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最難部長」姜偉新這六年

2014-07-07  NCW
 

姜任住建部部長的六年,正是房地產業在中國最為公眾關注的時期。市場一輪低谷高峰的快速切換,使其行政角色亦顯尷尬◎ 財新記者 李慎 文lishen.blog.caixin.com 2014年6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下稱住建部)部長姜偉新的免職令,繼任者為原住建部黨組書記、曾任遼寧省省長的陳政高。

滿頭華發、年屆65歲的姜偉新,終於卸下了這個被媒體稱為 「中國最難當 的部長」職位。

每年全國「兩會」上,房地產都是焦點話題,姜偉新也是被媒體圍追堵截的重點人物。多年跑會的記者,應該都對姜偉新日漸消瘦的身形和越來越白的頭髮印象頗深。在2013年的全國「兩會」上,有記者問候姜偉新: 「您看上去比去年瘦了?」姜苦笑著回應稱: 「你看我頭髮都白了,一半為了房價,一半為了記者。 」此後,這句「名言」和一張姜向記者「拱手作揖」的照片便流傳開來。

2008年3月,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姜偉新從發改委副主任、黨組成員調任住建部部長。接下來的六年,正是這個部門被公眾最為聚焦的一個時代。從此他便成了房地產政策的風向標,一言一行都被放到聚光燈下。

姜偉新甫一上任,就碰上了全球金融危機,中國經濟高增長戛然而止,房地產市場也突然掉進「冰窟窿」 。但未等行業洗牌真正開始,短短幾個月後,中國政府「4萬億」計劃即如強針刺激,充盈的貨幣迅速把房價、地價推漲得一浪高過一浪。到2010年4月,密集的地王激出了空前嚴厲的新一輪調控。

這波低谷高峰的快速切換,令姜偉新成為一個更尷尬的角色,備受市場爭議的各種行政調控手段,始終抑制不住的房價,房地產進入了「越調越漲」的無解深淵。到近年,這種行政調控模式更是盡顯山窮水盡的疲態。在僵持的高房價和各地政府博弈之間,住建部陷入了無奈的 「失聲」 。

姜此時的離開,不啻為一種解脫。

在經濟增長乏力的當下,房地產正成為一個風險高度集聚的敏感地帶,既有的調控政策正面臨十字路口。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曾公開表示: 「住建部責任最大,手段卻最少,房地產一出問題首先找住建部,然而價格在發改委手裡,土地在國土部手裡,融資在銀行和證監會手裡,住建部只能幹吼。 」話語權有限的住建部,作為和影響力的確十分有限。

姜偉新曾在「兩會」上坦言: 「我們部有兩個任務,一是搞好住房保障,一是會同有關部門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但是很難。 」對於姜偉新的這艱 難六年,多位受訪的業內人士評價,住建部在房地產調控方面被動失據,保障房方面成績斐然,在共有產權住房等方面有政策創新,但整體上仍不夠進取,主動開拓不足。

商品房亂局

從2008年11月開始持續到2010年底的4萬億大投資,是姜偉新這六年任期中的一個關鍵事件。

雖然官方一直否認4萬億計劃資金大量進入房地產行業,但各地一波一波的地王,證實了房地產開發仍是實業中的利潤高地。在這輪經濟強刺激週期,全國18個城市密集出台房地產救市方案,通過各種稅費減免鼓勵居民購房。

很快,房價開始瘋漲,賣方坐地起價,買方心慌搶購,中介服務亦亂象叢生。

期間,住建部出台了以規範市場交易為主的行業管理政策,但約束微弱無力。

僅僅用了一年時間,一線城市房價翻倍,老百姓怨聲載道。2010年的前3月,國內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了11.7%,北京的一手住宅成交均價超過2.6萬元 / 平方米,同比上漲59.5%,各地樓市成交出現井噴,部分城市成交單價 「日漲千元」 ,市場被投資投機需求籠罩。 「在4萬億刺激政策下,錢就像大白菜一樣,別說住建部,哪個部門能控制得住?有些拍地王的央企級別跟姜偉新一樣高,他能管得了?」高策地產顧問機構董事長李國平如是說。

一位業內人士認為: 「從2009年開始的這輪房價瘋漲週期,住建部是為四萬億承擔了不少罵名。在房地產調控中,住建部能夠主動發揮的空間很小,基本上只是中央政策的傳聲筒,而政策一些前後相悖的問題,它也得擔著。 」從2009年開始,姜偉新的日子就更難過了。他接受媒體採訪的次數極少,每次惜字如金,備顯無力和無奈——「房價一定能降下來」 , 「沒想到住房信息聯網這麼難」 , 「房地產交易稅一定要

執行下來」……

2010年4月,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祭出了房地產史上最嚴的調控政策「新國十條」 ( 《國務院關於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 ) 。中央政策出台後15天,北京率先出台了 「新國十條」實施細則,首個祭出「限購令」 ,此後超過20個一二線城市相繼推出各種形式的「限購」政策。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 「中國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以來,房地產限購是罕見的歷史性倒退的行政手段,招致諸多批評,但也體現了政府調節市場手段的技窮。 」在2011年的全國 「兩會」上,姜偉新對限購質疑回應稱: 「不合理的事情特別多,如果你能想到完全沒有副作用的辦法,我們願意採納。 」而此話一出,招來的是更多的不解與指責。自此,姜偉新在公開場 合更謹慎了。2013年當有記者問: 「今年房價走勢能夠控制住嗎?」姜偉新表示,「相信會按照國務院文件調控趨勢走。 」

保障房奠基

姜偉新這六年的另一重要任務是 「保障房建設」 ,可謂白手起家,頗有成效。

2010年11月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 「加快保障房建設,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 ,首次明確兩條腿走路的 「住房雙軌制」 ,釐清了政府和市場的作用,明確了政府的責任——應該為低收入家庭提供廉價的住房(或租或買) ,而非幻想依賴市場解決所有人的住房問題。

很快,住建部向各地通知,提出2011年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設計劃為1000萬套,投入1.4萬億元。住建部對於保障房監督落實的重要手段,一是與地方政府簽訂「軍令狀」 ,保證當年完成套數;二是巡視組檢查,幾乎每個季度,住建部都會派專家組下地方檢查保障房建設情況;三是年底交卷考核,保障房是否達標,一度成為地方幹部考核任免的首要條件,有一票否決權。

2013年12月24日,姜偉新在住建部年度工作會上表示, 「全國住房城鄉建設系統較好地完成了中央交給的任務,全國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超額完成了基本建成470萬套、新開工630萬套的建設任務」 。這應是姜如釋重負的一刻,交出了任期內重要的一張成績單。

不過,保障房背後資金缺口的問題 一直未能破題,雖然金融機構嘗試了不少融資模式,但多以失敗告終。因盈利模式不清晰,社會資本對保障房的參與熱情也不高。同時,由於在具體的實施環節中,政府把一切與保障房相關的項目都開綠燈,也出現了不少資金濫用、統計混雜等情況。住建部在具體監督上,實際也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雖然各地的保障房負責人都與住建部簽訂 「軍令狀」 ,但數年來實際上並無一人因為保障房沒達標而被免職。

除了保障房, 「城鎮化」這一重大戰略題目也是在姜偉新任期內提出。不過這塊工作歸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分管,姜偉新表態甚少。 「在城鎮化上,住建部本來可以在規劃等方面有所表現,但實際上沒有發揮太大作用。 」李國平表示。

姜偉新的接替者陳政高,除了在房地產調控領域需要更多智慧擇路前行,還要更加發力保障房。陳曾在瀋陽和遼寧省任職多年,推行了大規模的棚戶區改造工作。

資金問題仍是保障房最大的難題。

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確定改造各類棚戶區470萬戶,需要超過1萬億元資金。除了發債等老辦法,亟需開闢新的融資途徑。6月26日,國家開發銀行正式籌建住宅金融事業部,採取市場化方式發行住宅金融專項債券,重點用於支持棚改及城市基礎設施等相關工程建設。

如何真正解決棚戶住戶等低收入者的住房問題,仍然是考驗監管智慧的大挑戰。

2014年3月5日,2014年全國「兩會」在北京舉行。時任住建部部長姜偉新接受記者採訪時一臉嚴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231

姜偉:沒有一部戲為故意討好觀眾而寫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1-13/1161020.html

如果不是因為編劇兼導演姜偉、如果不是因為主演胡歌、如果不是因為期待兩年……《獵場》或許不會遭遇“失望”的評價。

“失望”的原因自然是期待甚高,但如果您看過《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潛伏》和《借槍》,就應該了解《獵場》就是很典型的姜偉的風格:任當今市場聚焦IP、炮制話題、追求流量、講究視效、突出節奏……姜偉依然是自己寫劇本、拍攝、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講述故事、去塑造人物、表達對現實某些反思的人。

在近日接受北京晨報記者采訪時,姜偉就目前網友吐槽最多的“女主不美”、“節奏太慢”、“人設三觀”等質疑一一做出回應。用姜偉的話說,“我好像沒有一部戲為故意討好觀眾而寫,我倒經常把伏筆埋得深一些,從而讓創作者和觀眾之間產生遊戲感的心態,而且刻意討好未必真能討好,這方面是我的短板。”

有關節奏問題?

回應:“鋪墊”和“抓人”是對矛盾

作為一部已經被吊足胃口的職場劇,《獵場》前兩集主要圍繞男女主的情感前史和糾結現狀推進劇情,這讓很多網友覺得不過癮,節奏太慢,還提出了不如采用從“鄭秋冬入獄”開始的倒敘模式或許更能吸引觀眾;更有人拿《人民的名義》作比,開頭就是貪官丁義珍逃亡國外、處長趙德漢和檢察官侯亮平的三場對峙,最終以滿眼人民幣的“一面墻+一冰箱+一張床”場景收場,真是讓觀眾大開眼界。娓娓道來的講述方式是不是就意味著被棄劇的可能?電視劇的開頭是不是就得這麽拍,才能迅速貼合觀眾?

“快與慢,這是節奏問題,一般的戲在前兩集是需要鋪設東西不得不慢,但需要抓人又不得不快,這是一對矛盾,誰能解決好這對矛盾,劇作就及格了。橫向介紹人物關系,縱向推動情節發展,我必須用最簡潔、最清楚的手段完成這兩條線,所以,說慢的追求是縱向發展,說滿意的是想看橫向發展,大家是不同的心態吧。”說節奏快的也好,說節奏慢的也罷,姜偉都表示理解。但就他個人來看,他認為前五集的節奏已經超快了,“我必須要把我認為重要的事情講完,第一集,男女主好過,現在分手了;第二集,男主去廣西;第三集,傳銷被抓了;第四集,從入獄到出獄;第五集,出獄後冒名頂替進入職場……”

至於是否考慮過用“倒敘”、“閃回”的方式,姜偉表示這樣的方式真不流行,“我不太敢用閃回,因為會跨集,閃回容易出現現在和過去的錯覺,要慎重使用。只有一部劇打破了我對這類手法的習慣性認知,就是韓劇《信號》,但是它有一個很重要的道具——對講機,這部劇讓我覺得大段的閃回倒敘也是可以的。”

有關胡歌演技?

回應:我給胡歌打滿分

在播出前,姜偉對《獵場》一片樂觀;播出後,他也了解到目前的聲音,他態度十分鮮明:批評的聲音完全能接受,但攻擊性的言論就讓他很困惑,不知道是網友真正的感受還是被授意的結果。“我是老師,訓斥學生可以,但我不會罵學生,罵人和訓斥看口型和看表情就知道。”

從對胡歌演技的評價看,播出十多集,說不上炸裂,但細節之處都是到位的:與羅伊人舊情複燃時的惴惴不安和愧疚感、假冒覃飛被拆穿前的惶恐不安和不知所措、得知熊青春欺騙自己後的憤怒且克制……沒覺出所謂的“尷尬”,而那些表達“失望”的不乏是“宗主”情結太深。姜偉也表示,很多人對胡歌的愛都停留在《瑯琊榜》上,“這就好比《星球大戰》在美國首映的時候,很多歐洲的中年人坐著飛機去看,因為他們當年是《星球大戰》的影迷。”對於胡歌在《獵場》中的表演,姜偉給出滿分,“他從偶像到實力的轉變是有一個逐漸的過程,但他實現了。不僅我個人,工作人員和看過片子的人都對胡歌的表演是交口稱贊,我不信那些黑胡歌的人能改變所有人的看法。”

如果說對胡歌的“黑”不乏惡意的話,那麽目前針對女主菅紉姿“不夠驚艷”和“表演平平”的質疑聲幾乎成為了共識,為什麽會用菅紉姿這位新人成了最大的問號。“當初就有用新人的想法,因為男性陣容很強大,所以不妨女主用新人,或許會有些新意。”姜偉當年拍《潛伏》時,起用姚晨也是這種想法,姚晨當時已小有名氣,不過還有其他人選,“那位演員能夠演到的水平基本可以預測到,而姚晨演好了不知道能到哪兒。”姜偉願意去試一試,而翠平和姚晨最終是互相成就。

菅紉姿,拍《獵場》時才24歲,之所以選定她扛下女主,姜偉比較認可的是其青衣氣質,“她最符合角色要求的是穩當安靜,五官輪廓沒什麽毛病,我說的毛病是有特點,她就是端端正正,漂漂亮亮,一個文藝女青年的形象。”

有關人設汙點?

回應:前後有落差人物才有成長

在《獵場》中,男主帶著“人生汙點”逐漸逆襲,女主在背負“道德罵名”終獲原諒。一句話,鄭秋冬不是常見的“傑克蘇”,羅伊人也不是常見的“白蓮花”。對,身兼編劇和導演的姜偉就是這麽任性和自信,他相信主人公在前面有多少問題,後面才能有多少成長。“大家可以把目前國產劇中的男主角拿出來,跟後面的鄭秋冬來比看誰完美。既然我後面要塑造一個理想化的完美現代青年,那麽前面理應會讓他有些遺憾和低谷,如果前面也完美,那這個人物的發展性在哪里。他走過彎路、犯過錯誤,可能對大多人來說不會那麽集中,而戲為了突出矛盾,所以放到了鄭秋冬一人身上,這很正常。”

至於女主的人設,姜偉是抱著破一破套路和禁區的想法,“我也知道主人公應該高大上、完美或潔白無瑕,應該讓觀眾喜歡,這樣的創作已經很多年了,但這些年我們真是有很多變化,生活方式、道德層面、精神層面,我們不能永遠在作品中不去觸碰一點現實。改變主人公的一貫套路,如果他們最終好起來的話,能不能開始走走彎路,犯點錯誤,劇中的人設也是基於這個考慮。” 姜偉坦言,討好觀眾是自己的短板,而且他好像沒有一部戲是為討好別人而寫,“我倒有那種為了讓觀眾猜不到,把伏筆埋得深一些,讓創作者和觀眾之間產生遊戲感的心態。”

此外,對於習慣了編劇動動“金手指”就為主角解決一切問題的觀眾來說,姜偉又讓他們感到意外和揪心了,因為《獵場》里鄭秋冬的人生並不開掛,每次剛剛有好轉就又跌落到底,不得不重新再來:剛剛掙到一大筆錢就被抓了、剛剛進入山谷集團就被拆穿……“我就是要讓他不斷地、利索地快摔快起,為後面留出空間。我願意讓主人公在克服障礙的過程中閃現他的人格和思想的高度。”而有關“精神境界”的話題也是姜偉最想在《獵場》中傳達的:我不認為穿上名牌、出入高檔場所就是現代化,現代化是什麽,是物質文化生活提高以後,精神家園的重建和健全人格的確立。“鄭秋冬雖然是事業成功者,事實上他並沒有多少財富,但是他的精神高度是國產劇中的男主人公達不到的,在現實中甚至都沒有,所以他才是一個理想式的人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1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