀏覽器還快了至少七倍。

行動裝置時代,新市場需求浮出,容許犯錯的小團隊,更能率先「登陸」,早一步在新大陸播下種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79

政府搬總部秘密銷毀六百萬檔案

2011-9-15  nm




政府各部門正陸續搬到耗資五十二 億元的「門常開」,這新總部面積較舊政府山大五倍,可容納逾三千官員。但這道聲稱常開的寬敞大門,竟然容不下歷史檔案的存在。由下亞厘畢道通往添馬艦的路 上,原來有數以百萬計政府文件悄悄被官員毀屍滅跡,大量回歸後的重要史實將從此消失。本刊獨家取得一份政府文件,指由二○一○至今年六月,政府檔案處批准 各個政府部門因搬遷而銷毀的文件數量,高逾五百萬張。相對之下,保留的數量僅雞毛蒜皮、只有約一萬。本刊就此向檔案處進一步追問,嚇然發現政府在七、八月 短短兩個月間,再急速毀滅一百多萬張文件。沒有《檔案法》規管下,政府檔案處只是無牙老虎,現任處長周仲賢僅是一名D1(首長第一級) EO(行政主任),須聽命AO(政務主任)出身的各個部門首長。一旦林鄭月娥、鄭汝樺、林瑞麟等局長下令,將當年制定八萬五政策、對抗沙士、《基本法》廿 三條等重大而政治敏感的事件紀錄銷毀,檔案處可以不獲通知甚至毫不知情。因此,搬遷政府總部實際毀滅的文件數目只有天知地知。

本刊取得一份檔案處文件,指出因應政府總部搬到添馬艦,由二○一○至二○一一年六月,政府檔案處在一年半內,共批准各部門銷毀的檔案,若垂直排在書架上, 總厚度達一千七百四十六點五四米。檔案專家指出,一個檔案夾平均可存放一百二十張A4紙、共厚達四厘米。以此推算,一米厚的檔案即有近三千張紙。一千七百 四十六點五四米,即代表五百二十四萬張紙。該份文件提到,同期保留的文件厚度只有四點二米,相等於大約一萬二千六百張紙,比起銷毀的五百萬張只是九牛一 毛。數字亦顯示,政府檔案的保留比率只有百分之零點二,遠遠低於英、美、澳洲等已立《檔案法》國家的百分之三至十保留比率。在美國,白宮文件的保留比率更 高達百分之百。

政府拒透露詳情

政府檔案處名義上管理各部門文件,但實際卻是「無牙老虎」,檔案存廢往往由部門自行決定。本刊向搬入添馬艦新總部的特首辦、二司十二局 (律政司除外) 查問,有幾多文件會因搬遷被銷毀。結果各部門透過政府新聞處一併回覆,指數目仍在點算,並拒絕透露銷毀的是什麼檔案。各部門封口,本刊向政府檔案處 查問銷毀數字,處方才透露最新情況。二○一○至二○一一年八月,共批准銷毀二千二百二十四米厚的檔案。專家估算達六百六十七萬張文件, 即七、八月兩個月間再銷毀多一百萬張。處方指銷毀的全是過期檔案,涉及部門的行政及業務,但沒有界定何謂「過期」,亦沒統計各部門檔案總量。一直跟進《檔 案法》的立法會議員何秀蘭說,近日聽聞有部門趁搬遷自行替檔案「瘦身」銷毀文件,她稍後將於立法會跟進,「那些檔案應留、那些要掉,不是官員決定。」她 說,以往曾向政府追問,行政會議紀錄、基本法廿三條草案的檔案去了那兒,但政府都沒有回答,「政府亦答唔出有幾多檔案在手、每年有幾多保存、幾多銷毀。」

檔案館如同虛設

政府檔案真空的問題有幾嚴重,走進觀塘歷史檔案館便知道。在館內電腦搜尋回歸後特區政府保留了什麼重要政策文件,輸入「八萬五房屋政策」字眼,結果是「沒 有資料符合搜尋條件」。再輸入「基本法廿三條」,同樣彈出沒有資料。「七一遊行」、「紅灣半島」、「梁展文」、「補地價」、「董建華」、「曾蔭權」、「中 央政策組」- 全部都沒有資料。回歸後最刻骨銘心的社會大事 –– 二○○三年沙士突襲,政府可有檔案記載當年醫院病房、淘大花園的行動決策、會議記錄?同樣在歷史檔案館搜尋「沙士」、「SARS」、「非典」都沒有資料。 直至輸入「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才彈出五份文件,卻是眾所周知、早已發布的公開資料。當中四份是事件過後的專家調查報告,餘下的是一張海報,提醒出入 境旅客注意沙士病徵。要知歷史檔案館由一九九七年至今,儲存的回歸後政府檔案是什麼,按年份搜尋彈出以下結果:「中華總商會紀念特刊」、「平等機會委員會 年報」、「法律改革委員會諮詢文件」等這些早在網上公開的文件。另有大批政府建築物圖則,例如:公廁規劃、行人天橋加建、醫院消防局改建等,都是歷史長河 中的芝麻綠豆,對社會有深遠影響的大事,卻不見有開檔存檔。記者以市民身份,向歷史檔案館職員查問,為何沒有「沙士」、「八萬五房屋政策」、「基本法廿三 條」、「中央政策組研究」等相關資料。職員指,文件仍在部門手上,如要查閱可引用《公開資料守則》向部門索取。為何這些重大社會事件未見開檔、如何確保史 料得以保存?職員只說:「呢啲政策未完,部門仍要引用文件所以未送來,如何保存就要問有關部門。」

《公開資料守則》無效力

《公開資料守則》授權和規定公務員須向市民提供資料,但守則並非法例無約束力,實際上是另一道跨不過的門檻。申訴專員公署去年收到多宗市民投訴,不滿用守 則向部門索取公開資料被拒,當中包括:特首辦拒絕披露副局長及政治助理薪酬、屋宇署不提供滲水調查報告、食環署拒絕提供食品的三聚氰胺含量測試報告等。部 門都以「資料屬內部文件或涉個人資料」作擋箭牌,當中有否涉及人為錯失、利益輸送,公眾無從得知。以中央政策組為例,它是特區政府的智囊,由九七至今十四 年間,動用幾多公帑做了幾多研究調查、調查如何做有何結果一直是個謎。記者引用《公開資料守則》向中央政策組索閱回歸後的研究報告,官員回覆指:「中央政 策組主要職能為向行政長官、政務司長和財政司長提供意見,同時進行政策研究供政府內部參考。」指適當時候會將部分研究上網,但拒絕公開全數研究報告。記者 遂向申訴專員公署,投訴中策組選擇性公開用公帑所做的研究。公署回覆指出,中策組不受公署監管之列,而《公開資料守則》亦不適用於中策組,可見中策組地位 如「太上皇」。

唯一辦法——立法

要令中策組等部門的資料得以公開,方法只有一個——立法。本港一直沒有訂立規定政府部門立檔存書的《檔案法》,與及讓市民索取官方資料的《資訊自由法》。 檔案處前處長朱福強表示,只有盡快訂立兩條法例,才能迫使政府保存重要史料。「外國經驗顯示,只有非常敏感的保安、外交文件,才可獲豁免不用即時公開。但 過了三十年、五十年,檔案還是一樣開封,令史實得以世代流傳。香港的六七暴動、五十年代非法移民問題等,英國政府都有留檔。」殖民時期香港都沒有《檔案 法》,但港英政府對檔案的處理,比回歸後的特區政府更有系統。朱福強說,一九四五年二戰結束前,幾乎所有港英政府的文件已被日軍銷毀,四五年起再立檔。一 九六○年英國修改《檔案法》,將封存期由五十年減至三十年,當時港英政府考慮到,法例套用在香港的話,四五年立的檔案,七五年便要開封。港英於是趕及七二 年成立檔案處,避免違例。「政府檔案處成立其實是逼出來。因為沒有《檔案法》,文件由部門自行處理,檔案處只是個沒有實權的行政部門,處長一直只是D1職 級,但會找專才做,不像回歸後找做行政而非決策的EO頂替。」現任檔案處長周仲賢,亦是一名資深EO,○八年出任處長至今。九七前夕,港英將重要文件運返 英國國家檔案館,按三十年期規定逐步開封,例如:回歸前的港英政治部運作、共產黨在港活動、九龍城寨清拆等事件都有檔案,公眾可隨時查閱。

回歸後毀屍滅跡

但回歸後的政府文件如何保存、有否保存,朱福強與北京檔案局的人員素有往來,未聽聞回歸後特區政府有檔案移交北京。朱福強說,特區政府內部有指引,要求部 門銷毀檔案前須要通知檔案處,「我在位時,有部門入紙來跟我說要銷毀檔案。我質疑它,部門話稍後回復原因。過幾個月後,部門再寫信來轉軚話:『我們決定不 銷毀了。』之後,檔案去了那兒根本無人知,被靜悄悄銷毀我也不知道,檔案處因沒有法例撐腰,管不了。」朱指,所謂的內部指引並無約束力,「乖的部門才會問 檔案處,好多根本唔問。」資料顯示,○六至一○年間,十二個決策局中,包括發展局、保安局、教育局等至少三個局,沒有向檔案處呈交機密檔案。而前兩者移交 的非機密檔案,分別只有十五份及四十二份。「好多政治敏感的檔案 –– 八萬五、廿三條、沙士、紅灣半島、地政總署與發展商之間的文書往來(例如補地價)、警察編制等,好可能因為一些人怕被翻舊賬,隨時被毀屍滅跡。」朱福強感 慨。朱福強擁有歷史學位是檔案專家,一九九九至二○○三年出任檔案處長至○七年退休,近年與另一前檔案處長白卓善、退休法官王式英等人成立檔案行動組,曾 多次約見政務司長唐英年欲討論《檔案法》但不成功。至於另一名疑似特首候選人梁振英的態度相對開放,卻拒絕公開支持,「他們都知道,留檔在政治上很敏感。 但我們一定不會放棄,不甘歷史被摧毀、被埋沒、被改寫。只有盡快訂立《檔案法》,才能阻止有人銷毀重要歷史證據。」前港英政府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顧汝德, 最近發表新書《官商同謀——香港公義私利的矛盾》。他同樣支持《檔案法》,指回歸後的中策組必須將民調公開,讓公眾知道問卷如何設計採樣、結果如何演繹。 而末代港督彭定康年代的中策組,只負責政策建議及撰寫報告,相關文件亦已運返英國三十年後開封。「以往我寫書才發現香港的史料貧乏,近日的維基解密令人明 白,檔案就是歷史。」

回歸後政府檔案爭議

年份事件2003沙士疫情關鍵期,時任醫管局行政總裁何兆煒,聯同各個聯網總監每日開會,但3月15至24日的會議卻沒有記錄,何兆煒其後被立法會點名批 評。2004審計署報告指出愉景灣發展商香港興業,獲政府批准發展度假區後,多次修改藍圖變成純住宅項目,卻未有補足地價,估計政府因此少收1.6億元。 立法會傳召當年負責項目的新界政務司鍾逸傑,但由於官員聲稱找不到相關文件記錄,立法會未能調查。2007法輪功成員被港府拒入境提出司法覆核,法官夏正 民質疑,政府未能提供拒絕成員入境的文件理據,是否有意圖隱瞞。200831歲的市民李國賢驗血發現與「父母」並無血緣關係,揭發31年前其出生的贊育醫 院發生調錯嬰事件。李國賢欲尋回親生父母,但醫管局已將當年的出生記錄銷毀。200919歲少女莊頌賢在赤柱被倒塌大樹壓死,死因庭聆訊時,康文署稱遺失 了2006及2007年的樹木檢查記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40

從清洗到生魚片 門道盡在細節裡 深入 三井六百坪的美食祕密基地

2012-3-5  TWM




在日本料理界帶著一絲神祕感的 「三井美食研究所」,首度在媒體前大公開,Ko桑親自帶著我們逐一介紹這座全台僅有的日本料理美食基地,我們深刻體悟「魔鬼藏在細節裡」這一番話。

撰文‧劉俞青

多年以來,「三井日本料理」幾乎與台灣高檔日本料理畫上等號,在發跡地的台北市農安街,三井就開了三家店,每到用餐時刻,個個大有來頭的大老闆、名媛蜂擁 而至,經常造成農安街交通堵塞,也帶動整條街弄的不動產行情,堪稱餐飲業僅有的農安街傳奇。

儘管三井的美食餐飲早已聲名遠播,但外界卻很難一窺其製作過程,尤其董事長黃奕瑞(人稱Ko桑)二○○八年不惜重金,砸下一億多元,在台北濱江市場的四 樓,打造一座六百多坪的「三井美食研究所」,更讓三井的美食製作基地在台灣餐飲業名聞遐邇,卻又帶著一絲神祕。

這一次,難得接受媒體採訪的Ko桑,不僅破例接受《今周刊》多次、長時間的採訪,並且首度公開「三井美食研究所」,採訪團隊也有幸直擊三井餐飲王國的幕後 製作過程。

求控管

砸一億打造「美食研究所」清晨五點多,新鮮活跳的魚貨才剛剛載送到濱江市場下貨,我們已經換上全套消毒過的衣服設備,深入這個用一億元打造的日本料理祕密 基地。

這裡區分為六大區,包括魚貨、蔬果、米食、點心、清洗與冷凍設備,所有動線規畫清楚,而且規定嚴格,例如採訪當天一條幾十斤重的鰹魚送達後,從清洗、初步 切割,到製成生魚片的過程,完全採單行道作業,也就是食材無法逆流回送;而且為了避免交叉感染的風險,魚貨從進入這個基地,到全部處理完成,分送至各家店 的過程中,絕對不會和蔬果、米食等其他種類食材接觸,包括負責處理的各區工作人員,一旦進入工作場域,直到工作完畢清洗消毒完成之前,也不會再見面。

「當初光是為了這套動線流程規畫,設計圖畫了何止上百張,甚至已經動工之後,發覺不妥又打掉重來。」Ko桑說,如此前後反覆思量,為的就是要精準落實所有 前置作業的標準化,確保百分之百的新鮮衛生。

求衛生

廚房每條毛巾只用十五分鐘此外,這裡還有一個約莫三十坪大的零下七十度冷凍設備,這套冷凍設備恐怕也是業界最大,當初為了這套冷凍設備的耗電,必須向台電 特別申請電源,才足以支撐。

而整座基地末端,則是一間大洗衣間,規模設備絕不亞於任何專業洗衣廠,Ko桑說,三井有好幾萬條的毛巾,全都在這裡清洗。需要這麼大量的毛巾,主要是因為 三井內場廚房規定,每條毛巾的使用生命只有十五分鐘,時間一到立刻換掉,若時間未到毛巾已沾溼,也立刻換掉,因為有水就容易孳生細菌,因此這裡才有成堆像 小山一樣的毛巾。

魔鬼果然都藏在細節裡。這座神祕的美食基地在○八年正式啟動,但截至目前為止,產能尚未全面開出,換句話說,有了這座三井美食的心臟動能加持,將有助於三 井未來展店速度。至於下一間店的展店計畫?Ko桑搖搖頭說:「先把眼前的事做好就好了。」魔鬼藏在細節裡!

黃奕瑞在金融風暴時重金打造的「三井美食研究所」,採物流、人流分區隔離的設計,蔬菜、海鮮、牛肉在此互不碰面;客戶吃在口中的高檔美食,是許多幕後功臣 的努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49

戒不掉「賭癮」的華爾街銀行家 摩根大通「小賠三%」 慘輸六百億元

2012-05-21 TWM



金融市場又起動盪,這次踩到地雷的是美國最大的金融機構摩根大通,一位被稱為「倫敦鯨」的交易員操作衍 生性商品失利,讓公司賠掉二十億美元,將近新台幣六百億元!這場買空賣空的投機交易,再度暴露出華爾街人的
「賭徒」本質。

撰文•乾隆來

摩根大通銀行(JP Morgan)是美國最大、最穩健的金融機構,二○○八年金融海嘯期間,曾率先承接瀕臨破產的 投資銀行貝爾史登,還承受背負龐大次級房貸的華盛頓互惠銀行。摩根大通銀行總資產高達二兆二千億美元,去年 稅後純益一八九億美元,相當於新台幣五千六百億元,是台灣所有上市公司獲利加總的近半數!

台灣媒體都用「小摩」來稱呼摩根大通,而用「大摩」來稱呼另外一家以投資銀行為核心的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其實,摩根大通不僅在總資產、獲利、或者經營歷史,都遠遠在摩根士丹利之上,台灣媒體的「大小摩」,根本弄顛倒。

摩根大通銀行的執行長迪蒙(Jamie Dimon)是華爾街最令人敬重的銀行家,他領導這家超級金融航空母艦已經第 八年,從○六年起,就被《時代》雜誌四次評選為全世界一百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機構投資人》雜誌(Institution Investor)更連續四年推選他為全美最佳執行長。

全美最佳CEO神話破滅 掌握這家又大又穩的超級金融機構,迪蒙自己也成為全美國年薪最高的執行長,去年他的薪水加獎金為二千一百萬美元,超過新台幣六億元。

不幸的是,「迪蒙神話」突然被戳破,五月十日,迪蒙在法說會中承認,公司在倫敦的交易室因操作衍生性商品 虧損二十億美元,被迫賤賣祖產,相抵之後還虧損八億美元,「這就像對我砸了滿臉雞蛋,真丟臉!」這筆重大的 虧損,來自公司投資長督導的「首席交易室」(Chief Investment Office),這是摩根在金融海嘯之後創設的新名 詞,前身就是「對沖自營交易室」(Prop. Desk)。

這個單位在金融海嘯時遭到各界嚴厲指責,各大金融機構因此紛紛改名,例如摩根就說,首席交易室的任務是「 管理銀行在複雜的全球化交易中的曝險」,聽起來像是個規避風險、降低利率與匯率波動的單位,但其實是掛羊頭 賣狗肉。

摩根大通的首席交易室由不到四十名員工組成,在○九年幫公司賺進三十七億美元(約新台幣一千一百億元),去年獲利績效較差,卻也貢獻了四億一千萬美元,即使以去年「較差」的績效來算,每名員工平均還是替公司賺進三億元新台幣。

然而,要有多大的交易,才能造成六百億元虧損?

據了解,首席交易室的法裔交易員伊克夏(Bruno Iksil),從摩根掌握美國所有大企業的經營狀況與專家報告,在今年元月就看出美國經濟好轉趨勢。

傳統投資人掌握這個趨勢,大多會在股票市場加碼,或者在債券市場買進體質轉佳的公司債,但是伊克夏他們搞 的是金融工程,所謂的「金融飛彈學」(Rocket science),他們的市場不在老派的金融交易,他們要從最尖端的 金融商品大賺一筆。

交易員主導操作釀巨虧 伊克夏選中的標的,是由一家專門編製指數的公司提供「美國績優公司債違約指數」(The CDX.NA.IG.9 Index),這個指數包含了一二一家奇異、波音等大企業的公債違約合約。簡單來說,伊克夏看好美國景氣好轉,大型公司債違約機率會降低,因此不斷看多這個指數選擇權(實務操作上以賣出選擇權來看多)。

The CDX.NA.IG.9 Index這個台灣投資人聽都沒聽過的指數,到底有多大的交易量?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這個指數的名目合約金額,在今年四月底時逼近一千五百億美元,相當於四兆四千億元新台幣!

這麼大的賭盤,都來自像摩根大通銀行之類的超級金融機構,他們彼此都有超大型的資產負債表,買賣這些指數 選擇權都不受主管機關規範,幾乎都不需要本金,財務槓桿倍數無限大。

倫敦的許多對沖基金就透露,從今年元月開始,就不斷有證券營業員主動打電話來問是否要承作The CDX.NA.IG.9 Index,而且價格極為優惠。剛開始買方很神祕,源源不絕的買盤持續長達兩個月後,大家都知道,這是摩根大通伊克夏的單子,因此給了伊 克夏「倫敦鯨」(London Whale)的封號。

從統計資料發現,指數的合約金額從今年年初的八百億美元,一路躥升到三月底的一千五百億美元,「多出來七 百億美元(約二兆元新台幣)」的部位,幾乎都是倫敦鯨拿走了。

不料,四月之後歐美市場回檔,倫敦鯨持有七百億美元的曝險,只「小賠三%」,就造成二十億美元的巨額虧損。

虧損爆發次日,摩根大通的股價重挫九.三%,總市值一天暴跌四千億元新台幣!這還沒完,紐約聯邦準備銀行 要求摩根提出風險控管報告,證監會派人進駐徹底清查為什麼這麼大的部位沒有揭露,倫敦鯨捲鋪蓋走人、公司投 資長、著名的華爾街女性明星交易員伊娜珠(Ina Drew)也可能掛冠求去。

更重要的是,這筆交易暴露了華爾街惡習不改,即使號稱「全美最佳執行長」,根本還是戒不掉賭癮的賭徒。對 於賭徒,還需要給他們任何敬意嗎?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69

聯發科蔡明介六百天反敗為勝大作戰 M型左端的王者

2012-9-27  TWM




兩年前,三度榮登股王的聯發科,從高峰摔下,被外界一致看衰。

蔡明介跌了一大跤,但並未因此亂了腳步。經過了六百多天的改革,聯發科在中國低價手機熱潮中重生,再次稱霸這塊M型左端的市場。蔡明介到底做了哪些事,在殺戮的紅海中,找到生路?

製作人.賴琬莉 研究員‧楊政諭撰文‧林宏文、賴琬莉、楊卓翰「最近我看媒體對宏達電的報導,讓我想起兩年多前,媒體也是這樣報導聯發科……。」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語重心 長地對《今周刊》記者表示。這是二○一○年以來,聯發科歷經股價崩跌、員工離職潮、客戶流失的困境後,蔡明介首度打破沉默,對媒體公開他的心境。

即將坐二望一?

那是聯發科最低潮的時期,但經歷六百多天的調整腳步後,它又重新站了起來。六月下旬,聯發科手機晶片出現缺貨潮,七月創下營收九十二.五億元,改寫二十二個月來新高,新聯發科(聯發科及晨星)的市值更突破五千億元,逼近全球通訊晶片二哥博通。

就像「空中王者」老鷹,先在高空盤旋,用犀利的眼光,俯瞰下界的草原大地,發現動靜,確認獵物後,準備好俯襲姿勢,快、準、狠的一舉擒獲牠的獵物。冷靜等待,重生再出發的聯發科,看到中國低階智慧型市場大爆發,成功獵食這塊「M型左端的市場」。

《今周刊》採訪團隊八月底直擊過去白牌手機大本營||中國深圳。過去兩年,隨著中國沿海民眾消費實力增強,市場競爭白熱化、官方查緝動作積極、加上大陸品 牌如中興、華為、天宇等業者將手機價格壓低,白牌失去生存空間,使得廠商搭著智慧型手機順風車,轉攻低階智慧型手機市場。

深圳「華強北」,中國最大的手機交易市場,因山寨手機沒落,沉寂一段時間。二年來的大起大落,說明了中國手機市場的轉型,也維繫著聯發科的命脈。「你在路上看到的每一個人,都跟手機有關。」一位當地經銷商對本刊採訪團隊說。

但一夕之間,華強北又熱鬧了起來,山寨手機從街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家家氣派的手機品牌直營店。這些直營店不是台灣常見的三星、蘋果,而是步步高、卓普、THL、OPPO等數十家中國新創的手機品牌。

在這些新品牌手機店裡,看得到,不代表買得到。「調不到貨啊,賣得好的不得了。」一家直營店的店長說。在「華強北」路邊的這家店,一天平均要賣出四百支手機。缺貨,是因為這些低價智慧型手機的心臟:聯發科的晶片供不應求。

﹁最近缺晶片,我們也很頭痛,店都開了還缺貨,沒辦法賣,很痛苦。﹂深圳THL公司董事長黃繼先,秀出自己手機裡寫給通路商的簡訊:「斷貨五天,要跳樓了!」「第六天了,快回我電話!」黃繼先求之不得的這顆晶片,正是出自台灣手機晶片龍頭聯發科。

中國智慧型手機起飛年

THL是近來銷量不錯的3G智慧型手機公司,已成為市場頗受矚目的品牌低階智慧型手機新明星,聯發科中國總經理呂向正手上,就拿著一支THL的手機。類似THL這種打著低階智慧型手機品牌的公司,在全中國就有上百家之多。

今年是中國智慧型手機起飛年,全年銷量預估將達二億支,而其中有超過一半,都是一千人民幣上下的低價手機。中國「窮人手機」市場浮現,就完全符合著名印度 裔策略學者Prahalad,提出的「金字塔底層的大商機」。而這些手機的核心晶片,正是聯發科最大的生意。搭上這個大商機,聯發科預估今年晶片出貨量將 達九五○○萬顆,是競爭對手展訊的三倍之多。

聯發科兩年前從雲端跌落,外界反應看在蔡明介眼裡,如人飲水,問及這兩年的整頓,他雲淡風輕地說:「其實我們也沒做什麼,只是把一些該做的事情做好而已……。」但這兩年多,聯發科已經歷數場大變革。

一九九七年,聯發科從光碟機晶片起家。二○○一年,公司決定切入手機晶片市場,當初不過是一五三億新台幣營業額,員工二百多人;但○三年,聯發科提供整合多媒體功能的低價手機晶片,一路大躍進,掀起中國山寨手機市場榮景。

○九年,當時聯發科壟斷大陸2G手機晶片市場,成為中國「山寨手機晶片龍頭」。聯發科合併營收不僅突破千億新台幣,同時創下一一五五億新台幣歷史新高;營 收、獲利雙創新高,且幾乎吃下全中國接近九成手機晶片市場占有率,是全球前十大IC設計公司中極少數維持成長的公司,全球排名也從第五名晉升至第四名。

聯發科來到高峰,卻不知已經步步逼近懸崖的險境。○九年當時幾乎壟斷中國市場的大成功,讓聯發科有些得意忘形,導致推出的單晶片MT6253狀況連連,產品進度落後,創業精神流失,終於從高峰摔下來。

此時,中國以及印度等新興市場的3G應用剛起步,3G手機的數量,短時間還沒辦法衝大,2G卻遭遇展訊、晨星後進者的殺價搶市,聯發科面臨「2G被展訊追上,但3G仍青黃不接」的困局。

據了解,當時聯發科內部一度對於要守住「毛利率」(務實派),還是要殺價保住「市占率」(主戰派)劇烈爭執。後來,聯發科企圖以價格戰搶回失去的市場,而白牌2G晶片市場也真的淪為「殺戮紅海」,但結果卻是毛利率、獲利急速縮水,股價也跌落新低。

糟糕的是,在殺價過程中,競爭對手展訊、晨星並未出局,聯發科還將原本接近九成的市占率,拱手讓出二成給展訊。○九年底,高通與聯發科簽訂3G授權協定,聯發科客戶要繳交手機售價的五%權利金給高通。聯發科面臨上下夾攻的窘境。

獲利劇減 市占縮水 人事動盪屋漏偏逢連夜雨,當時負責手機事業部的總經理徐志強去職,加上部分主管與工程師的離職,以及財務長喻銘鐸也離職,內部風雨飄搖,外界開始揣測,聯發科到底發生什麼事。

在這幾乎是「利空消息集於一身」的關鍵時刻,蔡明介痛定思痛,親上火線大力整頓。蔡明介早上八點不到就進公司,工作超過十二小時,臉色憂心忡忡,每天開會 盯進度,與主管不斷會商檢討,尤其是有關產品的進度與改善最為關鍵,對於每件產品項目都問到最細節,要求主管一定要做到。一位主管回憶:「董事長是公司最 老、但也是最認真的員工,每天看他都累到快趴了。」員工還向他開玩笑:「董事長,我們都可以退休,只有你不能退休。」蔡明介改造聯發科的第一步是先整頓人 事,進行大換血。他陸續從內部拔擢優秀的事業部總經理,包括負責研發3G技術有功的莊承德,今年六月更晉升智慧型手機事業部總經理朱尚祖,成為總部的副總 經理。

此外,蔡明介也認為聯發科缺乏國際人才,他從外部找來多位主管,包括從眾達國際找來許維夫擔任法務長、從IBM找來仇慧擔任策略長,以及從高通找來已有二十年經驗的周漁君擔任技術長。

人事整頓的同時,蔡明介也展開下鄉傾聽之旅,每星期五幾乎都飛到中國拜訪客戶,親自了解問題,周日才回台灣,隔天一大早又上班打拚,展現高度行動力與企圖 心。同時,所有手機部門的相關事項,主管們都是直接向他報告,由於蔡明介盯得很緊,開口閉口都是產品,旗下同仁的壓力也很大。

勤跑第一線 展開傾聽之旅IC設計軟體工具龍頭廠新思科技大陸分公司總經理李明哲說,最近兩、三年,確實看到蔡明介比較常到大陸走動,幾次重要的官方、電信營運商及IC產業等會議,他都親自出席。

一位大陸白牌手機業者指出,白牌企業的老闆大多很草莽,當時對聯發科有很多不滿,看到大老闆蔡明介來訪,就一股腦把怨氣出在他身上,﹁老蔡這個人也很沉得 住氣,平常絕對不可能聽到這麼多髒話,但他還是低著頭,把客戶意見記下來。﹂除了到第一線了解客戶需求,行動派的蔡明介還罕見的與外資分析師「面對面」, 親自向充滿疑慮的外資分析師們,說明聯發科接下來即將推出的一系列手機晶片新產品藍圖,不僅化解市場的質疑聲浪,同時也讓外資分析師們覺得誠意十足。

蔡明介還發了一封電子信給員工,以「風暴終將過,改善無止息」期勉員工努力未來。他在信中指出,聯發科為3G手機晶片後進者,競爭對手勢必會嚴密防堵,他呼籲員工務必發揮創業時期的精神,對成本費用、產品開發品質、規畫精準度及交貨期都要堅持。

○九年,中國發給本土三大電信商3G執照,蔡明介認為,中國官方希望整個白牌體系可以轉型,白牌或山寨並不是消失,而是階段性、過渡性的任務已經完成。蔡 明介看到這個轉變,他明確對內宣布,不管是山寨或是白牌,對於聯發科來說,都已經成為過去式,聯發科要全力往3G智慧型手機甚至4G的方向前進,「大家總 不能整天靠著白牌手機吧!」於是,聯發科要擺脫競爭,一定要快速推進到智慧型手機市場,在內部形成共識。拓墣產業研究所副所長楊勝帆表示:「蔡明介厲害的 是不僅看到餅,還吃得到。」在蔡明介親自督軍下,重兵投入智慧型手機的開發,同時,原先投入WiMax的開發,以及採用微軟Windows平台的策略,由 於兩個市場都沒有明顯起色,因此也需要微調與改組,以採用WCDMA及Google的Android平台為主。

提供獨特功能 恢復壟斷地位在一連串重新定義與修正產品策略後,去年十月,聯想採用聯發科晶片推出一款手機A60,三個月內熱銷三百萬支,一炮打響聯發科的知名度。這款 晶片是首次可以支援雙卡功能的智慧型手機,讓許多手機用戶可以同時保留原來中國移動的門號,但又新增中國聯通的WCDMA上網服務,由於高通及其他供應商 都沒有這種晶片,也讓聯發科的聲勢瞬間崛起。

跨入3G與智慧型手機市場,聯發科繼續鎖定M型左端這塊最龐大的中低階市場,採用高科技與高階人才,提供功能齊全、整合式服務,避開歐美大廠的競爭,切入利基市場發展。

完全獨占的產品功能與特色,彷彿讓聯發科又回到2G時代的壟斷地位,也讓許多大陸智慧型手機開發業者趨之若鶩,更讓過去白牌市場大本營的華強北市場,又重新恢復兩年前的熱絡景況。

黃繼先表示:「聯發科在大陸市場本來賭錯了,去做Windows這個平台,但他們轉得很快,很快就開始做Android晶片。你看這個雙核心,我們可以跟 大廠比,我不敢說高價的,但是低價的消費者會買我們的!」在這兩年的低潮期中,蔡明介也完成聯發科兩件重要的大型購併案,包括去年三月合併雷凌,以及今年 六月合併晨星,讓聯發科在無線上網(WiFi)及電視晶片的技術整合更為扎實。

工研院競爭力中心首席研究員陳清文分析:「過去聯發科在2G市場,受到展訊、高通夾殺,學到教訓。現在布局3G晶片,更為集中完整,購併晨星後,未來還是 要與美國獨特領先技術的廠商結盟合作。」聯發科雖然重新在中低價智慧型手機市場崛起,但就像蔡明介說的,未來還有許多挑戰等著聯發科去克服,其中競爭者越 來越強大,指的當然就是高通。

高通給聯發科帶來的壓力確實相當大,尤其是在3G專利上撒下的天羅地網,讓聯發科客戶遭遇極大衝擊。但聯發科的滲透與彈性,卻是高通望塵莫及的。黃繼先 說:「聯發科就是知道中國人要什麼。像我們遇到問題,半夜十二點傳訊息過去,結果十分鐘就傳回來,說在處理了。你和高通談,每天下午五點就下班,周六周日 也不上班,那怎麼和我們一起衝?高通高高在上,那樣三個月是整不出來的。」至於另一項大挑戰,當然還是來自展訊等後進業者的追趕。如今展訊的3G智慧型晶 片尚未推出,對聯發科還未造成競爭壓力;但展訊預計最快今年底會推出類似產品,價格將定在更低的五百至六百人民幣。

大陸競爭者威脅更甚高通

兩年前聯發科因本身策略失誤,讓展訊逐漸壯大,成為無法忽視的對手;未來,大陸發展自有民族工業的企圖心不會停止,除了展訊之外,還有華為投資的海思,以及更多如雨後春筍的新創企業,大陸業者的競爭如影隨形,聯發科依然大意不得。

即使強敵來勢洶洶,但蔡明介的企圖心不容小覷。早期蔡明介在聯電時,一家外商公司控告聯電產品侵權,但蔡明介很清楚兩項產品根本不同,心裡很不服氣,於是就決定與外商打官司,並找律師來研究。

那時聯電只是不知名的小廠,決定要打官司也讓外商律師有些意外。後來,美國法院書記官來台採證,就在現在台北喜來登飯店租了一間會議室。一開始書記官要蔡明介宣誓,講的話全是真的,為了驗明正身,除了問他的姓名、出生年月日,還問他母親姓什麼,讓他相當不愉快。

這記憶深深影響著他。蔡明介曾私下說過:「我成立聯發科,就是下定決心,打造一家可超越高通、博通的IC設計公司,讓聯發科成為世界一流企業;然後對侵權 的外商公司,寄一大堆文件過去,請他們來接受詢問,問他們母親姓什麼。」憑著這股骨氣,讓蔡明介在重跌一跤後,總是能爬起來再戰;也讓聯發科在台灣電子業 景氣嚴峻之際,還能在M型左端的市場爭霸。「蔡明介vs世界一流」的夢想,正一步步實現。

站在紅海釣大魚

聯發科中國中低階手機市場無敵手

品牌廠

中低階市場

中國本土四天王

華為、中興、聯想、酷派

山寨轉型白牌

卓普、THL、佳域等

網路公司跨入手機產業

小米、奇虎360、百度、阿里巴巴、網易、騰訊

主要晶片供應商

新聯發科

展 訊

海 思

品牌廠

高階市場

蘋 果

三 星

hTC

諾基亞

摩托羅拉

索 尼

主要晶片供應商

高 通

三 星

德 儀

博 通

邁威爾

nVIDIA

整理:楊政諭

從崛起到再起 聯發科發展四階段

初試啼聲

市場驚豔

1997~1999年

公司成立

1997年成立於竹科,以DVD的IC晶片組起家,並成為該產業全球龍頭 。

爆發成長

連攻股王

2000~2009年

跨足手機

2000年產品開始延伸至手機IC晶片。

成長爆發

2002年營收躋身全球10大IC設計公司。

三度封王

手機晶片在中國市占率近九成,並於2002、2007、2009年三度成為台股股王。

挫敗低潮

四面楚歌

2009~2010年

市占下滑

2009年被高通與展訊、晨星夾攻,市占率大幅衰退。

人才流失

2010年徐志強、喻銘鐸等主管請辭,並傳出離職潮。

臥薪嘗膽

重整再起

2011~2012年

挖角高手

2011年從高通、IBM、摩根大通挖角多位大將。

大舉購併

2011年陸續購併WiFi晶片廠雷凌、4G技術領導Coresonic AB。

化敵為友

2012年6月購併晨星半導體,以換股方式進行合併。

整理:楊政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668

如何賣樓大賺六百萬?(答)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6041

恭喜哂! 賣樓大賺六百萬。不少在香港年近五十之人仕或許有近似背景,早前買落間棲或先輩留低,但以賺兩三百萬為多。當然大賺過千萬都大有人在。歸根究底都係幾十年前買落既自住樓如較優質,用時間好好滾存,到日後回報更大。請趁後生努力奮作! 錢係20歲同60歲出現很大分別。煩惱人算是中規中矩,賣樓賺既錢要好好打理下先可以退而無憂。

咁六百萬代表咩呢? 應係一個食本唔食息而可提供每月20000-30000港元月入之數目。但煩惱人已將其自住物業套現,好彩仲有間兩房係手,現由家人居住及欠$1.30MIL按揭。既然仲有間兩房係手,衰極都仲有屋住,已有效抗衡樓市大升之風險,不如用現時現金部署持續收入及幾年後入市之策。

 

如果你真係想環遊世界兩年,更可試在中國內地居住,淨係周未先回港。將資金調回內地定存近日息率稍為下調,一年期定存有4%年息。一半(即300萬)可作人民幣,但留意調左返內地既錢受外匯管制所限,你只可作定期及不能調離當初到匯之戶口,否則唔可以轉返香港。由香港轉上大陸作定存既步驟如下:

1.        梗係帶回鄉卡返大陸開戶口,而家唔係間間香港銀行肯幫你係香港開埋大陸戶口

2.        最好要埋網上理財,你人不在中國就要靠上網

3.        由港幣轉人仔如經私人戶口,每日最多五萬,假設你買四十萬人仔要八日

4.        題外話,如果用聯名戶口買人仔,老婆今日買左五萬,老公就冇得買架啦

5.        由香港電匯返內地,每日最多八萬人仔

6.        所以煩惱人如真係要將三百萬調回內地,用埋老公每人一戶口都要一個月

7.        調上去既目的地戶口,係到匯戶口,唔好亂咁寫

8.        當你用左300/8=38個公作天調人仔哂上去後,可以用網上理財辦好定期,成個程序只係步驟一要上大陸一次

9.        如果只做定期,你第時調返香港係可以的。留意調左上去唔可以用黎買樓買股票,香港人更不可將人仔係大陸轉做外幣

煩惱人另一半錢,可以買入美元計之債券,年息吸引而又買得過既,至少要三到五年,算合乎佢地投資準則。人民幣加債券佔八成,另外之兩成買入港股都可以。諗樣都唔係一個股票專家,但如你有睇本BLOG不少拙作,都知收租股係穩健而貼市之選。假若港樓再升,擁有大量優質商場既…都會受惠,係現時香港欠缺樓房升跌方效對沖方法下,此為令你組合保持購買力之法。

 

你用20%買股票,80%收4%年息,如不幸股票TOTAL LOST,你只要將80%收息部份放5年約可收復股票之失地。同埋你買大籃籌都TOTAL LOST確實難。不少收管理費既保本基金都係咁機械式運作,但就收左你錢。至於你們現時狀況,不用收回家人之兩房都夠收入,如好想收入為每月派發,就要用本BLOG之前介紹過的債券派息基金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809

每周瀏覽上千家公司月線圖 娃娃車司機用強勢股算股法 三年賺六百萬

2013-04-01  TWM
 
 

 

贏家與輸家的分別,往往就在「一算之差」。職場失意、股市得意的羅仲良,經過幾次痛賠經驗後,摸索出一套算股方法,他在投資試煉場的挫敗與成功,值得投資大眾細細品味。

撰文.謝富旭

投資股票,會算,不會算差很多!三十四歲的羅仲良再怎樣也想不到,只是因為「懶得算」,就曾經把多年的儲蓄賠光。

「我出社會第一個刻骨銘心的慘賠經驗是佶優這檔股票,投資它的原因是因為我收看股市節目,分析師大肆吹捧這檔股票將如何成為業績黑馬股,股價很便宜之類,我看得血脈賁張,隔天就以四十元價位掛進了四張!」買進佶優後幾天,股價的確開始蠢動,帳面上有些獲利。豈料,從四十八元高點反轉後,就一蹶不振,才不過半年多的時間,就重挫到七.七元。羅仲良從學生時代存下來的十幾萬元儲蓄,如同肉包子打狗。

「被套牢時(二○○一年),我去看了一下佶優的財報,原來這家公司每股稅後純益(EPS)僅有一元下上,四十元買進等於用四十倍本益比買進這檔股票!」「投資前因為懶得算,只聽信電視上的明牌,讓我付出慘痛代價。」羅仲良感嘆說。

當業務成績差做行政職月薪僅三萬價值型投資達人,也是投資暢銷書作者溫國信比喻說,鑽石與玻璃兩者看起來很類似,卻可透過硬度、彩度等測量計算方法分辨出來。「學會看財報除了分辨好公司、壞公司,投資懂得『算股』,更可判斷公司股價是便宜、合理還是太貴!」「如果連這個都不想算、不會算,最好就乖乖存定存,不要投資股票。」溫國信說。

中央大學土木系畢業的羅仲良,目前在幼稚園當行政人員兼司機,月領三萬元,但你絕對想不到,這個「本業」成就看似不怎麼樣的人,因為記取種種投資成功與失敗教訓,逐漸成為算股高手。光是過去三年半,他在佳格、儒鴻與鑫永銓,與放空洋華四檔股票的累積獲利,就高達六百多萬元。

羅仲良帶著靦腆的笑容說:「我雖頂著國立大學學歷,但出社會後,職場的表現一直不怎麼樣,人家是工作愈久,薪水就愈高,我是薪水愈做愈低!倒是被我視為『副業』的股票,卻漸入佳境,愈做愈好!」羅仲良學的是土木,卻對這個行業沒有什麼興趣。「我唯一的土木經驗,就是大學去工地打工,幫忙搭鷹架!迄今我連一張土木證照都沒有。」他帶著不好意思表情苦笑道。

大學畢業後,羅仲良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信義房屋賣房子。「我很努力做,周末常常加班,晚上總是忙到十點或十一點,但業績還是平平。信義房屋時期,底薪加獎金,每月平均收入約五萬元!」房屋仲介做不下去,羅仲良轉到他感興趣的證券業當營業員,問題是,對股票的興趣與業績是兩回事。

「每個月開檢討會議,因為業績太差被列入檢討對象的名單,我總是榜上有名。」「元富證券的長官很親切,檢討完後總是拍拍我的肩說,你很有潛力,要好好加油喔!」羅仲良在元富證每月的平均薪資約四萬元,二○○九年因為台股成交量急凍,原本不好的業績更一落千丈,逼得他黯然離職。

離開證券業後,羅仲良到媽媽經營的幼稚園擔任行政工作兼司機,羅媽媽看兒子要養兩個女兒,於是每月給羅仲良三萬元薪水。「這份工作,是我職場生涯以來,薪水最低,但卻是最快樂的工作,每天光看兩個雙胞胎女兒在自家幼稚園上課,我就覺得好幸福!」羅仲良說。

股價逼近新高 即列入追蹤名單出社會近十年以來,羅仲良每月的薪水從五萬元,減少到四萬元,再到現在僅剩下三萬元。薪水節節敗退,但他的「幸福指數」以及財富卻連連竄高。這箇中的關鍵在於羅仲良從操作股票近十年的經驗中,萃取出一套「強勢股算股法」。

自從佶優一役慘敗之後,羅仲良就痛定思痛記取教訓,投資前一定要看公司財報、推估公司獲利、算本益比、算股價淨值比等等,逐漸練就一套自己的「算股密技」。

沒有功能強大的看盤軟體,手上唯一使用的是下單券商贈送的免費看盤軟體。羅仲良採用土法煉鋼方法,每天撥一點時間,每周瀏覽一千多家台股上市櫃公司月線圖。「如果月線接近歷史最高,或剛刷新歷史新高的強勢股票,我就把它們列入我的追蹤與研究名單。」這樣土法煉鋼,在○九年四月間,羅仲良發現了一檔股價悄悄接近歷史新高的股票──佳格。這個時候,也進入了羅仲良選股最關鍵的「算股」階段:研判公司股價逼近或突破歷史新高,主要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如果公司股價上漲,與營運基本面(獲利無起色跡象)無關,可能是特定主力或特定買盤介入,那這種股票就要放棄,因為散戶跟著主力玩通常沒有好下場。

但是,如果股價強勢,是與營運面有關(獲利出現明顯成長),這檔股票就值得投資。但這時還不到真正出手的時候。

羅仲良進一步分析發現,儘管○八、○九年金融風暴肆虐,但佳格的獲利卻雙雙刷新歷史新高。在景氣大蕭條下,能有此表現,實屬難能可貴。

「股價漲得有道理,是與營運有關!」瀏覽佳格官方網頁後更讓他「驚訝」,原來平日耳熟能詳的「得意的一天葵花油」、「桂格燕麥片」、「天地合補」養生飲品,甚至小朋友愛吃的「曼陀珠」糖果皆是佳格旗下的品牌。「我還特地買桂格燕麥片試吃看看,發現還不難吃,聽說又可降膽固醇,更引起我對這檔股票的興趣!」在歷史新高買進價格也要合理但以上的「算股」都還只是初步的階段,羅仲良對股價逼近歷史新高或剛創歷史新高的公司,還有一套更縝密的「合理價位」分析。○九年四月,佳格已經突破三十元大關了,如果還原○八年權息,已經來到歷史新高點,在這個價位,投資風險會不會太大?面對這樣的疑問,羅仲良著手計算佳格股價的合理性。

羅仲良分析,佳格○七年稅後淨利成長五二%,○八年在不景氣環境下更成長八六%,「就算○九年同樣不景氣,但以過去兩年的成長速度,保守估計佳格○九年淨利起碼也會至少成長五○%,推算出來每股稅後純益可達三至三.五元。」(計算方法:○八年佳格稅後純益七.一億元×一.五=十.六五億元;十.六五億元÷股本三.二億股=EPS三.三元)讓佳格獲利成長的原因,不僅是國人注重養生,導致該公司產品熱賣,佳格在中國的自有品牌「多力」,雖然當時還看不出明顯獲利貢獻度,卻是令人期待的一個新獲利引擎。「三十元買佳格,等於是以十倍本益比買一檔績優成長股,即使股價已經逼近波段新高,還是很合理。」○九年四月間,羅仲良將當時手上資金的八成,約一五○萬元,以三十.五元的價位買進佳格五十張。結果,佳格○九年EPS高達四.○三元,一○年更高達五.七九元,比他原先預期好很多。一一年五月間,佳格股價來到七十幾元,羅仲良報酬率已高達一三六%,他在七十二元全部賣出,光一檔佳格就讓他淨賺二一○萬元。

靠佳格、儒鴻、鑫永銓大賺五百萬「我之前用強勢股算股法操作,股票是選對了,但因持股信心與耐心不足,獲利很有限。」在佳格之前,羅仲良用同樣方式投資聯鈞、宏全以及聚陽,雖有獲利,但皆與大波段的獲利失之交臂。「佳格算比較成功的,但我七十二元賣掉之後,它又一路漲至一四○元!我覺得我在股市還有很多東西要學!」羅仲良謙虛地說。

讓羅仲良在佳格大賺的「強勢股算股法」,他一二年初再度如法炮製在儒鴻上。其實,早在一○年儒鴻股價來到三十幾元,刷新歷史新高時,羅仲良就已經注意到了;但因儒鴻在○八年獲利嚴重衰退,○九年雖強勁反彈成長,仍看不出趨勢,於是他先作壁上觀。一直等到一二年一月,儒鴻股價突破五十元,再創歷史新高,而一○年、一一年獲利分別出現一○四%與五四%成長,趨勢形成,才讓他下定決心投資。

一二年一月,羅仲良以約五十三元價位買進儒鴻,他當時從網路搜尋券商的儒鴻獲利預測報告,估算儒鴻一二年EPS達五元以上不成問題,甚至可能八至九元,股價當時來到五十幾元,創歷史新高仍算合理。這一次儒鴻也長抱近十個月,羅仲良在八十六元上下全部賣出,又獲利二百萬元。

事實上,當羅仲良一二年十一月以八十六元賣掉儒鴻前,該公司一二年前三季EPS已達五.八元,全年要賺七至八元應沒問題,百元價位頗可以期待;但因他在同期間,看到了一檔股票鑫永銓,股價同樣創歷史新高,不僅獲利成長趨勢明顯,該公司新切入的印刷電路板緩衝材,原本是歐洲某家公司壟斷市場的產品,鑫永銓研發此產品如果成功,獲利有極大想像空間。

鑫永銓股價在一一年七月以七十五.八元創歷史新高後,股價拉回至五十至六十元之間整理,「隨著鑫永銓PCB緩衝材產品曝光度愈來愈高,我不禁血脈賁張;最後儒鴻獲利超過二百萬元後,我終於忍不住獲利了結,把資金全部押在鑫永銓!」「我大概買在六十七元價位,總共六十張,現在漲到九十幾元了,帳上獲利約一百多萬元。鑫永銓一二年EPS約在七.五元,一三年券商預估約九元,我預估至少漲到百元,而且這是在PCB緩衝材獲利貢獻尚未發酵的前提下。」羅仲良熱切地分析。

弱勢股放空

最多只動用五成資金

瀏覽上市櫃公司月線圖是羅仲良必做的功課,他從中找到創歷史新高,或逼近新高的股票,尋找投資機會。同樣的道理,如果股價創歷史新低,他則會用最多不超過五成的資金進行融券放空。

羅仲良放空的經典操作例子出現在一一年四月,股價失守二百元大關、跌到上市以來新低的觸控面板股洋華。「與強勢股操作一樣,只是方向相反,我會思考公司股價破歷史新低的原因,如果是營運基本面有關,甚至是財務出了狀況,我會融券進行放空!」羅仲良透過Yahoo與Google關鍵字搜尋洋華的新聞與法人報告發現,洋華當時正處於產品青黃不接期,固守在電阻式觸控的洋華,面對iPhone帶動的電容式觸控技術,不僅研發落後,在中大尺寸電容式觸控技術也不如對手。加上洋華勞資爭議不斷,上班不給加班費、違法用外勞的負面新聞層出不窮,「員工向心力不佳,觸控面板產業最注重的良率怎能提升?」羅仲良在二百元放空洋華,來來回回一直操作到洋華八十元才全部回補,總獲利近百萬元。這一套股價跌到歷史新低,找放空機會的方法,他在○八年也曾運用在歌林、仕欽、力特、佳必琪等股,前兩檔大賺逾二百萬元,後兩檔則被軋空痛賠一五○萬元,讓羅仲良日後放空時,最多只動用五成資金,不敢全部重押。

「看多的股票,我會以現股買進重押八成資金,佳格甚至高達一○○%;理由是,看多的操作比較單純,順勢操作,較沒阻力。但作空有時會遇到主力故意軋空,操作難度頗高,所以不敢重押!」羅仲良特別強調,如果算不準、股價走勢不如預期時,一定要有風險控管和退路!

羅仲良把過去十年在股市失敗與成功的經驗,一點一滴地記錄下來,並花四十幾萬元自費出版《我的操作之旅──三十而立》一書;希望藉寫作過程,重新檢視自己操作的盲點,整理出較有系統的成功法門。

以財富而言,這個在職場失意的年輕人已經達到「三十而立」,正往「四十而不惑」的投資境界邁進。

羅仲良

出生:1979年

現職:幼稚園司機兼行政

經歷:信義房屋業務員、元富證券營業員

學歷:中央大學土木系

羅仲良的

步驟1.強勢股算股密技

從月線圖找出股價逼近歷史新高,或創歷史新高的強勢股票。

步驟2.如果股價上漲,但獲利乏善可陳,則捨棄;如果股票上漲,過去2年獲利也出現強勁成長,則伺機而動。

步驟3.從網路上蒐集該股今、明兩年EPS預測;股價小於今年EPS預測值乘12倍,買進。

免費個股研究取得來源

管道 方法與技巧

下單券商 盡量在研究資源豐富的券商如元大寶來、凱基、群益、統一等開戶。營業員每天會寄報告給你聯合理財網在最新報告一欄中點入,每日都有新報告Yahoo奇摩股市 個股新聞中常有券商報告摘要專業股票雜誌《股市總覽》與《先探》對個股財務預估資料相當豐富關鍵字蒐尋如鍵入台積電+研究報告,就會跑出你要的東西步驟4.報酬率至少高於50%,成交量暴增下,考慮獲利了結。

買進!淨利強勁成長 股價連破新高羅仲良以強勢股算股法操作佳格

07年

與08年稅後淨利分別呈52%與86%的強勁成長

09年

4月股價突破30元、逼近數年的新高價位,30.5元買進

預估

10年獲利至少可達3~3.5元

成交量

激增,72元獲利了結重押!EPS節節上升 預估股價破百目前羅仲良以強勢股算股法操作鑫永銓每年EPS節節升高,研判股價上漲屬基本面因素預估2012年EPS約7~8元

股價

創新高後拉回67元買進

預估今年

EPS可達9元,價格合理,持股續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58

矽谷新趨勢 軟硬包抄風潮起 鴻海集團積極切入 新硬體時代六百億大餅 台廠不缺席

2013-04-15  TWM 
 

 

矽谷有一股新的勢力正在形成:從虛擬App結合實體商品,成為新一波商機,市場規模達六百億元新台幣,新硬體時代即將來臨!

擁有硬實力和軟實力的台灣,是否能藉此走出低毛利的代工王國命運?

撰文‧李洵穎、林宏文

三月下旬,國際媒體《富比世》刊登了一篇新創企業家伍德曼(Nicholas Woodman)的報導,這位企業家年僅三十七歲,因為鴻海投資其公司GoPro二億美元而聲名大譟,並迅速躋身全球億萬富豪榜。鴻海董事長郭台銘還說,「我第一次看到伍德曼時,我意識到眼前這個人必定是傑出企業家,他絕對有能力在這個產業成功!」能贏得郭台銘這麼高的評價,這位矽谷年輕人到底有什麼能耐?

伍德曼於二○○二年創立GoPro,主打跳傘、潛水、衝浪、滑雪、登峰等極限運動的穿戴式攝影機「Hero」。這台攝影機重量不到一百公克,不僅擁有一一○○萬畫素,更具備一秒連拍十張的功能,若配上頭盔、背袋以及各種防水、防摔配件,就變成極限運動的最佳留影配備。

十年來,GoPro已取得高達九成的市占率,而這種脫離過去純粹硬體銷售商,轉而經營軟體平台的商業模式,正是飽受硬體價值不斷被壓縮、急欲切入軟硬整合的郭台銘,最想學習模仿的對象。難怪郭台銘願意掏出二億美元投資,讓這家小公司市值快速衝高到二十二.五億美元。

矽谷新風潮 硬體搭上App服務行動上網來勢洶洶,改變了整個科技產業和創業環境,尤其是App新經濟的模式,更成為矽谷繼續領先全世界的關鍵。除了靠軟體銷售或內建廣告的既有方式外,另一種獲利模式,就是以硬體搭配App服務,創造出全新的商業操作手法。

之初創投創辦人林之晨觀察,過去能夠獲利的手機App只有遊戲項目,美國App商店的前一百名,高達九成以上都是遊戲類。然而,他已注意到,智慧型手機iPhone的遊戲App市場已經飽和近一年,平板電腦iPad則飽和六到九個月,在目前態勢下,矽谷正有一股新的趨勢在成形。

矽谷知名育成創投機構Y Combinator,每年都會在夏、冬季各舉辦一次名為「Demo Day」的新創公司選秀,由矽谷的媒體、投資人選出心目中具有潛力的新創公司。最近一次的選秀剛在二月落幕,與往年不同的是,過去選的幾乎都是軟體公司,但這次有二到三成的比重則是硬體公司。

台灣創意工場執行長王仁中表示,二月和大股東、北京和矽谷的投資團隊在美國舊金山碰面,「虛擬App配合實體商品已蔚為風潮」,就是他此行最大感想。台灣創意工場是由老牌創投中經合、谷歌中國區前總裁李開復以及工研院創新科技創投公司合資組成。

矽谷已經嗅到軟硬包抄的風潮,並且付諸實現。只要結合小道具,手機就可變身行車記錄器、協助改善睡眠、量氣溫,或隨身運動管理工具。這些都是虛擬App結合實體商品,並透過社群分享的概念,運用在現實生活的例子。

像Pebble堪稱全球最熱賣的一款智慧手錶,剛開始研發時,募不到私募基金的資金,只好改在群眾募資網站(Kickstarter)尋求金援。透過小額捐款,設計團隊在今年三月短短一個月內募款超過一千萬美元,讓手錶順利生產,第一批出貨金額約一二○○萬美元,採限量限時預購,預計第二批金額為二千萬美元,亦將在下半年出貨。

募資熱潮不是只有發生在Pebble手錶上,可以插入手機的溫度計Thermodo也是一樣。在距離四月九日募資截止日的前一周,研發團隊已經募集到二十七萬美元,但這次的募資目標只有三.五萬美元,可見Thermodo產品受青睞的程度。

台廠怎麼想?嗅得到商機卻只看不做王仁中認為,虛擬App結合實體商品,會博得創投界青睞,得要有三元素:「笨」硬體、很棒的App,並且要融入社群分享的概念。其中,從硬體製造廠的角度來說,這些硬體設計並不炫,功能單一,其實是很「笨」的裝置。由於功能簡單,生產成本不高,低於七十美元以下,比起動輒二、三百美元的iPad、iPhone,製造成本降低太多。

除此之外,這些新世代硬體和過去的硬體模式有何不同?

「生產模式有很大的不一樣。」王仁中說。這些硬體都要和App搭配,而App的生命週期最多五個月,加上貼近消費者生活,應用五花八門,硬體的生產模式就得跟著連動;換言之,新一代的硬體就具備了「少量多樣」和「生產快速」的兩項特點。和過去傳統硬體的「大量、標準化」,以及產品生命週期長達半年到一年的情況大不同。

由於App生命週期不長,對傳統的製造生產線十分不利。王仁中認為,想要在新的硬體時代勝出,就要靠彈性的生產和靈活的設計團隊。而台灣就有這樣的優勢,開模、設計、終端消費者的使用經驗,都比中國好很多。以Pebble智慧手錶為例,原本計畫在大陸代工,卻因品質不佳,後來轉到台灣組裝。

App創意,配合小量、品質好的生產,台灣代工廠都已嗅到這個味道,可惜的是,大多停留在觀望階段。

「幾家公司的大老闆通常不願意投入資源!」王仁中說。根據他和幾家代工廠高層接觸後,這些老闆卻回應:「我覺得這不會work(行得通)!」這樣的結果讓他十分沮喪。

其實,投資上述模式,金額不會太多。根據台灣創意工場的經驗,每支團隊的投資約十萬到三十萬美元,不超過新台幣一千萬元,「但企業市值上億元的大老闆們拿錢出來的願意不高!」王仁中感嘆道。

王仁中認為,這些大老闆已五、六十歲,面對新的趨勢,反應速度不如年輕人,「應該要給年輕人機會,適時放手!」如果思惟不改變,台灣就走不出製造代工的命運。以Pebble智慧手錶為例,虧損了五年才有現在的成績,「但台灣的老闆們可以忍受嗎?」台灣創意工場背負著在台灣尋找潛力公司的使命,然而進度不佳。成立至今已一年,原本計畫投資八到十個案子,目前卻只開發出四到五個團隊,其中只有兩個團隊找到投資者,一是Roam & Wander,另一個是馬來西亞的個人化音樂平台團隊Attie TV。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個團隊都來自國外,並非台灣人。王仁中說,台灣環境條件並不差,他們希望引進國外團隊來台駐點,為台灣創業市場激勵出新的火花。

在製造門檻降低下,設計創意相形更為重要。配合App汰換快速的週期,硬體製造速度必須加快,於是缺乏製造能力的美國創業者,尋求台灣代工廠,創投扮演的角色就是協助管理。台灣創意工場希望能將新的趨勢帶進台灣,其扶植的Roam & Wander就是一例。這支團隊運用手機、App和實體兔子玩偶,切入幼兒教育市場,創下新商業模式。

跨界新平台 整合另一組郭台銘+伍德曼籌辦國內網路創意展(IDEAS Show)的資策會創新應用服務研究所副主任何偉光表示,針對軟硬整合的趨勢,IDEAS Show兩年前就有意推動,但一方面政府缺乏經費,另一方面則是台灣團隊偏向單打獨鬥,學設計和學機電的是兩群人,跨界整合較困難。

不過,從去年起,IDEAS Show已逐漸說服一些單位加入,針對具備核心技術的硬體業者,結合網創團隊的創新服務,希望建構一個技術型創業平台,如今已有瑞昱半導體、台科大設計學院等,有興趣共同參與。

過去,台科大要求設計學院的學生,畢業前一定要贏得國際設計獎項,因此學生得獎率非常高。但由於學生過於重視設計,把設計變成產品的比率卻非常低,未來希望產品設計也要結合資通訊(ICT)技術,不僅可形成真正的商品,也可避免產品一量產就被仿冒,讓軟硬整合的概念能夠成真。

過去五年,IDEAS Show吸引了超過五百個團隊參與角逐,包括地圖日記、愛評網等團隊都出自於此。而這些國內網路創業的生力軍,若能與台灣電子業進行更深度整合,就像郭台銘投資GoPro伍德曼一樣,就可以創造出更多軟硬整合的成功案例。

這幾年,業者為了促銷實體商品或既有業務的銷售而開發免費App,以吸引消費者。不過,現在App生態已有所改變,業者開發搭配App的實體商品,不僅開拓App競爭版圖,也可為傳統硬體製造業找新出路。

根據業者初估,虛擬App結合實體商品的市場規模應可達到二十億美元,相當於六百億元新台幣。在這數百億元的市場裡,台灣將有機會擺脫過去「毛三到四」的低毛利代工命運,走向另一個新硬體時代。在這個新的轉折點,擁有製造硬實力和創意軟實力的台灣不應該缺席!

軟硬合一,彈指間遇見 新世界一款笨硬體+很棒的App新運用GoPro攝影機Hero 主打極限運動的穿戴式攝影機,可利用App連結手機,並用最簡單的方式編輯剪接GoPro拍攝的影片,讓玩家能夠快速將自己的作品上傳到網站,與朋友分享。

美國智慧手錶Pebble 下載Pebble的App後,和智慧型手機藍牙連接,便可讓你在跑步或騎車時測速、計時、控制音樂播放。即使手機放在背包,手錶也會提醒,以免漏接電話或來訊。

智慧溫度計Thermodo 丹麥四人團隊Robocat設計開發,只要將溫度計插入智慧型手機,就可以開始測量,立刻得知所在地的溫度。

汽車智慧行動裝置Dash 可自動偵測車種,再透過藍牙將汽車資料同步傳到手機App中,並隨時更新,讓使用者即時掌握車況;而且只要將手機橫著放,打開Dash App錄影模式,就馬上變身為行車記錄器。

移動睡眠管理器LARK

以一條繫在手腕上的腕動儀,來追蹤夜間手腕的所有細微動作,記錄到的訊號可形成一幅紀錄圖,再透過藍牙無線,將紀錄傳送到手機的App,即可分析睡眠狀態或品質,並加以改善。

幼教玩偶(TUTU)

Roam & Wander創辦人傑森設計的App,可讓手機螢幕變成「兔子(TUTU)的臉」,再將手機放進實體兔兔玩具的臉上,賦予兔兔不同表情。還利用3D列印開發出更多的周邊配件,比如奶瓶、書本等,透過與兔兔互動,讓小朋友從玩樂中學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653

林堉璘欽點女婿 重返宏泰集團 許東隆操盤六百億元開發案

2013-07-22  TCW
 
 

 

許東隆要重回宏泰集團了!近年已逐漸將事業交棒第二代的宏泰集團董事長林堉璘,近日悄悄將女婿許東隆找回公司,要替他操盤淡海新市鎮六百億元的住宅推案。

撰文‧梁任瑋

仁愛帝寶幕後推手、六年前從宏盛建設董事長一職「裸退」的許東隆,即將重回宏泰集團,負責宏泰在淡海新市鎮高達一萬九千坪土地、總銷金額約六百億元的推案。

許東隆是宏泰集團董事長林堉璘的長女婿,近三十年來一路跟在林堉璘身邊學習,土木本科系畢業的他,曾擔任宏盛建設擔任總經理、董事長,仁愛帝寶就是許東隆的代表作。

買下烏石港土地 震撼業界二○○七年,許東隆因太太林碧玉生病,加上心中懷有創業夢想,他辭任宏盛建設董事長一職,回到老家林口自行創立展悅建設,至今在林口推了三個建案,這些建案目前仍穩居林口最貴豪宅之列,讓「帝寶推手」光環一路亮到林口。

眼看許東隆的事業上軌道、家裡也已安頓好,林堉璘始終沒有忘記這位得力助手,近日再將許東隆找回宏泰集團,負責淡海新市鎮高達一萬九千坪土地開發案的操盤,由於淡海是宏泰集團未來幾年推案重心所在,林堉璘的這樁人事布局,可以看得出對許東隆的重視,才能委以重任。

對於重返宏泰集團,許東隆低調表示,主要是幫長期在大陸的大舅子林鴻熙處理台灣房地產推案,「可能因為我在這行比較久、操盤大型個案經驗比較多,岳父請我統籌。」據了解,目前宏泰集團位於淡海新市鎮的土地,大多以家族個人名義持有,很難採取個別推案的方式進行開發;因此,需要有人出來負責整體協調規畫。對林堉璘來說,一路栽培上來的許東隆當然是最適合的人選,讓他能再度一展長才,未來許東隆亦將擔任宏泰關係企業的子公司負責人。

離開宏盛這六年來,許東隆凡事都自己來,就連擔任土開、與地主接洽等第一線業務,他都是親力親為,「只能說岳父過去對我的栽培夠扎實,讓我自行創業的過程堪稱順利。」「小型建設公司的好處是彈性夠,讓我能推符合我心目中理想風格的建案。」許東隆有了林口推案的成功經驗,這幾年也不斷在找地,今年三月,他以二十億五二六八萬元買下宜蘭縣政府烏石港土地,手筆之大震撼房地產界。

「大家都不知道,我在蘭陽技術學院土木系念過兩年書,所以我對宜蘭這幾年的建設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他表示,原本也是抱著「聽聽看」的心態參加宜蘭縣政府的烏石港土地標售說明會,「後來親自跑了烏石港十幾次,甚至還佯裝土地開發商,與當地仲介搏感情,才開始對烏石港這塊土地有足夠的了解。」「你知道這塊地每坪底價多少嗎?才六.九萬元耶!現在光是一坪大理石價格就十萬元起跳。之後,又想起岳父對我講過一句話:『買土地就是要買在別人不知道之前,才會賺錢』,想一想,就進場標了,標價每坪只加一百元、也就是六.九一萬元,實在很划算。」許東隆描述這段過程。

要用藝術概念打造觀光飯店由於烏石港南堤新生地只能蓋飯店,許東隆認為,蓋房子這麼多年,對於「買地、建造、出售」這套模式已經厭倦,「房子賣出去就賣出去,再也不會是你的,但飯店不一樣,我想要用藝術概念打造,當成這輩子的收藏。」實地走訪烏石港,勘查許東隆得標的南堤新生地,正位於烏石漁港旁第一排,直接眺望龜山島,占地九.八二公頃(約三萬坪),許東隆自豪地說,「未來我的飯店不但是海景第一排,還是第一排的『包廂』。」三月初才得標這塊三萬坪土地,許東隆已快馬加鞭成立蘭博灣發展公司,並挖角太平洋崇光百貨總公司財務本部協理李逸川擔任總經理,未來將請設計蘭陽博物館的建築師姚仁喜,規畫三棟觀光飯店與Villa,定位為四星、五星與六星級三種客層,總房間數八百間,土地與營造總投資金額近一百億元。

事實上,烏石港開發案近幾年已成宜蘭投資新亮點,除了許東隆,昇恆昌也得標七千坪旅館服務用地,還有宜蘭當地建商晏京建設買下二千坪住宅區土地,即將推出超高樓層休閒住宅,更遑論其他以個人名義買進的小面積土地,未來準備蓋起獨棟別墅。難怪總統馬英九日前接受專訪時脫口而出,「烏石港房價每坪已喊到二十萬元。」許東隆說,六月底他才剛帶小舅子、宏泰建設常董林鴻南一家人,到烏石港看他的土地。這幾年他一直與岳家維持緊密的互動關係,只不過隨著烏石港土地即將開發,還有淡海新市鎮推案要規畫,看來沉潛已久的許東隆,又將恢復往昔忙碌的生活。

許東隆

出生:1957年

現職:展悅關係企業董事長

經歷:宏盛建設董事長

學歷:澳門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博士家庭:已婚,育有一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3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