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曹仁超《论势》连载--第五章:留意形式 定买卖策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ls9z.html

作为精明的投资者,我们首要项目是捕捉大趋势,即所谓”有智慧不如趁势”。至于中期趋势,可利走势工具协助走位,须明白形势不利自己时要忍、形势有利自己 时要狠、看事物要准。而炒短线者,则必须先学会评估风险与回报之间的关系、深入研究摆动指数,才能掌握股市一涨一落的韵律。

投资最好分三路进军,利用循环周期、趋势及摆动指数,制定长、中、短期策略。”策之而知得失之计”,做到进退有据,才可决胜千里。

滚雪球不合时宜

《易经》有云”亢龙有悔”,充分反映中国人的智慧。现实世界中任何事物不会永远向上,而是盛衰循环。

回想2001年1月时,摩根士丹利两位著名分析员认为,美国在线(AOL)收购时代华纳后,股价估计可升50%至75美元。事实却是到了2007年8月,时代华纳的股价只剩下18美元。

美国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MBA)或注册金融分析师(CFA)的训练,只教学生以过去推算未来,却没有告诉他们未来不一定是现在的延续。我老曹不是苛责分 析员,因为根据当年175项数据显示,这次合并应该是会成功的,但问题是利用100项假设去寻求一个长远方向,命中率可能比导弹击中目标的机会更小。

买入后持有与分散投资,是大部分所谓投资专家授之予投资者的方法。这些方法自2007年11月起皆遭遇滑铁卢。我老曹主张”势”,无论买股、买债、买贵金 属或房地产,一切都要依市场形势来做决定。2001年买黄金,2008年3月离场;2003年第二季度开始进军港股,2007年10月大撤退;1995年 至1997年投资伦敦物业,2006年至2008年大撤退,一切均以趋势为依据。

投资有如上战场打仗,必须攻守有据。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刘备与孙权连手,以寡敌众,打败我老曹的老祖宗曹操,便是周瑜和孔明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三大有利形势,打败拥有数十万军队的曹操。因此说,战争成败不在人多而在策略运用,投资成败不在钱多而在乎攻守有据。

在牛市中不少人都自以为是投资天才,但刹那光辉不代表永恒,一旦转为熊市,便满街都是眼镜碎。而在盘整市中,大部分投资者往往在接近高点时才大量入市,接近低点时却出货,做错大部分买卖决定。

真正能长期跑赢大市者寥寥可数,就连投资天才巴菲特,成功将1963年的1万美元变成今日数千万美元,都是全靠长期持有优质股并乘上1982至2007年美股超级大牛市快车。过去股市是价值投资法的天堂(value way to riches),但2008年起的巴郡也遭遇损失。这究竟代表今天的优质股份愈来愈少,还是现在并非适合的投资时刻?抑或是买入持有已非最佳投资策略?

练就火中取栗的本领

作为精明的投资者,我们首先要捕捉大趋势,即所谓”有智慧不如趁势”。例如香港地产商之所以成为巨富,正因赶上1967年至1997年香港楼市反复向上的大趋势。如此的大趋势,一生难得见一次。

至于中期趋势,近年的例子有2002年至2008年的美元贬值潮、2001年9月开始的金价上升周期等。这些中期趋势,通常可维持三、五、七年,投资者捉 到”鹿”也要懂得将之脱角,明白形势不利自己时要忍、形势有利自己时要狠、看事物要准。当形势由利好转利淡时即要止蚀,也可利用技术分析去捕捉中期的升跌 小浪。

炒短线者,则必须先学会评估风险与回报之间的关系、深入研究摆动指数并掌握股市一涨一落的韵律。这是极专业的事,并非我老曹专长,请另找高明。”炒”字以”火”及”少”组合而成,成功炒家必须炼成”火”中取栗的本领,不然,只有愈炒愈”少”。

投资最好三路进军,即利用循环周期、趋势及摆动指数,制定长、中、短期策略。所谓”策之而知得失之计”,做到进退有据,才可决胜千里。

宁买当头起 莫买当头跌

除了”止损不止赚”,我老曹另一投资座右铭就是”加涨不加跌”,即每次投资均分注买入,亏本便卖掉,当投资开始有利润时,不但不卖反而再买。

我们只可在肯定已看清趋势时才加码。在亏损的形势中,投资者只能选择忍受或离场,千万不可增加注码。须知道投资市场不是表现勇气之地,你凭什么坚持死硬立场,甚至加仓赌反弹?

请记住牛的脖子上挂着响铃,故牛市出现之时,不少人听到铃声;反之熊市却突然出现,例如1997年8月、2000年3月、2007年10月,当人人都以为只是一次小调整时,大熊便现身。

无人可以预知市场的高低位,故切勿奢望自己可最低价买、最高价卖,反而应该”宁买当头起,莫买当头跌”。当股价从低位反弹上升10%到15%之后,在群众 哭泣之时,投资者可利用基本因素分析事物,再以技术分析决定买入强势股的时机;如股价从高位回落10%到15%之后,尤其当人人都要疯狂跟进之时,即可出 货获利。我们其实毋须估顶、抄底,等到趋势形成后再加入也不算迟。

面对金融海啸,不要犯傻空沮丧!投资者可以减仓,但不可以被人赶离场而变成一无所有!这一刻,90%的投资者都有损伤,有人仅轻微擦伤,有人则伤重卧床, 此乃无法避免之事,但千万不可离场!一旦离场,一辈子就过去了。还是想想如何把财富赚回来吧!人生在世,最后一场战争才决定胜负,未打完最后一场仗,谁知 输赢?

纸上谈兵易,行军遣将难。投资策略中最重要的”止损不止赚”、”加涨不加跌”两大要诀,如运用得宜,已可成为小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67

十年牛熊親歷記【第五章 兵困可轉債之(1)瓷器活】 神農陳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e4d25f010115xr.html

引子:

一個投資人對真相的思考
過去十年,我曾經歷了中國史上最漫長的熊市和極度瘋狂的牛市。
2011年底,我們又一次站到了偉大牛市的前夜。
我猜想,它將帶來史無前例的高潮。
(為避免歧義,本文將隱去多數相關人士的真實姓名)

  

    股東大會忙完之後,通常是董秘們比較清閒的時光。讓廣大散戶眼紅心熱,浮想聯翩的董秘聚會大多在這個時間段裡舉行。
  不過頭一年我沒有落得逍遙,而是立即投入了下一個「戰鬥」。
  就在股東大會結束沒兩天,券商又進場了。
  「券商進場」這是句行話,意思是:證券公司投資銀行部(簡稱:投行),負責承接上市公司再融資或者重組併購等項目的小組,進駐上市公司。
  要說這中國的投行啊,名字特好聽,項目經理的名片拿出來都是董事總經理什麼的。其實和美國華爾街的「投資銀行家」比,我們的投行到現在還處於幼稚園的 水平,更別提十年前的中國投行。中國的資本市場,處在發展中的初級階段,投資銀行在兼併收購方面的貢獻,可謂乏善可陳。時至今日,國內投行主要還是靠新股 發行和再融資業務賺點承銷費。
  在現行的核准制的股票發行體制下,能不能夠通過發審會的審核,才是投行的核心競爭力。2002年的時候,連股改都還沒推進,創業板和中小板統統沒開, 新股上市是極度稀缺的資源。所以一旦過會,發行通常不是問題。畢竟僧多粥少,不管什麼水準的公司,都有很多熱心人會搶著去打新股,根本就不愁賣。因此在 2002年,所謂投行的主要工作,無非是拿項目,編材料和過發審會三件事兒而已。這裡面除了人際溝通的能耐,就是剪刀加漿糊,編出厚厚一本募集說明書的功 夫了。
  別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錢可是不少收。券商對上市公司收取的費用,美其名曰:承銷費,其實在多數情況下,與承銷無關。費率一般取總融資金額的千分 之幾到百分之幾之間。如果企業融資10億元的話,千分之五那可是5千萬啊。在一些外資投行,項目經理的分成比例高,因此做一單項目下來,一個人分到上千萬 獎金也是常有的事兒。
  投行IPO或者再融資工作的一般套路是,先由項目經理、或者投行老總甚至券商的大老闆出面,通過各種關係把項目拿下。然後派上5-6個人一隊的項目組 進場,這個組裡一般包括擅長法律、財務和公司行業分析等方面的幾個組員,再加上一個負責協調時間和分配工作的項目經理。這個項目組一般要負責進場做盡職調 查,收集資料,編寫募集說明書,以及後期與證監會的協調解釋工作等等。當募集說明書報到證監會後,券商通常還會再派上一個和會裡經常打交道的領導協助溝 通。一旦等發審會審核通過,剩下的工作基本就是點錢了。在國外股票發行報備制下最關鍵的發行銷售工作,至少在十年前基本算不上個大事。通常在定好價錢之 後,坐在傳真機前面等著機構申購就行了。
  當然,投行這份工作說起來簡單,其實也並不是那麼容易干。出來拿項目加上後面的過會審核少不了要求人拼背景。進場這活呢,既有一些經驗技巧,也很辛苦。一出差就是個把月,幾個人擠在一個小屋裡,連軸轉十多天憋那麼厚一大本東西出來,真是難為大家了。
  但現在賺錢的買賣哪有不辛苦的呢。從投入產出比上看,投行這業務真是一本萬利。原則上有了牌照,只需預付幾個人的工錢就能開工了。搞成一單,賺的錢都能用麻袋裝。怪不得大家都削尖了腦袋往投行鑽。
  至於說到再融資,散戶們難免要拍磚說:無良上市公司又來圈錢了。
  怎麼講呢,一個企業費那麼大力氣上市,肯定不是去當散財童子的。企業上市的核心目的,無非是從資本市場拿到錢和其他方面的支持,從而使企業能夠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
  以高價格低成本從資本市場上拿錢,可以算是上市公司的本職「工作」。而上市公司以發行新股的方式從資本市場拿錢,並不一定總是划算。對於原公司股東來說,新股上市將可能攤薄股東權益,當上市價格過低的時候,資本市場融資其實是相當昂貴的事情。
  理論上,如果一家企業不是急需發展所需的資金,而是以自有資金或者貸款就可以滿足再投資的資金需求,那麼就幾乎沒必要上市。比如像貴州茅台這樣的企 業,業績年年快速增長,手裡現金一大把,財務成本永遠是負的,擴建產能甚至連貸款都不需要。自上市以後從沒有在市場融資過,股價倒是漲了N多倍。這樣的情 況若在國外,大股東早就回購股份退市了。
  那麼既然再正常不過的融資行為,在中國為什麼會被斥為圈錢呢?
  問題的源頭出在機制和價格上。
  無論是新股上市還是上市後的再融資,其本質還是企業原來的股東,出於某種目的,向公眾特定股東出售企業的股權。俗話說,買的沒有賣的精。從上市公司的 實際控制人和知情人利益出發,當公司股價被高估的時候,以再融資的方式向公眾賣出股票。當公司股價被低估的時候,再增持公司的股權。是合法的獲利方式,李 嘉誠就是這麼幹的。在完全市場化,制度規範化的市場,大股東願賣,小股東願買,大家公平交易,也算不上誰會賺大便宜。
  但在沒有股改前,上市公司大股東的股權不能上市流通。既然股權不能公開變現,大股東手裡的法人股就和股票價格沒太大關係了。分紅的話則反而減少大股東 所能控制的資源(小股東不是也得分麼)。那麼,從二級市場上融點錢來花花,自然大股東們就很熱衷了。這樣至少一來可以增厚老股東的淨資產,二來可以控制更 多的資源。
  此外,由於股票發行採取核准制,上市公司股票相對於場外資金來說總是稀缺的。所以中國股票的價格,在多數時間裡遠高於內在價值。即便在極端熊市的情況下,那些從企業價值的角度看,一文不值的ST 公司,總還會留有幾個億的市值。一旦牛市來臨,這些ST公司的股價總是早早地就鹹魚翻身。就是因為中國的A股市場還沒有實現完全的市場化,供需是相對失衡的,價格是相對扭曲的。
  既然股票價格通常是高估扭曲的,而且符合大股東的利益。不融資的上市公司大股東才叫傻呢。所以上市公司再融資總是給人窮凶極惡地感覺就很容易理解了。在當時,把上市公司融資稱為「圈錢」,其實還是很貼切的。
  儘管有些上市公司圈錢的目的,只是想給大股東拿來花花。比如有把增發的資金拿去蓋辦公樓,然後低價租給大股東的。也有圈了錢不知道花哪兒去的。不過並 不是每個公司都會利慾熏心,幹出坑蒙拐騙的事情出來。一直以來,央企公司的再融資,基本上還是根據發展規劃按需所募,通常比較靠譜。因為央企的管理機制, 導致企業領導人的決策嚴格遵守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原則。要是從資本市場亂搞些錢來亂花一氣, 別弄得影響不好丟了烏紗帽就虧大了。
  總的來說,資本市場的一舉一動,都緊緊圍繞「利益」兩字,讀懂了天下熙熙皆為利來的本質,也就能夠理解市場的種種怪象。
  言歸正傳。2002年,招商局A準備發行8.8億元的可轉債。相關的董事會決議,在2001年底早已公告。而臨時股東大會也已經開過。
  董事會開過後一經披露,券商就可以根據新的年報數據,撰寫或者更新募集說明書。等年報在年度股東大會通過之後,就可以把募集說明書上報證監會。
  請注意:這裡有一個十分關鍵的要素--時間。
  按慣例,年報經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後,募集說明書才可以報送證監會。證監會接受材料,審核,反饋意見,過發審會,然後給發行批文。這個過程怎麼也得預留 3-5個月。發行路演再預備1-2個月。這樣,整個發行流程如果順利地走下來,需要預計4-7個月。加上股東大會的時間,稍微一拖延就到了年底。A股歷來 到了年底是缺錢的,各機構都忙著把錢從市場裡收回來。因此發行價格可能壓低,更關鍵的是,如果年底沒發行出去,就需要再等來年年報披露後,補充新的財務數 據後再發行。公司再融資的議案都是有限期的,證監會的發行批文也是有限期的。搞不好,再融資就會失敗。回去重新報批和審核。
  因此,如何預先規劃好發行的時間非常重要,每個時間節點環環相扣,每個節點都要盡力往前壓。
  招商局A在2001年11月剛剛完成重大資產重組,注入了招商地產等資產,徹底置換出招商港務等資產。塵埃尚未落地,隨即馬不停蹄地啟動了可轉債融資 的工作,並於2001年12月1日通過臨時股東大會。2001年年報在2002年4月8日披露,6月29日通過年度股東大會。
  同一時期,萬科也在發行可轉債融資。但萬科是在2001年8月16日通過臨時股東大會。2002年3月19日披露年報。2002年6月26日可轉債已經發行成功。這個時間安排,可算是十分妥當,6月份股價仍在局部高點,所以發行相當順利。
 從時間上推算,招商局A可轉債融資的啟動時間較萬科晚了3個半月,而且肯定要等到來年年報披露後才能申報,所以要在2002年內完成發行相當挑戰。比較 通行的做法是在2002年上半年申報,2003年中發行。但是央企的工作特點是,不落人後,迎難而上。公司內部的工作計劃是,年內完成融資。理論上,以央 企的資源配置和綜合實力,完成這個計劃看似也並非不可能。但招商局A剛剛完成資產重組,管理層上至總經理下至董秘換了半個班子。好比新駕駛員開輛新寶時 捷,幹到120英里的時速倒也不難,不過要想再玩漂移,那就玄了。
  當然,具體到工作上,一切理由都是託辭。雖然因為新入職,我當時的職責僅是協助公司另一位領導完成此項融資工作。但心裡明白,咱是沒帶金鋼鑽卻攬上了瓷器活。

 

 

(待續 下期預告:兵困可轉債之(2)神秘的電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07

《金融可以顛覆歷史》第五章:維京海盜消亡的貨幣迷蹤 北京時代華語圖書

http://xueqiu.com/8132516637/24393539
一個古老的「儲錢罐」,揭開了一段隱秘的金融史。一個令人聞風喪膽的殘暴民族,卻對貨幣和金融體系有著深刻的理解。

2007 年冬天,專門探寶的大衛·惠蘭和安德魯·惠蘭父子,在英國約克郡哈囉蓋特發現了一個古代罐子。罐子已經有千年歷史,裡面儲藏了617 枚銀幣,及一個實心的黃金臂環,還有許多銀製飾物和沒有打造成形的銀塊。經過考證,這些財富屬於一個維京人的首領,不知出於何種緣故,他將財富深藏於此。如今歷史學家們對於流傳已久的維京海盜和維京人有了更加確切的瞭解。英國文化大臣霍奇說:「這種發現對我們的歷史而言是無價之寶。」英國此前只發現過一次維京海盜寶藏,在整個歐洲大陸的發現也不過六七次。因此,這罐寶物便成為大英博物館重要的館藏品。我們也因此有機會瞭解,銀幣是如何揭示一個民族的興亡與演變的。
查看原圖
史書上記載的維京人(Vikings) 生活在1000 多年前的北歐,即今天的挪威、丹麥和瑞典。當時歐洲人更多將之稱為Northman,即北方來客。維京人以遊牧和漁業為生,擁有當時先進的造船和航海技術。維京人從6世紀以來就通過波羅的海不斷向歐洲大陸和俄羅斯進逼,從事海上貿易活動。不過,從8 世紀起,貿易就演變為商業掠奪和襲擊。維京人不斷突襲歐洲各國城市和宗教場所,掠奪財富,捕捉俘虜作為奴隸,甚至長期佔領土地和城鎮。其中最為著名的一支維京人隊伍沿著西歐的大西洋沿岸向南挺進,在歐洲的心臟地帶掀起軒然大波。他們大肆劫掠大不列顛島,並且還向西歐進行了侵擾。英語中的「維京」(Vikings)一詞便帶有掠奪、殺戮等意思。

維京人都是很好的水手和船匠,他們用橡木製造船身和船槳,用松木製造的桅杆可以在大風中適度地彎曲。維京人總是先用整條原木加工成龍骨,以保證強度。彎曲的船頭和船尾單獨加工,然後用鐵釘固定到龍骨的兩端。在龍骨上架好橫樑之後,就完成了整條船的輪廓。沿著輪廓在船的兩側鋪上蒙板。這樣,輪廓上的整條木板層層相揳,上面一層剛好能覆蓋住下面一層的邊緣。在最上層的蒙板上開鑿出若干小孔,5 米長的木槳就能從孔中伸出。最後再鋪上地板,架上桅杆,在桅杆頂上裝上金屬製的風向標。櫓則安裝在船體後部的右側。船帆的兩側都掛上麻繩編制的網,防止船帆在強風中被撕裂。這樣製造出來的船,全長20 米左右,是維京人最常用的船。這種「龍頭船」份量輕、船身狹窄、吃水淺,足以保證在歐洲的所有航道中快速行動。相比較,別國的船,設計很笨重,去不了遠海。
查看原圖
維京人又極為擅長戰鬥,他們從孩童時代起就開始訓練,訓練內容包括馬術、划船、游泳,尤以摔跤為重點,哪怕是冬天躲在屋裡玩阿拉伯傳來的棋盤遊戲,也總是圍繞著攻守技巧。維京人數量相對較少,於是戰鬥中多依靠周密的策劃與出其不意的突襲取得勝利。戰鬥中他們表現出異乎尋常的狂熱,從不畏死,讓人談之色變,被稱為「狂戰士」。

由於維京人行動快速,沒有明確的戰略意圖和可以談判的首領,加之掠奪的廣泛和殺戮的殘酷,歐洲各國深受其害,當時的大都市基輔、漢堡、巴黎、巴格達、君士坦丁堡以及英國所有城市都曾被洗劫過。8—11 世紀被稱為維京海盜的時代,至今仍在歷史和傳媒中不斷被渲染和神化。加勒比海盜和庫克船長的故事也都有維京海盜的影子。

不過,在橫行霸道了3 個世紀後,維京人陸續安頓下來,慢慢消失在歐羅巴大陸的版圖上。各個國家都有不同的版本描述維京海盜的去處:或者被英國國王鎮壓而臣服,或者被法國文化折服而同化,或者被基督教文明感化而放下屠刀,或者是發現了農業和商業文明更有利於生存和發展而轉型。所有不同角度都有自己的邏輯和歷史依據。

讓我們看看熟悉金融的歷史學者如何從銀幣中揭示維京海盜之謎吧。在確定這罐寶藏屬於一個離開的維京首領之後,學者們開始專注於銀幣的來源。當時英國的東北部被維京人佔領,西南部則是盎格魯—撒克遜a人的天下。罐中銀幣的大部分是盎格魯—撒克遜人發行的,那些銀條、銀塊也被維京人用作貨幣。

令人驚奇的是罐中居然有撒馬爾罕b、阿富汗和巴格達三個地區的銀幣。維京人的足跡遍佈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裡海、俄羅斯大陸、阿拉伯地區,我們可以想像在那個交通不便的時代,全球貿易和貨幣已經發展到了何種便利和快捷的階段。如此廣袤的區域,各種貨幣交易都能積聚在這個海盜的罐中。

考古學家從北歐的墓葬群中找到了不少別的地區的產品與錢幣。不過,看得出來他們更加喜歡白銀,商人隨身帶著天平,用銀塊充當砝碼。石刻與傳說記載了他們的旅行:860 年,沿著伏爾加河順流而下的維京人來到了俄羅斯。他們同當地的斯拉夫人做交易,從諾夫哥羅德c 南下,沿河來到波爾加,用奴隸換取蜂蜜和毛皮;再順著伏爾加河進入裡海,換乘駱駝,一直來到巴格達,交易絲綢和香料。

據考證,維京人的另一條貿易路線是沿著第聶伯河到達基輔,進黑海,到達盛產葡萄酒、絲綢的伊斯坦布爾,出售精美的珠寶首飾。

根據維京人的貿易路徑和貨幣積累,可以推知當時被維京人佔領的俄羅斯的基輔是重要的中轉城市,來自伊拉克、伊朗和阿富汗的貨物經過基輔和波羅的海到達北歐。從銀幣的多樣和磨損可以看出,這個貿易不是直接的,而是不斷接力的結果。

罐藏的銀幣中有幾枚是當時的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國王阿瑟爾斯坦(Athestan,923-939) 製造的,年份是927 年。正是這個國王最終打敗了維京人,統一了英格蘭島,使得分裂了幾百年的英格蘭終於成為一個國家,從而得到其後歷屆英國國王的尊重。

另外幾枚銀幣上,聖徒彼得手中的劍被改成了錘子,這是維京人信奉的挪威教的標誌。由此可以看出,維京人正處於宗教皈依的過程中,但頑固地保留著歷史。從這個罐子保存得如此完好這個情況上也可以推測出,這個維京首領只是打算暫時離開信奉基督教的約克郡而已。

一部分維京人被羅馬人稱為「日耳曼人」,他們基本遷徙到德國、奧地利一帶,與古日耳曼人融合。一部分維京人被法國國王用土地和爵位收買變成諾曼底公國居民。另一部分維京人進入伏爾加河流域建立起俄羅斯公國。當然,今天的無數英格蘭人也是維京人的後代。甚至歷史學者還指出,遠在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之前,維京人已經訪問並佔領過這個新大陸。維京人已經是一個消失在歐羅巴大陸的民族,但維京海盜卻始終是現代文明的夢魘。

關於維京海盜的故事和傳說還有很多,其中許多流傳很久,被大家熟知。但筆者最關注的是,如同任何一個人類族群一樣,貨幣成為維京人貿易和儲藏財富的工具,它們是如何幫助維京人在幾百年的時間裡成為日耳曼人、諾曼底人、英格蘭人和俄羅斯人的一部分,並進入農耕社會安居樂業的,又是如何幫助維京人在近代歷史上扮演發現新大陸和殖民者的角色的。顯然,貨幣和金融體系對一個活躍了幾百年又融合於歐羅巴的民族的文明歷史有重要的支撐作用,可惜的是,我們的現代史和人類文化對金融這樣的制度演化遠遠不夠重視,沒有像科學進步、技術發明、政治體制和語言學等一樣進行系統的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如同維京人一樣具有遷徙意識的族群,如曾遠征歐洲的蒙古民族、今天的吉卜賽人等,都是沒有多少金融制度安排的族群。當年的蒙古人佔領中原地區直接照搬了宋朝先進的貨幣制度,而且賦予其更多的掠奪性,造成惡性通貨膨脹。不過,同樣是在全球遷徙的猶太民族,則最終建立了令所有民族望塵莫及的金融帝國,這真是值得研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5350

道德經譯註 第五章 Michael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ra00.html

原文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註釋

仁:這裡指存在私心和偏愛。這跟孔子主張的「仁者愛人」是不一樣的。

橐龠:〔tuó〕 〔yuè〕風箱。
屈:窮竭。

數:通「速」,加速。

中:這裡的守中並不是儒家的中正之道的守中,根據老子在《道德經》的一貫政治主張,這裡的中應該是虛靜無為之意。

 

翻譯

   天地是沒有偏愛的,把萬物看作芻狗,聖人是沒有私心的,把百姓看作芻狗。天地之間,不像是一個風箱嗎?雖然是空虛的,但力量卻不會窮竭,越是鼓動它,產生的風越多。政令繁多只會加速國家的衰亡,不如保持虛靜。

 

理解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一句最早是在看《誅仙》的時候知道的,每一部《天書》的第一句就是這句話,看完小說後著實好好研究了一下這句話。芻狗是用草扎的狗,古時候用來祭祀。莊子解釋說,芻狗在祭祀前人們對它畢恭畢敬,一旦祭祀過後卻被人踩甚至被燒掉,這說明人們只是把芻狗當作一個器物在使用,並沒有什麼感情。天地把萬物當作芻狗,也就是說天地是沒有偏私之心的,任憑萬物自生自滅。「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頗有「人在做,天在看」的感覺。對於天地來說,它不會因為一個人是壞人,就不給他提供飲食等生存資料,因為另一個人是好人,就不讓他承受苦難,天地是超越好壞這個對立概念的,天地只是依道而行,所有人在它眼中都是一樣的。至於人的福禍生死,都是人自己自作自受。

 

   之前我說過老子是主張入世的,像這一章就是一個例子。老子先說天地無偏私之心,照此邏輯推出聖明的統治者也應該對老百姓沒有厚薄之分。然後又舉風箱的例子,風箱越鼓動風越多。最後提出自己的論點:統治者不應政令過多,政令過多只會使人們無所適從,加速敗亡,應該傚法天地,保持虛靜、無為(第六十章中「治大國若烹小鮮」講的也是這個意思)。舉個例子來說,就像市場經濟中的政府,只需要建立好公平的規則,市場的參與主體就會自髮根據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則行事,最後的結果是亞當斯密所說的人們為了自己的私利但在客觀上卻推動了社會的發展。相反,如果政府干預太多,反而會出現很多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851

道德經譯註 第十五章 Michael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rgrc.html

原文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朴,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註釋

士:又作「道」,「士」指的是行為居處符合老子的「道」之原則的人。

儼:恭敬嚴肅。

渙:自在隨意之義。

朴:未經雕琢的木頭。

孰能:經文原為陳述句,非疑問句,本句及下句中「孰能」二字為後人所增。

蔽不新成:實為「蔽而新成」,「蔽」通「敝」。意思為歷久而常新。

翻譯

古時善於行「道」的人,精微奧妙而神奇通達,非常深刻以致難以理解。正因為難以理解,所以才勉強的形容:小心謹慎就像冬天涉水過河一樣,反覆考慮就像就像害怕四方遭受攻擊一樣,拘謹嚴肅就像是做客一樣,自在隨意就像是冰就要溶解消散一樣,惇厚淳樸就像未經雕琢的木頭,開闊豁達就像山谷一樣,混同一切就像是渾濁的河水。讓渾濁的漂浮物體安靜下來,它就會慢慢的澄清。死寂無生氣的人或事物運動起來,就會慢慢地煥發生機。持守這種道的人不追求圓滿。正是因為不達到圓滿,所以才能夠歷久彌新。

理解

一般人沉浸在世俗煩擾之中難以解脫,很容易被人看清楚,但是得道者追求的是道,依道而行不妄作,因此很難被人完全認識。這讓我想起一部電影,《暮光之城》裡男主角吸血鬼Edward有讀心術的能力,他在酒吧裡給女主角展示了他的超能力,他一一給女主角解讀酒吧裡每個人內心想要什麼,酒吧裡的那些人想要的無非是錢、性、地位等,但他的超能力只在一個人身上失效了,就是單純的女主角,他完全看不出女主角想要的是什麼。雖是電影,但我想老子想要表達的跟導演想要表達的一樣,一般人很淺薄,一眼就能被看穿,得道者靜密幽沉難以忖度。

讀過之後又感覺這簡直就是老子給修道的人設定了一個修身目標一樣:恭敬嚴謹,惇樸豁達,自在包容。但我想老子並不希望修道者只是照著他描述的得道之人的外在表現來學習,真正應該學習的是道本身。「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第七十章)說的就是說的話還有做的事都是有原則的,都是按照道的規律來說話和做事的。

抱持道的人不會追求盈滿強盛。因為老子很明白盛極而衰的道理,「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第三十章)。蔽不新成,實際上它的意義是蔽而新成。孔子去請教老子,老子給他看了看自己破損的牙齒,又給他看了看自己完好的舌頭。孔子領悟到這是柔弱勝剛強的意思,但柔弱勝剛強的原理之一就是「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牙齒是比舌頭堅硬的,但是自打牙齒長成那一天,它就不斷的遭受磨損,最終殘缺不堪。反觀舌頭,雖然生而柔弱,但是卻有細胞不斷的新陳代謝,反而歷久彌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553

道德經譯註 第二十五章 Michael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rnaa.html

原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註釋

寂:指沒有聲音。

寥:指沒有形體。

自然:自己的樣子。

翻譯

有一種混然天成的東西,先於天地而存在。沒有聲音也沒有形體,不依靠外在的力量,循環運行而沒有停歇,它可以作為天下萬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把它叫作「道」,勉強再給它起個名字叫作「大」。它廣大無邊而運行不息,運行不息而伸展遙遠,伸展遙遠而返回本源。所以「道」是大的,天是大的,地是大的,人也是大的。宇宙之中有四大,而人是其中之一。人取法於地,地取法於天,天取法於道,道取法於自己的樣子

理解

這一章又是講道的,每次到了論述道的一章都感覺疼的慌,因為道實在是太抽象了。但是對於這一章提到的「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還是不是很清楚,上文的翻譯只是取了比較流行的譯法。從後邊一句「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中的「故」字我猜老子的意思是道、天、地、人都有「大」的特點:「逝」、「遠」、「反」。至於這幾個字如何理解就見仁見智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852

道德經譯註 第三十五章 Michael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rsvf.html

原文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註釋

執:掌握。

大象:最為高妙的形象,指的就是「道」。

往:歸往,投靠。

樂:音樂。

餌:美食。

既:盡的意思。

翻譯

掌握了大道行走世間不會遭遇任何禍患,只會平和、安泰、無往而不利。音樂與美食,能夠使過路的人為之停住腳步。「道」一說出來,就會淡的沒有味道,看它也看不見,聽它也聽不到,但是用卻用不完。

理解

「執大象」的「執」字與前面「為者敗之,執者失之」中的「執」字並不是一個意思,這裡的「執」是掌握的意思。《道德經》裡有很多詞比如玄牝、朴、還有這裡的大象感覺很難翻譯,感覺它們都是道的某一方面的特點的來說的,比如玄牝就是指道的最原始的本源來說的,而朴是道自然淳樸的特點,這裡的大像是指道的表現出來的規律現象(純屬個人理解),所以我都把它們譯作道。

在這裡「樂與餌」代表的是物質誘惑,因而聯繫起來就是說:掌握了大道則會無往而不利,但很多人會被人生旅途中的誘惑所迷住,停止前進的腳步,只有掌握了大道的人才會在求道的路上鍥而不捨。雖然道聽不見也看不著(不會像音樂美食一樣給人那麼直接的物質享受),但它的作用卻是無窮無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092

道德經譯註 第四十五章 Michael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ryok.html

原文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註釋

大成:最完美的東西。

弊:破敗,停竭。

沖:空虛,不足。

屈:「曲」。

最完滿的東西,看上去就像有殘缺一樣,但是他的作用永遠不會停竭。最充盈的東西,看上去就像是空虛一樣,但是它的作用是不會窮盡的。最直得東西,表面看起來似乎是彎曲的一樣;最靈巧的東西,看上去好像是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辯才,看上去好像是不善言辭一樣。如果人心急躁,環境雖寒而不覺;如果人心寧靜,環境雖熱亦不覺。清靜無為才是應該長久保持的。

理解

老子的思想強調的事物的相反相成、盈虛消長,物極必反。這跟《易經》乾卦所揭示的道理是一致的。事物剛開始產生是弱小的,「初九:潛龍勿用」,然後不斷的生長壯大,「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九四:或躍在淵,無咎」,然後趨於極盛「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最後物極必反「上九:亢龍有悔」,事物的最高形態反而是向對立面轉化的方向轉化,所以「用九:見群龍無首,吉。」最高的形態看起來跟對立面相似,但實質上是跟對立面是不同的,它本質上是事物的螺旋式發展,是一種更加高級的狀態。按照這個方式理解才會有「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第四十一章)「大成若缺」「大盈若沖」「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737

道德經譯註 第五十五章 Michael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s52f.html

【原文】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註釋】

螫:(shì)毒蟲用嘴咬或用尾端刺人。

據:獸類用爪、足攫取食物。

攫鳥:指鷹鷂之類的猛禽。

嗄:(shà)嗓子沙啞。

【翻譯】

含有深厚道德的人就像初生的嬰兒一樣。毒蟲見了不螫,猛獸見了不傷害他,兇殘的鳥見了也不搏擊他。他雖然筋骨柔弱,但拳頭握起來,卻是很緊。他雖然不知道男女交合之事,但他的小生殖器卻常常勃起,這是因為精氣充足的緣故。他終日號哭,但嗓子卻不會沙啞,這是因為元氣和諧的緣故。認識和諧的道理就稱為知曉真常之道,知曉真常之道就稱為明智。有益於養護生命的叫作吉祥,慾念主使精氣就叫作逞強。事物過於壯盛了就會衰老,這就叫不合於「道」,不遵守常道就會很快死亡。

【理解】

毒蟲猛獸又沒有感情,它們見了嬰兒而不加侵害這有點過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即使是窮凶極惡之人見了嬰兒也可能會觸動他的惻隱之心。骨弱筋柔正是嬰兒生命力強大的象徵,正所謂「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第七十六章)。嬰兒經常嚎啕大哭但是卻不會啞嗓子,因為小孩哭累了就睡了,他不會「心使氣」,不會過度的消耗精力,從而能保持「號而不嗄」的狀態。但是成年人則不是了,仗著年輕揮霍著自己的精力而不加節制。比如大學裡很多人通宵玩遊戲。在老子看來,嬰兒是至精至和的,難怪西遊記裡有幾個比較挑剔的妖怪專門吃小孩,沒權沒勢的山野妖怪只能逮著誰吃誰了。

在老子的觀念裡,人就好比一段蠟燭,而精氣就是蠟,過分的消耗只會加速人的敗亡,而且妄作還可能招致人禍。柔弱的燭光才能燃燒的更長。所以老子一直強調人們要控制自己的物慾,不要陷於物質而妄作,後面他還會強調「儉」這個概念,其實就是節約、守藏精力的意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910

道德經譯註 第七十五章 Michael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sjlk.html

【原文】

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註釋】

貴生:即過分在乎自己的生命的人,不僅是在物質方面,一些人刻意追求浮華的名聲也可算是過分看重生命之舉。

【翻譯】

人民之所以遭受飢餓,就是因為統治者徵收賦稅過多,所以人民才陷於飢餓。人民之所以難於統治,是由於統治者多事妄為,政令繁苛,使人民無所從,所以難於統治。人民之所以輕生冒死,是由於統治者慾望過盛,這種不良風尚也引領民眾貪求利益,追求享樂,甚至為求名利而甘冒生命危險。只有那些恬淡自然,不刻意養生保命,不刻意有所作為的人,要勝過那些追求名利、貪生怕死的人。

【理解】

感覺這一章簡直就是在說秦始皇,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採取役使六國遺民的政策,徭役稅賦據說有二十倍於前朝,導致「男子力耕不足糧餉,女子紡織不足衣服」。(《漢書·食貨志》),就連劉邦同志也免不了大老遠的被徵調去驪山修陵,只不過路上他就揭竿而起斬白蛇起義了。從後世出土的睡虎地秦簡中也能看的出來秦朝的稅制,估計秦朝稅率早就超過拉弗曲線裡的最優稅率了。秦國的有為簡直達到了極點,據說連每畝地該種什麼,什麼時候種,怎麼種,施多少種子全都以律法的形式確定下來。秦始皇的求生之厚也達到了極點,耗費巨資多次派方士出海求取仙藥,在驪山修建的皇陵規模更是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程度,所謂「竭天下之資財以奉其政,猶未足以澹其欲也」。

最後一句「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可以理解為老子給兩種統治者做的評語,但感覺這句話對於一般人也是有指導意義的。現代人非常注重健康飲食、健康生活,這一點沒錯,但是凡事做的有點過了就不太好了,經常聽到有人因為害怕使用的東西或吃的東西不健康而採取一些很極端的做法。誠然,中國的食品安全確實值得人們去擔心。但是這種太在乎自己生命的心態從本質上說跟秦始皇是一樣一樣的。有時候,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比吃的非常健康卻整天處於恐懼之中更有助於養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9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